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培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5:41

垃圾分类培训总结篇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切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居委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二)组织架构。

成立**居委垃圾分类工作小组。

组长:林艳、

副组长:钱钧、

组员:鲁大庆、刘姬、唐沪杰、陆婉荔、张丽、徐辉、丁珏、黄怡婷、钱亚红、汪云海、郭佩芳、张燕国、姜海星

(三)志愿者队伍。陈诸良、缪世泽、夏明雄、殷志芬、岑如光、李伟达、李浩毅、黄玲敏、王业秀、毛燕伦、胡勇、徐蓓芬、祁红娣、张文英

、胡根娣、高金凤、王美娣、孙茵、陈仁娟

(四)制定小区方案。

小区基本情况:**居民区位于周家渡东南角,北临成山路、川新居民区,东毗杨高南路,靠近六里现代生活园区;南隔川杨河,同三林镇相望;西接川新居民区。**居民区由**星级公寓Ⅰ期、Ⅱ期、成山小区组成,辖区面积0.28平方公里,小区有住户931户,常住人口2383人。

(1)、积极进行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1、前期结合大调研走访,组团式服务,入户当面宣传,发放垃圾分类倡议书。

2、结合社区各类活动,见缝插针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让参加活动的群众彼此交流厨房分类妙招,轻松实现干湿分离;趁寒暑假,组织青少年召开垃圾分类讲座或进行垃圾分类游戏,让小朋友成为垃圾分类的监督者;开展“家庭小党校”活动中向党员宣传。结合街道“绿色星期六”进行宣传和奖品兑换。

3、召开四方联席会议,共商垃圾分类工作妙招,邀请有经验的兄弟社区来到小区传授经验。

4、发动居委公众号、小区宣传栏、楼道通知栏、围墙等宣传阵地。加强宣传、发动群众,进一步向居民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努力做到家喻户晓、广泛参与。居委全体员工在每一栋楼道内张贴相关宣传海报、小区内的宣传栏内做到及时更新垃圾分类的具体情况。把宣传册子发到每一个居民的手里。在每次公益活动上也大力进行宣传。

(2)、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工作。

1、党员带头,组织楼组长、志愿者、物业、保洁工进行垃圾分类培训。

2、组织两委班子、业委会、物业、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去有先行经验的社区参观学习。

3、组建志愿者队伍作为垃圾分类宣讲员。从党员、志愿者、睦邻楼道成员和社区积极分子中进行认真选择,组建志愿者队,先对他们进行指导培训后,再不定时不定点对小区居民进行指导和讲解。

(3)、开展垃圾分类的地点、时间。

我们**居民区暂定在成山小区668弄8号垃圾箱房先行先试,在垃圾箱房旁安装洗水池,暂定垃圾分类时间段为早上7:00-9:00;下午17:00-19:00两个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由小区保洁员与志愿者一同进行处理,居委与物业不定时抽查,其他时间段由物业清洁工、志愿者、党员、社区积极分子等进行监督。在小区内开辟垃圾分类表彰专栏,对垃圾分类优秀参与者进行表彰,使得居民对垃圾分类从被动性转为主动,提高荣誉感,增加积极性。

(五)每月活动安排

3月

党员组织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培训活动

4月

楼组长、志愿者、社区积极分子、物业工作人员—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培训活动

5月

绿色星期六—垃圾分类宣主题宣传培训活动

6月

大家益起来—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

7月

《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宣传活动

8月

青少年暑期活动—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

9月

开展垃圾分类进广场活动

10月

社区四方联席分类讨论会

11月

开展社区单位垃圾分类交流活动

12月

垃圾分类年终总结活动

(六)目标、最终目的

动员社会参与,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公众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强化国民教育,着力提高全体民众的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意识。

垃圾分类培训总结篇2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水平为目标,动员卫健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行动起来,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做到人人自觉分类投放垃圾,实现投放、收集、交运全面符合生活垃圾分类要求。

(二)工作原则

落实单位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广泛宣传动员,保障资金投入,强化广大干部职工示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提高群众认知度、参与度。

(三)工作目标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建立完善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设施配备、教育培训、工作运行与管理机制,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逐步细化,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群众知晓率、参与率,生活垃圾准确率持续提升。

(四)组织领导

区卫健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及各医疗卫健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卫健系统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研究、部署,统一领导全区卫健系统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区卫健局爱促股。

由爱促股负责卫健系统垃圾分类工作的部署、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各医疗卫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二、分类要求

各医疗卫健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以“三分法”为基本要求,即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垃圾作为强制分类对象;单位有食堂的,必须对“餐厨垃圾”进行源头单独分类收集;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规范要求处置,单独存放,单独管理,单独运输。建筑(装潢)垃圾、大件垃圾,原则上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分流处理。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在达到基本分类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

三、分类方式

按照有害垃圾(红色容器)、餐厨垃圾(绿色容器)、可回收物(蓝色容器)、其他垃圾(灰色容器)进行设置。

(一)有害垃圾投放

垃圾产生单位按照便利、安全、快捷原则设置专门容器。单独储存,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容器并标识。

(二)餐厨垃圾投放

单位及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蔬菜瓜果等易腐废弃物,对应投放餐厨垃圾容器。

(三)可回收物投放

因地制宜设置可回收物投放容器。

(四)其他垃圾投放

上述三类之外的生活垃圾投入到其他容器。

(五)医疗废弃物投放

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置标准单独存放、处置。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制订方案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根据省市区的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订本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工作内容,规范工作程序,切实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实处。

(二)组织培训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根据《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试行)》及垃圾分类知识在本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培训工作。各单位培训指导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普及垃圾分类怎么分、如何分。

(三)广泛宣传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宣传单或宣传折页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垃圾分类工作。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培育全员参与的“行为自觉”,持续营造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明确分类标准,掌握正确分类投放方法,提高分类知晓率和投放正确率,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自觉分类、绿色环保的工作生活习惯。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减量,并将垃圾分类的文明习惯带进家庭、带入小区。

(四)配置设施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配置分类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容积可根据服务区域大小及人流量多少选择相应的规格和数量。公共区域垃圾收集器摆放在显著位置并张贴垃圾分类标识图。

1.每个办公室内配置不少于1个双桶式分类垃圾收集容器(可回收物、其他垃圾)。

2.各楼层过道每间隔100m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不少于1组,医疗卫生机构各楼层过道尽头处设置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住院部各楼层设置至少1处餐厨垃圾收容器。

3.单位主要出入口、大厅、办公区域的每层楼梯处、电梯口等公共区域设置不少于1组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

4.食堂、配餐间等提供餐饮服务的区域,设置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其中餐厨垃圾收集容器数量按需配备。

