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智能医学工程职业规划十篇智能医学工程职业规划十篇

智能医学工程职业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3:48

智能医学工程职业规划篇1

关键词:物联网;高职;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637-02

1发展物联网技术的背景

“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并将把物联网部署在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等领域。

“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也提到,要加强“三网融合”的研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对物联网的核心关键技术要进一步突破,扩大物联网的推广应用和相关产业发展。

“武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培育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网络增值服务等新型产业。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要达到1600亿元。使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来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安防设施、智能环境监测、数字化医疗等物联网示范工程。实现车联网全覆盖。

“孝感市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关于“物联网”推进工程规划如下:推进以二维条码和RFiD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物联网”发展。大力推进二维条码和RFiD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物流各个环节的融合渗透。把握二维条码、RFiD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下,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中心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物联网”的基础。

武汉城市圈中的黄冈市、咸宁市进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智慧城市是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因此,从国家到湖北省,再到武汉城市圈的成员城市,都在积极的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则引发人才紧缺的问题,而这正是高校要完成的重要任务,特别是作为直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高职院校,更是首当其冲。

2武汉城市圈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基础

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分析,我们知道其实物联网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它所覆盖的很多技术,比如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无线技术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而它所对应的专业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等,通过调查,武汉城市圈共有46所高职院校,其中开设有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学校有42所。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开有物联网相关的专业,在这42所学校中开设1个相近专业的有10所学校,开设2个相近专业的有12所学校,开设有3个相近专业的有13所学校,开设4个相近专业的有7所学校,也就是说在至少有20所院校开设有3个物联网相关专业,因此武汉城市圈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基础,并且有很多物联网相近专业也经过了很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丰富的专业建设基础。

专业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师资问题可以通过二个办法来解决,一是引入外援,新招收高质量的物联网专业人才;二是内部转换,从已有前面所提到这些物联网相近专业中选取部分教师转入本专业来,因为这部分教师都具备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稍加培训就能转入物联网专业的教学中来。在实践实训条件建设方面,也可从以上其他专业借用,比如像网络工程实训室、无线传感实训室、电子实训室等,等专业建设起步后再建设自己的物联网专业实训室。

3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

物联网是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组成,其中涉及到应用层的技术包括信息管理、业务分析管理等系统;网络层则包括各种网关和接入网络以及不同架构网的融合、云计算等;感知层的技术有传感器、二维码、RFiD、多媒体设备等数据的采集和自构网络系统。因此,物联网的产业主要围绕系统集成、硬件和软件三个领域。现在的物联网企业也大多集中在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方面,特别是面向这些方面的研发、生产、服务等领域。

我们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主要涉及到的是从事系统集成,网络,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研发、生产、服务的等企业。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目前物联网产业初步形成,缺乏各层次的人才,而面向高职层次的需求是:物联网系统集成、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和营销人才。在未来的几年中,国家推动物联网的力量会越来越大,物联网的应用会被人们日益了解,这样会需要更多的物联网管理与维护、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管理维护人才。

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大规模发展造成了对相关人才的极大需求,尤其是高职高专层次的人才。在调查了物联网相关企业,了解到市场对物联网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未来5年湖北省各行业对物联网人才主要集中在系统开发、集成、RFiD技术研发、嵌入式系统研发、网络技术,预计湖北未来5年每年需要2万以上,其中对高职人才需求量达到每年1万以上。

4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4.1培养目标

面向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与社区医院,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智能医疗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精神,具备智能医疗网组建与管理,智能医疗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2专业核心能力

具备维护数字化医院智能门诊系统,能对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等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具备智能医疗网的组建和维护能力,能实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医疗协作平台”智能化,将医疗服务进行延伸。

4.3主要实践环节

公共卫生综合实训;网络管理与维护实训;网络设备配置实训;物联网组网实训;智能医疗应用实训。

4.4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与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卫生院)和智能医疗设备企业。

4.5主干课程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医疗物联网平台、智能门诊管理、卫材与药品管理、智能医护管理(住院与病床管理)、病人随访与远程医疗、电子病历与动态健康档案管理

4.6核心课程

m2m技术应用、RFiD技术与高频技术、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GpS定位技术、网络设备配置调试与管理、云语言信息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

5总结

物联网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较高素质劳动者的大本营,应当建设好具有区域特色的物联网专业,为整个物联网产业转入更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宁焕生,张彦.RFiD与物联网射频、中间件、解析与服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智能医学工程职业规划篇2

一、精神伤残和精神损伤

精神伤残和目前探讨热烈的精神损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其区别主要在于:

(一)适用的法律不同。精神损伤程度的评定主要根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人体轻微伤的鉴定》的相关条款以及《刑法》或《民法通则》的相关原则;精神伤残的评定标准则因涉及行业性质、经济因素等不同而有不同的行业标准,如《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革命伤残军人评定伤残等级的条件》《人身保险意外伤害残废给付标准》《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五类(残疾标准)》等多个标准。

(二)目的不同。法医工作实践中,精神损伤程度鉴定的目的主要是为刑事案件处理或民事赔偿提供依据;精神伤残鉴定则主要为各种行为的行政执法需要。

(三)对象不同。精神损伤是与躯体损伤相对而言,指遭受各种伤害因素后出现的各种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可以是器质性的,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可以是不可逆的,也可以是可逆的,病程可长可短;精神伤残评定的对象则主要针对职工工伤、道路交通事故的受伤人员,属器质性精神障碍,导致个体长期的精神障碍,社会和生活功能严重受损。

(四)鉴定程度的等级不同。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精神损伤程度按2级或3级划分,分为轻微伤、轻伤、重伤;在《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中,精神伤残可划分为10级《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和其他行业法规的等级各不相同。

二、伤残评定的国家标准

2002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以下简称“道标”)中涉及精神伤残评定的相关条款,文字简短,内容不够细致,可操作性差。如该标准将精神伤残的评定分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并均归属在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的范围内。那么,何为轻度精神障碍,何为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何为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诸如此类的内容,使法医工作人员很难具体操作。同时,因为伤残等级的评定直接与被鉴定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实际检案中会出现很多人为因素的干扰,对普通精神科医生来说,有时很难识别伪装及夸大。

故在交通事故精神伤残评定中缺乏统一、客观、科学的评定标准,使精神伤残的等级评定随意性、主观性较大,不同的鉴定机构、不同的鉴定人鉴定的等级可以相差甚远。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尽可能地对精神伤残进行综合评定。从脑器质性损伤的程度、社会和生活功能障碍、精神症状、医疗和护理依赖等多方面进行分级评定,并应大力提倡科学、规范地应用量表测查,评定时法医应和精神科专家、康复医学专家密切配合,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由鉴定人综合、归纳作出较为客观的等级评定。

三、鉴定实践中的常见难点及具体操作方法

(一)事故前后智力缺损的程度评估。案例一:赵某,女,24岁,某大学教师。2002年4月4日,乘坐男友驾驶的小轿车遭遇车祸致伤。半年后法医鉴定,waiS智商测查iQ为71。赵某伤前系本硕连读,毕业后留校任教,为某大学高数课教师。案例二:申某,男,18岁,农民,2003年7月15日遭遇车祸,致硬膜下血肿,经医院保守治疗23日后出院。伤后8月waiS智商测查iQ为65,据调查材料提供,申某伤前在家务农,无特殊技能,且小学四年级即辍学,学校成绩单显示,各门功课无一及格,其家人亦承认,申某车祸前即较“老实”。目前,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颅脑损伤后的智力损伤及损伤程度的评定,主要是依据所测得或所估计的智商(iQ)为依据“道标”中明确规定iQ低于70,即为智力缺损。看似科学、量化,实际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很多法医工作者过份依赖医院精神科通过量表测查所获得的iQ值,甚至将其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事实上,智商测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被测者是否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鉴定中经常出现颅脑损伤较轻微,但iQ值却很低,与其临床症状明显不相称。国内高北陵等应用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对事故后智力低下的被鉴定人进行筛查,结果显示伪装率高达78.1%,暂且不论此数据是否完全可信,但根据经验性推断,伪装智力低下的伪装率也高达40%以上。故笔者认为,对于临床表现和智力水平明显不一致的被鉴定人,应谨慎进行评定,可联合心理测量学家、精神科医师、神经科医生多家协作,综合评判。其次,存在对iQ值在“道标”评残中的误解。目前通俗意义上的智力商值(iQ)是根据统计学的平均数标准差来计算智力分数,它的基本原理是把每个年龄阶段的智力分布看成是正态分布,其平均数就是该年龄组的平均智力。某个被试的智力高低是把他的得分与平均数作比较,以标准差为单位来计算。一般人为地把低于普通人群平均智商的两个标准差的值(1个标准差为15),认定为有智力缺陷。如把正常人群智商定为100,那么低于70即被认为个体存在智力缺损。如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因为各种先天的有害因素导致其智力水平显著低于平均水平,故iQ反映了个体在一般人群中的智力水平。

