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管理经验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2:44

手术室护理管理经验篇1

[关键词]手术室;骨科;外来器械;无缝隙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4)12(c)-0145-03

手术室是医院最为关键的部门之一,其护理质量控制是实现全院整体护理目标的重要环节[1]。无缝隙护理管理是近年来提出的以零缺陷护理质量控制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护理管理方法。作为现代护理管理关键性的突破,其以患者的主观需求为主导,以患者满意为目标,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体现到实际工作中的一种现代护理管理模式[2-3]。骨科外来器械是手术室最常接受的外来器械,如何对其实施更好的管理,以提高医疗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是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问题[4]。本研究主要对骨科外来器械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以更好地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医疗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手术室接收的200例次骨科外来器械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次。观察组中,择期手术者79例次,急诊手术者21例次。对照组中,择期手术者77例次,急诊手术者23例次。本研究实施前申报医院相关部门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即外来器械送达医院后直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完成后直接送往手术台备用,使用完后由本台器械护士简单清洗打包,并通知厂家接收。

1.2.2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制订相关规程,加强外来器械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议外科医师选择相对固定的外来器械提供商,实施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制订好厂家交接外来器械工作流程。术前,医生通过器械科与器械供应商联系,器械送达医院后直接进入供应室,并严格核查厂家出货单,对外来器械的数量和质量把好第一道关,并立即重新进行清洗、打包与灭菌处理,完毕后连同厂家出库单送至手术室备用。外来器械到达手术室后,术前器械护士开包并与巡回护士一同清点接收器械的数量,并检查器械的质量及完好情况,一旦发现与出库单有差别情况,立即通知供应室予以核对和确认。术毕,对使用器械进行初步清洗并转交供应室,供应室再次清点,核对无误后予以再次清洗并登记后交还器械供应商,以保证外来器械完好且数量正确。术中应对植入体内的外来器械资料进行详细登记,并在病历上粘贴厂家提供的植入物合格证。术毕由本台手术巡回护士记账,并注明贵重物品厂家名称、植入物名称和数量,两人核对后确认收费,尽量减少和防止错收及漏收情况的发生。院感科、供应室、器械科对使用外来器械进行监督管理,同时针对使用外来器械的护理人员,尤其是随厂家而来的器械护士,需要提供其护士从业资格证方能跟台手术,留取其资格证复印件以备查,对于不能胜任器械护士工作者,及时与厂家沟通,进行人员更换,以确保手术安全。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出现的器械相关问题以及护理相关问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器械相关问题的比较

观察组发生器械质量问题、器械数量不符、器械与手术使用不符以及术后感染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发生护理相关问题的比较

观察组发生术后清洗不干净、错记和漏记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手术室外来器械主要以骨科内置材料为主[5],大多数医院针对骨科外来器械以及外来器械护士的管理存在以下问题:①各厂家所提供的各种器械质量和型号之间存在差别,且价格不同,同时还存在对使用器械质量追根溯源的困难[6],同时临床使用后收费问题亦不能忽视[7]。②多种器械往往于各大医院之间来回传递,其无菌性、清洁性问题也不容忽视,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问题需要杜绝[8]。③对于不常见的外来器械以及较多的一次性外来器械,在交接班上较为繁琐,易出现混乱甚至丢失情况[9]。④多数器械厂商带来的器械护士无护士资格,对术中的无菌操作以及手术室工作流程不熟悉,难于管理,甚至可引发医疗事故[10]。

针对以上外来器械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本研究观察组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发生器械质量问题、器械数量不符、器械与手术使用不符以及术后感染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发生术后清洗不干净、记账错记和漏记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任何外来器械均被视作污染物,需要经过本院供应中心严格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处理后才能使用[11-12]。对于择期手术,需在术前1d送至本院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急诊手术则需在手术前2h进行以上处理。对于接收的外来器械,需要供应中心人员和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到两次核对手术器械的清点并登记在册。对于需灭菌的外来器械及植入物,一定要在清洗后认真检查器械清洗质量并核对数量,放置消毒指示卡备用[13]。术中记录所使用植入物的名称、生产厂商、型号、批号和数量,并贴好合格证,已备追根溯源,同时加强对跟台手术人员资格的确认,杜绝无证行医的违法行为[14]。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外来器械使用率,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冯锦屏,陈琼芳.规范外来骨科器械接收环节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14,21(14):18-20.

[2]黄玉华,李焕平,陈雯玮,等.医院外来手术器械管理现状及清洗质量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18):1815-1817.

