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教学实践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7:57

足球教学实践报告篇1

摘要:“机器人足球”是以体育竞技形式展示的高技术的对抗,涉及多领域的前沿技术集成。本文分析了高校开展机器人足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并阐述我校以机器人足球为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最后对开展机器人足球对信息类专业的本科教育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机器人足球;创新素质;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1机器人足球

机器人足球比赛,顾名思义,就是训练和制造机器人进行足球比赛,就是通过体育竞技的形式来提高人工智能领域、机器人领域的研究水平[1]。机器人足球赛的设想首先是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alanmachwor在1992年的论文《onSeeingRobots》中提出的。研究目标是计划经过五十年左右的研究使机器人足球队能战胜人类足球冠军队。目前,有关机器人足球赛的国际组织有两个:FiRa组织和RoboCup联合会。

FiRa(FederationofinternationalRobot-Soccerassociation)是由韩国人创办的组织,从1997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比赛,其国际影响较小,主要有韩国、新加坡、巴西等一些国家的研究机构组队参赛。RoboCup联合会成立于1992年,1996年在日本举行了一次表演赛,获得了很大成功。第一届RoboCup比赛和会议于1997年举行,以后每年举办一届。RoboCup的活动包括学术会议、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挑战计划、RoboCup教育计划等。

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是RoboCup活动的中心,包括小型机器人比赛、中型机器人比赛、Sony有腿机器人比赛、仿真机器人比赛等。仿真机器人比赛是RoboCup比赛中参赛队数目最多的一种,其规则基本上与国际足球联合会的比赛规则一致。比赛的方式是由Robocup委员会提供标准的Soccerserver系统,各参赛队编写各自的CLient程序,模拟实际足球队员参加比赛。

作者指导的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机器人代表队参加了2004-2007年的全国机器人大赛,连续几年都取得了仿真2D和仿真3D三等奖的好成绩。本文结合实际参赛的经验,对基于机器人足球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和实践进行探讨。

2机器人足球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重理论知识的讲授,且知识结构不合理,理论教学跟不上新理论的发展;实验教学薄弱,课程实验多为验证性的;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等。机器人足球教育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实践性强、探索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等学校的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本质的不同。然而,“应试教育”下形成的“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在大学教学中同样存在,单一、死板的教学形式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塑造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造就了大批只会考试的人才。机器人足球队的开发从方案的制定到具体的实施,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这就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自主选择知识,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研究分析,极大地发挥个人潜能,培养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跨专业学习的综合创新能力。因此机器人足球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2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共事能力

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种素质对大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机器人足球系统的开发是一个比较大的工作,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并且需要不断进行优化。通过大家共同的协作,学生能够完成一些靠他们人所不能完成的或者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虽然每个的编程水平、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尽相同。团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在协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作技术报告,学会与人相处,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断增长自己的才干,进而培养起以后工作以及研究所必须的团队合作精神。

2.3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机器人球队的开发是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前沿研究相结合的一条可行途径。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不同,机器人足球队的研制具有实践性强、探索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有利于迅速接触前沿研究,并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提高。由于在机器人足球的实际开发中,需要用到的知识牵涉面广,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找资料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在过程中学生的科研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3具体实施

机器人足球具有低起点高落点的优势,学生只要具备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就可以参与球队的开发,而深入的研究则牵涉到人工智能许多知识,因此被称为是“人工智能的新标准问题”。因此选择这样一个平台具有可行性。

3.1基础培训

机器人足球比赛是一项综合性训练,涉及的知识面广,因此指导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专业知识,实现正确的设计方案。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一年级学生以认识为主,通过举办讲座使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足球的相关基础知识;二年级学生为入门起步阶段,通过开设全校公选课和专业选修课,使相当多的学生投入到机器人球队的开发中,并每年组织全校的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检验自己的成绩。三、四年级则进入高级研究阶段,经过选拔入选校队的学生则在固定的实验室继续从事球队的高级开发和相关的研究。

从我校每年举办机器人仿真比赛中发现,同学们对机器人比赛兴趣非常高,参与意识强烈,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学术和学习气氛,调动了学生们把注意力从网络游戏、过度交友转化到科技创新活动和学术交流上来,促使更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激发努力学习理论基础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锻炼工作能力的兴趣和劲头上面。

3.2教学实践

(1)开设机器人足球的全校公共选修课

RoboCup仿真球队的开发不需要太多的硬件投入,且起点很低,只要求学生有C/C++的编程基础就可以了,所以在工科院校开设机器人足球开发的公共选修课具备条件。作者从2005年开始开设全校公选课,凡是二年级的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课。几年来,选课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平均每年有400人通过选课熟悉机器人足球的相关知识,在球队程序设计过程中得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锻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每年的全校机器人足球仿真比赛的参数队也逐年增加,每年有近200人参加比赛。

(2)将机器人足球列入信息类专业的培养计划

和全校公选课不同的是,机器人足球作为信息类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是学生学习完C/C++之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课程主要针对RoboCup仿真比赛,详细介绍球队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考核的方式是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提交自己开发的球队。

(3)机器人比赛

每年举办的全校机器人比赛为学生提供互相切磋、互相促进的平台,使学生通过比赛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找到进一步努力的目标。通过比赛也能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学生,这些学生将作为校队的成员进入机器人足球实验室,由专门的指导教师带领,进一步学习机器人足球的高级技能,并从事与机器人足球相关的一些研究活动。

(4)机器人足球实验室

2002年我校组建了机器人足球实验室,由学生自主管理,全天开放,有专业老师负责指导,每年都有近50名学生在其中从事机器人足球的开发,并每年组队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实验室成员以3-5人为一个组,合作开放自己的球队,队内协作,队间交流。2个月进行一次对抗比赛,通过比赛相互学习。同时建立交流制度,每周都有球队作开发报告,报告自己的最新进展及技术要点,通过报告交流设计心得和体会。指导老师则主要是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引导,并对实验室的总体进展进行协调。

3.3取得的效果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开展机器人足球的比赛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提高了非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使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有了新的认识,机器人足球这种低起点的平台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具体如表1所示。

