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品牌创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5:38

社区品牌创建篇1

2019-2021年工作计划

为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提升,打造以党建为引领的“四型”街道,助力“四个重振”、建设“四个沙市”,经街道党工委研究决定,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

打响“多彩胜利”党建品牌,以品牌创建为主线,全面总结挖掘已有亮点、特色工作,进一步丰富形式、载体,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形成“一居一品”工作格局,实现“四有”目标。

(一)有形式。

一个社区一个代表色。

(二)有内容。

每个社区集中精力打造一项特色工作,在品牌引领带动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三)有成效。

每个社区作为街道某项重点工作的承接点,此项工作服务社区、辐射辖区、面向全区。

(四)有影响。

不断丰富品牌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由点及面,成功推出“多彩胜利”党建品牌,各社区的特色工作成为全区乃至全市的示范。

二、推进措施

(一)统筹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2019年2月-2020年12月)

1.实现社区阵地面积达标。按照市、区基层党建“整区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采取新建、改扩建、资产调剂整合等方式,完成未达标的7个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积极争取支持,新建街道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全面完成街道社区阵地提档升级。

2.完善街道社区阵地功能布局。统筹做好街道社区阵地的外观设计和内部功能布局,在做好“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警务室等规范化布局的同时,结合社区实际,科学合理划分功能区,实现规范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3.突出品牌特色集中展示。依托阵地,统一设计服务大厅背景墙、社区品牌主题展示区,使街道社区阵地成为党建品牌展示主渠道。各社区开辟1-2处室外展示区,扩大展示的覆盖面和知晓率。

(二)统一确定品牌标识(2019年2月-12月)

1.确定品牌标识。社区党建品牌以“多彩胜利”命名,进一步征求党员干部、群众意见建议,统一设计、确定“多彩胜利”品牌logo及印章,明确设计理念及构想,提炼品牌文化内涵,并在相关机构进行登记注册。

2.统一推广使用。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推介品牌标识,形成具有胜利特色的街道品牌文化。依托多种渠道,广泛使用品牌标识,使胜利品牌文化被居民熟知,为各方接受。

(三)系统打造“一居一品”党建工作模式(2019年2月-2021年12月)

1.明确各社区党建工作模式的主题及定位。以党建为统领,结合各社区辖区的不同特点,推出各具特色、可资借鉴的党建工作模式。

XX楼社区:以“墨香灰”为主色调,以“墨香文星楼,遗迹谱新章”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发掘天问阁、文星楼、胜利街历史遗迹,传承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引进专业社团组织,培育自有社团组织,打造街道社团组织孵化基地。

XX台社区:以“宜居青”为主色调,以“宜居青龙台,自治优服务”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在社区、市场、商户、小区、居民联动共治方面开展探索,打造街道居民自治示范基地。

XX社区:以“传承红”为主色调,以“传承新永红,党员争先锋”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以传承红军精神为切入点,宣传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化吸引人、凝聚人,打造街道红色文化宣传基地。

XX村社区:以“时尚银”为主色调,以“时尚工农村,荆州新地标”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借力荆州之星项目,开展党建共建,面向辖区商业企业,探索服务商业企业新模式,打造街道“两新”党建示范基地。

XX社区:以“科技蓝”为主色调,以“智慧石闸门,服务零距离”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探索利用手机app、网络实现智能化、便捷化服务,在社区党建、社区服务中融入科技元素,打造街道智能便民服务基地。

XX社区:以“楚韵黄”为主色调,以“楚韵章华台,一梅一景区”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挖掘、宣传、推介楚文化、章台梅文化,发挥邻近景区优势,在旅游服务中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打造街道传统文化展示基地。

XX社区:以“活力金”为主色调,以“活力蛇入山,青春展风采”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探索党建带团建服务模式,引进青年,服务青年,教育青年,引导组织青年服务社区,打造街道青少年服务基地。

XX路社区:以“生态绿”为主色调,以“生态红门路,大美在社区”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努力营造优美的自然生态,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人文生态,在环境整治、文明养成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打造街道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

XX社区:以“平安碧”为主色调,以“平安玉龙桥,聚力促和谐”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借助碧桂园小区开发,探索加强社区微治理,在社会综合治理中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打造街道优化社会治理示范基地。

XX社区:以“暖心橙”为主色调,以“暖心王板桥,服务全覆盖”为创建理念。创建定位:全面落实“三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方位、全覆盖服务,打造街道社区服务示范基地。

2.强化党建功能建设。增强政治引领功能,突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责任,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做实社区“大党委”。创新工作方式,做好结合文章,增强“党建+”融合功能,积极探索“党建+社区服务”“党建+市场服务”“党建+社会治理”“党建+文明创建”等工作模式,不断丰富“一居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内涵。

(四)做好品牌宣传推介(2019年2月-2021年12月)

1.全方位总结经验。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对品牌创建的理论构想、实践成果、经验教训进行提炼总结,力争形成体系完整、亮点突出、成果丰富的党建案例。

2.多途径宣传推介。在市级主流媒体、区级宣传平台加大跟踪宣传推介力度,力争在中、省媒体上实现突破。在街道微信公众号开辟宣传专栏,每月宣传交流各社区推进进度和经验做法,营造合力创建、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

街道党工委成立社区党建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街道党工委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创建工作,督办进度,破解难题。机关各业务科室要将社区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资源和力量统筹,结合实际抓好工作落实。

(二)善抓落实。

各社区党委要以本计划为指导,结合社区“两委”换届后五年任期目标及书记履职承诺,出台本社区党建品牌创建具体推进计划,明确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要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争取领导支持,不搞闭门造车,不得照抄照搬,既要有理论上的务虚,深入思考精心总结,又要有落实上的求实,结合实际创新创优。

(三)狠抓督导。

街道党工委将通过召开品牌推介会、创新项目评比、工作推进现场会等形式,对创建工作的落实进行评比,定期通报工作进展,交流经验,确保创建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社区品牌创建篇2

一、落实创建驰著名商标工作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和“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开发区商标品牌建设实际,以引导企业争创中国驰著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和积极开展商标专用权保护为手段,努力营造有利于品牌培育发展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借助于我区产业优势和地域优势,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地域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品牌,促进开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创建驰著名商标工作的重点

以培育开发区民营经济为重点,以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示范影响力的产业、产品商标为重点内容,积极落实品牌兴区战略。以品牌引领转型、以品牌助推飞跃、以品牌促进和谐、以品牌引导发展为核心,选择优势项目打造强势商标品牌,选择特色项目打造知名商标品牌,选择生态项目打造绿色商标品牌。重点培育以下商标品牌:体现大连开发区特殊自然条件的农产品、海产品商标品牌,体现大连新型现代化城市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生命科学、医药健康、软件开发、电子信息产业商标品牌,体现大连开发区新型城区特色的物流、商贸、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商标品牌,体现大连先进装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石化行业基地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商标品牌,体现大连轻工服装产业特色的服装、家具等产品和服务商标品牌,体现大连海洋旅游城市特色的旅游服务业商标品牌。

三、创建驰著名商标工作的目标

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创建梯队,力争在五年内新创驰名商标1-2件,省著名商标10-15件,市著名商标30-50件。同时,要扎实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把依托技术创新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加强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作为创建驰著名商标品牌的重要基础和根本途径。

四、培育驰著名商标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创建驰著名商标工作的组织机构

成立开发区推进商标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管委会主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工商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社会事业管理局、经贸局、质监局等部门组成。主要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区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研究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的政策措施,为管委会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督促检查各部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的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协调解决实施品牌战略和政策落实中的相关问题;研究确定年度工作要点和阶段性工作计划;定期通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情况。

(二)建立大连开发区驰著名商标培育发展梯队

要形成一个由管委会统一领导,各部门相互协调、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掌握的企业信息提出重点企业培育名单和计划,报领导小组统一研究,从而形成开发区的品牌培育梯队。

(三)进一步完善实施名牌战略联席会议制度

实施商标品牌建设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力大,需要全区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要建立经常性的品牌战略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和解决品牌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

