新生儿科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3:42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篇1

   1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是做好儿科影像临床工作的基础

  成像是工具和手段,归根到底是用来“看病”,因此必须了解“病”。在医学上,小儿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年龄越小,差别就越大,绝不仅仅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科学的研究对象从胎儿到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及青春期青少年,这段时期的特点是全身组织和器官逐步成长,体格、心理和精神行为均在不断发育的过程,遗传性先天性疾患最为多见,感染性和其它后天性病症容易发生,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也非常明显,这个阶段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远远超过成人时期[1]。正是由于小儿解剖、生理及病理等方面有特点,疾病谱与成人不同,而且病死率高,所以加强及巩固儿科学相关知识非常重要。只有熟知了相关的知识、理论,才可能得出正确的影像诊断,才可能及时帮助解决临床问题。

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能帮助影像医生形成正确的儿科影像诊断思路。系统地学习儿科学相关知识,可以让我们对儿科生理病理特点、儿科疾病的种类及特点有一个总的了解,结合具体临床工作,逐步形成儿科影像思维方式。这对于非儿科系毕业的医学生、综合医院的进修医生可能更为重要。比如:在成人,上纵隔增宽首先要想到肿瘤;而在儿童,要想到可能是胸腺。儿童在5岁以前,胸腺都可能比较大,在胸片上显得很突出,20岁以后则不应再表现突出了[2]。再如:儿童恶性肿瘤潜伏期短,生长迅速,侵袭性强,罕见与环境中的致癌因素有关;以白血病最多见,其次是脑肿瘤、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软组织肉瘤及胚胎性癌等。而成人恶性肿瘤多与环境致癌因素有关,多见上皮性肿瘤,如胃肠道癌、肺癌、膀胱癌等吒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临床工作中不易漏诊误诊。儿科临床工作中,常常遇到许多先天发育异常、发育畸形,小儿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均可发生,而且在一个患儿、甚至一个系统器官常常会合并存在多种和或多处畸形,其中许多是必须进行手术矫正或切除的;熟悉相关儿科学及胚胎学理论知识,则不易漏诊误诊。比如,小儿食管闭锁与气管食管瘘可同时存在,也可分别发生,形态变化也多样;而食管闭锁与气管食管瘘本身又常伴有多种器官、不同程度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大约接近一半的比例。常见的多发异常为VaCteRL(V代表骨性脊柱异常,a为胃肠道闭锁,C为先天性心脏病;te为其他的气管食管异常,R为肾脏及远端泌尿道异常,L为肢体异常)联合体。此外,还可伴有唇裂、腭裂、后鼻孔闭锁和狭窄等等治疗和预后与伴发的异常、以及异常的部位及程度密切相关。再如,胚肾最初位于盆腔内,随着腹部的生长,肾脏逐渐上升,并旋转了90度。到妊娠的第9周,其触到背上腺,到达了最终的位置肾窝在胚肾自盆腔上升和旋转过程中的发育障碍就可形成异位肾和肾轴旋转不良。知道这些,就很好理解为什么会有盆腔异位肾在影像检查时,若一侧肾窝空虚,则应继续向下寻找看看是否有异位肾不过,胚肾上升过了进人胸腔这种少见的情况也会有。不同疾病有相同或相似的形态、功能及代谢改变时可以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影像学改变,即异病同影:而同种疾病在不同时期或不同状态下可以出现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即同病异影;这时除了考虑综合应用多种影像检查技术外,密切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尤为重要,因此必须有一定的相关临床认识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有助于做好治疗前后的影像评估工作。比如,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囊肿作胆总管近端(或肝管)空肠Roux-Y式术或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是普遍采用的术式,可以达到去除病灶和使胰胆液分流的目的[5],了解了这些术式,就会明白术前后影像评估的要点,才能看明白术后的影像改变。

2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是开展儿科影像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

  医院的核心工作是治病人,医疗服务行业的主旨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m,这是医学科研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临床工作中遇到或发现的问题,往往是人类医学科学发现和进步的起点。纵观现代医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互相推动的发展史wc无论是临床型研究,还是基础研究,皆非凭空而来,都是来自于临床实践、临床需要,而前者与临床实际关系更为紧密。临床科学研究应该紧紧围绕临床工作,以解决临床疾病的诊疗为目的,发展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认识,因此好的科研工作会促进临床工作的进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作为儿科影像医生,开展科研工作仅仅懂得影像技术、影像学表现显然是不够的,要懂得儿科临床疾病,要有丰富的儿科学相关知识,这是我们科研工作的基础与源泉。

另一方面,在开展科研工作时,要努力学习儿科学相关知识、积极与临床科室沟通、协作,多学科共同研究同一儿科课题,往往事半功倍,而结果可能会更深人、更科学,更能为临床提供依据。 

  3学好儿科学相关知识,是做好儿科影像教学工作的重要条件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篇2

编纂理念的创新——贴近儿童.把握过渡.快乐阅读

《上学就看》是针对学龄初期儿童编纂的彩图版儿童百科全书。在编纂此书之初,编辑做了大量调研工作,认真研究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从学前的自由式、兴趣式认知向学校的正规化、学科化的认知过渡。让孩子顺利完成这个过渡并迅速适应现代学校的学科教育要求,同时又能保持和进一步发展孩子求知的强烈兴趣,是所有学校、家长和学生都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就想编这样一套书,当孩子读了这套书后,会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更感兴趣,能更积极地向老师提问,也勇于回答老师的提问,孩子和父母的交流会更多。这样孩子能顺利地跨过学校的门槛,同时也能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打好人生初学的基础。这也就是我们为此书所确立的编纂理念。

内容设计的创新——中国特色,人文精神,儿童本位

《上学就看》是一套原创的图书,与引进版突出的区别就在于它跳动着一颗“中国心”。为了让这套书贴近中国儿童,在框架总体设计上,我们把中国内容作为重点,以中国人的观点、视角解读和传递知识。《中国家园》是一个分册,收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主题,从地理、历史,建筑到民族风情、传统文化,再到今日中国,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中国的相关知识,传达了爱家爱国的情怀。书中将“中国心”渗透到各相关部分内容的编排中。把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相互揉合也是本书内容上的一个创新点。品德培育、情感熏陶、习惯养成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一部好的童书应注重对儿童心灵和情感的启蒙。我们在设计知识主题的时候,把对人格的塑造、对儿童品德的培养渗透到相关的知识内容中。在内容的选取上我们注重培养儿童爱护自然、保护地球的环保意识,每个知识主题和知识点,每幅漫画和每个互动,环保理念都融入其中。

