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低碳的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3:54

节能低碳的内容篇1

园林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兼顾了生态、艺术及自然科学,同时它又是一门与许多学科相交叉的、实践性强的学科。正是因为这种特点,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经济和园林行业的飞速发展及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园林在保护自然资源、节能减排、汇碳固碳的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对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园林与低碳之间的关系,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园林专业的发展,对推进园林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与园林的关系

许多研究表明,人类活动过度频繁引起的碳排放增加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1,减缓与适应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策略已被大家广泛认同。这个观点要求人们必须从节约能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降低人为碳排放。在这种环境下,关于低碳和园林方面的关系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它们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一方面碳排放增加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的环境剧变,必定对园林的相关重要元素如形式、内涵、植物应用以及设计理念等产生影响。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人居环境发生改变使得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不得不考虑抗旱、抗气体污染等抗逆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在色彩上的季相变化,乔、灌、草合理搭配的生态景观以及部分地区因强降雨而导致的洪涝灾害等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园林在人居环境中的生态效益,园林植物在改善和调节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如降低周围环境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以及抵制噪音污染等。而随着园林的进一步发展,其在生态方面的作用也已逐渐延伸到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特殊作用,如水文、碳汇、节能减排、减污以及丰富物种多样性等都与园林要素之一植物及其所形成的绿色空间密切相关。而低碳理念更是要求园林必须在降低自身碳排放的基础上,有效增加碳吸收,显著改善人居环境,并能适应未来气候变化下区域环境条件和城市发展需要。园林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构成要素和设计理念均与低碳息息相关。绿地系统的主体——植物即是城市区域内唯一的自然碳汇又是唯一不消耗能量的碳汇体。此外,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及通过植物的合理布局产生的减排作用可能比自身的碳汇作用还要高。而园林建筑中,低碳材料的选择对环境保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低碳材料具有使用寿命长、污染排放少、污染程度低、大多能回收利用等特点能充分体现环保理念^。而这些园林要素及设计理念在对低碳社会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调整的意义

园林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低碳城市中既面临着重要挑战又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高等农林院校的园林专业承担着培养维护生态与环境保护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自然资源保护及低碳园林建设等人才的重任。在低碳理念的大环境下,园林的一些重要元素也将随之改变,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不仅要注重园林的基本要素,而且更应以低碳理念为出发点,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践行中进行不断调整,从而适应低碳社会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最终培养出能够适应低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不断地调整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实践,但在低碳社会、低碳经济及低碳园林等低碳理念的背景下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实践教学内涵狭窄,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应对环境变化。其次是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衔接性差,且内容陈旧落后,与当今低碳社会发展联系不紧密。第三是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的作用不显著,实践内容缺乏拓展,大多为验证性、演示性实验,能体现低碳理念的设计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较少。第四是满足适应低碳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偏少,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基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以低碳理念为基准,对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三、低碳理念下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调整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社会经济发展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有所提升,对于其人才的培养应在注重园林造园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前提下,更应强调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低碳园林的实践。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对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调整是必要的。

(一)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1.扩大实践教学内涵,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现代园林学是一个交叉性极强的边缘学科,其涵盖面极其广泛,尤其是中国的园林最初是依托于农林院校发展起来的。这就导致当今诸多院校的园林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均是按照“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来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6,最终培养的学生是规划师、设计师、园艺师、工程监理员、施工员或者是景观生态学家。这就要求既要注意各课程实践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程度,又要注意各实习之间的衔接度对知识点的提升作用,同时注重增强学生对园林实践的了解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而笔者认为,随着当今环境的变化园林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已由原有的绿化转向美化,又在美化的基础上趋向于节能环保、固碳减排、改善和维护生态平衡。园林发展的方向也由过去的单纯造园转向为低碳、生态园林,并被赋予了更多与低碳相关联的新内涵。所以,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结合社会环境和全球气候的变化而有所扩展,在园林的内涵中要体现生态园林和节约型园林等与低碳相关的内容。在实践环节中充分体现低碳、生态、碳汇等新技能和新理论,把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本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中,从而满足园林内涵的加深和延伸。

2.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应与园林专业定位相适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园林行业正在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园林专业也加快了发展的脚步,很多大学都开办有园林专业。但由于各院校的性质不同,所以每个院校的园林专业属性也有所不同,比如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偏重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以农林为主的院校偏重于园林植物和观赏园艺,以艺术为主的院校偏重于环艺设计,而各类综合大学则以城市规划为主或开设相关课程。各院校由于各自的学校属性和办学条件不同,从而导致课程体系各异,使得培养目标在实践环节上偏重不同,差异甚大。因此,在低碳理念的背景下,园林专业的实践教学也应紧密和各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在低碳园林、低碳社会及低碳城市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园林不同属性的特色,把本专业在该院校中的地位和优势发挥出来。如农林院校的实践环节可以偏重于植物,设置一些与碳汇和低碳相关的植物类实习或实验;工科院校的实践环节要考虑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方面加强与环保节能等低碳理念相关的实习或实训;而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可以增加与环境及生态学相关的内容等等。只有通过建立能够体现该院校园林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当今低碳社会和低碳经济所需的专门人才。

(二)更新授课内容,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性

1.授课内容中增加有关低碳及节约园林的知识。实践的基础来源于理论,所以实践的好坏和理论内容的指导性关系密切。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低碳概念的提出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低碳园林’、“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及“低碳城市”等一些理论知识,这对于学生在园林中进行低碳概念的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上述园林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因此,对于园林最初“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进行重新诠释,即“以人为本”要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所以在园林专业的相关授课内容中应增加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生态景观、环保节约、低碳及碳汇等相关的内容,开设有关低碳园林、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及低碳城市的公共选修课。如可以开设《低碳园林规划设计》、《节约型园林规划设计》及《低碳与园林发展》等课程。

目前,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的选修课设置了园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两个方向。但随着西北地区特殊地域气候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变化,行业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要求园林专业在授课内容方面的主体方向也要有所改变。而现有的园林植物和规划设计方向在课程设置及其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园林植物方向的实践内容仍偏重于植物的形态特征和栽培管理,重点仍放在植物识别和栽培上,这与当前环境对园林植物主体功能转变的要求相脱节。例如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苗圃学及园林植物栽培学的实践教学课时可达70学时,但其中有80%的是关于植物识别和栽培的。而园林规划方向在设计实践时仍然注重园林的功能分区和对园林原场地的改造,学生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理念相对比较陈旧或拘泥于模式化,设计出的作品和实际严重脱节,只具有观赏性而无使用性,更没有考虑全球气候变化和低碳理念。因此,笔者建议,在这两个方向下,都应摒弃原来陈旧的内容,增加有关低碳园林、节约型园林和绿地碳汇的概念和相关知识。

