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3:02

公共卫生服务方案篇1

一、服务范围

辖区内常住人口(含流动人口,辖区内住6个月以下的提供基卫8种项目服务)均可免费享受11类43项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

二、方案依据

(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

(二)《关于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通知》

(三)《2014年省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指标体系》

(四)《2013年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

(五)《区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六)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第1期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培训要求(另见培训材料)

三、具体目标

2014年,要大力倡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我区居民健康和人均期望寿命为目标。各卫生院要进一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具体目标为:

1.健康档案:确保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70%以上,档案抽查合格率不低于90%。真实率100%。居民档案使用率达50%以上,重点人群档案使用率90%以上。

2.健康教育:每年提供印刷资料不少于12种,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正常应诊时间播放影音资料,全年不少于6种。卫生院宣传栏不少于2个(每个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每1个月最少更新1次内容;村卫生室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2个月至少更新1次。每年至少开展9次健康咨询活动。卫生院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全年参加健康教育人数不少于辖区人口的5%。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街道达80%以上,乡镇达到70%以上。健康教育档案真实率100%,装订合格率90%以上。专兼职人员每年接受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8学时。

3.预防接种: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率达到95%以上,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4.儿童健康管理:儿童健康管理:为辖区0-6岁儿童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满月体检1次;婴幼儿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3-6岁儿童每年体检1次。新生儿访视率95%以上,3岁下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95%以上,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85%以上。

5.孕产妇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为辖区孕产妇在孕13周前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早孕建册率达95%以上,产前健康管理率达到95%以上,产后访视率达到85%以上。

6.老年人健康管理: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65%,健康体检表完整率达70%以上。

7.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社区(各镇)达到40%以上,高血压规范管理率60%以上、体检率达100%,高血压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达40%以上。开展分类干预,每个季度至少进行一次随访服务,免费测血压一次,一年至少4次。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社区达到30%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60%以上、体检率达100%,糖尿病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达35%以上。每个季度至少进行一次随访服务,免费测血糖一次,一年至少4次。

8.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3‰,其中,管理率90%以上,规范化管理率50%。

9.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传染病疫情报告率100%,报告及时率95%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100%。

10.卫生监督协管:卫生监督协管报告率达到95%以上。

11.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中医诊室,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的有关记录、资料。重点突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四、经费管理

2014年按照市卫生局和财政局要求,我区常住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为50元(其中中央财政人均7元、市财政人均10元)。各卫生院要认真执行《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4年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经费给付标准指导意见》(溧卫字〔2014〕2号)及省市相关文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主要用于相关人员支出及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须的耗材等公用经费支出。不得将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等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无关的其他支出,确保用于村卫生室的资金不少于40%。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任何有关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检举,有关部门要依照各自职责及时处理。经费拨付方式,按季度考核拨付制,即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综合核拨补助经费。

五、督导培训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导考核标准,建立统一规范的督导考核机制,建立镇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指导团队,强化专业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

六、项目办与责任单位职能

(一)项目办公室

主任:区红十字会副会长

成员:区卫生局公共卫生科科长

县卫生局公共卫生科科员

项目办公室职能

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协同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二)项目管理工作组

组长:区卫生局公共卫生科科长

副组长:区卫生局财务科科长

成员:区卫生局公共卫生科科员

区疾控中心疾控一科科长

区疾控中心疾控二科科长

区疾控中心慢病管理科科长

区疾控中心疾控一科副科长

区疾控中心疾控二科副科长

区妇幼保健所群保科科长

区妇幼保健所妇保科科长

区妇幼保健所儿保科科长

区精神病防治院主治医师

区卫生监督所科员

项目管理工作组职责:负责组织管理、组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导、业务培训、绩效考核与通报、基本公共卫生报表、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综合满意情况调查及台账资料。

(三)资金管理工作组

组长:区财政局社保科科长

副组长:区卫生局财务科科长

成员:区卫生局财务科副科长

区财政局社保科科员

资金管理工作组职责:负责基卫项目资金管理业务指导和监督,以及区级项目资金管理台账资料。

(四)项目执行工作组

组长:区疾控中心疾控一科科长

副组长:区妇幼保健所群保科科长

成员:区卫生局医政科科长(中医药服务)

区疾控中心慢病管理科科长(健康教育、慢病)

区疾控中心疾控一科副科长(传染病防)

区妇幼保健所儿保科科长(儿童健康保健)

区疾控中心疾控二科副科长(艾防、结防)

区精神病防治院主治医师(重精)

区妇幼保健所妇保科科长(孕产妇保健)

区卫生监督所科员(卫生监督协管)

区卫生局公共卫生科科员(报表)

区卫生局合管办科员(信息化)

区疾控中心疾控一科科员(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管理与中医药服务)

区疾控中心疾控一科科员(预防接种)

项目执行工作组职责:负责11类43项目执行、业务指导、培训、督查和台账资料;信息中心负责区级信息平台建设及管理,指导各镇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医改办负责监测报表数据。

(五)区疾病控制中心职能

1.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健康档案)、项目二(健康教育)、项目三(预防接种)、项目六(老年人保健)、项目七(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九(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和项目十一的业务管理与督导;

2.负责上述项目的业务培训、督导、考核、报表、台账;

3.负责上述项目业务的资料整理及相关信息的上报;

4.负责中医药在老年人、慢病等方面的应用。

(六)区妇幼保健所职能

1.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四(儿童保健)、项目六(孕产妇健康管理)和项目十一的业务管理与督导;

2.负责上述项目的业务培训、督导、考核、报表、台账;

3.负责上述项目业务的资料整理及相关信息的上报;

4.负责中医药服务在0-6岁等方面的应用。

(七)区精神病防治院职能

1.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的业务管理与督导;

2.负责上述项目的业务培训、督导、考核、报表、台账;

3.负责上述项目业务的资料整理及相关信息的上报。

(八)区卫生监督所职能

1.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十(卫生监督协管)的业务管理与督导;

2.负责上述项目的业务培训、督导、考核、报表、台账;

3.负责上述项目业务的资料整理及相关信息的上报。

公共卫生服务方案篇2

一、基本目标

1、总体目标:建立适应我县实现小康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民健康保障体系,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2010年,我县农村公共卫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农民健康和卫生事业主要指标达到全省中等水平。

2、具体目标:以乡镇为单位,到2007年和2010年,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达标率分别达到80%和85%以上。

二、服务对象和内容

1、服务对象: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为我县的常住人口(包括外来人口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和外来流动人口(指在当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下)。

2、服务内容:现阶段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等三大类十二项内容(详见附件一)。

三、机构职责

1、卫生局成立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项目业务工作方面的组织、协调、管理等工作。包括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有关实施方案、细则的制定;建立健全农村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村基层卫技人员服务能力;对项目工程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管;组织对项目业务工作的考核评估;整理、收集和汇总、上报项目工程的资料、信息。

2、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的健康教育、儿童免疫规划、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和精神病人的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质检测、除“四害”等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中有关人员业务培训、项目业务工作督查指导和评估,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核实、统计、分析基层上报的有关信息,并上报上级有关单位。

3、县卫生监督所负责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和医疗机构的卫生监督执法检查,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有效处置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准确上报相关信息。

