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进出口业务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7:28

外贸进出口业务流程篇1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将深刻地改变传统的贸易模式,通过货物流程再造可以产生分工细致、流程简化、信息传递快捷的高效贸易模式。基于国际物流、全球供应链、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全球采购系统和外包的相互融合与渗透的流程再造,将减少贸易公司人员配备并使得企业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即贸易公司无需再成立如运输部,仓储部,单证部等相关部门,人员配备也相应减少,从而节省了大量公司的人力及运行成本,使得贸易公司全身心的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国际市场开拓与营销。这种流程再造必将增强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外贸流程再造的影响因素

什么因素促使外贸流程再造,从而形成崭新、高效的贸易模式呢?既有关键性的因素,也有其它内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外贸流程再造中是一种关键因素。在人类历史上信息技术是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对企业的生产方式、贸易方式、组织架构,乃至整个社会结构将产生深远影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信息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从而实现人类行为及组织运行成本的大幅降低。信息成本的重要性已经被前沿经济学的机制设计理论予以充分的肯定。正因为如此,当信息技术应用于国际贸易时就有了B2B、B2C等商务方式,就有了网络认证、电子银行、网络招标、远程质检、电子口岸等电子化的现象,这对外贸公司传统的运作模式和组织架构产生强大的冲击。

2.国际企业间外包。所谓外包,是指企业将一些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助的业务外包给一些专业服务性机构,利用他们的专长和优势来提高企业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而自身专注于那些核心的,主要的功能或业务。基于这样的理念,国际贸易企业同样可以将自己的一些非核心和次要的业务外包给中介服务机构,从而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例如外贸企业可以将储运、订舱、商检、报关及制单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相关服务性企业,以节约企业人力和运行成本。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迅速发展就受益于这种外包模式。

3.国际物流。国际贸易是商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因此,快速发展起来的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流程的重要性和影响是显而易见。所谓国际物流,是指按照客户的要求,在国际间将货物从供应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是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的结合。因此,国际物流企业必然是进出口企业将储运、仓储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的必然对象。物流企业的不断扩张的规模及垄断地位,决定了它在整个外贸流程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对外贸流程中其他服务性的中小企业必然实施整合和“收编”,使得物流企业可以对进出口企业做到“一站式服务”。这给国际贸易企业实施流程再造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二、外贸流程再造的两种形式及其特点

基于上述因素,如何对传统外贸流程进行再造呢?目前,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和从事国际采购的企业(或打造全球供应链的企业),它们的外贸流程再造颇具代表性。

1.一般贸易型的外贸流程再造及其特点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传统外贸流程的再造创造了条件,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可以对图1-1的流程作如下再造(图1)。

这一模式的基本操作过程如下:出口商在国外设立公司,并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及时向国内的办事处下达出口计划,收到计划后,国内办事处迅速联系国内供货商并签订合同。根据合同的规定,供货商将订舱、储运、商检、保险、报关等出口环节外包给国际贸易中介组织,供货商在约定的时间内交货并接受款项。

相对于传统外贸流程而言,基于一般贸易的外贸流程再造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出口属于公司内贸易。因为完成产品出口的主体是同一家贸易公司,即企业在国内设立办事处,在国外设立贸易公司。

其次,企业没有任何出口风险。因为出口产品一直掌握在公司自己的手中,因此不可能出现货、款两空的现象。

第三,将非核心出口业务外包。由供货商或出口商国内办事处将图2小方框中的订舱、储运、商检、保险、报关等业务外包给中介服务机构。目前,在我国的实践中通常由供货商负责外包,主要原因在于相对供货商而言,贸易商更处于垄断地位。

第四,出口商国外公司专注于市场营销与产品开发。由于繁琐的、非核心的出口环节全部外包出去了,因此为出口商国外公司专注于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创造了条件。另外,由于在这种流程中出口商处于国外市场的最前沿,因此能有效地开拓市场。

目前,台湾商人和浙江商人较成功地应用这一高效的流程进行产品出口。

2.国际采购和全球供应链型的外贸流程再造及其特点

国际采购或全球供应链在实质上就是一种外贸流程再造。国际采购或全球供应链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外贸流程再造。其具体的形式见图2。

这一模式的基本流程如下:进口商在全球各地寻找供货商,经考察合格后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并建立合作关系。进口商同时和某一国际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将进口运输等相关事宜外包给它。进口商根据生产和销售情况向供货商和进口商办事处下达进口计划,并由后者对前者进行生产监督与指导。在规定的时间内,供货商将货物交给国际物流企业,并由后者将货交给进口商。

图3是基于全球采购和供应链的外贸流程再造图,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供应链的通用公司,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采购系统的沃尔玛公司等,都对传统的国际贸易流程进行再造。从上述流程可知,这一新流程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进口企业与供货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进口企业会对供货商进行长时间的考察,甚至提供技术指导,同时监督生产。考察合格之后才列入供货名单并签订长期的供货合同,早期的供货量往往比较小,关系稳定之后再逐渐增加。

其次,进口企业会在全球各地广泛的派驻专业人员,协助当地供货商的生产和采购,以形成有效的供应链和采购网络。因此,进口企业通过外派人员可以直接帮助供货商进行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以符合顾客的需求,双方之间形成战略协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

第三,进口企业将储运等环节外包给国际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将根据进口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准时并保质保量的将货物交给进口企业。

第四,进口企业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这也是流程再造带给企业的一大优势。

综合来看,两种形式的流程再造具有以下的共同点:

(1)主体合并,利润提高。在传统的外贸流程当中,出口商和进口商是两个不同的独立法人实体,而在两种改造后的外贸流程中,出口商和进口商是同一家公司。在基于一般贸易流程的改造中是出口商合并进口商,实行前向控制,在后一种流程改造中则相反,由进口商合并出口商,实行后向控制。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因此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

(2)有效地规避了贸易风险。阻碍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欺诈等风险的存在,贸易双方都互不信任。再造后的贸易流程,由于实行了贸易主体的一体化,产品一直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因此风险大大降低了。

(3)通过外包专注于自己的优势。这正是外包核心思想在外贸领域的体现。

三、外贸流程再造的进一步创新方向

基于规模效应可以对以上两种基本的外贸流程再造进行创新。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通过规模效应可以进一步降低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

1.一般贸易型外贸流程再造后的创新

创新的理论基础是规模经济,那么如何创新以获取规模经济呢?方法是将图1中的出口商国内办事处与国际贸易中介组织合并(通常是后者对前者的取代),即外贸公司把国内的办事处功能进一步外包给国际贸易综合公司。不仅如此,国际贸易综合公司可以将同行业许多家出口商国内办事处合并起来,甚至可以将不同行业的多家出口商国内办事处统一起来,从而形成更大规模经济以节约成本。在此基础上,国际贸易服务性公司可以在国内重要的港口、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商品集散地等地设立机构及仓库分拨、配送中心,再通过信息技术将各机构联络起来,形成庞大的贸易网络,规模再次扩大,这将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

在图1中,出口商国内办事处和国外公司是同一家公司,因此是一对一,而流程再造创新后,一家国际贸易服务性公司对多家出口商国外公司。

2.全球供应链型外贸流程再造后的创新

国际采购或全球供应链型外贸流程再造后的创新理论基础也是规模经济。其创新的方法和一般贸易型相类似,但也存在不同。首先,由一家国际贸易中介组织将图2中的进口商办事处合并,以设立国际贸易综合公司,即图2中的进口商办事处的功能由国际贸易中介组织承担,这样进口商公司就节省了在海外设立进口办事处的成本。在此基础上,国际贸易综合公司可以将同行业许多家进口商办事处合并起来。国际贸易服务性公司还可以在国内重要的港口、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商品集散地等地设立机构及仓库分拨、配送中心,再通过信息技术将各机构联络起来,形成庞大的贸易网络,规模再次扩大。和一般贸易型外贸流程再造后的创新一样,从一对一向一对多转变,原因同上。

目前,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和肆虐,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正处于大幅下挫阶段。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外贸企业流程再造对于稳定、扩大我国的出口市场份额有着重要意义。因为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等都是远水不解近渴的长远之计,而外贸流程再造是属于外贸企业的经营创新方式,所以能够在短期内起到促进出口的作用。不仅如此,从长远来说,外贸流程再造对增强我国企业竞争优势同样有深远意义。为此,国家的有关职能部门可以协助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以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这是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加强港口方面的建设,尤其是港口的运输条件和吞吐能力;加强公路,铁路,航空,邮政等基础运输设施的建设;加强通信,银行,税务,信息中心等软件方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牛鱼龙.《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运作》,海天出版社,2003年.

