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2:31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篇1

钱荣

一、掌握规则,先让“铁环”滚起来

熟练滚铁环,首先得掌握基本要领,让它先滚起来。班级管理也一样.首先得让班级正常运转起来。那么,面对一个新班,我们要做的首要事情就是要制定一套合理的班规,利用班规管理班级,能让班主任办事有法可依,处事更加理性、公平,避免处理问题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情绪化。以下是我曾经所带班级师生共同制定的班规:

1.加分:各类竞赛获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鼓励奖分别加20、15、10、5分;每次检测班级1-5名,加20分;班级6-10名,加15分;班级11-15名,加10分;受到老师当堂表扬,加2分;受到学校表扬,加4分;上课积极发言,加2分;成绩进步5名,加4分。

2.扣分:纪律方面:迟到、早退扣2分;旷课一节扣10分;上课不遵守纪律扣2分;无理顶撞老师扣10分;集合、集会方面动作散漫扣2分;不交作业扣3分;抄作业与主动将作业借出抄袭扣2分。清洁方面:轮到值日时,擅自不打扫扣3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扣1分;桌椅与劳动工具摆放不整齐,教室电灯、多媒体、门窗未关,地面脏乱扣2分。日常行为方面:在教室打闹扣2分;进电子游戏厅、台球室等扣10分;说脏话、乱起侮辱性外号扣5分。

3.等级评定标准:一学期累计100分以上:优秀;一学期累计70-100分:合格;一学期累计低于70分:不合格。对于获得优秀的学生将上学校网站给予表扬,并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不合格者下学期报名时统一处理并告知家长。班级的规章制度建立好以后,那么我没有让少部分所谓的“官”来管理班级,而是实行“全民皆官”制,让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每一个学生在管理与被管理巾体味管理的酸甜苦辣,增强遵守班级规则的意识,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二、多彩活动,让“铁环”滚得美丽

一旦铁环滚起来了,很多选手都会想到要让铁环滚得漂亮:滚直线,滚S形……怎样让它滚得漂亮呢?得加入一些技术含量了。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某一景点,自己去过多遍,已不愿再去,但迫于单位工作要求,和集体又去了一次,却发现,和大家在一起,原本以为很无聊的行程,其实很有趣。这充分说明,集体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个体的积极性,班级管理中也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开展“拔河比赛”。赛前同学们在一起商量对策,赛中同学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无形之中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

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班会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指导学习、开展讨论等活动的集会。每次班会召开之前,确定好主题,让同学们作好发言的准备。让尽量多的学生上台抒发情感、表达思想、锻炼能力、增强信心、激发兴趣。

演唱革命歌曲。有歌声的地方,生机勃勃;没有歌声的地方,死气沉沉。经常唱有意义的歌曲,既可以练习嗓音,又可以陶冶情操。《国际歌》召唤人们起来推翻旧制度,《我的中国心》激发人们热爱祖国。与此同时,同学们的思想受到了洗礼,情操得到了陶冶。

三、心心相印,让“铁环”忠实于你

铁环其实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听你的话,任你控制;相反,如果你不爱护它,不走进它,它也会对你发脾气,给你制造麻烦的。目前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小太阳”,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如何使他们能够完全相信你呢?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注意仪表美。衣着整洁、大方,仪表举止自然会给人一种亲近感,反之,过分修饰,油头粉面,浓妆艳抹,则会给人一种不合时宜的印象。曾经听到学生这样议论某某老师,他上课时裤子上皮带扣都打歪了,一看就是一位不修边幅的老师,我不喜欢……

四、多方合作,让“铁环”滚得轻松

“铁环”要想滚得潇洒,外因也很重要,如果天公不作美,来场狂风暴雨,即使你的技术再高超,我想也发挥不出你的正常水平。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班级管理同样如此,如果你能取得家长的帮助,相信你班级管理中的许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当然,取得家长的支持也不是这么容易的,这是需要技巧的。首先,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让家长从心底里信服你。其次,作为班主任,和家长交流时,要做到正直、坦诚、敢说真言。再者,电话沟通也非常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电话沟通,不是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打电话。平时,应该经常和家长沟通,对一些学生取得的荣誉打个电话报喜,让家长听到孩子的进步,他们会从内心感受到你的真诚和细心。这样也能够与家长建立私人感情,从而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篇2

关键词:班级管理;重要性;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279-02

长期以来,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只注重课本知识的灌输,忽略德、美、体、劳等方面的培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脱节等,这些问题都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研究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着力加强小学班集体建设,通过开展多样性的特色集体教育活动,来实现班级对学生的集体教育职能。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要研究小学生班级管理的策略,首先要弄明白班级管理的概念。那什么是班级管理呢?关于班级管理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权威的学术定义。班级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但从教育上说,班级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学校教育。

