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风险评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7:11

公司的风险评估篇1

【关键词】风险评估;上市公司;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9-0067-04

一、引言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对风险认识不足、控制不当不断导致一些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如何识别、度量和应对风险就成为企业最难解决的问题。企业要识别出其所面临的风险,就必须进行风险评估。

以股票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达到2500多家,其在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也不容忽视。股票市场是高风险市场,为了加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2008年以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作为上市公司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指导性文件框架。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以风险评估为核心导向,其中包含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并且风险评估是整个内控体系的关键。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风险评估,这也是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工作的切入点和起点。

风险评估是上市公司对筛选出的主要风险组织公司的管理层、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业务骨干进行风险识别、系统分析,确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也是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工作、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和基础。这就要求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时,既要识别、分析和关注阻碍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风险(纯粹风险),更要善于发现对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具有促进作用的风险(机会风险),结合公司经营管理状况科学分析风险、制定切合公司经营管理实际的风险应对策略,达到分散、弱化以至化解风险的目标,实现上市公司整体价值的提升。

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评估过程复杂且不易操作,风险评估就成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就成为一个难点。本文结合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的实践,对风险评估操作过程中的难点进行探讨,以期对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操作解析

在实施、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工作实践中,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应重点围绕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环节进行,通常应将销售、采购、生产和财务等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环节作为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重点和总纲,在重点和总纲的统领下,抓住各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即实施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的风险点。尤为重要的是,在初始风险评估时,对风险环节和关键控制点的把握宜粗不宜细。若开始时对风险环节和关键控制点要求的过细、过于完美,风险评估工作可能会陷于繁琐细微的事务性工作而难以进行下去,甚至导致上市公司风险评估工作的整体失败。因此,进行风险评估时,首先需要建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的总体框架,确立风险评估工作的整体思路;其次,充实和完善风险评估内容:一方面结合内部控制工作的深入不断补充、丰富,另一方面应随着上市公司业务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定期、持续改进、完善,为实施内部控制、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由于上市公司所处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及经营环境的差异,加之风险不易识别、量化,所以上市公司在进行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时应特别注意与本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切忌为了风险评估而进行评估的形式主义。具体进行风险评估时,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一)设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目标的难点

进行风险评估前,上市公司应先设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目标,这是进行风险评估的必备条件,也是风险评估的标准。只有明确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目标,才能有针对性、有标准的搜集、整理和取舍相关的风险信息和数据,才能对已显现的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筛选、整理和归纳。

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目标设定,主要根据证监会的监管要求来进行。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要求,设定风险评估目标通常从公司经营战略、经营目标、报告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和经营合规目标等方面来考虑。首先,经营战略比较宏观,在风险评估中不宜定性操作和定量把握。由于大多数员工只是把经营战略作为公司发展的美好愿景和长远奋斗目标,只有公司的高层管理核心人员对其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因此,上市公司的经营战略在风险评估目标中所占比例通常不能太大。其次,经营目标和报告目标是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最容易被公司经营管理层和广大员工理解和感知,也比较具体且易于量化和识别,因此,风险评估目标和风险控制目标多从这两方面来考虑和提炼。最后,上市公司只要依法经营,按照规章制度和流程去运作和管理,即可保证经营合规目标和资产安全目标的实现,因而对上市公司风险评估和控制目标的设定,就转化为对公司规章制度和运作流程风险控制目标和风险评估目标的设定,实务中更易把握和操作。

(二)收集风险信息的难点和途径

风险信息收集的主要是与上市公司相关的内外部风险信息。风险信息收集的质量关系到整个风险评估的结果。

从收集影响公司经营环境信息的实践来看,上市公司通常对这方面的信息比较困惑:一方面是公司经营外部环境信息的涵盖范围比较广,不易确定应由哪些部门牵头组织和具体实施,并且各部门在收集信息过程中很难把握相关信息对公司经营管理有无影响及影响大小,结果导致收集信息时无所适从,最终难以确定应该收集哪些信息。另一方面,由于日常经营活动多限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上市公司很难准确把握和获得与经营管理活动相匹配的外部环境信息。在收集风险信息时,上市公司应注重外部经营环境与实际经营管理工作的结合、与内部控制关键点和风险点的结合,并在这些交集中寻找切入点和信息点。

上市公司收集影响经营的内部环境信息时,应主要考虑经营战略、经营目标、报告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和经营合规目标,并结合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度和工作流程、业务流程,立足于日常的经营管理工作,考虑可能影响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内部信息和条件,来收集相关的内部风险信息。

(三)识别经营风险

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的重要环节,识别风险更多的是凭借识别者的判断能力、经验积累和识别方法。风险识别是把收集到的风险信息通过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骨干和基层业务骨干的问卷调查、测试、访谈等方式,经过比较、归类、提炼、组合等方法,并充分考虑国家各部委对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的具体要求来进行的。风险有多种表现形式,经营风险是风险识别的重点,主要包括核心风险、业务风险和工作风险。

核心风险的识别,主要应从公司的经营目标出发,围绕战略核心,从公司整体及其职能部门层面、经营管理现状层面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主要通过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整理出公司的核心风险,这是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最关注的风险。

业务风险的识别,主要应从销售、采购、生产、财务等主要业务环节的风险入手,通过对制度、流程的穿行测试及中层管理骨干和基层业务骨干的问卷调查、测试,识别出最主要的业务风险环节和关键控制点,然后再通过穿行测试来检验主要风险环节和关键控制点的收集和查找是否全面,并对测试过程中发现疏漏的风险点和控制点予以补充和完善。

工作风险的识别,主要是通过适用性测试来进行,在适用性测试过程中,识别出主要的风险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并予以补充和完善。

从上市公司识别经营风险的实践来看,主板上市公司至少应梳理出100种以上的风险,才可能比较全面的涵盖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

(四)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估量,其结果关系到风险应对策略的制定。由于风险的错综复杂,要比较客观和全面地反映和衡量上市公司的整体风险,需将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综合使用。

具体来讲,风险评估主要通过多次循环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并且应经过至少两轮多次的循环验证,同时要求时间间隔在两周以上,最终使管理层对风险的认知和理解逐步趋于一致。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上市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考虑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其风险评估体系。

1.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及参与主体

由于风险存在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因而,上市公司风险评估应涵盖其主要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各主要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就成为参与主体,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职能部门负责人、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人员是主要参与者。

2.确定风险评估的评分标准

风险评估的评分标准是风险评估过程中定性与定量方法衔接的纽带和桥梁,也是风险评估的难点和重点。实务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应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来设定。具体来讲,主要应结合公司的发展阶段、业务特点、风险发生频率及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程度等来确定。

通常,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表1和表2分别从定性、定量两方面描述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并把风险的定性标准定量化,从而实现了定性标准与定量标准的衔接和转换。从表中可以看出,风险的影响程度随着风险发生概率的逐级加大也越来越严重。

3.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调查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之一。科学、合理的问卷设计关系到风险评估的准确度,调查问卷设计一般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去考虑和设计,一般需要设计200―500个风险事项,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

4.问卷调查数据的整理

问卷调查结束后,需要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类、汇总及处理。理论上,风险评估至少应进行两次问卷调查,要求参与问卷调查的人员基本不变,并且两次问卷调查的时间间隔至少在两周以上,然后再测算两次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的离散度。若离散度较低(通常以标准差小于1来认定),则取两次调查问卷的平均值作为问卷调查结果;若离散度较高(通常以标准差大于等于1来认定)时,则公司管理层应组织参与风险评估的人员进行探讨、沟通与交流,努力使大家对风险的认识趋于一致,然后再进行第三次问卷调查,并将这次问卷调查结果作为最终问卷调查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实务中,在统计问卷时,需将调查问卷分成高层领导、中层干部和基层骨干三个小组,分别进行统计汇总取各组的平均值。对于公司战略层面等较为宏观的风险,运用三组平均值时适当加大高层领导小组数据的权重;对于管理职能类、重要业务类风险,运用三组平均值时适当加大中层干部小组数据的权重;对于具体业务、操作类风险,运用三组平均值时适当加大基层骨干小组数据的权重。权重的调整幅度需要通过开会沟通、讨论,由参与风险评估的主要人员共同做出决定。

5.绘制风险地图

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风险分类,根据数据统计汇总调整结果,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两个维度绘制风险地图,如图1所示。处于黑色区域的为重大风险,处在白色区域的为重要风险,处在灰色区域的为一般风险。通过图1,可以直观地识别出重大风险、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需要注意的是,风险的认定就高不就低,即处在重大风险和重要风险临界点上的风险,划为重大风险,处在重要风险和一般风险临界点上的风险,划为重要风险,充分体现风险评估中风险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和理念。

风险往往是相互交织、相互转化的,上市公司不但要进行风险评估,还需要进行风险管理。通常,对重大风险应予以高度关注,还应制定出重大风险预案,确保风险被有效管理,当重大风险发生时,立即启动预案,应对风险,降低损失。对重要风险要加强监控,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重大风险。对一般风险要予以适度关注。

三、结语

风险评估是上市公司实施内部控制工作的起点和源头,只有扎实做好风险评估,才能为应对风险、防范和控制风险做好准备和铺垫,为顺利实施内部控制工作奠定基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的时间还不长,由于风险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风险评估的不易操作等特点,上市公司的风险评估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加之行业不同导致的风险差异,使得风险评估的方法和过程具有差异性,需要进一步探索,才能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能昌欣.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J].金融经济,2010(10):187.

[2]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与案例分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18-33.

