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生环保小常识汇总十篇小学生环保小常识汇总十篇

小学生环保小常识汇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0:22

小学生环保小常识汇总篇1

【关键词】品德学科社会实践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79-01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实践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课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基于品德学科社会实践课型常见问题的分析,进行了社会实践的策略探究,形成了社会实践的基本操作流程,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成了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常见问题与分析

1.重“安全”,轻“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民法通则》等法律都明确规定学校有保护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益的义务,且更多文件也规定领导的相关责任。安全问责制的实施加大了领导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压力,同时,“安全第一”这一前提也导致许多教师为保护自己和学生而取消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殊不知学生的认知水平是由感性向理性螺旋式上升发展,品德中学到的一些道德认识如果只是宣而不为,那就很难令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方式。

2.重“结果”,轻“过程”

谋求学生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不断成长,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目标。可在现实的活动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过于追求实践成果,带来的仅仅只是一些结果汇报、成果展示,而往往忽略了实践过程、活动本身所带来的一些思考。认为实践活动无非只是一个活动而已,忽视了在这个实施过程中作为一个人应有的积极情感、态度与价值情操,或是一个人对自然、社会应尽的责任。我们往往也忽视了活动前延后续的特点,所以我们的目光不应仅仅锁定在结果上,而应聚焦在其过程上,和在这个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上。

3.重“校园”,轻“社区”

品德课是小课堂,反映的却是大社会。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品德课教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应当“走出去,请进来”,实行学校与社会的合作,教师与社会上特殊老师的合作。但目前,我们更多地发现,品德老师因为怕麻烦,把社会实践的范围压缩在校园里,学习《春天在哪里》,就带领学生到学校植物园里去转一圈;学习《塑料与我们的生活》,就组织学生到校园或校门口去捡拾白色垃圾……如此实践,学生根本就没有与社会亲密接触,学生的体验也是浅层次的。

二、实施策略与内容

1.确定主题,制定方案

这个环节是社会实践课型的关键点。只有确定实践的主题,制定明晰的调查方案,学生才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实践,保证实践的质量。教师要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分析,引导学生选好主题,并进行方案的策划。

如学习《在公共汽车上》一课,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公共汽车乘车环境的调查”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在方案策划的过程中,要求用好家长资源,要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一次乘车体验,并要让学生在乘车过程中去发现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然后让学生带着体验走进课堂,实现与文本的沟通和对话。

2.合理分工,开展活动

在主题、方案基本确定的前提下,小组长要根据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进行合理的分工,每个人根据实践的要求领取任务,实践的目的就更明确。还是以《在公共汽车上》为例,学生根据主题和方案,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领取自己比较容易完成的任务进行社会实践:擅长设计调查表的,进行调查表的设计;比较会动脑筋的,就进行调查内容的策划;乐于与人交流的,就成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小记者,通过采访了解乘车环境的现状;擅长总结的就把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一手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就准备在课堂汇报的时候进行汇报。但虽然各有分工,社会实践的过程需要小组成员全程参与。

3.调查实践,记录信息

小组成员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下,开展调查实践活动。在调查实践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家长和辅导员的全程参与,确保调查实践活动的安全开展;其次,需要整合实践资源,保障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再次,根据事先的分工,让组员进行相关的记录,尽量把原始的数据记录清晰,或者可以用数码相机记录调查实践的过程,为小组汇总积累最原始的数据。

4.成果汇报,互动交流

小组将成员调查的信息进行汇总,并从汇总的信息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形成小组调查实践的结论,组长或组员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汇报时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组与组之间进行互动,可以通过“有一说一”“你问我答”等互动的形式,把实践的目标、过程和认识说清楚、说透彻,并通过小组互动交流,实现组与组之间思维的碰撞,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5.提升认识,课后拓展

小学生环保小常识汇总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步骤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各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已被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的形式,给每个小组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通过合作的方式提升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完全可以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毋庸置疑,要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就必须依据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要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一、科学分组,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奠定基础

科学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基础,只有做到了科学分组,才能使全部学生在集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做好科学分组,教师需要注意两点。

1.要在分组前充分了解学生,做到分组的科学性。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合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一定要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够有兴趣参加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内容。原因在于,只有教师了解了学生,才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科学分组。

2.教师还可以采取其他类型的分组方式。虽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分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分组并不一定意味着学生的满意,因此,教师还可以采取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的分组方式。这种分组方式的好处在于,通过学生的自由选择,可以调动学生自己参与到小学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因此也是非常有利于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

二、布置任务,让每个成员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

分组完成之后,教师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共同讨论,在小组的合作下取得相应的探究成效。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任务的布置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原因在于,一旦任务过难,小学生会达不成学习任务,不仅会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而且还可能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无法产生应有的效果。反之,一旦任务过于简单,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无法有效拓展学生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应该难易适中,确保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得到学习。

2.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尽量布置一些通过集体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原因在于,只有通过集体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才体现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要善于研究体育教学内容,充分把教学内容运用到合作学习中。

3.在小组成员讨论的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无所事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仅要密切关注小组成员的表现,而且还要适时地提醒个别不认真讨论的成员,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积极投身到学习讨论中。

为了有效地说明这一问题,在这里,我们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整齐、报数、集合”为例来说明布置任务这一环节。

根据教学要求,学生要达到能够分别向左、右、前、后看齐的要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任务:一是个人在全班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是全班同学如何做到整齐划一?