[3]廖瑞熹.无缝隙护理管理制度在妇产科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8):126-128.

[4]何惠燕,徐凤琴,李丽娇,等.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外来医疗器械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552-4553.

[5]张秀果,丁俊琴,井永敏,等.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10-312.

[6]黄立峰,毛雅琴,楼亚艳.外来骨科器械的管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52-153.

[7]陈琼芳,麦惠雪,钟玉婵,等.外来骨科医疗器械清洗灭菌全程质量管理的实施[J].护理研究,2012,26(1):76-78.

[8]赵洪峰,任淑华,吕巧红.医院外来手术器械标准化清洗管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0,17(8):70-71.

[9]彭雪梅,邓英娣.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手术器械交接方法的改进与成效[J].护理学报,2013,20(15):16-18.

[10]孔磊,黄志灵.标准化流程管理对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5):931-932.

[11]徐世琴,李管霞.医疗器械清洗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40-41.

[12]吴小珍.外来手术器械和植入物规范化管理中应用优化流程的效果评估[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133-134.

[13]陈培琴,郭惜珍,黄旭华,等.手术器械的清洗方法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8):2807.

手术室护理管理经验篇2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阆中市 637400

【摘 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对提高手术室空气洁净度,降低医院性感染的作用。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对本院手术室应用pDCa循环进行管理,分析pDCa循环实施前后病原菌检出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pDCa循环实施后患者医院性感染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而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能有效降低医院性感染,提高患者满意率。

关键词pDCa循环;手术室;满意度;医院性感染

pDCa循环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专家戴明提出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1]。它通过不断提高、循环以及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提高管理效果。对手术室应用pDCa循环能全面、科学、真实、系统地对控制医院性感染,提高患者满意度[2]。本研究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手术室中的应用pDCa循环,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院手术室拥有医生22名,其中男12名,女10名,年龄32~52岁,平均年龄(42.2±3.2)岁,工作经验为5~20年,平均工作经验(10.3±2.4)岁,均为本科或以上学历,均为高级职称。手术室拥有护理人员36名,男3名,女33名,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34.2±3.7)岁,iCU工作经验为3~18年,平均工作经验(7.2±2.6)岁,学历:大专12例,本科24名,均为中级或以生职称。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为实施常规性护理,该阶段共收治病患者328例,其中男175例,女153例,平均年龄(59.3±3.4)岁。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实施pDCa管理,该阶段共收治病患者330例,其中男180例,女150例,平均年龄(60.3±3.7)岁。两阶段患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性护理阶段:每天记录手术室医院性感染情况,并将相关病例做好记录。pDCa循环措施具体如下。

1.2.1计划阶段(p)

计划任何一项工作前应对以前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1)护士意识薄弱,对手术室空气只进行简单的消毒,而对于可能给临床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则认识不足。

(2)操作不规范:部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够,对手术室空气消毒不够规范及全面。

(3)监督不利:监督不到位是导致很多安全隐患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发现问题后制定下一步计划并达到监管目的。

1.2.2实施阶段(D)

(1)加强手术室空气消毒护士的监督及管理,重视科室人员空气消毒质量,提高护士专业知识水平,确保工作能顺利开展。

(2)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及掌握各环节质量控制标准,并严格贯彻执行,每周对消毒灭菌器进行定期监测,每天对空气温度、湿度、尘埃粒子、沉降菌、噪声、风速、照度、压差进行评估,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指标找出原因并加强干预。

(3)严格把握质量灭菌关,消毒人员应严格遵守空气消毒、清洁流程,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对空气洁净度进行监测。

1.2.4总结阶段(a)

通过对手术室现状调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后制定护理管理计划并进行实施,检查后再一次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可以执行的经验,将成功的经验形成一定的制度、标准及规定,并对改善不确切的措施进行淘汰,将新问题纳入至下一个循环中。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pDCa实施前后抽取手术室患者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同时记录实施前后医患纠纷及患者满意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计数资料率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实施后患者医院性感染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而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3讨论

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性感染发生率,本院对手术室引用pDCa循环管理。pDCa循环管理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运动过程,每一次对手术室进行一次pDCa循环,可有效提高手术室管理目标,从而能有效控制空气质量。对手术室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使得手术室空气消毒、净化工作更加规范化,强化了手术室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提高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管理水平及责任心,从根本上改善了经验管理的传统方式,使得手术室空气质量由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转变,从而提高了手术室空气洁净度[3]。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医院性感染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而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表明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降低患者医院性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晓岚.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3205-3207.