外贸进出口业务流程篇2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是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技能,提高专业能力。这门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目前的就业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必须重视技能操作和实践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又熟悉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法规和有关惯例,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正是为了增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

一、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是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为依托,通过该平台学生们能很快掌握进出口业务中的交易磋商、成本核算的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中的货、款与业务的运作过程;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先防范并能妥善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掌握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性人才需求的逐步增大,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采用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授课的方式。其思路围绕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贴近现实的外贸实务流程环境,拓展传统实验的空间。

(一)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操作,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在进出口贸易模拟实验室里,同学们可以在虚拟的贸易环境中完成进出口业务的流程,掌握进出口货物贸易的具体环节和资金流、业务流的流向,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传统的讲授方法形式单一,以理论教学为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内容的枯燥,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操作,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的进出口贸易交易中,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交易主体,真正体验进出口贸易的乐趣与风险。激发了学生学习进出口贸易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的认识和对实践的把握。

(三)通过模拟外贸情境,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创设了近乎完善的外贸情境,每个参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虚拟贸易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要求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从而共同组成模拟的贸易环境。通过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每个学生都将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及银行的日常工作,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及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使自己更好地融人到国际贸易的仿真环境中去,让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为即将进人社会,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三、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不同,教学难度较大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诸如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听说等各专业主干课程都是其基础课程,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做铺垫。但由于学生在以上各门课程的学习中掌握程度不同,特别是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还有少数小语种同学),影响了本门课程的教学,使教师和学生不能达到有效的互动,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二)模拟环境具有局限性

通过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的运用,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校内实验室,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办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如出口商、进口商、银行、货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检验等部门,在实验室的环境内完成国际贸易业务的全过程。但是由于模拟软件仅安装在实验室里,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有限,因此学生在课外时间很难得到练习,模拟软件在课外难以发挥作用。

(三)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模拟课程的考核,通常依据以下两个指标:一是学生操作的业务数量或完成的业务流程步骤,二是看学生的财务状况是盈利还是亏损。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只是一味的追求完成业务,而不注重业务过程中单据的填写,造成单据填写内容简单,单据得分低,导致整笔业务得分较低。还有部分学生只顾埋头交易,忽视了模拟交易的财务状况,造成交易的中间环节因资金不足而被迫中断。

四、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改进方案

(一)抓基础、重实践

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采用分班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加大对低年级学生专业课的教学力度,对于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课程,可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模仿外贸公司的情境,加深学生们对外贸情境的了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外贸公司、码头、仓库等,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

(二)采取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

通过“开放式”实验,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室除在上课时间开放外,也应安排一定的课外时间对学生开放;还可将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和实验教学大纲中的内容安装在校园网中,学生只要在校园里就可以在任何时间进人到校园网中进行实验,这种开放式的实验形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热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外贸进出口业务流程篇3

一、引言

高职院校的一切教学改革活动,必须立足于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脱离了高职教育历史使命和时代背景,任何教学改革既没有高度也没有深度,冲其量也只能是改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型学术型大学共同分担着不同规格不同类别的人才培养任务。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数以万计的高技能的产业工人为己任,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要准确地把握高职教育的属性,就必须正视两个最基本的命题:一是高职“高”在何处;二是高职“职”以何依。高职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高在理论上,也不是高在知识的创造上,而是高在专业技能上,高在技术的应用能力上。关于“职”以何依的问题,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高职院校要依托哪些职业开展教育,这是专业的设置问题;其二是培养出的学生能够胜任哪些岗位的工作,这是课程建设的问题。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紧扣职业岗位,融入教育元素,整合成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通过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学会必要的知识,掌握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增强教学与岗位的针对性与对接性。

二、体现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对外贸易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其工作流程清晰,内部分工相对明确,岗位角色鲜明,具有天然的行动的属性。同时,从事对外贸易工作所需的业务技能和工具技能相对独立,教学与实验与实训能够片断化的分解与综合,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也有利于在方向明确的学习活动中增长实践技能和感性体验。由于行动链较长,在组织教学时方便教学情境的设计与规划,适合专业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行动性与教学性相统一的原则。任何行动总是依赖于时间与空间的延续,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通过设计具有行动特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预设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在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中掌握必要的岗位知识和操作技能,突出了实践→技能→知识→实践的行动导向原则,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和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但教学情境的设计不是现实工作过程的简单重现,而是要求教师要对岗位的必备技能和知识进行透彻分析,然后将工作过程中的教育元素进行抽象和提炼,使之更加具有教学性和手段性,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必然获得预期的技能和素质,这正是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难点所在。教师要能够驾驭行动导向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工作,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要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2、独立性与完整性相结合的原则。独立性是基于横向的工作关系,它是指开发出来的课程之间保持平行或前后衔接,尽量不出现交叉重复。完整性是基于工作的纵向关系,它是指一门课程所包含的工作链应该是相对完整的,链的始节至链的末端反映了一项工作从计划到总结的全部过程。由于一个专业对应一个特定领域的岗位群,这些岗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但又保持相对的独立。如果将对外贸易专业看作是一个集合的话,每个岗位都是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它们之间既具有共同的属性,又存在一定的个性。按照行动导向的基本要求开发对外贸易专业的课程,就必须先从横向的视角归纳职业岗位,然后对于每一个岗位从纵向的角度归纳出工作链节。有些岗位的工作具有扁平化的特点,必须科学地挖掘隐蕴在多维行动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的工作过程,突出工作主干及动态延伸的可能。

3、仿真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行动导向的指引下,课程开发既要能够反映工作的实际,尽量能够重现工作的环境与任务,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完成工作任务,增强与实际岗位的对接性。又要能够融入专业技能的教育元素,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中能够掌握必要的岗位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不是任何一种工作的完成都能够使工作的承担者能够获得必要的技能,只有经过教育者精心设计出具有技能性的工作任务,才能够达到做学合一的效果。

三、高职对外贸易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一)业务流程分析

1、显性业务流程。从商品或劳务的流转方向看,对外贸易活动包括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两种方式,由于两者之间在工作方向上体现了很强的互逆性,所以在开发对外贸易的课程体系时,只要沿着一种贸易方式的思路进行设计,然后加强逆向环节的实验实训教学,就能抓住重点,全面推进。由于当前世界市场以买方市场为主要特点,出口方的基本义务相对突出,出口手续较之繁琐,以出口方的工作过程为主要线索开发专业课程,符合行动导向的基本思想,也有利于行动突出的课程开发和设计。也就是说,对外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按照从寻找国外客户开始,依次进行交易磋商、签订合同、组织货源、租船订舱、办理保险、商品检验、出口报关、议付货款等工作流程,完成一个完整的出口贸易活动。由于对外贸易业务的岗位以纵向的方式链接的,所以显性的工作过程大致包含这八项子工作,其中,交易磋商与签订合同等业务的工作链很短,各自成为一门单独的课程缺乏可行性,因此,必须进行第二次整合。

2、隐性业务流程。所谓隐性业务流程是指在显性的主干业务链中,某些环节的背后又衍生出较长的隐性工作链,这些隐性工作要求的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技能和业务素质,因此在开发课程体系时不容忽视。根据特定要素的流动情况可以再在对外贸易主干业务的基础上细分如下衍生业务:?根据商业流可以派生出对外贸易的外销业务;?根据出口商品流动,衍生出对外贸易的运输与保险业务;?根据资金(外汇)的流动,派生出对外贸易的结算业务;④根据对外贸易业务中单据流动情况,派生出对外贸易的单据业务。这四项衍生业务均是发生在主干业务的某些环节之中,我们统一称为衍生业务。

(二)专业技能分析

对外贸易专业的学生除了熟悉和掌握本专业的工作业务流程和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外,必须认真分析从事这些岗位工作需要一定的岗位技能与必要知识的支撑,具体而言,是指语言能力。从目前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沟通交流的主要语言以英语为主,所以对外贸易专业的学生从基础技能上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对外贸易函电的翻译能力。在对外贸易的活动中,出口方寻找世界市场上的客户,除了利用各种驻外团体和国外的商参处外,还要广泛地参加各种商品展销会,与国外商家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函电作为主要的沟通联系方式,成为日常出口方与进口方达成贸易意向的主要文件。因此,对外贸易专业的学生应该熟悉和掌握必要的英文函电的翻译能力,熟知函电中所包含的贸易信息,及时掌握进口方的交易条件及具体要求。一般而言,对外贸易的日常函电句式比较模型化,对于一些特殊商品的英语表达方式可以通过英语工具书查阅。其实对学生的英语技能要求并不高。#p#分页标题#e#

2、对外贸易函电的写作能力。对外贸易函电的翻译是英文函电写作的逆向性的工作。前者是指将贸易伙伴的交易意愿及交易条件转换成自己能懂的本土信息,后者是指将自己的交易意愿与交易条件转换成贸易伙伴能够识别的信息。两者从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学生可以通过专项训练达到提高岗位技能。

3、对外贸易单据的识读能力。对外贸易业务中,需要大量的单据加以支撑,例如以信用证(L/C)为核心的商品明细单、商品发票、提单、保险单据、海关发票等单据,绝大部分单据是以英文的方式出现的,要求学生熟悉这些单据的常用格式与固定的表达形式,能够把握其中的主要内容与注意的要点。

4、贸易故障的排除技能。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与进口方之间的贸易磨擦与利益冲突。它要求从事对外贸易的工作人员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排除和化解对外贸易过程中的常发故障。例如少量商品质量有问题、商品数量存在出入、交货时间与合同规定有不符之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等。这些问题只要按照国际上的商业惯例,迅速灵活地加以应对,完全可以顺利解决,不至于影响后续的贸易关系。

四、对外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以行动导向的专业课程开发仅仅按照一种标准划分是难以科学全面的。对外贸易专业的课程开发,应该坚持主干业务流程、隐性业务流程和岗位技能等三种标准相结合,才能整合成以行动导向为要求的课程体系。

(一)专业课程的构建

1、《外销业务》。本门课程要求学生从寻找国外客户开始到履行合同全过程的有关知识,并从中形成相应的专业技能。外销业务包含下列五个方面的内容。(1)国际市场调研计划、过程、方法及寻找客户(2)对外贸易发盘、还盘、承诺(3)签订对外贸易合同(合同的主要条款、格式、生效)(4)对外贸易合同的履行及监管(5)对外贸易合同纠纷的处理2、《对外贸易运输与保险业务》。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商品的包装知识,能根据贸易条件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并能正确地选择对外贸易的保险险别,大致包含下列内容。(1)对外贸易商品的包装、标识;(2)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3)选择合适的保险险别;(4)货物的组织与发运;(5)对外贸易运输纠纷的处理。3、《进出口报关业务》。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关税的有关知识,掌握商品分类的原则及方法,熟悉必要的海关法规及报关通关手续。掌握报关员资格考试的主要业务知识。4、《国际贸易的单据业务》。本门课程要求学生熟悉对外贸易业务的各种单据的格式及其要素,掌握单据的缮制工作要点,能够通过单据的流转与使用监督与管理对外贸易业务工作,课程大致包含以下内容。(1)各种外贸单证的格式及要素的含义;(2)分析各种外贸单证对应的业务;(3)缮制有关的外贸单证;(4)单证的审核、流转与使用;(5)单据纠纷的处理。5、《对外贸易的结算业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对外贸易结算方式的流程,掌握其中所利用的各种票据及有关衔接工作,并能与进口商与银行之间保持工作的对接与联系。(1)信用证结算(2)汇付结算(3)托收结算(4)混合结算

