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业规划十篇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业规划十篇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业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0:56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业规划篇1

关键词:工艺规划与实施;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75-02

高职院校《机械制造工艺规划与实施》课程是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目前很多职业院校分别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开设,是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一、课程目标

课程实施内容应该体现“实用为先,够用为度”,在阐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前提下,强调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操作指导一体化,积极实践学做结合、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培养。教学中应利用校内外实践条件,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贴近生产实际,体现企业真实岗位要求,凸显高职课程特色。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机械制造领域专业技术素养,培养技术创新意识,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作好铺垫。课程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如下能力:

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与实施能力。能根据零件图纸分析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等要求,全面考虑产品批量、现场可利用的生产条件等因素,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产实践经验,制订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文件,能熟练操作常用机床进行零件加工。

2.现场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独立开展与机械制造相关的生产和服务工作,熟悉生产实践中解决技术问题的原则、方法、步骤与技巧等,掌握相关设备的安装调试、工况监控、故障诊断与维护等,在对生产现场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后,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并组织实施。

3.技术资料检索与利用能力。能充分利用书籍、网络等途径,借助自身专业素养,适时追踪和把握机械制造领域最新发展,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了解行业技术发展前沿动态。

4.技术创新能力。能基于课程基本概念和理论,考虑生产实际条件和技术发展规划,敏锐捕捉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针对具体生产目标在改进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进行探索,能提出实用可行的创新或改进措施,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从课程内容选取、组织、实施到表现形式,都应该通过校企合作,在多方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座谈等基础上,通过对主要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由企业技术人员和专任教师共同研究,按“简洁实用、够用,兼顾学生发展”的原则实现课程“综合化”架构,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机械制造工艺规划与实施》的课程教学项目。在笔者所在的学校,该课程以减速器加工工艺过程为典型案例,分五个项目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和训练。主要内容为机械加工工艺认知、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制订及加工、箱体加工工艺制订及加工、齿轮加工工艺制订及加工、减速器装配工艺制订及装配,着力培养学生运用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知识、机械制造工艺学一般性知识,进行常规零件的结构分析、工艺方案制订以及产品加工与装配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模式

我校《机械制造工艺规划与实施》课程组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能力本位,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将“教、学、做”有机结合,校企融通实现教学过程与岗位流程对接,学工交替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顺利转化,构建了实用有效的“三结合,双对接,一转化”教学模式。

1.教、学、做三结合。课程组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建立了“教、学、做三结合”的教学模式。课程采用企业实际项目,还原企业工作场景,选取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在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工作过程,校企合作,在一体化教学场所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了工艺基础知识认知、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实际生产能力强化,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无缝对接,保证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2.校企融通实现教学过程与岗位流程双向对接。校企合作,根据普通机械加工、设备使用与维护、工艺规划与实施等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共同开发课程,确定课程目标,实现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以行业企业中典型产品“减速器”为载体,以实际生产中真实工作任务“减速器加工工艺过程”为项目,融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按照工艺员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实行校企人员双向兼职制度,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实现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强调在课程教学中,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减速器生产流程组织实施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使教学过程与岗位流程对接。①选择典型产品载体。课程教学设计选择行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的典型产品——减速器为载体,教学对象与企业生产保持一致,便于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学有所用,提高了就业能力。②突出真实工作任务。基于减速器加工工艺过程,提取真实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境,细化学习任务,确定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相关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确保课程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要求紧密衔接。③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企业人员参与开发课程,引入企业岗位标准进行技能训练。教学中,利用企业提供的真实生产任务,在校内外教学场所由现场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任教师共同按真实工艺进行生产性“学做一体”教学,学生实现“真刀真枪”技能训练,完成学习和生产任务。④渗透专业技术知识。课程以减速器为载体,对减速器加工加工工艺过程进行系统化教学。学生通过学习训练,能够满足相应岗位职业要求,并迅速掌握工作所需的其他技能。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业规划篇2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高校扩招导致就业压力逐年增加,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631万人,比上年增长了20万人,就业压力相当大。而随着艺术类专业招生报考的持续升温和高校的扩招,全国艺术类考生每年都在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随之而来的就是艺术类毕业生人数的剧增,但社会提供的岗位却没有按同比增长,以何种心态面对就业压力,及时把握就业机会,使得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高校艺术类学生心中的一大疑问。艺术类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所学专业的特殊性,他们思维活跃,观察力强、富有想象力、个性张扬,不愿受条条框框所束缚,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职业生涯规划对艺术类大学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1.观察力强,情感丰富,思维活跃。

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艺术学习的熏陶,往往表现出观察力强、情感丰富、感性思维强、富有想象力等特点。艺术专业创作上常常强调艺术创新,因此他们追求艺术个性特色,讲求艺术个性的积累,善于在生活中以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感性地对事物作出审美判断,这常常导致对其他价值的判断不够敏感,从而往往不能从整体上看待问题,从本质上分析问题。

2.个性张扬、独立,自我意识突出。

艺术专业学生情感丰富,充满理想注意和浪漫主义色彩,他们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追求自由和个性,对外界刺激敏感,好恶分明,个性张扬。并且由于高考对艺术类专业分要求很高,他们长期在外求学,比同龄人更有独立性和自主性,自我意识突出。

3.专业情结浓厚,但文化基础薄弱。

艺术类学生以专业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文化课的录取分数比非艺术类学生要低得多,再加上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偏爱专业课、对文化课重视不够的现象,这就势必导致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狭隘,缺乏人文素质。

4.自我认识不足。

由于专业情结浓厚,艺术类学生容易沉迷在自己的艺术领域里不能自拔,对外界的情况容易忽略,从而产生眼高手低的情况。并且,多数艺术类学生由于从小就开始对艺术专业的学习,因此比别的学生有艺术特长优势,在学校里比较容易受到老师的重视,因此他们常常感觉自己比别人优秀很多,优越感强,时常产生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心态,从而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当与外界社会对其评价不一致时,择业容易受挫。

5.就业期望值高。

艺术专业学生由于专业比较特殊,在其从小学习过程中,家庭投资的财力物力较普通学生家庭高很多,比如买画纸和颜料,请专业老师辅导,等等。同时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学费要比普通专业高出很多,一个艺术类学生大学四年投入近十万,这种高投入的学习势必使他们希望毕业后有高回报。这种过高的心理期望脱离了社会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一些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失落心理,从而影响就业。

二、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我对某高校400多位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对生涯规划教育的了解程度。

调查发现,49.83%的学生听说过生涯规划教育,35.42%的学生从未听说过生涯规划教育,非常了解生涯教育的只占1.14%;71.56%的学生认为从大三大四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比较好,21.13%的学生认为从大一大二开始比较好。可见生涯教育正在逐渐走进学生,但并未为学生所熟知。生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路还很长。

