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有什么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6:01

自由贸易有什么好处篇1

[关键词]涉外外贸英语营销

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和未来国内市场的更加开放,为中国今后的对外经贸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更加广阔的空间。在未来的岁月里,将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来中国经商,投资办厂,中国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展更多的涉外经贸活动,参与更多的国际合作。可以肯定国际贸易的兴盛,会给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也有助加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一、外贸英语的功用

随着国家对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全面放开,参与国际贸易的主体海量增加,其中尤以中小企业居多。由于它们的背景各不相同,对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也都还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而国际贸易本身“金额大、环节多、周期长”的特点,要求外贸从业人员不仅要从理论和政策高度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律,更应精通与业务实践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方法,包括最基本的沟通工具――外贸英语。外贸英语这一沟通工具为各类人才从事涉外商业活动,提供了重要前提,因为在涉外商业活动中,各种函电来往、商贸谈判、汇票、保函、各国质量认证标准、国际展会、贸易合同等等都是经常涉及的项目、话题。诚然,外贸英语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国际贸易竞争力。

二、外贸英语语言的独特性

在涉外商业营销中若要获得外商的货物定单,这些都是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但外贸英语与普通英语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它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如果相关从业者充分了解了外贸英语与普通英语的不同之处,那么这对商业往来将大有裨益。

1.外贸英语语言的专业性

众所周知,外贸英语首先体现出来的是“贸”这个字,贸易是什么?我们为了一个产品的交易去跟外商谈判,那么交易的货物就是我们的产品,自然会成为双方关注讨论的焦点。我们对这一产品的深知度是我们能否把产品推销出去的关键。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王婆怎么卖的?她吆喝大家来买她的瓜,说自己的瓜又大又圆。这包含什么语意?客户会不会来买她的瓜?客户会想:大的有什么用?小的多买几个,圆又有什么用?我是买来吃的,不是拿来拍的。但王婆为什么这样推销自己的瓜?最大的可能性有两个:第一,她只知道这瓜又大又圆,其他什么也不知道;第二,可能在王婆的词汇表里,只有“大”和“圆”她能用来形容她的瓜。这时从推销产品的角度来说,如这种瓜,我们就得关心它们生长在何地,当地的气候条件是怎样的,湿度、温度又是怎样的,用了什么样的肥料,肥料是不是环保的,这种瓜有什么营养,其口感是怎样的,另外你的瓜与其他摊位的瓜相比有什么样的优势,你的不同点到底在哪里,这才是我们要表达的部分。此时我们会发现所有这些,都会涉及到很多专业词汇。所以,只有尽可能多地掌握相关专业词汇,才能在与外商贸易的过程中得心应手,为自己的涉外商业营销开辟一条绿色渠道。

2.外贸英语语言的灵活性

把握了相关专业知识,等于把握了外贸的一大半,但怎么灵活应用语言,这又是极为关键的一点。其实在外贸过程中,很大的一个乐趣或精彩之处,在于恰到好处地灵活应用语言这一方面。与其它英语语言相比,如法律英语,外贸英语显示出它的极大灵活性及言语中的不确定性。如在与外商贸易谈判中,你不知道他最终会不会把订单下给你,同样一个询盘,客商会同时发给几个不同的供应商,然后每个供应商也都回复报价了,客商到底把订单下给谁,不知道,我们想想看,英语水平最高的,写得最好,最流利的,语法完美无缺的就能拿到订单?不一定。拿一个非常关心起订量的客商来说,他之所以如此关心起订量很可能因为他本身的订量就不大。他要订400个,但公司有规定800个是最低起订量。这时我们可以在外贸英语语言的应用中,透露出一定的灵活性如用undertheconditionthat...suppose...otherwise..等等,你可以给他多报几个价,如800个价格相应低一点,客人订下400个,价格高一点,虽然对方不是很愿意,但他也能接受,最终不会亏本。如他觉得400个价格太高就可能会选择800个,如果直接死定800个,而客商实际只愿订400个,那其结果必然是客商另换一家供应商。所以外贸英语语言的灵活性是成功涉外营销的一大亮点。

3.外贸英语语言与外贸本身的不相关性

我们在与客商的交往中,通常会谈及很多专业的知识,如谈到产品的特性、质地、用材等相关问题,谈到付款,谈到交货期,但如果我们与外商一起去餐厅吃饭,或在车上刚刚接到客人或带客人去某地游览风景,而要做一点公关工作的时候,其实我们聊的很多是与业务不相关的东西。这些在涉外营销方面,也是要做充分储备的。你平时一定要关心诸如地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体育、历史典故、当地的特色菜肴等等。一旦备有了这方面的能力,那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客商,你都能够与客商轻松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会更愿意与你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更愿意与你做生意。比如你接到了巴西客商,你应马上恶补一下有关该国的相关知识,这些看似与外贸没有直接关联的知识内容,却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为你挣得极为主动的商业地位。

三、涉外商业营销的不同点

诚然,任何性质的商业营销都有其共同特点。我们知道在谈判中采购方和供应商分别代表自己的组织。研究表明,不同的个性特征,如独断专行、教条武断、焦虑不安等等,都会影响谈判过程中合作或竞争的程度。所有谈判参与者的个性混合在一起最终就有可能决定谈判的结果。另外,谈判参与者清楚地了解所代表的公司或组织委任给自己的权限大小也是十分重要的。显然,所受的限制越少,越能充分发挥谈判者的个人才华、经验和个性。谈判者经验越丰富,对谈判对手的情况越了解,就越有可能在谈判进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但与国内营销相比,涉外商业营销体现出更多值得格外留意的地方,详见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不同所带来的谈判中的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实例。某家公司一位业务员一次与外商进行贸易谈判,外商一直喋喋不休地谈论着,而这位业务员有些内容也没怎么听明白,当时又觉得不好意思反复追问,居然就这么oK了。之后订单真的下来了,这时才发现原来报价是不对的,因为外商添加了一些新的要求,如按照原来的报价,那是肯定要亏本的。业务员把这一情况向经理做了汇报,经理也觉得进退维谷,但还是硬着头皮告诉客商,之前由于语言问题带来一些误会,这个价格要涨价,但外商怎么也不答应,外商认为你们报的价格,当时都说清楚的,就应按原定价格交易。那位经理最终没办法,就这么接了那份订单而公司却白白损失了一万多美元。还真不是个小数目。涉外商业营销由于业务员是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商打交道的,虽然业务员们都有一定的外语基础,但由于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在贸易谈判过程中,会或多或少遇到语言方面的问题,有时这些语言上的问题,恰恰会出在极为致命的环节上。

2.外商在确定与谁合作方面的着眼点问题

有经验的业务员会发现外商在确定与谁合作的问题上,他们非常看重的是对方的专业度问题,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价格问题。如生产一台电冰箱,要用多少材料、配件,大家都心知肚明,一旦知道成本,也就知道大概值多少钱了。外商更关心的是技术问题、专业问题。否则即使价格合适,客商还是会离你而去。所以一位有经验的业务员在与外商贸易谈判前,为了成功取得与对方的生意合作,他一定会把相关产品的相关专业知识专研得极为透彻。

3.交流的形式

我们要注意在涉外商业营销中外商在更多的情况下,愿意以正规文字形式来达到贸易的最终目的,口头交流形式不是太多,所以业务员的书面语言基本功底是必不可少的。

4.注意外商对人的人品要求

外商在与你打交道、谈生意过程中是十分看重你的为人的,你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是不是一个好打交道的人,这些都是他们很关注的。另外,当你在外商面前提及其它的同行时,一定不能恶语诋毁别人,要客观地向外商介绍情况比如在德国的大体市场状况,即使对方确实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也不能用恶语攻击,这样客商就会相信你,信赖你,一旦你给客商留下良好的为人印象,对方就会更乐意与你合作,甚至建立长期的固定合作关系。

四、外贸英语决定涉外商业营销的战绩

除了以上提及的技术专业性等问题外,在涉外商业营销中,外贸英语最终决定了营销的战绩。在现实商业竞争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由于外贸英语不过关,而大失老外订单的惨痛事例。对很多从事涉外商业营销的新手来说,外贸英语的精通及熟练把握确实是个挑战,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即使从事外贸工作很多年的优秀业务员,也会碰到诸如一些语句在想用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组织,怎么表达才合适的情形。

一家公司聘请了一位业务员,刚开始这位业务员还能勉强做几单生意,后来发现由于公司的产品是电器产品,出口美国必须经过认证,而申请国外的认证需要很多文书工作,这时候该公司业务员感到无力对付这些工作,因为这些文件全都涉及大量的外贸英语,他根本看不懂。最终在恳求别人帮助的情况下,该产品才拿到了证书。一段时间后,有客人要订货而且是个非常大的客户,大客户找一个供应商肯定会有一个验厂的过程,在验厂的时候又要面临一大堆问题,其中当然涉及大量外贸英语的问题。面对这样的一个局面,他万般无奈,最后只得忍痛放弃了一个非常大的客户,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极为可惜的事例。又有一位业务员在营销过程中,遇到一位客商,该业务员寄给客商一份样品,客商检查了样品之后,寄了一份非常详细的检测报告,厚厚十几页,他怎么也看不懂,经理无奈只好移交其它业务员而这位业务员却丢失了本不该丢失的客户。也有些业务员就是因为语言方面的问题,最后只能接待主要来自香港、台湾的客商,其他客商公司也就不再交给他了,从而大大减少了业务的地域范围及订单数额。

经济全球化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不仅表现在我国企业在国际经营活动中必须遵守国际商业规则与惯例,同时还要求我国商界从业人员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熟悉国际商务活动的行为规范,具有娴熟的商务沟通技能,实现与国际市场的真正接轨,而所有这一切的最终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直接用外语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商务英语交际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将外贸英语在涉外商业营销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参考文献:

[1]戴夫・多奈尔森:创造性销售,贾秀海王荣武齐华宁译.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2]檀文茹:国际贸易,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自由贸易有什么好处篇2

在第一个问题当中,我们有两个小问题,第一个是国际产业连动,第二个内容是国别产业机构的变迁。我们说,在过去十五年间,世界的经济在国际经济方面可以想象说把全世界,不是为了国内生产,而是为了贸易而生产的经济,你把它从一个地图里面挑出来,这块经济就构成了国际贸易经济。那么国际贸易经济在产业方面出现了一些连动方面的特点和趋势。第二个是国别产业结构出现了变迁。所以我们看第一个大问题中的第一点,国际产业的连动情况。

在产业连动方面我想用两张图表,两个地图让大家来看一下我个人的思想和我所想要传达的观点。这块地图大家可能看了很多次,不过也许很多人不太熟悉,这块地图把亚洲、中国摆在世界的中心,而使我们采取了西方地图学家的观念。我们在中国在东边,欧洲在西边,美洲在更西边。

我们现在看,在北纬大概50度线左右,和赤道这一区间里边,或者说我们在这同一纬度区间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全世界有三个贸易区或者叫自由贸易区将要形成,第一个是欧洲自由贸易区,第二个是美洲自由贸易区,纳斯达克北美自由贸易区,第三个是东盟10+1,就是中国加东盟的自由贸易区,或者是10+3,中国加日本、加韩国的自由贸易区。

那么这里面大体是什么样的规模和贸易格局呢?我们看这张地图,这张地图是美加墨组成的自由贸易区,那么99年按照的是公共活动,用5%和10%的产品,我们就假定全部交换,无法说15%的产品所形成的价格权重是中国其余95%经济波动价格的一个代表,同样也不能说美国10%的产品是他有5%产品的误差在里面,所以用汇率来衡量国际自由贸易区的交易量误差很大。在1999年的时候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内生产总值大概是10万亿美元,人口有3.67亿人。我们看在欧洲自由贸易区上,我把它不叫欧盟,叫西欧自由贸易区,它的人口大概是3.32亿,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当年按购买力评价来算,大概是9万亿美元,那么我把东盟加中国,10+1自由贸易区,我把日本排除在外,排除它以后,亚洲经济合作速度加快。所以,这一块大概国民生产总值是6万5000亿美元左右,人口是18.7亿左右。我们说在过去10-15年当中,世界经济的贸易连动大体上形成了三个自由贸易区已,经或者是正在形成三个自由贸易区。

这三个自由贸易区的经济规模不断的扩大,按照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来看,贸易每年的递增速度大概是5%左右,那么如果是贸易增长6%的话,主要是这三个地方,因为全世界的生产总额是30万亿,那么这三个自由贸易区大体上达到了20万亿以上。那么这是第一点,国际贸易连动,贸易的增加,贸易连动的加速,就为物流业的发展和升级换代提出了更本质的要求。

