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础理论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4:33

股票基础理论知识篇1

关键词:鞅方法;股票市场;等价鞅测度;上证综合指数;深证成分指数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074-02

一、引言

自1953年Doob首次系统地提出鞅论以来,作为有效的理论工具已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如马氏过程、点过程、估计理论、随机过程等。在这些应用中,等价鞅测度成为了分析金融产品定价,消费金融投机套利机会,降低金融产品投资风险的主要工具。

在中国股票市场中,等价鞅测度是定价期权的关键,鞅假设是检验中国股票市场弱势有效性[1]的基础,面对金融危机中的股票市场,如何利用鞅方法对股票市场进行期权定价的有效分析呢?

文献[2]给出了零时刻的定价公式,而本文从鞅方法基本内容出发,通过对股票市场中指数o―U模型期权定价进行再分析,得到对股票市场中的期权定价加入有效性假设研究的基础上的股票市场结论。

二、预备知识

1.鞅的定义。为了便于后面的说明,现在引入鞅的定义。

由于研究股票市场需要,故定义贴现股票价格过程的鞅测度。

在等价鞅测度下,下面命题对研究股票收益率十分必要。命题[4]:在等价鞅测度下,每一种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率都等于无风险资产收益率。

三、主要结论

为了研究股票市场期权定价加入有效性假设的一般性结论,先定义弱势有效市场假设。

定义4[1]:弱势有效市场的市场效率最低,是指当前股票价格能够充分的反映股票本身历史价格所包含的信息,在这种市场上,股票价格过去的变动趋势对于判断价格的未来走势没有任何关系,股票价格是相对独立的。弱势在文献[2]中,对指数o―U模型给出了零时刻的价格定价公式,在这基础上,我们引入p*等价鞅测度,而在期权定价的鞅方法中最重要是找到等价鞅测度[5],使得贴现的股票价格过程是鞅。由金融理论知在弱势有效中期权价格是其终期支付的数学期望贴现值(以无风险利率贴现),所以o―U型欧式期权在零时刻价格就变为:

四、应用举例

为了对定价公式进行实际应用,现以上证综合指数与深证成分指数收益率鞅性分析为例。数据来源于CCeR股票价格收益数据库[6],本文收集了1995年3月至2008年3月上证综合指数与深证成份指数收益率指标共300个数据,相关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下表可以看出,上证综合指数与深证成分指数收益率的趋势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出向下降趋势,即这个随机过程是一个超“鞅”,这对参与投资者来说极为不利。

通过实例分析,得出一些基本结论:(1)投资者介入股市面临的是系统性风险,无法运用市场的手段消除;(2)说明中国股票市场尚未达到弱势有效,投资我国股市风险很大,但其股票价格是可以预测的,也就表明中国股市存在超额收益;(3)从风险与收益对比的角度衡量,中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赖于在制度方面作出改革。总的来说,中国股票市场还远未成熟。

参考文献:

[1]刘堰.中国股票市场弱势有效性分析――鞅方法[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09-115.

[2]王铁.用鞅方法定价指数o―U过程模型[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34-337.

[3]林正炎,陆传荣,苏中根.概率极限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王俊,罗猛.简析等价鞅测度及其应用[J].知识丛林,2004,(9):119-121.

[5]YanJa.introductiontomartingalesinoptionpricing.Lninmath.4,LiuBieJuCenterformathSciences,thepressofCity

股票基础理论知识篇2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中国股市;个体投资者;非理性行为

一、引言

中国股票市场虽已有一段时间的发展,但相比较国外,我国股票市场仍然年轻和不成熟。资本市场近来产生了大量“投资异常现象”,这一现象挑战和质疑了以有效市场为基础的现资理论,行为金融学理论开始兴起。行为金融学理论主要研究投资者在非理性假设下的投资决策行为及其对资产定价的影响,该理论认为理性投资是有限的,力争在充分考虑人的心理因素的情况下对股市的异常波动做出合理解释。我国股市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市场不健全、股票价格波动大,投资者抱着投机、等心理参与投资,且以散户为主,不利于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以个体投资者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行为为研究对象,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我国股票市场上非理性个体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二、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Finance)是金融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有机结合的综合理论,目标在于揭示金融市场上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行为金融学认为,在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和变动的所有因素中,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巨大影响。不同于有效市场假说,行为金融学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有限理性的,每个投资者之间的决策具有相关性。行为金融学的这种假说说明了,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拥有不充分信息资源,并且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投资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论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并不成立。

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和讨论我国股票市场上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于进一步分析明确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从众行为、信息反应过度与不足等投资异象,从而防范和减少投资者在市场上的非理性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行为金融学理论下我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及其影响

(一)行为金融学理论下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特征

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我国股市中的投资者大部分为不充分的理性,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过分自信;厌恶损失;羊群行为;后悔心理。

1.过分自信。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对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分析能力有过分的信心,认为自己有最大概率得到期望的结果,从而忽视了可能产生的负面结果。此外,投资者对于外部性因素的影响和干预并不敏感。目前,我国证券化的总体水平和股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都较低,专业的咨询机构还十分匮乏,这些因素造成投资者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判断力,从而造成盲目、非理性投资。

2.厌恶损失。其特点为“持亏卖盈”,即投资者对赢利的“确定性心理”和对亏损的“厌恶心理”导致的投资者的行为。这种心理往往容易造成股市投资者在赢利时急于立即将持有的股票卖出,在亏损时却长期持有不愿脱手,而且容易过分寄希望于对想要的价格。当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会是风险回避者,通常选择较早卖出股票锁定利润;反之,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就变为风险偏好者,通常会选择继续持有股票。

3.羊群行為。投资者跟风、从众的思想,是信息连锁反应所导致的行为方式,往往在个体投资者依据其他投资行为主体的选择而采取类似的投资策略时就会产生。个体投资者往往放弃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而去跟随他人的行为,即使按理性分析,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可能显示他们应采取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策略。

4.后悔心理。投资者在做出错误决策之后,往往会因为自己未做出本能够做出的更优选择而悔恨,且这种悔恨会使得投资者进一步做出更加不理性的行为。股价下跌时,个体投资者常常会后悔高价买入,为拉低成本,常会在下跌过程中补仓,这种决策并非基于对股票的理性分析,而更多的原因在于上一次决策的失误。很明显,结果会变得更加糟糕。

(二)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能够理性客观地评估资产价值;其次,即使有不理性的投资者存在,由于交易产生的随机性,因此也通常可以互相抵消,使得最终的资产价格不受影响;最后,即使投资者具有相关的非理性行为,在市场中也有可能还会遇到其他理性的套期保值者,理性的套期保值者会消除非理性投资者的行为对价格的影响。但在现实情况中,投资者大都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影响了股票市场的有效性。

四、我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的成因

(一)投资者的个人因素

1.投资者信息认知偏差

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把市场分为三类:弱有效市场、半强有效市场、强有效市场。在此假设下,新的市场信息出现后,证券市场的价格总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此信息做出反应,任何投资者无法利用各种分析手段获取超额收益。但是,市场并不是严格有效的,例如我国的股票市场,就是一个明显的弱有效市场,因此投资者通常会对市场信息反应过度或者迟钝。此外,其他影响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因素也是造成信息认知偏差的内在原因。

