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服务理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0:31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1

关键词:金融服务,建筑业,效益提升。

金融服务升级、创新是金融资源得到有效分配的前提,当前我国金融服务需要进行升级和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需要从金融业务、金融产品、服务结构、服务观念等方面开展工作。针对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等问题,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加快创新服务步伐,从根本上提高创新服务管理理念,把创新服务手段充分利用起来,结合我国建筑业发展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建筑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成功运用到市场中去,从根本上满足我国建筑业的需求,通过金融服务升级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效益。

一、建筑业效益提升金融服务创新必要性分析。

我国建筑业正处于转型发展过程中,因此其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金融服务的创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业也取得很大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建筑业效益提升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建筑业效益提升的前提是行业转型升级,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拥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金融服务是建筑业转型升级效益提升的关键。当前是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建筑业融资体系,才能促进建筑业转变效益增长方式,淘汰一部分耗能高、质量不达标、技术落后的建筑业企业,从根本上实现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经济效益提高,彻底改变我国建筑业完全依靠资源、劳动力等低成本获取发展优势的局面[1]。资金在建筑业业效益提升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也是效益提升的一个重要性问题,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缺少资金的支持,建筑业的效益提升的步伐很难前进。我国建筑业转型对金融服务需求产生一种需求,同时需求的金融服务更具多样性,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一个金融服务平台。

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建筑业要实现效益提升,必须依靠金融服务创新。自从发生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主要经济体都遭受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各行业都受到很大的压力,具体发展模式产生很多的不确定性。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要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处理好建筑业效益问题,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资金支助,需要解决建筑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等问题[2]。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树立科学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功能,从根本上推进专营机构的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建筑业金融服务品牌,逐步整合和完善我国金融信贷评审系统,把服务和融资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

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金融服务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转型过程中的战略选择,从全球经济的发展情况看,建筑业企业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当前我国有90%的建筑企业需要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因此建筑企业的金融市场环境发展潜力很大,融资渠道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信贷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发展模式才能更好的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会重点抓住建筑业企业融资对其经济效益增长的影响,不断开展各种中间业务和新兴业务,从根本上拓展商业银行新的收入来源,对商业银行的多元化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金融服务创新目标分析。

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为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建筑业的融资渠道还不畅通,筹资方式单一化,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融资结构不合理问题,当前金融资源严重短缺对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我国建筑业发展情况看,有70%的企业资金需求是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而只有30%的建筑企业需要自筹获取,从我国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看,主要是通过间接融资渠道开展工作,直接融资所占的比例非常少,通常情况只有10%左右,有的甚至只有2%,这个比例与国外建筑企业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国外建筑企业的间接融资达到70%。我国建筑企业的融资结构不合理,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融资结构不合理也是建筑企业解决资金供给的主要问题,具体解决方案需要对金融服务进行改革和创新,逐步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的水平,加快建筑企业融资渠道建设,优化建筑企业融

资结构[3]。逐步培育多层次、多元化、充满活力的金融服务体系。当前我国金融服务机制改革过程中需要重点发展和建立民营中小企业银行,因为从我国建筑业的结构看,缺乏资金的主要是中小建筑企业,所以解决好中小建筑企业的资金问题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建筑业效益提升。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公司等渠道加强融资渠道建设,逐步提高融资的规模和水平。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过程中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是核心,需要逐步放宽质押和抵押范围,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拓展建筑业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建筑业需要金融服务支持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需要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取得整体效益提升,我国建筑业金融服务重要性越来越强,从金融服务的范围看建筑业所占有的金融资源比较少,与行业发展不对称,在大型企业的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金融服务过程中把大量资金投入建筑业的回报是很可观的,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具有资金密集性和劳动密集性特点,需要从根本上抓住建筑业的发展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从而达到满足建筑业融资问题,提高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建筑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社会的金融机构都需要积极为建筑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建筑业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和融资环境,保证我国建筑业取得可持续发展,建筑业的效益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三、建筑业效益提升过程中金融服务创新内容研究。

我国建筑业要取得持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从根本上实现金融服务制度创新。金融服务制度创新可以更好的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保证金融资源能够按照制度的要求在建筑业中得到优化配置,因此金融服务制度创新在建筑业效益提升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要求金融服务必须具有短、急、频和多样化的特点,需要逐步打造与其它行业具有不同模式的建筑业信用评级平台、服务方式、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策略。针对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投资主体、所有制结构和财务报表规范,采取不同的金融服务模式。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大都制定了针对建筑业融资的授信办法、信用评级,按照不同的服务模式对建筑业实施标准化的金融服务,这样可以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促进建筑业效益提升,我国建筑业企业的融资效率也得到全面提高[5]。随着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当前专门针对建筑业发展情况建立建筑业批备制度和融资业务核算体系,专门为建筑业企业建立了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大大提高了对我国建筑业融资过程中风险计量、识别、控制、监测能力,提高了对建筑业企业融资风险的控制能力。

金融服务业务创新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金融业务创新是保证建筑业融资服务得到实现的根本,是保证建筑业效益提升的重要策略,需要在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得到重要体现,金融服务业务创新也是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需要从根本上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才能更好的满足建筑业融资服务的要求,建筑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根本性提高。金融服务业务创新是融资资源得到合理分配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金融交易载体的一种变革和创新。其主要是对金融传统业务产品进行开发和对创新业务领域的模式进行创新拓展。同时还需要建立与金融服务新产品相适应的创新服务制度,从根本实现金融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创新和金融营销策略创新。

金融服务产品创新过程中需要金融机构深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产品。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对建筑业融资担保模式进行创新,由于我国建筑业实力不强、资产较少、无抵押担保、抗风险能力较弱等,这就决定了建筑业在融资担保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对担保中介机构资信要求较高,实力不强的中小建筑企业很难获取担保中介机构的服务许可,即使为其提供担保,但是产生的费用也是非常高的,导致建筑企业的负担很中,所以产生中小建筑企业担保难的问题。银行在为建筑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与担保机构的全面合作,从根本上实现建筑企业担保方式的创新,逐步拓宽建筑业抵、质押物范围,充分利用建筑企业拥有的应收账款、股权、银行承兑汇票、专利、营运车牌、土地经营权等权利和资产开展担保融资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在为建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采取与担保公司、信用保险公司、中小建筑企业联保等多种模式,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建筑业的融资风险,同时能够促进建筑业效益提升。