2.对生涯规划教育的认可程度。

调查显示,47.24%的学生认为生涯教育重要,42.3%的学生普遍认为需要生涯教育,而认为生涯教育对其有一点帮助的占57.13%。从数据可知,有一半人认可生涯教育,但对生涯教育的现状并不满意,他们认为生涯教育作为一种人生规划非常有必要,但由于现在生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他们的影响没达到自己的心理目标。

3.对生涯规划的履行程度。

调查显示,有40.11%的学生认为已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只有近期的,并未作长久规划;有74.01%的学生表示自己不知如何去做,或还没有准备好按照制订的目标开始付出行动。这表明了学生自身的生涯规划目前只是纸上谈兵,这也意味着学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已刻不容缓。

4.对自我性格的了解程度调查。

表1显示了各项调查的结果结果显示艺术专业学生对自我的认知程度还是很高的,这对于大学生快速精准地找到自我定位、制订人生目标、完成人生理想提供了一个基础条件,为大学生顺利完成生涯教育提供了便利。但由于艺术类学生本身的特点,这也包含了他们对自我认知过高的情况,另外对于自身的了解也只是处于主观上,并没有进行过客观的测评等综合分析与权衡,因此对自身的了解是片面的。同时,调查显示将近一半以上的学生对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与方法不是很了解。这也表明了目前学生对生涯规划还比较模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迫在眉睫。

表1自我性格了解程度调查

5.对生涯教育的期望调查。

调查还发现艺术类学生期望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或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成功职场人士的经历和经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指点与引导,就业市场、行业发展的信息,心理咨询和辅导,等等。

三、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

一般而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当前的制约因素为实现自己职业目标而确定的行动的方向、时间和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引导学生在对其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有效规划的教育活动。

1.我国生涯规划的普及滞后。

西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调“生涯”的概念,强调对人生的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从幼儿园到大学,以及到社会的不同教育阶段。就大环境而言,我国现在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的是针对大学生的择业指导,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季节性特点,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学生没有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美国著名职业生涯理论的代表人物舒伯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五大阶段: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4岁)和退出阶段(65岁以上)[1]。按照这一理论,大学期间属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于大学四年学习的全过程,而目前缺少持续性和全程性。

2.队伍建设的滞后。

目前,社会上的专业职业规划师寥寥无几。据了解,美国1999年就有16万名职业规划师,平均5000人就有1个职业规划师,而我国已经取得职业指导师资格的仅1万多人,高级职业指导师不足400人[2]。这说明我国职业指导师严重缺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3.手段与方法单一化。

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手段与方法单一,缺少专业的多样化的测评工具,以及能熟练使用测评工具的专业化师资。

四、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1.观念上由就业指导向生涯规划转变。

生涯规划以自我了解、自我接受及自我发展为主,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能通过激发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尽快做好从就业指导向生涯规划的转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择业观,增强长远规划的意识,培养职业规划的能力,使艺术类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可以根据目标随时调整个人发展中的偏差,完善职业所需的素质,作出正确的抉择,自如地应对人生道路中的各种职业变动。

2.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

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特殊性、连续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因此,高校必须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做好这项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队伍建设,因地制宜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组织培训和个人自由参加社会职业资格培训组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学团队;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采用丰富多彩的具有艺术类特色的教学方式,形式多样化,更被艺术类学生所接受;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建设,包括心理辅导等,以减轻学生在学习、生活、人格等方面受困扰的程度,开展团体辅导和个别生涯辅导相结合,为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指导;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建设,采用多样化的测评工具进行专业化的测评;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估与反馈,生涯规划是长期动态的,要在实施中去检验,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加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建设,等等。

3.在个性化的前提下加强艺术类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建设。

由于艺术类学生文化课较差,我们要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专业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包括专业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思想水平,丰富内心世界。另外,要鼓励艺术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面对艺术专业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努力为他们建设一种全方位开放、自由民主、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积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完善提供条件,鼓励他们性格特点中积极的部分,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敏感性,并且予以积极引导,让他们发挥想象力,保持对新生事物的敏锐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2]林晨.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8):42-44.

[3]张燕花.艺术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2006,(03):209-210.

[4]王群.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及管理对策[J].北京教育,2007,(5):23-24.

[5]王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70-73.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业规划篇3

学校代码:11276

学校名称:南京工程学院

学校性质:省属高校

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校

学校层次:本科

学校地址: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号

二、学校简介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江苏省所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具有本科学生的教育培养资格及相应的学位授予权。坐落在虎踞龙盘、钟灵毓秀的六朝古都南京。经过百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等。学校是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和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也是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试点高校之一和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教师1300余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现有18个教育教学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和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康尼学院。本科专业63个,专业及专业方向77个。学校拥有3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品牌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省级优秀学科梯队,1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建成精品课程1门,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群)11门;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5项,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二等奖22项。

学校现有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3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与实践教育中心12个,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工程中心、实验中心、实验室45个。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工程项目,荣获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多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和社科基金项目101项。目前,学校已建成众创空间1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拥有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

学校秉承“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弘扬“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校园精神,形成了“校企合作、产学研相融、注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已先后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十万余名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一大批毕业生成为行业领域中的中坚和骨干,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一直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2003年以来,学校年年被江苏省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荣获“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近年又先后获得“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目前,学校依托良好的办学条件和优越的人文、自然环境,积极为机械、电力、核工业及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狠抓“突出一个重点,构建两大特色,实现四项提升”的工作重点,以应用型品牌专业和工程技术特色学科建设为抓手,努力深化内涵建设,不断彰显办学特色,全力开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建设新局面!

三、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艺术与设计学院前身是原国家核工业部所属的南京工业学校工艺美术系,创建于1995年,2000年并入南京工程学院,成立工艺美术系;2003年工艺美术系与机械系工业设计专业合并成立设计系;2006年更名为艺术与设计学院。

【专业设置】学院现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动画等六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99人。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6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讲师27人,助教4人,具有博士6人、博士在读2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比例为87.7%。

【科学研究】学院近五年完成立项课题116项,其中3项、省厅级38项,市厅级17项,校级58项。204篇,编写专著及教材27部,申请专利72项。教师作品参加省级以上展览210次,其中获奖6项、获奖39项,省级获奖75项、市级获奖16项。指导学生参赛获奖110项,其中17项,省级37项,市级13项、校级40项。

【优势特色】学院现拥有设计楼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美术馆1.8万平方米,实训中心面积1.2万平方米,包括家具工作室、模型工作室、视觉与信息设计工作室、产品与交互设计工作室、陶艺工作室、动画工作室、环境与景观设计工作室、摄影工作室、首饰工作室、玉雕工作室、天印工作室、工具与技术陈列馆等。学院还拥有1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客空间和1000平方米的影视动画活动中心,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科研构架。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韩国、英国等国家的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优越的软、硬件办学条件为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朝古都,浓郁的文化气息为学院发展特色化的现代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要素;长三角文化、科技、经济圈为艺术与设计学院发展开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人才培养】学院秉承学校"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奋斗目标。依托南京工程学院工科背景为优势,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元素,嵌入现代设计教学,注重艺术与科学技术及传统文化的结合;加强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走产学研相融的应用型办学道路。学院的教学体系,以现代设计知识为主体,以工程技术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为两翼的知识体系,重视学科交叉与融合,构建"大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以设计工作室为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多元合作,进行项目化教学,团队式的指导,协作式的学习方式,形成"学、做、创"为一体的应用型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