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学生就会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讨论出来的结果就是个人影响着集体,要想整个班级在站队时做到整齐划一,需要每个人的配合。

由此可见,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的自主讨论,他们明白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到应该具备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学习汇报,指派负责人汇报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是汇报,这里所说的汇报,指的是小组成员依据讨论出来的结果,向教师和全体学生汇报。在这一环节,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事项。

1.教师要指定小组内的一个成员进行汇报。汇报的成员可以是小组组长,还可以是小组内的其他学生。汇报成员肩负着总结小组所讨论的结果的任务,他的发言代表的是全体小组成员的思想和意见。

2.在小组成员汇报的过程中全体成员要认真倾听。每个小组成员在汇报的过程中,全班其余学生都要认真倾听其观点。这不仅有利于思想的传播,而且还可以使得全体学生知道讨论的结果,因此,是非常有利于全体学生学习的。

四、教师点评,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教师点评是搞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主体,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可以进行一定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因此,这也是非常有利于搞好教学工作的。

1.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以鼓励为主。实践证明,通过鼓励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这对于进一步刺激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鼓励那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对于那些表现不太积极的学生也要积极鼓励。总之,只要学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教师一定要用善意的鼓励增加学生的信心和动力。

2.教师要在点评的过程中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这一点对于进一步搞好小组合作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在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为以后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奠定经验基础。因此,教师要指出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同时还要指出还存在着哪些不足,并总结反思这些成绩和不足。

综上所述,要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就需要依据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在步骤中做到科学分组、布置任务、学习汇报和教师点评四个环节,使得学生在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学习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讨论的过程,这对于进一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搞好小学体育教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蕊.小组合作学习在导学课堂上的有效应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4(02).

小学生环保小常识汇总篇3

关键词:词汇教学;优化;多样化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小学阶段是打好这一基础的关键阶段。小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充满好奇,兴趣浓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度的增加,部分学生开始害怕背单词,英语学习兴趣锐减。如何保持学生持久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如何提高词汇教学的实效?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运用教学策略,通过多种方法优化词汇的呈现过程、优化词汇的操练巩固环节、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技巧。

一、单词呈现,形式多种多样

1.直观呈现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因此课堂中除了语言环境以外,通过生动形象的直观事物辅助教学也是很重要的。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这些形象化的事物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呈现法

多媒体集声、像、动画于一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在呈现词汇、创设语境、理解词汇方面有着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3.情境呈现法

情境呈现法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学习和练习的情绪和感情的体验,通过教师的语言,把情感寓教材内容之中,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目前中山市小学一二年级使用的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先锋英语教材突出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第一课时的故事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学习新词汇。

二、操练巩固,方式新颖有效

在呈现完单词,学生掌握了单词的读音后,教师就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记忆,运用各种方式操练巩固单词。

1.通过歌谣记忆单词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歌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英语歌曲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旋律优美,内容生动。英文歌曲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教育。

2.结合竞赛、活动、游戏等来巩固单词

对于小学生来说,竞赛、活动、游戏都是学生所喜爱的,因此在教授单词的时候,适当运用竞赛、活动、游戏等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常用的游戏有:警察抓小偷、头脑风暴、小火车、踩地雷、tpR等形式。

三、归纳总结,方法行之有效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也应该教给学生正确有效地学习知识的方法。

1.注意联系,以旧带新

学生储备了一定的词汇量后,在教学新单词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新旧单词的联系并归纳总结记忆方法。例如,教学生学习food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先把food和foot(已学过)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单词的异同,这样比较起来,学生会发现只要把food的最后一个字母换成t就可以了,从而轻松记忆该单词。

2.划分音节记长单词

现在学生所学的单词量多,有些单词还很长,难以记忆,这个时候如果教会学生划分音节去记忆单词,那么记单词的难度就可以相对降低。例如,记breakfast这个单词时,就可以这样分break-fast。

3.联想归类法巩固词汇

小学生环保小常识汇总篇4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但是单纯的词汇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太枯燥,太无聊。那么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运用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词汇教学讲究“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此外,在学习英语单词时,我还经常加上一条“肢体到”,即利用肢体语言更形象的教学单词。例如,教学“Run,jump,shout,dance,swim”等词时,我会让个别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其他学生看动作拼写和记忆相应单词。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单词记忆,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词汇教学课是枯燥且无聊的,但词汇教学又是英语教学的基础部分,如果学生连单词都记不住,又何谈学好英语呢?况且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知识主要依靠机械记忆,且保持记忆时间很短,所以枯燥乏味的词汇教学容易使他们感到无聊。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词汇教学中保持兴趣呢?

我们都知道,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学生。作为教师,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把枯燥的词汇教学设计成多种多样的游戏,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变“让我学,逼我学”为“我要学,渴望学”,真正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学知识中享受快乐。

在词汇教学中我常用的游戏有:

1.insideandoutsidecircles”教师教学了单词后,让学生利用十来分钟记忆单词,最后进行单词检查。在单词检查时,让学生站成里外两圈,里外圈儿两两学生面对面站立,在不看书的情况下拼写单词,两人检查完之后,里圈儿的学生共同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人或多人,重新拼写单词。这样,学生面对不同的面孔记忆单词,比较有新鲜感,不会感到无聊,而且还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自己记忆不牢的单词,进而加深记忆。

2.“wordDomino”单词多米诺即单词接龙游戏。首先可以从单词类别进行游戏,如运动类单词接龙、单词首字母接龙。这种游戏适用于五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单词量才行。

这样,将小学生的词汇穿插到游戏中,既培养了学生开阔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适时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赏识——成功”教育的核心含义是“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小学生毕竟是孩子,对孩子的教育,应以奖励、激励为主,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在教学水果名称香蕉、苹果、梨等时,直接拿着这些学生喜欢的水果走进课堂,并声明这是本节课的奖品,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授课完毕,总结一下学习情况,然后把带来的东西作为奖品发给学得好、做得好的同学,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果没有实物时,我会自己制作单词卡片,或让学生帮助制作;在使用完毕时,我会把这些卡片作为奖品奖给这节课表现好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礼物,学生会在课前积极预习,课上积极参与,无形中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乐学、易学、好学的感情。词汇教学同样离不开学习环境和氛围创设。教师可以通过现有的资源:学校、教室、操场等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针对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教室用英语文字、图片等适当进行布置:如在黑板上贴上“blackboard”,在桌子上贴“desk”,椅子上贴“chair”,课程表制作双份,一份中文,一份英语等等;还可以把教学所需的图片贴在教室相关处,或者利用现实的教学环境实物,指明学生的桌椅进行教学。另外,家中的卧室、客厅、厨房也可以教会学生用英语单词进行布置,让学生给自己创造英语学习的氛围,随时随地感受英语。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加强词汇的掌握。

