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05:36

大型企业培训方案篇1

关键词:企业培训;绩效考核;软系统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8月17日

一、引言

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持久成功的企业就是它的每个成员都比它的竞争对手更善于学习,学习的更快、更好、更有成效,企业要达到永久的卓越,就必须学习,以求不断精进。

培训的目的在于让雇员掌握培训项目中强调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并将这些知识、技能应用于日常工作中去。重视员工的培训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不仅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的主要手段,而且是科技、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动因。

借助绩效考核这一管理工具,人力资源管理者可对企业员工工作行为及对企业的贡献进行考核评价,量化企业人力资源评估数据。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除了是薪酬和职位调整的依据外,还是指定人员培训与开发计划的主要依据。

二、问题的提出

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集团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有:人力资源培训针对技能方面较多,轻视基本素质提高,培训目的和途径不广;重视新员工培训较多,忽视员工的培训需求与能力开发。所以,一个企业如何选择基于绩效考核结果的培训计划呢?

企业绩效考核结果在培训开发方面的应用有两种基本方式:

1、适应性评价结果为“基本适应”的,其上级应在与本人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制定培训计划。

2、潜能评价显示本人具备更高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或更适合从事其他工作的(同时参考其他测评方法的结果),由人力资源部备案并统一制定培训计划。

可行方案的种类有四种:方案一:单独①;方案二:单独②;方案三:①和②;方案四:一种也没有。虽然理论上讲,越多人进行培训越好,但由于成本、时间及员工意愿等的影响,大多企业培训的对象是有限的。

这是一个管理问题,我们可以用软系统方法进行分析,并在过程中结合硬方法计算。我们用系统工程软系统方法论进行分析,明确一个企业选择的过程,了解有哪些影响选择的因素,对各步骤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各方案优缺点,可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进行方案选择,决定选择哪种培训计划。

三、对此问题进行软系统分析

软系统方法(SSm),特别适合处理无结构的“软”问题,即目标模糊或多元化,且不同的人对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的情况。SSm认同不同个体对情景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选择,在方法操作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保证结果能被多方接受。软系统方法论的逻辑步骤与硬系统方法论不同,它包括对问题情景的感知与表达阶段,同时它以学习过程取代寻优过程。它在培训对象选择中实施过程如下:

1、问题情境描述。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对培训计划选择情景的认知过程。在这里要尽可能了解与情境有关的情况、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形成一个丰富的情境描述以便进一步研究。相关系统越丰富,对问题情境的研究越有帮助。如可把培训计划看成社会、企业发展的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员工素养提升的方式,影响工作环境的一个方面,企业文化建立的一个方式等。

2、相关系统的根定义。描述阶段结束时,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从分析阶段来看,什么是与问题有关的系统?必须慎重地回答这个问题,明确地解释所选出系统的基本性质。这就是相关系统的根定义。“根定义”具有一种假说的性质,“相关”也并不意味着这种选择是必然合乎需要的。

根定义规范和确定建模的范围和方向,其组成要素有:C(Customers)表示顾客,即活动的受益者或受害者;a(actors)表示执行者,即执行或促使执行系统主要活动的人;t(transformation)表示核心是一个变换过程,即确定的输入转换为输出的方法;w(wetanschauung)表示认识有关问题的世界观;o(ownership)表示系统所有者,即掌握系统并有使它停止存在的最终权利的力量;e(environmentalConstrains)表示环境约束,即系统环境的特征。这些要素组合即Catwoe分析。

此问题中的Catwoe分析:C:绩效考核结果为基本适应和有潜力的员工;a:人力资源部门;t:进行培训;w:企业、员工、社会效益最大化;o:企业管理者;e:企业类型、发展时期、资金状况、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体系等,社会企业的发展需要培训,企业培训制度体系不健全,同时是有成本的,作用大小不定。

3、建立概念模型。根定义描述了系统“是什么”,而概念模型则描述系统必须“做什么”才能是根定义规定的系统。建立概念模型的目的是确保需求的知识能解决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当概念模型建立后,应与现实世界的情景相比较,把概念模型与问题状态的感知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情况进一步修正根定义、概念模型,直到各利益主体满意为止。概念模型通常用流程图的方式来描述。它包括的实体有:企业管理者、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考核结果为基本适应和有潜力的员工。图1为讨论的一个概念模型。(图1)然后,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因素分析:

(1)企业管理者的态度。若企业管理者非常重视,则愿意投入较多成本进行培训,则绩效考核两种结果的员工都可能进行培训。

(2)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力部门结构体系较完善,工作能力较好,培训制度体系建设较完备,则培训效果会较好,所以若两种都培训,则效益会较大。

(3)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类型:服务型集团和技术型集团在员工培训上的支出要大于制造型集团,服务型和技术型企业中人力是重要的发展因素,这些企业比较注重员工培训。技术型企业中注重知识创新,所以偏向培训潜力型员工,甚至将80%的费用用于10%~20%人员的培训;制造业比较注重基本技能培训。

企业发展时期的不同:各时期发展目标不同,选择会不同,初期、快速发展时期时应是很少老员工培训,大都招聘新员工并进行培训。稳定期时培训潜力型员工保持活力,培训基本员工保持稳定。变革期培训潜力型,进行创新,培训基本员工适应变革。应结合其他条件进行选择。

企业资金状况:资金较充足可选择两种都培训,不太充足,可选择一种企业可支付的,资金短缺的话,则不能进行培训。

企业文化:若企业形成了学习型的文化氛围,则愿意进行培训,若自私自利的话,如企业有资金愿意去,若自己付费则可能不去等方面。

(4)培训效果。培训首先花费成本、时间还有机会成本。培训基本员工效益有提升员工基本技能、素养、满意度、成就感、积极性等,可以创造和谐活泼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有助于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文化,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收益。培训潜力型员工除了提升基本技能外,上述其他都相同,潜力型培养的是首创精神、创新能力和高阶技能等。

综上所述,影响因素有管理者重视度、企业类型、企业资金状况、企业发展时期(目标)、企业文化(员工态度)、培训制度体系完备程度、培训成本(企业和员工)、培训效果等。

4、概念模型与现实系统比较。概念模型在认识论上提供了更深入的描述。比较的目的是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及其原因,从而引起一场关于为改善问题情景的讨论。这应当与问题情景中的有关成员共同进行。实际工作中,开始往往集中在初始分析和根定义的不足上,对此需要进一步的工作,经过必要反复之后,将引起可能变革的讨论。

分析本企业决策的过程与方法,本企业的各个影响因素的情况,与概念模型进行比较,讨论企业往后应做哪些工作,经过反复讨论最后确定步骤与影响因素,确定企业改进工作。

5、系统更新。有三类可能的变革,即结构的、过程的和“态度”的。结构的变革是组织部门的改变;过程的变革是动态元素的改变;“态度”变革包括权势的变化,是人们对于各种角色的行为期望的变化。通过变革会对组织原有的问题情景产生影响(这也是软系统方法论的目标),导致产生新的问题情景,这就推动新一轮的Checkland软系统方法论循环。

确定工作之后,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准备,如人员的配备,各部门人员的配合等决策前工作。最后要对方案进行选择,选择培训哪种人员,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对可行方案进行分析,各方案都有其优缺点,要结合本企业情况进行分析。

具体选择过程中可以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评分,可选择专家评价法,找对本企业了解的各层管理者或外部专家进行打分,确定各因素的重要性大小,赋予比例值,然后用模糊评价法,对本企业的情况进行打分,可划分分数区域值对应不同方案,然后进行选择。

方案确定后,就要组织实施,这也需要多方配合与改变。培训完成后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重新考虑各因素的影响,发现问题,随企业和社会情况的变化而改变各个步骤,与时俱进,进行更新。

四、总结

本文应用了软系统方法对培训对象的选择过程进行了描述分析,此方法过程可使方案的选择更加科学,各部门各层次人员的想法意愿都将顾虑到,实施效果将更好,但过程较复杂,决策时间较长。软系统方法还可结合硬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等进行分析决策。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京等.基于软系统方法的整合创新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

[2]梁玉晶,丁德臣.基于软系统方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1.

