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2:12

节能降碳方案篇1

关键词:低碳公路;价值工程;全寿命周期公路;方案优选

收稿日期:20120405

作者简介:焦双健(1973—),男,山东青岛人,副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全寿命周期低碳公路碳计量教学及研究工作。中图分类号:F5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5024803

1引言

据国际能源署(iea)一份关于不同经济部门Co2排放的统计数据显示,碳排放最高的前三名依次是公共电力和发热、制造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有25%来自交通运输。亚洲发展银行预计,在未来25年内,全球交通源二氧化碳排放将增加57%,而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汽车行业迅速发展,其排放也将占到80%。

国家把交通行业列为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来抓,而公路部门又是交通行业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环节。2010年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突破400万km,达40082万km。在设计、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面对环境与发展的压力,顺应当今的减排形势,建设绿色公路、低碳公路、生态公路,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公路建设的共识。

目前,在研究领域更偏重于公路碳排放量的计算和对低碳公路设计及推广方面的研究,较少运用经济学原理对低碳公路进行系统分析。如何实现碳排放量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关注。

2价值工程原理及应用目标

价值工程是通过研究产品或系统的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来改进产品或系统,以提高其经济效益的现代管理技术。价值工程中的“价值”不同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它是单位成本实现的功能。

价值工程的表达式为V=F/C,式中V为价值系数(Value),F为功能系数(Function),C为成本系数(Cost)[1]。

价值工程与当前低碳公路发展目标相契合,低碳公路发展目标就是在公路的全寿命周期,贯彻低碳理念以实践低碳经济,坚持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做起,以在实现满足碳排放量减少的前提下成本最低。合理的低碳发展就是力求正确处理好功能与成本的关系,提高它们之间的比值,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3全寿命周期低碳公路概念

全寿命周期低碳公路是在公路设计、建设、运营直至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通过设计方案、施工组织和运营管理的优化,应用新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达到在资源、能源、材料的使用时减少消耗数量、提高使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2]。它分为5个阶段:建设前期、施工期、运营期、维养期和拆除期。

4价值工程在全寿命周期低碳公路管理的应用

4.1建设前期

建设前期是公路工程决策阶段,包括了公路的投资决策、勘察设计等环节,投资决策和优选方案是建设前期应用价值工程的主要方面。虽然建设前期公路的碳排放量很小,但是规划和设计是低碳公路中控制低碳的重要因素,它制约着项目设计后期的建设、运营、管理的各个阶段二氧化碳的排放量[3]。

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对公路碳排放量减少的功能进行明确定位和鉴别,在立足于充分实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减少耗能严重但非必要的功能。公路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路线走向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顺应地形,在考虑平面走向、路基高度、横断面填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路基防护排水、结构物设置、取弃土场、互通立交设置的位置等因素,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4~6]。

确定设计方案后,可以利用价值工程原理对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比较,通过对方案实行科学决策,对工程设计进行优化,提高设计项目的产品质量[7]。

4.2施工期

公路进入施工阶段以后,其功能基本定型,主要的工作是在价值和成本方面优化。可以进行两类问题。其一,对施工方案进行价值分析,优化施工方案,减少公路的碳排放量。其二,保持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对材料进行价值分析,代替成本更低的材料,从而节约成本提高价值。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是对施工方案耗用的劳动力、材料、机械、费用以及工期等在合理组织的条件下,进行技术经济的分析,力求采用新技术,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制定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后,通过运用价值工程对施工方案采用多方案评比的方法,从可行性、经济性、对环境和交通的影响等方面综合比较,最后选择最具经济性和环保性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的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对于施工机械,要结合施工方案,进行机械设备选型,确定最合适的机械设备使用方案。最重要的是日常机械维护和施工便道管理,要加强对筑路机械的整体状况、耗油量、燃油的燃烧率进行评估检测,把那些机械状况差、耗油量严重超标、燃油燃烧率低及没有修理价值的机械进行报废处理,更换一些目前比较先进的设备,以达到施工机械的节能减排[8]。

价值工程就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应用成本控制的节约原则,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在各施工段的施工过程中减少材料的发生,以达到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目的。可以通过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应用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如在道路工程中提倡采用温拌沥青技术,增加沥青混合料施工的可操作性,降低对路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在保证公路质量的情况下对老路路面进行合理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不仅降低工程造价,更是很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3运营期和维养期

高速公路的运营是高速公路使用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运营期产生的碳排量占高速公路全寿命周期碳排量一半以上,是节能减排最为显著的一个阶段,做好这一阶段的运营和养护管理是提升公路效益的关键。

建立智能管理系统,在事故多发路段设置监控设施,提供监控信息和图像。利用智能管理系统,交通管理部门可进行合理的交通疏导、控制和事故处理,从而改善交通拥挤和阻塞,切实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积极推广etC(electronictollCollection)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应用,做好长大纵坡路段车辆的通行顺畅,减少车辆的滞留可有效做到节能减排。同时做好收费站和服务区采光、照明及供暖新能源的利用[9]。

(1)积极采用低碳环保的养护新技术,例如世界领先的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

(2)结合路面结构类型及不同的病害分别采用不同的新材料进行科学养护,利用冷补料、乳化沥青混合料等进行灌缝、裂缝养护,利用沥青再生养护剂、钢纤维、焊接钢筋网用于桥面维修和加固桥梁。

(3)采用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如沥青铣刨机代替空压机、挖掘机进行路面挖补。最重要的是要及时做好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维修高速公路路面的凸、凹情况,保证路面的平整,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汽车运营中油的消耗,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节约了成本[10,11]。

4.4拆除期

拆除期是整个公路全寿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公路的使用寿命已经结束,但资源却可以回收再利用,在这一阶段将通过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来达到资源的再生利用。如将旧水泥路改成沥青路,采用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等[12]。

5价值工程在全寿命周期低碳公路的应用实例

根据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定义碳排放量指数、成本指数,进而定义低碳公路经济指数(简称经济指数)[13]。

5.1碳排放量指数

首先定义一个表示某方案中公路碳排放量占所有方案碳排放量的比值,称为碳排放量指数。

碳排放量指数=某方案碳排放量/所有方案总的碳排放量。

5.2成本指数

成本指数=某方案成本/所有方案的总成本。

5.3经济指数

价值工程中价值是效用与费用的比值,运用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将低碳公路的碳排放量指数看成是工程的效用,将低碳公路经济指数(以下简称为经济指数)定义为碳排放量指数与成本指数的比值,即:

经济指数=碳排放量指数/成本指数。

某公路工程地处平原地貌,路线全长15.87km,设计速度为80km/h,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现有3个设计方案。根据已有的公路碳计量方法可以计算得到这3种设计方案的碳排放量及碳排放量指数见表1,各方案的成本及成本指数见表2,经济指数见表3。

表1各方案成本指数

指标成本/万元成本指数方案147241.160.329方案246859.470.326方案349603.220.345合计143703.851.000

表2碳排放量指数

指标碳排放量/万t碳排放量指数方案1299.570.430方案2209.700.301方案3187.830.269合计697.101.000

由表3可以得出方案2是最优的,其低碳公路经济指数的值接近1。

表3经济指数

指标碳排放量指数成本指数经济指数方案10.4300.3291.307方案20.3010.3260.923方案30.2690.3450.780

6结语

在低碳公路的全寿命周期管理过程中,通过应用价值工程可以更加合理地实现碳排放量的减少与经济的协调,而不是仅仅为了适应减排的政策和口号,盲目地以消耗大量的经济为代价。低碳公路在当前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其管理也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以参照,这就需要公路行业内注重公路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发展,相关行业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新材料,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扶植公路低碳发展是我国公路低碳发展的合理路径,建立一个“低碳公路”发展的体系,为国家节能减排和公路行业的健康永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邵慧,郭长起,傅海舰.价值工程在公路施工方案优选中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研究.2010(17):69~72.

[2]王炎.价值工程理论在房地产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应用探讨[J].建材世界,2010,31(3):27~28.

[3],方元务,王超.基于“低碳”理念的公路建设环保策略[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7):112~113.

[4]田延军.公路工程施工和设计中节能减排的探讨[J].交通标准化,2009(5):43~44.

[5]程昊,泮俊.浅谈低碳高速公路设计[J].交通科技,2011(5):85~87.

[6]黄钢,刘孝廉,飞.低碳公路优化设计问题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2):211~212.

[7]朱玉涛,陈军然,沈建良.价值工程在工程项目方案评选中应用[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1):50~52.

[8]李国平.公路施工中如何开展节能减排[J].节能减排,2009(7):37~38.

[9]马建兴,李宏.略谈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筑节能[J].山东交通科技,2008,4(2):63~64.

[10]任少英.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推广方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29(4):154~156.

