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学改革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5:19

思政教学改革篇1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开放性;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029-01

初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下面,笔者就初中政治课教学方式方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1.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初中政治德育教育的首要学科,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1教师不重视收集生活实例、时政事例,缺乏课堂内外事例、课堂内外练习的有效结合。政治学科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生活生存能力,也是一门紧跟形式,要求学生时时把握时事动态的的学科,培养爱国热情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知识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联系到天天在发生变化的时事动态当中。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却往往照本宣科地对教材内容泛泛而谈,置生活实际于不顾。

1.2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淡化了能力、感情的培养、品德的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已早就提倡,大家对其理念也都并不陌生。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却仍然沉浸在应试教育的观念当中,将思想政治教学视为单一的思想、政治常识的灌输,教材观点的简单传授。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策略

鉴于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怎样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这门学科呢?对此,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点粗浅之见。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1实行开放性教学.才能全面落实新课程目标。"开放性"的特征使这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具有革命性。思想政治新课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意味着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重大改革,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由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那么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育理念、师生关系、评价制度等将沿着开放性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都是开放性的,旨在努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开放的课程资源,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科书不是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绣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才能全面落实新课程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活动内容是开放的,向学生自身开放,向学生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学生的社会开放,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

2.2开展人文性教育。社会呼唤全面的教育,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型的发展是以社会、人和环境的协调与统一为特征的发展,将更重视人的发展,是追求人的价值和完善的发展。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人文性包括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等。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即通过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使现代人拥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重视精神追求。人文素质即学会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人文性,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情感、创造性等)为出发点。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教育中培养"民主"的氛围和习惯,将意味着未来整个社会更加"民主化"!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人为本",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开展思想政治素质评价。教学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必须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强调学生既是评价对象,也是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并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教学中。采取多种学习评价方式,采用开放性的教学评价方式。在评价标准的范围上,不仅包括学生评价标准的变革,也包括教师评价的变革,就是"以人为本"。我们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不断促进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思政教学改革篇2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主要有观念创新、对象创新、方法创新和关系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每一个创新内容都是一项复杂的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它们体现出了三个鲜明的时代特点,即观念与实践的结合、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以及多样性与同一性的协调。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内容与特点决定了它在党和国家建设事业中重要的历史地位无可替代。

关键词: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在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参与构建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和文化发展事业正如火如荼开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成为从理论界到实践工作领域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探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涉及到各方面、多层次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改革创新的内容与特点,以及对改革创新历史地位的正确认识。[1]本文就拟从这三个方面探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这一复杂的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

1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内容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观念创新、对象创新、方法创新和关系创新四个方面。首先从观念创新上来看,作为人们思想意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观念的陈旧导致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行为,观念的创新则导致与社会环境发展相适应、紧密联系实践需要的行为。两相比较可见,只有观念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体而言,第一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融入竞争观念。全球化背景下不断深化的国际合作、不断多元的文化价值取向、不断异化的精神与道德信仰,使各种不同思想发生激荡交错的频率越来越高。加上网络条件下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使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意识形态越来越没有阻碍地进入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导致我国“观念市场”上多元价值的涌现。当前对于这些意识形态、多元价值观念,采取封堵或禁止的措施都难以达到预想效果,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领域转变传统观念,与时俱进地在工作当中以占据思想文化战线制高点和主导权为宗旨强化竞争观念、提高竞争意识。第二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作为一门学科、同时也作为一项具体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服务的,所以教育者理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坚持以人的需求为导向,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强调以人为本即是要平等对待受教育者,在想其所想、急其所急中将温暖带给他们,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思想意识去感化他们,以道德基石、情感纽带和文化陶冶去引导他们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第三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营造出创新氛围。作为民族之魂,创新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创新意识及其所构成的创新氛围。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就是要在创新的氛围中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增强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中不适应时展要求的束缚和,逐渐形成全民创新思想氛围和社会习惯。其次从对象创新上看,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对象正在发生与以往截然不同且深刻的变化,需要对象创新来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当前,阶级斗争早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和阶层长期简单化且稳定的局面正在被社会结构体系的复杂多变状况取代。例如原来的工人阶级已经明显细化为企业工人、干部、科教文卫人员、办公室人员等多个阶层。在农村,原来的农民阶级也明显细化为农村干部、进城务工人员、农民企业家、农林牧副渔劳动者等群体。此外,社会上的自由职业者、私营企业经营者等各种新阶层也不断出现并发展壮大。基于此,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对象的范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广,对象创新对于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教育对象的变化与对象创新必然带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阵地的延展与扩大。例如针对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再就业困难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就要将国家相关的政策方针主动传输给他们,促使他们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再就业。再例如针对大批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就要花大力气切实关注他们在城市中的生产生活情况,积极宣传政策法规、不断提升他们的个人素质、落实解决诸如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而对于那些流动性强、受自由主义和私有化观念影响较大的私企经营者和外企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则要从严格的准入制度、资格审查制度入手有效引导他们正确树立金钱观、致富观。[3]总之,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要根据不断变化和扩大了的受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延展和开拓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阵地,认清形势、积极进取,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好务。再次从方法创新上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诸如网络、电讯等高科技工具应该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必备手段加以运用。例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与软件设计人员合作开发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软件就是很好的尝试。各级党团组织在网上以社区论坛、在线咨询、在线知识竞争等方式开辟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阵地也是适应信息时展的大胆创新。在具体的方式上,除了传统的“灌输”式之外,更应该注意借助有感染力的艺术、有熏陶效果的环境和能打动人心的人格等多种隐蔽方式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作用与效果。对于思维活跃的青少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充分研究他们的思想、行为动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以理服人、用事实说话,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教育引导地位。最后从关系创新上看,所谓关系创新即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包括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之间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创新。第一是要承认人与人的平等关系,构建平等互动、和谐共赢、以学习为目的的组织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每个人都以一种朋友关系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第二是要建立一种灵活的师生关系,在这一关系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同时每个人也要有甘当学生的态度虚心听取和接受别人合理的意见。所以这种师生关系并非固定不变,而是灵活多变,其建立的目的就是要集中所有人的力量,以团队进步带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提升。第三是要确立一种协调顺畅、上传下达的网络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不但可以实现上下层级的信息顺畅通达,而且可以满足平行层级之间信息共享的要求,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管理体系和谐高效运转,确保相关教育信息准确、无误、迅速地传播。

