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教育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4:41

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篇1

关键词教育扶贫农村教育问题农村教师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61-02

教育扶贫是指针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进行教育投入和教育资助服务,使贫困人口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提高当地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并最终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式。国家的教育扶贫方针里,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教育资源的投资,怎样才能在农村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呢?这与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至关重要。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偏大。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实现了历史的飞跃,都经过了专业化的训炼。但是,教师结构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截止2014年底,中国有17985113教职工,其中35岁以上教职工占比42.5%,而这42.5%中的绝大多数教职工集中在农村地区,这就造成我国农村地区教师年龄结构普遍偏大,随着年龄的变化,农村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能力和作用越来越小。

2.教学资源薄弱。教学资源是为了教学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学资源也相对落后,在农村可以利用的资源相对较少,传统的黑板和粉笔对于日新月异的今天,存在不小的问题。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在老师的黑板、讲述和粉笔之间得不到满足,这就造成农村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化,学生学习的方式、思维方式得不到更好的支撑,只能通过传统模式获取知识,容易造成农村小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超前的思维能力。

3.农村教师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不高。由于农村老师年龄结构的老化,加之总认为教师只是个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对待工作得过且过,虽然很多农村教师工作多年,但无所用心,不去钻研业务知识,研究教法,不去想如何提高自己。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教师由于很多是民师转正、师范生及其他不同渠道进入教师队伍,造成学习能力不足,想学也不知道怎么学。种种原因的综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

1.逐步有序推进教师年龄结构化改革。我国目前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招录具有高水平的年轻教师,但是在农村教师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少之又少。虽然少,但是,我们还是要不断加强这种比例建设,农村地区只有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充分运用年轻教师的知识、激情,再结合老教师的教学经验,让一个学校的教师年龄结构达到一个合理水平,只有一个学校老、中、轻三代达到一个合理的运行区间,才能促使一个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系统有良性的发展,才能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

2.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学资源。只有让农村地区享受良好的教学资源,才能更好地为农村学生上好每一堂课。现在我们国家为了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统筹城乡的教学资源,在农村地区实行了“薄改”项目,为农村地区送去了优质的教学资源。但是,普及面还远远不够,许多偏远的山区还处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阶段,课余时间可以利用的资源少之又少,这让许多偏远农村的孩子不能更好的享受国家的优质资源,让很多农村教师空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国家及教育部门虽然加大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同时,我们农村地区也要充分利用好相应的优质资源,建立好相应的配套设施,让更多农村教师和学生能更好地享受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带给我们的好处。

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篇2

【关键词】农村;体育教育;探讨;现状;策略

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

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专业体育教师。教师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体育教师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掌握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一般来说在上课时就能够得心应手。而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大多都是兼职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难免在上课时力不从心,甚至就连最基本的队形、步法、简单的技能技巧都无法传授、训练。可想而知,要上好体育课,从何谈起?于是,体育课上让学生打打篮球、捉捉迷藏、自由活动等就是很自然的了。

(二)教育教学考评的缺失。一般来说,有怎么样的教育教学考评,就有怎么样的教育教学过程。而目前阶段性的小考只重视文化课的考查,以往中考中的体育课成绩也只是“蜻蜓点水”,所占比重甚微。高考除了体育专业外,其他专业更把体育专业视为乌有。就是在平时,尤其是在小考、中考前的几周,为了提高所考查科目的成绩,学校课程安排中仅有的一两节体育课更要大开“绿灯”,为其他科目的教学让路。

(三)安全教育的限制。体育课是所有教学任务中危险性较大的,最容易出现意外事故的课堂。无论体育教师把保护措施做得多么到位,防范措施多么严密,都不敢保证不出意外事故,所以,在体育课堂上,一些活动的开展,体育教师不得不三思而后行。这就导致课堂上很多方面受限,失去它本质上的意义。在空间上虽然一般它在户外进行,但却像其他课程一样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各种形式的运动与训练技巧,有时甚至有较为激烈的项目竞赛。因为安全问题,面对激烈的运动,高难度的动作就只能可望而不可即了。

(四)学校教学管理的缺失。各学校在教学管理尤其是在课程管理上缺少对体育课的常规督导,缺少对学生体质的量化测评与管理。在开展教研活动时,缺少对体育课的观摩、研讨,而片面追求文化课的教研。

除此之外,缺乏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各类学校体育设施、场地的严重缺乏等也是体育课堂活动化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方法对策

(一)首先是转变教育观念和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体育课是技能课,在学生、家长、学校的心目中都不受什么重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自身也就觉得低人一等,觉得体育课上得好与坏没有什么区别,就产生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所以,作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要改变自身观念,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要利用体育教学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体育设施、媒体被带进了体育课堂,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学习效率。虽然农村学校有可能不具备这么好的条件,但是作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通过自身努力,重建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智能型”的教师;尽量向学生灌输先进的学习思想,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从而为以后进入高一级学校,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树立自信心提供可靠的保证。这是农村体育教师能够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中必须要做的。

