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务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十篇财务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十篇

财务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49:09

财务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篇1

关键词:乡镇财政 财政管理 财政监督

截至2009年底,江苏省共有1206个乡镇(含参照乡镇管理的涉农街道及开发区),其中镇928个,乡127个,贫困地区乡镇约占总数的1/3。乡镇财政是财政体系的基础环节。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建立以来,获得了迅速发展,已成为不可替代的一级财政。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激发了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了乡镇财政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税的取消、乡镇财政改革的滞后,潜伏于乡镇,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乡镇(尤其革命老区)财政中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乡镇财政困难加重,制约了乡镇财政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

一、江苏省贫困地区乡镇财政困难发展现状

(一)贫困地区乡镇农村公益事业资金短缺

在取消“三提五统”和各种集资摊派后,又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乡村兴办公益事业,如农村教育、卫生、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等面临新的困难。国家转移支付的数额有限,不可能对所有乡村的所有项目都照顾到,而按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政策规定来解决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问题,由于标准低、数额小,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就必然导致一些乡村,特别是江苏兴化这样农业县乡村和江苏姜堰这样贫困地区乡村难以兴办公益事业,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难以实现。对于大部分乡村来说,挤出一块经费来安排乡镇道路建设支出似乎不太现实。税费改革后,江苏省贫困地区乡镇财政同样是捉襟见肘,虽然自1998年起,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都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这块转移支付大都是有条件的,即需要乡镇财政按一定比例配套。贫困地区乡镇大部分都无力解决配套资金。由于基本运转无法保障,根本没有多余资金用于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税费改革前对这方面的资金投入本来就很有限,进入“无农业税时代”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贫困地区乡镇收支不平衡,运转难保证

农业税取消,进一步扩大了贫困地区乡镇财政的不平衡,使乡镇(村)政权的正常运转难以维系。一方面,乡镇财政收入增加难。一是乡镇的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商品化农业规模小,应对市场冲击的能力比较差。乡镇收入构成以农业税为主,缺乏支柱税源,工商税收占乡镇财政收入比重很小,财政收入增长潜力有限。二是农业税取消,乡镇财政失去了原来的主要收入来源。三是分税制改革后,留给地方的是一些小税种,税源零散,结构复杂,征管成本高、难度大、数额小,增长潜力有限。四是农村基础建设滞后,支农投入有限,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五是上级与乡镇在维持运转和发展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中,各自的职能及事权划分不清,财权与事权不统一的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乡镇支出经费口径依旧。农业税改革后以农业为主的乡镇财政财力在前一段税改时普遍减少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弱,而上级核定的税改转补资金有限,乡镇财力的有限性与事权的无限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保工资、保运转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在目前政府职能还没转变、乡镇机构改革没有到位之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无疑给了靠预算外收费来维持运转的乡镇机构致命一击。农村税费改革“革”了乡镇机构收费的“命”,日后如何保证足够的资金维持机构运转便成了一大难题。

(三)贫困地区乡村债务负担难以消化,且有增大趋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江苏省贫困地区乡镇债务高达14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近450万元,如果再考虑村级债务,数字恐怕还要翻1番。与此同时,乡镇财政的债务问题也随着税费改革的深入完全“显性化”。乡镇财政的债务问题由来已久,只是由于农村税费改革把问题由“幕后”推向“前台”而已。江苏省贫困地区乡镇债务资金的来源一般有向上级财政的各类借款、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统筹中借款和向企业、个人借款以及各项拖欠款;其用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包括农村中小学建设和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二是补充乡镇政府的日常开支,包括会议费、招待费、报刊征订、干部培训、差旅费等;三是补充乡镇各部门经费的不足。农村税费改革后,一方面,包括乡镇财政收入减少,乡镇在维持乡镇政府运转的基本需要方面尚留有缺口,有可能导致新的债务;另一方面,取消向农民收费,切断了乡镇预期的还款途径,且短期内属于乡镇财政的农村工商税又不可能大幅增加,乡镇财政面临的归还债务本金和利息的压力和风险陡然加大。

二、江苏省贫困地区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分析

造成贫困地区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是综合的,涉及体制、经济、管理等方面,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地区乡镇经济基础薄弱,财源枯竭,经济增长乏力

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生产。从江苏省历史看,乡镇财政曾因农业丰收增加较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再者,国家实施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如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等,对提高农民的收入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1986年,农业生产发展趋缓,农民收入只有微弱增长;1989年出现了负增长,之后微弱返升;1997年以后,农民收入又开始逐年递减,农产品价格下滑,以农业生产为支撑的乡镇财政收入随之减少。江苏省贫困地区乡镇财政收入的另一个支柱――乡镇企业,由于产品档次低,管理不善,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濒临破产,制约了贫困地区乡镇财政收入进一步增长。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个体私营经济虽有所发展,但从业人员少,且以传统农业和传统加工业为主,传统加工业中大都以粮食加工、种养业为主,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利润低。工业基础薄弱,地方企业基本上是小打小闹的私营个体企业,没有支柱行业和拳头产品,农业商品转化率低,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

(二)贫困地区乡镇财政职能不够健全

一是现行财政体制和税制改革兼顾县乡利益不够。分税制和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增值税和所得税大部分上划中央,使江苏省县乡的收入增量大幅度减少,留归县乡的固定收入大多是税源分散、额度零星、稳定性差的地方小税种,征管难度大,征收成本高,加之税收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如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出口退税新政策等,江苏省贫困地区财政收入来源不稳定,增收潜力小。二是财税管理的权、责、利没有统一于乡镇,导致乡镇政府财政职能不健全。乡镇政府承担组织

财政收入任务,国税、地税均条条统管,而且一个税务所负责多个乡镇的税收征收,征管秩序混乱,甚至产生腐败。三是缺乏激励机制。由于乡镇财政体制由上级财政部门三年一定,固定不变,并过多地考虑乡镇间的平衡,使乡镇财政相对狭窄,导致缺乏积极性,“好乡镇缺动力,差乡镇没压力”。

(三)贫困地区乡镇债务包袱沉重。财政运行困难

一是财政收支缺口形成的硬性债务。不断出台的增人增资项目造成财政收支缺口,一些贫困地区乡镇财力不济,造成欠发工资或依靠向单位、银行、个人借款而形成的政府支出硬性负债。二是乡镇财政管理性负债。上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集体融资企业农村合作基金会,其投放的资金不良贷款数额大、呆账多、偿还难。在国家清理整顿政策的要求和股民要钱的双重压力下,县乡财政只能“趴下身”来挑起这付担子。偿还的压力逐年加大,江苏省姜堰大泗镇每年还合作基金会专项贷款70万元,而每年预算内财力只有300多万元。三是兴办乡镇企业欠债转化为财政负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政府仍然充当资源配置的主体。乡镇政府直接兴办企业或为企业借款提供担保情况较为普遍。截至2009年底,该镇乡村两级债务账面金额1500万元左右。而这只是账面上反映出来的“显性”部分,尚有大量的名义上虽不直接属乡镇财政负担,但最终仍将由乡镇政府或乡镇财政负担的“隐性”债务存在。目前,乡镇债务还有继续蔓延、扩大的趋势。

(四)贫困地区乡镇财政供养人员控制难,硬性支出不断增大

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有很大弊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江苏省乡镇职能机构一应俱全,财政供养人员仍然很多,财政负担沉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政策性人员安置。如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转业复员军人等,虽然教师工资上划,但镇还需负担相当一部分资金,象江苏姜堰大泗镇每年上划近300万元用于教师工资统筹,相当于全年的一般预算收入。另一方面,由于乡镇入口把关不严,通过其它渠道安置了人员。

三、化解江苏省贫困地区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思考

江苏省贫困地区乡镇财政困难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解决乡镇财政困难,加强乡镇财政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要紧密结合实际,从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培植乡镇财源这一根本出发,通过理顺体制,健全制度,完善机构,加强乡镇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规范职能等多方面人手,建立起功能比较齐全、管理科学的新型乡镇财政。