四、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工业设计工程技术与艺术理论知识,能够运用科学的设计程序与设计表达方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融以及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渗透;具有对各类产品形态、材料、工艺、结构等进行综合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胜任工业设计领域内结构开发与系统设计、设计战略规划、设计管理、设计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构成、工程制图、人机工程学、高等教学B、中外设计史、设计综合表达、工程材料、成型模具设计基础、产品材料与工艺、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系统设计、产品结构设计、计算机平面辅助设计、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模型制作与工艺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专业考察、写生实习、品牌考察、材料考察、生产考察、工业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从事工业设计方面的创新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教学研究工作。

2、专业名称:产品设计,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产品设计表达、产品开发与设计、产品模型制作与工艺等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够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渗透与交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胜任在生产制造的企业、设计公司及相关单位从事日用小家电产品的外观设计及结构改良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构成、工程制图、设计美学、中外美术史、产品设计表达、产品材料与工艺、模型制作与工艺、产品设计思维与方法、产品开发与设计、产品概念与实验、设计基础一、设计基础二、产品专题设计一、产品专题设计二、产品专题设计三、计算机平面辅助设计、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版面设计、展示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专业考察、写生实习、传统元素应用实践、时尚元素应用实践、专业实践、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生产制造的企业、设计公司及相关单位从事日用小家电产品的外观设计及结构改良设计、设计管理、设计教学、研究等工作。

3、专业名称:视觉传达设计,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础理论及设计方法,掌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以及企业形象设计等专业知识,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渗透与交融;具有良好的审美取向和较强的设计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能够在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创新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史、美学概论、平面构成、字体设计、商业插画、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书籍装帧、企业形象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写生实习、装饰雕塑、广告摄影、专业考察、视觉传达设计课程设计、各专业课程的市场调查及方案设计、制作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艺术设计方面的创新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教学研究等工作。

4、专业名称:环境设计,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历史、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等知识,能够运用科学的设计程序与设计方法,实现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渗透和交融;具有创造性的设计思维与扎实的工程设计能力,具有从事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能胜任环境设计领域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现场服务、建筑调研、设计管理、设计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建筑制图与CaD、中外建筑史、建筑室内设计初步、设计表达、装饰基础、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景观植物学、外环境设施设计、建筑构造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材料与工艺实习、室内方向课程设计、景观方向课程设计、建筑测绘与调研、专业考察、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室内装饰公司、景观园林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城市建设规划管理部门、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设计、设计管理或设计教学研究等工作。

5、专业名称:工艺美术,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专业通识知识、工艺美术原理与方法及技能,具备整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能力;能围绕陶瓷、珠宝首饰、玉石雕刻等工艺门类的材料、形态及加工制作特点进行创新设计,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较强的应用能力,能胜任陶瓷、玉雕、首饰、红木工艺等工艺美术领域的设计、制作、生产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素描、色彩、图案、形态解析、书法、白描、玉石珠宝设计、金银饰品设计、陶瓷工艺设计、红木工艺形态设计、印染工艺、粘土材料与工艺、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史、美学概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市场考察、玉石珠宝、金银首饰、陶艺、红木工艺的材料与工艺考察、设计实践、制作实习、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珠宝首饰、玉石、陶瓷艺术等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

6、专业名称:动画,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现代动漫艺术设计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动画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动画创作的理论与方法、动画创作专业知识和动画设计软件的实际操作技能;具备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设计的表达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能胜任以二维动画设计为主,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和新媒体设计、制作、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

【主干课程】动漫造型设计、动漫场景设计、动漫剧作与分镜、动画运动规律、多媒体与网页设计、影视后期、影视编导、FLaSH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玩具造型、漫画创作、商业插画等。

【主要专业实践】包括计算机基础技能训练、写生实习、专业考察、二维短片创作i、二维短片创作ii、科技竞赛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动画公司、影视传媒、网络多媒体等设计公司、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设计创作、教学、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

五、招生计划

学校2017年面向江苏、安徽、湖南、河北、辽宁、江西、山西、福建等省计划招收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等5个专业学生240名(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学制四年(本科),按艺术类招生。艺术类专业学费6800元/年·生,学生四年在校学习期间需自备部分学习工具及材料。

六、录取办法

1、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按照以文化考试成绩为主,德、智、体全面衡量的要求进行择优录取。

2、非外语专业外语教学为英语。

3、拟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须根据所在省的相关规定参加该省美术类专业统考和文化统考,学校不单独组织考试。

4、艺术类专业考生,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均达到省控制线,按照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总和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艺术类专业按照专业志愿级差2分的方式进行专业录取。

5、在同一专业录取中,按照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统考成绩总和从高到低排序,对总和相同的考生按照文化统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序;若文化统考成绩相同则按照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如仍相同,则按照语文、数学两门课程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优先录取高分考生。

6、新生入学后,学校将在3个月内根据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专业复试和体检复检。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

七、招生咨询

联系电话:025-8611800886118009

传真:025-86118600

联系地址: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号

邮编:211167

电子信箱:zsb@njit.edu.cn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业规划篇4

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是独具办学特色的教学、科研实体,多年来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近年来院教师的教研成绩显著,出版专著10多部,论文和作品多次获得部级、省级专业竞赛奖项;学生获部级、省级专业竞赛奖项50多项,表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

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7年,开办有新闻学、广告学2个本科专业。新闻传播学为学校重点扶持学科,2014年入选“湖北省战略新兴产业计划”,是全省高校唯一以新闻学入选该计划的学科。学院目前是该校重点建设的“特色学院”。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7项,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及厅级研究课题30余项,8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多项科研成果被政府与企业采纳。

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是华中地区最早的风景园林设计甲级资质专业设计院,坚持构建技术品牌、关注技术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先后圆满完成多项设计作品,获奖过百项。在风景园林设计、建筑工程、城市规划、工程咨询编制及评估、工程建设监理及园

林绿化施工等方面具有较强影响和实力。

《锋绘》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商办工业杂志社、武汉新闻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文化艺术教育类综合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1820/J,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2511。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龙源国际期刊网,读览天下网等全文收录期刊。《锋绘》杂志2015年全新改版,主要栏目有:文艺与设计论坛、文艺与设计教育、企业文化、文化产业管理、建筑艺术、建设园地等。