信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参与机器人比赛获得了更多的实践能力,体验了系统开发的过程,学会了如何进行技术交流,学会了如何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进行协作;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老师的项目,从事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有10名学生发表了研究论文,机器人足球实验室的成员90%考取研究生,10%的学生成为用人单位争抢的对象。

4机器人足球对本科教育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的问题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很多用人单位都抱怨现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在校大学生也逐渐认识到理论学习和实践的距离,自觉拓展知识面,将理论知识延伸到实践中是学生的内在需求,也是对现有本科教学的促进和补充。

机器人足球所反映的问题也给老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思考,相关课程(尤其是那些理论性强的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何进行调整和充实,才能使课程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生动,更具有实践性。组织学生参与竞赛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也为教材的修订提供了好的素材,提高了课程教学新知识的比例。

从学生参与球队开发的过程看,学生使用的参考书很少是教材,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参赛经历来看,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从事球队的开发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不但成绩没有下降,而且动手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大幅度提高;由此看出,现有的教学体系在挖掘本科生素质培养潜力方面有较大的改进余地。

通过我校的初步尝试,说明开展机器人足球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所以,在高等工科院校开展机器人足球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们开发与研制高科技的兴趣与爱好,培养科学创新精神,激励创新思维;可以进一步推动高等院校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改革,同时也为活跃校园科技,为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洪炳熔.机器人足球比赛D发展人工智能的里程碑[J].电子世界,2004,(4):4-5.

[2]彭绍东.论机器人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6):3-7.

[3]谢迪斌.把培养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始终―关于高校创新教育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5-18.

[4]崔世钢等.机器人与教育改革[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0,(4):16-17.

足球教学实践报告篇2

无独有偶,紧随其后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前校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长查尔斯·威斯特博士也在其报告中提出:“21世纪,许多国家在共同面对和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进行合作,这为工程师们提供了服务于全球利益的绝佳机会。”

全球都面临工程师短缺

“我们必须提高公民中拥有物理学、工程学和数学学位的人数和比例。”

“由于德国工程师缺失,有些要从印度引进。”

“日本高科技行业工程师严重缺失。”

查尔斯·威斯特博士,先后担任过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布什的科技顾问,把他最近搜集来的几个发达国家对于工程师和研发人员的需求一一列举在屏幕上。台下听众席上许多中国工程院院士认真地用笔一一记录下来。

威斯特博士的学术报告题目是《21世纪的工程及面临的挑战》,这同时也是美国工程院的一个研究项目。在报告中,威斯特博士认为20世纪,技术的发展推动发达国家的经济不断实现增长,进入21世纪,现代化的技术为更多的国家、地区和人民加速发展经济提供了条件。

这种工程科学与工业全球化的趋势,导致了各国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对工程师的需求大幅增加。

而潘云鹤院士所做《关于国家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报告中的一组数据更好地印证了这个结论。这一研究报告是中国工程院的一个重大咨询项目,有170位院士、268位专家参加。

“全球近40%的雇主难以在市场上找到合适人才填补空缺,最缺的前三名人才是业务代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日本数字技术行业缺少50万名工程师。德国急缺1.5万名工程师,英国、澳大利亚、巴西、波兰等许多国家都存在工程师短缺的问题。”

报告同时指出,在工程师短缺的同时,工程师的素质也正处于换代升级之际。美国工程院提出了面向2020年的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关键特征是:分析能力、实践经验、创造力、沟通能力、商务与管理能力、伦理道德、终身学习能力等。

我国工程专业学生生源好但创新不足

由于全球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在未来10~20年,我国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将进入一个难得的机遇期。”

潘云鹤院士指出,一方面我国大规模的制造业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用武之地,另外,我国庞大的基础建设和交通运输工程建设,为我国工程科技人员的成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004年9月,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美国工程教育界最具影响力的组织——美国工程教育协会(aSee)第一次选择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工程教育大会,它们选择中国的理由非常简单:“中国是未来的制造业大国,未来的中国急需大量的工程师,工程教育在中国的前途不可限量。”

另外,潘云鹤院士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机遇就是我国的创新战略已经显现出良好的开端。国家逐年加大科技投入,国内发明专利逐年增加。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

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提供了巨大的人力资源。2006年,我国本专科的工科毕业生达到614万人,研究生达到41万人。

对于这一点,威斯特博士的报告中的一组数据也提供了相同的结论。美国培养的金融类学生最多,而中国培养的工科学生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我国工程专业的学生生源好、规模大,就业市场和创新空间广阔,在这种条件下,就是要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潘云鹤院士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在21世纪的发展中迫切需要五类工程人才:第一类,理论+技术实践,解决工程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第二类,理论+发展新技术,发表科研成果的工程科学人才;第三类,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技术集成创新人才;第四类,理论+技术实践+创新设计,产品创意设计人才;第五类,理论+技术实践+创业与市场能力,工程管理与经营人才。

我国工程教育存在工程性与创新性缺位现象

虽然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机遇,但是潘云鹤院士在报告中同时指出了目前我国工程科技人才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工程教育中存在着工程性与创新性缺位的现象。”潘院士解释说,这种缺位具体表现在:一是教育过程中工程性缺失,实践环节薄弱;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缺少多样化和适应性。另外,基础教育也缺乏对工程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在现在的中小学生中,想当科学家的多,想当工程师的少。学校注重对他们传授知识,但忽视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潘院士在报告中也肯定了一些工程学科的成功教育。他说,课题组经过调研发现我国工科中的土木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受到好评,原因就是这个专业的学生在上学时,经常有土木设计方法的实践。

潘院士认为,对于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能力要求包括工程实践、工程设计和工程集成。

对于潘院士所做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工程院的一些院士们表示赞同。李国杰院士说,现在许多高校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实习减少了,有的甚至没有了,学生们没有实践锻炼当然没有创新的来源。另外,现在工程教材陈旧,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要的知识脱节。