4、县妇幼保健所负责项目工作中的孕产妇与儿童系统管理、妇女病普查、婚前医学检查等保健工作有关人员业务培训、项目业务工作督查指导和评估,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及时核实、统计、分析基层上报的有关信息,并上报上级有关单位。

5、县级医疗机构负责本院内健康卫生知识普及、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诊疗与报告、新生儿免疫接种与疾病筛查、就诊孕产妇登记建卡与报告、高危孕产妇筛查与追踪管理等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为农村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6、乡镇卫生院(包括中心卫生院,下同)负责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具体实施。确定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向辖区农民提供便捷、有效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县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辖区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组织对责任区工作督查指导和考核,原则上每两个月召开辖区责任医生工作例会,听取各责任医生工作汇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和帮助指导责任医生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时准确上报项目工作信息。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为农民家庭实行健康教育、体格检查、社区巡查和基本医疗惠民服务,并分步建立动态健康档案;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为农村妇女、儿童、60岁以上老人以及困难群体分别提供系统保健、预防接种、妇女病检查和定期随访等服务,对农村结核病、爱滋病、精神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卫生安全保障,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学校、医疗机构、企业、农村食品、饮用水卫生等进行检查。

7、村卫生室等村级医疗机构要接受村“两委”、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主要承担责任区域内的人口出生死亡、流入流出、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改水改厕等信息收集、登记与报告,常见病的初级诊治,健康宣教,协助上级单位做好建立健康档案、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和爱国卫生等工作。

四、主要工作与措施

1、建立健全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制度

乡镇卫生院与乡镇防保站、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员,以乡镇卫生院为龙头,整合乡镇预防保健站、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立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制度。根据当地实际,推行联村医生、驻村医生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医生制,建立“条块结合、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

各乡镇卫生院要按照服务人口每1000-2000名农村居民(或1-3个村居)的标准,确定1名责任(驻村)医生,使每个农民家庭都有自己的社区责任医生,建立与服务对象一对一的亲密关系。

乡镇卫生院负责各自辖区责任医生的聘任,责任医生原则以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为主,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为辅,如果单位现有卫技人员不够,可以公开向社会招聘或委托社会素质好的执业(助理)医师,充实社区责任医生。责任医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人员;

(2)具有注册乡村医生资格的人员;

(3)在本县注册的执业护士。

责任医生做到定期家访,平时有求必到,积极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实行每月有7-10天时间在责任区服务,按时参加卫生院召开的工作月会,及时向卫生院汇报、分析责任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要有专门的服务日记,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建立起动态健康档案,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不同健康状况人群实行分类归档,重点对结核病、爱滋病、肝炎等传染病和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精神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类管理,制定个性化治疗和健康促进措施,真正使农民的健康档案成为实施健康促进和提供服务的有效载体;协助预防保健人员做好计免、妇保、儿保工作;配合协助卫生监督员对“五大卫生”的监督管理;宣传发动组织责任区村居开展改水改厕、除“四害”、环境卫生整治等爱国卫生运动。

责任医生个人照片、通讯联络方式、免费服务内容和上门服务收费标准及基本职责向责任区居民公布,做到人人认医生,医生识人人。责任医生基本职责:

(1)掌握责任区内服务人口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督促服务对象按规范要求接受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妇女病检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

(2)建立和管理责任区内所有家庭的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肿瘤等重点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3)及时收集、核实、报告责任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及传染病等,并协助完成调查处理;

(4)协助开展责任区内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托幼机构、饮水卫生检查及管理;

(5)对责任区内的卫生村创建、改水、改厕及除“四害”等爱国卫生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参与卫生检查与评比活动;

(6)健康教育进村入户,以讲课、咨询、发放健康处方等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7)按照规定的预防保健服务项目,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上门落实相应的工作任务。

2、深化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改革

择优聘用乡镇卫生院院长,采用多种形式在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聘、选拔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担任院长,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实施“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改革用人制度,推行人员聘用制和人事制,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择优录用。

实行档案工资制度,推行以岗位工资制为基础的绩效工资制。在核定的分配方案范围内,可根据对职工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等进行综合考核,自主确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分配,并向社区责任医生和业务技术骨干倾斜,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3、加强乡镇卫生院硬件建设

按照规范化标准和高效便民的要求,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建设,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4、开展社区卫生服务

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模式,积极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成为合格的社区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努力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连续、有效、上门的社区卫生服务,使农村居民就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向农民提供便捷、连续、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努力做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及时救治。

5、加强农村基层卫技人员服务队伍建设

严格农村卫技人员的准入与管理。对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卫技岗位上没有执业资格的人员进行逐步分流、清退。鼓励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不断提高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的从业人员比例。强化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全科医学知识转型教育和乡村医生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引导有资历的医生通过培训转型为全科医生并参加全科医生职称晋升,严格执行卫生部《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至少每5年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一次,时间不少于3个月,进修内容以提高常见病临床、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为主。使乡、村两级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处理直接面向农民的12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6、规范预防接种保健工作

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通过正规渠道采购疫苗,规范预防接种行为,预防接种点必须达到合格以上,其中规范接种点达到50%以上,积极创建示范接种点。

实行乡镇卫生院(防保站)预防接种点定点接种制度。偏远山区、学校可以按照程序到现场定点接种。

社区(驻村)责任医生一般负责组织工作,偏远山区可以由经过培训合格的村卫生室或者社区(驻村)责任医生负责接种。

7、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

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就诊的孕妇资料,应当及时转到辖区卫生院,发挥乡镇卫生院的作用,力争提高早孕建卡率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率,重点落实外来人员、经济贫困地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妇女、儿童系统管理技术服务应当由妇产科或者妇幼专业医生承担,社区(驻村)责任医生协作。

儿童体检与预防接种结合起来,在预防接种的同时开展儿童健康检查,提高工作效率。

8、加强健康档案管理

充分利用参合农民的健康体检等资料,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对健康体检发现的健康问题和存在的行为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扰措施,重点开展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体力活动等的干预指导。对查出的精神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病人,落实随访,要求每年分别达到4次以上。

9、突出重点疾病管理

结核病管理实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对艾滋病病人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对海洛因成瘾者进行美沙酮替代治疗,对公共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在羁押的吸毒、等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筛查和防控知识的宣传,对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套的放置进行监督检查,在妇幼保健机构开展艾滋病母婴阻断系列工作。

10、强化卫生监督管理

卫生监督所根据“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实施方案”要求,开展餐饮业、食品生产加工业、学校食堂卫生监督检查。

认真落实县政府“食品药品安放心工程实施方案”有关卫生监督职能任务;全面加强对食品、企业、学校、公共场所、医疗机构等卫生监督管理,提高农村卫生安全保障水平。

广泛深入开展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宣传,对从业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相关卫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1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

结合“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宣传、发动与指导卫生村镇创建活动;结合“千万农民健康饮水”,积极引导农村开展卫生安全改水;结合“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形式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增强农民健康意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教育基本做法:

(1)建立纵横向健康教育网络,各村居、单位有专(兼)职联络员;

(2)建议乡镇政府村村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定期刊出卫生健康科普知识,宣传资料由各乡镇防保站提供;

(3)责任医生上门宣传,户户发放宣传资料;

(4)各村居每年举办一期健康知识培训或讲座;