合作双方决定自2015年起借助《锋绘》杂志平台,进一步宣传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品牌和形象,推动教学科研和文化建设,同时由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的教授、专家、学者为杂志编辑出版和发展出谋划策,提供优质稿件,共同打造优秀期刊,为促进学术科研和教育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业规划篇5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159-03

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背景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企业是使用人才的地方,二者的结合点就是人才,为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及时为企业所使用,学校和企业都进行了一些尝试。以前开展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有一定的作用,但面太窄。为解决这一矛盾,国家提出了工程教育改革,培养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领军人才、国际认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创业、研发型高端人才。卓越工程师的核心是创新能力。

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校内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3年以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为主、基础课程实验课与必要的专业实践为辅的课程学习后,第四年到校外“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生产第一线集中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为主的一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完成学业时,实践学时占整个学习学时的四分之一强,通过与实际工程结合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并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计划”。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而提出的重大改革计划,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的启动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这为加速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化工类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产业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由于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要求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的实际工程能力要强,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的培养及训练,导致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知识面窄、动手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低下等,往往不能迅速适应工作环境,企业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化工专业的毕业生进行相关的培训。为了更好地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紧紧围绕“卓越计划”和广西“14+4”千亿元产业,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所涉及的“能源化工”、“石油化工”等领域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广西经济建设,积极推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培养模式的试点工作已经成为广西区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的途径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要顺利实施,首先必须确定好培养目标。按照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美好蓝图的实现,蓝图的实现离不开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与手段。

(一)确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研究需要什么样的工程人才方面,各国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特殊情况,有欧洲大陆体系与华盛顿协议等标准,但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上却有着共识:强调工程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工程师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实施领导力培训计划,培养工科学生引领本国和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能力;加强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紧紧围绕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既有较宽厚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坚持培养能掌握化工设计和化学工程基础理论和技能,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化学工程及石油化工等领域内的化工产品设计、科技开发、工程研究、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构建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

“3+1”人才培养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更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显然不同。传统的课程设置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主要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种类型的课程结构,是先设置理论课程然后再确定实践课程的专业体系;“3+1”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则是以工程专业能力为核心,通过对工程专业能力的界定,从而转化为每个学期的综合实训课程,再分析综合实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从而设定该学期的课程,因此课程的设计是先设置实践课程然后再确定理论课程的专业体系。课程体系紧密围绕“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勇创新”专博相兼的培养目标,并开设充分体现在化工领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选修方向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上,采用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合作授课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高质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三)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巩固,能力需要在实践中锤炼,素质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实践教学是“3+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因此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必须作为贯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主线。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采用构建实验、实习、工程实训基地一体化,4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前3年在学校进行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等实践能力训练,掌握了较宽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后,再有计划地到校企合作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行为期1年的实习,在真实的工作岗位环境中进行“教、学、做”,使已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加深、细化、熟练,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岗前培训及预就业的目标,从而促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践过程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七学期进行生产实习,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题目必须根据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实际情况,立足解决企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而提出。真正做到“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而且,学生的毕业论文采用双导师制。我们聘请了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企业骨干做兼职教师,学生的毕业论文有学校一名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中级职称以上的老师和企业兼职老师2人共同担任。根据预先设置的考核评分细则,由双导师评分,然后由企业导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进行ppt报告答辩,最终确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桂林理工大学为了积极推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整合各方资源,采取以企业为导向、以实践基地为载体、以工程项目为纽带、以教师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深度参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进程,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这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了基础。

(一)充分调动企业深度参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进程

桂林理工大学不断加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参与。桂林理工大学已和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立白日化有限公司、广西贵港市捷力电池有限公司、广西中亚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桂林优利特集团、中国化学工业桂林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企业积极介入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奠定了基础,将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为了改变企业担心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会影响正常工作、泄漏商业机密、万一出了事负不起责任的观念,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各方的权、责、利和注意事项等,并按一定比例购买学生保险。企业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终端用户,通过在学校设立企业奖助学金,并根据自身对人才的需要来设计获奖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逐渐向企业的需求靠拢;学校与企业委派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共同参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修订,以行业标准和专业素质要求为依据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共同评价、考核人才培养质量。由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要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基础理论及技能,因此,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过程中安排学生化工岗位认识实习(2学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2学分)、化工设备课程设计(2学分)、工厂概念设计(2学分)、化工企业项目设计(3学分)、生产实习(6学分)和毕业设计。为保证学生第四年在企业的教学效果,企业也给学生配备导师,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合作对学生进行常规管理,并按照实践教学大纲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计划中各环节的业务指导和根据企业项目需要确定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并对学生实践效果进行考核。企业在合作中将优先获得与工作岗位需求吻合、熟悉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管理且能尽快上手并能独当一面的高素质优秀人才。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开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是关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要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桂林理工大学始终秉承以“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严谨治校方略,设立了人才培养专项基金,资助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企业去工作1~2年,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工程应用型、创新型教师培养。“请进来”就是请企业家和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来校讲学或做专题报告,把工程意识、工程理论、工程实例和工程文化带到校园、带进课堂,传授给学生,这有利于将行业最新的发展技术引进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应用性。“送出去”就是有计划地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工程一线挂职锻炼或在校内实训基地参加工程实践,要求教师通过工程实践获得工程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工程领域科技攻关项目和企业工程项目研发工作。教师通过深入企业现场与工程师共同联合指导学生实习,负责安排学生的实习计划及毕业设计任务,可以有效解决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的缺乏工程背景的问题。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1”人才培养提供一支学历层次高(博士学位获得者高达80%)、结构合理(有工程经验的教师比例也高达62%)、富有活力和发展趋势良好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培养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学生既是“3+1”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也是最终落脚点。桂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在学生入校时,以自愿、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优秀者进入“3+1”人才培养试点班,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精细化工方向、精细化工方向、工业分析方向三个方向,分别确定学生在完成卓越计划的参与企业,从一年级就进行相关的企业文化教育。在进行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学习后,学习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努力做到巩固基础、拓宽知识面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实践技能课的学习,做到实践技能扎实,为第四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做准备。第四年,学生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使之学会自主学习,真正学习到企业需求的专业知识和核心能力,并努力培养“企业合格人才”所必需的职业素质,实现顺利就业。

由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工程师,为企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以胜任在企业现场从事工程项目的建造,产品的生产制造,或生产过程的运行,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应用创新能力和一定人文素质的生产工程师。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业能力、转岗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使学生的应用能力达到与工程实际零距离,消除校内学习与工程企业工作之间的“代沟”。由“纯学生”身份转变为“准员工”身份,有利于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有利于校企共同管理,有效缩小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距,同时也缩短了毕业生从“社会人”转变为“职业人”的转型时间。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入了解企业,运用所学知识,亲身参与并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问题,使实习环节真正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学以致用,增强了职业素质,培养了从事现代制造和高新技术制造企业生产所具备的开发、应用、生产管理等核心能力,使学生在企业环境中获得在学校无法模拟的培养效果,为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同时,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用于新员工再培训的费用和时间,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