(二)专业技能课的整合

1、《外贸函电识读》。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常用的英文函电,从中获取相关交易的主要信息,并能准确无误地向部门负责人反馈交易内容。2、《外贸函电写作》。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交易条件和交易意图,用英语起草函电内容并能发向有关客户。3、《外贸单据识读》。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读懂各种英文单据,熟悉单据类型与基本要素,并能从中进行有关的交易活动。4、《外贸纠纷处理》。能够根据常见的外贸纠纷,作出相关反应,并能灵活地采取有关补救措施。当然,以上仅仅讨论的是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构建情况,必要的理论必修课和思想政治课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可以参照相关专业的理论必修课的设置情况执行。

外贸进出口业务流程篇4

关键词:外贸流程话剧教学

一、引言

以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出台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为标志,我国高职教育开始从规模扩张阶段转入内涵发展阶段。进一步强化区域性、突出实践性、体现高教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高职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

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强化职业性、突出实践性、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是丰富高职教育内涵、体现高职教学特色、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高职层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面向国际商务领域第一线,了解国际贸易形势,熟悉国际贸易流程,具备国际贸易业务独立操作能力和国际贸易业务分析处理能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服务外贸企业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外贸业务流程教学的特点

外贸业务流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它有如下特点:

1.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是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项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一切职业通用能力都要为职业专项能力打基础。职业专项能力体现专业界限。职业拓展能力是职业专项能力的延伸。三者中职业专项能力是核心,而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属于职业专项能力中的核心,是核心中的核心,是重中之重。

2.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是连贯的、系统的、整体的,而非零碎的、分割的

外贸业务流程包括出口外贸和进口外贸两个方向,出口外贸流程(以CiF合同和信用证支付方式为例)包括备货、催证和改证、运输、办理出口许可证、报检、报关、投保、制单结汇、核销与退税等业务环节,进口外贸(以CiF合同和信用证支付方式为例)包括开立信用证、修改信用证、运输、保险、审核单据、进口报关、进口报检、进口索赔等业务环节。外贸流程系统连贯、环环相扣,外贸业务能力的培养是整体性和系统性的。

3.外贸业务流程复杂烦琐,不同贸易术语和支付条件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贸易流程

出口外贸业务流程可能超过10个环节,复杂烦琐。不同贸易术语和支付条件的组合又是截然不同的业务流程,采用理论教学方法来传授,复杂程度几乎超出了学生能接受的水平,效果较差。

4.学生对大部分的外贸知识依赖想象,而非实际感受

因为外贸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所以学生认为外贸知识深奥,学生对大部分外贸知识的学习依赖想象,一旦复杂程度超出学生的想象,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培养业务操作能力几乎成了一句空话。

三、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应外贸业务流程学习

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但在目前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1.偏重于传统方法,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教学法的教学中存在着“三中心”,即以教师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弊端,同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操作、重课堂教学轻校外实习等三轻三重的问题。体现在外贸教学中,主要是根据学科体系设计的由专业到职业的本科教材,以专业老师在专业课堂上传授专业课本知识为主,而非按职业体系设计由职业到专业的高职教学。

2.偏重于阶段学习,重单元轻连贯

传统教学法采用阶段性学习,教师一单元一单元地讲解,重单元轻连贯,对陈述性知识效果好一些。外贸业务流程属于过程性知识,而不属于陈述性知识,需要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会更加有效。

3.偏重于保守学习,重统一轻个性

传统教学采用大班制,教师统一发号施令,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地完成规定动作,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

四、话剧表演的特点

话剧是指按照剧本规定的台词、情节、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导演的艺术构思,运用自己的形体、语言、内外部动作,塑造所扮演角色的人物性格,体现剧本的内容和主题的一种表演艺术。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1.舞台性。话剧演出都要借助舞成,舞台有各种样式。

2.直观性。话剧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

3.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

4.对话性。话剧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

五、话剧表演教学法在外贸业务流程教学中的应用

话剧表演教学法是表演教学法的一种,是将行为艺术、情景教学、话剧编导、表演体验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反复试验,效果显著。

外贸业务流程话剧表演要求分组进行,大约20个人一个剧组,每个剧组首先编写一个剧本,然后将整个进出口合同履行过程表演出来。每个同学在剧中担任一个角色,要求道具准备充分、着装正式、语言规范、英文流畅、剧情曲折,表演生动、逼真、有趣。

话剧表演教学法在外贸流程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学习话剧表演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话剧,相当兴奋。但学生不是表演专业的学生,对话剧这种表演艺术相当陌生。在任务布置的早期,需要对学生进行话剧知识的培训,具体可以通过观看话剧视频、读话剧剧本等形式来了解话剧的特点。

外贸进出口业务流程篇5

贸易与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最早由mundell1957年提出,他建立了一个标准的2X2X2的贸易模型,该模型假定其中一国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该国对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设置贸易障碍,从而使该国资本的边际产量上升,引起外国资本流入。根据Rybczynski定理,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资本要素的增加将增加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减少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该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量减少,从而资本流入替代了贸易出口。此后20世纪80年代markuson和Svenson在标准的2X2X2模型中假设两国存在技术差异,导致要素价格不同,引起要素的国际流动,每个国家都将获得其出口产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根据Rybczynski定理,两国要素禀赋的变化会促使其出口部门的扩张,从而要素流动与商品贸易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

传统的国际贸易纯理论是建立在商品贸易基础上的,而服务贸易存在某些与商品贸易不同的特征,第一,国际服务贸易是劳动与货币的交换,而不是物与货币的交换;第二,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大多同时同地发生,服务不可储藏;第三,统计方式不同,国际服务贸易在各国国际收支表中统计,而货物贸易由各国海关统计。尽管服务贸易存在这些与众不同的特征,目前主流的经济学观点仍然坚持认为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应用于国际服务贸易是有效的。Sapir在1981年进行了一系列服务贸易的实证研究,其主要结论是:“传统贸易理论适用于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在服务贸易模式的决定上具有重要作用。”Deardorf1985年在标准的H-o模型框架下,通过改变个别的约束条件成功地解释了国际服务贸易如何遵循比较优势原则。目前国际经济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服务贸易领域同样存在比较优势的合理内核”。因此在分析跨国投资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时,我们仍然沿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纯理论方法。

我们分析的起点是假设经济是完全竞争的,在国际市场上每个国家都是小国,每个国家产品产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国际市场产品价格的变化,而且假设一国由两个经济部门组成,m是制造业或农业部门,S是服务业部门,两部门都以资本K和劳动L作为要素投入,体现消费者效用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是位似的。

外资的流入增加了一国的资本要素禀赋,通常情况下都假定外国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流入后可以在各生产部门间自由配置,但是本文中我们认为跨国投资是与具体的行业相关联的,也就是说,FDi不会在本国的各行业间自由流动,资本流入之后就锁定在特定的行业中,这样的假定对各国生产函数的影响与通常的情况不同。当FDi可以在部门间自由流动时,对两部门的生产能力都造成了影响,而当FDi与具体行业相关联时,只改变该行业的生产能力。

在对跨国投资的特性作出规定之后,我们首先分析外国资本流入发达国家的情形,发达国家一般都具有在服务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可以用图1的产品空间来表示该国的生产、消费和贸易的情况。在图1中,坐标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该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品产量,m[,1]S[,1]是其生产可能性曲线,p[,1]p[,1]′是相对价格曲线,在不存在要素变化的情况下,可知该国在a[,1]点生产,在C[,1]点消费,该国的净出口量是B[,1]a[,1]。考虑FDi流入该国,由于其具有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所以流入的FDi中相当大比例的部分投资于服务业,于是该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到m[,2]S[,2],其中,服务业增产的比例高于制造业。因为国际市场产品价格不变,价格曲线的斜率也保持不变,平行外移到p[,2]p[,2]′,此时,该国将在a[,2]点生产,社会无差异曲线是位似的,所以在C[,2]点消费,服务净出口是B[,2]a[,2],可以看出,该国服务业的生产和消费都增加了,但是可以证明在此服务生产的增加大于服务消费的增加,所以,服务净出口增加了。也就是说FDi的流入增加了该国的净服务出口,增加了该国服务业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附图

图1FDi流入导致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变化(发达国家)

其次,我们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情形,发展中国家一般不具有服务业的比较优势,相对而言其比较优势在制造业或初级产品产业,此时可以用图2的产品空间来表示其生产、消费和贸易。在FiD流入前,该国的生产和消费点是a[,1]′和C[,1]′,是服务净进口国,服务净进口量是B[,1]′C[,1]′,FDi流入后,因为该国的比较优势在制造业,所以流入的FDi大部分投向制造业,这样,生产可能性曲线从m[,1]′S[,1]′向外移到m[,2]′S[,2]′,而国际市场相对价格不变,FDi流入后生产和消费点分别是a[,2]′和C[,2]′,净进口量变为B[,2]′C[,2]′,我们发现该国的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均增加了,可以证明服务消费的增加要大于服务产出的增加,也就是说服务的净进口增加了,FDi的流入增加了该国的服务净进口量,降低了该国的服务业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附图

图2FDi流入导致的生产、消费和贸易变化(发展中国家)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的结论:在发达国家,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促进了净服务出口,扩大了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顺差,增强了其服务业的比较优势;而对于发展中国家,FDi流入增加了净服务进口,扩大了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逆差,降低了其服务业的比较优势。

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贸易的影响除了模型中所分析的改变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从而改变其服务贸易进出口量和比较优势外,还有别的作用途径。外资企业的建立必然派生出对服务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有明显的国别倾向。由于东道国对外汇的管制、利润税收制度等原因,跨国公司希望将利润转移到其母公司,因此倾向于选择母公司所在国的服务提供者;与东道国在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别也促使跨国公司更多地倾向于选择母国的服务供给。但是,这种选择外国的服务供给的倾向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显著的程度差别,发达国家的服务厂商的国际化水平较高,服务质量较好,企业信用较好。因此,在发达国有境内的跨国公司选择其母国服务供给的倾向性相对较小;而在发展中国家,服务业水平低,服务质量不理想,而且在语言、文化方面的障碍更大一些,所以在发展中国家境内的跨国公司更愿意使用外国特别是其母国的服务。由此我们认为,虽然跨国公司在对服务供给选择上的国别倾向均导致了东道国服务进口的增加,但是,这种效应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程度很不相同,在发达国家较弱,而在发展中国家较强,因此可以认为对发达国家的跨国投资仍然增加了其净服务出口,增强了其在服务业的比较优势,而对发展中国有,跨国投资增加净服务进口的效应更强了,其在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更小了。