儿童是这套书的主角,“童年生活”“儿童的权利”“学校”“家庭”等主题页是特为他们设计的。通过图片、文字和好玩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温馨的家庭生活和有组织的学校生活,用儿童画表现他们自己的节日(六一儿童节),告诉他们儿童所拥有的权利和要承担的义务,以及自我保护、安全常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意在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儿童本位的创新设计。

知识表现形式的创新——图解知识.多种功能,启发探索

对于知识表述,《上学就看》不是一般科普图书的平铺直述,也不是传统百科全书的条目形式,而采用了跨页面知识主题的形式,以主题表述知识。利用页面的灵活性,在主题内容的展开上,适应儿童的思维特点,把知识打散,将相关内容组合在一起,实现由点到面、由分散到集中的知识展示,以此来激发儿童的丰富想象力,有效地传递科普信息。

开篇见图,给小读者的第一印象直观形象,既陌生又熟悉,陌生的是书里有很多他们不知道、没见过的知识,熟悉的是彩色的图,直观生动的画面。这些图画的功能是传递知识信息,它本身要具有美感和故事,是直接的、新鲜的、刺激的。读图,丰富其想象力,吸引其阅读文字和知识;读字,吸收知识内容,增加理解和创造力。从编辑角度讲,儿童百科的编辑制作不是更容易,而是更难。一般百科全书有两三种字体,多的四五种字体,《上学就看》包括中文、汉语拼音、英语有18种字体,一般百科全书的图有三四种——照片、线条图、地图等,《上学就看》的图有照片、手绘写实图、剖面图、手绘地图等十多种。把这么多的图片和文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还要兼顾到知识的递进、画面的变化,确实需要编辑的创新思维和业务功力。

设计制作的创新——情景设计,画面丰富,注重细节

精美的画面、艺术的熏陶,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读书是一种习惯,如何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养成习惯,让他们在读书中感到快乐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上学就看》为此煞费苦心。在图文设计中追求情景化设计,在场景中认知。图的变化很多,小读者翻阅时,丰富的画面是有韵律和节奏的,不会产生视觉疲劳。图不仅猛一看要好看,还要有意思,还要耐看、吸引人,给小读者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在版面设计时我们以游戏、情景和引导、启发为主,避免说教。《上学就看》书名的创新,更是抓住了儿童认知过渡阶段的特点。“上学就看”,朗朗上口,具有号召性、趣味性,还有启发作用。家长、老师,尤其是孩子们会体会到,这个“就”字的含义很多,说明应该立刻、马上去看,表现了一种必须、必然性。书名不仅明确了读者对象,而且具有品牌效应,受到小读者的喜爱。

编辑流程的创新——编辑主导,美编协同,专家把关

通常以文字为主的图书在编纂过程中,文字作者撰稿、编辑文字加工、美编配图各是一个完整的工作阶段,但这种编辑流程已不适应编纂以图为主的儿童图书。《上学就看》打破了一般图书编辑组稿、作者写稿、继而审稿、排版制作的编辑流程,在实践中形成了以编辑为主导、小读者为依托、美编协同制作、专家写稿和把关的编辑流程。编辑工作贯穿始终,先要设定框架和知识主题,和作者确定知识内容,然后根据作者文稿与美编一起设计表现形式,并提供配图,对初步设计好的样张提出修改意见,在样张上改写或重新编写知识点和知识内容。为了编好这套儿童百科,我们首先搞市场调查,摸清行情;继而召开科学、文学、教育等各界专家的座谈会,从内容和形式上探讨编纂理念;为了搞清楚相应年龄段儿童的兴趣点,我们在做好一部分样张后,与北京小学建立合作关系,搞问卷调查,让二、三年级的小学生对我们的样张评头品足,分别打分;在编辑过程中,我们还与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的美术老师和学生建立联系,全程与小读者零距离编书。

儿童百科也是百科,百科就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知识的解读要浅显,但决不意味着降低要求。为此我们请专家当作者,作者中有大学教师、医生、画家、记者、科研工作者。另外,这套书审稿者都请专业人员来做,审稿者中有原中戏的院长徐晓钟、动物所所长王祖望、科考专家位梦华、环保专家郭耕等。由专家组成编委会,全程介入,全程指导。小读者的参与、图文作者和编辑的激情创作、专家的严格把关,使这套书既有创新,又保证了高质量。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篇3

关键词:多元化学科知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

基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我要求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在保留数学学科自身特点的同时,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整合运用多元化学科知识,创设生动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一、‘多元化’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是具备时代性和科学性的

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科与学科之间产生了极大地相关性、相通性,各个学科领域的壁垒已经被打破,使得学科之间没有了绝对的界限,只有相对的边缘化。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与其他相关领域学科的内在联系,实践并探索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方式,达到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综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模式、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创新精神的目标,是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努力进行课程改革的真正创新与探索。

二、立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上的创新与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打破传统教育制约机制,避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各学科领域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目前乃至今后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中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深刻地阐明了数学这门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数学学科势必与其他学科领域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些必然的联系也势必体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那么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也必然对数学教学活动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多元化学科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尝试应用是有益处的

1.运用的前提:结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大前提。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关于数学知识学习的互动,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想要更好的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首先必须要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认清教育和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要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片面地、机械地来理解和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必须遵循儿童心理的科学发展规律。从幼儿时期过渡到小学时期,是一个带有关键性的时期,父母和教师如何共同帮助孩子完成这个过渡,这是很重要的。因此,实现这个过渡,必须要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依据这些特点和规律进行教育时,既要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恰当地提出新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变为儿童自己的需要,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好地进行,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

2.多元化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巨大作用。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深化课程结构调整、大胆尝试多元化学科知识

1.深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就必须要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认清教育和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片面地、机械地来理解和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要遵循儿童心理的科学发展规律。因此,将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是实现成功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

