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3:51

管理科学研究篇1

英文名称:ScientificmanagementResearch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软科学研究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115X

国内刊号:15-1103/G3

邮发代号:16-1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管理科学研究篇2

关键词:工商管理学科;案例研究;应用价值

一、引言

作为广泛应用在工商管理学科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研究主要是根据实际的案例,通过深入剖析企业中已发生的行为与结果,对企业管理经验进行整理,从而达到提高该专业学生决策及动手实践等能力的目的。但是实际上,由于企业所处环境与外界多种因素,如市场经济、政治制度等联系紧密,有着非常大的变动性,因而在不同的时期与阶段,企业应当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不少专家及学者也正是考虑到这一情况,指出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容易将学生引入思维的误区中,使其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来开展各项企业管理活动。当前,如何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科学地应用案例研究方法,已成为该专业教师及不少学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案例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工商管理教学及研究领域,案例研究已被应用了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但对于此种研究方法,一直存在质疑的声音。当前,企业的经营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对案例研究的争议及质疑也愈发激烈,具体分析,一些学者之所以反对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认为这种方法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是在外部有效性方面,案例研究还存在一定缺失,不适宜采取实证的方法来展开研究,只能借助归纳式研究方法及构筑理论来分析工商管理相关理论;其次,此种方法主观性较强,但可靠性及科学性较为缺失,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引发不少的问题。

三、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价值

虽然在运用方面有着一些不足之处,但从客观上分析,案例研究方法还是存在不小的价值的。在笔者看来,为充分发挥出案例研究方法在工商管理教学及研究领域中的价值,关键在于采取科学、恰当的运用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此种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作用,使人们对其应用价值产生更深刻的理解。1.案例研究方法的发展。经调查分析得知,经济主义以及教学案例这两个学派为案例研究方法最早代表。人们在上世纪初期,便在商业教育中应用了案例研究方法,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案例教学这一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此外,科波兰德博士在1921年发表了第一本关于案例管理教学的文集,从而为案例研究教学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且直到上世纪的中期,才在福特基金会帮助下得到一定推广。而在国内,则是在政府机构的帮助及推动下,案例研究方法才在高校教学中得到广泛传播。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国内也愈发重视案例研究方法,并加大了案例培训机构的开办力度,以期推动案例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发展。2.在工商管理发展中案例研究方法的作用。通过对工商管理的发展历程展开深入分析,发现大多数管理理论都是经过案例分析及实践探究得到的,并非所有的理念都是由相关管理思想推导得出的。由此可知,在工商管理这一领域中,案例研究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随着组织领域中比较研究方法的提出及应用,大家也对工商管理产生了新的理解,并借助分析此种方法,意识到要想在工商管理中实现比较研究方法,就需要建立起相关框架系统,并通过明确表述来深入分析组织中的比较内容,进而获得相关结论,为企业各项工商管理活动提供科学可靠的实践经验及信息。

四、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方法的步骤

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方法时,首要任务便是形成基本的构想,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通常来说,案例研究应遵循以下步骤:(1)从企业案例出发,提出相关问题;(2)文献综述研究问题,并提出论文的分析框架及理论命题,或是提出案例分析的视点;(3)认真、规范撰写研究案例;(4)通过对研究案例展开分析,发现企业实践中新的事实及思想,或是从中对(2)步骤中的理论命题进行验证;(5)总结研究结论,并提出今后的课题。通过研究RobertK.Yin所著的相关书籍,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方法时,有关研究步骤应做到有所侧重。其中,研究步骤侧重点会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如图1所示。图1案例研究的具体步骤其中,上面一种研究目的主要侧重于将新的客观事实找出,或实现理论创新,第三步骤(也即研究案例本身)为研究的重点所在。通过案例研究第二步骤(即文献等理论研究)可为案例的收集提供研究的切入点或分析的视角。其中,这类案例研究成果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便是能够透过案例本身找出新的思想与事实。下面一种研究的目的主要侧重于对理论命题的补充或是验证,第二步骤(也即论文分析框架)应当为研究的重心所在。为支持论文的命题或分析框架,就需要将企业案例的素材收集起来,并通过研究案例对理论命题进行验证。其中,评价该研究水平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提出逻辑相符却又不乏创意的理论命题或分析框架,并借助实证分析,实现自圆其说。此种案例研究手法强调了文献研究的价值,并借助研究文献提出论文的命题,且对命题或分析框架的严密性及严谨性非常重视。客观事实找出,或实现理论创新,第三步骤(也即研究案例本身)为研究的重点所在。通过案例研究第二步骤(即文献等理论研究)可为案例的收集提供研究的切入点或分析的视角。其中,这类案例研究成果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便是能够透过案例本身找出新的思想与事实。

五、在工商管理学科中应用案例研究方法的建议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案例研究方法尽管有一定的缺陷,但依然存在可取之处,我们应当从发展的角度来对此种研究方法的作用展开深入剖析。只有对案例研究方法做出正确的定位,才能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对工商管理学科中的课题进行研究。现阶段,国内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对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展开分析,主要是我国经典的工商管理案例严重不足,即便调查并研究企业的管理活动,也无法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实际管理情况有一个真正的了解。由于没有展开真实的调研以及确切的求证,使得当前的工商管理案例不具备高水平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成为了一些学者认为在工商管理学科中不适宜应用案例研究方法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应当做到:在应用案例研究方法时,应从国际化视野出发,采取规范的研究方法,深入到企业内部,并展开实地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采取的研究步骤是科学、规范的,并将案例研究与案例教学等之间的相同及不同之处严格区分开来,而开展案例研究一项重要的步骤便是将研究案例认真撰写出来。其中,在撰写研究案例过程中,注意采用明确的、客观性的语言,并注重通过访谈、调研等方式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价值。除此之外,还应对案例的细节予以高度重视,通过观察细微地方,能够发现新的事物及事实。作为研究性论文理论的重要依据所在,第一手资料必须具备高度的可信赖性、客观性及真实性,只有通过分析优秀的研究案例,才能找出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及高可信度的研究成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商管理学科中,案例研究这种方法依然存在巨大的应用价值。为从案例研究方法中获得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就需要确保选用的研究案例具有比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并与企业外部实际经营环境以及内部具体管理状况相结合,进而展开全面的调研。由此可知,我们应当以端正的、客观的态度来进行各项科研工作,并科学合理地应用案例研究方法,从而促进国内工商管理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任胜钢.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特殊性与思考[J].经济师,2015,9(03):45-46.