2.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性。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说学生不但要掌握园林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要受到各种技能的基础训练,最终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够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近几年,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定中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使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了6%左右。同时在实践环节中也注重了低碳战略的重要性,设置了环境改造、低碳植物种类搭配、低碳材料选择以及碳汇树种选择等相关的实习实验,从而使学生对更新知识能更好地掌握并能将园林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如在园林绿地规划课程中介绍园林绿地功能时要增设园林绿地的碳汇功能方面的实验一某小区园林绿地碳氧平衡测定、校园园林碳汇的组成结构调查等;在园林植物中增设园林植物种类固碳能力大小比较的实验一某树种固碳能力测定;在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提倡植物配置应注重生态环境和低碳模式的应用,如落叶与常绿搭配、常绿植物与色叶植物搭配以及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搭配等,从而提高园林绿地的固碳能力,如开设不同植物配置对园林绿地固碳能力大小的影响试验;在园林建筑中提倡遵循生态城市建设的3R原则,可开设材料的可循环利用、雨水的收集利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应用、低碳环保材料选用等与节能环保有关的实验,如不同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比较。在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中设计降低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的碳排放以及延长园林绿地的“使用寿命”的实验。在城市生态学中增加降低园林自身的碳排放、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少建筑能耗等实习和设计。

(三)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有关低碳园林建设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低碳意识培训

1.提高学生低碳园林建设的创新实践能力。园林是一门注重设计和美学的学科,而这两个方面都要求设计者有很强的创新意识。面临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高等农林院校所培养的园林人才应该是创新型人才。因为创新是人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出新事物、新成果的活动或过程8。创新本身是来源于社会实践,而实践同时又能指导再创新。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首要条件,创新思维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来源于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因此,在低碳理念的背景下,园林专业的实践内容应在原有验证性、演示性实验的基础上,更注重与低碳相结合的设计型、综合型和创新性实验,从而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在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同时,也对内容进行了必要地调整。对于一些实验内容相似或重复的实验根据课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合并和整合,这样就节约了一些实践学时,同时将这些学时用于开展新的实践内容,尤其是增加了创新性综合实验和体现低碳理念的生态园林及节约型园林等的实践内容。例如,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中公园设计和居住区设计要求学生必须体现节约、低碳,设置了低碳公园设计、低碳居住区设计等实验;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增设了低碳建筑材料选择实验;在园林植物课程中增设了园林植物碳汇功能比较实验;在园林设计课程中增设了园林绿地土壤碳储量调查与分析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开设,使得学生始终能将“低碳”的理念贯穿于景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植物配置、植物景观造景及施工管理等多个与园林行业相关的方面,从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和;两足社会需求。

2.加强学生节约意识、低碳意识及生态意识的培养。园林规划设计师对于规划设计理念和设计要素的把握是决定园林设计成败的关键。园林专业所培养的园林人才将是未来的园林规划设计师,因此,要培养适应低碳社会发展需求的园林人才,就应注重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尤其要注重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节约意识、低碳意识及生态意识的培养,开展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导和宣传活动,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细节中都贯穿低碳生活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此外,还应在相关课程的实习中加入低碳生活行为方式的内容,专门开设有关低碳和节约的系列实习,让学生把日常的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都能与低碳理念结合起来,对学生日常生活减碳量的高低进行评比,提高学生在设计作品上低碳理念的展现程度。同时还可以让园林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组建一些社团,如甘肃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学生成立的“美工生态协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引导学生的低碳园林意识。对于实践好的一些行为方式和经验可以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宣传,并在全校同学中进行推广,让园林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培养低碳生活、低碳园林的意识和行为方式,从而使其成为当今农林院校大学生低碳理念的实践者、倡导者和先行者。

(四)低碳理念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设理想的实践教学基地,尤其是建立能满足适应低碳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才能培养出适应全球变化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园林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对园林人才需求和要求的提高,许多院校的园林专业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尤其是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通过和当地及外地的植物园、花卉公司,风景名胜区、房地产公司及公园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并在合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巩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低碳理念的背景下,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在培养符合低碳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存在不足,或者其实习目的和低碳理念相脱节。加之低碳概念的出现和园林专业发展的历史都较短,所以目前能够完全满足适应低碳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基地相对较少。2013年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园林和景观奖)中获得一等奖的“天津低碳园林创意实践基地”应该是目前国内较为完善的低碳园林实践基地。那么,在这种状况下,如何建立与低碳理念相符合的实践教学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首先要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开拓,在这些实践基地中树立低碳的观念和理念,并在进一步的建设中付诸于实践,如在园路改造中可以用废旧的栈道、枕木或用低碳的材料,在标志牌、花钵等小品建设中用其他废旧的、无污染的材料;在植物方面可以突出其减排方面的作用等。其次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开发上要尽量选择低碳园林、节约园林及低碳城市的途径与手段来进行,这样可以真正让学生树立低碳的理念,也能为今后低碳园林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把自己的学校校园作为低碳实践最好的基地,在其中进行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建筑小品设计等方面的低碳实践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对校园环境进行低碳化改善,参与校园的低碳改造,将校园建设成为低碳园林式校园。

节能低碳的内容篇2

第一,以身作则,营造“低碳”教学环境,潜移默化地渗透“低碳生活”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资源多数是在动态中生成的,也是在动态中进行的。“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既是潜移默化,又是强烈深刻的。对学生开展“低碳生活”教育同样如此。“低碳生活”教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作为数学教师,一方面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长期坚持以身示教,自己从点滴做起,如节约粉笔、随时关闭多媒体,节约用电,少坐车多步行等;另一方面,应树立“大教育观”,在制订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时要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目标要求、内容环节,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把“低碳生活”教育和数学教学有机融合,通过营造“低碳”小学数学课堂环境,“润物于无声之中,育人于不觉之间”。

第二,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低碳生活”教学资源,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是经过多次修订、集众多专家之智慧和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之经验的大成之作,许多素材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是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有效资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讲“数学味”而抛弃“思想味”,我们要细心研读教材内容,对其中含有“低碳生活”教育内容的素材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灵活有效地抓住时机融合于教学活动之中,内隐渗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9页“课桌椅的单价是325元/套,新华小学买了48套这样的课桌椅,一共要付多少元?”时,可在学生练习后提出“了解你所在小组内课桌椅的保护情况并在组内交流你的想法”;教学同册第35页例5后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想法?”,“了解学校或你家小区草坪面积及保护情况,用数据给同学或小区居民写一封倡议书”;教学同册第37页“1吨废纸可以造出850千克再生纸,同时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节约电600千瓦时,节约水100吨”时,追问“如果每人每学期回收废纸2千克,我校2326名同学一学期大约回收废纸多少吨?节约水、电各多少”,等等。通过引导学生调查、计算、交流、写倡议书等活动渗透“低碳生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养成良好的节约意识,形成“低碳生活”理念。

第三,挖掘学生生活中的“低碳生活”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渗透“低碳生活”教育。数学教材姓“数”,虽然“低碳生活”教育的信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数学教材要遵循学科特点,因而能直接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内容并不多。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用好、用活教材,挖掘学生生活中利于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资源充实教学内容,从而获得既达成学科教学目标,又较好地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多层效果。如教学完小数乘法后,可出示“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能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如果我们班的同学今年都少买一件衣服,那么可以节约标准煤多少千克?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千克?”“一支香烟的烟雾里含0.4克的甲醛,小明的爸爸每天至少吸一包烟,小明的爸爸每天至少制造多少克甲醛?”“一辆普通汽车行驶1千米耗油0.092升,①李红家少开一天车大约少行10千米,李红家少开一天车能节约汽油多少升?②如果每周少开一天车,一年(按52周计算)能节约汽油多少升?③如果每升汽油6.48元,李红家每年能节约油费多少元?”等题。这些以倡导“低碳生活”为背景的“解决问题”题型富含渗透“低碳生活”教育的显性资源,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低碳生活”的价值,实施效果好。