博士出身的大学教师几乎100%没有工程实践背景

足球教学实践报告篇3

一、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加强对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学院团委按照校团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于3月20日~4月20日在全院60个团支部1719名团员青年中间开展了一次团员教育评议活动。2.下半年利用各种形式开展以《文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讨论活动,结合形势广泛开展“廉政文化走进校园”的活动,帮助我院团员青年进一步把握理解《文选》中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激发团员青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提高全体同学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广大团员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以“廉政文化走进校园”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对全体团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引导团员青年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认知廉政建设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今年12月,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组织各团支部开展以“增强团员意识、加强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团日观摩活动,取得积极影响和良好效果。4.加强对团支部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对《团支部工作手册》的使用进行指导,学院团委对支部工作手册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督促,有效的促进了各团支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团支部整体水平,逐步引导团支部工作走上正轨。

二、制度保证,措施得当,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工作能力及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更好的推动我院共青团工作,学院党总支、学院团委先后组织开办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生干部培训班、青年共产主义学校,从理论水平、工作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干部的自身素质,并组织发动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向广大团员介绍学习经验,普及党团知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培训层次分明,任务明确,使学生干部进一步明确了自身在同学当中充当的角色,也更清楚了自身应发挥的作用,提高了团学干部的业务素质及理论水平。

本学年制订并完善了院团学干部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学生干部例会制度、值班制度、请假制度、考核制度以及班级干部联系制度,组织优秀学生干部及学生党员深入低年级,帮助解决疑难问题,协助班主任开展好各项工作。

三、以“加强学风建设、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增强广大团员的责任意识。四、积极开展团日活动,逐步探索团日活动运行机制。

主题团日活动是增强团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方式。学院团委根据校团委的统一部署,在全院60个团支部1800多名团员青年中间,于xx年上半年开展了以学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团日活动,于xx年下半年开展了以学习《文选》为主题的团日活动。

l、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对于帮助广大团员树立团员意识、加强团员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院团委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主题团日活动在团支部中广泛开展,使主题团日活动成为基层团支部开展团组织生活的重要形式。

2、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体现了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政治属性,体现鲜明的政治性,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体现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要求。

3、通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进一步调动了基层团支部的积极性,立足支部,面向广大团员,吸引了广大团员青年广泛的参与,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

五、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xx年,我院团委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巩固知识、奉献社会,提高素质。在实践中,注重将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与学生就业创业相结合。在院团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下,我们学院做了详细而周到的部署。暑期实践活动中,张春建同学被评为市暑期实践“先进个人”,义务家教进社区小分队被评为市“优秀实践小分队”,学院团委获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义务家教进社区小分队被评为校“优秀实践小分队”,14人被评为暑期实践“先进个人”,一人调查报告被评为优秀调查报告,两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作品比赛,李静静、张跃、毕大冬的实践调查报告《天然高分子有机絮凝剂制备工艺的研究》获南通市科技作品比赛二等奖,校科技作品比赛三等奖。学院及时了解实践信息,共出社会实践专题简报五期,在校共青网报道二十多篇,8月7日的《新华日报》、8月6日的《江南时报》对义务家教进社区小分队的事迹都作了大篇幅的报道。

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绩优异。

学院团委、学生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针对新生刚入校,为了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团委、学生会先后组织了学习、生活经验交流会,迎新生舞会等,以新老生共同交流切磋的形式讨论大学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让新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针对我院学生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不高,英语学习兴趣不浓的情况,学生会学习部邀请了外国语学院的老师在新校区举办英语讲座,组织同学和英语爱好者观看英语原版著作和有声读物,不断提高同学的英语水平。学生会体育部组织开展了学院排球、篮球、足球联赛。学生会文艺部组织开展了迎新舞会、主持人大赛、十佳歌手比赛等。学生会生活部举办了第二届宿舍文化艺术节。学生会生活部、实践部和外联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尤其是生活部所举办的“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骑车环城活动深深体现了我们化学化工学院的风采。

xx年,学院团委、学生会共组织各类活动数十项,参与学生数千人次。学院团委被评为市“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学院学生会也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分会”。学院团委被授予校“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院莫文隋志愿者协会获校“优秀志愿服务集体”,任海波获校优秀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环041、轻033两个团支部获得了校“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阚道远等三人获校“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卞绍娟等十名同学获得校“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王琦琦等三名教师获得校“团建创新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张冰等四名同学获得校“团建创新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张春建同学被评为市暑期实践“先进个人”,义务家教进社区小分队被评为市“优秀实践小分队”,学院团委获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义务家教进社区小分队被评为校“优秀实践小分队”,14人被评为暑期实践“先进个人”,一人调查报告被评为优秀调查报告,两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作品比赛,李静静、张跃、毕大冬的《天然高分子有机絮凝剂制备工艺的研究》获南通市科技作品比赛二等奖,校科技作品比赛三等奖。邵建斌获市“杰出志愿者”称号,李林等5人获市“优秀志愿者”称号,毕大冬等9人校获校优秀志愿者称号。学院获校首届大学生才智t型台优胜奖,学院学生足球队获校足球联赛八强称号,学院学生排球队获校第二届排球比赛女子团体第三名,学院学生羽毛球队获团体第四名,马倩倩获校第三届校园十佳歌手三等奖,刘菲菲获校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征文三等奖。

七、认真做好宣传工作。

学院团委在开展工作中,积极利用校内外各级媒体进行宣传,扩大了学院团学活动的影响面,为学院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充分向社会展示了我们院团委及学生会的精神面貌,得到了社会及其它学院的一致好评,使得学院的团学工作与广大团员青年贴得更近。

注重对学院特色工作的展示,xx年在校报及学校其他各级媒体上共有100多篇报道。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事迹被省新华日报、江南时报分别报道。

八、认真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认真组织团委、学生会的每月工作例会,开展正面宣传,对广大学生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做好每学期的团费收缴工作;做好团员民主评议及推优工作;做好新生团员青年的团组织关系转入工作及毕业生团员的团组织关系转出、团员档案的整理工作;重视院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工作指导,逐步使社团活动走上规范化。同时认真完成学校团委及学院党政布置的其他各项任务。

xx年,我院共青团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更加紧密围绕校团委和院党政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认真完成规定工作的同时,大力探索和创新学院共青团工作,勤奋努力、同心同德,以《文选》的思想为统领,以广大团员青年的成长成才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再创我院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足球教学实践报告篇4

