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发展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2:03:07

环保发展规划篇1

着力推进结构减排。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发展质量和缓解结构性污染的根本性措施。今年,国家要求关停1300万千瓦小火电,淘汰600万吨炼钢、5000万吨水泥、1400万吨炼铁落后产能,以及1*.5万吨造纸、44.4万吨酒精、8.7万吨酿造、1.9万吨柠檬酸落后产能,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60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0万吨。各级环保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将关停淘汰工作落实到位。

着力推进工程减排。治污工程是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保障。一要促进度。今年要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200万吨,形成60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今明两年36个大中城市要实现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形成20万吨化学需氧量削减能力。新建燃煤电厂要同步建设脱硫设施,现有燃煤电厂完成3000万千瓦以上机组脱硫设施安装工程,完成10台规模1000平方米钢铁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形成150万吨二氧化硫削减能力。二要重质量。督促电力企业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建设脱硫设施,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督促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做到管网配套,尽快形成污水处理能力,坚决杜绝城镇污水处理厂“晒太阳”。三要保运行。要加快推进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其他国控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系统联网工作。加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环境监察力度,确保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切实发挥减排效益。

着力推进管理减排。细节决定成败,管理产生效益。一要加强环境监管。依法加强对企业现场检查,确保治污设施稳定达标运行,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限产限排、停产整治直至关闭。二要加强清洁生产审核。对化工、造纸等重污染行业,以及其他超过污染排放标准、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生产或使用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三要积极引导循环经济有序发展。推进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生态化改造,逐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通过管理减排,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20万吨,削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0万吨。

着力完善环境经济政策。面对价格上涨的压力,国家决定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关基础工作,配合有关部门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标准,研究设立环境税。协同财政部在江苏开展太湖流域排污权交易,并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利用市场机制激励企业污染减排。制定高污染产品目录,为出台出口退税政策提供依据。今年国家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要与金融机构密切合作,深化绿色信贷,积极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切断污染企业财源,推动污染成本内部化,防范金融风险。

着力加强三大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污染减排“三个办法”,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污染减排工作格局。抓紧实施污染源自动监控、执法监督、监督性监测、信息传输与统计能力建设等重点项目,努力提高污染减排管理能力。要认真落实污染减排工作责任制,今年5月底以前完成对各地20*年度污染减排情况的考核,考核结果经*审定后,向社会公布,并交干部主管部门,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第二,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认真贯彻*“三湖”污染治理座谈会精神,落实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的“六条措施”。

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要全力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今年年底要实现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100%(城市自来水厂现有工艺可以去除的指标除外)的目标,总局将尽快下发文件,对这项工作作出具体安排。要坚决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113个环保重点城市都要率先进行水质全分析监测,每年要公布结果;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加强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和防范;开展全国乡镇和农村饮用水源地调查及评估,根据供水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方式,采取保护措施。

加强重点流域、湖泊、海域水污染防治。要按照“十一五”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落实跨界水质目标责任制,将跨界水质目标和污染减排指标挂钩,以水质状况校验污染减排成效。督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全面落实,争取资金及时到位,项目及时开工,尽早发挥效益。在太湖、巢湖、滇池等9个重点湖库区开展生态安全评估,“一湖一策”的综合治理方案。对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在全流域停批增加氮磷排放总量的工业建设项目。要严格控制陆源污染,做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深化城市环境保护,努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城市是人口高度集聚的地方,面临着巨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让更多的城市居民在美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显得日益重要。要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集中整治市区和周边地区大气、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污染。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调动了许多地方努力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积极性,应继续培育城市环境保护典型,充分发挥环保模范城市的示范作用。要抓紧完善指标体系,淡化GDp指标,强化环境指标,突出污染减排实效,统筹城乡和区域环境保护,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考核力度,全面反映环境质量,让模范城市成为全国节能减排的标兵。对已经命名的模范城市,要严格复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黄牌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坚决摘牌。

需要的是,今年北京将举办世界瞩目的奥运会。办好绿色奥运盛会,是对北京市和环保部门的严峻考验。保障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需要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山东六省(区、市)通力协作。要充分发挥奥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协调小组的作用,完善区域联防机制,坚决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一要严控施工场地扬尘,减少道路交通扬尘。二要严格执行新车排放标准,提高油品质量;加大在用车路检和改造力度,按期完成污染严重车辆的淘汰和治理;奥运期间要坚决执行机动车限行规定。三要落实工业污染重点治理项目,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搬迁污染严重的企业,对已列入名单的企业要坚决实行停产、限产限排。四要加强燃煤污染治理,督促列入名单的燃煤污染治理项目按时开工按时投运。五要抓好油气回收、封闭作业、废气净化以及餐饮业油烟净化。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北京市要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应对工作。