节能低碳的内容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公共工程项目;项目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13)01―0069―04

一引言

近年来,“温室效应”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温室气体对环境巨大的破坏作用。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是产生于人们温室气体减排意识觉醒的大背景之下。现在,低碳经济的理念越来越为国际国内社会接受与重视。而我国政府对公共工程项目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时,由于较少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考虑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导致项目在促进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也引起诸多的环境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理论作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在进行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时候没有考虑低碳经济理念,不能对公共工程项目的资源利用效率、碳排放量、碳污染等方面进行有效地评价。这显然与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不符合,也与我国两型社会的建设理念不相符合。

随着政府对公共工程项目投入的不断加大,将低碳经济理念融入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已经越来越重要。本文从“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现有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理论入手,在总结分析低碳经济的概念、特征以及现有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成果之上,分析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提出绩效评价的目标和评价内容,综合阐述了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是2003年提出,只有短短七年。同时,由于低碳经济内涵丰富、涉及的学科广泛,如经济学、社会学、环境能源学等,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先后可见到国内外各方的多种定义。

鲁宾斯德认为,低碳经济是市场机制下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推动能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以实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经济模式[1]。这是一个被普遍认同的观点。李胜、陈晓春等人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是通过政策创新及制度设计,提高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实现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低碳化体系[2]。付允等人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3]。刘晔、耿涌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促进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模式转型和生活消费朝向低碳、节约、文明方式转变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消费方式[4]。

目前各国学者对实现低碳经济的模式和途径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微观的技术层面来研究实现低碳经济的途径,包括: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碳捕获和存储技术(CCS)(Barbara和Katja,2009)、清洁发展机制(CDm)(patrick2008)[5]、碳信用额度交易等。我国学者除了对低碳经济的定义进了详尽的研究之外,还从宏观方向研究探讨实现全社会低碳经济的途径,即建立低碳城市、低碳建筑。这些都是低碳经济内涵的扩展和延伸。

此外,低碳经济既然是一种经济模式,就必须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这种经济模式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影响。最新的低碳经济研究集中于减少碳排放、改变能源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Dagoumas和Barker(2010)[6]利用宏观经济“能源―经济―环境”混合模型,以英国政府实现不同深度碳减排目标为例,通过建立模型表明不同程度碳减排目标对整体经济GDp的影响不同。

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低碳经济的内涵可以被认为是:通过能效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碳捕获和存储技术,提高碳生产率和碳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新兴经济模式。具体的发展模式包括建立低碳建筑和低碳住宅,发展低碳社区和低碳城市。三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理论

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理论可以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和企业管理的角度讨论。

(1)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主要体现在政府对大型公共工程项目的管理中。目前,国内对政府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绩效评价技术的微观层面。李林(2007)利用平衡记分卡法、逻辑框架法对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7]。罗辉(2007)认为公共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要从“3e+1F”原则出发来构造具有公共支出项目特点的绩效指标[8]。

(2)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关于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①不同类型项目的评价框架和评价指标选取。如John(2007)研究了香港地区合作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9]。②评价模型的选择,这是学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出现了许多新方法。如Gabriel&Rafael(2007)采用一个能同时衡量实际成本和时间的绩效控制曲线方法[10],Han(2008)采用6δ原则建立绩效改进目标和评价绩效改进的度量方法[11]。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李林,朱沙沙等: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内涵探析尽管目前的这些理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是,这些理论和评价方法都没有结合低碳经济的特点,不适合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四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

绩效评价的内涵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项目绩效评价的内涵,就是根据低碳经济的内涵和特征,明确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目标,在此基础之上,确定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内容。(一)低碳经济下的公共工程项目评价目标

低碳经济下公共工程项目评价有其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直接目标是从低碳经济的角度,衡量我国政府管理各项公共工程项目的效率,尤其是减少碳排放的效率,这样有利于加快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实现我国既定的碳减排目标,为我国在国际上赢得碳交易主动权做准备。

间接目标是唤起政府相关部门和公众的低碳意识。首先,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公共工程项目是由政府主导和管理,从低碳经济角度评价公共工程项目,能够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生态保护等低碳工程的建设,树立低碳消费的模范作用,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其次,社会大众是公共工程项目的参与者和被影响者,低碳公共工程项目宣传的低碳知识能够让社会大众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推动他们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和使用低碳产品,从而在全社会都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

(二)低碳经济对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

(1)项目绩效评价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的趋势。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许多城市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在建立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发展低碳公共工程项目、低碳建筑也应该成为公共项目建设的主流方向。所以,在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项目的理念、设计是否与城市发展方向相吻合。

(2)项目绩效评价更注重评价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以及项目完成以后对社会的影响。低碳经济要求项目的全过程都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石化能源的利用效率。低碳经济也不仅仅只是针对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对已经完成的项目是否能继续使用清洁能源、新项目是否有利于周围群众低碳意识和低碳生活模式的形成等等问题,也要在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上体现出来。

(3)项目绩效评价要提高政策前瞻性,推动结构性改革,推进提高增长质量的深层次改革措施,应包含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环境、能耗等评价内容。同时对碳排放、新能源、环保等方面给予更大的重视。

(4)项目绩效评价需要一套碳排放评价标准来有效控制和降低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如,建筑类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化石能源的利用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项目使用过程中的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碳排放量也很大,因此,在项目绩效评价的时候,就必须建立一套碳排放评价指标来有效控制和降低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三)低碳经济下的公共工程项目评价内容

(1)技术绩效评价

技术绩效评价包括两个方面: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主要的指标内容:项目是否采用了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包括提高供能效率方面的技术和用能效率方面的技术,采用的程度如何。项目是否采用(采用程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应用技术;温室气体回收利用技术;废弃能源回收技术;二氧化碳清理和存储技术;资源节约技术的创新和突破;项目中节能工艺的创新等等。

b.能源消费结构指标,即项目所消耗的非煤能源在项目消耗的整个能源利用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众所周知,煤是含碳量最高的化石能源,在利用的过程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非煤能源在公共工程项目的能源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则碳排放量越少。在考察和评估公共工程项目的绩效时,必须要考察这些内容:非煤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推广应用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程度;节能产品、设备和机械的使用率等等。

(2)经济绩效评价

从表面看,温室气体减排、开发新能源等可能增加成本,但是它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能够降低营运成本,又可最大限度的减少碳排放量,能为项目赢得后发优势。低碳经济下公共项目经济绩效评价指标内容包括:低碳公共项目对所在地区的GDp增长的贡献率;项目周围居民绿色消费价格指数;能源结构高度化指数;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单位产值能耗;高新技术增加值等等。

(3)社会绩效评价

目前国内各个低碳城市将建筑、交通、工业这三大主要碳排放源的低碳规划纳入城市的整体运行规划中,希望减少城市的碳排放量。虽然我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但发改委官员姜克隽2010年5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专访时表示:“我国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碳城市”。可见,为了符合低碳城市发展的需要,公共项目必须建立科学的低碳社会绩效评价指标,如项目能否引导群众使用节能产品、是否帮助群众树立了节能减排意识;是否有利于低碳经济理念的传播;清洁能源、低碳能源等技术进步对工业、建筑能源利用的影响;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效果;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对公众传播低碳意识的效果;对群众绿色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对人文发展指数,包括人居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等等内容。另外可将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工业等指标融入公共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当中。