5.室外道路边、每栋楼至少应配备一组含有害垃圾收容器的四分类组,有害垃圾收集点应设置在有人监管的区域。

(五)收集转运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不得随意抛洒、倾倒或者堆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清运时间根际实际需要确定。各医疗卫健单位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时贮存、集中处理等,杜绝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的情况发生。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垃圾分类工作将是政府目标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环保督察整改、文明单位创建、节能减排等各类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各医疗卫健单位主要领导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筹划部署,建立责任分工,把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各项任务分解到人,切实将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做优。

(二)建立机制,规范管理

各医疗卫健单位要建立本单位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及管理制度,建立台帐,记录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做好工作信息收集。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每月向爱促股报送垃圾分类工作信息。

(三)严格考评,确保实效

垃圾分类培训总结篇3

“一个中心”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先把人心聚起来,垃圾才能分出来。社区推动垃圾分类重点是做好人心的工作,让居民切切实实了解垃圾分类。一是抓好社区党组织“中心轴”,带动“两委”班子、社区党总支发动党员干部争当先锋,志愿者物业紧随其后,推动“滚雪球”效应,进一步撬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二是发扬群众工作“传家宝”,通过“线上推信息+线下做活动”等途径,依靠“绿袖套”行动支部逐户上门反复宣传,心贴心传理念,手把手教分类,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理念、分类知识和操作水平,解决“宣传入户不入心”等客观问题,用辛苦指数换取分类指数。三是用好社区治理“指挥部”,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常态化开展**“半月谈”,问计于群众,求教于实践,构建“pDCa”递进式循环机制,加强问题导向,实时解决难题。结合“三会一课”,用“红色”引领“绿色”,形成以社区为着力点、全民共同参与为基础的垃圾分类工作格局。

“双向促进”营造绿色共治环境。让垃圾分类从社区治理难点转变为撬动社区治理的支点,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发挥党员干部“领头羊”作用,利用“家园卫士”四大特色志愿服务项目,通过“三个培养”使广大党员志愿者自觉成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者、宣传者、倡导者、推广者,示范带动辖区广大群众积极性,以社区治理促进垃圾分类,实现垃圾有减量。同时,与垃圾分类工作同步开展“331”整治、三实采集、扫黑除恶等工作,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提升党建引领下自治能力的契机,拉近社区与居民间关系,提升社区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提升居民参与度、获得感,以此撬动社区治理,实现治理有增量。“一增一减”完成双向促进。

“三个培养”凝聚党群广泛共识。发挥社区党总支主体作用,积极在组织实施中“唱主角”,调动各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一是培养思想共识。依托“善文化”课堂及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专题讲座,引导社区党员群众正确认识垃圾分类,增强垃圾分类意识,夯实群众基础。二是培养行为习惯。组织社区党员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热心反复做通工作,引导居民“在家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投放”,促进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在居民生活习惯中逐步落地生根。三是培养长效体系。推行新的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根据垃圾分类工作制定专项扣分和处罚办法,让党员定期联系居民,明确把指导居民垃圾分类作为日常走访联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带着任务上门,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由党支部组织回访抽查,确保真走真教,并进行量化考核,作为年底评先推优的重要依据。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形成一套长效运行体系,确保垃圾分类在社区持续深入推进。

垃圾分类培训总结篇4

一、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坚持科学筹划,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原则,强化源头思维、系统治理、依法管理、共同缔造思想,不断夯实部门协作、重心不移、全民参与、人人动手的生活垃圾分类目标,2020年底前实现办公区域和所辖企业垃圾分类工作,干部职工的知晓率、参与率均达100%。

二、工作任务

(一)广泛宣传

因地制宜,以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站和行业企业为主要宣传阵地,采取微信公众号、出租车顶灯广告牌、公交车车身及公交车停靠站广告位等多元化的宣传手段,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提高宣传效果,营造出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二)组织培训

局机关和各直属单位都要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工作。培训指导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普及垃圾分类怎么分、如何分。

三、分类标准

(一)可回收物

1.废弃电器电子类产品

(1)主要品种。包括废弃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电视机、空调机等。

(2)投放收运。废弃电器电子类产品应交由有资质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处理。

2.纸质可回收物

(1)主要品种。包括公开发行的废旧报刊书籍、硬纸板盒、日历、信封等。

(2)投放收运。各单位要在办公室内设置“纸类可回收物”分类桶,可根据各自情况在公共区域设置“纸类可回收物”分类桶,用于投放零星的废纸。旧报刊书籍、硬纸板盒等,统一收集,交给具备资质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进行回收处理,或自行出售。的废旧文件资料,按照保密规定和要求进行收运处置。

3.其它可回收物

(1)主要品种。包括废塑料、废包装物、废纺织物、废金属、废玻璃等。

(2)投放收运。各单位要在办公室内设置“可回收物”分类桶,在公共区域设置“可回收物”分类桶,用于投放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小件回收物。

(二)餐厨垃圾

1.主要品种。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包括剩饭剩菜、骨头、菜根菜叶、果皮、蛋壳、茶渣等。

2.投放收运。各单位在食堂等集中用餐场所设置“餐厨垃圾”专门密闭容器单独存放餐厨垃圾,明确专人清理,避免混入废餐具、塑料、饮料瓶罐、废纸等不利于后续处理的杂物。建立台账制度,记录餐厨垃圾数量、去向。在办公区域的茶水间等处配置“厨余垃圾”分类桶,收集茶渣、果皮等厨余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三)有害垃圾

1.主要品种。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等。

2.投放收运。全局在办公区域设立专门场所或容器,对不同品种的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收集、暂存,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标志。对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品种,按要求设置临时储存场所。要将有害垃圾交由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收运处置,根据有害垃圾的品种和产生数量,合理约定收运频率。

(四)其它垃圾

1.主要品种。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破旧陶瓷品、难以自然降解的肉食骨骼、一次性餐具、烟头、灰土、卫厕垃圾等。

2.投放收运。全局在办公室内设置“其它垃圾”分类桶,在公共区域设置“其它垃圾”分类桶,引导干部职工主动分类、自觉投放。

(五)配置设施

各单位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垃圾分类设备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集中办公区的公共区域内,每个楼层楼梯口配置“可回收物”、“其它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四分类垃圾桶;在开水间或卫生间门口配置“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三分类垃圾桶。办公大楼内部活动区域配置“可回收物”“其它垃圾”二分类垃圾桶。在单位食堂等集中就餐场所应设置“餐厨垃圾、其它垃圾”两分类桶;有可回收物产生的,还应设置可回收物垃圾桶。所有分类垃圾桶11月底前配置完成。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启动阶段(2020年2月2020年6月)。制定全县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启动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工作。局属各单位要根据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完成本单位和所管辖企业的摸底调查工作,按照标准要求及时配置相关的垃圾分类收集设备、建立垃圾分类收集、运输、暂存体系。