公司的风险评估篇2

   定性风险分析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而定量风险分析过程主要是定量地分析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使我们在面对很多不确定因素时提供一种量化的方法,以做出尽可能正确的决策。在此项目中,我们组织项目干系人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可能性估算和影响分析,通过建立风险概率和影响矩阵确定各个风险的优先级,并将风险定性分析的结果记录到《风险分析和监控表》中;通过定性风险分析后,我们又对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引入决策树估计方法,进一步量化确定不同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并将定量分析结果及时更新到《风险分析监控表》中。

   根据分析,制定风险应对计划

   风险应对计划是对经过定性、定量分析后更新的项目《风险分析和监控表》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风险应对措施。针对项目干系人众多引起的沟通不畅风险,我们建立起高效简洁的沟通机制;对于项目完成进度风险,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基于项目管理基本理论和实践,使用专家判断法、peRt法估算各项目活动工作量,并根据科学的评估手段,随时掌控项目进度;对于新技术引入导致的技术风险,采取寻求高层资源支持、技术攻关小组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化解之。

   1建立有效沟通机制

   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项目进度的提升,由于该项目涉及面较宽,既有公司各主要部门,也有各类产品供应商,语音线路的运营商等,如此众多的项目干系人必须要形成一整套的沟通机制,要让各沟通方知道找谁,通过什么方式去沟通等。我们为此在各沟通方之间指定联系接口人,所有需求和问题都通过接口人传送,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控制。还制订了联系人通讯录,发给相关各方。沟通方式包括电话、邮件、视频会议、面对面会议等。而在项目组内部,我们专门在公司内部实时沟通工具建立了群组织,以方便及时沟通。

   2合理工作量估算和识别关键任务

   合理的工作量估算是进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工作量估算,例如随意填写估算工作量,进度管理也就失去了基准,当然要达到百分百的准确也是不可能的。在本项目中,我们采取了专家判断法、peRt法相结合的方式估算工作量。对于存在外部依赖,不确定性较大的任务,我们一般采取peRt法的悲观时间,即最不利的情况下,完成某项工作的时间。如果可能,我们尽可能将此类任务后放。对于无外部依赖明确的任务,我们一般用专家判断法估算。

   3重点管理关键技术难点

   关键技术难点对软件项目进度的控制是个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于工期很紧的项目而言,采用新的技术将面临很大的风险,项目的进度控制将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对其管理不善,轻则影响进度,重则影响项目成败。本系统主要难点是ipCC底层模块接口通信开发,对于此难点我们采用了多种解决办法,一是在项目初期即发动整个项目小组积极了解相关知识,确定专人进行功能预研和技术攻关;二是获取产品供应商的重点支持,提前建立与其国外研发中心技术人员的直接联系,打通“绿色通道”,三是招聘此领域的技术专家作为顾问,以上措施均卓有成效。

公司的风险评估篇3

关键词:风险指标 信托公司 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06)06-046-03

在历经5次整顿,2002年回归主业后,中国信托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在证券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信托成为了中国金融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金新信托乳品计划到期未能兑现、青海青泰信托巨额亏损以及金信信托停业整顿等风险事件说明,信托公司的风险也不容忽视。事实上,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我国目前唯一能够跨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市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信托财产来源的广泛性、信托财产运用方式多样性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然而在我国投资理财法律法规尚不完善、投资理财市场尚不发达、投资者投资理财理念尚不成熟的环境下,信托投资公司也承受着很多系统性和非系统性的风险。这就要求信托投资公司必须建立一套高效、科学、专业的风险控制体系,运用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才能够适应信托投资公司未来的发展。

一、信托公司业务及风险揭示

信托公司的业务根据《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投资公司的业务范围可划分为五大类:

1、信托业务,包括资金信托、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

2、投资基金业务,包括发起、设立投资基金和发起设立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3、投资银行业务,包括企业资产重组、购并、项目融资、公司理财、财务

顾问等中介业务,国债企业债的承销业务;

4、中间业务,包括代保管业务、使用见证、贷信调查及经济咨询业务;

5、自有资金的投资、贷款、担保等业务。

其中第三和第四为非资金推动型业务,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为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第一、二、五类业务一般需要资金支持,是目前信托公司的主营业务,也是主要的风险源,按照国际上惯行的对风险的分类方法,信托公司在开展这几类业务时,主要面临政策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9个方面,每个业务都会面临其中的一项或几项风险。目前信托公司的风险主要集中在理财中心、信托业务总部、证券管理总部、自营业务总部等部门,同时资金管理部作为公司的业务支持部门,其资金运用和调度,对风险具有直接的重大影响。

(1)政策风险。指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地区发展政策等发生变化而给信托业务带来的风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影响显著,产业政策则对实业投资领域有明显作用。在我国,市场化程度还并不充分,政策因素很多时候对某一行业或市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政策因素可能直接作用于信托投资公司,也可以通过信托业务涉及的其他当事人间接作用于信托投资公司。

(2)法律风险。对信托业务来说,其法律风险主要是指信托法律及其配套制度的不完善或修订而对信托业务的合法性、信托财产的安全性等产生的不确定性。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同以衡平法为基础的信托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且信托登记制度、信托税收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大量信托配套法规尚不健全,在这种情况下,信托业务的法律风险就更为明显。

(3)市场风险。即由于价格变动而造成信托投资公司固有财产或信托财产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可细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

(4)信用风险。对信托投资公司而言,主要指信托财产运作当事人的信用风险。信托财产在管理运用过程中会产生信托财产的运作当事人,形成新的委托关系,从而也会产生新的信用风险,该风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业务运作前,信托财产的实际使用方(融资方)向信托投资公司提供虚假的融资方案与资信证明材料、提供虚假担保等,骗取信托财产,最终造成信托财产损失;

二是在运作过程中,信托财产的实际使用方或控制方为了自身的利益的最大化,未严格按合同约定使用信托资金,或将信托资金投向其它风险较高的项目,造成信托财产损失;

三是在信托业务项目结束后,信托财产的实际使用方或控制方不按照合同约定,向信托投资公司及时、足额返还信托财产及收益,或担保方不承担担保责任等,造成信托财产损失。

(5)操作风险。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内部控制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及外部事件给信托财产带来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还可以细分为(1)执行风险,执行人员对有关条款、高管人员的意图理解不当或有意误操作等;(2)流程风险,指由于业务运作过程的低效率而导致不可预见的损失;(3)信息风险,指信息在公司内部或公司内外产生、接受、处理、存储、转移等环节出现故障;(4)人员风险,指缺乏能力合格的员工、对员工业绩不恰当的评估、员工欺诈等;(5)系统事件风险,如公司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导致的风险等。

操作风险内在于信托投资公司的每笔业务之内,且单个操作风险因素与风险损失之间不存在清晰的数量关系,对业务延伸领域相当广泛的信托投资公司来说,最容易受到操作风险的冲击。

(6)流动性风险。这里的流动性风险指信托财产、信托受益权或以信托财产为基础开发的具体信托产品的流动性不足导致的风险。流动性要求信托财产、信托受益权或信托业务产品可以随时得到偿付,能以合理的价格在市场上变现出售,或能以合理的利率较方便地融资的能力。目前,信托投资公司主要将募集的资金以贷款的方式投入到资金需求方,信托财产的流动性主要由资金的需求方控制,信托投资公司不能对其流动性进行主动设计,加之现行政策法规中对信托产品的流动性制度安排本来就存在缺陷,结果造成流动性风险在当前的信托业务中普遍存在。

二、基于pKRi的风险管理模式

在信托公司的多种风险中,按可度量程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可度量风险,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二是不可准确量化的风险,如操作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那么根据这种不同情况,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都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方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程序+主要风险指标”(pKRi,procedures+KeyRiskindicator)风险管理模式,建立基于“pKRi”的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体系(见图1)。

“pKRi”风险管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二是建立对风险度量的指标体系;三是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程序对业务风险进行控制。从而体现了制度建设与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业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完善的组织结构是信托公司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的基础。公司的风险管理控制系统必定与公司的组织结构、业务实践以及风险偏好相符。虽然风险管理系统依公司业务的规模与复杂程度而不同,但都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战略、完成这一战略的政策与程序、风险度量与控制方法、战略实施的监督与报告系统以及战略、政策与程序的有效性本身的实时评估与反馈系统。所有这些基本要求,都需要有效的组织结构作为支撑,否则再好的条件也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pKRi中的p代表程序,即各项业务的决策程序、管理程序、资金运用程序和操作程序。所有这些程序必须是根据各项业务特点制定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程序。因此,p代表了对于不可准确量化的风险的控制。

"pKRi"中的KRi是指以主要风险指标为基础的风险度量和监控系统。该风险管理系统主要监控和测量可量化风险,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体现了对可量化风险的准确度量,为风险控制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

三、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设计

指标体系主要适用于可度量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根据银监会对信托公司的监管指标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参照巴赛尔协议、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商业银行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办法、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我们设置了三级风险控制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是公司层次上的,反应整个公司整体风险情况(见表2),二级指标是各个业务部门的风险指标,可进行实时监控(见表3);三级指标主要针对项目,是对项目的评价准则,从而形成公司业务总部项目三个层次的全面风险控制指标体系。一二级指标侧重的是对风险的事中、事后监控,三级指标侧重对风险的事前控制。构建该套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是:(1)代表性,风险指标能代表同类指标的变化趋势和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2)全面性,要覆盖信托公司全部经营活动,具有全面风险管理特征。(3)可比性,能够在不同平台上横向与纵向比较信托公司的各种风险,以满足监管需要,并能连续计算,使资料完整可比,能够连续观察经济运行变动。(4)实用性,指标简洁易于操作,具有实用性。(5)风险系统所选指标对公司经营活动过程的变化有灵敏的反映。

(一)一级指标体系

在确定风险控制指标后,根据信托公司的行业特点及公司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参考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数据确定各指标的预警界限值,再用事先确定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各指标的取值进行综合处理,得出公司风险的综合分数和相应的风险等级,最后显示公司风险状态。

由于指标体系中每一指标量纲不一致,为了综合反映风险程度并进行数据处理,我们将指标值统一映射为百分数范围内表示的分数值。设风险状态有4种,分别用安全、基本安全、有风险和较大风险表示,这4种状态规定分别对应不同的分数范围:0-20、20-50、50-80、80-100,分数值越大,表示对应的风险越大。

具体做法为:对于每一个指标值,根据其在不同风险状态的预警界限上限和下限以及对应的分数段范围,按照下列线性映射函数,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Y=a2*[(x-b1)/a1]+b2(1)

其中b1、b2分别表示某风险指标警界状态的下限及所对应的分数段的下限,a1、a2分别为该风险指标警界状态的上限与下限之差及所对应的分数段的上限与下限之差,x为风险指标值,则Y即为映射后的分数值。

一级指标体系共分为四类指标,每一类指标又包括若干个具体的指标,在确定公司的整体风险状况时,可先计算每一类指标的风险综合分数,然后确定整个公司的风险综合分数,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第m(m=1,2,3,4)类指标的风险程度的综合分数的计算公式为:

sm=∑wmismi(2)

i

其中smi表示第m类指标中,第i个指标的分数;wmi为第m类中第i个指标所占的权重,sm的取值在0-100之间。

第二步,计算整个公司的风险综合分数,计算公式为:

4

(3)s=∑wmsm

m=1

其中wm为第m类指标在整个风险指标体系中所占的权重。

(二)二级指标体系

根据不同业务部门,设定不同二级指标,以反映各部门的可度量风险.

