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污染源普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8:18

农业污染源普查篇1

一、普查工作目标

农业污染源普查是摸清农业污染底数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做好农业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通过此次普查,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农业污染物的区域分布、污染类型、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一)全面摸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种类、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去向。

(二)建立农业污染源资料档案,完善农业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做好农业污染源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摸清农业源污染物排放规律和主要影响因子,掌握农业污染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倡导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从源头控制农业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年12月31日

时段资料:**年

(二)普查对象和范围

普查对象包括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

种植业污染源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包括谷类、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包括水果、花卉、油料、糖料以及棉、麻、茶、烟草、中药材等)和蔬菜作物(包括叶菜类、瓜果类、茄果类、根菜类、豆类、花菜类)的主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

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以舍饲、半舍饲规模养殖为调查对象,针对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开展调查。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以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围栏养殖、滩涂养殖、工厂化养殖为调查对象,针对鱼、虾、贝、蟹规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开展调查。

(三)普查内容

1、种植业污染源:主要普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情况。

肥料:包括化肥、有机肥两大类。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有机肥包括商品有机肥、人畜粪便、土杂肥、厩肥、沼肥等。调查内容:肥料名称、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期等。

农药: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调查内容:农药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农药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期等。

农膜:主要普查地膜使用情况,调查内容:地膜厚度、覆盖面积、使用量、回收量等。

秸秆:调查内容包括秸秆产生量、直接还田量、露天焚烧量、随意丢弃量、饲料利用量、堆肥利用量、材料利用量等。

2、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主要普查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普查内容:畜禽种类、养殖组织模式、存栏量、出栏量、饲养阶段、畜禽体重、采食量、精粗饲料主要成分含量,粪便和污水产生量、清粪方式、利用量、排放量,粪便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方式、处理能力、运行时间和运行状况。

3、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主要普查鱼、虾、贝、蟹等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普查内容:养殖种类、养殖方式、养殖模式、养殖产量、养殖面积、饵料、肥料、渔药的生产厂家、品牌、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期、养殖排水情况。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种植业:地表径流水体总磷、可溶磷、总氮、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毒性高、用量大、难降解的1—2种农药(如毒死蜱、阿特拉津、氟虫腈、克百威、2—4—D—丁脂、涕灭威、百草枯等,各地可根据作物施药的具体情况选择,以下同);地下淋溶水体总氮、硝态氮、铵态氮、1—2种农药;农田地膜残留量。

畜禽养殖业:污水中化学需氧量(CoD)、铵态氮、总磷、总氮、铜、锌、pH等;固体废物中含水率、总磷、总氮、铜、锌等。

水产养殖业:养殖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总磷、总氮、铵态氮、硝态氮、铜、锌等。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采取分类抽样与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参考全区各级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区农业源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根据我区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的区域布局,在综合考虑影响农业源污染物产、排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全区农业污染源普查分片,分片、分类监测农业污染物产、排数量,获得各普查片主要类型农业污染源的产、排污系数。

在此基础上,依据各片在全区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在农业污染源产排污负荷中所占的比重,遵循分类抽样原则,明确全区各片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构、普查规模,全面开展普查工作,核算农业污染物产、排数量。普查流程如下:

普查步骤:1、准备阶段(2006.10—**.12),成立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组,落实普查经费,开展宣传,组织动员;制订普查方案,开展普查培训;清查普查对象等。2、全面普查阶段(2008.01—2008.07),普查前的清查,入户调查,数据汇集、整理和录入,建立档案,审核验收。2008年6月中旬前,区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组负责将本地区普查数据汇总,报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组审核,审核无误后逐级上报至全国污染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工作组。3、总结阶段(2008.08—2009.07):由省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组建立全省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数据库,编制**省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报告,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组织的职责

由于农业污染源普查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内容复杂、普查任务重,技术性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农业部门要与环保、统计等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认真做好相关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全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农业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在区农委,区农委主任乔治业同志担任龙子湖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选聘3—4名专业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要尽快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农办主任为副组长的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组织,在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农业污染源的普查工作。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应经过逐级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区级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技术规定》、《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指南》和《全省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制定全区农业污染源普查方案,编制农业污染源普查项目预算,争取专项经费,组织协调全区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各乡(镇)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组都要根据《全区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级农业污染源普查方案,编制农业污染源普查项目预算,争取工作经费,组建和培训普查员队伍,完成普查工作任务。

五、普查经费

根据有关文件精神,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农业污染源普查实行独立财政预算。区级普查经费主要用于:普查方案制度、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必要设备购置、数据的录入汇总加工、检验验收与总结等。

农业污染源普查篇2

1.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概况:

1.1普查工作目的。

污染源数据是重要的基础环境数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开展污染源普查是为了了解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

1.2普查工作意义。

搞好全国污染源普查,准确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有利于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有利于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保障国家环境安全;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普查工作范围、时间安排、建制镇情况、制度建设。

普查工作有序地遵循:《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06]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方案的通知》(国发[2006]37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办发[2007]46号)的制度、政策。就普查对象的确定、普查工作时间的安排、制度建设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对普查工作也作了明确的技术规定。软件清查、审核、平台建设也作了明确规定。

2.1涟源市所辖区域:蓝天街道办事处、石马山镇、六亩塘镇、安平镇、湄江镇、伏口镇、桥头河镇、七星街镇、杨市镇、枫坪镇、斗笠山镇、水洞底镇、白马镇、茅塘镇、荷塘镇、金石镇、三甲乡、龙塘乡、渡头塘乡、古塘乡1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全部参加本次普查,我市就此次普查工作安排了60多名普查员分别对各乡镇的种植业情况,养殖业情况及农户地块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以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

2.2污染源普查时间从2007年12月致2008年6月止。于2008年3月20日我市召开污染源普查工作会议。选聘、抽调60名普查员,2名普查指导员。其中从20个乡镇共抽调20人作为普查员,负责本乡镇的普查工作。普查指导员中来自重点污染源企业的11人,只负责本单位普查表的填报、指导工作,来自乡(镇)的20人,负责本乡(镇)的普查指导工作,其余5人来自市普查办,负责普查全面指导。2008年4月15日我局正式委派普查指导员到各乡镇培训普查员,4月15日期正式下到各村开展普查工作,收集登记数据,6月份对相关数据进行录入整理.资料时间:2007年度。

2.3于3月15日至5月8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以专家授课的形式开始接受培训,普查办派2名专家亲自授课。培训内容主要是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背景、目的、意义、具体内容及农业源普查表填报指标解释、技术规定和填报要求,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作细则等。普查办普查指导员结合普查表填报实际,对于容易错填、漏填的相关表格和指标进行强调解释、说明,确保培训效果的质量。经过培训,县普查办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发给普查指导员证和普查员证。