[2]王海沙.基于pDCa循环的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95.

[3]郑永群,陶妍志,罗梅艳等.探讨运用“pDCa”循环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成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4):175-177.

手术室护理管理经验篇3

【关键词】护理管理;风险意识;手术室;满意度;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56-01

医院手术室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大,需要具备良好的护理技巧和经验,在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上有着独特的经验,从而有效降低护患之间出现矛盾的可能,同时有效控制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不良事件发生也是我们护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重点强化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意识应用,构建和谐的手术室中护患关系,梳理标准化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1]。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4年6年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其中女性患者18例,男性患者12例,年龄跨度在18-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岁。其中耳鼻喉科手术患者15例,消化外科手术患者10例,骨外科手术3例,其他科室手术患者2例。患者的文化程度分布为:大学及以上程度的患者为8例,高中程度的患者为17例,初中及以下程度的患者为5例。以我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的时间节点,将其随着分成对照组(19例)和试验组(11例)。由于是随机分组,这30例患者样本在个人信息上不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可以进一步开展统计分析。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是我院手术护理管理中风险意识应用之前的患者,对他们主要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

试验组是我院手术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意识应用之后的患者,这一组手术患者强化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应用。具体来说,即:第一,开展医疗事故等法律政策的学习。目前国内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针对手术室实施各类风险应急预案的演练,规范一系列的操作规程。第二,强化护理制度。将相关的护理基本制度进行入脑教育,保证在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都可以准确的掌握相关的护理要求,完善护理记录,准确、客观记录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基本情况等信息,严格交班制度,有效执行节假日的值班制度,强化安全意识,例如手术器械消毒、管理,手术室消毒等,护理人员交班对接的时候,需要有详细的文字记录。第三,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水平的提升是实现患者及家属满意的基础和前提,因此需要进一步构建手术护理人员积极的、正面的思想理念,不断提升他们爱岗敬业的优秀美德,提升他们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另外需要不断提升他们处理手术护理工作的水平,尤其是处理一些特殊护理流程中的手段和方法。第四,多与医生沟通。手术过程毕竟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进一步拓展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这些依据在于对于整个手术的认识和了解,这就需要进一步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多了解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护理操作。第五,强化人性化护理。对待患者需要进一步构建护理人员处理的人性化。护理人员是患者及家属接触最多的医院人员,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经常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不断疏解他们心中的紧张情绪,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病情发展,提前告知。同时可能出现问题及时告知患者家属,这是避免护患纠纷、规避护理风险的必要措施[2]。

1.2.2评价方法

在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室护理的信息采集中,在出院之后,统计手术护理完成的质量、患者投诉等情况,对相关的护理工作有无意见和建议,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成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即: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优秀,60分至8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1.2.3统计方法

本研究选择的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的信息数据统计分析,上述的相关数据信息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意识应用之后,在出院时,两组患者进行了手术护理满意度调查,其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得出,试验组在优秀率(81.8%)和整体合格率(100%)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护理人员(63.2%,89.5%)。同时在手术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意识应用之后,没有发生不良的护理事件。

3讨论

我院每天的手术台数相对较多,患者病情复杂,护理工作繁重,护理压力大,作为一名合格手术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流的护理技能,同时需要在护理风险管理上有着更为主动的意识[3]。参与手术的患者在病情发展迅速程度上、病情的复杂程度上、在危重程度上都是相对较高的,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更为丰富的护理经验,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拓展出现医疗纠纷之后,与患者的沟通。护理管理中有效提高风险意识可以进一步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抵御风险的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孙丽娟,暴继敏,孟大为,等.手术室应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6,18(06):125-126.

手术室护理管理经验篇4

同时还要每隔几个月组织文体活动,让护理人员在文体活动当中放松自己的心情,并使集体凝聚力提高。临床评估方法:两组护理人员在研究过程当中分别护理60例手术室患者,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的患者采取自主研制的调查问卷方式,其中内容包括有责任心、护理水平、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情况、风险意识,一共发出120例,回收120例。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使用我科室自主研制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其中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数,以此来进行判定。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临床管理以后,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评价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现如今,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力改革,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人性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2]。可以使手术室护士的各种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使整个手术室人员的团队意识明显增强,同时也使得手术室护士的工作量明显减少。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高强度的工作,因此,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采取人性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3]。