而在道路交通事故颅脑外伤后,评判伤者有无智力缺损,应是和伤者本人伤前的智力水平相比较而言,是以伤前的智力水平作为比较参数,反映的是伤者事故前后智力的变化情况,此与“道标”的基本原则相一致。因此,笔者认为,在道路交通事故的智力缺损评定中,要结合被鉴定人伤前的智力水平和伤后智力水平进行比较,获得智力缺损的程度,才能正确理解和应用“道标”关于智力缺损的条款。如前述案例,如果单纯从iQ值出发,赵某车祸后智力测查iQ(下转26页)(上接27页)为71,申某iQ为65,因此赵某不属轻度智力缺损,应为边缘智力水平,而申某应为轻度智力缺损,两者伤残等级评定可相差2~3级,明显有失公平,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经济赔偿。而赵某车祸前本硕连读后留校任教,为大学高等数学教师,粗略估计其车祸前iQ为110,车祸前后差值接近39分,即2.6个标准,而根据申某车祸前小学四年级即因各门功课不及格而辍学,辍学后务农,因此估计申某车祸前iQ值肯定低于常人(普通人群iQ90-110),车祸前后差值为25分,即1.6个标准差。如果以受伤前智商为参数,受伤后与伤前相差2个标准差即为有智力损伤,那么,赵某因车祸导致了智力缺损,而申某则不一定存在智力缺损。所以评定结果完全不同。因此,在道路交通事故评定智力缺损程度时,应引入伤前智商的概念,但在相关量化方法未广泛普及之前,建议相关鉴定机构注意收集伤者车祸前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资料,必要时亲自进行,从而最大可能地使鉴定工作科学公正。

(二)鉴定时间的确定。因“道标”明确将精神障碍划分在颅脑、脊髓损伤部分,一般理解在“道标”中精神伤残的评定仅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在“道标”中规定:“评定时机应以直接事故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另外在“道标”术语释义中规定所谓伤残是“因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所致的人体残废,包括精神的、生理功能的和解剖结构的异常及其导致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不同程度丧失”。最佳评定时间和医疗终结时间因精神障碍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认为,颅脑创伤所致痴呆,医疗终结时间分别是:轻度脑外伤性痴呆者12个月左右,中度脑外伤性痴呆者16个月左右,重度、极重度脑外伤性痴呆者20个月左右。颅脑创伤所致的精神障碍,临床治疗需一年至一年半左右才可稳定。原则上,笔者在进行交通事故所致的精神伤残评定时,医疗终结时间至少一年,与国内外同行无明显差异。但应注意的是某些人为因素干扰下的临床医疗期无原则的延长在实际检案中并非罕见,评定时应和精神伤残的医疗依赖区别。

四、实际鉴定中常用量表

如前所述,精神伤残等级评定存在条款笼统,实际操作性差等问题,加之目前从事伤残等级鉴定的主要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法医,对精神疾病基本知识了解不够,经常出现鉴定结果相去甚远的情况,这与精神疾病本身特点有关,法医工作者应和临床精神科、心理学、测量学等专家密切配合。以下就精神伤残评定中常用量表进行简单介绍。

(1)社会功能障碍许多精神疾病,尤其是慢性的精神疾病,常会导致日常生活能力或社会适应功能的障碍,在伤残等级评定时,一般可采用198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从被鉴定人职业和工作、婚姻职能、父母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过少、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等十个方面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的评定。

(2)护理依赖程度常选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本量表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共6项:上厕所、进食、穿衣、梳洗、行走和洗澡;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共8项,包括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

智能医学工程职业规划篇3

孙子则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传世

争取成功和完美人生的第一步,就是熟悉自己。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优点、短处和不足,再结合对社会及职业的熟悉,才能进行公道的职业生涯抉择。所以说,熟悉你自己,出色人生才会开始!

一般意义上的自我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种类型,使用的方法是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内容如下表:

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

自我控制

生理自我

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的熟悉

英俊、漂亮、有吸引力、迷人、自我悦纳

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看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

社会自我

对自己的名看、地位、角色、性别、义务、责任、气力的熟悉。

自尊、自信、自爱、自豪、自卑、自怜、自恋

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

心理自我

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爱好、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熟悉

有能力、聪明、优雅、敏感、迟钝、感情丰富、细腻

追求信仰,留意行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聪明与能力的发展

职业自我是美国职业心理学家唐纳德·舒伯(donaldsuper)职业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也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所要讨论的自我概念。舒伯以为,职业自我概念是一个人整体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体自我概念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上的反映。指个人对自己的职业爱好、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熟悉,在青春期前形成,然后逐步明朗,并于成人期由自我概念转化为职业生涯概念。

整体自我

职业发展

职业选择

第一节职业能力——能够做什么

阅读资料:

乌鸦学老鹰

鹰从高岩上飞下来,以非常优美的姿势俯冲而下,把一只羊羔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能这样往抓一只羊,就不用天天吃腐烂的食品了,那该多好呀。于是乌鸦凭借着对鹰的记忆,反复练习俯冲的姿势,也希看像鹰一样往抓一只羊。

一天,它觉得练习的差未几了,呼拉拉的从山崖上俯冲而下,猛扑到一只公羊身上,狠命地想把他带走,然而他的脚爪却被羊毛缠住了,拔也拔不出来。尽管他不断地使劲怕打翅膀,但仍然飞不起来。牧羊人看到后,跑过往将他一把捉住,剪往了他翅膀上的羽毛。傍晚,他带着乌鸦回家,交给了他的孩子们。孩子们问是什么鸟,牧羊人回答说:“这确确实实是一只乌鸦,可是自己却要充当老鹰。”

分析:乌鸦的错误在于它并不具备老鹰的能力,却简单地以为自己只要用老鹰的姿势就可以抓到羊。这种脱离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而贪求不可企及的目标的做法,必然导致失败的命运。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强弱决定了人们活动效率的高低。任何一种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所以能力是职业适应性的首要的和基本的制约因素。我国职业教育奠基者黄炎培先生曾指出:“一个人职业和才能相当和不相当,相差很大。用经济的眼光看起来:要是相当,不晓得增加多少效能;要是不相当,不晓得埋没多少人才。就个人论起来:相当,不晓得有多少快乐;不相当,不晓得有多少怨苦。”

一、一般职业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

(一)一般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又称普通能力,是人们从事不同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共有能力,适用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并保证人们比较轻易和有效地把握知识。一般能力和熟悉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观察能力、留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纵能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

心理学中用智商(iq)来衡量人的智力的高低,通常把人们的智力分为如下层次(见表4-1):

表4-1智力分类

智商

类别

140以上

120—140

110—120

90—110

80—90

70—80

50—70

25—50

25以下

天才(genius)

上智(very,superior)

聪颖(superior)

中材(averageintelligence)

迟钝(dull)

近愚(borderlinecase)

低能(moron)

无能(imbecile)

(idiot)

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呈常态曲线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推孟指出,智商为100分左右的人约占全部测试者的46%;130分以上的人少于3%;70分以下的也少于3%。

智力是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广泛使用的能力,不同的职业对人的智力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某些职业需要从业者具有较高的智商,如律师、工程师、大学教师等,研究表明,他们的智商一般在130左右,而在科学、文化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智商往往在140以上;一般的治理职员和行政职员的智商,一般在110以上;智商低于90的人,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

(二)特殊职业能力

要顺利完成某项工作,除了要具有一定的一般能力外,还要具有该项工作所要求的特殊能力。特殊能力指从事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它只在相关职业领域内发生作用。同样的道理,求职者只有具备相应的特殊能力,才能从事相关工作。如从事数学研究需要具有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做画家需要具有较强的颜色辨识能力等。

每个人只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所及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领域,才可能胜任工作,也才可能取得职业的成功。好高骛远、不求实际的做法,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表4-2特殊能力类型及相应职业

能力类型

概念与特点

相应职业

语言表达能力

对词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对词、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善于清楚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向别人先容信息的能力,它包括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营业员、服务员、***等