2.4建立了以下普查员工作纪律:一,普查期间不得无故脱离岗位。二,严禁不经调查,只恁经验或行政记录进行填报,杜绝急于求成、赶进度的作法。三,普查员赴现场调查,原则上要二人以上同行,佩带工作证件。不得与普查对象发生纠纷。四,普查工作手册要随身带,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不得自作主张、随意处理普查工作中的问题,不得随意涂改普查表。

3污染源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3.1技术路线图

普查技术工作流程、清查工作流程、普查工作流程。

…………

3.2普查对象的确定方法

农业污染源普查的范围

农业污染源普查对象包括种植业污染源、畜禽养殖业污染源和水产养殖业污染源。

种植业污染源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经济作物(包括棉花、麻类、桑类、油料、糖料、烟草、茶、花卉、药材、果树等)和蔬菜作物(包括根茎叶类、瓜果类、水生类)的主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农膜和秸秆污染普查。

畜禽养殖业污染源以舍饲、半舍饲规模化养殖单元为对象,针对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开展普查。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以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工厂化养殖以及浅海筏式养殖、滩涂增养殖等有饲料、渔药、肥料投入的规模化养殖单元为对象,针对鱼、虾、贝、蟹等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开展普查。

3.2.1种植业和农户地块调查对象确定:

各乡镇及街道办事处指定人员有选择性的对该乡镇各村的农户信息进行登记,组织人员根据普查技术规定逐步筛选普查对象并建立普查对象名录。再由普查员根据对象名录逐一走访。

3.2.2禽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对象确定:一是从兽牧、统计、工商、经贸、(电力)等部门获取的各类产业活动单位信息(各乡镇列表),再根据普查技术规定逐步筛选普查对象,建立普查名录。二是由各乡镇安排人员下村调查走访获取相关信息,建立名录,根据普查技术规定逐步筛选普查对象并建立普查对象名录。

3.2.3清查和普查对象的数量

我市1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共计确定种植业抽样地块农户2204户(见表n302),要清查的禽兽养殖场7个,禽兽养殖专业户776户,(其中生猪养殖专业户680户,奶牛养殖专业户0户,肉牛养殖专业户22户,蛋鸡养殖专业户9户,肉鸡养殖专业户72户)普查的水产养殖规模化养殖场3个,水产养殖养殖专业户171户(见表n305和表n306)。汇总详见表三、另各类普查对象总数及分类数量统计汇总表见表二附后。

3.3清查、普查工作的评价

建立清查底册。6月份,涟源市农业局普查办的工作人员对全市的农业源进行清查摸底工作。

根据各乡镇抽调人员走访、登记、录入的原始数据和经过普查员核对筛选录入软件的数据建立清查底册,通过和有关乡镇、居委会、村委会调查了解,采取交叉核对的办法,并实地逐一调查核实,15人经过近一个月的拉网式调查摸排,经初步筛选后保留987家禽兽养殖专业户和275家水产养殖专业户作为进一步核实的清查底册。在此基础上,再对照国家普查办确定普查对象的条件和技术要求,从底册中确定是否纳入普查对象、是否详细调查还是简单调查,同时补充个别遗漏或删除个别重复的清查名单,最后按照“宁多勿缺”的原则筛选出符合普查条件的对象957家,其中禽兽污养殖业染源783家(其中重点污染源7家,一般污染源776家);水产养殖业污染源174家,作为普查名录库。

我局普查办将普查员分为24个小组,每个小组2名普查员,同时按清查时划分乡镇区域或者企业、个体户相对集中的片区,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片区进行入户调查,并在限期内完成普查工作。

我市农业源普查数量比。种植业污染源普查数量为2204家,其中重点污染源为204家,一般污染源为2000家,分别占清查名录库的89.1%、96.7%、和82.1%;养殖业污染源普查数量为957家,占清查名录库的99.9%,其中经审核符合普查范围的957家(录入软件),占清查名录库的95.7%。种植业污染源中重点污染源发放表格508套,收回491套,收回比例为96.7%,一般污染源发放表格1804套,收回1713套,收回比例为94.9%;养殖业污染源发放表格957张(套),收回957张(套),收回比例100%。

由于以下原因可能清查与普查数量不一致:

清查不够具体。清查时由于时间紧迫,对于一些偏远的养殖场没能到实地核实,但又不能肯定是否已停产,按照“宁多勿缺”的清查原则只能保留。具体普查时才发现,清查表上的部分养殖场已经停业或倒闭,有的养殖场没有注销原有名称,一家养殖场存在两个名称,部分养殖业污染源规模达不到普查规模要求,最终导致清查名单和普查对像不一致。

业主错误地认为没有污染不用填报。有些业主认为自己从事的行业没有污染物排放不必填报,认为污染源普查就是普查污染严重的产业活动单位。于是他们百般推诿,要么强调说自己很忙,要么说自己不懂填,要么说没时间填报,对这次污染源普查不配合。

4.普查质量管理、质量保证

为保证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数据质量,涟源市农业局普查办对各个阶段制定相应质量管理措施。

为确保清查质量,降低清查漏查率、重复率和错误率,我市在清查中采取指导员审核,县市自查,上级普查机构审核等逐一核查办法,对清查方法、内容、结论分明别类审核。对不符合要求,逻辑不紧,退回限期核查上报,切实做到不漏查、不重复、无错误,此项工作得到上级部门认可和肯定。

为确保普查效果,提高工作质量,我市十分重视过程监测,在清查、普查过程中把指导员分成2个工作组多次与普查员一道进入村户,对普查员在清查、普查中各个环节、表格填写是否规模、逻辑是否恰当现场检查,对不符要求,逻辑混合,表格填写不规范现象当场指正,并现场演练,有效地保证了工作质量、普查效果。

在数据录入过程中我们采取“专人专机、专人专类别、专人专乡镇(街办、景区)、专职专责”办法进行数据录入,录入后并采取交叉重录,交叉审核,主要领导最终核定,确保数据录入质量。

4.1、建立质量岗位负责制。明确技术组负责普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并指定一名熟悉环保业务,参加过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培训的普查指导员,负责整过普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4.2、高度重视培训质量和效果。对选聘、抽调的普查员,由市普查办派专家到各乡镇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行授课,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行培训同时,要求规模大、污染较复杂、普查表填报内容多的11个重点污染源也派人参加培训,负责对本单位普查表的填报、指导工作。

4.3、严格执行数据审核程序。清查过程尽量实地核实,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普查员入户发放普查表,据具体情况指导普查对像填报,报表由普查员负责收回或者先交到普查员,由普查员初步审核数据填报的完整性、规范性等,再由普查员送给指定的普查指导员进行审核,审核不通过由普员将表退给普查对像重填,反之交到普查办进行再次核定。普查表经普办核定后,由录入员严格按照《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录入、传输与处理技术规定》的要求录入、比对、审核。

4.4、上级普查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上级普查办在整个过程中负责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指导,督促普查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解答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对普查表进行抽样检查,使普查工作更顺利、普查质量更可靠。