二、计量检验

1.数据和基本模型

从上一节的理论分析中我们得出结论:外国资本的流入对一国的服务贸易存在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极不相同,由于发达国家多数拥有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外资流入的很大比例投入其服务行业,促进了服务出口,扩大了服务贸易顺差,增强了其服务业的比较优势;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服务业不是其比较优势,流入的外资投向服务业的比例非常小,从而增加了其服务进口,扩大了服务贸易逆差,降低了其在服务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在这里,我们希望使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来检验上述结论。

当然,存在另外一些重要的因素会影响一个国家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在计量模型中我们需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作为控制变量,以准确地估计FDi对服务贸易的作用。

在计量模型中,被解释变量是各国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度量某一行业比较优势的方法较多,本文选用服务业净出口与服务业进出口总额的比值SeRnX作为该被解释变量,各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值均来自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附图

其中Xs是服务贸易出口值,ms是服务贸易进口值。

对外资流入用各国的FDi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的比值rFDi来度量,FDi数量来自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GDp数据来自历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会影响服务业的发展,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个人对服务的需求在其支出中所占的份额也相应提高,较高的服务需求会带动服务业较快发展,从而建立起在服务业方面的比较优势,但是另一方面较高的服务需求也意味着对服务进口需求的增加,降低以贸易流通度量的比较优势。这两方面的作用轻重如何,需要用数据来估计,用各国人均GDp值rGDp及rGDp的对数值lnGDp度量,数据也来自历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

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制政策显然也是对服务贸易产生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服务业部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服务行业中的金融、电信、邮政、运输、教育和研究与开发等部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国家安全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多数国家对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均采取谨慎态度,发展中国家因为其在服务行业不具有优势,担心在服务业无法与发达国家竞争,对开放本国的服务业市场作出了严格的管制,管制政策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这些国家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因此,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制程度是影响服务贸易的另一个重要变量。Hoekmon1994年在《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协定评估》(注:转引自杨圣明主编:《服务贸易:中国与世界》,1999年。)中提出了一种度量各国服务业开放程度的方法,他将服务业开放分为三类:完全自由化、不开放、其他。每一类分别计数为:1;0;0.5。然后,把《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服务业的155项部门的每一项分为4种不同的提供方式:跨境提供、国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存在。每个国家在《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谈判中对这155个部门的每一种提供方式作出不同的减让承诺,这样总计有620项承诺,根据对每一项减让承诺的程度按三类计分方式打分,然后把620项分数累计加总,得到一国的总分数,这个总分数即为该国服务业开放程度的度量。我们选用该文中对各国的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的估计分数作为变量Seopen的数据,这些估计分数是在1994年《服务贸易总协定》谈判结果的基础上计算出的,我们用它度量了每个国家1990年至1999年的开放程度。

一国的人口素质,劳动力受教育的水平对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显然也有重要的作用,人口素质高,接受的教育程度高,其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也就相对较好,有利于建立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但另一方面,人口素质高,对服务的需求也就增大,也可能会导致对服务进口需求的增加,可见人口素质的高低对服务业优势也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孰轻孰重,需要实证检验。本文用各国15岁以上成年人中非文盲人口的比例HR来度量,数据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各国教育和识字统计数据库。需要注意的是,多数发达国家教育水平较高,文盲比例非常低,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不再公布文盲人口比例数据,我们用100%来表示这些国家的非文盲人口比例。lnHR是HR的对数值。

另外还有一些变量如文化习俗、自然条件和对研发的投资等也会影响一国的服务业比较优势。但是这些因素大多难以定量,所以在我们计量回归方程中不包含这些控制变量。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建立基本的计量模型如下:

SeRnX[,it]=α[,i]+β[,1]RFDi[,it]+β[,2]RGDp[,it]+β[,3]Seopen[,it]+β[,4]HR[,it]+ε[,it](2)

其中i是国别下标,t是时间下标,[,i]表示有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效应,在这个效应中包含了一些回归方程中不考虑的因素,如各国的文化差异,自然资源等,[,it]是随机扰动项。

本文选用12个发达国家和11个发展中国家从1990年至1999年的相关数据进行计量回归。12个发达国家是: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奥地利和新加坡;11个发展中国家是:阿根廷、巴西、埃及、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墨西哥。

2.回归结果

这是一个跨国的时间系列模型,这类模型对αi的处理有两种方法,固定效应(Fixedeffects)方法把α[,i]视为一组具体的常数,随机效应(Randomeffects)方法把α[,i]视为一组随机变量,当α[,i]与回归变量存在相关性时,使用固定效应方法,应用变量的最小二乘回归(LSDV)(注:LSDV(LeastSquaresDummyVariable)是用于估计跨地区(跨部门)时间系列数据(panelData)的回归方法,在此类模型中假定不同地区(部门)的差别由回归方程的常数项表示,这样相当于对每一个地区(部门)设定了一个变量(DummyVariable),n个地区就有n个变量,在估计解释变量系数值的同时,也要估计变量的系数值,具体的估计算法参见参考文献[9]。)得到的回归系数是一致有效的。我们用Hausman-test检验了模型,发现α[,i]与回归变量SeRnX具有相关性,所以决定用LSDV方法进行回归。为了消除扰动项的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性,我们选用了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注:FGLS(FeasibleGeneralizedLeastSquares)及后面提及的Chow-test具体算法参见参考文献[9]。)。

表123个国家回归结果

附图

注:*表示通过了显著程度为1%的t检验。**表示通过了显著程度为5%的t检验。#表示通过了显著程度为1%的F检验。系数估计值下括号内数值为t统计量值。

表212个发达国家回归结果

附图

注:*表示通过了显著程度为1%的t检验。**表示通过了显著程度为5%的t检验。#表示通过了显著程度为1%的F检验。系数估计值下括号内数值为t统计量值。

我们用23个国家的数据做了一次总的回归,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发现,rFDi的系数估计值在所有方程中均是正值,比较稳定,也比较显著;而人均GDp的系数估计值也是正的,但不显著;服务业开放程度Seopen对SeRnX的作用为正的,比较显著,也比较稳定;人口素质HR对SeRn

X的影响是负的,比较显著和稳定。所有方程回归都通过了显著程度为1%的F检验,拟合优度不足0.3,拟合的不是太理想。

由此可以判断,总体上来说,FDi流入对一个国家的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人均GDp的影响不是很确定,这与人均GDp水平对服务业比较优势存在正负两方面的作用有关;服务业的开放促进其比较优势的效应非常显著;而人口素质对服务业的优势却有很显著的负作用,这是出乎意料的,可能与所用的数据有关,用非文盲人口比例度量人口素质没有能够更细致地刻划各国间劳动力在技能水平和知识文化水平方面的差距,但是本文主要关注跨国投资与服务贸易的关系,因此不再对人口素质的作用深入研究。

理论分析已经说明,跨国投资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作用是不同的,可以断定,对这两类国家,揭示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的计量方程有不同的结构,也就是说方程3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系数。我们用Chow-test检验检查了方程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确实存在结构变化。因此把这两类国家分开进行回归。

表2是对发达国家数据回归的结果,我们发现rFDi的系数估计值都是正号,都通过了显著程度为5%的t检验,比较稳定;而人均GDp对SeRnX的影响同所有样本回归结果一样,也不显著,但是为正号;Seopen对SeRnX作用为正的,比较显著;所有方程都通过了显著程度为1%的F检验,而且拟合优度比所有23个国家回归时有明显的提高。

表311个发展中国家回归结果

附图

注:*表示通过了显著程度为1%的t检验。**表示通过了显著程度为5%的t检验。#表示通过了显著程度为1%的F检验。系数估计值下括号内数值为t统计量值。

表4不包含埃及的10个发展中国家回归结果

附图

注:*表示通过了显著程度为1%的t检验。**表示通过了显著程度为5%的t检验。#表示通过了显著程度为1%的F检验。系数估计值下括号内数值为t统计量值。

对发达国家的回归结果我们发现,确实如我们理论分析中所预测的,跨国投资进入发达国家促进了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而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开放也对其服务业比较优势有正向的影响。

表3是对11个发展中国家数据回归的结果,我们看出,rFDi对SeRnX的作用变成了负的影响,而且不显著了;人均GDp对SeRnX的作用也变成了负的影响,也不显著;而Seopen的影响仍然很显著地是正面的作用;所有方程都通过了显著程度为1%的F检验,拟合优度也有所提高。

观察我们所使用的数据,我们发现在发展中国家中,埃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国家,它的服务贸易出口远远超过了进口,显示出很强的服务业的优势,甚至于超过了多数发达国家。因此我们将埃及的数据从中删除,对余下的10个发展中国家进行了回归,而且回归方程中rFDi变量用其平方rFDi[2]代替了,结果在表4中显示。

从表4中我们发现,在去掉埃及并用rFDi[2]作为解释变量后,FDi流入对服务业比较优势的影响显著性有明显提高,t统计量的数值比表3中有很大提高,而且这种作用仍然是负的影响,与我们理论分析中对发展中国家的预测一致;人均GDp对SeRnX的作用也变得显著了,表现出负的作用,表明在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均收入或人均产出的提高,对服务进口的需求增加较多,而对服务出口的促进作用不是很重要,这样反而导致服务业的比较优势下降;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对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优势的建立与对发达国家一样有促进作用,而且是很显著的。表4中的方程回归都通过了显著程度为1%的F检验。

三、结论和政策含义

综合以上理论分析和计量回归的结果,我们发现,跨国投资对一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确实有迥然不同的表现。

发达国家一般在服务贸易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多数为服务贸易净出口国,流入发达国家的FDi有很大比例投向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服务业资本要素的相对增加更加增强了发达国家在服务业的比较优势。相反,发展中国家不具有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多数为服务贸易净进口国,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大多投向其有比较优势的初级产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投入到服务业的比例很小,在初级产业和制造业中资本要素的增加增强了这些行业的比较优势,相对来说降低了发展中国家在服务业的比较优势。

跨国投资与服务贸易的关系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完全不同的表现,被我们的实证检验所证实。而这一结论也启发我们,国家吸引外资的政策会对服务业的发展造成重要影响,在发达国家,外资流入自然地就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而对在服务业没有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适当的政策干预,大量的外资流入对该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是不利的,这些国家的政府应该制定一定的产业政策,引导一定量的外资投向该国的服务行业,以保证在这个重要性日益增强的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这个结论也从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并非越多越好,外资的进入会对某些经济因素造成反面的影响,适当的利用外资水平和正确的外资引导政策是必需的。

各国在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对建立其在服务行业的优势有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各国在《服务贸易总协定》谈判中作出的各项服务行业的减让承诺,增强了其在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所以一国服务业的开放并不像通常所想象的那样会使该国的服务业被国外的服务提供者占领,相反,纯粹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对发展其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Daniels,p.w."Serviceindustriesintheworldeconomy",Blackwell,oxford&

CambridgeUSa,1993.