(一)培植财源,增强贫困地区乡镇自身造血功能

解决贫困地区乡镇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在于发展乡镇经济,加强财源建设。现阶段乡镇财政建设的基本思想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依托本地资源,立足财源现状,切实巩固基础财源、速效财源与长效财源并重的多元化、有后劲的财源体系,促进乡镇财政收入上台阶。由于贫困地区各乡镇自然资源和客观条件千差万别,乡镇财源建设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从认真分析研究经济结构和财源结构人手,围绕财源抓发展,宜工则工,宜农则农,第三产业有优势就发展第三产业,把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转移到能够迅速增加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和乡镇可用财力的财源建设项目上。

(二)因地制宜,优化贫困地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科学合理的乡镇财政体制,是建立和完善乡镇财政的核心,是巩固乡镇财政的基础。江苏省乡镇财政建立20多年来,管理体制不断得到调整和完善,但从近几年执行的情况来看,尚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实际情况,在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收支规模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结合省里的乡镇财政改革契机全面推行“乡财乡用县管”模式,即县和乡镇财政的预算管理权限不变,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

(三)强化征管,促进贫困地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贫困地区乡镇政府和财税部门要全面掌握本乡镇的税源情况,将税源的阶段普查与阶段性调查形成制度,增强工作主动性,降低税收成本;建立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落实组织收入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财税分析,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确保财政收入全面完成并实现均衡入库;加强税法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纳税意识,依法诚信纳税;财税部门要建立工商税、资源税等税源分类台账,实行户籍化的动态管理;坚持依法治税,加大稽查力度,坚决打击“偷、漏、逃、抗、欠”等行为,坚决禁止转税、挖税、借贷入税等不正当行为;建立乡村两级税收征管网络和协税、护税组织,防止收入流失。

(四)压缩贫困地区乡镇机构和人员,减轻财政负担

大力压缩贫困地区乡镇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减少经费支出,缓解财政困难。一是要对事业单位进行彻底改革,具有服务性质,并能从服务中获取收益的事业机构都要逐步推向市场,财政资金使用要从“养人”变为“养事”。二是调整完善省对下财政体制,建立“增人不增补助,减人不少补助”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江苏省贫困地区县市控制财政供养人口,节余资金可用于人员的其他支出。三是对编制、进人权限实行“双控”上移的办法,实现中央提出的5年内财政供养人口“零增长”。

(五)防范和化解贫困地区乡镇债务,降低财政风险

财务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篇2

(一)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为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全省教育经费投入迈上了新台阶,总量预计达到260亿元,比上年221亿元增长17.6%。二是中央专项补助大幅增加。*年,中央专项补助我省教育经费达到21.1亿元,比上年8.7亿元增长1.4倍。三是省本级教育经费持续增加。按照“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要求,省本级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达到7.9亿元,比上年7.2亿元增长10%;按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省本级用于职业教育的经费达到7276万元,比上年5600万元增长30%。。

(二)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促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从*年春季学期起,我省全面深化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在中央支持下,各级财政共安排20.89亿元(中央财政9.96亿元,省财政8.16亿元,市、县财政2.77亿元),为570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为136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33.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提高了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完善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了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为使全体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省在全国率先将“两免一补”和补助公用经费范围扩大到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同步实行了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并妥善解决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入学问题,省、市两级财政按8:2比例共安排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1.84亿元。我省的改革工作得到全国人大盛华仁副委员长、国务院陈至立国务委员的高度评价。同时,我省的改革工作深受百姓拥护和称颂,被人民群众赞誉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三)实施教育“民生工程”,全面完成省政府规定的目标任务。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年组织实施“民生工程”,“济困助学,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是8个重点之一,总资金超过17亿元。我厅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全面完成了“民生工程”教育目标任务:一是为57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完成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标560万名的102%。二是为13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完成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标125万名的109%。三是为33.8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完成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标23万名的147%。四是资助了7.28万名公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标6.25万名的116%。五是资助了15643名考入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标15643名的100%。六是资助了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0.97万名,完成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标5.9万名的525%。七是为30917名大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完成省政府民生工程目标3万人的103%。

“民生工程”得民心,通过实施民生工程,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据省民调中心民众调查显示,*年群众对教育满意度达到了85.3%的优秀程度,创历年来最好水平。

(四)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困体系,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年,我厅进一步健全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困体系,实现了各级各类教育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的全覆盖,全省约640万名在校大、中、小学生得到各类资助,约占全省公办学校在校学生的80%,确保了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建立了“两免一补”制度,*年,我省安排资金13.31亿元,为57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二是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建立了助学金制度,*年,我省安排资金3.1亿元,资助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30.97万名,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尽快走上就业岗位。三是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建立了“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学生政府助学金”制度,*年,我省安排资金5828万元,按每生每年800元标准,资助学生7.28万名。还建立了“贫困家庭学生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制度,安排资金7817.5万元,按每人一次性5000元标准,资助我省当年考取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6万名。四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奖、贷、助、补、减”等一系列资助政策体系。全省为3.1万名学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安排国家奖学金0.11亿元,奖励特别优秀大学生1364名;安排国家励志奖学金0.57亿元,资助品学兼优大学生2.31万名;安排国家助学金1.67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16.75万名。安排临时性生活补助0.16亿元,补助大学、高职、中职、技校学生78.9万人,减轻了猪肉价格上涨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

(五)实施教育专项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办学条件。

一是实施“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省财政安排3亿元,县财政配套2亿元,共5亿元,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共添置了课桌椅330万单人套,维修课桌椅68万套;添置了讲台10万张,维修讲台2100张;新建了厕所3726所,改建厕所450所;建设了新饮水设施3914个,改造旧饮水设施520个。

二是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通过因地制宜建设沼气综合利用系统方式,改造农村中小学厕所,一揽子解决农村中小学旱厕卫生、生活垃圾处理以及师生热饭难、做饭难等问题,从而彻底改善农村学校的卫生和生活条件,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中央安排我省工程资金2500万元,集中建设了300所项目学校。

三是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2004-*年中央安排我省2亿元,集中建设416所寄宿制学校。*年8月底,416所项目学校全部竣工,完成投资2.26亿元,竣工校舍面积49.5万平方米,41.9万农村中小学生和25.1万农村寄宿学生搬进了安全、明亮、整洁、卫生的教室和宿舍学习和生活。

四是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2010年,中央将安排我省5.5亿元,组织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推动我省50个项目县512所农村薄弱初中加强学生生活设施建设,改善食宿条件,提高农村初中巩固率和寄宿率。*年,中央安排下达年度资金5146万元,建设了47所项目学校。

五是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新机制。*年新机制实际安排下达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3.23亿元,其中中央1.53亿元,省、市、县1.7亿元,维修、改造了中小学危房100万平方米。我厅还接受邵逸夫先生、台塑集团、中国石化等社会各界教育赠款5500万元,建设项目学校130余所。

在教育专项工程以及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新机制的保障下,我省中小学校舍安全保持了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从2001年以来,我省中小学连续7年实现了“校舍安全年”,没有发生因校舍危房倒塌造成师生伤亡的事故。

(六)加强高校招生计划宏观管理,推进高等教育院校设置工作。

*年,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的精神,切实加强了招生计划宏观管理,*年普通高校实际招生22.73万人,完成招生计划22.68万人的100.22%,比2006年实际招生数21.96万人仅增长3.51%。

*年高等院校设置工作取得好成绩。一是三所学院升格更名为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井冈山学院更名为井冈山大学,提升了我省高校的办学品牌和水平;二是省部共建工作扎实推进。完成了省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南昌航空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省政府与教育部重点支持井冈山大学建设等重大协议签署工作。三是开展了4所民办专修学院申报设置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复核工作,并向省政府重新申报设置3所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七)积极化解高校债务,防范高校财务风险。