[2]钟丽萍,施俊侠,张文峰.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机械类专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6)

[3]吴世先,叶晓东,蔡向兵.寓“四种能力”教育于工科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教育,2009(9C)

[4]张学洪,张军,曾鸿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大学教育,2011(6)

[5]张晓琴.美、英、德工程教育认证的比较与借鉴[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课题(2011C026);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课题(2010C071);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1JGa051)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业规划篇6

[关键词]工科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115-02自20世纪80年代末始,由于高速发展的国内经济,高等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获得了快速发展。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实施,要求企业产品在外观包装、设计上都须有自身的专利产权;室内装潢、服装和交通工具等需求的个性化与高质量要求,使得设计专业人才需求量激增,艺术设计教育获得长足发展。在此背景下,除一些专门艺术高校扩大招生、扩充专业外,许多工科高校也陆续增设艺术设计专业。据统计,目前国内设置该专业的工科院校共有400多所,培养了大量紧缺人才,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中,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然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一、地方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特色不强,招生规模偏大、过急

特色性是学科教育发展的关键。建设地方工科院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来源于“大而全”的院校建设理念和经济利益等多重因素,这种快速、短时膨胀式的办学,必然导致随意性强,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生师比例失衡,无法保证基本教育质量;专业设立、学科规划、培养层次、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等方面缺乏规范与制度化,则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的水平与效率。[1]就发展趋势看,只有实力雄厚的工科院校中具备鲜明特色的艺术专业,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空间。

(二)教学方法、方式落后,教学计划与专业特点背离

艺术类学科在工科体系背景下,在工学办学环境、理念中,当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时,其课程无法依照艺术专业的教学规律,根据自身专业特性开展教学。因为与理工类专业教学计划不同的是,艺术专业是分段制教学,在一定时间段相对集中地进行创作与学习,所以,地方综合院校中教学计划的制订,应当在不影响全校整体教学计划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与工学性质不同的学科和专业,依据专业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利相关专业发展。

当前,许多艺术设计教育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组织上,不能结合市场的最新需求。实际效果中,该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缺乏,表现在诸如设计理论的严谨性、设计技术的可实施性缺乏等诸多方面。

(三)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足,实验设备不齐全

艺术设计专业是动手能力要求高、实践性强的专业。没有良好的实验条件让学生参与各项设计和制作,培养的学生就只会空有想象和纸上谈兵,而不是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在现实培养中,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实验设备不全,许多工科院校的设计专业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已成为阻碍学科持续发展的瓶颈。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创新实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然而,一方面,由于资金投入、办学理念等问题,其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模式缺乏新意,实习写生基地不足,导致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存在监督不到位的现象,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有计划的指导,学生主动性和创造力未得到充分的激发,影响到其实践学习效率和创造潜能的开发。[2]

(四)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教师队伍薄弱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先天不足。由于设计专业起步较晚,相对较新,以往只有少数专业院校能够进行培养,数量十分有限。与此同时,招生数量却日渐增加,大部分院校在教师队伍引进方面存在着困难。在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的压力下,有些高校引进人才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直接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滑。主要表现在:一是引进的教师普遍较为年轻,基本上是刚出校园就走上讲台,自身的知识储备还不够全面,也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二是新进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相对比较保守,缺乏新意,教学效果也就不够理想;三是由于数量有限,大多数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大,外出考察与交流学习的时间和机会都较少。因此,任课教师一方面很少能够接触最前沿的艺术设计思维和方法;另一方面,疲于完成教学工作量,很少能够全面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地方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改革的思考

为避免当前地方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出“厚基础、重创造、精技艺、能力强”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我们应主动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办学模式,从而为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新的思路。

(一)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适合专业特点

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合格人才,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涉及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等许多问题和教学细节。例如,以课程设置为例,基础课程注重打基础,应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化、历史、写作、审美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美学意识和艺术思维,为随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宽厚的人文基础与科学素养;专业课程则更强调课程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以模块化为中心,达到承前启后的联系。同时,为避免知识面狭窄,课程设置中导入多方向的选修课程,以扩大学生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探索更加适合艺术专业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一方面,提倡教师不拘泥于工科背景下制定和实施的教学管理规定,使教学方式方法与专业特点更加切合;另一方面,并不是鼓励教师不遵循基本的教学规范,随性而为,而是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前提下,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与潜能。[3]

(二)结合地方和院校实情,加强专业特色建设

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是促进艺术学科发展的首要和必备条件;同时,人才培养必须结合市场需求,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强化专业特色,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譬如,当前迅猛发展的房地产业和大规模城镇化建设,必然带来室内设计、环境设计专业方向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基于媒体及动漫产业的发展势头,视觉传达、动画专业也必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工科背景院校在知识层面和思维方式上,有助于拓宽艺术教学和艺术创作的思路;另外,在专业发展方向上为设计专业提供补充和支撑。这种具备一定工学办学理念的艺术学科,不仅形成自身特有的专业特点和优势,还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引领潮流,展现活力。比如,机械学院下设的包装工程专业,应发挥优势,创立以工程技术为特色的包装设计教育;土建学院可发挥城市规划和建筑特色,建设与城市公共系统、规划有关的设计教育。

(三)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素质是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以理论为基础,通过强化实践环节得以实现。然而,现行设计教学体系是一种偏理论的教学体系。为克服弊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逐步加以改造,使教学体系从偏理论向理论与实践并重过渡。应合理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比例,完善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与设计公司、专业机构联系,扩大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专业设计比赛,以赛促练,发掘能力,构筑起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专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此,应下大力气,采用多种方式,按照已确定的特色方向,采用优惠政策和资金倾斜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教师队伍建设,要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专业素质建设。艺术专业教师既要有足够的理论水平,更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拓宽教师培养渠道,联合行业加强实践历练,提升教师实践经验。二是教学经验的提升。提升教学经验非一日之功,但是可以通过建立、坚持“以老带新”、“同行互帮”和自身总结等多种方式、制度,加速其提升的过程。[4]三是队伍结构建设。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主要考虑师资的学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应根据专业发展的实情,综合考虑结构,保证教师队伍的延续性与平衡性,使之成为支撑教学运行与改革的有力保障。

地方工科院校中艺术专业是办学较晚,也相对薄弱的一个专业,在全体理论和一线教师等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地方工科院校中的艺术类专业必将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韦宇航,陈群.目前地方高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弊端和改革探索[J].现代交际,2010(8):155-156.