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对融资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强

,需要对金融服务理念和考核体系进行创新。从金融机构角度看,我国建筑业企业孕育着极大的商机,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需要积极转变经营理念,为建筑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提高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建筑企业的担保风险相对较高,但是建筑业企业的风险并不是不可控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符合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同时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可以不分规模大小、经济性质,都要为其提供积极有效的金融服务,这样才能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也能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效益。我国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与建筑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和营销队伍,主要是为推动建筑业金融业务服务的发展。建筑业金融服务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金融服务模式,设立建筑业金融服务部,促进我国建筑业金融业务服务得到稳步健康发展。建筑业金融服务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中小建筑企业发展的贷款考核体系,中小建筑企业的效益提高关系整个建筑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中小建筑企业金融业务部,对其实施单独考核、单独统计、单独奖励,培育和稳定我国建筑业贷款营销队伍,不断开展适应建筑业发展的信贷业务,从根本上实现金融服务升级,助推建筑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敏。浅析建设工程中业主项目经理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思想[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02)。

[2]李战军,郑炳旭,魏晓林。拆除爆破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与对应措施[j].爆破,2007,(01)。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2

   关键词:金融服务,建筑业,效益提升。

   金融服务升级、创新是金融资源得到有效分配的前提,当前我国金融服务需要进行升级和创新,金融服务创新需要从金融业务、金融产品、服务结构、服务观念等方面开展工作。针对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等问题,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加快创新服务步伐,从根本上提高创新服务管理理念,把创新服务手段充分利用起来,结合我国建筑业发展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建筑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成功运用到市场中去,从根本上满足我国建筑业的需求,通过金融服务升级提高我国建筑业的效益。

   一、建筑业效益提升金融服务创新必要性分析。

   我国建筑业正处于转型发展过程中,因此其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金融服务的创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业也取得很大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建筑业效益提升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建筑业效益提升的前提是行业转型升级,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拥有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金融服务是建筑业转型升级效益提升的关键。当前是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建筑业融资体系,才能促进建筑业转变效益增长方式,淘汰一部分耗能高、质量不达标、技术落后的建筑业企业,从根本上实现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经济效益提高,彻底改变我国建筑业完全依靠资源、劳动力等低成本获取发展优势的局面[1]。资金在建筑业业效益提升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也是效益提升的一个重要性问题,建筑业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缺少资金的支持,建筑业的效益提升的步伐很难前进。我国建筑业转型对金融服务需求产生一种需求,同时需求的金融服务更具多样性,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一个金融服务平台。

   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建筑业要实现效益提升,必须依靠金融服务创新。自从发生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主要经济体都遭受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各行业都受到很大的压力,具体发展模式产生很多的不确定性。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要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处理好建筑业效益问题,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资金支助,需要解决建筑业发展过程中的融资难等问题。我国的金融机构需要树立科学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功能,从根本上推进专营机构的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建筑业金融服务品牌,逐步整合和完善我国金融信贷评审系统,把服务和融资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

   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金融服务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转型过程中的战略选择,从全球经济的发展情况看,建筑业企业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当前我国有90%的建筑企业需要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因此建筑企业的金融市场环境发展潜力很大,融资渠道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信贷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发展模式才能更好的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会重点抓住建筑业企业融资对其经济效益增长的影响,不断开展各种中间业务和新兴业务,从根本上拓展商业银行新的收入来源,对商业银行的多元化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金融服务创新目标分析。

   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为其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建筑业的融资渠道还不畅通,筹资方式单一化,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融资结构不合理问题,当前金融资源严重短缺对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我国建筑业发展情况看,有70%的企业资金需求是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而只有30%的建筑企业需要自筹获取,从我国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看,主要是通过间接融资渠道开展工作,直接融资所占的比例非常少,通常情况只有10%左右,有的甚至只有2%,这个比例与国外建筑企业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国外建筑企业的间接融资达到70%。我国建筑企业的融资结构不合理,对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融资结构不合理也是建筑企业解决资金供给的主要问题,具体解决方案需要对金融服务进行改革和创新,逐步提高我国金融服务的水平,加快建筑企业融资渠道建设,优化建筑企业融资结构。逐步培育多层次、多元化、充满活力的金融服务体系。当前我国金融服务机制改革过程中需要重点发展和建立民营中小企业银行,因为从我国建筑业的结构看,缺乏资金的主要是中小建筑企业,所以解决好中小建筑企业的资金问题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建筑业效益提升。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公司等渠道加强融资渠道建设,逐步提高融资的规模和水平。我国建筑业效益提升过程中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是核心,需要逐步放宽质押和抵押范围,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拓展建筑业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建筑业需要金融服务支持才能取得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需要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取得整体效益提升,我国建筑业金融服务重要性越来越强,从金融服务的范围看建筑业所占有的金融资源比较少,与行业发展不对称,在大型企业的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金融服务过程中把大量资金投入建筑业的回报是很可观的,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具有资金密集性和劳动密集性特点,需要从根本上抓住建筑业的发展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从而达到满足建筑业融资问题,提高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社会的金融机构都需要积极为建筑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建筑业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和融资环境,保证我国建筑业取得可持续发展,建筑业的效益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三、建筑业效益提升过程中金融服务创新内容研究。

   我国建筑业要取得持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从根本上实现金融服务制度创新。金融服务制度创新可以更好的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保证金融资源能够按照制度的要求在建筑业中得到优化配置,因此金融服务制度创新在建筑业效益提升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要求金融服务必须具有短、急、频和多样化的特点,需要逐步打造与其它行业具有不同模式的建筑业信用评级平台、服务方式、业务流程、风险管理策略。针对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投资主体、所有制结构和财务报表规范,采取不同的金融服务模式。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大都制定了针对建筑业融资的授信办法、信用评级,按照不同的服务模式对建筑业实施标准化的金融服务,这样可以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促进建筑业效益提升,我国建筑业企业的融资效率也得到全面提高。随着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当前专门针对建筑业发展情况建立建筑业批备制度和融资业务核算体系,专门为建筑业企业建立了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大大提高了对我国建筑业融资过程中风险计量、识别、控制、监测能力,提高了对建筑业企业融资风险的控制能力。

