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十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十篇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0:16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篇1

根据管理的一般含义和德育管理内涵的论述,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高校德育管理:所谓高校德育管理,是指高校或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高校德育的性质和任务,在遵循德育客观规律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实施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协调高校德育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有效组织、调动和利用高校内外各种德育资源和相关要素,优化高校德育环境,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通过对高校德育管理和高校德育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内容:其一,德育管理的对象是影响德育效果的德育资源和一切相关因素,而德育的对象是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其二,德育管理是一种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特殊管理活动,而德育是把一些具体的德育信息传递给学生,目的是引起学生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其三,德育管理是一个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而德育是社会与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高校德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职能(competency)是指人、事物、机构在特定体制中所应有的作用。人的职能是指一定职位的人完成其职务的能力;事物的职能一般等同于事物的功能;机构的职能一般包括机构所承担的职权、作用等内容。高校德育管理的基本职能就是指高校德育管理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主要包括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方面的内容。

1.决策与计划职能

决策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主体是管理者。它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Lewis.Goodmanandfandt,1998)计划就是指为了实现决策确定的目标,提前进行的行动安排。决策与计划职能是高校德育管理的首要职能,决策与计划是德育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高校德育决策就是对高校德育一系列重要问题的决定。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提出若干个可行性方案用以进行比较,并且选择最优行动方案的过程。高校德育决策包含以下过程:一是诊断问题。首先必须要求决策者发现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知道在哪里需要改进。实际情况与预期状况的差异,并提示管理者潜在的机会或者问题的存在。二是明确目标。管理者需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确立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所以说明确目标是高校德育决策中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职责。三是拟定方案。一旦德育目标被正确地识别出来,高校德育管理者就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这一步骤既需要结合上级精神和自身实际,也需要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大量研究和分析相关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搞好科学预测,而且要提出尽量多的方案。四是筛选方案。这一步是评估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并选择最满意的方案。由于最好选择通常是建立在仔细判断的基础上,所以德育管理者必须仔细考察所掌握的全部事实,并确信自己已获得足够的信息。五是执行方案。选定方案之后,紧接着要对选定的方案组织实施。六是评估效果。对方案执行效果的评估是指将方案实际的执行效果与德育管理者当初所设立的目标进行比较,检查是否有偏差,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确保决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高校的德育计划是高校德育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德育计划通过将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活动任务分解给组织的每个部门、环节和个人,从而不仅为这些部门、环节和个人在该时期的工作提供了具体的依据,而且为决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高校德育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出做什么(what),明确高校德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二,说明为什么做(why),这也是阐述完成事情的原因。为了充分调动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与激情,更好地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必须明确计划制定的原因和目的。第三,指出由谁去做(who),即明确实施计划的有关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第四,指出在何地做(where),即明确计划实施的地点或场所,了解计划实施所处的环境。第五,指出什么时候去做(when),规定了计划开始和完成的时间,并且明确实施计划时的时间分配,以便于更充分地运用学校的德育资源。第六,是怎么样去做(How),明确了计划实施的方式和手段。

高校德育的决策与计划是指引高校德育活动的蓝图,在高校德育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2.组织职能

组织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客观的、外在的共同目标而相互协助行动的集合体。这是从组织本身作为一个实体的角度来考虑的。其二是指作为一个实践过程的组织,是一个安排特定集体各种活动的过程。我们认为作为德育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高校德育管理中的组织就是建立并利用学校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氛围,科学配置并有效使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将高校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连接成一个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德育管理,将计划付诸实施并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

高校德育的组织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高校德育组织结构。当德育目标确定以后,德育管理者首先应对为实现德育目标而制定的各种工作内容进行分类,把有联系密切或者性质相似的工作进行合并,并成立相应的工作部门,而且要根据具体的管理幅度来确定德育的纵向管理层次,最终形成一个完整并且丰富的系统。二是分权和授权,当确定了德育组织结构形式以后,就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适度的分权和正确的授权,分权意味着把德育管理的职权由高层管理者委派给不同的层次和各个部门,所以一定要讲求适度。授权就是把权力委任给各个管理层和各个部门的过程。处理好组织中的分权与授权,有利于组织系统内部的协同工作。三是组建德育队伍。在科学设计德育组织并分权和授权的基础上,还应该适当配备德育人员,包括人员的选拔、培训、考核、任命、奖惩以及对其行为的激励等。四是德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指高校德育管理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在决策、计划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种管理资源,做好协调和保障工作,开展丰富多样的高校德育活动。

高校德育管理组织是高校德育决策和计划得以实现的根本,也是高校德育管理者对高校德育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它能大大提高德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高校德育管理的目标并非依靠少数人或者零散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必须有一个有效的组织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系统中的每个人都能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所以说组织是实现高校德育管理目标的基础。

3.领导职能

“领导”从名词和动词的角度来考虑有两种各自的含义:名词属性的“领导”就是指“领导者”,动词属性的“领导”是指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领导职能”中的“领导”就是指在一定的组织或者团体中,通过管理者的引导、指挥和协调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高校德育管理的组织职能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配置和使用。必须通过实施高校德育管理的领导职能,才能使这些资源运作起来。高校德育管理的领导是为了达到既定的德育目标,运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管理对象施加影响,从而指挥、

协调、激励管理对象的过程。高校德育管理能否发挥预期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德育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自身素质。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下属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所以说,领导者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取得被领导者的认可,这既需要组织赋予其责任范围内的支配力量也就是权力,也需要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也就是威望。高校德育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首先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宽广的胸怀,能够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能给组织成员指明组织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途径;其次要能够协调好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全体组织成员劲往一处使,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再次要能为组织成员提供发展的空间。因此,提高德育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自身素质非常重要。

高校德育队伍管理是德育领导的核心,事关整个高校德育工作。德育队伍是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增强德育有效性的关键。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政治坚定、业务性强、专兼结合的高素质的德育队伍,是构建高校德育体系的关键。是完成教育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基本保证。

