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07:12

股票投资方法篇1

时常接到朋友的电话“最近大盘涨了,是不是该入市了”,声音听上去很渴望得到鼓励。股票永远是热点话题,股民们就这样不断地经历着贪婪、恐惧或纠结。最近,市场又开始纠结了。

浮躁的股市充斥着自欺欺人的炒家和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嘈杂的噪音蒙蔽了股票投资的本质,扭曲着投资者的心智。有些人迷信专业机构,像无头苍蝇一样探消息、跟庄家。有些人则把炒股当作,猜大市、炒垃圾股。老股民一边痛骂股票难以琢磨,一边在股市中流连忘返,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成也股票,败也股票,股市令人又爱又恨。

以笔者十几年的经验与教训来看,心态、策略、方法是股票投资的几道关。

投资心理:避免陷入误区

心态决定策略,策略决定方法,方法决定成败。心态是股票投资最根本的、决定性的因素。

以股东的眼光看股票

有一句笑话“炒股变成股东”,言下之意股票就是用来炒的,这就是很多人的看法。其实,股票的本质本来是给公众一个投资好企业的机会。

股票给人的印象是高风险,交易所也提示“股市有风险”,这很误导。实际上,上市公司的风险比未上市企业低得多。企业的平均生命期只有几年(中国能坚持5年以上的公司不超过5%),而上市公司规模较大,经营较成熟,抗风险能力更强。而且,在严格监管下,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更规范,对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更多。

再加上公开市场有很好的流动性,工薪阶层通过购买股票分享企业的经营成果,是一条便捷的致富之路。

避免心理错觉

行为金融学的指导作用胜于很多经典理论,但直到2002年心理学家卡尼曼(Kahneman)被授予诺贝尔奖,这一学科才引起学界的重视。对投资而言,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极其重要,因为心理效应极大地影响着投资者的策略和方法,并最终决定投资成败。

前人总结了很多心理效应,因为这些心理效应让人迷失,采取错误的行动。我更喜欢将其称为“心理错觉”。

参考点效应(Referencepointeffect):卡尼曼和特沃斯基(tversky)提出的前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心理效应,是指人在做决策时往往依据相对值而非绝对值。例如,给受访者两个选择:a.其他同事年薪6万元而你为7万元;B.其他同事年薪9万元而你为8万元,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很多人会不断地对比买入价或者对比他人的收益,决定自己的行动。

易财效应(Housemoneyeffect):指不是通过本职工作和辛苦劳动获得的收益,例如中奖或赢钱,这种“白赚的”钱花起来更大手大脚。有的人对股票的态度与此类似,赚钱后往往将本金收回,拿“赚的钱”继续投资,即便全亏也无所谓,但本钱不能亏。

蛇咬效应(SnakeBiteeffect):通俗地说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用金融术语来说这是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一旦亏损后会对投资产生恐惧,更趋谨慎。

赌徒效应(trytoBreakeveneffect):这类投资者是风险偏好型的,喜欢冒险。他们一旦亏损,往往会加大投入,期望能侥幸翻本。

禀赋效应(endowmenteffect):著名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Richardthaler)指出,当拥有某样东西后,有些人会赋予该物更高的估价。例如买了一只股票后会更觉得这只股票好,“孩子是自己的好”。也有人恰好相反,买什么都觉得买错了,决策之后就立即后悔,在他们看来“老婆是别人的好”。

马太效应(matheweffect):源自《圣经》“马太福音”里的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股市里的典型表现是追涨杀跌。

利用市场的心理

我们用心理效应结合简单的经济学原理,解释如何利用人们的心理效应获利(图1)。

假设原来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别为S0和D0,市场均衡点e0对应的股价为p0。当市场出现利空时,供求曲线会分别向右下方和左下方移动。在理性预期下,新的供求曲线将是S和D,新的均衡点和股价应为e和p。但由于羊群效应会导致市场惯性和过度反应,形成超卖,供求曲线分别达到S1和D1,市场均衡点e1,股价跌至p1。这种矫枉过正的状态并非买家和卖家的真正预期,是不稳定的,恐慌之后市场会进行修正,供求曲线逐渐回退至应有的位置,即S和D所决定的市场均衡点e和股价p。

市场动荡的第一阶段往往很快,股价迅速从p0跌至p1,在p1附近容易捕捉买入时机,反弹后p与p1的差值就是超额获利。如果利空消息是交易性的,那么市场均衡点应高于e甚至回复到e0,超额获利将更多,等于p0与p1的差值。

不做圣贤就做傻子

炒股看起来容易,不需要高深的数学,操作成本很低,是下岗大妈都可以干的营生。但看似容易,却并不简单。股票市场是一个均衡市场,有明显的博弈性,需要耐心、淡定、决断,决策不能受情绪的影响。总之,需要做一个圣人。

如果做不到圣贤,那么宁可做一个迟钝的傻子。不看行情,不听谣言,忘记自己的盈亏,内心安宁,反而对自己的投资多有益处。

投资策略: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了健康的心态,就能够制定合理有效的投资策略。那什么是“合理有效”呢?

长期持有,不预测大市

中国的投资者喜欢猜测股市涨跌,尤其是短期涨跌。“大市你怎么看”是很多人的口头禅,短期走势也是很多人决策的依据。基金公司每季度都会预测下一季度的市场走势,并通过时机选择制定季度投资策略。

事实证明,在股市预测上只有事后诸葛亮,没有先知。没人能持续地预测正确,就像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预测一样。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短期涨跌的机理过于复杂,影响因素极多,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可能导致趋势变化,投资者不可能把握所有的短期因素。我们的实证研究发现,机构公开预测的准确率不超过50%。

随着时间的拉长,短期因素的影响会消散,而决定性的长期因素数量少,更容易把握,这就是长期投资更容易把握的道理(“长期”并非是指时间的长短,而是指能把握长期性因素)。股市应是一个正和博弈,存在长期上涨的趋势。

迟钝投资,不做短线与波段

有些人急切地寻找暴涨的股票,对长期持有、年均30%的收益率不屑一顾。其实,股市是增长性市场,长期投资可获得良好的回报;做短线和与波段很难且交易成本高;当我们认为一家公司的股价被严重低估,并预计股价将会翻番、翻番甚至再翻番时,我们才会买入,然后等待市场的价值重估,这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些都足以成为投资人长期持有的理由。

统计显示,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跨度里,全球主要股市指数增速一般都能超越经济增长速度(表1)。

而且,几乎没人能够持续做好短线。

如果有人能够持续地准确判断股指或股价的短期走势,他的收益将会非常惊人。在1901年1月买入道琼斯工业指数,每月做一次决策(预测上涨就全部买入,预测下跌就全部卖出),到2012年4月,如果每次判断都正确,那么累积收益率将高达17454亿倍。投入1万美元将变成1.7亿亿美元,足以买下整个地球。毫无疑问,这没人做得到。

再拿中国市场做一个更宽松的假设。从1990年底至2012年4月17日,上证综合指数从100点升至2335点,累积上涨约22倍。我们粗略将市场划分为12个大的周期(24个大的涨跌波段),每个周期历时约21个月。如果能把握住这些大的波段,在每个低点买入,高点卖出,那么累积收益率将超过4.3万倍,年均复合收益率高达66%。恐怕没人有如此骄人的业绩。

选择好股票,持有不炒作

曾问过很多老股民和基金经理,中国历史上哪些股票涨得最快?人们给出的答案多是被人炒作的题材股,如上世纪90年代的10大牛股,东方电子、综艺股份、中科创业、亿安科技等。

垃圾股涨得快跌得也凶。那些先包装,再化妆,实在不行就伪装的企业,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吹起的肥皂泡终究要破灭,股价定会被打回原形。

相反,很多并不热门的“白马”绩优股,却有着良好的长期收益(表2)。有趣的是,每当提起这些股票年均20%以上的增速,很多人却觉得“涨得太慢了”,他们不喜欢平稳的股价,喜欢波动,喜欢当暴发户。做过企业的人都知道,小企业连续快速发展都非常困难,大公司连年暴涨怎么可能?

事实上,诚信的管理团队、合理的业务模式、渐进的变革、年度业绩以20%的速度稳定增长、没有特别的炒作题材,这样的股票才最有可能给投资人带来巨大回报。业绩增长终将反映在股价中。以业绩增长支撑的股价上涨也是最可靠的。投资者应该投资于那些持续盈利、不断为股东创造新财富的企业。而这样的股票,能让所有投资者都赚钱,是正和博弈(图2)。

大手笔买卖,不拘蝇头小利

“当前股价10元;目标价位11元;预期收益10%;评级:买入”,这是从国外舶来的“商业惯例”,经常印在券商的投资建议报告上。

貌似精确,但通过模糊推断得到的精确数字并没有意义。股票定价是模糊推断,没有人能精确计算出股票的合理价位。我们无法给企业一个准确的定价,哪怕是自己最了解的企业,最多只能给出大致的价格范围。如果我们想买一只股票,一定是因为市价远远低于目标价格区间,譬如估价区间是30-50元,而当下股价只有10元。而买入后的理就应该是股价上升至少2倍才会卖出。

独立判断,不从众

不要相信那些屁股决定嘴巴的专业机构的预测,它们的准确率绝不比猴子更高。

2004年5月,以亚洲最佳研究著称的里昂证券公司了策略报告《enteringashares–thetimeisnow》(快来买a股吧,时机到了),可是市场并不给力,上证指数从1783点一路跌破1000点。2007年3月17日,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高盛公司和瑞银集团迅即发表唱空报告,不过事与愿违,市场从2930点飙升至4335点。这类大机构自掴耳光的事件不胜枚举。