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英语单词都有它特定的语言环境,而情景语境对于词汇教学的暗示又相当大。在许多语言场合下,情境影响着词义的理解,所以要想掌握词义的内涵,就必须要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把每个单词放到特定的语境中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环保小常识汇总篇5

《理论力学》是高等院校机械、土木、交通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建立力学模型的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应的力学概念和公式,进而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专业课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然而,由于《理论力学》课程自身内容繁多、理论抽象、公式枯燥,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厌倦,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理论力学》的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一种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学生小组讨论—课堂释疑及点评—效果巩固及检查”三个流程,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论力学》教学过程,提高并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学习兴趣,改变目前学生厌学的普遍现象,达到《理论力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从目前实施情况来看,这种教学形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教学模式包括五个环节,将在下文中展开阐述。

二、本教学改革实践环节

1.选定小组讨论内容。学生小组讨论内容的选择主要由教师确定。教师在选定学生小组讨论内容前要准备充分,结合目前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水平情况,选择难易适中的章节内容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若教师选择小组讨论内容偏难,可能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不够,会感到无从下手,产生挫败感,影响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选择难易适中的知识内容作为小组讨论的主题。目前《理论力学》教材一般包括三方面知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每部分内容又分若干小节,每个小节的知识内容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如在静力学部分,包含的知识点有静力学概念及公理、力系的等效及简化、力系的平衡、桁架静力分析与摩擦平衡分析等内容。静力学部分选择学生小组讨论内容时,教师尽可能避开“力系的等效及简化”这部分内容,这是由于此部分内容理论知识较多,不经教师讲解学生难以自行理解掌握。同时这部分知识内容包含的公式推导也较多,没有一定相关知识积累不易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不适合学生小组讨论学习。在静力学这部分内容中,教师可选择“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这一小节作为学生的小组讨论内容。这是因为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主要应用前面所学过的刚体系统的平衡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公式推导比较少。在学习过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相关知识后,学生完全可以将所学平衡问题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到静定桁架分析和计算中去,所以静力学选择这部分内容作为学生小组讨论内容是合适的。再如,在《理论力学》课程运动学这一部分内容中,教师最好不要选择点的速度合成及加速度合成知识内容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这是因为点的速度合成及加速度合成知识与前面所学知识内容关联不多,对学生而言,几乎是新的知识点。此外,这一部分知识内容也非常重要,是运动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点的速度合成及加速度合成内容理论多、概念多,并且知识点内容相对抽象,不适合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对于运动学部分,教师可以选择“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分析”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主要以点的速度合成知识为基础,是点的速度合成知识在刚体运动中的应用,所以选作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是合适的。对于《理论力学》的动力学部分,教师可以选择“质点系的动能与刚体的动能”这一节作为学生小组讨论的内容,这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在《大学物理》这门课程中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相对而言比较熟悉,且这一小节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少,所以比较适合学生小组讨论学习。

2.分组讨论。将学生按学号进行分组,并至少提前一周将所讨论章节内容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准备所讨论章节的知识内容。小组讨论环节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为保证小组讨论过程的质量,可采取组长负责制,组长可由班长或学习委员担任。在进行学生小组讨论前,要求组长制订小组讨论的详细计划,包括小组讨论的时间、地点、次数,以及每次讨论的主要问题等,这样便于教师进行抽查和指导,保证学生小组讨论的质量。除此以外,由于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在课余时间完成,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教师应对学生小组讨论成果提出要求。例如,教师可要求组长提供小组讨论过程中的有关资料,如小组讨论时的照片、讨论记录等。小组讨论环节主要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去学习和思考问题,并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趣味性,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能力。小组讨论后学生要形成对所讨论章节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讨论中发现的问题。讨论环节完成后,针对讨论主题,小组要形成完备的ppt文件,并推选出小组讨论汇报人,以便课堂上向其他学生汇报讲解本小组的讨论成果。

3.学生汇报。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完成后,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按照小组讨论章节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小组讨论成果的课堂汇报讲解环节。在学生课堂汇报讲解前,教师应对学生小组讨论后提交的ppt成果进行审查和把关。教师课前要与学生汇报人进行沟通和探讨,帮助学生汇报人理清思路,掌握学生课堂汇报讲解时间,从而提高学生课堂上讲解和汇报的效率。

例如在静力学“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部分,我们安排每小组汇报讲解20分钟。这样按照我校一节课40分钟,可以安排两个小组进行汇报讲解。学生汇报讲解的内容包括小组讨论中所形成的章节知识要点、例题及存在的难点等。

4.释疑点评。学生讲解汇报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课堂讲解章节内容释疑和点评是本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后,可能对所讨论章节知识点仍存有疑问,或是对所讨论知识点的重点归纳有所疏漏。此时,教师应在学生课堂讲解汇报环节结束后,及时对学生讲解汇报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释疑。对于学生疏漏的知识点,及时进行补充和强调。在这个环节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对“平面静定桁架的静力分析”这部分的章节内容,在学生课堂讲解汇报环节中发现,学生对零力杆的判定这一部分内容存有疑问,理解深度不够,有一个小组在汇报中甚至未提到零力杆的判定问题。而零力杆的判定是进行平面静定桁架静力分析的首要环节和关键环节,对于简化平面静定桁架静力分析计算过程起到重要作用,这部分知识内容不能忽略。因此在学生讲解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对零力杆判定内容进行释疑和重点讲解。通过这种学生课下小组讨论、课堂讲解汇报的形式,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上能够对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疑惑及时点评。由于具有针对性,因此教师的讲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也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

5.巩固、检查及考评。此环节为本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后一个环节。巩固、检查以课后作业为主。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批阅,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可以检验这种教学改革模式的效果。通过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小学生环保小常识汇总篇6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5-0015-02

一、模式内涵

课堂教学“四步式”研学模式是一个主体的学习模式。

1.自主初学感知环节:指预习或初学过程,把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依靠所学知识和方法来构建新的学习内容,教师可对初学结果进行检查。

2.积极参与探究环节:自主创新性地学习是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是新时期教育提出的要求,在本环节当中,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在学习中培养自主、自发、自觉,好学、好问、好思考的良好学习品质。