   金融服务业务创新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金融业务创新是保证建筑业融资服务得到实现的根本,是保证建筑业效益提升的重要策略,需要在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得到重要体现,金融服务业务创新也是金融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需要从根本上提高金融服务能力,才能更好的满足建筑业融资服务的要求,建筑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根本性提高。金融服务业务创新是融资资源得到合理分配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金融交易载体的一种变革和创新。其主要是对金融传统业务产品进行开发和对创新业务领域的模式进行创新拓展。同时还需要建立与金融服务新产品相适应的创新服务制度,从根本实现金融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创新和金融营销策略创新。

   金融服务产品创新过程中需要金融机构深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产品。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对建筑业融资担保模式进行创新,由于我国建筑业实力不强、资产较少、无抵押担保、抗风险能力较弱等,这就决定了建筑业在融资担保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是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对担保中介机构资信要求较高,实力不强的中小建筑企业很难获取担保中介机构的服务许可,即使为其提供担保,但是产生的费用也是非常高的,导致建筑企业的负担很中,所以产生中小建筑企业担保难的问题。银行在为建筑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开展与担保机构的全面合作,从根本上实现建筑企业担保方式的创新,逐步拓宽建筑业抵、质押物范围,充分利用建筑企业拥有的应收账款、股权、银行承兑汇票、专利、营运车牌、土地经营权等权利和资产开展担保融资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在为建筑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采取与担保公司、信用保险公司、中小建筑企业联保等多种模式,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建筑业的融资风险,同时能够促进建筑业效益提升。

   我国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对融资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强,需要对金融服务理念和考核体系进行创新。从金融机构角度看,我国建筑业企业孕育着极大的商机,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需要积极转变经营理念,为建筑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提高建筑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建筑企业的担保风险相对较高,但是建筑业企业的风险并不是不可控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符合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同时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可以不分规模大小、经济性质,都要为其提供积极有效的金融服务,这样才能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发展,同时金融机构也能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得到相应的效益。我国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与建筑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和营销队伍,主要是为推动建筑业金融业务服务的发展。建筑业金融服务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金融服务模式,设立建筑业金融服务部,促进我国建筑业金融业务服务得到稳步健康发展。建筑业金融服务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有利于中小建筑企业发展的贷款考核体系,中小建筑企业的效益提高关系整个建筑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中小建筑企业金融业务部,对其实施单独考核、单独统计、单独奖励,培育和稳定我国建筑业贷款营销队伍,不断开展适应建筑业发展的信贷业务,从根本上实现金融服务升级,助推建筑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敏。浅析建设工程中业主项目经理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思想[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02)。

   李战军,郑炳旭,魏晓林。拆除爆破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与对应措施[J].爆破,2007,(01)。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管理创新理念

一、管理创新涵义及理论意义

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所谓管理创新,是指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方法、手段、模式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管理方式难以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在竞争中要想占据优势地位,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企业必须尽快创新自身的管理体制,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求得发展。

同时,企业的管理创新是市场的要求,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要求。建筑市场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企业只有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创造性地满足需求,由被动地适应外界需求转变为主动地、创造性地适应市场转变。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它的完善要求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创新是一种理念,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规范合理,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核心理念

(一)思想观念方面的创新

观念的创新是指在企业管理中需要比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对企业进行管理,结合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当前市场的需要,制定企业管理发展战略,贴近市场,乘势而上,围绕市场引导创新的理念,引领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在人才管理上投入一定的经费对人才进行凝聚、培养和引进,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内容中。

(二)管理制度创新

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夯实发展根基的有效手段。为适应市场竞争形势,针对企业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按照《公司法》及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重新制定各部门层次的职能标准,理清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管理关系,对原有的生产、经营、财务、资金、质量、安全、文明、设备等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疏理,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营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方式的特殊性表现在工程项目建设地点的不断变化、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和交易时间长。这些特点要求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必须有很高的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表现在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纷繁复杂的管理要素推动项目生产要素运作方式的创新。

(四)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大小就是其竞争制胜的决定因素,资质门类和等级、质量认证都是对综合服务能力的认定,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产品许可证。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建筑企业业绩越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施工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产业化的目的。

(五)成本控制措施创新

项目是成本中心,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成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绝大多数管理活动都是围绕成本而展开的。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验交,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一个工程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有现场成本,通过现场管理降低成本;有机械设备成本,通过缩短机械使用周期来提高效益;有材料成本,通过控制材料的质差、价差、量差来减低消耗;有劳动力成本,有效地使用劳动力,不搞人海战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质量成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减少无效劳动;有文化成本,通过提高凝聚力来调动积极性。还有运输成本、财务管理成本、安全成本等。完善的项目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关键因素。

(六)人力资源的创新

当今社会,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拥有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能吃苦、甘奉献的拳头队伍,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企业文化。作为施工企业来讲,施工项目点多面广、人员流动频繁,必须针对流动性强的特点,创新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充分调动一线施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最终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双赢,顺利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三、结束语

总之,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管理一个系统复杂实践性的课题。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人员的流动性、施工的分散性、项目的多样性是其显著的特点,这给施工企业管理创新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企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因此广大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探索,把管理创新做成企业成长、发展壮大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杨杜.现代管理理论[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

[2]赵黎明,李振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创新[j].天津:施工企业管理,2002(8).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4

关键词: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建筑业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也在不断高速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建筑业的竞争也在不断的激化,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竞争,建筑企业纷纷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中谋求更好的发展,建筑企业间的竞争己经不再是局部竞争,而成为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代表的企业整体实力之间的竞争。对于现代建筑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综合考虑质量、成本以及管理等维度的基础上,向业主提供优于竞争对手的建筑产品,并且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影响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较多,例如先进的施工技术、团结的队伍、高效的管理以及卓越的营销能力等,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企业文化成为一种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企业认识到要真正塑造品牌与诚信,成功进入市场,走持续发展、效益与素质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建筑企业迫切需要一种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来支撑其健康快速发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专注人类行为研究的泰勒早在1871年将文化定义为一个社会群体应该具备的能力和遵循的习惯等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包括知识(knowledge)、信仰(faith)、艺术(art)、法律(law)、道德(morality)以及世俗(custom);组织文化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的研究热点,Barney(1986)认为文化建设是构成企业竞争力持续发展的源泉,LouGerstner(2011)认为对企业管理来说文化就是一切,企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可以被诠释成包含了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企业文化形象,edgar(1999)认为强有力的文化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Kotter(2004)将企业文化分为强力型企业文化、策略合理型企业文化和灵活适应型企业文化等三种类型,认为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对对经营业绩存在积极的影响。李争科(2004)、刘明明(2011)、杨茂森(2012)等学者分别从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方法以及企业文化适应性等方面研究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问题。