重新设定体育教学的目标,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的教育教学观,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与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同时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切忌“分数第一”的短期行为。

要充分利用体育考核的良性反馈调节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在体育考核中一些学生尽管认真学习、刻苦锻炼,却难于获得较好成绩而有些学生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可取得优异成绩的不合理现象。体育成绩考核应从教育评价出发,不但要看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的绝对水平成绩,更要重视对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努力求知程度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合实际的评价,都能从评价中得到新的目标与新的动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

充分利用农村中学已有的各种有利环境条件,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教学环境。农村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体育设施落后,但拥有丰富的自然环境,体育教学场所空白地比较开阔,因此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的环境优势,就有可能推动整个体育教学环境的改善。如:在农村体育教学中可利用弯曲的小道来设计体育教学的环境。农村学校只要充分挖掘、精心设计,就可以创设出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体育教学环境。

(二)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篇3

[关键词]农村体育 不平衡 改善

体育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21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这种发展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某些偏远地区,体育教育面貌与现代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体育师资缺乏且质量堪忧,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公有73%的中学和4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在全部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育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4.教学不规范。不少乡村教师,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何改善当前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落后状况,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国家教委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根本上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开满体育课,上足体锻课,充分应用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和体育活动的指导,切实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有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2.加大教育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建立和完善体育设施、体育器材的维修、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力度。首先,在思想上积极引导,举办科学理论讲座,请模范体育教师做报告,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深入领会体育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他们热爱本职,重教敬业。其次,在业务上悉心培养,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进行教学观摩,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活动等,多渠道、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鼓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使他们尽快成为学科的带头人。

4.改善体育教师待遇,提高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工作相对辛苦,学校采取一定的倾斜政策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评优、评先要重视体育教学工作的成效;职称评定设置岗位要考虑到体育学科的职称结构。对于贡献大、能力强、素质全面的青年教师要破格晋升,不拘一格地加以重用,使青年体育教师能够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学校体育工作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篇4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特殊性和重要性;现状与对策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学校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改善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的需要。近几年,随着国家普法活动的不断深入,各种“送法入村”活动的持续进行,农村中小学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如“带法回家”、“模拟法庭”、“法制报告会”、“法律知识竞赛”【1】等,形成了制度化的法律宣传和法制教育机制。通过各种各样的普法活动,实践了依法治国方针【2】和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要求,促进了农村中小学生自觉接受法制教育的意识。但是,由于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特殊性,学生的法制教育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迫在眉捷。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已成为全国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接受法制教育,开设法制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应该说,各学校普遍加强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已初见成效。但是,各地开展法制教育情况却不尽相同。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又具有重要性。

(一)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特殊性

1、地域条件限制的特殊性

农村中小学远离市区,位置偏辟,与外界沟通较少,各种信息来源闭塞。国家关于学校法制教育的相关文件,很难在这里完全执行。一位在农村学校兼任中学法制教育课的张老师介绍,学生打架、偷盗等违法违纪事件在校园内时有发生,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农村学校的师资设备贫乏,法制教育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我们乡有20所学校,只有60%的学校开设了法制教育课,其中,有30%的学校只发了课本,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老师进行教学,法制教育课时无法得到保证。在张老师的帮助下,对这个乡的20所学校进行了一次学生对法制教育课程是否感兴趣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法制教育课“兴趣浓厚”的比例是15%,“比较感兴趣”的是25%,“兴趣一般”的是60%。可见,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法制教育课缺乏兴趣。一位同学对我说:“我们学校也曾开过法制教育课,但学校不重视,又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老师,一个学期也上不了几节课。学生觉得法制教育的内容太枯燥,法制教育课就是副课,可学可不学,可听可不听。”

目前,全国仍然有30%的农村中小学没有开设法制教育课程,更谈不上有专业的法制教育老师,学生的法制教育一般都是通过偶然的法律讲座或者是学校处理一些违法违纪学生时临时进行。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长期滞后,起不到应有的法制教育效果。

2、家庭法制教育缺乏的特殊性

农村学生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以后能够考上理想大学就可以了。至于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用不着专门去学习,那样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去年暑假,我来到小学就读的母校,同老师和学生交谈中,谈到学校的法制教育情况,他们都说,规模较大、条件优越的学校开设了法制教育课程,但是没有专门的法制教育老师,基本上是学生自学。规模较小、条件差的学校没有开设法制教育课程,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3、学生自身因素的特殊性