综合上述学者们对班级管理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班级管理就是教师和学生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针对小学班级管理对象的特点,规划、组织、协调、控制班级组织内的一切活动,以实现预定的班级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二、班级管理工作的意义和方法

(一)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学校教育工作主要通过班级管理工作落实和具体实践。可以说,一个学校的所有教育工作,都要基于班级,源于班级。班级管理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班级管理的效果如何,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运用更为高效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班级管理的方法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班级环境中,班级气氛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班级气氛对学生学习行为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气氛,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喜爱班级生活。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果老师能与学生建立互相理解、信任的真挚情感和友谊,那么老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老师时时给学生以热情关怀,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爱,那么学生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同学看成是班主任的助手,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代表,是班级的主人翁,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班级的管理工作就好干。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人翁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班集体就越热爱越关心。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班级管理的专业理论指导

班级授课制的历史已有几百年,班级管理的实践也同时存在了几百年。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并没有以班级管理的研究与学习作为从事班级管理的基础,更不用说作为从事班级管理的条件了。如今,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赖于他们从事教师工作多年的经验。当然,人们不禁会问:“新入职的菜鸟老师,怎样进行班级管理呢?”尽管这些新老师之前学习了有关的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但很少会真正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事实上,他们更多的是向老教师学习所谓的“班级管理秘籍”。

(二)教师严重忽视小学生们心理发展规律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经常可见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这种班级管理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甚至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虽然应该按照儿童心理机能的成熟度进行,离开了这一出发点,教学就无法进行,但它只是最低教学界限,如果教学只迁就这个界限是不利于发展的,发展取决于教学能否激发、启动那些正待成熟的心理机能,即“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最近发展区”。

(三)小学生普遍缺乏集体观念

现在教育中听得最多的是“个性张扬”。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其个性特长,成了学校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点。事物就是这样的一分为二,你重视了个性,就很容易忽略了共性。培养学生的个性没有什么不好,但也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个性的张扬,而忽视集体意识的形成。

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现今独生子女的情况较为普遍。学生因为在家被父母长辈纵容养成骄横不讲理的毛病,这些不好的毛病被带到学校中,也就导致了小学生集体观念的下降,影响了整个班级管理效果。同时,这对于班主任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也是非常不利的。但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只要教师抓住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意识教育,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应对班级管理常见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多种管理方式,优化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方式的单一化,一直以来都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难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以常规管理和平行管理为主,尤其是常规管理。常规管理、平行管理、目标管理和民主管理应该根据班级管理的需要采用。在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运用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在常规管理中也可以运用民主管理,如何同学共同制定班规。教师应该更多地运用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高段学生对班级管理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在一定标准和目标的约束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管理班级。教师也要反对极端民主化,把班级管理权和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统一起来。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的言行对低年级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在班级管理的实际活动中,管理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能力、学识、人品。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是艺术的创作者也是艺术的传递者。因此,要搞好班级管理,教师必须同步进行自我管理,按照社会、教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期待,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修养,通过自己素养和影响力的提高,又不断改进班级管理。

(三)多了解学生,走进他们的童心世界,多考虑他们的感受

小学生是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教育对象,诸多教育对象中又存在着差异。为了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小学班主任教师要先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小学班主任老师要全方位地呵护、关心我们的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尤其是纪律、学习等都不怎么优秀的孩子,尤其需要我们去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只有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确是在关心自己,他们就不会再对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或惩罚手段等方面产生抵触情绪,并且从内心深处接受老师任何的批评教育。如此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就会更加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教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善的效果。”可见,学校教育不是单独发挥育人功能的,必须得到社会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班级管理活动并不仅限于班级的范围,因为学生在班级中的行为还受到他的家庭生活的影响,要有效地管理班级中学生的行为,还必须借助家庭的力量。家长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助手。班级管理要向家庭延伸,要依靠家长的协助,使家长能够支持孩子在学校班级中学得的行为。小学生行为的可塑性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他们的班级生活乃至终身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家庭和学校共同协作,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庞国彬,赵小青,陈莉欣.小学班级管理[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张海洋.浅谈小学班级管理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23).