2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特点

根据上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内容可以归纳总结出这一改革创新的若干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是结合观念与实践的创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一定是在、而且必须是在观念与实践两个维度上开展的。引导和塑造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这个中心任务决定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人们精神世界中的广泛深入,而作为一项社会性质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必然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所以它的创新是包括思想理论、思维方式、教育精神等各个观念层面的创新。与此同时,正如任何创新都是观念与实践的结合一样,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也必然涉及两者的同步改造、同步进行过程。与自然科学领域创新所带来的直观的、明显的实践后果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践创新要通过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漫长的消化过程才能体现其存在和价值。[4]而那些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创新效果的所谓理论或观念创新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一大特点即是观念与实践创新的如影随形。第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是统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科学性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与客观体系的科学认识与运用。它的价值性侧重于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发展自身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坚持的不仅是科学的理性与客观标准,也有感性的主观标准。前者注重评判教育活动本身的对错,后者注重评判教育活动对于人的发展意义。也就是说,科学性与价值性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的关系是一种“真”与“善”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真”必然最终带来“善”,另一方面,“真”与“善”在某一特定历史阶段并不一定相容。[5]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两者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也符合人的发展的现实需要。第三,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是协调多样性与同一性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多样性指的是创新内容、形式、方法的多样性,而同一性指的是多样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本质上的一致。前文提出了多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观念创新、对象创新、方法创新和关系创新,但是无论是哪种创新,无论是哪种创新路径,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辩证运动的过程,都既可以是精神性的也可以是物质性的,既可以是工具性的也可以是制度性的。多样性在同一性中协调还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目的、指导思想、政治方向、方法论上面的一致。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多样性特点不可能离开统一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可能离开统一的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不可能离开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和方法论。

3结语: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历史地位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内容与特点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的宝贵政治与精神财富,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观和群众观。在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下,在不断丰富的社会主义建设需求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事关党的思想政治理论事业生命线的稳固,事关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制建设与政策效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实效性和针对性,也是党的十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改革创新重点,因而具有非同一般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也享有十分重要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作者:李秀茹单位: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赵世环.试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J].学理论,2010(15).

[2]鲁志美.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析论[J].思想教育研究,2010(4).

[3]尹建平.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发展[n].科学山西,2008-5-26(7).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思政教学改革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学方法;改革

“中国现在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党和国家特别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2013年8月,中央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从七个方面,对当前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精辟、深刻的阐述,特别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等院校要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这一重要使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切实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一、教学方法改革的主体是教师