3.互动交流讨论环节: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善于与同伴互动、与老师互动,加强对话、交流、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知识重点、难点的解决,加深感悟和体验,培养学生合作、协同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获新知、求创新环节: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积极参与问题研讨,使新的知识得到揭示,完成新知识的构建。而学生创新能力在新知识的构建当中,新能力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本环节重在形成知识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

二、模式目标

构建“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地学,教师能够创造性地教。本模式的构建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实现认知与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促使其个性得到发展,有效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的接受性学习、维持性学习教学模式,为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发展探索出一条很好的路子。

三、模式内容简介

课堂教学是落实自主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主阵地,在研究目标中,我们提出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素养,建立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实践体系。这样的目标如何能达到?我们采取了重点抓好课堂教学的“四步式”来逐步落实这些目标。

课堂教学“四步”:自主初学感知环节—积极参与探究环节—互动交流讨论环节—获新知求创新环节。站在教师教学的操作角度上讲,这“四步”一切都因“问题”而生,问题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究提出问题,主动合作交流研讨求解问题,追求真知创新性地化解问题,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图示如下:

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围绕“问题”出发,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参与解决问题来开展教学。在“自主初学感知”中“发现问题”,在“积极参与探究”中“提出问题”,在“互动交流讨论”中“求解问题”,在“获新知求创新”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上来讲,“四步”式教学模式体现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显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创新性。这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转换教师角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亲身体验的新理念是相一致的。

在“四步式”课堂教学模式当中,“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自学过程、发现过程;“寻问探疑”是学生自主质疑积极参与的过程;“互动研究”是学生通过互动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揭示规律”是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化解问题、升华创新,对知识有创新性理解的过程。示意图如下:

这就是我们所提出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积极参与探究中提出问题,互动研讨交流中求解问题,获新知求创新中创新性地化解问题。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得到完美的结合。“学”、“问”、“研”、“创”四环节,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机动地融入其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改革提出的“三个维度”目标。

另外,在这种“学”、“问”、“研”、“创”四步式总体研学模式的引领下,学校各科组也根据各自科组的特点,创设更适合或更加细化自己科组的子学习模式。例如,数学科组的“七·三”研学后教小组合作模式,具体操作细化如下:

1.“七”,指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常规,即:靠、摆、析、轮、赏、辨、记。

(1)靠:小组成员必须将小脑袋靠拢在一起,这样才能确保每个组员的发言能被其他成员听到。

(2)摆:每一位发言者都必须将其要展示的个人学习成果摆在小组中间,并用手指着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发言完毕后将其收回,再轮到下一位发言者摆放。

(3)析:每一位发言者需解释自己所展示的答案背后的理由,并分析自己是怎样思考的。

(4)轮:小组内进行编号,按编号顺序轮流发言,以确保每一位学生平等参与。

(5)赏:如果认为小组成员的回答清晰、合理,就用掌声来给予欣赏和鼓励。

(6)辨:如果认为小组成员的回答不够合理,则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辨析中统一认识,帮助薄弱学生。

(7)记: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在合作任务的引导下被整理、记录下来,并继续发现其内在的教学规律。

以上小组合作学习的七点常规,需要由教师在接手一个新班时就向学生明确提出,并在起初的每一次合作学习班之前强调、在合作过程中强化。由小组长负责监督,组员之间互相提醒。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将很快形成习惯,便能自觉、有序、高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2.“三”,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常规,即:说、质、评。小组内讨论的结果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得到验证和推敲,对此,笔者会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成果汇报,组织组与组之间进一步辨析概念,明确方法。

(1)说:①全组亮相。传统教学中,习惯于让小组派代表发言,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组中的其他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容易被忽视,他们的自信心、表达、辨析能力也就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两极分化会更加明显。我们主张全组学生亮相,每人都承担一定的汇报任务,每人都对小组有一份责任感和自豪感,这个常规一旦形成,将大大促进全员参与,也更加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②由展示的小组组织课堂。当我们请一个小组出来汇报时,其他小组可能会因失望而发出叹息声甚至不满声,这时,教师可以将组织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出来汇报的小组,由他们想办法让整个课堂安静下来,便于台下学生聆听和相互交流。③侧身汇报。四人小组将合作任务用投影展示出来,两两相对站在屏幕两边,轮流用教鞭指着屏幕侧身汇报。这样的汇报要求更能集中台上和台下学生的注意力,且不会遮掩投影中的图像,使展示过程更加清晰明了。

(2)质:邀请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小组之间会产生不同的意见,我们将邀请台下同学质疑的权利也交给了汇报组,有学生邀请提问、解答,使学生真正成为建构知识的主人。当然,如果学生没有发现问题,教师也可以提出质疑的问题。

(3)评:每一个小组的发言必须对协作学习任务进行总结,汇报他们从多个数据中发现的数学规律。

以上具体要求,使我们理想中的合作学习常规得以细化和落实,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支架引导下,有序、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在合作的过程中,使数学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交往能力、欣赏能力均能得到很好地培养。课堂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研”与“教”中实现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

四、模式操作程序

1.研学案要求。

(1)学校根据年级和学科人员构成,实行科组集智备课,形成各科结构相对稳定而又各具特色、符合本科实际的“研学案”。

(2)集智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主备—集体集智研讨—个性修改—形成定案。

第一,个人主备——形成初案。备课组长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分工,安排好每位教师的主备任务,每位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写出研学案初稿。备课中,要求教师认真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弄清所备内容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精心设计研和学的教学情境,设计突破重难点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精选导练习检测题,初步形成融入自己教学思想和学生实际的初案。

第二,集体研讨——形成共案。集体集智研讨是备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其目的就是为了发挥科级团队优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符合班级学生实际的最优共案。在每周备课组活动中,首先由主备人作中心发言,对下一周的研学案进行解读,并提出研学案的修改意见和具体使用方法,然后进行集体集智研讨。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对设计的研学案进行二次修改,形成具有集体智慧的年级导学共案。

第三,个性修改——形成特案。集体集智研讨后的研学案在使用前,任课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层次差异和学识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再度思考,再次优化,在众人智慧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再创新,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研学案。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个人特色的研学案,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实效。