大型企业培训方案篇2

【关键词】员工教育培训培训转型培训形式

企业培训的对象是已经在岗位上从事一定工作的成年人,培训要对改变其岗位行为有所帮助,培训要能够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员所在机构工作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培训的对象有自己的特点,一是面临岗位的责任要求,二是有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生活经历。对企业员工,我们不可能像对待普通学校里的学生那样从基本和基础开始,也没必要从学科的角度对他们进行系统完整的知识教学。

认识到企业培训的特点,对我们开展好企业培训工作很有必要,企业培训工作要真正从服务的对象出发,研究他们的岗位特点和学习认知规律,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调动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以期达到提高员工素质的目的。

在认真总结本企业培训工作经验、借鉴其他单位优秀培训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实施企业员工培训,必须结合企业实际,认真定位;必须体现岗位职务特色,创新培训方式;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以下几点需要企业关注。

一、以终为始,明确培训目标

对企业来说,培训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解决问题,二是提升能力。

设计对员工的教育培训,首先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培训首先要让员工意识到所学习的内容与他们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密切相关,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而问题既包括工作问题也包括思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采用教育和培训的最适合的形式。也就是围绕着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知识,给员工提供研究问题的基础知识信息;有效地组织开展深入的研讨,完成从提出题目,设计研讨方案,推进研讨进程,最终提出方案建议。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问题的“拥有者”是学员,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员,成果应用的受益者也是学员。

其次,要以能力提升为出发点设计。而能力提升的任务则更适合由培训来完成,在员工教育培训中,要从学员岗位职责需要出发,按照胜任岗位的标准,考虑工作中的新问题对干部能力的新要求,对员工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能力培训。能力培训含有一定的知识学习,但其主要的形式还是训练,途径有两种:一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想方法训练,即在解决问题中对学员进行发现问题、分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二是要辅以一定形式的技能训练,使学员在履行职责中的一些关键行为能够在训练中达到熟练,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推进培训转型

当前,国家和培训行业等内外部客观环境都呼唤着企业员工的培训转型。要求企业培训更加凸显企业特色,紧密结合企业人才培养需求,为企业创造更高投入产出比的学习价值,这正是培训转型的本质目标。

一要加强内部课程开发和内训师培养。培训转型,对企业内部课程开发和内训师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急需探索和建立系统开发内部课程、培养内训师的机制和方法。通过制度加强企业内训师激励和引导。通过体系性课程开发,实现人才培训课程体系的落地;通过专题式课程开发,更好地宣贯组织战略和工作思路;通过行动式培训项目开发有效解决业务问题,提升组织绩效,支撑战略实施;通过案例式课程开发,广泛挖掘管理经验,传播组织智慧。

二要加强培训与企业人才管理的链接。培训转型,必须加强培训需求、方案策划、效果评估与企业人才管理的链接。新型的培训应以企业战略、组织绩效和人才发展为导向。培训需求和方案策划应根据企业战略方向、绩效问题和人才职业发展阶段需求等确定。培训效果评估应与人才测评和人才选拨、晋升相结合。

三要加强培训机构自身能力建设。培训转型,必须加强培训机构自身学习成长和管理能力建设。一流的企业培训机构,需要一流的培训管理者和培训管理水平。培训机构要在组织设置、职能分工、人才能力上符合培训转型的新要求,超前培养培训转型需要的人才、前瞻谋划更加符合新型培训要求的组织模式。

三、创新培训形式

通信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为培训创新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行动学习、移动学习、游戏化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的兴起使得企业培训的边界得到了有效拓展,并为集中培训的开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手段支撑。同时,社会化学习的普及也迫使企业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不断探索e-learning、m-learning等新兴模式,为人才培训持续注入新鲜活力。这里,介绍几个新兴的培训形式。

1、微课

微课,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微课在培训中具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一个知识点、一个案例、一个设备操作方法、一次班会、说课……都可以做成一次微课,教师可以从任一点切入进行设计开发,开发技术简单易操作,并且便于资源重组。

2、mooC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即幕课,主要的教学活动是靠一段“教师讲授式”视频,辅以课程资源包的形式来开展的。

mooC课程和普通的网络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为学员提供了“参与式学习”的体验。

mooC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它打通了线上和线下的生态链。在线上,我们可以与来自世界上各个地方的人们进行交流、共享。同时我们也可以自发自发组织线下的活动。

3、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是以企业发展与绩效为目标,在关注平衡不同类型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集合面授学习、在线学习、体验学习、行动学习和测试评价于一体的新型学习方式,具有目标集聚、效果持续、可测量和评价等多种优势。

在培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混合式培训实施的关键在于e-Learning的支撑。e-Learning体系实现了教、学、测、评、管一体化,是一种高效灵活的学习解决方案。学者郑世良认为:人格化的人本主义是e-Learning的内在特性,在创设真实情境,强调自主式学习、协作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实现了主体的个性化,互动的平等化,内容的整合化,空间的网络化及时间的持续化。

在培训调研、培训组织、培训价值评估、培训延伸的阶段,e-Learning的优势非常明显。

培训的新概念不断涌来,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还是课程资源开发,目的还是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四、了解需求,科学组织设计

访谈是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访谈准确把握培训需求是培训方案设计者必备的重要能力,也是提高培训方案设计质量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实现有效的培训需求访谈调研呢?通过大量的工作实践发现,按照“预热、聚焦、锚定”这三步开展培训需求访谈调研,可有效提升培训需求诊断的准确性,有力提升培训课程设计质量。

1、预热

由于访谈调研是培训方案设计者与主办方或学员互动沟通的过程,互动既需要共同语言,也需要相互信任,还需要明确目标、提高效率。因此,培训方案设计者应提前阅读相关文件资料,了解与本次培训及业务相关的基础知识、政策背景、发展概况、培训历史、培训预订等信息,做到对受训单位和培训对象的基本需求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认真盘点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确认的问题,为下一步高效访谈做好充分准备。

2、聚焦

访谈调研的优点是可较深入地了解培训需求,而缺点主要是样本量小、占用被调研者时间较长、效率较低。为了扬长避短,一是在选择被访谈对象时,要尽可能使样本涵盖各相关单位、各类目标培训对象;二是在访谈时,要主动询问培训需求的针对对象,是否是多个单位的共性需求等;三是通过在前期列出访谈提纲,时刻聚焦要了解的培训对象、业务重点、面临的困境、可提供的帮助等主要问题,把握谈话方向,得到答案后及时切换问题,提高访谈效率。

3、锚定

访谈调研往往会得到较丰富的信息,因此必须认真做好记录,并在访谈结束时立即总结提炼,以免信息的遗漏。若访谈了多人,要在每次访谈后标注重要结论,进一步提炼明显的共性需求和可采纳的代表性需求,并且锚定本次培训针对的问题,将培训需求转化为初步的课程,才能为下一步培训课程优化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五、重视持续,促进成果固化

课堂培训是实现培训需求的重要方式,但是一次性的课堂培训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人才成长的需求,需要结合岗位工作的实践锻炼,针对性制定工作改进计划,并进行持续性沟通和反思,将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应用落实到培训后期的成果固化上,在积累一定实践基础后再进行二次培训,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对学员今后的实际工作起到经验积累和智慧积淀的作用,从而真正推动工作绩效的提升,真正展示培训学习的效果。

同时要建立培训效果考评机制。培训效果考核一直是一项比较棘手的老大难问题。学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需要一个检验过程,而且培训效果难以用一把尺子进行量化。尽管如此,为了保障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果,仍然要通过考评机制及时进行考评。一是通过一份培训教学质量问卷,把教学效果评出来,包括好、较好、一般、差四个档次;二是组织好总结交流,让大家把培训体会说出来;三是撰写学习体会或结业论文,让大家把学习收获写出来,尽量用数据、事实和典型事例说话,改变过去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尴尬局面。每期专题培训班结业后,都编印一本论文专集,一方面相互交流,另一方面也能展示培训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大型企业培训方案篇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开展技能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库区安置区移民群众的职业能力,帮助移民群众创业就业、增产增收,促进和谐稳定。

第二条技能培训分为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创业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六种类型。

第三条技能培训工作采取鼓励移民群众参与自主培训和集中组织培训两种形式。移民自主培训补助政策由县财政局负责会同县移民局共同制定,报政府批准实施。本实施细则适用于集中培训管理。