算术能力

迅速而正确地运算能力

会计、出纳、统计、建筑师、产业药剂师等

空间判定能力

能看懂几何图形、识别物体在空间运动中的联系、解决几何题目的能力

与图纸、工程、建筑等打交道的工作,牙科医生,内外科医生等职业,裁缝、电工、木工、无线电修理工、机床工等

形态知觉能力

对物体或图像的有关细节的知觉能力,如对于图形的阴暗、线的宽度和长度做出视觉的区别和比较,能看出其细微的差异

生物学家、建筑师、丈量员、制图员、农业技术员、动植物技术员、医生、兽医、药剂师、画家、无线电修理工等

事务能力

对文字或表格式材料细节的知觉能力,发现错字或正确地校对数字的能力等

设计、经济、记账、出纳、办公室、打字等工作

动作协调能力

迅速正确和协调地做出精确的动作和运动反应能力

驾驶员、飞行员、牙科医生、外科医生、雕刻家、运动员、舞蹈家等

手指灵巧度

手指迅速正确***地操纵小物体的能力

纺织工、打字员、裁缝、外科医生、五官医生、***、雕刻家、画家等

手腕灵活度

手灵巧而迅速地活动的能力

体育运动员、舞蹈家、画家、兽医等

(选自:谌新民编著:《职业生涯规划》,广东经济出版社,XX.6,p.74-75)

二、专业知识技能、自我治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

辛迪·梵和理查德·鲍尔斯(sidneyfineandrichardbolles)将技能分为三种类型:专业知识技能、自我治理技能、可迁移技能(或称通用技能,transferableskills)。

(一)专业知识技能

专业知识技能是指那些需要通过教育或者培训才能获得的特别的知识或能力,比如机械师需要把握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会计师要知道本钱核算的知识。专业指导技能涉及你学习的科目,一般用名词来表示。比如:在“张三能够生动地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这句话中,“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就是专业知识技能。

专业知识技能无法迁移,需要经过有意识的、专门的培训才能把握。但是专业知识技能并非只能通过正式的专业教育才能获得,通过课外培训、专业会议、讲座或研讨会、自学、就职单位上岗培训等都可以学到。因此假如你想从事本专业之外的工作而又不能够重新读一个专业的话,要知道仍然有很多途径可以帮助你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

(二)自我治理技能

自我治理技能经常被看作个性品质,用来描述或说明人具有的某些特征,一般以形容词或副词的形式出现。如认真地、有创造力地、生动地、负责任地、主动地、敬业地等等。

自我治理技能的获得需要练习,可以从非工作领域转换到工作领域,它们有助于倾销自己,是成功所需要的品质。事实上,人们被解雇更多的时候是由于缺乏自我治理技能而不是由于缺乏专业能力。

(三)可迁移技能

可迁移技能就是通用技能。这种技能的特征是它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工作之外得到发展,却可以被迁移运用到工作之中。比如很小的时候,你就能够说服父母亲延迟你就寝的时间;你在大学时能够为所在学生社团召募资金,金额打破了历史记录。这就说明了你具有说服的技能,并且这种技能是可迁移的,能够在工作中广泛使用,对你而言是一笔财富。

可迁移技能主要有以下三种:

1.你如何处理数据?

例如:比较、复制、计算、汇编、分析、调整和综合数据等。

2.你如何与人打交道?

例如:指示、执行、服务、说服、治理、教导、商讨、督导、组织、协调、劝慰等。

3.你如何与物件打交道?

例如:处理、喂养、照管、操纵、驾驶、操纵、控制、建立、装配等。

在职业规划中,当需要勾画出个人核心技能的时候,可迁移技能是需要被优先和具体叙述的,由于它是你最能持续运用和最能够依靠的技能。

随堂测试:

撰写成就故事

请写下生活中令你有成就感的具体事件然后对其进行分析,看看你在其中使用了哪些技能(尤其是可迁移技能)。这些成就事件可以是工作或学习上的,也可以是课外活动或家庭生活中发生的,比如同学聚会、一次美好而难忘的旅游,等等。它们不必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符合以下两条标准,就可以被视为“成就”:一是你喜欢做这件事时体验到的感受;二是你为完成它所带来的结果感到自豪。假如你还获得了他人的认可和表扬那就更好了,不过这并不重要。

在撰写成就故事时,每一个故事都应当包含以下要素:

1.你想达到的目标,即需要完成的事情。

2.你面临的障碍、限制或困难。

3.你的具体行动步骤,即你是如何克服障碍、达成目标的。

4.对结果的描述,即你取得了什么成就。最好能够量化评估(用某种方法衡量或以数据说明)。

假如有条件的话,请和两三个同伴一起逐一进行分析讨论,在其中你都使用了一些什么样的技能。

三、能力与职业选择

首先,大学生要清楚自己的能力状况,要了解自身存在哪些能力上风,还有哪些不足。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就业期看值就会偏高,导致择业受挫;而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则会出现就业错位、大材小用的现象。

智能医学工程职业规划篇4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急诊专业存在的问题,认为在现有培训机制下,应加大急诊思维方法、思维模式、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力度,促使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尽快建立唯物主义、辩证发展观、整体论的急诊临床哲学思想体系。

【关键词】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培训;急诊思维方法;哲学思想体系

急诊医学被国际上公认为独立的学科以来迄今已20多年,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我国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地区差异,还存在着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其中如何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急诊医学专业医师队伍,加快急诊急救人才培养步伐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急诊工作是否及时、妥善,直接关系到伤病员的生命安危和预后。急诊工作的状况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医疗预防水平[1]。本文所涉及的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不仅是指近期分配到急诊科工作的本科生、硕士生,还涵盖各专业科室调到急诊科工作的医师,不论其现行职称已是主治医师还是更高级别。这是由于他们均未接受过严格、正规、系统化的急诊医学专业教育和急救专科训练。

急诊哲学思想体系来源于唯物主义,辩证发展观,整体论的哲学思想体系,结合了急诊急救专业特色,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的思想原则,是哲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急诊专业人员基本素质、基本修养的必要组成部分。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近年来虽然在相关知识领域的培训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效,已形成了一系列整体方案,但急诊急救人才培训中,特别是对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培训策略中,急诊思维方法、思维模式、唯物主义、辩证发展观、整体论的急诊临床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还未引起足够重视,尚需引起同行广泛关注。

我们认为,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不能单纯等待医师们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后,自发的形成与建立。20余年来,急诊急救专业伴随着其他专业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专家们已成熟的急诊思维方法、思维模式、唯物主义、辩证发展观、整体论的急诊临床哲学思想体系,应当通过培训的方式,被动灌输式地给予急诊低年资医师,即通过快速嫁接的方式传递,然后再在每一次急诊急救中或其后,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以循环强化的方式,通过内化得以实现。之后,伴随每一位急诊急救医师的成长,形成具有独特个人人格特色的哲学思维体系,并与同行共享。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维体系的建立,将大大提高急诊临床培训的效价比,促使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学会举一反三,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

1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哲学思想体系缺乏的表现

1.1不愿到急诊科工作或者不安心急诊工作调到急诊科担任工作的医师,一部分不安心本职工作,会找各种关系和机会离开急诊科,寻找自己专业发展的出路;分配到急诊科工作的部分本科生、硕士生会通过考研、考博等途径跳出急诊科,急诊科人才流失严重。

1.2不能潜心钻研急救医学,不能树立牢固的专业技术思想没有训练有素、反应敏捷、急救操作熟练、基本功过硬的急诊素质,其最直接、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急诊救治水平较低、急救功能不到位,不能具有处置急危重症的能力,其最终结果将是贻误抢救时机,不利于伤病员。

2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哲学思想体系缺乏的危害

2.1存在医疗安全隐患在急诊科担任专业工作的医师,缺乏急诊专业哲学思想体系的指导,就会依法执业意识淡漠,风险意识淡薄,急诊的规章制度贯彻不力,急诊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不能紧密衔接,使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得不到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控制机制得不到完善,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责任制难以落实,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2.2难以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诊科是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重要的部门,无论任何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只要涉及到人员伤害时,多为急性经过,故也多在急诊首次就诊。没有过硬的急诊素质,不但极大地影响急诊急救水平的提高,也难以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3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阻碍了急诊医学的发展社会对急诊医学的需求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是急诊医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伴随着现代文明,全球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重大变革,人类的寿命在增长,疾病谱在改变,各种突发意外灾害事件,如地震、台风、海啸、水灾、火灾、天然气泄漏、踩踏事件、犯罪袭击等时发生,交通伤特别是陆路交通伤、生产中的意外创伤都明显增多。对于急诊医学,不但要求现场快速、准确的处理,快速安全转运,更要求医院有一支知识全面、抢救技术熟练、反应敏捷的急诊专业队伍,能在接到病人后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最大限度减少病死率和伤残率。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危重急症、灾难事故、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的挑战,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成长周期长的现状将难以完成使命。