2.多元化学科知识将极大地丰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课堂教学内容的实践活动。优美的音乐教学情境,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添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的同时,又可巩固学生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3.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将极大地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手段的发展。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广大数学教育者已经认识到:数学虽然有其自身的独特的规律和特点,但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则是人的发展。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将极大地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手段的发展,使之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认知的工具。

五、多元化学科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应不断创新和发展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篇4

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儿科学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目的在于将实践中的部分环节引入到教学中,使教学更贴近真实的医疗过程,其中包括采用病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模拟实践的教学方法等。将临床实践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儿科学教学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提高儿科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思考的技能。

1儿科学教学改革的目的

  医学教育本身是为了培养相关专业的医学人才,在医学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现代医学发展的脚步。简单的讲授医学知识与不断变化的实践要求已经严重脱节。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精神调动起来,然后通过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将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由于医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是别人的生命与健康,所以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医德,和在实践中获得的临床经验。其中,临床经验是非常宝贵的,但通过有效地教改方法,可以让教学过程中提前接触、熟悉部分内容,为以临床后实践提供铺垫,与将来做好接轨工作。

对于儿科学,新的教学改革思路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病人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本身由于身体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全,抗病能力弱,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所以更需要提供较好的医疗环境、医治方法等[4]。但目前儿科临床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医学院校普遍扩招导致医学生人数众多、临床科室教学任务重,同时,随着现在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尤其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很多情况下不敢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得许多实践实习变成了参观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考虑到面临的实际情况,既要满足医患关系的要求,又要为大量的医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或者是可基本模拟实践的机会,因此,针对儿科学教学而实行的医疗改革迫在眉睫。

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单纯的医学教材讲授已经不能实现医学能力的有效提高,只有掌握获取医学知识与技能的方法本领,才能真正的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与实际相结合,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本文就对儿科学教学的思路与方法进行讨论,目的在于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践等手段将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知识引入到课堂中去,从而在减轻实践临床教学的压力基础上保证学生对临床实践的认识和学习。

2 儿科学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2.1儿科学理论教学的改革随着儿科学的不断发展,儿童的常见疾病种类也在不断地变迁,传统的医学模式也在随着医疗设备的改变而改变。对儿童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备受关注。为提高医学生对儿科学中相关知识、医学技术及方法的认知,我们应用目前社会与心理健康、儿童医疗方法等有关的教学书籍、视频等相关资料带入到实际教学中。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儿科学选用的教材除各系统外,还包括总论、营养基础、生长发育、新生儿疾病等。对于儿科教研室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分析教学大纲内容,合理选择讲授的章节,将教学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对常见病和多发病重点讲授,对应用于儿童的医疗新方法和新技术重点介绍。从教材的选择上把关,主要选用基础知识全面、贴近临床实践的教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与实习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互动的方式,增加学生与讲授老师的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分析等多种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避免学科间的重复,提高教学效率,还应在各个学科间建立联系,设计交叉学科的教学方式。在儿科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分析归类,突出理论结合实际,并将各章节内容分块分类,提高可读性。对教学方法的更新,长期以来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主要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即从概念到辨证论治的流程。虽然目前已经对部分教学进行了改革,包括增加ppt、图片等方式,但基本教学方法没有改变,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此后我们将展开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的方法,比如典型病例教学等方法让学生的思考空间更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2儿科学临床教学改革的应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病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病例分析,还应加入采用图片、视频、病例等真实材料的分析,充分地模拟真实病患儿童的场景,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在课堂上由授课教师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及分析。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学习时的真实感更加强烈,同时,在未来的实践实习过程中也更容易与现实相结合。开发了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发现新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见习课上,授课教师给学生们一些典型的患儿病例,尤其是教学任务中特别强调和熟知的内容,如肺炎、哮喘、肾病综合征以及感染性疾病等。模拟实际中病房查房的顺序,让学生了解真正医疗过程中的具体方法,要求学独立提出初步诊断及处理意见,再结合病例诊断结果和处理方法为学生打分。在整个模拟诊疗学习过程中,以授课教师为主,启发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模拟诊疗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病人相关症状、特征等信息,模拟实际就诊儿童的一些真实病例,必要时可以部分采用现有病例的相关数据进行模拟。模拟诊疗教学的目的是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病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应用其知识分析获得相应的结论,从而达到对重要的医学知识、技术、工作方法等的记忆和理解。或采用分组讨论等形式完成教学内容,当学生存在问题或错误时,主讲教师起到及时纠正正确引导的作用。

2.3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改方案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种教学模式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目前,对医学生的要求已不仅是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具备独立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为此,根据儿科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如在主课中加入互动式教学,将一些模拟教学实践内容引入。而在见习课中采用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入以问题为主的形式,就是带着问题学习,让学生自己找答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临床见习期间,由于学生已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更好的加深了相关知识的印象。有效地发挥授课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病患儿童的心理,针对性的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并给出一些相关教学视频、案例等,提高学生的诊疗可操作性。设计临床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完成对模拟病患儿童诊疗过程。如以往在教学中对儿科病史的采集,常常是教师直接讲授相关方法,然后学生采集。而在模拟诊疗实验中,学生自主分析,在诊疗过程中需要的病史资料,设计采集方法并实施。这种模拟实验过程不仅使学生在学习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观察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增加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模拟过程中,学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体会“以人为本”的医治理念。

3教改实验组教学效果分析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篇5

【关键词】胎儿大学;孕期;健康教育

胎儿大学最早于70年代初,法国里昂卫生研究所和美国精神生理研究所、体斯顿保健中心等优生优育技术咨询机构创办的。一九七九年美国加州妇产科专家范德卡尔创办了一所奇特的大学——胎儿大学。至今已有许多国家,如英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中国等,设有“胎儿大学”或类似的对孕妇与胎儿的培训场所。主要有产科医生、心理学家和家庭教育学家担任教师,教育的对象为是妊娠5个月左右孕产妇,它是孕期健康教育的形式之一。

我院胎儿大学成立于1992年,是我国首家孕妇学校,江苏省示范孕妇学校,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我们聘请妇产科专业人士,营养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等前来授课;在所设置的课程中全部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亲情教学;授课内容全面,涵盖了孕期及产后的所有相关课题。课程采用循环制,孕产妇可以灵活的利用产检时间听课。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孕妇