[2]姜晓萍.工商管理领域中的案例研究方法理论建构[J].商场现代化,2013,15(22):162.

管理科学研究篇3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资金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的利用科研项目经费提高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的来源分析

科研项目经费是科学事业单位为了更好的实现科技创新、有效全面的促进科学成果转化、全面完善相关科技基础平台的建设等工作从相关渠道申请获得的资金,是科学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活动的基础,能够促进和确保科研课题顺利开展,对于科学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1)已列入国家、部委、自治区、厅局等科研计划项目经费,即纵向科研经费;(2)国内外合作或委托研究的合同经费,也被称为横向科研经费;(3)项目执行单位按有关政策和项目预算要求给予科研项目的配套经费。(4)其它科研经费等。

二、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科学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缺乏完善制度体系的支撑,主要表现在:在对不同类型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根据经费的用途、结构等特点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制度体系的支撑,经常会出现对开支项目管理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整个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导致项目经费浪费。

(二)科研项目经费落实监督不严

一般情况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在这种模式下,课题组长权利过于集中,可随意将各种费用纳入项目成本报销,而非严格按项目预算执行。财务人员虽然可通过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报销进行总额控制,但并不对预算中各项明细支出进行监督和管理,因此项目支出经常脱离整体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造成项目成本支出与预算不符的情况。

(三)科研项目经费编制有待精确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是整个科研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的依据,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由于科研项目往往是探究形式或者试验形式,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且科学研究项目往往没有其他类似的项目可借鉴,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常常根据预计能争取到的经费倒推编制预算,导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不精确的现象经常发生。

(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部门未能参与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或者虽参与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但和科研人员缺少充分的沟通,对项目实际状况不太清楚,导致项目预算与实际需求不符等。

三、加强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措施

(一)建立健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部分科学事业单位领导缺乏财务管理意识。今后要强化领导干部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注重对相关制度体系进行建设和维护。要组织相关领域专家针对科学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同时具有可操作性的预算管理制度。

(二)加强管理,有效落实科研项目经费

科学事业单位应该在遵循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前提下,遵循财政部、科技部或上级部门出台的经费管理规范和办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效制定和完善本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确保经费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有效运转,使经费管理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三)完善科研项目研究内部控制

费使用的监督和控制。科学事业单位应贯彻落实好财政部、科技部等下达的有关科研管理的文件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整合内部控制机制,完善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督和管理,制定、完善适合本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健全完善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机制是科研单位运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平时要将经费到款情况进行整理,这样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衔接,保障了科研项目的正常运行,给单位的管理决策者也能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当项目完成或可以结题时,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要通知项目负责人及时办理项目结算手续,并按规定编写项目结算情况表,如有结余经费,须按规定处理,避免长期挂账,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监管部门增强责任意识,加大对项目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加大对立项、执行、验收过程的监督。监督检查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视其轻重程度,提出整改意见,加大对违规单位的震慑力度。

(四)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单位应定期组织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学习经费管理的新政策、新制度办法,需要财务人员认真学习领会、理解消化、提高业务水平。准确归集科研成本、有效核算科研经费。

四、结语

随着国家对科技的财政投入日益增长,国家对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要求日益规范,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其使用管理的有效性,以此推动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管理科学研究篇4

关键词:管理科学;消错学理论;错误集

基金项目:广东工业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立项;广东工业大学学生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与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联合资助。

一、引言

1983年郭开仲教授提出了消错学,消错理论研究的对象是错误。研究的内容是错误的发生原因和机制,错误的传递,转化的方法和规律,预测、避免、减少、消除错误的方法和规律。在理论上,既研究一般的错误概念和性质,又研究如何把一个一般的错误抽象为一个对象系统,从而研究系统错误的理论;研究如何建立定量化描述错误的一种方法等。在应用上,既要研究如何把理论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应用理论、应用方法、应用技术,又要重点研究建立有关领域、判别、预测、避免、和消除错误的专家系统和专家系统的应用推广等。消错理论采用数学(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模糊数学、微分方程,数理统计、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等)方法研究错误的定量化,采用逻辑(逻辑学、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模糊逻辑,辩证逻辑、辩证数理逻辑等)的方法研究错误的关系,利用各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与错误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各学科领域的错误,建立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消错学理论体系[1]。

消错学为定量化研究错误奠定了理论基础。该理论在许多领域进应用研究、检验其科学性,这些领域涉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复杂大系统冲突、证券投资、组织沟通、企业危机管理等。可以期待的是,研究者针对更多的具体问题应用消错学理论,消避错的方法在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中,会得到丰富。

二、消错理论主要内容简介[2-7]

1)消除错误的步骤

消除错误的步骤是指消错学时如何应用到实际消除错误当中去的步骤。

2)消除错误的步骤

消除错误必须要从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在已知问题的基础上,把该问题抽象为一个对象系统。同时,在该研究问题所界定的论域上建立一组相应的科学的判别规则。建立错误函数。计算错误值,若错误值小于零,则该问题在所建立的判别规则下无错误,该问题结束。若错误值大于零,就要寻找错误,且要寻根究底。即找出发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变换系统或规则,找出消除错误的方案。计算消除错误的效益及代价。进行综合评价,若满意,则得到一组消除错误的方案,且实施,直到结束。若不满意,则返回到第四步继续进行,直到方案满意为止。

(3)消除错误的方法

从综合变换可知,对于研究的系统X,出错的要素有四个:

论域,系统,时间,判别规则。

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单独对这些要素进行变换,而且还可以同时对它们中的若干个进行变换,由此有:

1)变换论域;2)变换系统;3)变换时间;4)调整判别规则;5)同时变换论域与系统;6)同时变换论域与时间;7)变换论域与调整规则同时进行;8)同时变换系统与时间;9)变换系统与调整规则同时进行;10)变换时间与调整规则同时进行;11)同时变换系统、论域和时间;12)变换论域,系统和调整规则同时进行;13)变换论域,时间和调整判别规则同时进行;14)变换系统,时间和调整判别规则同时进行;15)变换论域,系统,时间和调整判别规则同时进行;

对每一个要素的变换,一般又可以进行六种基本变换。

1)扩缩(相似或等价);2)置换;3)分解;4)单位变换;5)增加;6)毁灭。

对于这些基本变换又具有三种组合方式:

1)积,2)或,3)逆。

我们称这种消除错误的方法为“十五、六、三”法。

三、消错学的研究方法和目标[8-13]

我们采用数学方法研究错误的定量化,采用逻辑的方法研究错误的关系,利用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消错学理论相结合的办法研究各学科领域的错误。即我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建立一个独具特色的消错学理论体系。

从1983年到现在,消错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已基本建立,并得到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的高度评价。因此,今后除继续完善和深入研究理论框架外,还要大力研究消错理论在决策科学里的应用。因为我们已在本科和专科班中开设“消错学”的选修课;在研究生中开设“消错学”的理论课;所以在组织机构上,我们希望能建立消错理论研究室和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承担《消错学》的教学和消错理论的研究工作。

2001年之前,我们出版了《消错学引论》,《判别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错误的理论和方法》,《复杂大系统冲突与错误的理论方法及应用》,《错误集论》等消错理论的四本专著,在国内外发表有关论文100多篇。在此基础上,今后特别要完成消错理论在决策领域的应用方法研究的有关课题。

长远目标是:建立《消错学理论》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为全社会减少或避免错误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或灾难而奋斗。为此,我们要进行广泛的调研和参加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特别要加强国内外的联合研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究工作。

消错学研究的对象是错误。研究的内容是错误的发生原因和机制,错误的传递,转化的方法和规律,预测、避免、减少、消除错误的方法和规律。在理论上,我们既研究一般的错误概念和性质,又研究如何把一个一般的错误抽象为一个对象系统,从而研究系统错误的理论;研究如何建立定量化描述错误的一种方法等。在应用上,我们既要研究如何把理论方法应用与实际的应用理论,应用方法,应用技术;而又要重点研究建立有关领域、判别、预测、避免、和消除错误的专家系统和专家系统的应用推广等。

四、消错学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理论[8-9]

1判别错误

要判别错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把我们的研究对象抽象为一个相应的对象系统:

X=X(wi,t(t1,t2),J,GY,mG,R),

即找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所有问题构成的集。

2分析错误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在上面步骤完成之后,我们就找出了对象系统的错误发生在哪里,错误的程度如何?根据这些信息,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错误的原因和错误在对象系统中的各种作用,找出该对象系统的结构。

3预测错误

用预测学中的各种技术,预测对象系统中的各要素在t0时刻的状态,同时要预测规则在t0时刻的状态,建立在t0时刻的错误函数,从而计算在t0时刻的错误值。

4研究错误的传递、转化的方法和规律

利用错误系统、错误集、错误函数等理论去研究该对象系统的传递、转化的方法和规律。

5消除错误

要消除错误,先要找出消除错误的方法,即找出消除错误的各种方案后计算各方案消除错误的代价。再由系统的效益和代价来评价消除错误的方案,最后确定消除错误的最终方案,从而达到我们研究错误的最终目的,减少、避免、消除错误。

五、结语

本文对错误理论的研究背景、动机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作了阐述,并系统地介绍了该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给出了消错学理论的相关概念以及其算子。再者,探讨了消错理论对管理实践、社会科学当中应用的具体步骤,以及其应用的前景。消错理论及其在管理与决策中的应用正在愈来愈多地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关注,特别是在管理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国际许多学者的关注。鉴于这个理论的独创性和创新性,因此,该理论具有巨大的研究空间,期待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和感兴趣的学者能加入这个研究中来。

参考文献

[1]郭开仲,张式强.判别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错误的理论和方法[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2]刘永清,郭开仲.复杂大系统的冲突与错误的理论及应用[Z].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刘红兵.模糊错误逻辑研究及其在防范证券投资风险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0.

[4]江成城.组织沟通中错误传递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3.

管理科学研究篇5

知识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技术,也是一种管理思维,是一种人性化、行进的管理模式。随着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引起关注,“塑料花”“假科研”等现象受到了教育机构的广泛重视。利用行进的管理技术与管理理念,对知识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改良。

关键词:

教育科研管理;知识管理;高级中学

当前中小学教育机构各方面工作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科研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是教学机构发展空间和办学特色的直接反应,优化并且完善科研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学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知识管理的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

知识管理工作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中小学教育机构需要深刻认识到尊重教师对于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意义,尊重教职人员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积极面对教职人员在个体能力以及独立价格等方面的差异,深入挖掘教职人员的工作潜能,充分激发教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好人力资源整合工作,认真分析每一位教职人员的工作特点,依据教职人员在科研工作与知识领域两个方面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知识管理手段,最大程度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科研质量。提高知识管理工作的透明性,公开知识管理方案,使其他教职人员能够顺利参与到科研工作中,避免出现科研资源流失或闲置现象。知识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发挥正向激励的促进作用,密切关注在科研工作中勇于创新、成果卓越的教职人员在教职员队伍中的积极作用。改善教职人员的科研氛围,协调发展科研教育工作,管理人员需要具有科学的人才观和管理理念,认真贯彻“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管理理念,信任教职人员,尊重教职人员的科研成果。

