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3:18

民法典培训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昌盛为中心,以普及农业提高前辈技能和非农财产技艺为重点,执行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指导培训与技艺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采取培训技能主干、培育专业强人、培养示范典型、建立推行基地、普及科技效果等办法,经过办班培训、集中讲座、光盘学习、田间指导、技能承包、观赏学习等方式,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具体提高全市农业科技程度和农民科技文明本质,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方法,为加速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现代农业建立供应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目的任务

全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分市、县、乡三级开展。

市级培训活动共举行短期培训班80期次,开展基层巡回讲座520场次,制造电视专题节目、讲座75期次,制造发放光盘12000张,制造收集专题节目、信息、常识150期次;县级培训活动共举行短期培训班440期次,开展基层巡回讲座5300场次,制造电视专题节目、讲座550期次,制发光盘106000张,开展乡村劳动力阳光培训960期次,开展农民职业技艺培训22期次,组织观赏学习109次;乡级培训活动对比市、县级培训活动由各地辨别确定目的任务。全市累计培训农民到达100万人次。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首要包括:基层农业技能人员、乡村基层党员干部、乡村财政人员、农民、农业财产化龙头企业治理人员、农民专业协作组织治理人员等。

四、培训内容

全市百万农民大培训,要着眼于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着力于农业生产技能程度、非农财产技艺、运营治理理念、信息获取手段和市场掌握才能不时提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培育提高前辈的农业运营治理理念。量体裁衣,因情制宜,增强指导,积极扶持,努力推进农业规划化、规范化、集约化、生态化、特征化、品牌化、专业化运营。二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重点进行培训。围绕农业品牌创新工程,抓好品牌农业、规范化生产、三品一标、农产物安全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围绕设备农业拓展工程,抓好提高前辈合用农业维护地设备建立、设备蔬菜技能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围绕生态农业推行工程,抓好生态农业、轮回农业、沼气建立、秸秆气化、太阳能应用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围绕农业生产前提改善工程,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地盘整治、中低产田革新、高规范农田建立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围绕地盘流转加快工程,抓好乡村地盘承包运营权政策律例、机制形式、发展偏向、规划运营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围绕农业乡村严重工程项目开展培训,共同农机补助、农产物监测系统建立、沼气工程等项目标施行,抓农机运用和维修、沼气生产工及沼气物管员、基层监测员培训,为严重项目标施行供应人才保证。三是推行提高前辈的农业生产技能配备。围绕农业服务系统发展开展培训,抓好基层农技推行人员、村级农业技能推行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常识更新培训,为农业生产服务系统供应人才支撑。围绕优势农产物和主导财产开展适用技能培训,以保证首要农产物有用供应和添加农民收入为目的,抓优秀种类、技能的引进推行,结合农时时节,采取各类方式,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才能和运营程度,培育一批有文明、懂技能、会运营的新型农民。

(二)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宣传统筹城乡发展的严重意义和各级党委、县政府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政策、办法,包括乡村宅基地流转、乡村承包地治理、农民进城落户等方面。重点增强农民非农财产技艺培训,大力施行乡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围绕人力资本市场需求,增强乡村劳动力二三财产职业技艺培训,开展乡村劳动力自立创业才能培训,积极指导乡村劳动力向非农财产转移,鼓舞乡村劳动力到外埠务工、创业,推进乡村居民向城镇转移。

(三)乡村综合配套变革。深化乡村产权准则变革(乡村集体地盘一切权、集体建立用地运用权、乡村林权、乡村地盘及果树承包运营权、乡村房子一切权等确权颁证工作)、乡村地盘股份协作制、乡村社区资产股份协作制、乡村资金合作协作社、乡村集体财富积聚机制、基层民主治理与创新等方面政策办法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看法,推进乡村综合配套变革,加速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

(四)新民居建立。大力宣传新民居建立的严重意义和各级党委、县政府推进新民居建立的各项政策、办法。宣传各级新民居建立的规划、方案和各类新民居建立的形式、典型。鼓舞指导广阔农民群众积极参加新民居建立。

(五)农业财产化运营。围绕龙头企业提拔和农产物加工业强大,抓好农业财产化运营、农民专业协作社建立、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物加工业发展、各级扶持政策、龙头带举措用、好处联合机制、农产物基地建立、打造财产链经济等方面相关常识培训。

五、培训方式

(一)举行培训班。举行短期培训班,就单项专业常识、专业技能进行系统培训,让受训人员做到结实把握、纯熟运用。

(二)开展基层巡回讲座。在县、乡、村举行专题常识讲座,让受训人员把握常识要点和技能方法。

(三)创办电视专栏。在市、县电视台创办农民科技培训专栏,制造科技讲座、信息传达、典型示范、产物宣传等相关专题节目,扩展农业科技普及范围。

(四)光盘教育。市、县两级购置、制造光盘,下发到村和重点农户,经过观看光盘让受训人员把握相关常识和技能。

(五)现代长途培训。应用党建网、乡村党员干部现代长途教育网、城乡一体化网、农业信息网等收集,制造专题节目,相关信息、常识,到达培训目标。

(六)播送板报。首要应用村级播送和板报,结合本地主导财产,结合农时时节,有针对性地播放、登载相关常识和技能,提高本地农民科技本质和农业生产科技程度。

(七)典型示范。围绕培训内容,在各个方面大力培养典型,充分发扬典型带举措用。积极指导已有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成功典型参加全市农民科技培训,充分师资力气。还市、县、乡、村围绕相关财产,在栽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积极培养典型,依托典型带动,充分调动广阔农民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热情和积极性。