第四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坚持与部门资源有效整合,实行政府统一领导,移民部门综合主管,行业部门归口负责,培训机构承训,培训资金各记其帐管理工作体制。

第五条移民局为全县移民技能培训工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全县移民技能培训实施规划项目库和年度计划,下达年度培训计划任务,对技能培训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县财政局为技能培训资金使用监管单位;

县农业局为全县蔬菜、药材等种植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农机局为全县农业机械技术培训责任单位

县畜牧局为全县畜牧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特产局为全县柑桔、茶叶培训责任单位;

县林业局为全县核桃、食用菌产业培训责任单位;

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为全县电子商务培训责任单位;

县旅游局为全县旅游服务培训责任单位;

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为全县创业培训责任单位;

各企业或相关用人单位为岗位技能提升和就业技能培训责任单位。

鼓励创新培训种类,根据移民群众实际需要,有培训意愿单位可向移民部门申请,移民部门根据年度资金计划进行安排。

第二章技能培训范围、对象、内容及标准

第六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范围和对象为库区移民群众。

第七条三峡后续工作技能培训类型、标准及要求:

(一)创业培训。主要是通过电商等新型创业形式培训,帮助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创业意愿的对象掌握创业知识,成功创业或做大做强企业。培训对象年龄在20至50岁。创业培训补助标准30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创业培训可结合小微企业帮扶政策进行。

(二)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主要是帮助培训对象提高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技能,实现增产增效增收,培训对象年龄18至64岁。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补助标准5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30学时,随农事季节安排,分次进行。生态农业技能和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方式,培训地点以田间地头、村落院坝为主。

(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主要是帮助农村中文化程度较高的培训对象掌握新型农业科技知识,成为库区安置区农业生产的科技带头人。培训对象18至55岁。培训补助标准18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90学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可采取参观学习、理论讲授和实作训练相结合方式进行。

(四)致富带头人培训。主要是帮助有一定经营头脑和经济基础的培训对象通过发展种养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服务业等成为专业大户,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培训对象20至50岁。致富带头人培训补助标准15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可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经营管理等实际需要开展培训。

(五)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要是帮助已在企业就业的移民群众,提升岗位技能水平和适应转岗就业的要求,主要在企业生产岗位上进行。培训对象18至55岁。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补助标准800元/人;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60学时;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要是理论提升和在企业生产岗位上进行实践。

(六)就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帮助培训对象掌握二三产业职业技能,实现上岗就业。培训对象18至55岁。就业技能培训补助标准500元至3000元/人(详见附件《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参照表》,未列入表内的专业可参照相近专业分类确定)。就业技能培训主要采取定单培训和“招工与招生结合培训”的方式进行,订单培训是指培训机构先落实企业用工需求定单,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培训;招生与招工相结合培训,是指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共同招生、招工,共同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就在该企业就业。

第八条培训工作坚持群众自愿,贫困对象优先原则。各培训责任单位应以市场需求、群众期盼、简明适用为要求,以提高培训质量为宗旨,充分结合我县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建设等实际需要,深入研究创新培训种类,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第三章培训组织实施

第九条年度计划申报。根据省局计划申报时间要求,移民局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编制申报年度培训计划。

第十条年度计划下达。根据省移民局下达的年度计划任务,县移民局会同县财政局将计划任务分别下达到培训责任单位。

第十一条确定培训承训机构。各责任单位根据下达的培训任务,对自愿申请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采取竞争性比选方式确定,将计划任务合理分解下达到各承训机构,并与各承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培训的专业、人数、资金、时间、地点、质量、就业要求等。

第十二条培训实施方案编制。各培训机构根据下达的计划任务和培训专业类型要求,编制培训实施方案。培训实施方案编制基本内容包括:培训类型、培训专业、培训对象名单、培训地点(有实训要求的要明确实训地点)、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课程安排、培训教材、培训教师资质、组织形式、预期效果、考试颁证,就业途径等。

第十三条方案审核。培训机构将编制的培训实施方案报送培训责任单位,由培训责任单位组织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查,方案审查同意后,培训机构方可组织开班。

第十四条组织实施。培训方案审核通过后,培训机构按照批准的方案组织开班和实施培训。

第十五条培训考核。培训班结束时,应对培训学员所学技能进行考试考核(农业适用技术培训除外)。就业技能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原则上应使参训学员达到相应的职业技能水平,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应获得农业主管部门新型农民认定证书,创业培训应获得人社部门颁发的创业培训证书。相关部门没有培训专业证书的,由培训机构对考试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培训证书。

第十六条组织验收。培训机构完成培训任务后,组织自验,进行查漏补缺,自验合格后,按要求整理好培训资料,申请培训责任单位进行验收,培训责任单位应组织验收组按照合同、实施方案对培训工作进行验收,验收办法采取查阅资料、电话抽查、现场走访等方式进行。

第十七条资金拔付。培训责任单位组织验收合格后,将培训资料整理分别报送县移民局和县财政局各一套,申请县财政局将补助资金直拔责任单位或培训机构。

第四章培训工作管理

第十八条培训机构管理。各主管单位应根据培训任务需要,会同财政、人社、农业、教育等部门,采取竞争性比选方式确定具备技能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承担年度培训项目任务。具备技能培训条件的培训机构包括优势大中型企业、中高职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就业培训中心等。各责任单位通过竞争性比选将培训机构确定后,应将培训机构情况报送县移民局上报省移民局备案。

第十九条实施监督管理。各培训责任单位应加强培训过程监督管理,安排专人对培训工作进行现场监管。核对参训人员,掌握培训进度,考核学员培训质量和效果,并将检查和抽查情况进行记录。

第二十条档案资料管理。培训档案资料由培训机构负责以培训班次为单元进行整理,建立培训台帐,并按要求完成国务院三峡办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培训信息系统录入。培训档案共分三个部分:

综合档案。综合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合同、培训实施方案、教材、学员花名册、学员培训期间考勤表、培训实施责任单位监管记录、考试考卷、学员理论考试成绩,学员技能考核成绩,学员颁证情况、学员就业情况、培训总结、以及培训过程中形成的照片和声像档案等。

个人档案(见附表:培训对象参与培训档案表样)。个人档案内容包括:培训对象姓名、姓别、年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及家庭成员信息和从业情况;身份证复印件、职业技能证书或培训证书复印件,就业协议复印件。学员对培训工作评价意见,由培训机构根据不同类型培训班要求,负责将培训内容、培训学时、纪律要求统一印制,开班时统一发放给学员,培训结束,培训学员对参与培训情况进行认定,对承训机构的培训过程、教学质量、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并签属意见后统一交培训机构,存入个人档案。

验收档案。包括培训机构自验情况、培训责任单位组织验收情况。

第二十一条培训资金管理。县财政局为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的监督管理单位。负责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

(一)培训资金由财政局直达培训责任单位或培训机构。

(二)培训资金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使用,严格执行《兴山县三峡后续工作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以培训班次为单元建立专业台账,实行专帐核算与管理,严禁与其它培训资金混合建帐。

(三)三峡后续教育培训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支出,即培训教材费(文字教材、教辅资料和声像教材等方面支出),教师聘请费(授课教师的课时费、交通费、食宿费等方面的支出),参训学员费(学员食宿、交通、实习、参观交流、学习用品、实训教材、考试考核等方面的支出),以及用于技能培训所发生的招生、场租、宣传、资料印刷、在线学习、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四)培训机构应自觉接受上级及同级审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严禁培训机构以任何方式弄虚做假,套取培训专项资金,对弄虚做假,套取培训资金的,一律取消培训资格,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二条培训计划管理。各培训责任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下达的年度培训计划,按批准的计划任务,将培训对象确定到人,实施精准培训,不得随意调整和扩大实施范围、改变培训内容和突破计划人数,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程序申报审批。

第二十三条组织实施管理。各培训机构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培训方案组织实施,讲究培训信用,确保培训课时和培训质量,承训机构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培训项目转包给其它培训机构或个人,严禁擅自减少培训课时或更换授课教师,降低培训质量。