[11]高建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关键技术与工程实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节能降碳方案篇2

然而,目前碳税在我国的实施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这一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此外,当前的经济发展仍然依赖一些高耗能企业以及资源类企业,征收碳税势必影响到这些企业的发展,在经济结构转变之前,碳税改革面临着是要节能减排还是要保持发展速度的艰难选择。

东瀛碳税范本

日本既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之一,又和我国同属亚洲国家,经济方面都属于计划性很强的市场经济。对日本的碳税方案进行深入剖析,取其精华,对我国开征碳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990~2004年间,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快速上升,增幅达13.6%,其中商业及其他部门和家庭排放量增长速度较快,均超过了30%。鉴于此种情况,日本环境省2004年提出碳税方案,2005年10月形成最终方案,并于2007年1月正式执行征收。碳税征收后,在社会各界引起较大反响。

在日本的碳税方案设计中,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一是征收对象。日本碳税的征收对象是使用化石燃料的单位。范围既包括工厂企业,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大户,采用化石能源发电的企业等,又包括家庭和办公场所。既对生产环节的上游课税,也对消费环节的下游课税。

二是税率调整。税率调整机制是整个碳税制度中的难点。日本在确定碳税率时,测算了碳税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按照1吨碳2400日元的税率,在税收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若税收额用于防止地球温暖化对策方面,根据课税和补助配合的原则试算出碳税对GDp的影响从2009年到2012年平均降低0.055%。对居民生活来说,汽油和水电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由课税前的9.3%变为课税后的9.5%,增加0.2%,每个家庭每月大约多支付177日元。

三是税收收入的利用。碳税收入成为执行相关环保政策的稳定资金来源,除了用于防止全球变暖,还可以用于森林保育,促进低排放的机动车发展,开发新能源汽车,提高建筑节能,建设低碳都市和低碳地区等。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碳税的减免措施。在2010年碳税修正的具体方案中,对减免税的情况做了以下规定:钢铁、焦炭等行业生产所用煤炭免税;农业渔业用的柴油免税;作为产品原料的化石燃料(挥发油)免税。出于加强国际竞争力、对特定产业的保护和照顾低收入者的目的,减轻相应的课税。

日本碳税的效应主要体现在价格、宣传和财源上。在价格效应方面,碳税的本质是对高能耗、低能效的设备实行的惩罚性征税。通过征收碳税降低对高碳能源的需求,增强低碳能源的替代作用,刺激企业更换节能设备。在宣传和财源方面,碳税作为一种引导性的信息传播,促进国民生活、工作和消费方式及理念朝低碳化方向变革,同时,碳税收入也被用于鼓励和补贴开发新能源以及推广先进节能技术等方面。

邻国启示

国际碳市场预期到2012年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全球最大交易市场。碳税政策对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日本的碳税法案及其实践,对我国改革现有的税收体系,在适当时机推出碳税具有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碳税税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本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承受力。日本在决定环境税的税率讨论时,最高的提案达到3万日元/吨碳,经过多次研究,对本国国民经济、居民生活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精细的测算后,最终确定为2400日元/吨碳。同时不断加大减免力度和范围,在2400日元/吨碳的碳税基础上,碳税总收入从4900亿日元(2004年)到3700亿日元(2005年)再到3600亿日元(2008年)持续下降,体现了减免的力度。

其次,碳税要与现有的相关能源税收关联考虑。环境省在2008年对环境税进一步讨论修订的文件中,专门讨论了碳税和现有能源相关税收的关联性,试图建立配套方案,避免重复课税。配套税制改革涉及汽油税、柴油税、天然气税、地方道路税、房地产取得税、固定资产税、城市规划税和法人税等。

再次,要利用碳税的价格效应引导投资消费结构升级。日本的经验表明,碳税虽然是一种“成本”,但是对于制造和销售环境技术产品的部门却是收益机会。对环保产品的需求,会刺激企业研究开发节约生产生活用能的专门技术,加大对设备的投资,引导新技术产生,推动新兴产业兴旺发展,最终实现提升投资和消费结构的目标,提高日本中长期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通过广泛的宣传讨论取得全体国民的理解和配合。环境省把碳税定位于一个全民负担,全民参与的机制。为了得到国民的支持,日本环境省从2004年提出碳税方案后,就向社会广泛地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和调整,极大减轻了来自有关方面的反对压力。在2008年日本环境省的企业调查中,支持者的比例在历年调查中首次超过反对者比例。

选择性借鉴

虽然目前开征碳税在我国尚处于研究阶段,但是,随着发达国家征收碳税舆论的日益高涨,我国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以及我国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的要求,碳税征收是大势所趋。在对日本的碳税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后,对我国开征碳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开征碳税要坚持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同步。开征碳税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税负不能过重,防止对我国企业和工业竞争力造成较大冲击。发达国家现已进入后工业化和信息化时代,而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起点的不平等导致开征碳税必然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应充分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把税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碳税的“双赢”。

第二,开征碳税要坚持同整体税制改革相结合。开征碳税时,应理顺碳税和我国现存资源税、排污费、消费税、增值税以及可能出台的能源税、环境税等税种的关系,防止重复课税。并应实施循序渐进策略:碳税开征前要有预告,开征后分步推进和逐步提高税率,实施必要的税收减退免优惠政策、税收返还补贴政策与财政贴息政策。

节能降碳方案篇3

主持人:今天我们请来了海尔洗衣机全球企划部部长吕佩师,中国惠普副总裁、信息产品集团大客户部总经理邵冬和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能源政策经理丁蔚,共同探讨在目前形势下,企业对于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目前,国家环保部以及环境发展认证中心公布了首批11家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企业。此次认证遵循严格的评判标准,全面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请问吕部长对于此次认证工作有何感想,海尔在全生命周期是如何实现低碳的?

吕佩师:海尔洗衣机是首批认证企业之一,对于此次认证,我认为不仅能推进我国企业和消费者的低碳消费,也将有利于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加有利的竞争机会。

海尔洗衣机始终坚信应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管理体系。首先,采用绿色设计。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绿色特性分析,重点开展产品的模块化、可拆解,材料的可循环利用以及节能、降噪、轻量化等绿色设计中关键技术的研究。其次,进行绿色制造。严格遵守国际相关法规,有效控制铅、汞、镉、六价铬等有毒有害原料的使用。然后,运用绿色经营。一方面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始终坚持绿色和环保的经营理念,将其融入产品的每一个环节。最后,采取绿色回收。以部级静生态工业园建设为依托,不断完善回收体系,多渠道回收废旧家电;通过建立手工拆解与机械分选相结合的废旧家电处理体系,实现产品的绿色回收及材料的资源化再利用。

主持人:邵总您好!此次低碳认证工作主要涉及家电企业,其它行业的认证工作会逐步展开,您认为低碳认证工作对企业具有哪些意义?一直以来惠普电脑都致力于节能减排工作,能谈谈具体的做法吗?

邵冬:环保部低碳认证工作不仅是政府机构需要切实执行的建设要求,更是各家企业,乃至全社会必须遵从的国家战略目标。对于惠普来说,我们更强调企业与社会共赢,将节能环保作为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众多企业来说,低碳产品认证的出台,更是一种积极的督促。企业需要将绿色节能当作核心要求之一,而不仅仅是一项增值内容。

对于具体的节能减排工作,惠普更是将低碳行动融入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主要从绿色设计、绿色节能、绿色回收等多方面人手。

在研发阶段,惠普电脑的塑料外壳部件均不含溴化阻燃剂,产品涂料中均不含铅,制造过程中也不采用臭氧消耗物质;其次,惠普illumi-Lite显示器均采用不含汞的LeD背光板,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使用量;另外,惠普的大部分电池不含水银或镉,部分含量的不会超过当前法律规定标准。

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惠普也引导消费者降低pC产品使用中的能源消耗。如惠普的智能aC适配器安装了内建传感器,可以根据各种电脑机型调整额定功率,优化性能,降低用户电量功率的使用。

此外,惠普还倡导用户建立it产品的绿色回收意识,在全球率先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回收再利用服务。在国内,惠普已经在78个城市设立了电子垃圾回收站;商用笔记本电脑中90%以上的材料均可回收和再生,惠普电脑机箱均采用免工具拆卸设计,减少了聚合体、塑料、着色金属的使用,更利于产品的回收利用。

主持人:如果谈到电脑那就不得不提到英特尔,我们知道英特尔是全球电脑芯片的第一巨头。请问丁蔚,英特尔在节能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丁蔚:英特尔致力于从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和回收等各个方面实现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排,并在每个环节安排相关部门进行战略推进和技术改进。

在提高产品能效上,英特尔借助微缩制程技术,将更多晶体管封装到英特尔处理器中,同时降低能耗。实际上,每一代新制程技术都有助于英特尔构建性能和提高微处理器的能效,据估算,2006年至2009年间,英特尔酷睿微架构相比上代技术共节省了260亿度电,相当于2010年夏季用电高峰期中国国内两天的用电量。

在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策略上,首先英特尔与全球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展开合作,促使各方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有效计划,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和建模技术等措施,对能源进行有效管理;其次在《英特尔行为准则》、《环境、健康和安全政策》里体现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制定了一系列环保目标,将环保理念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产链中;最后,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英特尔环保事业,并将员工的部分可变薪酬与他们在产品高能效、公司碳排放、能耗降低三个领域挂钩。英特尔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可再生电源的购买者,努力实现最小化的碳足迹,并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10年来,英特尔公司一直积极倡导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能源消耗以及采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企业低碳发展仍需大环境支持

主持人:刚刚大家也都谈了企业在走低碳化的道路中,更注重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也根据产品的周期性制订了不同政策,采取了不同措施。请问各位,您认为企业还应在哪几个方面加大力度推进低碳事业?