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建筑市场开始逐渐发展,有些建筑企业率先开始关注企业文化建设,鉴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职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施工企业需要提升建筑质量与保障职工安全,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只是提出诸如“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等口号,从严格意义上看,仅仅是这些口号和标语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更谈不上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九十年代以后,一些大中型建筑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也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了本公司的企业文化,并努力的在实践中加以贯彻,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但从整个建筑市场来看,企业文化建设明显落后于企业的发展。

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存在一些共同的误区,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建筑企业文化建设脱离企业经营管理,将文化建设等同于职工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制定标语口号等,这种行为只关注了文化建设形而上的内容,并没有有效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企业文化建设大多处于模仿、移植阶段,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存在趋同现象,缺乏有效的文化创新与制度创新,更没有充分体现各个企业的特色、企业经营理念与价值观等;第二,企业文化建设与核心竞争力建设缺乏行之有效的互动。企业文化理论强调的是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哲学,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最终落脚点在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维护与提升,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如果脱离了这个轨道,必然导致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功效,文化建设无法促进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也难以促进文化建设,二者必然难以形成耦合关系;第三,企业文化建设与项目施工环节现场管理缺乏有效融合,企业文化所凝练包含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等不能够很好的深入生产一线,弱化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企业目标的服务功能,也使得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凝聚团结功效弱化。工人是项目现场管理最为活跃的对象,企业文化在一线的服务功效和影响效果弱化的根本原因是一线人员缺乏对企业文化的内在认同感。

3.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结合建筑行业具体特征,可以对建筑企业文化给出如下诠释:考虑建筑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发展战略,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渐培育形成的具体相对稳定性和个性的一系列价值观、经营宗旨、管理理念、行为准则等构成的复杂集合。建筑业企业文化是一个多元动态和综合的概念,它贯穿于企业内外部诸因素之中,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尤其直观地体现在建设项目现场,项目文化既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企业文化的集中展示。

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利用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发挥作用,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适功能以及辐射功能,建筑企业企业文化构建发展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文化的功效,做到建设发展有的放矢。

4.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从企业文化的内涵可以看出其内容十分广泛,最为主要的内容包括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和企业制度;建筑企业文化需要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其载体是企业的职工,需要得到建筑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并积极践行,需要体系组织的特色以及独特的价值观与经营理念、企业形象以及企业制度等,因此建设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需要明确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结合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从理念、精神以及行为等方面打造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体系。

4.1构建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精神与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建设目的在于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功效也必须要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建筑企业在凝练和打造自身的价值观时,需要明确价值观最终需要落脚于竞争力的构建上面。建筑企业价值观是指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并且这种价值取向需要得到本企业原因的共同推崇与坚持,只有具有组织认同的价值取向才能形成真正的价值目标。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精神的内核,而企业精神是价值观的外在表现,企业精神是用能够产生共鸣的方式表达价值观,使组织内部产生凝聚力,使职工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从而激发企业活力,实现经营目标,使企业健康发展,建筑企业精神是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和支柱。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企业“为什么做”建筑、努力追求的理想和抱负、企业应该怎么做或者什么对企业才是最重要的,提出为了履行使命、实现愿景,建筑企业应该坚持的核心原则等。

4.2建筑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差异性与特色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存在趋同现象,一些建筑企业对自己文化的凝练没有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差异性不明显。卓越的建筑企业文化应该具备独特性和难以模仿性,每个建筑企业应该有其独特的组织文化管理理念、独特的价值观、建筑施工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这些要素最终所形成的建筑企业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应该有其特点。

4.3建立规范系统的建筑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制度能够固化和表达企业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以及团体意识,从管理的角度看,文化本身是一种隐性的管理工具,发挥切文化的积极作用,必须利用制度载体,将企业的理念、价值观以及行为准则等细化落实在制度层面,让制度成为企业文化的显性表达和体现,是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条理化、具体化,建筑企业的制度作为所有员工行为规范和准则,使得每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职工的共同利益受到实现和保护,最终实现企业目标和企业愿景。

4.4持续维护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企业形象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诚信主要体现在建筑职业道德,建筑行业的生产活动具有特殊性,监管和控制的难度较大,因此对客户来说,企业的职业道德显得尤为重要。在激烈的建筑市场中,企业取得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实施“职工素质工程”。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持续、有组织、有计划地的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不断强化其爱岗敬业的思想,使之内化于心,最终使职业道德形成一种自主的素养;企业本身也应该制止不正当的经营观,不断追求质量与客户满意度的提升,做到文明施工,热心服务,创用户满意的优质工程。企业形象是建筑企业通过自身的经营活动以及为客户提供的产品本身所展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公众和企业成员所认同的一种形象,企业形象是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的外显形态,是企业在市场中获取资源的重要品牌。

5.小结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是在市场经济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是不断提升企业经营水平,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其主要内容是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体意识、企业形象和企业制度等。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需要全体成员的支持与参与,文化建设需要融于企业经营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规范的制度是文化建设载体与落实措施,发挥文化建设的功效还需要持续维护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企业形象。建筑企业文建设还需要体系特色,不能脱离实际,也不能流于形式,还需要与我们的民族文化相适应,只有如此,才能使文化建设真正服务业建设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Barney,J.B."organizationalCulture:CanitBeaSourceofSustainedCompetitiveadvantage?".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J],1986(11),656–665.

[2]papa,michaelJ.,etal.organizationalCommunicationperspectivesandtrends(4thed.)[m].Sagepublications.(2008).