[关键词]广告会展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郑丹(1958-),男,江苏无锡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广告会展设计、高等职业教育。(江苏无锡21415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06-02

广告会展经济是一种智力经济。素质、学历、技能兼备的综合型人才是广告会展经济质量与效益的保证。高职广告会展专业是顺应广告会展经济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的产物,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体现了人才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然而,人才培养体系的缺乏与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高职广告会展专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将对高职广告会展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明晰培养目标,确立规格定位

广告会展设计是指在会议、展览会、博览会活动中,利用空间环境,采用建造、工程、视觉传达等手段,借助展具设施高科技产品,将所要传播的信息和内容呈现在公众面前。广告会展设计是一种对观众的心理、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创造性设计活动。它以直观、形象、系统、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魅力,提供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交流的一种时空平台。广告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一种高级形态,属于第三产业,包括为广告会展提供展前服务的会展咨询、会展设计、场馆布置与搭建、会展广告、为会展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和服务的交通运输、商贸旅游、金融保险、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广告会展业作为现代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新型的经济业态,以无污染、生态性、带动性、综合辐射性和文化创意特质被众多国内一、二线城市所青睐,成为重点发展行业和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广告会展业关联度较高,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众多国内一、二线会展城市已经突破单一会展业态的概念,会议、展览、节庆等齐驱并进,逐步打造多业态、综合性会展目的地。但是当前我国广告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较弱,这些问题主要源于缺乏高质量的人才供给。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国际高等广告会展专业,目前已经成为高校最热门的招生专业之一,根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关于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统计,全国高职广告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5.9%,排名高职所有专业第九位;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2466元,排名高职专业第十位;从事广告会展职业类的毕业生三年内获得职位晋升的次数最多,平均为1.7次。由于近年来各高校急于求成,导致广告会展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不匹配,专业性质特点与现行的教学模式不匹配。同时由于对专业内涵建设的认识不足,办学理念与定位不合理,造成教学与生源质量下降,毕业生普遍缺乏会展策划能力和新型会展项目的实施能力,设计缺乏原创性。教育产出与现实社会需求错位,从而制约了我国广告会展行业的办展水平和服务质量。作为担负培养广告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必须抓住机遇,改变传统办学方式,关注全球广告会展方式变化与发展,主动与国际广告会展行业接轨,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充分利用行业与企业在人力、物质、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共同构建稳定明晰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重点培养能胜任行业岗位需求的新型技能型人才。

二、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广告会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是思维方式的教育改革,改革不但要有新的知识内容,还要有新的知识传授方式。要求教育者能以全球化的视野去选择知识与能力,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

针对广告会展业企业一般具有“专业化、小型化、低耗能、高产值”的特点,结合泛文化、泛区域创意设计和“虚拟展会”技术应用已成为国际广告会展业发展的新趋势,应重点培养“知理念、善创意、精设计、通技术、能管理”的“创意策划师”“设计执行主管”“项目实施主管”三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探索与改革广告会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以“政、行、企、校”四方结合与联动、理论实践并重为途径,以专业能力教育、岗位能力教育、沟通能力教育、团队合作教育“四育并举”着力构建“四方联动、四育并举”的广告会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多元融合特色集成滚动发展”的发展思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掌握专业关键技术、增强专业艺术修养、遵守专业服务规范)、沟通能力(学会与人沟通与适应社会变化)、岗位能力(具有从事本岗位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与工作方法)、团队合作能力(着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认同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强化课程管理和完善考核评价,全面推行课程标准行业化,实现课程载体多样化和时代化,依据就业岗位素能要求,构建素能模块化、课证融合化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教材、专业资源库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广告会展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现代化。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广告会展人才的要求为出发点,以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目的,以专任教师实践能力建设和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长效的兼职教师来源保障机制建设为重点,提升专任教师对社会广告会展行业的服务能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技能精湛、结构优化、产学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三、注重实践教学,创新培养方式

广告会展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专业,如果不改变传统单一教室授课模式,是难以达到培养实用性人才的教学目的的。要鼓励学院通过自建、校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实训室、教学做一体化创意工坊、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广告会展文化产业园。坚持生产性、开放性、共享性、综合性、建设原则,营造真实“职业情境”。将国家广告会展设计师证书和地区性职业岗位证书制度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引进行业先进技术与工艺,强化学生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制定和完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大纲、考核标准、实践教学管理、评价、监控与保障体系;提高实践教学内涵质量和实施效果,充分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形成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和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校内实训基地“建、用、管”方面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基地功能综合化,基地使用共享化,基地管理绩效化。在实践教学中要强调技术性与艺术性并存,重视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原创性,实现培养创意思维能力强、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有竞争力的人才。

1.项目化教学。通过在项目课程中引入仿真和真实生产性项目,让学生通过课程实践完整掌握一个广告会展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运作环节,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实行与企业合作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授课,以确保项目化教学的顺利开展。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师在项目课程教学中教设计、教工艺、教知识;学生在项目中学知识、学设计、学工艺,逐步完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按照虚拟项目认知先行、仿真项目实训体验、真实项目岗位评价的流程实施项目课程教学。由教师带队到企业参与广告会展设计课程相结合的实际项目设计,让学生进入展场接触实际会展材料器材,观摩搭建流程和效果,使学生对广告会展设计流程有清晰的感性认识。