邵冬:目前,惠普电脑形成了“绿色科技生态圈”理念。我们还需将这方面进一步完善与推广。

“绿色科技生态圈”渗透在惠普电脑整个产业链的各个层面,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所有产品都会考虑如何使用环保材料,如何通过设计减少能源耗费,如何通过设计减少包装对环境的影响等。我们将不断降低制造和使用产品所消耗的能源效率,将此概念贯穿其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全线,并致力于帮助消费者了解如何降低pC产品使用中的能源消耗率,真正实现“绿色科技生态圈”的建设。

吕佩师:海尔洗衣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加强节能力度。首先是以科技创新加快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依靠科技创新制造绿色环保产品,从而有效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其次以管理创新保证低碳经济发展。颠覆传统管理,让每个人都为企业的碳减排出谋划策。最后是以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低碳经济深入发展。创建“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

丁蔚:“节能减排”已经成为英特尔在中国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境绩效目标。英特尔中国区的各个工厂和机构均积极支持中国“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政策,并积极在生产和产品方面研究开发节能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持续降低生产性的碳排放,促进并推动在产业生态链中实施节能环保,努力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问题。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目标,英特

尔除了在产品制造、产品能效、政策制定和员工动员上加大力度,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化,还积极致力于在全球各工厂实施可持续水管理。例如工厂选址时严格考核该地区是否靠近可持续水源,并为新制程技术制定具体的水资源使用目标;在运营的各个阶段,合理采用对环境有利的高效水资源管理措施。

英特尔还加强对废弃物的管理。每年,英特尔回收利用大部分运营中生成的废料,其中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固体废料以及每块芯片的化学废料等。

主持人:从目前形势上看,政府是大力支持企业实现低碳发展的。从近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我们就能看出政府重视的程度。但是政府只是政策制定方和支持方,请各位从政府和企业角度谈谈目前需要怎样的环境?

丁蔚:国家环保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者,不仅积极推动面向企业的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而且致力于将环境认证标志的成功经验应用在低碳产品的认证上,这些都大大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我认为国家实现低碳发展需要从管理、结构和技术三个方面人手。

在管理方面,国家应当建立良好的机制和流程,鼓励企业积极实施低碳发展,同时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粗放增长。要加强对于信息通信技术在全社会节能减排重要作用的认识,推动传统产业积极采用信息通信技术,贯彻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实现低碳发展。

在结构方面,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低排放产业更快发展。信息和通信产业(iCt)是低排放产业的代表,大力推动iCt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

在技术方面,希望政府大力推动研发采用iCt技术促进节能减排的新型技术方案,并通过国家的相关政策鼓励实施,引导企业实现低碳发展。

吕佩师:中国环境标志低碳标准不仅对产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做出要求,而且对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回收利用、污染排放、人体健康等产品综合环境指标做出要求,确保了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不仅低碳,而且全面环保。本次政府仅仅在家用电动洗衣机、冰箱、数字式多功能复印设备、数字式一体化速印机四种产品上开展了低碳认证。我们期待着政府能够扩大认证的范围,让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加强低碳意识,营造一个全员低碳的社会大环境,以支持企业进行低碳发展。

邵冬:大力推进低碳发展,需要形成一个社会各界都来支持和倡导节能环保的大环境。从政府的角度看,需要做的是制定完善的标准和规范,来整体管控和推动市场的发展;从企业的角度看,需要严格遵从政府的要求和相应的标准,进而自发地来推进节能、环保的建设;从终端用户的角度看,要将节能、环保作为生活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并在产品购买和使用中时刻贯彻这一原则。

未来,可持续低碳发展仍是目标

主持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未来的五年中,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都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时期。未来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低碳方面将会采取哪些措施?

邵冬:未来,我们将会延续多年来的开发研究方向,细分子行业特点,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推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可帮助政府用户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以日常办公应用为核心的解决方案,以及实现“安全稳定、高效便携”的以移动办公应用为核心的解决方案,用于满足不同用户不同层面的it需求。

节能降碳方案篇4

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顾名思义,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之策,低碳农业经济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农业节本增效前景广阔。通过推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电、节油和节粮,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还可增强土壤固碳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此外,农村太阳能利用效果可观,利用太阳能光伏等产业可解决农村一些用电需要,太阳能热水器也可减少不少石化燃料需求,从而大大节省依赖石油和煤等需要。

废弃物利用潜力大。如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秸秆氨化后喂畜、秸秆替代木材生产复合板材、利用桑树修剪下的枝条种植食用菌、利用畜禽粪便生产微生物有机肥、将花生壳粉碎加工成细粉再利用等。如稻米加工企业可以利用优质稻米为原材料生产精制米、米粉、米淀粉。产生的稻壳可作燃料,米浆水中可提取淀粉,再从淀粉中提取葡萄糖和米蛋白,过滤后的水送养猪场喂猪。

有害投入品减量、替代模式。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使用,对农业的增产作用显著。但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既有可能带来农产品的残毒,又有可能带来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多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减量、替代。如用农家肥替代化肥,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替代化学农药。用可降解农膜替代不可降解农膜。农业部门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根据土壤状况和农作物生长需要,确定化肥的合理施用量,深受农民欢迎。

低碳不仅意味着生产方面的转变,还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节能降碳方案篇5

低碳经济时期未来的发展方向我国未来受到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将会呈现多元化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不同产业内部实现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与改革。绿色现代化与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是必经之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绿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投资绿色能源、促进绿色消费、不仅不会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率,还会大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社会福利,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安全、适应气候变化的“多赢”局面。

我国低碳经济时期的工程经济风险

(一)工程施工方案存在的风险我国施工单位在以往发展过程中较重视对利益的分配,现阶段随着低碳经济时期的转型趋于全面化发展阶段,所以对工程施工方案的考虑要建立在新的角度上。施工单位的施工方案缺乏对工程建设选址、工程项目环境保护效用、工程建设方案可持续能源化设计、工程建设所选节能环保材料、工程方案的污染排放及其处理办法等的系列管理方式。我国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案正是因为受到长期国内传统建设方案的影响和引导,所以在国际绿色低碳经济文化影响我国工程经济发展,甚至改变工程经济预期风险管理的方向上,我国还没有做好准备,尤其是在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和各项绿色化指标控制与管理过程中,我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转型时期要求我国工程经济的可预期风险拓展为多样化的指标,作者认为首先要确保工程施工方案的全面性和预防性才可以实现未来的工程经济有效管理。

(二)工程投标与报价的风险低碳经济转型时期可以改变工程经济管理的观念,但是改变不了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的本质。工程经济风险管理的本质就是尽最大可能去降低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遭遇的成本浪费问题,利用一切可能的办法去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提高工程建设最后所获得的经济收益。工程投标与报价是现代化工程建设参与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市场完全自由竞争和资源自由流动的特点,工程投标与报价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首先、因为我国工程建设市场中存在较大的竞争,市场中买方较少而建设参与单位较多,因此面临强大的投标竞争压力,各个工程建设企业为了不让人员和设备闲置,大多采取压低价格的办法争取中标的可能性,但是价格过低会造成工程建设的质量变差、人员积极性不强、规划和后期服务无法保障等缺点,有时政府会对建设企业的降价不满,甚至做出更严重的压价行为,利用种种“特别渠道”压低价格,将传统首付款10%的比例更改为每年的10%比例支付,从中谋取一定利益和时间价值,这对工程建设企业的建设收益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引发资金链的断裂,影响工程本身的建设进度和质量。其次、投标时所设计的图量与现实情况不符,这个问题也造成了工程建设企业的经济损失,是工程经济风险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现代化的投标都是工程中标公司一边投标一边开始初步设计和规划的,可是由于我国工程建设全面管理的薄弱,初步规划与实际工程建设始终存在差距,往往初步规划图量之中的建设面积和规模都与实际规模存在不同,前者规划的面积过大会让工程承包建设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因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凡是确定下的承包工程承包者要按照原图量处理好后期的实际建设面积与规划,要符合原图纸的建设规格。”由此看来,不注重管理就会加大工程建设企业的工程经济风险,导致工程建设企业的经济亏损,减少其利益所得。