(三)三级指标体系

三级指标为对信托项目和自营项目决策的一个基本评判标准。主要用于对信托公司风险的事前控制,是实施风险预防策略的基础。它主要包括以下指标:

(1)项目公司经营能力评价指标:企业及领导者素质、是否三年连续盈利、企业发展前景、总资产周转次数、流动资产周转率;

(2)项目公司盈利能力评价指标:总资产报酬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

(3)项目公司偿债能力评价指标:有效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或有负债比率、净资产增长率;

(4)项目公司实际信用偿还水平指标:利息偿还率、到期信用偿付率。

在百分制的基础上,对上述每一个单项指标给予一个标准分和满分值,然后根据该指标的实际值求出每一个单项指标的分值,最后将所有单项指标的分值相加,即可以得到项目公司总的评分。根据该分值,信托公司可以综合评判项目公司的风险,从而进行项目决策。例如,假定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净资产年平均余额×100%)的标准分为5分,满分值为净资产收益率15%,若净资产收益率为12%,则可以根据下式:

得分=(实际值÷满分值)×标准分

得到此单项指标的分值为4(=12%÷15%×5)分。

对于可度量风险,利用指标体系进行逐日的严密监控,根据要求不断进行调整。而对于尚未能够进行量化的风险指标,如操作风险、政策风险等,通过标准化程序进行控制。这样通过这一整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对信托公司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严武,季军,基于VaR的股票风险管理模型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04,12

2.毕秋香,何荣天,证券公司风险评估及指标预警系统设计[J],证券市场导报2002,10

3.李进生,吴寿山(台湾).券商风险管理机制与架构论述[J].证券金融季刊2000,10

4.姜洋,王华,我国证券机构的危机的处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2

5.黄琦,唐云锦,关于信托公司进行资信评估以及指标体系的设计[J],四川工业学院院报2000,2

公司的风险评估篇4

关键词:决策树;支持向量机;财务风险;St;分类

0引言

沪深证券交易所在1998年4月22日宣布,将对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本文的研究建立在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异常的基础之上。St是Specialtreatment的缩写,St股是指境内上市公司连续二年亏损,从而被进行特别处理的股票。实行St制度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建立投资者信心,以维护整个证券市场的秩序。

1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的相关理论

1.1决策树

决策树是一个类似于流程图的树结构,通过把实例从根节点排列到某个叶子节点来分类实例,叶子节点即为实例所属的分类,树上每个节点说明了对实例的某个属性的测试,节点的每个后继分支对应于该属性的一个可能值。

决策树无需假设先验概率分布,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鲁棒性;不仅可以利用离散和连续的数值样本,还可以利用“语义数据”;产生的规则集结构简单,有较强的解释性,计算效率高;能有效抑制样本噪音和属性缺失问题。不足之处:分类规则复杂;具有过度拟合现象。

1.2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简称SVm)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寻找一个最优分类超平面,使得训练样本中的两类样本点尽量被无错误地分开,并且要使两类的分类间隔最大。

SVm方法的优点在于:适合有限样本或小样本的问题;能克服决策树过度拟合的问题;需要设定的参数较少(2、3个),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具有分类面简单、泛化能力强、拟合精度高等特点。不足之处:计算复杂度是(m^3),难以解决大数据问题;缺乏可解释性,难以依据信息选择核函数。

2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及样本选取

2.1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般而言,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应包括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发展潜力。本文在考虑可操作性、全面性、动态性、可比性原则和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选取了以下四大类共21个财务指标,见下表。

表1各财务比率的定义、分类及计算

2.2样本选取

考虑到St公司是连续两年亏损后予以St处理的,当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时(这一年记为第t年),其在第t-1及t-2年已经发生亏损,所以选取公司被特别处理前两年的财务指标来构造预测模型,会高估模型的预测能力。尽早的预测企业财务危机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经济损失,而一旦公司财务报表已经开始出现问题才做出预测,则显然有些为时已晚。因此,我们采用第t-3年的数据来预测企业第t年的情况,这样将更好地判定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实用价值。

St公司样本选取标准是2007至2009年被St(剔除金融行业以及由于其他异常状况被St的)且具有t-3年的完整财务数据的沪深两市部分上市公司。根据这一标准,选取了74家St公司。这些样本覆盖了包括机械设备仪表、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

非St样本公司选取标准是与这些St公司来自相同的行业、资产规模相当且具有t-3年的完整财务数据的沪深两市上市公司74家。样本数量如下表所示:

表2St与非St公司样本选取数量表

3基于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的应用比较

3.1数据预处理

3.1.1数据变换

由于数据取值差距较大,在带入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模型之前,先对21个指标数据进行极差规格化处理,即

因此,[0,1]消除了数据之间的量纲,便于不同变量之间的比较。

3.1.2指标筛选

变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分类效果,但是我们事先并不知道哪些是主要的指标。于是,利用随机森林可以在决定类别时,评估变量的重要性这一特性,选取具有较高重要性的变量,结果如下图;综合平均准确性下降和平均基尼指数减少量的情况,选取重要性相对较高的八个指标(见下表),剔除其余变量。由于St股是指上市公司连续二年亏损后被特别处理,所以公司的财务风险与利润情况息息相关,选取的这八个指标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获利情况,符合我们研究的要求,于是利用这八个变量的信息进行下面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对St与非St公司的分类预测比较。

图3随机森林变量重要性测度结果

表3指标集

3.1.3样本划分

按照软件中默认的比例,将原148个样本随机分成三部分:trainingdataset、validationdataset和testdataset,占比分别为:70:15:15。trainingdataset是用来训练模型或确定模型参数的数据集;validationdataset是用来做模型选择,即做模型的最终优化及确定的;testset则是为了测试已经训练好的模型的准确性。

3.2决策树分类应用

3.2.1参数设置

在用决策树方法时,需要设置一些参数。Cp(complexityparameter)即复杂参数,用来控制决策树的大小和选择最佳决策树的大小,如果在现有节点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个新变量的损失高于cp的值,则停止建树。对于cp的取值,我们关注Xerror—交叉验证误差,从下表输出结果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cp的减小,xerror先减小后又增大了,于是可以找到一个cp值使xerror到达最小,此时cp值大概在0.058左右,于是经过反复测试,最后决定取cp=0.058。同时,为了产生更多的规则,将以下两个参数适当调小,每个节点上的最小样本数minSplit=15,每个叶子上的最小样本数minBucket=5。

表4不同复杂参数cp取值的评价

结合经济背景,考虑到实际是St公司却被判成非St公司,相较于实际是非St的被判成St公司而言,其不仅对人们投资造成的损失更大,对公司自身运营管理也有很大影响,于是对预测不正确的、风险更重要的这一类定义较大的损失。损失矩阵(Loss-matrix)定义为(0,Fn,Fp,0)=(0,5,2,0)。

3.2.2结果分析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决策树中实际用到的属性有pe(市盈率)、Growthrateofoperationprofit(营业利润增长率)、Cashratio(现金负债率)、Growthrateofoperationprofit(营业利润增长率)。属性“pe”的信息增益率最大,因此将此作为决策树的根节点,对于每个分支根据信息增益率由大到小,建立从根节点到叶节点的决策树(如下图)。

图4训练样本决策树图

3.2.3测试检验

利用前文建立模型,用剩余15%的测试数据集进行检验,得到结果整理如下表,错判率为=0.3478。

表5决策树分类测试结果

3.3支持向量机分类应用

3.3.1核函数及参数设置

SVm中不同的内积核函数将形成不同的算法,主要的核函数有三类:多项式核函数,径向基核函数,S形核函数。本文选择默认的径向基核函数。

对于惩罚参数C的设置,其值越大,在分类面附近的样本点会越被看重。调试不同的C,用validationdataset进行检验,得出相应的错判率(见下表),于是选定C=10。

表6不同惩罚参数C对应的错判率

3.3.2测试检验

利用建立的SVm模型,用剩余15%的测试数据集进行检验,得到结果整理如下表,错判率为=0.2105。

3.4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测试结果对比

直观地,从两种方法测试的结果看出,支持向量机的错判率比决策树的错判率低,分类效果较好。进一步地,通过做出测试样本的RoC图比较。RoC,即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接收者操作特征,通过描述真阳性率(tpR)—y轴和假阳性率(FpR)—x轴来实现。其应用规则是曲线下的面积越大,则精确度越高。从下图5中可以看出,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大体相同,而支持向量机的要稍大些,所以从这种方法看,支持向量机分类的准确度也要比决策树高些。

表7支持向量机分类测试结果

图5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的RoC图

4结论

本文的财务风险评估模型构造是分别基于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技术。两种方法都各有优缺点,且有的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但在本文的研究应用中支持向量机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相较于决策树有更好的分类预测功能。今后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或者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以此进一步优化模型,提高其对公司财务风险评估的预测能力,使其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毓,蒙肖莲.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企业破产预测模型[J].金融研究,2006(10):65-75

[2]邱玉莲,朱琴.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财务预警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6(8):153-155

[3]蒋艳霞,徐程兴.基于集成支持向量机的企业财务业绩分类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9.