(四)完善品牌培育模式

改进目前“重评比,轻培育”的品牌推进模式,建立一套“共担投入、共享利益、协调运作”的品牌培育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对品牌评价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完善和规范评价体系,提高社会公众以及市场评价的参与度。

(五)积极开展品牌培育培训,增强企业的品牌意识

今年要对全区相关企业进行一次商标品牌战略培训。通过培训指导企业提升品牌战略意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品牌运作方面的能力。同时,对申报著名商标的企业进行前期辅导,对省著名商标进行跟踪服务,建立联络员制度。

(六)加大对驰著名商标品牌宣传推荐力度,营造有利于商标培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社区品牌创建篇3

关键词:区域品牌区域品牌资产显性区域品牌资产隐形区域品牌资产

区域品牌是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在国内,虽然各级政府和媒体都多有提及,有的地方政府还把发展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把创建区域品牌作为解决中小企业创建名牌能力薄弱的有效办法,并对区域品牌的建设进行了发展规划。区域品牌建设和管理的一个最根本的任务是区域品牌资产增值,而它的前提是要了解区域品牌资产来源和影响因素是什么?本文试图综合运用现代品牌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动态品牌资产理论和有关产业集群理论来探讨区域品牌资产的来源及其构成。

“区域品牌”是以一个区域(行政或地理)作为品牌的名称,借以辨认本区域的产品、服务、企业或产业,并使之同竞争对手区别开来,是区域内的产品、服务或企业及其品牌的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所谓的区域品牌资产是指在满足外部消费者的需要、实现内部营销主体目标一致的基础上,增加区域品牌的消费者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以提高区域品牌的营销效应和竞争能力,为产业集群和区域政府等有关部门创造最大的价值。

一、区域品牌资产构成的准则

区域品牌资产来源及构成要充分反映区域特性和品牌资产的特性,(1)要反映区域品牌的附加价值,特别是区域品牌对消费者的附加价值;(2)构成区域品牌资产的要素是真正驱动区域品牌附加值的动力;(3)要反映区域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并且这种优势不易被竞争区域集群模仿;(4)要反映区域品牌营销的多元主体及其对区域品牌资产的影响。区域品牌资产具有复杂性。区域品牌资产从消费者、集群企业、政府部门眼里品牌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对消费者而言他们区域品牌指明了一种产品的来源或产地、有利于减少搜寻成本和降低购买风险;对企业而言起到区别其它区域的品牌,提升产品形象、满足顾客质量要求的作用;对政府部门而言,区域品牌能够促使区域产业集群升级,加强集群企业的合作、营造良好的区域形象;(5)要着重于提供区域品牌发展的战略决策价值。区域品牌资产来源与构成模型的构建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找到增值的途径,为区域品牌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6)以动态的观点来构建区域品牌资产。区域品牌资产价值的形成绝非仅仅来源于区域品牌表面的市场价值,更来源于区域品牌经营者创造、保持和增加品牌资产能力。

二、区域品牌资产来源及其构成模型

根据动态的品牌资产关理论(高松)、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理论(Keller)、大卫.艾克(Davida.aaker)的品牌资产理论、鲁开垠的企业核心能力的观点、蒋廉雄、朱辉煌和卢泰宏等有关区域品牌资产的观点,本文提出品牌资产的来源及其构成模型(见图1—1)。

(一)区域品牌资产

本文认为区域品牌资产包括两个方面因素,一个是显性区域品牌资产,另一个是隐性区域品牌资产。显性的区域品牌资产是指表现出来的区域品牌的市场价值,它来源于消费者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协调效应四个方面。而隐性品牌资产是指集群企业的核心能力,是集群企业创造、保持和增加区域品牌资产能力,它来源于知识积累、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管理与控制、社会网络五个方面。

显性区域品牌资产既是品牌政策的执行结果,是区域品牌现有市场价值的反映,又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形成了新的品牌资源。显性区域品牌的本质是对区域品牌经营的成果的阶段性反映,是区域品牌资产动态演进过程的果而不是因。

隐性区域品牌的本质是区域企业集群运营的核心能力,是显性区域品牌资产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区域品牌资产演进方向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品牌资产动态演进过程的因而不是果。品牌不是孤立的,品牌的经营与发展根植于品牌背后的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品牌资产是企业综合经营管理能力的外在表现,而企业核心能力恰恰是品牌资产的真正来源与坚实基础。

显性区域品牌资产说明了品牌的现有价值,而隐性区域品牌资产更多表现出区域品牌的持久力和生命力,显性区域品牌资产是产业集群运用隐性品牌资产的结果。在建立区域品牌的过程中,不能一味注重区域品牌知名度、市场份额等显性因素,而忽略隐性区域品牌资产的积累,而这些因素正是支撑品牌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没有这些因素,区域品牌资产就变成了无本之木。如果说这些产业集群凭借良好的市场机遇,在区域品牌上获得了短期市场的成功,但是由于它们没有真正建立起了良好的基于区域品牌的区域文化、管理体制、创新与学习能力等品牌经营能力,那么这种区域品牌成功的根基是不牢靠的。

(二)区域品牌政策

区域品牌政策是政府有关部门,商会、行业协会等发展区域品牌的规划、政策与策略,或者是集群企业联合制定的有关联盟政策。它是连接显性区域品牌资产和隐性区域品牌资产的桥梁。在区域企业集群具备一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恰当的品牌政策,扶持区域品牌的发展,显性品牌资产就会得以增值。如广东经贸委就牵头成立了“广东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制定了《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选择标准与推荐评价办法(试行)》、《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关于创建区域品牌的指导意见》,评定了第一批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15个;出台相关扶持措施,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区域品牌和产业园区“三大建设”。这些措施的出台对大大促进了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的发展。

区域品牌政策除了上述政府宏观的政策外,还包括具体的区域品牌发展策略如品牌延伸、品牌组织、品牌传播策略等各项品牌决策组合。

(三)资源

资源是形成区域品牌的基础条件,影响着区域集群的生产经营,也影响着这个区域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区域品牌的形成中,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区域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有不少的区域品牌就是依托稀有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地方农产品和基于特色产品的深加工产品区域品牌,如新疆的葡萄、哈密瓜,杭州西湖的龙井茶等。在经济不发达的时期,这种地域的自然资源对区域品牌的形成甚至起决定作用。例如景德镇陶瓷产业的辉煌,就是拥有特定的陶土,而产生了“千年瓷都”的区域品牌。所以对这种区域品牌,自然资源就成了区域品牌资产的最主要因素,并形成了进入壁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因素是区域品牌形成与提高的自然物质基础。自然因素不但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单个方面的优势还包括两者的组合优势以及自然形成的社会经济资源优势。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如气候、土壤、矿产资源和交通条件等等都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经济资源优势包括社会关系网络、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等等。自然资源是影响品牌资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区域集群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区域品牌一旦形成,它又成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资源,这也是我们要建设区域品牌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三、显性区域品牌资产来源

(一)消费者影响力

消费者的影响力是指区域品牌反映出的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的能力。对消费者影响力的品牌资产是区域品牌资产的核心。因为集群企业所有活动的收益、对于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区域形象的提升都通过品牌价值活动的最后环节——购买环节来体现。没有消费者对区域品牌的偏好、产生积极的品牌联想,其品牌资产就无从谈起。

按照凯勒(Keller)的观点:当顾客对品牌有高度的认知和熟悉度,并在记忆中形成了强有力的、偏好的、独特的品牌联想时,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将会产生。区域品牌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让顾客认为同类产品的不同区域的品牌是相同的。因此应当利用强有力的、具有偏好性和独特性的联想,在顾客的记忆里建立高水平的区域品牌认知和积极的区域品牌形象,并创立各种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