大型企业培训方案篇4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推进中国高等教育进程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2009年以来,广州工商学院物流系一直致力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广州工商学院物流系一直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学院升本后,根据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指导思想,我系对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讨论。一致认为作为应用型本科需在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层次上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基于这一共识,我们在校企合作上不断探索、加强沟通、深入合作,几年的专业校企合作实践让我们发现,取得成绩的最关键就是我们扎扎实实走校企合作之路,可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走校企合作之路,就不可能有创建真正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一、校企合作联合制定并实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在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专业方向)开设几年间,我系与广东省物流协会冷链专业委员会、广州拜尔冷链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等冷链行业与企业积极合作,三方对冷链物流专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等许多问题达到完全一致的共识,共同设计与确定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了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几年来,已向社会输送冷链物流管理人才200多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校升本后,作为首批升本的专业之一―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多次与行业、企业进行讨论研究,形成了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5年,我系结合当前电子商务尤其是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将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作为新的专业特色来发展。与深圳递四方速递有限公司进行了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了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双方多次讨论,形成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操作性较强的方案,双方于2015年又签订了“递四方班”订单班协议。

二、校企合作联合编写应用型本科教材

为促进冷链物流管理专业方向的建设与发展,我系联合广东省物流协会冷链专业委员会等行业、企业联合编写了4本冷链物流管理方面的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冷链物流管理》、《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两本教材现正进行校企合作的联合修改,计划于2016年6月正式再版。

2015年6月我系与深圳递四方速递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物流”人才的教改方案,双方计划共同编写5本跨境电商物流的教材,目前《跨境电商物流管理》、《物流法律法规》、《物流信息技术》三本合编教材已由出版社正式出版,《跨境电商物流实务》、《跨境电商物流英语》等两本教材正在编写中,预计2016年6月份正式出版。

为加强实训教学,完善实训体系建设,我系与企业联合编写实训教材:《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实训》、《物流信息技术实训》、《物流综合实训》3本教材。

为做好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工作,2015年以来,我系校企合作计划共同编写的10本教材,预计将在2016年内全部出版。

三、校企合作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水平

为做好“双师型”教师培养,我系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几年来我系王身相、宁鹏飞、张u、丁玉珍、杨雅斌、丁艳等教师分批到深圳递四方速递有限公司、深圳敏捷和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广东怀远物流实业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践,教师通过顶岗实践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先后发表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有关论文3篇、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与编写校企合作的教材5本。

2015年底,结合我系与深圳递四方速递公司的校企合作教改方案计划,根据教材编写需要和学术研究需要,系内6位教师组成考察小组,赴美国洛杉矶相关公司进行学术考察与交流,这对提高我系教师教学水平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次赴美交流开启了我系开展国际学术实地交流的先例,接下来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国际和境外高校、研究所及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四、校企合作联合进行实验实训室建设

2014年以来,广东怀远物流有限公司与我系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物流实验室实训项目的建设,包括共同商讨实验室规划、制定实验室设备计划、规划实验室实验项目、完成实验实训室的招标、采购、安装、培训等实施工作。

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企业主动培训我系专任教师,提高教师的实验实践教学能力。后继计划利用我系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和企业在领域的前沿技术,共同开展行业企业职工培训。

五、校企合作共同组建科研所,开展科研活动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经广州工商学院批准于2015年年底成立了“广州工商学院现代物流技术研究所”。研究所组织结构上由学校和企业联合组成,由系和企业领导担任研究所的负责人,所内成员包括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目前,已就研究的重点课题方向进行了讨论,确定物流信息技术和冷链物流技术作为研究所的重点研究方向,并已开始与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联系科研事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改革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之路,对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强化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传统本科教育思维的制约,加之缺乏制度保障,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之路还处于探索阶段,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大型企业培训方案篇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推进中国高等教育进程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2009年以来,广州工商学院物流系一直致力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广州工商学院物流系一直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学院升本后,根据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指导思想,我系对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讨论。一致认为作为应用型本科需在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层次上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基于这一共识,我们在校企合作上不断探索、加强沟通、深入合作,几年的专业校企合作实践让我们发现,取得成绩的最关键就是我们扎扎实实走校企合作之路,可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走校企合作之路,就不可能有创建真正的应用型本科大学。

 

一、校企合作联合制定并实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在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管理专业方向)开设几年间,我系与广东省物流协会冷链专业委员会、广州拜尔冷链聚氨酯科技有限公司等冷链行业与企业积极合作,三方对冷链物流专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等许多问题达到完全一致的共识,共同设计与确定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了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几年来,已向社会输送冷链物流管理人才200多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校升本后,作为首批升本的专业之一—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多次与行业、企业进行讨论研究,形成了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5年,我系结合当前电子商务尤其是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将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作为新的专业特色来发展。与深圳递四方速递有限公司进行了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了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双方多次讨论,形成了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操作性较强的方案,双方于2015年又签订了“递四方班”订单班协议。

 

二、校企合作联合编写应用型本科教材

 

为促进冷链物流管理专业方向的建设与发展,我系联合广东省物流协会冷链专业委员会等行业、企业联合编写了4本冷链物流管理方面的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冷链物流管理》、《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两本教材现正进行校企合作的联合修改,计划于2016年6月正式再版。

 

2015年6月我系与深圳递四方速递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物流”人才的教改方案,双方计划共同编写5本跨境电商物流的教材,目前《跨境电商物流管理》、《物流法律法规》、《物流信息技术》三本合编教材已由出版社正式出版,《跨境电商物流实务》、《跨境电商物流英语》等两本教材正在编写中,预计2016年6月份正式出版。

 

为加强实训教学,完善实训体系建设,我系与企业联合编写实训教材:《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实训》、《物流信息技术实训》、《物流综合实训》3本教材。

 

为做好校企合作教材建设工作,2015年以来,我系校企合作计划共同编写的10本教材,预计将在2016年内全部出版。

 

三、校企合作进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水平

 

为做好“双师型”教师培养,我系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几年来我系王身相、宁鹏飞、张塽、丁玉珍、杨雅斌、丁艳等教师分批到深圳递四方速递有限公司、深圳敏捷和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广东怀远物流实业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践,教师通过顶岗实践提高了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先后发表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有关论文3篇、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与编写校企合作的教材5本。

 

2015年底,结合我系与深圳递四方速递公司的校企合作教改方案计划,根据教材编写需要和学术研究需要,系内6位教师组成考察小组,赴美国洛杉矶相关公司进行学术考察与交流,这对提高我系教师教学水平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次赴美交流开启了我系开展国际学术实地交流的先例,接下来计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国际和境外高校、研究所及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四、校企合作联合进行实验实训室建设

 

2014年以来,广东怀远物流有限公司与我系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物流实验室实训项目的建设,包括共同商讨实验室规划、制定实验室设备计划、规划实验室实验项目、完成实验实训室的招标、采购、安装、培训等实施工作。

 

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企业主动培训我系专任教师,提高教师的实验实践教学能力。后继计划利用我系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和企业在领域的前沿技术,共同开展行业企业职工培训。

 

五、校企合作共同组建科研所,开展科研活动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经广州工商学院批准于2015年年底成立了“广州工商学院现代物流技术研究所”。研究所组织结构上由学校和企业联合组成,由系和企业领导担任研究所的负责人,所内成员包括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目前,已就研究的重点课题方向进行了讨论,确定物流信息技术和冷链物流技术作为研究所的重点研究方向,并已开始与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联系科研事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改革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引导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校企合作之路,对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强化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传统本科教育思维的制约,加之缺乏制度保障,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之路还处于探索阶段,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大型企业培训方案篇6

(一)企划总监职责

全面负责公司企划纲要及企划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全面管理公司标识系统的统一制定、设计和实施规划;

2、执行总公司营运方针并按需要组织策划公司统一实施的大型企划方案,检查和监督方案的落实;

3、制定公司规划提案,为公司领导提供公司发展战略、公司专项个案、公司整合方向、公司赢利开发等专案,提出基本数据理论依据,当好公司参谋;

4、定期到各地区公司按照企划纲要及工作计划进行目标检查和考核;

5、负责全公司企划的业务培训及工作指导;

6、制定企划的组织架构、下属岗位职责、部门发展计划;

7、负责企划人员的选拔、考核、培养、推荐;