[3]倪绍兵.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对策探究[J].文教资料,2010,(34).

theprimarySchoolClassmanagementofShallowStrategy

CHenLi-xin,DUmeng-ya

(normalCollege,DalianUniversity,Dalian,Liaoning116622,China)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篇3

关键词:参与式学习;小学;班级管理

参与式学习是当前流行的一种学习观念与学习方式,该教学形式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能动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该种方式不仅要实现学生在短期内的成长,同时还放眼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从学生全面综合性发展的角度,达到教育成长的目的。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帮助教师实现小学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基于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从参与式学习的应用角度出发,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探讨参与式学习应用的实际情况。

一、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设定

大部分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是进入到学校从事相关的教育工作,不论师范生是否担任班主任一职,都需要与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互动。事实上,教师面对的更多是一个班级,而不是某一个学生。与此同时,良好班级的建设是学生与教师建立起良好关系的保障。因此,进行小学班级管理是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从整体上来看,班级管理课程主要包括小学班级的常规管理,目的是为了帮助师范类学生深入了解实际的班级情况和小学生在班级内的情况,从而顺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依托于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及管理学知识,同时要学习相应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把握管理对象的心理发展阶段及个体发展特殊性,班级管理工作是师范专业学生将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统筹应用的过程。就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的发展现状来看,部分师范生在进入到实习工作中后面临的突出问题便是无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时感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开展管理工作,进而导致后续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因此,依据班级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实际状况,在班级管理课程学习目标的设定中以参与式学习方式为基础,引导师范生加入到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中去,逐步提高师范生对教育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教育问题的解决能力,使师范生成为具备专业能力以及教育机智的“准”新手教师。

二、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一)参与式学习的实施过程

从整体上来看,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当中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前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能够合理规划参与式学习,保证该种教学方法的适当性。教师要明确参与式学习如何理解学生发展诉求、如何满足学习课程要求、如何兼顾合作小组实际需求的问题,在综合以上情况后选择恰当的参与内容以及参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该种学习方式在小学班级管理当中的顺利开展。教师需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反馈,确保学生的实际需求能够得以满足。同时,结合相应教师专业的发展标准来统筹规划参与式学习的内容,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第二,教师从课程大纲着手,结合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将教育教学存在的实际管理工作与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融合,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师范生完成参与式学习任务的设计与规划实现、师范生实践过程当中的观察记录与反思,从系统的角度考核参与式学习的效果。第三,进行观察。观察的内容既包括师范生在小学班级管理当中的具体情况,还包括学生在参与式学习过程当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参与的方式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际参与过程当中的思考,为下一步参与式学习的运用提供方向。第四,进行总结反思。在开展完一次参与式学习后,学生提出参与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规避与解决,发展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方法,促进专业发展。参与式学习在班级管理实施的架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目标的结合,能够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学生在真实教育情境当中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帮助师范生深入到小学班级管理当中,推进师范生“准”教师身份与角色的建立。

(二)参与式学习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参与式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师范生尽快认识到在班级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内容,此过程中是师范生不断成长为新手教师的过程,也是发展师范生个人能力的必经之路。在小学作实习教师期间,很多师范生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小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从而实现对班级的整体优化管理。在进行小组划分以及具体实施过程中,同样有以下几点需注意。第一,引导师范生对小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对班级内小学生的合理分组是确保后续班级管理的重要一步。进行分组时,师范生不仅要考虑到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成绩,以“组内异质、组间筒质”的原则,将小组成员的学习成绩、性别、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作为分组的依据,为实现班级管理打好基础。第二,引导师范生做好对小组成员以及组长的培训工作。对于师范生来说,小组长能够帮助师范生更好地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小组长更多地分担了教师的职责,发挥教师的有效作用,帮助教师快速建立起班集体。所以,师范生在最初开展小学班级管理要适当进行组长培训工作,明确组长的职责与作用,使组长成为师范生的重要帮手。其次,引导师范生做好组员培训工作。师范生要认识到组员不仅是被管理者,同时还是监督者的身份,这样的意识师范生要在参与过程中让组员明确,这样能够帮助师范生更快地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尽快建立起良好的班集体组织。

三、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改进措施

参与式学习方式是以实践的形式促进师范生快速成长的途径,通过该种方式能够帮助师范生将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应用、具体实践,使理论知识不在停留在表面,成为师范生真正掌握的、能利用的工具。根据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当中的具体应用,还有部分不足有待完善。

(一)关注学生的需求,兼顾参与式学习方式的层次

师范生在参与式学习教学方式中的表现与其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教师基本素养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学生的参与程度、投入程度会有直接不同的反应,同样的参与式学习实践内容,学生个体会展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开展参与式学习教学方式时,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实际情况进行适时的引导,能够在学生现有的基础之上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二)确保一线教师的正确引导

师范类学生进入到小学实际教学工作后,指导教师对师范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来看,指导师范生更多是一种压力,这就会导致在参与式学习教学方法的应用之下,师范生一心实践、无人指导,即便意识到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但缺少一线教师的针对性指导,因此,在当前的参与式学习具体应用过程中,承担指导教师职责的一线教师的数量及质量难以保证。对此,可以通过经费投入、专门聘请等形式确保师范生在参与式学习过程当中的基本保障,从而为该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深厚的师资力量。