追涨杀跌不会有好结果,投资需要独立判断,需要先行一步,需要逆市而为。“众人贪婪时我恐惧,众人恐惧时我贪婪”道出了投资的真谛。我们发现,投资于那些被主流基金经理遗弃的绩优股往往会有很好的回报。

投资方法:恪尽职守,水到渠成

很多人喜欢盯住股票行情,每天花几个小时,事实证明往往是浪费时间。行情只反映过去的信息,并不反映未来的信息,因而对预测根本没有帮助。

在有效的投资策略下,我们的工作应集中在筛选股票。成功的筛选来自三个层面:充足的信息、精准的分析判断和好运气。

搜集信息

首先要搜集到足够的信息。既可以正面展开,也可以侧面进行。

正面渠道是必要的。但实践表明,决定性的信息往往是侧面渠道获得的。通过尽职调查了解企业战略调整、管理层的能力;从产品、生产、技术、市场、财务和人事等方面全方位考察公司的运营;了解企业与上、下游和竞争对手的关系;咨询行业专家对公司的评价等。企业的中层人员、考核部门和银行信贷员对公司的了解可能超出我们想象,他们都是很好的调研对象。

很多证券公司分析师在调研时蜻蜓点水,到上市公司拜访证券事务代表后便很快写出文采斐然的报告,这种人云亦云的研究报告有何价值?2005年,为了调研通葡股份,笔者在通化住了一周,访谈了包括管理层、政府官员、竞争对手、经销商、供应商乃至下岗职工在内各色人物几十人。期间遇到两位基金经理,他们各自赶到公司与高管面谈一个小时后告辞。这样的“调研”能了解什么?从上海到通化需要辗转两天路程,他们到底是节约时间还是浪费时间?

投资分析

投资分析有不同的思路,通常被归纳为由宏观到具体(top-down)和由具体到宏观(Bottom-up)。

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是把各种信息有机地组织起来,获得一个完整、准确的判断。这个判断如同把破碎的彩片拼成完整的图画,因此被称为马赛克理论(mosaictheory)。

投资分析最后归结到企业估值。欧美市场喜欢用理论上最理想的现金流折现模型(DCF)和红利折现模型(DDm),但这些方法在中国不大适用。也可以采用倍数法(或可比公司法),市盈率法(p/e)简单易懂,但市净率(p/B)、市销率(p/S)、市盈率增长率(p/e/G)的灵活掌握很重要。

企业估值需要判断企业运营和预测财务数据,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要编制运营假设和财务报表,再将财务预测导入估值模型计算出最终价值。再次强调,我们不要期望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价,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大致的价格区间。

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就是要选择性价比高的股票,可以分为成长型(相对质量高)和价值型(相对价格低),当然也有一些兼具两种特点的价值成长型企业。

那些具有长期增长潜力、因外界环境变化或内部变革盈利提升、处于行业周期底部、负面事件导致市场过度悲观和超卖的股票是关注的重点。与此相反,对于核心竞争力丧失、存在严重治理问题、处于行业周期底部、市场过于乐观导致股价高估以及人为操纵的股票则要小心。

很多投资者觉得很难选择买卖时点,特别是卖出。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随时按市价买入,达到或者超出预期股价区间即可卖出,或者如有更好的买入目标,即可调整持股。

构建组合

如何构建投资组合?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应尽量增加股票数量并差异化,“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在数学上获得一个风险约束下收益率的最优解。我们更赞同“找最结实的篮子,把所有的鸡蛋放进去,再把篮子看好”。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设条件不现实,投资于自己熟悉的领域能够降低风险,务实有效。

股票投资方法篇2

关键字:创业板灰色聚类股票投资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07-03

一、引言

中国创业板市场自2009年10月30日启动以来,其基本面的变化与市场表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在中国发展创业板,为那些具有发展前景的创新高科技型公司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融资渠道。截至到2010年3月10日,已有58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这些公司的共性是:成立时间短,规模小,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是,由于上市门槛低,这些公司的投资资质良莠不齐,有些公司实力强劲,有些公司实力较弱。如何从创业板的众多公司中,选择出具有投资价值的公司股票,对发展完善股票投资价值的理论研究、帮助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股票投资价值研究的诸多方法中,聚类分析以其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受到了众多学者的青睐。学者们对应用聚类理论进行股票投资价值研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通过文献梳理,笔者发现目前利用聚类分析对股票投资价值的研究存在以下倾向:一是研究对象,偏重于对主板市场和中小企业板市场的股票研究。二是研究方法,多采用传统聚类分析方法,如系统聚类法、分解法、动态聚类法。三是研究思路,通常以大样本面板数据或大样本横截面数据展开实证分析。

然而,创业板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新生力量,具有以下特点:可供交易的股票个数少;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不完备。此时如果继续用经典的聚类方法作为分析工具,其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将无法保证。

对此,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的“小样本”、“贫信息”思想引入创业板股票投资价值的评价研究中。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聚类方法,尝试对创业板中的11支股票按照6项聚类指标进行灰色聚类,通过计算不同指标的灰色聚类系数,最后以聚类类型来定性评价股票的投资价值,从而为投资者提供理性的投资参考数据。鉴于灰色理论在股票投资价值方面的研究应用较少,本文对股票价值的灰聚类研究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二、灰色聚类理论概述

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是一种处理“小样本”“贫信息”数据、解决灰类问题的有效方法。近年来,灰色系统理论不仅在理论上迅速发展、日臻完善,而且在实践中得到日益深入和广泛的应用。其中,灰色聚类理论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灰色聚类是根据灰数的白化函数将观测对象聚集成若干个可以定义类别的方法。灰色聚类通过将聚类对象对于不同聚类指标所拥有的白化数,按几个灰类进行归并,经过计算所有指标的综合效果,判断聚类对象所属灰类。灰色聚类的分析过程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1.设有n个聚类对象,m个聚类指标,s个灰类;dij为第i个聚类对象对于第j个聚类指标的样本值,其中1≤i≤n,1≤j≤m。则样本指标矩阵为D=(dij)n×m。

2.将n个对象关于指标j的取值相应地分为s个灰类,称之为j指标子类。j指标k子类的白化权函数记为fkj(dij)。白化权函数的表达式为:

上限测度白化权函数

三、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样本选取

1.指标体系。通过梳理前人研究的成果,结合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本规模小、成长潜力大的特点,本文选取每股收益(di1)、净资产收益率(di2)、每股现金流(di3)、主营收入增长率(di4)、净利润增长率(di5)、每股净资产(di6)这6项财务指标组成灰聚类财务指标评判体系,从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和扩张能力三个大的方面对股票的投资价值进行考察。

2.样本的选取。本文选取在创业板上市,并于2010年3月10前已经披露2009年年报的11家公司组成样本集。本文的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君安经济数据资料库。

四、实证分析

1.指标数据标准化。为消除原始指标数据量纲和数量级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本文按照下式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

dij=dij/max(dj)(6)

其中,dij为i公司第j个指标的样本,max(dj)表示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采用此式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的优点是,同一指标内部相对差距不变,且解决了不同指标间的相对差距不确定的问题,同时保证了标准化后极大值都为1。

2.确定指标灰类的白化权函数。本文将每项聚类指标分为3个灰类(k=3),并设定灰类1(k=1)最好,灰类2(k=2)次之,灰类3(k=3)最差。灰类1的白化权函数表达式依据公式(1)写出,灰类2的白化权函数表达式依据公式(2)写出,以此类推。

同理,写出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现金流、主营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每股净资产的优、中、差灰类的白化权函数。将对象i关于j指标的样本值dij带入j指标的k类白话权函数,计算出dij关于k灰类的白话权函数值。

3.确定j指标k子类的临界值λkj。根据λkj=X1,写出j指标k子类的临界值λkj。临界值是区别不同灰类的数值标志,反映了由某一灰类过渡到另一灰类界限。

表3说明,聚类指标优等灰类的临界值λ1j在0.6至0.8之间,当样本值dij超过λ1j时,便离开中等灰类区间,进入优等灰类;聚类指标差等灰类的临界值λ3j在0.15至0.3之间,当样本值dij低于λ3j时,便离开中等灰类区间,进入差等灰类。在优等灰类和差等灰类的临界值之间,属于中等灰类的范围。样本值dij越接近λ2j,其隶属于中等灰类的可能性越大。

4.计算j指标关于k子类的权重ηkj。按照公式(4),计算出j指标关于k子类的权重ηkj,为进一步求得灰色聚类系数σkj做准备。权重系数刻画了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由表4可以看出,在3类权重系数列向量中,每股收益指标的权重系数ηk1数值最大,依次为0.2、0.21、0.33。这说明每股收益指标在本文的指标评价体系中是最重要、最能有效甄别股票投资价值大小的财务指标。位列第二的是每股净资产这一指标,其余4项指标对股票投资大小的影响则较为平均。

5.确定灰色聚类系数σkj。按照公式(5),计算灰色聚类系数,σki表示了对象i属于灰类k的程度,σki越大,对象i属于k类的程度越深。经计算,灰色聚类系数如下表所示。

由表6可知,11支样本股票可以分为3类。属于最优类的股票有,机器人,宝通带业,新宙邦,中元化电,万邦达。这类股票的总体特征是每股收益高,每股现金流充沛,净利润成长率显得尤为引人注目。这表明,这类公司正处在大力开拓市场范围的高速成长阶段,是快成长、高盈利、扩张力强的“潜力股”。这应是投资者首选的一类股票。在这类股票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其每股现金流净利润增长率为14.36元和94.9%,远远超过综合实力排名第二的机器人。