(5)结合每年不同的卫生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6)督促指导每所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

12、落实农村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与公安、人口和计生、教育、人事保障等部门及乡镇政府之间流动人口信息交流,掌握流动人口服务对象。

各医疗卫生机构把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常住人口管理,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把来自本乡镇辖区以外本县内的流动人口纳入本乡镇常住人口管理。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做好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和外来务工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等工作。

13、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报表工作

报表工作职责分工如下(报表内容见附件二):

(1)县疾控中心做好全县健康资料户覆盖率、计划免疫接种率、肺结核病规范管理率、精神病人综合管理覆盖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到位率、疫情和突发公卫事件规范报告率、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率和重点传染病监测合格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2)县妇幼保健所做好全县儿童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和妇女病检查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3)卫生监督所做好全县从业人员体检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4)乡镇卫生院做好患者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比例、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老人、困难群体保健体检率及农民满意和基本满意率的核实、统计和上报;

(5)财务科做好全县专项资金使用的统计和上报;

(6)县爱卫办做好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的统计和上报。

局有关职能科室各自做好报表统计工作的督促、指导与核实。患者在乡镇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比例、农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老人、困难群体保健体检率、农民满意和基本满意率由医政科负责;专项资金使用统计由局财务科负责;其他的由局卫生监督科(爱卫办)负责。

报表上报时间:有关单位和局职能科室在每半年度结束后4日内上报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再由县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一上报市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五、考核办法

建立县、乡二级量化考核评价机制,将服务到位情况和农民满意程度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每半年组织检查、绩效评估,年终进行全面考核。

1、卫生局对乡镇卫生院考核评价

卫生局制定对38个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考核细则(见附件三)。

对乡镇卫生院考核组织形式(另定)。

2、乡镇卫生院对责任医生考核评价

农村社区责任医生考核细则由各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根据局对乡镇卫生院的考核细则,结合各自实际,制定本辖区责任医师的考核细则。

对社区责任医生考核的结果与年终经费补助挂钩。

六、奖惩机制

卫生局设立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奖励资金。对考核分名列前若干位的乡镇卫生院极其领导给予经济奖励;对考核不合格(暂定小于70分)的,在全县卫生系统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单位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告诫、降职、免职等处理。

七、项目经费补助

卫生局拨付乡镇卫生院项目补助经费:根据卫生局抽查考核最后确定的得分情况,结合服务人口与区域差别拨付项目工作补助资金。

各乡镇年补助经费=服务人口数×乡镇补助标准(见我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考核得分(%)。

乡镇卫生院对责任医生经费补助:每位责任医生年补助经费=每位责任医生服务人口数×责任区补助标准×责任医生考核得分(%)。

责任区补助标准由各自乡镇制定。

八、加强组织领导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实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是政府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民享有更好的卫生服务和卫生安全保障;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重要举措,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务必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程取得实效。

2、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涉及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职责,本细则作了明确的要求,各单位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履行各自职责的同时,单位之间还要密切配合,做到相互沟通,相互协助,形成一种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公共卫生服务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法制卫生”,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工协作、分类指导、创新机制、规范服务的原则,转变工作方式,完善服务功能,通过实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指导团队制度,提高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

二、工作目标

按照“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的要求,创新“疾病防控立足社区、卫生监督覆盖社区、妇幼保健融入社区,精防工作深入社区”的运行机制,实施“资源整合、网格管理、团队指导、绩效考核”的公共卫生指导团队制度,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提高对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管理、指导水平;有效提升社区(乡镇)公共卫生综合管理实力;实现各项公共卫生工作科学、规范、有序的目标。

三、指导团队

1、团队组建

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和市三院要成立公共卫生指导团队,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制度,安排工作计划,明确团队职责。每个单位要组建四个公共卫生工作指导团队,开展责任区域指导工作。在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指导团队基础上,建立市公共卫生联合指导团队,开展卫生局公共卫生联合指导工作。

2、团队分区

全市划分为4个责任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第一责任区:东城、西城、花街、城西新区;第二责任区:江南、石柱、前仓、舟山;第三责任区:芝英、象珠、唐先、经济开发区。第四责任区:西溪、龙山、古山、方岩。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四个指导团队分别指导一个责任区,实行分片包干,任务到团,责任到人,确保公共卫生指导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四、指导内容

以《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三大类12项15个类别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核心,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规范和工作要求,指导团队对社区防疫、妇幼、责任医生、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及有关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指导工作包括:

1、业务指导。负责责任区域内公共卫生各项工作的业务指导、技术咨询、质量把关。充分发挥市级专业机构的技术优势,切实帮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解决公共卫生工作中遇到的业务技术问题,为社区防疫、妇幼、责任医生、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及有关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指导,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措施与任务有效落实。业务指导应采取现场指导、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其中现场指导频次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2、人员培训。对责任区域内的社区防疫、妇幼、责任医生、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及有关人员等进行业务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着重做好《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培训工作,使社区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有关人员掌握相关工作内容、程序、方法和要求,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每年要针对社区防疫、妇幼、责任医生、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及有关人员各开展2次以上培训。

五、指导形式

社区公共卫生团队指导工作以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定期指导为主,市卫生局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开展联合指导工作。

六、工作要求

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负责团队的组建、日常运转。各公共卫生工作指导团队实行团队指导,分片包干,任务到团,责任到人。指导团队接受卫生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办公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同时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和团队的工作职责:

1、疾控、监督、妇保、精神卫生要选调素质好、业务精、沟通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公共卫生指导团队,并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措施和建立工作制度与绩效考核办法,实行绩效管理。

2、疾控、监督、妇保、精神卫生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工作实际需要,制订相应的指导和培训工作计划。指导方式根据需要确定,每次指导的内容及有关要求,要建立工作台帐,记录指导事项,注重工作实效。团队指导员要在责任区内公示联系方式,确保通讯畅通,接受电话咨询,解答社区防疫、妇幼、责任医生、村公共卫生联络员及有关人员提出的疑点和难点等问题。

3、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主动提出实际需求,与指导团队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定期协商,自觉接受公共卫生指导团队的指导,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公共卫生服务方案篇4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及问题;发展前景

1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的作用

1.1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的含义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是指以社区为单位,通过卫生管理部门遵循卫生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对社区内卫生,居民健康或就医的检查情况记录在案的文字材料,具有历史性,更新快、条理性等特点。加强对档案的管理不仅利于社区居民的健康,更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方式之一。

1.2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意义重大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是为社区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和任务的落实服务的,是关乎民生与社区和谐的关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决定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工作成果的大小,各级档案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对此给予高度关注。

1.3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为提高服务中心的医疗水平提供依据

通过对就医环境、药物齐全度、医院设备、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医药费用合理度等方面的记录,才能有据可查,有理可依,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运用正确方式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地把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好。因此档案部门应该及时更新居民的卫生健康信息、卫生设备运转状况,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全面更充足的条件保障。

2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服务的现状

2.1信息化滞后

如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建立了健全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但社区卫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尚缺乏全国性的指导标准,而且现有市场的软件标准不尽相同,信息技术比较滞后,而且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软件多样,容易造成资源浪费,管理难统一的问题。由于科技技术的滞后,导致各个卫生管理档案部门信息资源缺少共享,容易无法满足对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会限制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2.2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者意识薄弱,法制不健全