(二)协调效应

协调效应是指区域品牌在促使集群内各企业在区域品牌的发展上对于目标认知、目标达成等和相关发展战略和提升产业集群方面保持高度一致性方面的作用。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等相关行为主体都把区域品牌作为一根强有力的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市场欺诈行为,只要损害的是这根利益纽带,就必然会招致这根纽带所连接的所有行为主体的致反击时,区域品牌协调作用资产就产生了。对于同一产业集群中的众多企业,每一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品质都是有差别的,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来对产品质量加以限制,产品一旦进入市场,买方则很难对这些良莠不齐的产品加以辨别,这往往会导致“柠檬”市场的出现,使低质量的商品驱逐高质量的商品。而且,“柠檬”问题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是无法阻止和解决的。其次,产业集群一般是一个包含了某产业从投入到产出以致流通的各种相关行为主体的完备的经济组织系统。这就使得产业集群不但能够从产业生产链条的各个环节来控制产品的品质,而且还能够将生产环节与产品的流通环节相联系起来。最后,产业集群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特定的地方优势产业,这种特定的地方优势产业一般都意味着产业集群在该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一块市场份额,这就为产业集群制定整个行业的各种生产标准和市场规范提供了便利条件,由此也就为整个产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三)社会影响力

社会影响力是指区域品牌资产在加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功能、扩大区域的社会影响方面的能力。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区域品牌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反之一旦区域品牌反过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促使与区域产业相关的更多企业向区域内聚集,同时大量的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也会源源不断涌入区域,为产业集群的规模扩张与技术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时,区域品牌资的社会影响力资产就产生了。大量的资金将促使区域内产业集群进行规模扩张,先进的产业技术为产业集群的技术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丰裕的劳动力资源降低了区域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同时及时的市场信息也不断地引导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进行协同调整,适应外部市场的需求变化,产业集群的市场地位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再者,由于区域品牌的公共属性,需要集群企业共同创造和维护,从而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合作,增强了企业之间的合作效应。

(四)市场竞争力

市场竞争力是区域品牌资产反映出的吸引消费者以及在目标市场的竞争能力。由企业集体及相关部门出面进行的区域品牌建设,无论是规模还是权威性、说服力都远远超过由企业单独进行的营销活动。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在于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不足,综合实力有限,即使产品的质量、独特性等非常优越,但往往难以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潜力。而强有力的区域品牌在业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能提供具体益处。产业集群品牌化发展自主创新再加上资本运作,将会有力地推动产业集群和品牌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一旦区域的品牌的建设达到这个效果,市场竞争力资产也就产生了。因此,企业需要借用区域品牌来提升区域的整体形象,增强区域吸引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区域品牌相当于为区域内的企业建立了一个区域产业形象平台,随着区域品牌的发展,区域内的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形象价值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使区域内的所有企业都从中受益,可以起到传播信息、创造市场需求、树立消费者信心以及排斥竞争对手的作用。

四、隐性品牌资产的来源

区域品牌资产要具有“持续”性,区域品牌资产不仅要在当前市场上建立产业市场地位,还要不断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持续地保持独特的区域品牌竞争优势。

随着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既有集群之间的竞争,也有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区域品牌经营环境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区域品牌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深刻认识到区域品牌资产的建立、维护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

对区域品牌资产价值的衡量不能单单考虑品牌的区域品牌消费者影响力(形象、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忠诚等)、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领先地位等)、社会影响力(区域形象、区域地位等)、协调作用(目标一致性、参与程度、支持承诺等)因素,还要认识到区域品牌资产的来源是区域集群及有关区域组织自身对区域品牌资产的经营能力,区域品牌资产的积累源于产业集群和有关区域组织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的积极反应并有效协调和部署区域内外部资源从而保证品牌政策的有效实施。

隐性品牌资产是从区域企业层面研究产业集群品牌经营能力对区域品牌资产价值的贡献的。企业及其有关组织在区域品牌管理过程中,除了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之外,还需要适应客观环境的发展趋势,包括竞争区域和技术的发展动态,以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变化,同时,还要考虑区位资源等因素。而产业集群在这些因素的处理上,表现出生产经营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其它区域集群无法轻易复制的,是产业集群在市场中长期积累起来的营销经验和技能,这种经验和技能无法在财务报表上体现,也无法用市场调研的方法,用市场指标表示,但是它对区域品牌未来竞争力的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品牌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隐性区域品牌资产的本质是区域产业集群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必须是动态的。因为区域集群所面临的环境是动态变化的,集群自身必须不断改进自身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这种整合、重构区域品牌内外部资源与能力以适应环境变化要求的能力就是品牌的动态核心能力。一个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的来源主要来自于:

(1)知识累积。核心能力积累的关键在于创建学习型组织,以增加不可模仿的隐形知识。在发展中国家或者发达国家,无论是传统型集群还是创新型集群,正式集群还是非正式集群,知识累积尤其是知识的不断创造、使用、转移和共享是产业集群核心能力存在的原因。产业集群的存在是因为某一产业集群创造和吸引一些关键的生产资源,尤其是知识性资源,而这些资源能够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创造经济价值。也就是说,集群积累的这些知识是专业性互补性知识,集群内专业化生产与协作过程中的个人知识与共有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决定着产业集群的效率边界。

(2)创新能力。即集群要具有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人才和资本,进行新产品研发并有效组织生产,不断开创和适应市场,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集群创新主要包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集群管理创新三个方面的内容。创新能力是企业集群一项很重要的能力,是集群核心能力,也就是隐性区域品牌资产的重要来源。因为它不仅决定了集群目前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还决定了区域集群可持续发展。

(3)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构成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产业集群核心能力表现为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是通过不断的组织学习而得到和更新的。学习能力是使企业的个体能力向集群组织能力转化、最终形成核心能力的必要手段。

同时学习能力是品牌的一种动态能力,它是品牌经营者通过主动性的对自身经营的反思与对竞争对手的观察,通过不断的尝试、信息分析及反馈,不断识别出不适应新的环境的品牌政策,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品牌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能力。得到生存与发展的品牌决不是所谓强大的品牌,而是最适应环境变迁的品牌。

(4)管理、协调能力。产业集群作为网络组织,面对快速变化的动态环境以及集群追求的集体目标,集群内部的协调能力至关重要。产业集群内企业和组织通过整体性协调,由企业和组织各种资源、活动的功能藕合而成的集群整体,它远远超出单个企业和组织的资源、活动的功能之和,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1>2”,即集群的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的价值之和。这种价值是一种隐性的、不易被识别的价值增值,是创造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形成区域品牌资产的重要力量。

(5)社会网络。社会网络是指社会单位之间的政治、经济、管理以及文化、传统和人与人之多种关系结合而形成的网络关系。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1999)认为对产业集群而言,组织间的经济联系形成一种相对稳定而且密集的社会关系网络。每一个企业周围都可能有若干个上下游企业与其合作或竞争,通过集群企业在本地的扎根和网络所形成的地方集聚,可以使企业构筑起交流和合作的系统,从而最强技术创新的能力和竞争力。

产业集群既是一个社会系统,也是一种基于社会联系、信任和共享互补等特别管理特征的网络。产业集群的根植性决定了它是嵌人于社会、宗教以及政治制度之中的。基于这种根植性,集群内的企业与集群内组织间既保持密切的网络状关系,又在集群内形成自己特有的网络性文化。这种文化——制度的一体性组织构架,是产业集群核心能力和持续优势存在的坚实保证。

参考文献:

[1][美]Kevin.Lane’Keller,李乃和等译《战略品牌管理》(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蒋廉雄,朱辉煌,卢泰宏,区域竞争的新战略:基于协同的区域品牌资产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5(11):107—115

[3]高松.品牌资产动态模型及增长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

[4]鲁开垠,产业集群核心能力的理论解释[J],岭南学刊,2004,(1)27—31

[5]胡大立,湛飞龙,吴群,区域品牌机理与构建分析[J],产经论坛,2005(4):29—32

[6]洪文生,区域品牌建设的途径[J],发展研究,2005(3):34—36

[7]杨建梅,黄喜忠,张胜涛,区域品牌的生成机理与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2):22-24

[8]周赵强,区域品牌的形成机制与培育研究[D],兰州大学,2007

[9]陈雪梅,陈鹏宇,广东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和升级[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1—268—71