随机选取产科门诊215例未参加胎儿大学的孕妇和产科门诊中256例参加胎儿大学的孕妇。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对孕妇的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具体为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制定《孕妇产科相关知识评估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栏目包括孕妇对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分娩相关知识,新生儿护理,婴幼儿护理和孕期营养等五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掌握层次分为了解,掌握和不知道。

1.2.2分析方法

对问卷调查资料,由专人对所有调查表进行审核后录入计算机,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对结果进行频数分析和χ2检验,χ2检验结果中p

2结果

2.1胎儿大学的内容和方法

对在我院检查的孕产妇,进行孕前知识评估,推荐有知识缺乏者,定期选择胎儿大学程学习。邀请孕妇及其家属参加有我院组织的互动游戏,音乐会等胎儿大学活动。为每位孕妇制作课程表,定期参加适合的孕龄段的课程。课程结束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和合格证书。

2.1.1孕期早期课程,通过面对面指导孕产妇做好母胎的自我监护,根据孕妇已掌握的知识情况,正确指导胎动自测的注意点和关键点,正确数胎动,制定合理的营养食谱,提倡产妇食用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预防孕期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鼓励孕妇间进行交流,专家就孕妇的提问进行现场的解答。同时邀请家属参与,做好孕妇产前的心理护理。对孕妇进行持续性的心理上安慰、感情上支持、生理上帮助。

2.1.2孕期最受关注的课程,主要是产时的健康指导和产后的健康教育。

通过现场模拟生产时的情景为减少孕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讲解分娩过程及解释产生疼痛的原因、出现时间和持续时间及规律;演示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巧,从而减轻宫缩带来的痛苦;指导孕妇产时如何休息和饮食。在产后24h(剖宫产后48h)孕妇的精神、体力逐渐如何恢复注意事项及科学做月子等。要求孕妇和家属都积极参与其中并自拟一份分娩计划书等。

2.1.3孕期其他课程,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婴幼儿的健康护理宣教等内容也很重要母乳喂养的优点,喂奶的具体姿势,新生儿的哭声及大小便观察,脐部护理、婴儿沐浴、新生儿预防接种等。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提前给孕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并组织小的竞赛等活动,加强知识的趣味性。充分利用授课的技巧用于健康教育,有利于孕妇及家属们更深的领会和掌握健康知识。

2.2参加胎儿大学孕妇前后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对比参加胎儿大学孕妇知识掌握情况发现,参加过胎儿大学的孕妇对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分娩相关知识,新生儿护理,婴幼儿护理和孕期营养等五个方面的掌握率明显高于未参加胎儿大学的孕妇,均有p

3结论

孕期健康教育促进了自然分娩现代医学模式是以人为本,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使人们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各方面达到完美[1]。胎儿大学作为孕期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让孕期健康教育的价值更加体现。

3.1胎儿大学为孕期健康教育对象孕妇及其家属提供了新的学习的方式,提高了学习兴趣,让孕期相关的知识更易被接受甚至是掌握。

3.2胎儿大学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3.2.1医务人员和孕妇及家属的交流平台,在课堂上在课后。医务人员和孕妇们就孕期问题进行了无数次的交流。孕妇谈其对孕期的体会,专家给予回应和解答。

3.2.2孕妇间交流的交流交流平台,胎儿大学是集体式的活动,在胎儿大学里结识有着相仿孕龄的孕妇,在课时或课后就孕期的体会和经验相互交流。

3.2.3孕妇和家属间就孕期问题的交流平台,家属尤其是丈夫们更多的体会到孕期的艰辛,能够更科学的为孕妇提供优质的孕期环境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

3.3胎儿大学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了孕期健康教育的力度,从而更有效的促进支持自然分娩、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产后并发症,提高产科服务质量[2]。

胎儿大学这种新鲜的教育方式正越来越被人们接受。这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已引起众多医学界人士的兴趣与关注,并致力于探索和研究。它将成为孕期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篇6

我们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实习学生为主体,以儿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例及其症状鉴别诊断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分为不同的专题,如:小儿惊厥、腹痛待查、新生儿呼吸障碍、血尿待查、发热原因待查等。通过不同典型的疑难病例,用疑难病例讨论的形式,结合病案导入式教学及问题导入式教学方法,在病例讨论前一周,把要讨论的病案资料打印后发给实习同学。学生为主导,分小组进行讨论前的准备工作,运用eBm医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现有网络平台查阅国内外有价值的文献,收集与病案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关的资料,并学习对资料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把所获得的儿科理论知识横向联系,分析总结出与病例相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要点及其相关依据。

在疑难病例讨论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分析总结的报告做成多媒体文件。病例讨论时,由各小组学生为主导,进行知识的分享,教师引导进行重点、难点的讨论。从而提高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拓展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同学们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儿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网络平台等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通过对所查阅国内外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出与问题有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资料,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真正做到授之于渔。同时能不断拓展实习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要求,改革儿科临床教学的方法,采取典型疑难病例讨论的形式,提倡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仅仅单纯掌握现有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更进一步加强了实习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实习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使学生将儿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而且让同学们将所学到的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将基础学院学到的计算机课程、文献检索课程的相关知识与儿科临床实践相结合。

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改进,随着网络技术的产业化和普及化,医学生将能够运用更多的现代科学技术获取大量的文献信息和医学资料,使医学生能在以后的医学工作中掌握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以获取更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技术,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医学观,使医学生们学到保持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及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在大学毕业后的工作中始终保持学习并不断获取最新信息的能力,实现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终身学习的良好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能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新型临床医生。在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查阅相关文献、学习相关医学资料,不断提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从而促进儿科临床教学从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进一步转变,使儿科临床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这种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儿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的探索,我们能逐步提出更完善的运用eBm理念指导儿科临床实习教学改革的方案,并推广应用于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我们儿科临床教学的质量。医学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观念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医学教育需要,引入循证医学模式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教育新观念是必然的趋势。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采用,对促进医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作者:纳玉辉刘梅戴梅段晶黄永坤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篇7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培训;专科医生基地学员