要以北京绿色奥运为契机,继续深化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控制氮氧化物,将其纳入污染源监测和统计范围,为实施总量控制创造条件。推动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合作,努力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第四,强化执法监督,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严格环境执法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一要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重点监管城市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化工、造纸、电力、钢铁行业,严厉打击危及群众饮水安全的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污泥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安全处置,严格防范重金属污染。二要积极开展后督察工作。对挂牌督办的企业、区域限批地区,以及重大环境案件和严重违法地区进行后督察。要积极探索长效机制,把后督察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三要做好案件办理和行政复议工作。逐步理顺接案、转案、查案、结案紧密结合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诉求。四要大力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重点行业和环境敏感地区的风险隐患排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有效防止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工业污染物成分杂、毒性高、危害大,对环境质量和群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各级环保部门要把工业企业作为执法监督的重点。一要联合发改委召开第三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二要配合法制办加快制定排污许可证条例,加大对排污单位的监管力度。三要摸清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选择先进企业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逐步提高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水平。四要严把企业上市和再融资环保核查关口,指导上市公司做好环境绩效评估和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尽可能减少投资风险。

第五,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工作会议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要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执行*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把好环境准入这道关口。一要严格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加快制定和实施促进污染减排的环境准入标准,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过快增长。大力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停止审批向河流排放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建设项目。抓好“三同时”验收,尽快扭转重审批轻监管、重事前评价轻事后评估和不审批就开工、不验收就投产的被动局面。二要尽快实现“区域限批”的制度化、法制化,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环境违法严重、超过总量控制指标、重点治污项目建设滞后等问题突出的地区,都要实行“区域限批”。三要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不同要求,研究环境准入配套政策,推动环境管理向“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方向发展。四要加快推进规划环评试点,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各地各部门规划环评的主动性。启动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进一步深化生态保护工作。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要全面落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努力改变农村环境保护严重滞后的局面。一要以编制实施规划为龙头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因地制宜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二要加强农村工业污染防治,严控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向农村和落后地区转移。三要完成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做好数据分析、成果集成工作,全面完成土壤污染调查任务。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制度,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示范。

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必须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修复功能,努力遏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趋势。要进一步完善年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决策依据。要大力推进全国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科学确定不同区域主导生态功能类型,指导生态保护工作。要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评估和检查工作,督促自然保护区提高管理水平。要加大生态监察力度,遏制不合理的矿产、旅游资源开发活动。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物种流失和外来物种入侵。

第七,调集各方力量,力争三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取得重大突破。今年是污染源普查和战略研究的冲刺年,也是水专项的启动年。污染源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今年要完成数据收集、分析汇总等关键任务。目前,一些地方普查经费和机构人员尚未到位,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抓紧落实。2~4月份是污染源普查的数据采集期,成败在此一举,地方各级环保部门要把污染源普查作为阶段性的中心工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集中力量完成入户调查任务。要认真查清、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情况,建立污染源信息数据库。要注重数据质量,开发应用好普查成果,为科学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准确、翔实、科学的环境基础信息。要以这次普查为契机,深化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改革,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不断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

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务必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抓紧推进各项专题研究,综合集成阶段性成果,争取尽快向*领导专题汇报。要广泛征求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拿出有分量的战略研究综合报告,积极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途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战略,明确国家环境保护宏观战略目标、方针、任务和措施。要边研究,边筹划,争取以*的名义加强环境保护的文件,指导“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全面启动水体污染治理与控制重大科技专项。根据水专项实施方案,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攻关技术方案,完善管理制度,落实支撑条件,积极协调各参与部门,围绕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河流水污染控制、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饮用水安全保障、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水环境管理与政策等重点任务,全力组织实施好有关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为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努力抓好环境科技、法制、宣传和国际合作工作。要做好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组织申报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做好环境卫星发射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升空。提高重点流域污水处理的国家标准,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加快先进适用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要加强环境立法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抓紧制定规划环评条例、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监管条例。要积极配合宣传部门,大力宣传历史性转变,推动全社会逐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国际环境合作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关系的新内容,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务实的行动、负责的形象,创新观念和思路,创新政策和措施,继续做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环境合作,推动解决全球和区域环境问题。要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走出去、引进来”,把历史性转变全面推向世界,提高中国环境保护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第八,继续开展“五大建设”,全面提高推进历史性转变的能力。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艰巨的环保任务,必须深入开展“五大建设”,明确新目标,突出新重点,落实新要求,努力提高推进历史性转变的本领和水平。

加强思想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环保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今年思想建设的重点就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做理论学习的先锋,做工作实践的表率,做学以致用的模范。广大干部要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新时期环保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加强作风建设。实践表明,越是克难攻坚的时候,越要把改进作风摆上突出位置。完成今年工作的各项任务,关键是狠抓落实。要转变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善于发现和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今年要大力转变会风,着重开好三种类型的会议,一是对有开拓创新的召开经验交流会,二是对存在困难的召开现场办公会,三是对有问题的召开专题研讨会;要增强全局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同党*保持高度一致,环保系统要坚决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加强组织建设。今年,政府即将换届。要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理顺环保体制机制。加强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能干事的人以舞台,干成事的人以荣誉,不干事的人以危机。充分发挥双管体制的作用,加强各级环保领导班子建设。完善环保系统组织体系,探索乡镇环境管理模式。