属于第二类的股票有特锐德、硅宝科技、汉威电子。这类股票的特点是净资产收益率较高,净利润增长率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但成长能力稍显逊色。这表明,第二类公司已经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投资这类股票的风险较小。

第三类股票属于低收益、低成长股票。虽然从单项指标来看,钢研高纳的每股现金流和每股净资产都不低,福瑞股份的净资产收益率更是高达33.32%,但是从综合实力来看,这两只股票的各项指标值相差悬殊,远不如其他股票的投资价值高,投资者应谨慎观察其表现,再作出定夺。

五、结论和展望

本文将灰色聚类理论引入股票投资价值的评价当中,为聚类分析股票的投资价值开辟了新途径。本文在介绍灰色聚类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建立股票投资价值的指标体系,然后通过计算不同指标的灰色聚类系数,最后以聚类类型来定性评价股票的投资价值。实证结果表明,灰色聚类方法不仅降低了对数据量和信息量的要求,而且能有效区分出具备不同投资价值的股票。

本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引入行业概念和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两项新的指标因子,扩大样本集,对创业板股票的投资价值作更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迎春,陈洁,张晨希,万忠,张燕平.聚类在股票研究中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16(4)

2.陶冶,马健.基于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的股票投资价值分析―关于中小企业板的初步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26)

3.于华.上市公司子综合评估的聚类与主成分分析[J].西南金融,2007(9)

4.刘思峰,郭天榜,党耀国.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5.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标准化方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

(作者单位:刘益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会计学教授;王琼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吉朝阳.长庆油田兴庆路综合服务处办公室主任;朱超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股票投资方法篇3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价值分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认定可以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可转换债券等,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作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以及持有至到期投资。自2007年沪深两市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来,上市公司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所持有的被投资单位的法人股都可以转化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些限售股具备了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及变现的能力。这类持有限售法人股的股东当中,大部分为控股上市公司,它们因参股其他上市公司而获得较多利益,受到股票投资者的关注。此外,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在每年的上市公司年报中,要对上市公司以前年度在长期股权投资会计科目下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加以披露,并说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企业股东权益的影响。股票投资者可以依据上市公司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这些法人股进行价值重估,挖掘出一些持有较大股权投资其价值又被市场低估的控股上市公司,选择性购入这类上市公司股票,可以获得较好的投资回报。

一、股权重估价值被市场低估的根本原因

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前,在原会计制度核算模式下,类似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通过持有优质上市公司的股权获得股票资本升值带来账面收益的模式难以实现,上市公司所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被投资上市公司的股权增值无法体现在其财务报表中。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投资的股权份额的多少,采用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即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核算,并不计算所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市价变动的“公允价值”。具体表现为:企业对被投资交易市场不具有重大影响、共同控制或控制,且在沪深证券交易市场没有上市交易、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可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受被投资单位盈亏的多少和其他权益份额变动的影响,在取得被投资单位分配的现金股利时,才确认投资收益。不论被投资单位的业绩高低,如果被投资单位不进行现金分红,股权的投资收益就无法体现在投资方的利润表中。反之,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控制或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可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根据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份额的多少而变动。只要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就要进行相应调整。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盈利时,所有者权益的留存收益增加,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需要调增,确认为投资收益;发生亏损时,所有者权益的留存收益减少,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需要调减,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其核心是投资方在被投资单位拥有多少净资产,被投资单位实现多少净利润、出现多少亏损、分派现金股利的高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下变动都会引起投资方净资产份额的相应变动。

但不论控股公司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进行会计核算,其所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不会因为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上市公司潜在的实质价值并不受影响。例如,上市公司所持有的股权如果以每股1元的价格买入,当期市场交易价值上涨为每股10元时,上市公司无论是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核算,公司财务报表仍然将其长期股权投资以每股1元的价值反映,每股增值9元部分,并不计算股权资本的市场增值,因此,在原会计制度核算模式下,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前,上市公司所持有被投资单位股权的潜在市场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正因如此,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潜在价值被证券市场所忽视而被低估。

二、股权分置改革所带来的市场机遇

会计制度就像一根纽带,会计政策的变更将上市公司和其所投资的上市公司联系在一起。股权分置改革后,长期股权投资所具备的潜在市场价值,成为投资者分析上市公司价值的重要参考因素,自2007年以来,因会计政策的变更,证券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上市公司之间互相持有股份的现象相当普遍,上市公司按控股份额的不同分为三类:

第一类,绝对控股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占被投资上市公司总股本的比例达到51%以上,处于绝对控股水平,限售股流通后大规模套取现金的可能性较低。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这类控股股东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属于现行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投资方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

第二类,上市公司控股比例较大,属于相对控股水平,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此类公司属于现行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按照权益法进行计量和核算的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如东方集团、新希望、辽宁成大、吉林敖东等上市公司,此类公司所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市价高低的变化,会对控股公司的净资产和净利润产生相应影响。

第三类,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较小的股票投资,目的是取得股票短期差价,会计核算上以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理,期末按股票交易价格计量,以股票收盘价作为公允价值计价入账。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影响公司的净资产。如两面针、雅戈尔、太极集团等上市公司通过沪深证券交易市场购入的股票。

上述三种类型的上市公司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所持有的股权将出现在“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三个会计科目中,而且必须以公允价值入账计入资本公积。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限售法人股进入全流通领域,第一、二类控股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将此类持股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计入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将取得价款与该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的利得或损失,计入投资损益;同时,将原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对应处置部分的金额转出。

例: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相对控股的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法人股10.67亿元,2015年12月31日民生银行的股票收盘价为9.64元/股,2015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东方集团如果按照原会计准则计算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10.67亿元,按现行会计准则计算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92.19亿元,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增值92.19亿元(即10.67×9.64-10.67×1),同时,东方集团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相应增加了92.19亿元。假如东方集团所持有民生银行的限售股开始流通,并出售持有民生银行股票的10%,即1.067亿股,按民生银行的股票市场交易价格每股9.64元出售,则东方集团将取得投资收益9.22亿元(即1.067/10.67×92.19),同时,“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相应减少9.22亿元,仅出售部分股权,每股收益0.55元。

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控股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权价格的变动,影响着控股公司的净资产,出售时将影响控股上市公司本身的盈利,沪深股市股权的市场价值得以体现,这就意味着一批股权重估增值的上市公司将浮出水面(见表1)。

三、股权投资价值分析

在现行会计制度下,控股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持有优质上市公司的限售法人股股权,获得股权升值所带来的账面收益,使巴菲特所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盈利模式成为现实。笔者认为,从上市公司所拥有股权潜在增值的视角,可以动态市净率、动态市盈率两个指标分别分析对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影响。

(一)市净率。市净率是指股票价格与净资产的比率。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相反,则投资价值较低;它有助于投资者以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较高的资金产出。对证券投资机构而言,它能够帮助其辨别股票投资风险。每股净资产是标的股票的账面价值,它是用初始投资成本计量的,而每股市价是资产负债表日这些标的股票资产的现在价值,它是证券市场上投资者交易的结果。例如:浦发银行、南京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类的股票市净率低于2倍,而创业板类股票的市净率远远高于2倍。这类现象,在我国沪深股票交易市场中屡见不鲜,股价的高低与其净资产不匹配,究其原因,这与股本结构、股本大小以及投资者偏好密切相关,同时,也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以及投资者投资理念的不成熟。通常情况下,股价是净资产的2倍左右,对该股票投资较为安全。对发展前途有良好预期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净率可以达到2倍以上,甚至远远超过2倍。该股票股价与其净资产的关系具有密切的正相关性,更多的是体现投资者对于投资标的股票的未来预期,假如现在的投资标的股票能够在未来给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那么现阶段该投资标的股票的市场需求也会增加,从而推动投资标的股票市场价格的走高。如上页表1所示,东方集团2016年3月31日的收盘价为每股6.84元,每股净资产为6.29元,计算出的市净率为1.08倍(即6.84/6.29);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计算,股权投资总溢价为92.19亿元,每股溢价5.3元,溢价后每股净资产为11.82元,溢价后的动态市净率仅为0.58倍(即6.84/11.82),投资该股票比较安全,若股价按净资产的2倍计算,该股票市价应为23.64元(即11.82×2),而该股票2016年3月31日的收盘价仅为每股6.84元,因此,该股预期具有近17元的上升空间。同样,新希望、吉林敖东、辽宁成大、北京城建等上市公司潜在的股权增值对其每股净资产的贡献分别高达6.33元、22.02元、12.85元、3.38元,这类股票价值的被低估程度可见一斑。