3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哲学思想体系缺乏的原因

(1)急诊专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在部分程度上尚未引起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决策者和医院的管理者的认知与重视。(2)现行医学教育体制下,重知识教育,轻素质教育;重技能培训,轻综合素质培训;重近期培训效果,轻远期培训效果评价等问题,干扰了医学界对医学哲学思想体系在广大执业医师职业生涯中所起重要作用的认知与重视。(3)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培训策略中,急诊临床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与培训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统一模式。(4)在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方面:①不能发挥急诊医师的专业特长。一方面,从事急诊专业的医师热爱急诊专业,把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视为最大的痛苦。如果急诊科仅仅停留在只能诊而不能治,仅仅担任分诊转运的功能,急诊医师就会感到专业上没有前途,就不会安心急诊工作。在以分诊、应急和初步急救为主要职能的急诊科,医护人员缺乏社会认可,尤其是同行的专业认可,没有专业成就感,感到专业发展没有前途,因学不到技术感到自卑,极大地挫伤了急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医院中的弱势群体。②急诊医师工作极为艰辛,工作量大和工作时间长,超负荷运转,夜班多,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消耗大,节假日无法安排休息,急诊工作的艰苦性是其他专业所没有的。③急诊医师晋职困难。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没有急诊专业职称晋升体系,急诊医生如要晋升职称必须挂靠其他原专业,而其他专业的评审专家很少涉足急诊医学,他们往往是从自己专科业务的角度来衡量,而忽略了急诊医学的特点和专业的特殊性,急诊医生由于常年脱离原专业,在这种职称评审现状下,急诊医师晋升职称困难。种种原因,干扰了急诊职业医师职业生涯规划,也同时干扰了急诊临床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4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哲学思想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4.1急诊专业医师哲学思想体系的培训与建立应是先进的、科学的急诊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快速成长的重要手段,是急诊急救医师综合素质培训远期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是促使急诊事业充满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2急诊医师工作难度大和风险极高一方面,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背景复杂,急诊医生岗位责任重大,工作中难度大和风险极高;另一方面,经常受到酗酒者、吸毒者、精神异常者和地痞流氓的骚扰,易发生纠纷,被打或被辱骂事件时有发生。如果没有急诊医学临床哲学思想体系的支撑,将难以胜任急诊临床工作,或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

4.3急诊医师的尴尬境地急诊医师常常面临病情危重而身无分文,或者是身份不明的患者,既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又要承担费用无法落实的巨大压力,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急诊医学临床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急诊医生减轻心理冲突,缓解心理压力。

5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哲学思想体系培训策略

5.1引入心理学心智技能概念,通过心理学方法建立培训策略本研究中所引用的心理学心智技能的概念,通俗地讲,就是指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指导下,在急诊临床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种调节智力活动(急救临床活动)方面的经验,它是技术能力的核心内容,是由一系列智力动作(急救临床活动中的行为)所组成的。在现行的急诊急救领域的培训实践中,通过对急诊急救医师的基础能力素质的分析,显示:急诊急救医师技术能力结构是由已习得的概括化、系统化的知识系统(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性知识)与技能(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组成的多层次结构系统。而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与急诊专家的最显著区别在于心智技能的差别。

我们认为伴随着社会以及急救医学发展的需求及要求的日益提高,在急诊急救医师能力的各要素中,科学的急诊专业哲学思想体系指导下的急诊急救医师的心智技能已愈来愈居主导地位。因此,倡导具有远期培训目标的科学培训,目的是要实现专家哲学思想及技术能力向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的传递过程。通过培训,在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的头脑中快速形成专家经验的心智技能,培训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1)在培训之前,全面获得存在于专家头脑中心智技能模型,包括急诊思维方法、思维模式、科学研究方法等,并将专家唯物主义、辨证发展观、整体论的急诊临床哲学思想体系模式化,再把它转化为培训内容。(2)在培训中,通过给学习者提供专家解决此类问题时所面临的情境,使学员身临其境,能根据模型所提供的专家的心智技能,模拟专家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诊断策略,从而快速地在学员头脑中形成专家经验。

5.2终生教育与终生学习急诊急救专业执业医师的培训,是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培训过程。是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动态培训与动态评估,建立急诊思维方法,思维模式,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等,建立唯物主义、辩证发展观、整体论的急诊临床哲学思想体系,形成由被动的终生教育到主动的终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转变。

6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哲学思想体系培训评估

由于智力活动(智力动作)是心智技能的构成要素,因而智力动作的形成与心智技能的形成是一致的,即智力动作的形成阶段反映的就是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在心智技能模型培训实践中,通过对学员在预设急救情景下采取得急救措施进行干预与评估,达到专家级急诊急救心智技能培训的目的。

智力动作的形成受学员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影响和制约,相应的使心智技能的形成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模式定向阶段。在心智技能培训中,学员的模式定向往往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而获得。在这一阶段,学员了解模式的原样,体验专家智力活动模式,即知道在一定的急救情景背景下,该采取那些步骤或如何完成,从而明确活动的方向,建立起进行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为进行模式操作提供内部控制条件。此阶段属于模仿阶段。第二阶段,模式操作阶段。此阶段学员将亲自应用专家智力活动模式去解决问题。在心智技能模拟培训中,学员对设计情景作出即时应答,采取行动,并亲手操作,完成一定的急救模拟任务指令。此时学员所作出的动作可以在头脑中产生完备动觉映象,形成场景记忆与动觉记忆,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和内化打下基础。第三阶段,模式内化阶段。经过前两阶段的培训,在专家哲学思想及技术能力模式指导下形成规范化,模式化临床实践技能,由初步掌握转向头脑内部,形成潜意识,借助语言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相关急救情景进行加工改造,触类旁通,是专家智力活动模式在学员头脑中转化为心理结构内容的过程,即完成由急诊专业低年资医师向急诊专家的过渡。

与以上阶段相对应,分别采取观察法、会谈法、案例分析法等进行评估,并采取汇报法、问题法、总结法等加强学员自我评估。

参考文献

智能医学工程职业规划篇5

作者简介:胡小伟(1979―),女,重庆涪陵人,硕士,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教育伦理。

摘要:医药卫生学校教师不仅用师德影响学生,还用医德感染着学生,所以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必须以培训认识职业道德,以行业实践深化职业道德,以制度强化职业道德。

关键词:卫校;师德;养成

一、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

1用师德影响学生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目前,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师德主要参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主要内容是:坚持正确方向,热爱职业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刻苦钻研业务,善于团结协作,自觉为人师表。

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必须以师德影响学生,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教学生学知识、本领、技术,教师的思想观念、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也是学生示范模仿的对象,所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道德水平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自身形象,更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与前途。

2用医德带动学生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医德内容大致包括“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文明礼貌服务;廉洁奉公;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互学互尊,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

医药卫生学校教师作为培养医务人才的教师群体,他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医德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培养学生的医德,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医德,教师必须清楚医学文化,必须懂得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医务人员职责、行为规范、道德要求,并且他自己的言行能够遵守医德。

二、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

1以培训认识职业道德

首先,医药卫生学校教师除部分公共基础课老师是在师范院校招聘外,其余专业课老师大多来自医学院校,尽管他们在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但没有经过系统而专业的师范培训,更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学习。所以,他们中的许多人对教师职业的理解、认识不足,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及其重要性认识不清。其次,医学教育更多地把人作为生物去看待、研究,多是运用实验方法让他们掌握医疗技术,多存在重技术、轻人文,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这些受过医学教育的老师们也自然存在不注重自身医德、师德修养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教书,不育人;只传授医学知识,不塑造心灵。另外,尽管我国教师地位在逐渐提高,但就教师与医生这两个职业而言,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毕业生更认可医生职业。医学院校毕业的这些老师们,在他们进入医学院校学医的那一刻开始,本是期望毕业后会成为一名医生,大多是在做医生无望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因而医药卫生学校的教师普遍缺乏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教师职业思想不牢固。所以,必须加强医药卫生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

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就必须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应有针对性,不同的培训对象,其培训的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应有所不同。比如,在培训时间上,应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在培训内容上,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的老师,应重点加强他们对教师职责、教师师德规范、教师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认识,确定他们爱岗敬业,为教育事业奉献聪明才智的思想;对专业课的老师,应重点加强他们对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认识;对文化课的老师,应重点加强他们对医药卫生学校、医药专业、医药学生等方面的认识。在培训方式上,可采取集中学习、分散学习、专家讲座、座谈、网络学习、看视频等多种方式。

