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56:47

互联网经济的概念篇1

伟哥不懂股市,但是对行业观察还是有的,多少会涉及到一些股市相关的内容。根据我的观察,2015年3月份前的股市看o2o形式的各热门领域,3月份以后得股市看“互联网+”,5月份以后看“中国制造2025”,6月份以后看“一带一路”,现在则是看什么都没用。这些概念股就吹起来的劣质气球,泄了气就再也硬不起来。关键时刻,还是实体经济给力,虽然该涨的时候没有大涨,至少在大跌的时候一直坚挺。

这就让人们开始怀疑互“互联网+”的能力了,事实上,主要还是因为广大网民不了解“互联网+”,因为互联网+不是实际能做的,而是行动计划,是政策类的存在,看不到摸不着,股票能大涨全得力于概念。另一方面,打着“互联网+”旗号的企业,并不见得就实现了“互联网+“,甚至于他们也不够真正了解“互联网+”。

先来看看那些“互联网+”概念股

总体而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确实正在跟更多的行业相结合,并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在将来,“互联网+”对提升产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会发挥其关键性作用。而通过“互联网+”行动计划,可以用新的思路和工具解决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问题,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互联网与任何产业的碰撞都会成为主题投资方向,在股市上自然也更为人们所关注与热炒。大多数言论都认为这些股票的相关企业可能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包括以下几个方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娱乐、互联网商务、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汽车、互联网制造业等12个领域,下图列出了这些领域的主要企业。

其实从这12个领域来看,国内的“互联网+”概念股仍旧是非常原始的,因为互联网基础产业还没有发展到足够的好,也就是说没有足够好的互联网环境去保证的跟多的“互联网+”企业诞生。因此这个阶段的企业大谈特谈“互联网+”,大多只为吸引人们眼球而无实际作为。当然,那些正在从事互联网基础产业的企业还是有足够发展能量,并且能够打上“互联网+”标签的。

在这些概念股中,那些为大众所熟悉的实体结合“互联网+”概念的,自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方正科技等会给人们比较互联网化的感觉,同时也都是实体企业,是能够“摸的着看的到”的。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互联网企业主打“互联网+”概念是不是已经水到渠成?其实也不尽然,主要还是看互联网企业的落地能力,要看这些企业能否与传统生产制造业相结合,否则就是“空忽悠玩概念”了。

反过来,吹嘘“互联网+”的传统企业也是这样,要看其是否真正实现了互联网化,否则也只是纸上谈兵的玩概念,这样的股票在股市不景气的情况下自然会下跌的厉害。甚至,有些股票在当前的表现,还不如没有主打“互联网+”概念之前表现的好。

要炒“互联网+”就炒Bat等有经验的互联网公司

伟哥认为,真正要炒“互联网+”的股,你应该去炒Bat的。对不起,我是说习惯了,可能广大不熟悉互联网的股民朋友还不知道Bat是百度、腾讯与阿里巴巴的缩写。为什么炒“互联网+”要看Bat呢?因为只有存在十年以上的“互联网+”企业才真正了解互联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互联网+”,知道如何应用“互联网+”去改造传统行业。腾讯懂的如何用微信去改变大众生活,淘宝做的就是把线下的杂货市场搬到线上的事,百度做的事通过搜索就能搜到广大信息化企业的事,若是他们不懂“互联网+”就不对了。所以,各级政府各大企业都在与他们接洽,去做互联网+的事。

说到这儿,大家应该明白了一些了吧。当前的概念越来越多,“互联网+”、“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工业4.0”、020、共享经济等等,概念本身没有问题,都是政府或者从其他行业提炼出来的。主要在于很多企业都在借助这些火热的概念来包装自己,还有借壳上市的,资本运作的等等,这些加上类似概念的股票太容易迷惑刚进入股市盲目投资的朋友。所以,概念股存在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股民朋友能不能判断哪些是真的概念加具体实施,哪些只是概念加持下的换里不换表的股。因此,大家需要搞懂一个逻辑,即“互联网+”并非是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提高与完善,而是促进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融合的一个行动计划或者政策,没有产业、行业及企业的执行,是什么也实现了不了的。

若看不懂“互联网+”就是实体股为主吧

如果你实在分辨不清,那还是以实体经济为主吧,那些事看得到摸的着的。譬如我说海尔采用的是工业4.0标准,是中国制造的标准案例,排除海尔本身资本运作的情况下,如果海尔也打中国制造2025概念,基本是没问题的。概念股是虚的,老百姓更喜欢抓在手里的真金白银,买股票也是一样,如果你买了实体企业的股票,就相当于买了真金白银,不是严重到经济危机,一般都不会出问题。

怕的是大家在分不清概念与政策的情况下而盲目跟进,一些短期内因为国家法规与政策而受益上升趋势良好的股票有很多,这些大多在短期内可以获得很好的收益,适合短线操作股民玩家,但对于入行新手是绝对不适用的。“互联网+”是这样的,连工业4.0都有虚的表现,甚至,前段时间连主打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的科大讯飞都的股势都下降了很多。在关键的时刻,唯有“看得见摸的着”的股票才是人们应该追逐的,所以能源、资源股比概念股表现的好,技术股比能源股表现的好,衣食住行等快消品实体股比技术股表现的好。

认清“互联网+“的本质

这里在说说“互联网+”与股票的表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原话是:“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因此,凡是称自己是“互联网+”的企业,都会网这些个领域靠近,每一个企业都称自己的股市企业,不管什么行业的都会运用上云计大数据及物联网的几个技术术语及概念。

事实上,这是将来企业升级转型之后的必然,所有的企业都会以这些个技术为基础。在将来,无论是先进的制造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技术将会成为企业标配。以此这也就算不上是“互联网+”企业的优势,而具备这些技术的“互联网+”概念股也就算不得什么优势股。

最后再谈一点,当前谈“互联网+”的企业还喜欢谈生态,不得不说,生态是传统企业实现互联网的一个途径,也是“互联网+”落地的一个途径,因此与“互联网+”结合的非常紧密。但是打了生态的概念就这能让企业运转约更牛逼吗?