与此同时,市场由于监管和运行体制的不完善而充斥的各种不同的噪音信息也进一步造成了投资者对信息的认知过程的偏差。

2.投资者心理判断偏差

首先,盲目自信的心理偏差使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繁荣阶段往往过于高估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股市前景,从而使决策存在着更强的非理性,进一步增加了投资风险;其次,重视熟悉事物的偏差使得投资者容易以当前或熟悉的事物为标准对其他因素进行评价或预测,这种偏差极易导致心理误判;再次,回避损失心理偏差,即投资者在形成决策时往往会形成一个“心理会计”效应,例如,股票投资者往往急于快速卖出上涨股票而长时间持有下跌股票,从而可以降低损失;最后,避免后悔心理的偏差使得投资者在决策时通常会更加偏好委托他人投资、联合投资等从众的投资行为。

3.需求和动机因素

投资者投资股票的主要动机和目标是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从而满足其需求,因此,投资者往往因为股利和股票涨幅而做出盲目选择。企业会将此因素作为制定股票价格和政策的依据,根据投资者的需求和目标制定“诱因”,而这种“诱因”会进一步增加个体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4.投资者的心理因素

投资者由于自身拥有的信息、专业知识等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变化等外在因素,更多会依靠自己的启发式思维进行投资,从而产生的心理也各不相同,这种心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行为。

(二)外界环境的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会受到两方面的影响:第一,投资者自身的非理性因素影响;第二,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诚然,投资离不开社会环境,尤其是当前,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加大,绝大部分投资者都希望可以在股票市场中获取高额利润,但通常在未掌握充分知识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市场,而被带入过度投机的氛围,产生投资行为的不理性情况。此外,对我国股票市场来说,不规范的公司制度,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规范理性的投资理念只有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上才能够建立,而规范的公司制度是建立成熟股票市场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并不完善,这就给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创造了有力的生存条件。而非理性行为产生的一部分因素也来自于股票市场法律的不健全。

2.相关政策因素

除了外界环境,政府的相关政策也会不可避免地对股市变动产生影响。如果一项利好政策出台,投资者会明显增加自己的交易频率,并且保持这一频率相当长的时日。但是我国的股票市场机制并不完善,这造成了个体投资者一定程度的投机行为,不利于股市良好发展。

另一方面,对于“过度噪声”,我国政府应积极打击各种操纵股市、欺诈股民的现象,保障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股票市场还必须加大信息披露,减少内幕信息传播,鼓励投资者的理性行为。

3.信息不对称因素

我国股市信息的透明度和政策的透明度较低,从而造成个体投资者对于股市内部的信息不熟悉,容易造成盲目跟风,只顾眼前利益,进行短期投机。投资机构往往会利用投资者此心理想法操控投资者,不利于投资者的理性投资。

五、减少我国股票市场个体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对策建议

(一)外部层面——完善政策及监管措施

1.提高政策透明度

投资者由于缺乏投资相关充分信息使得投资出现问题,所以,政府要提高股市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透明度,从而能够减少股市波动对投资者的影响,完善相关体制制度,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2.加强监管主体的监管力度

监管主体的监管应客观理性,并同时具有合法性、前瞻性、稳定性及透明性,要在严格监管违法违规主体的行为的同时保证股票市场健康运行,又要避免对股票价格指数的直接干预。具体应做到:第一,坚持监管法治化;第二,坚持监管科学化;第三,坚持监管稳态化;第四,坚持监管常态化;第五,坚持监管透明化。

3.改善股市的投资环境

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环境不完善、制度不规范、体系不健全,基于此情况,必须加强和完善股市的投资环境。首先,应在尽量不过多干涉股市的基础上制定政策法规,发挥股票市场的自动调节功能;其次,信息的披露制度必须公正、透明、有效,公司应及时、准确地披露本公司相关信息;最后,也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倡价值投资理念。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联系和交流,多多关注投资者心理变化、教育程度、风险承受能力等,多元化、个性化地发展咨询服务,加强客户管理。

(二)内部层面——提高投资者自身能力

1.增强相关知识,理性思考

虽然证券投资的门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趋降低,但证券投资本质上仍涉及金融、会计、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造成投资者非理性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各方面相关专业知识,因此導致盲目跟风投资。所以,投资者应多学习相关知识及投资方法,具备一定的投资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加强自身对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减少投资中的非理性;其次,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心理弱点和行为认知偏差,克服相关的盲目从众、投机、过分自信等心理;最后,投资者应该认真反思,理性思考,避免在股市中犯同样的错误。

2.加强自我认识,提高分析能力

投资者要想在股票、证券市场中做到理性投资,首先必须要了解自己,对自己各方面能力和知识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股市,从而有更大机会获得更高的收益报酬。投资者要学会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以便拥有良好的个性、乐观的态度,可以在冷静的分析之后更好的做出决策,从而更好更快地找到适合自己投资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更为理性的投资。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股票基础理论知识篇3

关键词:从众心理;风险厌恶;过度自信;遗憾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证券公司间经纪业务竞争的日趋激烈,各种由证券公司主办,以高校在校学生为主要参与对象的模拟股票投资竞赛越来越多地出现于公众的视野。此类模拟竞赛有如下特征:

1、报名免费。参赛者会得到一个虚拟账户和一定数目的虚拟资金,除了资金的虚拟性,模拟交易系统与真实交易基本无差别。

2、限定交易时间。在一段时间内(一般为一个月),根据参赛者最终的虚拟收益进行排名,对排名靠前的优胜者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3、交易量。有的竞赛还会对交易量比较大的参赛者给予额外奖励。

对于许多不了解股票投资知识的大学生来说,模拟股票投资竞赛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但笔者认为此类竞赛强化了潜在的投资者(参赛者)的一些非理性的投资心理,进而对他们未来的真实投资带来不利影响。

很久以前,西方学者就开始了对投资心理的研究。在1979年,amostversky和DanielKahneman发表了题为《预期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的文章,提出了人类风险决策过程的心理学理论。随后对金融市场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了许多现代金融学无法解释的异象,为了解释这些异象,一些金融学家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对投资者的行为分析,至九十年代形成了行为金融学派,其代表性人物DanielKahneman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行为金融学派认为投资者心理特征主要有:

1、从众心理。指在股票市场中,投资人的决策易于受到其他人和环境的影响。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的零和博弈性质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获利,多数人亏损,所以对于成功的投资者来说,从众心理应该是竭力避免的。而模拟股票投资竞赛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强化参赛者的从众心理。

简单来说,要想在此类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就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一个月)取得较大的投资收益,达到这个目的方法一般包括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而这两种方法的应用都存在一定前提条件。

基础分析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十年代,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创立。在其代表作《证券分析》中,他阐述了股票价格取决于其内在价值。因此,证券分析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公司的经营状况、产品的市场状况、未来上升空间,进而得出未来每股收益的情况,然后在当前市场认可市盈率水平下估算出股票的内在价值。若当前股票的价格低于内在价值则买进,然后耐心等待股票价格向价值回归。

从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将基础分析方法应用于模拟股票投资竞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首先,基础分析的核心在公司财务分析。而要全面掌握公司财务分析首先应具备丰富的会计、税务和公司理财知识。在校大学生因为专业的问题,不一定都了解相关知识。即使是财会专业的学生,掌握的往往也只是理论知识,还不具备将其应用于投资实践的能力。

其次,基础分析要求投资者较长时间持有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例如,巴菲特从1988年开始就一直持有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虽然对投资者来说,持有股票具体要多长时间并无绝对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基础分析来说,持股1个月是不够的。