(4)生态绩效评价

根据低碳经济的概念可知,公共工程项目生态绩效评价的内容必须重点突出:项目直接产出物的生态环境绩效指标;减少对林木的砍伐以及植树造林所增加的碳汇;项目对碳平衡的影响;项目对生态重建和生态系统保护的影响;项目对周边景观的影响;项目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环境污染损失比重;废弃物碳排放强度等。

(5)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

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必须满足自然、社会、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建立一些可以衡量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绩效指标。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包括这些方面:反映项目促进可持续人口居住发展的指标;项目对区域人均收入增长的贡献;对区域投资绿色GDp的贡献;项目对区域低碳可再生能源的贡献;能源创新能力的贡献;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贡献;二氧化碳的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贡献;环境整体质量改善等等。五结语

在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下,建立一套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已经势在必行。本文系统分析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征,将其应用到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中,明确了低碳经济发展对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要求以及绩效评价目标。最后从技术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生态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绩效五个方面分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内容,构建了低碳经济下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大体框架。当然,具体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的指标还需要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在大框架的基础之上,建立实际可操作、详细的考评指标。[参考文献]

[1]刘杨.低碳经济文献综述及经济学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7):24-25.

[2]李胜,陈晓春.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1-44.

[3]付允,马永欢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14-17.

[4]刘晔,耿涌.低碳经济认识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0):123-126.

[5]patricknussbaumer.onthecontributionoflabelled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stosustainabledevelopment:amulticriteriaevaluationofCDmprojects[J].energypolicy,2009:91-101.

[6]a.S.Dagoumas,t.S.Barker.pathwaystoalowcarboneconomyfortheUKwiththemacroeconometrice3mGmodel[J].energypolicy,2010(38):3067-3077.

[7]颜艳梅,李林.基于平衡记分卡法的公共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J].社会科学家,2007(1):168-170.

[8]罗辉.公共支出项目绩效评价的“本量效”分析[J].财政研究,2007(7):44-47.

[9]JohnF.Y,albertp.C,Chan,Danielw.m.Developmentofapartneringperformanceindex(ppi)forconstructionprojectsinHongKong:aDelphistudy[J].Constructionmanagement&economics,2007,25,(12):1219-1237.

节能低碳的内容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对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源于英国政府在2003年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为基础,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关注点,实现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内容包括制定低碳政策、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和产品、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措施。

在2009年8月出版的《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中,中国科学院对“低碳经济”是这样定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问题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可以说,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二、我国低碳经济现状

(一)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我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根据中国科学院的数据,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1.0亿吨标准煤,即21.32吨油当量,同比增长6.3%,全年Co2排放总量达2,214.4万吨,而美国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也仅为21.7亿吨油当量。

(二)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短期降低碳排放存在困难。“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短期降低排放存在困难。世界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包括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基本上各占30%左右,而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大国,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少气、缺油”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Co2是天然气的近两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碳排放。

(三)能源利用效率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能源利用总效率是36.81%,而世界的平均水平在50.32%,即便是印度(40.06%)、巴西(62%)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比我国高。在传统工业的支撑下,我国经济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可以说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换来的。

三、发展低碳经济对策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既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也不是完全的政府行为,它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面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就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对策建议。

(一)从政府层面看。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来主导,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起规划、引导和管理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高瞻远瞩,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具体来说,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支持。目前,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保障密切相关的国内法律主要有:《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煤炭法》、《电力法》、《环境保护法》等。另外,我国还制定并实施了《节能中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2000-2015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等规划与政策,但它们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存在立法体系不完善、立法内容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和立法内容滞后,跟不上时代步伐的问题。为此,应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相应的法律体系:

第一,要完善能源立法,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我国的有关立法在法律体系上并不完善,如石油、天然气等主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仍然缺乏,同时也缺少能源公用事业法,这将导致能源与环境相协调的作用领域不够全面,因此,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体系,是发展低碳经济和完善法律对策的前提。其次,由于中国法制建设中“易粗不易细”的传统,现有的能源立法规定文字表达不严谨、不明确,内容空洞、模糊不够详细,缺乏足够的操作性。因此,政府要通过采取行动落实这些法律,支持企业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二,要完善税法,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税改革。现阶段,我国市场上资源产品普遍价格较低,能源消耗成本代价较小,而利用资源税负的调整,提高经济参数,同时配合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必能促使资源企业进一步提高回采率,带来开发企业之间更公平的竞争。同时,为加大低碳经济的刺激措施,对有关的低碳经济项目,可给予税收上减税政策的支持,以激励其沿着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一路向前。

第三,要淘汰落后产能,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必然面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而落后产能企业被淘汰后,就会有大批下岗工人,这样如何实现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以保障下岗工人的生活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2、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太合理,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化工业仍处于主导地位,而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为70%,煤炭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95%以上,由此我国高碳产业碳排放居高不下。一方面政府要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限制高碳产业的发展,如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工业、交通和家用等耗能设备的能效标准;另一方面要运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生态农业等。

3、通过资金扶持,发展低碳技术。今后,低碳技术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标志。低碳技术包括节能技术、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技术等。研究和发展低碳技术是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政府应在资金上给予扶持。

(二)从企业层面看。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而企业作为实施节能减排的主体,则应始终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行为,及时把握政府的政策动向,将低碳战略转化成发展理念,采取低碳经济的运行模式,建立起低碳经济的责任制度。事实上,只有低碳经济成为企业的一种“集体行动”,更多企业自觉地转化为低碳企业时,我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才有现实的基础。

1、企业要积极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低碳化新能源产品,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切实做到低碳制造。这就要求企业要更新设备,创新、研发新技术,围绕节能减排、环境脆弱、低碳经济等重大问题,提高资金利润率,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求企业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降低管理成本,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有效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实现低碳办公;严格控制用车,有效节约交通费用;严格控制招待费用,企业人员出差期间,节约住、行等差旅费。在各项环节上想办法减少工序,提高效率。

2、要转变企业增长方式,由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向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型转变,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求占有一大批可信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就是要提高企业内部劳动者的素质,选拔和培训优秀的产业工人。要把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抓住“低碳”乘势而上。

3、企业要根据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节能低碳目标体系。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增设节能低碳目标项目,用企业规章制度严格规定产品在生产、流通领域内的碳排放,保证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从个人层面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那些大企业、高能耗产业等“耗能大户”的责任与义务,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树立低碳价值观念,追求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提倡低碳文化,从而养成低碳消耗的日常行为习惯。以下行为都是日常生活中容易做到的,举手之劳就可以减少我们身边的碳排放,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一份贡献。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节约用水用电。做到一水多用,用盆洗菜、洗脸,关好水龙头;尽量少开空调,少乘电梯,随手关灯,电器不用要关闭电源和拔掉电源插座;尽量少用洗衣机、电吹风等电器。

第二,节约用油用气。外出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购车选择小排量车;外出用餐点菜时吃多少点多少,不铺张浪费。

第三,消费绿色环保产品。尽量使用节能灯、节能空调;尽可能地消费有机蔬菜、有机大米;少用一次性用品;买东西时尽量少用塑料袋,多购买经济装。

主要参考文献

[1]尹华广.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未来与发展,2010.9.

