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的复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2:09

大学英语的复数篇1

【关键词】人称代词;藏语;英语

一、引言

人称代词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理解人称代词的语用意义,不仅不能成功地进行交际活动,反而会招致误解。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支。藏语属于汉藏语系,属于藏缅语支,大约有六百万人在使用。藏语和英语是语言类型和形态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他们的人称代词在意义,类型和语法功能方面等方面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着差异,英语和藏语主要通过‘格’的变体形式体现人称代词的变化。所以本文对藏语和英语人称代词及用法的不同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比较全面地总结了藏语和英语人称代词用法,以便以后更好的进行英语教学。

二、藏语和英语人称代词对比

人称代词是指代人或事物名称的代词。藏语和英语都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代词之分。

1.英语人称代词

英语的人称代词有三种不同的人称形式: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人称又各有单、复数形式,人称代词的单数和复数又有主格和宾格的区别,见表一。

2.藏语人称代词

藏语的人称代词也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三种人称又各有有单数,复数和双数形式。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都有敬称,第一人称的复数和双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见表二。

三、藏语和英语人称代词用法对比

任何语言的人称代词在句子结构中一般都指代人或事物,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等句子成分。下面我们对藏语和英语的人称代词用法进行对比分析:

(一)第一人称

藏语和英语人称代词的第一人称都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分,第一人称单数指说话人,复数不仅指说话人,也指听话人。藏语的第一人称用‘’来表示,不管在句子中做什么成分,其形体和语音都不会发生变化。藏语的第一人称单复数作定语时,在第一人称‘’后加‘’来表示,即‘’。作宾语时,加助词‘’来表示。但是,英语第一人称单数作主语时用主格‘i’,作宾语时用宾格‘me’,作定语时则用‘my’。第一人称复数形式分别为‘we’,‘us’和‘our’。例如:

(1)充当主语

英语:iamastudent.

藏语:

(2)充当定语

英语:thisismybook.

藏语:

(3)充当宾语

英语:passmethatbook.

藏语:

(二)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代词指听话人,没有性别的区分。藏语的第二人称单数是‘罿繻〉’,复数是单数后面加复数标记‘轂’。在英语中,第二人称的单复数形式和读音都相同,即‘you’,而作定语时要用‘your’,只能放在名词之前。

(1)充当主语

英语:areyouastudent?

藏语:

(2)充当定语

英语:isthisyourbook?

藏语:

(3)充当宾语

英语:iboughtyouanewbag.

藏语:

(三)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是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在谈及他人时使用的称呼。藏语中男性用‘罸〉’,女性用‘罸繴《〉’;英语中男性用‘he’,女性用‘she’复数形式都是‘they’。

(1)充当主语

英语:Heismyeldersister’sboyfriend.

藏语:

(2)充当定语

英语:Herfatherisateacher.

藏语:

(3)充当宾语

英语:pleasetakecareofhim.

藏语:

四、藏语和英语人称代词用法的异同

1.第一人称复数形式

藏语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包括式(包括听话人),另一种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但是,英语第一人称复数形式不管包不包括听话人,都用‘we’来表示。例如:

藏语:

英语:wegotoschooltogether.

weknowwhenyouwillgethere.

2.单复数转换

单复数转换是指三种人称单数和复数之间的转换。在英语语言交际语境中,有时候单数形式可以代替复数,复数形式可以代替单数,所指的对象没有任何的变化。藏语中,这种现象不常见。

例如:Howaboutyourfamily?(单数形式)

Howaboutyourfamily?(复数形式)

3.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敬语

敬语是指对长辈的尊称或是对别人礼貌的称呼。藏语的第二和第三人称都有敬语,而英语中,这种现象不常见。

4.双数形式

藏语人称单词的三种人称都各有双数形式。而英语中没有这种现象。

五、结论

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主要以人称代词‘你、我、他’来互相称呼。藏语和英语的人称代词在表达习惯和使用方式上都不同。归纳和总结这两种语言的人称代词的特点和异同对藏族学生学习英语会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才让三智,多拉.藏英汉三种语言人称代词用法比较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1:25-29.

[2]金鹏.藏语简志[m.民族出版社,1983:62-65.

[3]马仲荣.英语,藏语语言对比及教学意义[J].甘肃高师学报,2001(6):50-51.

[4]马仲荣.试论英语,藏语字母的表征意义[J].青海师专学报,2002(1):107-109.

大学英语的复数篇2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上很多高校已经走向了国际化,可以说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很多国家高等院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树立社会声誉,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重要途径。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化就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高等教育的三个核心理念之一。

1“复变函数”双语教学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1975年,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Freudenthal曾宣称:“没有一个教学分支有数学这么紧密和大量的国际联系;没有一个学科的内容有数学这么多的国际性比较和有影响力的研究。”[1]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且正在日益影响我国教育研究的各个领域。例如,在自然科学领域,印度的许多杰出人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先后在1930年、1968年、1979年、1998年分别获得物理学、医学、物理学、经济学诺贝尔奖;近年来,印度的it产业令世人瞩目,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和it人才在美国走俏,印度高级人才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很高的英语水平,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相当强[2]。众所周知,“复变函数”是本科理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复变函数”是后续课程如数理方程、泛函分析、多复变函数、调和分析等的基础。学习“复变函数”,既能巩固已学的课程知识,又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继续深造打下了理论基础。另外,一般在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才开设“复变函数”这门课程,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高等数学基础和外语水平,并适应了大学里的学习方式,所以这门课程比较适合在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中开展双语教学工作。

2如何在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中开展“复变函数”的双语教学工作

我们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2.1获取宏观政策的支持并解决师资问题

要开展“复变函数”的双语教学,必须获取宏观政策的支持并解决师资问题。教育部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其中“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指导方针,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评估中,把双语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要求各专业大学课程中,要有5%的课程开设成双语教学[2]。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知名高校纷纷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学校教师开设双语教学。虽然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教师对双语教学有了很高的积极性,但双语教学仍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很多高校也就没有对双语教学教材、双语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学生以及双语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专门制定一套严谨的管理办法,即使有也只是个形式而已,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来说,双语教学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几乎为零。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人力资源(包括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是主因。如果缺乏既精通专业又有很高专业外语修养的教师,也就没有双语教学。所以要想在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开展“复变函数”的双语教学工作,除了政策支持之外,还必须解决师资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地方性本科院校出台一些优越政策,不拘一格地引进一些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且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高学历优秀人才。

2.2理解“双语”和“双语教学”的定义

要开展“复变函数”的双语教学,必须深刻理解“双语”和“双语教学”的定义。如果双语教学的一线教师忽略了这个重要环节,就只能跟风而没有明确的方向。“双语”的英文翻译是“Bilingual”,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者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政府规定的官方语言有两种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交流的方便,往往两种语言并重,即Bilingual,或者一种语言为主一种语言为次。由双语的定义知,一个能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在他(她)的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民族语基本等同于听、说、读、写,当然他(她)的母语语言知识能力通常是大于第二语言的。在我国,“双语”主要是指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双语教学”是指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并且使学生通过第二语言,掌握专业学科知识[3]。在我们国家,主要使用英语开展双语教学。而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掌握的公共英语为基础,通过对“复变函数”课程的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复变函数”知识以及数学专业英语。