技术分析是指以市场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判断市场趋势并跟随趋势的周期性变化来进行股票交易决策的方法的总和,技术分析认为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影响价格的任何因素。从本质上说,技术分析是经验的总结而非科学体系。

尽管技术分析还远不是科学,但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分为技术指标分析和图表分析两大派别,其内容也相当的丰富,要想掌握其内容也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学习才能实现。对在校大学生来说,除非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否则要想在参加模拟竞赛的期间内应用技术分析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对于许多还不具备必要投资技能的在校大学生来说,盲目听从他人的投资建议就成了唯一选择,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是不利的。

2、风险厌恶。风险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风险厌恶反映了人们的风险偏好并不一致,当涉及的是收益时,人们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涉及的是损失时,人们则表现为风险寻求。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心理学家曾经设计过这样的实验:

情景一:如果一笔生意可以稳赚800美元,另一笔生意有85%的机会赚1,000美元,但也有15%的可能分文不赚。

情景二:如果一笔生意要稳赔800美元,另一笔生意有85%的可能赔1,000美元,但相应地也有15%的可能不赔钱。

结果表明,在第一种情况下,84%的人选择稳赚800美元,表现为风险厌恶,而在第二种情况下87%的人则倾向于选择“有85%的可能赔1,000美元,但相应地也有15%的可能不赔钱”的那笔生意,表现为风险寻求。

根据大众的这个心理特点,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应反其道而行之,即在已经取得一定账面盈利时不要急于获利了结,要敢于让盈利继续扩大;在发生账面亏损时应尽快平仓止损,不能让亏损继续扩大。

而模拟股票投资竞赛的规则恰恰强化了错误的投资心理:当参赛者发生账面亏损时,对参赛者而言,要赢得竞赛必须获利,如前所述,因为参赛者缺乏独立投资决策的能力,所以他们往往选择等待,希望自己的亏损转变为盈利。即使这样可能导致亏损变大,但因为亏损的是虚拟资金,所以对参赛者的心理并无太大冲击;当参赛者发生账面盈利时,参赛者往往倾向于兑现盈利并寻找更大的获利机会,只有这样才可能超过别人并取得好的竞赛名次。显而易见的是,在真实投资过程中这种心理既不切实际也十分危险。

转贴于

3、过度自信。行为金融学研究发现,在行为者当中,不论是理性行为者还是非理性行为者,他们都自认为是掌握了一定信息和一定专业知识,因而面对投资决策的时候,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amostversky认为金融市场许多事件的发生完全是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而人类有一种表征直觉推理特点,即从一些数据的表面特征,直觉推断出其内在的规律性,从而产生认知和判断上的偏差。例如,所谓图表分析学派,声称可以从股票价格变化的图形中找到某种规律,从而在投资活动中获取优势,这正是人类认知偏差的一种表现。

投资者的归因偏好也加重了这种认知偏差,即将偶然的成功归因于自己操作的技巧,将失败的投资操作归于外界无法控制因素,从而产生了所谓过度自信的心理现象。

对于模拟股票投资的参与者来说,优胜者最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即投资成功是因为自己高超的投资技巧,从而产生盲目自信。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参加模拟投资竞赛的学生,在比赛期间随意选择了一个股票,没想到竞赛结束的时候取得了很高的回报。这位学生从此深信自己具有投资股票的眼光和天赋,背着父母将学费拿来炒股,结果损失惨重。显然,正是他的过度自信导致了这样悲惨的结果。

DanielKadmeman认为,过度自信来源于投资者对概率事件的错误估计,人们对于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产生过高的估计,认为其总是可能发生的,这也是各种行为的心理依据;而对于中等偏高程度的概率性事件,易产生过低的估计;但对于90%以上的概率性事件,则认为肯定会发生。这是过度自信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由于知识结构还不完善,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许多学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投资竞赛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也不会失去什么。而一旦在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即使他们很清楚地知道这不过是运气而已,但结果本身就如同买中奖一样,使他们觉得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必然会对他们的未来投资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

越是开放的市场,竞争就越是激烈,股票市场就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市场,想过股票投资获利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竞争者众多。在参与股票投资之前过于自信的投资者,一开始就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

此外,参加投资活动会让投资者产生一种控制错觉,投资者总是过高估计自己对投资结果的控制程度,而低估不可控制因素在事件发展过程及其结果上所扮演的角色,这是产生过度自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随机行走理论也认为,股价的波动是随机的,股市上并无所谓规律可循,所以控制投资结果是不可能的。我的看法是,因为股票市场的参与者并非完全理性,在特定情况下甚至可能完全无理性(例如在2010年的某天,道琼斯指数在一个小时之内剧烈下跌1,000点,但很快又反弹回来),所以一个成熟的投资者必须做好应对市场非理性状况的准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才可能实现。

显然,要想在短短1个月的模拟股票投资竞赛中获得这样的经验根本是不可能的。

4、遗憾。这种心理状态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经济活动中,是指投资者为了避免懊恼的痛苦,往往采取非理性的行为。为了吸引更多的在校学生参与,众多证券公司大都在牛市如火如荼的时候推出模拟股票投资竞赛。当学生在模拟竞赛中取得不错收益的时候,因为经验不足,他们意识不到当时可能已经处于牛市的末尾了。在遗憾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往往贸然投入真金白银去投资。当牛市转变为熊市的时候,即使专业投资者都无能为力,更何况是这些后来者呢?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让证券公司获取了大量佣金收入,而这也许正是证券公司举办模拟股票投资竞赛的初衷。

通过举办模拟股票投资竞赛,证券公司固然可以吸引到很多经验尚浅的投资者进入股市,从而在短期内获取不菲的佣金收入。但其实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因为没有正确的投资理念,投资者是很难在股市长期生存的,最终将使证券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

主要参考文献

[1]tverskya,KahnemanD.advancesinprospecttheory:Cumulativerepresentationundercertainty.JournalofRiskandUncertainty,1992.5.

[2]tverskya,KahnemanD.Lossaversioninrisklesschoice:areference-dependentmodel.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as,1991.106.

股票基础理论知识篇4

【关键词】技术投资分析价值投资分析投资组合管理

年少时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巴菲特我就想:“世界上怎么会有人不工作,靠买卖股票就成为富翁,太不可思议了,不是吗!”可能这个年少时的困惑致使自己对金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毕业以后我对一般的工作毫无兴趣,百般思索后,还是一头扎进了金融行业,从事股票研究。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年幼时对股票投资充满了幻想,工作后仍怀揣着梦想和理想,只不过有的人选择做职业投资,有的人选择做业余理财。不管后来我们选择了怎么的工作,巴菲特和他的价值投资都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很多人初入股市的时候,都懵懵懂懂股票代码都不认识几个,在经过几轮熊市和牛市的转换后,有些人离开了,有些人套牢了,有些人生存了下来,有些人赚的盆满钵满。同样是投资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后来我终于明白对股票投资的本质原理理解不够,对市场的认识不同,会产生投资思路上的差异,投资思路会影响投资行为,投资行为差异产生不同的投资结果。简单说就是投资理念不同,结果大不相同。巴菲特曾说过:“如果方向错了,即使奔跑也没有用。”那么,如何选择建立投资理念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首先从认识市场开始,准确的认识,加上正确的态度,其后才是具体策略的选择。市场主流投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一是技术分析投资,二是价值分析投资,三是投资组合管理。由此产生了三种投资者,每种投资者以不同的视角看待股票。首先要了解这三种方法是怎样运作的以及三种投资者是怎样认识市场的。