[10]aaker,D.a(2004).BrandportfolioStrategy.newYork:Freepress

社区品牌创建篇4

为了推动地方特色经济文化的深入研究,为本地区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首先要搞清楚和正确解决以什么样的科学指导方针来指引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培育和树立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一、科学发展观是打造地方特色经济

文化品牌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方针培育和树立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应遵循什么样的基本要求,应采用什么样的根本方法,是我们努力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必须明确回答和正确解决的重大课题。破解这一重大课题的金钥匙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一基本要求,就规定了我们在培育和树立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要按照本地区建设的总体布局,全面考虑和处理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把是否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协调,是否有利于本地区走文明发展道路,是否有利于实现本地区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作为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方针之一。

科学发展观还告诉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毫无疑义,统筹兼顾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对培育和树立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针意义。简言之,我们在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本地区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如城乡发展关系,区域发展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本地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本地与省和中央的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要突破狭隘意识,冲破只就经济文化品牌来谈经济文化品牌打造的狭窄眼光和狭隘思维,树立远大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地区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培育和树立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机遇,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营造良好的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建设环境;在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善于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如经济文化品牌建设的总目标、基本原则、指导方针、工作重点、行动纲领、根本措施、政策法规、保障条件、环境营造,等等。综上所述,我们以完全有充分的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培育和树立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必须遵循的科学指导方针。

二、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同其他品牌一样具有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唯其如此,我们才会不遗余力地去培育和树立它。所谓品牌的物质价值或经济价值,就是指它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品牌的物质价值就在于可以为大众提供有关信息,促使大众认识其特点,从而满足大众的物质需求。品牌意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是相对其物质价值或经济价值而言的,是指品牌意义同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品牌意义的宣传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品牌意义表现的思想、情趣形式必须为社会主义文明服务,反映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优良传统,激发人们向上的精神,注重传播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营造良好的、文明的、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与风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浪潮的冲击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因此,强调品牌特别是经济文化品牌的人文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品牌的宣传不应对物欲过度刺激与纵容,不应以物欲刺激的成功作为唯一目的,而应以中华优秀文化观念为负载,来淳化人对物的需求意识。在人们自身所处的文化传统与氛围的尺度下,在自身的生活水平尺度下,理智地审慎地宣传健康的消费观、审美观、道德观,将人类的生活情感、美与审美的需求自然纳人文化品牌的含义之中,显现物质与精神的交合,使品牌意义源于功利,又不囿于功利,将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为社会创造丰富的精神财富。我们在培育和树立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

三、高度重视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社会效应

站在大众的立场来看,由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区域不同,所属文化类型相异或群体文化的差别,对经济文化品牌的认同程度、接受程度自然也各不相同。其原因在于群体的受众各自拥有咨询系统和参考框架不同,并导致与表现出对经济文化品牌的不同价值取向。大众的这种价值参考系统,是由所属群体的文化构筑起来的。它不仅体现群体内部通行的价值体系,其中,包括诸如情感、知识、思想、经验、意志、观念等内容,而且还包容着群体通常认可的规范系统,如道德规范、政治规范、行为规范等。显然,这种价值体系既是群体内部的价值认知系统,又是群体成员的价值取向系统。应该说,社会大众具有的这一系统,不论从主观意象还是客观后果上来看,都对经济文化品牌价值的创造产生很大的制约与影响。因为不同的价值参考系统有不同的价值态度和价值标准,从而也就使不同的受众对经济文化品牌的认识、判断、认同、选择呈现为较大的特殊性。同时经济文化品牌还应该考虑社会公众的期待视野,考虑到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接受水平,该品牌肩负的社会责任,以及品牌意义的社会文化效应,激发人们的文化意象和向上精神。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大凡独特、实用的经济文化品牌都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忠诚。经济文化品牌的社会认知度越高,认知范围越大,其经济效益越高,社会效益也越高,对于这一点,我们在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过程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p#分页标题#e#

四、着力推进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不竭源泉。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它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内涵作出了新解释,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做出了新定位,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主体做出了新阐述,对当代中国发展动力做出了新概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做出了新认识,对当代中国发展制度做出了新安排,对当代中国发展战略做出了新部署,对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做出了新设计,对当代中国发展机遇做出了新判断,对当代中国发展目标做出了新要求。一句话,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创新的科学理论。我们用这样一个创新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培育和树立,就必然会着力推进其全面创新。

第一,观念创新。要深刻认识当今时代,经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必须不断提高经济文化硬软实力。对于一个地区来讲,经济文化是地区的智慧、内核,更是地方的灵魂;经济文化是传承,是血脉,更是综合实力的驱动力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精心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已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观念创新引领其他创新,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在打造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的全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使地方特色经济文化品牌紧跟时代的步伐。

社区品牌创建篇5

1、是提升社区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中国成教协会副会长陈乃林同志在对社区教育内涵发展的指导中强调,“社区教育要在深化特色上实现转型发展,学习品牌建设是彰显特色的最有效途径。”因为“学习品牌”昭示着“我和别人是不同的”。学习品牌的建设和形成,标志着社区教育发展向高点定位、跨越发展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标志着一个地区的社区教育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口碑,获得了较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

2、是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学习品牌是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的,有了“学习品牌”就有了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具有凝聚力与扩散力,就能成为持续、优质发展的强大动力。社区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内涵的不断深化,具体可以表现在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学习方式日益多元化,学习品质不断提升,师资水平逐步提高等等,而这些内容都离不开学习品牌的推动和引领。

二、社区教育学习品牌建设的内容抉择

1、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创学习品牌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本地的各类优秀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长足稳定发展。区域不同,文化不同,居民的学习需求不同,教育的发展目标也就不同。因而,社区教育学习品牌建设首先要从当地社会、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条件出发,基于本土文化和特色,吸收和融合地区原有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实证1】基于阳明社区学习品牌建设探索余姚市阳明街道阳明社区是余姚市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小社区荟萃“大人物”。这里人文昌盛,名人故居众多,有着大量文化遗存: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诞生地“瑞云楼”,启蒙思想家黄梨洲七世孙黄武万的“黄家墙门”、朱舜水族裔居住的“翰林第”;余姚三阁老之一的孙文恭的故居“宰辅宅”;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原校长蒋梦麟的故居“蒋家花园”等,这里是余姚历史的缩影,余姚历史文化的家园和宝库,她展现了余姚“东南最名邑”、“文献名邦”的文化特色,这是阳明社区教育的地域特色及优势所在。余姚社区教育学院立足阳明社区这一地域优势,整理本土文化资源,开辟历史文化宣传阵地,在社区教育中,显示出特别亲和力和强大的感召力,成为社区教育学习品牌的主要内容。

2、立足居民学习需求创学习品牌

社区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全员性”,即社区教育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社区全体成员这一复杂的群体,其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就业状况、生存状态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社区教育要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要,就必须从各类人员的需求出发,打造教育学习品牌。【实证2】基于家长需求的学习品牌活动展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然而,在面临就业形势严峻、各类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迅速发展的局势下,家长这一“职业”却是能够“无证上岗”,家长们普遍都没有受过正规的岗前培训,家长培训一度是职业培训的空缺,这无疑成为孩子教育的一大盲点。因此,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氛围,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更是我们社区教育工作者急切需要破解的难题。基于此,2012年,余姚社区教育学院针对“家长”这一人群的学习需求,结合目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开展了智慧家长培训,编印《智慧家长》教材,聘请家庭教育权威专家,面向全市3岁~18岁的孩子家长,有计划的开设系列课程,家长反响热烈,参加者踊跃,充分反映了广大家长对于此类课程学习的迫切需要,从而形成学习品牌。

3、立足特色项目开发创学习品牌

社区教育学习品牌在实现其服务功能方面,要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提供的教育服务和培训项目尽可能贴近社区实际需求,体现社区教育新颖、实用、优质等特点,突出公益性,强化服务性,针对社区内不同群体的需求,实施差异化的教育项目。【实证3】基于中学生素质拓展的社区教育学习品牌建设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向教育领域的扩展,以“网校”为标志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应运而生。近年来,国内也相继涌现出许多网校,但大多以成人高等学历远程教育为主,针对中小学基础教育而开设的网校很少,也很难。2011年,余姚社区教育学院知难而上,创办了余姚市阳明网络教育学校。该网校聘请全市名优骨干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实时视频授课,并为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提供网络交流空间,实现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最终提高教育质量。这是一个面向全市,服务社会,公益为主,适度市场化运作的网络学习教育平台。有效抵制“有偿家教”等不正之风,成为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一个高效优质的学习品牌脱颖而出。