[4]李玉霜,张维.分类树应用于商业银行贷款5分类的探讨[J].系统工程学报,2001,16(4):282-288.

[5]姜明辉,王欢,王雅林.分类树在个人信用评估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3(21):86-88.

[6]陈瑜.对我国证券市场St公司预测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0(6).

公司的风险评估篇5

关键词: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主体模式保安服务

大型活动风险评估,是指评估主体利用风险评估方法,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安全的各类风险隐患进行识别,并提出防范对策以确保活动安全的一项工作。可以说,风险评估是对大型活动查补安全漏洞、布控安保资源、协调指挥力度的依据,是保证大型活动安全的一道重要关卡,对保证大型活动的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我国大型活动风险评估起步较晚,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风险评估模式,尤其是在评估主体确定上还显得比较混乱。进入行业的门槛过低,造成很多不具备资格的企业也参与到活动风险评估当中;公安机关在大型活动安全管理过程中职责定位不明确,大包大揽的现象还比较严重,迫切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推进我国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健康开展,适应不断增长的大型活动安全需求。

1我国现行大型活动风险评估方式

目前,我国现行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工作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公安主导下的极少数社会力量参与型。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1)公安主导。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由公安机关来完成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基本国情,为了保证安保过程中警力的合理部署,确保活动安全,公安机关往往会在活动之前对活动的整体安全水平进行评估,以确定警力投入的数量和部署的位置。

这种公安机关为评估主体的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一方面,根据《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公安机关是大型活动安全许可的审批机关,活动主办方需聘请第三方对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因此,如果公安机关对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就是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这种方式不仅让公安机关忙于应付,也影响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另一方面,我国公安民警很少有全面了解风险评估理论知识和评估方法,由民警对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很有可能就会出现照搬模板的现象,使该项工作失去了科学性和真正的意义。

(2)少数社会力量参与。由于我国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日益增多,大型活动风险评估市场也慢慢吸引着社会力量的参与。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少数一线城市已陆续出现了专业从事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机构,这些地方的公安机关也已渐渐退出了大型活动的风险评估,而改由专业评估公司来完成。

虽说我国已出现了专业从事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机构,然而,这点星星之火还远未形成燎原之势。以北京为例,每年在北京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近2000余场次,且每年都会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而北京专业从事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公司却不足10家,这种大型活动的发展速度与风险评估的需求之间严重不相匹配。

这种现状的存在,使得我国大型活动风险评估领域发展极为不规范,在评估主体选择上更是显得混乱,造成了我国现行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实践难以适应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要求。

2国外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主体操作模式

由于国外很早以前就将风险评估引入了大型活动领域,因此,国外大型活动风险评估模式较为成熟,在主体选择上走的是社会化路子。对于官方举办的大型活动,风险评估和活动安保工作一般由警方来完成,而对于民间举办的大型活动,风险评估和活动安保工作则主要由社会力量来完成。

国外在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主体的社会化上采取的是“保险”模式:活动主办单位为大型活动购买公众责任保险,由保险公司对活动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在这种方式中,由于保险公司承担着活动安全事故的赔付责任,所以在活动现场踏勘、排查风险因素和监督现场安全措施等方面将会做得更加细致和全面,这将给活动主办方了解活动风险、开展活动安保提供极为有利的参考。与此同时,一旦在活动举办过程中发生了安全事故,保险公司也可以快速反应,及时启动事故处理资金和善后赔偿资金,避免了安全事故进一步引发社会恐慌,降低社会纠纷的政府解决成本,减轻相关部门处理事故的工作压力。

3“保安服务”模式的提出

针对我国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主体选择现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现阶段状况的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主体模式:“保安服务”模式。

3.1“保安服务”模式

所谓“保安服务”模式,就是将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全权委托给专业的保安服务公司,保安服务公司在策划和组织开展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之前,必须对活动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因此,在此种模式中,对活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成为整个活动安保服务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与国外大型活动的“保险”模式相比,两者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方面,首先,两者都提倡社会力量参与大型活动的风险评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压力;其次,根据“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两者都会将活动前的风险评估工作尽力做到全面与细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大型活动风险评估质量的提高。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保安服务”模式的风险评估工作是由保安服务公司完成的,因此,保安服务公司对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薄弱环节也最为清楚,这就为其后期安保活动带来便利;而在“保险”模式中,风险评估工作由保险公司来完成,负责活动安保的单位还需花时间进一步熟悉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薄弱环节。

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可知,“保安服务”模式侧重于活动的安保,注重的是活动的过程,而“保险”模式则更加侧重于事故发生后的赔付。因此,相比与“保险”模式,“保安服务”模式更适合在我国现阶段的状况下推广应用,除了我国保险业自身目前发展尚不健全的因素外,保安服务业在近几年的蓬勃发展也注定了“保安服务”模式更适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

3.2“保安服务”模式推行的可行性分析

(1)有依据。2010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保安服务是指保安服务公司根据保安服务合同,派出保安员为客户单位提供的门卫、巡逻、守护、押运、随身护卫、安全检查以及安全技术防范、安全风险评估等服务。由此可见,安全风险评估和安全保卫等基本内容已经成为保安服务公司的常规服务内容,当前环境下推行“保安服务”模式有法可依。

(2)有力量。近年来,我国保安服务业得到了充分地发展。首先,表现为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全国经公安机关批准组建和管理的保安服务公司2258家,人数已达103万人,在公安机关监管之下的物业公司的保安、商场的保安和其他一些地方或企业自建的保安大约有300万人。其次,表现为业务范围日渐拓宽。保安服务业发展至今,已从提供一般性的人力防范发展为人防、技防、犬防、押运、保安咨询、劳务输出等为一体的全方位的保安服务网络,形成了多种形式的保安服务并存的保安服务业务体系。保安服务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和业务的日益拓展,为保安服务业涉足大型活动风险评估领域提供了可能。

(3)有意义。推行“保安服务”模式,将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全权委托给专业的保安服务公司,可以让公安机关从繁琐的活动安保中抽身出来,在~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警力不足的难题。同时,一旦活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根据“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将由保安服务公司承担全部的安全责任。因此,保安服务公司必然会将事前的活动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做到全面与细致,这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对大型活动风险评估的质量,为大型活动的安全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4“保安服务”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目前,在我国推行“保安服务”模式需解决两个核心问题,第一是专业从事风险评估的机构与保安服务公司间的关系问题;第二是保安服务公司的业务范围划分问题。

4.1专业活动风险评估机构与保安服务公司间的关系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中虽然规定了保安服务业务包含安全风险评估,但是该项业务只能算是保安服务业务里的一个分支,现有保安服务公司许多还没有开展此项业务,一些甚至还未具备开展此项业务的条件。所以,目前在我国承担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业务的主力还只能是专业从事活动风险评估的机构。由于目前我国专业从事风险评估的机构和保安服务公司分属于不同行业,因此,在我国大型活动风险评估领域实行“保安服务”模式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正在尝试的做法是将专业从事活动风险评估的机构划归至中国保安协会的名下,即认为专业从事活动安全风险评估的机构的业务范围也属于保安服务业的业务范畴,对外统一称两者为保安服务公司,从而理顺两者的关系。这样做既能做到让专业风险评估企业物尽其用,又解决了专业安保服务公司风险评估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4.2保安服务公司业务范围划分

保安服务公司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有高低之分,而大型活动的规模也有大小之别,类型多种多样。为了保证大型活动安全风险评估的质量,对于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大型活动,应当配备与之相匹配的保安服务公司来提供服务。为此,对保安服务公司的业务范围进行合理的划分显得尤为必要。在划分保安服务公司业务范围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确定服务对象的优先级。

保安服务公司的服务对象可以简单划分为大型活动和其他服务领域两类。由于大型活动的特殊性,可认为其相对于专业保安服务公司的其他服务领域的重要程度要更高;而同为大型活动,也会因为参与人数和资金投入的多少而使得活动的重要程度各有不同,参与人数和资金投入多的大型活动的重要程度显然要更高。所以,划分服务对象优先级时可以按照如下思路:参与人数和资金投入多的大型活动>参与人数和资金投入少的大型活动>保安服务公司的其他服务领域,如图1所示。

第二,划分保安服务公司资质等级。

与此对应,可以将保安服务公司在资质和业务等级上做出划分,例如:能够为大型活动提供风险评估和安保服务的保安服务公司的资质定为甲级,而将只能为其他领域提供服务的保安服务公司的资质定为乙级。在这两级中,又可根据保安服务公司的自身实力,分别定出一二三等。在业务范围划分上实行“向下兼容”的方式,即资质等级高的保安服务公司能承揽资质等级低保安服务公司的业务。相反,资质等级低的保安服务公司则不能承揽资质等级高的保安服务公司的业务。同时,为了保证保安服务公司业务等级划分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应当适当引入升降级的机制,如图2所示。

5结论

本文在全面分析总结国内外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主体操作方式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状况的大型活动风险评估主体操作模式:“保安服务”模式。通过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大型活动风险评估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由谁来评的问题。这点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即大型活动风险评估应由相关机构来完成,同时鼓励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公司的风险评估篇6