互联网经济的概念篇2

【关键词】产业产业边界产业融合互联网金融

一、产业融合是国际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最早源于数字技术出现而导致的信息行业之间的相互交叉。国外学者和机构已对产业融合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如罗森伯格(Rosenberg,1963),欧洲委员会(1997)“绿皮书”,尤弗亚(Yoffie,1997),格林斯腾和汉纳(Greenstein&khanna,1997),林德(Lind,2003)等开展的研究。目前,产业集群、产业融合和产业生态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浪潮冲击下国际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融合已成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促使产业结构动态高度化与合理化,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互联网技术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和强大的渗透力,为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运作平台。在互联网技术进步和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一种新型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集中了互联网和金融业的优势和特点,具有明显的产业融合特征。

二、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融合特征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业概念特征

“产业(industry)”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也是使用最模糊的概念之一,通常与“行业”、“产业领域”等概念混同在一起。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产业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变迁,学术界对产业的定义研究也不断深入。

古典经济学家在讨论分工时,用行业的概念描述产业分工。如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各行业之所以分立,似乎也是由于分工有这种好处。一个国家的产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增进程度如果是极高的,则其各种行业的分工一般也都达到极高的程度”。贝恩、波特等人从产业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等理论出发,将产业定义为“生产同类或相互间具有密切替代关系产品、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定义曾被广泛接受,成为美国标准产业分类系统(SiG)进行产业分类的前提和基础。但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基于对现有产品和过去产品替代性考虑的静态产业定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形态的演变,这种定义的科学性越来越遭到质疑。默雷和阿布雷汉森(murray&abrahamson,1997)从产业演化的动态角度将“产业”定义为“一组具有相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即用类似的投入和生产技术,生产类似产品或者类似消费者服务的具有相同组织形式的一系列企业”。塞普勒(J.L.Sampler,1998)将“产业”定义为“拥有足够的关于同一市场关键信息的企业群”,他认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的竞争特征,企业对消费群体拥有的信息已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梅里和菲利普(K.a.munir&phillips,2002)建议用“活动网络”(activitynetwork)的概念来替代“产业”,并将“活动网络”定义为“直接或间接致力于塑造或执行一项特定活动的一组企业”{1}。由此可见,关于产业的概念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从产业边界明晰确定的静态定义,向动态的产业边界观转变。特别是塞普勒关于“关键信息”企业群、梅里和菲利普(K.a.munir&phillips,2002)“活动网络”对产业的界定,反映了信息时代企业面临的动态化竞争环境,对于分析产业融合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从塞普勒的定义出发,互联网金融业所依赖的战略资源就是海量的客户和市场信息,通过社交网络生成和传播信息,通过搜索引擎组织、排序和检索信息,通过云计算处理信息,最终形成连续、动态变化的关于市场和客户的信息序列。因此互联网金融业不同于传统静态定义下的“产业”概念,既不等同于互联网信息服务业,也不等同于传统的金融业,而是由“关于同一市场关键信息的企业群”组成的新型产业业态。从“活动网络”(activitynetwork)的概念出发,互联网金融业是围绕借贷关系和资金融通这一“特定活动”而关联的一组企业,包括金融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电子商务企业、个人、独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同领域的企业尽管采用不同的商业模式参与其中,但围绕的是共同的“中心活动”。

因此,从产业的概念特征上看,互联网金融业具有不同于传统静态产业定义下的金融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的特征,具有动态产业定义下的产业特征,具有明显的“市场关键信息”和“活动网络”指向,是产业融合背景下产生的新型产业形态。

(二)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边界特征

从产业经济活动的过程来看,每一个产业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边界、产品和服务边界、业务和组织边界。周振华(2004)、李美云(2007)把这些边界定义为产业边界。产业融合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在不同的产业边界处,原本相互独立的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融为一体,通过对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整合,组合成新的产业。互联网金融业是在互联网信息服务和金融业的产业边界发生漂移和交叉之后产生的新产业。这种新产业具备了多个产业的特征和功能,产业边界模糊,很难从通行的产业分类系统,如美国“标准产业分类系统(SiC)”、“北美产业分类系统(naiCS)”、“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系统(iSiC)”和欧盟“欧洲产业分类系统(naCe)”等,找到对应产业分类。互联网金融业的出现,使原本不属于同一产业的企业成为直接竞争者,这必将对企业的战略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三)互联网金融业的价值理念融合

互联网(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是由一些使用公用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网络,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被称作“互联网精神”。开放是指互联网没有时间和地域界限,时时刻刻可以进行信息传播。在思维空间上不同行业和生活经历、不同地方的人可以共同就某一话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平等是指网络是一个平等的世界,在网上人们的交流、交往和交易,剥去了权力、财富、身份、地位、容貌标签,在网络组织中成员之间只能彼此平等相待。协作是指任何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并可以实现在线信息交流的实时互动和协作。分享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技术和思量等方面的分享与交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最基本功能是融通资金,其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信用、价值、流通、服务”等是金融业的核心理念。

互联网金融业将“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融入到金融活动当中,实现了互联网和金融业的价值理念融合。互联网金融通过开放、平等的互联网平台提供服务,让资金在各个经济主体之间低成本自由流动,实现了资金融通功能,同时,以网络征信、网络借贷等手段实现价值增值。也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相对苛刻的身份识别程序,让金融活动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融资问题,促进了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提高了金融的普惠性。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展望

互联网金融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形态,近两年在我国快速发展,展示了我国互联网信息产业发展和传统金融业业态创新的成果。互联网金融将“互联网精神”和传统“金融业理念”结合起来,将深化人们对“产业”、“产业边界”和“产业融合”定义的认识,同时对产业组织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互联网金融是发展普惠金融,实现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的重要载体。尽管互联网金融业发展还面临风险管理与监管体系不健全,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但鉴于其便捷灵活、低成本、普惠性、政策鼓励等优势,未来将拥有巨大发展空间。

注释

{1}李美云.服务业的产业融合与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31-37。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第12期.

[2]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经济研究,2001年第4期.

[3]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年第10期.

[4]周永群.互联网金融崛起[J].金融科技时代,2013年第5期.

[5]王石河.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第10期.

[6]曾刚.积极关注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基于货币金融理论视角[J].银行家,2012年第12期.