技术分析投资通常叫做投机交易,指通过技术指标的判断,做出买入股票或卖出股票行为。虽然在价值投资为主流的现在,技术分析仍然是大多数投资者或投资机构喜欢使用的方法之一。依靠技术分析的投资者通常被称为投机者,他们总是试图在短期内试图运用重复出现的模式预测未来的市场走势,某些长期交易者也会如此,因为人性总是如此,希望掌握一切可以掌握的东西。技术分析理论中最有名的就是查尔斯・亨利・道发明的道氏理论,其中最有借鉴意义的就是证券价格沿趋势移动,这也是技术分析的基本假设之一。道氏理论认为,价格的波动可以分为三个趋势: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期趋势。主要趋势中包含次要趋势,次要趋势中包含短期趋势,就好像潮水一样,大浪中包含中浪,中浪中包含小浪。道氏理论影响力比较广,是趋势投资者的主要理论基础。罗伯特・爱德华兹与约翰・迈吉合著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中说,技术分析是一门科学,它记录了某只股票或指数的的实际交易历史,然后再以图形的方式变现出来,然而历史会不会重复,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当然技术分析还有很多理论和方法,比如K线图,均线理论,量价关系等等,这里不具体阐述。我不算是纯粹的技术分析者,但许多的获利都来自技术分析的考虑,即使是价值投资者,但也无法对技术分析完全否定,因为它也是拟定投资决策的重要辅助工具。但从另一方面讲,投资行为若单带以技术分析为评估方法,则技术分析不仅无效,反而可能产生误导的作用。总体来说技术分析是从市场的角度认识股票。从这个角度看,买卖什么品种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准确预测到市场的走向,从低买高卖中能够赚到差价。

再来看价值投资分析,价值投资起源于本杰明・格雷厄姆,他的《证券分析》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他的《聪明的投资者》被著名财经杂志《财富》推荐为“假如一生只看一本投资论著的首选”。巴菲特师从格雷厄姆后又吸收了菲利普・a・费雪的成长股理念最后形成自己的投资理论。格雷厄姆和费雪的都是从股票是公司所有权的形式出发的,也就是说,股票代表的就是公司,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公司的内在价值的多少直接决定股票的价格高低。公司内在价值和股票价格之间的差价叫做安全边际,安全边际的高低通常也决定了投资的成功或失败。格雷厄姆就曾建议过,要再股票在价格在低于净资产(内在价值)3/4的时候购买。他的投资被称为狭义的价值投资,也可以理解为捡便宜货保证不亏的思路。费雪主要以公司未来成长性为研究方向,以选择未来能增长10倍的股票为目标,所以费雪更着眼于未来,而格雷厄姆更看重现在。巴菲特综合了两位大师的理论特点,基本上就是现在价值投资的主要理论了。价值投资重点投资两类股票,一种价值股,第二种是成长股。那么这两种股票是如何产生机会的呢?首先以贵州茅台(600519)为例,在2012年10月份时,它还是中国第一高价股,每股260元左右。当时政府因为官员公款吃喝的问题严重,政府下令禁止公款吃喝,受此影响白酒股股价直线下降,到2014年1月下跌到118元每股,跌幅超过50%。这种受外在因素影响产生暴跌的股,公司本身并没有出问题,只是市场出现了过度的反应,致使股价暴跌,对价值股投资者来说就是天大的投资机会。现在是2014年7月份,茅台股价顺利的回到了163元,如果你当时在110元左右买入的,现在持有,你的收益就达到了58%。这种股就叫做价值股。那什么是成长股呢?还是以贵州茅台举例,时间推回到2003年10月份,当时茅台股价20元左右,有人撰文说贵州茅台的未来的内在价值能成长到每股100元以上。当时的作者受到业内一致的嘲笑,因为20元在当时来说已经很贵了,他们不相信还会更贵。后来茅台何止到100元,最高时266元,整整翻了13倍,以后是否再创新高还有待市场验证。那么这种站在现在时点判断未来内在价值的成长,这种选股就叫成长股投资。无论是价值股还是成长股,选股的重点是内在价值的判断(这里不做重点论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买相关书籍研究),当股票价格和内在价值产生背离的时候就产生了安全边际,安全边际足够大时就可以果断买入,等待盈利。

第三种被称为投资组合管理,主要是从风险和收益的角度来考虑投资。马柯维茨在1952年发展期了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是现代组合投资理论的开端。当然人们不用学习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也知道“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降低风险,但是马柯维茨用数学的方法证明了这点。尤金・法码后来提出“市场有效理论”更是组合管理重要的理论基础。伯顿・马尔基尔在《漫步华尔街》中提到,“市场有效理论”告诫我们,无论投资者的策略多么明智,从长期看也不可能获得超过一般水准的回报。也就是说投资组合理论者认为,如果我们长期从事投资,我们的回报率将和一般市场水平相当,所以构建一个类似指数的投资组合或者直接购买指数基金是更明智的选择。

股票基础理论知识篇5

关键词价值投资中国证券市场适用性

 

一、价值投资的内涵和理论发展

(一)价值投资的内涵

价值投资,其核心思想是:以对影响证券投资的经济因素、行业发展前景、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等要素的分析为基础,利用某种方法测出股票的“内在价值”,然后与该股票的市场价值比较,让投资人做出是否投资该股票的投资策略。价值投资认为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与股票价格会有所背离,股票价格围绕内在价值这个稳定点上下波动,且股票价格长期看来有向内在价值回归的趋势;其内在价值决定于经营管理等基本面因素,股票价格则决定于股市资金的供需情况,在不同的决定因素下,内在价值高于股票价格的价差被称为“安全边际”,即当股票价格低于或者高于内在价值即股票被低估或者高估时,就出现了投资机会。

(二)价值投资的理论发展

最早对价值投资理论进行研究的学者是马克思,他认为,股票价格会随他们索取的收益大小和可靠程度而变化,同时股票价格由预期收入决定,因此又具有投机的性质。在马克思研究的基础上一些西方学者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美国著名的投资家本杰明.格雷厄姆,1934年出版的《证券分析》一书,被尊为基本分析方法的“圣经”,他认为,长期而言,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并与其保持一致,而短期价格却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波动,尽管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很大,但其基础价值稳定且可测量。1961年,莫迪格利尼和米勒提出了股利分配政策与公司价值无关的mm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严格假设条件下,股利政策不会对企业的价值和股票价格产生任何影响,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完全是由其投资决策所决定的获利能力决定的。mm理论框架是现代价值评估的思想源泉,它促进现代价值评估理论的蓬勃发展。在这一基础上,人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论证,最终确立了决定股价的一个基本的变量——自由现金流,并由此提出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

二、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劵市场的适用性探讨

(一)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劵市场的适用性

根据价值投资理论,股票的价格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其内在价值又决定于经营管理等基本面因素,因此从理论上而言,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扣除非正常损益后每股净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等变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中国证劵市场的实际来看,却并非如此,股票价格严重偏离内在价值,我们用相关的估值理论对企业进行恰当的估值往往不符事实。