关键词:司法鉴定项目风险识别风险防范操作要点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是司法部门委托专业资产评估机构,运用资产评估学的原理、专门知识和技能,依据资产评估及司法鉴定有关规定与方法,对司法活动中的诉讼、仲裁、执行等所涉及的价值纠纷或争议,通过现场勘察取证及市场调查,并在分析、研究、鉴别后作出鉴定结论的活动。资产评估司法鉴定结论是由独立的评估中介机构出具的客观、公正、科学的专业意见,是一种司法实践中的独立证据。实际评估鉴定流程和大多资产评估业务相似,即先由司法部门委托,资产评估机构根据项目难易程度、自身胜任能力、人力和时间安排等情况确定是否承接,决定承接后调阅卷宗,与经办法官沟通,编制评估工作计划,再进行具体的现场勘察、市场调查、评定估算和编制评估报告等评估程序。

一、司法鉴定项目特点

司法鉴定项目因其涉及司法活动中的诉讼、仲裁、执行等,相对于一般的资产评估业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体的特定性

司法鉴定项目的委托方为司法部门,具体包括各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部门、各级仲裁机构等,受托方为具有资产评估资质且进入司法鉴定机构备选库的各类评估机构,具体包括资产(动产)评估、房地产评估、土地估价、矿业权评估和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等。

(二)涉案当事人利益的对立性

司法鉴定项目的评估对象为涉案资产,进入诉讼的涉案当事人利益是完全对立的,对司法鉴定结论均极为敏感,这就要求评估机构在评估时必须站在超然的中立立场上,谨慎、认真、科学的进行评估鉴定,确保评估结论的客观、合理、公平、公正。

(三)项目的复杂性

司法鉴定项目往往存在评估对象基础资料缺失、现场勘察受限、被评估单位不配合等特殊情况,特别是对于成套设备和隐蔽工程,经常会因组成设备缺失或无法勘察而不能确定其实际状况。同时被评估单位往往不提供评估所需的很多基础资料,评估人员需要从进行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增加工作量。

(四)项目的风险性

司法鉴定项目因其具有利益的完全对立性、复杂性,以及对鉴定结论的合法有效、客观合理并能得到市场信息的支持及验证具有较高要求,故较一般资产评估业务具有更大的风险。

二、司法鉴定项目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一)风险识别

司法鉴定项目因其特殊性,从评估风险来源或起因角度来看,主要为两类风险:一类为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报告原因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因鉴定对象、价值类型、评估基准日、取价标准、评估依据、评估假设、评估程序等方面判断或选择错误,导致形成错误或不实的评估结论,从而可能致使资产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因此承担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甚至刑事法律责任的风险;另一类是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报告以外原因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因业务流程、评估机构内部控制流程、评估工作底稿、外部沟通等方面不符合相关规定引起的风险,如未经正常司法摇号选定方式承接的鉴定项目引起的风险;或签字评估师和现场勘察人员不一致可能引起的风险;或私下与一方当事人沟通引起的风险等等,上述风险均可能致使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因此承担相关责任。从评估技术角度划分,评估风险可以分为评估技术风险和非评估技术风险,上述具体风险可分类归入。

(二)风险防范

针对司法鉴定项目的特殊性,识别其风险类别后,首先应对项目可能涉及的风险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可以选用风险概率矩阵法、专家评价法、综合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先确定影响单因素风险高低的关键因素,评价单因素风险的高低,再从整体项目综合分析,评价整体评估风险的高低,根据资产评估机构的团队力量、时间安排、评估人员执业胜任能力及执业经验等,判断能否有效防范和降低风险,使整体项目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在风险防范对策上,应紧密围绕如何使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报告合法有效、鉴定结论客观、合理、公平、公正并能得到市场信息支持或验证,以及如何使项目业务流程、评估机构内部控制流程、外部沟通等方面合法合规,工作底稿全面符合资产评估准则及司法鉴定相关法规规定并能从证据方面支持评估结论,同时证明自身无违法行为的角度,实施具体防范措施。

三、司法鉴定项目的操作要点

(一)规范业务承接

司法鉴定项目的承接一定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司法部门通过公开摇号或其他公开、公平的选择方式确定资产评估机构,并出具正式书面的司法鉴定委托书,资产评估机构在收到司法鉴定委托书后,根据委评涉诉资产情况、项目难易程度、自身胜任能力、人力和时间安排等情况确定是否承接。资产评估机构不得以不当方式取得委托、私下接受当事人委托以及承接自身不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项目,以防范可能因承接不规范或专业能力不胜任而产生的评估风险。

(二)规范编制工作底稿

司法鉴定项目最终形成的评估报告是司法实践中和一种独立证据,对于案件的审理和执行、涉诉当事人司法权益的保护和实现均具有重要作用,必要时需通过当庭质证方可发挥其作用。而评估报告结论的形成是以工作底稿为基础,工作底稿必须客观、准确、全面、科学,必备的基础资料完整、现场勘察记录翔实、相关人员签名齐备、取价有据、计算过程正确、各方面影响因素考虑全面,能够完全支撑评估结论,并在评估报告出具后及时整理归档保存,以备质证及日后调阅之需。

(三)认真全面进行现场勘察

司法鉴定项目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进行现场勘察。首先,应由司法部门经办法官进行组织协调,在司法部门经办人员、涉案当事人、资产评估机构相关评估人员均到场的情况进行现场勘察,资产评估机构两名项目负责的资产评估师应均到现场;其次,现场勘察时一定要认真全面,按照司法鉴定委托书所列评估对象逐项清点,明确评估范围,必要时需与经办法官沟通确认,做到不重不漏,全面准确;最后,做好现场勘察记录,对委评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各种实物特征、运行状况、现时状况、维修保养情况等全面勘察记录,并对评估对象逐一拍照取证。

(四)充分的市场调查

司法鉴定项目的评估对象为各类涉诉资产,具有多样性、特殊性和一定的复杂性,很多涉诉资产现场勘察时无铭牌、标识及相关的基础资料,很多隐蔽工程无法从外部直接勘察,无法准确辨识;同时因为司法鉴定的评估结论最终还需得到市场信息支持或验证,对其客观性、准确性、公正性和科学性要求较高,故在进行评定估算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包括调阅案件卷宗、直接向相关供应商或经销商询价、充分收集同类资产的市场交易信息、咨询相关领域的资深人士或专家等,确保评估对象及评估范围明晰,取价准确有据,资料全面客观,为进一步的评定估算提供充分的基础资料。

(五)准确的评定估算

评定估算是得出评估结论的必经步骤,在充分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司法鉴定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评估目的,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进行评定估算才能得出正确的评估结论。评定估算时须保证评估方法和相关参数选择准确、各方面因素考虑全面、计算正确,必要时采用两种以上评估方法进行相互验证,确保得出的评估结论合理有据,得到市场的支持或验证。

(六)精心编制评估报告

评估报告是司法鉴定项目的工作成果,也是公开对外提供的一个独立司法证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评估风险也由此引发,因此须重视评估报告的编制,不能简单套用模版,应针对不同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同涉案资产的实体特征、类别、现时状态、产权瑕疵等,作出充分的披露和说明,准确表述评估价值、评估方法、价格标准的选取依据,准确表述评估依据、评估假设、评估过程和评估结论,审慎、全面表述特别事项说明和评估报告使用限制说明,充分揭示和披露涉案资产重要的受限和瑕疵事项、评估结论的价值内涵以及需提请报告使用者关注的其他事项等,以使报告使用者能够从评估报告中获取到客观、准确、充分、有用的涉案资产价值鉴定结论,同时体现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师的工作成果和专业价值。

(七)规范资产评估机构业务控制流程

资产评估机构在承接司法鉴定项目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评估准则规定的流程完成业务,委派具有资质且胜任的评估人员承做项目,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和内部三级复核程序,报告签字评估师一定为承做项目负责人,不与涉案当事人任何一方私下沟通,不受任何第三方的不当干扰等,防范因流程不合规而可能产生的评估风险。

四、结束语

资产评估司法鉴定是司法案件审理和执行的一个重要依据,所形成的评估报告是司法实践中的一种独立证据,也是资产评估机构一个重要的业务领域,所以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在承做司法鉴定项目时一定要充分识别相关评估风险,做出准确评价,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实施不同的防范措施,规范操作,把握要点,高质量地完成司法鉴定项目,将司法鉴定项目的评估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卫东.资产评估司法鉴定项目的评估风险风析・资产评估

[2].资产评估司法鉴定业务几个亟需规范的问题・资产评估

公司的风险评估篇7

关键词:保险公估公司保险市场风险评估鉴定理赔

保险市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由保险人、被保险人和保险中介市场构成的,而保险中介市场作为保险市场的一个子系统,由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即保险公估公司)三方主体构成。十七世纪国外即有了公估人,而随着其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公估人在保险理赔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只要有赔案发生,国外保险当事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公估人,公估人在其保险市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公估人起步晚、发展缓,即使是现在,“公估”对多数保险业外人士而言,仍是一个新名词。从2001年3月23日第一家保险公估公司成立,至今我国保险市场中已然有180家公估公司。

一、有了公估公司,保险理赔的公正性得到更有效的保证,被保险人先前的弱势地位有了改观

没有公估公司的日子里,保险人既当运动员、又是裁判,理赔的天平因而难免有所失衡,保险人惜赔、漏赔现象时有发生,其公正性受到公众的质疑;而今有了公估公司的介入,保险理赔的公正性得到更有效的保证。公估公司的中介身份决定了其处理赔案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公估公司是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成立的独立中介,不受制于保险人或被保险人,可以接受保险人或被保险人的委托处理保险赔案,针对赔案作出的公估结论在保险各方当事人均认可的条件下起作用。