4.控制职能

斯蒂芬・罗宾斯曾这样描述控制的作用:“尽管计划可以指定出来,组织结构可以调整得非常有效,员工的积极性也可以调动起来,但是这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行动按计划执行,不能保证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控制是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德育的控制,就是保障高校德育计划与实际德育工作相适应,以便顺利实现目标的活动。

高校德育控制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标准。标准是人们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的规范,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高校德育管理实施控制,首先就要根据既定的计划的要求和控制对象的客观情况来确定控制的标准。具体地说,控制标准就是要制定出对学生的自身素质和高校德育效果进行检查和衡量的指标及其体系。二是衡量绩效。衡量绩效就是高校德育管理者根据预定标准对高校德育实际工作的成效和进度进行检查、衡量和比较,获得并掌握高校德育具体工作与计划目标之间的偏差及其严重程度的信息,并进行具体分析。三是纠正偏差。德育管理者利用科学的方法,依据客观的标准,对高校德育工作绩效进行衡量,可以发现计划具体执行中出现的偏差。纠正偏差就是在此基础上分析高校德育偏差产生的原因,并且制定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

高校德育控制就是依据高校德育计划的要求,设立衡量高校德育绩效的标准,然后把具体高校德育工作结果和预定的标准相比较,来确定德育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其严重程度,并对这个偏差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高校德育控制是高校德育组织机构健康运转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德育计划目标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m],黄卫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黄兆龙,现代学校德育管理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篇2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上级工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学校教育中心工作,在突出维护职能的同时,全面履行工会职责,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加强教育工会自身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一)增强三个意识  

 1、进一步增强工会工作服从服务于教育发展大局意识;  

 2、进一步增强维护意识;  

 3、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  

(二)营造五种氛围  

 1、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  

 2、营造有利于激发教职工创造性的工作氛围;  

 3、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工作学习氛围;  

 4、营造健康向上、情趣盎然的文化生活氛围;  

 5、营造和谐的充满关爱的生活氛围。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民主管理,提升民主意识。

 1、我校工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维护职能,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维护教职工在政治上的民主权益;经济上的劳动权益;文化上的精神权益。工会组织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工会职能,加强与党政的沟通,依靠党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组织教职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民主管理,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2、加强教代会工作,不断提高教代会工作水平。我校要继续营造和谐民主的政治氛围,切实保障教职工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以利于维护职工利益,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共谋事业发展。  

 3、健全完善“党政齐抓共管、行政主体到位、工会积极配合、教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校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检查、有考核、奖优罚劣。在工作中不断调整和扩大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拓宽公开渠道,完善公开制度,进一步提升教职工参政议政能力。

 4、工会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制度、有台帐、有检查、有考核,结合日常工作做好我校工会日常管理。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素养。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水准。以关爱学生和爱岗敬业为重点,将师德教育与学习榜样人物、家长评教、学生评教活动紧密结合,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推销资料、有偿补习和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等不良现象,努力塑造志存高远、淡泊名利、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良好教师形象。配合学校在完善师德制度和评价机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出台《师德考核细则、奖惩条例》,开展师德考核,并与绩效工资待遇、个人荣誉和外出学习培训直接挂钩,进一步引导全体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关爱学生,以正确的育人观去培养学生,朝着“家长满意、学生喜欢、同事佩服、领导放心、自我认同”的方向不断努力。

 2、开展文明礼仪普及活动,提高教师文明素养。礼仪是人际交往中沟通感情的桥梁,加强道德实践,应该从礼仪做起。在学校着力开展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同时,要组织教师开展“讲教师礼仪、塑儒雅形象、重师德规范”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普及活动,结合教育行风政风建设,按照“八荣八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职业礼仪、社会礼仪、生活礼仪三方面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学习文明礼仪基本规范、开展文明礼仪一周行、礼仪知识讲坛、知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普及和实践文明礼仪,以知礼向善为重点,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教师基本行为教育和师德教育活动中去,提高礼仪意识,增长礼仪知识,遵守礼仪规范,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文明的育人环境。  

 3、实施“青蓝工程”,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一要加大“传、帮、带”力度。举行师徒结对仪式,充分发挥我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校内名师的有利资源,做好“传、帮、带”工作。二要加强教学技能锤炼。以更新教育观念、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训练重点,组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与观摩研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撰写、说课与评课、课件制作活动,引导教师从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走向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行列。三要加强综合素质测评。

 4、树教师典型形象,发挥榜样作用。以文明执教,规范从教行为为主题开展论坛或演讲比赛,用身边的爱生故事感染身边人。积极弘扬教职工中的先进人物事迹,工会将组织教学评优、师德评优活动,组织评选教学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十佳师德标兵,并举行教学展示、师德演讲活动,大力弘扬教学技艺精湛、师德师风高尚的先进人物事迹,努力营造以艺储德、以艺益智、以德治校、以德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发挥工会职能,创温暖“教工之家”。  

 1、全面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工程”。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创造条件、增加设施,营造良好氛围,广泛传播“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理念,广泛开展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知识的宣传活动,培养教职工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1  

查阅更多2010年学校工会工作计划

||||||||

查看更多>>

 2、继续做好“送温暖工程”。把教职工的冷暖和困苦时刻挂心间,切实履行工会职能,促进送温暖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及时地慰问病、困教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坚持“五必访”(生病住院、婚丧喜事、产妇、退离休、重大困难必访)制度,关心教职工生活,定期组织教职工进行体检和疗养,为教职工办实事、好事。   

 3、全面推进“女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女教职工是学校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关注女职工,积极营造和谐健康的教学教育环境。除了从教学上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外,还要关心女职工生理和心理健康,每年10月份~12月份组织女教职工体检,并组织女教职工办理特病保险,维护女教职工特殊利益和合法权益。