(二)重视知识共享与创新

知识管理工作需求管理者用知识共享的有关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知识共享主要分为知识存储、知识交流与知识传播三个方面的内容。所共享的知识根据存在形式又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种类,显性知识具有固定专题与课题,所含有的信息与知识已经经过系统的分类与整理,体现出结构化、编码化两方面的特征,信息内容易于识别与共享。与之相对的隐性知识识别难度较大,无法直接共享,通过归纳与编码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交流,是知识管理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促进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知识创新分为知识创造和知识筛选两个过程,知识筛选即通过总结归纳将不符合实际运用需要的知识排除于知识管理体系之外,为知识创新与知识更新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显性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这一过程不断产生新的知识,即知识创造过程。应该明确,创造获取新知识的方法论是科研工作的根本目的。因此,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不断促进知识的更新与创造是知识管理工作目标的集中体现。知识管理人员需要明确教学工作的基本目标,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知识方面的内容,合理制定科研项目。

二、知识管理运用于高中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教育体制改革需要创新

知识管理是有效促进教育创新的主要方法之一。新形势下,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本质上是知识的竞争,知识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创新的支持,改革创新已经成为了促进教育创新的重要动力,

(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需要知识管理

学习型组织是符合人性的、扁平的、有机的科研形式,这种科研形式能够有效激发教职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教育改革工作要求教育科研单位要排除基层制管理的干扰,优化学习型组织的人员结构,最大程度挖掘小组人员的创新能力。学习型组织的构建需要采用知识管理的有关理论,小组人员通过知识的利用、共享与创新加强内部知识交流,促进组内人员的共同进步。

(三)融入知识管理的教育科研管理具有优越性

知识管理视野下高中学校教育科研既要达成预期的科研成果,也要在研究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教职人员的个体多层次、多角度地实现知识的创新、共享与获取,有利于科研团队和教职人员共同进行与发展。

三、知识管理运用于高中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高中学校中层管理部门通常是由校长直接领导,承担、指导、管理、组织教育科研部门的主要工作,教育科研部门具有评价职能、推广职能、研究职能、培训职能、管理职能,教育科研人员从研究项目的工作实际和总体目标出发,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新的信息资源制定中长期规划和科研实施计划,完善奖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科学管理教育科研课题,将教职人员编制成学习型小组,开展教育理论与学习教育理论讲座等。利用知识管理的有关理论,将学习型组织与教育科研机构的实践目标统一起来,教职人员的编组形式要尽量体现出弹性化、扁平化的特点,不定期调整小组的科研项目。

(二)完善运行机制

在课题管理方面,知识管理人员需要详细制定课题管理工作的有关条例,包含课题的经费、立项、申报、过程管理,以及研究成果的奖励、推广以及评比等。知识管理视野下的课题管理要以深入开发人力资源为工作重点。利用知识管理的有关理论,能够对课题是的推广、评比、研究以及申报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制约与规范,同时也能够通过科学化与规范化的管理工作,提高研究课题的实践性与研究价值。在教科室管理方面,管理人员需要制定良好的运行机制,使科研管理更加规范化。目前的高中学校教育科研办公室属于学校的中层管理机构,在校长或主管副校长的领导下对学校教育科研开展组织、管理、指导等工作。而这种管理方式不符合全知识管理理论在管理效率方面的要求,知识管理论理认为,学习型组织需要采用弹性化、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形式。因此,科研管理部门、业务职能部门、科研领导小组、学校校长都应该加入到学习小组的协调工作中来。教科室除了要完成课题管理方面的工作之外,还应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进修工作与研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三)教师科研队伍建设机制

科研项目的有序进行与持续发展,离不开教师科研队伍建设机制的支持,教职人员是科研项目与科研工作的主体,科研队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的质量。完善科研队伍建设机制、提高科研队伍建设质量是发展学校科研工作的必要途径,能够有效促进显性知识的交流、共享与生产,改善科研工作环境氛围,提高科研工作质量。因此,严格遵循知识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从教职人员的实际需要和发展水平出发,利用教职人员现有的精力、时间与知识储备,分阶段地、有目标地发展和培养复古队伍,着眼于长期,促进教职人员与科研队伍的发展。

四、结束语

完善并改进高中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率,从根本上降低学生们的学习负担。科学、合理地运用知识管理的有关理论,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在教育科研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科研工作的具体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改良学习型组织的结构与人员编制,将教职人员的进修工作与评估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的创新与共享,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秦珊珊.知识管理视野下高中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30):16-17.

[2]杜晓敏.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21):14-15.

管理科学研究篇6

论文摘要:旅游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了其概念、研究对象、性质、研究方法等等。通过对旅游管理的几个角度来诠释旅游管理的内容。

旅游业是在19世纪40年代后开始走上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道路的。从那时开始,旅游经营者一直都在积极地寻求如何借鉴、吸取管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工商企业管理的一些好的做法来改进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在学术界中,旅游管理研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没能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70年代以来,这种现象有了比较大的改变,旅游管理研究领域公开发表的论文、刊物、专着已日渐增多。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有些学者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设想与建议。但人们对学科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认识,如对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原理命题,学科的性质与理论框架,学科的前沿问题,学科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的确定等问题的认识,至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一、旅游管理的概念

旅游管理是指为发展旅游事业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的活动。旅游管理活动,具有多层次、多结构、多方面的内容,它贯彻于旅行游览管理事业的全过程之中,从旅游管理的过程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确立旅游管理目标的活动,建立旅游事业信息系统的活动,进行旅游事业开展预测和决策的活动,制定旅行游览事业发展计划的活动,以及对旅游事业发展的监督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内容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物质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财力资源管理活动,旅游科学技术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业务经营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旅游资源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活动等。旅游资源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风景名胜管理,旅游文物管理,旅游建设成就管理活动,旅游设施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交通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路管理,旅游宾馆、饭店、餐厅、游乐场所管理活动旅游服务管理,又可以分为旅游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导游服务、司机服务、引导购物服务管理活动,等等。

从旅游管理的方法手段看,旅游管理活动包括用行政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经济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法律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思想政治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用科学技术办法管理旅游事业的活动,等等。