(三)低碳经济时期环境保护制度的新风险环境保护制度主要是针对低碳经济转型时期和发展时期做出的战略调整和部署,应对我国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所制定出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在环境保护制度中主要是以预防为主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两种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就是工程建设执行中的成本考虑。传统建设中的压价行为较普遍,工程建设企业在预算和计划中不得不删除或减少环境保护的预算,但是现阶段国际倡导低碳经济时期发展的能源经济和节能环保理念,在建设中必须要求施工单位和工程承包企业注意低碳经济发展问题,这样就对工程建设企业的工程经济收益带来了影响,引起了工程建设收益的减少,对工程经济的运行和资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造成了影响。低碳经济时期环境保护制度的新风险就是由于我国不配套的法律制度与高额的环境保护支出所形成的矛盾性的工程经济问题。

(四)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低碳经济转型时期的工程经济风险还包括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正是因为低碳经济转型时期要拓展新型的材料与适合的建筑资源,在开展工程建设时需要在前期掌握完整的采购信息和材料价格的变化程度。在以往的工程承包合同中都规定了建设材料的使用规定和标准,对此由于资金缺乏或者是客观方面原因的限制,造成了采购任务不能一次性完成的障碍,这样就延缓了工期和工程的建设跨度,提高了工程建设企业的成本,降低了经济收益。而且,在合同中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考虑因素越来越重要,如同考虑环境保护制度的成本问题一样,需要在合同中详细考虑低碳经济的问题这会引起一系列的成本增加,尤其是随着市场供需平衡受到影响后的波动,环保材料的价格会不同幅度的上涨,加大工程建设企业的负担,降低工程建设企业的经济收益。同时,加之间断性的停工,设备更新与维修,以及劳资纠纷和不可抗力风险都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同的影响。有些企业还盲目追求“赢利至上”的观念,一味的追求“少花钱多办事”的方向,在合同条件中囊括了对施工企业的制约条款,将2%~2.5%的总承包风险费,当成转嫁一切风险的防空洞,把不可预见的风险、二三类设计变更、任何原因造成的工期延误、非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工程量增加等,均由承包商自行消化。

低碳经济时期工程经济风险的防范管理措施

(一)工程施工方案的经济风险管理对策我国施工单位对待工程施工方案存在风险的应对管理措施一直处于探索状态,目前比较具有使用价值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工程企业竞标与承接工程建设时就在前期强调低碳经济转型时期工程规划与建设中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在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中强调如工程建设的环境选址、工程项目环境保护效用、工程建设的能源可持续运用设计、工程建设需要的节能环保材料、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方案。利用这些低碳经济时期比较注重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方案和工程设计取得相关投标单位的信任,让工程建设企业利用改善环境的质量和增强节能减排为手段,让低碳经济工程发展成为投标者追求的目标,这样可以起到防止压价的作用,增加了工程报价的总价,提高了工程承接企业的经济收益。第二种是利用科技手段加以提高工程经济的预测,降低因为不确定风险而造成的工程经济损失,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让工程竞标单位与工程投标单位做出双向的认可,正确认识工程经济的作用,正确认识工程经济管理,首先要正确认识工期与效益的关系,并能够很好的处理它,针对工期和效益工程建设单位要与各参与方做出全面的协调,既要保证工程质量的优越性,还要保证工程期限的完整性,在工程价格上不做出过多的让步,其次是就是要把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统一起来,让施工科学技术参与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p#分页标题#e#

(二)工程投标与报价的风险管理对策工程投标与报价的风险就是出资方或投标方不愿意支付过多的建设资金,单方面的压低工程建设价格,让工程建设企业形成竞争,从而利用竞争的契机掌握更多的价格优势,取得自我的利益。从反方向上来说因为工程竞标企业的求胜心切,市场竞争激烈,所以不断压价以取得竞标机会,寻求自我发展渠道和生存机会。在低碳经济转型时期工程投标与报价风险的管理对策作者认为主要有两种有效方法。第一种是转变传统市场竞争模式,工程参与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低碳模式,寻求可持续发展与节能环保路线的发展动力,工程建设企业需要改变的是工程建设的观念,要利用现代化的低碳理念为主导,利用环保材料为主力,利用节能设计为动力,综合以上各种条件为一体,整合发展优势,从而更好的提升在低碳经济转型时期市场中的竞争力,更好的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利用低碳时期的节能减排工程需求获得生存的机会,减少工程经济损失的风险。第二种是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提高工程前期设计和图量设计的估量正确性,尽可能正确的掌握全程设计所需要的成本,改善工程投标与报价的错误估值,利用经验合理解决工程建设阶段所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因此让工程建设企业在与工程投标单位之间的报价存在洽谈空间,保留有余地,降低工程经济的风险,降低工程造价的损失。

(三)低碳经济时期环境保护制度风险的对策作者认为低碳经济时期的环境保护主题就是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对于这个主题在工程建设期间最好的选择就是从设计、选址、选材、规划、建设、完善这些过程中选择更加环保、更加节能、更加低碳的途径。既然选择低碳模式发展路线,那么工程建设企业就要从自身做好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这就是改善环境保护制度适用性风险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的执行会在长期的实验中得到证实,因为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允许这样一种尝试的出现。首先,工程建设企业要开展较好的人力资源训练,将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知识灌输给本建设单位的员工和管理者,让他们从意识上认识和清楚现阶段工程建设的主要性质和方向。其次,要将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本质意义结合到自身工程建设企业的建设环节中去,比如选用环境保护级别较高的材料,在经济收益上会比一般的材料更具有长远意义,在5—10年的中长周期碳排放量的经济测量中可以认识到在建设初期选用低碳排放量的材料会具有优势,而低碳排放量的材料价格会相对较高,从而给工程建设单位良好的利润空间。最后,是要求工程建设企业科学合理的改变工程建设环境发展策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可以抬高竞标时的工程造价额度,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设计、建设、管理与工程项目配套的节能减排设施,或环保排污设施,以及各种绿化区域和环境保护隔离带等。

(四)工程承包合同风险的防范相比传统工程建设出资的考虑方法和范围,新时期的低碳经济转型时期需要在工程建设时考虑更多的环境保护因素。对待工程承包合同的风险,作者认为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起到防范效果。第一,提高人员的低碳理念培训,对待合同管理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加强和了解市场中的环保节能材料的价格与标准,全面掌握市场中的供应商信息,物流配送信息,政府工程低碳经济要求信息等,利用信息对称的技巧掌握合同中的低碳经济管理条件,降低合同中难以预期的风险管理,避免造成成本的抬高和浪费。第二,在工程前期做出几套应急方案,这些应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应对不可抗力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造成的间断性的停工、设备维修或损坏、技术更新等等耽误工程建设时间的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造成的工程经济风险扩大和成本的上升,在应急方案中设计出明确的应对途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一系列难题。第三,工程建设企业应该与投标单位进行沟通和谈判,争取更加平等的条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自身承担的风险,合同从签订、履行到终止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必要时建立档案和记录。

节能降碳方案篇6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节能系统;低碳技术;低碳理念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研究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水供应和污废水的汇集、处理,以满足生活、生产的需求,创造卫生、安全、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的工程学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专业性强的特点。它是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应用面广泛,与建筑业联系紧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各类高层建筑、各种住宅小区不断涌现,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供水的水量、水质、水温和水压要求不断提高,直接导致建筑内部能耗增大,主要体现在两大指标:生活和生产用水量和耗电量增大。在满足人们生活舒适性的前提下,利用低碳技术设计节能型建筑给水排水系统,降低部分建筑内部能耗,是高校给排水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一、低碳技术及其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应用

低碳技术源自能源利用,内涵丰富广泛,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减碳技术:指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二类是无碳技术,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三是去碳技术,二氧化碳捕获及封存技术。具体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专业课,低碳技术是狭义的,主要指能够降低建筑物内部能耗的管理和技术,具体包含三点:一是合理确定系统方案,二是节能减排和中水回用技术;三是太阳能热水综合利用技术;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六版为基本教材,在传统框架体系下,精简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偏向低碳技术及其应用,目的是提高学生低碳意识,教学实践特色如下。

(一)建筑内部给水系统设计。设计理念强化建筑节能,基本原则是:合理布置管线,合理确定用水量(包括冷、热水和其他用水)的定额,合理确定给水系统。在理论计算方面:除住宅采用概率统计方法确定计算管段设计秒流量外,其他建筑物生活和生产给水设计秒流量公式对应选用平方根法和百分比法公式。在方案选择方面,如尽量利用市政给水系统直接供水。由经验公式估算确定最不利配水点水压,结合资用水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水压不能满足的楼层或区域优先采用变频调节供水技术,其理论依据是流体力学相似定律,水泵流量、扬程和功率分别与其转速的1次方,2次方和3次方成正比,调节水泵转速可以改变水泵的流量、扬程和功率。在供水管路状态不变(供水管路阀门开启度不变)的前提下,水泵转速增大管路流量增大,水泵转速降低管路流量减少。根据用户使用水量规律实时调整水泵转速,大幅降低节流能量损耗,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

