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疗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4:00

康复医疗方案篇1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效价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258例患者分别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中康组125例)和西医综合康复方案(西康组133例)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对主要相关成本费与功能评分(Fma、nFi、mBi)增量值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总的临床疗效和康复治疗费、总住院费等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住院天数和药费方面以及功能评分增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康组患者在Fma、iFi、mBi上每改善1分需要消耗的药费、康复治疗费和总费用等明显较西康组低(p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效价比

急性脑出血(aCH)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中西医综合康复方法均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在对aCH康复治疗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各具特色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疗效及效价比分析,旨在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就诊于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柳州市中医院、广西隆安县中医院等4家单位的住院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案,试验方案经过各单位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院患者或家属均需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所有数据由广西中医学院和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科研设计、衡量、评价中心(Dme)数据管理小组负责收集和统计。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颁布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1〕。全部以Ct确诊。

1.2.2中医病名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属中经络者。

1.2.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2〕。主要分为风痰瘀阻、痰热腑实、肝阳上亢、气虚血瘀、阴虚风动5个证型。

1.3病情分级采用《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类诊断标准〔3〕。总分各项相加,0~10分为轻型,11~20分为中型,21分以上为重型。

1.4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者(Ct等检查为内囊、基底节区、脑叶出血);②符合中医的诊断标准,属中经络者;③神经功能缺损积分7分以上,并有肢体功能障碍;④年龄在40~79岁之间者;⑤发病72h内入院;⑥第1次发病或既往有中风病史但无后遗症者。

1.5排除标准①脑干、小脑、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外伤所致的颅内出血;②入院后24h内病情急剧加重,神经功能缺损总积分达到40分以上者;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的严重原发疾病者;伴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④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或伴有脑动脉炎、类淀粉样血管病、脑血管畸型(包括颅底异常血管网);⑤年龄在40岁以下或79岁以上者;⑥凡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同类中西药物者;对本药过敏者。

1.6分组情况按入院先后顺序,对应信封上的序号(由SaS统计包软件产生)随机拆封取卡,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中康组)和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西康组),共纳入病例270例,剔除或脱落12例,共258例患者进入试验,其中中康组125例,男91例,女34例;年龄40~79〔平均(62.7±10.3)〕岁;病程0.4~122h,平均(17.8±20.6)h;出血部位:基底节104例,脑叶18例,脑叶并基底节3例;出血量:1~50ml,平均(12.35±9.15)ml;中线偏移71例,血肿破入脑室14例,发生占位效应47例,接受微创手术者19例。西康组133例,男99例,女34例;平均年龄(61.4±10.5)岁;病程0.6~132h,平均(18.5±22.6)h;出血部位:基底节112例,脑叶16例,脑叶并基底节5例;出血量1.5~60ml,平均(15.65±12.76)ml;中线偏移80例,血肿破入脑室17例,发生占位效应54例;接受微创手术者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7治疗方法(1)两组内科基础治疗:参照2000年广州全国脑血管病专题研讨会〔4〕通过的“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建议(草案)”,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分别给予抗脑水肿、降颅内压、调整血压、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2)两组外科治疗:根据患者意识状态及出血部位、出血量,结合患者发病时间、年龄、全身状况选择微创手术。(3)中康组综合治疗方案:①中药汤剂辨证治疗,参照2006年田德禄主编《中医内科学》〔5〕进行辨证施治,所有单味中药使用江苏天江江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颗粒制剂;②中药制剂静脉点滴用药:辨证属于痰热证明显者,如痰热腑实证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其余各型给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③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待患者病情稳定即予施行,1次/d;④改良陆氏推拿疗法:此法是在继承名老中医陆永昌老先生的陆氏推拿疗法的基础上,针对脑卒中急性期的特点而设,临症时结合患者所处的Brunnstrom阶段调整手法;⑤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根据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处的时期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积极进行适应性训练;⑥药物熏洗疗法:投以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偏瘫活络洗液(由透骨草、伸筋草、红花、两面针、牛膝、桑枝等药物组成),1剂/d,每剂加水3000ml,文火煎取汁,熏洗患肢,30min/次,1次/d。⑦中医心理疏导疗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采用相应的情志康复措施,使患者心情开朗、精神愉快,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⑧中医护理:以中医整体观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而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功能锻炼。(4)西康组综合治疗方案:①运动疗法:根据Brunnstrom恢复阶段的分期,选用Bobath技术为主进行康复训练,1次/d,45min/次;②关节活动:包括各关节的被动、助动、主动及抗阻训练;③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与中医组相同,根据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处的时期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积极进行适应性训练;④理疗:如患侧肢体的腕或踝部肌群无肉眼收缩,运用低频脉冲电刺激;出现主动收缩,则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1次/d,20min/次。⑤心理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时给予耐心合理的心理疏导。⑥西医护理: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定时翻身,预防褥疮;帮助患者保持良肢位,进行关节功能训练等。以上治疗疗程为28d。

1.8观察指标

1.8.1功能评分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参照1997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6〕。根据神经功能缺失量表,计算治疗前后的积分改善程度。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②运动功能情况:用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价法,各项最高为2分,满分100分,上肢最高积分36分,下肢最高积分18分,积分越高功能越好,计算治疗前后的差值。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氏指数法(mBi)〔6〕,计算治疗前后的差值。

1.8.2卫生经济学指标采集患者住院期间的总的相关费用(床位费、护理费、临床诊断和治疗费、中、西药费、化验检查费、Ct/mRi检查费及其他费用)、进行中医康复和西医康复分别所需的康复治疗费、家属误工费(假定一个陪护),进行住院费用分析、主要相关成本费与功能评分增量值(R)的比较(R=早期康复期间各主要费用项目的数值/功能评分增量表)。

1.9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2结果

2.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中康组愈显率为81.6%,总有效率92.0%;西康组愈显率为72.2%,总有效率为86.5%。两组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主要住院费用分析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和药费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3主要相关成本费与功能评分增量值的比较中康组在Fma、nFi、mBi上每改善1分需要消耗的药费、康复治疗费、总住院费和总费用明显较西康组低(p