2以行业实践深化职业道德

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虽然大部分毕业于医学院校,学习过专业而系统的医学知识,但他们大多并没有真正在医院当过医生,不了解医院的制度、文化,也没有直接接触过病人,没有过救死扶伤的经历,没有体悟过“生命相托,健康所系”的责任,他们也不能真正领悟到医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不能正确理解医生的思想、观念、态度。从而也无法正确领悟到“医德”的精髓。

医药卫生学校教师必须通过行业实践深化职业道德。教师可利用寒暑假或教学间隙时间去医院、药房、诊所、工厂等相关单位、部门参加实践锻炼。通过行业实践,了解医学上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医药行业准则、医院制度、医院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了解医疗纠纷、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方式方法;了解医务工作者行为规范、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思想、观念、习惯、态度、作风;了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奉献与付出等。总之,通过行业实践,不仅能使教师开拓视野,更新观念,提升思想,增长见识,而且能使医药卫生学校的老师亲身体验,切身感悟医德,让医德浸润教师自身,教育启发教师,让教师也树立起良好的医德,从而影响、感染学生。

3以制度强化职业道德

医药卫生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1)职业道德学习制度。以制度或文件的形式对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时间、学习形式、学习内容等各方面作出详细规定。

(2)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制。把教师职业道德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并努力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整体性、可行性。比如在评价主体上注意学校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教师互评相结合;在评价指标上不仅包括工作成绩,还应包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在评价方法上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日常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

(3)监督激励制度。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也需要外部的监督与激励。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教师职业道德监督激励制度,成立监督领导小组,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以及思想品德等进行督促。对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及时给予批评、警告、处分、开除等相关处理;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精神上或物质上的表彰奖励,并树立典型,宣传榜样。

“言传身教”,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自身的思想、言行、思维、态度影响学生。医药卫生学校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就必须注重教师的素质与形象,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参考文献:

孙元儒.护理伦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智能医学工程职业规划篇6

民以食为天,药以安为先。食品药品安全关系着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医药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先进技术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相结合,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医药行业是民生行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是典型高产出、高回报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湖南省六大优势产业、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更是长株潭核心产业之一。因为医药行业的特殊性,该行业就业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所有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随着我国医药市场规模高速增长,随着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在医药行业内逐步规范,医药市场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数量大、层次高、结构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加快构建药学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将有利于培养一大批具备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推进药学专业职业教育与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医药职业教育专业体系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构建药学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

(一)基本理念中职和高职属于同一类型教育,具有相同规律和特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是中高职教育的共同特征,但两者在办学层次定位、培养目标界定、专业课程设置上有明显区别,尤其是职业能力标准要求不同。中职主要培养经验层面的职业能力,而高职主要培养包括技术应用、统筹管理、发展创新等策略层面的职业能力。策略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是对经验的系统化和结构化。伴随着工作过程复杂程度的增加和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经验层面的能力已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依靠策略层面的能力。中职学校药学专业要为医药行业培养能从事药品生产、检验、流通、营销和使用,并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中职学校教学以学生就业为目标,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弥补文化基础知识的欠缺。而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要为医药行业培养能从事质量控制、药学服务、监督管理、辅助研发和技术革新,并引领职业生涯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教学以核心技能为目标,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提升,在继续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强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适应第一线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凸显手脑并用和心智技能。综上所述,药学专业中、高职教育的对接融通,需从本专业的系统角度和体系层面出发,树立终身教育和全面发展的理念,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依托医药行业产业,整合中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分段确定中职和高职的培养目标,从分析职业能力标准入手,明确定位、找准接口,着力推动并构建药学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

(二)体系构建构建药学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应建立在对整个医药行业岗位总体分析的基础之上,组织医药企业、行业精英、职教学者和课程专家共同商定,联合开发各岗位或岗位层次的职业能力标准,形成医药行业职业能力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再联合制定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确保中高职专业课程与教育教学的衔接。通过行业企业调研,明确药学专业的岗位职业(工种)分类和能力分级,根据一般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相对应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医药行业企业为主导,以职业能力分级为基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药学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职业能力标准(见下页表1)。中高职的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智能医学工程职业规划篇7

关键词:医院总会计师履职能力

当前,正迈向健康中国的新征程,各级政府对于市级医院未来发展寄予更高的期望,以医院经济管理为己任的总会计师,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工作感悟,思考医院总会计师履职能力的提升,作为引玉之砖。

思考之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当前各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全力以赴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在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的同时,社会保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以上海为例:健康核心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见下表)

面对人民群众的期盼,各项卫生改革纲领密集出台。2015年上海启动第四轮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上海列入全国第2批综合医改试点省市,医药分开、降低药品加成、医疗器械限价,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举措已在公立医院实施。

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的持续需求,公立医院面临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合理控费、便民利民的诸多任务。作为医院的总会计师,如何落实好国家医改政策,确保有效执行,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并努力践行。

思考之二:医院中期规划

作为医院管理者,总会计师应立足大局,研究医院发展规划,尊重医院运行规律,研判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找准履职定位。

(一)公立医院的定位与内涵

公立医院是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体现公益性、解决基本医疗、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主体。在工作实务中,总会计师应把握好公立医院发展的核心要义,重点研究、领会悟透,包括以下三点。

(1)指导思想。始终坚持政府办医宗旨和公立医院公益办院方向,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以提升临床服务能力、临床技术水平和临床科技创新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面推动医院转方式调结构转机制,着力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促进医院全面可持续发展。

(2)功能定位。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急危重症及疑难复杂疾病诊治的主要力量,是临床医学的主力军,也是公共安全保障和医疗应急救治的主力军。

(3)发展目标。公立医院围绕临床诊疗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深化推进现代医院管理,不断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系统思考医院中期规划

一切经济工作围绕单位的主营运行,服务于临床发展,推进规范可持续发展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中期规划是年度预算编制、中期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总会计师应系统研究,结合医院实际,精准把握医院发展方向,将规划运用于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

(1)推进信息化,为现代医院提供支撑。通过历年技术投入,各地医院信息化水平有了新发展,上了新台阶,然而各家医院情况参差不同,总体上信息化建设缺乏通用性、系统性、拓展性的架构。在十三五期间,应当着重研究,提高医院信息化整体应用能力,以大数据的有效链接提升管理绩效。

(2)围绕临床,做好资源优化配置。我们应以临床技能、质量和科技创新为核心,在项目安排、设备购置、科研人才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临床一线,通过资源、资金、资产的集聚配置,形成以临床为导向的公立医院建设发展新机制,尤其关注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推动医院临床科技创新和诊疗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医教研协调发展水平。

(3)注重创新,提升服务与管理效能。医院的价值管理导向,应聚焦缓解群众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运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医疗服务,充分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网络技术,推进挂号收费、诊断系统的快捷化服务,临床医疗智能化、医院管理精细化,努力建设适应“互联网+”时代背景和精准医疗发展模式的智慧医院,在更高水平上着力提升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获得感。

思考之三:总会计师的定位与着力点

近年来,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已进入关键期,靠药品耗材利润的粗放期不复存在,强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日益凸显。中国特色的现代医院管理是坚持公益性基础上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运行,遵循临床医学规律和实体运行的经济规律,确保公立医院高效运营。现代医院管理借鉴于现代企业管理,是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核心内涵“公益职能,管办分开、政事分开,权责明晰,管理科学”。一是治理结构:建立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管理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促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明确院长负责制。二是内部管理: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管理科学的运行制度。三是运行机制:包括推进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的改革。四是转变收入结构:公立医院要通过转变经营策略,切实扭转过度依赖药品、卫生器械销售利润的运转方式,实现服务模式、病种结构的转型,更好地优化收入结构。

围绕现代医院管理,总会计师的工作重点在于法人治理结构下,全力以赴推进医院经济运行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管理,推进增效降费,努力服务于医改、服务于医院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广大医务人员,其定位和主要工作如下文所述。

(一)总会计师的职能定位

(1)站在医院发展的新起点,总会计师应具备高度的使命感、责任心,具有开拓思路和改革创新的意识,既有破旧立新的勇气,也有改革创新的智慧。

(2)总会计师定位于医院经济管理,具备全面扎实的医疗卫生系统业务知识,熟悉行业情况,善于研判改革之中的公立医院发展趋势。

(3)总会计师应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较高的经济管理素养,具备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4)医院总会计师善于理论研究,具有扎实的w术功底,在医疗行业产生相应的影响力。