变频供水技术是一种成熟节能技术,适用水泵间接抽水,如果建筑物内用水存在微水量情况,采用变频水泵并联小型气压给水罐节能技术;为了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对于住宅楼、居住小区、集体宿舍、宾馆、幼儿园、办公楼、学校、商场等民用建筑优先采用无负压供水(管网叠压供水)技术,水泵直接从市政管网抽水,既节能节水,又经济环保。例如:常规加压供水方式设有水泵、水池或水箱,将市政供水管网中的余压10-20m泄为0后,再进行二次加压。而管网叠压供水方式可充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叠加进行供水。如果按平均利用10m的市政供水管网水压计算,每1×104m3/d供水规模,一年可节约用电1.0×105Kw・h;若最不利点所需压力为50m,较常规供水方式的二次增压模式节能效果为20%。由此可见,合理的给水系统设计,直接降低建筑内部能耗。

(二)生活热水系统设计。设计理念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人类对石化能源的消耗,加强余热的回收和利用,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原理主要是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作为生活热水系统的热水源,通过自动控制和辅助热源获得满足使用要求的生活热水。根据热水量大小,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有集中式和分散式。集中式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在我国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分散式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在我国已经普及。通常情况下,夏热冬冷地区太阳能提供的热量可以满足40%左右的全年热水用水要求,太阳能作为建筑物内部生活热水供应系统热源,低碳环保。

(三)用水计量方面,水表的选择不可忽视,合理设置和使用水表是建筑节水的重要硬件设施之一。以住宅建筑为例,适合住宅建筑的常用水表宜为旋翼式水表,其水表公称直径宜为20mm或25mm,以满足入户管设计流量、水表水头损失和水表计量精确度等要求。对公共建筑,为了方便日常维护和管理,可以通过增加设置高精度远传智能化水表实时检查管道各段的水量,及时找出渗漏点并予以修复,或及时发现不合理用水造成水量浪费的原因;还可以采用限量水表实现节水。

对生活给水管材优选市场推荐的pp-R等塑料管材,同时注意使用条件;水龙头选择带陶瓷阀芯的节水龙头,与普通水龙头相比节水20-30%,公共场所采用感应式水龙头,卫生方便。

(四)建筑内部排水系统设计。为了满足建筑排水系统的功能要求,即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受到污染的水和降落在屋面的雨水和雪水收集并及时排放,排水宜尽量采用重力流排水方式。优先采用室外雨、污水分流系统,室内污、废水分流系统,污废水管道的敷设应就近排放,避免压力提升;室外屋面雨水加以控制并综合利用。例如上海世博会场馆“沪上・生态家”回收屋面雨水,直接作为地下室水景补水,降低水景对市政自来水的消耗,达到生态节水目的,该建筑物非传统水源利用率20%,可再生能源利用率50%,建筑综合节能60%,是绿色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典范。

(五)提倡建筑中水回用系统。采用中水系统直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预计居住区用水量可节省30-40%,排水量可减少35-50%,减轻城市排水系统负荷,有效利用和节约淡水资源,减少了对水环境的污染,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水系统设计关键是水量平衡,建筑中水处理工艺和设施仍然在不断的完善和开发之中。

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体现建筑节能、节水、节材要点,教师不仅要熟悉课程体系,而且要根据教学特色,构建低碳技术教学内容,剖析典型低碳节能系统,积极引导学生探索新技术。

二、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强化学生低碳意识

低碳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一方面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另一方面是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为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中强化学生低碳意识,突出专业技能的学习,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模式。

(一)多媒体教学

我校已经全面实施多媒体教学。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简洁、直观,信息量大,效果良好。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将管线布置原则、系统设计原理、计算方法、计算步骤,调理清楚的呈现出来;不同管材、用水设备通过大量图片展示;复杂设备如气压给水设备等通过动画演示工作过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内容通俗易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教学采用多媒体,使学是与生动的“情景”联系在一起。比如,室内消火栓布置一般要综合考虑灭火安全、经济、美观、施工方便等原则,如果在讲授完原则后给出一个建筑平面图案例,要求学生据此原则进行消火栓布置。课堂上采用互动方式,让学生自觉分组讨论,由他们自发产生的代表提出各自不同的设计方案。通过比较系统优缺点,确定出合理方案,并对学生的典型布置方案进行适当评述。这种互动式教学,基于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结果,针对性强,则不但能对看似空洞的原则加深理解,更可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浏览专业网站,获取产品样本,了解不同厂家产品和设备性能。通过查阅资料,补充和完善课内知识,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现场教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当加强实践教学。完成建筑内部给水排水、建筑消防系统理论学习后,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标志性建筑物给排水设计,具体分析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一次现场教学。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建立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提升课程设计质量,培养学生低碳理念

课程设计是对建筑给水排水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是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利用低碳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我校给水排水专业该门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在两周内完成一幢多层建筑如公寓楼的给水、排水、消防(热水)系统设计,原始资料和设计要求任务书有详细要求。学生可先根据给出的题目观察日常生活中公寓楼的设计情况,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学的专业知识,秉承低碳设计理念,查看相关建筑给水排水节能依据,了解法规、规范、标准等,主要资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与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42-2002)、《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CeCS61-1994)、《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等。

当然这些规范或标准在课程设计中,可能只有部分需要学生查阅,提倡学生结合课程设计成果要求进行全面了解。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开拓思路,提出多种方案,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恰当低碳技术方案设计。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规范和标准图集,系统设计计算有理有据,清楚表达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能力,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结合建筑给水排水教学内容,将低碳技术渗透到具体的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并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开拓学生视野;重视课程设计成果,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具有低碳理念工程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水浩然.管网叠压式(无负压)给水设备设计选用应注意的问题[J].给水排水,2006,(4).

[2]张亚峰,冯旭东,张伯伦,陈立宏.沪上・生态家给水排水设计[J].给水排水,2010,(12).

节能降碳方案篇7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低碳理念

1.低碳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1.1降低景观园林能源消耗

近年来,景观园林能耗主要是电能,而我国电能主要靠煤炭的燃烧。煤炭使用率越高,Co?排放量越高。在园林建设中,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在美国,每天平均温度升高0.6℃,用电量将增加2%,所以随着电量的增加必然导致更多的Co?排放。而低碳园林的建设就是要考虑如何减少这部分Co?的排放。将园林中常用的25w白炽灯更换为5w的节能灯,可减少近80%的直接能耗。因此,作为园林设计工作者,应尽可能降低园林中电能消耗,提高其使用效率。

1.2选择低碳型园林材料

园林材料既包括铺装、玻璃、陶瓷等硬质材料,也包括木材、花卉等软质材料。这此材料需经高温、煅烧等过程才能形成,从而产生了大量Co?,而低碳型碳材料成本少、耐用性高、可重复使用。日本十胜川千禧森林园的设计巧妙采用了“减法”原则,充分运用了当地的景观材料,并对其进行循环再利用,减少了大量碳排放。营造低碳园林,应对当地乡土材料进行合理利用,尽量采用低碳型园林材料,而减少对新型、人工、高碳型材料的使用,这样不仅减少大量运输而产生的Co?排放量,也可充分体现出历史地域特色,且适应性强、成本低、便于使用。

1.3选择固碳释氧力强的乡土植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存储在体内和土壤中,并将o?释放到空气中,这一系列生命活动就是固碳释氧——现代园林对“低碳”实施的最直接贡献,因此应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这一功能。然而,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固碳释氧能力,如榆叶梅的固碳量和释氧量分别为红枫的十几倍。且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性,后期维护可减少大量能源投入,因此营造低碳园林应选择固碳释氧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此外,植物配置方式也是影响植物固碳释氧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搭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搭配,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搭配,既可达到较高的固碳效益,又能形成优良持久的植物景观和生态效益。

1.4增强园林的碳汇能力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Co?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营造低碳园林,应充分利用植物的碳汇功能,减少大气中Co?含量。我们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效增强城市园林景观的碳汇能力;一是营造屋顶花园和立体绿化;二是减少大面积硬地广场、亮化工程、大型人工瀑布、喷泉等高耗电景观的建设;三是尽可能保留城区中原始地形地貌、山体、河湖水景等自然景观,保持其生态平衡。

2.低碳园林景观实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某景观园林项目,规划面积约3.25hm2,该地块地势基本平坦,以原有3层高宿舍楼为界。其北面有羽毛球馆、健身房、食堂等。南有自然式水体3块,其中一大二小互相连接,整体道路自然而系统。本方案重点考虑了景观与气候、环境、人居之间的相互作用,认真研究了每个主要景观构件的结构、材料的来源和保留物的合理利用等。着重探讨设计节能减排理念和具体措施,通过系统的研究与规划,以低碳园林的营造低碳景观园林氛围为目的。