3讨论

成本效果分析是医疗保健和康复领域经济评价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卫生经济学研究方法,以体现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学思想,目前对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重点〔7〕。成本是指所关注的某一特定方案或药物治疗所消耗资源的价值;效果是指所关注的某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结果,以某一特定的临床治疗目的为衡量指标。aCH早期康复的目标是改善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提高资源利用率。wHo指出: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后,可以大大减少患病后的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国家“十五”攻关课题研究亦表明:康复治疗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成本,逐渐改善患者的功能状况,使其间接费用明显降低,提示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是有效和实用的脑卒中治疗方案。

本研究中aCH患者接受中医或西医综合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中康组显著低于西康组,这就减少了住院期间的一些相关费用。中康组的药费较西康组明显为少,这是由于中药相对西药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而且由于中医康复方案降低了患者院内感染机率,减少了治疗并发症的费用。但是由于中康组患者由于采用的中医特色疗法种类较西康组多,所以这部分费用与降低的住院相关费用和药费部分抵消。虽然两组患者总的临床疗效和直接治疗成本费用无显著差异,但是各项测评量表增加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康组患者在Fma、nFi、mBi上每改善1分需要消耗的药费、康复治疗费和总费用等明显较西康组为低(p

参考文献

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2005:30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40.

4黄如训,郭玉璞.2000年广州全国脑血管病专题研讨会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建议草案)〔J〕.现代实用医学,2003;15(9):5924.

5田德禄,蔡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95304.

康复医疗方案篇2

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全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关于印发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21〕4号)要求,结合宁夏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会议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中国特色康复医学,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康复服务,减轻家庭社会疾病负担。

二、工作目标

坚持中西医结合,补齐中医康复服务能力短板,将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作为主要路径,逐步建成纵向到底区、市、县、乡、村五级,横向覆盖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养老院(中心)等基础完备、功能完善、运行规范的中医康复服务体系,构建住院康复、门诊康复、居家康复紧密结合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搭建精准、规范、科学的中医康复服务平台,促进预防、治疗、康复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中医康复医疗服务。

到2025年,依托现有资源布局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二级及以上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达到100%,康复医院全部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药康复服务条件显著改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范围得到拓展,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技术人员数量明显增长,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全区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中医药康复服务提供机构建设和管理。

1.加强中医康复中心和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建设。依托中医康复服务能力强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等机构,布局建设6-9个中医康复中心,提供高水平中医康复服务,开展高水平中医康复人才培养和临床科研。力争通过改建、扩建等形式,依托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康复基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或康复医院建设1所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力争达到三级以上康复医院水平。

2.加强医疗机构康复(医学)科建设。按照《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加强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推动二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加强公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合理配备科室人员、科学划分服务区域、规范服务流程、配置基本康复治疗设备等。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按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试行)》要求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配备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完善传统康复治疗设备等。康复医院应按照《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年版)》要求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提供中医药服务,有条件的康复医院应设置中医科。康复医疗中心应按照《康复医疗中心基本标准(试行)》要求提供中医康复治疗服务。

3.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服务供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等机构推广适宜中医康复服务技术,配置适宜基层的小型化、专业化中医康复设备,扩大康复教育、辅具指导、居家康复训练指导的覆盖面。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二)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

1.发挥中医特色,广泛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中医特色康复医院能够提供全面、专业化的中医康复服务,发挥中医康复特色优势,开展亚专科细化的康复诊断、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康复随访、康复教育、心理疏导等系统性服务。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康复技术,并和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具备常见疾病的康复诊疗能力,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点开展中医药特色突出、临床疗效确切的疑难病症的康复诊疗工作,积极探索中医康复特色诊疗新技术。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康复医疗中心以及残疾人康复中心应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开展康复服务,加强中医科、传统康复治疗室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扩大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康复服务范围,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推广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动中医康复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在养老、护理机构和儿童福利院提供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

2.坚持中西结合,探索中医药康复服务新模式。积极开展康复领域的中西医协作,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积极开展中医药技术方法、现代康复技术和康复设备的应用。鼓励开展中医康复单元的建设,整合多学科资源,提供便利的、综合性、一体化中医康复服务。要总结中医康复经验,推广应用成熟的中医康复方案,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探索中医药康复服务新模式。

3.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康复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中医康复中心要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完善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康复服务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开展中医康复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持续改进医疗质量,规范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探索建立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控制工作,保障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4.完善信息服务,拓展中医药康复服务空间。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完善中医药康复服务信息,鼓励医疗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中医康复服务空间,创新服务运营理念和流程,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展中医康复结局评价和管理。

(三)加强中医药康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中医康复高素质人才培养。支持高等医学院校设置中医康复学专业,培养中医康复专业高级人才。加强中医康复重点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带动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中医康复专业学科团队、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队伍、基层实用型人才建设等。强化中医康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产教、医教融合育人,培养中医医疗机构、康复机构急需的高素质中医药康复技能人才。

2.加强中医康复基层人才培训。在开展社区、乡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康复服务人员培训中,增加中医康复课程,突出中医康复技术内容,提升日常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能力。

3.加强中医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教育创新改革发展,促进中医康复和现代康复医学交叉融合,加大中医康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打造一支以中医康复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为基础理论,吸收现代康复医学学术理论和技术方法,熟练运用传统中药、针灸、推拿、养生和现代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心理治疗、健康宣教等综合诊疗手段和方法的康复人才队伍。

(四)提升中医药康复传承创新能力。

1.加强中医康复技术收集整理。结合中医药传统知识收集整理项目,采用文献整理、数据挖掘等方法收集整理古今中医康复文献、学术研究、传统技术等。

2.开展中医康复方案和新技术推广应用。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骨伤等慢性病和伤残,梳理优化相关中医康复方案并推广应用。支持中医康复器具研发,加强康复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使用。

3.建设中医康复数据库。在自治区中医药数据中心逐步建立全区中医康复数据库,为进一步完善全区中医康复服务体系、优化中医康复诊疗技术方案、进行康复医疗决策和医保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四、重点项目

(一)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一是依托三级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4-6所、二级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2-3所中医康复中心,统一建设标准,经申报筛选、考核评估,最终确定。使其成为区域中医药康复医疗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技术推广中心、科学研究中心,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在提供综合性、较高水平的康复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承担康复培训任务,开展康复技术研究,对下级康复服务机构进行指导。二是依托中医、中西医结合和康复基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院等,争取建设1所中医康复医院或中医特色康复医院,达到三级以上康复医院建设标准,配置一批中医康复设备。三是遴选15-20所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和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中医科、综合医院(含军队医院)康复(医学)科、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推广应用中医康复技术,提升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中医药康复人才培养项目。