根据相关临床报道,手术室护理管理采取人性化管理模式,可以使责任心、护理水平、服务态度,以及风险意识等得到明显提高约90%[4]。试验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评价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对手术室护士服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手术室护理管理经验篇5

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一起并列为21世纪影响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产业。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疫苗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但由于生物制药生产过程中涉及病毒、细菌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这些具有极大生物危险的感染性致病因子,无论是直接感染,还是间接地散播到环境中去,对人类社会、动物或植物都是一个现实的或潜在的危险。因此应强化生物制药企业的安全意识,提高相关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能力。

(1)加强预防性生物安全管理意识。

思想意识上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工作人员势必有章不循、执章不严。因此,做好生物制药企业从业人员的动态安全管理必须要克服安全管理的无科学性、简单化、形式化。建立、健全安全法规,制定、完善、落实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并使规章制度正规化、规范化有效运作。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检查,监督、检查、落实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促使人们对生物制药行业的生物安全生产活动形成自然循环规律。

(2)加强从业人员生物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具体体现在工作人员的生理条件及对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例如,实验室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和专业实验技术环节比较过硬,但是对安全操作和个体防护往往疏忽,就有可能发生事故。某病毒实验室的一位研究员在清理运输箱废弃物时,未按规定戴上手套,因而感染了肝炎病毒。因此,要经常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使企业工作人员熟悉和掌握安全常识和操作技能及个体防护技能。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达到生物实验室安全操作的客观要求。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广大从事生物制药企业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成为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

(3)建立健全生物制药企业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免遭生物危害提供了保障。生物制药企业由于产品不同,所涉及的生物危害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生物安全的一般要求,参照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入口处应有安全警示标志或限定无关人员进入标志,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半污染、污染区的工作区域;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与实验室无关的动物不得带进实验室,有良好的实验室内务行为,禁止食用品与试剂或标本放置同一冰箱。

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所接触不同的传染源,定期对应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体质;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时,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的配备原则穿着适应的工作服或防护服、鞋套或专用鞋等;在进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应戴手套(一次性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

严禁在实验室中穿凉鞋、拖鞋、露趾和机织物面的鞋。实验室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破损或皮疹时应戴乳胶手套或双层手套,严禁穿着实验室防护服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结束或者离开实验室,防护用品应先消毒、后摘除,随后必须洗手,在感应水龙头下流水肥皂洗手、使用酒精擦手;标本采集时工作人员应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操作者均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克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要加强普遍性预防的理念,使用安全可靠的血液、体液用品。血液、体液标本是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也是实验室潜在危害的主要物质,血液体液检验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我国是乙肝感染和发病的大国,近年来,爱滋病的发现与流行对每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危胁。因此在采集血液、体液标本时尽量减少检验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真空采血管及一次性试管。尽量避免开盖以防微生物气溶胶的吸入,标本直接上机,构成全封闭系统。减少检验人员在体液收集、采血、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血液、体液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

(4)加强制药企业设备设施和实验室安全工作条件的管理。

根据实验室的等级需要和标准做好设备选购、验收、安装调试,进行技术培训掌握性能和安全使用要求。进行运行中的所有设施设备、个体防护装备的检测、检查、维护、巩固可靠性。建立设备档案,做好设备事故调查分析、严格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报废制度。严格按实验室的等级和标准规范要求加强实验室安全工作条件的系统规划管理和控制,防护装备和用品的使用、管理要达到标准的要求。这同时也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提出了要求,这是事关工作人员的基本人权和根本利益的问题。因此,无论从保护劳动健康还是完善我国经济运行机制都应注重职工的劳动保护,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的经济和技术投入,推动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

(5)加强生产环境管理。

手术室护理管理经验篇6

随着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更新、微创与移植手术的不断开展,大量新仪器、设备应用于临床[1]。作为手术室管理者,如何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护士们的职业技能和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院手术室努力从人事管理迈向人力资源的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报告如下。

1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

指导思想上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事就人”,使科室的成长配合个人能力的发展,使科室的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地统一,使护士们最大限度地识别、获取、积累知识并与他人共享,共同促进科室发展。在管理思路上建立完善的手术室内部培训系统,知识、经验与教训共享;建立、实施有效的考评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和科室文化建设。在管理目标上达到低年资护士在短期内掌握手术室基础知识及各科基本知识,并能较高质量的完成1~2个专科的手术配合,成为通科型护理人才[2];高年资护士或护理骨干成为通晓全科精于专科的“专科手术护理专家”型人才。