加强业务建设。设备配了,仪器有了,关键要管好用好,加强人员培训尤为重要。今年业务建设的重点是搞好培训。总局将拿出3000万元专门用于业务培训,重点抓好环境监测、监察、统计人员培训,对地市级所有监测监察人员轮训一遍,在全国掀起一个大学习、大培训、大提高的热潮。

加强制度建设。蒸蒸日上的环保事业,更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保障。要规范行政行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要根据事业发展和形势变化,通过“立、改、废”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之趋于缜密、与时俱进,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矩。要强化行政监督,将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将责、权、利有机统一起来,落实问责制。要坚持依法办事,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环保发展规划篇2

节能环保产业是我省加快培育和发展的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和测算,2012年,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年产值约1100亿元,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134个。

按照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未来七年,我省将努力构建涵盖技术、制造、产品和服务的全产业链,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位置靠前,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年产值突破6500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我省支柱产业之一。

围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规划明确各个产业重点领域。具体而言,节能产业方面重点发展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技术与装备、节能汽车等节能产品、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环保产业方面,发展“三废”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环保材料、药剂等环保产品,绿色产品认证评估等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方面,重点实施“城市矿产”工程,加快废钢、秸秆、建筑废弃物、餐厨废弃物等废弃资源再利用,发展矿山机械等大型装备再制造业等。

环保发展规划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环境问题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1、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1.1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个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1.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人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1.3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t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

1.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1.5~65.8dB(h),其中洛阳、大同、开封、海口和兰州五座城市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超过60dB(a);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68.0~76.3dB(a)。

2、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环境问题涉及到经济、人口、资源等多方面,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是一个综合决策问题,要将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优化产业结构、污染物总量控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实行综合规划。

2.1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方针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在城市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已成为国际城市建设的大趋势。在我国城市总体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尤为重要。

2.2合理布局与环境功能区划

环境问题的地域特征十分鲜明,与城市布局的关系密切。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同时,环境质量标准是根据功能来制定的。不同的区域功能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同。规划要避免将对环境影响大的活动布置在对高功能区有影响的地方,而应将之布置在环境容量大,对高功能区无影响或影响少的地方。环境功能区划是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表述,体现了城市布局在环境方面的要求。环境功能区划,从环境特征或环境容量与经济、社会活动相和谐出发,规划城市环境功能区,协调环境与经济、人的关系。按(下转第16页)(上接第14页)照高功能区高标准保护、低功能区低标准保护的原则,环境功能区划为确定不同功能的环境目标、制定详细环境规划和实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2.3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没有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日都无法运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指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如城市供气系统、集中供热、集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截留管网,垃圾收集、运输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绿化等等。

2.4环境保护与优化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时期,经济发展必然对环境有一定的压力,不同产业结构的环境压力有很大的差异。第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能源、化工、原材料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对环境的潜在压力大,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清洁生产对环境的潜在压力要小得多,产业结构决定了环境保护难易的程度。

2.5污染物总量控制

污染物总量控制要将污染物总量――环境质量――项目――投资四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具体来讲,是以空气和水环境的质量为目标,控制各类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治理措施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具体的项目还要进行技术经济核算,列出经费需求和规划的筹资渠道,进行可行性分析。

3、科学管理

3.1污染物排放“输入――响应关系”

城市环境规划要以环境质量为核心。关键问题是建立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的“输入响应关系”,即污染物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定量影响关系,运用大气或水环境容量模型,将污染物排放与环境质量联系起来。因而污染物排放的“输入响应关系”是城市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污染趋势预测、污染治理方案的模拟和可行性分析都需要应用“输入――响应关系”,必须认真做好。

3.2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对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先进信息手段,对环境保护规划也同样。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具有表现直观清晰的优点,更重要的是它使环境规划中的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结合,可以进行各种综合分析和模型计算,分析计算快捷,存储修改十分便利,图形加工能力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环境保护规划值得提倡的先进手段。

环保发展规划篇4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意义。

答: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效拉动国内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2009年下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着手研究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2011年为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研究起草《规划》。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无论在当前还是长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国际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是推进绿色产业的发展,而绿色产业的主力军就是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因此,绿色产业及产品将在今后国际经济、技术和贸易中展开激烈竞争。为使我国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不断提升节能环保产业竞争力。

从国内看,“十二五”期间,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剧,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单位GDp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约束性指标,必须不断提升我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为大规模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从潜力看,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拉动经济增长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可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规划》先后四次书面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行业协会和专家意见,收集反馈意见数百条,绝大部分已采纳或部分采纳。期间,还专门就“十二五”期间具有显著带动作用的重大关键技术调研,多次征求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及行业专家对相关技术的意见,力求准确把握“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技术方向和重点领域。就相关政策措施,与有关部门多次协调沟通,与“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相衔接。

问: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与普通竞争性行业不同,节能环保产业属于典型的政策法规驱动型产业,既要突出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引导,驱动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市场。因此,《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宏观指导,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突出自主创新,培育规范市场,增强竞争能力,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

基本原则是:政策机制驱动、技术创新引领、重点工程带动、市场秩序规范、服务模式创新。

主要发展目标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节能环保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节能环保服务得到快速发展。力争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

问:“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是什么?