 4、认真做好“退管服务工程”。退休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余热,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定期召开退休教师座谈会,鼓励退休教师多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关心退休教职工身心健康,组织退休教师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经常过问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及时上门慰问。充分利用重阳节,组织退休教师开展庆祝活动。

(2)

查阅更多2010年学校工会工作计划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篇3

一、建立、修订和完善了各类岗位职责、常规管理制度

1、岗位职责类:教育运行处主任职责、分管德育(教学)副主任职责,德育员、教务员工作职责,实验员工作职责,校医工作职责,油印员工作职责、电教员工作职责,教研组、年级组工作职责,宿管员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职责等,明确了职责和工作范围。

2、教育教学管理类:教学方面有:早晚自习的有关规定,备课要求,考试实施方案,作业布置批改要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教学常规考核实施方案,关于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的规定。德育方面有:值周工作制度,学生自主管理方案,班主任考核细则。完善了各类考核评价制度。指定了德育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

二、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畅有序。

1、抓各类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我们共制定如下计划:《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校本教研工作计划》、《运行处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毕业班工作部署》、实验员工作计划等。

2、抓住教学环节,保证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1)抓备课。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跟上。新老教师有别。

2)抓课堂。让老师明确一堂好课的标准。其次,开展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研究课,开展了全员听课和评课。开展了校外教学交流活动,会理太平中学、仁和民中到我校听课和交流活动,我校部分教师也到民中听课交流。我校骨干教师到大田中学献课。

3)抓检测。初三实行周练制,初一、初二实行月练制。组织了半期质量检测。及时召开了质量分析会。

3、抓师资队伍,保证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1)督促老师做好“三新一德”学习和考试工作。

2)派老师外出考察学习,陈思锜到成都参加“文明礼仪普及教育”观摩活动。彭涛到西华师大数学教学研讨会。

3)开展了“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专辑学习活动,学习内容上传到了博客上,要求写读书笔记,写心得体会,观看了长达3个小时的魏书生在广东中山市给400多名来自中山市的老师的专题报告会录像,老师深受教育和鼓舞。

4)召开了近2年分来的新教师座谈会,给他们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安排了指导老师。

5)在沙校长的领导下,制定了教师个人有效成绩的计算办法,今后教师的教学成绩以此为依据。

6)抓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了2次班主任学习和工作会。以上好班会课为突破口,每周一个主题,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7)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校长、书记、教导主任、骨干教师集中培训活动。

8)年级组组织学习了“攀枝花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和“规范办学”的有关通知。

4、规范了办学行为,落实了规范后的相关管理工作。

三、教研、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指导;路径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现状及调查分析

1.高职学生素质现状

当前,高职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质状况令人担忧。有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核心能力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高职毕业生在综合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心理素质不够好,时间观念不够强,没有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缺少工作责任感,缺少对企业的关注和忠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差,等等。在毕业选择工作的时候,高职学生往往过分关注工作地点和工资待遇,都想留在大城市,想要薪资丰厚的工作,有些学生宁愿找不到工作也不到小城市。工作之后,有些高职毕业生过分看重物质报酬,往往频繁跳槽,使用人单位选择员工时不得不谨小慎微。这些现状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桎梏,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已成迫在眉睫之举。

2.调查数据分析

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邀请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专家,部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骨干教师,全国性有关研究组织、行业企业专家等总计107人,共同开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工作现状调研、路径与工作机制研究、评价体系研究、案例研究、课程建设研究五个方面系统推进研究工作。在梳理、归纳、总结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是教学需求。面向学生、用人单位的调研一致表明,职业素质的系统培养非常重要。广大高职学生希望通过专门课程、专业渗透培养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职业素质;用人单位希望自己的员工“先要做好人、再去做好事”;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教育部的重要文件,都在不断强调“立德树人”、“培养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要高度融合”。学生成长发展的客观需求、用人单位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国家建设未来高素质产业大军的明确规划,都摆在了高职院校面前,都在要求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尽快转变观念,改变思想上重视、行动上难以落实的问题,重新认识并确立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的课程地位与培养体系。二是教学研究。面向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的研究工作已经普遍开展并具一定基础,但更多体现于研究规模及成果数量层面(“中国知网”统计该领域年均数量已经过万),研究质量亟待提升。研究领域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第一,对高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及紧迫性的论述;第二,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探讨;第三,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内容的分析;第四,对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法、途径的探讨。但具借鉴价值的国内外比较研究、不同教育类型层次比较研究相对较少。三是教学实践。当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已从呼吁号召阶段进入普遍践行阶段,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具突破与创新价值的学校培养实践亮点,虽不足以引领改变整体局面,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累积的经验可为下一步从国家层面规范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工作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在教学实践领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内容的职业教育特色不够突出,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不充分、不深入、不系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内容需进一步与时俱进、与岗位群深度融合;(2)教学方法仍以课堂灌输为主,未能充分利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更广阔的时空作多元化系统设计;(3)教学资源仍以纸质平面为主,以教师单向展示为主,符合高职学生学习认知特点,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资源及教学工具相对匮乏。(4)考核评价手段单一僵化,“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水平、轻实践能力”,仍普遍以试卷考试或撰写论文为主,平时考核观测也多局限于课堂出勤及表现,往往是将学生的职业素质转化为一个个分数,未能发挥全程性、多方位检验教学实效的功能。四是教师队伍。目前高职院校大多缺乏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专门师资,教师队伍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学生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组成,这也成为制约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教师自身思想素养、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亟待整体提升已成普遍问题。学校普遍缺乏一支由教育管理者、教师、行业企业人员组成的,与专业技能培养能力相匹配的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专业化、专门化、职业化队伍,以增强自身系统开展培养工作的研究、设计、实施的能力。五是教学保障。围绕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的培养保障体系在高职院校中尚未建立健全,其核心要素应包括:国家的统筹制度、指令性和指导性政策,监督监控检查制度;深度合作的校企资源共享机制;学校以保障课程运行为核心的、协调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如明确主管领导、常设专门教研机构、规范师资队伍管理、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等。2014年6月24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快速发展的我国职业教育做出了功能新定位、形式新判断、工作新部署,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目标。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强调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因此,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努力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课题组在深入研究、系统思考之后,做出以下路径探究与设计的核心动因。