2.3明确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

要开展“复变函数”的双语教学,必须明确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双语教学绝对不是语言课。它与传统单一语言教学有所不同,既要讲授学生必须掌握的“复变函数”的知识,又要传授数学专业英语。不管你是使用单一语言还是双语讲授“复变函数”这门课程,都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复变函数”的基本知识。所以双语教学的两个任务不是并列的,而是从属关系,即在保证“复变函数”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数学专业英语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2.4要有合适的教材和工具书

要开展“复变函数”的双语教学,必须拥有一本好的双语教学教材。通过多次“复变函数”的双语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拥有一本既符合“复变函数”教学大纲要求又能反映其发展前沿的双语教材和与之配套的双语教学资料对“复变函数”双语教学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现代数学起源于西方,十九世纪才传入中国。对于“复变函数”这门课程,西方有很多经典的教材,但是,大多数版本的“复变函数”教材内容太多,难度较大,要想在一个学期48个课时内完成是不可能的。所以盲目照搬西方的经典教材当做我们的学生的教科书是行不通的。要在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开展“复变函数”的双语教学工作,就一定要有一本适合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学生的教材。这就需要我们在西方经典的“复变函数”教材的基础上,编写一本符合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的双语教材以及参考书。另外,我们要求每个学生有一本《新英汉学科词汇-数学》小词典,这样就不会因为数学专业生词而影响“复变函数”的学习。

2.5选择合适的“复变函数”双语教学形式和应对策略

目前国内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层次的双语教学形式:

(1)外文教材,汉语授课。用外文版教材,板书、课堂讲授和试卷均以汉语为主;

(2)外文教材,外文板书。用外文版教材,板书和试卷题目以外文为主,课堂讲授以汉语为主;

(3)外文教材,外文授课。用外文版教材,板书、课堂讲授都以外文为主,试卷题目全部用外文。

以地方性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第一种和第二种教学形式的居多。在“复变函数”的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主要存在如下两种心理状态:

(1)好奇(教学方式+数学专业英语)好难(英语+数学)好反感(双语教学);

(2)好奇(教学方式+数学专业英语)有趣(英语+数学)喜欢(双语教学)。

为了使出现第一种心理状态的学生减少,我们给出了如下应对策略。

(1)向学生宣传双语教学的优越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复变函数”双语教学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2)语言的循序渐进―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前几周,我们使用中文的比例比较大,然后逐渐提高英语的使用比例。

(3)及时获取反馈信息,调整双语教学策略。

(4)为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开展双语教学之前,向学生开设《数学专业英语》这门课程,使学生了解数学专业英语的特点。通过了解数学专业英语的特点之后,学生自然会发现数学专业英语比公共英语简单的多,因为数学专业英语有固定的句型和约定俗成的表达形式。从而在心理上消除学生的对数学专业英语的恐惧感。

(5)向学生介绍新加坡和印度以及一些欧美国家的双语教学情况,使学生知道,不只是我们在进行双语教学,还有很多国家的学生也在做相同或类似的事情,从而使学生有一种心理平衡感。

大学英语的复数篇3

一、简单学习

学习英语:从简单的开始

运用英语:简单——好、更简单——更好、最简单——最好

从简单的开始,才容易入门,才容易产生“兴趣”,才容易把事情进行下去。英语阅读应遵守“简单原则”,听、说、写都应从最简单的开始,因为简单原则有巨大的优点:1、造就成就感,培养自信。2、增加兴趣。3、语言朗朗上口4、易于学以致用。

很多中国学生对简单的语言往往不屑一顾,只求理解而不去尝试着使用自己学到的东西。中国学生在学英语中最喜欢追求一个宇ˉˉ"难"。尽管学了很多难的东西,却不会"用"。而事实上,简单的东西如能灵活、准确地使用才是真正重要的。比如从口语来说,人们并不是看一个人会说多么难的单词,关键在于看他能否熟练运用最简单的单词、句型、语法来表达情感、思想。英语国家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是通过有限数量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型来完成的。

英语交际。当然这并不是说"难的单词"和"复杂句型"一点儿也不能用,或者说没有用,我只是说应该少用或尽量不用。但目前"简单英语"即是"最好英语"的潮流是千真万确的。其实你同外国人面对面交流,你就会惊喜的发现,他们讲的英语是那么的简单,你甚至会反问白己学了多年的复杂英语用处何在?

学会容易的东西,并把容易的东西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才是英浯学习的关键所在。

二、量变到质变的学习

多——好,更多——更好,最多——最好

中国学生学习英文,精读、精听、精说有余,但泛读、泛听远远不够,大量的乱说就更不够了。没有量的变化,怎么能有质的飞跃?因此,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在注重"精"的同时,必须吏加注重"泛"。比如学习英语阅读,如果没有读到足够的数量,就无法熟练地阅读英语。若要学习听力,那就大量地听各种磁带,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看英文电影。如要学习英语口语,那就尽量多说英文。学习英语不能太急于求戊,因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质”的飞跃。

量的积累是必须的。许多人学习英语时,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一本书就代表一个水平。比如,当读完一本初级阅读书时,就会说"我的阅读水平达到初级了”学完一本高级阅读书,便狂欢"我达到高级阅读水平了"。刚刚读了一本初级口语书,就认为已有初级口语水平。读了一本高级口语书,就认为已有高级口语水平。其实,英语学习有一个"点一线一面"的关系。一本书只是一个点,无数本书连成一条线,更多的线形成一个面。所谓"水平"就是面的问题。语言的学习是培养一种感觉,而感觉要靠数量的积累来培养。俗话说水到渠成。同样的道理,达到了一定的量,"语感"就产生了。这时应再把感觉上升到理念,将理念融入到白己的思维中,英语就能运用白如。请注意量的积累在基础阶段最为重要。金字塔的魅力就在于它完美的建筑结构。有宽广深厚的基础,才能造就塔尖的辉煌。学好英文的道理是同样的。基础必须打牢,也只有在基础打牢的前提下,才能学好英文。在量的积累阶段,也应该循序渐进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要研究语言,要树立数量第一的观念,尽量快速地读。这样一来,坚持读三四个月,英语的阅读水平就会迅速提高。

三、学会重复

英语有句谚语,”Repetitionisthemotherofskills(重复是技能乏母)"。任何技能的获得,当然包括英语这项语言技能,均来自重复。一种事情重复多了,便产生了感觉和深刻的把握。因此,在发展英语技能时,也应该遵循重复原则。"重复原则"与"量的原则"缺一不可,要有机地把两者统一起来。学习英语中的任一项技能:阅读、听力、口语、写作,都必须在量的原则的基础上,再反复重复。英语中一定有一些你理解的很透并且已经掌握了的单词或句型,你可以灵活自如地使用它们来交际。请注意,这些熟练掌握了的词和句型一定是你重复过无数遍的,这些被重复的东西已经变戊了你的一部分,因此你能把它们运用自如了。重复是人记忆的最重要途径,重复使人准确、深刻理解事物本质、内在规律。量的原则要求你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强调一个"泛"宇。而重复原则要求你将同一件事做很多遍,也就是强调一个"精"字。如此看来两者相瓦矛盾。我想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一定是矛盾的。因为只有两个矛盾体,才能产生最大的动力使主体前进。好的英语学习方法也应力求矛盾的统一。既要有数最的积累,把面铺开,又要同时将每一本阅读书、口语书、每一盘磁带、每一部电影学透彻。在量的基础上把部分内容学"精",这是很重要的。