二、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是由那些出于和平目的、不是为了定居与就业的人,离开其常住地外出旅行与逗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资源、旅游者与旅游业是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三个基本组成要素。所以,广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应包括对这三者的管理。由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激励、活动导向及其在旅途中的组织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影响与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主要也由当地的旅游企事业单位负责。因此,狭义上的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指的是对旅游业的管理。

三、旅游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旅游管理学究竟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学科?或者只不过是管理学底下的一个研究领域?学术界曾为此争论不休。一门科学,它必须要有明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一整套从实践、大量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来、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科学原理。旅游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尽管与其他科学或学科的研究对象有明显的不同,但考察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人们所沿用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是其他一些科学或学科,如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其完整、独立、清晰的理论体系架构也尚未建立起来。如果把它定位为管理学或是其属下某个分支的一个研究领域,又明显地让人感到忽视了它的特殊性,低估了它在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事实上,如果人们认真思考一下它的学科原理基本命题,回顾旅游管理研究所走过的漫长历程,就容易明白,旅游管理学的根基在管理科学中,管理学的理论与基本原理对旅游管理实践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旅游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与其他部门、行业的研究或者说管理对象相比,旅游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总与旅游者的外出旅行与逗留分不开;接待同一对象通常必须由不同地方的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共同协作来完成。(二)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旅游产品表现为直接的或间接的、物化在旅游消费品上、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旅游产品它都必须蕴涵着较强的文化性,这是因为旅游者在要求旅途中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他们的精神需要也需要得到满足。(三)旅游消费的综合性:旅游者的消费需求通常是综合性的,虽然他们绝大多数都有比较单一的旅游动机,但在旅途中的食、住、行、游、娱、购六个方面的消费一般都会有。而且,近年来旅游消费需求还在向其他服务领域内延伸。(四)旅游服务的社会性:旅游服务离不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供需双方的沟通与情感、思想交流,不仅有可能影响到彼此原有的意识倾向与价值观念,而且还可能从中缔造出一种新的公共或人际关系。(五)旅游经济活动的普遍性:在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发展旅游业,首先是为了创汇、创收。旅游业在许多国家里已成为当地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甚至支柱产业。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以就业人数比例、所创造的利税等社会经济指标来衡量,旅游业已超过汽车、石油和化工等行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六)旅游资源的二重性:凡是能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有些在空间上是不可以移动的,而且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如名胜古迹;另有一些则是可以移动的,而且是可以不断地充实与更新的,如体育赛事、文娱节目表演、节日喜庆活动等等。

四、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

由于旅游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旅游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也应视具体研究问题的不同,分别采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问题。

从定性分析描述问题到定量分析描述问题,这是一门学科日渐成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标志。在信息时代,旅游管理研究人员要能熟练地掌握、使用计算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用统计学、经济数学、管理数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来分析描述旅游管理研究所碰到的问题,以推动旅游管理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颜醒华.旅游管理学学科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J).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39-42.

田里.旅游管理学(m).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

姚行正.对现代旅游管理学科建设的浅层分析(J).企业导报.2009(07):153.

颜醒华.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造.2007(01):21-24.

颜醒华.浅谈旅游管理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总体思路(J).旅游专刊.1999(09):42-46.

管理科学研究篇7

大多数高校早期在科学研究管理工作中并无文理之分,统一由学校科研处执行管理。因此,早期的科研处同时兼顾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管理工作,如笔者所在高校江南大学即是如此。但是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从根本上就是大相径庭的,管理工作也就有必要区分开来。并且高校可谓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最密集、力量最雄厚、学科门类最齐全、承担科研任务最丰富,科研处在文理皆管的情形下无法做好细部管理,社科处的成立意味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的规范和进步。尽管自然科学与哲学社科独立管理,但社科处亦延续着早期科研处基本的、有效的管理方法,并在时代的步伐中不断创新。如在管理过程中通过规划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激励等措施服务于学校教职工和科研人员,做好管理工作,达到管理目的,确保高校科研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二、优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模式

要实现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社科处与各学院需做好协同管理,首先学院需明确其不足,如江南大学的文科学院已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仍存在的诸多问题:(1)过于依赖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主动从学院角度出发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的能力不强;(2)科研秘书未做到专岗专职、专员专用,导致在努力配合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开展工作的同时,不能发挥自主工作效能:(3)重于对申报立项环节的管理,弱于对过程环节及结项环节的监管,课题不能按计划时间完成;(5)不关注对研究成果的转化,服务社会的效果不明显。这些问题,并非学校职能部门单方面能改善的,在此谈谈作者在实践中积累的一些想法。

(一)培养竞争意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市场经济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已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并且已逐步沁入和影响到社会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中引人市场化机制,建立竞争意识,本质上是市场经济属性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反映,或者说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必然要求(王宝民.论科研竞争与激励机制的若干问题[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1):35)。为了使学校社科工作能获得整体性与持续有效性地发展,加强学院间的竞争意识是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必修课。以江南大学为例,在调动各学院竞争意识方面有以下措施:(1)每学期定期召集各学院书记、院长、负责科研副院长开科研工作会议,通报相关数据及工作,使各学院始终保有良性竞争意识;(2)将各学院月度科研数据汇成报表,将月报表上传公布至校内办公系统网站,传送电子档月度报表给各学院分管科研的院长及科研秘书,通过开放环境与公共舆论,使压力转化为动力;(3)年度数据排序,经过一年的努力与沉淀,社会科学处将各项数据进行整理排序,如学院年度立项数、年度科研经费值、年度核心论文数、年度著作数等,并计算出与上一年的增长比,通过办公网络与印刷成册等开放平台,激发各学院的自省意识与竞争意识。