3.“双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法。选择校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务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组建工作室并担任导师,全程介入高职学生三年的学习与专业实习。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且给予技术与工艺的指导,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提升其职业素质。明确“双导师”的分工与责任,校内导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提升他们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并为他们提高综合素质与拓展专业能力提出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建设性的意见;负责指导学生顶岗实践报告及毕业综合实践报告的撰写工作,带领学生进行专业调研并做好与校外导师的联络沟通工作。校外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体验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与管理能力,负责指导学生以企业实际项目为题进行毕业设计,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双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法要解决学校传统专业课程中出现的内容设置单一、课程间相互脱节的现象,使人才培养完全符合岗位能力需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有明显提升,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4.以课程群建设为中心,展开实践环节教学。保证广告会展专业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时占总学分的55%以上,除通识教育课程外,将实践环节分为综合艺术实践:民间艺术考察、中外设计展览考察、专业考察与社会实践等;广告会展基础实践:设计构成、装饰实践、造型基础实践、创意图像实践、设计表现实践、计算机设计实践、制图模型手工实践等;会展设计方向实践:会展视觉设计实践、会展信息设计实践、会展技术与设备实践、空间设计实践、网络会展实践等;整合实践――会展设计实习及报告、大型会展主题设计考察及报告、毕业设计及报告。由于广告会展专业具有的交叉性、应用性特点,实践环节课程体系要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结合社会需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符合广告会展人才职业成长规律;以毕业生、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数据公司的反馈意见作为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过程的依据,满足社会对广告会展岗位的工作要求。

广告会展专业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设计等专业,其专业跨学科特征非常凸显。在多年发展的基础上,面临的是机遇与危机并存的处境:要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特色能够适应广告会展行业发展的专业,使专业设计教育的理念与方式能够和科技进步与文化发展相适应;要明确定位,合理规划,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实训室、教学做一体化创意工坊、校外顶岗实习基地,营造真实的“职业情境”,加快本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同时随着全球生态化设计发展趋势形成,要及时关注全球广告会展方式变化与发展,在课程教学中大力倡导绿色设计理念,高度重视广告会展行业标准化建设与研究,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展广告会展设计与制作工作,确保设计与制作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加强学科的自身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广告会展职业教育落后于行业发展等问题,满足广告会展业发展与人才资源储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经济贸易展览会术语[m]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崔平.无锡会展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1(21).

[3]无锡市政府.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会展业的若干意见(锡政办发[2011]118号)[Z].2011-05-04.

[4]陈燕.产业链视角下提高无锡会展产业延展效应的对策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5]余建星.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形成实践育人氛围[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

[6]马青,王宁.会展设计与布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足球教学实践报告篇5

一、导入生活化,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在数学教学中,如果一开始我们就从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导入,学生能马上把注意力从课间集中到课堂上来,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从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好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它可以是一件实物,一个生活情境,也可以是一个实验,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画一画,再引导学生思考.笔者在讲解“如何求集合中元素个数”时,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我班有56人,每人至少都喜欢三大球中的一种,喜欢篮球的41人,喜欢排球的20人,喜欢足球的18人,同时喜欢篮球、排球的15人,喜欢足球、篮球的5人,喜欢排球、足球的9人,问:有多少人三大球都喜欢?”这个题目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熟悉的,所以马上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时而思考,时而计算,一副踌躇满志而不得解的样子,几分钟下来,大部分学生都投降了,催着笔者讲解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这样的导入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为下面的知识讲解做好铺垫.

二、例题、练习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生活化的例题和练习对学生来说有一种亲切感和可操作性,解决了这类问题又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教师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使例题、练习趣味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使课本内容的学习得到拓展,知识有机地转化为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在经历与体验中逐步形成数学观点和思维方法,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例如,笔者在讲解“排列与组合”时,把学生按座位分成7排,让学生给自己所在的一排按各种要求排座位,学生兴趣盎然,一边排,一边讨论,一边改动,一边思考,充分学习了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直到下课铃响了还意犹未尽.趁此机会,笔者又连出了几个相关的开放性思考题和实践题,把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的后续效应.师生围绕着这样熟悉的题目展开讨论,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内容改编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题目,使每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于数学学习中,富有弹性的开放性思考题和实践题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要,实现了“人人能练习,人人能发展”的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研究性课题,加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研究性课题是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的角度对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它能密切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现实问题和数学问题的联系和区别,亲自体验成功与失败,探讨寻求结论的方法和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和作用,学会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考虑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行动和合作活动;它可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笔者在对“数列”这一单元进行复习时,要求学生研究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让学生自由组团,分工合作,结合现实生活中购车、购房分期付款情况,进行具体的市场调查,得出一线数据,然后从几种分期付款形式中为自己的家庭选择适当的分期付款购房、购车方案.学生马上各显神通,或通过上网查阅,或通过已有的购车、购房合同,或通过直接找房产公司和汽车商,取得数据,然后利用数列的相关知识和自家的实际情况进行运算、分析.7个小组中有6个小组给出了较为合理的研究性报告,并进行了相互交流和讨论,还派了代表在家长会上作了汇报,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后据了解,还真有一个家庭采用了学生的结论进行了分期付款购房.个别学生在这次研究性课题中所付出的努力与以前在数学学习中的情况有天壤之别,找关系,跑公司,查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简直是废寝忘食了,连他们自己都说:“要是我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有这个劲啊,我早就成数学家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油然而生.这是因为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对所要研究的课题感兴趣;对研究的过程感兴趣,满足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渴望,产生了融入社会的喜悦,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个体特长,使学生有成就感;对研究的成果感兴趣,可以让别人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利用集体的力量,学会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分享,提高了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优越性,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判断力和推理能力大大提高了,自由探索的空间更宽广了.