(二)市盈率。市盈率是股票价格与股票收益的比率,用来比较不同价格的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者低估。一般认为,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如果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存在泡沫,股价被高估。市盈率的高低反映了对该股票投资相对成本的高低,同样也体现了对该股票的投资风险。一般情况下,市盈率越高,表示投资该股票的风险越大,市盈率越低,则表示投资该股票的风险就越低。例如:浦发银行、南京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类的股票市盈率低于20倍,而创业板类的股票市盈率远远高于20倍。这种现象在我国沪深股票交易市场中较为常见,股价的高低与其收益不配比,究其原因,同样与股本结构、股本大小以及投资者偏好相关,反映了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以及投资者的不成熟。通常情况下,20倍的市盈率,表示投资该股票较为安全。具有良好预期的股票市盈率远远高于20倍以上。股价与收益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如果现在投资的品种能够在未来给投资者带来好的收益,投资者对于该投资品种的未来预期趋于乐观,它的市场需求也会增加,从而进一步推动该股票的市场价格走高。反之,投资者对于投资品种的未来预期则趋于谨慎,股票的市场价格走低。例如:东方集团2016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为0.139元,2016年12月31日收盘价为每股6.84元,计算出的市盈率为49.2倍(即6.84/0.139),表面上看投资该股票风险较大;但是,从其持有民生银行10.67万股股票中出售股份的10%,即1.607万股,若以2016年3月31日民生银行的收盘价每股6.94元计算,1.067万股的套利,将给东方集团带来近9.22万元的巨额投资收益,仅此一项公司每股收益将达到0.55元,按预期收益计算出的动态市盈率仅为9.91倍(即6.84/0.69),若股价按每股收益的20倍市盈率计算,该股票市价应为13.8元(即0.69×20),而该股票2016年3月31日的收盘价仅为每股6.84元,因此,该股票预期具有7元的上升空间。同样,新希望、吉林敖东、辽宁成大、北京城建等若按10%的比例出售其所持股票,潜在的股权增值对其每股收益的影响分别高达0.63元、2.20元、1.29元、0.34元,新希望、吉林敖东、辽宁成大、北京城建一季度每股收益将分别为0.32元、0.41元、0.19元、0.11元,其动态市盈率分别为16.75倍、10.10倍、10.91倍、27.53倍,若按20倍的市盈率计算,该类股票同样预期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间,该类持股对该公司业绩有着重大的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以及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控股上市公司所持有的被投资单位的限售法人股所潜藏着的巨额增值将得以实现,选择一些持有较大股权投资而其价值被市场低估的控股上市公司进行投资,可以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S

参考文献:

股票投资方法篇4

(1)采用单项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时,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的划转

例1:假设甲企业采用单项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1999年6月30日因股票C市价明显下跌,为避免变现损失而划转为长期持有。

股票的有关资料如下:

成本890000元

市价890000元

跌价准备40000元

账面价值850000元

在划转时,甲企业应做如下会计凭证: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5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4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上例中,划转日恰在资产负债表日(6月30日为中期报告日),此时股票c的市价正好等于其账面价值。但是,若股票C于7月26日划转为长期股权投资,而当日的股票市价为840000元,则甲企业应首先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补提跌价准备10000元。甲企业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补提跌价准备:

借: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0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10000

划转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4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5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如果7月26日划转时股票C市价上涨至860000元,则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6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4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0000

(2)采用类别比较法或总体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时,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的划转

如果企业采用类别比较法或总体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时,企业只能确定某类或全部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而某一项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是无法确定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划转就只能从总体上冲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例2:接上例,假定7月26日股票C的市价为840000元,则无论采用类别比较法还是总体比较法,甲企业的划转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4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5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如果7月26日股票C的市价为870000元,则划转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7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2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890000

如果7月26日股票C的市价涨至895000元,则依据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应按成本890000元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划转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890000

股票投资方法篇5

【关键词】投资;风险管理;股票投资

一、股票投资风险的分类

(一)股票投资的系统风险

1.利率风险。利率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杠杆,它会经常发生变动,从而给股票市场带来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银行利率上升,股票价格下跌,反之亦然。

2.汇率风险。汇率与股票投资风险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本国货币升值有利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不利于产品主要面向出口的企业,因此,投资者看好前者,看淡后者,从而引发股票价格的涨落。

3.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在通胀之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因通货膨胀而水涨船高,物价上涨不但使企业存货能高价售出,而且可以使企业从以往低价购入的原材料上获利,名义资产增值与名义盈利增加,自然会使公司、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上涨。同时,预感到通胀可能加剧的人们,为保值也会抢购股票,刺激股价短暂上扬。

4.市场风险。是股票持有者所面临的所有风险中最难对付的一种,它给持股人带来的后果有时是灾难性的。在股票市场上,行情瞬息万变,并且很难预测行情变化的方向和幅度。收入正在节节上升的公司,其股票价格却下降了,这种情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还有一些公司,经营状况不错,收入也很稳定,它们的股票却在很短的时间内上下剧烈波动。出现这类反常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投资者对股票的一般看法或对某些种类或某一组股票的看法发生变化所致。

5.宏观经济风险。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经济政策变化、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国际经济因素的变化给股票投资者可能带来的意外收益或损失。

(二)股票投资的非系统风险

1.经营风险。企业原材料价格上升,竞争对手降价销售都可归为外部经营环境风险。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差、技术水平落后和竞争能力下降等原因导致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进而影响股价的风险,可归纳为内部经营风险。

2.筹资风险。由于筹资结构不当,或者由于负债比例过高,而使公司出现严重财务危机,致使公司股票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使投资蒙受损失的风险。

3.流动性风险。如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埃克森石油公司股票,每天成交成千上万手,表现出极大的流动性,这类股票,投资者可轻而易举地卖出,在价格上不引起任何波动。而另一些股票在投资者急着要将它们变现时,很难脱手,除非忍痛贱卖,在价格上做出很大牺牲。当投资者打算在一个没有什么买主的市场上将一种股票变现时,就会掉进流动性陷阱。

4.操作性风险。操作风险纯粹是由于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操作不当所造成的风险。因为在同一证券市场上,对于同一种股票,不同投资者的操作结果有时截然不同,有的盈利而有的亏损,这与操作风险直接有关。操作风险主要来自于不同投资者的不同市场判断、不同投资决策和不同心理素质等多重原因。不断研究投资市场和培育良好心理素质是降低此风险的关键。

二、股票投资风险的管理

股票投资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投资风险的识别,即在实际的投资活动中根据种种社会经济、政治现象和市场情况,去发现风险;第二阶段,股票投资风险的评估,即运用各种方法,测定一定时期内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的损失程度;第三阶段,股票投资风险的控制,即采取各种方法防范风险,减少或抵补风险造成的损失。

(一)股票投资风险的识别

1.股票投资系统性风险的识别。股票投资中的系统性风险是由基本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因而对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就是对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宏观的经济状况和政治气候作出判断。具体来说,可以从国民经济增长率、国内投资动向、信贷资金供给、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政府财政收支这几个方面的变化中进行分析。

2.股票投资非系统性风险的识别。股票投资非系统风险的识别主要包括:(1)企业因素分析与风险识别。企业因素的变动会给投资者构成股票投资风险,因而,投资者可从各种途径去详细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一般来说,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企业的各种文件去了解。(2)市场因素分析与风险识别。基本因素、企业因素的变动与股票投资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数据、报道、文件资料等反映出来,而市场因素变化与投资风险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了。但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这种关系可以从大量的统计数据变动的轨迹中得到验证,也就是说,借助技术分析方法,可以识别股票投资中的市场风险。

(二)股票投资风险的评估

1.股票投资风险的评估方法。股票投资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评估的意图、评估对象和评估的条件。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目前比较常用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专家调查法、经济计量评估法和财务指标评估法。

2.股票投资风险的评级。在实际投资活动中,投资者要对股票的投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是一种十分困难的事,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借助专职证券信誉评级机构对市场上发行和转让的有价证券风险评估的成果,评价自己感兴趣的那些证券的风险程度。股票的评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目前全世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的股票评级方法和台湾《经济日报》的评级方法。

(三)股票投资风险的控制

1.股票投资风险控制计划,与投资计划通常是合并在一起的。投资计划是实现风险控制目标的必要条件。现有的投资计划具体形式虽然很多,但大体上可以归为三类:(1)趋势投资计划。这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计划,适用于长期投资者。这种投资计划认为投资者在一种市场趋势形成时,应保持自己的投资地位,待主要趋势逆转的讯号出现时,再改变投资地位,市场主要趋势不断变动,投资者可以顺势而动,以取得长期投资收益。(2)公式投资计划。这是一种按照定式投资的计划。它遵循减少风险、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等风险控制原则,利用不同种类股票的短期市场价格波动控制风险,获取收益。(3)保本或停损投资计划,是投资者在股市前途莫测、股价动荡不定时,为了避免或减轻投资本金损失,遵循留置风险的原则所采取的一类投资计划。主要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保本投资计划;另一是摊平投资计划。

2.股票投资风险控制的基本措施。(1)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几乎所有的投资者在投资股市之前,总是认为自己会取得成功,然而,事实却往往并不遂人愿,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投资者自我认识和评价上出现了偏差。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关键是要客观地分析自己以下几方面的准确情况:一是投资动机;二是资金实力;三是股票投资知识和阅历;四是心理素质。(2)充分及时掌握各种股票信息。信息对股市的重要性就如同氧气对于人一般,充分及时掌握各种股票信息是投资成功的法宝。掌握信息的关键在于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3)培养市场感觉。所谓“市场感觉”是指投资者对股票市场上影响价格和投资收益的不确定因素的敏感程度以及正确判断这些因素变动方向的“灵感”。要培养良好的市场感觉,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逐步积累经验并加以灵活运用,同时要有耐心,经常进行投资模拟试验。

3.股票投资风险控制的技巧。主要包括:(1)技术分析法。是指投资者根据股票的市场价格和交易量变动的趋势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对市场未来行情作出预测,择机买卖股票以期免受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并谋取投资收益,这种技能的主要依据是统计数据和图表。(2)投资组合法。这是最能体现分散风险原则的投资技巧。投资组合又称资产组合或资产搭配,是指投资者将资金同时投入收益、风险、期限都不相同的若干种资产上,借助资产多样化效应,分散单个资产风险进而减少所承受的投资总风险。(3)期货、期权交易。股票指数期货交易是一种新的金融交易品种,运用股票指数期货进行保值交易的话,可以为投资者大大地减少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朱博义.企业投资风险的成因及控制[J].会计之友,2011(7):12-14.