2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2.1新护士的培训

对新入科的护士,采用“四步”培训法。即说给他听、做给他看、让他动手做和反馈更正,指导、教导、辅导新护士,使其尽快融入团队。首先教导新护士认识手术室工作特性,详解手术室护理工作理念,教导有关上班礼仪,指导掌握并实施作业指导书,按iSo9000标准培训新护士,尤其应做到赞赏新护士,而不是一味的训斥新护士。更多注意侧面暗示法、激发想像法和举一反三法提示新护士,以增加新护士的工作成就感,激发其创造力,尽快适应手术室工作并融入其中。

2.2建立专科知识、经验和教训共享平台

作为手术室管理者应积极为下属提供并分享信息、知识和资讯,如我们对每位参加了国内外会议、学习班的人员,都要求其在全科护士会议上讲解会议情况及其学到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路。设置“手术护理信息册”、物品使用及手术配合情况记录本、隐患案例分析册等,护士们可随时查阅、分享。作为内部学习分享平台的一部分,我们还将近年来全科护士发表的论文、讲课讲稿装订成册,开展每日一句专业英语的学习并将内容公布于科室网站。另外,还不定期的请相关外科医生或国内外著名手术室护理专家来科室讲学。

2.3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由于综合性医院手术室面临的是多学科的手术病例及医生,我们设置专科手术护理小组,在每个护理小组,订立了共同的目标,专科小组定期组织学习,组与组之间相互学习、轮组学习,全科共同学习,经验与教训共享,以达到团队激励的作用。

2.4建立有效的考评考核制度

实行有效的考评考核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此,我科建立了护士的工作质、量记、扣分制,制订并实施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分级考评制,考评内容包括科研、教学、文体活动、关心科室建设及遵守规章制度等内容。

3人力资源管理绩效

在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发挥非护理人员作用,彻底把护士从非护理工作中解放了出来,真正把护士还给了病人,还给了手术间。同时通过有效地管理,加强了护士工作责任感,充分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基本达到了我们的管理目标,实现了手术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细节化。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管理经验篇7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医院感染;作用影响

医院感染不但影响到患者的恢复,还增加了医疗的成本、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若手术室当中无菌操作规范不严格,患者十分容易出现感染。在患者实施手术前,手术室空气、环境、手术器械等与手术的相关物品均需按规范实施严格杀菌消毒的处理工作,包括手术医生、护理工作者要实施无菌处理。这些工作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细节重点,细节护理的管理措施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我院于2016年2月起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与以往的护理情况分析对比,现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进行护理管理之后所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其列为实验组,男54例,女46例,患者平均年龄(38.12±8.53)岁,并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未展开护理管理时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患者平均年龄(36.12±8.53)岁,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实验组手术室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所述:(1)首先识别患者护理风险,此项措施需植根于实际护理工作中,针对性地进行安全干预以及护理风险管理的措施,对各种风险防范方法熟练掌握,展开相关工作并排查护理隐患,分析发生过的问题,总结积累经验。(2)其次要明确护理安全责任,派专人对于护理工作的安全负责,及时掌握了解护理的风险信息。另外,手术室还需召开定期会议,将近期手术室当中存在的问题交流讨论,总结教训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护理质量实施监控。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需报告上级。(3)做好信息安全反馈相关工作,手术室若出现意外事件,常有室内物品清点不清、临时手术机械增加等情况伴随发生,都会影响到手术的进行,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工作人员在交班时,需将相关问题准确及时地分析汇报[2]。(4)提高手术室人员安全护理知识和技能,手术室需对每个护理工作者实施培训并进行考核,医院及时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手术室人员需及时更新知识,了解新技术、新设备存在的风险,对于已经发生的差错深刻地进行检讨与分析,掌握安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重视洗手,在临床的工作当中,护理工作者需借助手去完成各种护理操作,手可能会成为感染的传播媒介,以往工作中,对洗手的认识不足,许多医护人员操作前后洗手率低,加之洗手动作不严格,增大了感染的传播可能,所以,操作前后洗手是降低感染率的一项重要措施。(5)建立安全护理的监督机制,手术室内安全护理工作不确定性强、复杂性高,风险的出现会很突然,需预估各种风险,并对其分析,从而能够衡量、识别并处理,增强护理的质量。