(二)协力监管执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主要以项目管理为主,因此社科处与各学院应做好对项目的全过程协力监管。申报立项环节,应首先掌握平衡,即质量与数量的平衡,各学院可先行申报预审,把关质量提高中标率。其次是需做好协同工作,一是形式的协同,学院先对申报书形式做预审,社科处再审;二是内容的协同,社科处与学院尽力协助申报人员围绕或契合学校重点研究方向开展申报工作,借助前期成果和研究团队取得优势。再次是可设立重点研究配套基金,社科处或学院对符合重点研究方向的申报课题择优扶持,立项课题给予配套奖励。执行环节,通过在学院范围内组织关键项目的中期评审会,使流于形式的中期检查实际化,且能借助评审会使项目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不至于拖沓到最后。在上级部门无法集中各地在研人员开展中期评审会的情形下,各学院小范围内部组织,同时邀请社科处、校内外专家、承担同类项目的其他研究人员参加,集中对项目进行到中期阶段的情况结合整体计划进行评估分析,有利于下一阶段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结项环节,科研项目不提倡申请延期,既影响学校及个人声誉也不利于结项后新项目的申报立项,更不利于良好学术风气的形成。学院可先组织院内预结项,在规定结项时间的前两个月向项目负责人发出结项提醒,要求项目组准备好结项材料。项目结项并非最后的终结,在教育部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中提到“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应用,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大力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由此可看出成果的转化应用是需加强重视的一个环节,也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之间的一道桥梁。

(三)建立奖励机制以江南大学为例,社会科学处是在学校党政相关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具体执行管理工作,各文科学院有分管科研的院长并多数配备有一名科研秘书,可见层级结构比较健全,为金字塔式管理层形。管理各层级的运行状态取决于制度的建设,奖励制度不可或缺。从奖励机制的本质来看,需依凭一套完善的效能评价体系,综合管理工作中必需的各要素:人、财、物、空间、时间等发挥的效能,以“人”为核心要素,人的效能评价就是对各层级的科研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或教师个人根据其劳动性质与劳动内容进行相应的效能评估。从奖励机制的内涵来看,建立集体奖励机制和个人奖励机制,不但要表达对集体的肯定,而且要逐层奖励分管领导、科研秘书、科研人员或教师个人。从奖励机制的意义来看,是一种能更好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向心力的管理辅助机制,强调人及人的劳动价值(范俊英.构建高校科研管理和谐机制之我见[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25)。

管理科学研究篇8

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智慧,探索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或规律,从而发现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发现疾病预防与治疗以及提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医学科研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科研思维形成的过程,在医学实践中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提出科学问题,形成医学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设计、调查分析、统计分析来验证,对所获得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和逻辑判断。医学科研以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为思维形式,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多种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操作,以达到探求临床诊治/业务实践规律的最终目的[1]。医学科研以研究课题为对象,经过细致拟定研究方案,科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医学活动中的问题。

医学科研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继承性、连续性等特点。在医学科研过程中,科研活动所取得的成就依赖于正确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是创造性活动,要求研究者具有首创精神,开拓创新,见人所不见,发人所未发。科研人员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现在科学研究中尤为重要。要争取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创新成果,注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因为创新是高质量科研的基础、核心与灵魂。本院中心实验室大力引进质谱技术,率先在医院系统开展质谱技术的临床药物分析和临床实验研究,对于开发专利技术、培养创新科研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具有先见之明的重要举措。因此创新思维是医学科研人员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科学研究是从发现科学问题、立项研究到发现科学事实、进行理性思维的加工创造的过程,科研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具备科学思维,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必须有事实依据和科学理论根据。从实验设计到实施,都必须遵循普遍认可的科学原理、实验方法和分析方法,选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随机化、实验对照、盲法、重复等实验设计,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的每一个过程,不捏造数据,不杜撰结果,科学求实,确保科研过程的科学性和科研结论的真实性。医学科研虽然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但是科研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是相对的,医学科研工作者应当对前人的论文结果批判性地继承,具有质疑思维。科学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就是合理的怀疑精神,要依据事实思考,勇于怀疑一切现实的权威意见,许多伟人就是因“怀疑”而创立了新的科学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由怀疑神创论而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源于怀疑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科学理论不是神圣不可触犯的宗教教条,去伪存真是科学研究的精髓,怀疑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2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

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涉及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主要起着上下协调、横向联系、内外沟通、承上启下、上传下达、沟通信息的枢纽作用。依赖于日常工作中的摸索和积累,不断总结、提炼经验,以适应新形式、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全面提升行政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行政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按规矩办事,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上级部门的“红头文件”或者领导的请示批示报告处理事务,承担着制订计划、下达指示、作出决议、进行安排等基本职能。

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大多数都是与人打交道的事务性工作,因此要求管理者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本思维,医院的发展需要每位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同时需要医院管理者注重自身修养,增加人格魅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扩展知识面,博采众长,开拓创新,提高医院行政管理者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2]。行政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工作绝对不是机械化的每天的重复性劳动,因而可变性强,具有明显的时效性,这就要求行政管理者在处理事情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思维,善于根据事物的变化,学会变通,改变思维的角度,摆脱常规或错误的思路,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行政管理工作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执行,因此要求行政工作者在处理事情时要有原则性思维,工作中以原则为出发点,遵守基本规则。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考虑灵活性,即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合情合理地处理事情,大事讲原则,小事讲灵活,“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思维运用的完美体现。

管理科学研究篇9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是体现民办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出。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实验室制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药品管理、实验员队伍建设以及安全管理五个方面对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以期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绿色化实验室。

关键词:

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科学化管理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在高校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民办高校由于其自身发展的种种原因,导致其发展与公办高校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如何缩小与公办学校的差距,首要任务是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此外,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以及高等学校转型改革的提出,民办高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注重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深化实验室管理是民办高校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1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面临的问题