在这方面的档案专业人才缺乏,队伍不够稳定,而且缺乏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水平不高,导致资料收集不全面,会严重影响卫生档案管理和工作的正常开展。社区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率较低,掌握不足,不容易利用信息化软件去分析病情,违背了社区卫生服务意愿,不利于社区居民的康复治疗。

2.3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档案经费投入少,保护条件差

由于资金、意识观念等限制,部分档案基础设施不完善,保管条件差,不利于档案的管理和利用。

2.4社区居民认同度不一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的建设和管理与社区居民息息相关,只有社区居民积极配合和参与才能发挥档案的最大作用,然而如今依然存在一种现象,居民往往不重视档案的记录,并且由于卫生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大部分居民甚至不理解卫生档案的含义及作用,有些知之甚少,并且对涉及个人隐私的记录文字不信任,不愿意把自己的健康情况如实的记录下来,也对档案管理的真实性和时效性造成威胁。

3如何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

3.1建立健全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系统

社区卫生档案管理者要负责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体制和档案整理的操作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利用和管理社会资源,构筑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档案管理的服务体系,努力保障保存社区群众的卫生健康档案的全面性,为居民的健康提供记录。

3.2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健康档案

加强医卫结合,在日常诊疗服务中,每位接诊医生在根据现有的居民健康档案做出临床诊断的同时,也应同步检索健康档案的完成情况,做好档案的更新、完善工作,以便于对不同的居民分别采取跟进措施。对于居民数量的巨大,应积极开发应用软件,依托现代信息系统,通过自然就医的方式建档,并建立真实、完整、可连续使用的电子健康档案,全面提高健康档案的质量。

3.3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依托卫生档案规范开展卫生管理工作,同时充分利用随访服务的机会,及时完善、更新居民的个人健康档案,包括其家庭健康档案。对辖区内未建档居民,特别是信息系统内档案信息不完整的,陆续进行补充调查,及时更新基本信息内容,秉承客观、真实、全面地原则来反映个人健康状况,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社区医生的工作效率,利用社区各种媒介,加大卫生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健康知晓率和健康行为行成率,争取使群众能够认识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使其积极参与并配合建立卫生档案的工作,使居民卫生档案能真正为群众健康服务。

4小结

社区公共卫生档案管理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其保存质量和内容的全面性不仅关系着居民的健康,更与社区和谐发展密切相关。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虽然身为公共卫生服务中最基层的单元,但作用和重要性却非常重要,它既是各项公共卫生服务措施的落实者和执行者,也是掌握着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的第一手档案资料的持有者,有责任有义务积极管理好当前的公共卫生档案,努力探寻有效措施延长档案寿命,保证档案的全面性和真实性,防止失密和泄密。只有这样才会在新形势下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徐丽华;;浅谈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3年01期

2.周云;马敬东;张会会;邸金平;;居民健康档案功能模型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年01期

3.李莉,徐哲峰;建立和使用健康档案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年01期

4.段聪颖;刘羽涛;;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浅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05期

公共卫生服务方案篇5

北京宇信网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公共卫生及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社区卫生及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开发面向公共卫生和区域医疗信息化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各级公共卫生和医疗行业用户提供包括系统集成、软件开发、运营维护在内的it服务,目前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初具规模和影响力企业之一。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及相关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是助推新医改,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促进区域医药卫生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支撑手段。

宇信网景区域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包括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核心的一系列产品,以卫生部“3521工程”为指导,依据《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解决方案》等文件要求,为省市级卫生管理部门提供的全面的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括区域电子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信息管理,患者主索引管理,数据交换服务、医疗协同服务等基础支撑服务,医疗服务点和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基于整合数据的分析展现等功能。

宇信网景区域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完整覆盖了从卫生管理部门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等各级部门的核心业务需求,涵盖健康档案管理、电子病历信息、区域卫生信息基础平台、居民健康卡管理、区域转诊、检验、影像等医疗协同服务、医院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信息管理、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信息管理以及卫生综合信息管理等各业务环节,在全面满足区域卫生管理部门对卫生业务的各项管理要求的基础上,能够更充分地实现各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间数据资源和业务资源地整合。

公共卫生服务方案篇6

一、公共卫生组织机构建设

小高镇卫生院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省市县公共卫生服务要求,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黄忠云院长任组长,刁尚倩、余燕、陈丽帆、沈云彩、叶思佳具体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二、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我院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居民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上门随访服务等形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截止到目前共建立纸质居民健康档案12000余份,电子档案建档11931人,电子档案建档率99%;完整管理电子档案11310份,完整率95%;完善电子档案11119份,完善率93%。

(二)、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基本知识和技能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宣教。充分利用宣传栏,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更新健康卫生知识,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宣传卫生健康知识。截止目前,共设置健康教育专栏2块,板面更新24次(其中中医药知识12次),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2次,受益人约3000余人,健康教育咨询9次,受益人2500余人,播放健康教育影像资料(vcd)12次,受益人2500余人,个体化健康教育400余人次,很大程度改变了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

(三)、儿童保健

对辖区内0-6岁进行保健管理,进行定期体格检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指导,疾病防治等积极有效的措施,共管理儿童1500余人次。

(四)、孕产妇保健

对辖区内孕妇32人、产妇170进行系统管理:从早孕开始进行卫生保健宣教指导,定期产前检查,并对目标人群进行了叶酸发放,投服率均达到管理要求。

(五)、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共计796,为其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六)、预防接种

免费向0-6岁儿童提供12种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有效的预防了各类传染病的发生保障了儿童的身体健康。辖区内应建接种证人数171人(常住171人),实际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203人(常住171人,流动32人)。

(七)、传染病监测与报告管理

截至12月20日无法定传染病例报告。对疑似传染病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进行了筛查处理,有效的杜绝了传染病蔓延。

(八)、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主要是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定期进行随访,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共规范化管理高血压412人,2型糖尿病病人123人,结核病病人7人。

(九)、重型精神病患者管理

对辖区内重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对在家居住的重型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共规范化管理重型精神疾病患者11人。

(十)、卫生监督协管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及卫生监督协管方面,卫生院成立组织,制定了方案,并定期对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进行安全巡查,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

(十一)、艾滋病和麻风病

一年来,我院利用“麻风病防治日”、“3.24结核病防治日”“6.26世界禁毒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设立咨询、宣传点,走进学校,向群众、学生宣传艾滋病、麻风病防治知识,同时利用每月的预防接种日向群众播放艾滋病知识、麻风病防治知识12次,参加人数达2000余人次,有效的提高了本镇群众防治艾滋病和麻风病的知晓率。

截止2016年12月20日全镇共有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44人,规范建册管理,并随访督导41人(有3人外出打工)。抗病毒治疗28人,均进行了规范的管理。共免费为孕产妇进行HiV检测100余人次,确保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

(十二)、精准扶贫

我镇共有贫困户90户342人,贫困户中外出务工19人,死亡1人,外嫁1人,劳改3人,读书3人,截止2016年12月30日建卡86户体检315人,建卡体检率93%。

三、存在问题

我院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从总体上已经进入了正常运转的轨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居民健康档案的录入和规范化使用有待进一步完善,动态化的管理居民电子档案,规范的电子档案管理是工作重点之一。