1.3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工作不但影响到手术成功率,对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手术室的空气、环境,治疗器械以及用品、人员无菌的处理十分重要,是患者手术成功的前提和保障[3]。细节管理的模式能够解决一定的手术室的感染问题。医护工作者、器械、辅料、手术室的环境等都是导致手术室感染的相关因素,不管任何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造成手术室感染[4]。手术室感染管行延续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出院指导和追踪,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理想化、科学化和人性化。为患者提供一对一的应用宣教,如食物的合理选择、食谱的调整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食谱计划,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对于患者来讲,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支持系统,在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家庭的作用非常重要。加强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让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其中,能对患者的饮食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本研究中,术后半年,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在胃癌术后,为患者提供连续饮食干预,能对其营养状况进行显著改善,让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努尔恰西·艾布都热索力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慈玉莹,陈红丽,韩巍,等.饮食护理对胃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0):8-9.

[2]朱雪梅.饮食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73-75.

手术室护理管理经验篇8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参考组,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年龄20~83岁,平均年龄(56.38±5.66)岁;自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00例手术室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58.05±6.1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患者手术前接受常规询问、对患者基本生理及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并将详细的手术过程等告知患者,术前患者接受全面检查、消毒等,术后患者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则采用精细化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精细化管理手术室环境: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高发区,患者发生感染情况与手术室环境的优劣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手术室环境管理制度。如推车管理中,接送患者的推车需要使用内外交换车,而供应室消毒物品则需要采用特制的交换车进行运送。手术室内地面定时消毒,手术室清洁相关工作均需湿式打扫,在对手术室地面进行打扫时,需要注意保护地面,预防细菌、霉菌等在损伤处的滋生,而出现的感染现象。

1.2.2精细化管理手术室人员:

精细化管理要求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能够不断提高学习新理念、新知识等能力。在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中,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学习精细化管理,并不断培养其认真工作的意识,在实际护理操作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工作流程,从而有效杜绝医疗差错的发生。加强对医护人员思想教育,提高其责任心,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1.2.3精细化管理手术室用品:

通常手术室物品管理模式是多是由专职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经验进行,然而现代化手术室工作量较大,同时医疗设备日益先进及复杂化,落后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院管理的需求,此时对手术室用品进行精细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手术室物品精细化管理是指在物品管理中,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中,归类存放物品、手术药品,定期检查物品,并进行补充登记,对于出现的空缺、变质、过期及污染现象,立即整改并更换。加强对手术室细节管理,不断提高手术室质量及效率。

1.2.4精细化管理考核:

医院组织科主任、护士长、责任医师等组成考核小组,定期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情况进行观察。在对精细化管理效果进行考核时,考核人员不能仅限于看报表、听汇报,而应同时关注一线操作、业务管理上,并逐渐建立有成效的监督及制约机制,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可将发现的隐患、工作经验等填写在记录本上,并反馈给相关科室,进行改进。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护理质量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术前相关信息交流情况、护理人员形象及职业素质、术中患者护理专业程度及手术室舒适度、护理人员安抚情况、患者知情度、术后护理人员巡视情况、患者康复指导情况、患者要求处理情况、出院指导等。各个项目分级为100分。患者出院时分发我院自拟患者对护理满意调查表,主要包括护患沟通、手术室环境、操作技能、服务态度、术前准备、术中衔接、术后护理及护理工作总体评价,采用10分制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为80分以上,一般满意为60~79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手术室中未出现护理差错,参考组患者手术室中出现12例患者坠床、3例护理药物注射错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抗生素管理、感染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安全质量管理评分与参考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2.3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125例(62.5%),满意65例(32.5%),不满意10例(5%),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5%,参考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105例(52.5%),满意50例(25%),不满意45例(22.5%),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7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经验篇9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模式胸外科苏醒期躁动