一是将中医康复(医学)科列为自治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范围,在全区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4-6个中医康复重点专科,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二是在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京宁中医药合作人才培养项目中增加中医药康复人才比重,培养一批中医康复人才。开展基层医疗和康复服务人员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突出中医康复技术培训内容,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人员中医康复技能和水平。三是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等契机,联合有关部门,结合养老、助残等工作,开展康复宣传培训、义诊咨询活动,推动中医康复技术和服务进社区、进家庭、进机构。

(三)建设自治区中医康复指导中心。

深化自治区中医康复示范中心建设,在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成立自治区中医康复指导中心,针对康复服务重点人群,开展中医康复临床服务技术和方法研究,加强中医康复服务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大力推进中医康复医疗服务信息化及规范化建设,形成有利于中医药传承、知识和技术创新的中医康复创新体系,促进宁夏中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

五、组织实施

(一)启动阶段(2021年4月-2021年5月)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体育局、医疗保障局、残联,宁夏军区保障局联合印发《宁夏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动员部署全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

(二)实施阶段(2021年6月-2025年12月)

根据《宁夏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各地区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组织各部门进一步细化各项工作措施,研究提出各项工作任务的分年度目标,推进实施当地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三)总结评估

1.年度总结(每年度11-12月):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按年度对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2.总结评估(2025年10-12月):按照工作要求和目标,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对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交流工作经验,发现和推广典型。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结合本地实际,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或年度工作计划,并做好沟通协调,认真组织实施。各相关医疗机构(含军队医院)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提升中医康复服务能力。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进展。医保部门要按照国家要求,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康复项目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体育部门要大力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各级残联要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研究制定针对伤残的中医康复技术和方案;支持指导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探索残疾康复机构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新模式,充分利用并优化现有康复资源,提升康复服务能力。宁夏军区保障局负责统筹军队医院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解放军第九四二医院、武警宁夏总队医院按照实施方案做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作。要充分发挥宁夏康复医学会、宁夏中医药学会、宁夏残疾人康复协会等专业学术团体的作用,加强学术交流,为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三)完善投入机制。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育、医保、残联、武警宁夏总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有利于中医康复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合理安排对中医康复服务提供机构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发展中医康复医疗服务,拓展中医康复服务领域,推动康复与功能状态检测、养老、护理、体育、健康保险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康复医疗方案篇3

构建以家庭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综合医院老年病科为衔接,以专业老年病医院为核心,专业化管理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重,下移,重点前移,逐步平衡城、乡老年的健康服务需求和质量,使城乡社区老人都能够获得就近、便捷、周到的健康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而不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区县老年病专科医院包括: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和社区中心等,共同组成北京市老年医疗专业服务体系。形成急症救治、疾病康复、长期照料、临终关怀、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医疗保健一条龙服务。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专业医院、社区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动健康服务模式。

1,北京老年医院向综合化发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学的排头兵作用负责老年人的急重症救治、老年综合征、多病共存、多脏器功能损害、需要长期通气支持和急重症后期康复病人的全面治疗和护理:负责老年病临床治疗和康复研究:并负责老年医护人员临床培训和继续教育。

2,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主要负责老年人的急症救治。

3.区、县级老年病医院专业特色定位在老年病急性后期恢复、神经和精神康复、长期照料、老年精神病、舒缓治疗和临终关怀等专业方面发展。建立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临床药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的多学科团队,对社区卫生和家庭医疗保健进行指导,对家庭照料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4,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体系建设的基础,负责老年病的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康复和家庭照料。社区全科医生加强老年病教育,开展家庭出诊、老年健康档案建立、老年评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务。

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开展老年病培训。加强对老年病学科重视

老年病专科医生不同于全科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老年病医生要具有内科医生以外的老年学、精神心理学、社会行为学、伦理学、环境学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识。老年病医生关注的是老人而非仅仅疾病,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质生活和延长健康期望寿命,要具有综合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可老年病学科的地位,成立和发展老年病专业。在教学上分步骤开展全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老年病继续教育,老年病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级科研机构,加强协作。

整合机构,规范就医流程。提高老年医疗水平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区、护理院、康复院、临终关怀院、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各级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的软硬件标准,包括生活起居条件、无障碍设施、家庭和社区康复标准、人员设备配备、诊疗规范、服务模式、就诊流程和统一出入院的标准,使老年医疗服务进入一种规范化管理状态。提高老年医疗水平,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社会心理干预、长期照料、照料标准化(benchmarks)、个案管理、老年急重症监护(aceu)、老年神经和心肺康复、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缓治疗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据美国医疗保险公司调查显示,在社区进行初诊评估,规范转诊到相应的怠医院、急性后期医院、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临终关怀院,从而病情好转的患者比随意选择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到满意,费用低且残疾率或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以此规范双向转诊,形成老年病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的一体化合作模式。使综合医院腾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专科医院发挥费用低廉、专业化操作水平的优势;而社区卫生机构在预防保健,健康档案建立与评估,急性后期康复和家庭照料中发挥作用。这种方式适合老人,而且医疗资源的整合会使群众得到更加经济、便捷、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老年健康评估标准

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是一个多学科的诊断过程,通过确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会、环境、医学和功能等方面状况以达到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制定综合计划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脏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智能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理生理特点,造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表现、隐伏性发作、易漏诊。同时,老年人常出现的抑郁症、营养不良、慢性肝肾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疮等合并症也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疗不仅是痊愈的概念,而应是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要开展老年人全面的综合评估,如:现病史和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营养状况;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为、情感的评估;功能状态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为和社会活动功能状态,有无行走困难和跌倒等;社会和经济状况:家庭和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可得到的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服务项目等。老年医学综合评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结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质量:选择最佳的生活场所和最佳的保健环境:减少不需要的服务使用;安排长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数据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使老年健康卡实现一卡通服务,开展预约挂号和网上咨询。对北京各个老年病医院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档案或诊疗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对老年人就诊过程和检查治疗状况全程监控,掌握各种数据资料,从而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康复医疗方案篇4