8、执行总公司规定任务并按要求下发地区公司负责实施方案的落实、检查、监督、总结,上报总经理执行方案结果和执行总结。

9、对全国市场情况进行调研、汇总、分析。

10、负责营运本部企划的日常工作管理及企划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

(二)企划专员职责:

1、组织管理专员

①协助总监完成公司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抓好主管的专项业务并向总监汇报结果;

②负责公司企划组织架构的完善及地区公司组织架构人员增减的考核;

③负责企划人才选拔条件的制定和企划工作的表彰、评定、通报;

④抓好全国统一实施文案的执行、监督、修正和活动总结;

⑤负责全国优秀文案及日常企划文件的建档管理;

⑥对各地区公司广告收入及规划细则、企划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的建档管理;

⑦对全公司企划工作进行总结评定标准的制定;

⑧负责对全公司标识系统统一实施结果的检查和管理;

2、文案策划文员

①负责公司活动策划的企划工作,完成公司布置的日常工作,并向总监汇报工作结果;

②负责公司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及实施细案,制定活动的实施细则;

③制定大型活动及一般促销活动的分类考核标准及活动投入与收益的比例要求;

④组织全公司的策划创意和文案写作培训、组织活动实践的培训;

⑤按时完成公司指定个案的策划和个案实施总结;

⑥负责公司企业文化的宣传方案和公司大事记文案的整理编写工作;

⑦对Dm快讯主题的策划实行标准范例化;

⑧对新店开业和重大节日活动的策划文案实行标准范例化;

3、媒体宣传专员::

①负责策划公司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大型活动的媒体宣传方式和组织方案

②制定公司总体形象宣传计划及媒体个案策划,制定媒体开发利用规划细则;

③建立与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为公司企业形象的提高组织系列软新闻的专题策划;

④负责公司宣传通稿及个案新闻通稿的范例培训;

⑤对媒体广告投入进行广告内容、报纸版面、音像组合、广告主题进行规范培训和创意培训;

⑥对公司重大事件、先进事迹、公司良好形象典型事件负责媒体报道宣传;

4、形象设计专员:

①负责标识系统的设计制作和执行标识系统实施方案的落实;

②负责地区公司门店的形象设计;

③企划活动中常用标准道具的设计及使用说明;

④大型企划活动全国性通用的快讯设计稿及媒体广告稿的制作;

⑤负责公司企划形象介绍画册的设计和制作;

⑥对Dm快讯的版面设计、广告收费标准进行统一培训,指导各地区的快讯制作方法;

⑦对标识系统的目的、意义、特征、寓意进行文字创作和理论培训。

5、市场拓展专员

①负责企划盈利模型、企业形象延伸的开发;

②负责卖场内外的广告布局、收费标准的制定和分积管理模式的管理监督;

③负责制定企划费用管理制度和收入奖惩制度,把全国企划费用纳入规范化管理;

④以公司网点为依托,拓展企划在营业以外的赢利空间,创建稳定的营业外企划收入来源和新的赢利模型;

⑤对全国联采品牌商品实行统一广告谈判,创造收益规模效应;

⑥对全国市场情况进行情报搜集、资料汇总、市场分析。

(三)区域企划管理人员职责:

6、大区企划主管:

①代表总部企划指导和帮助地区公司企划工作的正常开展;

②负责执行大区公司和总部企划下达的企划工作任务,协助地区企划按计划实施;

③制定大区企划工作计划,指导地区公司企划严格按计划工作要求,实行企划岗位管理制;

④负责对地区企划人员的考核、检查、选拔、提升进行管理和综合考评,并上报总部企划;

⑤对各地区公司企划工作组织相互交流,选送优秀企划案例,上报总部建档管理;

⑥负责对地区公司企划的专业知识培训、操作管理培训、促销活动指导;

7、大区企划管理专员

①协助大区企划专员管理日常企划工作,负责对地区企划人员的业务素质考核及培训;

②负责大区企划业务培训计划的制定和日常业务管理,指导地区企划的业务管理工作;

③负责大区企划资料、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总部企划建档交流;

④对地区公司设岗定位给予帮助指导,并制定岗位责任制;

⑤负责标识系统的统一实施对地区企划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指导;

⑥对区域市场情况进行情报搜集、资料汇总、调研分析。

8、大区组织策划专员:

①负责大区管辖的地区公司全年企划活动计划的制定;

②根据总部企划要求制定本大区Dm快迅的全年快迅主题及版面设计要求;

③负责地区公司企划文案写作、企划活动组织、企划策划创意的培训和指导;

④直接参与地区公司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具体实施;

⑤负责促销道具、活动气氛道具、广告道具的设计,制定道具的使用收费标准和公司的道具管理措施;

(四)店面美工工作职责:

1设计、书写、制作场内pop、端架牌、说明栏、告示栏及指示牌等。

2设计制作店面名类装饰物。

3完成公司及门店庆典活动的卖场气氛营造和布置等工作。

4巡视卖场及有关区域,并填写巡场单。

5协助店面人员更换快讯、布置卖场。

6参加各类促销活动。

7协助安装灯箱片、展板等工作。

8室内卫生清洁。

9机器设备的正常维护及使用。

10参加晨会、会议。

11维护、保管自用工具、器材。

大型企业培训方案篇7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方法

abstract:"twochangefusion"totheenterpriseinformationtalentcultivationputforwardnewtask.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requiresawiderangeoftalents.thisarticleinviewofthecurrententerpriseinformationmanagementtalents,analyzestheproblemsofthemainreasonsandputsforwardthetrainingplanandimplementationmethod.

Keywords:enterprise;informationmanagement;talents,training;methods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推进企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以“两化融合”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企业建设的必然性战略选择。实施“两化融合”的根本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作用发挥,因此,我们务必要注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扎实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目前企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

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管理信息人才不仅要掌握系统思想,了解业务流程,而且更需要具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施与评价以及信息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是,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无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还相对落后。

1.人才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培养的人才结构不合理。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着重学术而轻应用现象,高级和顶级管理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和学习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社会对人才需求不仅是单一的学术型人才,而是需要大量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2.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培训机构重表面,轻本质;重近况,轻发展。虽然我国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实用型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高校信息技术、信息素质的培养侧重于理论,软件公司与应用企业对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培养侧重于操作。

3.人才培养质量低,适应“两化融合”的人才少。目前,大专院校在信息化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学生信息化知识综合与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差、研发能力不足、创新创业能力低、培养方案相对落后、培养过程及途径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和方式手段与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需求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

二、基于“两化融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两化融合”是时展的必然,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

1.培养方案构思。基于“两化融合”下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的构建是以一个中心、两个抓手、三足鼎立、四个层次和五个能力的多视角立体形的“鼎”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两个抓手,以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三个立足点,以应用操作型初级人才、信息系统研发型中级人才、信息化创业型高级和理论与方法创新开拓型顶级人才为培养人才的四个层次,打造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系统研发能力、在两化融合中发现问题能力、国际沟通与交流语言能力和面向现代社会变化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学生的信息修养和素质。

2.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实训体系。校企合作联合把“软件工厂”搬进校园,培养“管理软件开发工程师”、“咨询顾问”、“实施顾问”等多种复合型高级人才。通过实验、实训、实习平台建设不仅可以全面认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培养企业信息化软件开发与信息管理的实际业务处理能力,而且可以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提升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

3.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两化融合”以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为典范,实现生产过程装备和生产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集中优化控制。因此,在“两化融合”下的企业信息化人才是分层次多学科组合的一个团队,在推进方案实施过程中,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核心,兼顾经济管理类专业为辅助应用,开展企业信息人才培养。

4.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方式。以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把高校的教育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的研究向前延伸到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适时地增加信息化基础知识;向后延伸到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以校办“软件工厂”为基础,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模拟仿真实验。以企业认知、管理信息化实训和软件开发实训为主线,引导、辅导和促使学生向企业管理信息化创新创业型发展。