足球教学实践报告篇6

一、从直接经验到主动探索

陈鹤琴先生说:“最宝贵的是孩子们自动研究的精神可以获得直接的经验,这是学习的有效途径。”他提倡教师要培养孩子乐于学习、好奇探索的态度。

案例:操场上,靠边一向摆放着很多个轮胎。孩子们做完足球操,来到了这片活动场地。在自由活动过程中,欣×一个人玩了足球,突然把自己的足球放入了轮胎开始滚动,其他孩子见了,也纷纷去拿了一个轮胎。山×对欣×说:“我们来比赛,看谁滚得快!”另一边,文×对小雨说:“我和你一起来踢球吧,看谁踢得准。”原来,她们把轮胎竖起来当了球门。孩子们有的把轮胎滚起来,有的把轮胎竖起来,有的把轮胎横着放,还有的把轮胎垒起来。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动手收拾好场地,老师请大家来介绍自己的玩法并请孩子们说一说怎样会更好玩。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自发的兴趣便是儿童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基础。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并保持其好奇心,培养他们通过观察、实践来发现问题、仔细思考并找出答案的能力。

二、活动前充分准备,活动时随机应变

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园课程,教师需有相当的准备,倘使临时发生很有趣的事情,那不妨就改变拟定的功课,以作适时的工作满足儿童的需要。”教师预设的课程如果没有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灵活调整教育计划,根据幼儿所处的实际环境和兴趣自然地生成新课程。

案例:小朋友们正在认真地跟着老师练习跳踩球,从一个角落里传来窃窃的笑声,原来山×把轩×正在跳踩的球踢入了不远处的小球门,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哈哈大笑。于是,老师停止了跳踩球的练习,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球是怎么进球门的,还有什么东西是可以滚的,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点。接下来组织小朋友开始进行射门游戏,请孩子们讨论怎样才能把球准确地踢进球门。最后我们进行了一场欢乐的射门比赛。

教师主动停下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更加贴近幼儿的心理。孩子爱搞“破坏”是其创造萌芽的一种体现,合理利用孩子的天性,从小激发与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在好奇中去勇敢探索,必会有所收获。

三、自己的世界,自己发现

陈鹤琴先生认为:“凡是儿童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鼓励幼儿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凭借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和重构新的经验。

案例:整理足球时,教师发现有几个足球上面被画了乱七八糟的线条。教师拿着这些足球到孩子中问:“是谁把球画成这个样子的?”有孩子“报告”:“是涵×干的!”涵×坐在角落里偷偷地看老师,脸红红的。教师问:“你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他一句话也不敢说。教师放下球后把涵×拉到身边来,并把他抱在怀里,轻声地问:“你为什么要把足球画成这样呢?”他抬头看了看老师的表情,发现是关切的、温和的,就怯生生地说:“我是想让足球穿上新衣服。”多浪漫的想法啊!教师被他充满爱心的想法所感动。教师心里想:以后可以举行一个足球的形象设计大赛,让我们的足球也都能穿上新衣服。

教师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外在表现,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在感受,忘记孩子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不给他们参与的机会,使孩子的情感得不到应有的共鸣和宣泄。

四、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做中进步

陈鹤琴先生根据儿童心理学及教育实践,将杜威的“做中学”发展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强调“儿童要求的真实的知识一定要‘做中学’,而教师也应在‘做中教’,共同在‘做中求进步’”。

案例:户外活动时,小夕的足球跑老远,于是小夕问老师:“老师,足球为什么会滚这么快呢?”幼儿最关心的问题是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他们爱提问,却很少思考和分析这些问题。老师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抛回去给孩子,引导孩子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自主观察、探索周围现象和事物,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样一个户外活动时引发的探索活动是随机的,教师抓住了孩子的疑问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将主动权交给了孩子,然后引导幼儿对大家的意见和自己的观点抱着怀疑的态度进行再思考,得到正确的结论。在这个探索活动中,教师及时进行角色调整,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我们活学和活用陈鹤琴的“活教育”,完善和创新足球特色教育,把教师的智慧与幼儿的兴趣交织在一起,和孩子们一起在教育的沃土上发现、探索,描绘更精彩的童年!

足球教学实践报告篇7

品德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小学生的心理面貌是由品德和智力两方面组成的,而品德则起着统帅作用。

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品德逐步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小学生认知带有具体形象性,想象力丰富,情感外露且不稳定,持久性和自主能力弱,行为习惯正在形成之中,爱模仿,可塑性很大,易于受外界的影响,正如俗话所说的:“嫩枝易弯也易直”。

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呢?作为一名班主任和辅导员,除教好品德与社会课外,还要加强课后的延伸提升,让学生在社会及现实生活中实践良好品德要求,所以,品德教育不是孤立进行的,应在学习、实践、活动、生活等各个方面活学活用,完美提升品德与社会的教育功能。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以语文学习为主线,渗透品德教育

学生学习语文,通过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如学习《我的战友》,为了战斗的胜利而不惜遭受烈火焚身,学生被这种伟大精神深深感动时,笔者提出了:“你能体会他当时的感受吗?在生活中,你曾不小心被热水烫过、被火烧过吗?”当即,有学生举出了相应的例子,自己还心有余悸,有的眼里充满了泪花。

通过现身说法,再对照遭受烈火焚烧,让学生体会到那是何等的疼痛,但却一动不动,宁愿牺牲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严守纪律才是胜利的保证,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这些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加倍珍惜这样的学习环境,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上课认真听讲,做个严守纪律的好学生。

再如:积累运用中的好词语“表里如一”,笔者在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后,提出:“咱班谁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你在哪件事上体现了表里如一?你在哪件事上没有体现表里如一?”通过提出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自己进行反思,找出了自己的错误,自觉地向那些“表里如一”的好学生学习。

2.实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拓展教学空间

利用节假日,少先队组织学生捡拾“白色垃圾”、整修道路、植树造林等志愿服务劳动。劳动前,笔者布置了小调查:“白色垃圾”有哪些危害?整修道路中,你发现的小广告有哪些危害?植树造林有哪些好处?地球有哪些伤心事?调查可以通过询问、上网查询、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并结合调查,一是写一份调查报告,二是写一段有关地球的广告词(都配上相应的漫画或图片),一个月时间完成。

一个月后,各种各样的调查报告、广告词张贴在了黑板报上。在黑板报前,我们召开了主题班会:“怎样保护我们的资源?”“怎样爱护我们的地球?”大家看报告,阅读广告词,欣赏着漫画、图片,认识到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地球哺育了我们”“为了地球的明天”“地球的伤心事”这三节课的实际意义,纷纷表示:“我们不能让地球再伤心了,从自身做起,做好宣传,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当即,学生组成了“二护一宣”小组(爱护植物、爱护动物、环境宣传),分工明确,实施行动,并约定从现在到中学毕业每年种一棵“成长树”。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破坏地球资源的巨大危害性,行动上有了明确目标,人人争做自觉保护地球的小卫士。