第四,课后反思——形成定案。课后反思就是通过自我反思,明白教学中的得失,写出以后改进的建议,达到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研学案主备人搜集其他教师使用后的反馈意见,归纳、整理和改进研学案,形成定案。

第五,研学案的组成:至少应设置研学目标、研学重点难点、自主研学、互动研学、研学反馈、拓展研学共五个板块。可根据内容适当增设知识链接、情境引入、学法指导、探究延伸、考题精选、研究性学习、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栏目。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研学案应有所侧重;研学案的“拓展研学”内容要分层设计,有适当迁移拓展、归纳小结。

(3)每份研学案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有收有批,有评有改。

2.课前研学。①印发研学案,提前1天发给学生,进行提前预习指导。②学生根据研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完成研学案自学内容,搞好预习,要让学生自主探究。

3.课堂研学。①自主初学感知—积极参与探究环节—互动交流讨论环节—获新知求创新环节。②时间分配:自主初学感知10分钟;积极参与探究环节10分钟;互动交流讨论环节15分钟;获新知求创新环节5分钟。

4.讨论要求:每时每刻都在主动参与,在组长组织下全身心投入到研学当中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群体规模适宜时,社会惰化现象会削弱,合作效率会提高。小组规模要考虑班额规模和教室空间大小,以4~6名成员组成学习小组比较适宜。

(1)小组布局。小组布局要合理、有序,要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能够面对面交流,是一种好的布局。能满足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又能达到和谐布局,保持班级整体的一致性,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2)角色与职责。小组成员的角色有学科属性,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的,不同学科同一学生的角色可以不同。小组成员在参与学习中发挥不同角色的功能,担当主角色的成员必需履行相应的职责,班级也可按照学科的学习任务或日常事务进行组员分工。

五、模式评价

1.学校成立专门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听、讲、评、议等途径,在教学理念新、方法灵活、效果显著、创新意识浓的教师中予以总结,浓缩经验,提炼精华,上升到理论层面,做大做强,形成校本特色,学校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形成学校的教改品牌。

2.研究建立有利于开放课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和鼓励学生积极展示的“四步式课堂研学模式”课堂评价标准,以“关注学生的学”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机制,正确引导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生环保小常识汇总篇7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问题措施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词汇教学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词汇掌握能力对学生英语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一、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到高考体制的限制,许多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以提高应试能力为目标,仅围绕高考考题类型对学生进行英语知识的灌输。在很大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提升。对于英语词汇教学来说,往往只是对主要的词汇进行讲解以及将其应用的主要句式结构进行延伸之后,便不再做更进一步的要求。特别是一些教师往往将英语课堂当作知识点讲解课堂或是习题训练课堂,并没有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融入一定的情境式、探究式的教学形式,导致一部分学生为了应对高考,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记忆,效率低、效果差,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不自信或是抵触、厌学、弃学等心理。因而,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探究如何开展情境式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形式。

二、建构主义的内涵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皮亚杰提出的,它主要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也就是从“什么是学习”和“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三、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1.积极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力措施之一。因此教师应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之上,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组织和计划,创设出具有浓郁英语氛围的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积极思考,从而构建出具有丰富储备量的英语词汇知识体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科学导入。教师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warming-up进行词汇学习导入,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认识并积极应用词汇。比如在学习必修1Unit5时,该单元有许多关于人物品质的英语单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些词语对自己所崇拜的伟人进行描述,并请另一位同学对该同学的描述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情境中充分地理解和掌握学到的英语词汇,加深对所学词汇的印象,从而保证学习效果。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情境创设中,音乐起到非常重要的渲染作用,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的心智,并且可以使学生在英语歌曲中认识到新的词汇和语法等。对此教师可以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适合学生听记的歌曲,或是组织学生开展听歌猜词等游戏,使学生对所学的词汇产生深刻的印象。

3.充分利用学习迁移

由于学生在进行高中英语学习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英语词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掌握的旧词汇,使其与新词汇之间形成一定的联系,通过旧知识来促进新学的知识,从而促进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在讲述prepare这个词语时,可以通过提出词缀pre,告诉学生它是提前、先前的意思,并对其进行延伸,比如precede、predate、precognition等,通过学习迁移,对相同的内容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加深对英语词语的印象和记忆。

4.合作、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在构建主义理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资质小组讨论等形式,对所学的词汇进行造句,或是通过小组表演,对所学的词之间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将学过的相关词汇,写在纸条上,每组选取一个同学抽取,小组就抽到的词汇进行一定的讨论和组织,使其成为一定的话剧、小品等内容并进行表演。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融汇众人所长,使英语词汇可以牢牢被学生掌握,同时促进学生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提高教师的英语词汇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应依靠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组织和构建,采取积极措施,充分发挥构建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根本上促进高中英语教学体制的深入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小学生环保小常识汇总篇8

一、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高职阶段,财政金融类、国际贸易类、国际商务类等专业中基本都开设有国际金融课程,以往的教学大多保持通才教育,以课程为基础不加以区分。但是专业不同,人才培养的要求差别很大,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教学目标也应体现区别,要考虑专业的特色,考虑与专业业务知识的衔接,考虑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特点。财政金融类专业培养的目标主要是金融从业人员,因此对学习的要求更高,达到的理论深度应更深,而国际贸易类和国际商务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将来并不是专门从事金融行业,而是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应用金融工具和开展金融交易,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利用国际金融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国际贸易。

(二)课程内容广泛且抽象,学生学习存在一定困难

国际金融主要研究国际间货币关系和金融活动的规律及其实现形式。作为一门学科,国际金融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国际收支、汇率、外汇业务、外汇风险管理、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等。其中既有经济学理论,又有管理学实践,既有宏观分析,又有微观操作。这些问题具有相当的深度,要求学生在学习之前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国际贸易、会计等相关基础,而高职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因此学习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课程内容与现实发展和实际业务存在一定脱节