(八)大篷车活动培训服务。市、县、乡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大篷车,公开服务德律风,为广阔农民供应德律风征询和上门服务。

(九)现场指导。市、县、乡各级农业主管部分,布置农业技能人员或延聘农业专家深化田间地头,为广阔农民开展现场技能指导。

(十)技能承包。市、县、乡各级农业主管部分,布置农业技能人员或延聘农业专家,对栽种、养殖等重点场(户)开展技能承包服务。

(十一)观赏学习。县、乡、村三级要组织村干部、农民、龙头企业治理人员、农民专业协作组织兴办人员比及周边提高前辈典型观赏学习,坦荡眼界、拓宽思绪、灵通讯息,学习新理念、新形式、新技能。

六、时间布置

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预备阶段(2012年11月20日—2012年11月30日)。具体做好各项预备工作,包括制订方案、成立组织、制造方案、布置课程、组织师资、购制材料、确定场地等。

(二)培训阶段。(2012年12月1日—2013年5月15日)。市、乡、村各级具体开展各类方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三)总结阶段。(2013年5月16日—2013年5月31日)。具体总结培训阶段开展的工作、获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收成的经历以及对今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计划和建议。

七、保证办法

(一)增强组织指导。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指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严密共同,构成工作合力。各单位之间要增强联络与协作,特殊要增强与新闻媒体和四家收集的联络与协作,构成强壮的宣传培训气氛和收集掩盖格式。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县政府农办)要做好科技培训活动各项详细工作的协调组织。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分也要成立响应的指导组织和做事机构,组织开展好全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

(二)增强责任落实。各级各有关部分要坚持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目的责任制,层层分化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各县(市)区要依照《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施行方案》中的目的任务(任务分化表附后),制订具体详细的施行方案和培训方案。市指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依照《市百万农民大培训施行方案》中的目的任务(任务分化表附后),制订详细培训方案。各级各单位施行方案和培训方案于12月10日前,报市指导小组办公室。

(三)增强宣传发起。各级宣传部分、新闻单位要做好宣传发起工作,大力宣传科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主要效果,宣传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的严重意义,宣传提高前辈科技典型和工作典型,努力营建广阔农民群众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的浓重气氛。

民法典培训方案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法治培训;政校企平台

一、背景:我国企业法治培训开展现状

根据中国报告大厅提供的《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分析》,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企业数的99%[1]。在我国,一般来说只有民营企业才有中小企业的概念,中小企业是法律监管的重点领域,法治培训也是法治社会建设中需要加强的环节。目前高校针对企业人才培训的课程纷繁多样,培训种类主要集中在经济政策形势分析、企业管理等主要方面。企业法治相关培训一般与风险防范部分结合,或是在某一具体业务中提到,少数独立为较小模块。

二、必要性分析:推动中小企业法治培训的必要性

(一)法治培训之法理需求

目前国内经济对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提出更多更新得要求,将所学变现为经济效益是学习首选,然而不能因此忽视法治培训的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有: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法的指引作用,是法律首要的规范作用之一,指提供预定的行为模式来规制行为和调整社会生活,确保社会成员对法律的遵守。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实力与潜力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更有力的法治举措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让中国经济释放更多新的制度红利。仅2019年《证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多部与企业密切相关的法律进行了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行政法规陆续出台。即便有一些与企业直接不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规定了企业相关事项,如2019年新修订的《行政许可法》中涉及转让技术、披露商业秘密等禁止内容,这些制度的出台给企业带来了司法保障,也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然而,企业对这些法律知识未必做到及时学习,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建设中难免出现“上热下冷”“外热内冷”的局面,因而采取有力措施,使法治化建设为各级政府、企业真正理解并付诸行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纵观目前主要的企业培训课程,普遍存在法治培训缺失,未利用好方法的指引、预测作用的现象,这可能会使法的评价、教育,甚至强制作用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体现。

(二)法治培训之政府政策需求

近年来中央推出了诸多富有成效的改革举措,我国的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20年11月,根据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国应当积极开展培训教育,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和公民的法律风险防范、合规管理意识和能力。2019年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20年,工信部联合17家部委《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从外部看,根据世界银行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名列第31名,这也是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以来中国的最好名次。中国在开办企业(第27位)、执行合同(第5位)等指标上,均有不俗表现。该报告为我国营商环境提供了国际一流水平对标,促进我国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三)法治培训之实务需求

笔者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相关企业判例,搜索“企业”“职务侵占”,相关判决文书18590篇;搜索“企业”“股权”,相关判决文书415608篇。其他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判决、纠纷数量庞大,显示了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法治意识方面的欠缺。传统的企业培训主要集中在合同合规、劳动人事方面,这些内容切实企业、员工具体利益,但在企业战略布局与发展、转型过程中,仅做这些培训显然不够。