在高校各类实验室中,化学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1],主要表现在:化学实验室存放着部分有毒、易爆、易燃的化学药品,如果在药品存放、使用以及仪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当,可能会引发一些实验事故;此外,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废液、废渣,甚至一些新的化学物质也需要回收处理,否则会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以及周围环境[2-4]。因此,如何对高校化学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管理是值得当前实验室管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化学实验室为例,结合实验室自身条件对于如何实行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2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实施科学化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2.1建立健全科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前提,也是确保高校实践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5]。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实验室安全保障。目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化学实验室包括学生实验室三间、精密仪器室两间、天平室两间、药品库一间、玻璃仪器室一间以及实验准备室一间。为了确保实验室人身和财产安全,实验室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化学仪器管理和使用规则、精密仪器室管理条例、药品库管理制度、仪器赔偿制度、仪器设备操作规范、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危险化学品管理方法等。化学实验室实验教学任务繁重,实验室人员流动较大,为了有效保障实验室安全,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首先,每个实验室都配备相应的规章制度,学生在首堂课中,任课教师就向其介绍相应的规章制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仪器操作、药品处理及回收;此外,为了方便实验室仪器管理,要求学生实行“对号入座”,每位学生都有其固定的实验台和仪器柜,实验仪器实行“专人专管”,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前以及实验结束后填写“实验记录本”、“精密仪器使用记录本”,登记仪器使用情况,对于仪器损坏者将按照仪器赔偿制度规定进行赔偿。在不断的实践教学中,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建立及完善,有力保障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2.2加强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进行实践教学与科研的基础[6-7],也是民办高校展示学校实力的有力窗口。化学实验室作为基础学科实验室,其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相对较高[8]。(1)为了保证仪器使用以及教学效果,必须有专门的实验管理人员对精密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在未征得管理人员同意的情况下其他人员不得进入精密仪器室;(2)对于新到的精密仪器将进行分类整理入柜,实验柜都对应贴有标签。在仪器使用过程中要求学生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对于仪器损坏的学生要求及时进行赔偿。实验结束后教师清点仪器数量并检查是否破损,清点无误后入柜、锁柜;(3)保持精密仪器室的卫生,每周对其进行一到两次的卫生清理,对于有特殊要求的精密仪器,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日常维护及保养;(4)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建有仪器设备账目,每件仪器设备均贴有对应的仪器卡片,做到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5)在实验课开课前,实验室管理人员落实仪器到位情况,保证仪器的数量,确保所有仪器能够正常运行,实验课开设期间,实验员根据仪器实际使用情况补充必需仪器,实验课结束后根据本学期仪器剩余库存以及下学期学生仪器使用情况做出实验室仪器耗材预算。

2.3加强实验药品的管理与使用

化学实验室药品种类较多,并且有些药品具有易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点,所以化学药品在存放时必须依据各种药品的特点合理规划、科学分类。如何贯彻绿色环保理念,使药品利用率达到最高,应做到以下几点:(1)药品库要由具有较高化学药品管理素养的实验老师进行专门管理,没有管理人员批准不得擅自进入药品库。此外,要根据各种药品各自的属性特点确定其保存方式,分类放置。药品柜要粘贴相应标签,大宗及危险药品要有取用记录;(2)始终保持药品库环境整洁,药品摆放有序。为了保证药品库处于阴凉、避光的环境,要定期对药品库进行通风,并做好卫生打扫、通风等相关工作的工作记录;(3)结合实验教学情况制定药品用量,对于易变质、易挥发的药品在保证实验用量的情况下尽量少买;(4)实验中产生的部分可再利用的化学药品,要及时回收利用。对于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的物质,要严格按照相应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2.4建立一支管理技术过硬的实验员队伍

一直以来,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就是一项比较繁琐、复杂的工作。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9]。实验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以及实践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进展[10]。因此,实验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工作对于整个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安全责任意识。(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员必须具有化学相关专业的专业素养,科学定岗,责任至人;(2)实验室管理人员在保证实验室安全以及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同时,还应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简单故障可以进行诊断及排除,并不断学习新的现代化实验室管理技术,为建立科学化实验室奠定基础;(3)注重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对实验技术人员不定期地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并鼓励实验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参加实验室管理相关工作的进修和学习,积极去其他院校先进实验室参观学习,学习当前高校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理念。

2.5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是化学实验室科学化管理的前提。化学实验室作为多数高校的基础学科实验室,承担着繁重的实验教学任务,并且实验室人员流动性较大,如何保障实验室人员和财产安全是一个严峻的问题。(1)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关键[1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围绕“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这一中心思想,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管理法规及政策,结合高校自身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自查、自检制度,从而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依、有据可循,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12-14];(2)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任课教师的安全意识教育。学校要不定期地举办实验室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实验课授课教师要将安全教育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掌握预防事故发生的基本常识以及处理事故的方法和相关技能[15];(3)组织师生参加消防安全演习等安全培训活动,增强事故应急实战能力,强化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此外,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加强火源、电源管理,清除火灾安全隐患。

3结语

当前,面对生源的不断扩大以及有限的实验室条件与经费,如何使民办高校化学实验室得以高效利用,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不断地探索以及完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仪器设备以及药品的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建立科学化、绿色化、规范化的化学实验室。

作者:苏红冯俊娜蒙淑翠杜忠文徐燕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参考文献

[1]许红霞.美国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模式及借鉴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3):1420-1421.

[2]刘桂艳,谢乃新,赵竞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3.

[3]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52-156.

[4]王蓓,刘永红,张宜欣,等.化学实验室eHS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5-176.

[5]李丽清,王丽霞,李小燕,等.高校化学实验室科学管理之探讨[J].泰山学院学报,2010,32(6):138-140.

[6]贲毅,张勇,叶李艺,等.更新管理手段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5):176-178.

[7]傅强.浅谈独立学院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科教导刊(中旬版),2013(2):236-247.

[8]黄高峰,孙胜春,詹国强.高校实验室安全性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389-392.

[9]张家政.高校实验技术人员素质培养和队伍建设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13):29-33.

[10]罗斌.科学化管理高校化学实验室[J].江西化工,2012(3):126-127.

[11]黄坤,李彦启,孟少英.发达国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9):145-148.

[12]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215-223.

[13]张百珍.高校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科协论坛,2009(2下):122.