二、统筹规划,加强领导

1.统一思想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宏观指导。通过切实有效的方式,进一步提出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的必要性,及其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明确这方面工作在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帮助广大教育管理者、教师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全身心投入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中。

2.明确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本、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育人原则,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系统研究并制定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的总体培养目标体系及其配套解决方案,全面指导高职院校培养工作实践,解决目前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性、系统性、有效性问题。

3.提出要求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的首要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针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工作,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标准规范,提出明确工作要求,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建立常态化跟踪检查机制,保证培养目标的有效落实,培养体系扎实运行。

三、抓住重点,加强引导

课程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的重要手段和载体。课程建设是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仅在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设置一节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仅凭各高职院校一己之力设计实施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很难担当起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之重任。

1.确立课程地位

在高职院校中建立“三年不断线”式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中高职衔接以及与专业技能培养深度融合的要求与需求,明晰强化课程地位,保证核心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提出可供选择的两个方案,教育行政部门组织论证后推广至学校实施。方案一:设置一门课程“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必修课,4学分,涵盖“职业生涯规划”、“公共职业道德与通用职业能力”、“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岗位职业道德和岗位职业礼仪”四大板块。方案二:设置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系列课程,必修课,每门课1学分,分别是:“职业生涯规划”、“公共职业道德与通用职业能力”、“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岗位职业道德和岗位职业礼仪”。通过课题研究已经明确,全国高职院校目前已普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礼仪等课程,上述课程方案的推广并不会给学校课程体系带来课时增加的压力。相反,会对学校的学生职业素质课程群设计与教学实施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2.组织课程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有关研究组织,组织多方专家统一开展课程建设,将建设成果作为培养工作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给学校,指导支持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保证培养工作质量和水平。课程建设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主旨,教学资源建设要充分体现多样化、立体化特色,要能够充分满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泛在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以及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工具开展学习的新需求。同时,要拓宽课程建设的视野,以“大课程”理念为指导,进行课堂教学、讲座、实践活动、网络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组合设计、支持性内容资源系统建设、全程化考核评价体系整体创建,以全面“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

3.规范教学实施

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学实施工作检查评估,督促高职院校按照培养目标、工作要求,根据教学文件认真组织实施教学,系统应用优质教学资源、科学评价体系以确保培养成效,防止“一时热情”、“局部投入”、“各自为政”等不利于教学工作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出现。

4.加强教师培养

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培养工作是否能取得实效,关键决定因素在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系统规划组织教师培训,明确要求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教师培训纳入“国培”、“省培”项目,为教师能更多获得继续教育、专项培训创造政策条件,同时在不同层级课题立项、名师培养、优质课程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专项经费支持。高职院校为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学习交流、获得实践体验搭建平台、提供条件。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等多元化平台,以多种方式引入行业企业专业人士,或作兼职教师,或作专题讲座,或协助组织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引进与融合,促进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相互学习,帮助学校教师尽快成长。

四、逐步完善,加强监控

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在针对培养工作设计系统规划的同时,还要组织制定阶段工作计划,并借助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规划计划的完成情况、实施效果进行全程监控。完善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实践,要始终坚持走“专门化课程+专业培养渗透”的全程性、系统化培养之路。专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应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内容渗透到各个专业的课程标准,对所有专业提出明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培养要求,并落实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例如会计专业的会计实务课程,应将诚信、细致、耐心、责任等培养明确到会计实务课程标准中,作为实务课程的具体教学要求。通过专业渗透,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的内涵有效落实到不同学生个体,不同工作岗位群,不同学习时段,实现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的普适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五、创造条件,加强保障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篇5

以新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全面提高教职工思想素质和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为突破口,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县有关德育工作文件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不断创新,按照肥西县教育局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总体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创造性地实施德育教育,继续在突出重点,抓出实效,打造特色上做文章。结合县教育局年工作要点和小庙中学年工作计划,加强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重视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常规工作和德育教科研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机制。

(三)工作措施

1、强化师德建设。

以强化师德、端正教风为重点,继续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合肥市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我校教师工作纪律,促使大家自觉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把各种制度落实到教师的师德评价上。及时查处日常教学中有违师德的事件,力求使每一位教职工都具有品德高尚、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育艺术精湛的师德修养。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组织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理论,积极探索创建优秀班集体的有效途径;对照《小庙中学教职工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和《小庙中学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进一步细化对班主任日常工作的考评,加大对班级管理的检查力度,使检查评比真正起到表彰先进、激励大家的作用。坚持每周上好一节班会课,记录好《班级笔记》,坚持每月定期汇报交流与学习培训相结合的例会制度,坚持每一学期召开一次全校性的德育工作及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要求所有班主任必须写好班主任工作笔记,期末连同《班级笔记》上报教导处存档。

3、坚持做好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

通过学校领导国旗下讲话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网络教育、基础道德教育与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周安排一名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讲话,把班级学生国旗下讲话纳入班主任考核范畴,进一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

4、组织好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我校将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初、高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初中学生不少于一次,高中学生不少于两次。通过参加活动,撰写心得等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5、进一步强化共青团组织的作用。

加强团委班子建设,明确职责分工。改组学校学生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功能。学校团委依据学校计划,围绕教育重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带领全体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学校的“三风”建设做出贡献。积极向党支部推荐符合条件的高中学生作为入党积极分子。

6、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加强德育环境建设。

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家长学校做到计划落实,内容落实,主讲人落实,各项资料齐全。