四、学会模仿

学习英语时,模仿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学习语音时,要大量地重复练习音标、单词发音,朗读句子和文章。而在练习过程中,尽量模仿"音标发音和单词发音,同时摸仿句子的音调和节奏。模仿对学好语音至关重要。如果你要学习英语口语摸仿亦很重要。在学口语时,要尽量模仿你已经读过的东西和已经听过的东西。当然,如果你模仿你已经用"重复原则"所读过的和所听过的,效果就会吏好。如果你要学习英文写作,摸仿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你要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复地读过多追而能真正理解了后,就要一丝不苟地去模仿。

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模仿已有的东西,不经历到位的模仿的"创新"意味着错误。创新源于模仿,模仿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你通过摸仿,真正掌握了英语的灵魂、精髓,然后,才能谈到自己的语言风格。

大学英语的复数篇4

1.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的现状

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并不等同于新的语法知识传授的课堂。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高考前的语法复习时,多采取分专题讲授的方法,教师采取对语法复习内容分部分、分阶段复习的方式,选取一本统一的教材辅导用书,按照书本的章节逐步推进。在对每一专题进行复习时,教师采取的复习策略多为:领着学生们按照教辅书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勾画,对重点知识点再进行一下简单强调,然后进入下一专题,或者将学生推入题海之中。这种传统的复习模式的弊端是课堂复习效率不高,教师在课堂上对语法知识的简单复习对学生起不到查漏补缺的作用,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学生更是毫无收获,所谓的题海战术,也是让学生在题目的练习中,自己摸索总结做题经验,教师在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中起不到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2.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的整体优化的意义

高考英语语法的复习课堂,是对过去学习的语法知识的温故知新,不再需要教师对语法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复习课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对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回忆,再次梳理。英语语法的复习也要讲究策略。当前传统的高考英语语法复习教学模式,复习效率低下,复习效果不显著,课堂单调、死板、生硬,枯燥的付息方式完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对于高考生而言,高考前的最后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每位学生都在与时间赛跑,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运用好复习策略,可以有效节约备考时间,提高复习效率,短期时间投入追求最大化的回报。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势在必行。

3.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的整体优化的策略

3.1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注意归纳总结

归纳是对知识点的共通之处、相同之点进行总结整理,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有利于提高英语语法复习效率。高考英语语法的复习课堂,是对学过的英语语法知识进行重温,并不是讲授新的语法知识,是建立在学生对英语语法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可以对学生采取小组学习模式,教师在课前布置好下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由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并由各组派出代表发言,总结小组意见,最后由教师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小组学习模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分享,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通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加以补充,更能加深学生对英语语法复习的理解与记忆。

3.2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注意专项训练

优化高考英语语法的复习,不仅仅需要专题知识的讲解与复习,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并不等同于题海战术。所谓题海战术,是对题目不加区分,一味追求所做的题目的数量,通过题目数量来判断复习进度,这是不科学的。专项训练,是指有针对性的、与专题复习进度相配合的语法题目的训练,追求的是题目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要求所选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针对性,学生通过专项训练,对知识点进行熟练掌握,通过做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掌握对相同类型的题目的作答技巧。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对语法掌握薄弱的地方,自行设计简单题目,巩固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3.3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注意渗透复习

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要注意把握英语语法的科学复习方法,在对题目进行讲解时渗透着语法的复习。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若想克服遗忘,就需要不断反复,加强记忆。我们对英语语法的学习并不只是单纯学习语法,学习英语语法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与运用英语,高考英语的各个题型中无不渗透着英语语法知识,学习好英语语法知识是做好各种题型的基础。教师对选择题、阅读题的讲解不应是单单对这一道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的讲解,还应对其蕴含的语法知识加以提炼,在不停地反复讲解中提升学生对语法的注意意识,加深学生的记忆。英语是一门应用的语言,教师应对复习语法讲究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融会贯通,深刻理解,在面对各题型时灵活加以运用。

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的整体优化,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复习课堂,突破传统复习方式,优化复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复习效率,为学生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打好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的复数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语法有效策略

英语语法教学,特别是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一直以来广受争论,并往往因为所谓的“哑巴英语”而广受病垢。以前我们谈论英语学习必定要谈论到语法的学习,外国人经常说中国人是教语法、学语法的高手,初中教师讲的语法简直可与语法学家相媲美,一个中学生所懂的语法规则甚至超过了英语国家的同龄人,而英语的听说能力却相对受忽视。而现在的英语教学提出了“听说领先”的教学理念,还有人提出了要淡化语法甚至可以不必学习英语语法的观点。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随着英语教学的内容逐渐加深,语法教学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应该做到简略而有条理、清楚且易理解,遇到语法难点不能轻意下手,要做到要么不讲,要讲一定要讲清楚,对于不容易讲解的可不讲解,可以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另外,一旦介绍相关语法知识之后,一定要反复讲、讲反复,力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多种形式的练习,形成一定的英语语感,成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的基础。

以下是结合本人英语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的有效策略,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度”

学习英语就好比是建造房子,要有砖头、水泥,也要有钢筋骨架,而语法就相当于建筑物的骨架,没有骨架的房子是不结实的。特别是对于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正因为它不是我们的本国语言,不可能像我们的母语那样天天在说,有着强烈的语言感觉而用不着去考虑太多的语法知识。因此我们学英语,就必须学习语法。我认为不教语法是错误的,但同时将语法复杂化又是不实用的。在初中对语法教学要把握一个“度”,那就是既要简单明了,又易于接受,且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延续性。用我自己经常对学生说的话来说就是:有些方法虽然不是最科学的,但却是最好的。举不定冠词a和an的用法为例,如果照搬语法书上的讲法,就是在元音发音的单数名词之前要用不定冠词an,但事实上如果这样去对发音并不是透彻掌握的初一学生来说,肯定是无法理解透彻的。因此,大多数英语老师所采取的一个很好的办法是将其改成:在大多数以元音字母开头的单数名词前面要用不定冠词an,这样学生在已经知道了元音字母的基础上就很容易理解这一语法知识了。然后,我们就可以在等学生了解了英语中的元音发音之后,再将这一语法知识完全引出。