3.让学生在日常活动、生活中,形成良好品德

生活德育论告诉我们,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中,没有脱离生活的“纯粹道德”,也不存在不包含道德问题的生活。

每年的3月是学雷锋活动月,要持久地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笔者让全校学生以班为单位,每人每周记录一次在学校中、家庭中、社会中做的最有意义的好事。各班利用队会进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是快乐的。

学生年龄小,喜爱看娱乐性少儿节目,不大喜欢看新闻,为了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习惯,笔者在校内专门开辟了一个“国内外大事专栏”,一周写五则(中、高年级,一周5人,轮流书写)国内和国际新闻,学生会自觉地聚集在专栏下,观看这些新闻,从新闻中感受到祖国蒸蒸日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富民强,爱国主义情感油然升华。

4.家校合作,加强品德教育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方面的教育相一致,互相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前在经济大潮的改革下,农村父母大部分在外打工、经商,学生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家长联系,但由于距离和时间的原因,他们见不到家长。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了飞信、QQ、定期或不定期写信等方式,或者把简短的留言写在学生的家庭作业本上,汇报学生在校的学习、思想情况,同时收到家长反馈的学生在家情况,互相沟通,及时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

三、取得的效果

品德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引发学生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实现知行统一;以教材为蓝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栽“成长树”到中学毕业,人人做一个自觉保护地球的小卫士;通过亲自书写做的好事,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是快乐的,自觉形成良好品德;写新闻,从新闻中感受到祖国蒸蒸日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爱国情感油然产生;校园里,热爱学习,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教师和家长加强了沟通,教育工作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赞赏。

足球教学实践报告篇8

回顾过去的2019年,我校体育教学稳步推进、扎实进行。我们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坚持面向全体的原则,努力做好体育普及工作,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始终把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健康心理做为工作的出发点。努力发展普及校园足球,组织开展了多项活动。

为了更好地利于今后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让我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在就对我校2019年度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做如下报告:

一、学校体育开课率和体育教学实施总体情况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标准,一二年级每周四节(包括一节健康课,两节足球课),三至九年级每周三节(包括一节健康课,一节足球课),体育开课率达到100%。目前,专业体育教师一人,兼职体育教师四人。体育教师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导处检查。教师注重对学生加强体育安全教育,上课前后都要提示孩子们注意活动安全。学校的体育设施,必须在体育老师或其他老师在场指导。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学习落实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改革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要求每一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反思,努力钻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新课标精神,才能恰当地选用新的教法和新的学法。在教学中,各教师从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出发,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做到经常性的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

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

学校每年制订阳光体育运动工作方案,定期开展活动或比赛。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表,严格实施。

(一)校园跳绳

学校组织,每一个班级全体学生共同参加,再练习一个月后,从每一个班级里抽出五名比较优秀的学生参加全校比赛,最后选拔出六名参加全县组织的趣味运动会比赛。学校有具体的设施方案和计划。有专业老师做指导训练。

(二)冬季长跑

11月15日,2019年冬季长跑顺利结束。11月5日上午,我校在学校操场举行了2019年“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启动仪式,冬季长跑活动正式开始。体育组组长王佳佳老师给同学们讲解长跑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仪式最后,全体师生一起按照学校划定的跑步路线进行了长跑活动,根据计划,长跑活动将持续到明年的4月30日。

三、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和场馆设施情况

我校2019年重点对校园篮球进行经费投入共计3000元。

四、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体育教师和音乐、美术教师组成一个教研组,坚持集体教研、互帮互助,体育教师王佳佳参加全员培训。

五、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等关键指标。

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为圆满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数据上报工作,学校开学初成立了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测试和上报工作,于11月10日上报了数据。教导处负责指导体育组根据教育部、省、市、区各级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要求,制定了检测方案和安全预案,紧紧围绕测试项目和工作要求,对全校学生分年级分组别进行了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跳绳等指标的测试。检测促进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今后开展体育健康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指导意义。检测结果已经统计,上交。

我校要求体育教师妥善保存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原始数据完成了原始数据的整理通过家校微信群通报学生及家长。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认真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动态把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针对学生体质检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六、学校管理

学校体育工作由王传勇校长担任组长,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分管体育工作,政教、教务、总务等部门全部参与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明确。学校建立了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和实施体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落实责任制。每学期校长听体育课不少于10次,分管校长不少于16次。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学校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时规定,明确规定:任何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占体育课。教导处把体育教师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纳入教学工作量,就是实际考虑到体育教师的实际工作。我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均达标,体育场地平整、整洁,符合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要求,孩子们在塑胶跑道上跑步,尽情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体育器材如乒乓球桌、单杠、高低杠等,有专人负责管理。学校人数少,足球活动经费不足,影响了学校的足球活动。

足球教学实践报告篇9

关键词:毽球;高校;校本课程;建设

踢毽作为我国一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起源于汉代,经过时代的发展,踢毽子逐渐发展成一种竞技运动一毽球。把毽球作为我国高校校本课程,进行合理开发和建设,有利于丰富我国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在体育堂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空间,有利于弘扬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一、概念和意义

(一)体育校本课程概念。

体育校本课程是1973年菲吕马克和麦克墨伦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他们把校本课程界定为学校中的体育教师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和实施。

(二)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在经济水平、教育资源、文化背景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甚至在同一地区,不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学生水平也各不相同,统一的课程很难全面考虑到不同地区学生的教育需求。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三)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根据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分析和定义,结合高校基础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及毽球校本课程开发、使用状况的调查。经过专家访谈等,将毽球校本课程开发定义为:高校普通院系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与落实的需要,提高高校学生对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各自办学的理念与特色,由本校体育教师作开发的,在高校普通院系内实施的,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毽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需要的毽球课程研发活动。