三、“鼎”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鼎”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两化融合”为前提、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为导向,以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重点,系统地整合教育资源和教学改革实践成果,由点、线、面形成多维度立体型全方位推进,不断打造企业管理信息化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1.企业认知培养。企业认知可以通过“企业组织沙盘、企业经营沙盘、营销管理沙盘……”等沙盘模型为依托,让学生感性认知企业运作的基本规律,了解企业的组织设置、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让学生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感知如何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为成果工作的经验,从而增加对企业调研、用户需求调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2.企业管理信息化实训。以“eRp系统软件”为依托,使学生全面体验“eRp管理系统”的功能,掌握其功能特点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使用eRp的技能;然后训练学生深入理解eRp各个功能模块的业务流程以及各项业务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实训。在对企业管理活动认知和eRp系统运作操作实训的基础上,以eRp系统的某些模块的业务流程为案例,按校内软件工厂的方式,全面训练信息系统研发。掌握表单设计开发、报表设计开发、工作流系统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备eRp二次开发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开发能力和维护能力。

大型企业培训方案篇8

关键词:竞争优势;发展战略;员工培训;培训模型

随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的到来,员工培训开发在提升员工技能和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员工培训已逐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对培训的认识不足

目前,虽然我国多数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但对培训的认识还不够,培训仅仅停留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没有意识到培训的战略意义,没有将培训上升到战略的层面上,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

企业发展战略中无论是产品开发战略、产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还是组织结构战略,都离不开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要使企业整体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具备能同国内外一流企业抗衡的竞争力,没有更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保证,也是不可能的。因而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把员工培训放在突出的位置,使之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这样,员工培训就必须同生产、营销、设计开发等经营工作同等看待,甚至应该视员工培训比其它经营工作更为重要。而我国还有很多企业没能做到这一点。

(二)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

很多企业在具体培训组织实施中苦于找不到一个正确的切入点,培训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企业员工培训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

1、培训需求分析不全面、缺乏针对性。我国很多企业在培训活动展开之前没有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调查和分析,完全按照上级的指令办事或者仅凭自己或本部门员工的推断,或者虽进行了培训需求分析,但只注重岗位需求分析,而忽略了员工个人培训需求分析和企业发展经营战略需求,从而导致下一步的培训工作难以展开,也就无法满足企业培训的需要。

2、缺乏合理的培训计划。目前许多企业的培训工作明显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企业往往缺乏短、中、长期的培训计划。2001年1月14日《组织人事报》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有59.7%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单位的员工培训计划“不完善”或“很不完善”,11.8%的人回答“本单位根本没有员工在职培训计划”。只有1.3%的人回答本单位的员工培训计划“很完善”,另外有27.3%的人认为“比较完善”。可见,我国许多企业没有明确完善的培训计划,常常是长期培训、短期培训一起上,缺乏系统安排。

3、培训组织实施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我国很多企业培训组织沿用传统的方法,一般只仿照普通教育的模式设置的,教师专职授课,教务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教学活动,班主任负责学员的日常管理工作,还有后勤人员负责生活保障工作,各环节相对独立,彼此分离,没能形成一个有机的管理体系。对培训实施中的不确定因素估计不足,时间拖延,培训工作虎头蛇尾,时效性差,随意性大,培训管理缺乏规范。

4、缺乏健全的培训评估机制。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仅仅关注员工参加培训课程的数量,而不注重实际效果,主要表现在:对培训效果的检验仅在培训过程中进行,而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进行,造成培训与实际生产服务脱节;评估记录系统缺乏专业管理,大多数企业没有完整的培训记录;考核结果的反馈不及时,考核后考核者与被考核者缺乏有效的沟通,不少员工对考核结果不认同。

通过以上对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了企业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此,有必要针对企业员工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一个科学的培训模型,以帮助企业解决培训方面的问题,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给企业构建持续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员工培训模型的构建

为了使得培训工作规范化、合理化,人们常常通过模型来体现方案设计的思路。由于研究者和设计者对培训本身的不同认识,有关培训的模型也多种多样,但大多停留在培训的具体操作层面上。随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的到来,员工培训开发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培训模型已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需要做进一步的拓展和完善。

针对我国企业对培训的认识不足,培训工作缺乏系统性的现象,为了加强企业领导对培训的认识,使培训的效果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一致,本文在传统的培训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员工培训方案设计进行了改善,采用系统论方法建立了一个战略培训系统模型。战略培训系统模型是对传统培训系统模型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以下具体说明该模型的设计方法、设计思路、模型的特点以及模型的循环步骤。

(一)模型的设计思路

传统的培训系统模型虽然多种多样,但整个系统在原理和构成上是相同的。本文同样将整个系统分为了若干阶段与若干过程,但又从自身研究的一些角度加以观察,从宏观(企业战略)和微观(企业培训的具体操作)层面对整个企业的培训加以设计,首先分析了企业战略和员工培训操作系统的关系,再具体介绍培训操作系统的具体内容。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这样几大模块:通过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培训需求。科学设置培训目标,提出预期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行动框架。周密拟定培训计划,明确具体通过哪些内容、方法、策略、媒体、师资、形式及过程等使得培训目标有可能实现。精心组织实施培训活动,按照设计与开发阶段规定的方向和路径有条不紊的组织实施。认真进行培训效果评估,检查实际结果与预期的结果之间是否发生偏差,凭借反馈不断修正完善两者之间的理想匹配。

(二)模型的特点

这个培训系统模型的特点是以传统的博伊代尔的培训系统模型为基础,将其具体化,同时将培训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将培训与公司战略相联系和结合,实现了宏观(企业战略)和微观(企业培训的具体操作)的结合。任何一个组织开展培训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具有组织中的战略地位、建立了战略意义的培训目标以及相应的培训战略这样三个特征的培训,称之为“战略培训”。因此,这个方案称为战略培训方案。这个模型将培训提升到企业战略的层面,让培训成为一项提升组织能力和支持组织发展的战略,而不仅仅是开发员工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活动。本文的战略培训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三)模型的循环步骤

1、确定企业的总体战略。企业高层管理者通过分析组织外部环境(机会和威胁)和内部环境(优势和劣势)确定组织战略。关于企业战略的论述有很多种,但无论采取哪种战略,其最终目标不外乎是满足三方面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投资者、客户和企业的员工。它们是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虽然满足投资者和客户的需求是企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但在投资者、客户、员工这三者关系中有一个相对特殊的内在逻辑关系,即:企业若想满足投资者不断获取更多投资回报的需求,便需要有一系列良好的经营业绩予以保证;良好的经营业绩来源于企业长久忠诚的客户;长久忠诚的客户又依靠优秀的员工予以维系。因此,从如上内在逻辑关系中可知,塑造优秀的员工团队,提升人力资本的水准是企业竞争中最终的决胜之道。因此,要想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必须注重企业员工的培训发展。

2、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确定企业经营战略、职能战略及培训战略。企业总体战略决定企业的经营战略,企业的经营战略是企业行动的指南,它决定企业的职能战略,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来执行。那么人力资源的任务就在于针对相应的职能战略,为企业提供和培训执行经营战略所需要的合适人选。包括适合生产、财务、销售、市场、人力资源等各个具体职能部门所需要的人员。为了达到企业人员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企业的培训部门必须首先调查企业现有的人员构成、素质状况和能力结构,充分认识和了解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然后针对相应的职能战略,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战略,作为企业培训的指导方针。通过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培训战略,人员培训从被动的反应模式转向主动的战略性培训模式,超前为企业储备所需的人才,培训组织成员在未来必须具备的技能和知识。

3、构建符合企业总体经营战略的培训操作系统。员工培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要使员工培训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就需要根据培训战略,建立一个完善的员工培训操作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培训需要的确定、培训目标的设置、培训计划的拟定、培训活动的实施和培训的总结评价这样五大模块,它们是企业培训的具体实现途径。正因为建立在同一平台上,所以各操作模块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4、反馈――培训是否帮助实现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培训活动结束之后需要回头看看:培训给企业带来了什么价值呢?培训效果是否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符呢?有效的培训可以解决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综合问题,使企业产品和服务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如果培训的结果符合这些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则说明培训符合企业的真正需要。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针对培训工作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自身的培训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士气、降低流动率、节约企业的成本,最终胜过竞争对手,赢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启明.企业培训计划的框架及内容[J].人力资源,2001(5).

2、吴召军.浅谈新时期企业员工培训的几点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04(8).

3、关明生.现代企业员工培训的思考[J].人才望,2004(11).