(二)试点推进阶段(2020年7月-2021年12月)。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2020年持续大力开展垃圾分类普及宣传,建立分类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建成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2021年底前,对办公区域和所管辖企业配齐垃圾分类投放容器,以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站和行业企业为重点,深入搞好宣传动员,争取广大居民积极支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三)逐步推行阶段(2022年1月-2025年11月)。全面落实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和试点管理责任人制度,充分利用垃圾分类专业骨干力量,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资源回收体系与垃圾收运体系实现有效衔接。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和试点基本实现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垃圾分类投放、收果、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各类垃圾全部纳入日常统计管理。局属各单位办公区域和管辖企业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可回收垃圾和易腐垃圾回收率合计达到30%以上。

(四)总结实施阶段(2025年底前)。认真总结分析垃圾分类工作情况,针对工作开展时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突施方案,制定各项垃极源头减量的激励措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模式,为实施垃极分类全覆盖莫定基础。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制

为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

(二)明确职责分工

1、县交通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组织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站等公共交通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运管局:负责对危险废弃物的承运单位进行监管,督促公交站、客运站等公共场所和公交车、旅游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3、地管站:负责督促交通综合大楼内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收集好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

4、交司:负责督促下属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收集好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

(三)建立考核体系

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建立相关评先评优、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我区已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各单位务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单位领导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筹划部署。同时,局属单位要根据单位实际,建立责任分工,把垃圾分类管理各项任务分解到人。

垃圾分类培训总结篇5

一、全镇概况

XX镇因山而名,地处XX区中东部,距XX

25公里,是钱塘江水系之一——XX的发源地,著名的XX部级自然保护区就坐落于境内。辖区内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森林覆盖率达到88.4%,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最高达136000个/立方厘米,素有“森林氧吧”之称。全镇地域面积246平方公里,下辖23个行政村,408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组,总户数11613户,总人口33592人。

全镇共有基层党组织44个,其中村级党组织23个,两新党组织14个,机关党组织2个,其他党组织5个,共有党员1900人,其中农村党员1573人。是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绿色名镇、XX省文明镇、XX省生态示范乡镇、XX省文化强镇、XX省垃圾分类示范镇、XX省美丽乡村示范镇。

近年来,XX镇按照“生态立镇、产业兴镇、旅游活镇”的“大XX”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生态、区位、文化的优势,积极引导一二三产转型升级。全镇现有粮食生产功能区省级1个,XX市级2个,XX市级4个,农业龙头企业7家,专业合作社82家,家庭农场7家,规模养殖场14家。有工业功能区1个,规模企业21家。有XX、XX大峡谷、XX源漂流、金沙湾、XX月乡等旅游景区5家,农家乐和餐饮旅游业300余家,有斐文上客堂、翡冷翠、月亮工坊、棋盘山居、潭心谷等多家精品民宿。

二、加强管理

一是组织保证。

镇成立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各村、部门、企业成立专门的垃圾分类工作小组,各办公室明确分工,分条线做好任务分解,明确垃圾分类工作职责。二是资金保障。针对垃圾分类工作明确了专项工作经费,用于保障该项工作的深入顺利推进,经费主要用于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和购买,如垃圾驳运车辆、垃圾桶、再生资源回收站等,以及宣传培训、奖励补助等。2019年度用于清洁乡村、垃圾分类配套资金累计500余万元。三是考核保障。镇每月进行清洁乡村、垃圾分类考核,全年根据考核进行资金奖补,调动村里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宣传保障。镇村多平台进行宣传,通过上课、培训进行知识的宣传,通过上门,点对点的进行宣传,扩大垃圾分类宣传的影响力。

三、重点工作

1.提升“五率”,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工作。

一是提升覆盖率。

全镇23个村、驻镇部门、规上企业等全面铺开开展垃圾分类,目前已基本到位。

二是提升准确率。

由镇办公室、妇联、成校和物业公司成立专门的垃圾分类宣讲团,在全镇开展垃圾分类学习培训30余次,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提高垃圾分类的准确率。

三是提升宣传率。

成立垃圾分类宣传队,全镇共印发了垃圾分类宣传册20000份、工作手册200份、宣传海报120份,提高垃圾分类的知晓率。

四是提升管事率。

对全镇的垃圾分类专管员和保洁员等进行培训,设立标准,并保障专管员待遇,发挥专管员对村民垃圾分类的管理、指导和督促作用,全面实行二次分类,按照“四分法”标准实行二次分类作为考核重要内容,以奖补方式对保洁员进行考核,提升保洁员积极性。

五是提升参与率。

成立垃圾分类督导团。结合全镇的垃圾分类检查考核工作,定时上门督查,强化垃圾分类督导,推广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度,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垃圾分类的参与率。

2.依托“四专”,推进运输体系建设。一是专车运输。对易腐垃圾

、其他垃圾实行专车运输,清运车辆按分类颜色标识进行规范设置,确保清运率100%。二是专业处置。对大件垃圾、园林垃圾等实行专业处置,并确定收运单位,收运方式向社会公布。三是专时收运。推进“定时定点”投放、清运工作。四是专项整治。镇垃圾分类办公室与城管开展联合检查、联合执法,对垃圾分类工作不到位的进行约谈、处罚。

3.实行“三减”,加大源头减量力度。一是减少包装垃圾。推进落实绿色包装制度,加强对过度包装的治理。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全面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二是减少一次性用品。按要求机关办公室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三是减少易腐垃圾。减少易腐垃圾出户、出村,突破生活垃圾减量最大化。

4.紧抓“两建”,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一是加强生活垃圾收集点建设。做好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分类宣传,点位设置合理、实用。二是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站建设。村、部门、企业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站的建设,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5.完善“一端”,增强分类处置能力。完善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建设,我镇现有机械化处置设备2台(各1吨),太阳能减量房4座,做好易腐垃圾的处置。

四、存在问题

我镇的垃圾分类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一是减量房使用中的问题。

太阳能减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操作简单,但出肥周期过长,成肥效果不足。机械化减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虽然设备出肥速度快且效果好,但是设备目前老旧、易坏,维修成本较高。而且设备处置能力不足,尤其是在旅游旺季,易腐垃圾量大。二是各村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各村工作基础和推进力度存在一定差异,各村垃圾分类工作发展不平衡,取得的成效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村在分类设施配置、群众参与率、分类准确投放率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三是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待提升。源头分类是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环节,需要群众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多数群众还不能适应分类工作的要求,“一袋装”现象比较普遍,还需要进一步造浓氛围,提升分类意识。需进一步扩大宣传,提升影响力。

五、下一步打算

1.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垃圾分类工作继续推进

一是注重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根据达标镇街的创建要求,继续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人员共同抓、各驻村指导组配合抓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职责,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一抓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二是注重方案规划和工作督导。为继续顺利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根据我镇制订的相关配套文件方案,继续强化督导检查,定期督查、定期通报、定期排名,各行政村、部门、企业等也继续做好责任范围内的垃圾分类的指导、检查、监督和考评工作。三是注重经费保障和统筹安排。针对垃圾分类工作明确专项补助经费,用于保障该项工作的深入顺利推进,进一步宣传培训、奖励补助等。