7、继续重视对外宣传和校园文化。

通过不同形式宣传小庙中学,宣传小庙中学“稳步发展高中,大力发展初中”的办学目标。学校板报、橱窗专人负责,班级黑板报定期更换,定期检查;校园广播力争办出我校特色,为广大师生所喜爱;启动特色学校建设,力争一、两年内接受特色学校验收;有计划、有组织地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8、举办各种德育主题活动。

(1)继续强化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2)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

(3)开展高三学生成人宣誓活动。

(4)开展校园古诗文诵读活动。

(5)继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室向学生开放。

(6)继续办好“留守儿童之家”,完善各种制度,添置各种文体器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服务。

(7)开展年新生入学教育。

(8)做好年高一新生军训工作。

(9)开展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10)重阳节期间开展孝亲敬老活动。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篇6

一、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1.全面部署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召开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经验交流现场会。启动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用”示范区建设。

2.努力推进教师编制待遇向农村倾斜。印发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探索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农村学校编制。全力做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落实工作,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3.创新农村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做好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推动地方通过在学免费、上岗退费等方式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为就业导向的教师培养新机制。整合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培养计划。继续实施和改革完善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增加体音美、外语、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招聘补充数量。推动地方出台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定向培养和补充高素质农村幼儿园教师,推进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工作。

4.抓好农村教师校长培训工作。深入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部级培训计划”,加大中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专兼职体育、美育教师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紧缺领域教师培训比例。着力实施农村校长助力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的整体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

二、深化教师工作综合改革,

着力破解教师队伍治理体制机制障碍

5.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的意见》,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进一步扩大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推进教师资格考试命题改革。

6.推进教师职务职称制度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启动中职教师职称改革试点,研制中职教师职称改革指导意见。加快推进将教授、副教授评审权下放到具备条件的高校。研制推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意见。

7.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加强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领域44项试点的指导工作。推进实施教师队伍建设45类示范项目,探索顶层推动与基层首创相结合的全新路径,力争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启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专项研究。

三、变革教师培养培训模式,

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8.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分类推进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三位一体”联合培养新机制。启动师范类专业认证试点工作,规范和引导师范类专业建设。研制“国培计划”改革方案。启动“中小学校长部级培训计划”,全面推进校长培训改革。创新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中小学教师校长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探索建立教师校长常态化研修制度。扩大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试点,研制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政策。

9.健全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研制《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健全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内涵建设,依托大中型企业加强教师企业实践平台建设。深入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推进校企合作开展“工学交替”教师培训,支持职业院校自主选聘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完善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制度,继续实施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和出国培训。推动职业院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改革,创新高学历“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10.创新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模式。大力推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提升,重点提高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研制关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地各高校建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推广青年教师职业导师制度、产学研践习制度,探索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新机制。

11.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推进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提高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能力。扩大特殊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提升培养质量。加大部级教师培训计划殊教育教师培训的比重,重视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四、创新教师工作管理模式,

推进教师队伍治理能力现代化

12.加速推进教师管理和教师教育信息化。基本建成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教师管理效率和水平。继续实施“教师教育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建设推广优质教师教育mooC课程。启动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形成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进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大幅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13.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构建工作。出台幼儿园园长、普通高中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颁布中小学教师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督导评价标准。研制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课程标准。启动研制高校教师、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专业标准。

五、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14.深入推进中小学师德建设。推动落实《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违反师德行为处理办法》,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重德养德的良好风气。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篇7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帮助教师知道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深刻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特征、功能及基本要求,深入思考新时期我们应该提倡什么样的师德,从教师职业生成的角度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显着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二、培训对象

我镇所有在职的小学教师(已参加市级及以上骨干培训的教师可以不再参加本地的集中理论培训,但须参加校本培训,并发挥引领作用)。

三、培训内容

1、《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2、《教师职业道德》

3、《教师职业道德案例库》

4、《教师心理素质教育》

5、《师德启示录》

四、培训形式

采取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集中培训时间为一天,由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集中培训力求做到精心组织,全员参与,严格考勤,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不断提高学习效率,要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基础,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实践反思,精心组织各具特色的校本培训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感悟,从感悟到领悟,从领悟到行动上的追求,逐步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五、培训安排

1、准备阶段(XX年8月——XX年1月)。

主要工作:

1)调研摸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制定《师德与教师职业》课程培训计划。

2)制定《师德与教师职业》课程培训考核表。

3)根据《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和《镇海区《师德与教师职业)课程培训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师德与教师职业》课程校本培训计划,并在XX年2月17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审核确认。

4)推荐《师德与教师职业》课程校本培训辅导员一名,并在XX年1月13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审核确认。

2、实施阶段(XX年1月——XX年4月)。

主要工作:

1)辅导员培训。XX年1月23日,《师德与教师职业》课程校本培训辅导员赴奉化参加培训,听省教师培训中心专家辅导讲座。

2)组织集中培训。

时间:上午八点。

地点:骆驼中心学校报告厅

培训对象:九龙湖镇中心(包括完小)所有在职的小学教师

主讲:师德培训讲师团成员

要求: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组织者:教师进修学校

3)组织校本培训。

从XX年2‘月至4月,认真实施学校《师德与教师职业》课程校本培训计划,至少精心组织6次校本培训活动,重点围绕《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联系自身实际进行交流研讨,挖掘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的选择主题开展师德讨论,并与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和教师政治学习活动相结合,重视师德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每位教师至少要上交3次培训作业(作业内容自定),要把培训教师的出勤和作业情况及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上,并按要求上交培训考核表。

3、考评阶段(XX年4月底——XX年5月)。

主要工作:

1)书面考试。4月底组织闭卷统考,主要考查教师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由省统一命题,区进修学校组织考试、阅卷。考试不合格(60分以下)的教师允许有补考机会,但补考前必须重修。考试作弊的教师本课程总评不合格,并记录在案。

2)过程考核。主要通过对参训教师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作业质量、出勤等情况的观察记录,给予培训过程恰当的综合性评价。在4月底,完成《师德与教师职业》课程培训考核表并及时上交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