农村中小学校学生,他们生活、学习都在农村,成长的社会氛围较为原生态,社会经验不足,心理发展相对较晚,抵抗诱惑能力弱,对于社会发生的事件,表现出不同于市区学生特有的好奇、好动、好模仿,亲身体验欲望较强,性格发展极为不稳定,对于法制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就对于农村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极大地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有序进行。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据调查,青少年犯罪屡见不鲜,大约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40%以上,而学生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20%以上,其中农村中小学生犯罪案件就占全国学生犯罪案件的一半左右,并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有些犯罪案件就发生在校园之内。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邓小平同志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重视法制教育”【3】。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中指出:“青少年应当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大专院校、中学、小学都应当开设法制教育课”【4】。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5】。因此,对农村中小学生进行理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不仅极其重要,而且十分紧迫。只有实现农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的明显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学生违法犯罪问题。

1、有利于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从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来看,农村中小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而农村中小学生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到自身因素发展的限制,极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例如:河南某农村中学初二一位学生,一直是品学兼优的三好学生,而且还是学生干部,由于交友不慎,在社会上坏孩子的影响下开始吸毒,持续被强制戒毒六次,一棵很有希望的苗子就这样枯萎了。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既是建设完善法治社会的需要,更是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

2、有利于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从目前推进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来看,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特别是守法懂法的合格公民,越来越成为历史的趋势,时代的要求。但是由于农村特殊条件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着严重缺陷。不少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和法律常识课教学苍白无力,形同虚设,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被严重削弱,久而久之,学校和老师就形成了“重智育、轻德育,重数理化、轻政治常识和法律常识教育”的思想,带来的严重后果也就越来越明显。例如:某县一个镇中学高三的一位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在与其他同学的交往中,互相攀比,为了提高消费水平,因盗窃一辆自行车而被公安机关拘留。究其原因,不能不从其思想品德和法律意识来寻找,不能不说与学校和老师经常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法律常识教育有直接原因。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扼制学生犯罪率上升的趋势,对于农村中小学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3、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从家庭教育情况对学生的影响来看,一方面是农村学生家长或者是长年在外地打工,或者是忙于农务,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法制教育,孩子自身发展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另一方面是农村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单一,要么过分溺爱、要么过分放任,使得学生长期养成贪图享受、放松学习、固执任性等不良习惯,一旦受到不良风气的传染,就会迷失方向,走上邪路。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改进和搞好农村家庭教育,努力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就极为重要。

二、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分析

对于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和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我们专门进行了调查,通过与教师和学生座谈、问卷调查,发现:农村学校基本上能够按照《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但是农村学校法制教育观念淡薄,法制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开展法制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

(一)法制教育课程形同虚设

农村中小学基本上能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设法制教育课。但是,法制教育课时却得不到真正落实,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被其他课程占用。在问卷调查中,对于“法制教育课是否依照课程设置按时上课”这一问题,有78%的教师和学生填“否”,问其原因,大家一致回答是“不考试的内容,学校不重视;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才是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关注的问题,至于法律教育用不着专门学习,知道就行”。可见,农村中小学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不重视,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大刚,对学生进行课堂法制教育,从而,农村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课程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作用。

(二)缺乏专业化的法制教育老师

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内容仍然没有按照要求完全走进课堂教学。虽然开设了法制教育课程,但没有专业的法制教育老师教学,使得法制教育教学枯燥无味,对于学生没有吸引力,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不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在调查座谈时,我们提出三个问题让他们回答:一是学校是否有专门的法制教育老师?回答是没有,实际教学由其他老师代替;二是你们对法制教育课是否有兴趣?回答是没有,老师要么照书宣读,要么让学生自己看书,觉得没意思;三是对于法制教育课教学内容,你们是否掌握?回答是基本上没有掌握。可见,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法制教育,起不到实际作用。

(三)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质量低下

农村中小学受实际条件的制约,没有购置教学设备的专门资金,法制教育课基本上是“老师主动讲课,学生被动听讲”,也就是应试教育下的“灌输式讲课”。老师基本凭课本教学,照本宣读。教学形式单一,没有形成系统、形象、直观、立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在想象中去学习和理解,课本中的教学内容,学生很难完全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如过眼云烟,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四)受社会影响,学生自身不重视发展教育

我们对一个镇的所有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问卷调查。“你接受法律知识来源是什么”?有64%的学生选择“学校的课本上”;你认为农村学校法制教育薄弱的原因是什么?有58%的学生选择“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教育欠缺”;“平时父母有没有对您进行法律教育”,有38%的学生选择“有”,41%的学生选择“偶尔有”。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农村中小学的法制教育途径单一,主要是学校开设的法制教育课程,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接受法律教育的渠道,造成学生的法律知识贫乏,再加上家庭方面缺少对孩子进行法律上的教育,使得农村中小学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遇到实际问题,难以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改善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的对策。

农村中小学对于法律教育重要性已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在法制教育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严重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关注和引导。那么,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法制教育现状?首先,各级主管机关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各级党委等相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将农村中小学的法制教育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程,专门研究和部署。其次,就是完善农村法制教育机制,有计划、有目标、有制度,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具体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制度