大型企业培训方案篇9

一、自来水厂的基本情况及管理人员培训概况

南京市江宁区自来水厂创建于1984年,现有干部职工40人。29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经过全厂干部职工的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到今天,已发展成为拥有固定资产千万元的现代供水企业,并承接了各种类型,难易不一的大小给水工程近千项。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搭建成长成功平台,千方百计创造学习条件,打造出了一支具有高素质、懂管理、会安装坚强技术队伍。面对未来,该企业干部职工群情振奋,紧跟形势,开拓进取,奋力拼博,抢抓机遇,按照企业制定的“十二五”的宏伟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优质服务好,工作事业绩好和群众反映好,勇于担当,自铸辉煌。

当前,自来水厂的管理人员培训情况是:共有管理人员人。其中厂领导层管理人员人,中层管理人员人。管理人员的学历情况:研究生毕业人,本科毕业人,专科毕业人,中专、高中毕业。近年以来,该企业管理人员参加1次以上有组织培训的有79%。

(一)领导重视培训,提供培训载体

近年来,自来水厂领导非常重视干部职工的培训,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把提高干部职工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优势,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职工的岗位技能和新技术的培训,引导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主人翁现任感,时代紧追感,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意识,产品质量意识,诚实守信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自觉地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和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干部职工队伍。在培训硬件建设上,足额拨付培训经费,解决培训场地,购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

(二)讲究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在培训方式上,这样采取了内部培训、外出培训、专家培训、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内部培训就是企业内部组织的业务培训。中层管理人员每个季度,要参加三次以上厂里内部组织的政治业务培训。重点是培训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新业务、新技术知识。

外出培训就自来水厂的领导每年参加省、市或大专院校、培训机构等举办的以企业管理为内容的培训班培训都在次以上,主要负责人至少参加1次省、市组织的出国或赴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活动。

专家培训,就是企业根据每年的培训计划,每年都要和联系邀请本市知名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培训机构的专家讲师,来厂里为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讲课,开拓管理人员的视野,丰富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

岗位培训,就是在工作岗位上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包括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自身所需要的专业操作能力的培训,是岗位要求必须掌握的技术技能培训。培训的目的,是让管理者成为行家里手,更好的管理和指导职工。

(三)强化竞争机制,开展竞赛活动。

以劳动竞赛、岗位练兵形式,提高管理人员技能。在举办各种培训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根据水厂年度的总体目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选准切入点,强化竞赛机制,围绕“提高水质,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方面,动员和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技术革新”等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力争做到全员参加,常抓不懈,使竞赛活动上层次,上水平,真正收到实效。通过劳动竞赛,锻炼了干部职工队伍,组织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技能。

二、自来水厂的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分析

(一)企业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

自来水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管理干部的基本要求,促进个人发展的培训工作,主要想达到这样几个目的:一是通过在职培训,使管理人员学习和掌握各种管理方法。在培训中,该企业所推广的管理方法,都是从很多管理方法中选出来的,今后现代企业管理中可能运用的方法。而且,具备实施比较简单,效果较好的特点。在培训中,他们要求管理人员对每种方法都思考、练习一下,尽量熟练掌握。一是通过在职培训,使管理人员学习和掌握分析问判断问题的能力、包括应变应急能力。他们吸取以往的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因为灌的内容较多,学员应用的机会较少;而培训后应用时,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容易走偏路,那时就很难清是管理方法不适用,还是没有正确应用好的问题。所以,改进以后的培训中,比较重视管理人员对于这个方面能力的掌握与运用。一是通过在职培训,使管理人员了解企业运行的各个管理环节。帮助管理者通观企业运行的规律,能够以全面、协作的角度处理本职工作,充分了解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增强管理者对企业运行整体协作、互相关联的认识,为今后对企业的系统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企业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

1、政治培训内容,主要让管理人员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十七大会议精神、科学发展观理论、党员纯洁性教育的背景和意义等,特别是增强党性观念,与党中央保持一致。2、生产业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生产业务知识,岗位生产技能、企业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等。3、安全生产知识,主要掌握国家、省、市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掌握安全生产制度,如何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去采取安全生产措施等。比如企业管理制度方面,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和做到“十必须、十不准”。比如打造书香企业,深入开展好群众性读书活动。该企业建立健全了干部职工读书自学活动领导机构和网络,加强教育基地建设,做好相关书籍的推荐,引导干部职工加强对发展林产工业、林地经济、绿色食品等方面知识的学习。鼓励干部职工岗位成材,及时选树典型,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知识型和智能型的干部职工团队。

(三)企业组织管理人员培训的程序

自来水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在培训程序上能够按照步骤实施,科学而合理展开。1、实施培训需求评估。培训需求评估分为三个层面:组织层面分析、工作状况层面分析、管理人员层面分析。2、制定与实施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制定培训目标、培训方法、培训媒体、培训地点、课程内容简介、相关案例和各种活动。在完成了培训计划的制定后,进行对培训要解决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设置课程,选择培训方式、落实培训人员及地点。3、实施培训效果评估与转化。主要包括对课程设计、培训方式和培训效果的评估,以及对受训者回到工作岗位后工作状况的定期跟踪反馈,测定受训者能否明显改善自己的工作态度与效率,能否将培训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工作绩效;对比受训者在受训前后的工作情况,建立受训管理人员的素质档案,为下一步培训做好准备工作。

三、目前,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而及时的培训。缺乏发展危机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二)培训机制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较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没有真正根据企业需要,去调整和设置培训课程,订立3到5年的长期培训规划。

(三)管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够高涨。目前,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工作被动的多,主动参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这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四)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企业培训机构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培训效果评估与转化的作用,没有很好的显示出来。

(五)培训方法和方式比较少。有点按部就班,多数情况下培训工作采用讲授和技术问答的形式,没有采用互动练习的设施,缺少基础设施的配置。在培训形式创新上,缺乏大胆探索的精神与勇气,没有大胆去借鉴先进企业的培训模式,没有真正去比较各种培训方式的优缺点,尚未找到属于和适合本企业的立体式培训构架。

四、进一步改进管理人员培训的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培训观念。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不仅仅是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先进管理理念的培训,胜任岗位工作能力的培训。成功的企业,都有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优秀的管理团队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打造出来的。尤其是企业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对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战略意义,把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摆上位置。

(二)科学合理,制定培训方案。一套完整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教师选择、培训形式和时间安排等内容。培训方案要根据通过调研所掌握的企业发展战略和培训对象的需求来制定。培训方案可以自己制定,也可以请知名培训机构的专家来帮助制定。对我市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案可以分层分范围制定。根据本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制定关于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案。制定出来的方案,要经过企业领导和其他企业管理人员代表反复讨论才能确定和实施。方案制定的基本要求是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三)眼光前瞻,规划培训内容。在围绕经营理念、胜任岗位工作水平等规划培训内容的同时,企业的文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也要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培训计划。虽然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但是以专门培训方式,通过有计划地对每一层面、每一类型管理人员进行企业文化灌输,效果更好,意义更大。管理人员在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中,能够逐步增强对岗位工作、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感和忠诚度。另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强这方面的培训,能够规范管理人员的经营思想和行为,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并加强职业道德规范的培训。在对管理者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十分注重对他们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和操守教育,提高管理者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人格修养。

(四)切合实际,选择培训形式。不同的培训形式,适应于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管理人员;不同的问题,也要通过不同的培训形式来解决。在过去采取内部培训、外出培训、专家培训、岗位培训的基础上,要尝试模拟培训、轮岗培训、管理者与职工互动培训和拓展式培训等,通过多形式、立体式培训,达到整体素质实实在在提升的目的。同时,可以采用合作式培训把培训推上市场,由社会培训机构组织培训。引入市场机制,将培训市场化。选择专业的、有经验的培训机构来运作。企业只提出培训的目标,对于情况调研、计划制定、方案实施、效果评估等,整个过程都由培训机构负责。