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着力点在一线奋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上。因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好的教师教学方法各有不同,甚至风格迥异,却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无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从这意义上讲,教学是一门艺术,并不是单纯的对“方法”的运用。因此,教师本人的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往往成为上好课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优秀的教师能够根据教学要求、课堂规模、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生学科专业特点进行课堂设计,充分发挥各自的特殊性,恰当运用教学方法的“艺术”性,赢得学生的普遍爱戴和尊重。同样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使用,起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知识渊博,有学问,不光要钻研思想政治理论,还要广泛涉猎哲学、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知识,成为真正的“杂家”;要深入了解学生所所思所想,要做到真正理解他们,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效果的真谛。所以,教师要有真才实学,力求透彻掌握思政理论课程的基础理论、核心内容、基本思想,及时熟悉最前沿的形势与政策;其次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在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时候与学生产生共鸣。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主体在教师,抓教学方法改革,实质上是抓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要深入钻研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创新教学方式,巧妙运用先进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生动、有趣,使同学们愿意听、想听,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当前社会问题进行思考。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比较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灌注式”、“注入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陈旧的授课方式,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潜能。目前,广大一线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案例式、专题式、互动式、体验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式教学方法

案例式教学能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从理论的高度对生活现象进行筛选,将社会中一些典型的人物与事件,浓缩成一个个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剖析这些案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思考如何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维能力。采用典型案例式教学使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际相融合、相渗透的纽带,使课堂上枯燥的理论教学与实际生活做到近距离的接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内容的实效性。[2]

(二)专题式教学方法

专题式教学是以教材内容为依据,针对某一章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专题为单元进行授课的教学方法。专题式教学要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归纳,超越其所呈现的内容,形成一个较为集中的主题教学单元。专题式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更为宽广的理论视野和思维空间,专题式教学的优点在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深入性,使学生能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入探究成为可能,引导学生理论推理和论证,培养其独立思考的精神。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

思政教学改革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改革教育改革核心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是国民意质的竞争。因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有高素质的国民。而我国的国民素质并不高。就思想道德水平而言,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贪污腐败,市场上的假日伪劣,经营活动中的坑蒙拐骗,各种刑事犯罪,损人利己不道德行为等都是我国国民思想品质素质不高的表现。所以必须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有知识有技能的专门人才。而培养人才,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教育在把握人类自身命运、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方面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方面起着奠基基础的作用。所以,我国要想缩小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差距,或者超越它们,就必须发展教育与科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人口多是中国的一个特点,如果通过教育提高中国的人民素质,那么中国就会在世界竞争中占忧势。

1课程改革“应试”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教育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谁主动占据制高点,谁就能取得竞争的胜利。为了取得竞争的胜利,各国都认识到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政府都参与并领导学校教育的课程改革。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政府不但关注教育课程改革,还在政策上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并组织有关人员编制教育发展战略方案,认真组织人员编写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等。目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它们发展教育的目的,既是为了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为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并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教育现指导改革,用先进的课程观指导课程改革。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力国外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都赋予了教育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

但我国教育的现状,却不能使教育完成振兴国家的历史使命,必须对我国的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包括思想政治课课程。一是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成了课程改革的大敌。知识本位主义者认为,学校教师的中心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学生就是装载知识的容器。这样,学校教育必然出现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必然出现死记硬背知识的现象;由于每个学科都从学科本位出发,片面强调自己施教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为自己本门学科争取过多课时比重,造成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教育、课程、知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妨碍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二是“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素质教育的落实。“应试教育”课程的功能是筛选少数的精英,学生为考试而整日学,教师为考试而整日教,使学生学习负扭过重,厌学情绪大,课程脱离社会和学生生活,使体现全面发展要求的课程方案得不到落实,造成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展的需求不适应。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改革教育必须从改革课程抓起。教育改革必须以“育人为本”,而育人必须“以德育人”为先,以德育人是育人的根本,所以必须对思想政治课课程进行改革,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2课程改革是加入wto后对我国基础教育挑战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以后,面对的是一个开放的大市场,面临从未有过的挑战。第一,面临教育服务观念的挑战。wto成员国把教育列入开放服务的内容,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服务,一种可以交换的服务产品。这就是说,学校、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权利和义务关系。家长、学生有权选择学校、选择教育形式,学校和数师有义务为学生提供合格的教育服务。第二,面临人才标准国际化的挑战。国际标淮人才市场要有开拓创新精神;有高尚品质和责任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健康的个性;有与人合作、协调、国际交往能力等。第三,面临教学质量的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人才需求将上升,人才的国外输出也加剧,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要求将更高。第四,面临教育市场的竞争。教育

际交流带动一些国内学生到外国求学,国外教育机构也到中国办学,外国学生到中国学习的效量也要增加,中国教育市场面临着同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这种竞争来临的同时,也给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这个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落后的教育形式,使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人才标准、人才素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特别要对传统的课程进行改革。只有这样,中国教育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对人才质和量的需要,也才能提升中国教育在教育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必须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育课程体系。