近年来,我省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但也面临高校建设债务压力和高校短期贷款财务风险等突出问题。全省公办高校银行贷款和工程欠款总额达到129.27亿元,校均负债2.87亿元,同时,高校短期贷款比重较大,财务风险凸现。为化解高校债务,维护高校稳定,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化解高校债务的工作: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年省政府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工作小组集中精力抓”的工作机制,吴新雄省长、孙刚副省长主持召开了6次化解高校债务的专题会议,明确了化解高校债务的重大政策和具体措施,同时,采取“一校一策”的办法,逐校化解高校债务。二是增加高校投入。*年省财政厅新增1.08亿元,将全省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拨款提高200元/年,同时,省财政厅安排15亿元,专项用于解决高校债务中的临时贷款和工程欠款,缓解了高校债务风险。三是积极推进土地置换和资源整合工作。目前我省公办高校计划实行老校区置换高校达10所,置换面积1221.81亩,预计可获得土地出让资金22.5亿元。同时,对不具备老校区置换条件的高校,鼓励通过寻求战略合作伙伴、举办独立学院、举办成人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科技开发和服务以及利用闲置资源等方式,整合各类资源,盘活现有资产,扩大收入来源。四是积极争取利用国家开发银行中长期政策性贷款,对高校短期商业性贷款进行置换,在贷款期限上实行“短改长”。五是加强高校管理,增收节支,勤俭办学,建设节约型学校。

(八)加强学校和机关财务管理,确保经费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

一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继续推进教育财务核算中心建设,全省超过80个县(市、区)成立了教育财务核算中心,同时在全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试行了预算编制制度,规范了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二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配合省财政厅分别印发了《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省教育厅财务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督促各高校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高校财务工作管理,规范财务行为,防范财务风险,增强勤俭办学意识,建设节约型学校,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分别印发了《关于加强厅机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江西省省直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和《关于省直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开支标准及有关经费管理问题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厅机关财务行为,加强了差旅费、会议费和公务接待费管理,保证了机关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和任务完成。

尽管取得了以上成绩,但也清醒认识到,我们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教育经费投入与教育事业发展仍不相适应。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高,在当前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呈现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教育投入不足仍是制约我省教育发展的“瓶颈”。二是学校财务管理亟需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中小学预算制度没有完全建立,铺张浪费现象在一些高校和地方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使有限的经费不能真正用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三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一些农村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场地、器械、附属设施无法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初中大班额现象严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影响。四是教育债务负担严重。我省高校债务约130亿元,普通高中债务约15亿元,“普九”债务约24亿元,对全省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2008年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深化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8年,对全省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同时参照公办补助标准,对民办义务教育中小学生个人进行补助;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达到500元,初中达到750元;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达到300元、初中达到500元;提高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单价标准,每平方米由300元提高到400元;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2008年新增安排1亿元,对边远地区教师发放特殊津贴,鼓励教师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库区、湖区等边远地区教学,并增加县(市、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专项补助3亿元,总量达到6亿元,帮助各地落实教师工资、津贴与公务员同标准、同时发放的政策。积极推进“普九”债务化解工作,2008年省财政新增2亿元,连同中央补助共7亿元,利用两年时间,实行“以奖代补”方式,基本化解“普九”债务。

(二)继续组织实施“民生工程”。一是为560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并对约20万名民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参照公办补助标准,对学生个人进行补助。二是为560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三是为34.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四是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万名。五是资助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0万名。六是资助考入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6万名。七是完善普通高校国家奖学金制度,奖励特别优秀的大学生1364名。八是完善普通高校国家励志奖学金制度,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2.3万名。九是完善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15.6万名。

(三)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坚持“奖贷助补减相结合,大中小学校全覆盖”原则,实现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各类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全覆盖。积极探索民办教育的助困政策,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认真做好利用国家公益金资助县镇和农村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机制、措施,推动各级政府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教育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提高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确保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捐资教育,扩大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性教育需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五)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完善教育财务管理制度,加强教育经费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审计,切实提高教育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推行“阳光财务”,增强教育资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认真研究并采取措施解决学校建设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坚持勤俭办学,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加强学校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

(六)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认真实施教育专项工程,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全年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00万平方米,继续保持中小学校舍安全稳定。

财务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篇3

[关键词]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成本核算

0引言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财会[2017]25号)的要求,高校自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政府会计制度,高校会计核算要具备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全面、清晰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但是,由于高校情况比较特殊,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结合高校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对顺利落实政府会计制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问题

1.1财务工作量大幅增加

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提升高校会计信息质量、优化配置高校资源提供了制度基础,但在双分录、双基础的核算模式下,财务管理及核算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尽可能降低政府会计制度对日常会计核算的影响,各高校普遍通过财务会计自动生成预算会计凭证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在实际业务中,财务会计凭证生成的预算会计凭证是否正确,仍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分析和判断,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累计折旧、核算往来业务单位等相关信息披露要求业务增加,给日常会计核算带来了很多困难,财务人员处理业务的时间也大幅增加;为了自动生成预算会计,财务系统需要设置相关辅助核算,项目管理、科目管理、资金来源管理、经济科目管理、自动转换设置等系统管理及维护工作大大增加。此外,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项目数量庞大,项目管理要求较高,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后,同一个项目需要同时进行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套账务处理,给相关人员开展日常查询以及数据统计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1.2权责发生制实现困难

政府会计制度要实现双会计基础,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由于各高校长期以来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进行会计核算,相关资产负债管理、合同管理等基础薄弱,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给高校财务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第一,计提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困难。由于各高校固定资产数量大、种类多,很多高校都存在资产不清、账实不符的情况,计提累计折旧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学校资产数据清晰,财务与资产数据账实相符;另一方面,资产与财务信息能够有效对接,从而智能生成计提累计折旧的会计凭证。由于高校资产数据庞大,除了少数规模较小的高校通过手工方式入账,已实现相关累计折旧计提外,大部分高校的累计折旧都尚未顺利计提。第二,跨期收入支出分期确认困难。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部分跨期收入和支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收入和支出在多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从而需要以良好的合同管理为基础,借助信息化的合同管理系统实现。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合同管理都相对分散,信息化程度较低,而相关收入支出合同的数据十分庞大,通过手工记录方式很难满足会计核算要求,权责发生制的收入支出核算实现困难。

1.3特殊业务处理方式有待进一步明确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各高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很多制度规定不明确或存在操作困难的问题。一是根据《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补充规定和衔接规定的通知》(财会[2018]19号)中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学生用家具折旧年限为5年,但在高校固定资产分类代码中并未区分学生用家具和其他类家具,不利于高校规范管理固定资产,并给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计提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二是在调整涉及对以前年度收入支出或结转结余业务时,由于高校财务管理涉及不同的资金来源管理、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在发生以前年度收入支出退回或调整等业务时,现有政府会计制度的通用做法给实际项目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尤其是控制科研项目的明细预算,在进行业务处理以及未来数据统计查询时都会造成不同影响。高校业务中“以前年度盈余调整”科目和“累计盈余”科目核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核算内容有待进一步明确,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结合高校实际进一步明确核算规则。

1.4成本核算基础薄弱

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提供了契机。政府会计制度强调权责发生制下的财务会计功能,用“费用”会计要素区分“支出”的概念,为高校进行成本核算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由于高校长期以来的成本核算意识不强,教育成本核算领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尚在探索过程中。对于高校而言,教育成本的核算范围、成本核算层级、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期间以及信息化辅助手段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需要专业且详细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有待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各高校需要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和需求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在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背景下,为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但如何合理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结果如何纳入绩效考评体系都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1.5报表编制要求不明确,编制困难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政府会计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政府会计制度在报表编制说明中提出了未来需要编报的报表内容以及相关填列要求。但高校具有自己的特点,实现信息披露十分困难,比如债权债务人信息披露、收入来源单位以及支出付款对象信息披露,对于大量的高校业务往来来说,以学校现有的人力及信息化程度很难满足需求,获取存量信息存在很大困难,获取新增业务单位信息更是困难重重。目前,国家并没有统一的单位编码,即使上报了相关信息,各高校也不具备可比性。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仅能满足基本的会计核算需要,编制“双报告”还并未进入“实战”阶段,报表编制要求并未对相关披露事项做出明确规定,比如多大金额以上的信息需要披露、各业务相关单位如何分类、如何编码等,财务报告与决算报表编制要求对日常基础会计核算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不进一步明确相关规定,将很难规范会计基础核算工作。