[2]汤喜辉,潘传姣.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与发展浅析[J].美与时代,2004(8):12-14.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业规划篇7

浙江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集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为一体的多学科全日制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80年的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学校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办学之路,逐步形成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小和山校区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规划土地面积169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安吉校区位于拥有联合国人居奖美誉的安吉,一期土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中心),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共156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试点院校和“中德论坛”基地建设单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二、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学院简介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学院创建于1988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所设计学类专业齐全、社会知名度较高的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学院。设计学为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学校硕士点建设单位支撑学科;艺术设计专业(含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列入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

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余名,专任教师112人。多年来,学院坚持培养适应面广、审美品质高,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设计学类高级创意人才。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多次获中国服装“新人奖”大赛奖,学院获“育人奖”称号,其中三位毕业生获“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工业设计专业两位学生获得有着“工业设计奥斯卡”之称的德国“iF”大奖;服装表演在校生荣获“2012国际游艇模特大赛”中国赛区总冠军(全球赛区第四)、“2013年世界旅游文化小姐大赛”中国总决赛冠军、“2013国际旅游小姐大赛”全国总决赛十佳;视觉传达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以及纺织品艺术设计方向等学生在社会各类竞赛中也屡创佳绩,每年的毕业生设计作品获社会各界好评。办学至今,学院已培养了4000多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广受社会欢迎。许多学生毕业后,很快成为所在企业的首席设计师或设计总监;也有些学生走上自主创业道路,建立自己的品牌,如GXG、“罗马情怀”、“时光坐标数字影像”等已成为各设计领域的知名品牌。

三、2015年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介绍

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策划和时装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意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设计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运作知识,以及把握时尚潮流并进行流行预测的基本方法,能在服装艺术设计领域与应用研究型领域及艺术设计机构从事服装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服装设计、服装工艺与经营及教育、管理等工作的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装饰基础,空间构成,服装设计概论,女装设计,男装设计,创意设计,针织服装设计,服装构成及工艺,服装CaD,服饰品设计等。

就业去向:在艺术设计、服装公司及高、中等教育领域从事服装设计、服装教学、策划、研究开发、设计制作、管理等工作。

2.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按表演类招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该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时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专业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同时具备一定的服装与服饰设计能力。通过专门的教学和实训,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审美眼光和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及优美的体态。能够在时装表演、服装编导、服装模特形象设计、表演策划、模特经纪公司以及时尚机构等任职。

主要课程:形体训练、舞蹈基础、时装表演基础、化装造型、人物形象设计、服饰搭配设计、服装史、服饰美学、时装表演编排与策划、现代礼仪常识、时装摄影、专业实习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为社会各类模特经纪公司,从事时装表演、服装编导、服装形象设计、表演策划、模特经纪人以及时尚机构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注: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颁发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证书。

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图形创意,字体编排,印刷工艺,计算机图形处理,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书籍装帧,广告与策划,企业形象设计,包装与容器设计,广告摄影等。

就业去向: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网站设计、书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工作。

4.环境设计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按照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两个方向进行培养。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有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相应实践、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校学生通过对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创新思维;并以各类型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贯穿相应设计理念、方法、技巧进行实践训练,实现学用结合,最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未来专业职业者的综合素质。

1)景观设计方向主要课程:建筑与风景速写、平面与色彩构成、形态构成、色彩写生、环境艺术设计基础、制图与透视、人体工程学、装饰材料构造、工程预算、居住区规划、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植物造景设计、风景区规划、景观建筑设计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各建筑园林设计院、景观设计公司、房地产公司、园林施工单位、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等。

2)室内设计方向主要课程:建筑与风景速写、平面与色彩构成、形态构成、色彩写生、环境艺术设计基础、制图与透视、人体工程学、装饰材料构造、工程预算、建筑形态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休闲空间设计、商业卖场设计、家具设计、展示设计、室内陈设艺术、室内绿化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各建筑设计院、室内设计公司、房地产公司、工程家装施工单位等。

5.产品设计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纺织品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等工作,能从事产品设计以及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平面设计、信息设计、展示设计等工作。

1)产品创意设计方向:掌握数码产品、家居用品、家用电器、家具的造型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产品创意设计的需求。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基础设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电脑美术、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图、机电基础、人机工程学等。

就业去向:在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及高、中等教育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作、教学、管理等工作,也能在相关的产品设计和艺术设计研究开发部门从事产品造型设计、策划及视觉传达设计等工作。

2)家用纺织产品设计方向:能够从事家居软装设计、家用纺织产品设计以及市场营销、贸易和管理工作,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家用纺织品专业人才的需求。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纺织品纹样设计、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室内软装陈列设计、面料设计与工艺、创意面料设计、家用纺织品专题设计、纺织品CaD、印染工艺等专业课程。

就业方向:可从事家用纺织产品(床品、窗帘、沙发等布艺)的造型与工艺设计,室内软装设计,面料组织结构、纹样设计,以及专业管理、贸易、研究、教学等工作,同时适宜自主创业。

注:产品创意设计方向与家用纺织产品设计方向均颁发产品设计专业毕业证书。

6.动画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影视动画设计创作、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策划等方面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影视动画创作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影视动画设计及制作技法,使之具备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影视动画专业人才的需求。

主要课程:动画概论、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动作设计、原画创作、动画运动规律、脚本设计、分镜头设计、三维动画、影视非线性编辑合成等。

就业去向:能在各类动画企事业单位及相关教育领域从事动画设计、影视片头、广告创作、游戏美工、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等工作。

7.摄影专业(按美术类招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摄影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及设计创意应用技能。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摄影领域独立完成商业摄影的创意及拍摄,艺术摄影的创作以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摄影史、摄影基础、摄影美学、黑白摄影与暗房技术,摄影器材与摄影照明、摄影构图、数码图像处理、广告摄影、风光摄影、人像摄影,产品摄影,专题摄影,人像摆姿与造型设计,创意摄影与创作等。

就业去向: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摄影摄像、后期处理、广告摄影、电商摄影、摄影策划等相关领域工作。

四、2015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计划

序号

专业名称

层次

学制

科类

计划数

学费

(元/学年)

备注

1

设计学类

(中德“2+3”联合培养)

公办本科

5年

美术类

12

7000

1.面向浙江省招生,采用专业统考成绩。2.国内学习两年再选派到德国学习三年。3.高考外语单科成绩要求达到80分及以上(150分制)。4.浙江省外有意参加该项目的考生入学后可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选拔考试。

2

服装与服饰设计

4年

505

1.面向浙江、黑龙江、河北、江苏、安徽、天津、辽宁、福建、山东、广西、江西等11个省招生。2.美术类专业成绩采用该省统考成绩。3.高考外语单科成绩无最低分限制。

3

视觉传达设计

4

环境设计

5

产品设计

6

动  画

7

摄影

8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

服装表演

25

1.按照表演类招生(面向黑龙江、四川、湖南和浙江等4省)。2.黑龙江组织校考,其他省份采用省统考成绩。3.四川和湖南两省仅招女生。

注:1.具体分省和分专业计划见附表,最终招生计划以各省招生办(考试院)公布为准。

2.具体收费标准以浙江省财政厅和物价局的最新文件规定为准。

五、专业统考及校考

1.2015年美术类专业成绩均采用各省的专业统考(联考)成绩。

2.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在黑龙江省组织校考,其他省份采用服装表演类专业统考成绩。