三、社区教育学习品牌建设的路径探寻

学习品牌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准确定位,进行顶层设计。以下是基于姚江文化的社区教育学习品牌建设过程。

1、深入调查,明确学习品牌定位

余姚市社区教育学院针对本地历史文化特色,建立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成员的历史文化研究小组,深化对历史名贤、名人的发掘和研究,特别是围绕严子陵、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等历史名人,以传承和宣扬余姚“四先贤”史迹和先贤精神为主要内容,以“文化育民”为目标,打造学习品牌。

2、资源整合,打造学习品牌载体

社区教育的学习品牌建设,在实际的运作上,必须要有一个宣传主题和系列化活动载体,进行深度开发,编辑出版《余姚四先贤的故事》四册,以其草根性、全民性等特点,传阅于市民。搭建教育活动平台,开展系列化教育活动,开辟“西北之声”讲坛、姚剧《王阳明》表演、校园社区故事会、演讲赛、研讨会等载体,让优秀历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让四先贤精神普及到全体市民。

3、课题带动,推进学习品牌形成

在“姚江文化”的社区教育学习品牌建设过程中,余姚市社区教育学院承担了浙江省教育科学2012年度规划课题《基于姚江文化的社区教育学习品牌建设研究》(编号SC86),2013年度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区教育学习品牌建设的实证研究》(编号G13JY—24),课题组大力挖掘余姚文化的丰富内涵,加大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加强历史文化研究利用,切实推进学习品牌形成。

4、注重传播,树立学习品牌效应

社区品牌创建篇6

摘要:通过对品牌社区的涵义和功能的概述,对服装品牌社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结合网络飞速发展的现状,对网络平台的优势进行了总结;然后针对利用网络平台构建服装品牌社区的不同动机,分别对官方服装品牌社区和非官方服装品牌社区的构建现状进行了研究,结合案例总结出了现阶段利用网络平台构建服装品牌社区的各种方式。

关键词:品牌社区;网络平台;服装品牌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136-03

1引言

中国服装要走向世界不仅要靠资本、靠技术,更要靠品牌。卢泰宏曾讲道[1]“品牌不仅仅是短期营销工具,更是长远的竞争优势和最有潜在价值的无形资产”。我们不仅要创造品牌,并且还要维系好品牌。如何维系好品牌是一个品牌能够长存的关键,而构建品牌社区是维系品牌的一种较好的方式[2]。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又为品牌社区的构建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2品牌社区

2.1品牌社区的涵义

品牌社区最初是由“消费社区”转化而来的。Boorstin[3]提出的消费社区是消费者为了某一共同的品牌爱好聚集在一起的场所,强调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而品牌社区的概念是由muniz和o’Guinn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他们将品牌社区定义为:[4]建立在使用某一品牌的消费者间的一整套社会关系基础上的、一种专门化的、非地理意义上的社区。其后,Upshaw&taylor、mcalexander[5]及Schouten&Koening[6]对品牌社区的涵义进行拓展和延伸。他们指出品牌社区是建立在欣赏、爱好同一品牌的群体,藉由分享对品牌产品的知识、感受,产生更进一步的接触活动。

依据品牌社区的概念,本文将服装品牌社区界定为:对于某一服装品牌而言,该品牌的利益相关者(如员工、顾客、股东、供应商、战略伙伴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以某种方式聚集在一起,交流、探讨品牌知识,分享品牌体验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社会关系的群体。

2.2品牌社区的功能

根据品牌关系、品牌资产,以及品牌满意度的相关理论,品牌社区主要具有这样三个功能:[7]提高品牌关系的质量、提升品牌资产、增加顾客满意度。

2.2.1提高品牌关系的质量

品牌关系是关系营销理论在品牌管理中的运用,是指品牌与消费者之间通过互动而形成的亲密、持久的关系。品牌社区作为维系顾客的有效措施可以提高品牌关系的质量,它通过建立品牌与顾客之间长期的情感关系而获取品牌忠诚,并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过程中维持和巩固这种关系。

2.2.2提升品牌资产价值

aaker将品牌资产分解为五个组成部分,即品牌知名度、认知质量、品牌联想、品牌忠诚以及品牌其他专有资产。品牌社区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让消费者更充分地了解品牌的知觉质量,从而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另外,品牌社区中存在的共享价值观、仪式及品牌文化会促使顾客产生良好的品牌联想。而品牌社区所具有的社会集聚功能强化了顾客之间的情感联系,加快了品牌口碑的传播速度,从而提高顾客的整体品牌忠诚度。

2.2.3增加顾客满意度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品牌功能价值差距的缩小,消费者更加重视品牌的社会价值、体验价值和情感价值。品牌社区能起到强化品牌与顾客、顾客与顾客关系的作用,因此可以为顾客带来更多的社会联结价值,从而满足顾客对社会交往的需求。

2.3网络平台

根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我国网民总数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底提高5.4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7330万,年增幅19.1%。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3.2%,亚洲网民总数的55.4%。服装品牌社区虽也可以凭借如电视广告、时尚杂志等媒介为品牌企业、消费者、供应商等一切品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平台。但是随着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企业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品牌社区的建设。原因是网络平台具有以下优势:

2.3.1网络平台的个性化

网络为人们实现广泛的社会交往和个性表达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它强调个人的主体参与意识,而不是作为被动的客体。个人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介,可以自由地在基于网络平台所构建的社区中充分表达自己对品牌的观点,与志同道合者共同分享品牌消费体验。

2.3.2网络平台的高聚合性

网络为“个体的聚集”提供了一个平台,个体则因为“有共同目的”而自发地形成“圈子”,这些圈子便形成了“社区”。比如,博客、播客、威客、维客、换客、晒客、印客、闪客、淘客、测客,百“客”云集的互联网上,由于兴趣、爱好的驱使,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客”,以及它们所聚集的各类门户、垂直网站及形成的“圈”,就本质而言,这些所谓的“圈”就是“社区”。

2.3.3网络平台的高互动性

借助网络的多媒体优势和信息传播优势,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与他人自由地交流各种信息,并及时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反馈。同时,图像和视频等让人们的交流方式更多样化和趣味性。

2.3.4网络平台的低成本

网络平台具有多媒体的综合优势,可以传播包括音频、视频、图像、文字等多类信息的功能,实现图文视听一体化。数字化的网络传输系统兼容报纸、图文、电话、广播、电视、电影传播功能于一体,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传播效率,降低了传播成本。

3利用网络平台创建服装品牌社区

由于官方与非官方建设品牌社区的目的存在较大不同,拥有的资源不同,因而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和经营服装品牌社区的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服装品牌社区划分为官方社区和非官方社区两大类进行发展现状的研究。

3.1官方的服装品牌社区

官方的服装品牌社区,即由服装品牌企业构建和经营的品牌社区,其主要目的有:(1)准确地把握顾客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及服务,增加顾客满意度;(2)有效地发挥网络营销的作用,发掘潜在客户,巩固品牌形象;(3)为企业员工以及加盟商提供工作交流的平台,提升内部凝聚力,由内而外地丰富品牌形象。

目前,官方利用网络平台构建服装品牌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基于第三方网站博客平台的品牌社区、与门户网站合作创建的品牌社区,以及企业自建的品牌社区。