2.抓住重点,打造亮点,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

一是抓设施设备。

配齐垃圾分类四环节上所需的相应设施和设备,是开展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前提,也是充分调动农户分类积极性的必要保证,因而我镇从一开始便着手完善投放—收集—清运—处理的设施设备链条,更换和新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设备,继续深入推进分类运输,打通运输渠道。二是抓宣传发动。结合固定党员活动日、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宣传,辖区各学校也开设专门的课程为学生开展垃圾分类学习课堂,同时采用短信品台、横幅、电视等媒介等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通过上门宣传,点对点的进行宣传,确保宣传到位,发动到位。三是抓示范推进。以XX月乡、藻天线和329国道沿线村打造垃圾分类工作样板村、示范村和提升村,充分发挥垃圾分类示范村对全镇各村垃圾分类工作的辐射带动效应。

3.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推进

垃圾分类培训总结篇6

(样板)

本小区对生活垃圾分类非常重视,X月份由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督导检查,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不足。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通报X月份督导检查情况

1、领导重视,分管领导亲自组织督导检查工作。

2、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责任到人,各司其职。

3、垃圾分类基本正确,投放准确。

4、定期组织培训,新入职人员随时培训考核。

5、垃圾桶摆放位置固定、标识清晰。

二、整改措施

1、巩固现有成绩,改进不足。

2、在居民下班时间,组织物业管理工作人员加班,对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及重要性的宣教。

三、持续性整改措施

1、集思广益,开展创新工作。

2、对提出的整改措施跟踪检查、督导,确保落实到位。

垃圾分类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垃圾处理;源头分类;资源配置;垃圾围城

文/高青松胡佳慧彭丹唐飞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消费方式的变化,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目前全国约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其中1/4的城市出现场地选址困难,由垃圾而引起的“垃圾围城”、“垃圾转移污染”和“垃圾扩散污染”、“垃圾焚烧项目邻避运动”等问题不断凸现。

垃圾源头分类非常重要且迫在眉睫

“源头混合收集、中间混合收运、末端集中处理处置”(图1)的运行模式是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处置的主流模式。其主要弊端是,混合投放导致交叉污染,给后续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带来诸多困难,同时交叉污染的垃圾控制不好,还会引发转移污染和扩散污染的环境污染事件。交叉污染后的垃圾不仅会显著增加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难度及处理成本,而且在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衍生污染物,如果控制不好就变成地理空间转移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严峻的挑战。

混合收集的生活垃圾干湿不分,相互交叉污染,不仅会显著增加处理成本和技术难度,而且在处理过程中会显著增加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风险。建筑垃圾,如果其中混有生活垃圾和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如果其中混有锅碗瓢盆等金属、陶瓷、玻璃物质;生活垃圾,如果其中混入重金属等危险废物,则不仅会显著增加资源化成本,而且会降低再生产品的品质,影响再生产品的销售。

过往这些年,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垃圾的处理处置工作,持续加大财政对垃圾处理处置的直接投入,同时采取Bot/tot/ppp等方式引入大量的民间资本,县及县以上的城市基本上完成了垃圾末端处置无害化设施的建设并先后投入运行,对缓解垃圾围城、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延续多年的城市垃圾收运机制、资源配置结构并未有实际性的改善,垃圾源头分类工作未见明显实效。北京、上海、南京等8个城市实施垃圾源头分类试点14年,至今未实现模块化可复制和可以大规模推广的预期目的。

垃圾源头分类难以实施的“障碍”

障碍之一:制度安排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垃圾投放、收运、处理处置方式存在明显的制度安排缺陷,没有与垃圾源头分类配套的法律法规,垃圾生产者的应尽责任与义务、混合投放应该付出的代价、垃圾计量收费标准、垃圾源头分类配套物流设施建设规划等均缺乏法律依据;即使部分居民进行源头分类,但垃圾收运环节缺乏同步配套的物流系统,分类后的垃圾在收运环节又混合到一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垃圾分类历程实践证明,垃圾源头分类的成功,是靠制度和严格的执法管出来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地区在没有制度安排的前提下,光靠民众的自觉就实现了垃圾源头分类。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包括法律规制、城市规划等,是垃圾源头分类管理得以实施的基础条件。

障碍之二:资源配置结构不妥当

各级政府对垃圾处理的资源配置结构存在严重问题,“轻源头分类、重末端处置”,资源配置主要集中在收运和末端处置环节,源头分类的投入几乎为零。在源头分类投放、中间收运、末端处置整个产业链条上,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末端处置环节;在源头分类环节,除了在一些社区街道摆放一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外,几乎没有投瓜。目前,末端处理一吨生活垃圾,焚烧的直接运行成本在150~300元/吨,卫生填埋的直接运行成本在50~100元/吨。这还不包括项目的征地拆迁、项目设施建设、设备的采购费用及污染转移扩散带来的环境治理费用;不计算对局部环境的破坏和因为转移污染及扩散污染带来的环境污染隐性成本、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成本。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垃圾产量越来越多,“减量化”没有效果,相反,为了“无害化”,对末端的处置投入越来越大,但矛盾却越来越多。

障碍之三:利益主体驱动力错位

在垃圾处理利益链条当中,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其中有两个关键的利益主体,一是垃圾生产者,一是垃圾收运及垃圾处置者。现有垃圾收运处置运行模式,垃圾生产者产生的垃圾由政府使用纳税人的钱来进行收运和处置。垃圾生产者不付费,而垃圾收运和处置者却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收益,并且是垃圾越多收入越高。这就产生了一系列怪像:垃圾生产者没有源头分类减量的外在约束力与内在动力;垃圾收运和处置者则希望垃圾越多越好,越多就可以从政府那里申请更多的收运和处置服务费;纳税人为垃圾支付的费用越来越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强制实施垃圾源头分类的社会基础与政治基础

邻避运动方兴未艾,民众环境保护意识日渐提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公众舆论影响瞬间扩散,社会公众在排斥垃圾处理处置相关设施“建在我家后院”的同时,对垃圾源头分类的重要性已有充分的理解。越来越突出的垃圾围城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促使社会公众对解决垃圾问题进行换位思考,目前垃圾源头分类已经获得社会舆论的高度认同,要求政府立法强制执行垃圾源头分类的呼声已日渐高涨。这种日渐高涨的呼声代表了民众的觉醒,是强制实施垃圾源头分类的社会基础。

治理理念创新是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工作的催化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社会治理的法治保障作出了新的部署,要求各级立法机关不断完善法制法规体系,要求司法机关严格公正执法,要求各级执法机关依法行政,要求全体公民遵法守法,这种法治理念为解决垃圾问题指明了创新方向。依法治理垃圾是“法治中国”、“美丽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关乎百姓福祉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因此,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指导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工作,是一种治理理念的创新,这种创新必将成为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工作的催化剂。