(三)明确参与式学习的应用目的

在应用参与式学习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该方法的使用目的,避免因过度培养导致师范生的发展超出了该阶段的实际需求。师范生在实习工作中更侧重于职前培训,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有一定区别的。在关注师范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入职后的工作的现实需求基础之上,同样需要对职前培养及职后培训两个阶段进行区别。换而言之,教师要明确参与式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师范生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教学实践能力,其作用是为了帮助师范生更好地适应教师身份,而并非将师范生培养为成熟的教师。

四、结语

参与式学习方式能够基于师范生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在现有的基础之上促进师范生的成长,该种方式不仅是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为师范生成为“准”教师提供保障。如何做好实践与理论、运用与反思的结合,是对小学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师范生培养工作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董晶晶,康依情,李伟.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20(16):210—211+238.

[2]毛俊芳.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2):109—110.

[3]朱丹茜.新课程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以南京市力学小学为对象的班级管理实践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8.

[4]庄子娟.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36):111—112.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篇4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班级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97-01

小学班主任肩负着学科教学、建设班级、全面育人的多重任务。新时代对小学班主任的要求更高。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核心管理者,在班级建设的开展过程中应该采取多样的方式,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班级活动在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中的意义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任教师,是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素养的形成以外,还兼任着对于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道德心理的熏陶;科学素养的养成;基本生活能力的辅导等。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着眼点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班级活动有着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特点,对于在情感发展不完善,认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的小学生开展多维度的教育无疑是极好的方式。

(一)开展班级活动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班级凝聚力是衡量班级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班级活动是全员参与的一项集体活动,它要求的是集体合作的力量,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班级活动丰富多彩,不同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都能看到自己对活动的贡献,体会到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形成班级向心力。

(二)开展班级活动是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教育内容,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可以声情并茂的让小学生体验到德育教育的意义。比如: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班级活动:“九一八”爱国书画展;母亲节:“送妈妈一枝康乃馨”板报征集等。通过班级活动的组织策划,深入了解活动的主题,动手动脑集结力量搞活动,将德育教育贯穿始终,意义深刻。

(三)开展班级活动是班主任学习管理的新尝试

班级活动的开展,最直接的切入就是活动主题与学生学习内容的结合。传统教学枯燥无味,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没有新意,教师工作也无聊乏味。然而将教学内容与班级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新意,学生以更灵活的形式乐学其中,教师以新的形式组织教学,师生共同生成的课程内容更多。

二、开展班级活动的策略研究

学校是小学生每天所在的时间最长的地方,而班级活动应该是最吸引学生的魅力舞台。充满趣味性、建设性、教育性的班级活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亮点,是班主任教育的重要方式。一个优秀的小学班主任一定是一个乐于实践善于通过班级活动进行班级管理与教育的能手。

(一)班级管理中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班级活动首先必须遵循教育性原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最根本在于使学生最大程度受到教育。活动的过程是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地作用?开展班级活动的目的一定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每一次活动的举办都是要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的认知。

2.整体性原则。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出发点是整体发展,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开展班级活动是抓班级整体发展的最好机会。班级活动的开展要求学生的全员参与,有必要的情况下,要求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三方配合;班级活动的内容选择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多样性原则。班级活动的多样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正是因为班级活动的灵活多样,才使其成为班主任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首选方式。班级活动的多样性源于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特点,来自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生目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

4.创造性原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应是一项不断创新的工作,要求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班级活动的开展只有与时俱进才有意义。只有不断的创新,班级活动才具有吸引力。在活动的开展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二)班级管理中班级活动的实施

班级活动的实施是开展班级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的效果关乎整个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

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活动。在班级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班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在于是否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角。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成为最大受益人,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的实施中施展才华。

2.在活动中体现教育的价值。班级活动的教育价值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环节的开展过程中。班级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班级活动开展的环节中从设计到实施到最后的总结内化都要体现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得到发展,班级活动的实施就是给学生营造发展机会的过程。

3.活动后总结升华教育意义。班级活动的实施并非到活动形式的结束就结束了,对于小学生而言,班级活动的实施最难在于班主任教师把握每一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什么,这些活动中生成的东西具有多大的教育意义。班主任可以以书写文稿、日记、活动后感等方式指导学生领悟班级活动的教育意义。

三、总结

班级活动是小学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班级管理的重要方式,本文作者探讨了班级活动对于班主任进行学科教学、班级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开展班级活动的策略。希望通过对这一主题的学习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当下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建设的现状,扬其长避其短。

参考文献:

[1]丁如许等.给班主任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6

[2]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实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3]林岩.班主任工作的策略与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1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篇5

关键词:生本理念自主管理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0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认为班级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的自我约束。现代班级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才是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那么,如何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呢?我运用“一切为了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管理理念进行了探索实践,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谈几点小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班级的有效策略。

1高度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作为班级管理的践行者必须明白管理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懂得“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的教育观念。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这是实行班级自主化管理的前提。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全面参与班级管理,做到每个学生在班级中,既有责任,又有权利,才能正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2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2.1引导学生参与制定班级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一套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制定班级制度我们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从学生中来”即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顺应民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行使民利,制定符合班级情况和学生需要的班级制度。制定好的班级制度还要得到全班同学的签名认可方能运行实施。“到学生中去”即学生用自己制定的班级制度来进行自我约束,这种具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易于学生接受和遵守,因而更具实效性和约束力。

2.2民主建立班委会,并明确职责

大胆放手,充分相信学生,以民主选举的方式组建班委会。通过自我介绍、特长推荐、竞职演讲、民主投票等方式选举班干部。班委会的成员确立后,班主任要明确分工,正确处理好与班委会的关系,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放任不管。要定期召开班委会会议,教给他们正确的工作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2.3建立班级岗位负责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一个班级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小人才”。在班级管理中本着人尽其才、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在班级中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岗位,如图书管理员、早读检查员、卫生检查员、安全管理员、养花员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各自的潜能,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2.4依托小组建设,抓好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要发挥好小组的作用。一般我们把4—6位同学分为一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由小组长负责管理组内事务。同时,组内成员又有各自的管理职责,如:作业检查员、纪律管理员、记分员等,形成了小组成员间互管互促的“双轨”模式。为了提高小组凝聚力,我们采用小组捆绑评价制度,组内成员为了小组的荣誉都各尽其责,小组成员间还形成了“你帮我带”的良好氛围。

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班集体创建活动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3.1五分钟晨会特色化

五分钟晨会由学生自主组织,内容可囊括自然常识、综艺活动、人际关系、本周要事等。要有专人负责,全员参与,已经形成特色。

3.2开展各自活动

针对学校组织的多种主题月活动,班级积极响应开展活动。如在“书香满校园”活动月,班主任提前将活动的时间、主题、范围告诉大家,让同学们去收集材料、设计方案、分工准备,班主任则是同学们的顾问和教练。班上自主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书香满校园主题班会”,还有办黑板报、手抄报等一系列活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评议,让所有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之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3.3自定主题,开好班会

班会主题根据班级近期出现的情况随机确定。如:发现班级管理中学生们责任意识淡薄时,上一节“我的责任主题班会”;当到每月月底时,举行一次“量化评比活动”;当期中考试结束后,开一次“期中考试总结会”等等。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班会课,帮助解决班级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

4落实有效的评价机制,为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提供保障

4.1尝试实行学生自主评价

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告诉我们,“一言堂”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因此,在目标管理的评价中,我们尝试着以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来总结个人得失,在评价中学生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了反省,逐步完善自己。整个过程教师充分放手,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了班级民主管理的氛围和参与管理评价的责任。

4.2运用积分制评价方式

为了避免主观片面的评价,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运用积分制评价,实行量化考核。根据班级制定的量化评比细则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涉及纪律、学习、劳动、卫生、参加活动等诸方面,使学生行有所依、学有所循。每日对学生逐条考核,及时记载,量化表一概公布于众,随时接受学生的监督,量化结果一目了然,用数据来说话,以此鞭策学生自觉地改正缺点,赶超先进,强化自我教育意识。每周评出“规范之星”、“规范小组”、“优秀管理组”和“优秀管理个人”,并且每月设立“进步最快奖”。在每月的例行周会上,进行交流汇报,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教师对学生的长处真诚地赞美,对细微的进步及时肯定,既能点燃他们内心的希望之火,又能进行广泛持久的激励。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篇6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宽容关键期合力

一、用"集体的力量"规范学生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在新生入学之初,我就结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讲故事、动画演示、教师讲解、实景演示等多种形式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规校纪。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制定班规、班约,以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根据学生好胜心强得心理,我班制订了"班级之星"评比条例,条例列出了15项加星条件;条例还列出了10项减星的条件。"班级之星"评比条例从学习、纪律、劳动、品德、卫生等各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将条例在班上公布之后,将打印好的条例张贴在墙上,以供学生对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周的班会上,由当天的值日班主任组织同学们评选出一个星期的"班级之星":即"班上最遵守纪律的同学"、"进步最大的同学"、"最爱劳动的同学、"学习最认真的同学、"最讲礼貌的同学"及"环境小卫士",被评上的同学都会获得10颗"班级之星",进一步激励学生向优秀方面发展,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班级之星"评比活动给班上注入了活力,班上的学习风气明显变浓了,同学之间互学互比,你追我赶,一时间,好不热闹!