二、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着眼点

对于这一点,英语教师有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语法的讲解,关键在于针对学生所不能理解的,也就是要考虑到中英文语言的异同之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英语语法的难点,往往是中英文语言的差异,对于中英文语言的共同之处则往往是学生很容易掌握的。简而言之,凡是中英文的不同之处,往往是英语学习的难点,即英语语法讲解的着眼点。如:icansing.(我会唱歌。)这个英语句子的表达和我们汉语的结构基本一样,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很容易理解。而我们再看Helikesrabbits.(他喜欢兔子。)这个句子中,如果分析一下其中与汉语表达的不同之处,我们就不难发现其中有两个主要的英语语法知识:一是在英语中rabbit(兔子)如果是超过一只就应该是复数,在单词rabbit之后应加上s;二是在英语中遇到像he(他)这种属于第三人称单数的动作主语,其后的动词往往就要加上s变成第三人称单数,也就是在like(喜欢)后要加上s。这样从中英文之间的差异出发,从学生自己母语的习惯着手,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把握语法讲解的着眼点,最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表达习惯。

三、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条理性和系统性

条理清晰有系统对于学习英语打基础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初学英语者,如果所讲解的英语语法没有方向,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必定是学的多,忘的也多,反而会越学越湖涂,最终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如果我们的语法讲解有条理性、目的性和方向性,那么就相当于帮助学生建立了一个内部框架,最终能做到举一反三,推动学生英语学习的进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越有序,越有条理,知识的输出则越容易。以形容词的比较级的讲解为例,我主要是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教学的:

1.含义

1)形容词主要指的是修饰名词的词,如big(大的),young(年轻的)

2)形容词的比较级表达的意思是“更”,如bigger(更大的),younger(更年轻的)

2.变法

1)规则变化

a.在结尾+er,如shorter

B.如果这个形容词以e结尾+r,如later

C.双写结尾辅音字母+er,如hotter,bigger,thinner,fatter等

D.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把y变成i+er,如heavy-heavier

2)不规则变化

a.常用不规则变化

far-farther(further)good-bettermany-more

B.more+多音节词(一般是字母比较多的单词),如moreinteresting

3.用法(结构)

比……更

[结构]:比较级than……

如:fatterthan……(比……更胖)

当我们以后学习副词比较级或其他词类语法时也可以仿照这种方法来进行,学生们可在教师帮助下慢慢地进行学习和理解,在运用的时候也能更加深刻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另外在学习完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之后,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系统地进行纵向比较。如对于一般现在时的句子:iplayfootballeveryday.(我每天都要踢足球。)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将这个句子分别变成现在进行时的句子:i'mplayingfootballnow.(我现在正在踢足球。),一般过去时的句子:iplayedfootballyesterday.(昨天我踢了足球。),和一般将来时的句子:iwillplayfootballtomorrow.(明天我将要去踢足球。);另外再让学生说出每个句子的含义,就可以很容易地帮助他们将这四种时态熟练地掌握好。

四、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技巧性

大学英语的复数篇6

关键词:约束论代词反身代词

一、引言

Chomsky的约束论把代词和反身代词联系到了一起,认为它们在句法约束上互补,但也有学者发现有的语言并不完全遵守约束论中的约束原则[1]。为了对此进行验证,本文将从约束论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代词和反身代词进行对比,并进一步揭示其异同可能对二语习得造成的影响,从而为二语习得的研究进行理论探索。

二、Chomsky的约束论

Chomsky(1981)在“管辖与约束理论(thetheoryofGovernmentandBinding)”中,把名词短语分成了三类:1.照应语,包括反身代词和相互代词,如“himself,eachother”等;2.代词,指传统语法上所说的人称代词,如“he,him,she,her”等;3.指称语,如“John,theboy,criminals”等真正的全称名词短语(fullnp)。其中,指称语有独立的指称意义,其所指不需要依赖句中的约束关系来确定;照应语和代词都没有独立的指称能力。Chomsky针对上述三类名词短语,提出了约束理论的三个约束原则[2]:

a:照应语在管辖范围内必须受到约束。

B:代词在管辖范围内必须是自由的。

C:指称语在任何范围内都是自由的。

所谓“约束”,是指句中两个名词性成分之间在指称意义上的依赖关系[3]。“约束”和“自由”都是逻辑学的术语,在逻辑学中,量词约束变项。凡是受量词约束的变项称为“约束变项(boundvariable)”,不受量词约束的变项称为“自由变项(freevariable)”。所谓某个名词短语受到“约束”,是指它与先于它的另外一个名词短语指同一客体;所谓某个名词短语“自由”,是指它与先于它的名词短语不指同一客体。所谓“管辖范围”是指包含照应语、其管辖语和可及“主语”的最小范围[3]。

三、英语反身代词和汉语反身代词

(一)形态对比

英语反身代词一般由第一、第二人称的所有格和第三人称代词的宾格形式加后缀-self构成,如“myself、himself、themselves”等,具有屈折特征,在形态上与先行词保持人称、性、数的一致性,与代词在句法分布上呈现互补性。汉语反身代词分为两类:一种是简单反身代词“自己”;另一种是复合反身代词“代词+自己”。其中,复合反身代词在形态和用法上更接近英语反身代词,具有屈折特征,在人称、性、数上和先行语保持一致,汉语简单反身代词没有屈折特征。此外,英汉反身代词的构成核心是一致的,英语中以-self为中心语素,汉语则以“自己”为中心语素,且二者都具有语义上的照应性。

(二)句法约束对比

根据约束理论a原则可知,反身代词必须在管辖范围又称“局部范围”内受约束。首先,我们对简单句中英汉反身代词进行分析比较。先看以下例句:

(1)[Jimihateshimselfi.]

(2)[吉姆i恨自己i。]

(3)[吉姆i恨他自己i。]

通过对比发现,例句中的中英文反身代词都直接受其先行语的管辖,此时英汉反身代词的先行语也只有一个,呈现相同的约束特征。接着,再看复合句中约束理论对英汉反身代词的约束作用。试看例句:

(4)小李i知道[小王j不喜欢自己i/j]。

(5)小李i知道[小王j不喜欢他自己i/j]。

(6)XiaoLiiknewthat[Xiaowangjdidnotlikehimselfi/j].

通过对比发现,英语反身代词在复合句中仍然是在相应的管辖域内受约束,不能与管辖范围外的先行语同指,如例(6)中的“himself”只能指其管辖范围内的“Xiaowang”。汉语复合反身代词“他自己”与英语反身代词一样,也只能在管辖范围内受到约束,与“小王”同指。而例句(4)中的简单反身代词“自己”则不严格遵守a原则,先行语既可以是“小李”也可以是“小王”。也就是说汉语反身代词在复杂句中既可以在管辖范围内受先行语限制,也可以跨出管辖范围寻求远距离回指。

此外,当管辖范围不是时态分句时,英汉反身代词所受约束见以下例句:

(7)妈妈i希望[女孩j爱自己i/j]。

(8)妈妈i希望[女孩j爱她自己i/j]。

(9)mumiexpected[thegirljtoloveherselfi/j].

(10)吉姆i欢迎[里德j对自己i/j的批评]。

(11)吉姆i欢迎[里德j对他自己i/j的批评]。

(12)Jimiwelcomed[Read’sjcriticismofhimselfi/j].