[关键词]康复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康复评价会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16)03(a)-0179-03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roleoffull-timenursesinrehabilitationwardinrehabilitationevaluationmeeting.methodsByconveniencesampling,120patientssufferingfromfemoralheadnecrosisduringrecoveryinboneandjointrehabilitationwardinourhospitalfromaugust2013toaugust2015wereselected,andtheywereeven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hepatient′streatmentcompliance,patient′ssatisfaction,andaveragehospitalstaybeforeandafterimplementingfull-timenursesparticipatinginrehabilitationevaluationmeetinginrehabilitationwardwerestatisticallyanalyzed.Resultsaftercarryingoutfull-timenursesparticipatinginrehabilitationevaluationmeetinginrehabilitationward,patient′streatmentcompliancewasgreatlyimprovedandaveragehospitalstaywasobviouslyshortened(p

[Keywords]Rehabilitationward;Full-timerehabilitationnurse;Rehabilitationevaluationmeeting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前提,但由于评定和治疗均涉及多个专业人员,他们相对独立又相互协作,若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不仅会增加沟通成本,更难以确保评定结果的有效反馈和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1]。康复评价会则是连接在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间的纽带,其也是医患沟通的一种形式,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康复科应当落实并坚持开展的工作制度。在康复病区设置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并赋予专职康复护士职责,可合理协调患者康复治疗时间,为各个康复成组之间的沟通,乃至对患者延续护理可起到桥梁纽带和康复指导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我院骨与关节康复病区住院的股骨头坏死康复期住院患者12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性4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9.27±17.31)岁;对照组中男性40,女性20例,平均年龄(65.26±10.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对照组仅由责任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住院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患者平均住院日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其中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住院满意度调查包括护士技术水平、对住院过程是否满意、是否向您解释治疗方案及护士的服务、护士是否负责等条目并分别列出满意、一般、不满意选项。康复治疗依从性方面,患者能完全配合完成规定的康复治疗时间、次数者,记录为依从性a级;完成3/4~2/3量为依从性B级;完成1/4量为依从性C级;不能完成的为D级。问卷由责任护士负责发放、收集、整理,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2-4]。

1.3病区专职康复护士的聘任条件

骨与关节康复病区于2013年8月开始设置病区专职康复护士,根据病区病床位每30张病床设置1人。专职康复护士的任职条件:从事康复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理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系统的康复医学知识,丰富的社会心理等人文知识的护士,通过自愿和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5-7]。

1.4专职康复护士的职责

负责本病区卧床病人的床旁康复治疗工作,负责协调安排本病区病人的康复治疗时间,发放、收集各种治疗单,组织安排病区患者康复评价时间,参加康复评价会。工作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协助临床护士做好康复护理工作。

1.5专职康复护士在康复评价会中的作用

1.5.1初期康复评价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在患者住院第一时间与责任护士共同查看患者,安排初期康复评价会时间并通知各个治疗部门参加评价会,根据患者病情提出康复护理方面的问题、措施及目标(包括近、中、远期)。初期康复评价会安排在患者住院第一周内,参与初期康复评价的医务人员包括主管医师、责任护士、评定医师和理疗治疗师及中医师、心理师和营养师。病区康复护士在初期康复评价中协同康复治疗成组提出的治疗方案,安排有针对性的床旁康复治疗,例如卧床患者的床旁踏车训练,振动排痰,中频电刺激治疗等,对卧床期患者的早期康复有很好的疗效,能够保证患者康复治疗时间的有效合理利用。

1.5.2中期康复评价在患者康复治疗中期,一般在患者入院治疗2周后进行,目的是对患者阶段性治疗后总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康复效果,分析影响疗效的原因,并据此调整康复治疗计划[8]。中期评价可进行多次,康复护士安排相关参与治疗部门参加,并提出康复护理方面意见及建议,因为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接触机会最多,对于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情况都有深入确切的了解,因而能对评价工作提供有价值的意见。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床旁康复治疗,健康宣教,康复指导过程中,与患者沟通交流,可对患者的心理及躯体功能恢复情况动态掌握,对患者康复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参考信息。

1.5.3末期康复评价在康复治疗结束前,即患者拟出院前进行,目的是对患者总的功能状况和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建议出院后的生活。专职康复护士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出院后的继续家庭康复提供指导意见,并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将康复护理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层面,对患者的功能重建及重返家庭和社会提供帮助。专职康复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训练的同时,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思想动态,指导正确的康复方法,实现患者从被动康复转为主动康复的理念,促进患者自主康复信念建立,达到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实现既定的康复目标,这是末期康复评价以及整体康复过程中,病区康复护士一直贯穿其中的康复理念和目标[9-11]。

1.6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平均住院日的比较

观察组住院满意度调查问卷中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显示,满意59例,占调查人数的98%,对照组满意52例,占调查人数的86%;观察组治疗依从性a级55例,占调查人数的93%,对照组a级40例,占调查人数的67%,两组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依从性及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病区康复护士在康复小组中具有协调作用

通过康复评价会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协调安排好患者康复及治疗时间,解决了病区医护治疗与康复治疗师的治疗时间发生冲突的问题,减少了患者治疗等候的时间。患者入院后,通过康复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进行心理开导及康复方案的落实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其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参加康复评价会,及时了解患者康复治疗疗效,作为康复医学成组中的联络者,除了履行一般临床护士的职责即保存生命、减轻病痛、促进康复外,还需要执行指导临床护士康复护理各项基本技术操作,如的摆放、呼吸训练与排痰、吞咽训练、肠道与膀胱护理、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等。自我护理训练,做好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12]。

3.2通过康复评价会全面了解康复护理目的、对象、内容、技术,配合好康复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

康复护士在康复医师为主的工作小组中,扮演的角色:护理者、教育者、协调者、监督者、开导者、咨询者。事实证明,康复护士在康复科的工作,围绕优质护理服务,能让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提升护士的自身价值。病区专职康复护士的设立,使患者在入院第一时间即能获得系统性、程序性、个体性的康复,使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能系统地结合在一起,不仅避免了不同护士康复指导的偏差,也解决了临床护士由于承担繁重的治疗护理工作而不重视康复指导和没有时间施教的问题[13-14]。

3.3康复评价会在患者床旁进行,对于日常生活能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及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其家属也需参加

患者及其家属参加评价会可以了解患者目前的功能状况、康复治疗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提出对患者治疗的建议和意见。病区专职康复护士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康复意见和心理预期,提供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保障对患者的护理是全面的、整体的,既包括身心两方面内容,也包括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指导等方面内容,为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护理以及回归家庭,重返社会提供了康复建议和指导,使整个康复流程得到统一落实。

结果表明,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能够将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评价会提出,使患者及有关的医务人员都能够及时、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与患者有关的病情和功能变化,对患者的预后和转归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利于康复方案的调整和实施,确保康复治疗的质量,起到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参与康复评价会参与制定康复方案,指导卧床患者做好早期床旁康复护理和床旁康复治疗训练,对患者早期康复,疾病预后起到关键的作用[15]。病区专职康复护士参与康复评价会促进了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全面地了解病情及患者功能康复状况,使其对治疗结果确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增强信心,提高了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康复病区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滢,武亮,谷磊.浅谈康复评价会[C].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大会,2014:63-64.