思政教学改革篇5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一直以来,高校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的热情不高,他们认为政治学习内容枯燥,教学方式老套,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在课堂中不能有效配合教师学习,教学效果一直不佳。要解决这种问题,广大的政治教师就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改革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品味,真正发挥政治教学的功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教师积极转变思想观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在新时期,教师一定要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彻底改革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政治知识,提高思想认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政治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政治内容要能够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积极地构建政治课堂教学的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获得发展;再次,教师要认真研究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主动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者,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是讲一些空洞的理论,教学内容未能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这是需要认真改革的。思想政治教师要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是源于生活实践的,只有理论教学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理解理论,政治理论也才能发挥最大功效,有效指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认识,达到政治教学的教化功能。现在许多学生不喜欢上思想政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政治教学内容空洞,说的都是大话、套话,没有实际价值,学生从心里就很排斥思想政治学习。但如果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内容的实际价值和意义,他们就会增强对政治教学的认可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师要努力使政治教育回归生活,联系生活,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崇高,学会生活,发展个性,教学内容要联系社会问题,联系热点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深入思考,不断实践,获得发展。

三、开展课题活动

长期以来,学生的政治学习积极性不强,学生的思想认识难以得到有效发展。但如果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把理论教学与课题活动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发展。

作为中学生,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潜在的研究能力,教师要把学生这种潜在的研究能力挖掘出来,这样,学生的才华才能正在展现出来,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每门课程开设之前,向学生布置课题研究任务,引导学生自由申报课题,教师可以从中选择有价值和研究意义的,论证充分的课题进行立项,使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学生可以自行研究某一课题,也可以合作研究某一课题,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经费支持,使学生有效参与到课题研究活动中去。在课程结束时,让学生提交课题研究成果和结题报告,学校课堂研究中心对其进行验收评价,并对较好的课题研究者颁发奖金,这样,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就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得到显著提升,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这对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进一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发展能力,提升认识。如果课堂时间过长,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感,如果教师在此时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提高。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小组或者是班级之间的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开展一些辩论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听一些报告;组织学生进行观摩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就留守儿童,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社会调查,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揭示留守现象背后的问题,引导学生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发展,如果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学生的应用理论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发展,认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面黑板开展政治教学,这种教学手段在现代社会就显得极为落后,教师要积极地革新教学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开展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把教学内容制成课件形式,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有声、有色、有光、有影的教学效果,使抽象的政治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展开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第一时间,教师都可以为学生呈现出了,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形势下,教师要积极进行政治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施生活化教学,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活动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新干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思政教学改革篇6

   一、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就是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所有环节之中,使他们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列宁从认识论的角度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时代的发展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创新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创新能力又来自哪里?它必然来自教育。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与较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素质,是摆在我国教育面前重大而又迫切的任务。

   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探索、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创新等等倾向。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则强调教学实践。特别是学生的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中国几十年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也是对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探索。

   第一、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

   人本观念是以现代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认识。它认为,各项活动都应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和工作,从而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由此可见,人本观念要求在一切管理活动(包括教学管理)中都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即应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用人问题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着眼点,即任何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着是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和鼓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着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的发挥其主体作用。

   如我在讲授《联合国》一节时,我代表联合国秘书长,每一个学生代表一个国家,用四十分钟模拟联大的程序召开联合国大会。又如在讲授《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由学生扮演一个消费者和一个售货员进行小品表演,然后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品中二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分析,等等。学生情绪高涨,学生不仅把握了的相关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把那些用文字很难表达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更主要的是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充分张扬了他们的鲜明的个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前几年,我国的思想政治课以“升学———应试”为唯一目标,强调学科内的细分化,带有完全的学术化的倾向。这种教学,往往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重记忆而不重理解,窒息儿童的个性。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则“吃不了”或“吃不消”,造成中学生厌学、辍学,影响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有不同于其它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登。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从这意义上说,掌握理论就是掌握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着名的教育家斯卡特金说:“理想的教学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少量的知识,而在这些知识中,支架着科学的联系。”我们认为,他说的“联系”既是知识的内在联系,也是作为知识形态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而且,后一种联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等于给学生一把开启生活之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满足于学生对观点的死记硬背,以记得牢、会答题,作为衡量以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实际上,这必然出现那种考试完了,脑子里的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就随“分”而去,不留任何痕迹了。从某种角度看,我们过去的那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科教学不能使学生了解理论观点的实质,掌握理论思维及其方法,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说是失败者。过去我们也说理论联系实际,但是那只是教师的事,或者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思想政治科实践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做法,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任务由学生来实现和完成,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向社会延伸的。进一步说,就是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达到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增长才干的目的。

   比如,我在讲授国有企业的改革时,带领学生到我县的一个国有企业做实地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授商品的价格时,带领学生到我县最大的农贸市场做市场价格调查,并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市场的价格现象;在讲授依法治国问题时,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案件审理的全过程。等等。