[3]籍伟,论工程施工企业文化的建设及其功效[J],山西建筑,2007(10):230-231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5

x前阶段通过在会议、报纸、杂志和新闻媒体上学习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后,提高了思想认识,更新了发展观念,增强了我运用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我认识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准确把握、理解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偏离发展这个主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对我科的工作来讲,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通过提供优质服务,为建设行业的有关单位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搞好服务,这就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人事科作为全市建设教育主管科室,负责着全市100多个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培训和职称评定工作,我们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我委号召的“我为加快信阳城市建设进一言”活动的开展,联系本科室的工作及岗位职责实际,下一步我们将加大为施工企业服务的力度,积极帮助施工企业搞好职称评定工作,为做大做强全市建筑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市是建筑劳务大市,近年来,劳务经济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了全市经济全面发展。建筑劳务占全市劳务经济的半壁江山。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全市的建筑队伍的状况是每输出建筑劳务人员四五十万人,其中成建制输出近20万人。全市建筑施工企业一线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90%为农民工,他们长期从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和一线生产,涌现出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优秀实用人才,成为带动建筑劳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他们受正规学历教育不多,按照国家职称评定标准,无法取得政府职称管理部门组织评审发放的职称证书,这种现状已成为困扰我市原本实力很强的企业发展的难题,由于有职称的技术人员少,企业资质过低但又无法升级,严重影响了我市建筑企业“走出去”战略目标的实现,更无法使企业做大做强,这对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与建筑劳务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亟待我们进行解决。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我认识到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求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体现就是要通过我们解放思想,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局面,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来实现发展的第一要务。因此,针对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农民工多,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无法参加社会职称评定的实际,为做大做强我市建筑业,各企业要求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呼声很高,我科作为市建委负责全市建筑施工企业职称评定工作的科室,就必须把向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一流的服务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来探索职称评定工作新举措,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载体,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这一工作思路,我们通过广泛调查了解、征求意见,掌握了我市目前建筑企业队伍中缺少有技术职称人员的现状,根据这种现状,我们已着手研究在不违反国家职称评定标准的前提下,按照解放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有利于我市建筑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市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制定,我市初中级技术职称评定办法,争取在初中级技术职称的评定上,为我市的建筑企业提供多渠道、多方位的便捷服务,为做大做强我市建筑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总之,作为职能部门我们要站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高度,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把促进我市的建筑业发展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具体到人事科就是要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材保证。只有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和统领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建设事业才能蓬勃发展。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不仅是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6

【关键词】建筑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业管理创新

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低,一方面表现为中国建筑业占有的国际市场份额较小,另一方面表现为中国国际承包商承接国际工程的能力较弱。提高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扩大中国建筑业市场占有份额的迫切要求。不同的企业拥有各自的竞争力去占领不同的市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提供了进入多元化市场的潜能;二是对它所服务的顾客体现出的价值;三是使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构成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可归纳为由三部分组成:市场营销能力、服务创新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是构成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中国建筑业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对提升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提高中国建筑业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

市场营销能力组成的具体要素是: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业主意图的能力、企业的信誉和品牌服务的能力。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是如何把无形的服务转换成有形的商品去和业主沟通,能够把为业主增加的价值信息传递给业主。业主在签订一项新的建设工程合同时,无法预先选择有形的建筑产品,也无法预先检测工程的质量,因此企业的信誉和品牌往往成为至关重要的评判标准,业主通过比较企业以往的业绩和在行业中的信誉来做出决策。对提供工程咨询服务的企业来说,信誉意味着技术能力和依靠技术控制风险的能力。对施工企业来说,信誉就意味着对建筑师或设计意图的理解能力和工程质量保证能力以及履约能力。中国建筑企业应了解业主的追求、业主的理念,甚至主动发现业主,与业主结成伙伴,引导业主的需求,培育业主的个性化需要。中国国际工程承包商应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品牌服务能力,在国际工程施工中应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和交流,提供竞争对手不可替代的服务,形成自己的优势。中国建筑企业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树立良好的国际信誉

中国建筑企业应注重海外精品工程的创建,树立长远目标,不局限于短期利益,以外交部、商务部驻外领事馆、经商处新建(改建)工程为突破口,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2、加强与业务的双向交流与互动

通过互联网及其他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与交流,准确了解业主的意图,并把企业独特见解、设计理念和个性化的服务传达给业主,引导业主的个性化需求。

二、提高中国建筑业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

服务创新能力包含了制度安排、企业的文化和灵活并最大限度接近市场的工作流程。硬件环境容易被模仿,而企业的制度安排、企业文化等“软件”是难以简单复制的,因此,服务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制度安排体现在企业的内部运行规则必须符合企业的市场需要和战略发展,其核心是产权制度,最突出的作用是人力资本化,人才作为一种可以组合配置的资源,直接构成到企业的竞争力中去。中国建筑业企业应充分发挥设计院所、建筑大师、结构大师、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咨询工程师等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制度的创新表达了企业的战略选择、经营观念、组织体制、管理方式以及对人的价值的理解,企业文化是人的价值观的体现,要为用户带来价值并能够被用户所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可称之为“文化营销”。企业内部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手段等,都可以融人到企业文化中,文化是一种能力,在工程咨询企业表现为创新的气氛,在把低成本作为竞争优势的纯粹施工企业则应有严密控制的精细生产文化。中国建筑业企业应注重企业自身的“文化营销”,具体表现为:激发企业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和持续创新的能力、加强企业的团队精神和企业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促进服务模式优化升级的能力。中国建筑业企业在关注营业额增长的同时,应更加关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加强企业人才管理

厉以宁教授曾经说过,“在发展中求稳定,才是真正的稳定;在动态中求平衡,才是真正的平衡。”中国建筑业要发展必然离不开技术创新,尤其是人才培养的创新。随着建筑业竞争的加剧、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建筑业政策法规的先后出台,建筑业的竞争日益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了解国际上与建筑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熟悉国际上常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掌握建筑业的国际惯例等均对中国建筑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已由传统的建筑师、工程师项目管理模式向设计-总包模式、工程项目总包也称为“交钥匙”(turn-key)承包、Cm模式和Bot模式转变,培养新型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学习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经验,促进中国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中国建筑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中国在建筑业人才培养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抓好建筑业职工队伍建设。根据建筑业的产业特点,大力抓好职工队伍的教育和培训,把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对不同岗位的职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进行定期的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能上岗工作,在工资待遇上逐步拉开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的差距。第二,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强化现有国际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形成一流的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国际建筑业人力资源规划、开发与管理的研究。注重培养懂技术、懂经济、懂法律、懂外语和精通国际商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从资金力综合评价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建筑业在固定资产上具有明显优势,但市场利润额不尽人意。对中国建筑业进行资产结构优化,提高安徽建筑业的资金利用率,积极地开拓海外市场,是增强中国建筑业资金力的可行之举。而熟悉国际工程招投标制及国际常用的工程管理方法,加强中国国际工程承包商的融资能力,是中国建筑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迫切需要。