3.1.1基于第三方网站的博客平台

服装品牌企业运用较多的是腾讯的QQ空间,比如niKe篮球达人社区()、尚品网的杰克琼斯论坛(省略/),以及海报网上众多的时尚服装品牌讨论区。

3.2.3基于SnS网站的品牌社区

SnS网站,主要是指采用六度分隔理论思想创建的对网络用户提供彼此交流平台的站点,它帮助人们通过朋友的朋友结交一些新的朋友,建立一个网络社会的朋友圈,比较知名的有国外的facebook,国内的开心网、人人网等。由于通过SnS网站可以很容易地利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传达品牌的相关理念与信息,而且公共主页平台的申请较门户网站的容易,因而一些服装品牌的相关经营人员,特别是国外品牌在国内的商们,开始借助SnS网站的平台创建品牌社区,以扩大品牌影响力,进而有助于产品的营销。比如nike、adidas、puma等品牌都在人人网注册了公共主页平台,定期品牌的相关信息。

4结语

品牌社区能提高品牌关系的质量、提升品牌资产、增加顾客满意度。由于网络平台的个性化、高聚合性、高互动性,以及运用的低成本性,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重要媒介,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开始借助网络平台建设品牌社区,以此进行品牌营销与管理。目前,服装企业主要利用第三方博客平台、门户网站,以及自建互动社区这几种方式进行服装品牌社区的构建;而由非官方人员管理的服装品牌社区主要是论坛和SnS网站平台上形成的。官方的服装品牌社区结构功能较全面,品牌特色突出,然而社员的互动程度却较非官方经营的服装品牌社区低得多,因此服装企业应多关注品牌利益相关者们的需求,探索出建设品牌社区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卢泰宏等.解读中国营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85-288.

[2]王秀才,马大力.服装企业品牌社区的构建[J].针织工业.2008,(1):70-73.

[3]黎熙元,何肇发.现代社区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大学出版社,1998,11-12.

[4]munizJr.,albertm.,o'Guinn.thomasC.BrandCommunity[J].JournalofConsumerResearch,2001,3:412-432.

社区品牌创建篇7

当前,我区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全面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应当以深化质量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国内先进质量水平为标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着力创新质量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

标准化助力产业化升级。当今世界,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是促进产业发展、保障民生的重要措施,成为各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区标准化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存在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水平低、数量少,科研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标准,标准化工作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我区要实现标准化驱动产业化升级,其着力点就在于全面组织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快现代煤化工、清洁能源利用、有色金属深加工、装备制造关键技术、蒙医药材制剂、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的标准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业行业标准化水平;加快现代农牧业标准化进程,拓展服务业标准化领域,推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标准化,力争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时,基本建立新型工业、现代农牧业、服务业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标准体系。二是紧紧围绕“五大基地”建设,大幅提升标准制修订质量,围绕稀土、能源、新材料、林沙草产业、环保、生态等15个领域,三年内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60个、地方标准450个。加快推进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重点支持乳、肉、绒、粮油、果蔬等优势产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每年建设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自治区级20个;每年建设部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10个、自治区级15个。2015年底前,基本建立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标准体系,形成比较完备的稀土、羊绒制品标准体系;2016年底前,完成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有色金属深加工、装备制造关键技术等重要标准体系建设。三是加强标准化研究、标准制修订和实施,强化标准监督检查和信息反馈,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我区标准与市场衔接、与全国同步、与国际接轨,不断提高标准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助力内蒙古制造向内蒙古创造转变。

品牌建设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卓越的品质,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是品牌建设的重要内涵。尽管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主席质量奖、内蒙古名牌产品和地区性名牌为主的品牌培育发展机制,但内蒙古的品牌建设和品牌数量同发达省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品牌更少。立足于内蒙古的实际,应当以“五大基地”建设为抓手,坚持“三个突出”:突出质量创新,推动内蒙古创造;突出质量提升,打造内蒙古质量;突出企业主体,擦亮内蒙古品牌。要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突出质量、技术、标准、创新在品牌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增强品牌附加价值和影响力,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加强政策引导,通过政策扶持、质量奖励、质量提升和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扶持农牧业品牌、培育新兴产业品牌、壮大传统产业品牌、发展服务业品牌。要通过各种活动和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营造有利于品牌成长的社会氛围。

社区品牌创建篇8

学校品牌是学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并被公众认可、具有特定文化底蕴和教育性的一种无形资产。在教育倍受关注的今天,学校品牌形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对师生家长而言,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强大的教育能量,能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师生家长置身其中,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规范行为、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对学校而言,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硬件建设的影响力越来越有限,品牌已成为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成为赢得家长信赖的重要“软实力”,不管是优质学校还是薄弱学校、新创办的学校还是筹设中的学校,都应坚持用品牌的标准来衡量办学成效;对金牛区域整体而言,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品牌学校,才能增强区域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并以优质的教育服务带动高端人才聚集、吸引高端产业聚集,推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社会转轨。抓学校品牌建设,必须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一是大局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认识大局、把握大局、服从和服务大局,更加自觉主动地深度融入大局、真情服务群众。特别要认真思考如何围绕金牛产业升级优质配套、城市转型先行配套、社会转轨系统配套这个大局来建设品牌学校,认真思考如何通过创办优质品牌学校来服务产业功能区建设。二是责任意识。“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在金牛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校长必须要有远大的抱负、崇高的理想和执着的坚守,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和自信、拼搏进取的毅力和韧劲、奋力创业的激情和干劲,只有尽心尽责“经营”学校、打造品牌,才能成就学生、成就自己。三是机遇意识。建设品牌学校,既是区委、区政府对金牛教育的新部署,也是金牛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更是学校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新机遇。纵观成都教育,已经有很多历史悠久、积淀丰厚或勇于创新的学校,在品牌建设方面走在前列,并创造出了良好的社会口碑。而我们在全市全省叫得响的品牌学校还不多,必须把握和珍惜当前的大好机遇,否则就会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四是发展意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前,我们的一些学校发展意识、品牌意识不强,办学理念传统守旧,甚至还停留在仅靠规模和外延的扩张来取胜、仅靠人为的宣传和拔高来取胜的阶段。学校品牌建设是发展人、成就人的过程,是以育人为基础的复杂、综合和长效的工作。必须切实遵循人才规律、教育规律和品牌建设规律,才能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二、理清思路明方向,切实优化学校品牌建设路径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品牌建设路径,在学校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学校内外部因素,根据学校实际选择恰当的建设路径,并且在实践中适时调整、择优使用。

(一)积淀传承的内生路径

根正苗红花才艳。内生路径就是从学校实际出发,立足学校传统的“根”,以办学传统和文化积淀为基础,经过一代又一代校长持续的传承提炼、充实升华和发扬光大,最终形成学校品牌。最近《成都商报》报道了成都二十中的劳动教育,学校延续近20年的传统本身就是一种传承,这种积淀传承的过程是对“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理念的实践,是帮助学生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关注未来的过程。再比如成都八中建设的校史陈列室,成为对学校光荣爱国传统和深厚历史积淀传承的有效载体。

(二)名校孵化的集群路径

集群路径就是以名优品牌学校为龙头,采用“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集团化方式,充分发挥已有名优品牌学校的示范辐射功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有序扩张。名校集团好比是一个“孵化器”,将集团成员学校“孵化”成熟后再“单飞”。因为一所新学校单打独斗往往收效慢,而将名校先进的文化、理念、管理方式等资源进行迁移整合,就会缩短成熟周期。比如我们的“锦西”系列品牌,锦西中学、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锦西幼儿园分别是由金牛实验中学、石笋街小学、十六幼孵化出来的。再比如华侨城小学,就是由人北小学孵化出来的。我们正在建设的金牛教育网络集团学校也是实现品牌延伸的创新方式之一。

(三)优质嫁接的外引路径

外引路径就是通过引进优质品牌名校的方式,把区外知名学校品牌嫁接到区内学校或新建学校,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创办学校,最终形成新的品牌名校。比如我们已经建成的成都七中万达学校,以及下一步将要引进的成都市实验小学和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品牌等。再比如成都铁中、人北中学分别引进北京四中网校资源,为自身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

(四)自主联姻的合作路径

开放的尺度决定着学校品牌建设的高度。合作路径就是要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善于借对外交流之力,不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请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寻觅发展的契机和伙伴,持续创新教育理念、机制和办学模式,推动学校品牌建设。比如二十中与中科大、铁中与北大附中、石笋街小学与北师大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机关二幼与东北师大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的联姻,大大提升了学校发展水平。此外,缔结国际友好学校也是自主联姻的合作方式之一。