就农村中小学现行的法制教育制度现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70%的人认为没有专门领导机构和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从上到下重视程度不够,平时基本无人过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0%学校设置了法制教育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使得农村中小学的法制教育工作开展不力。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党委以及农村学校,应当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的法制教育工作。健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专门领导班子,经常性的督促检查法制教育开展情况。同时,强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支以法律课、德育课教师为骨干,聘请部分长期从事政法工作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同志担任校外辅导员的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队伍。实现农村法制教育“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学校老师课堂抓”的法制教育工作格局。确保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二)建立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机制

1、学校教育依然是对农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阵地。

调查结果也说明,学校是学生获取法律知识、接受法律教育的主要渠道。学校要保证这个主渠道的畅通,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内容。首先要加强法制教育课教学,保证每一节法制教育课的教学质量,使最基本的法制教育教学任务得以实现。当然,法律知识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如果局限于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就可能脱离实际。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并加以实践运用。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其次,加强直观教学,教学形式多样化,提高学生主动接受法制教育的兴趣。如将法制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制作成教学课件,采用幻灯片形式在教学中适时的播放,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现实性,让学生通过生活中或身边的实际案例,充分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学习法律知识。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监狱,走进少管所,采取犯罪人员现身说法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现场教育,与现身说法人员对面交流,增加学生切身体会,使学生在特殊的气氛中受到感染并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法制教育的良好效果。

2、家庭教育是对农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

首先,家长应该了解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对农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有关政策,经常与子女进行交流和沟通,主动参加“家长学校”,和老师共同探讨学校法制教育的方法。其次,家长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重视对子女的法律教育。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和名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因此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结合学校法制课教学的情况,联系学生的思想变化,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使其认识到法制教育的实用性和现实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辨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为学生以后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3、社会环境因素对于农村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至关重要。

良好的社会环境无疑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中小学生,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社会不良习气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自控能力差,遇到突发事件,很容易走入歧途。因此,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特别是公安、文化与出版机构应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把扫“黄”打“非”持久进行下去,全社会共同来关心、爱护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法制教育网络,为农村学生营造一个文明向上,和谐乐观的社会环境,为学生接受法制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建立专业化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

1、农村中小学应该有专业的法制教育教师队伍。

很多农村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课都是由德育课教师兼任,或者由课时少的专业课教师兼任,教师自身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律专业培训,缺乏系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律专业知识,又怎能培养出有正确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学生呢?因此,对于从事法制教育、但未经系统法律专业学习的教师,要通过培训、函授等形式接受法律教育,提高专业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思想变化因素,有针对性地教学课程内容,深入浅出地阐释基本的法律常识,使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增强法制教育课教学效果。

课本中的法律知识是有限的,而且也比较抽象,单纯依靠书本知识很难达到法制教育效果。因此,老师应该有针对性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面,增强法制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将教学内容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活动课程的比重,多采用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调动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身边发生的学生违法违纪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法律知识剖析违纪、违法犯罪的原因,从而使自己受到法制教育。同时,还可以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开辟校园法制宣传栏,张贴有关法律条文,定期举行有关法律测验及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参观法制图片展览,营造一个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

结束语

农村中小学对于学生法制教育的认识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就调查情况来看,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与国家关于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首先要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加大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投入,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才能使法制教育见成效。其次,积极探索开展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的有效途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法制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探求开展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机制,确保农村中小学法制教育取得实际效果。再次,建立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增强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切实使法制教育进入农村学校课堂,真正起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作用。

【注释】

【1】《依法治校的里程碑》河北省依法治校现场会文件汇编河北省教育厅冀出内准字(2005)第a028号152页;

【2】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03]3号2003年7月17日);

【3】邓小平1986年6月关于“教育失误与腐败泛滥”关系的重要讲话;

【4】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中提出;

【5】《浅谈中小学法制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者:邹丽霞中共桃源县委党校发表于科技新报2009年12月16日。

【参考文献】

1、《中学生法制教育读本》教育部全国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著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主编:孙霄兵书号:iSBn7―5031―3133―0/G1417(课)2003版;

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篇5

摘要:文章分析农村中学书法教育的必要性,探讨部分农村中学书法教育问题与现状,研究农村中学书法教育的对策。认为要从实际行动上重视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加强农村书法师资培训,加强对农村中学书法教育的监管。

关键词:书法教育;农村中学;汉字;审美价值;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292.1;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31-01

书法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审美价值。汉字承载着中国哲学的智慧,写好汉字是继承中华文明的神圣责任,也是中学生最起码的修养。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写好”汉字的教育应该加倍重视。要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书法教育,这是大幅度、大面积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书写水平的基本途径。当前,部分农村中学书法教育的处境令人堪忧。本文研究农村中学书法教育现状及对策。