互联网经济的概念篇3

关键词:数字鸿沟维度划分

一、引言

数字鸿沟问题是新兴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后引发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各国政府自上个世纪就开始重视此问题,如美国政府1999年7月题目为《填平数字鸿沟》的研究报告。在我国,同我国的地形梯级分布相似,我国不同地区使用数字技术的程度也呈梯级分布,只不过方向刚好相反,表现为东部沿海城市数字化程度相对来说比较高,而中西部地区数字化程度较低。无论是实际上网人数,还是上网人数所占人口比例,东部省区都大大超过中西部地区。由此可见,中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十分严峻。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数字鸿沟的现状、成因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保持了高度的关注。现有研究从社会学、经济学、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等多个学科的视角集中对数字鸿沟的现状、成因和缩小办法进行了探讨。但是,数字鸿沟领域仍然缺乏一个统一的概念框架(Vehovar等2006)。arquette(2001)指出,大多数关注互联网的学者对诸如数字鸿沟这样的概念使用都很混乱。“人人都假设其他人在使用同一概念时,所指的含义和他使用时所赋予的含义相同。然而实际上,多数研究者在使用同一概念时并没有形成这样的共识。”这样不但造成了研究和讨论中许多不必要的概念混乱,而且无法对在一个社会内不同时点之间、或在各社会同一时点上的差别进行比较。”(祝建华,200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回顾现有文献中数字鸿沟的概念,比较各种概念的异同点,并进一步提出数字鸿沟的概念框架。

二、数字鸿沟概念回顾

早在1970年,著名的知识沟(knowledgegap)假设就已经被提出来,并一直是传播学研究者重点关注的领域。80年代,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一些学者敏感地注意到社会上出现的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间存在的鸿沟。90年代,随着互联网日益广泛的使用,数字鸿沟成为一个笼统的标签或比喻,用来说明人们对信息传播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采纳和使用上存在的差距。数字鸿沟一词真正引起公众关注则是1995年美国商业部电信与信息局(ntia)的题为《被互联网遗忘的角落:一项有关美国城乡信息穷人的调查报告》中对数字鸿沟现象的具体描述。从数字鸿沟的起源来看,提出这一概念的最初目的是引起学者、政府及企业对不同人群所享受到的信息福利差异的关注。研究数字鸿沟的最终目的是防止不同人群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享受不到信息扁平化带来的好处,进而出现较大的经济贫富差距。

随着学术界对数字鸿沟的进一步探讨,数字鸿沟的定义开始出现分歧,主要体现在“数字”和“鸿沟”两个维度。狭义层面的“数字”仅仅指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其操作化定义常用互联网扩散率这个单一指标。广义层面上,“数字”不仅包括互联网,还包括电话、有线电视、电脑、传真机、手机等其它信息传播技术。

在“鸿沟”维度上,学术界也存在狭义和广义层面的理解。狭义的“鸿沟”仅仅指不同群体的接入互联网或互联网使用频率的差距(Vehovar等2006),例如某些地区的青少年由于经济条件或网络覆盖原因不能接触互联网,或者只能通过网吧、图书馆等渠道有限次数地接触互联网。DimaggioandHargittai(2001)则认为“鸿沟”包括五个维度上的数字化不平等:设备、使用的自、技能、社会支持和使用互联网的目的。也有学者提出接入鸿沟、技能鸿沟、经济机会鸿沟和民主鸿沟的类似分类,但总体而言“鸿沟”可以分为接入沟(accessgap)和使用沟(usagegap)两个维度。接入沟侧重不同群体接入互联网(或其他信息通讯技术)的难易程度差距,这一因素是导致不同群体享受到不同信息福利差距的直接原因。使用沟侧重人们接入互联网后,由于自身技能的差异导致的差距。Carvin(2002)列举了充分利用互联网所必需的六种技能:基本的读写能力,用读写能力完成日常工作的能力,在专业场合完成工作的能力,使用技术工具的能力,识别信息资源质量的能力,培养新技能的能力。更进一步的,mossberger等(2003)提出技术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分类,技术能力指互联网的速度也会造成不同人群使用互联网的差距。能通过更先进的设备快速而便捷地接入高速互联网的人群可以充分利用下一代的服务和技术,如4G网络上的高清视频通话服务、高清视频快速下载或分享服务等等。相反,通过老设备接入低速互联网的人群则在利用新技术方面处于劣势。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有文献中对“鸿沟”的维度划分都从影响人们利用互联网(或其他信息通信技术)的因素出发,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进行分类。如,划分为五个维度:设备、使用的自、技能、社会支持和使用互联网的目的。

三、数字鸿沟的概念框架

通过对数字鸿沟概念的发展起源和对不同分类的回顾,我们发现现有定义的主要分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数字”的范围定义不清;其二,对“鸿沟”的维度划分缺乏统一的限定标准。我们认为,解决这两个分歧应从“数字鸿沟”概念提出的起源出发,以学术界关注数字鸿沟的初始动机为出发点,据此确定共识。

定义“数字”的范围时,我们认为数字鸿沟关注的数字化技术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有线互联网。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很多人群接入互联网的首选渠道已经从电脑变为手机。在非洲很多国家,青少年第一次接入互联网都是通过手机上网实现的。其次,数字化技术不能无限地扩大到所有的信息通信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基本的接入互联网浏览和检索信息,还包括复杂的应用使用、编程等等。如果考察人们在所有信息通信技术使用方面的差异,那么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都能发现非常明显的差距。一个黑客和普通的互联网用户在信息通信技术使用上的悬殊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上,90年代数字鸿沟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正是因为互联网的普及速度差异导致不同人群浏览、查询信息出现了差异,信息的不对称进而导致不同人群视野、知识面、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我们认为“数字”的内涵应该限定于有线和移动互联网。

定义“鸿沟”的维度划分时,我们提出将影响不同人群接入和使用互联网(包括有线和移动)的因素限定在特定人群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上。人们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习改变这些客观条件,包括互联网普及率、互联网速率、设备先进程度和信息管制程度。我们认为已有学者提出的能力维度是不适宜划分为“鸿沟”的维度的,因为这些能力可以通过人们的学习和使用不断提高。数字鸿沟研究者需要关注的是特点人群难以通过自身努力和学习改变的因素,这样才能保证不同人群在利用互联网时有统一的“起跑线”。通过学习和努力可以改变的因素所导致的差距是必然会存在的,取决于人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等各方面因素。

互联网经济的概念篇4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经济;现代企业;影响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在“互联网+”的经济背景下,各行业都在最大程度上引进互联网,互联网也在此期间呈最大程度地扩散,所以企业要想健康快速发展,亦离不开互联网的影响,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在适应现代社会的模式下,最大程度地加大与外界的联系,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

一、“互联网+”的趋势概述

1.“互联网+”的基本内涵。2015年3月5日,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首先在互联网引用过来的基础上,互联网逐渐在我国延伸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即指创新2.0(信息时代、知识社会下的创新形态)下衍生出的互联网新形态。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化和既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到经济等领域,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我国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以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增长模式。另外,“互联网+”计划将会将重点放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上,并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融合创新,从而打造出更大的新兴产业。

2.“互联网+”的特征概述。“互联网+”的模式已逐渐融合了各行业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各行业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以一种新兴的经济增长模式急速卷入了中国市场,,所以它的特征首先是跨界融合;其次,由于“互联网+”的经济增长模式融入了很多创新性元素,所以,它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创新驱动;再次,对于经济发展的融合,它实现了重塑结构;还有它将以人为思想为主,融入人文因素所以它还具备以人为本的特点;另外还有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点。