总的来说我们做到了定期进行工作进度汇报,既保证了工作质量,也保障了工作进度;定期召开普查工作组技术讨论会,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普查工作组成员之间相互审核,组长统一审核,做好质量把关。及时向市局普查办汇报工作情况及相关问题,与领导及相关人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听取意见与建议。

5.普查结果与分析

我市共有水田41.82万亩、旱地20万亩、果茶园4.65万亩、蔬菜地0.24万亩、可养殖水面3.75万亩。有禽兽养殖场7个,禽兽养殖专业户776户。年出栏生猪108.6万头,其中专业大户40%、养殖小区10%、分散养殖50%。牛57.1万,其中专业大户30%、养殖小区15%、分散养殖55%鸡341.38万羽,其中专业大户40%、养殖小区10%、分散养殖50%。水产养殖规模化养殖场3个,水产养殖养殖专业户171户。

种植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种植方式为稻—稻、油—稻—稻或单季稻;旱地作物主要以中层黄泥土、中层红砂泥土和厚层灰黄沙泥土,主要种植油菜、大豆、花生、马铃薯、甘薯、玉米等,主要种植方式为套作、轮作、单作,园地主要以红壤为主,种植油菜、柑桔、茶叶、梨、桃、葡萄等。

化肥施用种类为主要为尿素、钙镁磷肥、氯化钾、复合肥,全市氮肥用量46525吨,磷肥20455吨,钾肥8562吨,复合肥19599吨。因过量施肥造成氮6021.42吨、磷203.54吨,1251.31吨流失。

农药施用种类主要为维丹、杀虫双、多菌灵、敌杀死、稻瘟灵、扑虱灵、井岗霉素、锐劲特、百草枯等,全市全年农药使用量1331吨,流失量为110.31吨。

综合表一所述我市的陡坡地主要分布在石马山镇、安平镇、古塘乡等地。具体的土地类型、种植方式、种植种类详见表一。

我市农药施用量1331吨,其中高毒高残留农药占9%。年化肥施用(实物量)量95144吨,其中氮肥占48.9%、磷肥占21.5%、钾肥占9%、复合肥占20.6%。年农膜使用量840吨,其中可降解的占80%、回收的占20%化肥养鱼2万亩,施用化肥40万吨。年秸秆产生量3157万吨,资源化利用的占60%。其中,水稻秸秆年产生量33.2万吨,丢弃10%、田间焚烧20%、还田30%、堆肥15%,饲料20%,燃料5%,其它秸秆年产生量159.8吨,丢弃80%、田间焚烧10%、燃料10%,油菜秸秆年产生量2964吨,丢弃90%、田间焚烧0%、堆肥10%。年畜禽粪便产生量27万吨,资源化利用的占50%。其中生猪粪便19.8吨,资源化利用的占30%,直接排放的占70%,主要利用方式为:生产沼气,施入农田。鸡粪6.23万吨,资源化利用的占90%,直接排放的占10%,主要利用方式为:堆肥。牛粪1.04万吨,资源化利用的占70%,直接排放的占30%,主要利用方式为:堆肥。

本次普查结果表明:

我市农业污染源密度分布极不平衡,(如调查的957户养殖业中龙塘乡就占271户)布局不合理,污染状况也不容乐观,污染源呈逐步加重趋势,许多污染源没有很大程度的进行降解再利用。

主要表现在:

①废水:种植业过量施肥、农药使用,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废水随水土流失污染。

②废气:主要表现为过量施氮,自然挥发,农药使用及畜禽养殖尿夜、粪便物体挥发污染空气。

③固体废物:主要表现为畜禽养殖粪便、废渣排放、堆积,没得到合理处置,造成污染较重。

农业污染源普查篇3

一、普查工作目标

全面掌握港闸区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提供依据。建立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污染源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为环境管理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7年度。

三、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港闸区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一)工业源

工业源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二)农业源

农业源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对象为分散农户、专业户、养殖场。

(三)生活源

生活源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城镇居民生活污染和机动车排气污染。

(四)城镇污水处理厂等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四、普查内容

(一)工业源包括: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2.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能源结构和消耗量等;3.生产产品情况;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7.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情况。

(二)农业源包括:1.种植业中作物主产区的肥料、农药、农膜和秸秆等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情况;2.畜禽养殖业中规模养殖场点的粪便、污水的产生和排放情况;3.水产养殖业中规模养殖场点的饵料、鱼药、肥料等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情况。

(三)生活源包括:1.普查范围内的第三产业单位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2.以城市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和以区为单位的农机排气污染情况等;3.以建制镇街为单位的城市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四)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五、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

(一)废水

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

(二)废气

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三)工业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四)污染处理设施

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五)核与辐射

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六)农业源

1.种植业。地表径流包括总磷、可溶磷、总氮、硝态氮、铵态氮以及毒性高、用量大、难降解的农药;地下淋溶包括总氮、硝态氮、铵态氮、农药;地膜残留量等。

2.畜禽养殖业。污水包括化学需氧量、铵态氮、总磷、总氮、铜、锌、pH等;固体废物包括含水率、总磷、总氮、铜、锌等。

3.水产养殖业。养殖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铵态氮、硝态氮、铜、锌等。

4.农机类:农用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

六、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省、市级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工业源。工业源中占全省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和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省农业源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

3.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1.普查准备阶段(2007.9-2008.1)

成立机构,落实经费,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制订普查实施方案、质控制度;开展清查摸底和普查培训工作。

2.全面普查阶段(2008.1-2008.12)

(1)现场填报阶段(2008.1-2008.4)

组织力量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普查表的填报并完成数据录入前的逻辑审核。

(2)审核录入阶段(2008.4-2008.5)

完成填报数据的复核、录入、校验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在5月31日前将原始数据上报国家、省、市污染源普查机构。

(3)抽查补正阶段(2008.5-2008.6)

根据上级普查机构的抽查复核结果,对第一次上报数据进行补齐修正,在6月30日前将补正后的数据再次上报。

(4)汇总阶段(2008.6-2008.7)

区普查工作办公室将全区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经区普查领导小组审查后向国家、省、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

(5)报告编制阶段(2008.7-2008.12)

区普查工作办公室对汇总数据进行校核、加工、分析,形成总体报告。

3.总结阶段(2009.1-2009.7)

建立区级污染源数据库,上报和普查数据,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七、普查组织实施

(一)基本原则

普查按条块结合的方式进行,即:由区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街道(乡)分级负责,职能部门分类推进,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

区成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普查工作的组织与实施,领导小组下设普查办公室,负责全区普查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推进,普查办人员由区政府办、统计局、环保局、农经局、发改委、商贸局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办公地点设在区政府七楼中会议室。