(二)存在村卫生室人员年龄偏大,知识层次低的现象。虽然居民健康档案(纸质)完成建档,但是怎么充分合理的使用健康档案,村医生还不明白。特别是个别村卫生室镇村医生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配合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三)卫生院人员不足,不能满足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

(四)镇村干部对公共卫生行政干预不够,社会影响力不深,还没有形成共识,有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公共卫生工作。

四、今后工作计划

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改变医务人员和基本公共居民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来;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创新运行机制,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与镇党委政府、村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人口信息变化,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宣传,提高CD4检查率。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各村医生定期开设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各项健康知识。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帮助群众树立自我防病和自我保健的意识,使公共卫生项目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高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使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定期跟踪服务,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定期随访服务,实行动态管理,以慢病人群、特困、残疾人、低保、五保户等群体作为工作的切入点,提高疾病知晓率、控制率、服药率。对慢性病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或解除他们的病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公共卫生服务方案篇7

(一)医共体组织架构

阜南县县域医疗共同体是由县委、县政府强化领导,联合县卫健委、县医保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物价局、县发改委、县民政局等单位成立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由阜南县人民医院和阜南县中医院两家县级医院牵头,整合28家乡镇卫生院及对应村卫生室,形成县、乡、村一体化的医疗管理模式,医共体管理中心领导小组设在县卫健委。

(二)医共体建设成效

阜南县从2015年就开始试点建设医共体,并于2016年成立医共体管委会和相关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属于起步早、发展快、运营效果在全国医共体建设中相对领先的典型案例。

阜南县部分乡镇卫生院转诊控制达90%,基层首诊率达80%、医保基金结余,部分村医平均月劳务收入5000元以上,且每年转诊给村医带来额外收入基本在5000元以上,县域临床医生平均月劳务收入在6000元以上。

(三)建设亮点

政策方面。早在2015年,阜南县卫健委就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及《安徽省医改办等五部门关于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开始试点县域医共体建设。并于2016年编制《阜南县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配套内容包括医保基金支付办法、药品带量采购实施方案、多点执业试点方案、城乡医疗对口支援、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临床路径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医共体转诊工作、按病种付费管理、个性化签约服务等19个政策来保障和支撑医共体的建设发展。

管理创新方面。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高位推动,联合多部门相关政策,通过深化指导,降低了医共体建设各医疗机构、各部门之间协调推进的难度。一系列的配套政策支撑,为推动医共体组织架构、人事、医药、业务协同等管理层改革,加快医共体推进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将分级诊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医共体建设重点内容,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转诊及公共卫生服务补贴、鼓励政策,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成为惠及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举措,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总体目标。

信息化建设方面。建立区域心电、区域影像、区域检验中心,实现了基层采集、拍片,县医院专家出具诊断结论,让患者在住家临近的乡镇卫生院就可以享受县级医院专家服务和先进设备资源支持,区域业务协同,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以居民健康档案为中心,全县使用一套统一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公共卫生服务数据统一入口上报、使用,不同角色的公卫人员根据相应的权限分配不同的功能模块,方便基层医生完成各自的业务工作,解决了公共卫生各条线业务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

二、考察学习要点

考察组出发前制定了详细的考察学习目标和人员分工,在地过程中,对阜南县卫健委、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多地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了解和学习理解,深入了解到阜南县医共体建设过程及运营成效,从试点摸索到全面建设,再到走向成熟,陪同单位及相关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不仅倾囊相授,也不厌其烦的解答了考察小组各种细致问题,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汇总说明如下:

(一)阜南县卫健委

在卫健委一楼会议室,阜南县卫健委主任李主任、中医院医共体负责人、信息处石主任等相关人员详细介绍了阜南县医共体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并给予了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相关文件资料。阜南县域医共体目前虽然没有建设统一的人、财、物管理系统,但是医共体管委会从管理入手,通过系统化的激励考核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牵头医院抽调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帮扶,既加强了乡镇卫生院医疗力量,又同时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帮扶医生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上级单位发平均绩效工资,乡镇卫生院发业务绩效工资。

目前阜南县域医共体信息化方面的建设重点是资源共享中心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两大部分,总体依托安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均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进行了共享调阅。

(二)县人民医院

在县人民医院,卫健委李主任、县人民医院主管副院长全程接待了考察组,先后参观了县人民医院会诊中心、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等业务科室,实际了解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建设现状,现场咨询几大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中心的工作模式及信息化建设情况。其中资源共享中心核心是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县人民医院通过医共体平台接收基层单位上传的影像图、心电数据,并由排班医生在线实时出具诊断报告,审核后再将报告回传给基层单位,切实共享县医院优势医疗资源,缓解了基层医疗资源薄弱的问题。

(三)地城镇卫生院

地城镇卫生院院长针对院区门诊、住院临床医疗及公共卫生两个方面情况做了详细介绍,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该乡镇卫生院首诊率达90%左右。基层医疗服务方面,针对基层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人员,各乡镇卫生院统一部署了《阜南县乡村医疗一体化管理系统》和《阜南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两套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数据统一、信息共享,具有业务系统互通性好,业务融合度高等特点。如院内医疗系统与公共卫生融合,院内系统与区域系统的无缝融合,基层医生移动终端与公共卫生业务的融合,使得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基层医生的工作负担。

(四)杨郢村卫生室

杨郢村卫生室属于阜南县龙王乡卫生院管理的其中一个村卫生室,杨郢村现有9个自然庄,23个村民组,总人口3千余人,村卫生室配备4名村医。该村卫生室医生介绍了医共体在村卫生室的建设情况,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人、财、物、药品等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的成熟模式。村卫生室配备一体化终端,入户随访时方便携带,包括血压、血糖、心电等数据通过一体化终端直接上传公卫系统,不能修改,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随访服务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通过卫健委陪同人员的现场描述,村卫生室严格规范执行医疗行为,尤其是村医方面,坚决查处无证行医、超学科行医行为。有相关执业资格的由卫生院聘用,安排在村卫生室行医,也可自愿参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三、学习心得

通过对阜南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考察学习及经验总结,阜南县医共体成功的核心关键点有八个方面,具体如下:

政府高度重视,是一个真正意义的“一把手”工程。阜南县近几年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医疗卫生改革工作,对于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委书记以及到县卫健委相关领导都高度重视,特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对医共体建设进行全权把控,负责医共体规划建设、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除此之外县委领导定期组织医共体专题会议,定期总结医共体遇到问题,进行专项解决,以推动医共体健康发展。

医共体配套政策完善,衔接紧密。阜南县为鼓励县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积极参与医共体建设,专门出台了《关于医疗服务共同体合作医疗基金保障措施》、《医共体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实施方案》、《医疗服务共同体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医疗服务共同体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的意见》等10余项涉及医共体核心发展的指导文件,这些政策衔接紧密,环环相扣,从根本上解决医共体利益平衡难、资源共享难、统一管理难等核心痛点,以《医疗服务共同体转诊工作实施方案》为例,为鼓励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推动患者上转,专门建立转诊补贴政策,村医每转诊一次,县医院给村医单独补助100元,就诊完毕后,基层医生还可以拿到100盈利收入。上级医院康复患者向下转,给县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单独补助50元,且在乡镇和县级医院建立不同收费标准,患者在基层就诊费用远远低于县级医疗机构,提升患者转诊积极性。