2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对策

2.1加强指导,组织专题培训

高校实行政府会计制度的时间尚短,在制度交替的过渡时期,上级部门要充分听取各高校对新制度实施过程中特殊问题处理的困难和疑惑,明确处理方法和原则,加强对各高校日常工作的指导,使各高校对日常会计核算和业务处理具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理方法,统一各高校的核算口径,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在现有条件下,上级主管部门应结合各高校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专题培训,通过组织政府会计制度实行效果好的高校介绍经验、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等方式,从实际应用的角度介绍切实可行的方法和优秀经验。

2.2加强业务学习,组织校际交流

各高校应主动加强学习,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研究,结合准则和制度,积极组织校内外的业务培训,深入研究政府会计制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为处理日常业务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在业务安排允许的情况下,应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财务人员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以及信息化建设方面经验丰富的学校进行交流和学习,加强各高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互相学习先进经验及做法,促进各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有效落地,完善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财务信息系统建设。

2.3统一标准,明确具体规定

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合同系统管理、特殊业务处理等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上级主管部门应针对相关问题制定统一的口径和标准,使各高校在政府会计实施过程中有据可依,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尤其对报表编制与成本核算等尚未进行或尚在起步阶段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应当提前制定详细的编制依据和核算标准,明确报表编制和成本核算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并及时传达给高校。

2.4加强成本核算

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为学校提供了全成本核算的契机,学校应逐步探索建立成本控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分配机制。通过摸清存量资产,计提累计折旧,合理归集、反映学校的运行费用和各项业务活动成本,借助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成本分析和控制,挖掘不同维度和视角的成本收益数据,为预算绩效评价、预算分配提供客观、科学的数据支持。同时,高校应通过成本核算促进人财物等重要资源实现优化配置,加强学校资产管理,降低运行费用,防范财务风险,实现内涵式发展,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

2.5加强信息化建设

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离不开学校的各种信息和数据支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核算质量,高校应更加重视信息化建设,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与业务部门加强沟通合作,实现学校人事信息、学生信息、资产信息、合同信息等与财务系统的互通互联,一方面解放人力,节约人工成本,另一方面为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教育成本核算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张颖.新视角下高校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1).

[2]宋秀芹.简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9(11).

[3]季小红.高校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9(3).

财务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篇4

一、现行财政税收政策对医院发展的作用

1.财政税收政策有效促进大城市医院发展

要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更好地满足城市人群的医疗需求,国家财政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源,从而为满足城市医院的医疗需求和实现城市医院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极大保障,再加上专业技术人员、高端医疗设备、医疗技术都集中在大城市,也有效解决了我国城市居民看病困难的问题,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健康保证。然而,正由于卫生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使得大城市医院得到快速发展。这一直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解决当时大城市看病难的问题,贫困地区的医疗保健、医疗服务差,使得贫困地区看病贵、看病差。

2.财政税收政策严重制约贫困地区医院发展

根据各地方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医疗服务机构的经费主要靠地方财政来投入,而财政对贫困的地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投入远远不足。因此,对贫困的地区医疗服务机构来说,很难获得充足的财力支持。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机构在基础设施、医疗设备、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医院,导致我国医疗服务机构发展十分不平衡,造成大城市看病难、看病贵,县乡村容易看病、看不好病的现象发生,可以说现行财政税收政策严重制约了贫困地区医院的发展。

3.财政税收政策有力支持民营医院的发展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税收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民办医院随之得到了蓬勃高速发展。与公立医院相比,我国民办医院具有经营机制灵活,融资渠道多元化,办医形式多样化,市场开拓意识和服务意识强等一系列优势。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同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进而有力支持了我国民营医院的快速发展。

4.财政税收政策对卫生产业起着促进作用

在“万名医师下基层”、“医院结对帮扶活动”中,国家财政投入了很多资金和人力,有力支持了上级医院对落后医院的技术支持,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缓解了基层医院看病差的问题,可以说现行的财政税收政策对我国卫生产业起着极大地促进作用。二、新时期完善有利于医院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的几点建议新时期下,结合当前财政税收相关的政策以及财政税收对医院发展的促进作用,笔者对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加以完善有利于医院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第一,发达地区医院实行紧缩财政政策,贫困地区医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由于发达地区医院已经具备了自身发展的条件和能力,为此可以把这部分资金转移到贫困地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以有效促进地区间医院的平衡发展,使贫困地区的人民得到公平的医疗服务。第二,在贫困地区医院实施更加灵活多样的财政税收政策。可以通过改善贫困地区医院条件、优化贫困地区医院环境、提升贫困地区医院服务能力等,使贫困地区的医院得到进一步发展。财政可以从医院基础设施、医务人员工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下手,来支持贫困地区医院的发展。

从税收方面,如减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来支持贫困地区医院人才队伍的稳定,逐步提高贫困地区医院的技术水平。第三,加大国家财政对医疗保障方面的投入力度。国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方面加大财政投入,从而带动我国医院的整体发展,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百姓看病贵、看病差的问题,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四,不断完善财政税收制度,优化医院融资环境。由于体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医院在融资方面仍存在诸多困难,致使医院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为此,应当制订出规范、统一的财政税收制度,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医院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财务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篇5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内容;问题;措施

一、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内容

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

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是指会计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种方式来保证企业财务正常发展。

(二)会计信息的精确性

企业会计信息关系到企业策略的制定,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因此在财务管理中必须确保会计信息的精确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三)企业诚信机制

企业诚信机制是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主要是指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信息的合法性,才能推动企业发展。

二、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并不是很重视。在企业发展中,财务管理方面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中小型企业的规模不大,所以很多中小型企业的管理阶层认为财务管理并不重要。也没有很强的财务管理意识。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往往都是领导或者领导的亲人担当。这样导致会计人员的职责不分,越权行事,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监督。很容易导致财务管理混乱或者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这样由于企业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企业管理中本该发挥的作用。

(二)资金周转困难

资金周转困难是很多中小型企业存在的问题。而资金周转困难主要是融资难。我国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不稳定性,银行在给其贷款的时候总是存在一定的阻碍或者问题。加之我国并没有专门独立的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机构。所以当中小型企业发展困难的情况下,譬如由于管理不当而导致的负债过多现象。很难有相应的机构来帮助中小型企业。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中小型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资金使用率低

目前中国中小型企业由于发展历史较短暂。很多管理者普遍认为现金越多越好,于是这样就导致了企业的现金闲置问题。这些现金的闲置而不投入再生产或者是进行其他的投资会使得企业的发展缺乏计划性。企业发展没有前瞻性。不利于企业的再生产。

(四)资金回收困难

中小型企业在和合作方合作的时候普遍都存在造成资金回收困难的问题。中小型企业没有标准意义上的赊销制度。随意性比较强,同时没有有效的催收制度,所以往往回收资金的时候容易出现问题,不利于企业资金的积累。

三、解决措施

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提出以下的解决措施――

(一)培雅财务管理意识

培养财务管理意识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推动企业发展的基础,只有从意识层次注重了,才会在以后的计划、安排中有所体现。企业经营者要从意识层面来转变观念,认识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推动企业发展。在工作中重视财务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工作,以保证财务部门提供的信息是精确的。

(二)提高资金周转率

提高资金周转率主要是政府的支持。可以参考一下发达地区的中小型企业政策,建立中小型企业基金会,基金会包括特定用途基金、担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不同形式的资金。当中小型企业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基金会获取帮助,度过企业危机。或者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让中小型企业能够顺利从银行获得贷款,提高其资金周转率。

(三)提高资金使用率

提高资金使用率是企业提高利润的保证。提高资金使用率首先要确保资金的使用不能导致资金周转困难。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湖北某地的一个企业。领导用刚盈利的100万买了房子。结果最终企业资金周转出问题。而这笔钱又不能及时救急,导致企业声誉不好。提高资金使用率,要合理地进行先有的资金分配,财务管理人员要认真弄清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如何投资,如何使用才能让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四)加强资金回收力度

加强资金回收力度是确保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财务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自身以及客户的情况制定赊销制度,什么情况允许赊销,而不是随意的都可以赊销。同时要加强对收账款的管理,定期或者不定期核对应收账款。严格控制账龄。对于企业中存在的死账、呆账等问题。要严格处理。

综上所述,随着国际企业进入中国,企业竞争越加激烈,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面对着很大的挑战。本文就其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做出了具体的介绍,通过多方努力来推动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来提升中小型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晏,中国财经报[J].财会世界。2005。(5).