第二点国别,二十一世纪产业变迁在国际之间出现了连动情况构成了三个自由贸易区,在三个自由贸易区国别内部产业结构有什么变迁呢?我们说了,产业结构的变迁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制造业出现了向服务业迈进的趋势,服务业出现了向制造业迈进的趋势,怎么来理解这两个点呢?我们可以说用我们国家的服装业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一件名牌衬衣poLo,我们国家生产这三种男用品牌,实现40%的市场份额,我们出口一件衬衣大概是7-8个美元,50块钱人民币左右。那么拿到美国的市场去卖大概是70-120美元。为什么?你生产了这件衬衣100%的物质形态,可是在价值实现上的市场份额你不到9%呢?为什么你占据了世界市场40%的份额,而在价值份额实现上你才不到10%。原则在于有车间无市场的命运是悲哀的,为什么呢?就在于世界贸易国别内部的变迁出现了制造业向服务业迈进的趋势,在衬衣业里面,我们说车间生产出来的衬衣物流作用是什么呢?是物流调动,向前再延伸我们叫它供应链系统,供应链系统向前再走一步的时候我们叫做整合信息技术,我们看,从原本意义上大车间经济、大工业经济这个产业的链条上,向外延伸一步,再延伸一步,再延伸一步,一步一步的向服务业迈进,那么现在车间成为出来的衬衣以后,到物流、整合系统、供应链的延伸,占据了整个产业90%以上的产值,如果你单单停在传统的制造业里面,你会发现你自身实现不到10%的价值。

东莞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东莞二环路上只要塞车一会儿,全世界的电器都要涨价。我说你怎么这么厉害?后来发现全世界的外设设备、显示设备、还有电脑显示器都是在上海生产,那么可以说他是掌握了技术,东莞现在把自己完成变成了一个大车间经济时代的制造业,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蓝领智慧,这不是我们中国人所要奔向的现代化的蓝图、现代化的理念。所以我们说第一点,世界经济过去十五年当中,在国别经济的变化,是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迈进。第二个是服务业在向制造业迈进。这句话更难理解,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说我们国家的泛服务业里面,我们不说饭店、餐馆、飞机、旅游,我不说这些传统服务业,我们说泛服务业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银行,我们国家的银行大家到那儿交易收取一点服务费,我们国家的证券商在大宗交易的时候取得一点服务费,期货交易的时候取万分之二手续费,那么我们只收取这些费用。可是,在过去十五年当中,随着股指期货产品,随着期货产品的延伸,期权产品,期权产品是综合和非金融产品,有各种各样的延伸,那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非金融产品,那么你们都知道的非金融产品就是货币。现今世界上通用的货币,在国际贸易这一块是美元,那么美国在99年由于他的货币扩张政策新增了2340亿美元。根据市场银行断定,美国当年自己新币换旧币,自己内部扩张对新增货币的需求,再家上外部扩张需需要的新增货币只需要700亿美元就够了,那么另外1800亿美元怎么办?那么他的1800亿美元是当年台湾地区国民制造总额的一半,是美国三大品牌企业的利润总合还要多,那么一个金融产品你可以想象,那么各种各样的期货合约,他能收取多种的服务费用,那么这是传统的意义上的分业,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或者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野表现得不清楚,一清二白的界限模糊起来了。

我们看我们国家的金融政策不许中国的金融行业出现货币系统,那么不参与这里面丢掉整个泛金融产业里面90%的参与金额,那么这不是参与不参与的问题,额是快和慢的问题,是效益的问题。那么所以我讲第二点,二十一世纪的产业变迁在国别内部出现了新一轮的变迁,用原来九十年代成熟起来的发展经济的观点,来看待今天的产业问题已经过时和落后。

第二点,我们讲中国物流业的滥觞。在这样一个产业结构大变的情况下,中国的物流业向何处走呢?我用几个和物流相关的行业我做一点例子,为了争取时间,我可能会少讲几个例子,第一个我讲一下农业系统。

我们现在都认为三农是我们国家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具有国策性质的问题,战略问题,我们认为农业产量提高了,丰收了,但是农民并没有得到实惠,收入没有提高。为什么农业会是这样呢?我们看在农业物流这一点我们具有什么问题?农业的物流是和农业期货市场相关的,全世界农业期货里面大约是70-80种产品,我们国家交给的只有不几中产品,一个是大豆,第二个是小麦,第三个是豆波,那么这些豆波可不是中国的大都,是做豆腐用的,我们另外进口1500万大豆是从美国和南美进口的,进来的时候我们要用轮船,这是我们物流调动的一个重要的产业运载工具之一,主要运用的是外国的船,拿到我们国家来榨完波以后,再拿到期货市场交易。换句话说,我们农村生产了1500万打斗,可是我们的农民只是在自己的车间里生产,摆在我们的中国人餐桌上以后,产业链就没有再延伸了。难怪中国的农民不富,如果按照我们现代物流整合系统来操作这种情况,农民的生产价值就会增加10万,就不是1500万美元,可能就是15亿美元,那么就是今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5倍,那么你想农民富不富?所以,物流业的同行你们记住,物流业的发展对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或者是在农业问题里面,单是这一个我们觉得不起眼的这一点里面,那对中国的贡献再怎么看起来都不会过高的一种贡献。

说到农业举几个例子,看看我们的农业是什么情况。我们农民的玉米是1.33亿吨,世界产量第二,棉花接近500万吨,世界产量第一,小麦第一,肉类第一、水果第一,这几个产品我们都占据了超过世界市场的13%以上,最高我们占到世界市场的28%以上的世界市场份额。大家都知道,一个产品在市场上占据13%以上的份额,这个产品就具有了垄断定价的能力,或者说这个市场就会变成国际交易中心,可是我们在这些农业产品里面我们没有一个是我们自己定价的,有车间没市场,我刚才说过了,命运是悲哀的,为什么呢?你没有定价中心,你的损失90%,现代产业意义上利益都丢掉了。这是农业。

我们再看制造业,制造业我不展开,同样用一个表来说,电力我们是世界第二位,煤炭、石油、钢铁、水泥,这儿有好多,铜,这些基础原材料工业和建立在原材料工业上的我们说的经典意义上的制造业,我们都是世界销售业上的大国,我们没有一件产品是国际上定价的。那么比如说我们每年消费1亿7000万的石油,石油的定价是新加坡定价的。所以,没有国际定价中心,不是世界贸易中心,你就是一个车间经济,你是一个车间经济,人家就告诉你该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当蓝领的时候当蓝领的阶层,拿蓝领的薪水,别变成一个白领社会,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

我们再看服务业,王府井百货我们正在做他的调查,全国有30个和王府井百货大楼同等规模的商场,北京有9压相当规模的百货商店,他自己内部链条的管理基本上都没有,可是我到了杭州去以后,杭州最大的一个贸易商场家乐福马上就要进入这几个地区,家乐福很快加上北京、上海全国各地以后,家乐福很快在零售业里面,和消费者见面产业链里面形成自己的管理链条,所以我说服务业的物流也是中国要像手机一样夺回自己的市场,要像冰箱、彩电、微波炉等一样,中国企业夺回自己市场的一个重要的攻坚领域,所以服务业应该赶上去。

军事工业,物流采购我看这里面没有我们的军队在这儿,物流采购和军事工业是密切相关的。比如说,如果在物流采购的基础上,上升在供应链信息基础上和整合信息技术上的话,为什么美国的军事力量这么强大呢?关键在于他从物流调动向供应链系统、向整合信息技术进发,所以刚才我看到咱们戴会长说了,物流采购他感到很高兴,采购业这个行业非常重要,但是,我觉得物流和采购行业联合会应该把供应链系统和整合信息技术加入到我们的联合会里面变成里面的重要内容。

所以,第二点看到了中国四个行业来说,中国的物流行业刚刚开始,我们说现在我们变成了世界的工厂,在美国网站上看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去年是6万亿,相当于美国的60%,相当于日本的1.75倍,而不是美国的十分之二,不是日本的四分之一,这是我的观点,这是世界银行很多专家和我是一样的观点。我说中国是世界的工厂,美国只生产自己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除住宅之外的四分之一都不到。所以,中国理应成为根据你的经济分量、根据你在制造业里面的市场份额,你应该成为世界物流行业和物流行业延伸一些的深层行业的一个重要基地,中国应该成为世界的物流中心,我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应该看见中国成为世界各种主要军民用工的行业的交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这样中国才能走到国际的前列上去。

第三个大问题,走向世界的选择。在过去,或者在现在,从八十年代到现在,这二十多年当中,我们国家在自己发展自己经济的一个战略指导思想上,走向了自己成熟的发展时期。中国要发展,第一个一定要消除我们的二元结构,为什么?因为在农业里面土地短缺、资本短缺,劳动过剩,如果你把劳动服务生产为零为负,那么劳动在农业里面富余资本和农业资本的劳动两个相结合以后,就会新生出来一个部门,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乡镇企业,如果说非国有企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75%左右。那么新生的产业总有一天一个完全工业化社会就来临了,这就是中国,这个观念不行了。我们国家现在的所有政策基本上还是在这个指导之下,鼓励民工进程,鼓励乡镇企业,鼓励小城镇,然后解决三农问题,主要是要消灭农民,爱富裕农民就是要消灭农民,让大家有依靠。

但是发展经济学就跟我刚才说的,过去十五年来世界经济结构变动新的趋势和特征来看,这个观点落后,为什么呢?当你把农民变成全部东莞地区工人的时候,中国的产值仍然不能在世界上占据一个比较大的份额。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选择是什么样子呢?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选择是以物流行业结合传统的三个产业为主导,向物流调动,向供应链系统、向整合信息技术进步,或者说向数字化、信息化、时速化进行迈进。

我这里举两个例子,你可以看到数字化工业给中国带来什么意义,我们看汽车工业,今天街上跑的汽车几乎都是洋品牌的汽车,我只看到国产的红旗和吉利,还有其它几个小品牌,大量都是国产别克、国产大众,国产什么东西,其实我们今天的汽车一年前的价格,比国际上贵一倍,但是还是赔钱,那么两个原因,一个是你不占据主要市场,第二个你不占定价中心的地位,人家把核心技术拿去,人家把市场拿走了,所以你的生产成本非常高。如果我们说在汽车行业里面,我们要突破一点,我们也能变成产品的定价中心,汽车的产值不是今天这样。可是很可惜,我们国家扶植了二十多年的汽车业,今天没有做出自己成功的品牌来,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羞辱。

自由贸易有什么好处篇3

关键词:保护贸易;非关税壁垒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中国加入wto过渡期即将过去,世界各国的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分析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把握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贸易结构等因素,将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世界范围国际贸易政策演变一般分为四个阶段: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主导思想是重商主义;政策是实行国家保护主义,认为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国家应对本国商人的利益进行保护,还应保护工业,扶持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以增加生产,扩大出口;同时限制倾向输出和商品进口,鼓励出口和倾向输入。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占主导地位,但是同一时期后起的德国和美国,基于他们特定的对外竞争条件,主张运用贸易政策保护国内的幼稚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发达国家为了保住自身原有优势,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和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超保护贸易理论。认为出口就如同国内投资一样对国民经济具有“注入”效果,会增加有效需求,还会对国民收入有倍增效应。4、新保护主义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强调全面的贸易自由,也不完全排斥贸易保护政策。1973年的能源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等,使各国贸易政策开始脱离过去自由放任的思潮,转向以管理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主义,引发了全球性的保护贸易浪潮。

从历史上国际贸易政策演变的几个阶段不难看出,国家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保护性的。并且可从中发现很多的问题:为什么现实中的国际贸易不是自由贸易?为什么现实中的贸易政策总是试图抑制贸易而不是从总体上促进贸易?跨越不同行业、国家及不同制度背景的贸易保护水平的差异性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二、实施差异性贸易保护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贸易保护政策的取向也必然存在差异

国家间贸易得益分配不均,是产生保护贸易的主要渊源。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虽然对贸易双方都有好处,但双方因自由贸易得到的好处是不均等的。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中得到的好处要多。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国家是一直极力鼓吹贸易自由化的,在实现工业化之前它们都采取了高关税的保护政策。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间、发展中国家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都会存在贸易往来,所以他们各自都制定了不同水平的贸易保护政策。特别是发达国家会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贸易保护政策。

(二)国家内部各行业、不同国家内部各行业因自由贸易带来贸易利益的分配不公,是造成贸易保护政策及其差异的又一原因

以美国的钢铁产业为例。美国在自由贸易中得到的利益应该是大于发展中国家的,为什么布什政府还要挥舞201条款的“大棒”,不惜引发一场世界性的钢铁大战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美国各行业在自由贸易体系中得到的利益不均等,甚至有些部门是负的利益。资料显示,由于在自由贸易下的国际钢铁供应商的竞争,1990-1999年,美国钢铁制造工业每年有大约5000人失去工作;1999-2001年,美国总共有18家钢铁公司破产,有23500多工人失业。按照国际贸易的比较成本说和要素禀赋论,像美国之类资本量较多的国家,应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以获取国际分工的好处。现在的问题出在美国出于国内政治和社会的考虑,既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又要维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而这些产品的生产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毕竟钢铁业曾经是美国的支柱产业,并有60万的钢铁工人,将他们转变到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去就业,是需要时间的。出于国内政治压力,布什政府权衡各方利弊,最终决定启用201条款提高关税。可见贸易利益对国内各行业的不同影响也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而不同国家内部的各行业因自由贸易带来的贸易利益分配不公,自然形成了不同的贸易保护政策。