[2]孙国茂.低碳经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必由之路.东岳论丛,2009.12.

[3]余海永.试论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如何实现低碳经济.社科纵横,2010.9.

[4]李柯岩.让低碳经济走进企业.中煤地质报,2010.5.14.

节能低碳的内容篇5

2010年对于中国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低碳元年”。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已经成为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由此,“低碳经济”也顺页理成章地成为了2010年投资领域备受青睐的“一号主题”。

屡获政策垂青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共识,政府针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推出。发改委表示,未来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与信贷投入都将向低碳经济产业倾斜,着力做好低碳区域地方试点,与低碳经济相关的重点行业将获得优先发展,内容涉及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转型。

政府不仅将低碳经济放到了战略高度,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实力度也掷地有声,低碳经济投资或将迎来诸多实质性利好。总体来看,值得期待的产业政策“催化剂”主要集中在:新兴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节能环保产业振兴规划、相关行业的“十二五规划”、智能电网标准、“碳税”征收等。

从近期的政策面来看,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调控措施正暴风骤雨般来临。政府一方面需要捂住房地产井喷的蔓延,另一方面也需要考量如何保持中国这艘大船的高增长,因此,寻找新的利锐增长点就成为毋庸置疑的选择。“碳税”的征收或将成为新一轮房地产新政后的一个关键试金石。

通过政府财税政策的干预,从而引导公众绿色消费,引导企业向低碳型技术和产品上纵深发展,显而易见,“碳税”的征收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利益,同时是全面完成世界减排承诺上的关键一步。为此,相关节能减排的公司或将踏上“碳税”征收的利好顺风车。

“双头发展”主导

在“保增长、调结构”的基调下,产业承接转移与结构调整升级将是“十二五”经济建设的核心环节,相关产业将迎来新一波发展机会。由高碳到低碳,从低效走向高效,新型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调结构”的必然选择。以“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开发”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无疑在此轮“调结构”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简言之,低碳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能源开发和利用,让能源结构层次更为丰满;二是节约能源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让单位能源产生最大的利用率,全面实现减碳、无碳、去碳三个层级的核心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应用。

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风电、太阳能和核电等行业已展现出蓬勃发展势头。业内数据显示,目前核电站的内部回报率将达到9.8%,净利润率达到13.3%,投资核电成为一个香饽饽。若按2020年装机容量达1.5亿千瓦来算,风电装机未来10年还有10多倍的增长空间。从长远来看,我国风电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期,孕育广阔的长期投资机会。电动汽车、新能源电池等领域也获得了国内外资本市场的追逐。

在节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比较能够容易落地的是节能领域,而更具有想象力的投资领域则主要集中在iGCC(整体煤气华联和循环发电)、循环流化床、智能电网等领域。以智能电网为例,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展开,将给国内的电力设备企业,尤其是二次设备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比如,与智能电网相关的柔流输电技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等领域投资前景可期。

投资“法无定则”

货币皆有其正反面,低碳领域并非是投资市场的常胜将军,因行业差异、公司差异、评估标准差异等因素影响,每个涉及低碳题材的公司得出的评价结论也会不同。考虑到低碳经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加上低碳经济涉及领域的发展模式、发展程度以及技术水平都有所不同,估值水平也必然有所区别,因此投资倾重也会不同。

以持续看好的风电、太阳能为例,风电存在出力具有不稳定性等弊端,内部投资回报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而太阳能也存在仍需找到技术提升和解决不够经济等短板问题。

从具体公司的投资策略上看,不妨选择掌握核心技术、内生增长性高、产业受益较大、长期投资回报可期的低碳行业及公司作为首选。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建议关注金风科技、天威保变、中核科技等公司;在节能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建议关注荣信股份、科陆电子等公司。

相关链接:交行发行首只低碳经济概念基金

目前,国内首个低碳经济概念的公募基金――汇丰晋信低碳先锋基金已经推出,现在交通银行发行中。

节能低碳的内容篇6

1、学习考察,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探寻低碳生活的成功经验和低碳生活带来的好处;

2、低碳生活1+1+1,借此引导市民走低碳生活道路,帮助他们培养低碳生活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城市更快、更好地绿色城市打下基础;

(1)通用图片展的形式,向市民传达节能环保的思想。

(2)用废品小制作展示,向市民传达废品再利用的重要性。

(3)节能环保知识有奖问答活动的开展变相的向市民传达节能环保知识。

3、旧书循环,便利你我,将学校的不同寝室的旧书进行回收,再在其间进行互换利用,倡导节约;

4、我家的低碳日记,队员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每天的衣食住行等的日常生活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低碳意识。

5、低碳环保实践体验天。选择一段街道,进行垃圾清理,维护街道清洁,以自身实际行动来告诉周围的人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低碳生活。

6、深入交流,听取市民对节能环保的意见及建议。

7、整理材料,并思考解决方法。

8、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二、活动步骤:

(一)、前期准备:

1、校内宣传,召集队员

2、团队开会,队员分工,将活动方案交予指导老师审批,请指导老师给予建议

3、收集社会实践经费

4、在市内拉赞助

5、在图书馆及网上查找节能环保的相关知识

6、宣传资料的整理

7、联系市市团委、市环保局及市上里古镇

8、联系日报、晚报、电视台等媒体及视频采集

9、宣传所需的用品及药品

10、组织队员学习了解此次社会实践的注意事项

11、横幅、队旗制作

12、联络员

13、总协调、总后勤

(二)、活动过程:

校内:

开展校内低碳生活体验周,即参加此次社会实践的成员,在20周体验低碳生活。

1、19周前,进行学校低碳生活介绍与培训会议,让队员有所宣传,有具体实行措施。

2、队员向其宿舍的人宣传低碳环保知识和方法,为使低碳环保保持深入长久,(最好打印一份纸质档贴于门口)。并收集矿泉水瓶和旧书。

3、队员动员其宿舍成员做一周的低碳生活体验。

4、向队员以电子档的形式发放反馈表,了解参加活动的人在20周内实施低碳环保生活的情况。

5、结束后,每个宿舍写一份参加了这次活动的感受。

节能低碳的内容篇7

关键词:低碳住宅;建筑节能;建筑技术

1.概述

低碳建筑主要是指在建材与设备制造、建筑物施工及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减少应用化石能源,减能增效,使排放的二氧化碳明显降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减少的房屋建材总量与选择类别使碳排量减少;二是水循环利用的节约,倡导循环与节约用水;三是尽可能使应用交通工具产生的温室气体量明显减少。

我国目前的建筑能耗已成为最大的能耗行业,约占社会总能耗的47.1%,相对于发达国家,在相同条件下,使用住宅过程中的能耗高于发达国家二至三倍,而且,建筑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达50%,大大超过运输与工业领域,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低碳建筑及节能建筑将逐渐成为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具有巨大的减碳潜力,更符合全球“节能减排”的趋势。