区污染源普查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质量控制(含数据处理)和现场普查3个工作组。综合协调组由政府办牵头,各成员单位的分管领导组成,负责普查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进度督查;质量控制组由统计、环保、农经等部门的技术负责人及外聘行业专家组成,负责区、街道(乡)普查员、指导员的业务指导,对填报数据和录入数据进行复核和质量抽查;现场普查组由统计、环保、发改、农业、商贸及外聘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入户调查、普查表填报等工作。

各街道(乡)相应成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其工作人员从各街道(乡)机关以及村委会(居委会)中抽调。各街道(乡)普查办专职从事污染源普查的人员不得少于3名,现场普查期间,各街道(乡)、村(居)专职从事污染源普查的人员配置,按《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作细则》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三)部门职能

普查工作在区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实行街道(乡)分级负责,部门分类推进。

领导小组负责编制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质控措施及各阶段工作方案,按照分工指导督促检查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开展。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组织协调有关宣传活动。

环保部门负责工业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工作的推进,协同街道(乡)开展工业污染源的普查。

工商、商贸、卫生、城管部门负责生活源普查工作的推进,协同街道(乡)开展生活源的普查。

农经部门负责农业源(包括农机源)普查工作的推进,协同街道(乡)开展农业源的普查。

统计部门负责审定污染源普查表,参与普查总体方案设计,协同环保部门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发改委配合做好工业源普查及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公安部门配合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普查及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财政部门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四)具体分工

化工、印染、造纸、水泥、电力、供热、电镀、医药等行业的重点工业污染源、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以及机动车排气污染源的现场填报和数据审核由区或区级以上负责。其他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的现场调查与填报由街道(乡)负责,数据录入、复核、汇总上报由区或区级以上负责。

(五)质量控制。

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执证上岗。普查人员应当依法直接访问普查对象,指导普查对象填报污染源普查表。普查人员入户调查污染源时,不得少于2人。

各街道(乡)普查办要建立质控机制,设质量控制岗位,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六)宣传动员

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突出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穿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八、普查经费

普查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自行安排,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到位。

其经费主要用于普查方案制订,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与现场监测,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

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普查方案编制普查总体经费预算和分年度经费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指导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九、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

农业污染源普查篇4

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县情调查,是了解污染源数据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全面掌握我县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等一系列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搞好污染源普查,准确了解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有利于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划;有利于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保障全县环境安全;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体目标如下:

(一)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二)掌握全县污染源的总体样本,建立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

(三)提高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环境监测、环境监督和执法体系。

(四)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县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年12月31日。

时期资料:**年度。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通河县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

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

为提高普查效率,节约成本:本次普查充分利用现行环境统计体系基础,将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两部分: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重点污染源进行详细调查,一般污染源进行简要调查。

重点污染源范围:(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2)11个重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开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农业源

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源普查范围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麻类种植业、蔬菜及花卉种植业、果类及中药材种植业的主要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

畜牧业和渔业普查范围是人工饲养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淡水养殖场,

3.生活源

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和保养业等经营单位)、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单位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经济规模、主要产品、登记注册类型,行业代码、所有制、排污口情况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产生大气污染物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等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综合利用、排放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与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及排放污染物种类和浓度、数量和排放去向等。

2.农业源

(1)农田、养殖场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用水排水情况等。

(2)产、排污情况,包括肥料、农药施用情况,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畜禽养殖粪便及其他各种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包括各种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以城镇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

(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实施污染统一集中处理单位的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具体是指:

1.废水:所有被调查单位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所有被调查单位排放的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沙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污染源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所有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中还包括: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和鱼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县里指导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对工业源中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确定污染物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物料衡算和排污系数测算法确定污染物排放量,再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结果进行核对。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对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县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3.对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源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本次污染源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年1月—12月):成立机构,落实经费,进行宣传,制订普查方案和各类技术规范,参加开展普查培训和重点污染源监测。

2.全面普查阶段(**年1月—5月):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检查和调查,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年5月底前,县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报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3.总结验收阶段(**年5月—**年):市对各区县进行审核验收,完成全市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审核和汇总、建立全市污染源数据库,7月前上报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7月底迎接国家全面验收。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

全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

县政府成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污染源普查工作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领导下进行,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组成,负责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主要职责是:

1.组织拟订全县污染源普查方案,经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2.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县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方案;

3.组织开展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导和培训;

4.对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

5.向领导小组提交普查报告,根据领导小组决定上报普查数据。

(三)部门分工

普查工作由县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县环保局牵头组织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拟定全县污染源普查方案和不同阶段的工作方案,组织普查工作培训,负责污染源的监测,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上报,组织普查工作的验收。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和审议污染源普查方案及各阶段工作方案,按照各自部门分工,指导和督促检查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本系统参与及支持环保部门组织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并按照各自职责协调落实相关事项。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配合做好新闻会及有关宣传活动;

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做好工业源的普查及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公安部门、环保部门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普查及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

应用;

财政部门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建设部门参与生活源普查,会同环保部门负责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场)普查;

农业部门负责农业源的普查、环保部门配合;

工商部门负责提供污染源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

环保部门负责工业源、生活源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的普查;

统计部门负责审定污染源普查表,参与普查总体方案设计,协同环保部门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四)实施安排

普查工作总体时间安排为**年1月至**年12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年1月—**年12月)

(1)启动(**年1月—**年4月)

组建普查领导小组和普查工作办公室。

(2)技术准备(**年1月—12月)

制定普查方案,确定普查技术路线,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并通过专家论证。

部署、开展污染源监测,污染源单位建立、整理排污台帐和原始记录。

(3)培训(**年3月—12月)

接受省、市培训,并分级开展培训工作,包括普查技术规范、普查手册和普查软件的培训。

(4)普查对象清查(**年11月—12月)

做好普查填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查企业、调查单位的名录,整理原始记录和台帐,核查主要生产设备的状态和生产能力等情况。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排污产业活动单位情况进行调查和检查,要关注乡镇产业活动单位和第三产业污染源和农业面源,防止漏报,为普查资料的填报作好充分准备。

(5)宣传和动员(**年4月—12月)

配合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会议,开展第一轮宣传报导活动(**年4月—6月)。

召开“第一次全县污染源普查启动会议”,同时开展第二轮宣传报导活动,为全面普查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年10月—12月)。

2.全面普查阶段(**年1月—5月)

组织开展全县各排污单位填报工作,进行数据录入,审核、上报工作(**年1月—5月)。

3.总结验收阶段(**年6月—**年)

(1)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数据审核、合并、汇总、建立污染源数据库,经过分析、加工,形成总体报告上报。(**年6月—7月)。

(2)迎接市里对县里的数据进行抽查和审核,各级普查办公室进行工作总结和

技术总结,开展自下而上的验收和评比。(**年7月—**年)。

(五)培训

接受市对县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和骨干以及各普查培训教师的培训。普查开始前做到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经过培训,普查开始后根据普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普查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和指标的解释、填报方法,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六)质量保证