二、运用家校联系的新途径,争取家长配合

家庭是孕育小学生个性品质雏形的地方。宋庆龄说过:"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对于小学生而言,家长的言谈举止,文化情趣,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校教育的目的、要求,及时地向家长作宣传,把家长看成班级管理的生力军,充分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不断总结、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好做法、好经验。孩子身上反映出的好多情况实际上是家长习惯的投影。要改变孩子首先要在家长身上找到突破口。

我通过家长会、飞信群、博客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我们的班级,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班级。一些具体做法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家长形成合力,这样做起来就事半功倍。在平等、真诚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我就多报忧,少报喜,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就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工作了。五是对于有些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的家长,特别是有些提出一些不符合教育行为及规律的观点和要求,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发现个别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与家长一起找原因、想对策。

三、沉着、积极地应对突发事件

小学班主任是一项非常细致琐碎的工作。有些时候必须做到有言在先,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什么事都要想在前。即便如此,也总有突发事件让你始料未及。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就要求班主任用自己的智慧沉着应对。比如:就算你叮嘱再三,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一般我会在办公室常备碘伏和棉棒,以防孩子出现皮外伤。当遇到学生碰伤和生病时,首先确认伤情,需要就医或不能确定时,要及时带孩子救治,切不可打电话等家长来接,以免延误病情。我们班的张凯圆同学在参加课间活动时头在室外乒乓球台上磕破了,我知道后抱起他就往医院跑,治疗结束家长才赶到,感动得眼里满热泪。

还有一次,有同学反映蔺国一上学期间吸烟,蔺国一刚转入我们班一个月,原来跟爷爷在村里就读,几次留级,在我们班是最大的。是个天才的"外交家"。我找蔺国一来了解情况,他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全说了出来。可是他回到教室上了一节课,向同学借了10元钱就跑了。我知道后,马上与家长取得联系,原来家长早就知道了他吸烟的事,并答应给他保密的。结果我知道了,他以为是家长告的密,他也因此出卖了自己的好朋友。自己没法在学校待下去了,要回老家。当我和家长赶到车站时,他正坐在回老家的车上。后来在我和家长的耐心教育下,在一次班会上蔺国一主动走上讲台当着全班的面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篇7

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中,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在这项管理工作中担任着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目的是将班级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出来,以促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自主管理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益和综合素养。在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中,是将班级作为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和自主生活的场所来进行的。

1.自主管理场所

在我国以往传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老师们一直都认为学生是管理的对象,而真正实施管理工作的人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很多时候是执行者的位置,因此,实施起来效率低,从而对整个班级和学校的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中,首先强调的是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翁,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来,在班级这个场所之中,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班级的主人,那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就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班级的荣誉感也会得到很大的增强,进而会在自己的学习和有关班级各方面的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自主发展场

以往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管理实行的一刀切,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从而抹杀了很多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中,首先对学生是以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为前提的,因为每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本身就是不同的。然后,再结合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其朝着自己善长的方向去发展。其次,在自主发展场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学生的过去,只能说明学生在过去的日子里的表现,而不代表他的今天和未来,所以班主任和各科老师要用动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培养学生,从而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3.自主生活场所

在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中,学生在自己的班级中,应该是轻松自在的,就像在自己的家中一样,并且对班级的事情,学生作为主人是有自己的发言权的,这样的环境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在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的理论中,将学生的身心愉悦程度、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成就感和内心的充实度作为衡量班级生活质量的三大指标。也就是说,学生在班级中感到很舒服,不压抑,精神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就是身心愉悦;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班级中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并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就是有成就感;而学生在班级生活中有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感到自己精神生活充实,就是充实程度很高。这样的状态,才是真正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应有的状态。

二、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

在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要求做到班级中的全体同学都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班级的管理实行的民主的方式,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班级的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能让学生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在实践中,首先要明确班级管理的目标,然后在管理的实践中也要讲究策略。

1.设定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因此,在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我们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设立目标。首先,作为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班主任,笔者主要结合了他们的情况,让他们明确在班级管理中的责任、权力和义务。目标的设定具体表现为:第一,“三会”,要在班级中先要学会做人,然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第二,“三自”,首先要人格上自强,然后在学生习上自立,生活上自理;第三,“三有”,不仅要有自主的精神,更要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根据以上这些目标,我分别对五年级和六级的学生设定了不同的标准,并在一学期期中的时候,对他们分别给予评价。