[2]Deardorf,a."Comparativeadvantageandinternationaltradeandinvestment

inServices",intradeandinvestmentinServices:Canada/USperspectives,editedby

R.Stern,toronto:ontarioeconomicCouncil,1985.

[3]Hoekman,B.andBrga,C.a.p."protectionandtradeinServices:aSurvey",open

economicReview,vol.8(3),1997.

[4]markuson,JamesR.andmelvin,JamesR.(1983),"FactormovementsandCommoditytradeasComplements",Journalof

internationaleconomics,13(1983).

[5]markuson,JamesR.andSvenson,Larse.o.(1985),"tradeinGoodsandFactorwithinternationalDifferencesin

technology",internationaleconomicReview,Vol.26,no.1.

[6]mundell,R.a.(1957),"internationaltradeandFactormobility",americaneconomicReview,June.

[7]Sapir,a.(1982),"tradeinServices:policyissuesfortheeighties",ColumbiaJournalof

worldBusiness,1982.

[8]Sapir,a.andLutz,e."tradeinServices:economicDeterminantsandDevelopment-Relatedissues",worldBankStaffworkingpaperno.480,1981.

[9]杨圣明、潘悦:“服务贸易领域的理论研究”,参见江小涓、杨圣明、冯雷主编的《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外贸进出口业务流程篇6

关健词:人民币区域化调查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89-02

连续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伴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坚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信誉度不断提高。人民币在蒙古国已成为贸易结算货币,蒙古居民逐渐认可和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同时蒙古国居民把人民币作为一种贮藏手段存放在本国银行。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人民币正在成为一种区域性的国际货币。如内蒙古满都拉口岸,2008年,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进出口贸易额为336万元人民币,占包头市进出口总量的份额虽然不大,但发展趋势不可小视。在满都拉口岸开关期间,所有的中蒙边境贸易均以人民币计价结算。2008年人民币现金跨境流通总量约为336万元人民币,其中:人民币流入、流出量分别为210和126万元人民币。人民币在中蒙地区的使用范围在逐年扩大。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降低中蒙贸易交易成本,改善贸易环境,及时规避外汇储备风险,我们对中蒙边境地区人民币区域化情况进行调查。

一、中蒙边境地区人民币区域化现状

(一)中蒙边境地区贸易中人民币使用情况

内蒙古满都拉口岸自2002年开关以来,人民币一直是中蒙双方边贸结算的主要币种。由于我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因此人民币币值稳定性高。人民币已经成为中蒙边境贸易结算的主要币种,99%以上的结算使用人民币。由于交易的随意性,口岸开关期间,蒙方在口岸过贸,中方在口岸接贸,进出口贸易基本上在无合同的情况下进行,结算方式以人民币现钞交易为主。较大额度贸易通过二连口岸转账支付,交易税费通过网上支付。人民币在蒙古国享有“二美元”之称,受到普遍欢迎。

(二)人民币现钞在边境地区的流通情况

1.人民币现金流出情况。通过满都拉口岸人民币现金流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货物贸易项下。自2002年开关以来,从满都拉口岸主要进口商品为石英石、木化石、废铁、废铝、废黄铜等。2006年之后,蒙古国出于保护地方资源性产品的角度,调整了对我国的资源性产品出口政策,导致满都拉口岸进口业务严重萎缩,故人民币现金流出数量呈下降趋势。二是服务贸易项下。由于种种原因蒙方环境不好、交通不便,满都拉地方还处于原始半干旱草原状态,旅游等服务贸易项目没有开发,导致人民币现金流出十分有限,金额可以忽略不计。

通过抽样调查推算贸易项下流出的人民币现金约为8141万元人民币[计算公式为:2008年全年边贸人员出境数17140人÷被调查边贸人员出境数18人×抽样调查中通过边贸活动人民币现金流出数量(15×2500+1×1500+2×22500)]。

通过抽样调查推算服务贸易项下流出的人民币现金约为363万元人民币[计算公式为:2008年全年边境旅游人员出境数1450人÷被调查边境旅游人员出境数2人×抽样调查中通过边贸活动人民币现金流出数量(2×2500)]。

2.人民币现金回流情况。受蒙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蒙方大量需要面粉、建材、轮胎、办公用品、玩具等产品,蒙方人员持人民币现金入境采购是满都拉地区人民币现金流入的主要方式。

通过抽样调查推算贸易项下流入的人民币现金约为5222万元人民币[计算公式为:2008年全年边贸人员入境数12288人÷被调查边贸人员入境数20人×抽样调查中通过边贸活动人民币现金流出数量(16×2500+2×7500+2×15000)]。

3.人民币在蒙古国的滞留情况。人民币在蒙古国滞留情况2005年表现明显。当时由于满都拉口岸进口蒙古废铁业务迅猛发展,人民币现金大量流入蒙古国当年根据贸易量推算,净流入蒙古国人民币达3228万元人民币。包头所辖金融机构未发生调运人民币情况。由于双方口岸均未开办结算业务,故没有金融机构调运人民币情况。满都拉口岸所在地满都拉镇,目前只有一家农村信用社,尚未开办对蒙结算业务和外币兑换业务。调查了解开关期间,只有零散的蒙方客户存入人民币现金,存期最长2天。

满都拉口岸近两年呈现贸易项下人民币回流状况。由于蒙古限制资源性商品出口,2005年8月份以后,满都拉口岸进口贸易呈现快速萎缩状态。从满都拉口岸2008年贸易进出口情况看,2008年边境贸易进口额126万元,边境贸易出口额为210万元,人民币回流84万元。调查中了解到,蒙古客商手中的人民币多数从以往边贸交易中取得,人民币在蒙古国的滞留量逐渐减少。

(三)对蒙投资中人民币使用情况、双方账户行情况

从2005年至今,经批准的包头市对蒙投资企业共3家,投资方向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开发上,以美元现汇投资和实物投资为主。从旅蒙客商中了解到,民间在蒙有大量投资,主要使用人民币和实物投资,在蒙方从事贸易、加工、采伐树木、煤石灰等行业。这些投资往往在国内没有备案。

出于经营成本的考虑,包头市各商业银行没有在边境口岸设立开办结售汇业务的网点和外币兑换点。没有与蒙方建立账户行关系(见表1)。

二、中蒙边境地区人民币区域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人民币结算出口不退税。近几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增加了进出口企业的产品成本。为了规避汇率风险,越来越多的中方企业愿意采用人民币与蒙方进行计价结算,对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的需求较大。但企业出口以人民币结算的仍然比较少,其主要原因:一是国家仅对以外币计价结算的出口给予出口退税的鼓励政策,而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出口业务不能享受出口退税政策,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对蒙出口坚持用美元结算。二是由于无法控制人民币现金结算的真实贸易背景,外汇局核销部门对人民币现金结算的出口贸易不予核销。为完成核销,个别企业甚至将已出口收到的人民币货款在银行购汇为美元,用于核销。这对人民币通过贸易渠道回流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利于推动人民币在周边地区的计价结算(见表2)。

2.边境地区金融服务落后,影响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由于双边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工具较少,非现金结算手段欠缺,在中蒙边境满都拉口岸边贸交易主要通过人民币现金结算,现金投放量大,现金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客商大量携带人民币现金出入境,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也制约了边境贸易的开展,阻碍了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

3.人民币境外投资相关管理政策不健全。从2005年至今,包头市所属企业对蒙投资总额16878万元人民币,投资领域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由于人民币在蒙古国被广泛认可和使用,实际上在民间存在着人民币境外投资。目前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人民币境外投资的优惠政策,但存在相关政策规定不衔接的情况,缺乏规范性操作和引导。民间个人使用人民币直接进行境外投资,造成境外投资的盲目性和对境外投资监管的滞后性。

三、对策建议

1.统一出口退税政策,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边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商品,应享受出口退税政策,与可自由兑换货币出口退税政策相一致。一些边贸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退税增加效益,由于人民币结算与外汇结算在优惠政策上不统一,使得本来可以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货款转为使用其他可自由兑换货币,不利于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只有将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纳入退税优惠的政策范围,才能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结算量的扩大,从而促进边境贸易和人民币区域化的发展。

2.政府鼓励、银行积极参与设立季节性开关的临时金融服务网点,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同时,有利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发挥支付手段的作用。

地方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商业银行在口岸、居民集聚区设立临时的金融服务网点,为此种季度性开关的如满都拉口岸这样的口岸提供临时金融服务。距离口岸较近的农村信用社应主动增强为口岸服务的意识,确保开关期间客商存取款的需求,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口岸经济。此外,在能够提供担保的情况下,对涉及口岸经济的中小企业和个人给予小额担保货款支持。加强与蒙古金融机构的联系和沟通,尽快在满都拉口岸开通两国间账户往来业务,方便两国客商进行贸易结算,减少不必要的现金流通。进一步规范口岸对外贸易活动,推动贸易便利化。大力发挥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作用,推动人民币区域化进程。