   由于我国理论界和广大教师对双基的重视,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教师比较熟悉双基教学的操作程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实。我们欠缺的是对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程序相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但是我们也应当防止出现一强调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就忽视甚至否定双基教学的偏向。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给学生们不仅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的机会,而且为他们还提供了一个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舞台。不仅重视双基教学,而且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程序相结合。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顺应当今时展的趋势和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性、教育性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当今素质教育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思政教学改革篇7

关键词: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西方社会思潮逐渐进入我国,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随着国内外经济、文化、政治交流逐渐传入我国,并在我国科教文体、社会生产、政治等各个领域形成巨大的影响,甚至一些在西方国家逐渐不受推崇的社会思潮也在我国找到了生存契机。西方社会思潮的传入有着很强的必然性,但其内容良莠不齐,在我国的传播广泛、深刻,尤其是对当代高校大学生产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对教学内容、方法、理念进行创新,对于帮助大学生合理借鉴先进社会思潮,抵御不良思潮影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1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1.1思政教学主体内容弱化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目标是对社会文化氛围做出研究与分析,使大学生针对形形的文化背景做出学习,革新自我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多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被一再冲击,逐渐发生改变,久而久之偏离了传统思政教学所倡导的政治思想。如不及时改革思政教学内容,纠正和巩固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将严重影响我国年轻一代思想文化建设成效。

1.2大学生主观意识受到冲击

西方社会思潮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逐渐在我国落地生更,与我国传统文化体系进行相互渗透和融合,对大学生文的价值观造成极大的冲击,如不进行及时的思政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判断能力,大学生容易受不良社会思潮影响。

1.3思政教学渠道受到冲击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和计算机迅速普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信息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不再是主宰和控制大学生政治信仰和思想信念的权威代表,网络媒体乃至外来媒体均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与思想信念提出较高的要求,也对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改革对策

2.1强化高校思政教师教育

高校思政教师是引导大学生思想前进的导师,其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强化高校思政教师教育,对此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强化一线思政教师的培训教育。高校思政教师教育倾向一线教师,这是因为这些教师是与学生真正面对面,实施思想文化传播的主体,在倾听学生思想困惑,观察学生思想变化,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因而听取这些教师对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看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一线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很强的必要性;2)强化思政教学监控。强化对教师思想观念、教学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成效的监督与控制,对于确保思政教学改革的贯彻落实和不断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应通过听课、集体备课、座谈会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思想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针对性的改进对策进一步完善思政教学工作。

2.2创新高校思政教学内容

创新高校思政政治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坚守固有的正确思想导向,另一方面也应顺应多元化文化发展趋势,教会学生学生取长补短,辩证地看待问题:1)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内容应具备充分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和思想信念,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作为思政教学的重要基础,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建设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2)进一步完善与丰富高校思政教学内容,在多元化文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的今天,高校思政教学一方面要弘扬祖国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另一方面也应教会大学生正视多元文化,使其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取长避短,免受不良思想的侵害。

2.3改革高校思政教学方式

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使网络媒体信息成为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可将网络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新载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改善思政教育成效。对此应注意两个问题:1)要积极地利用网络平台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宣传教育,通过网络宣传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进行正确的引导;2)创新教学模式。多元化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应摒弃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积极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任务型学习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形成主动批判、主动分辨的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多元化文化对我国社会产生深刻、深远影响的今天,强化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助使其学会辩证的看待社会思潮,进而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此,高校应结合自身思政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强化思政教育队伍建设,改革思政教育内容和创新思政教学,对思政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郑志强.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的三个维度[J].领导科学论坛.2013(7):19-22

[2]朱玉伟.批判与借鉴――多元社会思潮下的高校思政课改革探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3,5(4):86-89

思政教学改革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前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是一门有着丰富内涵的课程。为了保障政治教育与时代同步,因此必须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改革。针对政治教学改革应有其针对性,牢牢抓住以下几点可以使政治教育改革获得良好的成效。

1.政治教育存在的缺陷

只有充分的把握住教育环节的重要因素,就可以发现政治教育环节中存在的缺陷,有利于进行教学改革。

1.1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优秀的教学材料

如今我国的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缺乏新意老套,并对书中的政治论点或观点缺少有力的事实材料证明或证明观点不明确。将政治教育混杂在其他学科里,忽视了政治教育的独立性,影响了教学质量。

1.2教学者本身的教学素质低

教授人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差,无法做到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的熟练和灵活运用,一旦教学过程发生新情况不能解决。与部分教师不能神队学习者的自身政治素质和具体情况展开教学,忽视了对学员积极性的调动和教学创造性的发挥。

还有一种教育者本身缺乏应有的素质,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者对于学员严格要求其道德素质,但自身却犯着严重的言行分裂。教职人员中出现大量的学术腐败的案例。