答:《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1节能产业。节能技术和装备重点是高效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仪器设备;节能产品重点是高效节能家用电器与办公设备、高效照明产品、节能汽车、新型节能建材;节能服务重点是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2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制造、再生资源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3环保产业。环保技术和装备重点是先进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危险废物与土壤污染治理、监测设备;环保产品重点是环保材料、环保药剂;环保服务重点是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营的市场化、社会化,完善提升融资、咨询、评价等服务体系。

此外,《规划》还以专栏的形式,提出了“十二五”期间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

问:《规划》提出了哪些重点工程?

答:围绕重点领域确定的工作方向,《规划》提出了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城市矿产”示范工程、再制造产业化工程、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等工程,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形成对节能环保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环保发展规划篇5

环保企业商业化生态建设

一、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初步提出2020年及2030年两个阶段性目标。在“十三五”期间,建立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双重体系,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现三大生态系统全要素指标管理;在既有常规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新增污染物总量控制注重特定区域和行业;空气质量实行分区、分类管理,2020年,pm2.5超标30%以内城市有望率先实现pm2.5年均浓度达标。

二、环保产业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

在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之后,国家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这些文件和规定是中国关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性政策,通过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提高环境咨询、环境工程与施工等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环境保护产业集团的组建。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新常态下的环保产业发展

(一)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我国环保行业规模总体仍旧偏小、创新能力不足,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有待健全。从环保技术装备方面看,目前产业规模较小,集中度偏低,中小企业众多,但专业化特色发展不突出且分布较分散,生产社会化协作尚未形成规模。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成套装备依赖进口,生产多为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低的产品,核心、关键部件的自主化率不高。标准体系不完善,产品质量低下问题较为突出,运行效果难以保证。政策环境不健全,难以有效促进市场需求和健康运行。而对于环境服务业,同样存在企业规模较小、创新力不足的问题。此外,政策环境不完善,支撑体系不健全的局面进一步制约了环境服务业的发展。

(二)市场化带来新机遇

近年来,主要依靠政府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环境污染治理的方式,在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面前显得乏力。因此,“污染企业付费、专业化治理”的第三方治理模式被寄予厚望。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但在从事水、土壤等第三方治理的博天环境集团高级副总裁缪冬塬看来,第三方治理在国内尚处起步阶段,法律法规不健全,排污主体责任明晰难,排污企业违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第三方治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很明显,通过更为专业化的第三方治理,能够较好地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在业内专家看来,解决工业污染治理问题的思路是推行第三方治理。

(三)排污权制度促环保市场成型

排污权交易则是指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下,某企业可以将少于额定的污染排放指标,通过交易所卖给缺少排放指标的排污企业,从而直接获得经济效益。上述计划将改变目前排污企业环保投入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激发排污企业加大环保投资力度。因为,只要排污量少于额定值,就可以获得经济回报,企业不用担心巨额环保投资“打水漂”。

排污权交易制度同样也给环保企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首先,排污企业受到激励后,普遍将加大环保设备投入,其次,这对环保企业的运营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第三方污染治理模式可能大规模兴起。由专业环保企业设计、运营治污设备,同时服务多家企业,获得污染回报的模式将大受激励。此前,新闻联播曾经报道天津某工业园区推行污水集中模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国内有望分羹第三方污染治理模式的公司包括桑德环境,该公司已在多地建设环保静脉园,投资规模大,能够解决区域内的多方面污染,成为当地污染治理的综合方案提供商。中电远达具备较完善的技术咨询研发、培育产业、工程减排的全域产业链。

(四)环境治理市场向社会资本打开大门

在市政领域,未来城市环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社会资本将会有更广泛的参与空间。这些也是目前收付费机制较为完善的领域,从而有助于保证项目中长期稳定而合理的回报预期。同时,由社会资本运营管理,对效率提升、效果改善或将起到显著改善。

融资方式创新方面,在现有较为成熟的Bot模式基础上,未来合资、tot、Rot等多种项目模式有望得到更为广泛应用,以形成新的利益、风险共担机制,优先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也将得到政府投资的多种形式支持。

此外,利用排污权、收费权、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等进行贷款在以前个别项目上虽有过尝试但范围有限,预计未来实施案例将不断增多,而预计拥有稳定持续收费权的项目在融资方面将更加便利。

四、环保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商业模式决定产业业态,是企业成功的一个首要条件。在国家政策和投资的驱动下,环保产业也在逐步升级中,环保产业实现从单一产业链向全产业链的发展。市场主体也经历了由设备公司工程公司投资公司运营公司的转变。新的商业模式将培育出综合环境服务商和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

综合环境服务商,诸如北控水务、首创股份、中环水务等环保企业,集投融资、设备集成、工程建设、运营乃至最后环境效果的负责于一体,具有强大的投融资能力、综合的技术集成能力、良好的企业品牌及相应的规模。

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诸如北京市政院、上海市政院、中国城建院等单位等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以技术为核心,是提供规划、设计、建设、监理甚至运营等服务的方案提供商。与综合环境服务提供商最大的不同,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不参与投融资,不获取融资能力带来的收益,项目运行的收益时间要远小于综合环境服务商,除此之外提供所有专业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唐珊.中国环境保护的环境产业政策.艾特贸易,2014.