[2]邱萍萍,康明强,李伟.肺癌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与疲乏、疼痛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4,29(1):21-23.

[3]黄琼,梁玲毓,朱洁.工伤康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8):749-752.

[4]潘美群,金茜茜.综合护理干预管理对脑出血病人治疗依从性与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3):153-155.

[5]蒋蓉,温贤秀,谢彩霞.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19-422.

[6]周君桂,范建中.强化康复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及康复效果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2015,30(2):171-173.

[7]罗文波.专科康复医院院内培养康复护士实践体会[J].现代康复,2000,4(7):1097.

[8]杜红红,闫玮娟,李桂粉.康复护士在住院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评定中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9):845-846.

[9]尤素伟,吕洲,贾永,等.康复护理干预流程图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21-23.

[10]潘文秀.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22):173-174.

[11]李爱真.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脑卒中200例临床观察[J].基础医学论,2014,18(18):2350-2352.

[12]马文华,王秀清,杨青,等.我国康复护士培养现状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0):28-29.

[13]耿荣娟,丁娓,丁爱玲.专职康复护士在骨科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8(12):37-39.

[14]陈菊娣,江春梅.德国康复护理现状[J].护理研究,2010,24(11):3005-3006.

康复医疗方案篇5

1、根据个人的年龄、职业、既往病史、身体状况等。由健康管理服务公司专业医生或健康管理师量身定制设计一套完整的综合的健康体检方案。与医院传统体检模式相比更具有针对性、个性化,既节省费用。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又避免遗漏必要的检查。

2、对于体检结果,专业医生或健康管理师认真分析,详细解读,并提供保健、治疗建议,使其对自己的身体现状明明白白,一清二楚,使体检的价值、意义及效果得到保证。

3、个人只需一个电话,复杂的体检手续,健康管理公司全权办理,体检过程由健康管理公司的专业人员陪同引导,一切变得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健康评估及健康促进计划

1、分析相关个人健康信息,采用先进的“健康与疾病评估”模型,提供一系列健康及疾病危险性的评价报告,以帮助个人确定患各种慢性病的危险程度及发展趋势。

2、健康管理公司的专业医生或健康管理师为个人设计个性化健康指导计划,从饮食、营养、运动、心理、习惯等众多方面,包括营养配餐方案、运动保健方案、药膳调理方案、康复理疗方案、习惯干预方案,实施针对性、个性化日常保健指导,帮助其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跟踪、有指导地进行个人健康的改善和促进,从而达到预防和干预疾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建立个人家庭健康档案

1、健康管理公司详细记录了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的过程,包括医生诊断报告、检查报告、医生处方、医疗费用清单、健康咨询记录等,随时随地方便查询。

2、通过前后资料和数据的对比,个人可以掌握自己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发展趋向、治疗效果等情况,有利于下一步医疗保健的决策。

3、个人就医时,健康档案会为其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健康档案中的药物过敏记录、近期检查记录等,不仅会为其节约医疗开支。还减少了因重复检查所带来的麻烦和痛苦。健康管理公司会有专业人士为个人及其家人建立详尽、完整、连续的健康档案,并确保个人的私密性会得到极大的保护和尊重。

全新Vip就医绿色通道

健康管理公司开通所在区域内合作医院绿色就医通道,个人需就医时,只需打个电话,健康管理公司会根据其实际健康状况或需要代为预约专家,准确及时地为其就医或入院选择最佳医院、最佳科室、最佳医生,争取宝贵的就医时间,避免“病急乱投医”而延误病情,且全程由健康管理公司的健康专员陪同,代为挂号、划价、交费、取药、送标本、办理烦琐手续等,使其省心、省力、省时,享受尊贵服务。

特色医疗中介服务

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或者是久治不愈的顽疾,当个人存在疑惑时,请联系健康管理公司,将会得到合理的建议及指导,预约名医,请专家会诊。

健康咨询服务

健康管理公司为个人提供365天的咨询服务,通过电话或网络在线等形式为其提供病情咨询、保健咨询、用药咨询、康复理疗咨询、健康知识咨询、饮食及运动方案咨询等。一个电话为个人解决有关健康的难题。轻轻松松享受“贴身医生”的服务。健康管理公司可以以短信形式定期发送健康知识、资讯。

康复医疗方案篇6

【关键词】健康档案;社区居民;卫生服务;应用价值

健康档案是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和疾病状况等进行记录、管理的资料库。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基层单位应建立系统、规范、真实、全面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健康档案,并对相关环节监控,其可以为社区医生提供完整的健康状况数据,是社区诊断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社区卫生管理的重要前提[1],使社区医疗服务的综合、系统、持续性的特点得以体现,实现了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健康档案涉及面广泛,需注意保护居民隐私,其应用价值不仅局限于临床,对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均有重要意义。

1内容与方法

1.1健康档案内容健康档案内容包括:①个人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②生活习惯:包括:有无吸烟、酗酒史,并记录每天抽多少支烟、每日饮多少酒;③精神、心理情况:有无精神疾病及心理障碍性疾病;④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家族遗传病史,疾病的诊疗经过、康复情况等;⑤随访记录:定期随诊、家访或电话回访,主要内容有:疾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相关检查结果,用药效果,转诊情况等。⑥其他:如有特殊情况,将有临床价值的内容标注清楚。

1.2建立方法视居民的个人情况,如:文化水平等采用相应的方法:①加强宣传力度,使居民自主来服务站建立档案在院内创立健康档案知识宣传栏,将其关键的知识点重点教育,加强患者对建立健康档案重视,使居民积极自主的响应并配合社区服务站的工作。②家访记录对行动不方便的老人,可进行家访。对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进行宣讲、解读,使档案的真实性得以保障。