财务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篇6

一、我市中小企业面临的财务管理现状

(一)资金渠道萎缩,融资困难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不仅能管理好日常运营现金流,还要有从外部融资的能力。我市中小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内部集资、证券市场以及民间融资等渠道来筹集资金。其中银行贷款一直是中小企业筹资的首选,特别对于刚从学校毕业准备创业的学生,亲朋好友能提供的帮助及其有限,除了向相关部门申请创业基金,向银行贷款几乎是他们筹集资金的唯一渠道。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融资渠道萎缩、担保困难,再加上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自身实力薄弱、经营管理水平低、盈利前景渺茫、抵御风险能力差等,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缺乏信任,因此,对他们提出苛刻的担保条件,使得我市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不仅障碍重重而且满足率也很低,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开展。

另外,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银行方面缩紧了对企业的贷款额度,而且与中小企业相比,他们更热衷于国有大型企业,这种问题造成了金融危机下,我市中小企业难以得到大力的资金支持,没有资金就没有了生命,因此,我市中小企业很难承担起金融危机这个巨大的风险。由于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不规范,财务制

度的不透明性,缺乏信用等级观念,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都是造成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资金的原因。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吕春燕,女,工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地质队,中级职称,现任第六地质队计财科科长。

(二)财务管理观念滞后,缺乏抵御危机的风险意识

我市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法人代表往往同时兼任总经理职位,不仅拥有对企业的控制权还负责经营管理企业的日常事务。特别我市的很多中小企业都起源于家族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使得企业无法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水平落后,欠缺风险管理的知识,未建立抵御风险管理机制。中小企业本身就普遍存在很多管理问题,又往往重视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财务观念淡薄,对财务风险管理更是不够重视。

财务风险管理观念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决策水平的有力工具。财务部门要提供估计潜在的财产和净收入损失的数据,财务管理部门的财务监督要及时发现财务上的漏洞,可以避免单位财产风险的危机产生。财务管理部门要通过识别和衡量风险,防止企业财产损失。而目前,我市中小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时,缺乏抵御风险的意识,没有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不规范,运用也不严肃,财务风险控制松散软弱,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或制度不合理的问题,在金融危机到来时,不能及时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三)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化程度较低

我们依据管理学的定义,可以将企业经营模式大致分为:亲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和制度化管理模式。其中制度化管理模式是相对比较完善的。在适用制度化管理的同时,吸收其他管理模式的有用成分,这对于目前企业发展是最有利的。

但在我市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中,却不难发现大多数企业是采用随机化管理模式和亲情化管理模式。即以夫妻厂、父子企业和兄弟公司的形式存在,男管外(业务与销售),女管内(财务与生产管理和材料采购)的七姑八亲的家族制和家庭制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小企业的一切大小事务都要由夫妻或兄弟俩亲力亲为,资产主要集中在创业者手中,企业的资金筹集、使用由老板说了算。权力集中式的家族式经营,使财务管理高度集中,表现出明显的“人治”特征,缺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手段,而陷于生产经营型的管理格局之中。这使财务管理的作用在企业得不到充分发挥,一部分中小企业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缺乏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

贵港市很多中小企业并未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或者把财务人员当作“记账”员。特别是民营私营企业,在财务人员的选聘上,任人唯亲,普遍缺乏正规的专业培训,业务素质低,难以胜任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在很多中小企业中就是平时记流水账,年底结算有无盈利的部门,他们的作用就是记账和算账。财务部门没有按照会计法规的要求设计总账、分类账、明细账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没有正常发挥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作用。更有部分企业本身根本没有财务机构的设置,而是从外部人才市场临时聘用财务人员。这些兼职会计平时不到企业去上班,只是根据月底或月初企业经营者给出的资料做账,他们主要负责对外提供财务与纳税报表,完全成为纳税申报的工具。会计完全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割裂开,甚至有的企业经营者把财务申报视为企业经营的累赘。

因此,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机构普遍从设置上就不合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就形同虚设,真正的财务专业人才很难留住,即使留住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企业缺乏财务管理能力,所谓的财务管理部门根本无力协助经营者管理资产,运营资金,提出和建议管理决策,造成了从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和机构设置上的严重问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更是不堪一击。

(五)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资金运营水平低下

中小企业在日常的资产管理和财务控制方面就很薄弱,例如:日常经营缺乏计划安排,采购销售随意不规范等。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小企业资金运营水平低下,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为了避免自己的产品淘汰出局,采取了赊销销售的办法,使得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加之缺乏合理有效地催收措施,使得回收资金困难,最终形成呆账坏账,增加的企业的运营成本。第二、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有的企业在购置时没有及时登记入账,有的没有按照会计法规要求采取分类折旧、报废、毁损的处理办法清理,造成账实不符;不少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实施程序。第三、中小企业在投资中往往只重视短期利益,缺乏长远规划,忽略了对远期风险的控制。而企业粗糙的财务管理,也难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投资分析和论证,因此企业经营者常常凭经验进行决策,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参与,也缺乏决策的民主氛围。

随着投资环境的复杂、金融危机的加剧、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投资项目的增加,导致企业的现金账户,存货管理失控,无法应付急需的现金需求,现金流周转不畅,运作效率低下,企业的投资风险不断增级,很容易导致投资失败,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

二、中小企业面临财务管理困境的对策研究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中小企业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融资困难、库存增加、产品没有销路、资金回收困难等。作为中小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企业应该迅速的做出反应,及时调整财务管理的战略、减少成本、加强现金管理等,同时政府要为中小企业走出金融危机创造更好的条件,包括提供有力的法律和政策保障、资金保障等,以帮助企业有效的预防金融危机产生的财务风险,减轻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

(一)政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尽快构建以政府担保为引导,商业性担保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的信用担保体系,多种渠道筹集担保基金,逐步形成地县纵横交错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网络,为各类中小企业融资牵线搭桥。在金融危机的紧要情境下,政府应尽快出台商业性信用担保机构市场准入办法,并对其担保业务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并适时考虑设立国家中小企业担保风险管理机构,统筹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和建立风险抵御机制。

(二)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机制

如果在金融危机这个困难阶段能顺利的度过去,那么中小企业首先要加强自己内部控制机制的管理。只有自身建立了完备而强大的内部管理机制,才能由内而外的将金融危机的风险抵制在外。因此,我市中小企业必须构建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1.在危机情况下,首先要控制成本,节省开支。金融危机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在困难的阶段,企业必须控制成本,节省开支,因此,要设置科学合理的会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全面管理,在完全满足财务基础核算的基础上,实现集团层面的财务集中、全面预算、资金管理、财务报告的全面统一,帮助企业财务管理从会计核算型向经营决策型转变,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保值增值。

2.在危机情况下,加强企业经济活动的审计工作。全面开展对重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客观评价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并将审计结果作为企业领导人员管理的依据。内部审计机构应积极开展对企业重要经营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监督工作,切实做好有关经济担保、高风险投资、出借资金、重大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基建工程、改组改制、股权转让等重大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

3.内部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的检查与评价,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评价的日常机制。通过对企业现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梳理和评审,查找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和薄弱环节,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和风险,提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三)中小企业要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