[2]蔡幸.企业管理诊断与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治理[J].改革与战略,2006(1):21-23.

[3]赵东星,李黎,董世婷.关于投资风险的衡量与测算[J].商业时代,2009(22):15-17.

股票投资方法篇6

对于股票投资来说,收益和风险是相依相存的,而适度投机则可使证券市场得到活跃。但是,不合理的投资会为股票投资市场带来一定风险,最终阻碍到股市的良好发展,使投资者的利益遭到损害。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股票投资中的一系列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可使股票投资风险得到有效减少的措施。

【关键词】

股票市场;投资;风险;问题;措施

1股票投资的收益

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后所得的报酬就称之为股票投资收益。一般而言,股票投资所得的收益主要由两方面构成,即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在购买股票以后,投资者于一定时间内所得到的货币层面的收益就是货币收益。货币收益由两方面构成:一种是在购买股票后,投资者变成了公司的股东,作为股东,投资者可依据持股份额从公司获得一定程度的股票收益,收益主要由现金红利、股息以及红股等构成。另外,在我国一部分上市公司中,投资者还可以获得其他收益,比方说从配股权证中获得的转让收入。第二种就是在购买股票以后,投资者所持股票的价格有所上升,最终形成的资本增值。而这其中出现的资本增值就是当前众多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的核心目的。

非货币收益有多种形式,比方说,在购买了股票以后,作为公司的股东,投资者能直接参与公司所召开的股东大会,并对公司的相关资料进行查阅,掌握到有关公司的可靠信息,最终参与公司的经营工作以及决策工作。这样一来,投资者的成就感和参与感就能得到满足了。当投资者买到大份额的公司股票以后,投资者就可加入公司的董事会,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决策。另外,许多国外的上市公司还指出,成为公司股东的投资者在购买公司产品时能获得些许优惠。不过当前我们在对股票投资收益进行研究时,主要以货币收益为核心,不对非货币收益进行重点考虑。[1]

2股票投资的风险

一般而言,股市风险主要由两方面构成,即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2.1利率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购买力风险等构成了系统性风险

在系统风险中,经济周期波动等方面的问题会给股市带来严重的威胁,所有股票都会受到侵害,因为在股市里面,每个投资者都需承担到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就需对系统性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从整体来看,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那么股票市场就不大容易出现系统风险;倘若国民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动荡,那么股票市场出现系统风险的机率就会大很多。另外,具体判断指标由多方面的构成,主要是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信贷资金供给、银行利率、国际收支与利率、综合性经济指标、国内投资动向、中央银行贴现率、通货膨胀、政府财政收支以及政府经济政策等。

倘若要对潜在的风险以及已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就需先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变化情况以及变化规律有所了解。当经济萧条阶段结束,股市出现见底回升情况时,就可对股票进行分批购买,然后完成长线投资。倘若经济十分繁荣且到达了高峰,而股市也长时期处于大范围上涨状态,那么就需及时推出股市,对手中的股票进行抛出。另外,作为一个新兴股市,我国股市的管理层会首先对股市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股市进行控制管理。因此,为了对股市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防止,还需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规章进行研究。假如在一段时期内股市出现大幅度增长情况,管理层就需采取措施对股市进行调整控制,并及时退出股市。

2.2受某些因素的影响

股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而这些影响因素就称之为非系统性风险。具体而言,股份公司管理工作的缺失、某类行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都可称之为非系统性风险。一般来说,非系统性风险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依靠转换购买其他股票,投资者可对损失进行弥补,二是对于股票市场中的部分股票,非系统性风险会产生局部性的影响。由此可见,倘若要对非系统性风险进行判断,就需先对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一般而言,可进行研究的资料有公司章程、上市公告书、招股说明书以及上市公司年报等。[2]

对非系统性风险进行预防的方法有诸多种,主要方法就是对投资方法进行合理调整,并依靠手持股票的多样化来对非系统性风险进行降低。从理论层面来看,随着手持股票种类的增加,非系统性风险也可随之得到减少。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投资者却很难对资金进行均分,一是因为资金问题,二是面对不同种类的股票很难进行合理有效操作。依据相关资料可知,为使非系统性风险得到降低,就需增加所持股票的份额,但风险的减少速度却呈递减趋势。

另外,结合影响股票的各种因素可分析出股票的理论价格,但股票的实际价格却和理论价格存在较大的差距。比方说,有的公司经营情况良好,也获得了诸多盈利,但其股票却呈下跌趋势。相反,经营情况不良的一些公司却出现了股票上涨的情况。当前,我国的股市尚未健全,股票价格的增减情况往往无法对某一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有效反映。因此,为了使股票投资技术得到提升、降低所需面临的投资风险,我们就需对诸多技术指标进行深入分析。[3]

3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对于证券投资来说,投资风险以及投资利益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倘若一个市场的效率较高,那么证券的风险和证券的收益就呈正比关系,即随着收益的增大,风险也随之提升。由此可见,收益和风险是紧密相连的,收益可对风险进行一定补偿,假如要获得利益就需要同时承担风险。倘若投资者仅以获得高收益作为进行投资的目标,那么他就难以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深入了解。

所以,要想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投资者就需对各种股票投资知识进行学习。在购买股票时,需首先对投资的环境以及当前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进而在深入分析股市循环周期的基础之上对股票做出选择。具体而言,尽量在人气低迷期间对股票进行购买,即低买高卖。另外,还需巧妙运用技术分析以及成本分析等方法,对入市时机进行合理掌握,将中长线投资作为主要的投资方式,防止短线操作次数过多,最终使投资工作获得成功。[4]

【参考文献】

[1]陈茂松,袁长安.浅谈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06)

[2]金发奇.国际证券组合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3(06)

股票投资方法篇7

【关键词】制度背景;条件;基本制度

一、制度背景

上市公司收购是各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第三次“并购热潮”,现行法律法规已不能全面规范上市公司收购的行为,为了确保证券交易中的“公开、公平、公正”,1968年应运而生了英国的《伦敦城收购与合并守则》和美国的《威廉姆斯法》。1993年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及随后出台的新《证券法》,应中国证券市场规范上市公司收购行为之需要,更加符合规范市场的要求。公司收购是收购人与公司股东之间的股票交易行为,收购人和公司股东是股票交易的双方当事人。收购人应当是公司股票持有人或已持有或依协议将持有公司发行在外股票5%以上的投资者。向上市公司股东购买所持股票或发出股票收购要约,并向其支付收购价款的投资者。严格的说,股票买卖是投资者的正常交易行为,公司收购制度并非排斥投资者进入证券市场,而仅在于规制投资者大规模的股票买卖行为,以稳定股市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二、上市公司收购应具备的条件

上市公司收购在本质上即为证券买卖,具有证券交易的性质。公司收购通常涉及三方利益关系人,即收购方、出售者及目标公司。要成功的完成上市公司的收购必须具备客体条件、市场条件和目的条件等。客体条件即为上市公司收购针对的客体是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即公司发行在外且被投资者持有的公司股票,即由上市公司发行的我国特有的a股股票、B股股票和H股股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市场条件即上市公司收购须借助依法设立、经批准进行证券买卖或交易的证券交易场所完成。目的条件,收购上市公司是否须以控制上市公司为目的,投资者若以控制上市公司为目的买进股票,其行为则属于公司收购;反之,则属于股票买卖而非上市公司收购。

三、上市公司收购基本制度

(1)信息披露制度。为了更好地保护投资公众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及时自主的作出投资判断,防止大股东以逐步收购的方式,形成事实上的信息垄断和对股权的操纵。我国证券法颁布了大量持股披露制度,即股东在持股达到一定比例时,有报告并披露持股意图的义务。(2)慢走规则。“慢走规则”即投资者在其所持股票超过上市公司总发行量的5%时及在此之后其所持股份比例每增减5%,均应在法定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慢走规则的重点,是控制大股东买卖上市公司股票的节奏,或使大股东买卖股票依法发生停顿。有助于防止大股东滥用特殊优势与地位操纵证券市场,保护其他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3)收购制度。证券法中的收购制度包括继续收购与协议收购制度制度。《证券法》第81条规定,继续收购,是指已持有上市公司30%以上股票的投资者继续收购上市公司上市股票或非上市股票的行为。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协议收购,是指收购人与公司股票持有人依照收购协议或者股份转让协议,取得其所持国家股或法人股的收购行为。协议收购须受《证券法》和《公司法》的双重管辖,仅适用于非上市股票。要约收购是通过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收购股票的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要约收购是指持有公司股票5%以上的收购人,通过证券交易所交易,向其他持有人购买所持流通股股票的收购行为。狭义上,要约收购仅指持有公司30%以上股票的收购人,通过证券交易所交易,采取“收购要约”形式,向其他股东收购所持股票的行为。协议收购的标的是公司发行在外的非流通股票,即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三类。协议收购以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书面的收购协议作为成立标志。《证券法》第90条规定,采取协议收购方式的,协议双方可以临时委托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保管协议转让的股票,并将资金存放于指定的银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作为负责办理股票过户登记的专门机构,对各上市公司的股东及股权变动情况十分清楚,由该机构接受股票的临时保管,将有助于消除风险。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业务的专门机构,由较好的信誉与财力,代为存放资金,也利于实现交易安全。但办理股票临时保管和资金存放,并非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和银行的法定职责,必须根据收购协议双方协商,才担负上述责任。

参考文献

[1]叶林.证券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梁彗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3]胡滨.上市公司收购的关系人之法律分析[J].社科院研究学报