胸外科手术治在外科治疗上属于一种非常常见的手术,而苏醒期作为手术非常重要的时期。胸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处于苏醒期内疼痛难当,插管引流造成患者疼痛,各种刺激因素很容易造成患者在苏醒期躁动。若护理不当,患者在此阶段很容易发生坠床、呼吸困难、插管脱落、手术切口裂开等意外事件发生。采用手术室改进护理模式对于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患者在苏醒期躁动影响十分明显,目前已经被临床应用。本文选取本院88例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3年5月~2016年5月问收治的88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实验组44例,男27例,年龄在1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8±9.3)岁,女性17例,年龄在14~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2±9.1)岁;对照组44例,男26例,年龄在16~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7±9.5)岁,女性18例,年龄在15~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9.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属于首次参与手术室护理;②患者均属于胸外科手术;⑨患者病情清楚且已经定性;④患者均属于自愿参与调查且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不属于首次参与手术室护理;②患者病情未确诊或者属于其他科室疾病;③患者不属于自愿参与调查且未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万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察,定时观察患者血压、心率以及其他生理变化。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手术室改进护理,其护理的具体手段为:(1)护理准备。术前合理调整手术室的温度,避免因为低温患者出现并发症,夏季室内保持温度在24~26℃为宜,冬季气温保持在26~28℃为宜。检查手术室所有灯是否齐备,防止术中手术部位视野不清楚。(2)护理。胸外科手术采用外切口入治疗,患者创伤比较大,在患者胸下部放置一个软枕,使得切口视野完全暴露出来,且手术阶段保持患者血液流动顺畅,对患者及时调整防止胸肌和肋骨出现挤压。另外针对患者进行第二切口护理的时候,必须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测量外肢血压时应适度外展,避免患者臂神经受损,同时还要防止皮肤和手术床金属接触,以此来避免皮肤损伤;(3)注意保温。手术期间必须注意保温,尤其是在冬季手术时,护士应对患者暴露部位进行保温保护。避免胸外科手术患者体温下降过快,及时监测患者体温,减少因为提问降低引发的并发症。(4)术后避免输液外渗或者漏。将静脉输液管使用贴妥贴固定,避免患者翻转导管液体外渗,检查导管接头是否松动,确保留置针、输液管以及输液器接头旋紧。

1.3观察指标

苏醒期躁动事件发生率,本次采用调查和数据统计方式,对所有病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记录实施核查,记录在苏醒期患者出现躁动事件。苏醒期躁动事件发生率一发生事件案例/分组案例X100%。

术后护理针对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三项指标进行检查,对比护理过程中患者这三项指标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检验,以p

2结果

2.1苏醒期躁动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苏醒期躁动事件发生4例,则发生率为9.09%,对照组苏醒期躁动事件发生10例,则发生率为22.73%,对照组患者在苏醒期躁动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指标改善

实验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一般胸外科手术均采用全麻方式后再进行手术,患者在全麻苏醒期躁动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压升高、心律加快,并且患者在苏醒期往往有巨大的肢体动作。这与患者麻醉再到苏醒之后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有关。胸外科手术一般出血较多,对于患者腹腔器官的扰动比较大,患者全麻苏醒发生躁动的几率相当高,对于患者的预后治疗影响不利。针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进行控制,可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保温控制作为胸外科手术室护理的重要内容,因为患者若长期处于低温状态中,患者很容易在术后产生躁动不安、手指冰冷、血管收缩、冷颤等症状,同时长期低温还会损害患者的血管系统稳定性。低温造成了护理问题会影响医护工作者对于病情的判断,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注意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确保手术室处于恒温状态,以此来减少低温引起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变化。

胸外科手术后处于苏醒期的护理受到了各方重视,尤其是患者在苏醒期的躁动问题控制对于手术室护理相当重要。全麻手术护理必须要注意给患者进行保暖,减少强光和噪声对患者的刺激,进而降低刺激来控制躁动发生。除了本次实验采用的四种方式,还应加强术前探视、心理护理。通过术前探视可以让患者不良情绪得以稳定,护理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可以有效解决患者消极治疗,为患者树立起治愈信心。针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苏醒期护理必须要注意患者本身受到麻醉作用,苏醒之后会出现剧烈疼痛,应减少对患者苏醒期的刺激。术前给予患者进行解释,降低患者在术后苏醒期出现的疼痛有所准备,当然也不可夸大疼痛,应该让患者觉得本身手术就会疼痛,手术之后疼痛属于正常事情,应该让患者平和接受。

手术室护理管理经验篇10

关键词:人文关怀;手术室;见习期护士;管理

见习期护士主要指的是刚参加工作未满1年尚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且未进行注册,还不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见习期的护士管理工作,倘若仍然应用苛刻的制度和固有措施去管理,势必对见习期护士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我国的护理事业发展受阻。

1充分认识手术室见习期护士存在的问题

1.1角色模糊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见习期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在处理日常工作或者面对突发事件时,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部分护士甚至感觉到力不从心,心理出现焦虑症状。见习期护士常常表现出角色模糊的问题,该问题不仅困扰着见习期护士本人,同时对患者以及医疗机构的发展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角色模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见习期护士没有正确处理护理工作,标本留置错误、手术部位错误、遗留器械等问题比较常见。②见习期护士不明白自己的真正作用在哪里,绝大部分见习期护士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并没有认清自我价值。③很多见习期护士都无法面对工作上的巨大压力和快节奏的工作频率,他们往往表现出休息不足、作息紊乱、工作暴躁等问题。