在卫健委层面,建立了转诊监督机制,对机构服务居民跑到县外就诊,对机构施行相应的惩罚机制,基层机构只有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将患者留在县域。通过此项措施,大大减少了县外就诊人次,大部分县域医保基金留在县域内,卫健委又将其中部分资金用于本县域基层医疗建设,一部分资金作为绩效考核资金。因此在转诊体系落实方面,卫健委主导下的一系列组合拳,平衡了卫健委、县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患者四方的利益关系,积极推动了双向转诊成功落地。

医疗卫生方面持续投入较大资金。阜南县医共体建设的第一核心任务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阜南县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分期投入30亿,提升基层软硬实力,包括基层医疗机构房屋标准设施、设备配置、人员配置等,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服务、环境“三提升”;第二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配置健康一体机,全面提升基层信息化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可通过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进行数据电子化,健康一体机用于公卫上门随访服务,随访数据实时与基层医疗机构公卫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一体机采集到患者随访信息及时同步到公卫信息管理系统中,大大减少了基层医生及村医的工作量。

医共体医保基金实行总额预算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阜南县医共体为医保实行统筹管理,专门在医共体内建立单独的医保基金专用账户,医共体内机构医保基金全部划入到此专有账户,由卫健委和牵头医院共同管理、监督医保基金的使用,对与每年剩余医保基金,按照6:3:1分配到医共体机构内作为绩效发放,针对超支的部分资金进行合理分摊,由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分摊补齐。

公卫资金由医共体统筹管理。阜南县医共体内各机构的公共卫生经费,统一划拨到医共体所属牵头医院,由牵头医院按照基层机构绩效考核情况进行拨付,从而实现了公卫资金的统一管理。

分级诊疗是医共体建设成功的核心所在。总结阜南县医共体成功关键,阜南县卫健委主任、阜南县人民副院长、阜南县中医院院长一致认为,建设分级诊疗机制是医共体机构间资源共享及协同发展的关键。针对分级诊疗,阜南县采用“两步走”建设思路,第一步;搭建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信息化资源中心,由牵头医院负责安排临床医生,免费为下级医疗机构上传的患者影像、心电片子进行阅片下诊断,同时成立奖励资金,作为上级医院阅片鼓励;搭建完善的转诊机制,明确各级收治范围及双向转诊的病种名录,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连续服务”为原则,严格格执,上下贯通。第二步技术帮扶,建立了一套完善、可实施落地的技术帮扶方案及奖励措施,上级医疗机构医生愿意主动申请到基层服务,去带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水平。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及信息互联互通。阜南县公共卫生服务始终坚持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基层服务关键切入点,家庭医生团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管理者和服务者。针对这一块,阜南县成立了一支技术能力强、服务全面的家庭医生团队,由他们全权为患者健康服务,包括随访、体检、诊疗。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诊治病种,转诊发起必须由家庭医生发起,为避免患者自发选择到上级机构诊断情况,将对患者医保报销比例及报销程序进行限制。另外,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统一配备健康一体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统等设施,进而实现了软硬件设施的信息互联互通,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配套完善绩效考核方案。阜南县医共体绩效考核完全遵从“多劳多、激励惩罚并进”绩效考核体系,从技术绑定、诊疗工作量、医保基金使用、药占比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且绩效考核制定方案全权由医共体管理办公室牵头制定及监管,综合性考核医疗机构及医生工作情况。

四、对南乐县医共体建设的建议

(一)组织机构建立。建立强有力的医共体管理办公室,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直管,医改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管理制度化,明确职责;

(二)政策保障体系建设。需紧密联合多方部门,共同为医共体财务管理、资源下沉建立配套鼓励政策及保障体系;

(三)开展医共体管理创新。理顺医共体人事、财务、资产等管理体系,科学界定医共体内部管理职能;

(四)解决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资金保障的问题。医保基金、公卫经费划拨给医共体配套使用,财政、医保局、卫健委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可参考阜南县对医保基金使用的办法“总额控制、季度预拨、年终决算、超支原则不补、结余留用”的方式进行结算。

(六)推进分级诊疗开展。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连续服务”的原则,构建上下转诊绿色通道,实现一般常见病留在乡镇卫生院诊治;疑难复杂病上转到县级医院进行诊治;

(七)开展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和管理一体化,优化村医队伍,提高村医待遇,改善村医服务手段,县卫生局和县乡医疗机构都必须加强对村医的政策、管理和技术培训,推广村医签约服务,通过签约服务和签约转诊,引导县域居民养成有序就医;

(八)严格考核监管。对县域医共体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医保经办机构继续履行并加强相应职责,强化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继续做好基金经办服务工作。转变部分职能和管理方式:按季度预拨部分资金至县域医共体;考核县域医共体临床路径执行率、病人实际补偿比、县外转诊率等,并与医保基金年终结算挂钩等一系列的完善监督监管方案;

(九)强化信息建设。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信息建设,全面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县乡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提升和优化效率。

(十)重点建设资源共享中心。为解决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够、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共享牵头医院的优势资源。牵头医院通过影像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免费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阅片、诊断等服务。增加的人力成本通过医保基金的分配比例、转诊增加的营业收入进行补充。

(十一)分级诊疗系统重点建设。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系统作为分级诊疗的抓手和纽带必须重点建设好,为开展分级诊疗工作落实起到信息互通、共享的作用。

(十二)整合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目前南乐县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信息化系统相对较多,数据不能共享互通,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公卫服务工作的开展和绩效考核的准确性。本次项目必须解决公卫数据互通共享的问题。

公共卫生服务方案篇8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7(a)-0162-04

[abstract]Since2012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ventionandhealthcarehascarriedoutwithservingtheregion′s170millionpeoplebasedonintegrativepublichealthservicemodewith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inpudongnewarea.thispaperintroducedintegrativepublichealthsevicemodewith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inpudongnewareaintheaspectoftheorganizationalstructure,documentsmakingresponsibilitiesclearness,talentscultivation,theimplementationofprotection,scientificresearchandeffectevaluation,andapplythismodeltocarryingouttheservicesproject,trainingprograms,healthrecords.Regionalintegrativepublichealthsevicemodewithtraditional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andthemod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ventivehealthservicestandardizationtrainingfornonChinesemedicinepractitionersisthekeytocarryout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reventionandhealthcare,fundsmatchingmechanismandauthenticationmechanismprovidesanimportantguarantee.