一、农村中学书法教育的必要性

在农村中学进行书法教育是有必要的,也是中学生“写好字”的一个关键措施和有效环节。首先,是传统文化在农村传承的必要方式。在广大农村地区,每到过年都有贴对联的习俗。对联书写的好坏往往体现这一家人文化水平的高低,因此,农村多数家庭都指望自己的孩子来完成这一任务。除此之外,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挂字画的现象。这些现象,一方面反映农村人用淳朴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体现农村人对自己的审美意识的凸显。这也就有益于学校推广书法教育,进行系统的书法艺术传授。其次,是汉字汉语教育的一种必要手段。书法艺术的载体是汉字,书法教育的前提是写好汉字。因此,汉字汉语教育不能只是单独的语文文字教学,还要在教会学生汉字识记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汉字作为艺术存在的价值。汉字书法艺术是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字艺术,具有其他文字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因此,书法教育既是一种文字教育,也是一种艺术教育,是汉字汉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措施和手段。再次,是提升农村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途径。书法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农村地区经久流传。学校通过书法课程教学,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村中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中学生的思想情操。

二、部分农村中学书法教育问题与现状

当前书法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就是学校重视不够,学生的书法艺术鉴赏能力差,文化传承意识淡薄,有效的书法教育体系不健全。首先,丰厚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在通渭地区,书法艺术比较大众化,有比较丰厚的资源。这种丰厚的文化遗产需要有更多的人来继承,这就需要学校加强书法教育,丰富学生的书法基本知识,提升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写好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但书法作为艺术还要在基本知识和审美理论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其次,农村学校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和大城市相比,一些相对偏远的农村中学的艺术教育远远滞后。其中最主要的是教育观念落后,部分学校和家长不重视书法艺术教育,甚至不认可书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轻视书法教育,甚至排挤书法教育的现象。再次,农村书法教育的师资和硬件条件问题。一是书法艺术教育的专业师资严重匮乏。在中学艺术教育中,书法教师往往由美术教师兼任,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课程专业教师还没有,也没有比较有效的书法培训机制,更没有人愿意到农村中学支援书法教育。二是书法教育该有的硬件设施不健全。书法硬件设施比较简单,包括书法教材、碑帖和笔墨纸砚,但有些学校也比较匮乏。三是农村学校缺少最基本的书法教学室,影响书法教育的顺利实施。

三、农村中学书法教育的对策

首先,从实际行动上重视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写好字”是书法教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因此,为了推动农村中学书法教育的有效开展,学校应该树立一种意识,就是让学生学好和写好汉字。同时,学校应该改变过去的错误观念,正确认识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使农村中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有效提升。其次,加强农村中学书法师资的培训力度。当前农村中学书法教师匮乏,上级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农村中学书法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尊重农村中学书法课的地位,正常设置书法课程;二是o农村中学定额配置书法教师;三是加大书法教师的培训力度,健全书法师资培训机制。再次,加强对农村中学书法教育的监管。为了有效促进书法教育的实施,上级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对农村书法课的监管。比如,定期举办教师书法作品展、城乡书法教学研讨会,组织学生书法作品评比与结集推广活动。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村中学师生对书法教育的认识,增强书法教育效果。

四、结束语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重视书法教育,普及汉字书法艺术,对于弘扬中华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农村青少年的审美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以全面育人为宗旨,充分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书法教育,让书法教育课程化、书法活动系列化,培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

作者简介:杨江红(1978-),男,甘肃通渭人,一级教师,从事中学美术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则威.加强中学书法教学促进素质教育发展[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篇6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音乐教师素质低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音乐教材内容偏深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篇7

一、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含义及现状

“素质”一词,以前的含义是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某些先天的特点,又称天赋或禀赋。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目的充分http://考虑社会发展和个性发展实际需要的,符合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提高和发展除学校教育外,还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来实现。我们农村中学基本上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只是口头上谈素质教育,而根本上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们对素质教育现状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问题。农村学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以前政府实行了一些倾斜政策,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是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提高教育效益,这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迅速发展、需要全民族素质提高的今天,这种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划分和存在,便导致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问题日渐暴露出来。从学校内部看,农村中学的生源较差、办学经费不足、管理水平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的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进步以及学校的发展,不利于青少年素质的培养和健康成长。

(二)农村中学素质教育问题的原因

1、教育理念匮乏、落后,教育资源配置失调。教师仍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教学中注重死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地位,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使本来有限的教学资源分配得不合理,导致教学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2、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一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显示政绩,搞形象工程,过分重视“示范性学校”,“重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而把农村学校当成“弃儿,疏于管理。教学管理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非常松散。

3、课程改革形式。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沿袭传统教学,课程改革只是口头上的旗号,依然是重视应试,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好的学生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通过给学生搭建平台,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而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学中教师却不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让学生学习的。

三、农村中学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更新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是学生的诊断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生活与心理的辅导者,是评价者和激励者,是学生的管理者,是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知识的主人。只有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农村素质教育的推进才有出路。要积极地为农村教师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专业成长。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评,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重点考核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创设民主和谐环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自由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正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更加努力的学习。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考虑。