三、实施路径:通过培训搭建中小企业与政府法律法规政策之间的桥梁

(一)中小企业重点培训课程

1.《民法典》相关内容。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民法典》是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的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好民法典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民法典》在中小企业运行方面较原先法律有一定程度修改,及时了解、运用新规则对企业合规运行至关重要。2.知识产权基础知识。知识产权保护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国际贸易的标配[3]。2017年、2020年总书记都强调过,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在2020年8月的《苏州政法系统创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精品案例》(下称“十大精品案例”)中就有两起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纠纷。除了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新兴事物的发展、国际营商环境的变化对知识产权知识的更新都提出要求。在《2019年江苏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中,与网络相关的案例就有3例。然而,中国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意识薄弱、能力不足、信息不畅,在贸易实践中往往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亟须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能力[4]。知识产权除了权利本身的重要性,还会涉及“变现”等问题,如中小企业融资时进行的知识产权质押。因此,国家需打造更切实有效地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用更规范的模式接轨国际之时,企业需要积极参与到知识产权保护的格局中,通过学习培训掌握法治技能,提升安全感和幸福感。3.合法财产权保护制度。2020年7月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下称“条例”),能体现国家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保护中小企业合法财产的决心。在司法实践中,中小企业会面临合同相对人以单方格式合同把握付款条件,在履行过程中打着货物未检验或验收不具备付款条件的理由拒绝支付货款。针对这一现象“条例”规定只要上述约定的期限届满而对方未进行验收的,将在法律层面上直接认定付款期限自上述期限届满之日起算。这让中小企业交易前更放心,主张应收货款更有底气。国家出台多项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合法财产提供的多项保障,需要专业的培训力量将这些“护身符”传授给中小企业,让其能够轻装上阵、安心交易。4.公平竞争规范。《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中将公平竞争制度列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营造中小企业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2020年6月,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突出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在“十大精品案例”中就有一个同时涉及知识产权和不正当竞争的案例。互联网市场中的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日益增多,并呈现出各种形态,如“通知”中提到的“电子商务、直播平台”。2018年施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较1993年版有较大修订和完善,中小企业只有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从案例中吸取教训,才能保护好自身利益,更合理地利用技术手段正常运营。5.刑事法律风险。根据2019年的《企业家刑事风险分析报告(2014—2018)》[5],民营企业家刑事犯罪案件数、人数比例占九成(见表2)。“十大精品案例”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职务侵占案例各占一例。中小企业规模不大,融资能力较国企、大型企业弱,短期回款压力更大,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也更大,触犯刑事犯罪的概率也更高,而刑事风控能力却不强,一旦企业或相关负责人被判以刑事处罚,可能会给企业和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刑事风控可以为企业提供更有利于其长期发展的环境。

(二)中小企业法治培训的组织形式

1.形成政校企共建的合力。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第九点健全立法工作机制中提出:“充分听取有关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政府需要倾听企业,企业需要沟通政府。高校可以发挥其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促进和加强政府与校企之间联系,校企借助各自职能,形成人才循环、资源共享的“政校企—产训研”平台,具体相互促进关系如图1所示,对培训带来的直接作用如下。组建多元化讲师团。遵循专兼结合、术业专攻原则。高校法学院教师理论水平扎实,然而企业对培训师资无太高学历要求,真正需要的是能够迅速将政策法规传授于企业并使之运用于实践。司法部门、证监会、银保监会等行业组织中有大量善于处理相关问题的、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员,他们能向企业讲授的是最新的一手案例中的思考,更有案件的审理思路、证据甄别等方面的多角度启示,对企业规避风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除此之外,讲师团还可选择执法人员、公证人员、律师、企业法务等,覆盖行政法、民法、刑法等主要领域的司法实践工作者。深入商会、行业组织。高校可增加与省、市、区的商会和各地的行业协会的沟通协作。在商会、行业协会活动时普及法律知识,更有针对性地对某一地区经济发展特征、某一领域运营特殊性,进行“法治体检”,做更加细化对口的培训。2.构建陪伴式成长。培训开展前组织者可与企业高层充分沟通,了解其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法治培训,有条件的可制定长期、“陪伴型”的法治培训套餐。在具体培训中遵循系统性。法律之间有明确划分的门类,但日常经济生活中一项事务可能涵盖多部法律,甚至发生竞合,一个案例中涉及多部法律法规的也不鲜见。因而在向中小企业培训时不仅是对具体部门进行培训,更是要针对企业类型,把相关法治知识打通,形成针对中小企业的体系。3.创建多样化方式。(1)直击庭审现场。在高校面向中小企业的培训中,已在尽可能寻求丰富的培训方式,除了传统的现场教学,与政府相关部门更紧密的合作无疑可以进一步扩展培训方式。最直观的就是让企业相关人员参加司法实践,在公开审理的涉及营商类案件中作为旁听人员参与庭审过程,也可通过中国庭审公开网观看;(2)座谈式培训。苏州市商务局、工商联2019年与苏州市检察院就共同建立涉外资和民营企业刑事案件办理沟通机制会签文件。高校在组织中小企业培训时可以借助工商联民营企业的桥梁纽带,与法院、检察院共建“普法平台”,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的具体做法和成效可通过座谈的方式传达给企业。在座谈式培训前夕向企业征集想了解的具体方针政策,经营中的法律痛点和难题,相关政府组织、部门也通过收集信息、交流座谈,围绕民营企业的关切点,用更广阔的视野、更务实有效地举措为企业发展“撑腰”;(3)录制小视频。人民网通过《民法典诞生需几步》等系列动画短视频解读《民法典》,这些作品寓教于乐,使专业的法律条文通俗易懂,网民在轻松愉悦中学习《民法典》。在线教育优势,正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中逐渐凸显。

四、结语

中小企业法治培训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滴灌性得培训。就具体培训目标来看,笔者认为企业法治培训目的是防范风险,让企业领导具有依法经营、合规管理、依法提高治企的能力,让员工提升风险防控意识。再者,为企业培养懂业务懂法治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有平台设施、智库资源和实践案例,通过培训能够推动企业的更好发展,也可以在服务企业过程中丰富师生的实践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国报告大厅.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分析[eB/oL].(2017-08-01)[2020-12-23].