强制推进垃圾源头分类的思路

目前来看,强制实施城市垃圾源头分类管理的时机已经成熟,其中,民众对源头分类意识的觉醒和依法治理垃圾的治理理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垃圾源头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毕其功于一役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可以通过顶层设计、制定线路图、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分步实施战略等方式渐进式推进。

增加法律规制供给

建议国家制定垃圾源头分类法律法规,将垃圾源头分类界定为公民的法定责任,同时按照“谁生产垃圾谁负责付费”的原则进行计量收费,谁生产多就付费多,必要时还可以采取阶梯计费方式,鼓励源头减量。对在一定的过渡时限内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源头分类的垃圾生产者进行奖励,对超过规定的过渡时限仍不按照要求分类的混合投放垃圾行为实行倍量计费。对现行的城市规划要求进行优化调整,对现行的混合投放、混合收运、混合处置的基础设施进行规范化改造;对扩建的城市新区,要求按照新的规划增加垃圾源头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及分类处置的基础设施。

在产业政策方面,对资源再生利用企业在城市用地规划方面优先安排;政府采购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再生资源产品;根据再生资源企业对资源再生利用的数量以及对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节约的隐性成本给予财政补贴及税收优惠;对采用先进技术及先进工艺的再生资源利用企业给予设备购置补贴;对提高资源再生利用率和减少环境转移污染的研发企业在纵向科研立项时实行倾斜政策。

市场化运作并按照服务效果付费

建议改革现行的垃圾收运、垃圾处置运行模式,破解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各级政府可按照环保部出台的《关于做好政府购买环保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有计划、分步骤面向社会公开采购“垃圾源头分类指导、中间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置”服务,政府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效果付费。为避免一哄而上造成混乱,先期应分片区、社区或者居民小区进行环境服务采购试点,为企业与居民配合创造条件,理顺垃圾源头分类指导、分类投放、垃圾计量、资源回收与垃圾分类清运等工作环节的关系,待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扩大。

构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指导、中间分类收运、末端分类处置”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理论模型(图2)。为解决已经与政府签订Bot/tot/ppp合同的企业因减量化而带来的处理量及收入相应减少的问题,政府可以在源头分类特许经营项目招标时,在同等条件下给予合同企业优先权;为解决该模式运行后现有大量的拾荒人员的就业问题,建议获得该区域特许经营权的企业收编这些人员,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后成为企业聘任的工作人员,统一安排在垃圾源头分类指导和中间分类收运环节就业。垃圾计量收费或者奖惩资金,经过统计审核后可以捆绑水费或者电费进行收取,以降低收费成本。

现有城管、环卫等职能部门逐渐由城市保洁、清运的实操者过渡转型为城市环境的服务监督、服务效果审计和评价者,富余人员可以分流至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专业企业继续从事环卫保洁工作。环卫部门现有的相关清运设备可以向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公开租赁或者拍卖,相关设施则转交特许经营企业使用。

资源配置向源头倾斜

建议政府调整城市垃圾处理处置资源配置结构,资源配置向源头倾斜。通过增加“减量化和资源化”环节的投入来增加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资源配置比重,相应减少“无害化”处置的资源配置比重。根据台湾的实践经验,城市生活垃圾前端源头分类工作做好后,末端无害化处置的量可以减少近2/3,换句话说,末端处置的量减少,可以省下2/3的处理处置资金。这笔资金可以用来支付购买前端“源头分类指导、中间分类收运”的服务费用。

资源配置结构调整,意味着政府在垃圾处理处置总成本支出不增加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降低“无害化”处理环节的总量,从而拉动整个产业链的活力,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实施源头分类“十年教育工程”

从三个方面着手实施:一是将垃圾源头分类的相关宣传内容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程教育当中;二是由城市社区居委会组织环保志愿者对社区保洁员、社区居民、单位员工等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三是通过电视、互联网、广播等媒体及发放分类指导手册等方式进行垃圾分类普及公益教育。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源头分类责任意识,养成源头分类的习惯。

主要

参考文献

[1]王靖楠.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垃圾分类培训总结篇8

 

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精神,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发改环资〔2019〕1696号)、《关于印发<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国管节能〔2020〕39号)、《关于印发<山东省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事管发〔2020〕8号)和《关于印发<青岛市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机服发〔2020〕24号)要求,在县级及以上党政机关全面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党政机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引入节能市场机制,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推行绿色办公,率先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引导干部职工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底,我市30%以上党政机关达到创建要求,到2021年底60%以上党政机关达到创建要求,到2022年底80%以上党政机关达到创建要求。在创建基础上,遴选树立一批全市节约型机关先进单位。

三、创建范围

节约型机关的创建范围为市直各党政机关,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四、创建内容

(一)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明确负责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设置能源资源管理岗位;强化能耗、水耗等目标管理,完成能源资源消耗年度考核指标;实行能源资源消耗分户、分区、分项计量,建立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台账,做好分析和公示。

(二)推行绿色办公。推进无纸化办公,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带头践行绿色出行;加大绿色采购力度,带头采购更多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积极推进绿色节能改造,鼓励采取市场机制实施,推广应用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实行公务用车单车油耗核算,更新公务用车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市级党政机关配备更新公务用车,除特殊工作要求外,全部配备新能源汽车。

(三)实行垃圾分类。率先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在全社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采取生活垃圾减量化措施,使用循环再生办公用品,限制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建立垃圾清运台账,交由规范的回收渠道处理。

(四)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宣传实践活动,将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干部职工培训体系,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岗位培训等生态文明思想教育活动,增强干部职工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营造崇尚生态文明、践行绿色发展的氛围。

五、创建步骤

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由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

节约型机关创建步骤如下:

(一)申报。市级党政机关及所属创建范围内的二级单位,由机关统一组织申报创建。各机关应根据节约型机关创建内容,结合本单位实际,编制创建方案,明确建成节约型机关的期限,报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审核备案。获得“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的机关和有关部门,要率先行动,带头开展创建工作。

各党政机关要于2020年7月中旬前完成创建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7月16日前将《平度市节约型机关申报表》扫描件通过金宏网发至平度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将对创建备案情况进行公示。

(二)创建。市级党政机关要将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纳入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创建实施方案和期限,抓好宣传发动,明确责任,找差距补短板,逐项落实制度体系、绿色办公、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等创建内容。各机关要把所属二级单位的创建纳入机关整体创建,加强组织督导,统一部署安排。

(三)自评。市级党政机关应于创建期满后,根据《平度市节约型机关评价标准》开展创建结果评价,形成自评报告(含二级单位),报送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四)核查。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市级党政机关报送的创建自评结果进行核查,并以适当方式通报核查结果。达到节约型机关评价标准的党政机关,授予“节约型机关”称号。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负责推进全市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摸清党政机关数量,做好广泛发动,明确创建目标和进度,督促指导全市党政机关组织落实创建工作要求。各党政机关是创建节约型机关的责任主体,要提高站位,积极参与,按照本方案要求,做好各项创建内容的组织落实。机关事务、发展改革、财政等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市财政部门对创建行动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