从这一轮的股市来看,很多基本面良好,潜在价值不错的股票却都大大的被低估了,价格一路走低,最典型的就数银行股。按6月20日的收盘价,以今年一季报测算,14家上市银行2010年动态市盈率平均为9.71倍,其中,小于10倍的有9家,最小的是交通银行,仅7.48倍;而大于11倍的仅有3家:宁波银行14.17倍,中信银行12.56倍,招商银行11.74倍。若以市净率计算,全部小于3倍,平均2.03倍,其中在2-3倍之间的有6家,在1-2倍之间的有8家。从估值角度来看,确实很低了。以当前9倍、10倍pe水平来看,即便是在港股市场上,也处于底部区域了,因为在港股历史上,大盘估值基本上是在10-20倍pe之间波动①。与此相反,创业板中许多基本面不怎么样的企业却一路走高。因此,在笔者看来,价值投资策略在中国证劵市场的适用性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二)原因分析

1.强周期行业不利价值投资

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GDp的三驾马车为投资、消费和出口,其中投资和出口拉动的都是基础工业品需求,大量固定资产投资推动基础工业品需求的形成。映射到a股上市公司市值构成中,“煤电油运、钢筋水泥、地产有色”等强周期型行业占绝对主导地位,与美国市场以金融、it、医药、消费为主体的结构差别很大。我们知道,巴菲特惯于投资消费、金融和传媒等弱周期性企业,而在中国a股市场上,消费零售行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值得长期投资的强势企业很少;主要传媒机构仍然是受意识形态控制的非经济组织;金融领域也是近两年才出现一些值得长期投资的强势企业。

股票基础理论知识篇6

〔关键词〕定价模型;风险分解;贴现率;现金流冲击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96(2013)06004808

一、引言

股票收益和风险的关系,是一个不论在学界还是在业界都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从1938年williams\[1\]提出股利贴现模型,指出股票价格等于未来期望现金流贴现值之和之后,经济学者们就开始了探寻股票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之旅。Harry\[2\]的均值方差模型首次采用量化的方法,用收益率的方差度量股票的风险,标志着现资理论的诞生。随后Sharpe\[3\]、Lintner\[4\]和Black\[5\]相继独立提出金融学的基石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提出股票的超额收益和股票的系统性风险呈线性的正相关关系,并指出采用贝塔度量股票的系统性风险是一种合理的选择。此后金融学者们对股票收益和风险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Campbell和Vuolteenaho\[6\]在Campbell和Shiller\[7\]提出的对数线性模型的基础上,把经典的Capm中的贝塔分解为现金流贝塔和贴现率贝塔,提出了两贝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tBC);后来又把现金流贝塔和贴现率贝塔进一步分解为同质风险贝塔和异质风险贝塔两部分,提出了四贝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FBC),进一步分析股票风险的来源。

本文采用近11年中国股票季度交易数据和公司年度财务数据,首先比较Capm、tBC和FBC三大定价模型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解释力异,在综合考虑多种“异象指标”的基础上,探索采用何种模型对中国证券市场更具有解释力。其次结合中国股票市场实际情况,选择现金红利(Div)和市盈率(p/e)构建现金流和贴现率变量,对中国股票市场风险进行方差分解和贝塔分解,分析中国股票市场风险的主要来源。

二、股票收益的解释模型

1.对数线性模型

Campbell和Shiller\[7\]的对数线性模型通过把williams\[1\]提出的股利贴现模型转化为股票收益率与现金流和贴现率的线性形式,为股票收益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

定义t期对数股利dt=lnDt;t期对数股价pt=lnpt;t期股利增长率Δdt+1=ln(Dt+1/Dt)=dt+1-dt;平均股利增长率g=Δdt+1=1/n∑nt=1ln(Dt+1/Dt);t+1期对数股利收益率δt+1=ln(Dt+1/pt+1)=lnDt+1-lnpt+1=dt+1-pt+1;平均对数股利收益率=ln(t/t)=lnt-lnt=dt-pt;t期对变量X的期望et(X);t+1期现金流冲击nCF,t+1;t+1期贴现率冲击nDR,t+1。进而,t+1期的股票收益率可以表达为rt+1=lnpt+1+Dt+14pt。把上式写成对数股利收益率和股利增长率的形式得rt+1=-ln141+eδt+1-1-141+eδt+1δt+1-141+eδt+1δt+1+δt+Δdt+1。在δt+1=δt=及Δdt=g处将上式一阶泰勒展开得rt+1=-ln141+e-1-141+e-141+eδt+1δt+1+δt+Δdt+1。令ρ=141+e,k=-ln141+e-1-141+e=-lnρ-1-ρln14ρ-1,则有:

股票基础理论知识篇7

期货和期权、互换、贝塔值调整、套期保值、在值风险测度,虽然模块化课程设计强调教学与实践的统一,与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但是不能走到“轻理论,重实验”的另一个极端[4]特别是基本理论部分应该包括:收益和风险、markowitz的组合投资、单指数模型、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多指数模型。对于这些投资理论如何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的使用、教学软件的练习和相关实验内容的制定非常重要。我们拟通过加强运用现代计算机软件辅助计算,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理论内容。如markowitz的组合投资理论、单指数模型、贝塔值估计、财务分析、久期和凸度的计算、股票和债券的估值、二叉树期权定价等大量运用eXCeL进行计算。技术分析更是实践教学的强项,运用现代证券软件的强大功能,让学生掌握K线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波浪理论的技术要领,结合基本面分析的结论,得出市场未来可能的运行轨迹。道氏技术分析是技术分析中较为经典,是判断市场趋势的重要方法。市场变化有其自身规律,介绍一些技术分析方法也是有此必要。但是,在学界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夸大技术分析,甚至达到迷信的程度,技术分析方法不下几十种,要求学生竟量多地掌握;另一种是放弃技术分析方法,认为是对投资的一种误导,从而独崇基本分析方法。我们认为投资应两种方法兼取,因为技术分析主要是判断市场行情,基本分析方法是判断证券的内在价值。但也不宜夸大技术分析的作用,把主要教学内容集中于此是个错误。原因在于市场行情的判断仅为投资的“择时”提供参考,一般的证券市场都已达到“弱有效市场”,技术分析并不能提供超额收益。