对我市中小企业管理者来说,面对金融危机应该转变思维,强化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对如何利用银行金融工具规避利率、汇率变化的风险知识了解比较贫乏,对企业如何在不同经营阶段借用何种银行产品融资的基本知识比较欠缺。因此,企业对资金的投放和使用比较粗放,资金周转效率低下。金融危机已经使我们进入一个对资金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因此,我市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更有利于预防财务损失的发生,抵制金融危机。

(四)中小企业要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是保持充足的货币资金,充足的货币资金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应付危机,同时也是企业长久发展重要保障。良好的现金管理不仅可以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还能通过适时的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投入预算,通过并购、重组等战略手段,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和扩张,抓住企业的每一次发展契机。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加快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尽量减少资金的过分占用,降低资金占用成本。以财务部门为主体,加强对赊销和预购业务的控制,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控制制度,对应收账款应加强动态跟踪,严格应收账款账龄的管理,加大催收应收账款的力度,及时收回应收账款,减少风险,从而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同时加强成本控制,科学、经济、合理地进行采购,对存货严格控制,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避免不必要的资产损失。财务管理应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构建科学的预测体系,进行科学预算使企业能预测风险,及时得到资金的各种信息,及时采取一定措施,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制定科学的预算体系还有利于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工作,避免各职能平行部门间的冲突,提供内部协助的效率,并且还可以根据预算的指导,把握市场变化降低风险。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充分利用商业信用,解决资金短期周转困难,与信贷机构、供应商、经销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发拓宽自己的资金筹集渠道,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有能力向银行借款,利用财务杠杆,缓解资金需求压力,提高权益资本报酬率。

(五)中小企业要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根据我市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要想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必须从财务管理的人才抓起。一方面,要选用专业的会计人员,不但要求会计专业化程度高,而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等要有充分的认知。另一方面,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充分的风险管理认知,对于应对各种危机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如何降低财务风险,有必备的风险控制技术。总之,企业要抓好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我市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机制和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强大的推动力。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使得我市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金融危机造成了我市中小企业担保更加难,融资渠道更狭隘,另一方面我市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自身就存在这一些问题,例如:风险意识较低,缺乏风险控制措施,企业资金运营水平低等,严重影响了我市中小企业健康、积极的发展、中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尽快制定抵御金融危机的财务管理战略,指导其具体的财务活动,保障企业的良好运营,改善自身的人才结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发展成高素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得自己的生存地位。规范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不仅可以实现企业自身价值最大化,也促进了财务管理制度更广泛深入的贯彻,为建设一个良好稳定的市场环境贡献不可估量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袁娟,2009:《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山东商业会计。

2.邱光明,2010:《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消费导刊。

3.刘存强,201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4.王正璐,201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导报。

5.赵戊辰,201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研究》,大众商务。

6饶佳.201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当代经济。

7郝志良,2010:《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初探》,现代经济信息。

8蒋鹤,2010:《浅析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财务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篇7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世界实体经济面临巨大的困难和调整,我国中小企业增长速度进入了近十年的低谷。2010年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浪潮的逐渐消退,弥漫于全球企业的恐惧情绪也日渐消弥,但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小企业来说,金融危机带来的伤痛退去后,中小企业是否能够从战略的高度去审视、重视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找出财务管理中暴露的问题尤为重要。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出现了产品出口下降、库存产品积压、资金周转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财务状况恶化,生存和发展相当困难。据相关统计,我国私营企业增加值同期增长率在在2008年一年时间内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中型工业企业2008年亏损率达到22%,比2007年增加了4.7个百分点,是2003年后的亏损率高峰,小型工业企业2008年亏损率比2007年也有所增加。以广东省为例,2008年广东中型工业企业增长速度显著降低,其同期增长率只是2004年的72.6%、是2006年的49%、是2007年的76%,小型企业的生产总值同期增长率比2007年下降了3.7%。与沿海地区相比,我国的内陆地区中小企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08年整体亏损面在22%左右。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于内陆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南部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于北部沿海地区受到的影响。

二、全球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政府政策支持,融资渠道少

资金筹措困难、资金严重不足、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目前很多中小企业还不具备向公众发行债券和偿还的能力,直接融资的渠道对中小企业来说几乎没有。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效益低、风险高、诚信度低,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致使很多银行不愿或不热情向中小企业贷款;而且在进行贸易活动中,供货商一般不愿意给予中小企业贸易赊账的待遇,而没有贸易赊账的支持,中小企业就不得不用现金付款。这就使得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的持有比例较低,货币资金常常处于短缺状态,这也使其难以开展长期投资业务,只能以短期投资为主,这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多年来,我国政府的政策体系倾向于大企业,而忽视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另外,中小企业普遍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银行认可的不动产数量较少,同时很多中小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生产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瓶颈,资金不足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对于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强烈的风险控制意识,对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没有一个足够的认知,对筹资、投资的决策随意性较大。面对金融危机,准备不足,在危机面前束手无策,仓促应对,加上防控能力较弱,应变措施不力,使企业经营举步维艰,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企业始终在高风险区运行。这表现在:财务机构的职能不清晰,与其他部门的工作衔接不明确,财务机构职能仅限于会计核算及资金调拨;资金管理、税务筹划、财务计划与监控、决策支持等职能缺少相应的机构和岗位平台支持;会计核算工作缺少系统、规范、适用的制度进行规范;财务支出审批的责任不明确;财务会计档案的归档、保管和借阅缺少明确适用的制度规定等。财务控制薄弱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风险意识不强,资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资金回收困难,应收账款不能兑现;存货控制薄弱,存货过多,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非货币性资产管理不到位,出了问题也无人查找,资产浪费严重。

(三)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企业管理混乱

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方面有着高效率的优势,但决策程序较粗糙,决策所需信息中,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并无规范的规则,财务人员几乎不会参与收集分析信息,决策信息准确度较差,决策的可靠度低。缺乏必要的投资分析,造成投资失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少中小企业为了提高竞争能力,不断加快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产品开发。但由于中小企业对优秀财务管理人员的吸引力不大,导致最高决策者常常难于进行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的作用,造成了投资严重失误。某些经营者存在重技术、轻管理和重销售、轻理财观念,认为企业效益靠的是业务发展,不是“管”出来的,忽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

(四)缺乏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能力有待提高

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缺少,是影响中小企业财务核心作用难以很好发挥的主要问题。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并未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或者把财务人员当作“记账”员。特别是民营私营企业,在财务人员的选聘上,任人唯亲,普遍缺乏正规的专业培训,业务素质低难以胜任财务管理工作。财务在很多中小企业中就是平时记流水账年底结算有无盈利的部门,他们的作用就是记账和算账。财务部门没有按照会计法规的要求设计总账、分类账、明细账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没有正常发挥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作用。更有部分企业本身根本没有财务机构的设置,而是从外部人才市场临时聘用财务人员。这些兼职会计平时不到企业去上班,只是根据月底或月初企业经营者给出的资料做账,他们主要负责对外提供财务与纳税报表,完全成为纳税申报的工具。会计完全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割裂开,甚至有的企业经营者把财务申报视为企业经营的累赘。因此,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机构普遍从设置上就不合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也就形同虚设,真正的财务专业人才很难留住,即使留住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企业缺乏财务管理能力,造成了从财务管理人才管理和机构设置上的严重问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的经营管理更是困难重重。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创新企业融资管理

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当然出现融资难、贷款难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破解融资难题,企业首先要对融资的方式进行一个梳理,对企业的融资方向进行定位,根据企业的规模和资金需求量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并且要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并要保持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很多银行都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创新,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根据各金融机构的融资政策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融资机构以及融资方式,有效解决企业资金的紧张的问题,早日顺利突破金融危机困境。

(二)建立风险管控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战略模式

金融危机爆发后,对中小企业风险的反思与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小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战略时必须对企业所面临的各项风险进行分析应对,并将风险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因素予以考虑,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应将风险管理战略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的一部分,从而能够确保风险得到充分重视。

(三)加强成本管理

中小企业要生存、发展,降低成本是关键。成本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所有人员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因此,中小企业应建立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形成人人关心成本、处处关注成本的文化氛围,形成一种良好的有助于不断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时效性的机制。

(四)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企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拥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财务人员队伍,对于企业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更加重要。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及新政策,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素质。财务人员应在管好、用好资金上多下功夫。同时要注重学习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各类财经法律法规,能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资本市场上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风险为企业筹集最多的资金。因此,财务人员要多参加学习,不断充实新知识、新经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翁晓梅,郝超峰.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模式转型的思考[J].中国会计师,2010(1).