[中图分类号]R174;R72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10(b)-0159-04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necessityandeffectofneonatalasphyxiaresuscitationtechniquetrainingforspecialisttrainingbasestudents.methods55studentsinspecialisttrainingbaseincludinggynecology,obstetrics,neonatology,pediatric,anesthesiologydepartmentfromaugust2009toaugust2013werecentrallytrainedinaccordancewiththeformerministryofhealthofnewbornasphyxiaresuscitationtrainingcourserequirementsandhadthetheorytestandcomprehensivesimulationtest,thetheorytestresultandtheexaminationpassrateofthestudentsindifferentdepartmentwerecomparedbeforeandaftertraining.Resultstrainingimprovedneonatalasphyxiaresuscitationknowledgeandskillsofstudents,thetotalmeanscorebeforetrainingwas(60.1±1.7),thetotalmeanscoreaftertrainingwas(95.4±2.3),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foreandaftertraining(p

[Keywords]neonatalasphyxia;Resuscitationtechnique;training;Specialisttrainingbasestudents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每年400多万死亡新生儿中约有1/4的死因是新生儿窒息[1]。新生儿窒息也是我国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是保障新生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效措施。为了认真实施原卫生部提出的“确保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一名受过复苏培训,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2]”目标,作为综合性三甲医院,具有妇产科、儿科、麻醉科等多个专科培训基地,为了全面提高我院新生儿窒息复苏力量,本院自2009年专科培训基地成立以来,对所有新入基地的涉及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科室学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规范培训、科学的考核评价是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推广工作的关键[3]。本文通过比较培训前后专科医生培训基地成员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培训后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的合格率,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有效性,以期通过有效培训能够准确和熟练地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8月~2013年8月进入专科医生培训基地的培训包括妇科、产科、新生儿科、儿科、麻醉科5个科室学员,包括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共55名。参加培训的各个基地成员的年龄、职称、工作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培训前的调查工作在进行正式培训前,对参加培训的学员的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知识理论摸底考试,试卷由100个单项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分。

1.2.2培训方法按照原卫生部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课的要求进行培训,集中培训2d,培训内容统一采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培训的形式有理论授课、理论考试、操作练习、综合模拟考试。指南中的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原理综述、复苏最初的步骤、复苏面罩和气囊的使用、胸外按压、气管内插管、新生儿用药、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注意事项等七个方面的内容。由我院4名通过原卫生部考核、获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省级师资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对参与培训的所有学员进行培训、复训、考核,培训教材采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

1.2.3培训效果考评①培训后再次对学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知识进行理论考试,试卷由100个单项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分;②培训后再次对学员综合模拟考试,参照《新生儿窒息复苏(5版)》教材考核量表,对参加培训的学员新生儿窒息复苏合格率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成员均参加过部级师资培训,具备考核资质,考核满分38分,及格为33分。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不符合χ2检验条件者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以p

2结果

2.1各培训基地学员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成绩的比较

各培训基地的学员培训后理论考试成绩成绩平均分>90分,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各培训基地学员的新生儿窒息复苏考核合格率

所有学员总的考核合格率为87.3%,其中合格率最高的是新生儿科,为100.0%,最低的为麻醉科,为70.0%(表3)。

3讨论

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医学门类的特有阶段,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是医学生进行学生和临床医生角色转化的重要阶段,既能培养优秀合格的专科医生,也符合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4-5]。以需求为依据确定的标准培训课程可进行规范化培训,应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可显著提高临床基本技能及相关理论集中培训的效果[6]。调查发现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不仅有利于培养胜任临床日常工作的医师,而且对培养出名符其实的临床医学研究型专家更有重要意义[4],特别是对专业性较强的学科[7],如妇产科、儿科等。全世界每年有近500万的新生儿死亡,其中约19%为出生时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004年原卫生部启动“自由呼吸生命之源”的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其目标是确保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1名受过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并掌握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全国范围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效果显著[8-10]。而本院各个基地培训的学员是各个科室的有生力量,他们的年龄在22~26岁,工作年限为0.5~4年。本研究培训前调查发现,各个相关培训基地学员在培训前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容乐观,整体的平均成绩为60.1分,刚过及格分数线,这其中包括新生儿和产科专科的学员,虽然他们的成绩相对其他专科较高,但仍然在60~70分水平,将为以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重要力量。基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掌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故对各个相关培训基地学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培训是很有必要的。研究发现对相关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项目培训,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儿存活质量[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规范化培训,首先,新生儿窒息的理论考试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各个培新基地的学员参加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培训后考试成绩平均分>90分,明显高于培训前。由于我们的培训计划严格按照原卫生部全国统一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课的要求进行培训,培训的形式有理论授课、理论考试、操作练习、综合模拟考试,并且是由获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省级师资资格的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因此,不仅理论知识得到很好的提高,而且培训学员总的考核合格率为87.3%,其中合格率最高的是新生儿科。可以说经过培训,87.3%的学员成为掌握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具有在分娩现场抢救新生儿生命的能力。臧贤玲等[12]对上海市某辖区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发现培训使医务人员窒息复苏技能明显提高,不同机构和部门的测试成绩都有显著改善,经培训后各助产医疗机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培训前下降8.83%,复苏成功率提高16.33%,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下降30.77%,效果非常显著,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成丽霞[13]培训后总结也发现规范化地对医务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的有效培训,大大地降低了新生儿因窒息而导致的伤残或死亡概率。因此,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的全面掌握是保障新生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效措施。

在培训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无论在培训前还是培训后,麻醉科的学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知识掌握是相对较低的。分析可能的原因,一方面由于所学专业的限制,麻醉科所学专业与产科和新生儿的相关性相对较小,具备的理论知识薄弱,所以在培训前后的提高要相对困难;另一方面,由于麻醉科医生更擅长的是成人的抢救,新生儿科的抢救原则和成人有很多的不同[14],或相反的地方,这是麻醉科医生需要克服的。其次,培训时发现有一定产科基础的,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接受能力更强一些。学员因没有轮转过产房,对自然分娩新生儿出生后的生理过程不了解,可能会影响其对窒息复苏的理解。因此,培训需安排在学员轮转过产房,对自然分娩有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这样培训的效果将会更好,韦彩妹[15]研究也发现相同的问题。再次,合理地安排理论授课和操作练习的时间,重点是学员在模拟情镜下反复的模拟训练[16]。因此,应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有效的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培训计划。

总之,对专科医生基地成员,作为医院的有生力量,其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培训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培训效果显著,大多数能掌握这一操作[11]。

[参考文献]

[1]臧贤玲,王珏,汤振宇.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管理方法探索[J].上海预防医学,2012,4(2):81-82.