转贴于http://

(三)完善教育评估机制,以人为本,推进农村中学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转换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使教育评估机制进一步的完善。注重农村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农村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政策应该倾向于农村教育,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用于农村教学硬件设施,提高办学条件。开发和建设一批具有乡村特色的校本课http://程是激发乡村孩子自主学习的关键,乡村学校可以通过艺术课﹑园艺课﹑养殖课﹑制作课和劳作课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真正走进乡村青少年的生活世界,才能切实地激发他们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篇8

【摘要】由于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导致农村的教育水平一直与城市的教育水平相差甚远,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心理教育,一直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农村的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由于农村的师资水平比较低,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在思想意识上比较忽视心理教育,同时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却又得不到正确的辅导和教育,造成农村初中生出现自闭、自卑、自杀等问题。【关键词】农村初中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前言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提升和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在城市的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普及开来,同时在教育程度上不断深入,但是在偏远的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开展,导致农村初中生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的看待问题、与人相处和培养人格品质的基本前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小学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农村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如何呢?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呢?笔者针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1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近几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初中绝大多数没有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同时有些学校即便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是由班主任或者其他任课教师代为进行心理课程的授课,关于心理健康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但是没有统一印发心理教材,只是由老师进行口头授课,学生进行听讲,没有硬性的考试要求。总之,农村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得到普及开展,同时在授课形式、授课内容上也要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学校的教育中基本属于空白。2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存在的困难2.1心理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我国的心理教育起步比较晚,从事心理教育的教师在数量上也比较少,那些接受过专业的心理教育的老师大多数留在教育条件较好、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大城市。面对贫穷落后的农村,没有专业的心理老师愿意去。虽然国家针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初中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或者是辅导,但是农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且教育经费有限,很多学校不愿意将经费用在心理老师的培训上,由此造成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很多心理老师都是上了年纪或者根本不是心理专业的老师,开展的心理教育也只是走走形式。2.2在思想意识上错误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农村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在思想意识上忽略心理健康的教育,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硬性的纳入到中考的考试范围内,很多老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任何作用,不能提升学生的主科成绩,反而浪费时间,同时,他们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把心理课程的开展,当做是应付上级检查的事情。同时,很多人混淆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概念,认为二者是一回事,没有必要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农村的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认识是造成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空白的原因之一,因此,改变他们这种愚昧的思想意识是进行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同时要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区别。3开展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3.1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各地教育学院应组织专家定期举办适合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这是解决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专业教师问题的根本办法。由教育学院组织专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是比较合适的。此外,心理学理论工作者应深入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研究,农村初中学校也应积极主动参与理论工作者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期间得到理论工作者的指导这是目前许多学校采用的方法,也是当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不能仅限于专业教师,应该对所有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3.2建立地方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宣传、指导和监督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因而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在农村,无论是学校领导、教师还是学生、家长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在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加强宣传工作。要搞好宣传工作,单靠心理学理论工作者的自发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政府部门的介入。因为要大面积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只有政府部门的介入,才能使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保障。结束语总之,国家要在政策上鼓励农村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要在经费和师资培养上对农村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支持。【参考文献】[1]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m].上海出版社,1990.[2]钟青主编.青春期知识手册[m].中原人民出版社,1991.

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篇9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对策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方针中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德智体教育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普遍认可,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相比之下,学校艺术教育因其自身特性和社会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中小学,尤其是西部农村中小学中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一现状严重偏离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后果是显而易见的。笔者结合长期学校工作实践,就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谈几点意见,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为基础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

概括来讲,当前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如下:

1应试教育地位稳固,艺术教育持续萎缩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至今仍然缺乏一种科学的、可行的教育效果评价机制。考试仍是得心应手的评价手段,而无论是小学毕业的知识检测,初中毕业的“三合一”考试,还是高考,音乐、美术都不是考试科目。在择校热的今天谁愿意把精力和时间耗费在非考试科目的训练上,学生不会,家长也不让。在这一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也只能结合实际,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文化课的教学上。艺术方面有潜能和兴趣的学生,就只能参加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替学校应付上级检查了。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规范的专业引领,有艺术潜质的学生看不到自己艺术方面发展的前景,久而久之其艺术潜能也就泯然众人矣。缺乏艺术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是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2专业艺术教师严重匮乏,学校艺术教育举步维艰

长期以来,专业艺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这方面更是一人难求。一个24个教学班的镇办初中长期没有音乐教师,校长多次向主管部门反映未果,学校只能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安排部分有个人音乐爱好的教师兼代音乐课,给学生教唱一些歌曲,以便使学校不至于过分沉寂。这种无奈之举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教师中能唱会教的人也是凤毛麟角。因此,农村中小学把课表上的音乐、美术课上成自习课就不足为怪了。前些年,分配到农村中小学的艺术类教师基本上都是中等师范学校音乐、美术班毕业的学生。师范停招后基本上截断了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的来源,至于从艺术类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生,本来就少,要想分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可能性非常小。