[2]刘秀凤.环保产业进入黄金增长期\[n\].中国环境报,2012(6).

[3]戴伟辉,麻彦春,葛宝山.环保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及信息资源配置.情报科学,2012(3).

环保发展规划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低碳;内涵;措施;

abstract:inrecentyears,duetoChina'slargepopulation,therelativeshortageofresourcesofthecountry,thecityisChina'spopulationismoreintensive,allkindsofsocialeconomicactivityishighlyconcentrated,sotherapiddevelopmentofsocialeconomyandthecontradictionbetweenresourcesandenvironmenthasbecomeincreasinglyprominent,thereforeinthecityenvironmentalpollutiontoday,cityplanningmanagementdirectiongraduallytowardsalowcarb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development.Basedontheauthor'spracticalexperienceonhowtopromotethecityplanningthedirection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constructionoflowcarboncitywasbrieflyanalyzed.Keywords:cityplanning;lowcarbon;connotation;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其为城市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为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和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指导,科学和有效的城市规划管理,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建设合理化进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当从自身的职责出发,不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效率,促进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有序的进行,提升城市品质,进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城市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秉承低碳原则,建立起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的良性循环社会,因此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利用资源,减少对空间资源的浪费,在增加绿化的基础上采取其他相应的措施,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化,达到环保理念的要求。下面本文就从三个方面简单的论述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城市规划相关问题。

一、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城市问题相继出现,尤其是环境破坏现象严重更加制约了城市规划步伐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低碳环保城市就是要以低碳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基础,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经济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办法提高生活质量和环境水平,实现城市规划的良性发展。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是要充分的强调以低碳环保理念为指导,在政策规划的推动下实现环保理念的普及推广,再辅以低碳环保技术的支持实现城市规划的环保性。低碳环保城市规划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低碳空间的分布、低碳交通模式的制定、低碳环保能源的应用和产业的建设、低碳环保建筑的施工、绿化的覆盖率以及低碳环保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这些就是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所在,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这些因素都需要包含在内,以实现环保城市建设的目标。

二、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措施

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要从整体上把握好规划的总体布局,能够从决策源头以及宏观层面上保证低碳环保的规划发展,再加以具体的规划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规划实现低碳环保的要求,满足人们日益追求的高质量的环保生活要求。下面本文就从四个方面简单的论述相关的措施。

以低碳环保要求为依据进行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城市空间的总体布局,从总体上把握好城市的规划目标和规划进展,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增加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在提高土地利用率方面,要想实现低碳发展,必须要大力推动复合化土地的利用,要优先发展非土地依赖型产业,降低土地的浪费程度,降低交通用地等工业用地的比重,以此来实现低碳的城市规划目标,在此基础上要加大生态用地的比重,要依托城市的自然环境(如地理、水文、植被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在空间整体布局时,可以采取分散式的组团格局,用这种格局适当的配置人口,减少人口过多给环境造成的压力,这样能够从另一方面实现低碳环保要求下的城市规划总体布局要求。

(二)加强城市社区低碳环保生活建设

低碳环保生活指的是城市和社区的居民在生活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用此种方式来降低二氧化碳等废弃物的排放量,保证空气的质量。为此在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低碳生活的建设。例如加强宣传,帮助居民明白低碳环保生活对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作用,让市民自觉的约束自身的行为;或者充分利用政府的力量,鼓励居民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实现对能源的节俭利用等。居民的低碳环保生活建设也是城市规划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相关规划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三)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

城市产业结构决定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是衡量该城市国民经济整体情况的重要因素,所以往往有些城市在规划的过程中不顾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大力发展能源消耗大的工业,这样的规划建设虽然在短期内能够帮助城市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的规划发展来看,却得不偿失,因此说在今后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大力发展低碳环保产业,推动城市的产业实现低碳环保化。例如推动生产方式的创新,工业建设以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经济为主,改变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发展新兴产业、实现高技术发展,在增加附加值的同时又能够实现低碳环保式发展,这样的方式在城市工业规划过程中要格外关注。同时还需要注意,加强低碳环保建筑的建设也是不能忽视的环节,如利用技术提高建筑的通风和采光,选用更环保更低碳节能的制冷保温材料等,这些都是城市规划建设中不能够忽视的。