[2]尹丽霞,胡艳丽.新生儿窒息规范化复苏的培训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5):594-595.

[3]李小清,马麟娟.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推广模式效果评价[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2(2):83-84.

[4]郭华,孔江联.临床住院(专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与在职研究生培养同期对接模式的研究与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104-105.

[5]何坪,李曼霞,张朝鸿,等.重庆市实施新颁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的效果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1384-1387.

[6]高洁,李雁平,李彤,等.天津市以需求为导向的全科医师技能集中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227-1230.

[7]于月成,姜伶俐,辛晓燕,等.妇产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94-96.

[8]赵秀敏,卢彩玲,王晓艳,等.精益管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8):111-114.

[9]王宁,王宝生,高科,等.区县级医院医务人员新生儿复苏培训效果评估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8(4):245-248.

[10]谭玮,丁香平,周锦龙,等.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3,8(4):256-258.

[11]顾海红,俞丽君,张豪,等.持续新生儿复苏培训对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9):1512-1515.

[12]臧贤玲,王珏,汤振宇.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765-1766.

[13]成丽霞.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规范化培训的方法与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46(28):584-585.

[14]林娟,甘淑贞,罗银秋.多元化信息化形式培训对医技人员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4,10(5):421-422.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篇8

一、科普动画概述

科普动画是动画片发挥其教育意义的一种创新形式。主要是以科普内容作为创作题材,并通过动画片的形式将科普知识给少儿。科普动画片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发展成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并成为我国的动画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产业价值。科普动画片在进行剧本创作时,要将科学知识自然段融入到所讲的故事当中,并且不能出现错误。因此,科普动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娱乐性。科普动画片所涉及的故事由于主要为少儿提供,故事情节不那么复杂,因此又具有淳朴性。

二、科普动画片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较为单一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的科普动画所涉及到的学科主要是自然知识,对于高新技术知识型的科普动画相对较少,科普动画片的内容较为单一,这使现阶段我国科普动画面对的主要问题。少年时期,儿童正处于心智发展阶段,接受教育也具有潜意识性,思维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以及新知识接受较快。在这个阶段,应该积极利用轻松活泼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多方面的科普教育,为培养儿童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基础。如若只强调自然知识而忽略了高新技术方面的知识会降低儿童对高新技术知识的关注,不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

(二)缺乏原创人才

现阶段,我国的科普动画虽然发展速度较快,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只关注数量而忽略了质量,使得我国的动画制作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即动画内容题材较为雷同,形象设计缺乏新意。而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原创性人才的缺乏。现阶段,虽然科普动画的制作较为快速,但由于缺乏原厂人员,使得科普动画在内容上没有根本性的区别。进而导致儿童的兴趣不高,取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三)产业化程度较低

我国的动画产业起步较晚,但对于如何通过动画实现盈利是一直需要被考虑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动画产业缺少自己的盈利模式,其经济效应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动画片产业现发展状况普遍为电视台播出后相关的产业链出现断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普动画发挥其社会价值。

三、促进科普教育发挥社会价值的对策

(一)丰富科普内容

少年时期的科普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儿童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少年时期,儿童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一切事物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利用动画片的轻松活泼的表现方式将科普知识传递给儿童,能够满足其好奇心,使儿童增长见识。因此,科普动画的知识不能只以自然知识为主,还应注重高新技术方面的知识,使的儿童从小培养科学精神,对科学充满兴趣。

(二)积极引进原创性人才

科普动画片以其自身的独特之处对创作人员有着严格的要求,相关创作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素质。科普动画集科学性与娱乐性于一身,要求创作人员不仅要有具有高科学素养,还要能够将相关知识以娱乐形式表现出来。现阶段,科普动画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内容大都较为雷同。具有高素质的原创人员正是现阶段科普工作所缺少的。相关产业部门应注重对原创人员的培养,国家可颁布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原创人员创作,禁止发生抄袭现象等。

(三)加快产业化进程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篇9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知识讲解;课堂提问;课堂互动

为促进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增强教师教学水平是关键。但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农村幼儿园的教师,没有通过专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就开始从事教学活动,或者没有参加实习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或者只是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水平不高,难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以来,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提供指导。作为任课老师,应该重视该项工作,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研究设计

为掌握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根据教学理论,组织调查和访谈活动。从而为改进教学存在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启示。

1.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调查和访谈研究过程中,为有效掌握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运用相关理论进行透视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需要以这些理论为研究武器,对相关问题进行透视,并分析指出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从而更好指导教学工作,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应用以下理论知识。

(1)学科教学论。学科教学论是教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用到的理论,具体是指研究如何使有关课程与教学的一般理论跟学科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来指导学科教学实践。并且在学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有关的一般理论,对一般理论进行整合、补充、发展和完善,其核心是以实践为目的的理性设计。它与教育科学、心理科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现代信息技术联系密切,对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因此,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科教学论的指导作用,从而更为全面的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然后根据该理论要求和教学目标提出完善对策,更好指导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

(2)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法。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法的应用。这样不仅能推动课程教学有效进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较为常用的方法为直接教学法、习惯教学法。任课老师通过学习后应该掌握这些教学方法,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灵活应用。

(3)一般教育理论。一般教育理论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创新理论等。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重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更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离不开这些理论的应用。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应该以这些理论为指导,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推动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完善和教学方法创新。

2.研究对象

选取农村幼儿园教师16名作为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结合调查研究工作需要,为提高研究分析水平,本文综合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通过纸质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和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

(2)访谈法。对任课老师和部分学生进行采访和话,咨询和访谈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相关内容,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获取更为详尽的调查资料。

(3)文献研究法。查阅图书馆众多相关书籍文献和中外文期刊数据库的资料和文章,对这些文献梳理和分类,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有初步了解,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