[2]谢红星.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证成、评价与进路———从理论逻辑到制度展开[J].学习与实践,2019(11):36-46.

[3]赵永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人民日报[n].2019(4):12.

[4]齐明媛.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走出去”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策略浅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20(17):11-15.

民法典培训方案篇3

2022年洞井瑶族乡语言文字工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加强语言文字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提升语言文字工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一、提高政治站位,推进语言文字事业发展

1.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领会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作用,努力构建大语言文字工作格局,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2.积极谋划,周密部署。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全区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家语委《关于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在圆满完成“十三五”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认真谋划落实“十四五”灌阳县语言文字工作。

二、强化目标责任,全面助力脱贫攻坚战略

3.推进推普脱贫攻坚工作。加大“推普脱贫乡村行”“学前学会普通话”“小手拉大手”等工作力度,继续举办“人人通”推普脱贫培训班、“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班,聚焦普通话普及率低的偏远山区和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消除因语言不通而无法脱贫的情况。

4.精心组织第23届“推普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紧扣“推普周”活动主题,深入偏远山区开展推普宣传、培训和中华经典诵写讲等活动,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的社会知晓度,夯实推普脱贫工作成果。

三、加强体系建设,提高语言文字服务能力

5.做好语言文字督导评估工作。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方案》和《桂林市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方案》要求,继续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推动我乡语言文字事业可持续发展。

6.继续推进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贯彻落实《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语委关于加强全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桂林市语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委政府相关方案精神要求,采取“属地管理、学校主导、分类建设”的方式,全面推进我乡各中小学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7.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加大利用信息化平台的作用,提高语言文字信息的宣传。

四、抓好常规管理,夯实语言文字工作基础

8.加强语言文字队伍建设。结合推普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和难点,针对普通话未达标的中小学教师,加大培训力度,采取校本培训和强化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普通话水平。组织参加各级普通话培训班、语言文字管理干部培训班、经典诵读指导教师培训班,提升基层推普工作队伍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民法典培训方案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wallower”为你整理了这篇教育局关于2020年依法治市工作的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市委依法治市办:

2020年,德阳市教育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按照《中共德阳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的要求,扎实推进全市教育系统依法治理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任务,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系统的法治化水平。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完成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依法治市整体工作

(一)切实贯彻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党的四中全会精神,在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各类会议上布置、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做到与业务目标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目标责任考核。二是印发《2020年全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要点》《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关于未巡先改举一反三切实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德阳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坚强保证。三是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全市教育系统严格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迅速启动防控机制,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70余次、发放物资12万余件。开发微校园学生健康预警平台,自1月28日起对全市师生健康状况开展全覆盖精准摸排。分级分类分批次全覆盖开展教职员工防疫知识、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推行在线教育教学,确保全市学生停课不停学。疫情进入常态化后,切实抓好学校开学复课,有序分批组织开学工作,坚持守住门、管好人、紧盯吃住行,全市865所学校、54万余名学生、4万余名教职员工无一感染,确保了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一是严格落实《中共德阳市教育局党组议事规则》,强化部门纪检、财务和法治部门对党组会议题的纪律、财经以及法律监督,推进局党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今年以来局党组会研究议题经合法性审核40余次。二是完善教育系统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我局代政府草拟的《德阳市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实施方案》严格遵循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已由市政府正式印发。《德阳市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德阳市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办法(试行)》均严格遵循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即将印发。三是积极发挥法律顾问作用。我局聘请专业律师作为常年法律顾问已逾10年,在合同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其他重大事项的决策上提供法律服务。今年法律顾问已为我局出具法律意见书20余份。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遵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精神,草拟《德阳市区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及配套管理办法,着力破解目前市区基础教育事权管理交叉问题,加快构建分级办学、分工负责的市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现代化。二是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随机抽查市场主体名录库,联合应急管理、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全市范围内25所校外培训机构集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公开向社会检查结果,及时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四川德阳)报送各类信用信息957条,其中行政许可98件、行政处罚1件、黑白名单2批。三是出台《关于做好德阳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工作的通知》,为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提供特殊政策、开辟专门渠道,切实优化人才引进服务机制。今年已安置6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就读。

(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规范执法人员管理。理顺教育行政部门内设机构执法职能、整合政府职能部门执法资源,明确不同部门、机构的执法责任,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加强行政执法证管理,加大教育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力度,提升教育行政执法的有效性。市教育局现有持证行政执法证人员10名,全部在岗在编。新通过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4人,正在申办执法证。二是规范执法行为。修订全市教育系统行政执法文书样本(被省教育厅部分采用),规范行政执法文书制作。实施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明确审核机构、审核范围、审核内容和审核责任。在机关门户网站上建立行政执法公示专栏,依法公示行政执法信息。今年依法公示行政许可98件、行政处罚1件,严格按照程序对1件撤销教师资格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法制审核。三是规范民办学校管理。制定《德阳市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规范前置审批条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开展专项治理,加大违规惩治力度。今年对民办教育机构开展检查17次,发放整改通知书101份,公布黑白名单2批,关闭培训机构35个。同时加强党对民办学校的全面领导,以德阳外国语学校为突破口,落实切实加强学校党的建设、优化学校决策机构、完善资产登记管理、全面加强财务监管、建立学校监事会等五项措施,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