2应用意义

2.1社区医生全科医疗的必要工具健康档案临床医疗服务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可以成为诊疗的依据,是保障基层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使疾病预防、诊疗和康复系统化、规范化、一体化的。

2.2提高效率、降低资源浪费对健康档案疾病进行科学管理,可以使卫生医疗的财力、物力及人力得到更好的利用,通过对健康档案的分析,对地区的相关疾病进行,专人专项管理,治疗,合理的应用各种资源,并使之发挥其最大的效益,避免资源浪费。

2.3预防疾病对档案统计、分析,发现和确定人群的健康隐患及其不良因素,既而制定出相应的医疗预防计划,以保障社区服务的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改善人群健康问题,以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目的。

2.4持续性医疗的重要保障持续性的健康记录,可以为医生全科治疗疾病提供经验、治疗经过及疾病的进程,使医生能够充分的了解病情,可以根据病人的病情合理的进行用药,使一些慢性疾病,能够在社区中得到持续性的治疗,为持续性医疗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5为卫生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健康档案涉及到居民一般资料、健康状况、医疗保险等多方面的事项,可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计划生育、康复治疗等信息,对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卫生投入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2]。

3讨论

健康档案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的总和[3]。健康档案的建立为社区全科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其可以有效的掌控居民存在的健康问题、发现疾病的发展规律及疾病的变异等流行病学的问题,可以对疾病进行早期的诊疗,其涉及面广,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一定的意义。故健康档案的质量及管理尤为重要,我国健康档案的建立于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社区医护人员不足:健康档案建立工作量大,需要有大量的医护人员,然我国社区医生不足,其建立往往借助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4],使档案的质量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②建立方式单一:其建立主要是居民自主到社区进行登记记录,家访记录和体检的方式,由于经费等问题,使之不能够普遍进行,使档案建立存在一定困难,影响统计学数据。③管理人员知识缺乏:档案建立后需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然社区医疗服务人员缺少相关知识,使其资源没有有效地得到利用。④信息管理系统不统一:造成其标准、要素、功能结构等不一致,使档案不能使各有关部门共享,不能使其得到充分利用。

健康档案的合理应用,需保障其质量和合理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加强社区医护人员建设:档案建立工作量大,我国社区医护人员不足,借助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档案建立,不能保障档案的质量,加强社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可以明显改变现状。②增加资金投入:增加卫生资金投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档案建立,避免单一方式影响参加建立健康档案的人群数量,提高健康档案建立的普及率;健康档案系统的运行及保护均存在一定的成本,加大资金投入,可使档案持续运行。③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避免造成因管理人员管理不当造成资源浪费。④制定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制定统一的信息,使各有关部门能够共享其内容,充分的发挥其作用,提高其使用率。

综上,健康档案可以用于临床,亦可以用于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其涉及居民的信息范围广,通过分析健康状况,如疾病的感染率、发病率等,以及影响疾病发生的生活习惯等,统计并分析出社区卫生存在的问题。开展疾病管理、实施针对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的发生,以及提高临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但需保证健康档案的质量,并合理的管理档案,使之充分的发挥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春涛.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之健康档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1,4(5):369.

[2]王俊英,张亚军.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1):957-958.

康复医疗方案篇7

为了进一步优化医疗结构布局,探索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并结合《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中所提及的高级医疗决策支援,以移动通信技术为手段,达到区域康复医疗信息共享的目的,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正在践行数字化康复医学理念,为康复医学学科的规范发展探索可复制之路。

为此,本刊记者对南方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副院长、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黄国志进行了专访。

《中国医院院长》:什么是临床决策支援系统,其在康复医学领域有何应用价值?

黄国志:临床决策支援是一种人工智能。随着医学数字化的不断演进,大量的临床医学数据都被记录下来,在海量的数据中发现并总结疾病的发展规律对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而现阶段的医疗体系中,临床医生要通过很多年的实践诊疗活动,才能积累到相关的经验,若是通过临床决策支援系统的辅助,用较为方便的计算机技术辅助广大医护人员,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诊疗的盲目性,提高临床诊疗的规范性。

在康复医学领域,由于当前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及分布不均等问题,科学、规范和高效的三级康复服务体系仍然无法健全发展。特别是各医疗机构间功能划分不明确,基层康复机构医生的素质偏低、康复治疗手段单一且不规范,导致医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得不到患者的信任。

然而,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主要承担着社区康复治疗的操作任务,但由于康复知识的缺乏,正规康复知识体系培训不到位,社区康复诊疗的流程杂乱无章,导致康复治疗随意且不规范,治疗方案也花样百出。

由此可见,让患者可以就近在社区,甚至在家庭获取优质的康复医疗服务迫在眉睫。这就需要我们提供一个区域化、智能化的分层级康复诊疗决策支援系统以帮助各医疗机构的康复医生完成康复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任务。

《中国医院院长》:您的团队开展的无线通信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的应用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国志:基于有线网络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大大加强医疗信息系统的移动性和便利性。区域康复服务信息系统将借此摆脱台式终端物理位置的束缚,在区域内实现移动和漫游的康复医疗信息的快速介入,可以提高医疗的时效性。

同时,通过移动网络运营技术与有线网络通信技术结合,构建了广覆盖、功能齐全、畅通安全的网络系统,以服务于区域康复服务体系。我们正在研发的这项系统,其主要包括康复诊疗管理平台、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双向转诊服务平台、云数据管理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可实现康复机构病区查房、医技沟通、决策支持、双向转诊、医疗咨询、预约诊疗等系统的应用。

《中国医院院长》:这个数字化康复服务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在系统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黄国志:首先是云数据管理。它要建立覆盖区域内各级康复医疗机构的康复人群数据库,形成“综合三级医院-综合二级医院(或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纵向一体化的康复诊疗的基础数据库,包括患者个人信息、健康状况(慢性病情况)、失能分类及等级、失能原因、康复需求等。

同时,还要保存患者在不同医院的病历信息、康复诊疗方案、康复治疗信息、康复各时期的评估及分析、后期随访等数据。这些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该患者的个人健康档案中。此时,云数据管理平台便会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区域内的康复需求、康复疾病类别等数据信息,服务于各职能部门。