(三)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的脆弱程度,影响其制定的贸易保护政策的激烈程度

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往往在经济不景气时表现得最为严重。自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世界各国经济普遍陷入了衰退,各种保护贸易政策便乘机沉渣泛起,引发国际经济摩擦。美国著名国际经济学家DominickSalvatore就坚持一个论点,即国家需要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劳动力的冲击,即通过贸易保护来减少国内失业;复旦大学欧盟研究中心戴炳然教授指出,目前,在西班牙等国失业率已很高,政府的稳定性都受到威胁,“而纺织业在这些国家是一个敏感话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福利与就业的问题,与政治家们的政治前途休戚相关”。magee通过1933~1977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失业率每提高10%,就会增加9%的贸易保护压力。正是基于此,这些国家极力主张保留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采用政治和贸易壁垒的手段阻止这些产品的进入。

三、对策建议

(一)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的必然性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贸易利益相对较小。无论是过去还是在现在的wto条件下,各国的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保护性的,wto下的保护更具进攻性、系统化、法律化,更加难以对付。

加入wto后的中国,首先,在保护国内市场方面,制定出中国的一套有利于中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其次,对中国国内各产业来讲,加入wto对它们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协调好各个阶级、阶层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而要协调入世对各行业带来的利益不对等也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律措施,在wto框架下采取适当保护措施,而且这也是各个国家普遍采取的对策。

(二)立足于本国的发展现状

一国对不同经济实力的国家所制定的贸易保护政策也是不同的。所以要按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衡量现有的制度是否有效,不能盲目跟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选择。在某些行业面临外国冲击,比如反倾销,行业就业率下降时,要适时地加强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受贸易保护主义伤害最大的国家之一,所以,这里主要提出中国该如何应对外国的反倾销。如何利用争端解决机构(DSB)保障自身的权益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截至目前,共有19个国家向DSB提起有关反倾销案件,这其中包括了孟加拉国、哥斯达黎加等对外贸易额较小的成员。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和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对象国,没有理由不积极运用wto赋予的申诉权,对其他成员的反倾销措施做出积极的、主动的反击。同样作为发展中成员的印度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印度曾提起6起有关反倾销的申诉,而在印度发起的279起反倾销调查中,也仅有3次被其他成员申诉至DSB。

(三)按wto的原则和“例外”条款构造中国“隐蔽型、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体系

在wto条件下,关税手段和“传统”的非关税保护措施,是要受到限制并最终要取消的,于是各国纷纷转向“新型”(“隐蔽型”)的非关税壁垒。加入wto后的中国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按wto的原则和“例外”条款构造中国“隐蔽型、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体系。

1、加强和提高反倾销、反补贴的能力建设的核心。在利用“新型”的非关税壁垒(ntB)作为保护措施方面,发达国家早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侧重点早已转向以反倾销为代表的“新型”的、隐蔽性强的ntB。从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对反倾销的规定,到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再到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应该说,中国在反倾销立法方面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中国的反倾销队伍还有待加强。反补贴也是比较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也成为各发达国家保护国内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1989~1993年期间发起的反补贴案数目占全球反补贴总数的比重高达93.2%。中国最近也颁布了《反补贴条例》,但是,至今中国的反补贴尚无实际操作经验,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2、积极稳妥地建立中国技术性壁垒体系。一是制定和完善技术标准。虽然目前中国的整体科技实力还比较落后,但即使只能在个别领域制定出本国特有的、并且是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也将极大地增强中国保护本国市场的能力;二是制定和完善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SpS)。虽然Gatt中SpS协议鼓励各缔约国将自己的SpS措施同已有的国际标准或指导原则接轨,但它同时也存在漏洞。由于其技术上的复杂性,这是一种隐蔽性相当强的非关税壁垒;三是建构绿色贸易壁垒体系,又称环保壁垒,即以环境保护为理由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中国也完全可以利用iSo14000来抬高国内市场的进入门槛。

需要指出的是,在wto条件下,在必要时候适当地保护本国产业,任务是艰巨和复杂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说制定了几部法律或法规就可以有效保护了。它需要国家各个部门相互配合,不仅需要制定法律,也需要培养人才;不仅要制定保护性的对外贸易政策,更需要将它与国内产业政策结合起来考虑。

参考文献:

1、刘厚俊.国际贸易新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赵伟.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自由贸易有什么好处篇4

【论文摘要】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多边贸易谈判和wto体系中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大国与小国的地位进行了推理分析。认为“需要建立一种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使得成员之间相互的承诺是一种可信的承诺,这就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的原因”,论证了自由贸易政策是各国向往的理想政策,指出发达的大国在wto框架下获益多,因而理应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并要牵头维护wto的权威。【论文关键词】博弈论角度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谈判wto体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体化、全球化以及贸易自由化的趋势,欧共体的建立和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它们对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各国政府均希望从国际贸易(尤其是自由贸易)中获得好处,许多国家实际上已经从自由贸易中、从共同取消保护和降低关税中获益。而目前的“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协调各国贸易政策和经济关系的国际条约和国际贸易仲裁与谈判机构,正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宗旨是:通过实行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它奉行非歧视原则(对各成员国在贸易政策上一视同仁,对本国产品与外国产品一律平等,实行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条款)降低和最终取消贸易壁垒的原则(但不绝对,允许各国在某些情况下保留一些贸易保护措施)以及充分磋商调解的原则,目的是建立一个各国都遵守的国际贸易的“游戏规则”,从而使各个成员国能够分享“合作博弈”带来的益处。下文将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世界贸易组织”(wto)。一、两国关税政策静态博弈模型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首先将利用重复博弈的结论与方法,分析一下两国之间贸易及关税问题,从而说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起源。重复博弈的分析表明,威胁与承诺作为一种策略,可以在非合作博弈中产生一个合作的结果。各国的关税及贸易政策,实际上意味着各国政府根据贸易博弈的“局势”如何策略地行动。谢林(Schelling,1960)把策略行动定义为:“一个行动……以一种对自己有利的方式,通过影响其他人对自己将如何行动的预期,来影响其他人的选择”。通常,约定、恐吓(威胁)和承诺是以某人自己的利益影响其他人选择的基本方式,但它们必须是可信的。在重复博弈中,可信性较容易通过同时使用几个策略行动而取得。一个承诺可以通过使用一个可信的威胁而提出;一个不可逆转的约定可进一步提高威胁的可信性。在完全信息情况下,可信性可通过对实际变量的不可逆转的优先行动而取得。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可以通过非信息投资(即暗示、欺骗、诱导)影响其他当事人的预期。假设对弈者是两个大国的政府,他们(通过国内企业)生产并彼此交易两种商品:商品a和商品B。每个国家的福利可通过关税政策和为改进贸易条件而进行的最优设计来增加。并设两国间的关税与贸易博弈是多时期重复的。先看简单的情况。假设每个政府的策略集是自由策略(Free)或最优关税(opt)。表1给出了这种简单的一次性博弈的支付矩阵,括号中的数字代表各国的贸易净福利。显然,每个政府的最优选择是采取最优关税,从而是该博弈的占优策略均衡(也是纳什均衡)。表1两个国家间的关税博弈支付矩阵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由于博弈的非合作性质所决定的,即所谓的个体理性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虽然自由贸易意味着资源分配更合理,经济效率也更高,但若有一国单方面削减本国进口关税,而另一国仍保持其纳什均衡时的关税水平,单方面削减关税国的贸易利益势必受到损害,可不是非合作博弈均衡,将会陷入“囚犯困境”。根据重复博弈的分析表明,在无限的重复博弈中存在合作解。那么在本例中,两国政府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谋求一种长期关系,使其福利最大化,两个国家只能由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转化,双方协商缔结贸易协定,共同削减关税。假定双方已签订贸易协定,从各自纳什均衡时的关税水平开始削减关税,那么对两个国家都有好处,关键是双方都必须信守承诺。假如有一方违背承诺,遵守协议一方的利益将受到侵害,必然要实施报复,对违约方征收高关税,结果必然导致贸易战的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建立一种强有力的约束机制,使得相互的承诺是一种可信的承诺,这就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的原因。wto的核心就是建立一套有充分法律依据的争端解决机制,提供目前国际经济领域最具约束力的规则,使得合作博弈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对各国政府来说,wto协议既是一种承诺,又是一种强有力的约束,因为如果有哪国不遵守该协议,将遭到别国的报复或惩罚。既然威胁(恐吓)是可信的,那么,当发现别国的背信行为之后,恢复到静态纳什均衡(最优关税或高关税)就构成博弈的一个子博弈完备纳什均衡。如果由于合作行为的崩溃而引起的损失远远大于单方面背信所获得的收益,则善意的承诺也是可信的。因此,威胁(恐吓)与承诺将产生自我强迫的合作行为。这是无限重复博弈的一个基本结论。二、从博弈论角度看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贸易谈判分析了wto成立的原因之后,知道了在双边贸易协定下进行关税减让对两国都有好处。而从博弈论角度看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多边贸易谈判,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世界贸易中的多边贸易谈判是各国之间的“n人贸易政策博弈”,这场博弈是动态的;世界贸易组织中各成员国间签订的多边协议,既是各方都愿意接受的合作博弈均衡解,又是贸易博弈的规则;遵守该协议将使每个国家从开放市场和世界贸易中获得更大利益,否则,将受到其他各国的严厉制裁或惩罚;多边贸易谈判过程和协议的签订过程实际上是各方的讨价还价过程。事实上,各个国家出于某种目的,不可能完全放开市场,也不可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政府在选择贸易政策时,不能不考虑本国的利益,也不能不考虑别国的利益及策略选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签订多边贸易协议是世界贸易博弈的必然结果,它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它在使各国分享自由贸易带来好处的同时,又使各国承担义务。博弈的结果表明,只有积极合作、消除贸易壁垒、进行平等的自由贸易,才能给双方带来更多的利益,才能使成员国有机会平等参与国际竞争,这是各国有积极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真正原因之所在。而如果不加入wto,就必然无法享受其他国家的“优惠”政策,就无法平等参与国际竞争;如果加入却不履行义务,就会遭到别国的制裁和报复。自“乌拉圭回合”以来,目前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或地区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许多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不超过5%,有的甚至更低或无关税。表明各国都在为取消保护、推动世界自由贸易而不断努力。“自由贸易并没有过时”,只不过它不像以前那样,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自由贸易政策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各国共同追求的、渴望实现的一种理想的贸易政策。三、wto体系中谁是智猪博弈论中有一个智猪博弈的例子,可以用它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在智猪博弈的例子中,猪圈里养着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端有一个猪食槽,另一端安装一个按钮,每按一次按钮6个单位的猪食就自动落入槽内。如果一头猪去按按钮,再回来,另一头猪可能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按电钮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按动电钮,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一点残羹。如果大猪和小猪共同按动电钮,则大猪和小猪均能争得食物(见表2)。现在问: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小猪为了吃到食物,只能在食槽边等待,而大猪显然不能和小猪一般见识,否则两个都会饿死。所以答案是:小猪将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智猪博弈中的弱者因为弱小而别无选择,也因此而因祸得福。这个博弈结果被经济学家们用来解释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现象,也可以解释wto体系中的强弱博弈。表2智猪博弈盈利矩阵在国际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过程中,大国和小国之间的智猪博弈经常发生。不管大国是否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如国际援助),小国的最优选择都是不提供。理性的大国只能选择由他来提供公共产品,小国搭便车,享受国际公共产品,因此,合乎理性的结果往往是在国际社会中大国承担更多的责任。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在现实的国际社会中,大国可能会付出较少的按动电钮成本,却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是因为大国所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包含了它自己的利益取向,因而这种制度安排必然会带来利益分配向大国倾斜。纵观wto历程,美国在其中自觉充当了“智猪博弈”模型中“大猪”的角色,不遗余力地提倡并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这是因为美国能从这项政策中获益更多,除了能扩大出口,为美国过剩的生产能力寻找市场,更为重要的是,贸易自由化促使美国市场日益开放,这是美国经济维持增长的关键。可见,wto除了参与国都具备“贸易自由化最终能使各参与国获益”这一共同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另外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发达国家在削减关税谈判中应对发展中国家作出适当让步,尽量避免贫富差距拉大;其次必须有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美国、欧盟)来牵头推动wto的成立并维护wto的权威。四、结论本文以一个高度简化的两国贸易政策博弈模型为基础,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wto形成的原因,并进一步说明了从博弈论的角度看wto的多边贸易谈判,最后分析了在wto体系中的“智猪博弈问题”。而面对我国已经是wto成员这一事实,一方面,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应该根据我国实际,在国际贸易战中学会博弈,采取适当保护、逐渐放开的策略,使我国的民族工业不断发展和壮大,使企业逐渐适应国际市场竟争环境,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地履行wto的义务,进一步开放市场,促使企业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经营管理,使我国企业能够平等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分享国际贸易利益,加快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的步伐。总之,要学会和善于博弈,会寻找合作及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尽量减少wto对我国主权和独立制定政策的自由度的限制;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多数票决定”的决策机制,影响和促使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努力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自由贸易有什么好处篇5