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将按照国家的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文件,指导全县普查的质量控制工作。

县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污染源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全县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主要求的,必须重新调查。

(七)宣传动员

县污染源普查办公室要按照国务院通知精神,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策划,落实经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突出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要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彻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

五、普查经费

县财政应将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普查经费按任务分工由财政部门安排,用于普查方案制定,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与现场监测,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

六、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

所有污染源普查对象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此次普查的具体要求,按时、如实地填报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可靠。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或纂改普查资料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普查对象的技术和商业秘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此次普查得到的普查对象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污染源普查的目的,不与其完成“十一五”总量削减计划挂钩,不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和收费的依据。

农业污染源普查篇5

一、普查工作目标

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建立国家与地方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促进污染源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掌握污染源的总体样本,为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改革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条件;根据普查结果,建立新的“*”环境统计平台。提高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尤其是基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健全各级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与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20*年12月31日。

时期资料:20*年度。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重点污染源范围是(1)有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2)11个重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

一般污染源是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农业源。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源普查范围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种植业、蔬菜及花卉种植业、茶果类及中药材种植业的主要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

畜牧业和渔业源普查范围是人工饲养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淡水及近海滩涂养殖场。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范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它相关情况,包括企业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窑炉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农业源。

(1)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及用水排水情况等;

(2)产、排污情况,包括肥料、农药施用情况,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畜禽养殖粪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

(1)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以城市(地区)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

(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具体是: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排气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中还包括: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和鱼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国家指导、地方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普查的技术路线。

1.对工业源中占各省(区、市)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采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2.对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全国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3.对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本次污染源普查采取“先行试点、再全面普查”的方式,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试点阶段(2006.10—20*.12):成立机构,落实经费,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制订普查方案和各类技术规范,编制普查表,开发相应的软件和数据库;组织普查试点;开展普查培训。

确定试点的原则:试点地区有条件和能力验证普查工作方案的操作性;试点地区有一定的区域分布代表性;试点地区有一定的产业结构和企业代表性。通过试点,验证排污系数和物料衡算方法,完善各项技术规范、普查表格及计算机软件。

2.全面普查阶段(2008.1—2008.12):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清查,组织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省级进行审核验收等。2008年7月底前,省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将本地区污染源普查数据汇总,报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半年基本完成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审核和汇总。

3.总结阶段(2009.1—2009.7):建立全国污染源数据库,上报和普查数据,开发利用普查成果,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一)基本原则。

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

(二)组织机构。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环保总局,负责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主要职责是:

1.组织拟订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经普查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

2.拟订全国污染源普查行政法规,按程序报批准公布施行;

3.制订和组织实施全国污染源普查各阶段工作方案;

4.组织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和培训;

5.对各省(区、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

6.向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普查报告,根据普查领导小组决定普查数据。

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设立行政区域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的污染源普查工作。

普查中,可在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居民委员会、有关教育单位临时聘用部分普查员。

(三)部门分工。

普查工作在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分工协作。环保总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拟定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和不同阶段的工作方案,制订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工作试点和培训,负责污染源的监测,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组织普查工作的验收。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编制和审议污染源普查方案及各阶段工作方案,并按照部门职责分工,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地方污染源普查工作,推动本系统参与污染源普查工作,协调落实相关事项:

宣传部门负责组织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配合办好新闻会及有关宣传活动;

发展改革部门(经贸部门)配合做好工业源的普查及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公安部门配合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普查及相关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

财政部门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建设部门参与生活源普查,会同环保部门负责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场)普查;

农业部门、环保部门负责农业源的普查;

工商部门负责提供污染源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

环保部门负责工业源、生活源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的普查;

统计部门负责审定污染源普查表,参与普查总体方案设计,协同环保部门做好数据统计和分析工作;

总后勤部负责按全国的统一要求组织军队、武警部队所属单位污染源和环保设施的普查。

(四)培训。

国家负责省、市(地)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和骨干以及各省级普查培训教师的培训。省、市(地)分级负责其余普查人员的培训。力争做到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经过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普查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和指标的解释、填报方法,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五)质量保证。

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专门的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文件,确定普查工作评价的标准,指导全国普查质量控制工作。

地方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污染源普查实施中的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制定污染源普查各项技术规定,吸收相关行业或领域的专家参加,依托环保总局科技委员会和环境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对污染源普查方案和重要技术规定进行评审和论证,确保污染源普查各项技术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和各省(区、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核查工作,在各主要环节,按一定比例抽样,抽查结果作为评估全国及各地区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的依据。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须重新调查。

(六)宣传动员。

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通知》要求,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为污染源普查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策划,落实经费,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确保宣传效果。要突出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组织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彻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终。

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重点调查产业活动单位应当设立污染源普查机构,负责本产业活动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污染源普查表的填报。各有关单位应当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普查员。

五、普查经费

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各级人民政府均应将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中央财政安排经费主要用于: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和技术文件的制订,普查表格编制与印刷,软件及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宣传与培训,全国数据的汇总、加工与建档,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给予适当补助等。

地方经费按任务分工由各级财政部门安排,用于:各地普查方案制订,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与现场监测,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省级财政要对财政较困难的市(地)县所需普查经费给予支持。

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普查工作方案编制普查总体经费预算和分年度经费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分别列入各相关部门的部门预算中,分年度按时拨付。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指导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六、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

农业污染源普查篇6

一、加强组织领导

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是摸清污染源底数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更是国家制定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政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它涉及面广、技术含量高,工作难度大。我们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环保工作的区长助理为组长,区环保、统计部门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区委宣传部以及区农业、财政、经贸、中小企业管理、工业园管委会、公安、工商、发改、建设等13个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并从环保部门抽调了6名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同志组建了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加强对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还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为组长的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了我区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组织到位、领导到位。

为保障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如期实施和顺利开展,区政府将普查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12年拨付10万元启动资金,并落实了办公场所,配备了普查工作必须的办公设备(安装了专用电话、传真和宽带网,购置了5台电脑,以及打字复印机、GpS和数码相机等,添置了必需的办公桌椅和文件档案柜等),为普查工作创造了较好环境。今年,预算安排普查经费85万元,目前到位43万元。为搞好污染源普查提供了有力经费保障。

二、加大宣传动员

区政府制定并印发了《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并在普查准备阶段,通过召开工作动员会、干部会、群众会,出动宣传车、散发宣传挂图、手册,在各乡镇街道设立宣传栏、悬挂普查标语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污染源普查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在普查实施阶段,及时向每个普查对象发送了《致全国污染源普查对象的公开信》,组织召开了辖区内100多个工业源单位动员会。通过宣传动员,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污染源普查的认识和了解,消除了普查对象的疑虑,激发了普查对象的参与热情,在全区形成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健全规章