大型企业培训方案篇10

关键词:企业;iSD;内部培训模式

一、前言

现代企业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机遇与挑战,企业纷纷在内部设置专门的培训部门、建立完善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构建学习型组织,如华为大学、海尔学院等。企业培训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环节。培训不仅可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还可以满足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宝洁提供给应届生的薪水并不是最具有竞争力的,然而每年都有大量名校毕业生对宝洁情有独钟。原因就在于宝洁为每位员工都量身定制了一套个人职业发展培训体系。所以,优秀的培训体系不仅对企业自身人才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还能为企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目前国内常见的培训模式主要来自西方,如系统型模式、过渡型模式、持续发展型模式等。培训隶属于教育,却又不同于学校教育。现代企业中的培训设计者套用西方模式,将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一个要素来执行,却忽视了培训的教学性。这种舍本逐末的方法导致很多企业培训流于形式:虽然制定出员工亟需的培训计划,可由于培训课程设计单一粗糙、学习强化不及时、考核方式不正确,导致员工在培训以后仍然无法提高绩效。我们应该综合运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心理学等知识,以培训课程设计为核心,从教与学的角度上提高员工培训的成效,使企业的培训投入资本收益最大化。

因此,本文基于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SystemDesign,iSD),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为融入培训设计,以实现企业及员工绩效为目标,设计了一套基于iSD的企业内部培训模式,期望能给广大培训行业从业者一点帮助。

二、企业内部培训定义与原则

根据培训设计主体的不同,企业培训可分为企业外部培训和企业内部培训。企业外部培训(简称外训)是指企业根据员工培训需求将培训外包给专门的培训公司。由培训公司设计、开发并实施培训。企业内部培训(简称内训)是指企业培训部门以企业文化为背景,根据企业及员工需求,自行设计并组织实施培训。企业内训投入成本相对较少、培训设计人员对于企业现状比较了解。因此,现代大型企业多采用企业内训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

企业培训不同于教学,它有以下几个特性:

(一)企业文化导向性原则

企业文化是企业特有的精神财富,培训设计必须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如果员工对于企业文化不认同,企业的培训永远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设计者在设计培训的过程中应结合企业文化,在教学上以企业文化为导向,使员工从心底认同企业文化,这样员工才会忠于企业并高效能的为企业效劳。

(二)企业培训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一致性原则

由于培训在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者应使企业发展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如果一味地只强调企业目标而不考虑员工个人情况,只会打消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所以尽量在最大程度上使两种目标相一致,这样企业才会乐于出资培训员工,员工也会积极主动响应培训。

(三)企业培训效益性原则

对于企业来讲,对员工培训是一种投资行为。培训设计必须紧凑安排培训中各项事务,使培训投资收益最大化。

(四)企业培训效率性原则

企业培训通常占用员工的工作时间。一旦培训时间过长,既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转,也会打断员工的个人工作安排。所以,设计者必须合理的安排课程,既要考虑员工接受知识的能力,又要考虑到培训的效率。

三、基于iSD的企业内部培训模式

基于iSD的企业内训模式将培训分为四个阶段:

(一)培训分析阶段

进行培训分析是为了确保培训规划的系统性与针对性。培训分析包括:培训对象分析、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分析、培训经费预算等四个部分。培训需求分析是通过帮助员工分析自身现有的问题找到改进的措施,从而提高个人绩效以实现企业培训目标的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有三个阶段:需求信息收集、需求信息分析、需求信息整理。收集培训需求信息时,可以综合使用调查问卷法、座谈法等多种调查方法全面把握员工的需求。制订培训需求应结合企业的发展前景与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只有在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企业和个人共同发展,培训的开展才会有意义。

(二)培训设计阶段

培训策略设计阶段包含培训组织策略、培训传递策略、培训管理策略三方面。培训组织策略指有关培训内容应按何种形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培训活动应如何安排的策略。培训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培训任务,培训采取的活动结构。如课堂讲授、参观、讲座、素质拓展活动等。培训传递策略设计是为实现知识向培训者进行有效的传递,而采用的传递媒体。不同内容的课程所采用的传递媒体不同。设计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传递媒体。如课堂培训主要是讲授-接受方式,可以运用幻灯片、投影仪等;实际操作课可以到现场演示,这时生产设备也能转化成培训传递媒体;远程培训时运用internet、视频会议系统等。培训管理策略是指培训中应安排专人负责培训中的各种事务,对参与培训的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以确保培训的正常进行。如设备管理组负责培训中设备的正常运转、班主任负责学员管理、后勤组为培训做好后勤供给等等。

培训资源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培训教学软件资源和培训硬件资源。培训教学软件资源包括课件、教材、作业、试卷等。培训硬件资源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电视、培训场地等。培训设计者根据培训策略设计落实培训所需各种资源。在这个阶段,培训设计者还应以协助者的角色参与辅助培训讲师编写培训教材、备课、制作幻灯片;向设备管理部门申请培训所需设备。

根据前两阶段所做的分析和设计,培训设计者可以正式撰写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应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方法、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培训师资、培训地点、培训资源、绩效评估。

(三)培训实施阶段

培训实施阶段中会出现的问题是无法预知的,培训设计者应在这个可变的环境中尽量降低干扰因素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根据培训管理策略设计的具体方案,培训中各类行政事务管理人员应该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如培训资源管理人员确保培训中各种资源的正常供给;班主任负责培训班的日常事务,设计培训员工考勤表、员工培训情况记录卡等多种表格,控制培训进程,对培训过程进行监控;行政人员负责教材的印刷、培训场地的租借等相关事宜。总之,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应确保培训资源的供给、培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过程的控制。

(四)培训评价阶段

评价工作是对培训的总结和整改,需要系统的考察整个培训效果。调查的对象有培训对象、培训教师、培训行政事务管理人员,以形成对培训对象、培训教师、培训本身的一个三维全面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培训评价是培训的终结,也是培训的开始。培训评估报告总结了本次培训的优缺点,是培训设计人员分析整改培训体系的重要依据,对下一次培训设计有的指导意义。

四、基于iSD的企业培训模式的特性

基于iSD的企业培训设计模式结合了教学设计领域的一些重要理论,强调了某些重点过程的分析:

(一)对培训对象的学习特征分析

培训是为培训对象设计而不是为培训内容设计。不同的培训对象,培训的具体实施内容也不相同。分析培训对象的群体特征,包括才能倾向、动机强弱、现有水平以及其他特质都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从培训对象的一般特征(性别、年龄、职位、受教育程度)、现有水平(工作能力、绩效考核、各方面评价)、学习风格(行动型、思考型、理论型、实用型)三方面对培训对象进行分析。如对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培训对象,培训可运用授课、讨论、演讲等教学方式提高培训对象的综合能力素质;对于工厂的操作工,培训的设计应注重技能的培养,培训的教材设计应通俗易懂、培训应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

(二)对培训目标进行量化

根据学习理论,学习主要有三类:认知领域学习、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情感态度领域学习。量化的培训目标能指导培训设计者设计合适的培训活动;帮助培训讲师优化培训课程;使培训对象明确自己的任务。对于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可以通过考试、操作的方式达到量化学习目标。如考核公司规章制度,考核成绩达60分以上为合格;新机床的操作,生产产品合格率达80%以上为合格。对于情感态度领域的学习,考核者可以对考核对象的日常行为的进行观察或运用情境式考核方式,并制作相应的考评量表来考核。

(三)基于iSD的培训设计阶段

培训的核心是课程。而课程设计却是现阶段所有培训设计模型中最薄弱的一环。培训设计者应充分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思想来设计教学。教学系统设计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师生交互过程,只有当学生将教师讲授的内容同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这个教学任务才算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多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如讲师课程内容难易度、讲师授课的风格、教材编写的是否科学、课程结构是否合理、课后强化练习是否及时等等。只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课程才可能最大效度的激发培训效果。

五、总结

基于iSD的培训模式在实现企业绩效前提下,从教学设计角度出发设计培训课程,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及要求。此设计模式层次明确,任务具体,设计步骤详细。最大的特点是将iSD融入培训设计,使培训更专注于教学。

我国的培训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学科的专家,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家对培训设计做了大体框架的搭建与建构。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培训设计始终是教育领域所研究的对象。培训的主体是人,核心是课程。在宏观上,培训设计者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以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为其设计合理的培训体系;在微观上,培训设计者应该从教学设计出发,详细安排培训的具体设置。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开发出合理的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乌美娜.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m].上海外语出版社,2005.

3、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陈全明.培训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