教育人员的责任心差,在现今经济发展条件下,教师的工作重心也逐渐转移向利益转变。教育者在研究课题、争取岗位等大量的利益活动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而对于教学方法和学员的研究逐渐减少,并忽视了原有的教学目的。

1.3学员的学习动机

在市场经济影响下,人们较注重物质享受,有较强的功利心。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思想在人们心中蔓延,认为政治思想是可有可无的,人们不断地追求物质利益来满足其生存与享受的心里,将精神文明弃之角落。

2.改善教学的方式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同时也为教学提供了便利。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的普遍应用,世界信息的共享性为我们的思想政治的论证点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2.1精心准备课堂资料,简单扼要的阐述教学问题。

鼓励引导学员参加教学研讨的兴趣,充分点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枯燥乏味的教学进行解决,切实围绕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进行研究,为政治思想教育理论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2.2重视多媒体对教学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工具的缺陷显露了出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逐渐落伍,教学节奏慢、工作效率低,所传授的知识有限,一般情况是教职人员,口干舌燥,筋疲力尽的陈述半天而学员却相顾茫然,不知所云。而思想政治课上所讲的大概内容又多为抽象的概念或远离,通常都是难以直接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因此,想得到一个好效果,仅有多媒体的的预言新国是仅仅不够的,需要采用高科技现代数学手段,通过一些数学物理等现代电子仪器,将抽象的理论尽量以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员们。

3.思想政治改革的具体方式

3.1趋近生活

往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一直存在过分注重理论与理论之间的实效差性的论证,进而忽视了生活与理论之间,理论与生活之间的运用与提炼过程,造成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现实,与学员的实际思想的分离,致使学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找不到理论与现实的联系,看不见理论对生活的的意义。

3.2教职人员应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支撑教学。

简直人员教授的知识应事先将其读懂研究透彻,做到自身对其所讲内容分有深刻的了解,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心得,只有用心做的才会收到学员的认可。说服学员接受、打动学员,做到将科学知识真正的传授给学员。

3.3提高学员素质的实践性

由于我国现阶段使用技能性人才的严重缺乏,学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在我国人员择业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要求我们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改革,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计划当中,确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践项目和实践方式。利用社会教育的资源,有计划有目的的建立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基地,争取打造一个具有活力并拥有广阔空间的学习环境,将学员的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去,为适应社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3.4建立科学化的考评

学员学习成绩的评价是对学员思想教育的学习成效进行检查的重要途径,同时考评制度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大难题。因此,对学员进行综合能力考评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

3.5改变对人态度

教师作为施教者往往以居高临下,一副真理拥有者的姿态,以绝对的话语权掌控着课堂,学员永远是渺小的存在,在课堂上是不具有话语权的,是可有可无的配角。创立一个平等的教学环境,显然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又以改革关键。

3.6改变传统的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传统的灌输方式有违基本的教学规律,违反了以学员为本的教学理念,必须与以摒弃。采用师生双方互动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应对学员采取及时适当的点拨和启发,不是让学员被动的接受,囫囵吞枣一样的塞给学员,并组织学员积极发表观点,师生双方应共同探讨和相互交流。

4.优化思想政治教师团队。

将学员管理工作和其管理的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改革可以借助思想政治课对学员进行管理和教育,利用自身宽阔的思想理论的广阔视野,有效开展学员的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避免了由于就事论事,使其身陷个别事务当中。

结束语:

政治教育的教学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改革的地步,我国刚迎来了祖国60岁的华诞,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已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需要更多的具有长远眼光和巨大的胸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我国能否在这个阶段快速发展起来,主要取决我们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否为我国提供合格的接班人,政治教育的道路任重道远,政治理论教学改革也是只管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雷声主编.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思政教学改革篇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当前高职院校生源渠道多样,学生整体素质与本科院校差距较大,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加之长期以来,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教学脱离学生,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教育、重系统教学轻专题教育、重理论武装轻实践育人等问题,导致“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学生不爱学、教师课难教”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基础、思维习惯、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90后”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成为困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高职院校着眼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按照“以机制优化为保障,以模式创新关键,以实效提升为目标”的总体路径,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功探索出一条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改革创新之路。

二、优化“三个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能否持续有效推进,根本在领导,核心在政策,关键在教师。基于这种认识高度,目前高职院校基本优化构建了“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

1.优化领导机制,加强工作指导。

高职院校党委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学校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定期深入教学一线掌握教师授课情况,经常性地研究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独立设置中层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并配齐配强中层干部,凸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的重要地位。