2、徐燕,李红湘.金融危机下的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3).

3、林帆帆.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4).

4、葛洪朋.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财会研究,2009(6).

财务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篇8

20**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逐渐蔓延,全区企业运行普遍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财政工作面临区域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大的双重压力。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从容应对,全区经济社会事业仍保持了较快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全年财政预算圆满完成。

(一)财政收支情况

20**年全区财政收入完成652042万元,比上年增收96919万元,同口径增长17.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32351万元,比上年增收41666万元,同口径增长14.3%。

20**年完成一般预算支出219558万元,比上年增支27611万元,增长14.4%;完成基金支出2314万元。

预算收支主要项目的执行情况见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

本次报告的20**年全年财政收支数是截止报告定稿时的快报数,市区财政有关结算事项和区级财政的决算正在编制过程中,最终执行结果届时将按规定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主要工作

1、在困难中抓机遇,于危机中求突破,区域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20**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经营和经济发展困难增多,财政减收效应日益显现,在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一次性税收因素较多、基数较大等众多不利因素影响下,我们积极应对、克服困难,坚持推进科学发展,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发展总部经济,确保全年财政收入目标顺利实现。

一是推进经济结构优化。一方面,我们坚持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不动摇,继续坚持调优、调高、调轻的“三调”方针,进一步降低对房地产企业税收的依赖度,提高全区经济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总部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继续支持总部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同时更加关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困难,通过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从而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确保一般预算收入增幅稳步回升,达到预期目标。

二是加大扶持做优服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定期举办座谈会,及时了解、掌握企业的需求;深入调研,紧连实际,千方百计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与企业共渡难关;发挥政府联系面广、公信力强的优势,搭建企业与金融、法律、咨询、行业中介机构等组织的交流互动平台,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召开多场银企对接会,重点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灵活运用财政资金,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拉动有效投入,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对上市企业给予补贴,鼓励企业通过上市抢占先机,拓展市场,做大做强。积极推进“三个十”工程,目前我区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有8家,年纳税过亿元的企业有7家,辖区内上市公司已达到8家。

2、千方百计保民生,想方设法促稳定,财政保障职能有效发挥。

20**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区财政收入增幅放缓,加上市区财政体制、我区现有税源结构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新增财力增长困难加大。我们面对困难和压力,积极应对,牢固树立公共财政理念:越是在金融危机情况下,越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越是在金融危机情况下,越是要切实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实现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人民群众共克时艰,体现基层政府执政为民、情系百姓的执政理念。

一是城区面貌进一步改善。积极探索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投入163万元,全区7个街道14个老旧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工程”,实现自管,并同步实施社区保安定点管理。投入130万元,完成仙霞路等4座公厕以及怡景花园垃圾中转站建设,为附近居民提供方便。政府累计补贴133万元,对一批老旧小区住宅开展旧钢窗节能改造。投入900万元完成全区133幢楼宇房屋整治、36.2万平方米小区出新,完成厚载巷等危旧房改造拆迁1.2万平方米。同步加强老旧小区的治安防范设施改造,对出新小区安装电控门及监控设备等。新增绿化面积10.9万平方米,屋顶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垂直绿化5267米。完成曾水源墓、金陵中学东侧等6块绿地建设。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17元,增长10%。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就业援助和就业培训,全年共新增就业岗位25000个,实现再就业11500人次,实施就业再就业培训12300人次,1950名困难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9.5%、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8%,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均按时足额发放。低收入家庭“3美元”生活保障计划扎实推进,继续对全区低保和低保边缘群体实施定期定额救助制度,累计为全区60459人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补充救助金524万元,为16055人次低保边缘对象发放救助金96万元。全区惠民门诊共接诊低保、低保边缘户27408人次,减免费用136万元;累计为704人次大重病患者发放医疗救助金140万元。投入420万元,继续推行基本用药“零差率”,降低全区居民医疗支出。对全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住房保障,发放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租赁补贴5236户次,累计781万元;对承租公房的低保户减免租金889户次,累计61万元。加大保障性住房投入力度,已投入2700万元申购190套经济适用房,尽可能满足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养老服务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增养老床位370张,免费服务老年人由2000人增加至2510人,为321户孤寡老人开设家庭病床服务。

三是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发展。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年投入区本级教育资金45165万元,增长18.2%,为历年之最。平稳化解了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带来的巨大支出压力。基本建立了困难家庭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涵盖整个学校教育阶段的扶贫助学体系,全年共发放“助学券”、“助学金”累计1737人次,共计114万元。财政加大投入,推动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共投入421.8万元用于卫生系统实施绩效工资改革。投入190万元完成**路、虹桥、区疾控中心扩建、改造工程,推进计划生育和谐家园工程建设,建成区世代服务中心及7个街道64个社区世代服务室。投入78.2万元用于甲流疫苗免费接种。继续实施出生缺陷一级干预,免费对新婚人群及孕产妇进行艾滋病筛查和尿碘检测,共筛查艾滋病2500人次,尿碘检测指导2165人次,新生儿出生缺陷率由10.3‰下降到8.7‰。全区文体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完成高雅惠民文艺演出8场、城际文化交流演出(部级论坛)3场、社区文化活动演出113场。投入97.5万元建成区图书馆“城市书房”,并正式对外开放。积极推进社区体育中心建设,目前已投入资金达6000万元,力争明年年底基本竣工。全年投入4000万元用于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投入350万元用于七个街道社区建设,投入168万元提高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全区100%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每百户20平方米,80%的社区办公用房达每百户30平方米。

四是平安稳定工作成绩显著。以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不断加大平安稳定工作保障力度,全区刑事发案总数同比下降3.7%,同比下降1.9%。进一步扩大困难群体法律援助覆盖面,对符合条件的各类法律援助案件,做到应援尽援。财政投入资金用于大接访和群众上访,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投入800余万元用于历史遗留“连家店”安置问题,妥善处理部分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切实保障改制企业职工根本利益,努力维护全区和谐稳定局面。

(三)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到,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

必须立足区情,明确思路。越是在经济形势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明确思路、持之以恒。我们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充分发挥**的资源优势,牢固树立“区域空间有限,科学发展无限”的理念,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科技经济和现代服务业。20**年,全区总部型企业共实现税收32.5亿元,占财政收入的50%,总部企业税收增量占到全区财政收入增量的55%,在推动全区经济发展、做大“财政收入蛋糕”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必须提升服务,做优环境。越是在经济形势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把服务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面临的迫切问题,扶持企业不断创新、寻求突破,稳固税基、涵养税源,才能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才能实现企业强、政府强;企业富、政府富;企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可持续发展。

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越是在经济形势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抓好民生工程,处理好关系到各级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发展是手段,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提高民生是目的,用“民生预算”体现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我们坚持为民办实事,围绕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就业、就医、就学等难题,全力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加快推进“五有”工程(劳有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和“三美计划”,加强城市建设,美化人居环境,在发展中解决多年未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提高生活质量,在发展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必须科学预算,协调发展。要树立民生财政理念,注意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事业发展相互适应、相互推动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事业内部均衡发展、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三是统筹兼顾各民生项目与处理好当前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和矛盾之间的关系。

必须依法理财,注重监管。我们不断深化财政自身改革、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寓管理于服务,通过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运用安全规范、合理有效。深入开展治理“小金库”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对全区143户行政事业单位中57户进行重点检查,占总户数的39.9%。其中抽点单位50户,占全部单位的35%,占重点单位的49%,57户单位均未发现小金库,专项资金各单位也基本能够按照要求进行预算、执行。区国资中心充分发挥投融资作用,支持全区大项目建设,同时严格行使财政监督职能,有效防范财政风险,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财务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篇9