(二)当前主要工作

1.落实法律法规,组织医院健全财会制度、内控制度和经济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一是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近年来的巡视、巡查、审计等反映的问题显示,各地医院在基建项目、设备、服务采购领域、科研经费使用、经费报销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违反财经法纪和政策红线的问题,有的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除了相关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也有不正确执行财经政策、财务制度的原因。因此,医院总会计师应大力宣传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强化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的铁尺纪律,形成全员知法守法氛围。总会计师承担财经法纪宣传员和监督者的角色。

二是抓好内部控制管理。笔者认为,内控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的持久性工作,总会计师应依靠医院院长,建立本单位的内控架构,重点设定工作目标、措施、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形成闭环管理,着力在“建立职权受控的治理架构;确保经济运行合法合规;国有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预防腐败;提高经济管理效率;保障医院战略目标实施”等方面取得成效,这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基石。

2.加强政策研究,做好经济监测,增强决策力,预防运行风险

随着医改持续推进,取消药品加成、卫生材料限价、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以及人力成本的刚性递增等因素叠加,作为医院的总会计师,应着力研究相关政策,加强经济运行分析,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一是全面领会国家顶层设计。2015年国家相继出台《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2016年11月8日颁布《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这些政策是总会计师工作的重要依据,把握好国家层面的要求,才能引导正确的工作方向。

二是研究医院发展的重要课题。这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总会计师紧紧依靠财务和卫生专家,凝神聚力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如:研究医院规模结构,搭建医院运行最佳经济模型;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与降低药品卫生器械收费的专题分析。

三是抓好医院运行的监测分析。包括研究“医药分开”、耗材限价、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医疗收支的财务状况。加强事前决策、事中监测,是做好经济运行的重要举措。

3.组织医院财会管理,涵盖全面预算、会计核算、成本控制,总会计师履行财务把门人的职责

一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公立医院作为预算单位,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公立医院是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的责任主体,要以医院“十三五规划”、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医院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为依据,综合考虑近年收支情况、医疗收费标准调整等因素,按照财政及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中期规划和年度预算报告。总会计师应着力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强化预算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提升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会计法》明确总会计师对财会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主管责任。此外,《根据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5号),总会计师应依法依规推进医院财务信息公开工作,从法治的高度充分重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4.加强管理,提高运行绩效,切实维护国有权益

2015年,全国13069家公立医院资产总额达28343亿元,净资产16721亿元,平均每家医院资产2.17亿元,不亚于中等以上规模国有企业。作为医院的总会计师,肩负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职责。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在政府采购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完善自筹经费的基建、设备、服务采购流程,强化业务控制,切实做到分级授权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要求,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资产。

二是加强重大经济合同审查。合同管理是维护医院权益的法律手段,也是保全资产的前沿阵地。目前,各地总会计师参与合同分级审核,发挥了显著作用,有的医院还配置法务专员,增强合同审核的专业性,防范对外经济活动风险。实践证明,医院合同管理有待进一步做深、做细,从严管控合同也是增效降费的重要途径。

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公立医院应形成资产采购、验收、入库、领用、保管、变更、报废等环节的无缝管理,厘清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职责边界。总会计师应定期组织医院开展资产清查、盘点,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实施资产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估,促进医院重视投入产出绩效意识,不断提高国资运营水平。

四是落实审计意见,监督执行审计决定。审计是帮助医院防微杜渐、堵塞漏洞的外部监督,更好地促进医院规范经济活动,防范运行风险。总会计师应协调医院相关职能部门,抓好审计整改工作,这既是出资人代表赋予总会计师的职责,也是对医院院长的尽职行为。

智能医学工程职业规划篇8

领导重视干群合力项目稳推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是江西省成立最早的中医院之一,2010年,医院紧抓扩充并均衡新老城区优质医疗资源的机遇,在红谷滩新区规划新建一所集医疗、急救、养生、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院,了确了社会和群众的需要。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矢力推动

医院的这项重大决策,得到了南昌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医院《关于异地兴建南昌市洪都中医院的请示》不到一个月时间,南昌市便向市卫生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和红谷滩新区管委会发出“同意洪都中医院在红谷滩新区范围内选址新建”的抄告单。为推动项目建设,自2010年奠基动工至新院开业,各级领导年年到施工现场视察、调研并指导工程建设,仅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临近新院开业的三个月内,南昌市委、市有关领导在市卫生局局长张力、副局长陈天鹏、车达平等陪同下,多次亲临项目现场,督促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确保我市这一重大重点民生工程在2014年2月底能够如期投入使用。2014年1月24日,市委主要领导更是在市委办公厅呈报的《关于洪都中医院(新院)建设推进情况的督查报告》上亲笔批示:“抓落实,不要成为有望工程”;并于1月29日、2月16日通过电话作出,“督促医院按时保质完成工程施工,矢力推动医院建设。”

相关工作逐步深入、稳步推进

领导的批示与,是鼓励,是鞭策,是殷切希望,也是工作目标。全院干部职工以批示以及全市各级领导的指导调研为动力,聚力集智,精心谋划。在院长黄科棣的统一部署和调度下,园林绿化、道管网铺设、污水处理、食堂供餐、标识标牌挂立、办公家具和诊疗设施配备、人才引进与培训、学科设置等多项工作逐步深入,稳步推进。

广集智慧严格标准优化服务

北院投入使用后,该院干部职工、各科室立足于传承传统中医文化、服务广大百姓,不断探索新思、创新工作形式,齐心协力、共同携手,用一幅幅生动的工作画面不断完善新院建设。

质量为重,为新院建设树立高标准。进入运行倒计时后,首批百余名员工进入新院,结合科室实际工作,对工程建设查漏补缺,完善细节;对挂号收费、门诊诊疗、急诊诊疗、住院部医疗运行、重症监护等环节进行模拟作业,查摆问题,整改落实,力争新院落成后其工程质量、医疗服务与群众需求更相符,与领导期许更接近。为提升诊疗质量,医院投入7千余万元购置了核磁共振、螺旋Ct、术中Ct、双能X线骨密度仪、双平板数字化无线平板拍片床系统、移动式数字平板成像系统、量化康复系统等进口先进大型医疗设备及各类基础医疗设备、办公设备。建立质控体系,明确高风险诊疗技术内容、规范技术操作流程、持续改进医疗质量。通过公开招聘、自主招聘、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引进各类人才,并加快培训,提升新员工综合素质,使新员工尽快熟悉医院,胜任岗位职责从工程、设备到临床诊疗,每项工作都高标准、严要求。

服务为先,两院区工作稳妥对接。为使医院扩容后不降低服务水平,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中层以上干部召开了一场场头脑风暴式的会议,最终根据两院区规模和服务功能,在新院设置了急诊科、重症医学科、骨伤科、脑病科、肺病科、脾胃病科、外科、康复医学科、医学影像科、功能科等35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及时调整院领导分工,根据医疗服务流程确定两院办公人员配置,建立了南北两院区行政人员合署办公的综合管理模式,两院区稳妥对接;为方便百姓就近就医,排出了各科专家在两院区的出诊时间表。同时,优化服务流程,将急诊内、外科和急诊骨科一体化管理;将患者服务中心平台前移至急诊导诊、分诊处,为急危重症病人提供全程陪同服务;延长医院服务窗口的工作时段、增设窗口服务叫号系统、调整住院病人影像检查时间每项措施都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融入群众,为医院发展广集大智慧。一个新的院区,起步运行阶段工作难免有错漏,为改进医院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该院领导主动融入群众,通过恳谈会、院内职工调研座谈会和行风监督员座谈会等形式,面对面地与群众直接交流,俯身倾听来自院内外的声音,现场解答相关疑惑;深入新老城区的居民小区开展“义诊到基层、健康进”活动,将医疗服务送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厂矿。今后,该院还以“新医院、新标准、心服务”为目标,组织医护专家团深入红谷滩新区30个社区持续送医,目前已完成23个社区的送医服务;各科派出2-3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医疗专家,到所对口支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单位坐诊,使基层群众就近享受市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定期举办健康大讲堂,健康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培养正确的就医,并向服务对象广泛征集意见和,使医院每一次成长都凝聚群众的智慧,每一个前行的步伐都汇聚群众的力量。