2.2绿色建筑设计

在园林建筑减排方面,以降低园林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率为原则,通过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和保温等方式来实现。原有的3层宿舍建筑,现拟在南北两侧(主要的冷热气最大之墙面)设计H型钢组成框架及铁丝网等,并穿过屋顶形成绿色爬藤包背,可大幅度降低日晒及冬季冷风吹袭强度,以节约冷气空调及热气瓦斯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2.3应用低碳型材料

在遵循低碳景观园林设计原则上,本方案以当地的特色石材花岗岩为材料,将其直接搁置于原始整平加固后的泥土地面上进行各类铺装设计,既减少了大量混凝土、砂浆、卵石等“高碳材料”的应用,也降低了其他硬质材料的运输费用,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在软质材料上,本方案首先保留了园区原有的竹林,以周边农田废弃的干稻草围边,这一保持原生态的做法不但充分展示了地方特色,也降低了其他材料运输和应用所产生的能耗,如图1。

图1竹林用稻草分割

在运用低碳型材料中,我们使用了大量当地废弃的方木料和遗弃树桩。以方木料构建的简约木结构瞭望塔,减少了大量钢材、混凝土、外墙涂料等人工材料的使用,如图2。以破旧、废弃树桩围合的人居休憩空间,巧妙替代了其他材料的应用,减少了大量Co?的排放。

图2废弃的方木材构建的瞭望塔

2.4植物配置方式

通过对当地乡土植物的应用,并在其中选择固碳释氧能力较强以及景观效果较好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以增强园林的碳汇功能。首先,经查阅资料发现,香樟、垂柳、鸢尾等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固碳释氧能力。然后,在水体周边种植大量垂柳,在人工湿地大量种植鸢尾等水生植物。这不但在景观效果上可与水面产生共鸣,更能增加园林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在种植方式上采取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搭配的方式,选择不同层次的植物构建植物群落,增加植物的碳汇能力

2.5水体去污与活化

根据现场考察,既望园的池塘水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为人粪尿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厨房油污以及洗涤剂等。因此,案例中采取高负荷地下渗滤与人工湿地复合技术,其水处理系统组成如图3。

图3池塘水水体活化系统流程图

本处理系统基本方法和原理是:池塘水经过沉淀后进入水量调节池,然后经泵提到高负荷地下渗滤装置(微生物地球化学净化技术),自流出水进入高负荷人工湿地,经脱磷脱氮深度处理系统处理后,最后自流到大水塘和散布自然湿地,并流至水沟。这不仅解决了生活污水带来的污染困惑,而且大大减少了电能消耗而产生的Co?。此外,整个系统为地埋式,地表规划为绿地。小区的水流动起来,其补水也有了保障,可确保水体永不干枯,保持生活小区的水平衡。这样既产生了一个自然式的湿地,水用于菜地的浇灌,而且整个循环大大节约了耗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气候逐年变暖,自然灾害愈发频繁,对建设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目标的现代低碳园林来说,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另外,从中也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的低碳经济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为尽快形成高效节能的现代低碳园林的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秀晨.园林绿化对低碳城市的贡献[J].建设科技,2010(4)

节能降碳方案篇8

关键词:绿色酒店;节能;建筑设计

酒店建筑的耗能是非常巨大的。在国内“创绿”的流行趋势下,传统酒店已经很难满足节能降耗的需要。绿色酒店的三个主要理念――安全、健康、环保正是满足了人们现阶段的需求。而其中的“环保”正是要求酒店建筑要节能降耗,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角度出发,酒店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设计之初就要把酒店的节能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先决条件考虑进去。

1酒店建筑节能设计

1.1酒店建筑的能耗特点

酒店建筑的能耗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采暖能耗、空调与通风能耗、照明能耗、生活热水、办公设备、电梯、给排水设备等。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9年的数字,大型酒店单位面积耗电更是达到了121KwH/m2,还不包括采暖能耗。

酒店的能耗量主要取决于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能源系统和空调等系统设计,控制系统与模式,运营使用管理等。空调制冷和采暖系统占酒店建筑全年能耗的大部分,而外维护结构所消耗的能量在其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建筑方案的优劣对建筑被动式节能的设计是多么重要。

1.2被动式节能设计优先

通过群体规划、单体建筑设计等方法,在建筑方案设计之初,设计者就将有利自然条件和不利环境因素考虑进去,为节约能耗和主动节能创造条件。同时,运用一系列热工原理和高新技术降低能耗,并尽可能多的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以能达到建设生态绿色建筑的目的。绿色酒店建筑将通过一个集成设计方法,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问题也是主创建筑师在建筑方案创意阶段需要考虑的。

1.3重点空间的舒适度与节能设计

毋庸置疑,酒店建筑中的一些核心公共空间是主创建筑师在室内设计阶段必须重视的。然而公共空间的耗能也是酒店空间中耗能较大的,注重这些空间的节能减排是实现绿色酒店重要的一部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有很多办法,比如运用专业软件,对空间的舒适度进行系统模拟,对房间的气流组织,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等等。在此基础之上,建筑师也需要和其他专业的工程师多沟通,使各个专业相辅相成发挥更大的作用,以达到空间艺术和节能都能兼顾的最佳效果。

2酒店建筑的低碳建设

2.1降低酒店建筑碳排放量

降低酒店碳排放量要通过科学设计,系统使用低碳建筑材料,降低建筑使用寿命周期中维护更新材料的碳排放量,降低建筑拆除和重新利用过程中的能耗,特别要降低酒店使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和水资源消耗。

2.2酒店建筑的建材选择

绿色酒店设计还必须关注绿色环保建材的选择使用。大量化学合成材料,各种添加剂、粘结剂等会产生有害气体的材料存在于酒店的各个角落,这些物质是酒店建筑室内环境巨大的潜在威胁。因此绿色酒店在设计中需要从以下三点来选择绿色环保建材:(1)保证健康室内空气环境。这要求设计师以及施工标书编制机构对此有足够重视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在设计和标书中对所有材料的要求要提出明确的量化指标。(2)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对建筑中所有建材与设备建立档案和量化记录,根据数据库提供的参数计算出建筑每年排放有害物质的数量。(3)强调就地取材。这样可减少交通运输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有利于形成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3基于节能降耗的中国绿色星级酒店创建研究

在全球化的今天,星级酒店建筑的发展必然要走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道路。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星级酒店的方式与方法上也将有着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3.1树立系统节能思想体系

对于建筑设计师而言,节能降耗的理念要贯彻到整个建筑设计始终。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种自然因素,设计出综合的节能降耗技术方案。合理有效地利用好风能、太阳能和水资源。并对酒店建筑中大耗能设备进行节能指标的控制和选择。

3.2酒店建筑设计以绿色设计为主导

在酒店设计中,要注重优先被动节能的设计,最大限度的使用自然采光和低碳能源。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实际空间的使用率,尽最大可能不浪费建筑空间。同时在选择材料上也要选择那些有降噪、环保、隔热功能的。在流程设计上,要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设计,尽量多的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降低一些不必要的人工能耗。建材和设备要选择那些健康、安全、绿色的材料。只有在各个方面注重节能降耗,并能形成非常适用的绿色科学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改善酒店的整体环境,为顾客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4酒店节能智能化系统

据统计,我国普通酒店每年的电力消耗在百万度左右,而较豪华的星级酒店每年的电力消耗甚至高达千万度。由此可见电力消耗对于酒店建筑也是一笔非常大的开销。

然而在酒店所有的电能消耗中,空调耗电所占的比重最大,热水供给次之,而照明用电量只是排在第三位。由此可以看出,要想降低酒店建筑的电力消耗,必须能够有效控制空调耗电。可着手控制的方面有:第一、酒店大堂的温度控制;第二、客房温度的控制;第三、楼层温度的控制;第四、设备区和厨房温度控制;第五、停车场空气控制。

5绿色酒店建筑设计要考虑的问题

绿色建筑是一种理念,它运用于酒店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改造等各个环节,可以使酒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符合酒店的发展方向。一般建筑项目的开发管理包括设计、投标、建造和使用过程。我们在注重工程项目进度同时也必须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阶段中。绿色酒店的设计是一个集成设计方式,要考虑到各个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建筑设计者在设计时必须要将各种各样的条件因素考虑进去,才能获得最有效的结果。

绿色酒店是酒店未来的行业发展的方向,它不仅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水平,更是创建低碳社会的必由之路。所以,酒店应被引导朝着良性的绿色酒店目标发展,提高酒店建筑中的“绿色”的比重。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必将获得更多的绿色酒店设计思路和具体方法,为绿色环保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求.绿色酒店设计与如何降低酒店碳排放量[Z].中国绿色低碳建筑创新成果,2012.