关键词:战略管理;相对优势;内部分析;外部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贸管制的放宽,外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伴随而来的则是国外企业不断参与到我国的外贸业务竞争中。在国内国际外贸市场产品、服务加剧的竞争格局下,我国外贸企业以前的优势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面临沉重的竞争压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贸企业必须直面竞争、沉着应战。

一、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国际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以经济全球化为主流的国际经济总体趋势,将继续推动国际间贸易与投资的发展,这将在给我国的外贸企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1)世界贸易额虽然快速增加,但主要是高技术产品,而传统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则较为有限,而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因此,形势的发展不利于我国出口的增加;(2)近年来,全球一般加工业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价格持续低迷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为了在有限的市场中占有更多份额,国际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3)跨国公司成为世界投资和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从而与外贸企业形成了冲突,挤占了他们原有的市场份额;(4)发达国家利用他们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采用一种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对发展中国家实施变相的贸易保护,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绿色壁垒”和“技术壁垒”。随着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面临的贸易壁垒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严。

反观国内情况,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阶段,规范的市场体系还未能形成;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依然存,使得政府对企业的限制还比较严格;资本、劳动力、要素等市场还未能够完全建成;法制还不健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全国性的统一市场未能形成,整个国家外贸经济都处于不断的变化调整之中。

由此可见,我国的外贸企业已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阶段。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沟通与联系更加快捷方便,从而使得局部竞争与区域竞争迅速转变为国际竞争与全球竞争。与此同时,正如前所述,我国正处于社会转轨时期,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法律及技术等方面也正发生着极其可观的变化。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动态变化的时代背景之下,要想在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这就要求我国的外贸企业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发展壮大自己。

二、我国外贸企业的现状及其走战略管理之路的原因

我国的外贸企业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才得到真正发展的,虽然速度比较快,但由于时间比较短,竞争不充分,再加上保护主义的掣肘,使得外贸企业的数量非常多,但规模却普遍比较小,治理结构不完善,网络不通达,相应的技术水平不过硬,专业化分工协作不发达,缺乏核心竞争力。结果大家都在低层次水平上进行殊死搏斗,往往出现一家公司经营成千上万种商品,成千上万家公司经营同一种商品的经营雷同化局面,普遍达不到规模经济要求,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经营步履维艰。

而我国的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竞争却又是极端惨烈的,尤其是那些国际竞争对手,他们早已经历过了多年的市场竞争的洗礼,实力雄厚,没有明显的缺点,却有着丰富的国际竞争的经验。我国加入wto以后,门户正逐渐打开,对他们的限制也越来越少。因此,我国的外贸企业必须要利用好这段仅有的过渡期,趁他们未完全进入中国市场或立足未稳之机,凭着对我国市场的了解和已有的网络、市场、资源等方面的先发优势,迅速发展壮大自己,争取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为进一步的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怎样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呢?本文的观点就是借助于战略管理,认清自身及其所处的环境,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全体员工同心同力,奋发进取,不断完善发展自己。所谓的战略管理,也就是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其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和科学。它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预先进行计划的个人和组织远比根本不做计划的个人和组织更容易达到目的,而战略管理则就是一种更为系统、更为合乎逻辑和理性、更为长期的计划制定、实施和评价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国的外贸企业确立职责和目标,系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弱点,外在的机会和威胁,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战略并进行良好的贯彻实施和评价。同时,战略管理本身还可以促进各种形式的沟通,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对企业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发起和影响行动,而不只是对外在变化仓促作出反应,才能够使企业更主动地塑造未来,而不是被动地随波逐流,这是企业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法宝,取得更大成功的基石。

三、战略管理的实施

在实施战略管理的过程中,最好要根据自身情况和所处的环境形成某种思路,或确立一条清晰的主线,先干什么,接着又干什么,都十分清楚,不至于当情况复杂或出现意外情况的时候乱了方寸。要达到这种效果,最好是采用某种模型,即使战略管理过程并不像模型所显示的那样界限分明。针对我国外贸企业当前状况,本文认为如下这种战略管理模型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当然,企业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加以调整,见下图。

实践家和学者们认为广泛陈述的任务是进行战略管理的第一步,但企业往往忽视了任务陈述的制定,其实,企业任务陈述还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制定企业任务陈述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认识企业存在的理由,明确企业的用户、产品或服务、市场、技术、对生存的关切、宗旨、自我认知、对公众形象的关切基对雇员的关心,保证整个企业经营目的的一致性,为配置企业资源提供基础和标准,建立统一的企业风气和环境,使员工认识企业的目的和发展方向,有助于将目标转变为工作组织结构,使企业的经营目的具体化。如果没有一个具体的任务陈述,企业的短期行为可能会有损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当然,企业任务陈述的制定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他需要根据企业自身和环境的变化作相应的修改。制定完任务陈述之后,对企业就能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这对于制定企业战略而言,虽然很关键,但还远远不够。

我国外贸企业的实力普遍比较弱,这就决定了他们不能把摊子铺得太大,战线拉得太长,而只能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和地区参与竞争,取得突破,迅速做大做强,获得规模效应,然后再谋求扩张。要想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则必先知道自己的比较优势在什么地方,要想准确地获得自己的比较优势,途经只有一个,那就是进行深入的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

在这个模型中,之所以先进行内部分析,然后再进行外部分析,是有其道理的。(1)我国的外贸企业的规模普遍都比较小,能力有限,而外部环境又极端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直接进行外部分析,容易导致他们无所适从,云里雾里,抓不住重点,最终要么是什么结果都得不到,要么得到的结果对自身没有什么帮助,白白浪费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2)当外部环境处于多变状态时,以外部因素为中心并不能为制定长期战略奠定牢固的基础,而企业本身的资源和能力却可能会成为这个基础,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以拥有能力做什么来定义企业,比用要满足什么需求来定义企业,可为战略的制定提供更为持久的基础。由上可见,我国的外贸企业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内部分析当中来。通过深入的企业内部分析,企业能够更系统、更全面地发现企业所具有的各种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有助于理顺企业里的各种关系和流程,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

自由贸易有什么好处篇6

儿时有个伙伴,他父亲在城里当工人,妈妈带着他和他妹妹在农村生活。这个伙伴有一招杀手锏:如果妈妈太严格,他就趁妈妈不在家时打妹妹。他妈妈因此经常对他让步。有一次,我和他在学校发生了一点儿冲突,老师偏袒了我。他生气地哭喊:

“我要回家打妹妹!”我们非常震惊,一时不知他打妹妹和老师偏袒我有什么关系。

这是思维惯性,他认为既然打妹妹妈妈会让步,那么现在威胁打妹妹,老师也应会让步。但是,他妹妹又有何辜啊?

其实,国际间贸易何尝不是如此。

随着经济萧条,各国各种妨碍自由贸易的言论和政策纷纷出合。特别是针对中国的各种贸易制裁、反倾销调查不断。比如,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2009年4月20日上书,指责中国轮胎制造业对其造成了产业损害,并要求限制进口中国产轮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此进行了调查,并公布了轮胎特保案的救济措施建议: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加征3年的从价特别关税,第一年55%,第二年45%,第三年35%。

这是符合某个利益集团但却损害美国其他行业的利益的做法。阻碍中国轮胎进口固然对美国的轮胎业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本来就处在风雨飘摇中的美国汽车业而言却是巨大的打击,甚至汽车相关产业、潜在消费者也都会受损。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逻辑是:我要从贸易保护中受益,哪管他人是否受损。多年来,美国批准的各种贸易制裁案真是不少。因为横行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只看得到贸易保护给某些行业带来的好处,看不到它给更多的行业带来的危害――他们认为贸易制裁吃亏的只是外国生产者,却从来没有意识到所有的贸易制裁都同时有两方吃亏:外国生产者以及本国进口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可外国企业不能接受,比如五矿商会和橡胶工业协会就提出,如果轮胎案遭受不公正裁决、中国应采取反制措施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很多商会的支持。

以贸易制裁还击贸易制裁,看来是非常正义的。但是且慢,它是谁的正义?

对中国的轮胎业来说,也许获得了正义,但是,对其他行业来说呢?有人建议,对美国的音像产品、软件产品进行贸易制裁。那么使用美国音像产品、软件产品的行业和消费者就会遭受损失。为什么这些行业和消费者要为轮胎业的正义承担成本呢?主张贸易战的人看起来是为了实现贸易自由,因为他们声称,贸易战可以迫使对方取消贸易制裁,但是,他们其实只是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另一面的翻版。他们忘了贸易报复不但伤害了对方的企业,也同时伤害了本国的企业和消费者。

实际上,那个伙伴的思维错误延伸到了成人世界。只不过被换上了各种包装而已。每一次贸易制裁,以及随之而来的贸易报复,都有一个被忽略的“妹妹”,这个妹妹就是无辜的、从自由贸易中获利的企业和消费者。首先,发起贸易战的一方说:“为了保护我的妹妹,我要制裁你的妹妹。”接着,应战方说:“好啊,你打我妹妹?那我就不管谁的妹妹,一起打!”双方打得不亦乐乎,妹妹们苦不堪言却又无法抗议,因为这是在“保护妹妹”的正义旗帜下进行的。

“打妹妹”真的能达到迫使对方解除贸易制裁吗?恐怕只会使“打妹妹”思维深入人心。每个产业都有理由对政府说:“看,来自外国的进口产品对我们造成了多大的威胁啊,我们为何还不打妹妹呢?”

自由贸易有什么好处篇7

世界范围国际贸易政策演变一般分为5个阶段:

(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思想是当时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占主导地位,但是同一时期后起的德国和美国,则在汉密尔顿和李斯特的保护贸易思想影响下,基于他们特定的对外竞争条件,主张运用贸易政策保护国内的幼稚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成为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催化剂。

(4)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倾向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贸易自由化浪潮,但是战后的贸易自由化倾向与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自由主义有所不同,并不强调全面的贸易自由,而是一种有保留的贸易自由,它并不完全排斥贸易保护政策。

(5)关贸总协定(gatt)条件下新保护主义时期1973年的能源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高失业率,给发达国家经济以沉重的打击,使各国贸易政策开始脱离过去自由放任的思潮,转向以管理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主义,引发了全球性的保护贸易浪潮。

从历史上国际贸易政策演变的几个阶段不难看出,国家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保护性的。主要4点:一是在gatt前的各国贸易政策无多边贸易协议的束缚,各国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完全依据本国利益,这样极易产生贸易保护的做法;二是历史上尽管若干次保护贸易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相互交替,但保护性的贸易政策在时间上占主导地位;三是保护性是贯穿国际贸易政策历史演变的一条“红线”,即使历史上自由化占主导的时期也仍然有贸易保护的影子;四是20世纪50年代倡导自由贸易,并订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以约束各国的保护措施,但贸易政策的保护本性没有因为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而改变。2002年3月,美国对钢铁启动201条款,对来自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中国的钢材进口征收关税最高达30%,就是典型的例子。

2对保护性贸易政策的理论解释

2.1国家间贸易得益分配不均,是产生保护贸易的主要渊源

徐建斌、尹翔硕在“贸易条件恶化与比较优势战略的有效性”一文中指出: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和自由贸易下南北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人们不得不反思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战略的有效性。并用扩展后的李嘉图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现象和南北收入差距的扩大做模型化分析,得出: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虽然确实对贸易双方都有好处,但贸易双方因自由贸易得到的好处是不均等的。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中,发达国家得到的好处比发展中国家得到的好处要多。这样,发展中国家想追赶发达国家,实现本国复兴的愿望就很难实现。于是,国家之间在对贸易利益的争夺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保护贸易政策的实行[1]。而且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国家是一直极力鼓吹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在实现工业化之前也采取了高关税的保护政策。gatt对发展中国家的例外条款、普惠制(gsp)等一系列的纠正贸易利益分配不公的措施,充分说明了国家间贸易得益分配不均是产生保护贸易的主要渊源。但是,为什么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呢?