例句(7)(8)(9)和例句(10)(11)(12)的管辖范围分别是不定式分句和“功能齐全的复合结构”,管辖语分别是不定式和介词。由分析可知,在这类句子中,汉语复合反身代词和英语反身代词都遵循a原则,如例(8)中“她自己”只能与同一管辖范围内的先行语“女孩”同指,例(9)中的“herself”只能与先行语“thegirl”同指;但汉语简单反身代词则不严格遵守a原则,如例(7)中的“自己”既可以指管辖范围内的先行语“女孩”,也可以指管辖范围之外的先行语“妈妈”。

综上所述,英语反身代词和汉语复合反身代词都遵守约束论中的a原则,但汉语简单反身代词并不严格遵守a原则,既可以在管辖范围内受到约束,也可在管辖范围内不受约束。

四、英语代词和汉语代词

(一)形态对比

英语和汉语中的人称代词都主要分为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但是,英语和汉语代词对不同的性、数、格等有不同的形式要求。英语第一、二人称代词在形式上有数、格的区别,如“i”指单数、主格的第一人称“我”,“we”指复数、主格的第一人称“我们”,“me”指单数、宾格的第一人称“我”;第三人称单数代词有性、数、格的区别,如“he”指第三人称男性、单数、主格,“her”指第三人称女性、单数、宾格;第三人称复数代词只有格的区别,如主格是“they”,宾格是“them”。英语人称代词必须和先行语的人称、性、数一致。汉语与英语略有不同,第一、二人称代词有人称、数的差别,如第一人称单数“我”、第一人称复数“我们”,第三人称代词不仅有人称、数的差别,还有性别的差别,如第三人称、单数、男性代词是“他”,第三人称、复数、女性是“她们”。汉语人称代词在形式上没有格的区别,即同一人称代词不同句法位置上形式保持一致,如“我”在主语、宾语位置上都是“我”,“他们”在主语、宾语位置上都是“他们”。汉语代词也必须和先行语保持人称、性、数的一致。

(二)句法约束对比

由约束理论B原则可知,代词在管辖范围内是自由的。我们首先对简单句中的英汉代词的约束作用进行对比,见例句(13)(14)。

(13)[吉姆i看见了他j。]

(14)[Jimisawhimj.]

由例句可知,在简单句中,英汉代词都遵守B原则,即在管辖范围内不受约束,例(13)中的代词“他”不能在句内受到约束,因此不能和“吉姆”同指。同理,例(14)中的“him”也不能指“Jim”。我们看英汉代词在复合句中的约束作用,见例句(15)(16)。

(15)小李i说[吉姆j看见了他i/j]。

(16)XiaoLiisaid[Jimjsawhimi/j].

分析以上例句可知,英汉代词在复合句中都遵守B原则,如例(15)中代词“他”在管辖范围内不受约束,因此不能指“吉姆”,但可以指管辖范围以外的“小李”或是其他人。同理,例(16)中的代词“him”不能指“Jim”,只能指“XiaoLi”或是其他人。

上述例句中代词的管辖范围是时态分句,当管辖范围由其他成分充当时,英汉语代词所受约束情况见以下例句。

(17)妈妈i希望[女孩j爱她i/j]。

(18)mumiexpected[thegirljtoloveheri/j].

(19)吉姆i欢迎[里德j对他i/j的批评]。

(20)Jimiwelcomed[Read’sjcriticismofhimi/j].

以上例句(17)(18)和例句(19)(20)中的管辖范围分别是不定式分句和“功能齐全的复合结构”。由分析可知,英汉代词在以上例句中,依然是在管辖范围内自由,但可以受到管辖范围外的先行语的约束。如例(17)中的代词“她”不能与同一管辖范围内的先行语“女孩”同指,但可以与管辖范围外的先行语“妈妈”同指,例(20)中的代词“him”不能与“Read”同指,但可以与“Jim”同指。

综上所述,英汉代词在句法中都遵守约束理论的B原则,即在管辖范围内不受约束,这也与Reinhart&Reuland(1993)[4]的观点一致,即所有语言都遵循约束论中的B原则。

五、英汉语代词和反身代词的异同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若母语与目的语的特征相同则促进目的语的学习,属于正迁移;若母语和目的语不同,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则属于负迁移[5](p2)。因此,英汉代词和反身代词在句中所受约束的异同必然会对二语的习得造成一定的影响。

按照迁移理论,英汉反身代词所受句法约束不同,会产生负迁移,对二语学习有负面影响;英汉代词所受句法约束一致,会产生正迁移,对二语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推测,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代词习得要早于反身代词。国内学者对反身代词习得的研究颇丰,陈月红(2001)[6]、李红(2002)[7]、李金屏(2010)[8]等都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反身代词过程中会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直到高级阶段水平才能习得英语反身代词。但是对于代词习得的研究鲜有,因此关于代词和反身代词的习得先后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六、结语

本文从Chomsky约束论的角度分析了英汉代词和反身代词的异同,发现:1.英语代词和汉语代词都遵守约束论中的a原则,在管辖范围内自由;2.英汉反身代词在句法约束中存在差异,英语反身代词和汉语复合反身代词完全遵守约束论中的a原则,而汉语简单反身代词并不完全遵守a原则。此外,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英汉代词和反身代词在句法约束上的差异可能对语言习得造成的影响,希望能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本文是“2012年宁波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SRip)项目”的重点项目[169号]“英语二语习得中代词和自反代词产出和理解的对称性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也是“宁波大学2012年校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培育基金项目”的相关研究成果,受到宁波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培育基金[pY2012]资助。)

注释:

[1]manzini,R.&K.wexler.parameters,bindingtheoryandlearnability[J].Linguisticinquiry,1987,(18,3):413~444.

[2]Chomsky,n.LecturesonGovernmentandBinding[m].DordrechtForis,1981.

[3]温宾利.当代句法学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Reinhart,t.&Reuland,e.Reflexivity[J].Linguisticinquiry,1993,(24):657~720.

[5]Lado,R.LingusiticacrossCulture:appliedlinguisticsforLanguageteachers[m].annarbor: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1957:2.

[6]陈月红.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反身代词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6):9~13.

[7]李红.中国英语学习者反身代词习得中的迁移作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116~124.