二、网络经济模式分析

1.网络经济的基本内涵。目前,我国对于网络经济还没有一定的精确定义,但是学术界有一个概念:“网络经济就是基于网络尤其是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综合”。通俗讲便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经济活动的运行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网络经济的规模效应。由于网络经济是建立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的,而互联网的联系范围本来就特别广泛,所以其引发的网络经济必然会有一定的规模效应。即其会吸引一定的群体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不是针对单独的个体,经济流量大,用户越多,其增长速度也越快。

三、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1.网络经济对企业健康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我国传统的企业发展主要是依靠雄厚的技术或过硬的体系,“互联网+”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以人文观念为主,人为的思考模式占据了企业发展的绝大部分,甚至可以说,各企业中谁最先发现能够吸引终端消费者的潜在商机,那他便赢得了最大的发展机会,所以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互联网技术及人为思考能力间的竞争。

2.网络经济对企业的营销体系及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使得我国的很多商品通过多渠道的流转,成本高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倍,这使得很多消费者难以买到自己所喜欢的物美价廉的东西,而且流通速度也比较慢,所以这种流转方式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兴的网络经济将会对此情况做一个比较大的改善,因为是网上交流,频繁的交流会减少人们之间的空间感,而且流通速度也比较快,所以很多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在网上选购自己喜欢的产品,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严重挑战。

四、“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关于网络经济的发展战略

1.引进科技,建设合适的网络经济信息系统。“互联网+”背景各企业要想提高自身的经济增长速度,便要大量的引进科技,首先增加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合适的网络经济信息系统,整合各种信息,从产品技术的研发、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的信息系统等各方面加以创新,对企业的整体模式加以改革,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率。

2.将知识管理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创新管理的新中心。“互联网+”的运作模式主要还是靠人为思想来启发的,所以企业不能忽视这一点,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最好能够将知识管理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创新管理的新中心,最大限度的引进科技人才,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科技培训,以加大企业的整体人才优势。

五、小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种经济融合趋势,它使得经济流转的速度远远大于我国传统的经济流转速度,也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面对更庞大的消费群体和规模,整体的经济发展速度提升了一个很大的台阶。但其快速的转变也使得我国很多企业面临比较困难的境地,转变过程比较缓慢,这需要我们以前的以技术为中心变成了以技术和人才共同为主,需要有良好的商业思维模式,并且企业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科技培训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企业发展的潜力。

参考文献:

[1]陈佳贵,罗仲伟.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1,01.

互联网经济的概念篇5

而这其中,又以“互联网+”概念涨势最为凶猛。如优酷土豆、新浪微博、中国手游、搜房网、奇虎360等均大涨逾10%。

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引发社会热议,政策层面对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经济的支持进一步增强。从购物、餐饮,到出行、招聘等,消费者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正被互联网所渗透和改变,这些改变不仅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也将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互联网代表中国经济的未来成长方向,互联网板块的投资策略将从当前的“概念股”炒作阶段,转向“新蓝筹”挖掘阶段。

对投资者而言,未来十年中国股市市值增幅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互联网,不必纠结于短期内是风格转换,还是估值切换,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趋势,决定了未来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增幅空间,让我们更有信心的是,受益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传统产业的落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状态几乎与欧美同步,甚至更为领先。

基于当前互联网产业及影响现状,互联网主题范畴的公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类:

第一,直接或间接从事于互联网产业、拥有特殊技术实力、独特商业模式、深刻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公司:包括直接或间接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社交、o2o、网络游戏、物联网、车联网、房联网、可穿戴设备、即时搜索等业务的公司。

第二,依托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产业开拓业务,带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上市公司:包括直接或间接涉及金融/安防、教育/医疗、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传媒/、商贸/物流、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卫星导航等业务的公司。

第三,为互联网建设提供基础设施的软件、硬件设备等行业的公司:包括终端设备提供商、运营商等。

现阶段,互联网主题已在深刻影响传统产业,其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在进行加速变革。虽然今年以来互联金融、电子商务、在线教育、智慧医疗、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等“互联网+”概念板块已出现较大涨幅,估值较高,但“互联网+”的纵深发展及渗透到传统行业的序幕才刚刚拉开,市场会对互联网主题产业的盈利模式和公司估值重新认识。

如何把握互联网+投资机会

首先,在行业配置上,通过对技术演进趋势、消费市场需求及结构变化的分析,对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制约因素、景气程度、成长空间做出趋势性判断,并通过相关的产业调研,不断验证和修正研究观点进而指导投资决策。

互联网经济的概念篇6

但遗憾的是能源互联网概念自传入中国以来,就一直存在争议。不同的理解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夹杂着某些误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能源互联网事业的发展。为了深化和统一认识,在今天“互联网+”的新形势下,有必要以理性的态度对能源互联网进行再认识。本文从分析能源互联网概念提出的背景以及产生歧义和误解的原因入手,对能源互联网的内涵、技术模式、与智能电网的关系,以及如何以“互联网+”的方式表达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

1能源互联网是一个有歧义的概念

互联网(internet)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指的是由无数计算机网络互联形成的覆盖全球的信息共享网络。将能源与互联网结合,构成“能源互联网”概念,这是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正式提出来的。里夫金说,历史上经济和社会的变革离不开能源革命和通信革命两大因素,正是它们的发生和结合引发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目前一场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革命正在兴起,通信领域在过去的25年里也出现了伟大的变革,即互联网革命,这就促使他将能源革命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融合,将全球的电力网变为能源共享网络,使亿万人能够在家中、办公室、工厂生产可再生能源并与他人分享。这个共享网络的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分散型可再生能源可以跨越国界自由流动,正如信息在互联网上自由流动一样,每个自行发电者都将成为遍布整个大陆的、没有界限的绿色电力网络中的节点。

这是最早也是最“正宗”的关于能源互联网的构想。毫无疑问这一构想符合能源革命的方向,也十分美好,但不能不指出的是其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技术失误:能源共享网络(即电网)与互联网的工作原理不是类似而是截然不同,能源(电力)不可能像信息那样在全世界自由流动。事实上由于电网与互联网彼此的结构、功能、技术特性、传输方式和载体,以及运行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完全不同,电力在电网中传输受到的约束要比信息在互联网中传输受到的多得多、大得多,不仅有电压、频率、功率平衡、电能损耗、传输能力的约束,还有暂态、动态、热稳等各种安全稳定极限的限制,因此电力很难像信息那样可以在任意两个节点之间自由交互。那种认为只要电网不断扩大,实现全球电网互联就解决了电力从一点到任一点的输送问题,是一种误导或误解;即使在较远的将来,超导输电在电网中的应用与今天光纤在互联网中的应用一样普遍,并且采用直流电网为主干网架时,也不能完全做到。