3.在支持购汇境外投资的同时,规范用人民币进行境外投资,加快人民币区域化进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日趋稳定和坚挺。投资主体以人民币进行境外投资,可以降低汇率风险。切实拓宽境外投资渠道,鼓励境内投资主体投资方式的多元化.规范人民币境外投资管理。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利用人民币在蒙古国已成为强势货币的有力时机,利用当前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恶劣,中国表现较好的时机,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向蒙古国投资的力度,营造有利于规范人民币境外投资的政策环境,加快人民币区域化进程。

四、预测中蒙边境地区人民币区域化未来

从长期看,人民币迈向区域化乃至国际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和客观需求。人民币担当国际贸易结算货币是众多国家的期待。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参与全球化的程度有了显著提高。这表现在近些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总量较快增长,进出口占GDp比重的逐年提高。同时在吸收大量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我国产业资本也跨出国界,实施“走出去”战略。2000年后,我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加快,这为人民币迈向区域化乃至国际化创造了一个客观的环境。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经济产生深刻影响,致使出口明显下滑,企业蒙受打击。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美元汇率出现大幅振荡,从而导致各国贸易结算的汇率风险也因此加大。人们更多地趋于避免使用美元,而与我国相关以及我国对外进行的贸易和投资越来越重要,我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在显著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高,许多国家期待人民币能够担任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笔者认为人民币区域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首先应做到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金融市场,加大金融产品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的步伐。加大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同时,对产业资本、金融资本跨出国门应作进一步研究。这是因为我国是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资本输出大国,如何在把握风险的前提下,让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抓住机遇,走出国门,为人民币区域化乃至国际化发展奠定经济环境和金融基础,是我们当前应解决的问题。

外贸进出口业务流程篇7

关键词:国际电子商务开放型经济贸易发展

国际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运作的各种手段从事国际贸易活动,即在国际贸易领域内,抛开传统的交易方式,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进行交易,实现从洽谈、签约、交货到付款全过程的电子化,以提高交易效率。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形产品的间接贸易,指通过电子方式,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等来处理有形商品的洽谈、订货、收款等与商品交换相关的活动;另一类是无形产品的直接贸易,是指通过电子方式,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等来进行买卖咨询报告、电脑软件、数控程序等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并能以某种方式存储的无形商品交换的全部过程。

国际电子商务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崭新的运作模式,使国际经贸活动进一步向信息化、网络化、无纸化发展,正在逐渐成为21世纪的主流国际贸易方式和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而顺应全球新经济的发展潮流,加快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则是我国外贸新世纪发展的手段。

国际电子商务的主要特点

(一)贸易信息传递更便捷

电子商务中,买方主要通过随时上网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信息;卖方则主要利用互联网和各种贸易网站商品广告,积极上网推出自己的商品信息,寻找贸易伙伴和交易机会,扩大贸易范围和市场份额。卖方的宣传空间随着网络体系的延伸而延伸,网上广告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制成,配以文字、声音、图像说明,能够全方位地介绍产品的性能及服务,从而达到极佳的宣传效果。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间商,买卖双方可以直接接触,因而减少了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公司、商和中间商环节。

(二)贸易磋商和合同签订更规范

交易磋商在互联网络和电子交易系统的支持下完成,交易各方事先在网络认证中心进行合法有效的注册,只有注册的用户才能从事网上交易,在交易过程中系统将会提供动态联机认证和保密措施。用户间可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网上实时谈判。网上实时谈判是对传统商务交流方式的网上模拟,某种程度上可代替电话、传真和e-mail,能够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谈判的各方可以通过一个类似聊天室的区域通过键盘进行笔谈,笔谈被存入数据库供调阅。原来的贸易磋商中的单证交换过程,在国际电子商务中演变成为记录、文件和报文在网络中的传递过程。

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系统和专用的数据交换协议自动保证了网络信息传递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可靠性,不再要求以书面合同形式来确定磋商的结果,而是采用电子合同的形式,网络协议和应用系统自身保证了所有贸易磋商日志文件的确定性和安全可靠性,各类贸易单证、文件等在国际电子商务下都变成了标准的报文形式,从而提高整个交易过程的速度,减少了漏洞和失误发生的几率,规范了整个商品贸易的过程。

(三)外贸单证流转程序更简洁

与传统的外贸单证运营过程相比较,引入电子商务后的外贸单证流转至少减少了买方输入卖方报价单数据、邮寄采购单、确认所采购货物清单、将发票输入应付款系统、寄支票给卖方以及卖方收到采购订单、进行订货登记、打印装箱单、寄发票、登记应收款账户冲账等步骤。

(四)合同履行更顺畅

买卖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要涉及很多机构,如外贸机构、银行金融机构、海关系统、商检系统、保险公司、运输系统、税务系统等。电子商务使得原本繁琐的合同履行环节变得简洁、高效。企业可以通过进入政府专门的网站而实现在网上进行进出口许可证的联网申领、申领进出口货物原产地证、报关报验、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出口退税等手续的办理。传统的跨国支付手续复杂且程序缓慢、时间周期很长,具有很多无法预测的损失和风险,而利用现代的网络通讯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可以保证资金运营的高效率。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并完成各种交易手续后,商品交付给运输公司起运,可以通过电子贸易系统跟踪货物。银行按照电子合同及相应的单证支付货款,出具相应的电子银行单证,最终完成整个交易过程。

国际电子商务由于具有上述特点,对比较分散、规模小和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影响最大,使其具有出口潜力的产品能以最快、最便捷、最低成本的方式找到买家,众多的中小企业有了一个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更加公平的机会。

推进国际电子商务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作用

加紧推进国际电子商务,是我国外贸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事关开放型经济发展全局的前瞻性战略。

加快国际市场信息流,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出口企业及时获取网上的产品技术发展信息和市场供求信息,适时调整产品构成和功能设计,以提高传统的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单位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强化成套设备、通讯设备、家用电器、动力机械等产业的竞争优势。

加快出口企业物流,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和结构优化。采用电子商务,积极参与国际招投标,获取更多的加工贸易定单,促进中西部地区企业参与国际加工贸易竞争;逐步提高加工贸易的技术档次,培育技术先进、规模领先的大项目,以发挥加工贸易的规模经济优势;推进加工贸易由以往劳动密集型为绝对主导逐步向劳动密集与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并重的方向发展。

运用网络广告和网络营销,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利用电子商务拓展欧洲、北美市场,恢复和稳定东南亚市场,积极开发非洲、拉丁美洲市场,稳步扩大俄罗斯和东欧市场,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相应的出口策略。

加快投融资现金流,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面对非洲、南亚、东欧、中南美洲等地区日益增强的进口限制,利用电子商务寻找投资机会,将我国成熟产业的技术和产品转移出去,建立生产线或加工装配基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加工贸易,带动国内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技术和机械设备的出口,并应用网络管理海外公司和生产基地,降低管理费用。

实施体制改革推进战略,确保开放型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利用与电子商务接轨的外贸电子政务系统加强外贸监管,完善配额招投标等制度,赋予更多的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民营企业以外贸经营权,建立公平、透明、自由竞争的外贸管理体制,促使各类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推进我国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支撑环境

加快商务部与各省市外贸管理机关、驻外商务机构、有关部委以及与外贸相关的银行、税务、海关、外汇、保险等部门的计算机联网,加强外贸专用网的建设和管理,逐步扩大与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商务网的联网,强化规模效应,最大限度地为外贸企业服务。制定我国电子商务政策框架,建立以行业为依托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完善金融支付清算系统;建立全国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对外贸易运输网络,使货物运输的订舱、单证传输、集装箱管理、船舶管理、货物跟踪、财务及结算等重要业务采用国际标准的eDi单证传输;建立网上货物跟踪系统,使客户和贸易伙伴直接进行查询,简化交易程序,降低交易成本。加快建设一批外贸领域大型数据库和专门的技术研究中心,完善外贸信息服务体系。

转贴于 (二)完善外贸信息化保障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组建国家经济贸易信息安全认证中心,提高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手段,有效解决电子商务发展中面临的信息传递、储存等信息安全问题,为发展国际电子商务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避免国家和企业利益受到损失。加强外贸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立、应用和完善。研究发展国际电子商务所面临的数据保护、税务、安全与认证、知识产权、非法和有害信息、电子支付系统、消费者保护等法律问题,尽快出台和实施有关电子商务的基本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国际电子商务的法规体系,普及相关法律基础知识,尽快建成最具权威的外贸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资料库。消除和减少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法律障碍,使电子商务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三)加强国际电子商务服务和监管,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逐步实现全国外贸政府管理部门的联网,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先进、安全实用的外贸电子政务体系,加强各级外贸管理部门和驻外经商机构的政府网站建设,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高效便捷的沟通反馈机制,提高各级外贸管理部门的政策透明度、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金关工程和电子海关建设,形成包括外贸、海关、税收、外汇等部门在内的,完整统一、规范畅通的外贸电子化管理体系。各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在电子商务过程中的电子支付、外汇结算、税收等问题,建设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

完善全国外贸业务管理的应用网络系统。发挥进出口统计信息系统作用,及时加工制成各类统计分析报表,为有关外贸管理机关和企业分析、决策提供服务。利用外贸专用网和互联网建成“与驻外经商参赞处联网系统”,实现商务部与驻外经商参赞处的网络直通。进一步扩大和强化各专业网站的规模和作用,积极支持政府部门和企业无偿或以成本价格在外经贸专用网上及时更新、信息。

(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内部应加大信息化设备投资,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积极利用网络协调配合,实现沟通。普及网络办公、电脑会议,减少经济活动的中间层,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加快各部门对国际市场的反应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网上银行系统实现电子付款,进行资金结算、转账、信贷等活动。实现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运作方式。通过网站迅速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购买习惯,将消费需求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从而针对消费需求进行研究与技术开发,进一步密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通过网站进行市场营销,运用网络与传统营销的组合方式进行管理,把买家、卖家、厂商和合作伙伴全面结合起来,用最全、最新、最快的商品信息和形象招揽客商,赢得订单,降低营销费用,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网站进行企业形象宣传,迅速建立品牌知名度;通过网站进行售后服务,节约服务成本并增加用户群体的稳定性。