保险人、被保险人是运动员,公估公司是裁判,这种角色的调整与重置无疑是科学合理的。某建工一切险赔案中,被保险人报损清单中列明的某建材价格经公估公司核查发现明显偏低,因此在公估报告中据实对此项作了更正,保险人提出了不同意见:报损清单中的每一项目是由被保险人填具并签章确认的,错不在保险人,被保险人因此利益受损应自行负责。公估公司据理向保险人耐心解释、说服,最终达成共识,被保险人的实际损失因此得到了应有的补偿。此类裁决无疑是公正的、令人信服的。

二、有了公估公司,保险理赔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损失原因、损失程度的鉴定更趋专业化

保险标的种类繁多,出险原因千差万别,为确保公估结论的准确性,公估公司一般建有专家库,每一赔案均有相关行业的专家参与。是否了解保险标的是处理赔案的关键,而往往保险人或被保险人对损失标的知之甚少,这就给理赔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很大的难度。此类赔案交由公估公司处理,许多问题会得到最理想的解决:公估公司首先会派出专家及公估师对出险现场进行查勘,掌握出险前后的情况、出险现场的情况,而后对出险原因、损失程度做出专业鉴定,并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公估公司的公估意见既客观、公正而又专业,容易得到保险双方当事人的信服。在专业基础上进行的保险理赔,其科学性是显而易见的。赔与不赔、赔多赔少更有说服力。很多时候,公估公司在办结赔案之后,还会应保险当事人的要求,对日后资产的管理、防灾防损提出整改意见和合理建议,使其对风险的防范与应对更加科学化。

三、有了公估公司,保险理赔效率进一步提高,被保险人对保险人的不满情绪得到缓解

“投保容易理赔难”是老百姓针对保险人较普遍的不满说法之一,大体意思是说,如果你要投保,那么保险公司会十分主动地将优质服务送到你的面前,但一旦出险了,保险公司就没那么主动了,甚至会“变脸”,效率与投保时相比完全两样。保险理赔效率低、服务差,是民族保险业的痼疾。保险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惜赔”现象时有发生,加上理赔时角色转换、成了“大爷”,态度自然不客气,能推则推、能挡则挡。而有公估公司参与的保险理赔则完全不同,理赔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首先公估公司的立场是公正的,赔多少依据出险事实、保险约定来判断,不受制于任一方保险当事人,不会惜赔或骗赔。自然不会因此挖空心思、制造矛盾而浪费时间;再者公估公司是专业的,对损失原因的鉴定、损失价值的评估、保险责任的认定必然更科学、更有说服力也更有效率,大大缩短了出险现场查勘、定损理算、谈判协调的时间;而且,公估公司一般在公估结论得到保险双方当事人认可的条件下出具报告书,使得赔案几乎不可能有反复,可以做到“一次到位”。实践中,亦正是公估公司的客观、公正、专业以及良好的作业态度、作业效率,起到了调节器、剂的作用,缓和、化解了保险各方当事人的矛盾。据广西首家公估机构———广西诚信达保险公估公司介绍,当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在赔案中发生激烈矛盾、难以调和时,一般会聘请公估公司介入,而公估公司以其高效的专业服务使得赔案顺利解决,保险双方当事人握手言欢。2004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及部分省级消费者协会将部分保险条款点评为“霸王条款”,保险人最大范围地受到国人的口诛笔伐。笔者认为,借助公估公司的力量,提高理赔效率,是重塑保险人诚信的有效途径。

四、有了公估公司,投(承)保的盲目性进一步减少,保险人、被保险人投(承)保行为更趋科学化

保险市场开放之后,人保、太保、平保“三足鼎立”成为历史,国内外资本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竞争,市场争夺空前激烈,“以低费率打动投保人”一度成为国内保险人竞争的主要手段,致使赔付率不断攀升,利润率不断下降。惨痛教训使保险人认识到,不考虑风险、仅注重市场占有是行不通的。聘请公估公司对拟承保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听取公估公司的专业意见是十分必要的。“保险标的承保前的检验、估价及风险评估”是公估公司的另一主业。籍借强大的技术力量,对拟投(承)保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对标的所面临的、尚未发生的和潜在的各种客观风险进行识别、估测、鉴定。

公司的风险评估篇8

一、引言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金融及保险监管机构都相继进行了改组或重建。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国家都在监管理念上引入了对金融机构进行整体风险监控的思想,也有一些国家开始尝试建立专门为监管部门服务的金融机构评级系统。这种评级系统不同于以往对一般企业的信用评级,而是将重点放在评估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重大整体风险以及该金融机构破产对整个行业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这表明各国的监管重心都不约而同地转移到了对机构整体安全性和行业整体安全性的评估上。虽然这些评级系统大多处于初期测试阶段,但是却代表了未来监管手段和工具的发展方向。本文将综合介绍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监管机构建立的机构风险评级系统,并探讨客观、有效、合理和可行的监管风险评级系统应该具有的主要特征。

首先简要总结这三个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性质和定位。英国的金融监管机构FSa集各种金融行业监管、消费者服务和市场管理于一身,它是独立的的非政府组织,在FSma法案授权的范围内行使其职权。加拿大的金融监管机构oSFi是代表政府对所有联邦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唯一监管机构,它将保护消费者作为首要监管目标。澳大利亚的金融监管机构apRa是政府金融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强调审慎的监管理念,致力于确保被监管者建立了高质量的系统来识别、度量和管理其经营中出现的各种风险。这三个国家的监管机构的共同点之一是至少在形式上都达到了混业监管。混业监管模式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表现在一致的监管原则和有效的监管方法上。因为是混业监管,所以要求有一套对不同的被监管者一视同仁的处理原则,因此在看待被监管者时,有时就要透过各自所在行业的具体特征看到各种企业的实质风险特性。另外,在混业方式下,必然要求提高监管效率,很难采用“手工作坊”式的一对一监管,而是要求有一整套连贯的、系统的、科学有效和可行的监管过程。

可以看出,在新的监管体制下,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监管部门必须从金融体系的整体角度来考虑。为了实现这种体制下的监管目标,各国监管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整体监管方式(当然也要吸取原来体制下监管方式的经验教训)。一般来说,现行体制下监管方式的具体运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很明显,风险确认和风险评估这两个步骤是整个监管流程的基础和根基,后面的监管决策和资源分配,以及监管实施和绩效评估都是以风险评估结构为依据的。风险确认就是判断出现的风险是否处于评级系统所处理的范围之内,各个国家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监管目标来确定其具体的风险种类。风险评估就是在已经建立起来的评估框架下,对已经确认的风险进行归类分级。

我们应该从整个监管框架的角度来客观的看待风险评级,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风险评估的实施。作为一个一般的评级系统,因为要对评估的对象给出明确的评估等级,所以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评估目标,即:评估结果是为谁服务?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这里的金融机构监管评级系统主要是为监管者服务的,因此一般应该将重点放在对被监管者所面临风险的确认与全面评估上,各个国家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定调整。澳大利亚apRa的paiRS评级系统将目标定在评估被监管者不能兑现其承诺的概率并且评价其破产后对澳大利亚金融系统的影响。FSa着眼于对法定目标有影响的风险进行评估,将精力优先放在那些最重要的风险上,以有效经济地利用资源。oSFi的目标是提供一个有效的评估被监管者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过程,这是通过评估其风险、金融环境、风险管理过程和对适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来实现。

虽然三个国家都采用了类似的风险评级系统来支持监管,但是具体的体系和方法却有所差异,接下来将分别介绍这三个国家在风险确认和风险评估这两个步骤中是如何建立具体的风险评级系统的。

二、英国FSa的评级系统

2.1影响FSa监管目标实现的金融机构风险

FSa有四个主要的监管目标。这些监管目标的实现会受到各种风险的影响,具体见下表:

监管目标风险

维护公众

对英国金

融市场的

信心大规模的金融犯罪和市场欺骗

金融机构大范围的管理不善或违规

金融系统中重要成员的财务崩溃

市场功能严重失效

对监管者的能力缺乏了解

提升公众

对金融体

系的认识公众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

消费者对某些特定金融产品或服务不够了解

确保给予

消费者适

度的保护金融机构的财务崩溃

金融犯罪或市场欺骗

金融机构管理不善或违规

市场功能失效

消费者对某些特定产品或服务不够了解

减少金融

犯罪欺诈或不诚实

金融市场上的违规行为或错误信息

不法收入的处理

2.2风险评估

在英国,新的金融监管立法要求FSa采取高效率的监管方法,根据监管收益与付出成本之间比例的高风险的优先度(priority)要通过对影响(impact)和概率(probability)两个因素进行评估之后得到。影响指的是该风险一旦发生对FSa监管目标的影响;概率指的是该风险发生的概率。这样,根据下面的公式就可以确定处理风险的优先度:

优先度=影响概率

评估特定风险的影响

目前,FSa对被监管金融机构风险的影响评估主要是通过监管者的判断力和对该机构的现有认识来实现,当然也会利用FSa收集得来的一些数据(目前FSa可以得到的数据很有限而且集中于机构的活动方面,这与影响并不完全等价)。

FSa根据影响的大小将金融机构划分成四个等级——高、中一、中二和低。下表列出了FSa在确定机构的影响大小时使用的一些初始指标,这些指标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机构类型指标

银行和购房融资所总资产/负债,根据存款所有者的类型赋予存款不同权重

信用合作社成员数

寿险公司和友好互助会总资产/负债

非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

证券与期货公司总资产/负债,财力要求,注册个人数目,每日交易量与交易额

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额度

投资顾问公司注册个人的数目和每年的营业额

随着将来对风险评估框架的进一步开发,FSa会评估对每一项监管目标的影响,并会根据经验定性地和定量地改进评估方法。还有,FSa目前的分析仅基于很有限的数据,将来会从各种渠道收集更多的数据,确保影响分析的系统性和一致性。

评估特定风险的发生概率

对风险发生的影响做出评估后,下一步就要评估风险实际发生的概率。这就需要了解相关金融机构的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金融机构当前的战略与实际运营如何为监管目标的实现带来风险;