2.低碳住宅建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低碳住宅建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只有近四十年的历史,目前不断出现的各类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使低碳住宅技术获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在节能建筑体系、屋面保温材料、新型节能墙体及供热排风采暖系统等多个方面成效显著,在产业规模上一些节能产品已日趋成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亦逐渐成为主流,并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目前的建筑总面积达450亿平方米,此外每年新增近20亿平方米。每年的新建建筑几乎都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建筑中,只有不到5%的建筑采用节能措施。

据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我国将至少将投资1.5万亿元用于住宅节能建筑建设,世界各国的低碳建筑产业增长速度也高达60%。但目前我国住宅低碳建筑技术还具有以下不足之处,一是低碳技术研发及其应用难度较大。目前我国住宅低碳技术问题较多,诸如研究时间相对较短、技术尚未成熟、没有投入足够经费、无法预测市场前景等都导致转化成功率不高,难以有机结合产学研。二是应用于低碳建筑的产品水平各不相同。三是节能产品还具有较高成本,对于普及低碳住宅建筑技术十分不利。当前我国建筑节能意识不高,导致开发商不够重视低碳住宅,因此低碳住宅推广还任重路远。

3.国内外低碳住宅建筑技术的对比

3.1朗诗国际街区――我国成功应用低碳住宅建筑技术的典范

位于杭州经开区的朗诗国际街区,基地南邻为梦琴湾小区,北侧为城市绿地,街区总面积达7.3万平方米,项目规划建设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朗诗置业提倡恒湿、恒温、恒氧节能及低碳建筑技术在此街区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这一建筑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应用。地源热泵系统不受空调束缚;通过辐射效应对室温进行科学调节,楼面不存在空调“补丁”,室内不存在任何噪音,楼板几乎没有热胀冷缩的损害;“绝缘”外墙系统具有保温衣作用;保温系统使生活在街区的人们感觉特别舒适,就好似住在“生态控温舱”中,整个楼内形成隔热保温体系;外窗系统具有双向隔热作用,采用隔热保温阻热设计,实现对绝热传导的隔离作用。惰性气体充于玻璃内使传递的热能量有效降低;24小时置换新风系统,使室内空气清新常在。在住宅地面上设置的新风口将室外新鲜空气进行除尘及温湿处理后送入室内,使呼吸的空气始终新鲜。

3.2英国贝丁顿――国外低碳住宅应用的典范

贝丁顿是世界上首个零碳社区,也是英国具有环保生态功能的一个最大的小区。2002年入住以来备受世界瞩目,是国际公认的低碳建筑典范。英国是一个位于高纬度的岛国,具有漫长寒冷的冬季,约有六个月的采暖期。为使建筑能耗有效降低,设计者研究探索出零采暖模式,即社区住宅全部都朝南向,每户安装玻璃阳光房。采用300毫米厚度的绝热材料用于建设外墙、屋面及楼板,采用三层玻璃的窗户并内充氩气,采用木质窗框以实现对传热的有效减少。小区精心设计了自然通风系统,一排排热压“风帽”矗立于屋顶上,能够向房间不间断地送入新鲜空气。这种装置采用被动式通风方式主要由风力进行驱动,能够根据改变风向而随意转动,建筑内部通过自然风压作用得到新鲜空气,并将室内污浊空气向外排出。此外,热交换器设于内部,可将排出废气的近三分之二热量进行回收,实现对室外寒冷新鲜空气的预热。

4.相关措施与建议

4.1制定扶持低碳住宅的相关政策

充分借鉴发达国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抓住有利时机,在有关政策方面向低碳住宅建筑倾斜,鼓励建设绿色低碳建筑,设立绿色低碳建设基金。在成熟阶段,可利用发达国家诸如财政补贴、政府管制、碳排放交易等低碳政策工具,提高低碳政策的支持。

4.2制定低碳住宅建筑评价标准并逐步完善

促进低碳建筑发展应制定m应我国国情的评价标准,使利益相关方达成共识,低碳建筑标准主要根据低碳设计指导原则及技术规范等方面内容制定。进而建立符合我国低碳建筑标准的测评体系,由第三方测评机构测评建筑能耗,结合测评结果出具能耗证明,作为扶持低碳建筑政策的重要依据。

4.3提倡低碳住宅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主要由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两部分组成,前提是低碳社会生产方式,低碳生活方式的关键在于低碳经济的实现。对社会认同的低碳住宅价值体系进行整合,形成共识,创造其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对住宅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进行调整,使能源循环利用率不断提高,促进节能低碳的公共交通,鼓励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

5.结论

一是未来发展重点就是低碳住宅规划设计,目前低碳住宅主要集中于节能设备材料应用上,建筑设计节能技术比较滞后。部分发达国家采用计算机和自然环境优化建筑节能方案已逐渐成熟,并重点关注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方法。

二是企业优势主要在于研发低碳技术,建筑节能将成为未来住宅建设的趋势,低碳住宅技术具有很大市场。扩容的市场将使更多企业进入而增加相互竞争。所以,现有企业提供技术应在低碳技术方面增加研发投入,研发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才能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

三是开发企业应把握机遇,为低碳住宅建设提供导向作用。我国目前低碳住宅的发展起步较晚,数量不多,住宅开发企业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未来低碳住宅将是住宅建筑主流,开发企业应尽早抢占市场份额,为促进我国低碳住宅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志莹.绿色住宅的低碳技术应用[J],上海房地产,2014.10

[2]郭松海.推动低碳住宅工业化生产促进住宅业可持续发展[J],低碳之路,2015.8

[3]熊焰.重新定义我们的世界和生活[J],低碳之路,2015.2

[4]王.我国低碳建筑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1

[5]韩中德.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J],住宅产业,2014.9

节能低碳的内容篇8

【关键词】低碳环保;城市规划;新视野

根据对“低碳”一词的理解可以得出,低碳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实施绿色的交通与建筑网络的建设,逐渐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保证市场经济与城市建设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废物的排放。但如何对低碳城市规划进行准确、合理的思考与定位,以及在定位后如何使其得到有效的实施以利用城市在日后的发展,都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1.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低碳理念

1.1低碳产业

2006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同国家能源办等机构联合下发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了实行节能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强化企业节能管理、开展企业能源审计和编制节能规划以及推进千家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等行动。

1.2低碳能源

我国于2005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为低碳能源的利用明确了方向,2009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要加快光伏发电的建设。

1.3低碳建筑

对于建筑节能,建设部于2001年颁布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5年颁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6年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明确提出了我国划分绿色建筑的等级和标准,同时也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要求,为我国低碳建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低碳城市规划探索

2.1低碳城市规划研究

对于低碳城市规划,同济大学的潘海啸等提出了低碳城市空间规划策略,探索了区域、总体规划、详细规划3个层面的低碳发展模式,在区域层面提出以区域公共交通导向的走廊式发展模式,在总体规划层面提倡绿色交通支撑的空间结构,实现短路径的土地混合使用,适合人与自行车的地块尺度,以公共交通可达性确定开发强度,在详细规划层面主要以居住区规划为例,建议限定居住小区规模,避免大街区空间,来促进步行和自行车的使用。

2.2低碳城市规划实践探索

当前,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的实践,主要结合城市生态规划进行探索较多。深圳的光明新区结合“绿色新城”建设,在《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之新城规划》中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理念,通过着力培育低碳城市机能、加快推进经济的低碳转型、建立公交主导的交通系统和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等措施。对于低碳城市规划实践,应将低碳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法定编制体系,促进城市规划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创新。