管理科学研究篇10

论文摘要:管理科学是依据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事实来解决管理问题,并且要求按照最优化的标准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方案,设法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过程,侧重于追求经济和技术上的合理性。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高度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了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主要有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管理组织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等几个方面。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际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都离不开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管理能够有效地组织生产力要素,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大大提高各种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效率,从而成为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强大动力。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科学管理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科学管理直接带来了经济效益,在物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管理资源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管理科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管理科学学派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就管理科学的实质而言,它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的继续与发展,因为他们都力图抛弃凭经验、凭主观判断来进行营理,而提倡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支出,得到最大的效果。不同的是,管理科学的研究,已经突破了操作方法、作业研究的范围,而向整个组织的所有活动方面扩展,要求进行整体性的管理。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被引进到管理领域。因此,管理科学可以说是现代的科学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解决国防需要产生了’.运筹学”,发展了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例如:统计判断、线性规划、排队论、博弈论、统筹法、模拟法、系统分析等。这些成果应用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管理科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有:

1.兰彻斯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兰彻斯特(f.w.lanchester)在1915年就把数学定量分析法应用于军事,发表过关于人力和火力的优势与军事胜利之间的理论关系的文章。

2.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是西方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研究院,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1975)。(生产管理基础》是伯法根据《现代生产管理》改写的,简明易懂,曾被《哈佛商业评论》推荐为经理必读书目。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大量的图表和数学公式,正是这些科学的计量方法,使得管理问题的研究由定性走向定量。

3.霍勒斯卡文森于20世纪30年代把复杂的数学模型应用干用传统办法难以进行的大量数据处理工作。

管理科学理论的特征

1.以决策为主要的粉眼点,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给定各种决策分析模型。

2.以经济效果标准作为评价管理行为的依据,为此建立诸如量、本、利等模型以讨论行为的结果及变化。

3.力求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他们将众多方案中的各种变数或因素加以数量化,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数量模型研究各变数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一个用数量表示的最优化答案。

4.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现代企业管理中影响某一事务的因素错综复杂,建立模型后,计算任务极为繁重,依靠传统的计算方法获得结果往往需要若干年时间,致使计算结果无法用于企业管理。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运算的速度,使数学模型应用于企业和组织成为可能。

管理科学理论的内容

1.关于组织的墓本粉法

他们认为组织是由“经济大,组成的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同时又是由物质技术和决策网络组成的系统。

2.关于科学管理的目的、应用范围和解决问题的步骤

它们的目的就是通过科学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各种活动之中。应用范围着重在管理程序中的计划和控制这两项职能。解决问题的步骤:

(i)提出问题并阐述问题。

(2)建立数学模型。对问题的要素用一组变量的函数来表示,e=f(xf,yf)

式中e代表系统的效益(如利润、成本等),f代表函数关系,xf代表可控制变量,竹代表竞争者所控制的变量。

①解出模型的答案,从而取得系统的最佳效益的数量值。

②检查模型及解的实际意义。

③对所求的解进行控制。

④把方案付诸实施。

管理人员必须随时记录贯彻执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注意模型的目标、假设、省略的东西和限制条件等因素,在一个过程之后,重新复查系统模型,以便改进它,使之更符合实际。

3.关于管理科学应用的科学方法

这主要有线性规划、决策树、计划评审法和关键线路法、模拟、对策论、概念论、排队论。管理科学中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可以分成两大类,即描述性模型和规范性模型,其中各自又分成确定性和随机性模型两种。

流行的管理科学模型有:

(1)决策理论模型。模型目标是要使制定决策的过程减少艺术成分而增加科学成分。决策理论的集中点在于对所有决策通用的某些组成部分,并提供一个系统结构,以便使决策者能够更好地分析那种含有多种方案和可能后果的复杂情况。这类模型是规范性的并含有各种随机的变量。

(2)盈亏平衡点模型。这一模型主要帮助确定一个公司的任何特定产品生产量与成本、销价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个确定的盈亏平衡点,在这个水平上总收人恰好等于总成本,没有盈亏。这一模型是确定性的描述性模型。

(3)库存模型。这一模型回答库存有多少,什么时候该进货与发货的问题。因此这一模型就必须考虑库存适合生产与销售的需求,又要考虑减少仓储费用,这一模型的可行解便是经济订购批量(eoq)

(4)资源配置模型。这里的资源主要指自然资源和实物资源,常用的资源配置模型就是线性规划模型,在给定边界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考虑产出、利润最大,或者成本最小。这一模型是规范性的模型,变量是确定性的。

(5)网络模型。两种主要的和最流行的网络模型就是pert(计划评审技术)和cpm(关键路线法)。pert是计划和控制非重复性的工程项目的一种方法。cpm这种计划和控制技术,则应用于那些有过去的成本数据可查的项目。网络模型是随机性的规范模型。

(6)排队模型。在生产过程中,员工排队等待领取所需的工具或原料所花费的时间要计人成本。在给顾客服务的过程中,如果顾客们需要排队等候很长时间就会使顾客失去耐心导致顾客一走了之,但如果开设很多服务台或售货柜却很少有人光顾,则又会导致成本提高,因此排队模型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找到一个最优解。

(7)模拟模型。模拟是指具有与某种事物相同的外表和形式,但不是这种真的事物。由于真实事物具有复杂性,以及对其管理作用的不可重复性,为了得到预计成果,就有必要建立模拟的模型,在此模型上探讨最佳行动方案或政策以便最后能用于实践的操作之中。模拟模型是描述性的,含有各种随机性的变量。

管理科学的优点

第一,使复杂的、大型的问题有可能分解为较小的部分,更便于诊断、处理;

第二,制作与分析模式必须重视细节并遵循逻辑程序,这样就把决策置于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增进决策的科学性;

第三,有助于管理人员估价不同的可能选择,如果明确各种方案包含的风险与机会,便更有可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但是,也必须指出,管理科学方法的应用也有它的局限性:

首先,管理科学学派的适用范围有限,并不是所有管理问题都是能够定量的,这就影响了它的使用范围。

其次,实际解决问题中存在许多困难。管理人员与管理科学专家之间容易产生隔阂。实际的管理人员可能对复杂、精密的数学方法很少理解,无法做出正确评价。而另一方面,管理科学专家一般又不了解企业经营的实际工作情况,因而提供的方案不能切中要害,解决问题。这样,双方就难以进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