(四)城市规划中注意交通规划建设

城市规划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就是交通的规划建设,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系统,那么如何做到交通规划既符合城市的发展需求,又能够满足低碳环保的需要呢?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道路交通的实用性规划建设,即道路交通的流通量,要充分考察当地不同时段的交通流通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起高效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减少不必要的干道交通建设,这样能够实现资源的节约,达到低碳环保的目标。除此之外,在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城市今后的发展承载力,在规划中尽可能的有效预测今后的城市发展交通布局,合理规划交通建设。还需要注意的是,要提倡居民环保出行,鼓励居民公交出行,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实现低碳出行。

三、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环境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同时对于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加强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减缓城市化进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力,能将城市规划的方向引向低碳环保;其次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能够实现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环保性发展,也是将来城市抢占发展制高点的一个跳板,能够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最后,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也能够符合我国生态社会的发展需要,和“两型社会”相协调。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对于我国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结束语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依赖于城市规划,并且以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城市要想合理发展,就必须行科学的规划,充分了解城市自身的性质和特色,分析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只有在科学城市规划方案的指导下,才能逐渐实现一座城市的最终发展目标。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就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秉承低碳原则,建立起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的良性循环社会,低碳环保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是我国长期发展的一个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本文从低碳环保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内涵、规划措施以及规划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使得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理念深入人心,并能够对今后城市规划的发展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琦甄峰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分析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第08期

[2]赵文静低碳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措施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6期

[3]胡杰低碳理念下社区规划策略研究中外建筑,2012年第05期

环保发展规划篇7

一、充分认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利于从决策层面上防止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从源头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充分认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高度,以当前“十二五”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出台为契机,切实搞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全面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一)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条例》规定,在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有关规划、区域流域开发建设等综合性规划过程中,要同步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在编制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以及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时,应当在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形成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和说明。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由规划编制机关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按照《条例》规定编制,并与规划草案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二)加强重点领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区域、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把区域、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长期性环境影响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关键点,进行科学评价。要严格规范各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把园区布局、产业结构和主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环境合理性作为评价工作重点。对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要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环评文件的前置条件,避免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引发新的区域性环境问题。

(三)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工作。综合性规划草案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草案的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审查,由规划审批机关在组织审查规划时一并进行。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区环境保护厅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进行审查。除化工、制药、印染、皮革、酿造、造纸、冶金、建材、焦炭等重污染行业发展规划环评及项目所在开发区、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由区环境保护厅负责组织审查外,其它市、县(区)级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市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审查。

三、抓紧确定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规划目录

区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牧厅、林业局、旅游局等部门要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于年月底前将编制的“十二五”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具体目录报送区环境保护厅。区环境保护厅根据有关规定,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规划编制情况,确定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目录。各市、县(区)人民政府也要按上述要求,做好本辖区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录确定工作。

四、开展对重点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检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以辖区内现有的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园区)为重点,对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没有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或者已经编制完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但因规划的范围、产业定位、布局、规模等已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重新修编规划的,要在年月底前全面完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将有关情况书面报告区人民政府,同时抄送区环境保护厅。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或已批准实施但因规划修编而未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园区),各地环保部门不予受理审批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环保发展规划篇8

关键词:城乡规划;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机制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109

在城乡建设和发展中,城乡规划作为总体纲要,能够在空间上对城乡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协调和统筹。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有序进行是编制和实施规划的主要目的,从而确保在复杂环境下实现城乡的健康与持续发展。在进行下一阶段规划方案进行编制时,对评价城乡规划实施的结果是基本要求,但是难以保证所评价实施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需要相关单位对此加强重视,并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城乡规划环评体系。

1城乡一体化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地位

(1)对各级城乡统筹发展和方针政策进行落实是城乡一体化规划的主要作用,从而使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通过城乡统筹的角度得以体现。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整合、反馈和调整现有的各级各类规划;二是对城乡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以及人口用地等要素进行统筹协调,使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得到有效解决;三是编制区域性专项发展和城市总体发展等规划内容。

(2)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将中心城市规划作为编制重点,市域城镇体系划作为侧重点,两部分同步实施。目前,我国的规划体制被称为“三规”,一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是城市总体规划,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很多学者不断探索和研究于“三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方法。但受国情限制,一般在政府事权范围内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时进行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规划,很少有人重视全境城乡一体化统筹规划。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加强对城乡一体化规划先进,明确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意义重大。

2城乡规划环评现状

(1)滞后的介入时机。现如今,大多时候是在确定规划方案以后才开展城乡规划环评,没有严格落实早期介入原则。因为较晚的介入时间,导致在规划过程中评价技术人员很少参与,具有较为短暂的接触规划时间,没有深刻理解规划内容,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同时,规划方案的优化和形成使评价技术人员很难参与其中,评价技术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及调整建议未能够在规划方案基础上提出,一旦规划形成,基本不可能在调整方案,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规划环评的有效性。