(二)加强监督考核。市发展改革局、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要将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纳入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考核体系。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要加强指导监督,严格组织考核,对各党政机关报送的创建自评结果开展核查工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最终核定结果。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党政机关要及时挖掘先进典型,加强总结交流,推广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工作整体提升。要利用多种渠道和载体,大力宣传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和工作成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1.平度市节约型机关评价标准

2.《平度市节约型机关评价标准》说明

3.平度市节约型机关申报表

附件1

平度市节约型机关评价标准

评价

单元

评价

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分值

备注

基础评价部分(100分)

强化

目标

管理

节约能源资源目标管理

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完成情况

完成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人均能源消耗、人均水资源消耗年度指标,或者能耗指标参照《青岛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定额标准》执行。

完成/未完成

 

 

完善

制度

体系

(20分)

管理机构(3分)

管理机构设置(3分)

1.明确负责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得2分。

2.设置能源资源管理岗位,明确专人负责,得1分。

3分

 

管理制度(17分)

管理制度制定(5分)

1.制定年度节约能源资源实施方案,并明确年度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得2分。节约能源资源目标应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否则不得分。

2.制定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定额管理、节能、节水、生活垃圾分类、绿色消费以及用能设备设施节能操作规程等节约能源资源的管理制度,每制定1项得1分,累计最高得3分。

5分

 

物业管理要求(2分)

通过规章制度或合同约定,对物业管理提出能源资源节约管理目标和服务要求,得2分。

2分

 

能源资源计量(5分)

1.按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29149-2012),实行能源资源分户、分区、分项计量,得3分。

2.建立能源资源计量器具台账(包括计量器具的名称、规格型号、安装使用地点、测量对象等),得2分。

5分

 

能源资源消费统计(5分)

1.按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建立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台账,得2分。

2.根据上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要求,定期报送能源资源消费状况,数据真实、完整,得1分。

3.定期分析能源资源消费情况,得1分。

4.每季度公示能源资源消费状况,得1分。

5分

 

推行

绿色

办公

(30分)

行为节约(18分)

无纸化办公

(3分)

采取双面打印、无纸化办公等节约纸张措施,得3分。

3分

 

绿色节能改造(4分)

应用绿色节能技术产品,高效照明光源使用率达到100%,开展绿色节能改造,得4分。

4分

空调温度设定(3分)

严格执行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的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得3分。

3分

节约用水

(8分)

1.使用节水型器具,得4分。

2.定期检查维护供水系统,无明显跑冒滴漏现象,得2分。

3.绿化采用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得2分。

8分

绿色出行(6分)

低碳出行

(2分)

鼓励干部职工践行“135”等低碳出行方式,得2分。

2分

 

公务用车管理

(4分)

实行公务用车单车油耗核算,得4分。

4分

绿色采购(6分)

采购绿色产品

(3分)

加大绿色采购力度,带头采购节能、节水、环保、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品,得3分。

3分

 

新能源汽车应用(3分)

更新公务用车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得3分。市级党政机关配备更新公务用车,除特殊工作要求外,全部配备新能源汽车,否则不得分。

3分

实行

生活

垃圾

分类

(30分)

源头减量(8分)

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8分)

1.采取节约粮食等源头减量化措施,开展“光盘行动”等活动,得1分。

2.使用再生纸、再生耗材等再生办公用品,得1分。

3.限制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得2分。

4.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得4分。

8分

 

分类投放(10分)

配置垃圾分类设施(6分)

1.按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合理配置垃圾分类容器设施或统一存放空间,得4分。

2.垃圾集中投放点张贴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得2分。

6分

 

正确分类投放(4分)

干部职工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得4分。

4分

分类收运(12分)

落实分类收运要求(9分)

1.有害垃圾单独存放,与具备处理资质的企业签订收运处置协议,得3分。

2.可回收物统一回收,与具备回收资质的企业签订收运处置协议,得3分。

3.餐厨垃圾按国家及属地要求规范处置,得3分。

9分

 

建立台账(3分)

1.建立垃圾分类清运台帐,得2分。

2.定期公示垃圾清运量,得1分。

3分

开展

宣传

教育

(20分)

宣传实践(10分)

宣传实践活动(4分)

结合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实践活动,每次得2分,最高得4分。

4分

 

张贴提醒标识(2分)

张贴设备节电、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减少使用电梯、空调温度设定、垃圾分类投放等提醒标识,每处得0.5分,最高得2分。

2分

对外宣传(4分)

在新闻媒体或主管部门宣传平台报道本单位节约能源资源经验做法,每次得2分,最高得4分。

4分

教育培训(10分)

纳入培训体系(4分)

将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等内容纳入干部职工培训体系,得4分。

4分

 

举办培训活动(6分)

定期举办面向干部职工的节能低碳等生态文明建设知识讲座、岗位培训等教育培训活动,每次得2分,最高得6分。

6分

附加评价部分(5分)

创新项目

(5分)

采取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等市场机制开展节能节水改造取得良好效益;推广应用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取得明显成效;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一定规模;组织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行动,开展进学校、进社区等宣传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根据效果进行得分,最高得5分。

5分

 

附件2

 

《平度市节约型机关评价标准》说明

 

一、依据目的

为贯彻落实党的关于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行动的有关要求,深入推进全市节约型机关建设,发挥全市党政机关在节约能源资源、推进绿色发展中的表率作用,根据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事管发〔2020〕8号)和《关于印发<青岛市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青机服发〔2020〕24号),制定本标准。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对全市节约型机关的评价核查。节约型机关的创建范围为市直各党政机关,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

三、评价内容

平度市节约型机关评价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内容由基础评价和附加评价两部分组成,总分105分。基础评价部分合计100分,分为强化目标管理、完善制度体系、推行绿色办公、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开展宣传教育等5个评价单元。其中强化目标管理是定性指标,评价项目为节约能源资源目标管理;完善制度体系为20分,由管理机构、管理制度2个评价项目组成;推行绿色办公为30分,由行为节约、绿色出行、绿色采购3个评价项目组成;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为30分,由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运3个评价项目组成;开展宣传教育为20分,由宣传实践、教育培训2个评价项目组成。附加评价部分5分,主要根据市场机制应用、新能源新技术应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等创新性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

四、评价标准

节约能源资源目标管理为“完成”等级且总得分80分(含)以上的党政机关,可以认定为节约型机关。

五、有关指标解释

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量(千克标准煤/平方米·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公务用车能源消耗量)/建筑面积