蓬勃发展百姓赞许潜能无限

医院投入使用至今7个月,借助于的公益报道和百姓口口相传的力量,北院门诊量、住院量日日攀升,医院运行迸发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潜能。我们听到新区居民的赞许。“医院领导班子工作作风好,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好,就医看病效果好!”市洪都中医院召开的行风监督员座谈会上,红谷世纪花园社区主任黄安安连用三个“好”称赞该院的医疗服务,并说出了新区居民的。我们看到中医文化的深刻影响。市洪都中医院致力于运用中医特色疗法打造“洪都中医”、“洪都骨伤”、“洪都康复”、“洪都养生治未病”、“洪都制剂膏方”等品牌,广大居民受该院挖掘中医思想精髓治未病和健康管理等文化的影响,偏爱中医诊疗,热衷手法整复、问诊号脉辨体质、中医药调理养生保健、中药熏洗、中药灌肠、贴敷、热敏灸和悬灸等中医药诊疗技术,与中医专家一起光大祖国传统医学,找回中医自信。

智能医学工程职业规划篇9

关键词:临床实训基地示范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15

北海市卫生学校(原北海市合浦卫生学校)始建于1958年,属卫生行业主管公立中等职业学校,是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广西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学校被自治区卫生厅确认为广西第三批全科医学教育理论教学培训基地,附属医院确认为临床技能培训基地。2012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重点建设专业,附属医院是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作为特色项目重点建设。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既是师生参加社会和技能实践的重要实训基地,也是对应卫生产业的经济实体。多年来,附属医院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服务地方经济作出贡献。

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975年开办,具有四十多年办学经验,初期称为放射医士专业,进入新世纪后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已经发展成为我校的特色重点专业,2005年被广西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全区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2013年我校中等职业教育医学影像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竣工并顺利通过广西自治区教育厅验收。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年招生人数较多(250人/年),在校生规模较大(686人)的专业,培养了广西医学会影像技术委员会主任李文美、副主任钟易等一大批区内该专业杰出学者、专家和技术人才,据统计,全广西大部分医院县市级放射科主任和副主任均为我校该专业毕业生。

北海市卫生学校始终把卫生中等职业教育和医疗服务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基本方略,教产结合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医疗服务质量重要的抓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需要X线机、DR、Ct和超声等大型医疗设备作为教学设备,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人员和环境要求高,诊断治疗和技术操作人员准入认证、人员防护、环境防护以及患者防护等都非常严格,如果没有附属医院作为临床实训基地依托,实行教产结合,这些大型医疗设备就单纯作为示教教具,必定造成资源浪费,生均教学设备均费用很高,学校难以维持运转。反之,如果以附属医院作为临床实训基地依托,实行教产结合,学校对附属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医学教育功能和医疗服务功能,一方面开展医学应用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大型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降低了教学投入成本,增强了学校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教产结合的收益除满足附属医院的发展外,还投入到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附属医院作为师生参加社会和技能实践的重要实训基地建设,附属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壮大,就能很好地展示学生日后将从事的卫生职业前景,起榜样示范作用[3-4]。

1建设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实训教学硬件

学校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培训、科研四位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设置有门诊部、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麻醉科、中医科、理疗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业务;医技部门开设药剂科、放射科、Ct室、超声诊断科、心电图室、脑电图室、胃镜室、病理科等科室,开设病床数336张。附属医院加强与医学影像技术等办学专业的实训基地相关建设,建好示教室和所有实习生值班室,安装了超声诊断科教学闭路电视录制和转播系统,完善医学影像paCS系统,真实的医疗服务场景和卫生职业服务流程等为师生参加实践训练提供保证。还新建了两个各拥有30台计算机,配备投影设备的医学影像诊断一体化实训室,新建了每个拥有8套先进B超设备、电脑捕获实时图像可大屏幕投影演示的超声诊断实训室,各科室均安装多媒体大屏幕投影并连接校园网,可随时调用包括附属医院实时Ct、DR、超声影像等网络资源中心的教学资源上课,这一系列的建设投入有力地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也保证了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

2改革实训实习课程和创新实训实习管理

以附属医院为依托,学校率先中职学校中应用问题教学法等现代先进教学方法,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按“模块化”教学,完善阶段实习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法、重新编写实习生手册,优化和量化阶段2周阶段见习和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法,完善实习管理相关制度教学模式,实施2周阶段见习和顶岗实习。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学校创新教学方法,让部分专业课教学在附属医院实施,通过工学结合,改变原来单纯理论教学后再实验的教学方法,引入“导生制”、“助教”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4-5]。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学校在完善校际共享、校企共享、师生共享、满足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学资源库,构建以岗位能力职业准入和职业发展为目标、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取得进展。

3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学校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产结合,增强教师动手能力、知识传授能力、现场指导能力等,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学校建立附属医院专业人员教学轮岗和兼课机制。制定相关制度激励专业人员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与获取教师资格证书和中职教师系列职称,采取双职(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放射科、Ct室、超声诊断科和心电图室等业务科室主任)或挂职的措施,培养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教师担任附院科主任和兼职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医疗服务,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临床经验、优良的教学效果和突出的科研能力获得社会和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教师不仅熟悉操作过程,而且精通原理,并能教会学生;教师不仅将生产、管理、服务知识应用于生产,而且将这些知识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师应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很好地顺应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一方面,大大提高教师自身的动手与实践能力、生产实际问题的解决与分析能力、指导实训与现场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大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同时提高教学效率,探求改革课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实现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的目标[4-5]。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现拥有具备教师专业技术职称又具备卫生专业技术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二十多人,教师实现了从传统经验型教师向现代学者型、反思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4改革学生评价模式

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评价模式较笼统,专业条块分割,无细化和量化标准,难以实现与岗位所需的技能对接。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重新制订实习生出科成绩评定办法和实成绩评定办法,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和评价标准,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评价模式。学生要掌握多门知识,还要掌握本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技术。同时,也要掌握相关专业、行业的知识、技能、技术,并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因此我们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为标准,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强调的是职业岗位、技术的专项性、操作性和应用性,学校通过对该专业技能操作岗位细分,制定了X线摄影技术、肝胆超声扫描技术、心电图检查技术等专业技能考核评分标准。组织实施专业技能操作考核,通过这些考核,对学生实施客观、标准的量化考核,保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质量。学校还举办全校医学影像专业技能操作比赛,激励学生参加实训兴趣的积极性。学校还建立以理论考、实验考、实训考、用人单位考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评价为主的综合评价模式[3-6]。

5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具有联系实际、知能并重和启发诱导等特点,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又不乏高深的理论,而且有很强的实践性[3-4]。课程设置为培养目标服务、教学内容为专业服务、理论系统为操作实践服务,突出能力的培养。以附属医院为依托,教产结合,通过真实病例、实际工作场景和仪器操作,教学具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为节约教学时间,保证学生充分实践,我校大力推进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贯彻多媒体视图直观教学、多图纵横对比、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精讲多练、调动学生参与等教学原则。学校加大投入,增加了超声诊断学课时和增开心电图诊断学课程。传统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比较笼统,各学科课程条块分割,难以实现以岗位所需的能力对接[3-5]。传统的教学大纲专业课程设置超声诊断仅安排72学时,只能达到让学生了解的水平,因此要真正达到熟练的层次必须依托附属医院,增加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时,尤其是实训课时,我校实施的教学计划中超声诊断学调整为144学时,理论实践比为1:1。传统的教学大纲中无心电图诊断学教学要求,因为该门技术在基层已经普及应用,我校在选修课程模块中安排114课时[7]。通过教产结合,医学影像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资源,贯彻多媒体视图直观教学、多图纵横对比,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克服从模具、课堂练习转为真实人体操作和实际场景的恐惧心理,而且方便了在校生及早接触社会,贴近岗位。制订完善新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草案),创新教产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医学影像专业新课程表,完成效果评价报告,构建模块化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完善“教产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我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只要一人当班即可同时兼X线、超声和心电图仪器操作和常见病看图诊断工作,实际操作能力强,深受乡镇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欢迎,很多在实习阶段学生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工作合同,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当年对口就业率达到了95.4%。[5-7]

随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大量增多,规模扩大,设备更新,大多配备了X线、超声、心电图等辅助诊断设备,基层医学影像专业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今后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机遇,产教结合,加大投入,促进作为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的附属医院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功能进一步完善,促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我校医学影像专业的办学优势,培养更多胜任基层卫生服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充分体现卫生职业教育的功能,彰显示范校的特色,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1]刘伟,曾以初,陈承军等.深化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基层的多能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33-34.

[2]刘伟,曾以初,曹俊.医学影像网络教学资源中心的构建和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6):67-68.

[3]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肖智谦,陈碧瑕,邱琼华等.实现教师角色转换,在中职卫校中推进问题教学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1-33.

[5]肖智谦,陈碧瑕,刘伟等.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卫生职校的应用[J].广西教育,2009,(18):39-41.