(2)单一的编制主体。现如今,我国规划环评的机构基本上由环境保护部推荐,在缺乏成熟规划环评技术和经验的情况下,规划环评的实施通过上述方式得到较大的推动。不过,因为城乡规划人才在大部分环评机构极其缺乏,没有充分城乡规划体系和内容要点。另外,环评技术机构不太适合对较大不确定性和较高保密性要求的规划进行评价,其会大幅增加沟通环节所花费的成本,而且会使工作脱节问题频频出现。而环评技术机构在评价相对简单的专项规划时其作用又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规划中很难融入规划环评结果,很难保障时效性和效果。

(3)成果应用得不到保障。部门和领导意志在很多规划中得到体现,但走形式的情况比较严重,很难保障规划的实施落实。另外,淡薄的环境保护观念存在于规划编制审批部门,很多部门因为过于重视部门利益而忽视了规划环评工作成果的重要性,只是把规划环评作为一道手续,从而导致环评工作中不良环境影响的跟踪监测方法和削减措施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3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的方法

为了使规划部门在城乡规划环评工作中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需要在城乡规划生态化中充分发挥规划环评的作用,从而使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一体化实施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加快。

(1)推行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环评工作程序。城乡规划编制过程充分融合规划环评过程所形成的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环评工作程序,实质上是推进早期介入环评工作,并在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将规划环评工作全面贯穿。在进行规划编制时,要确保规划人员与评价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严格把关规划的每个方案的环境可行性和每一个进程,另外要将其他技术方法作为参考,使整个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得到保障,使生态原则得到促进。在进行规划环评成果表达时,环评文件不应该独立于规划之外,需要在规划编制中对环境要素综合考虑,确保在规划内容中有效融入环境保护的内容。

(2)将一体化的城乡规划环评组织机制建立起来。所谓的一体化城乡规划环评组织机制,主要是在委托规划编制工作时要求城乡规划的组织单位将规划环评工作结合里面,同时成立规划环评和规划编制两个小组。在具体操作上,对于具备条件的规划编制单位可以鼓励采用自我评价模式,从而确保一体化实施规划编制与规划环评。

(3)开展多层次城乡规划与规划评一体化实施试点。乡村规划、城镇规划以及城市规划均属于我国城乡规划。城市规划和镇规划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总体规划,另一方面是详细规划。其中,详细规划又分为两部分,一是修建性详细规划,二是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体系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环评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规划环评与城乡规划的一体化实施。通过试点,对城乡规划环评体系不断完善,另外通过规划部门的相关政策使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的一体化实施得到进一步推进,确保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全面有序开展城市规划环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与规划环评的一体化实施,不但可以使目前城乡规划环评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且能够使城乡规划生态化得到促进,使城乡规划编制的科学性不断提高,从而给规划和管理和实施提供便利。相关部门要不断探索管理制度,加强工作程序实践力度,最终建立科学完善的一体化实施机制。

环保发展规划篇9

城市规划专业环境影响评价宜居环境人才培养

一、开设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必要性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区域规划、部门性规划、产业规划等的实施所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和后果进行预测评价,并在不利情况下提出改进意见或替代方案的过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规划形成初期就参与其中,并贯穿始终,作为政府部门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战略层次上重点论证规划中未来开发活动的布局、结构以及资源配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提出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整体优化方案和综合防治对策,并从总量控制的角度提出规划中的可行项目和限制项目。

1.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环境影响评价与城市规划专业的结合。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城市建设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一章第四条规定:“编制规划应当注意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2.城市规划实践及教学中的现实需求。对城市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各个层次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前瞻性地考虑环境影响,避免或降低不利的环境影响,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问题,不仅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城市规划实践的现实所趋。虽然城市规划专业人才不需要成为环境影响评价师,但是在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识和知识,可以增强城市环境教学内容对城市规划实践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规划工作者的综合规划能力和规划成果的质量,以及规划成果的成功审批。

3.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完成,归根到底,还是要为人民创造良好的、健康的、有文化的居住环境。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工作者在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和社会准则的基础上,能够合理地保护与利用自然资源,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建立城市生态环境两方面着眼,合理选择适于开展城市建设的自然生态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物理环境与植被、动物等生态环境);同时,着力营造城市内部的人工生态环境,通过绿化、环境污染防治、建筑物合理布局、减灾措施等手段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做到对外尽量降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内实现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有机融合,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乡村关系和城市体系。

二、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重点――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例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研究城市发展中的宏观性、方向性和全局性问题,比如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空间布局、城市土地利用规模等,并对城市发展中的重点专项或部门性问题提出引导性、控制性的框架,以指导部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这些内容一般是通过土地利用政策影响供求关系,对开发活动在整体上起到引导作用。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环境关系密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针对规划内容中的(1)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并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2)提出规划区内城市人口公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教学过程中应强调这两方面规划内容的环境影响具有长期性、宏观性和规划性,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应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突出强调这两方面不仅应对于整个城市,而且应对于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规划内容中的(3)确定主要交通设施的位置,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走向,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城市地铁、轻轨走向及车站位置;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位置、容量;(4)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信、燃气、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这两个方面主要涉及城市交通等市政公用设施,这些规划内容的实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居民生活质量关系最为密切,也是目前城市环境问题表现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在教学中,加强在城市总体规划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和意识,是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同时,这两方面问题的解决也可为下一步开展具体市政工程项目提供有力指导和技术支持。市政公用设施专项规划实施评价的重点应放在交通、能源、水务(供水与排水)、环卫规划方面。