外贸进出口业务流程篇8

论文摘要:本文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特点和实际出发,结合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软件平台实训的方式来模拟国际贸易流程,极大地解决了教学中实践环节开展难的问题。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许多商务类专业,比如商务英语、商务日语、国际商务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的技能课程。既然作为技能课程来开设,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只介绍理论,而应该更多地介绍实务中的东西。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本门课程的定位就是一门理论加实践,实践为主的课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实践性强

这一特点是该门课程区别于其他经济类课程最重要的特征。该门课程的建设与其他学科重理论教学不同,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

使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外销员考试、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试、外贸跟单员考试、报关员考试、报检员考试等职业资格考试接轨。学生经过本课程学习后,可进一步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实用性强

学好这门课程将会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就业率和优化就业岗位。

(四)案例教学特色明显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独具特色,本课程主讲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大量生动的、典型的真实案例进行讲解。学生们普遍反映本课程的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实用性。不仅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理论知识,更使他们学会了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如何应用这些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的业务难题。

(五)实验实训教学突出职业特色

课程组始终把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本课程教学的最突出地位。为此,要求全体主讲教师把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都当做实验实训课来上。通过课程内实训、实验室中的专业实训课、假期学生的自主实践、等实验实训课程和手段,使本课程的实验实训教学效果突出,职业特色明显。

针对上述课程特点,教师在授课时针对不同章节采取了不同的实训方法,本文主要针对软件实训进行阐述。

二、采用软件进行实训的必要性

(一)实训环境逼真

软件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并且清楚所学的理论内容在实践中是如何操作的。

(二)授课形式灵活

教师采用软件授课后,可以结合课程实际,有选择性地进行操作。

三、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

(一)simtrade外贸模拟软件介绍

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外贸实习难的问题。

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的实务操作,能很快地掌握进出口成本核算、询盘、发盘与还盘等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与业务流的运作方式。

simtrade是模拟的外贸操作平台,每个参与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计划,扮演进出口业务中的不同当事人,共同组成模拟的贸易环境,除管理员与指导老师外分为五个角色,分别是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行以及进口地银行。

(二)实训环节设置

1.交易准备。首先由教师输人学生信息,主要包括学号、姓名、以及角色选择等,这项工作可以由教师来完成也可以由学生输人完成。信息输入完成之后,学生开始实训。

开始实训后,教师首先要明确整个实训思路关键是选择哪一个支付方式、选择哪一个贸易术语,在支付方式和贸易术语选定以后接下来进行的是角色资料的选择。学生首先要填写出口商、进口商、工厂、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等实训角色信息。

信息填写完成之后,可以分别从进出口商的角色进人实训平台发送广告,进口商发送广告主要是需求信息广告,而出口商在这里主要发送的是供给信息,发送给工厂的需求信息这里暂且不用。

2.交易磋商。在交易磋商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训了解如何来进行询盘、发盘、还盘。本套软件中询盘、发盘的联系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的,邮件地址是系统分配的,学生可以用这些邮箱进行登录、发送和接收询盘、发盘信息。

3.合同的签订。经过发盘接受之后,买卖双方签订外销合同,合同的具体内容填写可以参考在线帮助,合同建立好之后,填写出口预算表,出口预算表的填写也可参照在线帮助,以上两项工作完成后,把合同发送给进口商等待确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联系修改合同,直到最终签订这份外销合同即可。

4.信用证业务。此部分实训是在外销合同建立之后,由进出口地银行来完成的支付方式练习,如果采用的是电汇或托收就没有此部分内容,但是由于信用证业务比较有代表性所以把此内容单独作为一个实训章节。通过这一部分实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指导如何进行开立信用证、修改信用证、以及如何进行审证等步骤。并且通过信用证业务举一反三了解电汇、托收等支付方式。

5.国内采购流程。这一部分主要是出口商签订外销合同后与国内工厂签订国内采购合同,合同内容在第二部分交易磋商中已经列明。这一部分属于国内贸易部分。

6.出口业务单据缮制。组织货源完毕后,进行货物出口时主要通过单证的传输来体现出口的流程。因此,这一部分要结合制单软件来进行组合运用,这样效果更好,毕竟流程软件所提供的单据模板较少,不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知识。

7.进口业务单据缮制。最后进行进口单据缮制,经过出口业务之后,学生对许多单据已经很熟悉了,在填写进出单据时已经可以熟练填写,因此这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教师只需进行辅导和点评即可。

上面七个步骤完成之后,学生已经对外贸流程有了一个很直观的了解,这时教师可以更换支付方式以及贸易术语来重新进行实训,重新实训可以由学生通过自学来自我完成,因为不同的贸易术语下进出口业务流程大同小异,教师在实训之前要提示学生注意不同贸易术语之间的区别即可。

不同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组队的方式进行实训,比如三个人一组即进口商、出口商(工厂)、银行(进出口地银行),五人一组实训就是每个角色由一个同学来担任,完成之后进行角色轮换即可。

外贸进出口业务流程篇9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市场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外贸进出口业务竞争环境日趋激烈,而以中间业务为背景的转口贸易,近几年来发展异常迅速。转口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进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方转手进行的贸易。传统意义上的转口贸易为两头在外的模式,即境内企业将境外购得货物直接销往其他国家,货物不出入境。转口贸易的发生,主要是有些国家或地区由于地理、历史、政治或经济方面的因素,其所处的位置适合于作为货物的销售中心。这些国家或地区输入大量货物,除了部分供本国或本地区消费外,又再出口到邻近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香港、伦敦、鹿特丹等,都是国际著名的中转地,拥有数量很大的转口贸易。它们通过转口贸易除了可以得到可观的转口利润和仓储、运输、装卸、税收等收入外,同时也推动了当地金融、交通等行业的发展。随着转口业务的发展,其模式也不断地延伸,其中最常见的有两种模式,一种为转口企业从境外购买货物,将货物存放在境内保税监管区域,然后视国际市场行情再决定是否将货物卖给境外;还有一种为境内企业向境外购买货物,将货物存放在境内保税监管区域,而仅将货权凭证转卖给境外公司(或区内企业),再由境外公司(或区内企业)将货物卖给下家单位(如境外公司、保税监管区域内公司、境内保税监管区域外公司)。严格意义上来说,目前很多转口业务属于转卖模式,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转口业务。转卖贸易模式下,交易对象以货物的物权凭证为主,物权凭证包括提单和仓单,实际交易货物一般不发生进口报关行为,货物的抵运地一般为境内某保税区,交易下家事先存在不确定性,当货物的市场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企业出于套期保值等需要转而实施转卖。转卖业务交易的货物以基础性原材料商品为主,交易的主体以大中型贸易公司为主。由于基础性原材料商品作为国际大宗交易商品,具有交易面广、价格波动大等特性,因而成为转卖业务的主要交易对象。而大中型贸易公司由于在资金规模、交易客户群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同时其从事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直接获得差价利润,因此成为转卖业务的主要交易主体。目前转卖业务套用转口贸易的概念,但转口贸易物流跟随资金流发生转移,因而同一货物很少会再次被转口;转卖业务主要以物权凭证为交易对象,货物价差是交易双方关注的焦点,因而同一货物多次转卖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在此交易过程中货物并不一定发生实际流动。

二、转口贸易剧增的原因

(一)增加企业经营模式,拓展利润获得渠道

近年来,随着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采用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逐渐变得灵活多变,贸易方式出现多样化。转口贸易就是近年来备受企业青睐的贸易方式,它不仅能增加企业经营模式、品种,提高进出口业务能力,而且能更多地了解、掌握市场信息,从中搜寻有价值的市场供求信息,作为企业开展一般贸易的有益补充。自二次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屡创新高,对出口业务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减少,甚至出现无利润现象。转口贸易的平均利润已超过出口的平均利润。因此很多外贸公司都在做大转口贸易,扩大业务范围。

(二)规避市场价格风险

由于转口贸易属于两头在外,受国内的贸易环境、供给、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较小,特别是在市场内外盘倒挂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利用各国商品市场行情不同,价格信息不对称,根据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规律进行转口贸易,以此减少公司损失,甚至可以博取一定利润。

(三)合理避税,减低运作成本

外贸竞争日益激烈,外贸利润空间减少,企业在成本方面尽量缩减。某些企业通过在香港等地办一个企业,利用离岸公司做转口贸易,将利润分流。由于香港具有海外利得无须纳税的税务优势,那么利用香港公司做转口贸易就可以起到合理避税,降低运作成本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a:国内涉外企业B:香港的关联企业C:国外公司正常途径:a在C处进口了60万成本的货物,最终销售给国内其他客户100万,那么a企业就要按40万利润缴纳企业所得税。但现在可以利用B完成这样一笔业务:首先,先以B名义将这笔60万成本的货物先买下来,再以一个较高价95万卖给国内自己的公司,a最终还是以100万元销售给最终客户,这样一来,国内只需按5万缴纳企业所得税,而另35万利润则成功留存在香港公司账户内。

(四)获得多头外汇融资

由于对转口贸易的界定完全依赖企业的申报,银行在为企业办理业务时,如果企业没有说明是否为转口贸易时,很难判断该笔售付汇的贸易方式。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及升值预期的存在,增加了企业对美元融资的需求。客户通过贷美元付汇,然后再购汇还贷,可以赚取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带来的好处。具体可以如下操作:国内a企业从境外进口一批化工产品货物,销售给国内B企业。正常贸易途径:a企业只能在进口项下获得一笔外汇贸易融资。B企业因无外贸背景,无法获得外汇融资。通过转口贸易:a企业在香港等周边地区成立一家C企业,通过C企业做一笔转口贸易,C再把货物卖给B企业。单从资金流来看,a企业相当于做了一笔进口和一笔出口,在企业未说明的情况下,a企业可以获得两笔贸易融资。而B企业,等于做了一笔进口,有了外贸背景,可以获得一笔外汇融资。