二是金融机构内部可能导致问题发生的各种商业风险类型。目前情况下,FSa只是对那些在影响评估中被划分为高、中(包括中一、中二)等级的金融机构进行初步测试,并且测试的风险只涉及金融机构的业务风险与控制风险。下表列出了金融机构可能产生风险的八个方面,从这八个方面来考虑会对监管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也就是说,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要有一个清楚的描述。其中,很多方面能够完全量化,但也有一些方面要定性分析,需要监管者根据经验进行判断。

商业风险市场、信用、运营与法律风险

财务稳健度

公司战略

消费者、产品和服务的类型

控制风险市场、销售和顾问等

系统与控制

组织架构

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

这项测试的最终结果如下:

概率等级

影响等级高中低

高0.5%3%1%

中一2.5%12%10%

中二5%25%41%

这次测试是FSa整体风险评估框架的第一次实际应用,目的是为新监管运作框架的进一步开发和完全实施提供反馈意见。当然,这项测试的结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FSa决定下一年度的监管资源分配。

鉴于这次测试的临时性,并且所采用的数据也不完整,FSa并没有公布测试的具体结果。不过,一旦新的监管框架完善之后,FSa就会与每个金融机构对其评估结果进行磋商,并且鼓励金融机构能够先按照适当的步骤来处理评估过程中确认的风险。只要金融机构自身做了足够多的工作,FSa就会相应减少对该机构的介入,这有利于机构的高级管理层自觉、及时地处理FSa提出的问题。

FSa也意识到,某些金融机构迫于一定的压力,可能会向第三方披露FSa对其评估的结果。事实上,除了必须向那些有权知晓的人员(如外部审计员)披露以外,这种做法并不是非常恰当的。因为FSa的评估是基于一个特殊目的——分析金融机构影响FSa实现监管目标的风险,从而帮助FSa合理地安排监管资源,如果将评估结果用于其它目的,就很可能会产生误导,所以FSa不赞成金融机构将评估结果公开。

三、加拿大的oSFi

oSFi的风险评估过程是从鉴别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经营活动开始的。定义这些有影响的经营活动的“净风险”为总体的内在风险与风险管理总体水平的函数,具体的评估可通过下面的方程简单说明:

内在风险-风险管理水平=净风险

3.1有影响的经营活动

有影响的经营活动包括所有的经营业务种类、经营单位(unit)或经营过程(process)。可通过许多渠道来确认这些活动,包括机构的组成构架、公司战略计划、资本分配和内外部财务报告。

在确定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大小时,需要有相当有效合理的判断力。以下是一些经常使用的判断标准:

总资产中该活动产生的资产(包括资产负债表表内和表外)

总的风险加权资产中该活动产生的风险加权资产

及总收入中该活动产生的收入

总的税前净收入的该活动产生中税前净收入

总风险加权资本中该活动的风险加权资本

总资本中该活动的内部分配资本

资本的保险核保风险

该活动准备金占总准备金的比例

3.2内在风险

内在风险将表现任何商业活动的本质特征,它产生于潜在的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对内在风险的评估是通过考虑对公司资本或收入不利影响的概率和程度来实现的。

应该全面地理解公司经营和进行各种商业活动所处的环境,这对于有效地确认和评估经营活动中的风险非常重要。oSFi已经将评估风险归为以下几类:

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

保险风险

运营风险

流动性风险

法律法规风险

战略风险

在确认了有影响的经营活动后,其中的内在风险水平被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在这一步评估中不考虑公司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过程对降低风险的作用。这些因素的作用将被分开考查,并与内在风险合并后决定经营活动的净风险。

3.3公司风险管理的质量

公司内各种有影响的经营活动都会受到公司风险管理水平的影响。除了考虑日常的运营管理外,oSFi还确定了六个其他的风险管理控制职能。它们分别是:财务分析、规章检查(compliance,根据外部法律法规和监管的要求为公司制定相应的政策,检查公司的日常运作是否符合相关的要求,向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报告执行的情况)、内部审计、风险管理、高层管理和董事会监督。它们的具体形式和性质将随公司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而确定。

经营活动的运营管理基本上是负责日常管理,这一职能应确保运营政策、过程、控制系统、员工水平及经验足以补偿该经营活动产生的内在风险。公司必须从组织架构和整体控制上做到及时有效的防止和发现那些重大的失误和不规则的现象。

每个重大活动的风险管理过程的质量就是目前公司对该活动实施的各项风险管理职能的评价。风险管理过程的质量被分为强、可接受和弱三个等级。

3.4净风险

每项有意义的经营活动的净风险等级是内在风险的总水平被风险管理的总水平抵消后的结果。例如:公司的投资银行业活动由于高信用风险、高市场风险和高流动性风险,可能被评估为较高内在风险。但是,由于有较强的运营管理、较强的内部审计、较强的风险管理和较强的董事会监督构成了强有力的高质量的风险管理控制,以至使得该经营活动的净风险等级可能被评为是中等的。

净风险被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具体下表所示。

3.5净风险的趋势

以上的评估过程还要包括对风险趋势的确定。在一个适度的时间段(horizon)内,将风险的发展趋势被分为下降、平稳和上升三类。例如,为大集团公司选择的时间段会比小公司长。对各种情况都应该明确指出趋势分析的时间段。

风险管理的总质量内在风险的总水平

低中高

净风险评估

强低低中

可接受低中高

弱中高高

3.6风险矩阵

风险矩阵是用来记录每项重大经营活动的内在风险、风险管理水平和净风险的评估结果。

风险矩阵还要确定“整体净风险等级”(overallRatingofnetRisk)和“风险趋势”(DirectionofRisk)。为了得到最终的整体风险等级,还要考虑这项经营活动对公司整体的影响,要保证那些具有较高净风险水平和影响较低的经营活动不会得出扭曲的整体风险等级。oSFi要将其监督力量集中关注于那些具有较高实质风险的经营活动。

风险矩阵还包括对公司最终的合成(Composite)评估等级以及这种评级的趋势。这些将受到资本和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评估时还要审查内、外部产生资本的数量、质量和可获得性。

风险矩阵是总结风险评估结果的简便方法。

3.7风险评估总结

风险评估总结(RaS)汇总了被评估公司当前的财务状况、预期的风险状况、关键性问题和以往的监管措施。RaS包括:

风险矩阵

对主要商业活动和策略的审查

对关键性风险管理控制职能有效性的评估

对资本充足或监管存款和公司的盈利性的评估

若被评估的公司是某外国母公司的一部分(分公司或子公司),还要适当的评估其外国母公司的情况以及其所在地监管的执行情况

过去12个月内的重大事项列表

财务汇总

监管介入情况报告

RaS便于直接关注那些带给公司重大风险的经营活动。

RaS只是为当年的监管指明优先次序(setpriority)。它并不包括具体的监管执行措施和需要的监管资源。

RaS还包含对被评估公司的“合并评估等级”(CompositeRating),这个评级结果是初步的,并不会告知公司,直至进行全面的现场审查之后才将评级确定下来。

在适当的原则确定之后,oSFi将在结合现场考察结果的基础上,提供给公司对其各项风险管理控制职能的整体评级结果。

公司的合并评估等级应该明确指示监管对其介入的程度。一个具有较“低”合并评估等级的公司应处于0介入阶段。一个“高”合并评估等级的公司应处于第2或更高介入阶段。一个被认为是“中等”风险级别的公司应处于0阶段或1阶段,这将根据风险趋势(下降、平稳、上升)和评估等级结果背后的原因(例如,非常弱的管理控制过程指出需要较高的阶段)分析来确定。

RaS是oSFi高级官员需要的主要公司评估文件。如果公司处于阶段1或更高的等级则需要提供其他更多的详细说明文件。

四、澳大利亚的apRa

apRa正式提出了名为probabilityandimpactRatingSystem(简称paiRS)的风险评级系统。

4.1评估破产概率

apRa对公司破产概率的评估是基于公司的内在风险(inherentrisk),然后再加入管理与控制(managementandcontrol)和资本支持(capitalsupport)的调整。具体的风险评级模型如下:

内在风险-管理与控制=净风险

净风险-资本支持=整体破产风险(overallriskoffailure)

内在风险

对公司破产风险评估的第一步就是评估其内在风险。内在风险指的是由一个公司商业活动的性质与范围所引起的预期财务行为的任何不确定性。apRa通过统计数据、实地考察和其它渠道总结了八个内在风险要素。它们分别是:

资产质量和等价物(counterparty)的风险

资产负债表和市场风险

保险风险

运营风险

流动性风险

法律和监管风险

战略风险

腐败势力与关联组织的风险

在进行风险分析时,每个要素按照重要性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累加起来得到整体内在风险。

管理与控制

评估破产概率的第二步就是评估公司的管理与控制系统。管理与控制系统指的是一个公司的管理结构、系统、政策、程序和与内在风险有关的控制系统。

apRa将管理与控制系统分解为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

理事会

高级管理层

运营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miS)/财务控制

风险管理

规章执行与检查(compliance)

专家控制

在考虑了管理与控制功能对减轻内在风险的影响后,剩余风险就是净风险。内在风险和管理与控制两个部分将被赋予相同的权重。

资本支持

paiRS评估过程的第三步是对公司目前和潜在的资本支持进行评估。资本支持是每个公司能够负担意外损失的缓冲资本,这些资本也用来确保满足对apRa要求的对金融服务受益者的承诺(financialpromises)。公司的净风险越大,就需要越多的缓冲资本使整体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

资本支持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目前的赢余

收入

其它资本

在评估时,这三部分的权重对所有公司都是相同的。

评估整体破产风险

在考虑了净风险和资本支持后,apRa评估公司的整体风险。资本支持和内在风险、管理与控制将被分别赋予相同的权重。风险评级从1(最低风险)到225(极限风险)。数字又被分成五个等级:低、中低、中高、高和极限。