[4]乔晓阳.我国证券法体现的若干重要原则[n].人民日报

[5]厉以宁.关于《证券法》的若干问题.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6]贺小勇,陈肇强.关于证券法的缺陷分析[J].法学

股票投资方法篇8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中国股市股市波动性

众所周知,增强中国股票市场运行的稳定性,不仅是我国投资者最大的期望,还是促进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和运行的重要动力。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与否与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变量和微观主体的各种投资行为都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在经济市场的发展中,证券投资基金的行为与股票市场的变动性存在着相互作用,市场发展的状况决定了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基金的行为。相对的,证券投资基金的行为也必定会对股票市场的稳定性产生相对的影响。

一、研究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对中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的意义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我国股票市场就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因而投资者选择股票投资基金的行为也随之上升,而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都对国际金融的体系乃至全球的经济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各国在发展证券市场的过程中,为抑制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过度投机、化解市场存在的各种风险、引导人们建立长期的、理性的投资价值观因而开始选择股票投资基金的行为来增强股票市场的稳定性。然而,在实际的运行和操作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投资者一旦作出错误的股票投资基金决策,就有可能为所有基金的持有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引各种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宏观经济体系的风险问题等。例如,美国“新经济”诞生的纳斯达克指数在反复飙升与下跌的过程中,以及亚洲、墨西哥、俄罗斯等国家的金融危机中,证券投资基金这一投资行为都股票市场的变化起到了强大的催化作用,因而这种投资方式会对任何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产生强烈的影响和冲击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股票指数的大力攀升,中国基金业的发展规模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和跃进。以证券投资基金为首的投资者或是相关机构正逐渐占据着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因而其未来的发展也必定影响着我国未来的股票市场。因此,当前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的行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波动性与稳定性影响对发展我国金融市场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投资的行为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投资者在作出决策前,其情绪、动机、预期、偏好、需求、认知以及对信息的加工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对最终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在解决股票投资基金行为的问题时,应首先将抽象化的概念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本文在研究证券市场的股票投资基金的行为时,选择将投资者投资持股的比例变量作为其衡量的标准,进而分析证券市场中股票投资基金总体的投资行为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

二、研究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对中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的过程分析

当前,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背景下,人们主要是从经济市场的微观结构入手,进而对投资者的股票投资基金这一投资行为展开分析和研究。所谓股票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就是指市场的投资者为了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在一系列投资动机的有效推动下,通过各种有效的经济手段进而在合适的市场环境下不断收集、研究并分析任何与证券市场相关的信息,最终确定一个投资的目标并将这些行为付诸于实践的投资活动。本文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变量包括宏观经济变量、投资行为的衡量标准以及综合指数的收益率等。分析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稳定性影响,当前人们选择最多的且最为直接的方法便是比较投资前后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差异,并观察这种差异是否比较显著。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参数检验法和时间序列模型法来检测股票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对证券市场收益波动的影响。

(一)参数检验法

该方法主要是在参数检验的基础上构建eGaRCH模型,并通过对股票投资基金前后市场收益率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进而研究股票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收益波动性的影响。

首先,根据金融市场时间序列发生波动时呈现出的聚集性和市场经济收益率所分布的非正态性,学者恩格尔在研究英国通货膨胀的过程中率先提出并建立了“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随后,又有学者在aRCH模型建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广义的aRCH模型,即GaRCH。这个模型就可以准确的描述出金融市场变化的某些特征,还可以适时的捕捉到时间序列的主要聚集趋势。直到1991年,学者纳尔逊才最终提出了一个“指数广义自回归条件的异方差模型”(eGaRCH)。相对于前两个模型而言,该模型就有两个较为突出的优势。一方面,eGaRCH无需限制参数保证方差方程中所隐含的条件波动始终为正。另一方面,利空与利好消息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不对称性。据统计,在整个模型中上证指数所表现的收益率能够呈现出一种尾厚峰尖的特征,峰度值的水平为3,正态分布的片度值为0,左边偏峰度为9,偏度值为-0.4,因此这一检验方法也充分证实了纳尔逊eGaRCH模型可以描述金融数据的这一特征。

在利用此方法检测的过程中,通过增加虚拟变量的方式来考察股票投资基金前后收益的变化。eGaRCH模型主要是由方差方程和均值方程组成,然而均值方程中并不是通过偏自相关函数以及自相关函数来确定ma项和aR项的之后阶数。此外,通过对该模型中虚拟变量、相关的系数、收益率的均值水平、收益率的风险溢价、杠杆效应系数等多个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当杠杆效应系数>0时,就说明利好消息比利空消息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大。而当杠杆效应系数0时,说明证券投资基金的行为加大了股市收益率的波动。当虚拟变量的系数

(二)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的方法

当前,在研究股票投资基金对股市收益率波动影响的过程中,宏观的经济因素会从不同的面对其造成影响,因而严重影响了股市波动性的研究。因此,为了增强研究的真实性、准确性、针对性,本文将第一种方法得出的综合指数波动与这种宏观的影响因素相结合,进而观察投资行为与上述收益率波动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最终选取以下变量作为研究宏观经济变动的代表性变量。

国家生产总值。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往往是影响我国股票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在一段时期内,如果国家的生产总值始终呈现持续、稳定的增长趋势,那就说明这一时期的国民经济运行的状态较好,股市的投资者对短时期或是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实体经济的预测较为准确。企业对自身发展存在较大的信心,因而投资的欲望比较强烈。这就导致股市交易更加频繁、我国股票市场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在此情况下,各种条件保持不变,投资需求逐渐增大,股票的价格便会随之上涨。反之,如果国内的生产总值出现下降的状况,那就说明国家这段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十分不景气,企业或是投资者的需求也都无法得到提升,进而导致股票的价格随之下跌。

经济市场的通货膨胀率。市场经济的通货膨胀率对国家股票市场收益率变动情况的影响就要显得更加复杂。该因素既可以刺激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又可以抑制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受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导致经济市场出现通货膨胀,可以有效促进投资者提高对股票的需求,进而促进股市的发展,提高股票的价格。但是,如果这种通货膨胀未能得到良好的应用,而发展到某一时期国家政府便出面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那么财政紧缩的政策便会逐渐提高银行的利率,进而引发股票的下跌。

货币的供给量。有学者表示,货币供给量可以通过三种效应实现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或作用。第一种,预期效应。我国的中央银行一旦出台对货币的紧缩或是扩张的相关政策时,投资者对未来国家企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便会受到影响,进而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对股市资金的供给,从而影响国家股市价格的整体变动。第二种,投资组合效应。我国中央银行一旦提出货币扩张的策略时,投资者有持有的货币量便会迅速上升,与此同时,货币的边际效应却在出现连续的递减。在此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投资者持有的货币超过了股市日常交易的部分,投资者便会到股票市场需求更多的收益,进而导致股票的总体价格呈现上升的趋势,反之亦然。第三种,股票内在价值的增长效应。当国家的货币供给量出现大量增加的情况时,银行的利率便会出现下降的状况,投资的人数就会逐渐增多。在乘数效应的基础上,股票市场的投资收益也会得到较大的提升,这将会对股票的价值产生较大的刺激作用。由此可见,货币量一旦增加,股票市场的价格也会随之增加,反之亦然。

银行的利率。在众多因素中,银行的利率是影响股票价格以及市场走势的最敏感因素。从理论的层面分析可知,股票的价值等于未来出售的价值与每股利所得价值的加和,而利率一旦出现下降的情况,股票的价值便会出现上升的趋势,进而导致股票的价格也随之上升。从我国中央银行变动利率和我国股市价格变动的情况来看,两者间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性。

除此之外,在我国实体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仍有其他因素的存在,进而影响着股票收益的变动。将各个时期的我国股市价格进行统计并进行系统的分析可知,假设股票投资基金确实可以降低股市收益率波动的作用,那么当股票的价格一旦偏离了基准的价格后,证券投资的行为将会出现反方向的操作。简而言之,当股票价格出现持续上涨的情况时,股票投资基金所占的季度持股比例将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当这个价格低于基准的价格时,股票投资基金持股比又将再度上升。

三、研究的结果分析

相关数据表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一旦上市,就会对市场的波动产生影响,不同时期的收益率均值始终呈现负值的状态,这就充分的显示了投资者这种股票投资基金的行为不会对股票市场的收益产生任何印象,反而会导致股票价格的下跌。杠杆效应系数均不为0,这就表明我国的股市显然存在着eGaRCH模型效应,也就是杠杆效应。由不同时期杠杆效应系数的变化可知,我国投资者的整体投资理念还尚未成熟,其投资的行为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虚拟变量的系数主要是反映了证券投资基金上市前后我国股市收益率的变化特征。相关数据表明,虚拟细数的结果约为0.184,在13%范围内的置信水平较为明显。这就表明,证券投资基金行为对我国的股票市场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作用。

导致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其实有许多,就本文分析的角度而言,证券投资的相关机构与个人性质的投资者所获取的股市信息不一致或是不对称,在这一市场背景下,许多的知情投资者便会像投资机构传递各种私人的信息,发展中其他的交易者也逐渐发现交易的异常问题,进而开始推测并学习可能的金融信息。一系列的循环行为将会引发股市情况的异常发展,进而导致股票价格的波动。

我国证券市场作为近年来逐渐兴起的投资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在交易方式、运行的机制、市场的结构、制度的基础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在投资理念、外部环境等各方面与国外的投资者相比,也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研究表明,我国投资者选择证券投资基金这种投资行为对中国股市的效益波动具有较大的正向影响,进而加剧了中国股市的波动。但是,投资者数量的增加绝不是导致我国股市非理性投资的一个充分条件。同时,通过协整股市一宏观经济的关系可以发现,我国股市的市场波动性与经济的宏观变量之间必定会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导致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市场的结构、运行机制以及策略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部分市场微观层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谢赤,张太原,禹湘.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对中国股市波动性影响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0,(03).