(五)规避国内贷款规模控制,获得海外短期融资

随着国内外汇资金的紧缺,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凸显。特别是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速度加快,银行外汇存款持续下降,银行可贷外汇资金来源减少。由于境内外币资金紧缺而境外外币资金相对宽裕,境内企业为了博弈人民币升值收益,对外币贷款的需求一直高企不下。因此企业可以使用先收后支的转口贸易,通过香港等地的关联企业获得海外融资,且海外的美元融资利率比境内低,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境内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

三、转口贸易的风险点

1.转口贸易两份合同,交易对手均在境外,且资金与货物跨境流动脱节,银行只能审核其表面单据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交易是否具有真实贸易背景难以核查;转口业务中,进口企业可能会利用其境外关联公司虚设交易第三方,通过签订虚假进出口合同,可以开立远期信用证进行融资甚至二次融资,而在相应的业务管理中,对于这种企业间的关联易的识别存在一定困难。

2.资金链问题。转口商利用远期信用证方式套现,如果流动资金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改善,或套取资金亏损,只能通过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维持运转。而债务累积到一定程度,资金链就有断裂的可能,使银行遭受损失。

3.资本风险问题。转口业务作为一种新的贸易方式,在经常项目交易的基础上伴随着资本交易行为。特别是物权凭证交易为基础的转卖,交易的动机更多出于投机获利或套期保值。由于其交易过程中收支不对等且其交易背景的真实性把握难度较大,容易成为违规资金流出入的通道。

4.供应链问题。转口商的上、下游企业是否稳定,一旦供应链出现断裂将会形成连锁反应。

8.价格风险。在国际市场价格出现剧烈波动的情况下,转口商是否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避险机制,如通过套期保值等交易规避价格风险或者设立一个止损点等。

6.资金监管风险。按目前相关规定,转口贸易仅需根据贸易合同、核销单等有效凭证即可办理购付汇和收结汇业务,但由于合同造假较易,单凭贸易合同很难证明是否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目前的外汇政策对转口贸易的购付汇和收结汇并无实质性的限制,转口贸易成为外汇可随意跨境流动同时又无法审核资金真实性的缺口。境内和境外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关联公司、协商或其他手段,利用“转口贸易”这个政策缺口将异常资金汇出境外,或汇入境内办理结汇。

四、转口贸易的银行风险控制1.由于转口贸易形式多样,银行无法从单据表面上判断真实的业务流程,因此应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了解整个贸易流程,具体业务具体分析,从业务源头予以把关。

2.时刻关注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若跌幅巨大,应及时要求企业补交保证金。

3.落实担保措施,尽量以抵、质押的形式办理业务,或者落实有效的担保措施。

4.关注企业的现金流是否稳定。

5.了解企业的上下游企业,转口商的上、下游企业是否长期合作且具有一定实力,是否有稳定的价格行程机制。

6.尽量做有正本提单或是企业能够提供正本进境货物备案清单即保税区第一手的交易,确保贸易背景的真实性。

外贸进出口业务流程篇10

abstract:inthecontextofrapiddevelopmentofinternationaltradeinDongguan,throughresearchinghighervocationalcollegeswithinternationaltrademajorandinternationaltradecompanies,overviewthedevelopmentofinternationaltradeindustry,employmentsituationofinternationaltradeprofession,anddemandforinternationaltradetalentsinrelatedenterprise.andthenconformthejobdistributionofinternationaltrade,qualityandexpertiserequirementforstudentincompany.Finally,putforwardfourproposalsfordevelopmentofinternationaltrademajor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Keywords:internationaltrade;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talentdemand

1调研背景

随着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及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东莞乃至珠三角的国际贸易行业引来了一片新天地,这将促使珠三角地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渐为膨胀。本次调研的任务就是要调研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东莞高等职业教育层次中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建议。

2调研结果分析

2.1国际贸易产业发展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际贸易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受国际经济低迷影响,近几年国际贸易增速较为缓慢,甚至出现下滑趋势,但跨境电商交易量却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2.1.1国家及广东省国际贸易量下降。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如: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9号)、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49号)、2016国务院的《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号),以及2013年至2016年设立的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

2011年全年实现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236402亿元,其中进口113161亿元,出口123241亿元;2012年全年实现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244160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进口114801亿元,出口129359亿元;2013年实现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258267亿元,同比增长5.78%,其中进口121097亿元,出口137170?|元;2014年全年实现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264334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进口120423亿元,出口143912亿元。虽然2015年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相比2014年有所下降,但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2011~2015年我国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如图1所示。

自2005年起,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较高,2005年达30.10%[1]。虽然近年来出现下滑趋势,到2014年此比重降为25.02%,但全国各省区市中仍然名列前茅。2015年广东省进出口总额为1023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6436亿美元,进口总额3794亿美元,进出口总额比2014年下降5%。

2.1.2东莞市外贸增速较快。在全球经济低迷、外贸形势发展缓慢的大环境下,东莞国际贸易逆势而上,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根据东莞市历年统计公报数据,2013年全市国际贸易总额达到1530.72亿美元,增长5.99%;2014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625.30亿美元,同比增长6.18%。201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0407.76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连续两年在全国外贸总额前五名城市中排名第一。2010~2015年东莞市外资进出口总额如图2所示:

2.1.3跨境电商蓬勃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和“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国家政策频出,助推跨境电商发展。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沿线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也呈现繁荣发展景象。同时随着传统外贸行业升级加速,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5年中国跨境电商增速超过30%。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5万亿美元,未来几年中国跨境电商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比例将会提高至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根据《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14)》数据,我国境内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已超过20万家,跨境电商平台类企业数超过5000家。其中大部分企业在速卖通、亚马逊、eBay、敦煌网上从事交易,这4家企业的市场份额已占平台类企业的80%以上。目前跨境电商介入产业协同发展、服务集约化阶段,呈现出多地区、多品类、高端化的发展趋势,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朝着复合型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及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如图3所示:

随着广东自贸区的设立,广东省跨境电商加快发展,稳居全国跨境电商第一大省之位。同时,东莞市跨境电商产业也得到了快速?l展。据统计,2015年东莞发出国际小包总业务量3850万件,货值约50亿元,比2013年增长了181%。2016年上半年,东莞市共计发出小包3226万件,日均20.7万件,同比增长164%。全市拥有各类跨境电商企业5000多家,涵盖物流、支付、第三方平台、运营服务等各个环节,超过7000家制造企业从事跨境电商交易。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产业,急需要大量跨境电商方向人才[2]。

2.2国际贸易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2.2.1企业需求量大。在前程无忧(51job)网站上搜索东莞地区的“外贸”岗位近2个月来的招聘信息,结果显示共有

3454条职位;搜索近2个月来的东莞地区招聘的“国际贸易”岗位,结果显示共有1320条招聘信息。搜索近2个月来的珠三角5个主要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招聘的“国际贸易”岗位,结果显示共有22267条招聘信息;搜索近2个月来的珠三角5个主要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招聘的“外贸”岗位,结果显示共有56622条招聘信息。从这些搜索结果来看,东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都存在大量缺少国际贸易人才的现象。

2.2.2就业率、对口率高。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国际贸易类专业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代码:630501)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代码:630502)两个专业,从中国教育在线上调研广东省内开设了国际贸易类(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的高职院校共计37所,占全省83所高职院校的44.57%。从调研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统计数据来看,国际贸易专业普遍就业率高,学生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意愿也很高,就业对口率较高。

2.3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调研结果

2.3.1岗位分布。从企业调研的结果来看,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主要有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国际货代员,其中外贸业务员占的数量最多。外贸业务员要求学生熟悉外贸流程中的报价、订货、付款方式、备货、包装、报关报检、装船、提单、交单、结汇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过程。外贸跟单员要求掌握外贸跟单理论与实务、进出口货源治理等基本知识。外贸单证员要求会英文信用证、商业发票、装箱单、海运提单等各种国际商务单证的缮制和验审,熟悉报关报检流程,具备收证、审证、制单、审单、交单、归档等一系列业务处理能力。国际货代员要求熟悉报关报检流程,能熟练操作国际货物运输。

2.3.2素质要求。从企业调研结果来看,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职业素养是企业认为最需要具备的几项素质。学习能力强,也代表着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强,面对发展变化较快的国际贸易市场,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则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项新的技能。国际贸易专业主要是与人打交道,因此对于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也是企业很重视的一项能力。企业都希望能招聘到具有主人翁意识、能全心投入工作、遵守职业道德、维护公司利益和形象的员工。

2.3.3专业知识。除了要求学生具备上述基本素质外,专业知识方面企业主要希望学生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英语要求能听说读写,很多国际贸易企业要求学生通过Cet-6,而通过Cet-4则成为所调研企业的共识。在英语能力能进行正常交流外,希望员工最好掌握一门第二外语,以利于企业开拓其他国家市场。由于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国际贸易企业都希望招聘的员工能熟悉跨境电商操作,至少熟悉速卖通、eBay、亚马逊、敦煌网等几大电商平台中的一个的操作。此外,专业基础知识也是企业很看重的基本要求,包括国际贸易基本知识、报关报检、国际商务单证、国际海运流程。

3对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建议

3.1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企业调研的结果来看,企业最看重的学生素质里面学习能力排在首位,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所以,在校学习阶段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平时课程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督促[3],实训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自己先动手操作,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后引导学生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怎么解决。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加强学习能力培养。

3.2重视外语能力培养。国际贸易类企业基本都是从事国际交流活动,因此对外语作为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自然而然也就成为最基本的能力。由于高职生源质量的原因,英语普遍成为高职学生的短板,加强学生英语能力是大学三年的一大任务。这就要求在大一新生入学的时候即要强调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外语学习的意识。其二,平时实训实践教学,多让学生看到企业真实操作环境,使学生能产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其三,在课程开设方面多安排英语相关的理论和实训课程。最后,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双语教学,将本课程的专业英语贯穿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学习第二外语,以提高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