[2]邹剑.基于节能降耗的中国绿色星级酒店创建研究[J].科技咨询,2012.

节能降碳方案篇9

关键词:国际航空组织(iCao)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碳市场排放配额测量、报告核查(mRV)

国际航空二氧化碳排放占比全球不到2%,但是其未来的增长也较快[1],因此2016年10月6日,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第39届大会上通过了《国际民航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持续政策和做法的综合声明―气候变化》和《国际民航组织关于环境保护的持续政策和做法的综合声明―全球市场措施机制》两份重要的文件[2],该文件的出台形成了第一个全球范围内行业市场减排机制。这两份文件既是航空减排谈判的重要阶段性的成果,也是国际航空组织推动运输绿色发展的积极尝试。截止到2016年10月12日,共有66个国家表示自愿参与2021年启动的GmBm计划,这代表了将近国际航空碳排放的865%[3]。

一、国际航空市场机制的进展

(一)国际航空市场机制的由来

航空业和海运业一直未被纳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其中《巴黎协定》中各国提交的自主减排中覆盖的减排目标也仅仅是其国内的二氧化碳排放,国际航空业和航海业的排放则是单独进行汇报,并排除在减排计划中的。由于这两个行业均是涉及到交通运输的大型的移动源,因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分别授权国际航空组织(iCao)和国际海事组织(imo)管理各自的碳排放,并向公约秘书处进行汇报。

国际民航组织第39届会议的成果体现了国际航空业向温室气体减排迈出了第一步。国际航空市场机制的全称为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是航空运输业针对国际航线的一揽子减排措施,以减少国际航空的二氧化碳排放,包括技术改进和运行管理方式、促进可持续的航空替代燃料的生产和利用等措施。

CoRSia计划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实现iCao确定的2020年碳中性增长目标,照此规定,2020年后各航空公司国际航线产生碳排放的所有增加部分,均需要从国家碳市场上购买配额,以实现“碳中和”,也就是对超额碳排放进行抵消的一种模式。

根据会议的决议CoRSia计划将分阶段实施,各国自愿参加试验阶段(2021―2023年)、第一阶段(2024―2026年)和第二阶段(2027―2035年)。试验期和第一阶段各国自愿参与,其中发达国家将率先参与;第二阶段为强制参与,其中2018年单项国际航空活动的收入吨公里(RtKs)数超过RtKs总数05%的成员国,或RtKs累计数达到RtKs总数90%的成员国,都必须参与。被列为最不发达国家(LDCs)、小岛屿发展中国家(SiDS)和内陆发展中国家(LLDCs)除外,除非其自愿加入这一阶段。同时自2022年起,iCao理事会将每隔三年审查CoRSia的实施情况,包括其对国际航空业增长的影响,并以此作为是否有必要对下一阶段或合规期做出调整的依据。

(二)国际航空组织市场机制的配额分配

CoRSia中涉及的配额分配基本上是基于“祖父原则”的分配机制,决定自2021年起,某一航空运营商在某个特定年份中所需要抵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按照以下公式每年进行计算:

航空运营商的抵消义务=[部门%×(航空运营商在CoRSia下的当年排放量×部门当年增长系数)]+[个体%×(航空运营商在CoRSia下的当年排放量×航空运营商当年增长系数)];

其中:部门增长系数=(CoRSia下的当年总排放量DCoRSia下2019年和2020年平均总排放量)/CoRSia下的当年总排放量;航空运营商增长系数=(航空运营商在CoRSia下的当年排放量D航空运营商在CoRSia下2019年和2020年的平均排放量)/航空运营商在CoRSia下的当年总排放量;部门%=(100%D个体%)。当部门权重为100%,航空公司个体权重为0时,改配额方案就是部门/行业方案;当部门权重为0,个体权重为100%时,该方案就是个体方案。根据决议,在2021―2035年期间,配额方案逐渐由行业方案过渡到个体方案,而且未来最终的目标就是过渡到个体方案。

按照这一方案,对于航空市场正在快速增长的国家而言,碳中性增长目标以及对未来碳排放增量的中和是相当大的挑战。

(三)国际航空组织市场机制的参与对象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市场扭曲,CoRSia适用于成员国之间相同航线上的所有航空运营商。决议规定如果两个成员国均加入了CoRSia,那么这两个成员国之间航线上的所有国际航班,均须履行CoRSia下的碳抵消义务;如果两个成员国中仅有一个成员国加入了CoRSia,那么这两个成员国之间航线上的所有国际航班,无须履行CoRSia下的碳抵消义务,但须履行简单报告义务;如果筛龀稍惫均未加入CoRSia,那么这两个成员国之间航线上的所有国际航班,无须履行CoRSia下的碳抵消义务,但须履行简单报告义务。同时也规定了一定的豁免航班,包括国际航空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低于10000吨的航空运营商;最大起飞重量(mtom)低于5700kg的航空器;或人道主义、医疗和消防作业,避免了不必要的行政成本。

二、国际航空市场机制关键要素对中国碳市场的影响

(一)国际航空市场机制关键要素

iCao第39届大会确立了CoRSia的市场机制计划,为2020年实现碳中性增长给出了行动措施的框架,在2020年前,需要在行动措施的具体技术细节做进一步的讨论与构建。CoRSia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减排目标的确定,配额分配方法、测量、报告核查(mRV)体系以及配额使用标准等。

2020年碳中性增长目标和抵消机制对航空业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是相当激进的。iCao下的减排协议的制定必须在UnFCCC下的授权下进行,因此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CBDR)是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就像巴黎协定的国家资助减排贡献(inDC)一样,发展中国家只能承担与其自身能力相当的义务,而当前以抵消形式实施的机制,尤其可能对快速增长市场的相关国家承受与其能力不符的减排义务,按照这个方案各个航空公司所承担的抵消比例,必然是高增长市场的航企承担的多,而成熟市场的航企承担的少,这样的模式其实与CBDR是相背离的,因此iCao在如何真正体现CBDR原则,使得排放得多,尤其是历史上排放得多的国家及其航企,能够成比例的承担其相应责任是重要的议题之一。目前配额分配方案中仅仅分阶段适用不同国家,实质上并没有区分出历史上排放多的国家和排放增长较快的国家之间的差别。

CoRSia下的mRV体系主要是由市场机制谈判小组下设的专家组进行讨论和建设,要求针对mRV系统编制相关的指南文件。目前统计国际航空领域排放的方法主要有3个:欧盟航空排放计算方法、ipCC移动燃烧源排放方法和iCao标准排放量模型方法。这三种方法的数据需求和复杂程度有较大的不同。首先是方法学的边界问题,三种方法学中都考虑了起飞、降落、巡航等阶段的排放量,其中欧盟方法将整个飞行过程分为起降、巡航和爬升,ipCC方法将飞行阶段分为起降和巡航,iCao方法将起降阶段分为滑行、起飞、爬升、进近着陆4个飞行阶段,对于巡航阶段则没有涉及。在方法学的适用范围上,欧盟方法学、ipCC方法学都是适用行器层面或者飞行器整体层面,针对不同机型进行分类。iCao方法学则适用于发动机层面,飞行器的排放特性由发动机型号的排放特性和数量决定。在排放因子方面,欧盟方法学中起降阶段的排放因子由飞机型号决定,而在巡航与爬升阶段,除了飞机型号之外,排放因子还跟飞行的距离有关系。ipCC方法学1有一个前提假设就是起飞和降落阶段所消耗的燃料量约占整个飞行阶段消费量的10%,从而可以求出全部飞行阶段的排放因子平均值,而方法学2则是将起降阶段和巡航阶段分开考虑,不同机型在两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排放因子。iCao的方法学是根据飞行时间、燃油流量和排放指数来确定的,这里的排放指数就是排放因子,也是在起降的不同阶段分开考虑,各有不同的参数。

以上三种碳排放方法学的核算比较来看,由于考虑的燃料消耗不同阶段,因此数据需求不同,也间接导致了数据报告和数据核查时的难易程度,通常来看,碳市场的数据准确性要求较高,因为涉及到具体航企的配额分配,使得较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和报告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航企的运行和管理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配额适用标准是为了遴选什么样的配额可以用于国际航空的抵消机制,目前也是由市场机制小组的专家进行论证,要求给出详细的标准,以便配额的买家和卖家体现做好规划和部署。目前关于配额适用标准的争议较大,主要考察的焦c在于环境完整性、额外性、重复计算、流动性和成本等方面如何进行评估,这些焦点要素主要一方面会涉及现行碳市场中的配额能够被纳入,同时也会对未来新建碳市场的基本要素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国际航空市场机制与中国碳市场构建

国际航空市场机制是全球第一个行业市场机制,因此其出台备受国际关注,也是未来行业减排实施效果的试验田。而中国全国碳市场的构建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大体制创新,预计中国碳市场覆盖的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左右,建成后可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而国际航空市场机制是一种抵消机制,需要从行业外购买相应的配额以便抵消其行业内增加的碳排放,因此中国碳市场未来可能会成为国际民航抵消配额的来源之一。