此外,由于电力具有同质化、一次性消耗、不能重复“分享”的特点(信息则具有个性化、长期保存、可重复分享的特点),也决定了电力并非都有必要像信息一样在任意两个节点间传输。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界限、工作原理类似于互联网的能源共享网络,也没有不受约束可以在任何范围内自由传输的能源(电力)。但如果仅在一个局部区域,如一片社区或一座城市甚至更大范围内,遵照电网运行的客观规律并根据用电负荷的需求和特性,对各种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微电网、配电网以及主干网进行统筹规划建设,同时采用先进的信息和自动控制技术进行智能化协同调度管理,实现里夫金的构想则是可能的。

必须承认作为一个翻译的汉语词组,能源互联网是一个有歧义的概念。这里的“互联网”如果看作是专业术语internet,按词面理解的意思应当是“传输能源的internet”,显然这在技术上不成立。如果将“互联网”看作是一个普通汉语名词而非internet,则可认为能源互联网就是“能源的互联互通网络”。在此前提下还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认为各种能源,如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天然气、煤炭转化为电能后都要汇入电网,因此电网是天然的能源互联网;二是认为真正的能源互联网应当是包括电网、油网、气网、热力网在内的综合能源网。尽管两种理解都讲得通,但不把“互联网”看作是internet,显然不符合这个概念的本意。这种因语言表达规律差异而带来的困扰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通过认真讨论,统一认识十分必要。

2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与新能源革命思想

由于能源互联网的构想在技术上受到质疑,作为经济学家的杰里米˙里夫金后来解释说,提出能源互联网主要是源于哲学和经济学层面的思考,他承认能源互联网不是一种新的能源技术模式或体系,而只是一种新能源经济思想。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说明,可以说是正确认识能源互联网概念本质和内涵的一把钥匙,但遗憾的是里夫金的这个解释几乎被人们完全忽视了。

新能源经济思想实质上就是新能源革命思想。根据里夫金的论述以及世界各国能源革命的实践经验,它的要点可以概括如下:一、新一轮的能源革命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能源革命的目的是以可再生能源逐步取代化石能源,阻止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实现能源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二、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将融入互联网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将以分布式为主,公众既是能源的消费者同时又是生产者,世界将迎来能源绿色化、分散化、多元化、民主化的新时代。三、具有集中、垂直、单向特点的传统电网将向相对分散、扁平和双向互动的新型电网转型,与此同时传统的电网公司也将由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电力供给者,转变为包括能源信息在内的服务提供商,与用户双向共同管理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四、能源的绿色化需要经历一个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并存的混合能源时期,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智能化手段协调控制各类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优化能源配置,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利用率。五、分布式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民主化将为社会创造出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就业岗位,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新经济的重要支柱。

不难看出新能源革命思想的精髓,就是通过在能源革命中融入互联网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的绿色化、高效化和民主化,能源互联网概念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能源互联网的内涵可表述为“在规划建设中融入互联网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低碳、绿色能源高效、分散、智能和民主化利用的输送和配置能量的网络”。建设能源互联网就是建设符合这一内涵要求的能源网络。

3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技术模式

智能电网(SmartGrid,或称智慧电网)是融入了互联网理念,以“绿色、高效”为目标,以双向互动和扁平化为主要特征,以现代信息和储能技术为支撑的新一代智能化电网。智能电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智能电网指以分布式电源为基础的低碳绿色小微电网,它们既可单独运行亦可与大电网联网运行。广义的智能电网指包括有集中式电源的整个区域性和全国性的低碳绿色电网。电网特有的功能以及智能电网在能源绿色化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技术模式。事实上,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构想的“能源共享网络”,指的就是智能电网。

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的关系是内涵与外延的关系,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概念(内涵)的外延。它们之间也可以看作是宏观指导思想与具体技术模式的关系,能源互联网概念揭示能源和电网的发展方向,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具体的技术方案。

目前国内关于能源互联网的研究,绝大部分内容其实都属于智能电网建设的范畴,比如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微电网的运行控制和互联、需求响应资源的整合利用、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的建设运行、家庭用电智能化,以及能量(电力)路由器的研发建设等。这些内容或者以电网为基础、对象,或者本身就是电网的一个部分、一种设施,无论它们怎样融入信息技术,无论它们的信息与电力设施一体化程度有多高,目的都是为了使电网更好地实现绿色化、柔性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有一个情况值得深思,欧美不仅没有关于能源互联网的争论,实践中更是很少使用这一概念。比如美国还有一本以新能源革命为主题的书,叫《重塑能源:新能源世纪的商业解决方案》(中译本2014年6月出版),作者是著名能源专家艾默里˙洛文斯。他在书中分析了美国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电力总需求80%应采取的途径,肯定了智能电网在重塑能源和加速传统电力系统变革中的作用,却自始至终没有提到能源互联网这个概念。观察德国的情况也能发现,国内谈论的几乎所有能源互联网的东西,都包括在他们的智能电网建设中。

中国人曾经对智能电网(SmartGrid)也充满了热情,但似乎一夜之间这种热情都转向了能源互联网,究其原因是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出现了大的偏差。必须指出,智能电网建设是在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它不是传统电网原有的自动化、智能化建设的简单延续和提高,而是传统电网走向绿色化、民主化的一场深刻变革。但由于目前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基本上以传统电网的智能化建设为主,导致很多人产生了误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智能电网的建设被交流特高压绑架了。多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电网的建设都是以交流特高压电网建设为中心,电网的建设工作基本上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智能电网的建设也不列外。由于看不到智能电网建设在推动我国能源绿色化、民主化,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分布式能源大发展中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无数以能源革命为己任的有志之士,自然将希望寄托在了能源互联网上,不惜重新回到源头,再次扬帆起航。其实这是本不应当出现的情况,既可叹亦可赞。