(五)科研引领的创新路径

科研引领的创新路径就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通过教育科研在某一方面探索出创新性、开拓性的贡献而形成品牌。以科研引领来培育品牌学校,既可以是对成功经验的提炼研究,也可以是对突出难题的攻坚突破。比如石笋街小学通过狠抓教育科研,逐步从当时西城区的落后学校跨入了市、区先进学校的行列。再比如四幼坚持科研强园,通过在家庭教育指导、幼儿独立性培养、社区早期教育、婴儿教育等方面的成功探索,形成了鲜明的品牌特色。

三、突出重点抓关键,切实细化学校品牌建设举措

建设品牌学校应突出重点和关键,针对性地细化举措,切实提高学校品牌建设实效。其中校长是核心、文化是灵魂、质量是根本、特色是基础、资源是保障、传播是桥梁。

(一)校长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核心

校长作为学校品牌建设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是学校发展和品牌建设的核心。校长应具备时代的眼光和专业的底气、先进的理念和创新的思想、坚韧的品格和广阔的胸怀,切实做好“扛旗人”和“引路人”;应认真梳理分析,着力找准突破口,制定好学校发展和建设“两个规划”,扎实推进学校品牌建设;应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善于调动师生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措并举将学校的教育思想和主张转变为师生家长的自觉行动。稳步推进“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开展“影子校长”培训,抓好“先锋校长”和“启明星”行动计划,遴选15名金牛先锋校长实施双导师制和订单式培养,持续提升校长综合治校水平,尽快培育一批在市上、省上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名校长。同时,善于打造校长个人品牌,特别是围绕“争当金牛先锋校长”这一目标来制定和落实个人发展规划,通过校长个人品牌的打造提升自己、成就学校。

(二)文化是学校品牌建设的灵魂

“一种好文化才能造就一所好学校。”学校文化作为师生认同的价值观、信念,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品牌建设的灵魂和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只有围绕“文化育人”目标,进一步强化学校文化建设,切实让每一所学校都打上自己特有的印记,让每一所学校出来的人都能够打上这所学校的印记,都能够一辈子记住学校、为学校骄傲,学校才能持续拥有生命力,才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办学理念作为学校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的集中表达,是校长对“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深层次思考的结晶,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愿景。应从办优质学校、树教育品牌的高度出发,认真提炼办学理念,并以办学理念引领学校文化建设。

(三)质量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根本

教育教学质量是支撑学校品牌的基础,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要坚持一切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出发,着力构建全面均衡的课程育人体系,切实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品牌建设的落脚点。应将教育科研作为动力,着力破解制约质量提升的障碍,多角度、多举措推进高效课堂实践。应坚持“大教育观”,积极创设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立体化学习环境,特别是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切实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来”。应围绕全国“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改革实验区建设,构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抓好常态化质量监测。

(四)特色是学校品牌建设的基础

学校品牌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特征,鲜明的办学特色是学校的“风景线”,是学校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不同类型、不同处境的学校,品牌建设也应该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单一化、模式化的。这其中,学校特色是品牌多元化的重要支撑,尤其是面临这样一个发展日趋多元化、人才需求日趋多元化的时代,更要立足区域和学校实际,通过集中力量来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人新我特”的特色项目,尽力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比如成都十六幼的游戏教育、全兴小学的田园教育、人北小学的儿童阅读和幸福教育、茶小的敬人教育、锦西小学的生命教育、解北一小通过棋类引导学生走好人生每一步增强抗挫折能力的教育、三十六中的国防教育等等。我们应从特色切入,努力把这种特色发展为办学优势,最终形成系统化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进而成就品牌。

(五)资源是学校品牌建设的保障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优势,在学校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高效利用显性资源,还要善于挖掘隐性资源。学校就像一个庞大的机器,每个个体都是一个零部件,要想使这台机器良好地运行起来,需要每一个零部件的密切配合,要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整合人才资源,多方听取师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让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成为学校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现代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校与社会、与社区的良性互动,我们应不断拓宽视野,勇于打破自我封闭和保守的“关门办教育”模式,牢固树立“无围墙教育”的理念,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社区建设服务,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校外资源提升办学水平,使学校品牌、特色建设有稳固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六)传播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桥梁

社区品牌创建篇9

品牌是什么?品牌就是第一名。品牌是在市场上突进的速度,是在群体中的脱颖而出。矿区服务品牌,是由物业的品牌、医院品牌、公共汽车品牌共同构成的。构成的要素主要有:矿区的声誉、形象以及形成和影响矿区声誉、形象的一系列因素,包括矿区的特殊名称、管理业绩、装备水平、社会评价、业主管理委员会的反映、政府意见等;此外,还包括矿区管理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服务态度、服务深度等方面。

二、创建矿区服务品牌的条件

矿区服务成功创建品牌,要根据行业的特点,硬件、软件设施,有点到面,扩大战果,从而实现创建矿区服务品牌的战略,也就是说矿区事业部要先分析了解创建品牌的先决条件。

第一,硬件。其在日常的使用中还有个折旧问题,不可忽视。

首先,设施。设施跟档次无关,功能是否匹配是评价硬件设施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其次,环境。矿区环境就是美化、绿化、园艺环境,改变生活、乘车、就医环境。而且任何一个绿化的环境具有他的公用性,同样绿化,是装饰性的还是功用性的一定要明确,评论环境就谈到美观、品味、格调,处理环境艺术应该由专业的设计师去完成,形成良好的、温馨的、舒适的生活、就医、出乘空间。

最后,质量。质量问题有我们通常意义上看得见的,另外还有我们看不见的,这就要请专家来鉴定。

第二,软件。矿区服务的软件就是服务理念,就是服务机制、体制和企业文化。矿区服务理念是至真至诚服务千家万户,尽职尽责构建和谐矿区。这就为企业的发展确立了方向。

第三,服务对象。可以说矿区服务的对象是人。为了提供让其满意的服务要尽量使其服务需求趋同,使这个群体的人在他的需求层面、需求趋向方面,尽可能达到一致。

第四,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规章制度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公司的进步。有计划选拔、培养员工,为企业发展培养后备人才,从而不断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三、创建矿区服务品牌的必然性

第一,实施矿区服务品牌是满足油田生产和油田员工生活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田员工对住、行、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住房的要求已经从有房住、住得下,提高到住得好。所谓住得好,不是单纯的面积大小、布局合理等“硬件”,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管理房屋等“软件”,来保证房屋及设备正常运行、物业区内治安良好、环境整洁、服务设施齐全等等;出行上,要求交通便利,乘车环境干净、温暖、舒适;就医要诊断准确、高效,就医环境整洁、舒心。因此,一流的企业必须配以一流的管理服务,才能创造出一流的居住环境。

第二,实施服务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矿区服务的性质决定其目前经营方针是“保本微利,服务社会”,不能以牟取高额利润为目的,所以许多服务企业处于微利亏本状态。因此,企业只有创立名牌,运用品牌优势扩大经营服务范围,形成规模效应,才能充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降低成本,使企业获得可观效益,为其生存提高保障。

第三,矿区服务品牌是对服务价值的最好诠释。如果一个企业总能够以合理的收费价格(这种合理收费价格是按照国家收费标准,而且是企业和服务对象都能接受的),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那么,市场就会认同于它,员工就会忠实于它。

因此,创建矿区服务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会使企业的服务水平不断推向新的高度,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四、创建矿区服务品牌的策略

第一,走市场化道路。企业要在持之以恒的创名牌过程中促进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市场化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施品牌战略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二,走专业化道路,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树立专业化经营理念。所有房屋的物业管理应由独立经营的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由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签定协议,从而保证住区物业管理的水平的连续性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物业管理的专业化还体现在物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上。卫生所要打破“小而全”的诊疗模式,发挥地域优势,以社区服务为主;医院要走专科之路,以专科带动发展,才能使医院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创新策略。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企业超越自我的必然选择,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包括战略创新、服务创新、理念创新。