1、对中国建筑企业进行资产清算,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

中国建筑企业应明确区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结束或出售企业的非核心业务,收缩不善长的业务领域,进一步加强核心业务。对非核心业务的资产通过资产剥离、资产重组等方法进行处理。第一,确定核心业务。在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后,围绕着战略目标的实现,确定企业的核心业务。加强核心业务领域资金、人员等投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对非核心业务进行资产外理。一方面进行资产剥离,以出售资产换取现金,或以实物换取投资股权等手段进行资产剥离;另一方面进行资产重组,将非核心业务的资产进行重组,成立一个全资公司,或与其他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2、加大中国对国际承包商的金融支持

从中国建筑业的现状看,承包商的资金困难和资金的低利用率是同时并存的,而国际工程项目承包又对承包商资金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国政府应加大对国际承包商的金融支持,鼓励中国国际承包商积极地承建海外工程。过去,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在国际工程市场上多从事较为简单的工程施工项目,对银行的金融支持要求也相对简单,主要是招投标过程中的保函和一些流动资金贷款。随着中国承包商实力的增强,一些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已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对外承包工程的能力和条件,更希望参与竞争附加值高的大型成套交钥匙工程项目。加之近年来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东道国政府采用Bot、Boo、Boot和Boom等方式建设大型工程项目日益增多,项目承包形式也更加多样化,竞争加剧,对承包商在管理、技术,尤其是资金及风险承担方面的要求愈加苛刻,资金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就无法获得大型的项目。因此,与之相应,国际承包工程企业对银行的金融支持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为了提高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应加强银行与企业合作,即加强金融机构与国际承包公司的合作,增强公司的国际融资能力。国际建筑业同行的一些做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国际一些大型承包商非常注重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稳定基础。日本的大承包商在这方面更为明显。以大成建设为例,其资金来源就一直是靠富士银行等十家大银行提供支持。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融合,是这些大企业蓬勃发展的基本动力。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允许承包商以有价合同抵押方式贷款,使中国承包商承揽Bot项目成为可能,增强中国承包商在承揽海外工程中竞争力。第二,重视建筑企业的资本运营,推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紧密结合。建筑企业如果仅仅局限于生产经营,发展的路子只会越走越窄,就不可能取得超常规的跳跃式发展。从国内的情况看,推进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既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金融机构的改革配合,更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参考文献】

[1]michaele.port: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m].newYorkFreepress,1990.

[2]michaele.port:CompetitiveStrategy[m].newYorkpress,1980.

[3]themcGraw-Hill:thetop225internationalContractors[J].enR,2005(8).

[4]徐波、赵宏颜:信息技术与建筑业跨跃式发展[J].施工企业管理,2005(5).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7

关键词:技术创新建筑企业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活动,是市场与技术的结合,符合企业发展目标,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从技术创新的生产要素来看,资金和人才是技术创新的最基本要素。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离不开资金,经费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而人才作为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的载体和关键。

二、技术创新的目的

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是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施工企业的产品就是服务项目,就是“加工”某类建筑物的服务能力,服务品种多少、服务质量高低、服务能力大小就是其竞争制胜的决定因素,资质门类和等级、质量认证都是对综合服务能力的认定,相当于工业企业的产品许可证。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比如说攻克超高层房屋建筑技术就是意味着具备干这一类工程的服务能力,并不是说干好某一个特定的超高层建筑后这种能力就消失了,技术创新就中止了,相反应当在承建一个个有差异的同类工程的实践中得到加强。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业绩越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施工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产业化的目的。

三、技术创新的现状

一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意识较差,没有树立起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思想;二是没有进行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三是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薄弱,施工企业存在技术创新与市场、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四是对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特别是人才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这也是当前施工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障碍。

四、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1、要强化创新意识,使“技术创新的主体”的观念深入人心。要使企业主要领导人真正树立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时刻想到科技是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制点,在思想上真正重视技术创新,促进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2、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并且要良好的运行。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需要和个部门的密切配合,财务、劳资、经营、材料、预算等各部门应与技术部门通力合作,为技术创新提供人力、财物、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同时,选择技术创新的组织形式还必须考虑建筑产品的技术经济特点,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具体项目的管理组织也应参与到技术创新活动中。

大中型建筑企业的技术创新组织不仅存在企业内部,还可以存在于外部。这种技术创新的外部组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建筑企业可以把技术开发的任务委托给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机构完成;二是在企业外部组建各种形式的合作研究组织,如与科研所、大专院校、有关企业的合作研究结构等。

3、设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多渠道、多形式筹集技术创新资金。由于技术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应鼓励风险投资。

①建筑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主要为企业自筹。

②企业应充分利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优势,与其进行合作研究或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研究机构,通过申请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各级各类研究基金开展基础性、应用性研究,以解决部分研发资金。

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可以以技术入股的形式与建筑企业组建生产经营实体,将其现有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以相对地解决企业科研投入不足的问题。

④在一些新型结构和技术难度较大的工程中,应争取业主和地方的立项和资金支持。

4、加大技术创新人才投入,广泛吸收优秀人才,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科技队伍建设,增加科技人员的后续投入。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观念,人才是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建筑施工企业要实施人性化和人格化的管理,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通过竞争启发员工创新思维。健全激励机制,以灵活的方式来激励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创造活动。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力物力资源是有限的,而人力资源则是无限的。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增加人力资源的数量、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开发人力资源的潜能等手段,带动整个企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

技术创新不是建筑企业经营的目的而是手段,只有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技术创新活力才是有意义的,而决定创新报酬的是市场的需求,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将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之中,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彩取措施:

①大力推进工程项目总承包,为建筑企业发挥技术优势提供广阔空间。

②改革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在企业自主报价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新技术在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等方面的综合作用。

③建立完善建筑技术信息网络,为建筑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相关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提供平台,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科学研究资源。

④建立完善的技术产品定价机制,促进技术成果的交易。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8

一、建筑行业竞争的手段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这是每个建筑企业都要认真思考的。最重要的是认清形势,学会和掌握竞争的策略和方法,以实力在竞争中抢占市场。建筑市场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的手段也是多方面的,从目前形势和建筑市场的自身特点看,最核心、最关键是以下四个方面:

1.质量竞争。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建筑企业尤其如此。建筑产品的使用期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事,因此它的质量要求更高;建筑产品的整体结构性很强,功能标准要求很全,因此建筑产品的质量要求应该是全方位的。建筑产品的这些质量特点决定了质量竞争成为建筑市场竞争的首要因素。一个企业如果做的工程常有质量问题.如果它不能经常创建国家、省、市级优质工程,它就很难在建筑市场立足。在建筑市场不那么规范的情况下,它可能通过其他手段获得_些市场份额,但随着市场的不断规范。这些企业的日子将会越来越难过。而成功的建筑企业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条是它们所建的工程质量让人放心,创了一批过得硬的优质工程。所以说,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工程质量就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2.价格竞争。

建筑市场的价格竞争主要反映在工程报价上,建筑工程报价要求的是合理价格。报价高了,没有希望取胜;但报价低了,既反映企业没有水平,质量没有保证,也不可能取胜。所谓合理的价格,客观上就是指企业施工中发生各种直接和间接的费用即生产成本.同时加上正常的利润。正常的利润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必需,是国家政策允许的。

建筑工程和一般的商品和劳务相比,它投资额巨大,建设周期长,并且建筑工程采取的是先交易,后建造,交易时的报价与实际最终造价可能不一致,产生误差。建筑企业在竟标报价时既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又要从人、财、物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测算,杜绝各种资源的浪费,用市场的理念来尽量节省各种费用,以期降低工程造价。建筑市场很多实行最低价中标,但这种最低价绝不应是盲目蛮干的最低价,它是指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不必要的开支,节省一切可以节省的费用的最低价。如果盲目压价,毫无道理地硬拼。不仅保证不了质量,还会使企业走上绝路。

3.服务竞争。

服务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市场完全放开,国内、国外各种经济成分的建筑企业一起进入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服务竞争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但我们不少国有、集体建筑企业并未完全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经营观念、管理体制等都显得很不适应。其实,在企业资质等看得见的硬件差不多的情况下,服务竞争已成为竞争取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宝。现在不少建筑企业尤其是一些大的建筑企业都推行“大服务”的经营理念,坚持“用户第一、客户至上、以诚取信、服务为荣”,坚持做到“前期策划服务、过程精品服务、售后满意服务、后期延伸服务”,将服务的范围向外拓展,使业主得到比图纸和合约所规定的更多的价值和更超值的服务,这些做法使他们在竞争中始终处于胜者的位置。美国麦克唐纳快餐的创始人克罗克先生曾形象地说:“只要把顾客放在第一位,钱就会象密西西比河的河水一样,滚滚而来。”可见竭诚为业主服务,注重服务竞争,是现代建筑企业通往成功之路的钥匙。

4.诚信竞争。

诚信本是企业经营中一种很正常的事,不应是竞争的内容,但在目前市场环境下,诚信实际上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竞争手段和策略。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俗话说,“商以信为本,誉高客自来。”这实际也是一条市场规律。谁的信誉好,谁就能赢得消费者,谁就能占领市场,就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谁的信誉差,谁就客户稀少,被挤垮,被淘汰。好的建筑企业为什么工程越做越多,越做越大,关键是他们诚实守信,说话算话,在合同履行、融资垫资,优质服务等方面有优势,能获得业主的信赖。反之一些企业只图骗人一时一事。说大话空话,打一抢换一个地方,能赖则赖,能拖则拖,这样的企业最终只会身败名裂。对于建筑企业的诚信问题,各级建筑管理部门已十分重视。国家建设部建立了建筑企业不良行为公布制度,对那些不守法、不守信的建筑企业要限制甚至取消它们的市场准人。可以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法制的健全,随着我国逐步融人世界贸易体系,建筑市场秩序将更加规范,诚信作为建筑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将愈益明显。

二、建筑行业价格竞争的含义

建筑市场的价格竞争也是遵循价值规律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由工程建设的供求关系决定其工程承包的价格。由于建设行业目前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工程建设任务少而施工力量多的矛盾始终存在,所以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将可能是长期的。目前存在的工程压价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也说明我国长期沿用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额价的做法与市场经济形成的波动状态的市场价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迅速的转变观念,以市场价为导向,沿着“市场价=成本+税金+管理费用”的思路去确定自己的工程投标价格。同时也应该看到,市场价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价格,在不同的工程上或者在不同时期,其价格也是不同的。

三、价格竞争的途径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尽可能的简化管理环节.通过实际测算和企业内部的上下沟通,明确项目经济责任目标,运用“压力传递法”,项目管理者与施工企业订立责任目标,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降低管理成本。再者是将工程成本细化到每一个可实际操作的环节上,落实到人,人人身上都有成本核算的任务,与必要的奖罚挂钩。

2.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这是项目降低成本的根本方法。其主要方法有:

(1)严格控制施工工期,提高施工现场的平面场地以及有效空间的利用率;采用小步距流水安排施工,及时穿插辅助作业工序;组织好详细的材料、机械进场计划,不能因此耽误工期。利用合理的奖励措施鼓励工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加快进度等。

(2)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把质保措施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环节上,不返工、不浪费就能有效的降低成本。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9

【关键字】建筑设计;管理;合理规划;设计质量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yandtheurbanizationprocessisaccelerating,China'surbanconstructionhasalsobeenanunprecedenteddevelopment,atthesametimebroughtabouttheconstructionmarketcompetitionisincreasinglyfierce.inthisnewsituation,themajorconstructioncompanies,inordertobeabletogetaplaceinthecompetition,startingtofocusontheirowndesignconcept,design,qualityanddesignmanagement.activelyplaytheroleofthetalents,establishandimprovethestrengthoftheirowndesignteam,onlythedesignofthemoreoutstandingworkstothedevelopmentinamarketeconomytogrowtheirownstrength.

Keywords:architecturaldesign;management;planning;designquality.