3.低碳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低碳减排的关键是城市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理念在城市规划当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建设低碳环保型的现代化都市,就要通过对低碳理念与城市建设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在明确低碳城市的内涵与定位的基础上实施低碳城市的建设工作。低碳城市建立,应在建立在一套操作性强、计量性高并具有一定可推广性的有效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全面促进城市规划发展之路的创新与探索。

3.1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虽然在思想理念与主要内容方面,生态城市与低碳城市都都有着很多相似或一样的地方,但它们毕竟不是同一个意思,而且是代表着不同的内容,在实际操作当中应注意区分二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低碳城市关注的主要内容,是全球气候的变化,强调碳汇的提高和碳排放的减少,而生态城市则关注着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等多个方面,比低碳城市包涵的内容要更加的综合与宽泛。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低碳城市应该包涵在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当中,在实际工作当中,应将低碳城市建设作为生态城市建设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进行把握。

3.2对低碳城市规划的合理定位

对低碳城市规划进行较为准确、合理的定位,是促进低碳城市规划研究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我国目前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可以将低碳城市规划作出以下三种编制类型来进行有效区分:

第一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在我国现行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以外的低碳城市规划。

第二是将其心一种独立的形式纳入到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使之成为其中的一员。

第三是对前二者的结合,也就是直接将低碳理念有效消化到我国当前法宝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当中,在用地布局、产业发展、设施建设、交通模式等都注入低碳理念。这一种编制方法虽然看似复杂,但操作过程当中比较好把握,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发展方向。

3.3关于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

目前,由于低碳城市规划的理念刚刚引入到城市规划当中,在其理论方面的研究还进行得比较少,相对而言更多进行的是对节能减排及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其土地的开发方式、城市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网络、建筑设计等众多因素都是体现城市是否低碳的关键内容,因此要对低碳城市规划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就要从这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实现研究结果的全面性与系统化。在构建城市低碳规划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实证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与说明性的可持续低碳城市建设模来作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3.4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低碳城市由概念到可操作的关键所在。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标范围的界定,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不能包罗万象,主要看是否促进了减碳和固碳这一目标,尽量使指标体系简化;二是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指标必须能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进行控制和操作;三是指标体系的可考评性,即通过常规的方法可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对规划的实施与成果检验可进行有效指导;四是指标值的适应性,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应有不同的指标值,从而更有利于实施和推广。

4.结语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提出了建设低碳城市的设想,但大多停留宏观的目标层上,缺乏有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因此,只有对低碳城市规划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其理论基础,明确低碳城市内涵,定位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才能真正将低碳理念落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实际中,并推动城市规划的发展创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野。[科]

【参考文献】

[1]顾朝林,谭纵波,刘宛,于涛方,韩青,刘合林,戴亦欣,刘志林,郑思齐.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03).

节能低碳的内容篇9

一、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研究

(一)低碳经济的经济学理论根基

GDp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在各国之后的经济学研究中,纷纷将GDp作为了经济横向比较的参考与依据,让人们误认为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内容仅仅是国家GDp增长方式。在经济学发展历史中,曾经出现过世界主义经济学的观点,这种观点主要的思想是指在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本国的经济发展是研究内容之一,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是其研究内容之一。在这种观点之中包含了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量的思想。

弗朗斯瓦魁奈在其《重农主义,或最有利于人类的支配力量》中首次提出了世界主义经济学概念。亚当斯密与弗朗斯瓦魁奈有着共同的观点,指出经济学的研究应该立足在世界范围之内。萨伊著有《实用政治经济学》一书,该书中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说明,指出整个人类社会的利益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队经济浪漫主义的奠基人西斯蒙第指出政治经济学科的最终的目的就是使得人类的幸福得到增进。他指出政府成立的目的并不是对财富进行积累,财富积累仅仅是表面的形式而已,通过财富积累实现公民物质生活方面的满足才是其真正的目的。而是要通过财富的积累为全体公民提供物质生活方面的快乐。在经济发展中的这种全球化经济的思维是低碳经济思维的起源。

(二)低碳经济与其相关学科之间的比较与继承

1.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的概念首次出现在皮尔斯所著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绿色经济主要指的是对环境进行维护、资源进行保护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平衡式经济。循环经济属于利用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活动的新形态经济。生态经济指的是生态学与经济学结合而成的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生态与经济所组成的系统中的结构、功能以及运动规定等。

从本质上讲,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都是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够降低经济投入、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提高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这几个经济思想都是在3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生态经济指的是经济活动的进行要以生态规律为指导。循环经济指的是利用循环的理念指导经济活动。绿色经济指的是在总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减去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消耗价值,实际上就是绿色GDp低碳经济指的是经济的发展不能够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上升为代价,属于生态经济范畴。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比较之后发现,低碳经济更能够体现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目标,抓住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低碳经济思想是在资源、环境、生态等面临着巨大的问题与危机的情况下人类通过反省与总结提出的思想,重新认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之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内涵等,但是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中的相关理论可供低碳经济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进行借鉴与参考。

2.低碳经济与气候经济学

弗里德黑姆施瓦茨在《气候经济学》中指出了经济与天气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全球气候变迁政策奠基人尼古拉斯斯特恩在《斯特恩报告》中对天气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进一步详细的阐述,指出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将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严重程度将与世界大战、经济大萧条时的影响不相上下。

气候经济学中是对经济从气候的角度进行研究,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气候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低碳经济又主要是研究二氧化碳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从内涵方面来讲,气候经济学与低碳经济具有相同的内涵,是对于同一种问题的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气候经济学是低碳经济理论进行发展的基础,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需要对气候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关注与借鉴。

3.低碳经济与资源环境经济学

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及最优化。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第一,环境污染所带来的损失的估算,包括物质方面的直接损失,人类身体与精神方面的损害等;第二,对环境治理过程中投入带来的产出进行评估,包括污染治理的直接效益损失,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损失等;第三,污染者付费制定及付费力度的制定;排污指标转让金额的制定。资源环境经济学中认为资源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而环境的损害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对这些价值与成本进行核算与解决。如果出现较高的碳排放,必然会都会环境造成一定是损害,只有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才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避免。因此,低碳经济是存在着与资源环境经济学相互交叉的内容的。当前,资源环境经济学科的发展已经相对完善,低碳经济在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参考与借鉴。

(三)构建低碳经济理论的设想

在经济学的众多分支之中就包含低碳经济。因此,当前出现的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不能够协调的问题能够通过经济学中的内容进行解决,实现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低碳经济从本质上讲属于生态经济学。低碳经济中涉及的学科较多,需要从跨学科的视野上进行综合的把握。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对传统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的方法进行继承;第二,对其他相关学科的一些分析方法进行借鉴;第三,对制度学分析方法进行利用。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

(一)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提供理论基础

人们的经济活动强度在工业革命之前非常小,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要比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低,生态系统能够对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调节,对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负效应进行调节,实现经济的和谐发展。经过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模式导致了生态系统调节能力币、能够负荷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因此就出现了由于温室气体而造成的环境受到污染问题,环境问题导致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更加严重的甚至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富的提高,现代经济学研究的目的为提高本国GDp,这些理论都已经不再适合对经济活动进行指导了。当前出现的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等经济理论,都各自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和主要研究的内容,因此在这些经济理论中并没有将低碳纳人到研究的内容之中。在全球当前的环境问题中,温室效应问题已经成为了主要的问题之一,出现这种环境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作为指导。低碳经济理论能够为经济发展模式的更新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实现了对国际经济学体系的完善