二、证券投资模块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完善

现代证券投资用到许多数学方法帮助分析,如果数学基础好,学习相对轻松。但是,对于不少国内本科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文理兼收,并且多数学校课程设置偏“文”,许多学生数理基础不好,一遇到模型或公式就“发晕”。对于这种现象,一方面,这类院校应加强经济数学课程内容,或添加数理经济学或金融数学等课程;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数学应用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和学习兴趣。在教授组合投资、衍生证券定价等数理推导的同时,更应结合实际理解推导的结果和变量的含义,而不应追求数学方法的艰深。布置较多题目来强化知识的掌握是常用的一种方法,证券投资学模块化教学也不例外。但现在学生的课程设置科目较多,时间有限,如何提高学生的掌握投资理论的效率和应用分析能力,是我们教授知识不得不考虑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考核模式,如组合投资有关内容,可以限定在一定风险要求下,选择8只股票的组合,计算各自选择的股票,并计算最优组合比例,并持续跟踪自己组合的股票,比较未来一段时间的绩效,同时与指数组合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掌握组合投资的内容。对于一些内容,可以让学生集体参加学院、金融组织或协会组织的投资大赛。如外汇投资大赛、期货投资大赛、股票投资大赛等,学生在参加这些比赛时,会在兴趣的推动下,投入更多和精力学习相关内容,并立即投入实际应用,积累经验。作业不宜过多,防止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可以只要求完成几次较高质量的报告即可。例如,在组合投资环节,可以要求学生运用eXCeL完成一个含有十只股票的组合;在单指数模型中运用eXCeL求出某几类股票中的一些股票的β值等等。既提高了理解水平,又提高动手能力。实验的内容也主要为熟练理解和掌握理论服务,同时增强感性认识。例如,固定收益债券中有关久期的概念和影响久期的因素。我们如果仅仅告诉学生久期的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有:到期时间、息票率、到期收益率等。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都很困难。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比如改变某个变量或某几个变量对久期的影响。进而为下一步理解债券的免疫和债券的凸性等概念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分析技术,是证券投资能力提高的重要内容。在理论上要让学生理解基本分析的要点:宏观经济分析的要点、行业分析的要点、公司分析的要点,这些影响股票估值的哪些变量,影响程度如何,等等,然后通过提交分析报告的形式,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可以较多的信息量,可以通过案例讲解概念,提高对证券投资的感性认识,同时便于掌握概念[5]。证券的种类、证券的发行、证券分析等有大量的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效果会更好。

股票基础理论知识篇8

一、行为金融理论与投资决策模型

大量的事实证明,投资者的行为方式及其深层次的心理特征对投资活动的结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在研究复杂的金融市场时,我们必须考虑人类自身行为所具有的复杂多变性特点。在借鉴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投资活动当事人的心理因素为基础的行为金融理论体系。对应于现资理论的假设,行为金融理论给出自己的理论假设:(1)人是有限理性的;(2)非完全市场的存在;(3)投资者的投资具有群体行为特征。行为金融理论基础主要有:(1)期望理论(prospecttheory1979);(2)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3)行为金融资产组合理论(Behavioralportfoliotheory1999)。在此基础之上构造的行为金融投资决策模型有:(1)BSV模型与DHS模型;(2)统一理论模型(Unifiedtheorymodel);(3)羊群效应模型。

二、行为金融对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结论

1.过度自信。人的心理中往往有过分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识的倾向,表现为投资决策中过分相信自身的判断和决策,而忽视了客观情况变化造成决策失误的可能性。由上交所组织完成的《中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研究》指出,我国股市6500万投资者中无业者占较大比例,有理由相信这些无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人,由于无事可做,也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就想到股市赚钱,由此可见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之严重程度。

2.抛锚性错误。人们在对某件商品的价值进行判断时,通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锚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同样,投资者对于证券价格的变动预测也需要一定信息作为参照的锚。抛锚性往往导致投资者对新的、正面的信息反应不足。我国投资者往往是利用类似行业、板块、股本大小、经营业绩等的股票价格来衡量其投资股票的价格的。但是锚并不能长时间一直保持准确性和有效性,即锚会使投资者判断出错。

3.羊群行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是指投资者由于受其他投资者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其关键是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并对他的决策结果造成影响。我国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风”、“跟庄”、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类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为”。孙培源(2002)通过构造股票收益率的横截面绝对偏离和市场收益率的非线性检验,实证了中国股市羊群效应的存在。

4.噪声交易。非理性投资者把与价值无关的信息认为是与价值有关,或者某些投资者人为地制造虚假信息,而其他投资者无法识别其真伪,这两种信息被认为是噪声,相应产生的交易称为噪声交易。我国股市近400%的年换手率中至少300%可以归因于噪声交易。施东晖(2001)实证研究表明,由于技术分析方法在上海股票市场被广泛使用,当某此技术信号显示“上升”或“下跌”趋势时,将引发大量的买卖行为,从而强化现有的股价趋势。

5.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过度反应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最早发现的,他们发现投资者对于近期的好消息不是做出正确的贝叶斯反应,而是过度反应致使股票价格超过其内在价值。我国王永宏(2001)运用Dt的方法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证实了中国股市存在着明显的过度反应现象。反应不足是指投资者对自身的判断过度自信,或是一味依赖过去的历史经验作为判断的参照标准(犯抛锚性错误),对市场中出现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反应迟钝,丧失了获利的良好时机。我国股市中存在的“轮涨效应”就是一种“反应不足”。

6.处置效应。“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长时期持有套牢的股票而过早抛出赢利的股票的现象。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赵学军(2001)等人的研究结论是:与国外相比,我国投资者更加倾向于卖出盈利股票,继续持有亏损股票。我国股市的处置效应在年末相对增强,个人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强于机构投资者。

7.动量效应。在一定持有期内,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组合在前一段时期内涨幅较好,那么,下一段时期内,该股票或股票组合仍将有良好表现。通过对我国股市历年大盘及个股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在大盘还是在个股上,我国股市都存在动量效应。大盘的动量效应以日为时间单位比较明显,而一些典型个股无论是以日、周还是以月为时间单位都非常显著。

8.过度恐惧与政策依赖性心理。当股市虚假消息满天飞、股市暴跌时,投资者不计成本的大量抛出股票,表现出十足的恐惧。在股市暴跌时,我国投资者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这种对政策的依赖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9.遗憾。遗憾理论认为投资者为了回避曾经做出的错误决策的遗憾和报告损失带来的尴尬,可能避免卖掉价格已下跌的股票。还有,即使决策结果相同,如果某种决策方式能减少投资者的后悔心理,对投资者而言,这种决策方式就优于其它决策方式。因此,投资者有从众心理,倾向于购买本周热门或受大家追涨的股票,因为当考虑到大量投资者也在同一投资上遭受损失时,投资者可能降低其情绪反应或感觉。

10.暴富心理与心理。中小投资者短线频繁操作,其目的是为了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炒到100多元还有人敢去追涨;公司亏损了几亿元,已经资不抵债还有人敢去接盘;St现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其股价在特别处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现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额弄虚作假还有人敢去炒底,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国投资者实足的赌性。

11.轮涨轮跃效应(补涨补跌效应)。在一次行情中,如果某些股票没有上涨(下跌),那么它们就具有补涨(补跌)的潜力。没涨的要无条件补涨,没跌要五条件补跌。长期以来我国股市个股轮番炒作就是一例。

12.小盘股、新股效应。我国股市对小盘股、新股独有情忠,逢小必炒、逢新必炒已是我国股市的惯例。我们统计分析发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小盘股、新股的收益率显著高于大盘股和老股。但自2001年6月中国股市长期下跌及证券投资基金大量发行以来,这一状况有所改变。

三、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意义在于确立了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资决策行为以及市场定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理性投资者的简单假设,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指导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赢利目标。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目前有数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实践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其中有的基于行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复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资业绩。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特点,我们总结出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策略:

1.针对过度反应的反向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就是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来进行套利的投资方法。行为金融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往往过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现,从而导致对公司近期业绩情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绩差公司股价的过分低估,最终为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机会。

2.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行为金融意义上的动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对股市中股票价格中间收益延续性的研究。

3.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资者在将现金投资为股票时,通常总是按照预定的计划根据不同的价格分批地进行,以备不测时摊低成本,从而规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带来的较大风险的策略。

4.时间分散化策略。指根据投资股票的风险将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而降低的信念,建议投资者在年轻时将其资产组合中的较大比重投资于股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此比例逐步减少的投资策略。