4.2评估影响

除了评估概率,apRa还预测了被评估公司破产后对澳大利亚整体金融系统的影响。

在paiRS中,采用“影响指数”(impactindex)和“描述性影响评级”(descriptiveimpactRatings)来衡量每个公司破产后所带来的潜在经济成本。衡量方法不仅包括对债权人的直接影响,还包括间接的冲击和系统性影响。

apRa计算影响指数(目前从0.25到225)时将数字分成“低、中、高、极限”四个等级。影响指数是一条连续曲线,它基于总资产的数量,从假设的最小5千万澳元到最大的500亿澳元。这些数字代表了一个公司破产所带来负面影响的假设下限和上限。

描述性影响评级与破产概率的评级类似。

接受apRa监管的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处于低或中等影响水平,但是处于高或极限档次的公司却拥有大部分的资本。

五、分析和结论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1.风险评估应包括两大步骤:评估“净风险”发生的概率(水平)和该风险发生后对整个行业产生的影响,即“概率(probability)”和“影响(impact)”,然后再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对风险进行排序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监管手段。其中oSFi并未评定风险的影响而是风险发生的趋势,“影响”和“趋势”的含义虽然并不相同,但是都反映了风险动态发展情况的一个方面。至于选择哪个作为风险评级的一部分,并没有一定的结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2.各国在评估中都提出了净风险的概念。也就是说既要考虑经营活动固有的内在风险,还要考虑公司采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对降低这些风险所起的作用。内在风险与最终的风险等级变动方向相同,即:内在风险越大风险等级越高;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与最终的风险等级变动方向相反,即: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的水平越高风险等级越低。

3.值得注意的是,只有apRa明确提出了名为paiRS的风险评级系统,其他两个国家的监管机构的监管框架中虽然也有类似的功能,但是并未单独命名列出。这也说明apRa更加注重被监管者的抗风险能力。

4.各国监管机构的风险评级系统现在还基本都处于测试阶段,但是已经初步显现出其效果,基于风险的评估可以使监管机构和各个金融企业更好地规避风险。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将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数据,有可能开发出更合适的评估模型。我们相信,风险评级系统将逐步成为维护金融系统稳定、保持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方法和工具,在保险监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FinancialServicesauthority,aShortGuidetoourpreparationsForthenewRegulatoryRegime,January2000

[2]FinancialServicesauthority,anewRegulatorForthenewmillennium,January2000

[3]FinancialServicesauthority,BuildingthenewRegulator,December2000

公司的风险评估篇9

[关键词]高速地产;内部控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149-01

1强化内部控制环境

一是加快现代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建立股东会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班子之间的委托关系,并积极探索采用新的监控方式,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二是明确控制目标和控制主体。企业根据经营战略和经营目标,分层次地确立控制目标。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控制的主体分工基本是:董事会负责制定风险管理战略目标,风险所有权归高级管理层,剩余风险归执行管理层,风险的识别、评估、减轻和监督归运营层。

2完善风险评估体系,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2.1集团公司对项目公司的风险评估

集团公司对项目公司的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经营风险评估和财务风险评估。

2.2集团公司对项目公司的风险控制

为了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企业集团公司及各项目公司需要对风险进行及时正确地识别、评估和处理。可供企业集团选择的风险处理策略主要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保留、风险搭配等。

3健全集团的控制活动

3.1资本控制

企业集团是以股权资本关系为主要联结纽带的企业联合体,内部控制的主体来自资本所有者或其人,而内部控制关系的维系是以资本关系为基础,内部控制的效率是由资本控制的效率决定的,资本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

3.2信息控制

随着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管理机构也不断膨胀,中间管理环节增多,管理链条的拉长造成生产要素的堆积。集团公司往往发现各项目公司之间的协调成本越来越高。

4建立有效的信息和沟通系统

4.1信息生成

针对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集团公司应该制定较统一规范的信息生成程序,尽量周密地设定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范围。使项目公司生成的各种信息更具实用性、合理性、可理解性。

4.2信息沟通

信息沟通的方式有政策手册、财务报告手册、备查簿,以及口头交流或管理示例等。信息沟通系统不仅要有向下的沟通渠道,还应有向上的、横向的以及对外界的沟通渠道。信息沟通不仅包括企业集团内部的信息沟通,还包括与企业集团外部,如客户、施工方、政府机构、所有者的信息沟通。

5强化内部审计和控制自我评估的监督作用

5.1集团公司对项目公司的内部审计

借鉴国外的经验,从理论上说,地产集团的内部审计在组织机构上可以构建几个层次的审计组织体系,以实现集团公司对项目公司的全方位监控。

公司的风险评估篇10

由于经营经验不足,监管缺失,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存在很多风险隐患,整个金融业的监管依然扮演着消防警察的角色,缺少对金融业较为完善的包括事前监管、事中监管,事后监管的风险监管体系。考察我国金融业监管评级体系,只要在银行业的监管中有体现。在制定并《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体系(暂行)》、《外资银行风险评价手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试行)》等基础上,2005年12月2日在银监会第41次主席会议上,刘明康主席主持会议,会议原则上通过了《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意在整合商业银行监管评级体系,健全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加强和改进风险监管工作。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评级为“CameLS+”的评级体系,即通过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管理状况、盈利状况、流动性状况和市场风险状况等六个单项要素进行评级,在此基础上加权汇总得出综合评级,并结合其他具体因素的性质及其对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对综合评级结果做出精细调整。此外,证券业根据《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2006)、《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2008)、《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2008)规定,建立起以遵循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诚然,我国金融业已经开始重视风险监管,但是,由于人才、经验、资金、技术等因素的缺乏,金融业的风险监管水平较发达国家而言还是比较落后的。

二、国际经验

(一)美国的RFi/C(D)评级体系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重视银行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问题,90年代中后期引入了对银行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评级概念,但是并没有在当时银行控股公司主要监管评级体系BopeC(Banksubsidiaries、othersubsidiaries、parent、earnings、Capital)中得到直接阐释。为了更好地满足金融监管实际需要,美联储于2004年12月修订了针对银行控股公司,包括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评级体系,将BopeC修改为更具有前瞻性的RFi/C(D)。在RFi/C(D)监管评级体系中,基于对管理和财务状况的评级以及对存款类子公司未来潜在风险的评估,每一个银行控股公司都被赋予了一个综合评级C,意在对银行控股公司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估。RFi/C(D)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风险管理R(Riskmanagement)、财务状况F(FinancialCondition)、母公司和非存款类子公司对存款类子公司的潜在影响i(potentialimpactoftheparentcompanyandnondepositorysubsidiariesonthesubsidiarydepositoryinstitutions)、存款机D(Depositoryinstitution)、存款机D(Depositoryinstitution)。为了给评价风险管理提供统一框架,并且银行机构风险管理和控的有效性,风险管理R由四部分组成,包括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管;政策,程序和限制性规定;风险监控和管理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财务状况F也包括了四部分,即对银行机构资本质量的评估、资产质量、收益、流动性。潜在影响i将对存款类子公司产生明显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作为重点。存款机D反映主监管者对存款类子公司的评价,这与在BopeC评级体系下银行评级一样。美国RFi/C(D)的监管评级体系充分体现了风险监管的理念,动态地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状况,并对不同类型和规模的金融控股公司进行了区分对待,此外,对存款类子公司依然沿用运主银行监管者的CameLS评级结果,避免了监管的重叠。

(二)英国的aRRow评级体系

英国金融服务局(FSa)使用aRRow(advancedRisk-ResponsiveoperatingFramework)评级法来进行以风险为本的监管。aRRow的评级法代表着高级的,风险敏感的操作体系并基本覆盖了我们所面临公司特有的内部所有风险。aRRow帮助FSa将法规目标集中在主要的风险上,通过对资源分配产生影响而有效地使用有限资源,使用适当的监管工具应对风险问题,即aRRow在法规目标与监管活动两者间建立了联系,以识别主要的风险,测量风险程度,缓解风险并检测风险管理过程。aRRow包括三部分,即公司型aRRow(aRRowFirms),主题型aRRow(aRRowthemes)和内部风险管理(internalRiskmanagement)。公司型aRRow和主题型aRRow是FSa用来管理外部资源产生风险的两种基本方法。公司型aRRow方法适用于评估和处理某一公司或者公司联合体的风险。相比之下,当某一问题在很多公司、某一部门甚至整个市场发生时,适用主题型aRRow方法。在aRRow中FSa考虑了七种会影响监管目标的风险,包括金融失败(FinancialFailure)、操作失误或者管理不当(misconductand/ormismanagement)、消费者知情权(Consumerunderstanding)、市场欺诈或欺骗(marketquality)、市场滥用(marketabuse)和洗钱(moneylaundering)。经过两年,FSa于2006年修订了aRRow,新修订的aRRowⅡ使FSa在评估金融机构时更好地沟通,更加有效地管理风险,增加了回应风险的均衡性与一致性,促使监管人员提高监管技能和监管知识储备。对风险模型的大幅度改动更好地对不同领域中的风险进行了对比,允许更好的风险对比,使得我们可以将资源可靠地投入到最大风险的领域中。aRRowDe风险模型既包括横向维度,也包括纵向维度。从横向上来说,风险被划分为三个基本种类:与金融机构在和零售消费者和市场直接交互行为而相关的风险,与金融机构内部过程相关的风险,与金融机构财务稳健性相关的审慎性风险。从纵向上来说,风险群体归结为四类:经营风险、控制、监督与管理和缓解。与CameLS关注被监管机构经营结果不同,aRRow关注对风险过程进行评估的程序和方法。aRRow的程序可以细分为准备风险评估阶段、风险可能性评估阶段、制定风险控制方案阶段、内部确认和调整阶段、风险沟通阶段、跟踪评估阶段和新的评估循环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