[Keywords]integrativemedicine;publichealth;mode;applicat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国家现有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都暴露出很多突出问题,并纷纷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探索,但由于全球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其政治、经济、体制、技术等领域存在很多问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改革进行的并不顺利[1-2]。

多年来,我国着力于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也存在很多不足[3-4]。

中医药在历史沿革中形成了完整的“预防保健”理论和实践体系。我国传统医学一贯注重“未病先防”的预防保健观,而“治未病”理念尤能体现其核心价值。历代医学先贤的积累、总结,逐步形成了以整体观、预防观、辨证观、平衡观、恒动观为指导,以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药物、四时调摄为主要环节的预防保健理论和实践体系[5],至今对我国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仍有指导意义。

探索中医“治未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有助于促进居民健康[6]。浦东新区将中医预防保健项目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至2015年底该模式共计服务170余万人次。该模式弥补了西医公共卫生的不足[7],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预防保健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工作目标

实践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其运行机制。

应用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预防保健的需求。

2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2.1组织架构

浦东新区中医预防保健架构于整合西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之上。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作为主管部门,在辖区内各个专业站所设置“中医预防保健科”,配备专职中医预防保健管理人员,开展中西医结合预防保健工作规范制定及考核工作;在卫生监督所设置“中医监督科”,负责监督执法;在各医疗机构的防保科配备中西医结合的预防保健专业人员,指导中医临床科室及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共同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与公共卫生防病体系整合形成“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防病专业机构中医预防保健科-各医疗机构中医预防保健网底”三级联动组织架构体系[8]。

2.2制定下发相关指导性文件

2012年,下发的《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卫生局、财政局浦东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浦府办[2012]29号),成为中西医结合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标志性文件,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内容被正式纳入浦东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下发的《关于在浦东新区进一步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通知》(浦卫中医[2012]8号),扩增了服务内容和范围。

2013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浦东新区2013年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的通知》(浦卫中医[2013]10号),修改、优化了工作规范和考核标准,为进一步强化工作质量和服务内涵明确了具体要求。同时,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卫监所、妇幼保健所、眼牙防所、精神卫生中心等专业站所也均下发了相关通知、实施细则、工作规范等文件,从而为开展浦东新区中西医结合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3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由浦东新区中医药发展与科教处牵头,整合浦东新区中医质控中心质控考核资源,明确各个专业站所中医预防保建科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考核2次/年。

各专业站所中医预防保健科制定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条线、工作规范,并下发至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算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预防保健工作量,协助并督导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量。

2.4培养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人才

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在上海乃至全国首开先河,内涵建设有待加强,中医预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是其关键[9]。浦东新区卫计委首创开展“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规范化培训”,并编写了《浦东新区非中医卫生专业的技术人员开展中医预防保健规范化培训教学讲义》,主要对中医基础理论、体质与养生、中医食疗食养、中医保健适宜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理论结合实践、共90学时的规范培训,培养能中会西、中西结合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人难问题[10-11],对考核合格者统一颁发相应合格证书并备案,允许开展相关业务。

2.5规范运行机制和落实保障

改变模式,转变职能,建立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是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关键[12]。2012年,浦东新区政府下发《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区卫生局、区财政局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从政府层面规范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拨付相应的经费,在财政方面保证模式运行有力。同时,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与浦东新区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实施中医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各专业站所与业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共享与互通。

2.6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项目、服务需求、疾病特点、服务成效等相关科学研究

本研究还委托中医药院校和医疗机构对相关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项目的有效性、科学性等开展了科研工作,并进行总结;各专业防病站所和各级医疗机构对区域内不同人区的体质状况、干预效果等进行了观察。这些工作对区域内社区群众的服务需求、健康状况、疾病特点和服务效果进行有益的探索,本研究下一步推进中西医结合“治未病”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内涵、科学制定干预措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7开展成效评估

为确保相关政策、制度的具体落实,成效评估就成为重中之重[13]。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浦东新区政府的支持下,由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牵头,制定并完善了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评估体系,该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各部门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和职责。

在实施中,由各专业防病站所、卫生监管机构制定质控评估标准,组织专家共同对分管的部门、单位开展督查和成效评估,其结果与中医药公共卫生经费分配挂钩。

3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应用

3.1服务项目

通过建立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需求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多元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格局,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大力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14]。2012年起,我区实现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两个全覆盖”,即辖区内专业防病机构全覆盖和医疗机构全覆盖。浦东新区政府认可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并匹配3万元/万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经费,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保驾护航。截止到2015年12月,浦东新区各专业站所协调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开展了15个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2培训项目

完善公共卫生预防保健项目,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需求及健康知识,是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关键[15]。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区针对现有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开展的“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规范化培训”已培训2392名西医师,其中2000余人合格,这些人员充实到各级卫生机构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队伍中,对中西医结合模式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健康档案

截止到2015年12月,我区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完成了60余万人的中医“治未病”健康档案,逐步成为区域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及跟踪随访的主要信息来源,并成为今后流行病学调查,大数据采集、处理的重要数据库。

3.4工作量

2012年全区中医公共卫生总服务量为28.8万人次,2013年总服务量为34.6万人次,2014年总服务量为43.9万人次,2015年总服务量为72.8万人次,在开展的效果评估中,各服务项目成效显著。

3.5工作总结

每年年中、年终各开展绩效考核一次,进行成绩排名,并向全区卫生系统印发全年中医预防保健工作总结通报。近三年各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平均分数逐年递增,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提升,居民满意率明显提高。

3.6运行机制

三年来,浦东新区不断开展区域性组织架构、管理职责、服务网络、实施方案、技术规范、运行机制、经费保障等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并不断在管理制度、操作规范、服务流程、人员培养、成效评估等领域深化研究。通过三年运行,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形成了一套规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

3.7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获奖

浦东新区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在2015年获得浦东新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4关于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应用的思考

4.1区域性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在区域范围内,开展系统的中西医结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形成“新区卫计委-专业防病机构中医预防保健科-各医疗机构中医预防保健网底”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和服务网络,将中西医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融合: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在条线管理上与现有公共卫生防病体系整合联动;在工作内容上与目前防病内涵对接补增,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和工作人员。

4.2“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规范化培训”模式

以现有公共卫生人员、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为基础的“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规范化培训”模式,提供了人员保障。由浦东新区卫生技术培训中心和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规范化培训班”,对象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中的西医执业人员、全科医生、公卫医生、乡村医生。培训采取浦东新区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可、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同意的形式,对考核合格者统一颁发相应合格证书,在浦东新区范围内予以相应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许可,该模式已被上海市卫生计生委采纳应用。

4.3经费匹配机制

2012年浦东新区政府颁布了《浦东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将15个项目中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内容纳入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中,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匹配了中医公共卫生服务经费3万元/万人。这为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资金保障。

4.4验证机制

政府部门委托专业中医院校、医疗机构和专业防病站所,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内容开展了系统的探索,在证实其科学性、有效性的基础上,制定了包括中医诊断、体质辨识、中医分级干预(精神调摄、养生保健、药膳、茶饮、穴位按摩、拳操)等15项中医预防保健管理和干预方案,并进行推广与应用。

5总结

浦东新区将中医预防保健项目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已初见雏形,形成了组织构架、制定文件、明确职责、人才培养、落实保障、科学研究、成效评估“七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为中医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浦东新区居民对于中医预防保健满意度的提高以及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获奖充分说明了此模式的显著成效。然而浦东新区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在经费匹配机制及验证机制方面有着些许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吴静,刘远立.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架构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5):323-325.

[2]许必芳,王悦.中外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体系的Swot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9):636-638.

[3]丁磊.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3(2):459-460.

[4]吴淑金.我国公共卫生的现状及发展举措[J].医学信息,2008,21(5):615-617.

[5]叶进.中医防治学总论[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19.

[6]孙继红,闰远杰,王玮,等.基于“治未病”理论的痔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河北医学,2010,16(9):1143-1146.

[7]郁东海,王家瑜,杨慧勤,等.上海市浦东新区2010~2013年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实践与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2):11-15.