我区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分布面广,工作量大。为按时保质完成污染源普查工作任务,我们建立健全了各项污染普查工作管理规章和制度,具体包括:制定出台了《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制度工作方案》、《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员、普查指导员选聘及培训工作方案及工作职责与制度》、《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污染源普查清查质量核查工作方案》、《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表格填报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及工作职责》、《区环保局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措施及奖惩办法》、《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表格审核制度》、《区环保局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档案管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工作管理规定和办法,为我区污染源普查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确保普查有章可循。

四、强化人员培训

选择高素质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是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抓好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业务素质培训是保证普查质量的关键。我们按规定标准选聘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67名(其中农业污染普查业务员23名),并分别选派参加了省、市污普办组织的各种普查业务培训和区内组织的业务培训,经考核全部合格准予上岗。与此同时,注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的实战练兵,在工业源和生活源及农业污染源选定试点单位,对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进行普查演练,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水平,为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普查办工作人员深入乡镇、园区企业,与当地普查工作人员入户调查登记,现场指导普查表的填报,审定普查数据。同时,邀请市普查办的技术专家来区进行质量审核指导,确保了我区普查数据的详实可靠。

五、认真清查核实

为准确掌握我区污染源数量,我们分别从工商、电力、税务、统计、中小企业管理、经贸、环保、农业等相关部门了解基础数据1万余个,并从中筛选普查清查对象,生活源564个,工业源245个,于今年1月13日和3月21日两次组织进行拉网式清查,按照“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不漏一家”的要求,形成区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名录:包括生活源467个,(住宿业58家,餐饮业249家,洗染业10家,美容美发109家,洗浴业19家,摄影扩印业1家,汽车养护13家,医院6家,独立燃烧设施2家),工业源186个,其中一般工业源91家,重点工业源95家(11个重点源79家,16个重点源16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2个,建制镇3个,市区1个。另有农业污染源普查清查对象为:乡镇(街道)6个,分散农户200户,畜禽养殖专业户139户;淡水养殖场2个,淡水养殖专业户89户。

六、详实填报表格

为确保填报数据的真实性,我们严格实行表格五级交接制度,并按行政区域分为9个普查小组,实行普查员包片,普查指导员分片指导。在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上门全面普查后,坚持每周三例会制度和普查指导员跟班作业制度,及时掌握普查进度,协调解决普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截止4月30日,已全部完成污染源普查入户登记工作。共完成普查对象1114个,其中工业源186个,生活源471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2个,农业污染源455个(其中种植业210个,水产养殖业89个,畜牧养殖业156个)。实现了清查统计与普查登记的统一。

七、严格质量审核

农业污染源普查篇7

一、普查工作目标

通过污染源普查,掌握全市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分布、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建立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提高我市环境统计、监测、监督和执法体系。通过普查工作的宣传和实施,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二、普查时点、对象、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时点

普查时点:20**年12月31日。

时期资料:20**年度。

(二)普查对象与范围

污染源普查对象为锦州辖区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1.工业源。主要普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产业中除建筑业(含4个行业)外39个行业中所有的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源普查对象划分为重点污染源和一般污染源,分别进行详细调查和简要调查。

重点污染源范围:(1)重金属、危险废物、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2)11个重污染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中的所有产业活动单位;(3)16个重点行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对这类污染源进行详细调查。

一般污染源范围:指工业源中除重点污染源以外的工业企业。

2.农业源。主要普查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源普查范围主要是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划,针对谷物种植业、油料和豆类作物种植业、棉麻等种植业、蔬菜及花卉种植业、茶果类及中药材种植业的主要产区开展肥料、农药和农膜污染调查。

畜牧业和渔业源普查范围是人工饲养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淡水及近海滩涂养殖场。

3.生活源。主要普查第三产业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单位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染。

第三产业普查范围主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宿业、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包括洗染、理发及美容保健、洗浴、摄影扩印、汽车与摩托车维修与保养业)、医院、具有独立燃烧设施的机关事业单位、机动车、民用核技术利用和大型电磁辐射设施使用单位。

城镇居民生活污染普查以城市市区、县城、建制镇为单位(不包括村庄和集镇)进行生活能源消耗量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的调查。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范围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和危险废物处置厂等。

(三)普查内容

1.工业源。

(1)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及其他相关情况,包括企业经济规模、主要产品、登记注册类型、行业代码、所有制、排污口情况、排水去向等;

(2)原材料消耗情况,包括水的使用和消耗量,能源(煤、油、电、气等)结构和消耗量,燃料含硫量,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消耗量等;

(3)生产产品情况,包括该企业主要产品的种类、产量等;

(4)产生污染的设施情况,包括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锅炉、炉窑等设施,产生废水、固体废物的设施,这些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规模;

(5)各类污染物产生、治理、排放、综合利用情况,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及投入情况等;

(6)污染物排放监测情况,包括监测点位、时间、频次,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浓度、排放量等。

2.农业源。

(1)样本的基本情况,包括经济规模、主要产品、生产经营类型和规模、用排水情况等;

(2)产、排污情况,包括肥料、农药施用情况,农膜使用和秸秆处理情况,饲料饵料投放情况,畜禽养殖粪便及其他主要污染物产生、残留和排放情况等;

(3)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各种污染治理设施的治理效率、污染物去除情况、投入和运行情况等。

3.生活源。

(1)排放单位基本情况,包括第三产业单位注册的基本登记信息,各类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

(2)以城市(地区)为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情况等;

(3)城市(镇)生活能源结构及其消费量、污染物排放情况,生活供水量、排放量及污染物浓度等。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单位基本情况,污染治理设施情况和运行状况,污染物的处理处置量等情况,渗滤液、污泥、焚烧残渣的产生、处置及利用情况等。

(四)普查污染物的种类。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为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具体是:

1.废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造纸、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废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城镇污水处理厂增加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电解铝、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业废气中增加氟化物;机动车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渣等类别。

4.脱硫设施产生的石膏、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危险废物焚烧的残渣。

5.伴生放射性矿物开发利用和民用核技术利用企业产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6.农业源中还包括:总磷、总氮、总铜、总锌及毒性高、用量大且难降解的农药、鱼药和兽药。

三、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

(一)普查技术路线

按照国家现场监测与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国家、省指导,市、县(市)区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我市普查技术路线。

1.在现场监测和物料衡算的关系上,凡是能够现场监测的以现场监测为主,不能做到现场监测的实行物料衡算和排污系数相结合的方法,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2.凡是列入重点污染源的都以市、县级调查监测为主,没有列入的以企业自报为主,市局校核为辅。

3.对工业源中占我市污染物排放量65%以上的污染源、集中污染治理设施,以现场监测为主,采用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等方法对比监测结果,并按照规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对其他工业源,采用分类抽样监测的方式,核对物料衡算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简单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4.对农业源,采取面上调查和分类抽样实地监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我市农业普查结果和有关农业统计资料,测算我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对养殖企业采取对部分养殖企业进行典型(抽样)调查的方式,根据养殖规模采用排放系数法直接计算排污量。