(4)观察法。参与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课,并融入其中,观察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情况,真实、详细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

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文化传播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对有效开展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积极作用,也是调查分析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为了解教师基本情况,通过调查和访谈,获取任课老师的年龄和职称信息。

1.年龄情况

2016年9月至10月间,调查和访谈的两所农村幼儿园共有16名专任教师,年龄在20-45岁之间。其中,年龄在20-29岁的8人,30-39岁的6人,2人的年龄在40岁以上,教师队伍呈年轻化趋势。从教龄来看,2-5年的6人,占37.5%;6-10年的8人,占50.0%;10-20年的2人,占12.5%。整体上看,新旧教师搭配合理,教龄6-10年的任课老师占一半。新旧教师所占比例合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相互借鉴和学习,充分发挥各位教师的优势,推动相互间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2.职称情况

从职称来看,10位教师是初级,占63%;6位是中级,占37%。8位拥有本科学历,占50%;另外8位本科在读,占50%。有14位专职教师,占88%,全职负责教学活动。另外4名负责教学管理,为兼职教师。可以看出,教师队伍的职称和学历偏低,缺乏具有高级职称的任课老师,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任课老师太少,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基本情况有一定的把握和了解。但同时也发现教学活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需要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

1.注重知识讲解,但讲解不明确

调查和观察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在授课过程中,非常注重对知识讲解。教师也注重了解幼儿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程度,教学活动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幼儿掌握知识。整个教学活动中,任课老师讲授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幼儿知识学习中,教师讲授的时间较长,提问也是为了增进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此外,教师在概念讲解时不注重精讲,讲解内容不明确。例如,在美术活动“长方形”的概念讲解时,一些老师简单的将长方形概念解释为,“上边两条线比旁边两条线长,这就是长方形”。通过交流得知,任课老师缺乏这一概念的知识储备,难以将概念精确传授给学生,对幼儿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较差

提问作为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互动的主要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占据较大比重。但观察也发现,教师提问存在以下问题:提问类型单一,问题重复,难以引发幼儿思考的兴趣;有时提问的难度较大,问题与幼儿经验不符,甚至将提问作为惩罚幼儿的一种手段。

3.忽视倾听幼儿的心声

观察发现,幼儿园教师倾听幼儿心声主要体现在应答环节。教师在提问和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幼儿会表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老师在课后忽视与幼儿交流,没有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此外,农村幼儿教师对幼儿学习缺乏引导,教学管理效果较差,影响教学效果提升,需要采取完善措施。

四、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问题的改善对策

为弥补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的教学策略。

1.注重知R讲解,提高讲解的针对性

严把农村幼儿园教师入口关,确保任课老师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做好面试和上岗前的培训工作,确保胜任教学工作,通过把握教师入口关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对知识进行细致讲解,提高授课技巧,综合应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方式,提高授课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让幼儿有效理解和掌握知识。任课老师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确保基本概念、理论的讲解真实、有效,将知识精准的传授给学生,提高课堂授课的实效性。

2.合理进行课堂提问,提高提问的实效性

提问是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推动师生互动的关键。为增强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任课老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善于提出丰富多样的问题,注重提出开放式问题,让幼儿深入思考,从不同分析和思考,开发幼儿智力,发挥幼儿想象。同时还要确保提问的目的性和实效性,避免低效、重复提问。要善于结合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适当提问,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方面提问,注重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和新课导入环节提问。不能将提问作为惩罚幼儿的手段,避免给幼儿带来心理压力,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紧张。

3.倾听学生心声,有效开展课堂互动

农村幼儿园教师要增进与幼儿的交流与互动,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提高教学实效性。课堂上,任课老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交流,善于倾听他们的回答,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课后还要耐心对学生进行辅导,增进相互了解,帮助幼儿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利于任课老师更好安排教学活动。

4.注重对幼儿学习的科学引导

农村幼儿任课老师应该注重对幼儿学习的引导,采用解释、帮助、建议的方式,妥善解答幼儿学习中遇到的疑惑,推动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要给予幼儿以细致的指导,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注重鼓励方式的应用,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信,让他们有效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5.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工作

重视课堂教学管理,制定并落实管理规章制度,耐心为幼儿讲解活动规则和课堂纪律,增强幼儿的纪律观念。从而让幼儿遵循纪律和规章制度,提高课堂教学和幼儿学习的实效性。

五、结束语

总之,为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质量,让幼儿园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任课老师教学技能是必要的。本文通过调查和访谈,指出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和完善对策,可为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启示。此外,作为任课老师,还要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活动,增进与幼儿的交流,把握他们兴趣和爱好,创新教学策略,让幼儿有效融入学习活动当中。进而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效果提升,也为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亦勤.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10-13,26

[2]杨莉君,胡洁琼.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5),37-42

[3]王冬,高庆春.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J].理论观察,2016(9),155-156

[4]李晖,胡海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4(2),33-37

[5]田景正,周芳芳.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职业适应问题与发展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3),117-120

[6]路晨,赖祥伟.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3(1),54-59

[7]李振峰.欠发达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现状调查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12

[8]刘玉红,秦东方.农村新建幼儿园教师“浸入式”培训的实践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6(4),130-133

新生儿科相关知识篇10

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面临的挑战

1.来自科学技术发展的挑战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显示出它的威力。教育历来被看作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但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0世纪,整个世界,特别是西方社会,明显受到了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的影响,人类文明发生了空前的变化,人类社会进入了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时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总量的快速增长,促使社会范型发生变化。21世纪被预言是信息时代,人类正从工业社会迈向知识社会。

1996年至1998年,德国曾作过一项名为“科学社会的潜力和规模——对教育进程及结构的影响”的研究,研究者就今后25—30年社会对科技和教育的期望作了问卷调查。研究者在据此写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在来来,知识将越来越系统地作为用途广泛的工具而被用于解决问题,知识的产生将越来越有赖于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逻辑知识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等等。调查报告进一步指出,在一个信息激增的社会,让人们去吸收社会所需的全部知识已经不可能,与吸收某个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相比,人们更重要的是学习在复杂的社会中明辨方向并学会随机应变,提高实现知识复合性的能力。