(五)加强行政权力监督。一是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承办人大代表建议24件(其中主办14件、会办10件),承办政委委员提案38件(主办17件、会办21件),办结率100﹪,代表满意率100﹪。二是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今年我局接到旌阳区人民法院一起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纠纷案件的传票,分管领导按照行政负责人出庭要求,认真组织案件梳理及应诉准备工作,按时出庭应诉,法庭上认真履行职责。该案经二审终审,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三是加强社会监督。通过来信来访、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四川省信访信息系统、市委书记信箱、市长信箱、局长信箱、在线咨询、德阳市12345为民服务平台、教育官方微博等对受理的信访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六)大力推进全民守法普法。一是抓实领导干部学法。通过党组学习、集体学习、举办讲座、座谈会、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对教育系统全体干部、学校管理者进行法治培训,着重增强法治观念,提升依法治理能力。今年已开展党组会前学法6次。二是抓好教师法治培训。通过教师会前学法、暑期培训和网上法律学校等方式,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法治培训。组织从事中小学法治课教学的一线教师参与国培计划(2020)——中小学教师网络法治教育培训项目,提升教师法治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中小学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全员培训网络平台,将3节法律基础知识必修课程和2节法律解读自选课程纳入全体教师继续教育范畴,参训教师25604人。三是抓牢青少年学生普法。因疫情影响,今年主要采用在线模式对青少年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如疫情相关法治知识直播课、禁毒宣传云课堂进校园、检察院旌心云课堂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秋期开学积极开展法治教育第一课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及宪法知识竞赛活动,各级各类学校的240余名选手参加了该项活动。

(七)积极推进法治实践。一是切实推进《民法典》学习宣传。印发《德阳市教育局关于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工作方案》,组织收看《民法典》在线讲座。积极筹备《民法典》线下专题讲座。在法治教育第一课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中突出民法典内容。与四川司法警官学院联合开展《民法典》进校园活动,现已开展5场巡讲。同时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向师生、公众宣传民法典。二是严格落实地方立法。印发《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通过编制绵竹年画校本课程、组建年画名师工作室以及将绵竹年画村纳入研学实践基地等多种方式执行《德阳市绵竹年画保护条例》。通过文明城市、文明校园创建,将《德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纳入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切实做到学生将文明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是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贯彻落实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卫生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将法律规定细化到学校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着力工作创新,积极打造依法治市特色亮点

一是加强法治课程建设。用战疫活教材打造思政云课堂,征集线上优秀思政课教学设计230余个。开展全市道德与法治精品课程评比以及学科论文评比,提升专业课教师执教水平。培育语文、地理、化学等其他学科教师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治教育的能力。开展全市道德与法治精品课程评比以及学科论文评比,提升专业课教师执教水平。培育语文、地理、化学等其他学科教师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法治教育的能力。二是加强与检察机关深度合作。推进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制度,全市已有261所学校聘请144名检察官为法治副校长,检察官副校长开展活动200余场次,参与师生38000余人次。印发《青少年法治微课建设方案》,举办青少年法治微课展示活动46期,受众17540人。三是持续、深入与法院开展互联网+庭审直播学校全覆盖活动。我局与市法院合作,全省首创的中小学生互联网+庭审直播学校全覆盖活动,让学生足不出校即可亲临法庭审判现场感受法律权威、接受法治教育。截至目前,已有十余所学校、8000余名师生参加该活动。今年年初,我局荣获省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颁发的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称号。

三、厘清工作思路,努力开拓依法治市新的局面

我局认真梳理依法治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紧抓重要环节和关键点位,积极谋划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普法工作系统性还需增强,普法力量相对分散、普法活动各自为阵,统筹力度有待加强。二是普法工作针对性还需提高,教授法治课程的教师法治知识储备相对不足,如何将法治知识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自然融合经验不足,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三是普法方式实效性还需加强,手段上需要多创新。如何创新方式,采用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实践式、体验式和参与式法治教育还需加强。

(二)下一步打算。一是进一步加强部门普法分工协作,整合普法力量、普法内容、普法载体,解决好新载体与传统教育教学融合问题。二是大力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国培、省培和专门培训等途径,保证每所中小学至少有1名受过专业培养或者经专门培训,可以胜任法治教育任务的教师。三是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大力支持新媒体、新平台、新模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充分利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推广形式,贴近青少年心理教育需求,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和懂法、用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法律意识。

民法典培训方案篇5

一、河南省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

河南省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由省农业厅统一组织实施,每年培训工作开始后下达农民创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骨干培训)实施方案,按培训名额将任务分解到19所现代农业教育培训基地(有关涉农院校)和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各院校接到省实施方案后,及时与相应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对接,了解当地关于培训方向的意见,确定自己的培训方向;各市、县农业部门按照院校的招生要求,及时组织培训对象遴选和输送。为规范对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管理,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省农业厅一方面加强对院校培训工作日常指导,另一方面在年度培训工作结束后,采取实地检查、绩效考评等方式对院校农民培训工作进行验收。