其次是康复的诊疗管理。它包含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两大工作模块。其中,医师工作模块主要服务于康复医师的临床工作,实现患者电子病历的书写与初步诊断,并提供有效的康复治疗套餐。值得一提的是,此模块的决策支援功能根植于医生临床诊疗流程;而治疗师工作模块,则主要服务于康复治疗师的临床工作,其决策支援技术还可辅助治疗师制定合适的治疗参数,并提供禁忌证的系统默认取消功能,从而达到使临床康复诊疗更规范、科学和人性化的目的。同时,这个平台还可对康复诊疗过程进行监控,以提升基层康复机构的诊疗水平。

再次是双向转诊的管理。实现区域内三级康复医疗机构间的资源共享,避免患者及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特别是在疾病的恢复期,系统会对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康复评定进行综合评分,制定明确、规范的双向转诊标准,辅助医师进行患者的双向转诊。

《中国医院院长》:您的团队在研发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黄国志:事实上,早在四五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了数字化康复服务系统的研发工作。然而,在研发初期,系统需要一些附加信息并列其中,但由于行政上的约束没能顺利实施。

康复医疗方案篇8

关键词二级医院三级康复卒中单元模式可行性

abstractobjective:inthisstudy,weexplorethefeasibilityandclinicaleffectsofthe“threestagerehabilitationstrokeunitmode”intwolevelhospitals.effect:weexplorethe“threestagerehabilitationstrokeunitmode”intwolevelhospitalsinordertofairusingofmedicalresources.inaddition,wewanttofindareasonablemanagementschemeofstrokewhichcanprovideamorestandardizedtreatmentandhelppatientstobetterreturntofamilyandsociety.

Keywordstwolevelhospitals;threestagerehabilitationstrokeunitmodel;Feasibility

急性脑卒中居于我国人群的死亡原因第二位,致残原因第一位。目前,从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务工作者均已经意识到卒中防治的最大误区在于“重治疗、轻预防”。因此,对于卒中应该“防治”并重,二者缺一不可。卒中单元是指为住院卒中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目前卒中患者的治疗仍然存在住院难,费用高等问题,因此找到一种脑卒中合理的管理方案显着尤为重要。

资料与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第一时间得到医院急救体系对脑卒中患者提供绿色通道,同时记录患者的入院时间,将普通组与卒中单元组的入院时间进行对照研究。对急性脑缺血患者总和评价给予入选r-tpa静脉或动脉溶栓治疗,对脑出血及其它不适合溶栓的卒中患者在急诊给予合理的检查及治疗后尽快进入卒中病房,继续给予临床治疗,及时获得心理、康复、营养等多学科密切配合,给予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出院后患者在医院康复科、社区接受社区医生的心理及康复治疗,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对照组入选120例脑卒中患者进入普通病房管理及治疗,出院后不进入社区组。同时降低卒中的复发率,同样也进行院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后的随访。两组患者综合评价,比较两组卒中患者的卒中并发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康复率等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见表1。

本院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以来入选卒中单元患者120例,经过院前急救体系、院中卒中单元多学科密切配合治疗,与院后社区卒中单元的继续治疗。卒中组院前时间10.3±6小时,而对照组院前时间18.7±8.4分钟,缩短了患者的院前时间。研究组与普通病房相比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使住院时间平均缩短7%,死亡率降低10%,致残率降低52%,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总的住院费用无明显降低,但是降低了药物治疗的比例(药物治疗由原来的68%,下降到42%),增加了营养、康复费用,优化了患者的住院费用。社区组与普通组比较患者1年后卒中复发率降低7%。该项技术是一项新的对脑卒中患者的管理方法,能够使多数脑卒中患者获益,值得进一步开展与推广。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多,本院增加研究力量,将脑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应用推广。该技术为国内先进技术,填补本地区的空白,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则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这一技术的深入研究会给更多脑卒中患者带来福音。

讨论

康复医疗方案篇9

关键词:康复教学;案例教学;康复医学

       现代康复医学在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专业的康复医生数量少,教学工作开展不佳,教学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也不足[1]。而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对康复的重视程度增加,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康复医生十分重要。我校在康复医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校2011年1月~2011年6月进行康复医学学习的学生120名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学生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学生60名,其中男24名,女36名,年龄在21~26岁之间,平均(22.81±1.64)岁。实验组学生60名,其中男26名,女34名,年龄在20~26岁之间,平均(22.22±1.71)岁。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学生均完成所有康复医学的教学课程,且缺课在3次以下。

1.2方法

1.2.1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利用学校的多媒体、黑板和教学工具由教师授课,教学目标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完成。理论教学中穿插实践操作。

1.2.2实验组教学方法

 实验组学生教学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及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导入案例[2]。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课时等,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并注意选择临床典型案例,有详细的病史、治疗方法、康复治疗、病情变化及相关检查。案例制定时,康复治疗过程主要为:康复对象情况分析、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康复治疗实施、康复效果评价。在授课开始时,首先引入案例,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如“王某,男性,年龄70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佳入院就诊,病程4周,生命体征平稳,有糖尿病病史3年,高血压病史9年”。随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及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让学生对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本次课程的案例。例如在讲解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如何对患者进行评价,需要结合本次案例中的王某,患者上肢活动、下肢活动、腕关节活动等。再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

 在重点内容讲解结束后,还要根据案例,让学生分析患者在治疗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例如,王某这个案例,患者年龄为70岁,合并两种疾病,患者可能会有遵嘱行为差、健忘等情况,而康复医生要针对此情况对患者给予重视。

 课堂教学中,涉及到案例分析时,还可以让学生作为模拟患者,教师演示如何进行检查和沟通。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学生的康复医学考试成绩和对康复医学的学习兴趣。采用理论考试,包括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满分为100分。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非常感兴趣、感兴趣、没什么兴趣和完全没兴趣。

1.4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

两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

2结果

 实验组学生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后,对学习的兴趣更高(88.33%),考试成绩更高(85.96±4.68),与对照组学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兴趣比较

组别

例数

学习成绩

感兴趣程度

非常感兴趣

感兴趣

没什么兴趣

完全没兴趣

兴趣度

实验组

60

85.96±4.68

33(55.00%)

20(33.33%)

5(8.33%)

2(3.33%)

53(88.33%)