3艺术教育高投入,农村学生吃不消

虽然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人们用于子女教育方面的投入仍显不足。艺术类教育的学习成本较高,一般家庭很难支撑。在物质保障大打折扣的情况下,学生的艺术发展只能在较低层次下徘徊,很难有大的突破。

针对以上问题,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谈几点意见。首先,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深入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深刻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好,发展好学生的艺术潜能。坚持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的艺术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性情,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感情。努力探索艺术教育科学评价机制,促使艺术教育健康发展。

其次,改革艺术类学校招生制度,使有艺术素养的学生有继续深造的机会。从小学开始建立有艺术潜能学生档案,记录其专业发展经历。初中毕业考试前艺术学校进行选拔性考试,毕业文化课考试结束后,在专业合格的情况下优先录取这一类学生进入高中或专业艺术学校学习。在保证文化课学习质量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其艺术专业的培养。高中毕业时在文化课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填报艺术类院校志愿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保证对其进行艺术培养的连续性。同时,加大对艺术类学校的资金投放力度,保证其正常教学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职业中专学校增设艺术类专业,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培养基本艺术人才的需要,为当地教育、文化艺术事业的长足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篇10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1引言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一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走向城镇打工、就业,他们无可奈地把子女留在农村家乡,从而促生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他们或不适应,或感到孤独无助,有学者形象地将其称之为“现代化的弃儿”。所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关爱变得至关重要。而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显示其教育现状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若不能妥善解决,势必严重影响其身心发展。为此,本文选取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仁怀市小湾中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问题进行初步的调查研究,并尝试提出若干解决小湾中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以期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相关的参考。

2仁怀市小湾中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2.1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致使学校管理压力巨大

根据2013年12月《仁怀市小湾中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统计表》得出,仁怀市小湾中学共有留守儿童546人,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54.96%。个别班级留守儿童数量高达全班人数的73%。从年级分布来看,九年级人数最多,由于目前中考生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参加中考,致使15%流动儿童重新变成了留守儿童。由此可见,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势必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

2.2以隔代和单亲监护为主

从现监护人类别来看,目前主要可以分成以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式隔代监护和以母亲为主的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或自我监护三个类别。其中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为主,共占95%。由于临时监护人在财力、精力上的匮乏,导致对留守儿童的管理、监护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2.3学校管理薄弱

在所调查的仁怀市小湾中学,学校为迎接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相关统计,也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但其形式化现象过于明显,据调查显示该学校未设置任何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未规划专门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更谈不上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备。其实学校也深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峻与迫切,但是由于农村学校本身就缺师资、缺经费,再加上他们还要面对残酷的升学率竞争,学校也深感无力。

3仁怀市小湾中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

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改善,留守生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教育上的缺陷。

3.1学习问题

以小湾中学级最近一年(2012-2013)的期中及期末成绩分布来看,有少部分留守儿童成绩优异,长期稳居年级前列,但总体水平不容乐观,其中有部分学生会因为父母管教的相对缺失而成绩下滑,致使学习效果不突出甚至很差。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致使部分孩子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念,他们开始憧憬打工挣钱,故而学习不求上进,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较差,学习观念淡薄化。

3.2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由于其年纪相对较小,安全防范意识比较薄弱。校园安全在学校老师的管理下基本可以保证,但是在学校与家之间的空白时间空白地段,由于脱离父母的监管与照顾,自以为已经长大了的他们受社会上不良习气影响,致使逃学、抽烟、喝酒、早恋等不良行为发生率大大提升,甚至出现过早地与他人发生性关系,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措施导致留守女生过早怀孕,从而对其身体和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

3.3心理问题

正值青春期时期的留守中学生,由于生理的变化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其心理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身体外形的发展,使得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希望摆脱童年时期的一切,但由于受其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发展水平的限制,再加上其社会经验十分欠缺,尚无法真正实现独立,因此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感并存,主要表现无法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又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不断找寻朋友又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等等矛盾心理,再加上随着其学习压力的日益变大以及朋友同学相处方式的转变,他们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由于隔代监护的他们与长辈有着深不可越的鸿沟,他们缺乏归属感,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学校,但农村中学学生人数多教师少的现状,使得相关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每一个学生。再加上现行的教育考评制度只看升学率,极易忽视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3.4道德问题

由于初中生模仿能力较强,接受新鲜事物速度较快,但其判断能力还不十分完善,加之他们极易冲动的特性,遇到冲突往往不分青红皂白,不计后果,最后可能沦为失足青年。再加上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极易用物质来补偿这种愧疚,一些留守儿童便有了支配自己财富的权力,他们心理的空虚极易用金钱来填补。有的留守儿童崇尚名牌,追求享乐,喜欢显摆自己,为了追求金钱,他们渐渐学会欺骗,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4仁怀市小湾中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构成的这个教育系统的失职。