4第二种技术模式与“互联网+”表达式

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技术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由于能源的绿色化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混合作用的时期可能会更长。为了提高各类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向低碳化、绿色化方向更好更快发展,能源互联网无疑还有第二种技术模式,这就是智慧能源网。该网络是由输配电网、天然气网、冷热气网等构成的包含分布式能源转换和储存设施在内的综合能源网,通过统筹规划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进行协同调度管理,适时提供气、电、冷、热多品种能源,互助互补满足用户需求,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和产能端与用能端的智能匹配,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智慧能源网与智能电网都是能源互联网的技术模式,但两者侧重点各有不同。智能电网以电力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绿色化为主要目标;智慧能源网则重点研究各类能源的相互转换以及各种能源网间的协同配合和优势互补等问题,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及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在一个园区、一座城镇,或一个更大的区域里,能源互联网建设采用何种技术模式,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可利用的能源资源情况确定。可以肯定,随着可再生能源转换、利用、储存技术的进步,以及能源绿色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智能电网与智慧能源网将向着合二为一形成新型综合能源供给体系的方向发展。目前智慧能源网的建设以“泛能网”的形式,已经在一些地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

能源互联网的两种技术模式,在今天“互联网+”的时代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表示,使其更具时代色彩。其中智能电网可表示为“绿色电网+互联网”,智慧能源网可表示为“能源网+互联网”。这样表示的优点,一是概念明确,针对性强。每个表达式中的“互联网”一词除指internet外,不可能再有别的解释。智能电网的表达式中,电网之前加“绿色”二字,点出了智能电网的本质所在,有助于人们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把握正确的方向。智慧能源网的表达式中,直接使用“能源网”一词指明能源互联网第二种技术模式的基本特征,避免了不必要的误解。二是突出了研究对象的特点和难点。“绿色电网”与“能源网”都是网络,它们与互联网相加是两种网络的“融合”,无疑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强调“网络”可提醒人们不能用处理一般“互联网+”的方法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采用“+互联网”而不采用“互联网+”的表达方式,是因为当“互联网+”的对象亦为一种网络的时候,若将“互联网+”置前,容易使人将信息网络误解为是其中起主导作用的网络,从而可能导致在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实践中主辅颠倒,走偏方向的情况发生。

5结语

互联网经济的概念篇7

“互联网+”作为一个概念,已经热得发烫。“互联网+”又不只是概念,而是一种经济模式和形态。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这绝非虚言。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国民经济开局平稳。“互联网+”直接拉动多少GDp增速,虽无明确数字,但一定可观,它已经扮演并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互联网+”不是“+互联网”,这是因为主体不同,作用也不同。“+互联网”仍停留于“传统业态+互连网”的观念,把互联网视为工具,而“互联网+”传递的信号则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不只是载体,而是主体,它不是配角,而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不可或缺。

曾有人这样比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让很多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互联网也会像电一样,作为一种生产力工具,让每个行业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其实,互联网的价值或将远甚于电,因为它不是辅助工具,互联网本身已经产业化,一些互联网企业所具有的产业属性以及所激发的产业升级都不容小觑。

理解“互联网+”,需要更开阔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换言之,并不是说“互联网+某了传统行业”就等于“互联网+”,它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决定了“互联网+”意味着融合、分享、改造和提升。它所带来的作用不是加法,而是乘法。基于此,有了“互联网+”,传统行业已经面貌大变,甚至脱胎换骨。正如有学者称,在新体系中,新的技术和能力会完全改变传统行业的效率和能力,形成新的业务和商业模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或将带来一种意义深远的技术革命,它渗透在各个方面,不仅颠覆了传统行业,更赋予了传统行业新的生命。遗憾的是,对“互联网+”,不少人并非意识到它的价值,或者将其意义表面化。据报道,中国“互联网+”存在的一大瓶颈是观念落伍:目前我国的传统产业存在较为严重的观念固化现象,体现在因袭原有的信息化老路,对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设施服务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应用,也没有适应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商业格局的转变。

互联网经济的概念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高职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G71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2-0089-01

引言

目前,大学生就业模式已呈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而在新时期“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金融市场的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本文对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初步(创业模型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一、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初步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第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并制定了发展规划[1]。如今,“互联网+”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我国市场经济、金融企业逐渐趋向了“互联网+”转型与改革发展。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越发凸显,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大学生以及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成为缓解就业形势的重要途径。毕业生创业也受到了政府的关注与政府政策与经济的大力支持,为毕业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研究意义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初步研究,是学生创业方向和制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也是关键步骤。资料显示,在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模式的确立,是高职学生成功创业初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对高职学生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的高职学生创业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选择,换言之,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方向,它不仅符合高职院校学生职能性的教学目标,也有效缓解了我国就业形势[2]。其次,“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发展和个性特长、爱好选择创业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生价值的体现。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的高职学生创业,不仅提升了学生自身素养,也使学生在创业学习、交流、选择中培养了创新创业精神,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是在基于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普及应用的基础上得以提出的。“互联网+”的提出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国各行业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形成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态。与此同时,“互联网+”改变了传统金融产i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企业与新型行业尤其是新媒体行业的叠加发展,为我国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建设前景。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淘宝、微信、京东等。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初步研究

由上述分析可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研究主要是对高职学生的创业模式的研究。由于“互联网+”是现今金融经济发展的全新形态代表,“互联网+金融”较传统的产业发展与革新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发展空间以及发展前景的广度与深度宽且深,从而导致在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模式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为学生创业初始所需的创业资金、创业平台、发展方向、人力资源提供了不同的发展要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职能性的教学特点,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创业发展更具有发展优势。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基于社会需求对人才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使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可直接应用于社会建设中,便于学生创业资金的获取。但正是由于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使得高职学生在创业初始所选择的创业模式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业发展平台的方向。因此,高职学生在创业初步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以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经济实力、个好、综合能力,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创业模式,从而为创业的成功打下基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模式具体如下:

首先,知识型创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知识型创业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利用当今信息通讯技术将互联网与知识有效结合,从而形成的全新企业类型。该类型无需太多资金,但在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方面具有较高要求。

其次,经济型创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经济型创业是在基于“互联网+创业”体系下,在互联网上执行经营业务的模式。经济型创业适合具有一定资金支持且善于人际沟通、熟悉网上沟通流程的高职学生。例如,淘宝、微商等企业的兴起。

同时,服务型创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服务型创业,主要是指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服务行业的有效结合,实现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的一种创业模式。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服务类型创业模式,适用于在既定区域范围内工作的高职学生。例如,快递邮件的代取、搬家服务等。学生可根据自身所处位置,以及资金成本,通过市场分析,从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服务类型,进而实现成功创业。

与此同时,技术型创业:“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技术型创业,主要互联网发展,金融经济转型下以技术为基础实现收益的创业模式。技术型创业,顾名思义需要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技能,且该技术要能够与互联网或金融行业经济转型发展实现沟通与联系。例如,为其他行业与个人建设网站、网址等技术型企业,或是专职为企业提供远程技术服务等。

此外,“互联网+金融”背景的培训型创业,则是基于互联网建立的培训服务类型企业的创业模式。培训类型企业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猛、项目类型广泛的行业之一,培训类型企业为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培训条件和服务便利。因此,培训类型的创业模式需要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的专业技能,且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如英语培训、计算机技术培训等教学能力。

与上述创业模式不同的还有“中间商创业模式”。该模式是在基于互联网技术上,为供应商与消费者进行服务并从中获取一定经济利益的创业模式,如房屋中介网、婚恋网等。该类型适用于人脉以及物质资源较强的人群进行创建与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转型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社会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学生如何实现自主创业的初步成功,已成为高职学生以及相关人员思考的重点。而对新时期背景下创业模型的认知与了解,有利于高职学生创业初始的选择,为高职学生创业过程的成功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吴智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8):106-110.