大学英语的复数篇7

[关键词]英语四级考试大专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98-02

前言

英语四级考试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很重要,基本是学生大学毕业以及找工作的时候必需的证书。而对于大专学生来说,除了少数专业毕业条件需要通过四级之外,绝大多数专业学生来说,只需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即可,所以,从考试人数比例来说,大专学校考生比例比本科要低。以我们农牧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次报考的学生为2000左右,在校生人数10000多,也就是说大概五分之一的报考率,通过率相对较低。本人通过分析了2012年12月学生四级成绩,发现问题,在教学中采取了相应的策略。

一、学生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分析及调查研究

英语四级考试总分为710分,高校间普遍认可的分数线为425为及格分,我校也是如此,下表为最近三次我校的参考人数以及及格人数。二、数据分析结果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以及同一些学生和教师交流的可以得出:

第一,通过率较低。其原因为:1.大专学生主要要求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而英语四级只有对少数专业或者专转本的学生是作为必要条件的。没用压力也没有动力,所以不少学生对英语四级学习动力不足,裸考现象比较严重。2.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系统准备考试。许多学生甚至没做过一套模拟试题或者真题,对题型也一无所知。

第二,参考人数和通过率逐渐提高。这说明了学生逐渐认识到英语四级考试的重要性以及二次通过的学生数量增多。

第三,听力阅读水平和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听力和阅读的总分都为249分,我校的平均分是123和134。究其原因:平时练得很少,教学内容中,一个学期只做六个听力练习,这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学生课后练得非常少,而且做听力练习要比其他练习要麻烦得多,对照听力原文,或者再听一遍所花的时间较长,许多学生就望而却步。阅读的关键则在于词汇量,说明学生平时记的单词较少。

第四,分数段中间人数很多。在所有学生中分数在370~410之间人数比例高达43%,也就是说这一部学生只要复习得当,多做练习,把薄弱部分补强,下次就很有可能通过。

三、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

第一,加强对学生四级考试的指引。老师在上课时要积极宣传英语四级证书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四级考试的重要性。其次,要加强对学生四六级考试的复习的指导,让他们知道如何复习、如何准备,减少裸考学生的数量。

第二,教师应该加大听力练习程度。在课堂上是加强练习,特别在课后也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练习,教会他们如何才能练好听力和阅读,讲解一些考试技巧。

第三,关于阅读问题。影响阅读的主要因素就是词汇,老师在课堂上,要多讲解一下考试常见的高频词汇,让学生课后强化词汇背诵记忆,多做阅读,特别要控制好阅读速度。根据以往考试情况,很多学生阅读往往来不及做,这在平时的练习和教学中就要提醒学生注意。

第四,对于第一英语四级考试没通过的学生,老师要积极加强引导,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出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总之,教师要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不能因为学生通过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之后就放松要求,甚至有所怠慢,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复习和参加英语四级考试。

四、结语

对于大专学生来说,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起点普遍不高。现阶段,人才市场上对于大学毕业生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英语四级考试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大专英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改善他们薄弱的基础,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复习和考试方法,学习英语四级考试的一些技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帮他们顺利通过英语四级考试。

【参考文献】

[1]陈霞.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4月.

[2]李侠.大学英语四级后保持学生英语能力的探索[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3月.

大学英语的复数篇8

关键词:医学英语教学;词缀拆分;词源分析;分组讨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外交流日益向纵深扩展。专业英语作为对外学习交流的必要工具,重要性日益彰显。为适应形势的需要,1999年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专业英语。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英语收集专业文献、获取专业信息、拓展专业知识、从事学术交流,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和科研工作[1]。但是,目前医学英语多由公共外语教师兼职授课,尚未形成成熟的教学方法,存在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积极性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认为应采取措施加强词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医学英语词汇记忆规律和技巧;课文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采取互动式教学。

一、词汇教学

医学英语不但词形长,音节多,结构复杂,由10个字母以上组成的单词比比皆是,例如:electrocephalograpy(脑电描记法)、pseudohydrocephalus(假脑积水)等;而且词汇数量巨大,已经达到32万词[2],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据估计每年还有1500个左右的新词出现,如新的疾病、药物、疗法等,都会产生新的词汇[3]。因此,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想掌握一定量的医学英语词汇,达到“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有关专业的书籍和文章”的要求是很困难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医学英语术语的结构规律和词形特点,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本文介绍两种词汇教学法。

(一)词缀拆分法

医学英语词缀丰富,几乎每个术语都能被分解成基本词素。例如: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可分解为词根electro(电)和cardi(心),后缀-gram(x图),其中两个元音字母o为连接元音字母;ureterolithotomy(输尿管结石切除术)可分解为词根ureter(输尿管)和lith(石,结石),-tomy(切开术)为后缀,前两个元音字母o为连接元音字母。wBtyrell在密执安大学讲授《医学词汇学》时说:“前缀、词根、后缀为构词的基本,应牢记其含义,甚至比牢记单词的意义更重要”[4]。可见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医学英语构词知识,是掌握一定量的医学英语词汇的基础。有关专家认为,若能掌握并运用200个医学术语词根和100个医学术语中常用的前缀和后缀,也就基本上可以不记住词典来理解常用的医学英语词汇了。因此,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指明医学英语术语的构词规律,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医学专业术语的词根、词缀的意义及其组合规律和发音规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词源分析法

据oscare.nybaken的统计,一万个最普通的医学英语词汇中,约有46%来自拉丁语,72%来自希腊语[5]。有些仍保留着源语言的形态特点,使得这些词汇显得词形古怪,读起来很吃力,好像不是英语。例如:rete[ri:ti:]网;cloacae[kleiki:]泄殖腔;ectozoa[ektz]外寄生虫等。在词形的单复数变化方面有些词也保留了其自身特点,例如:以-um结尾的单数名词变为复数时,一般变-um为-a(如间皮,单数mesothelium,复数mesothelia;纵隔,单数mediastinum,复数mediastina);以-us结尾的单数名词变为复数时.一般变-us为-i(如支气管,单数bronchus,复数bronchi;核仁,单数nucleolus,复数nucleoli);以-a结尾的单数名词变为复数时,一般变-a为-ae(如椎骨,单数vertebra,复数vertebrae;根间下区,单数interfureca,复数interfurcae)。在教授这些词汇时,教师应注意向学生指明规律,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将类似词汇归纳出来,集中记忆,以提高记忆效果。

此外,有些医学英语词汇直接由希腊神话神名引申而来。如:英雄achilles(阿基里斯)的母亲在他出生时把他倒提着浸入冥河中,浸到的地方可以刀枪不入,但河水没有浸到其脚踵,由此派生出成语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以及achillestendon(跟腱)、achillesbursa(腱囊)、achillobursitis(跟腱囊炎)、chillodynia(跟腱痛)、achillotenotomy(跟腱切除术)等;又如:thebes(底比斯)城的人得罪了天神,天神降下一个带翼的狮身人面的怪物Sphinx(斯芬克斯),危害一方。遇见她的人,如果猜不中她的迷,就会被她吃掉。Sphincter(括约肌)一词是由Sphinx而来,其神话色彩已经淡化,现已成为常用医学词汇,与此有关的词汇还有sphincterectomy(括约肌切除术):sphincteroplasty(括约肌成形术);sphincterotomy(括约肌切开术)等。从爱神Venus(维纳斯)派生出venerealdisease(花柳病、性病);从Caesar(凯撒大帝)派生出Caesareanbirth(剖腹产)。教师在讲解类似医学英语词汇时可以将这些词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使其利用联想记忆法,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英语的复数篇9

摘要:英语作为全世界范围内广泛运用的语言,自其存在之日起就在不断发展变化着。英语词汇的变易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古英语时期的词汇集结过程、中古英语时期的词汇整合过程及现代英语时期的词汇扩展过程。每一个过程都为英语增加了不少词汇,组成了英语浩瀚的词库,为英语最终成为世界性语言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英语词汇变易词汇扩展