1.2工作能力欠缺对于见习期护士而言,由于刚刚开始从事手术室的工作,对手术室的环境、工作流程、工作要点、工作技巧都不是很了解,使得见习期护士在面对一大堆的工作时,根本无从下手。另一方面,见习期护士在工作之前,对工作抱有幻想,但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较大,常常造成见习期护士心理上的落差,对实际工作产生了影响。以手术室的操作器械为例,见习期护士虽然在课堂学习过,并且在学校的实验室当中接触过,但接触时间非常短,很多护士甚至已经忘记了手术器械的操作方法。另外,当下的很多见习期护士理论较强,实践能力较弱,这种差距导致见习期护士无法正确的完成手术器械操作,影响了医生的正常手术治疗进度,对患者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1.3成就感低手术室见习期护士在从业之初,几乎都是听从上面的指示或者是直接按照医生的安排来工作,并没有太多的自我意识。大部分的见习期护士由于刚踏入工作,满怀心理上的期望,认为自己的工作非常神圣。进入到现实工作后,他们对工作的回报要求不仅仅是薪金方面,还有社会各界对自己的认同感。比方说,当1例患者成功从手术室当中出来时,家属最先感谢的是主治医生,之后是麻醉师一类的工作人员,最后是院里领导等等,基本上都忘记了护士的存在。成就感的降低,导致手术室见习期护士不再努力工作,机械式的重复日常工作,工作水平降低、工作态度消极。

2对手术室见习期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措施

2.1健全工作制度手术室见习期护士的管理工作,仅仅依靠现有的工作制度并没有办法取得积极的管理成效。今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工作制度当中,通过健全的工作制度,为见习期护士提供更多的帮助。本研究认为,制度是工作的法规,是处理各项工作的准则,是评价工作质量的依据[1],是消灭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特别是手术室的各项核心制度,如: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在见习期护士参加手术之前,都必须熟悉这些制度,以便很好地指导工作[2]。

2.2指定专人带教

对于进入手术室工作的见习期护士而言,医院需安排2位带教老师[3],一位老师应该是年资较高、经验丰富的护师,另一位应该是工作3~5年,并且乐于助人的护士,通过专人带教,帮助见习期护士快速成长,良好的应对各种情况。①年资较高、经验丰富的护师,主要是帮助见习期护士将理论知识用到实践当中,并且传授自己的经验,减少见习期护士犯低级错误。②乐于助人的护士,由于工作年限不是很长,因此对见习期护士的心理非常理解,可从主观上减少见习期护士的消极心理,并且通过沟通、交流,提高见习期护士的工作能力,认清自我价值。综上所述,人文关怀在手术室见习期护士的管理工作中,要从客观制度、主观想法、排班方式、教育培训等多方面努力,逐步将见习期护士带入工作正轨。

2.3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手术室见习护士管理工作,除了要在上述两项工作努力以外,还需通过一些有效手段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从主观上来说,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促使手术室见习期护士心情舒畅、精力充沛,个人潜能可得到最大发挥,减少差错出现。为保证和谐工作氛围能够长期存在,并且为见习护士提供较大的积极帮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定期组织见习护士进行礼仪培训,规范语言、着装等;②针对见习护士的特点和日后发展方向,开展人际沟通的课程及培训,帮助见习护士更好的融入到手术室工作当中,减少抵触情绪,提高个人技能;③提高护士的个人协调能力。由于人文关怀对手术室见习护士管理的作用较大,日后还可以在简化工作流程上努力,建立健全器械安装、拆卸图谱。例如,建立一本手术器械安装、拆卸图谱,图谱里面涵盖了手术室所有需要安装的器械,图名并茂,简单易懂。见习期护士在安装器械时,遇到不会安装的,只要打开图谱,1min内就会把器械安装好。

本研究阐述了手术室见习期护士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对人文关怀的应用措施进行讨论。相对于过去而言,现下的人文关怀措施比较合理,照顾到了见习期护士的各项需求,不再操之过急,见习期护士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均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今后需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措施,健全手术室护理工作体系,将见习期护士安排到最需要的工作岗位上,提高自我价值的同时,为医疗机构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晓,李会转.人文关怀在低年资护士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08(07):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