3)学分登记。过程考核和书面考核合格后,由进修学校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在继续教育登记手册中记入相应学分,《师德与教师职业》计36学分。如考核不合格,则不能登记继续教育学分。

4)总结评价。XX年4月底建立《师德与教师职业》课程培训档案(包括校本研修计划、考核表、培训总结、每位教师的学习笔记、3次作业等资料),同时将《师德与教师职业》课程培训总结及时上交区教师进修学校德育教研室。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篇8

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课堂教学、德育管理、实践活动等环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在校生和实习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践行职业道德、规避职业道德风险的能力。

2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根据中职学校的学制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素质状况,职业道德教育要全员参与、分步实施、全程推进。

2.1全员参与

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全员参与。不仅教师要立足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管理与服务人员也应立足本职岗位,在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中不失时机地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为了落实全员参与职业道德教育的责任,学校要制定有关任课教师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

2.2课堂教学

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明事理、讲原则、守信用,准确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这里的“课堂”包括德育课以及班会课、晨会课、报告会、专题讲座等。

2.3家校联动

学校每学期至少集中召开一次家长会(或网络视频会),介绍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动态,让家长关心关注学校发展,对重大活动与事件,寄发《告家长书》;每学年每位班主任至少对每个学生进行一次家访活动(或网络视频对话),对潜能生班主任每周至少与家长沟通一次,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现实表现情况;任课教师一学期至少挂钩5名所教班级学生家长,每月向家长汇报学生状况。对个别学生,教师与家长共同配合,签订“家校共同教育协议书”;学校定期举办教育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或班级主题教育活动。教师与家长联手、学校与家庭合作,在融洽的家校关系下共同抓好学生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

2.4基地教育

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鼓励学生在校内外建立便民服务基的便民和学雷锋送温暖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在基地服务行动中积累经验,在基地服务中强化职业道德意识。2.5校企合作中职生在企业实习或顶岗实习,是学生初次尝试职业生活,这一时期加强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非常重要,因此,要通过校企合作制度,企业与学校分工协作,各施其责,协调力量,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健全完善跟踪、反馈、应急方案,建立网络联系平台,实时报告学生在企业的各种表现和职业道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挖掘优秀典型及时表扬。

3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福建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凝练出八种方法,既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也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

3.1依托日常管理实行渗透教育

一是努力营造一个文明、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开展“文明班级”“星级宿舍”等评比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举行“身边的诚信故事演讲”“职业礼仪展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比赛,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二是在公共场所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的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开辟职业道德教育专栏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三是利用广播、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校园好人好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择业观、职业理想根植于学生的心中。

3.2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系统教育

把职业道德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一年级以职业道德的基础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讲解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我,确立职业目标、划分阶段目标,制定具体的职业规划;二年级以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为基本出发点,开设就业指导与求职技巧方面的选修课,举办以所学专业行业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座谈会、演讲比赛、模拟应聘赛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三年级学生在赴企业顶岗实习前,学校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座谈,交流创业经历,或邀请合作企业有关人员为学生作“就业与创业”主题讲座,增强学生的职业情感,指导学生顺利顶岗实习和就业。

3.3开展教育活动突出主题教育

职业道德有关的系列主题教育不仅包括每天的晨会课、每周的班会课、升旗仪式等较稳定的德育教育活动,还包括新生入学军训教育和学生顶岗实习前的校企衔接教育。此外,通过举办“职业道德主题征文”“企业文化主题辩论”“企业职业道德主题格言创作展”等活动将职业道德这一教育主题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真正明白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3.4开设劳动礼仪课程加强实践教育

把劳动礼仪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个班级的学生开展劳动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每天两节课在教室里接受基本规范的学习和训练,其他时间安排在校园打扫环境卫生、除草、文明督导、整理图书、协助教师开展文明宿舍和文明教室等检查评比,或组织学生到学校实习基地植树造林、养护花草林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现职业道德的力量。劳动礼仪教育周原则上一、二年级每班每年安排一次。

3.5推行5S管理制度以深化教育

引进企业优秀的管理制度与理念,在校园内推行“5S”管理制度,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制度,并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的环境卫生管理细则,为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上尽快适应企业的要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3.6通过法制教育活动开展规范教育

根据学制和学生的年龄与将来职业特点,科学安排法制教育内容。第一年侧重于什么是违纪、违法和犯罪的教育,第二年侧重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育,第三年侧重劳动法、合同法基本知识教育和劳动纠纷处理案例分析。采取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开展法制教育,邀请当地公安干警、法院法官、少管所教官、法律专家等法律工作者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或组织学生到监狱、劳教所参观,以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纪观念,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7营造职业文化环境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一是努力扩大校企合作规模,提升校企合作层次,把企业生产线引入校园,结合专业训练接受合作企业生产任务,或安排学生到校内企业参观,让学生在校内企业生产环境中接受职业道德教育。二是积极争取合作企业的支持,在校园内的学习区域、实验实训区域大力宣传展示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让学生耳濡目染企业职业道德规范。三是鼓励专业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仿真的企业生产环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上述教育使学生在脑海中深深根植优秀的职业道德标准。

3.8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教育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篇9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全员育人;科学管理;和谐育人

如何发挥德育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我校党委长期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校近几年来在抓德育工作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是稳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是抓牢青少年学生思想阵地的重要途径。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直接关系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稳定、和谐、健康的发展,尤其新疆发生“7·5”事件后,越发引起反思和关注。而学校德育工作是否取得成效,其关键在于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全员育人德育工作机制是否建立,运行是否通畅,效果是否明显。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党委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在加强全员育人机制上花心血、下工夫、使长劲,通过建立全员育人管理机制、健全德育制度、开展德育科研工作,探索德育规律,使德育工作由虚变实,由弱到强,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提高的全员育人德育工作机制。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1引用现代“pdca”计划循环法和“mbo”目标管理法。建立全员育人工作机制