二、河南省农民创业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重视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立足高校开展农民企业培训工作,为的是更好地利用涉农高校的优质教学培训资源。但在高校组织农民培训,涉及高校、地方、农户等多个主体,培训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工作要由不同主体来完成,要在相距较远的不同地点来完成,组织协调的难度比较大,一个环节配合不当,就会影响整个培育工作的开展。决定要在高校开展农民创业培训之初,我们就清醒认识到这个问题,坚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来保障农民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围绕农民创业培训实施的全过程,建立起一系列规章制度。在组织领导方面:省农业厅要求各院校成立农业创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该项工作的日常指导;在责任落实方面:院校将培训任务分派给有关院系(处室)来承办,明确工作的实施主体具体承办人,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沟通协调方面:院校和对应的市、县农业部门之间建立联络员制度,在制定方案、组织招生、服务回访等重要工作环节,加强沟通。同时省农业厅也积极协调、督促,及时解决各方反映上来的问题,促进相关工作顺利实施。

(二)重视关键环节,做好对象遴选。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做好农民创业培训,至关重要的是做好培训对象遴选。要在短期强化培训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需要培训对象对农业创业活动有一定程度的认识、需要他们具备必要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农民,会特别珍惜学习机会,会带着问题参加培训,会有强烈的实践愿望。为了把这样的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培训,河南省各级农业部门做了大量精心、细致的工作。每到招生季节,基层农业部门都会采取发送招生广告、散发纸质传单等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农民创业培训政策及参训条件;针对一些基层农业部门掌握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优秀产业主体,招生人员都会专门打电话告知或直接上门宣传;对农户自行申报的情况,基层农业部门在认真审核报名材料的基础上,一般都会进行实地了解,防止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为更好地挖掘青年、妇女农民群体中的创业典型,各级农业部门加强与当地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合作,共同做好优秀培训对象的推荐、组织工作。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努力,对象遴选基本上做到了优中选优,为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三)重视理念培养,合理设置课程。农民创业培训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让农民“换脑筋”、“扩眼界”,告别传统的生产方式,走上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道路。这既是参训农民最想得到的,但同时也是他们最不容易接受的。培训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学员非常重视技术问题,但对经营管理、市场分析、创业理念等知识,要么意识不到,要么虽然认为重要却不容易领会掌握,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这种心态是农民文化水平、认知渠道、学习习惯和心理的集中反映。引导学员克服这样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更加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必须把现代农业拉近、拉实到学员的生活中,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信、可学、可行。为此有重点地安排五堂课:一是“理论启发”,通过理论串讲让学员对农业创业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二是“榜样引领”,组织学员实地参观农民创业典型的生产园区(企业),邀请农民创业典型与学员座谈交流,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学员树立创业信心;三是“方法传授”,着重从市场考察、信息获取、成本核算、资金筹措、风险防控等方面,指导学员一招一式做好创业设计;四是“岗位实践”,组织学员到现代农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合作经济组织中进行全过程实习,了解企业运作;五是“政策扶助”,向学员讲授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激励他们的创业热情。

民法典培训方案篇6

一年来,路政支队党支部按照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有关要求,以加强党员先进性、纯洁性为主线,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支部现有党员32名,退休党员4名,成立有3个党小组。一直以来,支部注重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管理力度,在支部党员干部中相继开展了“学新党章”“学精神”“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系列重要讲话”“贯彻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等主题教育,建立健全党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等,实行以岗定人、以岗定责,不断强化党员目标责任管理,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基本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为路政事业稳步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三会一课主导,提升教育培训效果。把提高党员政治业务素质作为支部建设发展的首要目标,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治本之策和长久之计。以主题党日和党课为主,实行支部书记负总责,委员、党小组分级负责方式,通过领学、发言、讨论相结合提升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基层教育阵地作用。在培训内容上,以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系列重要讲话、中央市委区委重要政策文件、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学习重点,结合典型做法和具体案例,吃透精神、融会于心,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指导开展工作实践。今年以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集中学习会6次,“三会一课”集中学习达36学时。

(二)夯实党员阵地建设,强化培训基础保障。制定《党建阵地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完善活动资源,建立健全党员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场所,配齐桌椅、投影仪、音响、机顶盒等。开辟党员文化长廊,将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党建文化悬挂于支队、治超站楼道两侧。及时拓展图书资料,征订《求是》《党课参考》《当代党员》等各类党建杂志以及《人民日报》《重庆日报》等报刊资料。为有条件的治超站建立党员活动室,采购各类党建书籍,党员每日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强化经费保障,将党建经费优先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

(三)突出组织领导作用,深化教育培训引导。支部坚持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与路政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并列入全年党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科室、大队目标考核。做到定期研究党员教育工作出现的问题和事项,开展阶段性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党员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持之以恒,避免时紧时松的不稳定现象,确保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查、年末有总结。

(四)完善制度建设体系,增强教育培训内力。完善支委议事制度、三会一课制度、主题党日制度、协勤考核管理办法等“三制度、两办法”,不断巩固有制度约束、有纪律监督、有奖惩规则的刚性局面。以强化纪律意识为重点,深入剖析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典型案件,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巡视利剑》《永远在路上》《忏悔录》等警示教育片,凸显典型案例教育人、深刻教训警示人的效果和作用。强化廉政风险防控,顺利完成全体协勤人员年度轮岗和副站长竞岗任务,激发队伍活力。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形式不够灵活。二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工作方法欠缺创新力度。三是部分党员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很好地处理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关系。