5.小公司效应策略。小公司效应是指小盘股比大盘股的收益率高。Banz(1981)发现股票市值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Siegl(1998)研究发现,平均而言小盘股比大盘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应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根据小公司效应而采用的投资策略称为小公司效应策略。

6.组合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认为,证券市场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强式有效,semlstrongefficient)。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证券组合投资理论中,“在有效市场中,投资者不可能获得与其所承担风险不对称的额外收益”的提法在实践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通过选择合适的组合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可能获得额外收益。

7.针对羊群行为的相反策略。由于市场中广泛存在的羊群行为,证券价格的过度反应将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现“涨过了头”或者“跌过了头”。投资者可以利用可以预期的股市价格反转,采取相反投资策略(contrarianstrategy)来进行套利交易。中国的股票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考察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走势,我们会发现在重要的顶部或底部区域,在消息面上总是伴随着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的出台。不同的投资者对政策的反应是不一的。针对个人投资者的行为反应模式,投资基金可以制定相应的行为投资策略——相反投资策略,进行积极的波段操作。

8.购买并持有策略。个人和机构投资于股票应执行几种能帮助控制认识错误和心理障碍的安全措施。控制这些心理障碍的关键方法是所有类型的投资者都要实施一种严格的交易策略——“购买并持有”策略。投资者在为组合购进一只股票时,应详细地记录购买理由,而且要制订一定的标准以利于进行投资决策。长期采取“购买并持有”策略,通常业绩将超过高周转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9.利用行为偏差。心理学和决策科学提出,在某种情形下,投资者并不是尽力使财富最大化,并且在某些情形下投资者还会在智力方面犯系统性判断错误,这些行为偏差将导致证券定价的错误,合理利用这些偏差将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行为型投资人则尽力寻找由于行为因素而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证券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可见,对人类行为偏差的正确把握是获取市场超额利润的来源之一。

10.St投资策略。上市公司被宣布为特别处理,意味着公司陷入严重困境。但同时,St公司也成为潜在的并购目标。考虑到壳资源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稀缺性,St公司的价值无疑是巨大的。作为一种投资策略,St公司是可以被纳入证券投资组合之中的。

总之,行为金融理论寻求并确定投资者可能对新信息产生反应过度或反应迟钝而导致证券定价错误的市场情形。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的目标就是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前,投资那些定价错误的股票,并在股票价格正确定位之后抛出获利。

四、应用行为金融理论指导证券投资要注意的问题

行为金融学的科学性在于它始于公理并寻求建立在公理上的理论能解释金融市场的行为。它试图理解和预测心理决策过程的系统的金融市场意义。如上所说,中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着普遍的运用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金融现象,而用行为金融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之,并由此导致了许多有价值的行为投资策略,但在具体运用这些投资策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行为金融理论本身也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策略是:在大多数投资者尚未意识到错误时投资于某些证券,随后当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错误并投资于这些证券时卖出这些证券。一旦证券市场的绝对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采取相同的策略,那么结果又会怎样?我们相信随着行为科学的深入研究、证券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会进一步发现更多的行为金融问题,并且一些已有的行为金融现象可能会淡化甚至消失。因此在应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要防止教条化。

2.要切忌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现有的行为金融理论主要是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产生的。我国证券市场同成熟的证券市场比较,还是一个新兴的证券市场——历史短、不规范。中国金融市场与发达的金融市场的共性与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运用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时,不是对国外现有行为投资策略的简单模仿,而应当掌握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适应我国证券市场运行特点的我们自己的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

3.行为投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的深入及投资者结构的改善,我国金融市场行为金融现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小公司效应现象就不如过去明显、庄股由于监管的加强从而动量效应也明显减弱。我们预言随着管理层对股市认识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的St现象迟早会消失。

4.不同投资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将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中,可以合理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要通过教育来使其趋于理性化,提高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力和市场的运作效率。对于机构投资者,要提高其投资管理水平。投资者决策中的心理偏差是与生俱来,而这些认知偏差可以通过学习、训练等手段得到有效缓解,因此,不同投资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资策略,只有呼吁所有各层次的投资者共同参与探讨我国行为金融问题,行为金融投资策略才能在我国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阳建伟。蒋馥。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实践[J].上海经济研究,2001,(4)。

[2]杨胜刚。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J].经济学动态,2001,(5)。

[3]孙培源。基于Capm的中国股市羊群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2,(2)。

[4]王永宏。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6)。

[5]施东晖。中国股市微观行为:理论与实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

股票基础理论知识篇9

关键词:现代;炒股;理论知识方法

中图分类号:DF438.7文献标识码:a

炒股是中国人特别爱好的一项“全民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或这种生活中,无人不想发财,无人不想享受幸福的炒股生活。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却始终远离着发财,绝大多数的人都玩得不那么幸福,谁也都没有走出“一赢二平七亏”的怪圈。究其原因,主要是股民们在尚没有全面了解与掌握现代炒股的知识方法的情况下,就盲目入市,并且,仅单凭者感觉就动手操盘。因此,要有效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最起码的就是,必须全面了解与掌握现代炒股的基本理论知识,就是必须要全面了解与掌握它的认识论;操作论;修养论三大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一、认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有炒股艰辛历史和丰富经验的人都众所周知:凡对股市没有深刻认识、没有真实感觉的人,都是不能研究与炒股的;否则,必然一事无成、必然惨败无疑。因此,若要学研与炒股,甚至要成为一个不错的炒手,就必须首先对股市这个“世界黑洞”的关键重大问题要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

(一)炒股的特征与意义

股票市场是种玩金钱盈亏游戏和玩心跳游戏的场所,其活动是种根据股市涨跌运动进行买卖,然后得出盈亏结果和喜忧结果的活动。炒股是种雅愚共赏的生活方式与游戏,其根本魅力在于:总有盈亏发生,谁都有盈利的可能和经历,而谁都不承认“一赢二平七亏”的全球股市铁律。然而,也正是这种“不认理”和这些决不服输而勇于追求生活的人们,成就了纷繁多彩股市的另一半,或说成就了整个股市。

炒股是种游戏,更是一种现代化生活,具有一般社会活动所不能比拟的好处与意义。

首先,炒股是种非常具有刺激性的游戏,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变得十分充实和异常兴奋,从而摆脱低级趣味的文化娱乐方式与生活方式。

其次,炒股是种充满了幻想和希望的金融活动,炒股可以使人们的经济水平发生巨大变化,从而使人产生社会地位以及人格魅力、思维境界的巨大变化。炒股可以使一个人脱离工薪阶层,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位的人;也可以使人倾家荡产,成为一个无比坚强和具有丰富人生经历的人。

第三,炒股是种突具“独立人格魅力”的社会活动,因为,这种社会活动、经济活动、娱乐活动、竞技活动,是种不需要跟任何人打交道跟任何人发生关系的、而完全在个人独立控制下进行的自由活动。我们完全可以说,操盘者,就是“全军统帅”、“公司总裁”、“学术大师”。

(二)炒股的涨跌、盈亏规律

涨跌是股票市场的基本运动与表现形式,是炒股的基本问题。股票市场涨跌,就好比我们用热水器洗澡一样,多调热水就升温,多调冷水就降温,冷热水的混合过程的度决定一切。

买涨、卖跌,是股票涨跌的基本原因与基本矛盾。其买卖量价关系总作用的变化,或者,股市的技术走势图像则是股票涨跌矛盾运动的基本总趋势。

而影响或决定“总趋势”及其基本矛盾运动背后的原因,通常则是:

1.波浪运动的自然规律(历史性的买卖量价关系的总和。或者,股市的技术走势图像),是决定股市涨跌的根本原因;

2.庄家主力赢利的计划与特权操作;

3.股票本身的变化因素;

4.消息变化;

5.买卖者的心理变化;

6.群众历史性的和跟风性的买卖;

盈亏是炒股的根本核心问题,是每个炒股的人最终所必然要面临的结果。而在有关股票市场的赢亏的问题中,“一盈二平七亏”是股票市场全球性的赢亏总规律或法则;“低吸高抛者盈,而追高低抛者亏”是股票市场的买卖赢亏规律或法则。而“浪费炒股的时间空间与赢得炒股的时间空间”则是股票市场的赢亏特殊矛盾、特殊规律与法则。

二、操作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一)必须具备专业技术工具方面的运用知识与方法

要进行与时代相适应的炒股及其学研,首先就必须在炒股的专业技术工具方面具备其基本的条件,因为,只有具备了现代化的工具条件,我们才不至于成为高速运转的股市里的瞎子、聋子、呆子,才有可能站在现代化的新起点之上。而不论怎么讲,我们都决不能再赤手空拳地徘徊在低档次的股市研判与操作之中了。

1.首先必须要具备有“标准的电脑炒股软件”作日常操作工具。如:具有“大智慧”或“湘财证券”的电脑炒股软件;

2.必须要用网上股票专栏节目作日常基本的信息工具。如:通过“东方财富”了解财经与股票信息与动态;

3.必须要拥有《股票基本理论与技术》类的股票基础知识书籍作参考书。如:拥有股票基础知识书:《技术分析》林瑞芬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4;

4.必须要能掌握网上“模拟炒股”的工具及其使用方法与价值,以便加强我们的模拟操作练习(不付出实践代价而言练出各种操作技法),以便解决我们的动态研究工具的问题,以便实现我们在无炒股资本或无炒股大资本时的操作梦想。

(二)必须了解与掌握技术与方法方面的知识

一方面,必须了解与掌握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科学理论方法及其知识(人间正道是沧桑)。必须扎根到科学技术里面,并且,还必须要能努力研制出“简便高效”的研判与操作方法。

另方面,必须了解与掌握哲学方面的科学理论方法及其知识。必须要深入到有关的哲学领域,因为,只有哲学,才能使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不解问题而不迷惑,才能使我们避免在“所谓的纯科学技术”的道路上走极端,才能使我们掌握到真正的炒股科学与炒股真理。就此而言,我们应当在哲学及其有关领域,紧紧以“炒股技术模式”及其操作方法为对象,集中围绕着炒股的“最高普遍问题;根本核心问题;特殊与一般问题;规律、矛盾”等问题,展开系统、联系、辨证的研究,展开智慧的操作实践与科学实证。

三、修养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众所周知,具备再优良的抄股思维和技术手段,都很有可能在一瞬间,被人们诡异的抄股心理情绪与偏激的或无中生有的互动语言一举自我毁灭,或被不好的一些抄股操作习惯一举自我毁灭,。何况,即便情况再正常、形式再好,抄股也好比是打坐钓鱼、好比是虎口拔牙,情绪不稳定、修养不好,也必然是要前功尽弃的。因此,我们认为,抄股必须具备“认识能力、操作能力、修养能力”这三大能力,而其中的关系与逻辑则又是“对错在认识;关键在操作;根本在修养”。

因此,我们尚必须加强抄股修养这个根本。而股市的修养却与一般的修养有所不同,换句话说,人的修养好了却不一定抄股的修养也会好,股市的修养是一种十分特殊的修养,因此,我们尚必须特别从如下几个起码的方面去努力:

(一)我们参加抄股,应当首先做到抄股的股资是“余钱剩米”这一点。而绝对不能让股资卷入正常经济运转。这是我们必须铭记并且首先就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而根本的问题。

(二)我们参加抄股,必须做好:“出两种学费或上好两课”的准备。即出钱买亏损的准备;出钱费力学练好能力的准备。

(三)我们抄股就得切忌:心浮气燥;眼高手低;与人攀比;股股相比;阴阳悲喜,人言亦云。

(四)抄股必须养成果断进出的操作习惯,因为,老股民们已在实战中无数次得到了验证:“犹豫”是抄股操作的万恶之源。

(五)抄股就要能在需要时侯,离开操作,或者,常半仓与空仓,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抄股修养。

(六)人有赌性、也有激进精神,但必须首先做到“心欲赢而实在保本”。求平是我们抄股十分根本重要的认识与修养,也是我们抄股的第一追求或第一步。

(七)顺势追涨而不赌不明朗之势,而决不赌逆势之势,这是抄股的基本方法与基本修养。

(八)抄股必须注重实事求是,要敢于把我们的思想与盈亏状况拿出来晒太阳,而切不可欺己欺人。更不可崇拜与热衷于鼓吹股市里的所谓“神话故事”。

(九)少海口断言而冷静多观察、多灵活应变,是种必要的抄股修养。

(十)多看专家博客但不迷信专家博客,也是种抄股的修养。

(十一)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自我把握,是种十分重要的抄股修养。

除了以上基本修养之外,作为高标准修养来讲,起码有两条,其一是,得意于牛市者皆草民,善做熊市者方为俊杰。得意于一时的赢利数额者皆草民,股道操作常常英明者方为者俊杰。其二是,善于实战应变,勤于著书立说,更有重大娱乐,是抄股方法与修养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沈湘平,韩毅.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林瑞芬.技术分析[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4

股票基础理论知识篇10

投资者本性的犹豫、狂妄、胆怯、贪婪等弱点严重影响交易的成功。往往健全的人格、成熟的心理才是股票投资的制胜法宝。研究投资理念是认识股票与股票市场的重要理性手段和途径,研究投资心理,希望能够有助于投资者克服不良情绪。

1学会忍耐与等待

对于投资者而言,首先,要对人性抱有最基本的信任,增强耐心,学会忍耐与等待。人性天生的贪欲和畏惧投资者要在市场中看到,人性天生的优点也要看到,最重要是在市场中呈现出社会与经济盘山路式向上发展的主基调投资者更要注意到,无论我们在一段时期内陷入多大的悲观情绪中,都不能对市场的未来失去信心与希望;其次,要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抱有最基本的信任,“没有什么比同美国打赌更愚蠢的事了,自1776年以来,与国家打赌的人吃的都是败仗”,这是股神巴菲特的经典言论,同样的,股票投资家彼得·林奇也有类似的言论,他们凭借这种基本的信任,在投资中获取了巨额的利润。

2 学会理性与中庸之道

要学会理性投资,要懂得知足,要明白“月满则亏”的道理,要控制人性的贪婪,激流勇退,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大盘至高峰,果断抽身,方能保住战果,而这些战果将承载着你日后的投资信心和勇气。反之,若欲壑难填,必将殆尽深渊,无法翻身。在行情调整,大盘指数跌入谷底的时候,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大多数人心浮疲惫之时,你的理性将让你在不久后坐拥反弹所带来的丰厚成果。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这是《礼记·中庸》的原文,其中的“中”不是中间的意思,而是适合的意义,适合才是天下的定理,遇事保持理性,不偏不倚,不武断,不极端,找到处理问题最适合的方法,这才是“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