目前市面上针对高职阶段的国际金融教材虽然也进行了诸如项目化设计、工学结合等许多改革,但是在内容选取上基本还是沿用传统的国际金融学科体系,其中有很多??题比较宏观且抽象,与外贸业务和学生生活联系并不密切。比如国际储备管理、远期汇率的计算、复杂的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等,这些内容虽然是国际金融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对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说并不实用,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反而会加深他们对该课程的抵触心理。此外,国际经济环境和金融市场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国家政策不断推陈出新,比如跨境人民币结算、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等,这些都是传统课程内容中没有但是与学生将来工作密切联系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很敏锐的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并不断更新和添加新的教学内容。

(四)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仅仅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国际金融课程同样需要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仍需要教师的大量讲授,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时间有限,课后练习比较难以监控,学生实操的立体化程度不够。因此如何设计合理可行的项目任务,创新教学方法,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国际金融课程改革思路

(一)结合实际,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目标

既然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国际金融课程是帮助其完善知识结构与提升专业技能,辅助其将来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我们就将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从事与国际贸易密切联系的金融活动的相关职业技能,熟悉常用国际金融工具、业务特点和运用方法;正确理解和分析国际金融现象,了解国际金融发展新动态和国家政策,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金融意识和理财能力,从而促进提升整体综合素质,为未来职业拓展和个人生活奠定基础。

(二)深入浅出,优化精选课程内容

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首先要深入外经贸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有哪些工作岗位需要具备国际金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需要达到什么目标;其次,分析提炼具体工作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属于国际金融方面的任务作为课程项目的基础;最后从国际金融学科中选取相应的知识点、技能点进行搭配组合,构建国际金融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实际公司业务和岗位能力需要为基础,不拘泥于传统的课程知识体系,设置典型工作项目(任务),如果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是现有教学内容中没有的,要补充进来;反之,如果现有教材和学科中的内容与典型工作任务无关,在实际业务中不需要,则应考虑适当删除。除了强调实际操作性,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敏感度,宏观思维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样既能够与相关职业岗位对接,也保证了国际金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最终我们将课程内容设置成六大项目,每个项目包含不同的任务,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1-2:根据近年数据总结分析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原因,对我国当前国际收支形势和政府相关政策进行讨论。2-1:出口国际收支申报(填写涉外收入申报单)项目三:汇率行情的查找、解读、分析与运用1任务一:外汇行情的查找、解读和运用任务二:主要国际结算货币汇率走势分析任务三: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为主题的讨论会11-1:查找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并进行解读。

1-2:查找各大商业银行最新人民币外汇牌价,并进行解读。

1-3:查找国际外汇市场主要外汇币种汇率行情,并进行解读。

实训2:不同情境下成交价的选择和折算。2-1:查找主要国际结算货币汇率走势图及外汇评述,结合所学对其近期及未来走势进行一定分析。3-1:分小组完成人民币汇率与中国经济为主题的论文。

3-2:小组代表发言,同学交流。项目四:外汇业务操作与运用1任务一:结售汇业务办理11-1:人民币远期汇率行情的查找和解读。

1-2:远期结售汇业务办理。实训3:远期结售汇的运用。任务二:套利和掉期交易模拟操作12-1:为企业选择资金运用方案并计算相应的盈亏。任务三:即远期进口报价折算13-1:查询开户银行中国银行即远期汇率报价,分析汇率走势。

3-2:根据汇率报价进行进口价格折算,选择较有利的报价,或进行还盘。任务四:即远期出口报价折算14-1:查询开户银行中国银行即远期汇率报价,分析汇率走势。4-2:根据汇率报价进行出口报价折算。实训4:出口报价折算。项目五:外汇风险管理1任务一:外汇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任务二:运用金融交易进行外汇风险管理11-1:根据材料分析企业在进行外汇风险管理时都采用了哪些方法。

1-2:分析不同外汇风险管理方法的利弊。2-1:在签订贸易合同之前,对合同涉及的币种、期限、结算方式进行分析,结合汇率走势预测,对可能存在的外汇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

2-2: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各种金融交易设计外汇风险管理方案。项目名称1任务名称1具体内容项目六:国际贸易融资操作1任务一:出口贸易融资操作任务二:进口贸易融资操作任务三:保理业务操作任务四:福费廷业务操作11-1:办理打包放款:具体流程、填写申请书、签订《打包放款合同》。

1-2:办理出口押汇:具体流程、填写押汇申请书、签订《出口押汇合同》。

1-3:办理出口信用保险。2-1:办理进口押汇:具体流程、填写进口押汇申请书、签订进口押汇合同。3-1:办理保理业务:具体流程、填写申请书。4-1:办理福费廷业务:具体流程、填写申请书。(三)教学做一体,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w模式下,各个任务均按照任务导入、明确学习目标、布置工作任务、知识准备、操作示范、项目实施、成果评价、实训练习等步骤展开。通过这些教学环节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应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是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料,教师在日常备课时就应多积累教学素材,尽量使用视频、图表、图片、真实业务案例等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二是设置工作情境,通过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的设定,使学生具有职业代入感,激发其完成工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而促使其自主学习。三是充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教师不再一味地讲授知识点,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表达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四)多元评价,完善考核方式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为主的考核方法,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打分。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重点考查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项目的完成情况。过程性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避免了传统授课中学生期末突击复习的情况,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本课程设计的实训项目,可分为个人实训项目和小组实训项目。其中个人实训项目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主要适合于一些单据、表格的填制、计算等,此类项目的标准比较明确,答案统一,由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打分。小组实训项目则是由多名同学共同完成,涉及环节多,项目成果多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小组实训项目的分数构成采用以下方式:

100%小组项目成绩70%教师评价70%成果评价

30%学生评价

30%组内成员互评

其中对项目成果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方面,使学生在给其他小组评分的过程中学习其他小组的优点,发现问题,更好地巩固自身能力。组内成员互评则体现了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对本组成员所做工作的认可程度,从而避免个别同学的“搭便车”现象。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机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并能够督促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项目任务。我们还设计了《小组工作项目成果评价表》以及《小组项目工作记录单》,从而使整个评价过程有据可依。

小学生环保小常识汇总篇9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意识,了解一定的自然环境知识,懂得一定的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活动准备:

1.组织队员学习有关自然环境的科学书籍。

2.对队员进行环保教育,通过观看录像、阅读书籍、听专题讲座等了解环保知识和方法。

3.根据学校和队员的实际,结合环保排练小品。

4.准备有关海洋、植物、珍稀动物及酸雨、大气污染等方面的图片、资料。

三、活动过程:

(一)、队仪式

集体整理队伍。

报告人数。

出旗。

唱队歌。

中队长讲话,宣布活动开始

甲: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它和人类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

乙:地球存在已有几十亿年的历史了,如果把这几十亿年时间算作一天,那么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还不到一秒钟哪!