民法典培训方案篇7

2各专业办公室和乡镇每月召开一次师资培训人员会议,制定和完善教学计划,总结教学成果。

3各专业办公室和乡镇每月召开一次以上基地负责人会议,了解培训进展情况,研究今后培训方向。

4县乡(镇)上半年召开一次调度会,对半年工作进行小结,并部署下半年工作。

5县每年召开一次总结表彰会,总结当年工作,表彰先进乡镇和部门单位。

县农民知识化工程信息上报制度

1各乡(镇)和县分口办公室要及时上报各类培训信息,以利交流沟通,达到掌握情况推广经验促进工作的目的。

2上报信息的主要内容是工作方案计划月报表办班培训信息典型经验工作总结等。

3信息上报要做到及时准确真实全面,不得弄虚作假随意编报,否则,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4县综合办公室要及时收集汇总各类信息,并上报市农民知识化工程综合办公室和县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根据需要在农民知识化工程简报上刊登。

县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证书发放制度

1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证书由县各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和发放。

2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人员,符合受训规定并考试合格的,由农业局等职能部门组织办理有关资格证书。

3参加县乡两级本地用工培训,成绩合格的,由县经贸委发给培训证书,优秀推荐到县内企业就业。

4在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学校(技校等)接受学历教育的人员,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由校方按规定发给学历证书。

5在县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参加培训人员,经统一考试合格后,由县职业技能培训办公室组织办理省劳动保障厅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

县农民知识化工程学员培训建档制度

1县分口办公室和乡(镇)要建立详细真实的农民知识化工程学员培训档案。

2学员培训个人档案要有培训学员报名表培训学员登记表和考卷等。

3培训学员报名表登记表和花名册内容填写齐全,经有关单位审核后盖章。

4学员培训归档资料要有学员花名册培训教材培训通知授课人培训总结典型材料等项目。

5学员培训档案要按建档要求整理成册,并且有专人负责管理。

县农民知识化工程督查考核制度

1县农民知识化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各乡(镇)及县分口办公室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

2督查的内容主要有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资料建档服务机构经费投入培训效果等。

3督查方法采取听汇报查看资料实地察看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

4督查工作和每季进行一次,督查情况在全县进行通报。

5农民知识化工程列入乡(镇)农业和农村工作综全考评内容。

县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经费管理制度

1全县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培训投入机制。

2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由县农负办负责管理。乡镇财政也要安排必要经费用于农民培训。

民法典培训方案篇8

一、加强领导、认识统一,体现重要性

常州市多次召集会议座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谋划管理认定办法,制订培育计划。各辖市、区积极响应,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摆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位置,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方案,同时成立相关培训领导机构,在工作部署、思想认识上,从上至下保持一致,目标任务分解到镇,组织发动布置到村,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溧阳市在对镇级农业现代化整体考核的同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单独进行考核;金坛市定期组织召开培训工作进度例会,通报进度;武进区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与农业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农业重点工作配合培训工作开展。

二、程序规范、细节到位,体现有效性

常州市专门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各辖市、区一方面详细制定县级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的标准要求,另一方面结合各镇产业发展实际,将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结合到镇,对每期培训班的教学计划、学员名单及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办班时间和地点等内容作了细致要求。同时在多个行政村开设了村级课堂,方便广大农民就近参与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民参训率。

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把好三关:一是把好课时关。根据农民在家务农人员减少的农村实际情况,结合农业生产季节,在培训时间安排上,采取累计计时的办法,实行课堂集中讲解与现场操作讲解相结合,确保培训课时完整。二是把好质量关。对镇级农民培训联络员、重点业务条线负责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操作程序培训。按照产业特色,将讲师团编为优质粮油、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种水产、农机合作、政策法规、营销管理等多个小组,根据常州市农业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以及产品质量管理等内容编排培训菜单,编写培训技术资料、明白纸,制作培训多媒体课件,供培训选用,安排组织学员进行考察学习,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员农业生产实践。三是把好效果关。对通过新型职业农民集中培训和生产实践的学员,由指导员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帮助学员解决生产实践难题,保障培训产生实效。

三、方向明确、方式科学,提高精准度

始终把提升农业劳动力从业实践能力,作为衡量培训效果的重要标准,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农业“土专家”力量,现身说法,提高生产操作能力。与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协作,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训基地,为农民提供培训实习场所。二是系统性与季节性培训相结合。发挥培训讲师团成员力量,根据农作物生长管理的特点,在培训上注重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生产实践的现场指导,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力。三是院校教授与乡土专家相结合。积极与农林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络沟通,邀请专家教授传授新的品种、新的生产技术、新的种养模式,加快全市农业转型升级步伐。真正让农民听得清、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在培训对象的筛选上,结合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相关部门、单位,落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培训对象重点倾向三大人群:一是倾向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大户,开展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二是倾向村级动物防疫员、农资营销员、村级植保员、村级信息员等专业人员,开展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三是倾向具有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特长和技能的农业企业员工等,开展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训。

四、宣传到位、氛围浓厚,提升影响力

为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常州市在培训工作中,注重媒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定期各地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典型方法等信息,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建议。各地充分利用会议活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农林信息网等多种平台,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农民进行宣传,取得明显效果。武进区利用电视台“服务惠三农”节目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采访拍片8次,电视合播放视频5次,在武进农业信息网和省农民培训网培训信息46条;溧阳市加强培训工作宣传,在溧阳农林信息网、溧阳宣传、常州农林网、江苏农民培训网等媒体培训信息;金坛市通过电视媒体合作录制专题节目,将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宣传相结合。2014年,全市各地上报培训简讯210多篇,图片信息130余张。