4.1有效家庭教育的缺失

相关研究发现,临时监护人在文化程度、教育观念、教养方式上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和父母以外的监护人生活在一起使其心灵上没有归属感。代养人只能解决留守儿童的温饱问题,至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他们觉得无能为力。由上文可知,留守儿童多被爷爷奶奶辈抚养或父母一方留守在家抚养,因此隔代教养或单亲监护的状态比较突出。他们或被承重繁琐的农务占用过多的时间,或因自身文化水平不高难以有效地监督引导孩子,导致任何一种监护状态都不可能对留守儿童的学业做好关爱和监督,留守儿童普遍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随着父母外出打工,一部分留守儿童成绩下滑,其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对父母的想念和随之产生的孤独和寂寞感。

4.2学校方面

4.2.1学校教育资源有限

实际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多方面原因综合起来的结果。首先,农村学校可利用资源较少,师资力量较城市相对薄弱;其次,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没办法兼顾个体,导致教学质量差;再次,留守儿童在学校难以得到除学习之外的必需关怀。以仁怀市小湾中学为例:某班主任老师要管理一个64人的班级,要担任学校政史地教研组的组长,要负责本校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等相关问题,还要负责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此外还要上三个班级的政治课。所谓的心理咨询室只不过成了迎接上级检查的摆设,根本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4.2.2学校课程的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大部分的农村学校没有设置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即使课程表上安排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类的课程,其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实际操作时心理健康的“专题”课大多安排语数外的老师上,学校默许他们上自己科目的课,只在偶尔规定几个主题让学生写心得体会交上来以做材料。

4.3现行教育制度的无奈

现行的城乡二元制结构下,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优于农村,加之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即使留守儿童有能力进城入学,课程也无法和之前连接。再加上受政策限制,目前很难在异地参加升学考试。虽然很多城市都在尝试探寻一条适合异地中高考的政策,但迄今为止,这些政策都还没有大力实施。并且现行的户籍制度、教育制度使农村孩子无法承担城市高昂的择校费、无法参加城市的升学考试。就算父母有经济能力把孩子带在打工地就近入学,大多数的流动儿童还是要面临升学考试又回到原户籍地,再次成为留守儿童。

5解决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策略,自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被提出以来,已有许多学者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决的策略。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入手根据所处实际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5.1家庭方面

众所周知,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面对中国当前留守儿童父母角色情感缺失这一实际情况,父母应该强化自身监护和教育子女的意识。如不得已外出打工不能亲自监护,也要妥善安置孩子,寻求合适的临时监护人予以代养,除了交代孩子日常生活,还应该强调对孩子的教育。其次,若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也务必通过电话等多渠道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再次,父母不必因为不能陪在孩子身边而心存愧疚,给予孩子过多的物质补偿。父母可以在寒暑假的时候,接孩子到自己所在的打工地小聚,这样通过亲子间的沟通交流,一方面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此外,还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父母的辛劳与努力,利用这一契机教育孩子更好地努力。最后,面对当前利益与孩子教育之间的取舍,父母更应从长远利益着手,打工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孩子才是未来,才是父母最大的投资,把子女教育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

5.2学校方面

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任重而道远。学校应该着手构建一个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相关的心理档案,扎实可靠地落实留守儿童的教育保护方案。具体而言,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留守儿童的家访活动,认真了解每一位留守学生的实际问题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开设相关的课程引导学生健康积极地面对生活,以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变化。此外,在对教师的考核方面应该多渠道多因素相结合,而不仅仅是分数、升学率。学校的教育经费里应该为老师适当地考虑一些通讯费,以便老师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即时有效地取得联系。最后,学校还应该看到留守儿童生活的积极面,可以利用学生留守这一现状积极引导,开展各类活动对他们进行励志、感恩教育。

5.3社会方面

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打破现行的一些与教育实际不相适应的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与留守儿童现行问题相宜的新体制。此外,相关教育部门也应关注到留守学生这一庞大队伍。当前留守儿童问题是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教育制度、教育资源的天平似乎都偏向了城市。因此,教育资源的分配应适当向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倾斜。对教师对学校的考评应从单纯的分数看教育成绩中走出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勿忘教育是培养人。

6结论

仁怀市小湾中学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安全、心理、道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这些教育问题主要是由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和父母角色的缺位、学校管理及课程的设置、现行教育及户籍制度不能适应当前人口流动的发展等原因造成的,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统合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32(1):29-36.

[2]葛新斌.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弃儿及其前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37-40.

[3]王东宇,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5,(2):477-479.

[4]胡小爱.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5):119-121.

[5]王世忠,王一涛.农村教育贫困的经济根源—利益集团的视角[J].特区经济,2005,(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