甲:到了二十世纪末,地球上的人口可能会达到80多亿,人们需要食物、水、居住的空间和驱动车辆的能量。

乙:这样一来,其他动物和植物的食物和空间就会越来越少,生态环境就会出现许多问题。

甲:像什么全球性变暖啦、酸雨啦、臭氧层窟窿啦等等,这仅仅是其中的几个问题。

乙: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甲:这就需要我们大家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了解我们地球上的气候、动物、植物。

乙:了解大自然,做环保小卫士。

合:这样我们的地球就会越来越洁净、美丽。

(身穿绿袍,头戴博士帽的“绿娃娃”上)

绿娃娃:哎,小主持,我也来参加你们的队会,欢迎吗?

甲、乙:请问,你是谁?

绿娃娃:嗨,我是大名鼎鼎的绿娃娃呀!今天,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朋友。

(实物投影:出示绿色食品标志)

绿娃娃:(简介绿色食品标志),大家喜欢这位朋友吗?为什么?(队员们说绿色食品的好处)

甲、乙:既然大家这么欢迎你,就请你绿娃娃和我们一起主持队会吧!

绿娃娃:(跳起来拍手):太好了!太好了!

(二)设置情境:

(一位导游装扮的同学,匆匆上来)

小导游:主持人,你们打算从什么内容开始?

甲“小导游,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小导游:当然,我是小导游,今天我们学校来了这么多客人,而我们学校的环境建设和环境教育都做得很好,我想应先让客人了解一下我们的学习环境,对吗?

乙:(拍脑门),对,对!应该的,应该的!

甲、乙:就让我们的队会从学校环境介绍开始吧!

(小导游、绿娃娃一起介绍学校环境建设和环境教育情况)

甲:你们表演得很好,可是了解我们的环境不应仅仅局限于学校。

乙:我们还应在大自然中了解一些动植物,还有天气、海洋等等。

小导游:(急忙打断乙的话),您别着急,这个我们早就想到了,自从学校开展环保教育以来,我们中队就成立了几个自然资源考察小组,我给他们做导游,进行了实地考察,他们正在整理有关资料,待会儿,就可以给大家做汇报了。

(三)环保知识小竞赛

甲、乙:绿娃娃,现在就让我们来考考大家,看大家的环保知识学得怎么样?

绿娃娃:这个主意不错,我来给大家做裁判,优胜者还会得到我给大家的奖品呢!

(竞赛开始,分组抢答)

1、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2、海洋占地球上多大面积?

3、野生动物有哪些濒灭临绝?

4、酸雨、臭氧层是怎么回事?

5、我们应该怎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四)考察报告

小导游(竞赛完之后上):小主持,我们的考察队员准备好了,现在开始给大家做汇报。

海洋资源考察小队做汇报

(介绍海洋有关动物及自然常识的同时,表演小品:《保护海洋资源》,由学生分别扮演螃蟹公公、螺狮爷爷,珍珠鱼、海底小动物等,通过表演唱、快板、朗诵等形式,介绍海洋被污染的情况,以及人类该对海洋如何进行保护,激发孩子们保护海洋资源之情。)

(学生分别由七、八人组成以上环保小队,利用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的录像、电脑演示及一些有关雨林、动物、植物等方面的小故事,以报告形式轮流上台向大家介绍各方面的环境知识及环境措施,并就台下学生提出的有争议问题进行答辩)

(五)、活动总结:

甲、乙:听了这么多同学的精彩报告,大家有什么感想?

(小记者即兴采访老师、同学)

甲:大家的收获真不少!

乙:欢迎辅导员讲话。(鼓掌)

辅导员语:队员们,今天的队活动搞得很好,祝贺大家,老师从你们的汇报中,也了解了许多自然环境的情况,希望大家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好好学习,掌握先进技术,将来长大后,用我们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难题,把我们的地球建设得更美丽!

甲、乙、绿娃娃合:同学们,让我们牢记辅导员的话。

集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环保小卫士。

小学生环保小常识汇总篇10

论文摘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是新课程理念的产物,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困扰着很多教师。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例从教学目标、活动情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面入手对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帮助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依据明确具体的目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在设计、实施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两个方面.即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如果教学活动的目标只在少部分学生身上得以实现或者活动耗时过多.该活动的有效性就会出现问题.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下面笔者结合听评课过程中关注的一些教学实例.归类分析中学英语教学活动有效性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问题一:活动设计重趣味,轻日标一些教师常采用竞赛以及其他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但大多数教师在设计游戏或者比赛活动时过度关注趣味性.结果活动很有趣.却没有明确的目标

实例1:一位初三教师在上课开始时.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进行wordsmemory比赛其形式为:教师在pFF上迅速闪过一个本单元学过的词语或者表达法.叫一名举手的学生先说出再口头拼出刚闪过的那个词语或者表达法.如果该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则叫另外一名学生举手参与者不多.都是对这些词语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用时8分钟呈现l3个词语和表达法.而后给获胜的女生组在黑板上画了红星.进入听力环节。

评课研讨时.授课教师说她观摩其他教师课堂教学时.一位教师采用了这个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所以她决定在自己的班级尝试这个活动.但是在自己的班级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也没有积极参与。

活动有效性分析:在此活动中,教师侧重的是活动形式的趣味性和课堂气氛.却没有思考这些因素应该为何种教学目标服务.似乎确定了获胜方。

活跃了课堂气氛就实现了教学目标在该活动中.尚未掌握这些词语和表达法的学生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积极参与其中活动时间较长.却没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没有成为学生的学习环节.即便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也是低效或者无效的活动