六、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校考流程

(一)报考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艺术学科,身体健康,色觉正常;

2.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3.外语语种要求英语或德语;

4.五官端正,具备服装表演基本条件和素质;

5.女生身高要求在1.70米以上,男生身高要求1.80米及以上;

6.考生的生源地须为黑龙江省(2015年仅在黑龙江省组织校考)。

(二)报名程序和考生需提供的有关材料

1.黑龙江省考生凭本人身份证到东方学院报名,北京新面孔学校的学生可在北京校考点参加考试;

2.交纳报名费,110元/人;

3.填写报名表,报名信息校对无误后,考生在报名表的签字栏内签字确认;

4.上交报名表后,领取专业考试准考证;

5.考生需提供泳装或紧身装正面全身、侧面全身、正面半身、脸部特写彩色照片各一张(共4张,5寸以上,底色为浅色)。

(三)根据相关规定,在北京参加校考且合格的考生,还需到在黑龙江省完成网上报名和缴费等手续,否则由此产生的校考成绩无法备案等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各考点提供现场咨询,回答招生相关问题。

(五)2015年校考时间和地点安排

序号

省份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和考试地点

备 注

1

北京

12月21-22日

12月22日

北京市顺义区天北路中心街97号

北京考点仅面向北京新面孔学校的黑龙江学生。

3

黑龙江

网上报名缴费

3月28日

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31号

 

注:网上报名和缴费的具体时间安排以当地考点公布为准;合格证数量不超过计划数的4倍。

(六)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专业考试内容及时间

考试科目

考试时间

考试范围及要求

1.形体测量

2.形象气质评价

上午

8:30-11:30

形体测量:身高、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肩宽、下身与上身差、臂长、体重等;

形象气质评价:皮肤状况、肩背形状、腿形、手形、脸型、气质、个性等。,

3.基础台步

4.才艺展示

下午

13:30-16:30

基础台步:形体、步态、节奏性、乐感、表现力和肢体协调性

才艺展示:自选舞蹈或健美操(自备CD音乐和服装,考试时间不超过1分钟)。

注:各科目考试的具体时间以当地考点公布为准。

(七)专业考试的成绩查询和专业合格证的发放

考生可在2014年4月上中旬(具体时间请随时关注我校招生网)通过访问zsb.zust.edu.cn查询专业考试成绩(不提供电话查询)。凡专业达到规定分数线的考生,学校将于4月中下旬发放专业合格证。

七、录取办法

1.高考文化总分要达到考生所在省艺术类公办本科线或由我校确定省线以上的最低文化分数线,设计学类(中德“2+3”联合培养)外语单科成绩要求不低于80分。

2.考生须参加所在省艺术类专业统考,且统考成绩合格。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专业的黑龙江考生须参加我校组织的校考,且校考合格。

3.美术类专业按各省考生的投档成绩(文化成绩或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若采用综合成绩投档,则根据考生所在省的综合分计算的规则进行折算。

4.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浙江省除外),即四川和湖南按服装表演类专业统考成绩排序,黑龙江考生按校考成绩排序,浙江省按照省考试院投档的综合成绩排序。

5.原则上要求第一志愿填报浙江科技学院。

八、联系方式

招生网址:zsb.zust.edu.cnemail:zsb165@zust.edu.cn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业规划篇8

关键词: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H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4)12-0000-02

在机械加工的制造阶段,主要技术体现在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加工上,将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为形状、尺寸都与要求相符合的成品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所以绿色制造具有非常广阔的研究前景,本文主要以现阶段绿色制造领域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一、关于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企业生产的部件一定要符合优质、安全、清洁、低成本、低耗、高产的要求,要满足这个要求,在各个工艺流程中都必须遵循相关的工艺学原理与方法,通过时与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生产条件相结合,并且还要生成相关的工艺文件,工艺文件主要有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两种形式,其中工艺规程主要是指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方法形成的工艺文件,机械加工工程主要是指按照相关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形成的工艺文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粗在是为生产指挥提供相应的依据,它主要指在生产准备之间为新产品投产提供重要的技术准备依据,同时为新建的或者改建的厂房提供依据,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为其提供主要的技术性文件。[2]

二、面向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体系

(一)绿色制造体系结构

绿色制造技术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完整性密切相关,产品生命周期主要包含产品设计和制造加工等多个环节,涉及到产品生命结束的回收、包装等部分,绿色制造主要是对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考虑,尤其要注意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的问题,同时要注意对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最终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协调。绿色制造的关键在于整个生命周期中有关减量化、再生循环等4部分,面向机械加工的制造体系主要就是将重点放在四个方面,通过这四方面工作的实现绿色制造的两大工作目标,为人们提供有关机械加工和绿色研究两个方面的视图。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重点在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最大程度减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3]

(二)与绿色制造相关的研究

绿色制造中涉及很多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即有害物质减少的技术、预防污染的技术、环境涉及的技术等等,与各种制造活动相结合,将上述技术分成三类,即基于产品技术、基于生命周期和教育生产过程的技术,这些技术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为绿色制造研究提供了框架上的参考。

图1制造系统绿色制造技术体系

以上面框架研究描述为基础,在各种组合与分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关于绿色制造的问题,将这些问题细分,就可以形成机械加工系统的制造问题的再研究。

图2机械加工系统绿色制造问题研究体系

三、优化绿色制造工艺过程规划

(一)工艺参数优化将会对绿色制造具有重要作用

工艺参数优化是绿色制造工艺过程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使物料消耗得到实现。加工工艺的选择应该以工艺参数的优化为依据,利用相关的工艺参数优化加工过程。在零件加工的过程中,有关加工质量、、能量消耗等加工工艺参数都会产生很深的影响。

(二)确定工艺路线在很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工艺路线的确定是工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也是设计过程中难度最大的环节,在产品质量的提高、资源的节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传统工工艺方法在生产中主要以生产效率和加工成本为基准,并没有在加工过程中对环保和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所以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资源的利用率也是非常低的。

(三)优化配置现有的机床设备

对现有的机床设备进行优化配置,这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途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利用多工件多机床同时进行加工,将同一种加工方法在不同的机床上使用,但是即使是同一机床也会有不同的型号和规格,工件与机床都是通过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所以所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会存在不同,在资源消耗上产生的效果也存在差异。通过大量实践证明,通过科学安排与调度工件与机床,就可以使机械加工系统的总体能量消耗得到真正的实现。

四、加工制造评价方法

一般来说,传统工艺会以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利润最高作为加工生产的重要依据。但是随着对加工制造业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机械加工企业逐渐改变了以往仅仅注重经济效益的生产管理模式,开始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之间的协调发展。[4]目前已经有一些文献通过对资源属性、能源属性等7大指标的利用,对机械加工制造进行绿色制造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将整体性和绿色性作为整体的评价指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系统研究了面向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技术,其次,与机械加工工艺规划的相关要求相结合,在原有加工工艺规划制造体系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机械加工工艺规划制造研究体系,进而对其中存在的一些有关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后,分析研究了机械加工制造评价的具体方法,在利用机械加工制造评价方法利用的过程中综合考虑时间、成本、质量、资源利用率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具有多目标的特点,可以更好的对机械加工制造工艺实现全面评价。

参考文献:

[1]付宏鸽,毋长琳,郭惠贤.面向绿色制造的机械加工工艺评价系统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04).