在这个以知识为中心的社会中,教育机构的角色也要有相应的变化。教育机构应使受教育者获得能胜任未来生活和工作任务的知识,应有益于知识的更新,应激发受教育者获取学习能力的动机,使受教育者善于观察,学习有用的知识,善于质疑,能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进行批评性验证。

2.来自社会关系变化的挑战

近些年来,社会的各种关系,尤其是家庭和儿童的关系发生了迅速变化。全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失业问题、对妇女和儿童权利的认同问题以及儿童受虐待问题等都对教育产生了影响。

自上世纪60年代起,西方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增加,儿童出生率的下降,旁系亲属少而垂直多辈人家庭的增多,等等,使家庭的发展出现了非连续性特点,家长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家庭和社会由此产生了新的生活模式,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社会关系的变化,要求教育对此作出反应;要求教育更早地将不连续性引入儿童的生活,使他们尽早获得克服因社会关系变化而带来的适应困难的能力。

3.来自人口流动的挑战

由于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人口的流动性和文化、语言的多样性不断提高,这也导致社会网络的重构和家庭生活的变化。人口的流动性已不只是局限于一个国家的范围,而是发生在更广泛的国际范围之内。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儿童必然会受到难以与其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取得一致性的压力,而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儿童则会面临如何宽容外来的儿童,以及如何应付随之而来的文化挑战等问题。

对于成长在这样一个复合、多质社会中的儿童而言,社会传统的规范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也随着价值观的转变而发生了变化。由于社会对儿童自主权的承认和强调,家长与儿童的关系也逐渐变成为伙伴关系,这种从教养关系到伙伴关系的变化,不仅弱化了传统的教养关系,促进了新型伙伴关系的建立,而且必然会带来教育目标的调整和变化,因为新的社会规范更强调个体的竞争意识以及具有批判精神的自主权。

后现代主义对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的观点

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的思想受到了现代主义的极大影响,结构化、系统化、中心化、标准化、一致性、连续性以及通过科学的方法论去发现可证实的真理,这已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然而,所有这些都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质疑。后现代主义倡导的是复杂性、矛盾性、差异性、多视角以及历史和现实情景的特异性,引导人们抓住由于认识的多元、另类和不可预期而带来的巨大机会。

后现代主义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知识观、儿童观和教育观,在世界范围内促使人们对早期儿童教育作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位。

在当代西方的早期儿童教育课程中,知识常常被看成是客观存在的真理,它们或可被儿童复制,或可由成人诱导而来,或可由儿童自己建构。后现代主义则认为,在快速变化的未来社会,儿童要能够高度适应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人们过去所学得的东西并不能保证未来有用。生活越来越趋向于每个人自己的建构。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知识不再是客观、可以积累的,并在实际中可以被普遍运用的东西;相反,知识是多视角的和具有多种含义的,是与背景密切相连的和局部化的,是没有完成的和似是而非的,并可以由多种方式产生。

概览当代西方的早期儿童教育课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似乎占了上风,尽管在学前教育机构中还能看到以教师为中心而展开的、重学业成就的教学活动。但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是被普遍接受的,这可能与当代社会将儿童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可以与其所处的背景相分离的观点有关。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但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出发,儿童要在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社会中生存,意味着必须适应高度的个体化和差异性,并且具有应变能力。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未来对于人的要求是难以预料的,如果“过去”不能为“未来”提供保证,那么人就不得不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去建构和适应。后现代主义是不讲以儿童为中心的。因为以儿童为中心意味着把儿童看成是一个能动的、与背景无关的个体。后现代主义也不再把儿童看作是一个可以测量的并且可以与各个领域(如社会发展、认知发展和动作发展等)相分离的个体;不再把儿童看成是孤立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而是把儿童看成是有潜力的、强大的、有能力的,最为关键的是与成人和其他儿童相关联的入。也就是说,将儿童看成是存在于特定的背景之中的,通过与他人或事物建立起关系而存在的个体;将儿童看成是知识、人格和文化的共同建构者,而不是它们的产物。

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出发,学习不再是孤零零的认知过程,而是一种合作、交往的活动。儿童在活动中与同伴和成人共同建构知识,理解世界。学习不再是儿童获得预先知道的结果,儿童也不是空的容器或知识的复制者。儿童是积极的,儿童拥有的理论和观念不仅应该被认真倾听,而且应该被仔细研究,在合适的时候还应该给予质疑和挑战。儿童是通过与物体、事件、成人和同伴的互动而学习的。当“人处于关系之中”成为教育的基础时,交往则被看作是儿童学习的关键了。因此,教育者必须激发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并为儿童提供与他人交流自己经验的机会,让儿童找到与他人交流的方式,让儿童使用自己的百种语言,让儿童通过交往获得从属感和参与感,并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经验,等等。

我们知道,建构主义理论对当代西方学前教育课程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主动的,教育起始于儿童每天对其所处环境的理解和建构。但是,建构主义理论似乎将知识看得过分绝对化和不可变化了,知识成了与儿童分离的、存在于文化和历史真空中的一些事实。建构主义理论忽略了知识的让会建构性质,它基于自身的理论,强调让儿童通过解决问题去内化知识。

社会建构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在将儿童看成是主动体等方面是一致的。但是,让会建构理论并不将知识看成是具有普遍性和标准化的,它要求儿童形成自己对世界、对知识、对人格和生活风格的认识,这种个性化的过程意味着儿童需要对自己的行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既要个别化,又要群体化。社会建构理论认为,概念的同一性是在特殊的背景中建构或重新建构的,而背景总是在变化的。儿童会在动态的过程中共同建构或重新建构同一性。在儿童共间建构知识、人格和文化的过程中,会发生对话、交谈、商量、冲突、对抗等。社会建构理论批评“儿童中心论”将儿童看作是自主的、孤立的和与背景无关的人,它认为,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儿童、家长、教育机构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儿童所作所为的凭借,没有一个人和一样东西能够存在于背景相关系之外。

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尚存诸多争议甚至疑义,因此,将其理论运用于当今早期儿童教育中,尚需采取谨慎态度。但是,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也确实为我们思考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面向未来的早期儿童教育的新思考

未来人类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人类驾驭自己命运的希望在于当今的教育。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面向未来,学前教育应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真正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