    人均能源消耗量(千克标准煤/人·年)=年度能源消耗总量/用能人数

    人均水资源消耗量(吨/人·年)=年度水资源消耗总量/用水人数

    计算上述指标时,能源资源消耗总量采用开展评价上一自然年度的累计数据,能源消耗折标煤系数按当量热值折算。

    用能用水人数按照《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的有关规定计算。

六、有关情况处理

(一)集中办公的党政机关,由各单位分别创建。其中,涉及办公区公共服务部分的评价指标,统一由办公区公共服务管理单位提供。

(二)评价标准中不涉及的指标,提供书面证明材料,可直接得分。

 

 附件3

 

平度市节约型机关申报表

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机关(单位)全称

 

详细地址

 

联系部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工作计划

 

 

 

 

 

 

 

 

单位意见

 

 

                                

 

 

(盖 章)

年   月  日

垃圾分类培训总结篇9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社区为着力点,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构建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加快推进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努力提高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倡导清洁、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创造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优良人居环境,为建设绿色美好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1.政府推动,全民参与。落实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管理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保障所需资金,加强部门属地联动,强化宣传、引导、监管职能,逐步形成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广大居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良好氛围。

2.全程分类,循序渐进。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程分类体系。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原则,发挥公共机构、示范街道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全域实施。统筹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居民等各方作用,强化社会共治。

3.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坚持城乡一体化,因地制宜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结合我区实际,统筹布局各类垃圾中转、处理设施建设。鼓励乡镇(街)、经济开发区探索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新机制、新模式。

4.法治保障,明确职责。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文件规定,压实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责任人职责,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法治化、规范化。

(三)工作目标

全区各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机构率先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2020年底,基本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基本建成平岗街道办事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全区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设施体系和工作体系。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明显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2022年底,实施范围逐步拓展到史河街道办事处全域。2023年开始,同步实施其余4个乡镇街道的生活垃圾分类。到2025年底,实现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二、分类标准

(一)垃圾分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城市范围内生活垃圾分四类,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建筑(装潢)垃圾、大件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单独分流处理。

(二)分类方式:可分为“三分法”、“四分法”

1.“三分法”:广场、公园、体育场馆等极少产生厨余垃圾(湿垃圾)的公共区域,生活垃圾按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分法”分类。

2.“四分法”:单位、商业综合体、商业大街、车站、市场等公共区域,居民小区生活垃圾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四分法”分类。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1.推广使用清洁产品、用品。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在生产、流通环节减少产生垃圾。加大“限塑令”执行力度,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逐步减少塑料袋使用。积极推进宾馆、餐饮等服务行业减少提供一次性用品,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责任单位: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区发改委、区城管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倡导绿色生活、办公。树立低碳生活、适度消费理念,在餐饮服务行业鼓励节约文明用餐,减少餐厨废弃物产生量;推行净菜和洁净农副产品进城,有效减少家庭餐余垃圾产生量。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使用有利于环保的产品、设备和设施,节约使用和重复利用办公用品,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城管局、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区文明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快递包装类管理。引导邮政快递企业和用户使用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的包装物和填充物。支持在邮政快递末端网点开展包装物料二次直接循环利用。电子商务企业应提供多种规格封装袋、可循环使用包装袋等绿色包装选项,并运用计价优惠等机制,引导消费者使用环保包装,减少电商邮件快件二次包装。(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垃圾分类设施配备

1.设置分类收集容器。按照《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要求,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分别使用蓝色、绿色、红色、橘黄色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必须印刷醒目标志。2020年6月底前,完成公共机构、示范片区分类收集容器设置。2021底前,完成史河街道办事处辖区分类收集容器设置。2022年底,完成区全域分类收集容器设置。

(1)单位:有独立办公区或联合办公区的单位,根据区域大小,在室外出入口集中设置1-2套四分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楼道内可按需成对投放小型厨余垃圾(湿垃圾)和其他垃圾(干垃圾)收集容器。有食堂的,在食品加工及就餐区域单独投放厨余垃圾(湿垃圾)收集容器。(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居民小区:小区按每300户集中设置1套四分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合理规划集中投放点。鼓励示范片区在有条件的小区设置智能回收垃圾箱。居民每户应配置家庭分类垃圾桶。(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各乡镇(街)按职责分工负责)

(3)公共区域:无物业管理的商业大街按每500米1处集中设置1套四分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街道长度不足500米的按500米标准集中设置;有物业管理的商业大街纳入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统一管理。车站、市场、商业综合体等公共区域,按区域大小,按需集中设置“四分类”垃圾收集容器。公园、广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区域在主要入口处集中设置1-2套三分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交通局、区文体旅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配备垃圾分类运输车辆。2020年8月底前,依据《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SZDB/Z152-2015)有关规定,相关收运单位配置分类运输车辆,满足垃圾分类运输需求。规范车辆分类运输标识,做到运输车辆密封性好、标识明显、节能环保。(责任单位: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区生态环境分局、区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建设垃圾分类站点。选址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场,逐步实现建筑垃圾、装潢垃圾和大件垃圾规范化处理。(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生态环保分局、区自然资源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垃圾分类正确投放

1.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编制《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加强垃圾正确分类指导。有条件的单位、社区可以集中组织培训,深入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充分发挥村社基层组织作用,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入户宣讲,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正确率。(责任单位: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区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立分类督导队伍。按照“谁管理、谁配备”原则,保证每个集中投放点配备一名督导员。督导员由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组织统一培训,培训考核通过后方能上岗。督导员负责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监督、服务和统计等工作,现场督导居民正确分类、正确投放,切实提高垃圾分类质量。(责任单位: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区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探索分类激励机制。各单位、社区可根据垃圾分类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激励机制,采用积分兑换等方式,奖励正确分类行为。(责任单位: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区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垃圾分类收运处理

1.可回收垃圾收运处理。可回收垃圾产生者可自行交售可回收物,或投放至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由投放点管理单位负责收运至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处理。鼓励单位、社区委托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定时定点收运可回收垃圾。加快生活垃圾收运系统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整合再生资源回收市场,规范回收行为。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的扶持力度,制定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优惠和补贴政策,引导社会力量进入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市场。(责任单位: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城管局、区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有害垃圾收运处理。垃圾分类后的有害垃圾属于危险废物的,应当纳入危险废物管理,由具备专业资质的运输单位运输送至综合性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进行处理。(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分局、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餐厨垃圾收运处理。依托市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立完善以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农贸市场、居民小区为主要收运对象的厨余垃圾收运体系,由市餐厨垃圾处理企业定时定点收运后集中处置。(责任单位: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区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其他垃圾收运处理。投放点收集的其他垃圾,由市场化保洁公司负责的,直接收运至处理末端(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厂)处理。非市场化保洁公司负责的,由各物管单位运送至垃圾中转站后,再由市场化保洁公司负责“二次转运”。鼓励单位、居民小区委托市场化保洁公司定时定点收运其他垃圾。(责任单位: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区直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大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1.多渠道广泛宣传。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持续宣传垃圾分类意义,报道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和典型案例。结合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宣传,入户发放垃圾分类手册、倡议书等宣传资料,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区融媒体中心、区城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抓好学校学生教育。强化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大平台,树立垃圾分类绿色理念,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性互动局面,促进文明习惯的养成。(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3.广泛开展志愿活动。积极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带头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让绿色、低碳、公益成为更多青少年的时尚追求。培育志愿者队伍,引导志愿者在本地、本单位就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区直各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探索创新垃圾分类机制