2.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策略有策略才能将目标进行很好的实施。针对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笔者的策略是:第一,情感策略,让同学们之间以尊重为前提,团结友爱;第二,目标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立全班整体目标,小组目标和学生个体目标,环环相扣,互相促进;第三,民主策略,每位学生都有为班级管理发挥自己智慧和能力的权力和义务;第四,核心策略,为班级和个人分别设立重点目标和非重点目标;第五,制度策略,以制度监督目标的有效执行,增加学生的自律性;第六,激励策略,对进步特别明显的学生给予奖励,同时,与多元化评估相结合,促进全体同学的努力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我在实行的过程中,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采用自觉管理的模式进行,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在自理能力、自觉能力等方面比较成熟,以充分尊他们的主动性为主开展工作。

三、结束语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篇8

【关键词】班级管理管理问题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2.038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主体部分,良好有效的班级管理,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悦的班级氛围,使学生能够融入其中,顺利的进行课程学习和班级生活;另一方面则可以在班级管理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班级管理参与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何根据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改进班级管理的质量,成为现阶段班级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班级管理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级内全体学生为适用对象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是动态的,是教师根据一定的要求和目的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带领班级内的学生对班级内容的各种事务进行整合和决断,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组织和规划,最终实现某种教育目的的过程。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使班级内的各种教学资源和班级事务得到合理、科学的控制和协调,为学生的学习和班级的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可以说班级管理是班级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班级管理方面所担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不断对自身的班级管理理念、方法等进行及时全面的审视和反思,发现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并且进行及时的改正。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进一步深化和推进的大背景之下,教师更应该使班级管理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使其在学生和班级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使学生在良好班级管理所创设的班级环境中得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本文旨在论述现阶段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相关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期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一、现阶段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主体性地位,缺乏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从而使教师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手段和学生的班级管理需求不符,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班级管理策略和手段产生一种排斥和厌恶的心理和情绪,影响班级管理策略的顺利实施,进而影响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由于受到传统班级管理理念的影响和制约,习惯性的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忽视对学生班级管理意识的激发和培养,使学生一味的处于被管理的位置,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班级管理热情和管理积极性,影响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三,在现阶段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只注重对于班级秩序的维护和教学资源的配置,而忽视了对于班级文化的营造和提升,一方面使班级管理局限在狭小的框架,停留在十分浅显、功利的层面上,另一方面无法使班级管理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和作用,造成班级管理的低效性甚至无效性,影响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解决现阶段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从上述内容可知,影响现阶段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改进、提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班主任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知,才能够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行有效的改进和规避,提升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班级管理目标。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我对上述问题的几点看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第一,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所占据的主体性地位,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班级管理并不是教师独自就能完成的一项工作,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从班级的班级管理现状出发,从班级的班级管理现状以及学生的班级管理需求进行考量和切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方法和策略,并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默契,以保证班级管理相关方法和策略的顺利有效实施。因此教师在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考量,制定班级管理策略和方法时,应该认识到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主动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内心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看法,并且尊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将其真正的吸收到班级管理策略中去,从而使班主任所制定的班级管理方法和策略,更加贴合学生的需求,在与教师的平等、友好的交流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认识和感悟,消除自身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厌恶感和抵触情绪,使各项班级管理策略能够顺利有效的实施,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班主任应该及时转变自身的班级管理理念,不仅将学生看作班级管理的对象,更要将学生纳入班级管理者范畴,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给予学生一定的班级管理机会和空间,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班级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并且从中体会班级管理的艰辛与不易,主动和班主任进行配合。将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被动性位置上,不仅会使学生滋生不满和抵触情绪,同时还会影响对学生管理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参与,为班级管理工作出谋划策,并且参与到班级管理实践中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激发学生的班级管理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班级管理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管理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在提升班级管理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创设平等、友爱、全民参与的班级管理环境。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篇9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工作;以生为本

随着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深入,小学班主任管理也要全面依靠学生,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个性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班级管理。教师要了解班内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思想状况,选择适合学生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一、以生为本,选择适合本班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

1.班主任要把握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

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一样,相同学段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一样。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要充分考虑到本班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让学生在本班同学面前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展现自我,能够张扬个性,融入精彩的学习生活之中。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要用诚心来打动学生,用爱心来关注学生,用细心来管理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爱”中感悟到自己的不足,并且能够勇于改正错误。教师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将自己放置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获取学生的信任,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期盼下成长。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班级管理策略

不同的班级教师要选择不同的管理策略。每个班级学生的知识层次、自主学习能力都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选择学生喜欢的管理方式进行教学管理,制定适合本班的教学管理策略。教师要扎实有效进行学生的常规训练,使整个班集体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二、选择管理能力强、学习习惯好的学生作为班干部,做好班主任的小助手