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与之而来的是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推进,城市建设设计行业也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得到了大发展,不断的丰富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在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中,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新设计理念、管理理念等层出不穷,各种建筑内部的功能要求也更加的人性化、个性化、舒适化。此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建设设计的环保、低碳、节能等成为人们新的关注焦点,这些都为现代建筑设计市场的竞争带来了新的“角逐”因素。尽管在新世纪里我国的各大建筑企业进行了改制,但是各种中小企业的兴起和国外的大型设计公司的涌进,也造成了建筑设计市场竞争激烈化。因此我国建筑设计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要取得主动地位,最主要就是从自身出发,不断的优化自己的建筑设计,提高设计的质量和管理,不断的发展壮大自己。

一、我国目前的建筑设计理念

在后现代时期,建筑设计的理念是崇尚个性化、大众化,反对福特主义、机器主义以及精英主义。在解构主义时期,破除了传统和常识,用现代主义的词汇,重构了各种既有词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了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如美学、力学、功能,并且由此产生新的意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而到了现代强调的是低碳环保,低碳建筑主要是指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设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建筑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而后我国现代的设计理念大多是迎合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追求,更加的强调精神的享受和生活的方便,还有就是追求个性化的体现,当代建筑的设计更多就是体现现代人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二、我国建筑设计的现状分析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也加强了对建筑的节能环保设计,而在我国建筑耗能、工业耗能、交通耗能是我国的能源的三大“耗能高手”。在我国,建筑耗能不仅耗能高而且能源的利用率也比较低,这和同期世界其他水平相等的国家的耗能要高出23倍之多,而随着我国的发展,在未来我国的建筑耗能将会持续的上升。而我国的建筑设计尽管更多的是追求独特和个性,突出人的个性,但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的情况下,各种建筑的林立,使得建筑设计在发挥其本身的工程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我国建筑设计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建筑在设计上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现代化的理念,建筑设计最主要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代化的理念,合理设计组织建筑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从而使得建筑物和周围的环境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与此同时,现代化的建筑应该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功能,并且在节能环保、减少污染、改善建筑环境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现在很多的建筑设计师不具备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自然现代化的理念在建筑设计中也就不能更加合理的应用,因此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严重的缺乏现代设计的理念,对于建筑的设计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的层次,而未能触及到更深的功能设计上。

而在我国建筑设计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管理人才缺乏和管理服务质量普遍不高等情况。首先是管理人才缺乏,在我国的高校中没有专业的设计管理相关专业的学习,而在大型企业中,建筑设计师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智慧完成一个设计,但是对于该设计的可行性以及准确性等都未进行相应的确定。因此,就造成了建筑设计和实际情况的相背离,带来巨大的损失;在我国建筑设计管理上的另一个主要的突出问题就是建筑设计的管理服务不到位,建筑设计的行业其实也是一个技术服务的行业,一个建筑作品的完成,不仅仅要有一个优秀的设计团体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服务团体。而我国目前在建筑设计上从建筑方案的设定、设计合同的签订、施工图的设计、施工现场的服务等都做的还不是很到位,这就导致很多的企业即使有高超的设计水平,但是在行业里的声誉并不高。

四、我国加强建筑设计管理的主要策略

1.转变设计观念,加强设计管理

建筑企业服务理念篇10

【关键词】工程检测;行业

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特别作为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全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加上建筑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力量,因此建筑业正处在大发展阶段。但是,目前该行业存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建筑工程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在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今天,建筑工程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工程质量检测是人们对工程质量判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其在整个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起到的是基础作用和手段作用,保证了检测工作质量,就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只有走在建筑业的前列,才能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虽然自1986年以来,建设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对推动建设系统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体系,曾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许多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地产生。目前,我国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仍落后于整个建筑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研究不足,法律法规严重滞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在很多方面不符合行业的国际惯例,不符合科学规律,这不但影响了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工程检测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对行业发展的对策提出建议。

1.行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十五年--二十年的历史,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如今全国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5000家,但是大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试验室;科研院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性质的试验室;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其中企业试验室数量大约占40%,监督检测机构占30%,科研院校检测力量占30%。以上三种类型的检测机构都有自己的优势,当然更存在的不足之处。

数量众多的企业试验室属于第一方试验室,即企业为了保证自身产品质量而设立的试验室,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走向检测市场的步伐,作为企业内部附属机构的地位使其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个环节处于劣势,并且作为建筑企业的附属部分出现,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具有不同程度的行业保护现象。

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有了政策上的绝对优势,由于其政府背景,使其克服成立时间短的劣势,通过垄断检测任务的形式很快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但是垄断行为的副作用是其长期处在政策保护状态,相比其他机构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自身竞争能力差,无法满足市场需要,造成腐败现象、检测水平低下。

科研院校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不断加大检测业务投入,使其变成主业发展,并相继将其转型为第三方独立法人检测企业。它们依靠原来国家科研投入的优势,在技术力量、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由于他们最早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已经总结了许多经验。

2.行业发展对策

社会一方面对检测的要求会更迫切。同时会更高要求。因此作为检测行业的出路必须将检测变成产业化,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公正性的中介机构。作为检测机构为了适应将来的发展必须作到:

2.1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

现在一些工程质量的出现,人们一般只知追究投资方、施工方的责任,建设工程的检测方则往往能“逍遥”于问题之外。而其实有些责任是由于检测单位提供的检测数据不真实、不公正造成的。但由于检测单位与现场施工严重脱离,检测单位只对样品负责,无法判定是现场使用了与检测报告不相同的材料或送检材料非正确抽样所得,还是检测单位出具了不公正的检测数据?就由于这种不明确的责任,致使检测单位可以脱离干系。因此政府应该明确工程检测在工程建设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使其协助其他责任主体共同施工,而不是互相推卸责任。工程检测作为工程上一个重要的主体,在为工程建设提供一个重要的科学依据的同时,应该承担起它所应承担的重大责任,为工程材料的质量负全部责任,保证工程长期有效使用。

2.2树立服务观念,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我国的检测业由于长期以往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与检测的服务性对立起来,检测人员也习惯于“检查团”的角色定位,但是随着检测行业与国际接轨,检测市场化的推进,以前做惯了“检查团”角色的检测人员必须改变观念。因为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只有提供满意服务的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2.3树立现代企业管理观念

检测从事业单位属性向企业属性的转变,以及检测机构从以往附属地位向独立法人单位的转变决定了检测机构的定位就是技术服务性企业,因此作为检测机构来讲必须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观念,借鉴和利用一切企业管理的先进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检测机构健康发展。比如引进eRp来控制和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工作的效率、利用CRm软件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利用“5S”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检测现场的有序性,借助品牌推广手段来提高检测机构的信誉度等等。一旦检测行业真正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检测行业才可能真正的“做强做大”。

2.4树立人才观

今后的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而国外同行一旦进入我国首先展开的就是人才争夺战。作为我国的检测行业来讲最缺乏的也是专业的人才,目前我国的建设工程检测行业的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偏低,并且我国大专院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专业,检测人才的培养成为整个检测行业发展中的重点,因此必须一方面提高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门槛,一方面建立检测人员内部培训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提前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以迎接今后更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