[2]胡乔.证券投资基金与股市波动性[D].江西财经大学,2010.

[3]黄云洲.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研究[D].江苏大学,2010.

[4]张燕珍.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对股市稳定性影响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

[5]张宗新,缪婧倩.基金流量与基金投资行为――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2,(04).

[6]陈俊瑞.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行为对股价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0.

[7]肖欣荣.证券投资基金对中国股市的稳定作用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08).

[8]]亓彬.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市场稳定性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D].山东大学,2013.

股票投资方法篇9

对于日本泡沫经济的分析,不能只限于宏观视角,或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金融自由化的产物,而应深入到微观层次。在泡沫经济形成过程中,日本的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企业的经营行为和企业制度与泡沫经济的形成有什么内在联系?显然,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问题。因为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其行为是多方位的,它既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以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参与市场经济的运行,同时又受到经济环境与企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我们首先要找到一个问题分析的切入点。在本文中我们是从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经营行为去寻找二者之间联系的。我们的分析框架主要包括:(1)企业筹资方式的变化:企业偏好于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偏好于股票,还是债券。(2)企业在股市的投资策略:是长期投资为主,还是短期投资为主;是追求长期利益,还是短期利益。(3)日本特有的企业制度,尤其是企业间相互持股制度对日本的资本市场有什么重要影响。

二、战后日本企业筹资方式的转变

就企业的筹资方式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内部利润留成的资本积累,二是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在内的外部筹资。在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企业的筹资方式是以银行贷款为中心的。因为在这一时期,从外部资本市场看,证券市场尚不发达,增资发行的成本大、难度高,同时又受到企业自有资本和准备金规模小的限制,因此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难以筹集到大量的资金。而银行贷款则变得相对可行,手续简单、约束条件也少。尤其是企业集团内的主银行制度,使企业在银行的贷款变得更为简易可行,交易成本很小。总之,这一时期日本企业正处于设备投资旺盛、资金需求高速增长时期,资金需求的旺盛、自有资本积累少与证券市场的不发达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日本企业只能选择银行借款为主的筹资方式。

从表1可以看出,在1957-1974年之间主要企业的资金筹措结构中自有资金(内部资金)所占比例较低,仅在22.7-33.7%之间;股票和公司债券的筹资比例逐年递减:股票比例为:1957-1959年12.0%、60-64年10.9%、65-69年3.6%、70-74年3.2%;而同期公司债的比例分别为:6.5%、7.0%、5.4%、5.1%;而银行借款的比例基本上是逐阶递增并占有很高的比重,1957-1974年间,四阶段所占比例分别为39.9%、33.5%、35.8%和47.4%。

1970s中后期,企业的筹资方式开始发生变化,由原来主要依靠银行借款的间接融资方式向银行借款、证券发行、自筹资金“三箭齐发”的筹资方式转变。与1970-1974年间相比,1975-1979年间银行借款由41.4%下降到23.3%、股票发行由8.3%上升到10.4%、公司债券由5.1%上升到10.7%。而内部资金却由35.7%上升到49.2%。

促使这一转变的直接原因有:(1)石油危机的冲击和减量经营的实施。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物价暴涨、物质匮乏,迫使日本经济减速。日本政府一改长期实施的“紧财政松金融”的政策,转而实行严厉的金融紧缩政策――官定利率提高、银行收紧,从而带动了民间银行利率的全面提高。这样,企业间接融资的成本提高,因而企业被迫放弃了高速扩大企业规模的战略,由原来规模经营战略转为压缩人、财、物需求、追求效率的“减量经营”战略,企业在财务上的策略就是:压缩银行贷款、改善资本结构、提高自有资本比率、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2)股票市场的兴起和市价发行的普及。1970s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过剩资本的增加、股票市场日渐壮大、市价发行基本普及。这就开通了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同时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也使企业在股市直接融资的成本比银行贷款低,从而使企业偏好于直接融资的筹资方式;(3)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设备投资的减少。1970S中后期石油危机后,日本的产业结构开始发生转变,由原来厚重长大的重化工业开始向轻溥短小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以微电子技术革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使固定资本的投资大为减少,资金需求增加放慢企业能从容地选择自己的筹资方式。

经过1970s的渐变后,1980s日本的筹资方式发生了急剧变化。其特点是:(1)银行借款比例急剧下降。由1975-1979年的23.3%下降到1980-1984年的15.6%,而1985-1988年更是降低到了3.2%;(2)内部资金比例的急剧上升。由1975-1979年的49.2%上升到1980-1984年的56.4%,1985-1988年进一步上升到了59.5%;(3)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比例有了大幅度提高。到1980s中后期主要企业以发行股票所筹资金已占到12.3%的比例,债券也上升到了16.4%,二者总计为28.7%,仅1989年资本市场的直接筹资总额就达到了23万亿日元。可见直接融资已成为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

1980,日本企业筹资方式的转变是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企业的内部因素看,1980s日本企业的经营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企业成功地完成了生产上的结构性调整,低能耗、知识密集性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并使日本企业奇迹般地克服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这一时期,企业经过高速增长后积累起了大量的资金,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再追求外延式的规模扩张,更注重于资金效率的运营和内涵式的增长。从外部环境看,1980s的金融自由化对日本企业筹资方式的转变产生了重大影响。金融自由化的主要内容是资本市场制度的自由化和外汇自由化;资本市场制度的自由化使公募公司债券发行的条件放宽,公司债券的发行无担保化,在国内市场引入了附带新股认购权的公司债券、外汇自由化完全取消了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筹资方面的限制。使企业的筹资方式走向国际化。

从高速增长时期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到1980s以股票、债券发行为主的直接融资,这一筹资方式的转变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开通了企业通往资本市场的通道,带来了日本股市的空前繁荣,从而使企业的经营行为与股市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泡沫经济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三、企业的股市投资行为与泡沫经济的形成

1980s的日本企业不仅是股票市场的主要发行者,同时也是股票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它们同时扮演着融资者和投资者的双重角色。在日本的股票市场上法人是主要的投资者,他们在持股结构和股票交易中所占的比重极高,这种局势造就了日本股市运行机制的特殊性:在股票价格形成机制中,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左右股票价格的高低。我们认为这是形成“泡沫经济”最直接的原因。下面通过对企业在股市中的投资行为分析对该问题作进一步的阐述。

根据投资目的和期限的不同,我们把企业在股票市场的投资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两种。作为日本企业的长期股票投资具有特殊性,它是同企业间相互持股的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其投资策略并不是为了股票投资的直接收益,而是一种策略性投资,是为了通过相互持股维持一种企业间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因此,这一部分股票的投资长期固定,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无论股市价格如何变动,企业都不会把它们拿到市场上去抛售,并且随着所持股份企业股票总额的不断扩张,还要不断追加所持股票的数量,使法人间相互持股自始至终都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在这种独特的法人相互持股的背景下,股票持有者的主体是法人企业,它持有股票市场约70%的份额。因此,同时作为发行者的法人企业足以对股票市场形成垄断和价格操纵。因为在理论上,股市是社会资本合理配置的场所,股票的价格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下,由股票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股票的价格应当能准确地反映股票在市场亡的供求状况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股票价格作为一种信号能诱使社会资源从低效率的企业流向高效率的企业,以使整个微观经济充满竞争和活力,社会资源得以合理配置。然而,在日本这种法人企业持有大部分股票的社会里,整个资本市场失去了完全竞争的前提,致使股票的价格形成机制发生了扭曲,下面我们用供求理论分析之。

首先从股票的供给方面看,法人企业是股票市场的主要发行者,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多少完全由它们联同证券发行公司操纵,因为在当时日本的证券发行市场上,也存在着野村、大和、日兴、山一的“四社寡占体制”:四大证券发行公司在日本证券市场上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四大发行公司通过寡头垄断支配着日本的证券发行市场,而由于作为股票发行者的法人企业与证券公司之间的天然利益关系,很容易使二者相互勾结起来,对证券市场进行操纵。对发行股票的法人企业而言,希望股票能顺利卖出,以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对证券发行公司来说,同样希望股票能顺利卖出,以获得大笔的收入,而且股票发行数量越多、股价越高,他们所得收入和筹措资金额就越大。尤其是股票的价格是决定股票能否顺利发行的关键因素,只有在股票价格不断上涨的前提下,股票才能销售出去,他们的目标才能实现。这样,二者就会联合起来,通过“稳定股东工作”,法人大量购买和吸收市场上的浮动股票,提高股价,造成股价的不断涨势,从而使股票得以顺利销售。从供给角度看,这相当于减少了实际供给量。因为法人长期持有的部分股票作为一种策略性投资,被企业搁置起来,不再参与市场流通,因此股票的实际供给量=股票发行总量-法人长期持股=法人短期性投资持股+个人持股。