问题解决建议:教学活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学生的兴趣只能作为活动的切人点来帮助实现目标此活动的优点是以有趣的形式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可以用作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性评价活动.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可将活动的目标设定为评价学生对单元词汇的认读与拼写情况.评价的重点是全体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连续闪现13个词语.让学生小组合作记录.而后合作回忆、学习这些词语,评价的标准是所有成员都能够认读、拼写这些词汇的小组获胜这样,既能够保持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在闪词环节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问题二:活动设计情境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成人认知水平下的一些常识性知识.有时远远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一个要点是活动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实例2:一位教师在设计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英语13册Unit5adviceneeded单元输出活动时.让一个学生读了一段教师写好的小篇章.内容是说作者刚从农村来到城市.不知道如何在城市交朋友教师让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写出作者的问题.而后4人小组讨论问题并提供建议汇报阶段各组的回答基本上都是greetothers,befriendlyt0others,而后就是沉默鉴于学生的沉默,教师给出5个短语.befriendlytoothers,openyourhearttoothers,forgiveothers.talkwithothers.don’tbeangryeasily.而后让学生小组运用这些短语再次就该问题提供建议但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中有两组没有运用教师创设的交友情境.而是就其他问题提供建议评课研讨时.授课教师反思说这个环节学生沉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为学生做好语言铺垫.以后要注意语言铺垫到位。

活动有效性分析:此活动用时较长.学生却没有思维和语言的输出.是无效的活动这个环节的问题并非是语言铺垫不到位.而是活动的情境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该活动的设计意图很好.为学生运用提供建议的功能结构创设情境但是笔者主动参与了三组学生的活动.发现就此情境,即便是用中文,学生也无话可说。教师提供的交友原则符合成人的认知.而该校处于北京偏远郊区.初二的学生没有到城里交友的经历与设想,所以即便是教师给出了表达结构.学生也不愿意去用。"

问题解决建议:违背学生认知水平的大道理或合理的原则只能成为学生机械模仿的对象而无法变为学生真实的语言.因为学生没有真实表达的需要就此活动,如果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让他们就生活中有问题的领域提供建议比如,就如何学好英语,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好女儿/儿子、好朋友提供建议.学生就会在合作过程中有思维和语言的成果.活动会很有效。

问题三:活动设计中的合作学习问题

1.合作学习活动设计不合理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要考虑其必要性和有效性。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在合作完成活动时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完成活动汇报阶段相互评价.相互学习:还体现在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都有平等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输出的机会。

活动有效性分析:该活动设计不合理.是低效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效的活动.因为小组成员之间没有合作的过程.而且并不是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语言输出的机会

问题解决建议:此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模仿听力材料中的内容操练表达计划的功能结构该活动比较适合独立完成.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设计任务.有的学生只介绍其中一个人的计划.有的介绍两个或者三个人的计划.还有的需要完整介绍出四个人的计划

2.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活动无效

实例4:一位教师在处理Describingobjects话题时,依据听力材料中对光盘、手套、粉笔的描述,设计了表格,让学生关注size/shape,color,material,usefunction等具体信息.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描述物体要包含的方面及一些有助于介绍物体的词汇和结构,而后,让学生4人一个小组合作描述一物体.汇报阶段其他同学猜测该物体的名称。

汇报阶段,一组学生描述一物体时.其他组的学生并没有倾听.也没有猜测出物体的名称教师自己说出物体名称后.叫另外一组学生站起来描述本组的物体.其他组的学生还是没有倾听。教师不高兴地对学生说:“Youshouldlistentothemcarefullyiamnottheonlyonewholistenstothem.”

活动有效性分析:评价环节的缺失导致该合作活动成果汇报环节无效其原因在于成果汇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互相倾听,互相评价.互相学习.而不单纯是给完成任务的学生展示的机会。此外。教师的这种语言要求也是无效的。问题解决建议:教师应该在学生汇报之前就其他同学倾听什么内容.听的过程中做什么.听后的评价任务是什么进行提前引导,可以包含以下内容:

·whatobjectaretheydescribing?·Howdoyougettheanswer?whatclues/wordsintheirspeechhelpyougettheanswer,itssize,func—tion,material,color?

·whatdoyoulearnfromtheirdescription?

·whatsuggestionsdoyouhaveforthemastotheirideas,fluency,confidence,cooperationetc.?"

这种引导,可以形成学生相互倾听、相互学习、相互评价的意识和习惯.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中的倾听不是靠教师的要求来保证.而是靠明确的任务来激励学生愿意倾听.学会评价如果教师的引导和要求缺失或者不够明确具体.那么,学生在其他组汇报时就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此外,教师要确保汇报展示环节精炼高效.即便汇报发言的组不多,只要评价环节做到位.全班学生都会受益。而有些教师在汇报环节.叫很多组甚至是所有组展示其合作的成果.却不引导学生相互倾听,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只是教师自己评价说:“Good!”或者“excellent!Youhavea11d0neagoodiob.”这种模糊的标签式评价语言既不能评价出学生的表现,也不能促进学生改进和提高问题四:活动设计内容不够具体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另一个要点是在开展活动时学生有明确的要表达的内容.其思维的重点是如何用英语表达一定的内容。

实例5:一位教师在教外研社版新标准初一上册module4mvschoollife时,给了学生6分钟时间.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运用have…(subjects)at…(time)结构介绍当天的课程。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热烈地用中文讨论各节课上课、下课的时间,讨论中他们思维的重点放在具体时问上活动时间到了.学生还不能够运用该结构介绍当天的课程在评课研讨时.授课教师反思说完成活动的时间不够.所以学生没能完成。

活动有效性分析: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输出.但是学生却没有语言的输出.原因并非是时间不够.而是活动设计不够具体明确.导致活动低效。

问题解决建议:如果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一份时间表.那么学生讨论中思维的重点将是如何用英语表达这些信息.这样就能够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活动目标

问题五:活动设计忽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活动有效性分析:教师的这种做法似乎很好.先调查学生的已有知识。而后引导出未知表达法.扩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如果分析细节.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做法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导致该活动机械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