世间万物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一直不断地变化着,人们使用的语言也不例外。英语作为全世界范围内运用的语言,自其存在之日起就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很多人在用自己掌握的现代英语词汇阅读古典英语书籍时,有些单词完全不认识;还有些人即便是阅读现代的文字资料,也会遇到一些不明所以的单词,甚至某些单词在一般英语字典里都查不到相关信息。这就很有可能是这些英语词汇在英语漫长发展过程中变得令人不敢确认,甚至面目全非,给英语学习增加了不少难度和困惑。

英语词汇的变易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古英语时期的词汇集结过程、中古英语时期的词汇整合过程及现代英语时期的词汇扩展过程。

一、古英语时期的词汇集结过程

古英语时期(oldenglishperiod)是指从公元五世纪至公元十二世纪的时间段,又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theanglo-Saxonperiod)。这一时期不列颠群岛上的部落各自占领一些地区,建立了一些小王国,而各个王国均有各自的语言,其中西撒克逊语(westSaxon)、肯特语(Kentish)、莫西亚语(mercian)和北恩布瑞安语(northumbrian)曾一度占主导地位。但西撒克逊语保存下来的文字资料最多,是英语词汇的最基本构成。

1.本土方言混合使用的过程。这一时期的英语词汇以本族语为主,多为单音节词,结构通常非常简单。这些词汇表达的通常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和现象。但古英语词汇的拼写与现代英语词汇有很大的区别。由于这一时期的英语单词是由各地方言集合而成的,因此词汇的拼写较为混乱,同一意思的单词有时会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拼写形式,而这些不同的拼写形式均可使用。如:oftentimes,offimes屡次;abid,abyd,abyde等候;faire,fairly,falrliche公平地。

2.词汇变化复杂多型的过程。这一时期的词汇结构虽然简单但词汇变化却相当复杂。名词和代词有数、格和性的区别:数可分为单数、复数;格可分为主格、所有格、与格、宾格;性可分为阳性、中性和性。如:tunge舌头(阴性)就有tunge(主格单数)、tungan(主格复数、宾格及宾格复数、属格、与格)、tungena(属格复数)、tungum(与格复数)等。

另外形容词的变化有格、数和强、弱之分。如:gl?Vd高兴就有glade(弱主格阴性和阳性复数)、gladu(弱主格中性复数)、gladena(强属格中性复数)等。动词却只有现在式和过去式两种时态的变化,如:sweien;sweyen统治,但在第二人称单数后加-est或-st,如goest、wentest;dost、didst等。

此外,古英语时期的单词虽然结构简单,却有着较强的构词能力和搭配能力,同一个单词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单词组合成短语,产生不同的意思。现代英语中一些短语大多由古英语传承而来。如:tohaveanosefor善于发现;tohaulinone’ssails约束自己的行为,等等。

二、中古英语时期的词汇整合过程

中古英语时期(middleenglishperiod)是指从公元12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时间段。这个时期的英语词汇在拼写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把古英语中一些有多种拼写形式的单词做了调整和确定,一部分古英语词汇被去除从而初步规范了英语的拼写形式。

1.词汇拼写形式逐步规范的过程。古英语词汇的多样拼写形式给人们的交流带来诸多不便,人们需要较为固定的拼写形式来加强联系。此时的名词逐渐失去了古英语复杂的数和格的变化,简化成了单数和复数两种形式。名词的复数和所有格以es结尾,如knight,knightes;roote,rootes。词尾的辅音往往双写再加es,如:bed,beddes。形容词以辅音结尾的、位于所修饰的名词之前、并位于定冠词或指示代词the,this,that等词或所有格名词或代词之后,则须加e。大部分形容词简化成了除保留比较级和最高级以外没有任何变化的词类。如:sweete,swettere,swettest;long,longere,longest。人称代词逐步规范,中古英语摒弃了古英语人称代词中变化复杂的部分形式,保留了各人称的主格、宾格、属格,去掉了与格,除第三人称单数保留阳性、阴性和中性外,其余人称代词基本没有性的区别了,逐步规范了人称代词。

2.外来语词汇逐步融入的过程。由于英国开始与欧洲其他国家交往,英语词汇中吸收了很多其他语言的词汇。如:德语中的Sauerkraut泡菜;荷兰语中的kruller油煎饼;意大利语中的macaroni通心粉等。到文艺复兴时期,大量拉丁语和希腊语的书籍传入英国,英国人开始热衷于学习这两种语言,认为这两种语言代表了西方悠久辉煌的文化,懂得拉丁语和希腊语是有文化的体现。因此这一时期的英语词汇中的法语和拉丁语词汇是最为丰富的。如:希腊语中的gramma字母、lampein发光;拉丁文中的minuta分;法语中的fiancée未婚妻、cache地窖、chute瀑布等。

三、现代英语时期词汇的扩展进程

现代英语时期(modernenglishperiod)是指从公元16世纪年至今的时间段。英语自它存在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变化,特别是到了现代英语时期,英语词汇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词汇量突飞猛进。这一时期的英语词汇已经经历了单词整合和单词扩张两个阶段,从16世纪到18世纪已经完成了标准化和规范化过程,英语单词的拼写形式已固定下来。同时随着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加剧,英语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被带到了世界各地。

1.古老词汇赋予新意的过程。虽然有些古老的英语词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现代英语中已难觅踪迹,但仍有一部分古英语本族词汇因为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现象或概念都是十分明确的,其基本词义始终保持不变,具有很大的稳定性从而经久不衰,始终为人们所喜用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更多的词义,如:动词take一词就由古英语词意的“夺取”,“攻取”等,演变成了现代英语的“拿”、“抓住”、“捕获”、“享受”、“获得”、“接受”等更多词意。

2.外来词汇大量运用的过程。早在现代英语初期,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对英语词汇影响最大。16世纪至20世纪初英国殖民主义者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其殖民地曾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在这一时期,殖民者把英语带到了各个殖民地,也将殖民地当地的语言融入英语之中,用英语的字母结合当地语言的发音,创造了一些富有当地特色的词汇。美洲印度安语中的moose驼鹿、toboggan平地雪橇、moccasin鹿皮靴。澳洲土著语中的kangaroo袋鼠、koalabear树袋熊、bunya大叶南洋杉。亚洲特色的tsunami海啸、tatami榻榻米、silk丝绸、kungfu中国武术,等等。

3.新兴词汇层出不穷的过程。现代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了语言词汇的不断增加。这一类新增词汇以科学技术为多,以多种构词方法产生。产生新词的方法除了传统的派生法、转换法和合成法以外,还增加了混成法、逆生法、字母缩略法及拟声法等新的构词方法。如:由动词stoke(给……添加燃料)派生出名词stoker(火车司炉工);由动词hunt(猎取)转换成名词hunt(猎队);由space(空间)加ship(轮船)合成为spaceship(宇宙飞船);由两个单词channel(海峡)和tunnel(通道)混合成chunnel(海{隧道);由gymnasium去掉后面一部分逆生为gym(体育馆);由Deoxyribonucleicacid缩略成Dna(氧核糖核酸)及众多的非母语使用地用英语字母标注发音的特殊词汇。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世界每天都在不断地变化着。英语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其词汇量不断地增加,且永远不会停止。