2.优化管理机制,落实政策待遇。

高职院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政策支撑。一是健全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体制,一般直属学校党委领导,党委宣传部、教务处负责组织协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具体实施。二是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部分学校按需划拨、不设上限,用于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实际经费支持超过生均15元的标准。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绩效工资基数、基本教学工作量、超课时费标准等,与对应岗位的专业课教师完全一致。四是在科研项目申报上,以学校党建理论研究机构为依托,单列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校级课题专项,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优先申报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和教学改革项目。五是在职称评定方面,在同等条件下扶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激励教师投身教育教学和职业发展。

3.优化培养机制,提高队伍素质。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四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团队整体质量和水平。一是实施教师理论素养提升工程。组织教师到红色教育基地集体备课和社会考察,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增强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认识。二是实施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积极投入经费开展公开课比赛、说课比赛活动,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学习培训和到本科院校观摩听课,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开展项目研究,开发具有高职特色的辅学教材。三是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帮扶工程。推行教师“流动导师制”,由2~3名教授或骨干教师,轮流对新进青年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学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四是实施教师“兼职班导师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加强与辅导员的交流沟通,重点联系一个任课班级,协同做好入学教育、学业帮扶、党史宣传、生涯规划、实践指导和心理疏导等六方面工作,为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思想教育搭建平台。

三、推进“三化”改革,提高教学实效

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的关键。以某职业学院为例,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根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特点和定位,确立了“理论精讲、实践强化、思想升华”的教学改革理念,系统构建以项目化、网络化、专题化为主要特色的“三化”教学模式。

1.探索实施“任务驱动、活动引领”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的渗透性和育人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视道德内化与行为养成,强调理论认知与行动践履。为此,我们依据教材基本内容和学生所学专业,把握和分析社会热点、教学重点问题,对课堂理论教学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从“知、情、意、行”一体化的视角,设计说案导知、论道修情、弘德砥意、观世敏行四个版块的项目,涵盖课堂项目、校园项目和校外项目三类参考任务。学生通过说案例(含视频案例)、主题演讲、话题辩论、情景剧编演、志愿者服务、社会考察调研等活动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实践创新,增强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口头表达、人际交往、是非辨别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一改革凸显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老师设计课堂、设计问题、设计实践,学生带着问题去准备资料、进入课堂、参与教学,克服了“灌输式”教学弊端约束,使学生积极地“动起来”,并将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信念,进而释放成道德行为。

2.全面推进“资源在线、学习自主”的网络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是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网上共享。组织和建立课程资源建设团队,及时更新和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网上教学资源,依托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对外开放,为学生学习、师生沟通提供了新空间。二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化改革。在落实“05”方案、保证三门课程规定学时学分的基础上,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单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一年级计36学时2学分,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网络学习心理,在全国率先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平台按照“学时固定、环节必修、模块选修、积点完成”的原则,设立社会认知区、师生互动区、自主学习区、成果展示区、精品专区、成绩查询区六大核心功能区,对应实现教师教育、自我教育、社会教育等3个教育环节、9个教育模块的学习任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其中,教师教育环节设计“师生网上互动”1个教育模块;自我教育环节设计“红色影像”“经典文献”“精彩歌曲”“名言警句”4个教育模块;社会教育环节设计“社会调研”“基地参观”“志愿活动”“素质提升”4个教育模块。这种任务模块化的设置方式及运用,集在线学习、移动阅读、互动交流、在线辅导、适时考核、过程监控等功能一体,教师通过平台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学生在平台上分区完成学习任务,体现了思想性和教育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开放性和可控性的有机统一。专家讲坛、红色影院、经典阅读、精彩歌曲、名言集锦、网游圣地……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体验学习。实践教学的网络化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课余时间“忙起来”。同时通过实践教学课程管理办法、学生学习和指导手册、教师工作量核定办法等规范性制度,对实践教学网络化的有序推进提供保障。三是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纸化考试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方式,自主开发建设的网络考试平台,能够实现题库建设、在线考试、网上阅卷和成绩录入等功能,学生上机考试,试题随机生成,一人一套试卷。考试的无纸化解决了传统考试“千人一卷、千人一面”的问题,促进了考务工作的规范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增强了成绩评价的客观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考分离。

3.积极开展“内容重构、交叉轮课”的专题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的高度和厚度。

主要是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为解决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时间精力不够、学科相对单一、学术研究不深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理论思维不强等问题,本着“精要、管用、适度”的原则,整合优化理论教学内容,提高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概论课2013年修订版教材为例,内容整合重构突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体系”的课程主旋律,以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主线,从“六个视角”将全书十二章整合为八个专题。在优化专题设置的基础上,建立两个专题备课组,变一个教师自主备课为集体备课,同时实行教师教学aB角轮课制。在具体操作中,两个专题组各负责四个专题的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任课班级相同的两名教师各负责四个专题且交叉轮课,保证了个人授课专题总学时一致,承担总课时数量不变,备课内容减半。既更好地实现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促进了优势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又使教师成为相关问题研究的专家,让学生感受教师不同的授课风格,提高了教学的学术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