二、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从高校院系培养目标和培养人才的用途来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倡导的四个基本理念是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之一。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2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奠定学生的终身体育基础。3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个人收益。

(二)教师主体论。

教师主体论是指教师是校本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及实践者,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处于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中,毽球教师的主体性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 毽球教师是课程的决策者。2 毽球教师是毽球校本课程的实施者。3 毽球教师是毽球校本课程的评价者。课程评价是指判断课程价值的过程。

(三)课程论。

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是属于课程建设的范畴,应遵循课程论的规律和要求。根据现代课程体系设计的相关理论,一般主要有三种理论取向值得我们研究:一是学科本位型,也称学科中心论。二是学生本位型,也称人本主义课程论。三是社会本位型。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应融合三种课程理论的优点,使之适应现代课程论的要求。

三、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中要重点突出“健康第一”的主导思想,使高校院系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使毽球校本课程开发服务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并重视个体差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要素分析

(一)需求分析。

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应包含二个要素:一是对高校院系学生毽球需求的分析;二是对学校、社会提供毽球学习条件的分析。只有在准确把握这“两种需求、一种提供”的基础上,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才能从时展的需要,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学校特色形成的需要出发,构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毽球校本课程。

(二)课程的目标。

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发展需要及学校办学目标,满足学生对毽球兴趣的爱好。2 通过组织毽球教师参与毽球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增强毽球教师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毽球基本技术动作,体验身体控制与美感的喜悦,体验竞争乐趣,增强社会适应能力。3 立足于面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4 注重毽球校本课程与人文课程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毽球游戏和比赛,培养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积极进取的良好思想品质。5 在毽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不断认清毽球校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编制原则、价值取向、毽球教材编写规律、毽球课程管理与考核办法,处理好国家、地方及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

(三)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组织与实施是高校体育院系为了实现毽球校本课程的目标,开展得一系列活动。高校体育院系根据毽球校本课程的评估和目标,组织“毽球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让毽球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申报课程,依据毽球教师的开发能力,决定是否开课。

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是指高校体育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与落实的需要,根据各自办学的理念与特色,由本校毽球教师或与相关院校毽球教师合作开发的,能够满足学生学习毽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需要的毽球课程研发活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主体论、课程论是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校本课程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是高校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明确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校本课程开发必然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培养个性化人才,而学校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又有利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建立科学的毽球校本课程开发评价机制,保证课程开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2]丁念金课程论体系结构之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9):8

[3]韩和平关于课程概念的探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6):23-2

[4]黄宗芬,汤智。课程与教师的主体性[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98-10

[5]张志华.课程论视野下大学生职业生涯开发与辅导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8

[6]崔允榔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协调.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的定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

足球教学实践报告篇10

摘要当前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已成为必然。足球专业课作为体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课程,在高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上好足球专业课,培养应用技术型足球人才成为了摆在我们每一位高校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现阶段足球专业课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改革对策。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型足球人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提高高校足球专业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转型发展足球专业课改革

一、地方高校体育足球专业课现状

(一)地方高校受相关招生政策限制招收的体育专业学生基础相对较差

地方高校与省部级院校相比没有单独招生的政策。受高考体育加试的影响,地方高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在大学之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足球训练,很大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参加体育高考加试是迫于文化成绩相对较差,为了获得本科学历临时接受足球专项考试项目的学习,并没有真正具备体育专业足球专项学生进一步深造的能力,基础相对较差。

(二)地方高校足球专业课师资相对薄弱

地方高校足球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职称水平以及学术能力都处于弱势地位。同时,很多地方高校足球专业为了解决教育成本问题,教师身上加着过重的教学任务,这不仅使教学质量下降,也限制了教师的自身发展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

(三)教学体制有待完善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地方高校对待足球专业教学采取同一套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们的足球基础不在同一水平,没有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一些基础不好的学习在学习时很吃力,导致不愿学,最终使得班级整体水平难以提高。其次,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好几个班级同时间段上足球专业课,地方高校足球场地有限。不能容{几个班级同时上课。所以出现一个班级上课练习,其他班级学生自由活动,扑灭了学生对足球学习的热情。另外,在当前的高校中,缺乏完善的教学监督和管理机制,没有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政策导向。当有些教师想要进行教学创新时,学校的硬件设备又跟不上,制约了教学新方法的有效运行。

(四)人才结构长期失衡

地方高校足球专业的人才结构存在问题,很多地方高校的体育学院在选聘教师时过分重视学历,而忽视了那些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足球教练员,在二者竞争时宁愿选择高学历、低水平的教师,从而导致人才结构严重失衡。

二、改进地方高校体育足球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优化教学内容,体验足球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校体育足球专业教学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降低运动技术教学比重,更侧重于让学生掌握实用的运动技能,体验足球运动的乐趣。

(二)注重教学实践,提高足球技能

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足球课教学大纲》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足球竞技水平。教师要注重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环节,教会学生实用的足球课教学方法、组织训练能力和足球裁判工作能力。

首先,教学时要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适当增加理论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其次,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足球课程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升学生的足球教学能力。第三,要加大对学生足球裁判工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安排校内、外的足球教学比赛,来锻炼学生的裁判工作能力,并且教师在赛后要及时对学生的裁判能力进行点评和指导。第四,如果有高水平的足球比赛,要告知学生让其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使足球专业课程的学习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校体育专业足球课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学习目标和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和媒体软件,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游戏中学到专业知识。在上足球室内理论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视图或观看精彩足球视频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制作课件来精简学习目标和理论知识,通过灵活的问答方式来加强课堂上的互动,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能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四)改革考核体系,标准多元化

当前地方高校足球专业课程的考核标准过于简单化,无法体现学生在足球专业方面的实际水平和综合能力。改革考核体系,使考核标准更加多元化。在期末成绩考核中,要将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能力、足球裁判能力等多方面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计量减少足球竞技性内容的考核比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掌握各方面的足球专业知识,提高体育足球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足球教学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体系,才能激发学生对足球专业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掌握足球专业技能,从而提高高校体育足球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叶明.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4).

[2]周波文.武汉市高职院校足球选项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