国际经济合作理论的解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方面进行解释,代表的比较优势(亚当斯密)、相对比较优势(李嘉图)、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伯蒂尔奥林);另一方面是从新国际贸易理论方面进行解释性在这些关于国际经济合作理论的观点中,都是将本国作为了研究的重点,发展国际合作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本国的经济总量得到增加,从而实现本国经济竞争力的上升与增强,而其中的贸易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已。从经济效益角度进行分析,国际经济合作对合作方都有利,然而从生态效益角度进行分析,会导致更多的合作负效应的产生,带来更加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当前的国际合作过程中,主要是发达国家同着欠发达国家或者地区进行转移,而其中转移的主要内容包括制造等环节,在这些欠发达国家或者地区中,由于发展不充分导致了技术较为落后,能源结构并不合理等,使得在承接制造等环节的过程中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由于二氧化碳具有流动的特性,最终将成为整个国际的环境问题。低碳经济中关于国际合作发展的相关思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国际经济合作的困境。而且低碳经济理论中对国际经济学原有的经济研究视角进行了拓宽,两者之间的融合使国际经济学将研究的视角定位在了整个国际社会整体方面,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

(三)对消费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引导作用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拉动经济发展是三驾马车,即消费、投资、出口,归结起来是物质消费拉动了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并不合理,如果要促进物质消费进行发展,那么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二氧化碳的产生,要想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控制,又必然会影响到物质消费的发展。物质消费的刺激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目标冲突问题。物质消费的主体是发到国家与发达地区的居民,这些消费主体的消费需求中,生理需求已经不是最主要的方面了,而已享受型、炫耀性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并且占据了主要的位置。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改变的不仅仅是生产方式,还包括生活方式、消费方式。

(四)实现了相关经济学研究内容的丰富

低碳经济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辅助性的工具出现了很多。虽然当前并没有对这些概念实现完善,但是这些概念已经成为了金融学、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新内容。由于气候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因此就要求经济学家必须对风险、不确定性等最为基本的经济学概念进行重新的审视,对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节能低碳的内容篇10

关键词:化学教学低碳生活低碳理念

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低碳”这一话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诸如低碳经济、低碳装修、低碳交通、低碳饮食等,时常见诸报端。作为化学老师,我们对于低碳的理解应该不存在任何障碍。宣传低碳意义,倡导低碳生活成为广大化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结合自己的化学教学过程,带领学生从化学视角,对“低碳”的深刻内涵作了探究,以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低碳意义、理解低碳意义、践行低碳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及学生双休日的时间,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低碳”这一主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自己的做法简述如下,以期为创造“低碳生活”尽绵薄之力。下面是笔者的实践过程。

一、定低碳主题,激探究欲望

笔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低碳生活”为主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通过激烈讨论,深入认识什么是低碳生活,以及低碳生活的意义。然后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低碳生活。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最后以科学小论文的形式对“低碳生活”的论点加以论证,形成自己的观点。

布置学生写小论文时,要求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第一,你对“低碳”的理解;第二,“低碳生活”的意义;第三,你怎样做才能实现“低碳生活”。初闻“低碳”话题,多数同学一脸迷茫,满头雾水,甚至问我:“老师,什么是低碳啊?”只有个别同学说:“哦,我知道,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同学们的反应我未加任何回应,只给他们指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让他们注意关注报纸、网络上的低碳话题,查阅相关的低碳资料,加深对低碳的理解。

一周多时间过去了,许多同学上交了以“低碳生活”为话题的小论文。仔细阅读之后,我将同学们的小论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完全借助网络资料,未经自己加工整合的段落摘抄。其中普遍谈到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生活能力,具体地讲,低碳生活就是一种节约的生活态度,还照搬了许许多多现成的节水、节电、节油、节气的例子;第二类则是围绕“低碳就是少排放二氧化碳”这个观点,阐述了二氧化碳产生的主要途径、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的危害、减少二氧化碳的主要措施等,也算得上是对已学二氧化碳相关知识复习巩固;第三类则是文笔不错的作文,先描绘了理想状态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等,后将现实中的黑烟臭气、灰土沙尘等归于汽车尾气、工厂废气、不文明施工等的祸害,倡导要治理大气污染,才能实现“低碳生活”。

凡此种种,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查阅、整合,笔者的初期目标已经实现,同学们对低碳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将知识整合,令认识升华

针对同学们初步搜集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对于同学们下一步的研究性学习,我给出了相应建议,引导同学们将已有资料进行有机整合,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论文进行修改,使其对“低碳生活”认识能够进一步深化。同时,要求学生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科学小论文不同于作文,论文是要以充分的论据将论点加以论证。这里的论点就是论文的观点,即“低碳生活”的观点,论证的过程也让同学们通俗理解:要阐明“低碳生活”是什么,为什么要施行“低碳生活”,怎么做才算“低碳生活”,等等;第二,提醒同学们要勤于思考,仔细研究。如碳元素存在于身边哪些物质中?这些物质最终将转化成什么?以此思路理解“低碳”的内涵是什么,再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节省的观点与“低碳生活”进行有机结合;第三,要求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加强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文中要以“我”代替“人们”,以此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低碳生活”不是别人的事,而是自己该做的事。

又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同学们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小论文焕然一新地呈现在我面前,其内容与第一次相比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他们大多打开了思维的局限,开启了尘封已久的话匣。论文中不仅谈到了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碳排放,还阐述了人们的吃、穿、用、住、行等,这些都广泛涉及含碳元素的物质,而这些物质经过氧化后,碳元素大多转化成二氧化碳,也成为不可低估的碳排量,这就很自然地将吃、穿、用、住、行方面的简单和节约与“低碳生活”的主题联系起来,从深层次上真正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要低成本地生活、节俭地生活。认识到了这一点,同学们个个都有很多话可说,有很多行动可做,他们将我特意发的32K纸正反面都写满了对低碳的理解和自己可以为低碳生活做到的行动(以前发纸时,若一面不够写,总有同学说我小气,而这次没有人再说我小气了)。具体事例如:要将纸张正反两面都充分利用、用手帕代替餐巾纸、自备筷勺代替一次性筷子、不空挂QQ号、骑自行车代替乘私家车上学,等等,同学们列举的可行性事例不胜枚举,对同学们的丰厚收获我倍感欣慰。

三、固内化认识,促长效行动

在同学们对“低碳生活”有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为使他们能以认识指导行动,能够将认识内化成一种习惯的行动,我继续指导同学们做了以下两方面的事情:第一,每个人设计三句有关低碳生活行为的日常招呼用语,相互碰面就用自己的招呼用语,代替习惯性的“吃饭了吗”、“作业做完了吗”等,这样有利于相互提醒,便于自己时时、日日不忘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第二,将自己的低碳生活小论文上传到QQ空间或自己经常去的论坛、帖吧等,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低碳生活,并提倡同学们将自己QQ签名更新为有关低碳生活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