[8]郁东海,杨燕婷,叶盛,等.浦东新区构建新型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8):129-134.

[9]郁东海,都乐亦,孙敏,等.实践探索中西医结合的公共卫生服务新模式[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2):165-168.

[10]鲍勇,郭丽君,刘夏,等.社区中医“治未病”人才队伍现况及对策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27-33.

[11]王旭,陈天明,杨大锁,等.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3):112-115.

[12]赵丽.浅析中医药服务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J].北方经贸,2013,(4):118.

[13]王琦.中医体质辨识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2):1-4.

[14]赵辉,陈晓玲,刘艳,等.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医疗管理质量管理模式及成效评估[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5,22(2):164-168.

公共卫生服务方案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科学的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调动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二、考核原则

(一)考核坚持绩效考核与社会效益挂钩,突出村卫生室的公益性。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方式和综合评价、合理量化的考核办法。

(三)坚持遵循医疗卫生发展规律,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财政补助政策,促进村卫生室全面履行职现。

(四)坚持奖优罚劣,以考兑补。建立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完成情况,发放补助。

三、考核对象及考核内容

(一)考核对象:对县卫生局确认的、承担乡村居民化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基本条件是:在县卫生局注册、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在村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国家规定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

(二)考核内容:以乡村医生完成基本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况、参与公共卫生管理主要考核内容。具体详见附件《县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四、考核方法和程序

(一)按照《县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内容进行考核。

(二)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三)县乡村医生卫生服务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卫生所(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乡村医生进行考核。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公共卫生工作绩效考核以经常性和半年年终考核为主,按照《县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对全乡村村卫生室乡村医生进行考核,经常性考核主要通过乡村医生例会进行;半年、年终考核以实地检查为主,每年两次,采取听取个人述职、查资料、访现场座谈的方法,半年、年终考核分别于每年7月和12月份进行。

(四)乡卫生院于每次完成乡村医生考核后,将结果进行公示后、考核对象对考核结果异议的,可向卫生院提出复核申请,卫生院将按规定组织复核。

五、考核结果应用和经费补助

(一)考核依据《县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试行)》进行评分,总分100分。考核结果分为五个等次:分值90分以上(不含90分)为优秀,81-90分为良好,71-80分为合格,60-70分为基本合格,60分以下(不含量60分)为不合格。

乡村医生考核等次及补助标准:90分以上(不含90分),人均补助2元;70-90分,人均补助1。5元;70分以下不予补助上。

(二)我县年终综合目标考核时,组织乡卫生院进行交叉检查,对考核不合格的乡村医生进行复查。并随机抽查考核合格的乡村医生参与。

(三)考核结果作为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补助发放的参考依据,考核不合格的村医不发放补助。

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不发放当年考核补助经费并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六、实施与管理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从实际出发,明确工作目标,组织要严谨、纪律要严格、工作要细致。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落实。

公共卫生服务方案篇10

关键词:重症精神病;公共卫生服务;评估;对策

居民身心健康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精神健康,在精神病患者中,尤其是重症精神病,该类患者不仅自己要遭受很大的痛苦,其就医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也使得整个家庭难以承受[1]。2004年国家将精神卫生工作列入国家公共卫生项目,先后在2009年、2012年颁发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提出实施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治疗,目的是为了帮助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庭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

一、评估对象及方法

(一)评估对象

本次被评估对象为重庆市a区下辖10所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具体机构名称如下:

龙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回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茨竹中心卫生院洛碛中心卫生院

统景中心卫生院古路中心卫生院

大盛中心卫生院大湾中心卫生院

(二)评估方法

本次评估主要考核基层医疗机构对重症精神病患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情况。主要采取档案核查、电话问卷调查等方法。

通过核查机构健康档案,由调查人员通过电话访问方式对档案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进行核实获得,若抽查档案记录信息与电话访视信息2项及以上不符合,则视为不真实,直接扣完应得分。规范性的核查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为标准,不符合项按第三方评估各指标考核要求扣分。

二、重症精神病患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果评估结果

(一)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核查结果

1、调查总体情况。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是指指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患者[3]。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核查过程中,评估人员共随机抽查339份档案实际电话访问人数为951人,失访人数为612人,失访率为644%。此次调查中,被调查对象患者家属的有304人,占897%;性别比例方面,男女性别比为111;年龄层次方面,总体平均年龄为463岁。文化程度方面,以小学文凭为主,占46%。

2、评估指标。本部分的评估,主要从基本信息、体检通知情况、体检项目、随访次数等4个指标进行评估。

3、评估计分方式。健康档案真实性评估:评估基层卫生机构健康档案建档的真实性,主要依靠文化程度,受访者与患者关系2个指标考核,当被访者关于文化程度,受访者与患者关系的回答都与档案记录不符合,则视为该档案不真实,直接扣除该项得分。

健康体检规范性评估:评估基层卫生机构健康体检工作的规范性,主要由体检项目单个指标进行考核,若被访者的回答,与《2013―2014年a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果及满意度调查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第10-12题的答案不相符,则视为不规范,扣除该项得分。

(二)关键指标核查结果

1、真实性指标评估结果。根据前面的计分方式,仅有文化程度和受访者与患者关系两个细分指标都符合时,该份档案才是真实的。因此,表1中真实性指标的“小计”等于“文化程度―符合和受访者与患者关系-符合”两个指标中的最小值,即小计=min(文化程度―符合,受访者与患者关系―符合)。从真实性指标排名中,可以看出,10个机构的真实性情况都很好。

2、规范性指标评估结果。根据前面计分方式中的描述,当被访者的回答符合《2013―2014年a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果及满意度调查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第10-12题的答案,基层卫生机构的体检工作才符合规范。这块做得好的机构有:茨竹、洛碛、大湾等。

表118个机构重症精神病人群健康档案管理关键指标得分情况

一级

指标二级指标龙塔双龙湖回兴龙山茨竹洛碛统景古路大盛大湾

真实

指标

被访者与患者关

系情况―符合%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

分排名1111111111

文化程度情况

-符合%10095100100100100100100100100

分排名1211111111

小计10095100100100100100100100100

指标排名1211111111

规范

指标

通知体检情

况-符合%1005590951001007078980895

分排名11132119764

体检项目

-符合%755342867270709055586421639

分排名31454428796

随访情况

-符合%4297895550808084257950895

分排名11489332791

小计72856170771783390697651655811

指标排名41065217983

三、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存在的问题

1、基本药物种类较少,缺乏对症药。2、医疗设施陈旧,设备不齐全。

3、交通不便、方便程度低。

4、大部分调查人群对医生技术水平、服务设施等词语理解有失偏颇,从而评分上出现困难。

5、医生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不高。

四、对策及建议

1、当地医疗机构应适当增加基础药物种类。

2、完善医疗机构的服务设施和增加并更新医疗设备。乡镇卫生医疗机构的医疗设施,设备简陋,从而造成患者得不到良好的疾病检查服务。

3、对于不便出行的患者,医院应提供出诊服务。

对于精神病患者来说,上门应诊是当务之急。

4、医院应对患者提供康复培训和心理辅导。

5、提供职业道德和技术培训以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个人素养和职业技术水平。(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卫疾控发.[2008]号.20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