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公司化操作,解决政府垃圾分类相关人员、资源短缺问题。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Bot、ppp等模式参与垃圾分类处置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责任单位:区发改委、区科技经信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城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具体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监督与指导。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是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主体,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负总责。6月底前,平岗街道办事处要出台示范片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要牵头负责出台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其他乡镇(街)、经济开发区及相关区直单位要根据总体目标要求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建立联络员和信息报送制度,定期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

(二)强化宣传引导。各乡镇(街)、经济开发区、相关部门要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方案,广泛开展专项宣传,形成有利于推进强制分类工作的舆论氛围。积极探索“社区+志愿者”等模式,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

(三)强化经费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费由区财政统筹安排,用于社区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垃圾分类站点建设等所需经费。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培训等。单位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分类垃圾袋采购等经费,由各单位自行负责。

垃圾分类培训总结篇10

在上海、北京考察时多次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2019年6月3日,对垃圾分类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为了解河北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城市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知情况及存在问题,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对石家庄、承德、张家口、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10市505位居民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各地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部分居民存在畏难思想、分类投放习惯还未形成、存在“先分后混”等问题还需解决。

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展情况

(一)建立健全政策法规,稳步有序开展工作。

此次调研的9市均制定了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措施,召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动员部署会。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领导小组牵头、多部门合力推进的生活垃圾分类组织架构。邯郸陆续印发7个专件,从体系建设、宣传引导、公共机构、居民小区、监督考核等方面入手,明确示范片区建设标准、考核办法、操作规范以及体系建设目标。同时,委托住建部中建院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编制《邯郸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高标准引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二)多渠道宣传,提升垃圾分类社会认知度。

为提升垃圾分类的社会认知度,强化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调研的各市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公益广告、设立宣传点、宣传栏、展板、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此次调研的居民中有95.5%知晓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唐山调研的社区分别开展了“垃圾去哪,生活更美好”和“小手拉大手”环保志愿活动;石家庄印制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手册5.6万余册,编印幼儿园、小学、中学版生活垃圾分类教材12万册,设计了分类标示、吉祥物,开展多种方式宣传宣讲2600余场次。家住裕华区的杨先生反应,学校的垃圾分类宣传形式很好,要求孩子每周二带一种垃圾到学校,同时也带动了家长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参与度。

(三)升级各类设施,完善垃圾处理闭环。

调研的各市积极投入资金,升级改造垃圾回收车、转运设备,增设末端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完善垃圾分类丢弃-回收-处理闭环。石家庄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5座,2019年底可投入使用4座,日处理3850吨,到2020年底前可满足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需求。廊坊投资169.6万元,发放入户垃圾桶1900个、分类垃圾袋5万捆,购置垃圾清运车10辆,电动三轮收集车48辆,建成阳光堆放房2座;邢台2019年初购置了8台具备固液分类功能的餐厨废弃物收集车,增设1000个分类投放垃圾桶。启动运行大型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对日产约800吨的生活垃圾均进行了资源化焚烧发电处理。

(四)增设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激励居民积极分类。

石家庄、沧州、唐山、邯郸、邢台部分小区设置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居民将可回收垃圾投放后,设备自动称重,获得积分或现金红包,兑换商场或超市的商品。沧州调研的某小区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注册率已达到98%,居民参与度较高。邯郸某受访居民表示,垃圾分类回收后,家里的纸类、塑料等可回收垃圾可以随时投放到智能垃圾桶,称重后获得积分,还不用担心废品回收过程缺斤短两,是个一举多得的好事。

(五)配备垃圾分类宣传员和分拣员,保证分类质量。

调研的各市均组建了垃圾分类督导员和分拣员,现场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方法,对投错的垃圾进行重新分类投放。石家庄市区统一培训物业公司和小区清扫人员,组建垃圾分类督导员,部分县区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第三方服务公司人员组建分类督导员队伍。衡水组建党员干部志愿者队伍,带头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每周六、日协助物业和小区居民变卖可回收垃圾,保证可回收垃圾不投错、不浪费,逐步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

一、推行垃圾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一)欠缺分类知识,部分居民存在畏难思想。

调研的505位居民中有80.8%认为自己只了解简单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新的垃圾分类标准不清楚,还有11.9%的居民完全不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较了解的只有7.3%,有26位居民不希望实行“生活垃圾分类”,主要原因是怕麻烦,认为不方便,不明白分类标准,害怕分类错误后罚款。衡水某大妈表示:“垃圾分类是一件好事,当然要支持,但看垃圾分类标准,搞得很费脑子,这样我可就有点担忧了。”某居民说:“垃圾分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人没有多余时间做这个事。”

(二)居民尚未形成分类投放习惯。

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的主体,广大居民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从源头推进垃圾分类与处理工作。但从目前调研情况看,垃圾分类处理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来推动,居民没有普遍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行为习惯。大多数社区垃圾桶中的废弃物呈现无序状态。有拾荒者在垃圾桶中翻找可回收物,会造成二次污染。据了解,居民未按照分类要求投放垃圾的主要原因中,有40%认为自身垃圾分类意识淡薄,有35.8%认为分类知识缺乏,分类不标准,有23.2%认为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不能有效回收而没分类投放。

(三)尚存“先分后混”问题。

据石家庄、承德调查的居民反映,部分非示范小区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短板明显,垃圾收运延续传统的收运方式,将垃圾桶的垃圾不分种类、不经分拣,一起投放到垃圾清运车里收运。尤其是对于餐厨垃圾无法处理,最后收集时还是和其他垃圾混合放在了一起,没有很好的实现垃圾分类。

(四)垃圾简单分类效果不佳。

经了解,目前在推行垃圾分类的部分示范社区配备“四分类”垃圾桶:可回收物、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部分社区推行垃圾分类“三分类”: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非示范社区配备可回收、不可回收两种垃圾桶。调研的505位居民中有278位居民,占比为54.1%,认为只有2、3种的分类垃圾桶过于简单,对生活垃圾分类起的作用较小。

三、做好“新时尚”的建议

(一)加强引导和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垃圾的分类与处理需要全社会的动员与参与,要开展广泛的、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督促、引导,逐步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和配合度,让“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深入民心,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文明习惯。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补齐设施短板。

垃圾分类工作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撑。政府要加大投入,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资本参与垃圾分类处理,补齐设施短板,为垃圾分类的实施创造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