参考文献:

[1]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黄晓琳.学英语词语手册[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

大学英语的复数篇10

【关键词】少数民族;英语学习;困难;因素

为适应西部大开发对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教育政策,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就业能力,新疆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起为民族双语学生开设公共英语课。这些学生具备用汉语进行交流的基本能力,但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有的从初中阶段开始学习英语,有的上高中后才学,大部分上大学前根本没有英语学习经历。原因是新疆现在虽然有较完备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但对英语教育却没有科学系统的要求,开设英语课程的少数民族中小学较少。因此,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到了大学阶段才开始接触英语aBC。

少数民族大学生“零起点”英语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零起点开始学英语的少数民族学生越多,问题便越加突出。于是,为了减少民汉学生在大学期间英语学习上的巨大差距,有些地区也开始尝试在少数民族中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然而少数民族民族聚居区、特别是偏远落后的地区却非常缺乏师资,更缺乏兼通民、汉及英语的师资,无法满足开设英语课程的基本条件。优秀师资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当地教育的均衡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疆也有许多高校开始尝试培养少数民族英语人才。比如我校就开设了维英语教育,维应用英语等专业,期待在不久的将来民族中小学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能逐步得到缓解,同时也能提高当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

通过对以维吾尔族学生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我们逐步认识到对民族学生的英语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研究领域。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把产生干扰和引起困难的因素分析清楚,才能采取对应措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文化差异问题,词汇缺项问题等,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这种影响,认为学生学不好某项简单的内容是因为智力水平低,就会加重学习者的情感过滤,从而使学生排斥课堂教学,丧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多民族多元文化因素对英语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利弊共存,主要表现在语音、句法结构和语言文化等方面。因此,在新疆多民族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既要遵循国家教学大纲的宗旨,更要注意把握好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教学特点和规律,从跨文化角度认真分析研究多元文化因素对英语数学的影响,在教学中力争扬长避短,有的放矢。

一、影响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因素探析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截至2008年末,新疆总人口为2130.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60.7%,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在新疆使用的民族语言大致分属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的四个语族:维语、哈萨克语、乌孜别克语、柯尔克孜等语言属于阿尔泰系的突厥语族,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族;俄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斯拉夫语族。

通过多年对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教育及应用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差异性较大的因素。人类语言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族,是孤立语的代表。维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的突厥语族,是典型的粘着语。而英语则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是屈折语。三种语言之间的距离较大。维语和英语有相似之处,都有词形的变化,但维语变化更复杂、更频繁。就语音系统而言,维吾尔语是无声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英语是语调语言。根据书写符号,维语和英语同属拼音文字,是字母型语言,汉语是典型的词符文字或方块字,是表意文字。在句法结构上,汉语和英语相似,是SVo结构,而维语是SoV结构。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所面临的维语、汉语和英语教育本身要求学习者集最典型的三大语言类型于一身,并具有共学共用的能力。要培养差异性较大的这三种语言能力,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二)语言迁移的因素。英语学习对民族学生而言,是在母语(维吾尔语或者哈萨克语等)教育和第二语言汉语教育之后的第三语言学习,同时也是外语学习。同二语习得相比,三语习得因同时受两种语言的影响而更为复杂,因为它不但包括与二语习得相关的全部过程,还包括了学习者所习得和学习的三种语言之间可能发生的独特的和更为复杂、隐蔽的关系。二语习得重点研究母语到二语的迁移现象,而在三语习得中,母语可以影响二语,也可以影响三语;迁移不仅仅发生在母语和二语之间,还可以发生在二语和三语或母语和三语之间。也就是说,学习者先前的语言知识都可能成为迁移对象,正如Clyne指出的,“另一语言的参与使得语言习得过程变得复杂了”。

(三)汉语水平、文化知识结构等因素。民族学生都有第二语言习得的体验,所以他们善于把这种体验和方法运用到第三语言的习得中去,容易进行三种语言在词汇、语法结构和语言现象的横向比较,因为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能力是相互促进、互为依存的。他们是在积累了两种语言习得和学习过程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英语,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是重新组织和重新创造兼而有之的过程。这是以人的认知为基础的语言学习过程,同时也是通过“重组”提高人的认知能力的过程。民族学生已经历过一次这种“重组”过程,英语学习过程将是第二次经历知识重组和知识创造的认知过程。一般而言,民族学生在维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认知技能和较好的语言学能,他们的模仿力和语感好于汉族同伴,但由于汉语水平、文化知识结构等因素的局限,他们在语言学能上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学习外语的起始阶段或者某项技能方面,比如字母和语音的接受能力较强,口语和听力的技能发展较快。但在外语知识的内化过程中,特别在阅读和语法方面学习,民族学生的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四)多元文化因素影响。民族学生既要接受作为主流文化的汉语文化的影响,又要接受英语所承载的西方文化的影响,这给民族学生带来的文化冲击必然是汉族学生的两倍,其结果必然会对学习者的输入和输出效果产生影响。民族学生习得英语的过程包括母语、汉语和英语文化在内的三种文化之间交流的过程,所有影响交流的因素诸如交流过程本身、语言之间的相互干扰因素、文化积淀的因素等,都有可能对这个交流过程中的信息承接者―民族学生产生干扰。

(五)学习者汉语水平因素。给民族学生授课的英语教师大多数是汉族教师,授课语言是汉语加英语,民族学生基本上是通过汉语中介学习英语。由于汉语水平有限,民族学生、特别是汉语水平薄弱的学生面临着双重语言障碍,在母语、汉语、英语的思维通路中会产生信息损失、信息歧义、信息误解、反应时间延长等问题,导致思维转换困难。根据观察,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一般思维过程是:先把用汉语编码接受的英语信息编译成本民族语言,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思维、吸收和信息编码,主要是利用母语来注音、释词,然后再反馈编码成汉语或英语表达出来。在英语习得中,信息到达承接者并被其解码直至产生反馈就包括至少两个英语、汉语、母语的对译过程。所以,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英语学习效果。

(六)教材因素。英语教材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民族学生英语学习。考虑到民族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为他们选用的教材一般是比较浅显的全国通用教材或是西方人士编纂的教材,如《大学基础英语》《新概念英语》等,这些教材或针对国内普通高校学生编写,或针对国外移民编写,较少体现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关注和了解。其结果往往会使民族学生在教材的内容、思维方式、修辞结构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感到不太适应,有时会出现“文化焦虑”。

二、结语

对于接受双语教育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过程是其母语、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和文化之间交互的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包括:三种语言体系之间的差异,以少数民族思维方式为基础的深层文化积淀等因素的影响。正确认识这些因素,了解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和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在教与学方面找到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麦丽哈巴・奥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2]李珂.三语习得及其对新疆多元文化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