2.2国家内部各行业因自由贸易带来贸易利益的分配不公,是造成贸易保护的又一压力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以美国的钢铁产业为例。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在自由贸易中其得到的利益应该要大于发展中国家得到的贸易利益。那么为什么美国布什政府还要挥舞201条款的大棒,不惜引发一场世界性的钢铁大战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美国各行业在自由贸易体系中得到的利益不均等,甚至有些部门是负的利益。资料显示,由于在自由贸易下的国际钢铁供应商的竞争,1990~1999年,美国钢铁制造工业每年有大约5000人失去工作;1999~2001年,美国总共有18家钢铁公司破产,有23500多工人失业[2]。按照国际贸易的比较成本说和要素禀赋论,像美国之类资本量较多的国家,应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以获取国际分工的好处。现在的问题出在美国出于国内政治和社会的考虑,既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又要维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使这些产品的生产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熊掌与鱼都要。毕竟美国的钢铁业曾经是他的支柱产业,并有60万的钢铁工人,将他们转变到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去就业,是需要时间、非常困难的。出于国内政治压力,布什政府权衡各方利弊,最终决定启用201条款提高关税。可见贸易利益对国内各行业的不同影响也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

2.3贸易政策国际协调不能改变贸易政策的保护性质

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促进了贸易政策的国际趋同化。自二战以来,双边贸易政策的协调,区域性的政策协调,尤其是致力于国际贸易体制的多边贸易政策的协调,使各国贸易政策趋于统一,体现了全球经济关系的秩序化,给各参加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无论是哪种协调,贸易政策的本质始终具有保护性,即贸易政策的目的——保护本国市场,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积累资本或资金,维护本国对外的经济、政治关系,没有根本改变。就拿wto这一多边贸易的最高成就来说,仍然改变不了各个国家贸易政策的保护本性。

(1)自由贸易是个谎言wto规则的制定,形式上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回合(mtn)的协商产生,实质上依据国家贸易实力决定分量,由于历史原因和贸易实力,基本上是美国一手把持。贸易谈判(贸易自由化)只是攫取利益的手段,使国家利益最大化(贸易保护)才是贸易谈判的实质。

(2)wto的例外条款和规则,为国家的保护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和依据由于贸易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利己的,即在最大范围内保护本国利益,同时最大程度地攫取他国利益。因此,国家贸易政策的目的(在没有一个足够有约束力的国际组织的约束条件下),决定了这种例外条款和规则就会必然成为贸易保护的依据。

(3)在wto下仍有一些公开的高度保护的行业农业、纺织业,便是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开的保护产业。但这些产业恰恰是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发达国家中相对比较劣势的产业。

3wto条件下国家贸易政策保护性的表现

3.1“公开型”的贸易保护

“公开型”的贸易保护,是指在关贸总协定和wto下的贸易,以及投资自由化的谈判过程中还未涉及的领域,或是还未完全展开和达成协议的谈判的领域,再加上谈判达成协议后还没有履行的承诺,以及协议中的一些规则的例外而引起的保护措施。还未涉及的领域,指某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暂时把某些行业的自由化搁置起来不予谈判;还未完全展开和达成协议的谈判的领域,是指某些“敏感行业”,国家的比较优势相差悬殊,如果完全放开会导致本国产业的“严重损害”,故在多边谈判中暂时将这些行业的自由化程度放低、放慢;谈判后还没有履行的承诺,指根据承诺减让表现在还未兑现的部分;谈判达成的协议规则的例外,是指协议中一般都是作了自由化的规定的,但无论哪项协议,都是由一些规则和规则的例外拼凑起来的,这些规则的例外实际上就是承认这些方面的适当保护。这些保护都是公开的,这实际上也是国际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实力较量的结果。

一般认为,在wto下的多边贸易谈判中的“敏感行业”,是自由化较缓慢和最不彻底的行业。如农业、纺织业、服务贸易领域,一直是各主要发达国家“公开型”的贸易保护的领域。

在wto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开型”贸易保护的手段有两种:一是运用高关税限制进口;二是利用各种各样的非关税壁垒。国内的价格支持就是常见的公开型保护措施之一。国内支持的名目繁多,例如国内补贴、价格管理、出口补贴和绿箱(GReenbox)政策等等。

3.2“隐蔽型”的贸易保护

在wto框架下,除了“公开型”贸易保护外,还有十分重要的“隐蔽型”贸易保护。“隐蔽型”的贸易保护是与“公开型”的贸易保护相对应的,以“反倾销壁垒”为代表,还包括“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这类壁垒的特点是它们往往本着人类的共同利益的原则制定出来的,一般包括了“公平原则”、“保护生态和人类健康”等原则,这些原则本意确实是好的,但现实情况则是它往往会成为某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保护贸易政策的依据。事实上这种“隐蔽型”的贸易保护措施,现在已经成了发达国家保护国内产业的主要工具。

“隐蔽型”的贸易保护的手段包括两类:一是征收高额关税,如加征高额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二是禁止进口甚至就地销毁,这主要是不符合国家的检验检疫标准、环保标准等而采取的措施。

4构建中国符合wto规则的保护性贸易政策措施

4.1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的必然性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国际分工处于不利的地位,贸易利益相对较小。无论是过去还是在现在的wto条件下,各国的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保护性的,不能幻想wto会真正无私地给中国一个稳定的、自由的贸易环境。wto下的保护更具进攻性、系统化、法律化,更加难以对付。

加入wto后的中国,首先,在保护国内市场方面应该好好地向发达国家学习,制定出中国的一套有利于中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其次,对中国国内各产业来讲,加入wto对它们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协调好各个阶级、阶层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入世承诺,而忽视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协调,必将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而要协调入世对各行业带来的利益不对等也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律措施,在wto框架下采取适当保护措施,而且这也是各个国家普遍采取的对策。

4.2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贸易政策体系的可能性

首先,wto规则的例外给各个国家制定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提供了合法的依据。因此中国加入wto后,是有可能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保护贸易政策的。

其次,wto中的很多协议和规则并不十分严密,存在漏洞。这使得国家可以根据这些存在漏洞的协议制定本国的很容易成为保护措施的贸易法律,如反倾销协议的模糊性漏洞,就成为各个国家贸易保护的工具。中国也可以利用这些协议的不完善来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贸易法律法规。

第三,新型的贸易保护手段(如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标准、绿色壁垒、技术标准壁垒等),我们的技术水平差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利用技术手段,也可以利用别的优势建立起中国特有的壁垒。前些年中国肉鸡产业受到外国的极大冲击,当时就有人提出要对肉鸡的进口采取一些限制措施。例如,可以根据规定每只肉鸡的鸡毛渣平均不能多于500根,因为中国采用的是人工拔毛,剩下的鸡毛渣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用机器拔毛后剩下的鸡毛渣要少,这样的规定对我们是有利的。

总之,wto不是一个贸易自由化的天堂,相反,它允许“合法”地保护,而且它使贸易保护更加系统化、法律化。

4.3按wto的原则和“例外”条款构造中国“隐蔽型、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体系

在wto条件下,关税手段和“传统”的非关税保护措施,是要受到限制并最终要取消的,于是各国纷纷转向“新型”(“隐蔽型”)的非关税壁垒。加入wto后的中国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按wto的原则和“例外”条款构造中国“隐蔽型、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体系。

(1)以加强和提高反倾销、反补贴的能力建设的核心在利用“新型”的非关税壁垒(ntb)作为保护措施方面,发达国家早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侧重点早已转向以反倾销为代表的“新型”的、隐蔽性强的ntb。根据中国加入wto法律文件,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和进口招标这3种传统ntb的大部分已在中国正式加入wto之日取消,剩余部分也将在2004或2005年1月1日取消。因此,在利用ntb方面应以加强反倾销能力建设为核心。从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对反倾销的规定,到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再到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应该说,中国在反倾销立法方面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中国的反倾销队伍还有待加强。

反补贴也是比较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也成为各发达国家保护国内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1989~1993年期间发起的反补贴案数目占全球反补贴总数的比重高达93.2%。中国最近也颁布了《反补贴条例》,但是,至今中国的反补贴尚无实际操作经验,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2)积极稳妥地建立中国技术性壁垒体系一是制定和完善技术标准。虽然目前中国的整体科技实力还比较落后,但即使只能在个别领域制定出本国特有的、并且是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也将极大地增强中国保护本国市场的能力。另外,wto允许各国根据本国特点(如地理条件、消费习惯等)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对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加以利用。二是制定和完善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sps)。虽然gatt中sps协议鼓励各缔约国将自己的sps措施同已有的国际标准或指导原则接轨,但它同时也存在漏洞。由于其技术上的复杂性,这是一种隐蔽性相当强的非关税壁垒。三是建构绿色贸易壁垒体系,又称环保壁垒。即以环境保护为理由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中国也完全可以利用iso14000来抬高国内市场的进入门槛。

需要指出的是,在wto条件下在必要时候适当地保护本国产业,任务是艰巨和复杂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说制定了几部法律或法规就可以有效保护了。它需要国家各个部门相互配合,不仅需要制定法律,也需要培养人才;不仅要制定保护性的对外贸易政策,更需要将它与国内产业政策结合起来考虑。

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以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增进世界各国经济交往和世界人民的福利为目标,通过削减和限制关税、非关税壁垒为手段,来创造一个世界范围内商品和服务自由流通的世界贸易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实惠。中国加入wto后,正确认识wto这一多边贸易组织的性质,以及在其机制下当今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性质和动机,才能正确定位中国在加入wto后,应如何在宏观政策上制定出相应的既符合wto原则,又能充分反映中国利益的贸易政策,才能不被加入wto给我们在理想状态下的期望冲昏了头脑。