从需求角度看,法人企业作为投资者的角色,从市场上购回大量股票,并将一大部分作为长期投资,永久性地退出流通市场,必然会造成一种“虚假需求”或“需求假象”。这种虚假的需求会推动需求曲线的上移,带动股价的大幅度上涨,并作为一种价格信号影响着个人投资者的行为,使大多数的个人投资者成为法人投资者的追随者,进一步促使股价上涨。这样法人企业的股票得以顺利销售,同时泡沫经济也在此过程中(当然还应当考虑到法人投资的短期行为)逐渐滋生。这一过程可用图1来表示。如图所示oa2表示股票发行总量a1a2表示法人长期持有股票,实际参与市场流通的股票只有oa1部分(oa1=oa2-a1a2),若按照市场的实际供求量,股市的供需均衡点应在e1点,股价应为相应的p1,但由于法人长期持有a1a2部分的股票所造成的需求假象,使需求曲线由D1点上移到D2,均衡点由e1移动到e2点,相应地股价也由实际需求和供给中的p1上扬到p2。

1980s日本企业筹资方式向证券市场的转变以及法人长期持股所造成的特殊的股价形成机制,为日本经济泡沫的滋长提供了温床,但这还不足以形成泡沫经济,促使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直接动力是法人企业大规模的短期股票投资。尤其是在1980s中后期,由于股市的日益“繁荣”,企业开始把高速增长和“减量经营”中积累下来的“过剩资本”大量地投放到股票的短期流动市场,从而掀起了急风暴雨式的投资狂澜。股票的短期投资是以获得短期投资利润为目的的,有很大的投机性和风险性,但由于法人持股下的独特的股价形成机制使法人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能操纵股价,再加上法人企业在信息上的优势,使它们在股市上的短期投机变得相对容易。因此,在空前繁荣的1980s的股市上,企业的短期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丰厚利润的获得又引发了企业规模更大的短期股票投机。日本企业进入了“财技术”时代,即企业把低价筹措到的资金,大规模地投放到金融资本市场和不动产市场,从事“金融炼金术”,以获取投机性利润。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法人股票投资的股票买卖周转率上得到实证:在1984年以前银行和事业法人的股票买卖周转率虽大致呈上升趋势,但一直很低,在1984年分别仅为7.97%和7.91%,说明1980s中期以前法人企业的股市投资以长期投资为主;但从1985年开始周转率骤然上升分别达到14.16%和8.28%,而到1987年居然达到53.50%和22.14%(康焕军,1995),这说明企业已进入急风暴雨式的“财经济”时代。

“股票买卖是一种‘炼金术’,它使赚钱变得容易,从而妨碍产业资本的正常生产与经营”(孙执中,2001)。许多企业不惜牺牲本业,把大部分精力集中起来从事“金融炼金术”,1988-1989两年,在东京证交所上市的日本企业筹资44万亿日元,其中只有30万亿日元用于投资建设,余下的部分都投放到证券市场从事投机活动去了。而这种“财技术”所带来的利润也成为企业的主要收益,甚至超过了本业的经常收益。1985-1989年间,在东京证交所上市的日本制造业企业的本业利润为1.25万亿日元,而金融收入却高达1.91万日亿元(孙执中,2001)。日本著名的大商社丸红公司,20世纪80年代每年炒股收益高达30-50亿日元。丰田公司的金融资产也从1980s初的5000亿日元膨胀到1989年的2.4万亿日元。在日本特殊的股市运行机制的作用及企业疯狂地炒作下,日本经济就像一个大气泡,越胀越大,也越容易破裂。因为当泡沫大到一定程度时,仅凭企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支撑和抵御的。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终于宣告崩溃,日本经济进入了另一个前所未有的长期萧条时代。

参考文献

[1]孙执中,2001:《日本泡沫经济新论》,人民出版社2001;

[2][日]今井贤一、小宫隆太郎,1995:《现代日本企业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

[3][日]植草益,2000:《日本的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证的前沿》,锁箭译,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4][日]青木昌彦,1994:《日本经济中的信息、激励与谈判》,朱泱、汪同三译,商务印书馆1994;

[5]张杰、郑掀起1994:《日本融东西方为一体的市场经济》,武汉出版社1994:

[6]康焕军,1995:《当代日本股票市场研究》,东方出版社1995;

股票投资方法篇10

对大部分人来说,股票投资是一个不愉快的教训。但是,里面的人要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世上还是有很多人想到股市来捞一把。这里我想结合自己过去十几年股票投资的个人经历、周围朋友的实战经验和财经领域的专业训练,提一些股票投资的基本原则,或許能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要务:不要赔钱

股票投资的第一原则,风险管理。不考虑风险管理,这是許多人在股市动荡中妻离子散的根本原因。股票投资的风险管理包括两部分:客观风险承受能力和主观风险承受能力。

客观风险承受能力由个人的经济实力和家庭收入决定。投资股票的钱,必须是用于长期投资的钱。三年以内需要用的钱,买房的钱,娶媳妇的钱,小孩上大学的钱等,都不能用来投资股票。不是股票投资不能赚钱,而是你没有资格到股票市场来赚钱,因为你输不起。

主观风险承受能力,则由个人的性格决定。如果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在股票投资中一天就消失了,你和你的家人能否坦然接受。进入股市以后,如果你每天都惦记着股市的变化,就说明你的股票投资已经超过了主观风险承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退出股市,或者减少投资。

巴菲特说,股票投资的原则有两条:第一条,不要赔钱;第二条,就是记住第一条。巴菲特在股票市场的成功,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股票投资的第二原则,量体裁衣。大家买衣服时,都要试一试,感觉一下衣服是否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和气质。但是,許多人在买股票时,可能根本没有花时间想一想,做一些市场分析。买一件200元钱的衣服,可能要花一个小时。买一只朋友推荐的股票,花了上万块钱,却只花了5分钟时间。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高质量的市场研究不是免费的,免费的市场分析可能有误导股民的目的在里面,所以最可靠的市场分析是你自己或者你几个同道朋友的潜心研究。

现在比较流行的研究方法包括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两个基本研究方法。从上到下法,先看市场大势,再看行业前景,然后是具体企业盈利和市场竞争情况。反之则为从下到上法。大部分人是结合使用两种方法,从而避免一些失误。

同样的一件衣服,对张三合适,对李四可能就不合适。可能会有人说,衣服有大小,钱没有好坏,只要能赚钱,对谁都合适。这里的区别在于,李四可能是位退休老人,需要股票收入来补充部分日常消费。所以李四需要高分红的蓝筹股,只要每个季度有分红入账,股票是否上涨无所谓。而张三是个年轻人,现在收入很高,目的是在股市有大的斩获,赔点钱无所谓,所以他会喜欢小公司的概念股。

股票投资的悲哀在于,张三的股票大涨时,李四眼红,后悔没有像张三那样赌一把;股票市场大跌时,张三后悔,怎么没有像李四那样投跌幅小的蓝筹股。其实,股票投资的结局在进入股市时就应该基本确定。各人应该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没有必要用别人的成功来折磨自己。

看好指数基金

股票投资的第三原则,资产分配。分散投资是老话题,但老话题不代表没有价值。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即便你做了各种各样的市场研究,做到了知彼知已,但人不是神,都有认知方面的缺陷。

譬如,你对游轮公司可能很熟悉,把你的钱都投进去,结果发生了沉船事件,你损失惨重。你说这是突发事件,根本没法预测。但也正因为这样的事没法预测才需要分散投资。

有人说,股票市场价格有时是不合理的,但在其市场价格变得合理以前,你可能已经破产。分散投资,是为你可能的失误留下缓冲区。

对大部分人而言,购买指数基金比较合适。有历史资料表明,长期来看,投资回报持续高于股票指数的共同基金不超过10%。现在股市动荡得厉害,所以共同基金经理要取得高于指数基金的回报就更加困难。

如果一定要购买单股去碰碰运气的话,那么最好把主要投资放在指数基金上。要提醒的是,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期货方面的可交换基金,因为其回报受期货市场上升曲线的影响,不宜作长期投资工具;还有那些两倍和三倍杠杆的基金,因为大量使用期货合同和期权合同,所以其价值随时问贬值很快,也不适宜作长期投资工具。

不能追涨杀跌

股票投资的第四原则,低买高卖。风险管理是为投资服务,不能由于担心风险而放弃投资机会,就像人不能因噎废食一样。有人打趣说,船停在港湾里很安全,但船不是用来停泊在港湾里的。

购买股票大致分为两类人:投资人和投机人。投资人以长期回报为目的,有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纪律。投机人则是短期投资行为,目的是在股票市场动荡中火中取栗,快进快出,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

巴菲特有一名言,人们去菜市场买菜,价格高时会少买一些,价格低时就会多买一些。但是,人们在购买股票时,行为则刚好相反。同样一只股票,涨10%以后,大家争着去买:跌了10%以后,大家争着去卖。

就单只股票而言,由于特定的原因,跌了以后卖掉是有其合理一面的。但是股票指数则没有必要在大跌以后卖出。相反,大跌以后,才是买入的好机会。

美国的股市,如果坚持在大盘指数跌了10名到20%以后渐进卖入,长久来看,回报会较高。当然,股票大盘暴跌时,总是有坏消息伴随。这种情况下,是否敢于进场,则跟个人的胆识和市场是否已经包含了所有的坏消息有关,没有公理可言,关键是个人的判断。

股票投资的第五原则,承认股票投资也是一门学问。从事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较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专业训练。我们上大学,然后上研究生,之后工作,又在工作中学习,最终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成为一个合格的工作人员。

可是,許多的人买了两本股票投资方面的书,业余时间念两遍,就自以为对市场有了充分的了解,把好不容易挣来的钱拿到股市中去赌一把,所以结果很可能就是花钱买个教训。

理性地想一想,这样的结局不是可以预期的吗?如果你买了几本外科方面的书,念了几遍以后,就要在家里人身上试试身手,大家肯定说你是疯子。可是,許多人以为去股市赚点钱是理所当然的事,你是否考虑过这里面的逻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