表一将二者进行了一般性的比较,尽管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均需要构建各自的mRV和交易体系,以便顺利开展碳市场机制。预计中国碳市场在2019年逐步走向成熟,因此结合iCao下CoRSia的实施进度安排,中国碳市场未来有较大可能与其相连接。表1国际航空市场机制与中国碳市场

CoRSia中国碳市场地理范围全球国际航空业国家地理边界内覆盖部门单一部门多部门覆盖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管理体制国际减排决议国务院减排目标设定已经确定与国家整体减排目标挂钩配额分配祖父原则基准法/历史强度法mRV体系新建新建交易体系新建新建与其他市场的连接必须考虑,多边市场待考虑碳市场的连接问题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探索,未来碳市场之间的连接问题主要需要考虑三个层面上的问题:政治上的可能性、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硬件平台的可实施性等。中国碳市场的构建首先是满足国内自身节能减排的需要,其次才是考虑未来与国际碳市场的连接问题。尽管市场的链接或者是参与国际碳市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包括降低总的履约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加市场流动性、稳定价格等优势,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考虑潜在的保障措施设定链接的程度,否则会阻碍国内履约的效果等。而具体的链接模式和形式还会显现许多技术和政治上的障碍和挑战,例如各自体系的目标设定严格程度不同,则可能会增加政治上较难接受的风险;各自系统的mRV标准、流程的不统一,会造成一定管理负担。与发达国家较早就在mRV体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同,我国碳市场构建是与国内mRV体系同时开展,还处在逐渐发展的阶段,其稳定性、透明性等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因此中国碳市场未来与iCao下市场机制连接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是目前的政治和技术难度偏大。

三、结论与建议

(一)国内碳市场的建立需要与时俱进考虑国际环境的重要变化

国际民航组织第39届大会气候变化谈判取得重要成果,形成首个全球性的行业碳减排市场机制,其中有关CoRSia的议题需要引起国内碳市场建设过程中的重视,各个负责部门在建立碳市场过程中产生的标准和经验,对推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对未来中国碳市场能否与国际航空组织市场机制对接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我国是国际航空增长较快的市场,还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

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重要的民航市场之一。全行业平稳较快增长,2015年全行业运输周转量比上年增长138%,国内航线占比65%,比上一年增长10%,国际航线占比34%,比上一年增长219%[4]。预计2020年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将分别达到1450亿吨公里、72亿人次和1000万吨[5],其中国际航线的周转量还会以两位数速度的增长。因此iCao碳中性目标的确定无疑为中国国际航空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制约,我国国际航空的发展还需要争取到一定的空间,处理好发展和减排之间的矛盾。

(三)航空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对策选择空间有限,需要考虑未来的碳抵消成本

航空运输业的能源消费主要以航空公司的航油为主,以二氧化碳的排放为主,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非常有限。2015年,民航吨公里油耗大约为0294kg,比2005年下降135%,节能降耗效果显著。《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规定,2020年民航单位客货运周转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10年降低11%左右,年均下降1%左右。2015年民航节能减排专项基金220个项目,上亿的资金规模,年均减排二氧化碳90余万吨,显示航空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对策选择空间非常有限,而且成本极高,因此未来iCao的市场机制需要从行业外购买配额进行抵消,这就增加了航企的运营成本,需要提前考虑未来的碳抵消成本的因素,有研究分析显示由于中国航空公司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碳抵消的成本支出到2035年或将高达210亿元[6]。

(四)尽管国际航空业是国际化程度相当高的行业,但是目前的管理运营水平存在较大的国际国内差别

国际航空业属于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但是从目前国内mRV体系构建的基础和采用的核算方法与国际标准还具有较大的差异,国内mRV基本沿用ipCC基于燃料消耗的统计基础,以公司法人作为核算边界,而iCao下的mRVw系则采用机群作为核算边界,这种精细化mRV体系的管理要求,无疑会增加我国航企的运营管理负担和成本。

参考文献:

[1]onboardasustainablefutureiCaoenvironmentalReport2016http://wwwicaoi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pages/enV2016aspx,2016

[2]国际民航组织决议ConsolidatedstatementofcontinuingiCaopoliciesandpracticesrelatedtoenvironmentalprotectionCGlobalmarket-basedmeasure(mBm)schemehttp://wwwicaoint/meetings/a39/pages/documentationaspx

[3]CarbonoffsettingandReductionSchemeforinternationalaviation(CoRSia)http://wwwicaoi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pages/market-based-measuresaspx,2016

[4]中国民用航空局2015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caacgovcn/XXGK/XXGK/tJSJ/201605/t20160530_37643html,2016

[5]2015年民航发展基本数据http://wwwcanaorgcn/news/224/224320html

节能降碳方案篇10

赛富博“热顿”纳米反射隔热涂料

主要成分为平均2微米中空镀膜陶瓷微珠(SurfaporethermoDry),微珠表面镀有一层70~80纳米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纳米涂层。

特点

“热顿”反射隔热涂料由莱恩创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热顿隔热涂料中含有的中空镀膜陶瓷微珠粒径平均为2微米,在太阳光波长范围内,太阳反射比高达93%,半球发射率高达88%,对可见光及近红外光都有极高的反射能力,同时具有较大的热发射能力。

平均2微米中空镀膜陶瓷微珠表面镀有一层70~80纳米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纳米涂层,更大程度优化了其反射功能,使单位面积内的反射率更高,更大程度阻隔了热传导,保证了室内凉爽;热顿中的纳米防潮粒子通过对墙体的长效干燥不但能大大提高墙体寿命,也大幅度提高了其保温性能,具有优异的隔热、防潮、保温等功效。其制造工艺及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由于热顿产品具有高效的反射隔热效果及优异的防水防潮功效,实现了我国绿色、节能、低碳的发展目标,2011年被住建部认定为部级科技成果推广产品,并被多省市认定为建筑节能产品。

性能参数

陶瓷微珠大小(μm):0.3~2.5

成珠率:99%

太阳发射比:0.90

半球发射率:0.88

耐沾污性能:7级

执行标准:JG/t235-2008;JC/t1040-2007;GB/t25261-2010

设计选用及施工安装要点

案例1――上海世博会零碳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伦敦案例零碳馆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场馆。零碳馆位于上海世博园区城市最佳实践区,总建筑面积2657平方米,由南北两栋四层的连体建筑构成.零碳馆是向全球展示城市层面节能减排设计的最佳案例,该案例参照全球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社区贝丁顿社区(位于南伦敦)的技术体系和逻辑,结合上海当地气候特征,就地取材,全面展示基于中国气候和经济条件下的零碳实践,向全球彰显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经过对成百种不同的保温隔热材料和品牌的选择和对比,2010上海世博会零碳馆选择了热顿纳米保温隔热涂料,3000平米的外表面涂刷了热顿纳米保温隔热涂料。2010年1月20日完工。

零碳馆的建设运用了许多当今世界领先的绿色科技,展馆的构造主要是根据上海夏天湿热,冬天阴冷的气候特点来设计的,其设计理念是,建造一个仅使用可再生能源即可满足居民生活所需的社区,其目的是向人们展示一种在城市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以及降低对化石能源依赖的良策。

实验数据表明,在使用过热顿纳米保温隔热涂料及其他绿色建筑材料后,与普通建筑相比,零碳馆可节省81%的供热能耗以及45%的电力消耗。热顿纳米保温隔热涂料的使用,让世博的游客在炎炎夏日感受到科技给零碳馆带来凉爽。

案例2――万科东莞建筑研究中心

万科东莞建筑研究中心坐落在广东松山,其设计构思超越了一般建筑设计的理念。万科集团对整个建筑设计构造有严格的要求,主要包括要利用自然技术、绿色材料,以低投入方式平衡和保护周边生态系统,同时还需要保证万科建筑研究中心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和舒适性,来尽显生态环保、低碳建筑的个性特色。

由莱恩创科提供的热顿纳米反射隔热涂料被运用在万科建筑中心的外墙表面上,其纳米涂料分子直接和墙体进行垂直结合,打破了传统乳胶漆在墙面不透气的横向链接结膜方式,加强了墙体的防水防霉功效,延长了建筑外墙的使用寿命,高效地达到隔热效果。纳米反射隔热涂料还作为标准化设计应用在万科建筑中心的集装箱建筑上,高效地实现了隔热功能。

万科建筑研究中心的工程数据表明,在外墙仅涂刷一层热顿纳米反射隔热涂料便可达到53.38%的节能效果,可节省80%的施工时间,建筑体对太阳能的反射率高达92.35%。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物的能源效用,大大降低了建筑能耗。此外,热顿纳米反射隔热涂料是一款水基型产品,不含任何有毒化学物质,与万科集团所崇尚的“绿色建筑”理念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