第四,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创建服务品牌不仅要体现在服务创新上,还要有高质量的服务。优良的服务最起码做到:服务态度热情、服务设备完好、服务技能娴熟、服务项目齐全,程序规范、收费合理、制度健全、效率快速等。要把物管服务与人文关系、特色理念、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采用“个性化服务”,根据不同的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体现企业“以人为本”的原则。

社区品牌创建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技术创新、质量核心”原则,高举“以质取胜”旗帜,坚持“龙头带动、商会拉动、标准驱动、合力推动”方针,进一步提升区电磁线支柱行业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申报主体

市电器工业商会。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原则。各级政府要把进一步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组织实施、政策引导、宣传扶持的力度,营造有利于区域名牌培育、质量提升的良好环境。

(二)企业主导原则。企业是创建区域名牌的主体。各职能部门要从加强名牌培育、发展、宣传和保护等方面入手,引导企业增强创名牌意识,推动企业把实施名牌战略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三)技术创新原则。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力争使电磁线产业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导标准和核心技术的产品。

(四)质量核心原则。要引导企业立足长远,敢于创新和投入,逐步建立起研发、生产、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一体化的质量保证体系,把稳定的产品质量和诚信的售后服务作为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坚实基础和保障。

四、总体目标

到2011年底,区电磁线行业全面达到区域名牌申报要求。具体如下:

(一)产业和产品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等要求。

(二)行业内采用统一、先进的产品标准和原材料标准。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可以制订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行业协会标准或企业联盟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应制订行业协会标准或企业联盟标准。

(三)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中积极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和“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工作,市名牌以上企业取证率达到100%;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75%以上。

(四)行业主导产品省级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0%以上,近三年不出现区域性的质量问题和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五)在已有名牌的基础上继续培育中国名牌、名牌、名牌产品,行业中拥有名牌企业数量符合《区域名牌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申报条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销售产值占行业同类产品总销售产值30%以上。

(六)有注册或受理的“电磁线”集体商标。

(七)行业内主导产品年度总销售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或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20%以上,并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八)建立健全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行业提供实质性的服务。规模企业在研发、技改等方面投入的资金占行业销售收入的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

(九)建立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行业内的企业开展有效的产品检测和技术咨询服务;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电子商务服务。

(十)成立区域名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区域名牌培育、保护和扶持政策与措施。对质量违法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查处和打击。

五、工作目标

一是当地政府牵头负责,质监部门指导,行业商会组织,完成集体商标设计和注册,制定企业联盟标准和区域名牌使用管理办法,以集体商标加企业商标形式初步开展区域名牌推广运作尝试,形成利于区域名牌法律保护与市场推广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二是产业集群能以区域名牌为导向进一步发挥整合功能,使产业集群企业产生积极的聚集效应和市场辐射、带动作用,增强竞争力;

三是初步积累区域名牌培植经验,为电磁线产业链中的电机和电缆行业创建区域名牌工作打下基础。

六、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分为4个阶段,从2011年2月开始,2011年11月前完成。

(一)组织保障阶段(2011年4月前)

1.成立领导小组。为切实加强区域名牌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电磁线区域名牌创建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有关部门和商会、企业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区域名牌创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

2.给予专用经费保障。区财政对区域名牌创建工作所需经费给予保障。专用经费主要用于解决创建区域名牌工作的调研、规划及搭建服务平台等有关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3月—5月)

1.设计、申报“电磁线”集体商标。由市电器工业商会负责设计构图简洁、文字简练,既符合产业集群的行业特征,又能突出商品品质特征的可识别性标识,由行业商会成员签订协议,并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报注册集体商标,集体商标形式为“地域+行业”。

2.制定企业联盟标准。由市电器工业商会负责起草制定企业联盟标准,联盟标准应纳入质量诚信内容,联盟标准普及率占产业集群内企业总数的50%以上。

3.进行区域名牌产品申报工作。由市电器工业商会作为申请机构,负责“电磁线”区域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

4.龙头企业带头应用集体商标。培育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质量管理、商标管理、技术创新方面的榜样作用。通过行政指导、优惠措施引导龙头企业在使用自主商标同时使用集体商标,做好“整合传播,抱团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集体商标扩大区域品牌知名度,形成强烈的品牌联想,最终形成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双赢局面。

5.做好集体商标管理和保护。集体商标持有人负责实施区域品牌管理和保护工作,对被许可人严格实行许可使用制度,定期对被许可人使用商标或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抽查。集体商标持有人以及使用集体商标的成员负责收集侵害集体商标权行为的市场信息并开展维权打假工作。

(三)宣传推广阶段(2011年6月—10月底前)

1.以集体商标为核心进行广告投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以浓缩产业集群主要特征的集体商标为核心展开推广,以树立区域品牌形象为目的加强各种媒体报道和公关活动,与报社、电视台合作举办“区域品牌”系列报道,同时以户外广告、新闻媒体、互联网络、短信平台等为载体加大广告投放,提高区域品牌知名度。

2.统一参加展会与经贸活动。引导组织企业“抱团发展”,以树立区域品牌整体形象为目的策划举办营销活动,以“电磁线”为统一名称参加国内外各类展会,以集体商标为核心元素统筹设计展位(展区),积极传递区域品牌的内涵要素、区域特征、产业优势等,进一步释放产业集群的“磁场效应”。

3.借助公共服务平台推介集体商标。行业中已经建有“中国电磁线网”和“中国网上技术市场电磁线专业技术市场”,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大集体商标的推广应用,通过设置广告牌等方式广泛使用“电磁线”整体品牌,借助这一窗口,树立区域品牌整体品牌形象。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1年11月底前)

对电磁线行业创建区域名牌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取得的成效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其它行业的创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电磁线产业集群主要是由中小企业构成,大多企业缺少自主品牌意识,人才、劳动力短缺和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日渐突出,国内外相同性质的产业集群不断崛起,电磁线产业集群的成本竞争优势逐步减弱,如不能有效共享规模效益并形成可持续竞争力,难以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创建区域名牌是优化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创建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统一思想,把创建工作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的重大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创建区域名牌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方面的配合与支持。

1.区质监分局:指定专人负责跟进创建工作,加强与电器工业商会的协作,指导制定区域名牌中长期工作规划,按工作步骤完成各阶段任务,宣传、报告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2.区发改经贸局:制订关于推进区域名牌创建、保护和扶持的相关引导、激励政策。

3.工商分局:完成集体商标的注册申请并受理。引导企业诚实守信,规范同业有序竞争,维护企业合法权利和行业的整体利益,对流通领域质量违法行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查处和打击。

4.区科技局:建立健全电磁线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行业提供实质性的服务。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电子商务服务。

5.区统计局:提供区电磁线行业主导产品年度总销售总量、销售总额等数据及相关材料。

6.区外经贸局:搭建境外名牌展示平台。引导企业建立境外专业市场或营销网络;引导企业建立境外信息服务网络,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电子商务服务。提供行业内主导产品出口创汇率等数据及相关材料。

7.区环保分局:按照国家、省、市有关产业政策,引导鼓励创牌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活动。督促行业内企业遵守环保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8.区财政局:做好区域名牌创建配套资金的落实,同时对取得区域名牌的行业协会(商会)和核心企业按相关政策予以补助。

9.国税分局、地税分局:提供区电磁线行业主导产品年度纳税总额等数据及相关材料。

10.行业协会、企业:市电器工业商会为“电磁线”区域名牌创建、申报和管理主体,落实区域名牌创建具体任务,设计、注册“电磁线”集体商标,指导商会成员正确规范使用集体商标,发动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带头使用集体商标,组织企业联合统一开展宣传、展示和推介区域名牌活动。

(三)大胆创新,务求实效:各有关单位一方面要在工作中加强学习,围绕工作目标深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一方面要不等不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照《实施方案》明确的工作步骤扎实推进,把区域名牌建设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被市场广泛认可并具有强大磁场效应的产业集群符号。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对创建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引导企业市民更客观、更深入地认识本市优势传统产业创建区域品牌重要性、迫切性以及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认同,激发企业参与热情,形成“政府推动、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良好局面。

八、奖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