【参考文献】

自由贸易有什么好处篇8

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以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增进世界各国经济交往和世界人民的福利为目标,通过削减和限制关税、非关税壁垒为手段,来创造一个世界范围内商品和服务自由流通的世界贸易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实惠。中国加入wto后,正确认识wto这一多边贸易组织的性质,以及在其机制下当今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性质和动机,才能正确定位中国在加入wto后,应如何在宏观政策上制定出相应的既符合wto原则,又能充分反映中国利益的贸易政策,才能不被加入wto给我们在理想状态下的期望冲昏了头脑。1从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看贸易政策的保护性世界范围国际贸易政策演变一般分为5个阶段:(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重商主义思想是当时保护主义的理论基础。(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占主导地位,但是同一时期后起的德国和美国,则在汉密尔顿和李斯特的保护贸易思想影响下,基于他们特定的对外竞争条件,主张运用贸易政策保护国内的幼稚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成为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催化剂。(4)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倾向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贸易自由化浪潮,但是战后的贸易自由化倾向与自由竞争时期的贸易自由主义有所不同,并不强调全面的贸易自由,而是一种有保留的贸易自由,它并不完全排斥贸易保护政策。(5)关贸总协定(Gatt)条件下新保护主义时期1973年的能源危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高失业率,给发达国家经济以沉重的打击,使各国贸易政策开始脱离过去自由放任的思潮,转向以管理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主义,引发了全球性的保护贸易浪潮。从历史上国际贸易政策演变的几个阶段不难看出,国家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保护性的。主要4点:一是在Gatt前的各国贸易政策无多边贸易协议的束缚,各国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完全依据本国利益,这样极易产生贸易保护的做法;二是历史上尽管若干次保护贸易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相互交替,但保护性的贸易政策在时间上占主导地位;三是保护性是贯穿国际贸易政策历史演变的一条“红线”,即使历史上自由化占主导的时期也仍然有贸易保护的影子;四是20世纪50年代倡导自由贸易,并订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以约束各国的保护措施,但贸易政策的保护本性没有因为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而改变。2002年3月,美国对钢铁启动201条款,对来自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中国的钢材进口征收关税最高达30%,就是典型的例子。2对保护性贸易政策的理论解释2.1国家间贸易得益分配不均,是产生保护贸易的主要渊源徐建斌、尹翔硕在“贸易条件恶化与比较优势战略的有效性”一文中指出: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和自由贸易下南北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得人们不得不反思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战略的有效性。并用扩展后的李嘉图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现象和南北收入差距的扩大做模型化分析,得出: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虽然确实对贸易双方都有好处,但贸易双方因自由贸易得到的好处是不均等的。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中,发达国家得到的好处比发展中国家得到的好处要多。这样,发展中国家想追赶发达国家,实现本国复兴的愿望就很难实现。于是,国家之间在对贸易利益的争夺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保护贸易政策的实行。而且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国家是一直极力鼓吹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在实现工业化之前也采取了高关税的保护政策。Gatt对发展中国家的例外条款、普惠制(GSp)等一系列的纠正贸易利益分配不公的措施,充分说明了国家间贸易得益分配不均是产生保护贸易的主要渊源。但是,为什么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呢?2.2国家内部各行业因自由贸易带来贸易利益的分配不公,是造成贸易保护的又一压力为了解释这个现象,以美国的钢铁产业为例。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在自由贸易中其得到的利益应该要大于发展中国家得到的贸易利益。那么为什么美国布什政府还要挥舞201条款的大棒,不惜引发一场世界性的钢铁大战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美国各行业在自由贸易体系中得到的利益不均等,甚至有些部门是负的利益。资料显示,由于在自由贸易下的国际钢铁供应商的竞争,1990~1999年,美国钢铁制造工业每年有大约5000人失去工作;1999~2001年,美国总共有18家钢铁公司破产,有23500多工人失业。按照国际贸易的比较成本说和要素禀赋论,像美国之类资本量较多的国家,应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以获取国际分工的好处。现在的问题出在美国出于国内政治和社会的考虑,既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又要维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使这些产品的生产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熊掌与鱼都要。毕竟美国的钢铁业曾经是他的支柱产业,并有60万的钢铁工人,将他们转变到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去就业,是需要时间、非常困难的。出于国内政治压力,布什政府权衡各方利弊,最终决定启用201条款提高关税。可见贸易利益对国内各行业的不同影响也会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2.3贸易政策国际协调不能改变贸易政策的保护性质贸易政策的国际协调,促进了贸易政策的国际趋同化。自二战以来,双边贸易政策的协调,区域性的政策协调,尤其是致力于国际贸易体制的多边贸易政策的协调,使各国贸易政策趋于统一,体现了全球经济关系的秩序化,给各参加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无论是哪种协调,贸易政策的本质始终具有保护性,即贸易政策的目的——保护本国市场,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积累资本或资金,维护本国对外的经济、政治关系,没有根本改变。就拿wto这一多边贸易的最高成就来说,仍然改变不了各个国家贸易政策的保护本性。(1)自由贸易是个谎言wto规则的制定,形式上是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回合(mtn)的协商产生,实质上依据国家贸易实力决定分量,由于历史原因和贸易实力,基本上是美国一手把持。贸易谈判(贸易自由化)只是攫取利益的手段,使国家利益最大化(贸易保护)才是贸易谈判的实质。(2)wto的例外条款和规则,为国家的保护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和依据由于贸易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利己的,即在最大范围内保护本国利益,同时最大程度地攫取他国利益。因此,国家贸易政策的目的(在没有一个足够有约束力的国际组织的约束条件下),决定了这种例外条款和规则就会必然成为贸易保护的依据。(3)在wto下仍有一些公开的高度保护的行业农业、纺织业,便是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开的保护产业。但这些产业恰恰是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发达国家中相对比较劣势的产业。3wto条件下国家贸易政策保护性的表现3.1“公开型”的贸易保护“公开型”的贸易保护,是指在关贸总协定和wto下的贸易,以及投资自由化的谈判过程中还未涉及的领域,或是还未完全展开和达成协议的谈判的领域,再加上谈判达成协议后还没有履行的承诺,以及协议中的一些规则的例外而引起的保护措施。还未涉及的领域,指某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暂时把某些行业的自由化搁置起来不予谈判;还未完全展开和达成协议的谈判的领域,是指某些“敏感行业”,国家的比较优势相差悬殊,如果完全放开会导致本国产业的“严重损害”,故在多边谈判中暂时将这些行业的自由化程度放低、放慢;谈判后还没有履行的承诺,指根据承诺减让表现在还未兑现的部分;谈判达成的协议规则的例外,是指协议中一般都是作了自由化的规定的,但无论哪项协议,都是由一些规则和规则的例外拼凑起来的,这些规则的例外实际上就是承认这些方面的适当保护。这些保护都是公开的,这实际上也是国际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实力较量的结果。一般认为,在wto下的多边贸易谈判中的“敏感行业”,是自由化较缓慢和最不彻底的行业。如农业、纺织业、服务贸易领域,一直是各主要发达国家“公开型”的贸易保护的领域。在wto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开型”贸易保护的手段有两种:一是运用高关税限制进口;二是利用各种各样的非关税壁垒。国内的价格支持就是常见的公开型保护措施之一。国内支持的名目繁多,例如国内补贴、价格管理、出口补贴和绿箱(GreenBox)政策等等。3.2“隐蔽型”的贸易保护在wto框架下,除了“公开型”贸易保护外,还有十分重要的“隐蔽型”贸易保护。“隐蔽型”的贸易保护是与“公开型”的贸易保护相对应的,以“反倾销壁垒”为代表,还包括“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这类壁垒的特点是它们往往本着人类的共同利益的原则制定出来的,一般包括了“公平原则”、“保护生态和人类健康”等原则,这些原则本意确实是好的,但现实情况则是它往往会成为某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保护贸易政策的依据。事实上这种“隐蔽型”的贸易保护措施,现在已经成了发达国家保护国内产业的主要工具。“隐蔽型”的贸易保护的手段包括两类:一是征收高额关税,如加征高额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二是禁止进口甚至就地销毁,这主要是不符合国家的检验检疫标准、环保标准等而采取的措施。4构建中国符合wto规则的保护性贸易政策措施4.1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的必然性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国际分工处于不利的地位,贸易利益相对较小。无论是过去还是在现在的wto条件下,各国的贸易政策的本质是保护性的,不能幻想wto会真正无私地给中国一个稳定的、自由的贸易环境。wto下的保护更具进攻性、系统化、法律化,更加难以对付。加入wto后的中国,首先,在保护国内市场方面应该好好地向发达国家学习,制定出中国的一套有利于中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其次,对中国国内各产业来讲,加入wto对它们的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协调好各个阶级、阶层的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入世承诺,而忽视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协调,必将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而要协调入世对各行业带来的利益不对等也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律措施,在wto框架下采取适当保护措施,而且这也是各个国家普遍采取的对策。4.2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贸易政策体系的可能性首先,wto规则的例外给各个国家制定国家的贸易保护政策提供了合法的依据。因此中国加入wto后,是有可能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保护贸易政策的。其次,wto中的很多协议和规则并不十分严密,存在漏洞。这使得国家可以根据这些存在漏洞的协议制定本国的很容易成为保护措施的贸易法律,如反倾销协议的模糊性漏洞,就成为各个国家贸易保护的工具。中国也可以利用这些协议的不完善来制定符合中国利益的贸易法律法规。第三,新型的贸易保护手段(如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标准、绿色壁垒、技术标准壁垒等),我们的技术水平差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利用技术手段,也可以利用别的优势建立起中国特有的壁垒。前些年中国肉鸡产业受到外国的极大冲击,当时就有人提出要对肉鸡的进口采取一些限制措施。例如,可以根据规定每只肉鸡的鸡毛渣平均不能多于500根,因为中国采用的是人工拔毛,剩下的鸡毛渣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用机器拔毛后剩下的鸡毛渣要少,这样的规定对我们是有利的。总之,wto不是一个贸易自由化的天堂,相反,它允许“合法”地保护,而且它使贸易保护更加系统化、法律化。4.3按wto的原则和“例外”条款构造中国“隐蔽型、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体系在wto条件下,关税手段和“传统”的非关税保护措施,是要受到限制并最终要取消的,于是各国纷纷转向“新型”(“隐蔽型”)的非关税壁垒。加入wto后的中国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按wto的原则和“例外”条款构造中国“隐蔽型、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体系。(1)以加强和提高反倾销、反补贴的能力建设的核心在利用“新型”的非关税壁垒(ntB)作为保护措施方面,发达国家早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侧重点早已转向以反倾销为代表的“新型”的、隐蔽性强的ntB。根据中国加入wto法律文件,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和进口招标这3种传统ntB的大部分已在中国正式加入wto之日取消,剩余部分也将在2004或2005年1月1日取消。因此,在利用ntB方面应以加强反倾销能力建设为核心。从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对反倾销的规定,到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再到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应该说,中国在反倾销立法方面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中国的反倾销队伍还有待加强。反补贴也是比较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也成为各发达国家保护国内产业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在1989~1993年期间发起的反补贴案数目占全球反补贴总数的比重高达93.2%。中国最近也颁布了《反补贴条例》,但是,至今中国的反补贴尚无实际操作经验,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较为突出。(2)积极稳妥地建立中国技术性壁垒体系一是制定和完善技术标准。虽然目前中国的整体科技实力还比较落后,但即使只能在个别领域制定出本国特有的、并且是国际领先的技术标准,也将极大地增强中国保护本国市场的能力。另外,wto允许各国根据本国特点(如地理条件、消费习惯等)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对这一点我们也可以加以利用。二是制定和完善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SpS)。虽然Gatt中SpS协议鼓励各缔约国将自己的SpS措施同已有的国际标准或指导原则接轨,但它同时也存在漏洞。由于其技术上的复杂性,这是一种隐蔽性相当强的非关税壁垒。三是建构绿色贸易壁垒体系,又称环保壁垒。即以环境保护为理由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中国也完全可以利用iSo14000来抬高国内市场的进入门槛。需要指出的是,在wto条件下在必要时候适当地保护本国产业,任务是艰巨和复杂的,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说制定了几部法律或法规就可以有效保护了。它需要国家各个部门相互配合,不仅需要制定法律,也需要培养人才;不仅要制定保护性的对外贸易政策,更需要将它与国内产业政策结合起来考虑。>收稿日期:2002-10-14【