[6]肖智谦.教产结合,建设临床实践技能实训基地[J].时代教育,2013,(11):112-113.

[7]刘伟,肖智谦,邱琼华.电图诊断视图直观加问题驱动教学法实践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8):76-77.

作者简介:肖智谦(1968-),男,汉族,广西合浦人,医学硕士,临床医学高级讲师,副主任医师,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院长,国家执业医师临床实践技能考试考官,连续从事中职卫校教学二十多年,是中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广西北海536000

林斯文,北海市卫生学校,广西北海536000

智能医学工程职业规划篇10

一、“智慧天津”建设现状及难点

(一)“智慧天津”建设现状

1.物联网建设及其产业快速推进

天津目前已初步建成了高效率、大容量的宽带城域网,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尤其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方面技术发展起步早、推广快。天津物联网建设重点涉及四大领域:一是传感、通信、GpS等信息技术在桥梁负载、楼宇电梯、客运交通(出租、公交和长客)、景区安全监控等领域的应用;二是RFiD、通信、条码等信息技术在生猪、蔬菜、牛奶、葡萄酒等领域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应用;三是传感、无线通信等信息技术在石化、纺织、冶金等传统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节能减排中的应用;四是传感、无线通信等信息技术在自来水管网、燃气管网、电网安全监控的应用。同时,天津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已在节能降耗、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设施农业、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领域渗透发展。

2.城市管理基本实现数字化

目前天津数字化城市管理覆盖面积达590平方公里,数字化管理将一万米划成一个网格,通过“城管通”等信息化手段,建立监督和指挥相分离的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其中,市内六区已全部完成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建设并投入使用,配备了577名专职“城管信息采集员”和100名专职“信息采集考评员”,每天负责收集占道经营、乱倒垃圾、违章建设、道路破损等问题。同时,其他区县也在陆续建设使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争取尽快实现全面数字化管理。

3.电子政务总体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截至2012年,天津已建成并开通了覆盖全市385个副局级以上单位的市电子政务专网,网上申报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已占市级行政事项总数的57.5%,形成了土地管理“一张图”、规划管理“e张网”、社保管理“一库一网一卡”、税务网上报纳税、行政审批三级网络建设、海关及商检电子化等信息化管理方式,显著提高了办事和监管效率。同时,通过新建、整合、租用三种方式,全市正在陆续整合各部门电子政务系统软硬件资源,有力推进了政务信息化应用整合和信息共享。

4.信息化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天津城市信息化服务已全面渗透到政府、企业和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之中。政府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络,企业拥有了各类公共信息平台,百姓生活也日趋享受电子服务的便捷。例如,根据滨海新区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市民请家政不用再东奔西走,拨打各个社区服务中心电话或是在网络平台预约,就能找到想要的家政服务。

(二)“智慧天津”建设中的难点

1.思想观念跟不上智慧时代的要求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无线城市”、“信息城市”后续发展的高级形式。目前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还存在用传统理念建设“智慧城市”、用工业化思路应对信息化时代的现象,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规律缺乏科学认识,思想观念上认识不清和重视不够是制约“智慧天津”建设的最大困难。

2.缺乏全市层面的统筹规划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规划引导,而当前天津市政府管理部门还没有出台立足全市层面的关于“智慧天津”建设的总体设计。在各区县、部门、企业争抢“智慧城市”发展先机之下,难免存在过度竞争、缺乏统筹协调的问题。这必然会制约“智慧天津”的稳步推进,也会使得“智慧天津”建设中存在政策不明确、重点领域资金支持乏力的问题。

3.在体制机制上仍存在诸多障碍

目前的“智慧天津”建设任务基本是按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范围来划分,并按条块来负责的。这种传统垂直式组织形式和实施方法势必会造成若干封闭式管理系统并存,由此必然带来基础设施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政府缺位等问题。同时,政府综合性决策的形成往往是靠不同职能部门牵头结果的简单叠加,由于缺乏统一的建设主管部门,造成“智慧城市”顶层管理主体缺失,这种政府决策机制显然难以适应“智慧天津”发展的内在要求。

4.关键技术缺失,安全隐患存在

天津虽然在全国科技领先,但是,目前物联网的一些技术标准已经被国外企业占得先机。标准的制定需要成熟技术和市场检验,天津在此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尚难以获得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如产业链中的高端传感器、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芯片设计等核心技术大部分由国外企业掌握,我们的优势只能在应用和市场。同时,由于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甚至一些规划设计可能由国外的组织和企业主持或参与,有可能造成城市信息建设的安全隐患。

二、“智慧城市”的国内外探索及启示

(一)国内外“智慧城市”的现状

1.国外关于“智慧城市”的探索

目前全球约有200多个“智慧城市”项目正在实施中,其中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的探索走在前列。美国是以新技术支撑“智慧城市”的发展,通过采用一系列iBm新技术,完全以数字化形式将城市的所有资源,包括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连接起来,在观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的基础上,城市管理作出智能化的响应,进而服务和满足市民的各项需求。瑞典是以交通智能化领跑“智慧城市”建设,最初以交通管理为突破口,进而带动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日本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聚焦在公共事业领域,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提升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其“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公共事业领域,涉及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等。新加坡是以资讯通信驱动“智慧国家”的建设,其资讯驱动具体涵盖了三大战略领域,即建设新一代资讯通信基础设施;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开发高端资讯通信人力资源。

2.国内关于“智慧城市”的探索

我国不同地区建设“智慧城市”的起始点是不同的。上海、重庆、南京、厦门等城市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智慧城市”的发展。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骨骼,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快速提升城市信息化能力,宽带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主体和基础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无锡、杭州等城市多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出发点。物联网是新兴智慧产业的重点开发领域,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不少城市希望以物联网的建设作为突破口来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各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北京、沈阳、苏州、宁波、武汉等城市通过应用领域带动“智慧城市”的建设。通过重点建设一批社会应用示范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深入的建设“智慧城市”。这些城市多围绕着应急系统、食品安全、智能医疗和数字出版等产业项目进行建设,“智慧城市”也初见雏形。

(二)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启示

1.要加强顶层设计与宏观统筹协调

“智慧城市”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行业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目前个别地方政府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或者把“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没有明确主要的工作任务和实施路线,导致“智慧城市”建设存在很大的浪费现象。政府必须加快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加快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共享与协调机制。台湾地区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分别在1998年、2002年、2005年和2009年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和协调,使得“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2.制定完备的“智慧城市”战略规划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发展侧重点有所不同,各级地方政府应从现实基础出发,准确定位城市发展目标。一是要充分重视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既包括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传统基础设施的智慧化改造。二是要坚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发展应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在初期,可优先发展城市交通、卫生医疗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工程。三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引导作用,营造有利于智慧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配合智慧城市建设。

3.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积极推广惠及全民的“智慧城市”创新应用

推动信息共享与网络融合,改变城市治理中部门分治、信息阻塞、资源分散的局面,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民生应用,切实解决城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孤岛”现象。一是要建设“智慧政府”,提升政府办公智能水平,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与质量。二是以提高企业运营智能化程度为目标,开展“企业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推广企业智能管理应用,逐步实现企业生产管理智能化。三是要建设智能社区体系,提升智能社区交流水平,推广智能社区服务,建立高度包容的信息社会,消除数字鸿沟。

三、加快“智慧天津”建设对策建议

(一)尽快出台“智慧天津”建设的总体规划

在天津“十二五”发展总体规划和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出台“智慧天津”建设的总体方案。在具体行动策略上,“智慧天津”建设需要把握好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兴智慧产业选择与培育、传统产业智慧改造、智慧化城市生活环境、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等五大方面。

(二)加快推进天津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是“智慧天津”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为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天津可尝试设立或组建统一的“智慧天津”主管部门,形成统筹人、财、物、事的管理体制。在机制设计上,可尝试实行决策机构、协调机构、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的整体架构,并且设立审计监察机构和由外部专家组成的决策咨询机构。明确各机构的工作职能和衔接关系。其中,决策机构可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通过人大、政协和专家学者、民间组织的普遍参与而形成。

(三)找准“智慧天津”建设的切入点

作为经济庞大、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天津的“智慧城市”建设可围绕与市民密切相关的行业领域入手,例如食品安全、生产安保、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智能监控、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在“智慧天津”的新技术方面,可选择应用性较高的技术领域为突破口,如可考虑以个人健康信息数据为主的智能医疗平台作为智能城市建设中应用性相对较高的突破口。同时,要着力探索构建政府、企业、市场在“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中的关系,尤其是要大力推动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智慧天津”建设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