互联网经济的概念篇9

[关键词]互联网;众筹融资;大众创业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24.069

[中图分类号]F03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1

0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力度也日益激烈。显然,依靠浪费资源及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潮流的发展。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创新与转型,而经济社会在创新与转型的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经济增速暂时下滑导致的一系列矛盾,诸如就业压力增大等。因此,解决就业问题成为经济社会转型的首要任务。基于此,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理念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积极推动大众创业可以给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有效地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我国大众创业领域的发展迎来了春天。新型的互联网众筹融资模式对大众创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互联网众筹融资的概念及分类

1.1互联网众筹融资的概念

众筹融资就是把产品、项目等在融资平台上展示来吸引大众投资,通过将各个渠道的小资金汇集起来成为一个大资金,继而用于支持大众创业。而互联网众筹融资就是实现传统众筹融资平台、渠道及发展等的互联网化,充分地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传统的众筹融资模式,传统的众筹融资模式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以服务和促进大众创业为目的并强化风险管控意识,实现“互联网+众筹融资”快速及健康地发展。

1.2互联网众筹融资的分类

当前互联网众筹融资主要分为捐赠众筹、奖励式众筹、债权众筹及股权众筹等4个类型。

1.2.1捐赠式众筹

捐赠众筹就是众多的捐赠个人或单位看好产品或项目的发展前途及创业,通过互联网众筹融资的平台无偿捐赠资金用于支持大众创业。这种模式依赖于捐赠人的高素质等因素,与其他募集方式相比,捐赠式众筹募集基金比较少、募集的范围比较窄,其募集资金的成功率一般比较低。

1.2.2奖励式众筹

奖励式众筹模式就是企业或个人在募集到资金后对捐赠对象的一种奖励式承诺。以powerUp公司为例,该公司在2013年了一个奖励式众筹项目用于遥控智能飞机的研发,该项目得到了两万以上的人的支持,筹集的资金超过100万美元。其奖励模式有10个档次,且档次越高,众筹的资金越高,相应的奖励就越大。比如捐赠1美元的投资人可以免费获得折纸飞机的教程,捐赠300美元的投资人可以获得该智能飞机及其他一系列装备,且价格要远远低于产品正式投放市场时的价格,等。

1.2.3债券众筹

债券众筹就是投资人通过投资获得本金和利息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利息要比银行的利息高,年收益一般在10%,然而高回报就会有高风险,比如《叶问3》在开拍初期通过债权众筹募集大量资金,后期因为票房不佳致使多位投资人损失惨重。

1.2.4股权众筹

这是一种以股票换取募集资金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获得投资人的信任并能快速地获取募集资金用于新产品或项目的开发。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股权分散,影响管理层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

2互联网众筹融资对大众创业的推动作用

互联网众筹融资对大众创业的推动作用主要源于互联网众筹融资的先天性优势,诸如高效率、门槛低及开放性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高效率

互联网众筹融资的高效率体现在投资人、创业个人或企业通过互联网众筹融资的平台可以快速的“联姻”。募集资金的发起人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产品、项目或创意等,并发出募集资金的需求,投资人通过审核相关资料及自身的资金实力等能够快速地判断是否投资该项目。这种高效率的方式大大的节省了大众创业的时间,节省了大众创业的时间成本。

2.2门槛低

门槛低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与传统的众筹融资相比,互联网众筹融资能够让一些创意好且发展前景非常不错但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一些项目和产品能够快速地募集到资金用于发展。另一方面,投资者的投资门槛低,投资者可以投资很少的钱在得到一定的回报的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投资欲望。此外,还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所有的闲置资金用于推动大众创业的发展。

2.3开放性

开放性体现在互联网众筹融资募集资金的对象范围广,不仅仅包括传统的企业,也针对个人。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社会上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参与并支持大众创业,最大化的挖掘闲置资金用于大众创业。

3结语

大众创业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与转型的主力军,促进大众创业对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众创业则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大力发展互联网众筹融资是当下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响应大众创业的时展潮流。此外,在大力发展互联网众筹融资的过程中,也要强化风险监管意识,这样才能促进互联网众筹融资的健康发展,有效地推动大众创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互联网经济的概念篇10

第四波浪潮

业内人士总结,这是“中国网络股海外上市的第四波浪潮”。第一波上市潮发生在1999--2000年间,以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为代表;第二波则在2003--2004年间,其中有携程、腾讯、盛大、前程无忧等;第三波则发生在2007年,以阿里巴巴、巨人为代表。

也有人按3次划分:自2000年以来中国tmt(科技、媒体、通讯)企业共有3次海外上市高潮,分别是2000年、2004--2007年、2010年至今。紧随第一波高潮的是互联网泡沫破裂,紧随第二次高潮的是次贷危机。

2000年,正值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前夜。新浪、网易和搜狐幸运地抓住了上市发行的时间窗口,尽管在2001年,3家门户网站巨头的股价均出现了50%以上的跌幅,但与那些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它们已经打开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得以在随后泡沫破裂的危机中保全自己。不少互联网专家持这样的看法:如果这3家网站没有在泡沫破裂前完成上市,那么,现在中国互联网门户网站的格局或将不同。

经过3年的沉寂,第二波高潮在2004--2007年出现。这次登场的有巨人网络、完美时空和盛大网络等中国网游行业的第一批公司以及日后称霸中文搜索市场的百度。当时没有人能够想到,紧随高潮而至的是美国自1927年以来的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尽管次贷危机来自美国房地产市场,但危机的破坏力也波及汽车、能源、it等行业。此时,红杉资本在给被投企业创始人的邮件中说出了“现金比你妈妈更重要”的话。

与拯救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药方一样,美联储再次开出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08--2010年这不到两年的时间,市场完成了从“很差钱”到“不差钱”的蜕变。泛滥的流动性让创业家和投资者重燃信心。2010年中国有30多家企业赴美上市,其中tmt行业占据1/3。优酷、当当、麦考林这些普通百姓所熟知的企业开始登陆。不管是在二级市场,还是在―级市场,电子商务成为当时最热门的投资主题。

缘由?