对照组

60

75.16±6.22

25(41.67%)

16(26.67%)

10(16.67%)

9(15.00%)

41(68.33%)

注:实验组学习成绩高于对照组,t=10.34,p<0.05;实验组兴趣度高于对照组患者,χ?=6.68,p<0.05

3讨论

 新世纪的康复医生不但要具有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还要具有有效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激励能力和协调能力[3.4]。而传统的授课模式,只是围绕专业知识进行培养,忽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对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足[5]。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康复医学的教学成绩,是医学教学的重要目的。

 案例教学方法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能够从临床工作中出发,通过具体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案例分析的主要优势在于:首先,案例的选择具有典型性,学生可以从特殊发展为一般,并通过分析形成规律。其次,案例具有情景性,包括了起因、人物、时间等各种信息,并有完整的情节,这样有利于学生产生联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6]。第三,案例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基本知识,深入地进行思考。第四,案例还具有连续性,让学生认识到患者的病情变化是一个过程,而康复医学也是一个过程,需要在患者病情变化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

 从本次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出,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更高,学生对康复医学的兴趣度更高,与对照组学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教师在案例分析中要注意一例到底,利用一个典型案例作为本次课堂的教学载体,再不断讨论;而案例教学时,要不断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从浅到深,逐步开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更高效率低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对大学康复教学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临床知识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值得在教学工作中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伦,林辉.医学伦理学案例分析的作用与应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5):61-62.

[2]许莲芳.案例分析教学法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5,4(1):65-66.

[3]刘兰英,何瑞玲.案例分析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93-94.

[4]侯昕,汪学龙,沈际佳等.引入临床案例分析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15-116.

康复医疗方案篇10

[关键词]医保档案;积累;收集

一、医疗保健档案的积累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散存在患者手中的及其他医疗专业部门的有关身心健康、体检、治疗等方面的材料进行积累,是管好、用好医疗保健档案的基础工作。在积累的过程中,完全可以依据自己对健康档案的理解,以患者积累起来方便、用起来快捷为目的,选定积累的方式方法。在这里,我们只是依据医疗保健档案产生的时间、形成的特点,推荐三种积累方法。

(一)收集主要指收集在医疗专业部门形成的、可归属自己的各种资料。这部分资料的特点是形成时间分散、资料种类繁杂。每个患者在不同时间、到不同医院看病、体检、理疗等过程中相应地都会形成一些文字、影响等资料。在收集这部分资料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及时收集。每个患者在每次看病或体检结束后,应该及时把在门诊治疗的原始资料收集齐全。因为医生为患者确诊后,这些记录着患者患病情况、身体状况的原始材料,就会归还给患者。所以,病人或家属不要随意丢掉,要及时收集,为下次诊断提供翔实的依据。在门诊治疗或体检时主要形成的材料有:门诊病历、验血、验尿的化验单,X光、Ct等影像片子,检验报告,体检报告,门诊收据等。第二,完整收集。在收集过程中,要注意它的完整性。医疗保健档案是患者诊断病痛的真实记录,反映的是治疗的全过程。伴随着问诊、化验、检查、照相等必要的医疗手段和检验措施,就会产生病历、化验单、检查报告等诊断结果,这些资料之间存在着内在必然的联系,都是诊断病情的必要信息,因此必须齐全、完整地收集资料,为医疗诊治提供完整、客观的凭证。

(二)复制家庭成员如果有患病住院的,在出院之后,就要完整地复制住院期间的所有病历等资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对这些资料进行复制。其内容主要包括病历、出院小结、手术记录、麻醉记录、麻醉科术前访视单、护理记录、麻醉同意单、麻醉医嘱、心动电流图请求单、超声诊断书、化验单、病理、手术同意单、体温表、住院病历质量控制记分表等资料。尽管这些资料是复制的,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每个家庭都要认真保存这些档案资料,在发生医患纠纷时,它是维护家庭成员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

(三)编写在医疗保健档案中,除了在医疗专业部门形成的病历、化验单等原始记录之外,还包括患者在保健、养生等活动中,或是自己形成的保健心得、体会等,或是在照顾家人中形成的陪护记录、健康方案等,或是编辑、摘抄,粘贴成册的健康知识、用药常识汇总等,一定要把这些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归属自己所有的医疗保健档案留存起来,作为健康生活的顾问,指导生活。

二、家庭医疗保健档案的整理

整理是将处于零散的和需要条理化的医疗保健档案材料进行基本的分类、排列和编号、编目、装盒,组成有序的体系。每个患者可以根据各自特点,选择整理方法。整理医疗保健档案的目的,是通过对医疗保健档案的科学保管,方便、快捷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更多、更快、更好地发挥医疗保健档案的作用。

(一)分类排列

在正常情况下,医疗保健档案整理第一步就是确定医疗保健档案的收集保存范围,接着就是对形成的医疗保健档案进行分类,编制医疗保健档案分类方案。这个分类方案,应该将所形成的的医疗保健档案的所有内容都包容进去,固定每份材料的位置。排列则是在分类方案确定后,要对保存的档案资料进行前后顺序的合理、有序安排。

(二)编号编目

医疗保健档案在经过分类、排列后,有了一定的顺序,接下来就应该为医疗保健档案编号和编目了。医疗保健档案材料的编号和编目应以“件”为单位,即以每份档案材料为一件,具体如:每份病历为一件,每张化验单为一件,每次心电图报告为一件,每册保健常识汇总为一件等等。编号是按照医疗保健档案材料的排列顺序从“1”开始编流水号,采用内容分类法,在内容类目下编制每件医疗保健档案材料的流水号,需要强调的是,保健档案编号,应逐“件”或逐“份”编制,不得将同一事由的多件、多份档案材料只编一个件号。

每个患者的医疗保健档案的编号,既可以直接写,也可以写在小纸片上后黏在档案原件首页的右上方空白处。编目主要包括编制医疗保健档案材料目录、编页号、填好档案盒脊背标签。医疗保健材料目录,是每一份医疗保健档案的明细表,应逐件编制目录,以系统、完整地揭示医疗保健档案的全貌。编制目录的主要项目有:件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保管期限和备注等。医疗保健档案材料目录按照它所登录的内容,可以放在一个档案盒里,也可以与分类方案保持一致,将每一类目下的医疗保健档案材料目录装订在一起,并编制封面,供查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