5.对生活源,第三产业中的调查单位采取面上对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分类抽样监测与排污系数测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

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骤

本次污染源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8—20**.12):成立机构,落实经费,开展宣传,进行组织动员;制定普查方案和技术规范;报填普查表;开展普查培训。

2.全面普查阶段(20**.1—20**.12):对排污企业和单位进行清查,组织填报普查表,完成审核录入工作,建立污染源档案,进行审核验收等。20**年4月底前,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市、县(市)区普查数据汇总,5月底前报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半年基本完成全市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审核和汇总。

3.总结阶段(2009.1—2009.7):建立市污染源数据库,上报普查数据,总结验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组织及实施

普查工作采取全市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各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状的形式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锦州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普查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拟定全市污染源普查方案、工作细则及相关政策;开展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对县(市)区普查工作人员培训;对县(市)区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验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根据领导小组决定上报普查数据。

县(市)区政府也要设立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污染源普查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可在各乡镇(街道)、有关教育单位临时聘用部分普查员。

(二)明确部门分工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部门协作,积极参与编制和审议污染源普查方案及各阶段工作方案,协调落实相关事项,指导和督促做好普查工作。

市环保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负责拟定市污染源普查方案,制定有关技术规范,组织普查工作培训,负责污染源的监测,对普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上报,组织普查工作的验收;负责工业源、生活源和危险废物处理厂的普查工作。

市委宣传部:组织污染源普查的新闻宣传工作,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根据普查不同阶段宣传的重点,精心策划,确保宣传效果。

市发改委、经委、商业局:配合做好工业源及第三产业的普查及污染源普查成果的分析、应用工作。

**

市财政局: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和拨付,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市建委:参与生活源普查,会同环保部门负责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场)普查。

市农委、海洋与渔业局、动监局、环保局:负责农业源的普查工作。

市工商局:负责提供污染源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

市统计局:参与制定普查方案和有关具体政策,做好普查所需资料的提供和有关资料的衔接工作,参与普查相关数据的核定和普查结果的分析及资料开发工作,参与普查结果审定工作。

锦州军分区后勤部:负责按全国的统一要求组织驻锦部队的污染源和环保设施的普查工作。

市国税局、地税局:负责提供污染源企业的单位名单和相关信息工作。

市安监局:负责协助环保部门对消耗有毒有害原辅材料单位的普查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协助环保部门对卫生医疗机构的普查工作。

锦州供电公司、市农电局:负责协助环保部门对用电企业的普查工作。

(三)做好普查员的选调与培训

1.普查员的选调: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要选调负责工业的领导同志担任普查指导员,抽调3—5名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环保业务骨干担任普查员,负责本辖区内普查的组织实施和普查登记工作。本次普查对象的所有法人单位、有填报任务的产业活动单位,要选调1—2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普查员,负责本单位普查表的填写、审核和上报工作。

2.普查员的培训:市负责县(市)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和骨干以及各县(市)区普查培训人员的培训,力争做到所有普查工作人员都经过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是:污染源普查方案的内容,普查范围和主要污染物,普查技术路线,普查方法,各类普查表格和指标解释、填报方法,普查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数据库的管理和普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四)严格普查质量要求

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要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对污染源普查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各级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核查本辖区污染源普查数据,在主要环节,采取抽检的方法,评估各地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要重新调查。

(五)建立例会制度

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定期召开各部门污染源普查机构的工作协调会,分季度会、半年会,就污染源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预算调整等进行商榷。

五、普查经费

(一)经费来源

普查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共同承担。各级政府要将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专款专用。

地方经费以市、县(市)区为主,市、县(市)区两级共同承担,专款用于组织、动员、培训,入户调查与现场监测,设备购置,数据录入、校核、加工、检查验收、总结、表彰等。

(二)经费预算

各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普查工作方案编制普查总体经费预算和分年度经费使用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作为污染源普查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分别列入各相关部门的部门预算中,分年度按时拨付。

(三)经费管理

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污染源普查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污染源普查经费要专款专用,严格执行预算范围和财政制度,从严控制支出。适于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的,按政府采购规定和招投标程序执行。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预算编制的指导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审计部门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六、普查资料的填报与管理

各级普查机构对辖区内的所有产业单位进行逐一清查,经省、市、县三级审核后形成正式普查登记名册备案,同时做好普查前的准备工作。凡在我市区域内污染源普查范围内的单位,都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此次普查的具体要求,按时、如实的填报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可靠。虚报、瞒报、拒报、迟报,或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普查对象的技术和商业秘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乡镇(街道)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所辖普查区收集、登记的普查资料审核无误后,上报至县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乡镇(街道)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的普查资料进行认真审核后,进行录入、汇总。经审核评估后,将普查资料及评估报告一并上报至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县(区)级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的普查资料及评估报告组织审核、汇总、评估认定后上报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单位清查和普查登记期间,省、市、县(市)区三级普查机构,要开通24小时值班电话,负责问题解答,处理突发事件。

农业污染源普查篇8

各乡镇(街办、景区管委会)工业园区管委会、水库管理局以及各有关部门要全力配合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的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配备专人负责协调,确保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顺利开展。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是充分利用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效果,利用两年时间,全面摸清“十一五”末污染源情况,为合理确定“十二五”污染物减排基数,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全面推进污染物减排奠定基础。

二、发表调查对象、内容及污染物种类

(一)发表调查对象

工业源以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产业活动单位名录为总体,按污染源个体排污量大小降序排列,筛选出占总排污量(固体废物以产生量计)85%以上的企业为重点调查单位。筛选项目为: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固体废物等。只要其中有一项被选上,该企业就为重点调查单位。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年和年新、改扩建企业。废水中发生重金属类物质的企业、发生危险废物100吨以上的企业、全部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经过清库整理(核实上年环境统计数据库,删除关停企业、非工业企业、企业群和其他不符合实际的企业)后的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作为动态更新重点调查对象,依照筛选方法筛选所辖区内重点调查单位,筛选的重点调查单位名单包括国家、省级和市三级重点调查单位和企业。

农业源的重点调查对象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养殖小区和水产养殖场。生活源此次不对单个三产活动单位进行调查,只调查城镇居民生活。

(二)调查内容

一是工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包括污染源的基本情况、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污染治理设施及其运行情况等指标;二是农业污染源排放的废水污染物,包括基本情况、污染物种类等指标;三是城镇生活污染源排放的以污水和废气为主的污染物等指标;四是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排放的污染物,包括基本情况、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浓度、污染治理设施及其运行情况等指标。

(三)调查污染物种类

1工业源

1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挥发酚、汞、镉、铅、砷、六价铬、氰化物。

2废气: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3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危险废物(依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分类调查)冶炼废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等类别。