对任何公司而言,上市融资是寻求发展资金重要途径,而在同等条件下本土上市当然是更好选择,但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却更倾向于海外上市,人人网、网秦等国内互联网公司相继扎堆在美国上市,而有“中国的纳斯达克”之称的创业板没能成为这些企业的第一选择。它们为何不选择“家里”的创业板而要跑去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原因何在呢?这再次引发中国企业为何集体赴美上市的思考。

海外资本爱上“中国故事”

5月4日,拥有国内最大实名制社交网络人人公司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交易,首日开盘就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市值突破70亿元,打响了“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月”的第一枪。而自人人网之后,排队等待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还有十余家,“中国故事”继续上演。

据人人网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这次是将人人网、团购网站糯米网及经纬网和人人游戏一起打包上市。招股说明书这样描述人人网:我们拥有中国领先的实名制社交网络平台,在页面浏览量、访问次数和用户花费时长等方面均占据优势地位。截至2011年3月31日,我们拥有大约1.17亿活跃用户。我们的目标是继续引领和定义中国的社交网络产业。

庞大的用户群、集合了美国人所熟知的Facebook以及团购网站Groupon两种运营模式,这让一向不管是否盈利,而更关心上市公司创业模式以及概念的美国人,欣然接受了这个用美国模式讲中国故事的互联网公司。

人人公司Ceo陈一舟无疑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而事实证明,只要有概念,即使讲不好故事也可以受到海外资本的欢迎。

在2010年11月8日第一次提交po,而中途由于Ceo王微离婚官司以及版权诉讼等影响被迫中止上市之路的土豆网,如今,重新提交了最新修订版招股说明书F1文件,启动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进程,交易代码为“tUDo”,上市的曙光似乎就在前方。

而就在不久前的“3・15”消费者权益日,北京网秦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才第一次成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企业――因为公司被曝出入股的企业以下载传播病毒,并以付费形式进行查杀来赚取利润。而就在随后的一个多月,网秦便华丽地转身为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并于5月5日正式挂牌纽交所,开盘价11.5美元徂殳。

这些都足以说明海外资本对于高新产业的热衷、对创富概念的狂热。

创业板不给力?

美国人更认可中国概念股。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受到追捧,因此可以想象其在美国上市,与在国内创业板上市相比,能“卖”出更好的价钱,能“卖”得越贵,企业能获得越多的融资。尚公律师事务所(S&p)高级合伙人、律师陈海阳也表示,rr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也属于风险投资行业,国内资本对风险投资的兴趣远不如美国投资者大。

另外,纳斯达克上市条件相对灵活、宽松。陈海阳指出,it行业在初期往往难以盈利,无法满足国内的上市条件(利润),而纳斯达克则要宽松得多卸门槛相对要低一些,更多的是看成长性。李大霄也认为,国内创业板在硬性财务指标上要求相对更高些,制约这些企业a股上市。

此外,李大霄表示,要在哪里上市是企业自身意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让企业做违背自身意愿之事,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选择在哪里上市是其自由。而陈海阳分析,在海外上市有利于扩大公司的影响和名声,有利于公司的并购。

资深互联网评论人谢文表示,导致大批互联网公司能够成功上市的原因是上市门槛的降低和国外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的认可,“很多公司是受到来自投资方的压力,毕竟上市之后,投资人就可以退出,但是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清晰的商业模式才是维系今后发展的重点”。

对于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会集中赴美上市,梦天堂网络公司总经理樊小宁认为,在哪里上市是每个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的不同所作的选择。我们看到很多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但实际上也有很多欧洲企业在美国或其他国家上市,有些企业在美上市是出于融资的需要,也有些是出于品牌宣传的角度。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对于中国企业的吸引力确实很大,同时华尔街也希望更多来自新兴经济体的新鲜血液,毕竟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海啸之后,美国经济也需要更多的外部动力,这是市场双向选择的结果。

泡沫!

然而,“中国故事”向来跌宕起伏,悬念迭生。

先是人人网曝出大幅下调招股说明书中2011年第一季度的新增用户数,随后在上市前夕遭遇“真假开心网”风波;网秦除了在央视“3・15”中被曝出的消息外,还传出涉嫌在招股说明书中使用的市场份额数据与其他公司数据不符。即便是5月12日上市的世纪佳缘,除了上市首日修改招股说明书外,也先后被传出遭遇付费会员的一纸“欺诈”指责,以及号称4000万用户活跃账户数量却仅为474万户的消息。这些引发新一轮中国公司赴美上市“造假门”。

5月12日开盘不久,世纪佳缘就跌破发行价,遭遇与之前上市的网秦如出一辙。而同一天,人人股价也大幅下跌,这似乎在印证之前有关泡沫的忧虑。早有媒体指出,这一波扎堆po颇像20世纪90年代底的互联网泡沫,除了能够证明中国互联网概念仍受青睐外,也需警惕po后资本市场对股价的长期检验。

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表示,现在中国的概念股火热的情况很像1999年泡沫时期的情况,随便一家公司在美国上市都可以获得较高的市值,区别就是那时候是资本市场对于美国公司的泡沫,这次是美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国概念股的泡沫。

“现在的情况是过热。”在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看来,今年的互联网上市潮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中国庞大的市场将美国新兴的互联网“概念”放大,一年多以前,中国网民总数就已经超过了美国人口总数;另一方面,则是全球性通胀的背景,也就是说,热钱很多。也有业界人士认为,上市潮爆发源于上市门槛变低,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好的上市题材并不多,国内互联网公司能够轻松上市,很大程度是国外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的认可。同时,目前也有不少网站是“被上市”,这说的是来自投资人方面的压力。

最近的一项调研显示,目前,国内互联网公司融资时的估值市盈率已接近20倍,较投资人普遍预期的10--12倍有明显差距。高估值,可以说是“泡沫说”最有力的佐证。然而,在Facebook、twitter和Groupon等海外网站都未上市时,我们无法对这些题材给出正确的估值,或者说不能用web1.0的估值来评价web2.0。拿去年上市的优酷网来说,目前其市值稳定在50亿美元上下,尽管存在股价过高的争议,但谁又能断定这是泡沫呢?

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观点鲜明:国内互联网本身现在还没有泡沫,对于国外资本来说,中国市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也都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但如果企业因对于资本的渴望与冲动而扎堆上市,则可能会导致泡沫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