“pdca”计划循环法,即计划(plovn)—执行(do)一检查(cheek)--总结(aaion),管理工作要推动pdca循环的不断转动,不断循环和运行,实现学校德育目标任务的完成,促使德育工作由原有水平达到新水平以致更高的水平,见图1。www.133229.com

“mbo”目标管理法是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后被广泛运用于企业、学校、政府、医院等各种组织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它是一个全面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通过目标的分解,制订落实环节将许多关键工作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建立全员育人工作机制,主要指建立学校德育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为此,学校采用“pdca”计翅f循环法和“mbo”目标管理法,建立了全员育人基本模式,如图2所示。

同时为落实上述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学校又专门成立了思政科和综合目标管理办公室,思政科负责落实德育领导小组的各项决议和决策,制订学校德育规划和计划,并层层分解到各科室。综合目标管理办公室由校领导担任责任人、5位党支部书记任综合目标考核组组长,负责根据各科室参与制订的,由恩政科下发的德育工作任务分解书,制订各科室德育工作质量考评标准及个人岗位职责,并与全校各科室、教研组进行层层签订,每月对各科室及个人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在师生中发放各科室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考核结果与学校发放的绩效工资挂钩,将责任、奖惩落实到人,消除了推诿扯皮现象,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考核目标体系。实现了德育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落实了全员育人工作。

学校“mbo”德育目标管理,经过“pdca”的几年工作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一总结一改进,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步调一致。信息畅通,特别是从安排、实施、检查3个环节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工作局面和权责明确的工作机制。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全员育人管理体制取得了预期效果,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学校和自治区德育科研先进学校,并评为昌吉州德育示范学校,在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文明风采大赛中又作为新疆赛区六年惟一获奖单位在北京受到表彰,获得优秀组织奖称号,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因此被州教育工委和州委组织部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州推广。

2创新德育工作制度。为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提供保障

建立并健全一个科学完善的德育工作制度是学校全员育人管理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根据中央相关文件精神和《中职德育大纲》,学校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又创新完善和出台德育工作制度与文件,如《改革德育实践课增强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实施方案》、《昌吉卫生学校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等,以进一步增强学校内部动力,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工育人积极性,提高育人水平和实效性,实现学校德育管理的全员化、科学化、制度化。目前学校在全员育人管理方面的制度主要如图3所示。

3开展德育工作的探索和研究。使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充满活力

德育科研是教育的先导。一切教育行为都离不开德育科研,德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德育科研,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需要德育科研,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德育科研,德育决策和管理更需要德育科研。学校在长期的育人实践进程中也深刻认识到,德育科研是全员育人机制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重要推动力。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德育科研工作,提出了“教职工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的理念,成立了校长、书记牵头、专兼职教师共同实施的课题组和校级师生德育研究会,拨付德育科研专项课题经费,制订科研奖励管理办法。每位校领导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部级重点课题和自治区社会科学等7项科研课题的研究负责人,形成从领导到教师,从员工到学生,人人都参与的科研化德育工作模式。“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援疆东部省市与新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和“科学引领网络生活”4项课题获得自治区专项科研经费。5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校科研氛围浓郁,科研成果丰硕,有60人次教职工荣获自治区、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实验教师,16位教师荣获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优秀教师指导奖,4名教师获自治区及全国德育说课设计比赛一、二、三等奖,1名教师获得自治区德育说课教学能手奖。受各级各类表彰的学生达1294人次,占学生总数的33.3%,其中8位学生荣获自治区德育科研先进学生称号。14个班级获得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班级。

学校2项国家重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途径的深化研究”和“中职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结题并获课题结题一等奖,100余篇科研论文在部级、自治区级获奖并被省内外多家刊物刊登,其中《践行“八荣八耻”学生德育活动辅导读本》、《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研究实用护士礼仪手册》、《守护成长的心灵》、《放飞职业理想播种职业希望》、《把阳光洒在每一个角落》、《新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实施》6部校本教材荣获部级“十五”、“十一五”重点课题成果一等奖,并在其他学校中推广使用。这些课题的研究,不仅推进了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培养了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学校全员育人的机制,探索出了心理健康、班主任管理等德育工作机制,这为学校德育工作和管理提供了决策服务,促进了全员育人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4根据职业学校特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育人新途径,丰富全员育人内涵

作为一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来自全疆各地,定期召开家长会显然行不通,为此学校在注重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同时,又丰富全员育人内涵,拓宽育人途径,实行家校、社会联手育人才的新机制。根据职业学校特点,在每学期一次的告家长一封信的同时,开辟家校联系新途径,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每月一次的德育活动课对家长进行开放,利用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来校参加德育活动课、参观校园、参观实验中心、参观宿舍、参观食堂等,让家长体验孩子的生活,了解学校的育人目标,使学校与家长在教育思想上相互沟通,形成共识。实行开放日3年以来,家校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家长开放日意见反馈表结果显示,家长对此项工作的满意度达100%,家长从不太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到理解、支持,而且能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工作,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全体学生在家长的密切配合教育下,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活泼、大方,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篇10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全员育人;科学管理;和谐育人

如何发挥德育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我校党委长期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我校近几年来在抓德育工作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是稳步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是抓牢青少年学生思想阵地的重要途径。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直接关系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稳定、和谐、健康的发展,尤其新疆发生“7·5”事件后,越发引起反思和关注。而学校德育工作是否取得成效,其关键在于学校德育管理中的全员育人德育工作机制是否建立,运行是否通畅,效果是否明显。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党委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着力在加强全员育人机制上花心血、下工夫、使长劲,通过建立全员育人管理机制、健全德育制度、开展德育科研工作,探索德育规律,使德育工作由虚变实,由弱到强,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提高的全员育人德育工作机制。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1引用现代“pDCa”计划循环法和“mBo”目标管理法。建立全员育人工作机制