自由贸易有什么好处篇9

今天讲的题目是国际贸易与环境法障碍,为什么我今天讲这个题目呢?首先,我的本科生和硕士生是吉林大学专业毕业的,并且我生是学民法专业的,有幸和大家还是一个专业的。从民法的角度来说,我们是非常鼓励进行交易的,不仅鼓励国内进行交易,并且鼓励进行国际交易。现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在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以及过去几百年人们生活、生产的过程当中不注意保护环境,而给我们地球的生态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以至于在许多国家出现了不可持续生产和生活的状态。所以现在全世界都在兴起环保运动,制订环境法律、制订环境方面国际的公约,甚至在wto中专门鼓励贸易的公约里面也设置了一些环境方面的规定。所以,我们要进行正常交易,我们要取得成功的交易,如果不破除环境的障碍,我们就不能实现国际交易的目的。这个实际上是民法、环境法以及国际私法它们的一个结合点,民法是鼓励大家在平等、自愿、自由意思的表达来进行交易,假如我们的产品出口以后,别的国家行使哪些行政法规方面自己的权利,把我们的东西查封、销毁,因为出现了有公害的物质及农药超标的情况,所以我们国家把产品出口以后,别的国家进行管理,我们就不能实现目标。因此,结合着过去的、结合着我现在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来研究国际贸易与环境法障碍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从我们同学们自身来说,一方面是加深对法律的理解,另外一方面我们将来要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特别是律师工作都要接触到民法和有关限制自由贸易规则的一些情况,因此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也是很必要的;我今天主要讲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研究国际交易与环境法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这个大问题里面也分三个小问题:(一)“入世”之后,我国的国际交易将日趋增多。关于交易这个问题大家在学习民法的时间这个概念都非常清楚,我今天主要讲国际方面的交易:从它概念的内涵来说,一个是做买卖,另外也包括国际投资,这个范围十分广泛;关于交易的情况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它的数据,在十六大开会期间,对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代表国务院召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他就讲了一个数字,随着对外贸易的高速,我们已经逐步成为世界贸易大国,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五千零九十八亿美元,是十三年之前的四点六倍,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的排名已经有1989年的第十五位,提高到1997年的第十位跃距到2001年的第六位,我国现在作为世界贸易的大国已经被世界得到的承认。而且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还会不停的往前升。(二)在交易中遇到的法律障碍也将越来越多。交易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通过交易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交易与环境具有双重性,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某地有一个造纸厂污染非常严重,靠当地的技术解决不了严重污染的问题,他通过交易在外面买一些治理污染的设备,改造了本地的造纸厂;他在生产出合格纸张的同时,他污水排放的标准完全合乎国家污水排放的要求。应当说:“这是交易对环境双重性当中有利的一面。交易对环保也有可能出现不利的一面,比如出口贸易带来很大的环境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国家对外贸易在80年代以前基本上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贸易对资源环境的,所以由于大量出口矿产品、农产品和畜牧产品致使一些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如果家住在矿区的同学多会知道,党中央曾经提出过“大矿大开,小矿小开,有水快流”的政策,以至于亿万农民上山采矿,一方面的确是开采出了很多的矿产,迅速的致富了,也满足了一些出口;但是不同程度的导致这些矿产资源的乱挖乱采,而且对矿物的冶炼施放出大量的有毒的放射性物质严重的污染环境,俗语说把产品输往国外,把污染留在家乡。所以说出口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好会带来严重的污染环境。第二个情况,进口贸易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说我们国家曾一度进口数量较大的象牙、虎骨、犀牛角等野生动物制品,这些产品的进口破坏了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进口还带来国外污染的转移,我们经常买一些国外的二手设备,如二手的汽车、二手的钢铁冶炼设备;的确是非常便宜,但是便宜的同时它在我们这里高能耗、高污染,许多东西进口回来以后违反我们国家的环境法律。第三种情况是,利用外资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发达国家把污染密集型的产业往我们中国来转移,这些主要集中在橡胶、化工、化纤、制革、冶炼等行业对我国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交易对环保具有双重性,具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我们现在要极大的注意力来关注对我们不利的一面。(三)许多国家为防止交易对环保的负面效应,而设置了环境法的障碍。这里面有三种情况,1、合理又合法的障碍,别人就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环境,对别的国家也没有什么歧视,也不实行国民待遇。2、合法不合理的障碍,设置一些壁垒,好像追究起来人家还合法,实际上是包藏别的用心。3、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障碍;从我们出口来说,环境法对出口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加入wto以后,我们国家几乎每个月都会接到农产品出口受阻的报告。截至今年8月底,因各种残留超标导致出口受阻的案例接近20例,比往年多了两倍,受阻的商品覆盖了蔬菜、禽肉,水产品等多个种类,成千上万的企业被牵连其中。据介绍今年一月出口欧盟国家的虾被检验出有绿霉素的污染,欧盟国家宣布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动物食品,销毁产品价值7亿多美元;今年7月我国出口到日本的菠菜被检验出杀虫剂含量超标,中国菠菜停止进口;今年3月和8月,瑞士以抗生素残留过量为由两次对我国出口的鸡肉实行进口限制,而中国的鸡肉在瑞士市场的占有率为36%等等,再如我国山东和河北这几年的经济支撑主要靠农产品的出口,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我国出口受到跟大的阻碍。另外对机电行业,对纺织业,对皮革业,对其他的行业,环境法障碍对出口国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易,必须重视、及时发现、认真、研究如何克服环境法的障碍问题。二,进行国际交易有那些环境法的障碍。根据我掌握的情况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源于wto规则的环境法障碍我们知道wto规则本来是鼓励自由贸易的,过去很多国家特别是在经济上比较弱势的国家为了在国际贸易当中处于有利的地位,通过提高关税的手段设置了关税壁垒,保护本国的、农业和有关的国民经济的一些产业。一些国家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就逐渐的组建了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组织并相应的制订一些规则。wto本身就是有志之士经过多年的努力创建壮大了wto的组织,并且制订了带有联合国经济性质的、地位的wto规则。但是wto规则又有这样的原则,如果交易有可能破坏环境,这个交易宁可不做,这就是国际贸易方面的“环境法障碍”。wto规则中“环境法障碍”的具体表现主要精神是,进口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人民、动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以及为了保护可以用尽的天然的资源,允许某些有一定的抑制贸易作用的环境政策作为“一般例外”而存在,但是,必须与限制本国国内的生产和消费相联系,并且不能在上述政策时,在主要条件相同的国家之间形成武断或者不公正的歧视。这里面主要有两类原则,一类是限制的可以的,但是你限制我一个国家,你对别的国家采取一样的尺度。同时,你让我这个国家在你的国家生产,你应该让我和你这个国家的成员待遇是一样的。wto规则当中对环境法的障碍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文件当中:第一个文件,wto当中《1947年关贸总协定》第20条的“环境一般例外”:1994年成立世贸组织就规定它是吸收了《1947年关贸总协定》,把它作为1994年世贸组织的国际贸易规则当中一个组成部分。在第20条当中有三处提到了环境的例外问题,第一处是在前言当中规定:“在遵守关于此类措施的实施,不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构成任意或者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者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的要求前提下,本协议的任何规定不得解释为阻止任何缔约方采取或者实施以下措施,关于坚持国民待遇的前提下本协议的下列规定不应该是组织国际贸易的行为,在坚持这两个原则的前提下,也就是第二处20条的(B)款规定:“为保护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所必需的措施”;也就是符合这个措施形成障碍是可以的。这里面有几个概念“受保护的动物和植物”,“健康”、“必需”,同时又是经常引起提议的概念。第三处就是第20条(G)款规定:“与保护可用尽的自然资源相关的措施,如果此类措施与限制国内生产或者消费一同实施”关于“资源”、“自然的”,“可耗尽的”、“与保护可耗尽的自然资源相关的”,如果此类关于“如果此类措施与国内限制生产和消费的措施相配合”对以上概念要准确理解。第二个文件,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议的前言”。马拉喀什协议在1994年正式成立世贸组织的协议,在这个前言里面有一个很主要的一条就是:“认识到以促进贸易为目的,同时应依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考虑到对世界资源的最佳利用,寻求既保护和维护环境又有利于发展的需要,并且加强为此采取的措施。”这条讲到环境与经济应该协调发展原则。以此来告诫与世界贸易有关的企业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在搞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到可持续发展并保护资源。第三个文件,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这个问题是现在实践当中最热的、而且也是出现问题最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它这里面几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为什么要搞一个“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呢?过去为了保护本国利益主要的靠关税,把关税提高到300%,你的东西就进不来,因此本国弱势的东西就可得到发展。现在关税打开了怎么办呢?实际上很多发达国家就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他们就想出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这么一招。它在前言中规定:“认识到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或者保护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生命健康及保护环境,或者防止欺诈行为,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得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者不合理歧视的手段,或者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并应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相一致”。另一个就是关于技术法规的定义:“规定强制执行的产品特性或者其相关工艺和生产、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在内的文件。该文件还可包括或者专门适用与产品、工艺或者生产方法的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者标签要求。”什么意思呢?就是国外讲究技术法规,过去我们国家是没有技术法规这个概念的,过去我们是讲标准的,标准化法和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都用的这个词。在这个“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指出标准:经公认机构批准的、规定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者重复使用的产品或者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者特性的文件。该文件还可以包括或者专门适用于产品、工艺或者生产方法的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者标签要求,合格评定程序,国际机构和体系。也就是讲出口国的产品只要符合别的国家制订的技术性标准,那么你的产品就在国际中的地位就很高了。我们应该看到这个“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从倡导到制订它这都是发达国家惯用的,而是玩的非常成熟的一种手段。当然他有它值得肯定的东西,在关税壁垒消除之后,一定要保护好所在国家人民的身体健康,动物、植物的健康,保护自然资源这个是非常好的;实际上是有些发达国家利用技术方面的、知识方面的优势设置了很高的门坎,比如欧洲的产品卖给中国行,但是中国的产品卖给欧洲真是难上难,这也是建立不公平的竞争秩序。第四个文件,关于“实施动物性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它通过卫生检疫的办法,原来欧盟出台了一个法律,就是专门对付中国的木材制品做包装物,以前我们没有机电设备的出口,农产品就是我们出口的一个大户,我们有一些木材出口到欧盟一些国家做包装箱,欧洲很多的包装箱都是我们国家出口的,结果他在检疫的时候发现了我们的木材有一些虫子,实际就发现了一例,只要它感觉我们国家的又便宜,质量又好影响到他们的产品了,他们就借题发挥,限制我们的包装物,给我们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必须熏蒸,必须用什么样的药水熏蒸,必须在多少的温度下熏蒸,反正折腾来折腾去,使我们产品的成本提高了很多,价格贵的惊人,所以别人就不买我们的了,去买他们的去了。第五个文件是关于“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第六个文件是关于“农产品协议”。第七个文件是关于“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服务贸易总协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开发中额的环境服务市场。第八个文件是关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二)各国依据wto规则,制定了本国的技术贸易壁垒。很多的发达国家首先在国际组织的建立、国际规则的建立方面利用自己技术方面和知识方面,人才方面的优势,建立了庞大的国际组织,搞了一套规则。于是他们就可以合理、合法的打着贯彻wto规则的精神,来制订一些本国的环境法。比如日本的技术标准是非常复杂的,日本国家的技术标准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比如说日本要求进出口的化妆品与指定化妆品的成份标准、添加剂标准、药理标准一致,只要其中一项不符合要求,产品就要被拒之门外。关于欧盟国家进口东西也非常困难,除了农产品以外别的东西也非常多,前一段关于温州打火机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并完全是一个环境问题,温州生产的打火机价格非常的便宜,它是两欧元一个,而欧洲生产的打火机的二十欧元一个,我们的打火机不但便宜而且质量也非常的好。后来,有一次他们发现欧洲一个小孩在玩打火机的时候,引起了火灾。于是他们国内搞贸易保护组织的专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要求中国要出口到欧洲的打火机,必须安装上安全锁。而且这个安全锁是欧洲人的专利,不但装上安全锁,并且要买他们的专利,专利的费用非常高。也就是说,他们只要发现别的国家的产品和他们国家的产品产生竞争,他们就千方百计的加以阻碍。

(三)源于区域自由贸易条约的环境法障碍。源于区域自由贸易条约的环境法障碍的意思是指通过区域性自由贸易条约中的环境措施,来限制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措施。比如说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他们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他们之间达成了一个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在这个范围内自由贸易的程度更深、范围更加广泛,但是美国提出来在搞自由贸易的同时应该对我有利,美国就起草一个北美自由贸易区环境协议,其他国家必须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我们国家也正在和东盟国家谈判。(四)源于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条约的障碍。这些年来,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环保运动的扩大,现在国际上一些非政府组织在他们集体的传动下,世界上草拟了很多的环境方面的公约。其中包括很多的与贸易有关的环境公约。起草完这些环境公约之后,他们在召开一些会议让世界上各国政府来承认或者参加这些公约。你的国家只要参加了国际条约,并且对其中也没有什么意见,那么既然你参加了就要履行你参加国际条约的规定。我国参加的贸易有关的多边环境条约主要有:1、“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3、“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巴塞尔公约”,4、“森林的原则声明”,5、“气候变化框架公约”。6、“生物多样性公约”。(五)wto规则本身存在的问题及其与有关的国际环境条约的冲突问题。wto本身存在的问题是1947年制订的关贸总协定,它是1947年制订的,对环境问题注意的不是很多。虽然提到了环境问题,但是里面的用词都比较模糊。另外也有滥用的问题,打着合法的制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旗号抬高了门坎。有的国家在实施wto规则过程当中,也有滥用的问题。比如美国限制委内瑞拉汽油的进口问题,当时在加州规定了一定的汽油标准,但是委内瑞拉的汽油卖去以后,美国就说委内瑞拉的汽油超标了。后来,委内瑞拉就把美国告上了wto,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就投诉,经过审议说你美国对自己实行的标准比较低,却要求委内瑞拉的标准比较高,那么你就违背了国民待遇的原则,因此就判决委内瑞拉胜诉。wto规则与有关的国际环境条约实体上的冲突,主要是讲wto制订了一定的规则,但是有一些国家在国际环境组织的宣传下又制订了国际环境条约。有一些国家参加了,有一些国家没有参加。参加了国际环境条约的这些组织对没有参加国际环境条约的组织在声誉上就对他们进行歧视。但是,好在这种冲突比较少,有的国家虽然没有参加到国际环境公约来,但是到今天破坏环境、破坏资源的行为在国际上是一种不齿的行为,所以,好像和这个条约相冲突,但是一般来说他也不太敢提。因为你的国家要进行象牙、虎骨这些东西进行交易一旦被发现,全世界开大会对你的国家进行谴责,你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就会很差的。wto规则与有关的国际环境条约在争议解决机构和程序上的冲突;刚才讲的是在实体方面的一些冲突;比如说涉及到濒危物种国际方面的贸易,根据wto规则是什么地方解决,根据濒危物种国际公约是什么地方解决,出现了矛盾还不知道去什么地方解决呢?这也是存在的一些冲突。也有我国自身方面的一些舆论误导,被外国抓住把柄的问题。什么意思呢?我们前一段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时候,有一个常委就讲了一件事;他说现在日本对的农产品进行限制进口的问题,实际上有些问题强调的有些过分了,当然日本政府对保护本国国民的身体健康是认真负责的;而我们国内的报纸就曾经报道过,我们什么农产品质量不好,农药残留超标,但是实际上他们用的标准是国际上制订的一项非常严格的标准。实际上我们应该进口国的标准就可以了。日本现在反而根据中国的新闻媒体的报道,而限制我们农产品的出口。三、如何克服国际交易中的环境法障碍?(一)如何克服源于wto规则的环境法障碍?首先要承认、了解和适应合法的障碍,源于wto正常规则我们必须要承认,在承认的基础上,政府要及时了解国外的动向。采取同非法行为作斗争,哪些是非法行为呢?根据我的,我认为在贸易中的非法行为主要是两方面:第一、违反最惠国待遇的原则。例如有一个国家要捕金枪鱼,说给他们国家的网眼小对他们国家进行了禁止,按照wto国际交易规则就把他告了,结果审理发现,他不光对他这个国家进行限制,对其他国家的态度都是同样。既然都是一样,而且他们国家自己也是用那么大的网眼,你就不能说他们是一种非法的行为。第二、违反国民待遇的原则。例如对转基因的产品规定要有标识,对外国进口的大豆或者其它的产品提出要求,可是别的国家的官员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家就来考察,说你们国家的大豆是不是也有这种标识,如果没有;他们就会说你们对我们国家提出严格的要求,对自己国家确没有相应的要求,别的国家就会提出抗议。因为根据wto贸易规则每年都要审查你这个国家的一些贸易政策。(二)任何解决争端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成立三人争端审查小组,国家要派出律师和相应的官员打官司,如果你这个国家败诉了不履行裁决,别的国家就对你进行贸易上的报复。3、如何在国际上争取主动?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解决出口受阻的自身原因,提高质量,发展无公害产品,争取国际互认,加强对技术法规的研究。国外的检验市场和检验机构开放。第二,发挥自身优势,主导或者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第三,在宣传上,要认真研究、实事求是、一致对外。(三)如何克服源于区域自由贸易条约的环境法障碍?一些弱势的国家在签约的时候,要提高警惕,不能被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要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规则。(四)如何克服源于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条约的障碍?要及时参加签订国际的条约,必要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有保留意见;因为根据国际条约缔约程序法的规定,一个国家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需要,完全可以提出保留的条款。如果已经参加,就要认真履行。(五)任何克服因规则与环境公约冲突的障碍?这个还在谈判过程中,横向wto世贸组织如果和环境公约组织采取更多的、横向的联合的方式,这方面的规则还在研究过程中。四、国际上关于贸易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若干新动向国际上关于贸易与环境保护关系的若干新动向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关于wto规则的新一轮谈判,而且在谈判的过程中要把环境标准问题作为谈判的重要。我们知道,在成立世贸组织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环境问题,虽然当时没有达成很正式的、约束力很强的规则,但是还是成立了一个环境与贸易委员会,也有一个基础限定的议定书,在这个基础上要进一步的前进。第二,关于谈判的若干内容如何在产品的价格上体现产品对环境的,如何避免wto规则的被滥用。第三,我们国就的态度就要积极应对,同时我们要在国内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这次在十六大的报告里面还的的确确对环境的问题提的比较多,在环保界有个提法叫做“三生”,一个是生产、二是生活、三是生态;把“三生”问题作为十六大报告中的一个题目。现在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过去是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现在又上升了两个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上升到了三项。五、几个或者问题。现在比较关心的是转基因的问题,在国际上比较重视。现在转基因的这种产品产量很高,比如说美国大豆占我国大豆需求量的三分之一,美国大豆的确是比较好,产油率高,比如我们一斤大豆只能产二两油,而美国大豆一斤产油能够达到半斤,看起来他们大豆的感观也不错,这个转基因产品究竟对人体有没有害我看了很多材料也拿不准;但是,转基因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他准会告诉你转基因的产品对人类没有什么害处,这个到底有没有害处科学界也在进行研究。关于环境倾销问题,你怎么知道我们做的杯子,就砍了这么多树,你做的杯子就没砍那么多的树?你怎么知道你做的杯子就符合劳工标准,我们做的就不符合?国际的事情就和我们平常做邻居是一样,我们即要保持友好,同时也要针对对方财大气粗的行为,也要保持我们自身逐步财大气粗的同时,采取合理、合法的进行斗争。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晚上主要向同学们介绍国际交易和环境法障碍一些相关的情况,对我们今后从事实务工作有一定是启发。