2农业源

1种植业:总氮、总磷、硝态氮。

2畜禽养殖业:污水中包括化学需氧量、铵态氮、总氮、总磷、铜、锌、pH等;固体废物中包括有机质、含水率、全氮、全磷、铜、锌等。

3水产养殖业:水产养殖过程中进入自然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铜、锌。

3生活源

城镇居民生活中污水包括:生活污水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动植物油;废气包括:废气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

三、动态更新调查的时间布置

两年连续开展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年调查规范时点为年月日;年调查规范时点为年月日。

开展动态更新调查的前期准备,重点是工作部署、编制工作方案、组织培训、筛选调查名单等。

组织开展现场调查表填报。

组织开展调查表完善填报,数据审核。

数据录入、数据汇总、数据分析。

工作总结和上报等。

迎接省环保厅及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对更新调查数据质量进行核查。

四、调查技术路线

依照现场监测、物料衡算与产排污系数计算相结合,技术手段与统计手段相结合,依照国家指导、现场调查和企业自报相结合的原则确定调查的技术路线。

(一)对工业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采用现场监测、物料衡算与产排污系数相结合测算污染物排放量。

(二)对农业源和生活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小区和规模化水产养殖场污染物排放由本市发表调查并采用产排污系数进行核算,其他农业源污染物排放以本市为单位,统一采用产排污系数进行核算;城镇居民生活污染调查根据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通过产排污系数测算污染物排放量。

五、动态更新调查的组织和实施

全市范围内开展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普查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各相关部门要采取“实事求是态度,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对动态更新调查工作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由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动态更新调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环保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依照各自职责落实相关工作事项:

市环保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市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工作,负责拟定全市普查实施方案,组织普查动态更新技术培训,负责动态调查更新调查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负责组织开展工业源、生活源动态更新调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结果。

市统计局负责提供统计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结构和消耗量等生活源和农业源有关测算参数;

市农业局和畜牧水产局负责全市农业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数据汇总等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动态更新调查经费安排和拨付,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市工商局负责提供污染源分类企业的基本登记信息。

六、数据质量与考核

环保部督查中心和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地上报的更新调查数据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样检查,抽查结果作为考核各地动态更新调查数据质量的依据并将有关情况进行通报。数据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必需重新调查。因此,市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动态更新调查中的每个环节要实行质量控制和审核,各方面数据汇总后,要组织力量对更新调查数据核查,确保数据质量。

农业污染源普查篇9

关键词:农业源;种植业;畜禽养殖业

中图分类号:X7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333147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日趋严峻地摆在世人面前,国家在倾注大量精力致力于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治理,并取得卓有成效之时,环境污染源的主体框架已发生悄然变化,农业源污染已经逐渐取代工业源污染成为水污染物的主要来源。2007年环保部第1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全国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24.09万t,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3.7%。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为270.46万t和28.47万t,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阜新市第1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的产排量最多,生活源其次,工业源最少。阜新市农业源污染主要分为种植业污染和畜禽养殖业污染2类,根据汇总结果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产生量分别为149723t、10976t和1664t,分别占全市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产生量的71.9%、73.7%和85.4%;排放量分别为27729t、4183t和341.52t,分别占全市排放量的49.3%、54.6%和57.9%。从国家到地方农业源污染防治已成为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畜禽养殖业污染的治理更是重中之重。

1种植业污染

种植业污染主要来源于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不仅污染农田土壤,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地膜残留物、高毒、高残留农药给土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露天或田间焚烧秸秆也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1.1农药、化肥污染

阜新市共有耕地面积3.47万hm2,全市总氮排放量1239.8t,总磷排放量74.9t。主要集中在阜、彰2县。2007年阜新市第1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调查结果表明,全市共施用各种类型农药512404.91kg,流失量为336.6kg,占施用量的0.07%;全市共施用化肥折纯77031.63t,流失379.79t,占施用量的0.49%,这些农药化肥随地表径流或地下淋溶进入水体给水环境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别是通过喷雾施洒的农药,从土壤和水、农作物表面蒸腾挥发进入大气环境,对人、畜带来一定的危害。

1.2秸秆燃烧污染

据2007年普查统计,阜新市种植业产生秸秆236.57万t,处置利用过程中,丢弃量4.82万t,田间焚烧量4.42万t,秸秆还田量9.20万t,秸秆堆肥量1.02万t,利用秸秆作饲料量57.34万t,秸秆燃烧量155.60万t,其他用秸秆量1.93万t。由此可见阜新市在秸秆处置上主要以焚烧为主,焚烧量占产生量的65.8%。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在燃烧过程中产生浓烟弥漫、灰尘悬浮的大气环境污染现象,还会烧死农田耕地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造成土壤的微生物单一,而且还会使土壤板结硬化或酸化。

1.3地膜污染

农用塑料薄膜由于经济、方便、耐用和使农作物增产显著,因而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据2007年普查统计,阜新市地膜使用量503.09t,地膜残留量77.43t,占使用量的15.39%。久而久之农用塑料薄膜残留物以碎片的形态滞留于农田耕地的浅层土壤之中,阻碍了土壤中毛细管的通道,降低了土壤对水分、肥分的传导、贮存功能,从而妨碍了农作物根系的伸展和对土壤水分、肥分的吸收;农膜残片还会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活动受到阻滞和囿限,从而降低其活力;而生产、使用、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年复一年就形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

2畜禽养殖业污染

农业污染源普查篇10

一、切实加强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国务院高度重视此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36号),出台了《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等文件,省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第一次全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我市的普查方案,按照市政府通知和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方案》。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我县成立了由我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统一组织和实施。普查和清查阶段的所有工作均要求普查员逐户进行。在20*年5月底前,要向国家普查办和市普查办上报第一次数据录入结果;20*年6月底前完成第二次数据上报。会后,县直各相关部门要抽调1-2名业务精熟的同志专门配合普查工作,组成县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协调组织全县污染源普查工作。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尽快成立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队伍,并加强培训,为下一阶段的普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充分认识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环境监督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实现“十一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国务院决定于20*年-2009年利用三年时间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这也是国务院确定开展的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数量快速增加而且变动频繁,资源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新的工业污染源不断增多,现有的环境统计调查已难以满足形势的需要。开展全面的污染源普查,对提高环境监督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污染源综合管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意义重大,是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

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有关要求,此次普查的对象包括全县区域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以编办、工商、民政等部门审批的名录为基础,普查工作分清查和普查两个阶段,清查阶段要按照清查细则要求逐一查清全县区域的所有污染源,清查结束后从清查名录中整理出普查名录,并于近期正式启动普查。

此次全国性的污染源普查工作涉及面广,质量要求高,时间要求紧,关系到环保工作的长远发展,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普查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项工作进度滞后、一批企业数据失真、一个环节疏忽错漏,都会影响污染源普查结果的整体质量。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敷衍应付的思想,高度重视,从严要求,在每一个工作细节上都精益求精,确保普查工作高效高质完成。

三、凝聚合力,力求取得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