“pDCa”计划循环法,即计划(plovn)—执行(Do)一检查(Cheek)--总结(aaion),管理工作要推动pDCa循环的不断转动,不断循环和运行,实现学校德育目标任务的完成,促使德育工作由原有水平达到新水平以致更高的水平,见图1。

“mBo”目标管理法是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后被广泛运用于企业、学校、政府、医院等各种组织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它是一个全面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通过目标的分解,制订落实环节将许多关键工作结合起来,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建立全员育人工作机制,主要指建立学校德育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为此,学校采用“pDCa”计翅f循环法和“mBo”目标管理法,建立了全员育人基本模式,如图2所示。

同时为落实上述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学校又专门成立了思政科和综合目标管理办公室,思政科负责落实德育领导小组的各项决议和决策,制订学校德育规划和计划,并层层分解到各科室。综合目标管理办公室由校领导担任责任人、5位党支部书记任综合目标考核组组长,负责根据各科室参与制订的,由恩政科下发的德育工作任务分解书,制订各科室德育工作质量考评标准及个人岗位职责,并与全校各科室、教研组进行层层签订,每月对各科室及个人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并在师生中发放各科室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考核结果与学校发放的绩效工资挂钩,将责任、奖惩落实到人,消除了推诿扯皮现象,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考核目标体系。实现了德育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落实了全员育人工作。

学校“mBo”德育目标管理,经过“pDCa”的几年工作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一总结一改进,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步调一致。信息畅通,特别是从安排、实施、检查3个环节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工作局面和权责明确的工作机制。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显著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提升,全员育人管理体制取得了预期效果,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学校和自治区德育科研先进学校,并评为昌吉州德育示范学校,在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文明风采大赛中又作为新疆赛区六年惟一获奖单位在北京受到表彰,获得优秀组织奖称号,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因此被州教育工委和州委组织部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州推广。

2创新德育工作制度。为全员育人工作机制提供保障

建立并健全一个科学完善的德育工作制度是学校全员育人管理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根据中央相关文件精神和《中职德育大纲》,学校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又创新完善和出台德育工作制度与文件,如《改革德育实践课增强德育活动实效性的实施方案》、《昌吉卫生学校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等,以进一步增强学校内部动力,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工育人积极性,提高育人水平和实效性,实现学校德育管理的全员化、科学化、制度化。目前学校在全员育人管理方面的制度主要如图3所示。

转贴于

3开展德育工作的探索和研究。使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充满活力

德育科研是教育的先导。一切教育行为都离不开德育科研,德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德育科研,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需要德育科研,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德育科研,德育决策和管理更需要德育科研。学校在长期的育人实践进程中也深刻认识到,德育科研是全员育人机制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重要推动力。为此学校高度重视德育科研工作,提出了“教职工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的理念,成立了校长、书记牵头、专兼职教师共同实施的课题组和校级师生德育研究会,拨付德育科研专项课题经费,制订科研奖励管理办法。每位校领导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十一五”部级重点课题和自治区社会科学等7项科研课题的研究负责人,形成从领导到教师,从员工到学生,人人都参与的科研化德育工作模式。“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研究”、“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研究”、“援疆东部省市与新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和“科学引领网络生活”4项课题获得自治区专项科研经费。5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全校科研氛围浓郁,科研成果丰硕,有60人次教职工荣获自治区、全国德育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实验教师,16位教师荣获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优秀教师指导奖,4名教师获自治区及全国德育说课设计比赛一、二、三等奖,1名教师获得自治区德育说课教学能手奖。受各级各类表彰的学生达1294人次,占学生总数的33.3%,其中8位学生荣获自治区德育科研先进学生称号。14个班级获得自治区德育工作先进班级。

学校2项国家重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途径的深化研究”和“中职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结题并获课题结题一等奖,100余篇科研论文在部级、自治区级获奖并被省内外多家刊物刊登,其中《践行“八荣八耻”学生德育活动辅导读本》、《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研究实用护士礼仪手册》、《守护成长的心灵》、《放飞职业理想播种职业希望》、《把阳光洒在每一个角落》、《新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与实施》6部校本教材荣获部级“十五”、“十一五”重点课题成果一等奖,并在其他学校中推广使用。这些课题的研究,不仅推进了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培养了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而且进一步深化了学校全员育人的机制,探索出了心理健康、班主任管理等德育工作机制,这为学校德育工作和管理提供了决策服务,促进了全员育人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4根据职业学校特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育人新途径,丰富全员育人内涵

作为一所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来自全疆各地,定期召开家长会显然行不通,为此学校在注重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同时,又丰富全员育人内涵,拓宽育人途径,实行家校、社会联手育人才的新机制。根据职业学校特点,在每学期一次的告家长一封信的同时,开辟家校联系新途径,实行家长开放日活动。通过每月一次的德育活动课对家长进行开放,利用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来校参加德育活动课、参观校园、参观实验中心、参观宿舍、参观食堂等,让家长体验孩子的生活,了解学校的育人目标,使学校与家长在教育思想上相互沟通,形成共识。实行开放日3年以来,家校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家长开放日意见反馈表结果显示,家长对此项工作的满意度达100%,家长从不太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到理解、支持,而且能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工作,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全体学生在家长的密切配合教育下,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貌、活泼、大方,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另外,学校还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大渠道,与全疆45家医院、药厂等机构建立了“订单培养”基地、实训就业“双基地”、单一实训基地3个层次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还加强与社会各个方面的沟通协作,2008年至今,一直与新疆佳音医院签订订单式培训协议,2009年学校作为卫生部信息化办公(医疗执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又开展了对在校生和社会人员的保健按摩、中药炮制、月嫂、美容师4个项目的职业技能培训及申请认定工作。同年还成立了义齿加工厂,这些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拓宽实习就业新渠道奠定基础,为我校今后人才培养探索了一条校企合作的新路子,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育人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