3.规划内容中的(5)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6)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7)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及防治污染措施;(8)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风貌保护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专门保护规划。这四个方面涉及城市生态、环境、景观等保护与建设,是提高城市整体环境质量的有力保证。此方面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规划目标的可实现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相容性,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公众对此规划目标的支持力度。

4.针对规划内容中的(9)确定城市防灾要求、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在教学中应着重分析规划的不确定性及环境风险,并强调从规划层次采取降低环境影响的不确定性及环境风险的措施和预案。

5.规划内容中的(10)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11)综合协调市区与郊区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这两方面关系到规划区内不同地区之间、规划区内外不同地区之间发展机会的公平。在教学中应着重注意可能的社会影响方面。

6.规划内容中的(12)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可看成是城市规划总体目标的近期实现,教学中应突出近期建设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关系研究,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

环保发展规划篇10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是为了加强环保公众参与的有效监督,环保部门在环评文件的受理和审批中,对公众意见的调查、采纳情况进行审查,判断其合理性并提出处理意见,从而对周围环境作出相关规划影响评价,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居住环境受到许多环境的干扰与影响,国家对某区域有效环境规划影响评价越来越重视,且2009年10月,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起正式实施,根据条例要求,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均应当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前随着环境重视,环保法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越来越完善。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目前国家所进行的相关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含建设目标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三类,其中区域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遵守的原则包含:“整体性”、“一致性”,这两个原则,整体性原则是应该把政府新规定的相关政策、规划计划作整体性与一致性的考虑,达到规划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目标的关系,目前每一个规划与环境的指标关系虽然没有表述出社会规划目标涉及到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环境影响目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形成环境目标的产生,如减少某种能量的消耗、寻求、能源来源的多样化、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目标,减少规划区域或二氧化碳的排放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可能包含一个目标或者多个目标,但是针对多个目标的实施以后,必须与原来的目标达成一致,如在区域内要达到环境空气指标合格,必须减少多种气体的排放,因此规划环境评价中涉及到许多气体处理达标排放合格的目标原则。

2规划环境影响性评价内容与方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是属于区域环境评价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结合,具有一定预估评价性、超前控制性等,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解决目前规划区域内出现的环境冲突,分析某一个区域存在环境影响因素,并从多方面详细诉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政策与措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在建造实施前期进行方案的讨论、制定出合理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可研报告,使得该部分建设环境取得经济、社会、环境的相关性效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点方法:核查表法、矩阵法、叠图发、网络法、系统流图法、情景分析法、投入与产出分析、环境数学模型法、对比评价法环境承载力分析法、累计影响评价方法。各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可能受到规划行为的影响、规划目标的影响、区域特征目标的影响其中包括自然条件、社会背景、经济状况等的专题地图、环境成分影响、投入产出的影响、分析方法的影响如有些环境评价需要经济数学模型的影响等。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可能产生相关影响需要表现在各个清单中,并对环境影响清单作出相关定性与半定性的评价,才能达到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问题,是环境有效预防或者环境的重要措施,是预防规划实施的有效环境因素,构成许多生态系统,保护环境不受到威胁提供可靠的依据,目前规划环境评价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有效的一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国家制度的影响,但是目前随着各种环境保护的法则不断的晚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越来越达到目前针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通过相关文献总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从经济形势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体现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需要内容还不够完善,“调结构、促减排”是推进规划环评的着力点;(2)从社会形势看,由于环境问题的引发大量社会不稳定性因素包含社会经济及环保问题,为了更好的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我们必须大力开展规划环评,增强各种规划之间的环境协调性,减少由于规划不当导致的环境问题,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从环保形势看,维持目前环境保护的政策、发展环保综合措施依然非常重要、并且一直体现科学谋划,以及中国“十二五”环境保护的需要,促进环境保护和大力发展环保战略相关规划,并结合环境保护、推进规划环评的关键点。

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经济评价与管理

环境影响性评价中需要根据建设规划环境评价几套方案给予一定经济性评价方案,一般选择简单,投资较低的工艺方案。环境影响评价中还需根据企业,按照总体要求建设运行的管理方案和监控方案并送地方环保局审核备案,遵守环境保护的方案与原则。同时后期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管理,由专人负责污染控制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记录耗材购买和更换时间,购买量,整理台账,并保留相关采购发票复印件,每月定期向环保部门备案。重视环境处理装置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制定专人负责监督和检查,确保方案的正常进行。

5结语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案的进行对环境影响评价建立、推进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方案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环保部门对规划环境评价的建设、构成科学有效的方法、确定有效的环境评价基础。

参考文献:

[1]董雯雯,程久苗,王翔.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

[2]曹东福,张元刚.中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7).

[3]马玉林.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方法探讨[J].青海环境,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