五、经费保障、落实有力,体现持续性

为保障培训工作顺利推进,常州市各地专门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金问题,通过整合资源、统筹分配,确定了由市、县、镇三级投入财力支持职业农民培训的方案。目前,县级财政支持农民培训资金达到212万元,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培训资料费、会务费、交通费等。经费使用过程中,加强了培训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各地财政部门将补助资金按照县级财政报账制的有关规定要求直接支付给培训机构。培训任务主要由各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担。

2014年常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集中表现在组织培训难度日渐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象主要来自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一些小规模经营农户对采用新技术、新农艺生产态度不够积极,对参加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热情不高,特别是青壮年男女劳力多数外出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数年龄偏大,且文化偏低,这给组织开展培训带来困难,增加了难度。

民法典培训方案篇9

活动中,该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层层发动,进一步浓厚活动氛围。一是明晰思路,积极部署。期间,专门召开党委会进行部署,迅速成立了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详细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及时召开全体民警会议进行动员,统一了全局的思想认识。二是落实责任,上下联动。建立了党委成员联系制度,由局领导负责抓好所包科室所队的教育活动;建立了定期汇报和调度会议等制度。各单位每半个月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主要经验做法,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及时进行情况调度并指导下步工作。三是加强督导,狠抓落实。通过检查督导、编发通报等形式,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强化措施、改进工作。

二、抓思路,确定重点,突出学习培训

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学习培训,以打牢民警思想根基,提高民警执法素质。一是坚持政治建警不动摇,积极加强政治学习。期间,他们组织全体民警认真学习了罗干、等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等有关学习资料。为提高学习效果,该局为每名民警统一印制了学习笔记,并建立了周五下午集中学习制度,由政治处每周制定配档计划组织具体实施。同时,在《公安政治纪检工作》简报和公安网页上开设专栏,积极刊登典型经验。截止到目前,共转发简报2期,对5个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宣传推广,收到很好效果。二是实施素质强警不放松,积极加强业务培训。公安工作点多面广线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需要牢固的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作保证。活动中,该局狠抓基本功、苦练基本功。今年以来,先后投资20余万元对养马岛公安培训基地进行了翻新改造,举办了3期有100名民警参加的为期一周的培训班,重点加强刑侦技术、治安管理、法律知识等培训。同时,结合执法实践,不定期对单位法制员、骨干民警进行培训,使队伍法律知识和执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三是落实文化育警措施不停顿,积极加强典型引导。为使广大民警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该局设立了“光荣榜”专栏,每月刊登一名民警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和弘扬其在坚持执法为民、依法履行职责等方面的事例和做法;积极开展了向先进典型尤其是身边实实在在典型学习活动,在队伍中起到潜移默化、弘扬正气的效果。

民法典培训方案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优势,加强基层法律阵地建设,创新思路深化开展“远教送法”系列专题活动,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群众法律素质,营造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围绕“服务‘三农’,维护稳定,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主题,深入开展基本法律知识特别是与三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基层法律阵地建设,建立“远程教育法制宣传服务站”;定期开展村级班子成员培训班,形成长效机制;深入实施“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组织村(居)法律顾问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活动;开发制作系列法制文化产品,做好法治文化广场建设的相关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活动,增强群众法制意识,提升法律素质,为全面推进社会法治化管理进程、建设和谐、平安、文化强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基层法律阵地建设。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为契机,建立“远程教育法制宣传服务站”,充分整合律师、公证人员、法律援助者等专家队伍,利用远教站点场所、设备、人员及课件等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宣传服务活动。同时,积极培树“民主法治示范村”典型。

(二)继续开展“法律赶大集”和“法律明白人”活动。利用乡村、社区大集日举办法律赶大集活动,由区普法办牵头,抽调与农村、农民工作相关的单位和人员,分别组成法制宣传教育小分队,以镇为单位确定固定地点,举办法律服务大集活动,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制宣传、法律服务。镇(街道)司法所发挥好主力军作用,积极组织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抓好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村民法律知识的咨询与解答工作。

(三)加强村级班子成员法律知识培训。依托远教网络,举办镇(街道)干部、农村“两委”干部培训班,通过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和自学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

(四)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活动。组织开展各村(居)法律顾问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活动,满足基层群众对法律服务的新需求,妥善解决村级组织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法律难题。

(五)开发制作系列法制文化产品。制作土地法、婚姻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及民事、行政诉讼等经典案例剖析课件,让群众接受到有声有形的法制宣传教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专业文艺团体和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编排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文艺节目,深入农村、社区巡回演出,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治观念,掌握法律知识。

(六)不断创新法制宣传形式和载体。按照“六五”普法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要求,及时更新现有法制宣传一条街、法制宣传栏等版面内容,各镇(街道)建立1处法治文化广场,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要建立法制宣传栏或“法律图书角”,社区要建立法治长廊、电子滚动屏等,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法制教育熏陶。

四、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3月底前)。制定下发工作方案,对年度“远教送法”专题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各镇(街)根据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10月)。整合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活动。

(三)总结验收阶段(11月—12月)。各镇(街)认真总结“远教送法”专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做法,并及时报区司法局和区远教中心。区司法局、区远教中心组成联合考核小组,对各镇(街道)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区司法局成立专题活动领导小组,与区远教中心协同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调度。各镇(街)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要明确分管责任,将工作任务细化,确保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