四、实现“三方受益”,提升育人质量

通过优化“三个机制”,推进“三化”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将取得学生受益、教师受益、社会受益“三方受益”的显著成效,对整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学生受益:课程建设水平得到提升。

基于“三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水平达到了新的层次,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和认可度增强。笔者所在学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2010年立项为市级精品课程,2012年立项为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系目前重庆高职院校中唯一立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2013年“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立项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网络总点击量达20余万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广大教师的学生评教分数逐年提高,整体水平位列公共基础课前列。学生普遍认为“三化”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改革理念,是灌输式、单向式教学法向探究式、互动式教学法转变的有益尝试,很好地消除了学生的厌恶心理和抵触情绪,让课堂“活起来”与学生“动起来”“忙起来”,有助于引导学生成人、促进学生成才。

2.教师受益:教学科研实现相得益彰。

目前高职院校形成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基本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团队。如笔者所在职业学院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15名、兼任教师18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6名,100%的新进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以上学位,30余人次教师获得市级和校级表彰。2011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立项为全市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唯一的市级教学团队。教师主持主研各类教改和科研课题80余项,其中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30余项;15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60多篇、CSSCi期刊20余篇;公开出版教材、专著25部,其中主编副主编教材13部、专著5部,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教改专著《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被多所高职院校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实践经验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3.社会受益:改革成果对外影响广泛。

思政教学改革篇10

 

高校的学生是当今社会最活跃的人,有他们在的高校,那理所当然地成了社会发展的标杆,可以开拓社会新风气,引领社会新思潮,对其他社会成员将起示范作用。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必将对社会风气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长治久安,影响党和国家社会事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高校的思想政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被寄予厚望和交付重任。

 

一、高校思想政治专业课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专业教学几经大的变革和整合,进入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实践检验和理论攻坚阶段,实际上还是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首先,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专业课普遍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究其原因是高校的思想政治课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只是单纯地强调思想政治专业教学的政治功能,片面地强调突出对学生专业技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环境和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导致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无关紧要的课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体现。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和热情没能激发出来,高校的思想政治专业教学也就没能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

 

第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给高校思想政治专业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费心费力,挡不住网络的吸引力”。当今社会互联网无处不在发挥作用,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尤其深。网络信息的庞杂、良莠不齐,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与我国主导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相悖离,尤其是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更是利用其信息技术的强势,进行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的渗透,使得部分学生价值观出现多元化,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在某些大学生中流行,他们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日益淡漠。可见网络文化已经跟我们抢占思想政治专业课阵地,对思想政治专业教学的实效性产生巨大冲击。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专业实践教学没能更好地开展。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专业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单向式、灌输式、记忆式的教学模式式正日益受到大学生们的冷落,在思想政治专业教学领域的不良影响表现尤为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给人的印象是:耍口才、讲大道理、空洞说教,与实际脱节。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未能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更谈不上信仰理论并内化为素养。

 

二、高校思想政治专业教学改革举措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专业教学改革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的一种社会实践,主体是人,客体是人,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是关注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要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核心价值与本质规定,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实现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化的利益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第二、确保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专业教学的健康发展。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由此可见,思想政治专业教学的网络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度重视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是有机地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整合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料等资源,优化配置各种教学资源,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水平。二是在思想政治理论专业教学中利用相关网站,设立各种栏目,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吸引学生利用网络随时学习、复习,将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学延伸到互联网,使学生随时可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使他们在网络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中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正确的价值观判断以及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应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及时地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网络信息,利用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网络聊天等技术,运用网络语言、文字、形象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学生在网上平等地交流思想、探讨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让学生接受你的观点、主张,赢得学生认同;另外思想政治专业教师最好能够掌握网站、网页制作和维护技术、多媒体课件开发技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把讲授、图片、视频、音乐结合起来,制作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课件,增强思想政治专业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第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教学中,个人的直接经验与书本知识具有平等地位。这里所说的直接性、体验性就是实践。”笔者认为思想政治专业教学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但更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要集中于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经费、教学队伍、实践教学的设置、实践性教学手段和技术等方面。要开设专门的实践教学课程,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时数、学分比例;还要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并在理论课的课程说明中强调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实践教学可以包括以下形式:讨论、辩论、专业课试教、说课评课、课件制作、助理班主任、中学教学见习或实习、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劳动锻炼、社会实践等。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强化对思想政治专业理性知识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为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打下基础,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三、结束语

 

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的情况下,高校必须不断加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力度,注重相关管理机制、考核机制的制订,积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的现代化发展,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