1.组建由优秀学生组成的班委会,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关键

班主任不可能时时陪在学生身边,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组织学生选取同学们信任的、工作能力强、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作为班干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多给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不要用长期的批评和高压政策来管理学生,要似春风化雨,引导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对于班级管理能力比较弱的班干部,教师要多多指导,让学生熟悉班级管理方法。班主任要调动班干部管理班集体的积极主动性,组织安排班队活动。

2.班主任要学会放手

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在班级管理中也同样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班主任要学会放手,敢于放手,给班干部施展的空间。

三、以活动为抓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班主任要善于组织班级活动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结合大队部的安排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班级活动不但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开心愉悦的心情中发展自己的能力。如,六一儿童节时,班主任可以组织班内学生进行文艺汇演;母亲节时,组织学生为自己的妈妈做一件事,懂得感恩。当大队部发出“争做文明小公民”活动时,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班会,思考争做文明小公民的策略等。

2.班主任要抓好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的幸福就是看着自己的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班主任要协同各科教师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对的,是应该做的,什么是错的,是不应该做的。班主任要引导学生逐步成长起来,拥有自我辨析的能力。

总之,小学班主任管理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班主任要培养班干部辅助教师进行班级各项活动的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展现自我,发展特长。

参考文献:

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篇10

本人曾在小学担任了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在教学与教育的研究中,都十分关注小学工作,也多少吸取了一些经验。在此,对小学教育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常见问题,从不同侧面概述了当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1用谋之道

先对小学教育工作谋略加以总结。小学教育工作谋略,就是班主任在教会学生做人的主导性动机的推动下,根据学生原有基础和道德水平来选择与设计工作行动方案及方法的心理过程。

1.1小学班主任教育谋略特征:

(1)一致性。谋略必须与主体动机保持一致。(2)客观性。谋略必须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客观规律。(3)互动性。每一谋略的实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和互相包容的。(4)层次性。有整体的也有单项的、局部性的,并且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

1.2班主任教育用谋原则:

(1)整体性。班主任在用谋中要从系统整体出发,把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拟定方案、选择方案、调节修正、价值评估等班级工作谋略过程的诸环节联系起来,视为一个集合系统予以分析处理。(2)择优性。班主任在运用谋略时,要进行利弊分析,选择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谋略方案,以最少教育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班级育人效果。(3)可行性。班主任工作策略一定是便于在实际工作中付诸实施,有成功的把握的。

2用权之道

用权之道,就是中小学班主任在班级教育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将主观因素同客观因素高度统一起来,遵循用权原则,创造性地动用权力,有效开展班级管理的方法。

2.1班主任用权原则

(1)民主原则。班主任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体现学生是班级教育的主体,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增强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民主作风,集中集体智慧,实行民主教育的原则。

(2)依法原则。班主任要在国家和地方有关教育法规、制度、方针、政策许可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力,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由此,班主任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法律和方针政策,增强法制意识和依法用权的自觉性。

(3)廉洁原则。班主任在运用权力时,不能以权谋私,要在自己职责范围内更好地为全班同学、家长和任课教师服务。对班主任来说,没有无责任的权力,也没有无权力的责任,但权力决不是班主任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

2.2班主任要正确运用权力

(1)首先,要对班里的大事心中有数。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抓班级的主要矛盾,统一调度,形成合力,有效地对主要矛盾实施控制,进而推动大事的解决。

(2)制定班级重大决策,必须搞好和班委会、任课教师的内部协调。因为一项重大决策在提交班委会或任课教师会讨论时,往往会产生意见分歧,班主任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做好各环节、各方面的工作,统一思想认识。

(3)要学会合理授权。班主任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想班级权力系统有机运转,班主任必须向班干部合理授权,放手让班干部施展才干。要经常和任课老师们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用理之道

班主任的核心问题是做人的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因而,班主任必须善于进行说理教育,说理,就是摆事实、讲道理。

3.1班主任用理原则

(1)方向性原则。班主任要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帮助他们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2)民主性原则。班主任要以平等身份,采用民主的、讨论的以及双向沟通的方式与方法,用“让事实讲话”的方法说道理,以理服人,以理育人。(3)尊重性原则。班主任在进行说理教育时,要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和自主精神,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其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

3.2班主任在用理教育过程中的策略

首先是用理必须集中议题,是批评就不讲成绩,是表扬就专讲长处不提缺点,对不同性质、不同范畴的问题。其次是用理要抓主要矛盾,弄清矛盾的原因。然后是用理要婉转含蓄,寓教于寻常事理。然后是说理时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特点。再次是用理要寓教于乐,搞好形象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