自由贸易有什么好处篇10

今年5月初,韩国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新政府提交了两份极有分量的外交照会,一份是已是路人皆知的“韩国政府要求日本重新审议新编教科书的条目清单”,另一份则是目前尚在政府和产业界高层流转的“韩日自由贸易协定清单”。这两份照会不仅事关两国政府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和2002年的双边关系进展,而且对整个东亚局势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只是中国公众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有关交涉上,刚刚成立的小泉内阁对后一份照会却可能更感兴趣。

几乎是在同时,日本新政府也向新加坡发出了外交照会,要求就2002年开始的日新自由贸易协定进行正式换文。新加坡对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也很起劲,目前它与新西兰签定的名为“紧密经济伙伴协定”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甚至已经生效。亚太地区除中国大陆和香港特区以外,彼此间的双边、三边甚至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突然增多。为什么关于自由贸易协定的蹉商在近期突然红火起来?这种带有排他性的次区域合作机制对缔约方有怎样的好处?对中国经济又有怎样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

挑战wto的权威

本来亚太地区的大多数成员都是世贸组织成员,连中国大陆正式入世和台湾成为wto的一个独立关税区也为期不远了,亚太地区完全可以在更大的空间和接近统一的条件下实现各经济要素间的自由流动或称市场配置。理论上讲,世贸组织是安排贸易自由化的权威,否则又如何能被称为“经济联合国”呢?包括日本、韩国和东南亚诸国以及东盟秘书处、亚洲开发银行等地区性机构也都曾迷信过wto的功能,不仅引起争议的双边贸易纠纷提请它仲裁,有关未来投资自由化的蓝图也拿到wto的秘书处去讨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wto神话的光彩却在消退。它的一些致命的弱点暴露出来:它无法照顾到各国、各地区的产业特性保护和产业调整之需;它无法高效率地协商出共同的游戏规则以及对某种过时了的规则的修正方案;如果美国的某一局部利益过于明显而有可能受到相关条款制约时,wto最终往往会产生双重标准而迁就美国的利益;wto更多的是在关税减让和市场准入方面有较大的规范性,但在面临文化产业领域、信息产业部门、知识产权转让、环保与劳工标准等方面的新问题和新争议时,经常束手无策而不了了之。

最近几个月来,亚太地区也出现了若干典型性的争议而使人们对wto的权威产生了怀疑。如关税收入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知识产权的转让费用又是发达成员和跨国公司的强项收益,然而软件出口(主要是通过网络出口)以及电子贸易的兴起,都对关税征管和知识产权的转让监督造成了真空,wto却对此拿不出什么良策。又如随着私人旅行在国际空间的自由流动,旅游市场、运输体系、入境管理、卫生检疫、免税商务等相关业务如何在一体化的基础上照顾各国、各地区的利益,wto也没有什么说法。货币风险的防范、信息资源的共享、人员往来的便利等自由贸易对政府部门提出的新要求,wto也只是在研究之中。克林顿还在位时,wto曾在西雅图举行了第3次部长级谈判,也想从全球化的层面解决一些本世纪之初的若干实际问题,遗憾的是这场“千年回合”谈判中途流产了。但是实践永远走在规则的前面,私人资本流动极其活跃的亚太地区已经等不及wto的第4次部长级谈判了,更务实的做法便是先解决当务之急,即为小范围的或称次区域的商务往来提供具有法律保障的便利最大化,这就促使了双边或三边的自由协定的蹉商在亚太地区成为热门。

排他性的便利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兴起除了是对wto有关谈判进程迟缓的批判和便于尽快起步等特性外,其实施对企业、对部门和有关国家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根据现有的一些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其对次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的便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保证双方均能最大限度地获利。如美国和墨西哥根据几年前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企业尤其是含有品牌优势的像麦当劳之类的跨国公司在墨境内开设分支机构可以不受行政审批限制,而作为交换条件,麦当劳总部将不再收取品牌使用费,显然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相反的例子发生在美日之间,由于美日没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加上日本麦当劳的特许经营权在经营了30年以后,于2000年到期,日本的合作方马上感到了新合作条款的苛刻。经过长达7年的艰苦谈判,美日议定从2001年到2010年,日本麦当劳要向美国总部支付金额占年销售额2.5%的使用费,此后到2030年则要上交3%,而1971年到2000年间只不过上交1%,日本人对此新规定自然是心痛不已。

2、可以避免结构相似的国家间产生恶性竞争。因历史传统、地理因素、气候条件、技术力量等原因,有些国家尤其是具有地缘关系的邻国之间,会出现产业结构类同化的现象。如美国和加拿大的汽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羊毛、泰国和越南的大米,都曾对各自的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市场不可能无限扩容,出口也不会永远增长,如果不加以协调而听任生产者自由竞争,则必然两败俱伤。所以美加已经先行一步,根据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加拿大放弃了发展轿车工业的目标,其境内的有关厂家均由通用和福特按协议收购;作为交换,美国则放弃了火车的生产,其境内诸厂由加拿大企业来控股。这样在北美市场,美国的轿车和加拿大的火车都得以避免了恶性竞争,并实现了规模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加拿大没有名牌小轿车,美国连火车头都不会生产,实际上两国都拥有此类产品的生产能力,但最终生产力服从了生产关系。

3、可以降低国家在全球化竞争态势下的总量成本。在全球化时代,虽说投资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配置资源和其它经济要素,不过在单位时间内的风险还是经常性地发作,有时就逼得国家出面为要害行业争取一些竞争力方面的便利。如2000年的石油价格狂涨,让95%依赖进口能源的日本经济吃尽了苦头,全年为之多付出400亿美元的涨价后支出,几乎对日本石化行业的利润造成毁灭性打击。后来日本政府出面和新加坡洽谈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其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日本从中东进口的原油从2002年起全部在新加坡炼油,新加坡在相关费用上以减收15%为优惠条件。这样日本降低了总成本,新加坡也找到了固定的客户,显然两国都降低了支柱产业的经营风险,并提升了竞争力。

经济结盟的条件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既然有如此明确的好处,那么应当如火如荼地普及到全球各个角落了?但实际上非常成熟且相当成功的此类协定还不是很多,因为和任何经济技术合作一样,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酝酿和实施都是有条件的。通常说来,下面三个条件是关键性的和必须具备的:

首先,双方的经济水准差距不能过大。一般而言,人均GDp之差不能超过4倍,而在2倍左右时相对顺利些。如日本和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美国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差距都是2倍左右,经济水平高的一方有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便利,而另一方则有成本控制和市场需求上的优势,结合起来就是综合竞争力。而差距过大,即便是地理相邻、需求存在、政府热情,也不容易达成协议。即便是达成了协议,过了河最后还是要拆桥的。如韩国和朝鲜之间就谈不成自由贸易协定,虽然金大中和都希望以共同关税的互惠来缔造出一个民族经济共同体来,但终因差距过大而成为一种空想,甚至连已经运作3年的金刚山观光项目也因朝方不能兑现有关承诺而陷入了困境之中。

其次,在相关合作条件上要能够互相衔接。如海关能够协调行动,金融机构能够互相配合,主管部门能够统一协商等,这方面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可称得上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楷模。目前澳新两国的海关已经实现了联网和统一关税,也就是说不仅两国商品彼此间可以自由流动,而且其它国家的商品出口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就像出口到一个国家(国际贸易界已称之为“澳新联邦”)。澳新两国目前还是两种货币,但共同拥有一个中央银行即澳新银行,每季度都对两国境内的外汇流通、资金流量、货币投放等市场情况进行统一评估和监控,两国的黄金价格也是统一的。两国的经济主管部门也都有季度例会,以便进行政策协商和信息沟通,所以两国经济基本上是荣辱与共了。

另外,市场的增量要相对明确。如果某国经济因投资不稳、政局混乱、消费乏力等因素而处于萧条状态,那么不仅市场无法实现扩容,而且原有业务也会缩水,这样自由贸易协定是毫无意义的。现在新加坡和印度之间正在洽谈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其关键就是在于印度看准了新加坡的软件进口将超常规地增长,而印度的金融服务也将有大规模的扩容――这又是新加坡能够大力开发的一个市场业务,所以两国的接近是必然的。而印度和越南之间就不可能进行此类谈判,虽然两国人均GDp相近、地理相距也不远,但是软件和大米都是越南和印度无法大量进口的,就是彼此间给予对方产品以零关税的待遇也没用。

受排挤的为何总是中国货

中国大陆是个产业结构丰富、市场潜力明显、对外联系频繁的经济体。中国已被国际经贸界称之为21世纪之初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也被看作是未来10年对外依赖将急剧上升的一个庞大市场。目前中国已经制定了自己的“十五”计划,到2005年的外贸总量将突破8000亿美元的规模,即相当于东盟10国现在的外贸总规模,排名有可能跃居世界第3。不过世界银行的《2001年世界经济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大陆作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容量的扩张是有限度的,特别是它无法满足旧经济行业的销售需求,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的传统产品市场马上就将陷入饱和状态。这是有充分迹象证明的,如家电行业每年都要杀个天昏地暗的价格大战,作为全国零售中心城市上海2000年的商业利润率只有1.6%(低于银行年利率),一些在90年代初期曾红遍全国的外资消费品牌逐渐淡出市场等,都预示着旧经济微利时代的到来。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商品依据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低廉的优势而大举进军海外市场的势头也将受到明显的遏制,针对中国出口强项的反倾销举措将频频出台。国内一些产业已经在对外贸易大战中吃了不少苦头,如中国的照相机被逐出了墨西哥市场,电灯泡被逐出了荷兰市场,服装和鞋被美国市场大力挤压,仅服装出口每年被征收的高额反倾销税和被迫回撤货物就高达20亿美元。然而,在中国商品被逐出这些传统市场时,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却依然在那儿销售,有的还替代了原先中国货的市场份额。

如果中国大陆和有关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或者某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抑或是某专项市场的共同开发计划,那么中国商品在海外主要市场上的境遇就会大不相同。

假设中国和韩国之间有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即确立彼此受惠的大宗贸易清单,那么就不会出现中方大量进口韩方手机,而韩方却要驱逐中方大蒜的局面;也不会发生浦项钢铁公司的热轧产品稳稳占据中国市场,而宝山钢铁公司的冷轧产品却被韩国市场拒之门外的怪事。最近的中日贸易磨擦也是一样道理,一方面低价格的大葱、蘑菇等中国农产品遭到了日方的惩罚性关税的遏制,另一方面有质量差异的东芝电脑、松下手机、三菱汽车等日方高附加值产品却继续在中国市场狂销。这种不公平的经济秩序大概举天之下只有中国商人能忍受,也许他们已经习惯于逆境商战了。而面对一些排他性的双边或次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方始终无意参加,哪怕自己的产品受到那些协定签约方的产品的市场挤压。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如果日本和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2002年正式启动,那么日本中药将依据新加坡市场提供的单方面优惠关税便利,赢得针对中国中药的全面优势。这种不利于中国的经贸联盟今后将会经常发生,中国要走出逆境,突破包围圈,也必须在构筑双边自由贸易体制方面做出努力。

香港的傲慢

观察家们发现,香港特区和中国大陆一样,也是不参加地区性的双边或次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经济体,这又是为什么呢?很多投资者对此也都迷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