一、贯彻落实低保制度,积极创新帮扶新举措。

我镇镇委镇政府非常重视和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把低保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将低保制度的落实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使困难户的生活得到了救济和保障,较好地维护了我镇的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目前我镇共有低保户27、68申领了保障金122739,医疗救助金36710;同时由镇财政拨款统一为低保户购买b档农居民医疗保险。在落实保障金方面,镇财政分局在每月3号前直接把低保金打入低保对象的银行帐户,使低保金按月足额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网-]

另外在服务和帮扶弱势群体的工作中,我们积极创新,通过建立“慈善超市”不断加大服务弱势群体的力度,为此我们积极争取镇委镇政府的支持,在文化大楼划出一个商铺来创建“慈善超市”。慈善超市通过接收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捐资捐物,整合我镇现有的社会扶贫济困资源,深入、持久、健康地开展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让社会各界善心人士有方便的渠道帮助困难家庭,而困难家庭能得到最实际的帮助,按自己需求挑选商品,这为我镇贫困市民搭建一个新的救助平台,同时亦得到了上级领导及其他兄弟市的充分肯定。超市自今年3月开张以来,不断收到热心人士的捐款捐物,使得超市有足够的物品来维持正常的运作,为此我们正逐步尝试扩大帮扶对象的范围,从今年5月份开始,将伤残军人等纳入到帮扶对象的范围内,下一步计划将低收入的家庭也纳入到帮扶对象的范围内,让更多的弱势群体能得到实惠,为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

另外在开展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与人民医院党总支部开展了“百名党员救治百名贫困患者”活动,为10名困难户义诊并发放“惠育卡”。9月初,镇民政就“惠育卡”的内容对、中、兴龙社区的困难户又作了调查,了解因病致贫情况、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主要病者的疾病情况和每年因病的经济负担情况,然后在石龙人民医院为每个困难户建立了档案,制作了“惠育卡”,发放到他们手中。贫困户凭卡就医一年内免挂号费和诊金,家庭成员可以进行一次免费体检。为此人民医院还特设了特诊室,全部由副主任以上高级医师为持“惠育卡”的贫困患者服务,帮助他们早日解脱病困。

二、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和社会福利工作,效果显著。

1、抓好财政救灾预备金的落实。按照常住人口每人每年5-1的标准,安排了年度救灾预备金6元,增强了救灾救济储备能力。

2、落实“千干扶千户“。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千干扶千户,扶贫送温暖”的号召,我镇27干部参与了扶贫工作,每人每年不少于50帮扶一户困难户。

3、认真及时做好上报灾情工作。在今年6月份的洪水和“8.19”特大内涝灾害中,我镇民政部门迅速准确地向上级部门上报了各个时段的灾情,使上级部门能及时准备地开展救援工作,同时我镇民政还组织各社区开设临时庇护站,让部分困难户入住,确保他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使灾害降至最低。

4、做好冬令、春夏荒救济。今年我镇为低保户和残疾人166发放大米24915公斤、生油8305公斤、棉被92张、蚊帐29张、暖风机14台、冷气机4台、冬衣30件,共近5元。

5、做好临时救济和医疗救济工作。今年共为1群众申请临时救济金1510。为3提供了医疗救助,发放救济金14200,解决了这些患者的燃眉之急。

6、解决困难户子女读书难的问题。为解决部分困难子女读书问题,我们协同镇宣传科教办、镇财政和镇团委,对于困难户的子女,先由其本人提出申请,由民政部门核实,再由镇财政拨款减免学费;对于低保户的子女则由市、镇两级财政共同发放助学金来解决,今年上半年共发了助学金95;对于部分因经济困难而未能读大学的学生,则由共青团采取结对子一帮一或多人帮一的形式解决,今年共解决了1大学生的学费问题。

7、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捐助活动。在捐赠活动前,我们给各企事业单位、村居委会发出通知,要求层层发动,认真做好募捐工作,并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横幅、标语、专栏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使捐赠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由于宣传到位,工作做得细,群众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全镇共募集了各类

衣物300袋16600件,现款795。另外在今年年初发生的东南亚大海啸,我们在群众当中积极开展筹款活动,共筹得款项近6元。还有在正在开展的慈善筹款中,我们召开了全镇的动员大会,采取多种形式发动群众进行筹款,先从群众中筹集一部分,再从镇财政拨出一部分,支持我市的慈善工作。此外,为方便群众我镇还在敬老院建立了长期捐赠接收仓库。

8、积极为困难户解决住房问题。今年我们与房管部门紧密合作,共同解决困难户的住房问题,先由民政部门对全镇范围内的困难户进行摸底,向房管部门提供资料,然后由房管部门统一做方案,每完善一个困难户资料的就补助一个,彻实解决困难户的住房问题。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帮扶、救助,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促进了经济的协调发展,这是实践“三个代表”最深刻的体现。

三、积极创新,开展社区服务。

财务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篇10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部署,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整体效益逐年提高,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国有企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仍处于攻坚阶段。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是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若干意见》(陕发[*]14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现就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国企改革的紧迫感

我市国有企业机制不活、资产凝滞的症结仍十分突出,相当一部分企业陷入生产经营困境,人员负担重,资产负债率高,设备陈旧,技术开发能力弱,产品竞争力不强。一些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职工生活困难,经常出现群体上访,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和扭转,不仅国有企业自身无法摆脱困境,还会对全市经济实现突破发展带来影响。当前,我市正面临着深刻变化的外部环境和日趋加剧的市场竞争,尤其是面对非公有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明显加大。因此,加快国企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应对竞争的快速反应机制,将是国企走出困境并增强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面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促进国有企业盘活资产,力争在*年末全面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二、明晰国企改革思路,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全市国有企业都要通过改制、引资重组、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改制为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把改革发展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以控股、收购等方式,对我市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二是推进国有资本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对涉及基础设施和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控股和相对控股;对其他一般性竞争领域的国有资本,实行依法转让有序退出。三是要围绕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绿色产业等产业集群的发展,支持产业相近或产品关联度高的企业实施“强强联合”,促进优势企业对本行业其他企业的兼并与收购,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企业规模。

三、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国企改革

为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认真落实改革措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从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出发,本着公共财政向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倾斜的原则,想方设法解决国企改革中筹措资金难、人员安置难、退休人员医疗保障难的问题。

(一)积极筹措国企改革发展资金。当前困扰我市国企改革一个难点问题是改制资金不足。为此,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国企改革发展资金,确保国企改革顺利推进。一是结合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在切实落实保工资、保运转和政策性配套支出安排后,尽力安排国企改革发展专项资金;二是加强企业国有股收益收缴工作。要将实现的国有股权红利收入作为财政收入如数收缴入库,并用于国企改革。三是对个别净资产量大的国有企业,在实施改制后,将土地及资产净收益作为财政收入如数收缴,专项安排用于国企改革。四是对个别国有企业在实现兼并、重组改制时,实行国有资本退出的方法,其国有股权出让收入全部集中为国企改革发展资金。

(二)认真做好企业改制职工安置工作。职工安置是国企改革中的敏感问题,也是难点和焦点问题,从根本上影响着改革的成败。在职工安置上要实行统一标准。应不分企业净资产大小、效益好坏、行业类别,统一制定国企改革人员安置标准,防止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盲目攀比,避免发生资产状况好的企业安置职工费用标准高、资产状况差的企业安置职工费用标准低的问题。

(三)切实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问题。由于我市部分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连年亏损,企业无力负担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成为社会稳定的隐患和国企改革的障碍。各级财政部门要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企业改革的大局出发,按照企业筹资、财政补助、共同负担的原则,切实解决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关于解决市县区属国有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意见的通知》(汉政办发[*]166号)精神,积极安排财政补助资金,将关闭破产和困难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为我市国有困难企业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充分发挥监管职能,规范企业改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