[2]贾晓亮,张振明,田锡天.面向飞机制造企业基于3D-pLm的快速工艺准备技术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09(01).

[3]段建国,李爱平,徐立云.箱体类零件变批量生产的分层工艺实例检索策略[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0(08).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业规划篇9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

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化学工程与工艺学业规划篇10

二、专业介绍和培养目标

视觉传达设计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理论修养与专业技能齐备,具备多媒体视觉传播设计、影视后期设计、网页设计、插画设计、产品包装设计、动画、网络、影视等数码艺术设计制作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能在动画公司、网络广告公司、影视媒体设计公司、电视台、出版机构、广告与媒体公司、政府机关、学校从事设计实务、教育、管理研究,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平面设计人才。

环境设计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具备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学、植物学、生态学、艺术史、景观工程实践、环境设计(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和居住建筑外观装饰和室内空间设计、会展设计、建筑外观环境规划设计、建筑内外设施设计)方案策划、实施、管理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在与环境设计内容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专业设计机构、教育机构及研究机构等单位及部门从事环境设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在园林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园林景观工程、城市规划等单位和部门以及高等、中等艺术设计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景观设计、规划、工程施工与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环境设计人才。

产品设计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需要,具备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中高等学校等从事工业产品开发设计,及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等方面工作,或从事有关管理及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

音乐学本专业分声乐、器乐、舞蹈三个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具备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专业技艺,能在各类中高等学校、社会文艺团体、艺术研究单位、政府文化艺术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音乐表演、音乐艺术管理或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以及其他社会音乐工作,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专业人才。

根据“武书连大学排行榜”,我校艺术类学科在全国1000余所大学中排名第70名。拥有音乐与舞蹈学和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学位授予权。

三、培养方式

(一)美术类:一、二年级开设专业理论基础、绘画(造型)基础、设计基础、计算机基础、经济理论基础、市场营销、策划理论基础等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三、四年级从事专业学习与实践。

(二)音乐类:一、二年级开设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本技能、市场营销、策划理论等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三、四年级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潜质,确定专业方向。

四、招生范围

文理兼收,在以下省份招生,其他省份不安排招生计划。考试方式采用学校组织艺术类专业考试(以下简称校考)和各省组织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以下简称省统考)两种方式。其中:

(一)美术类:

采用校考成绩省份:湖南、广东、湖北、安徽、福建、山东、河南

采用省统考成绩省份(计划数):江西(40名)、江苏(18名)、浙江(10名)、山西(10名)、北京(2名)、天津(2名)、辽宁(2名)、云南(2名)、甘肃(2名)、广西(2名)

(二)音乐类:

采用校考成绩省份:山东、安徽、湖北、江苏

采用省统考成绩省份(计划数):江西(5名)、湖南(15名)、广东(3名)、河南(2名)

五、招生计划

2015年招收艺术类本科生310名,学制四年。

办学层次

专业类别

专业名称

招生计划

学制

学费(元/年)

本科

美术类

视觉传达设计

250

四年

9200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音乐类

音乐学(声乐、器乐、舞蹈方向)

60

注:以上各专业及方向均使用统一的音乐、美术类校考或省统考成绩。

六、校考

(一)报考条件

1、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

2、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

3、高中毕业及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

4、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要求的其他条件。

(二)报名办法

1、报名方式:到我校在各地设立的考点(近期公布)报名,不接受函报,不允许跨省、跨考点参加考试。

2、报名手续:验交考生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或其他有效证件;详细填写报名登记表、准考证;交近期本人免冠1寸照片3张。

3、报名费、专业考试费:美术类共计180元,音乐类共计180元。

(三)考试

1、美术类

(1)专业考试:考生带准考证、学生证或身份证,按规定时间到指定考场参加考试。画具、绘画材料(考试纸除外)自备,食宿、交通费自理。

(2)考试科目:素描、色彩,考试顺序按准考证上规定进行。

(3)文化考试:考生在户口所在地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考。

2、音乐类

(1)专业考试:考生带准考证、学生证或身份证,按规定时间到指定考场参加考试。食宿、交通费自理。考试过程采用全程录像方式。

(2)考试科目:①各方向分别自选两首曲目备考。声乐可自备钢琴伴奏。②简谱、五线谱视唱,听音模唱。

(3)文化考试:考生在户口所在地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考。

考生可于2015年4月25日前登陆学校网站jxufe.cn,根据学校招生网通知查询专业成绩。

专业校考成绩合格的考生,我校将于2015年4月30日以前发出专业考试合格证(成绩不合格者不另行通知)。

七、录取

(一)录取批次:录取批次由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确定。

(二)专业成绩认定

1、美术类、音乐类采用省统考成绩的省份,录取时以省统考成绩认定为专业课成绩;

2、美术类、音乐类安排校考的省份,录取时以校考成绩认定为专业课成绩;

3、部分省份要求考生须通过考生所在省份艺术省级统考才有资格报名参加校考考试或录取,请考生注意本省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有关通知,按要求做好省级统考报名和考试工作。

(三)录取方式:

1、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体检合格、专业考试合格的前提下,在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按相关政策投档到我校的考生中,按照考生综合成绩(综合成绩=高考文化课成绩×60%+艺术专业课成绩×40%)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审定。

2、美术类、音乐类安排校考的省份如遇综合成绩相同的情况,参考省统考成绩顺序录取。

(四)计划安排:使用校考成绩省份招生计划分配原则为:该省艺术招生计划数=该省报考我校专业考试人数/全国报考我校专业考试人数×我校艺术类校考招生总计划数。

(五)合格证:合格证发放数不超过我校在该省招生计划数×4

八、入学

(一)新生凭《专业准考证》、《高考准考证》、《录取通知书》按时办理入学手续。

(二)新生入学后,我校根据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条件者,有舞弊行为者,取消入学资格。

(三)学费标准:按江西省物价局批准的收费标准执行(2014年为每人9200元/年)。

(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用具、材料费自理。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庐山南大道

邮政编码:330013

咨询电话:艺术学院0791-8384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