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金融贷款行业的前景分析十篇金融贷款行业的前景分析十篇

金融贷款行业的前景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7:44

金融贷款行业的前景分析篇1

从调查情况看,县域法人金融机构主要采取两种方法来衡量流动性风险状况,一是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分类并分别计入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计算出流动性比例,据此来衡量其流动性状况。二是通过存贷比、备付金比例来评价流动性状况。从实际操作层面看,除部分可以从资产负债表取数的指标外,对诸如短期内到期的应收利息、应收款及一个月内到期的向中央银行借款均没有据实填列,因此流动性监测流于形式。从技术层面看,此类监测方法由于未对客户存款等重要指标做详细分类,无法识别稳定的资金来源。从理论层面看,随着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逐渐复杂,不同市场的相关度不断提升,依赖单个指标的良好表现已不能全面反映其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状况。

二、流动性压力测试的推出及对风险的度量

流动性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风险分析方法,通过测算商业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从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指标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进而采取必要措施。分析方法主要是结合资产负债表逐笔分析,并按照流动性对资产和负债重要项目排序,抽取风险因子,分析资金流入流出情况。现结合海东市县域法人金融机构近两年的业务经营数据,抽取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一)风险因子的选择通过调阅有关资产负债表分析其有关业务,目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业务仍以传统的银行业务为主,因此可以从资产负债表负债方抽取存款的相关情况,从资产方结合监管报表抽取贷款环比、贷款集中度、行业分布和正常贷款到期违约。并考虑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因素。

(二)情景假设及风险因子权重设计为方便统计,本文将风险因子的施压权重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情景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流动性的影响。2013年以来,由于宏观层面资金供应量适度,中央银行大幅度、大范围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现象减少,定向调准的趋势明显。目前,全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经人民银行考核统一执行13%的存款准备金率。考虑1984-2012年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幅度为0.5%-2%,因此,认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施压权重为轻度0.5、中度1、重度2。目前,可以暂定所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权重为0.5。如果因经营情况变化导致政策调整,将赋予不同施压权重。情景二:存款对流动性的影响。受政策、行业景气度等宏观因素影响和地方经济产业布局及经济环境影响,金融机构存款会出现波动,本文对6家法人金融机构2013年1月—2014年9月的存款月环比、最大十户存款客户占比数据分析其存款的稳定性(见表1、表2)。综合上表分析,B机构由于存款稳定性较好且存款结构多样化,获得施压权重0.5,a、C、D机构由于存款平均减幅等因素影响,获得施压权重1,e和F机构由于存款负增长次数占抽样月份的比例较高(47.8%和47%)、幅度出现大幅度波动(最高达24.67%),获得施压权重1.5。情景三:贷款对流动性的影响。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款用于当地贷款比例较高,但也存在因有效信贷需求少等因素导致贷大贷集中和区外放贷的现象,导致资金流动性降低。为此,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贷款月环比增速和2014年9月末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及所在行业进行分析(见表3)。综合上表分析,B机构由于贷款增速、最大十家客户贷款占比较低和投向行业分散且行业景气度较高,获得施压权重0.5,a、C、D机构由于最大十家客户占比高获得施压权重1,e、F机构由于贷款集中度高、最大贷款增速大获得施压权重1.5。情景四:正常贷款到期因违约直接影响流动性状况。因此对此情景进行施压。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贷款质量报表,重点分析由于资产质量变化导致贷款到期不能正常偿还导致的流动性问题。上表分析,a机构由于正常贷款到期占比低(1.87%)和月均占比低,获得施压权重0.5,B、C、D机构由于正常贷款到期违约在10%左后,月均存款低于5.07%,获得施压权重1,其余机构获得1.5的施压权重。

三、测试结果及结论

B机构在各施压因素共同作用情况下,获得3个施压权重0.5,显示出流动性压力较小,a、C、D机构由于获得2-3个为1的施压权重,流动性压力适中,e、F机构由于获得3个为1.5的施压权重,其流动性压力较大,应引起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从单因素来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由于区域政策因素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影响十分有限;存款流失及波动过频对流动性影响较大,同时存款结构是否优化也直接影响流动性;贷款增速过快将对流动性产生直接影响,贷款投放行业的景气度直接影响信贷资金的周转速度,对流动性产生间接影响;正常贷款到期违约将对流动性产生不利影响。对流动性压力较大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应考虑多因素的叠加效应可能给流动性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提前制定预警方案,如向中央银行借款或与交易对手提前约定借款协议以应对流动性危机。

四、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存款稳定性的认识一是逐月分析存款月环比下降的原因,对可能预见的存款流失采取事前手段予以干预。二是进一步优化存款结构,在保证储蓄存款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应进一步优化公司存款和财政存款的结构,防止因行业、政策等因素导致存款大起大落。

(二)合理调整贷款投放进度和结构一是合理匹配存款增速投放贷款,防止因贷款投放进度加快而存款大幅度下降导致流动性问题。二是进一步改善贷款投放结构,对大额贷款投放应合理设置上限比例。三是密切关注宏观和微观经济形势,分析贷款特别是最大十家贷款客户的经营情况及前景,预见性地采取措施优化贷款结构,从而缓解流动性压力。

金融贷款行业的前景分析篇2

【关键词】贷款抵押担保信用

一、银行重视抵押担保物的成因分析

银行对抵押担保物的严格要求,成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信用状况,二是银行本身对贷款风险的容忍度。具体分析有五个问题。

1、整体社会信用环境不完善,信息采集成本过高

我国社会信用环境近年来有了较大改善,人民银行建立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工商局建立的“金信”工程、税务局建立的“金税”系统的建立完善,使得企业的信用状况有了比较好的评价对比基础。但由于部门之间的信息缺乏有效共享机制,使得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一直没有建成,想了解企业的全面情况,仍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人力和财力。

2、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多套表”的问题十分普遍,形成原因不外乎三点:一是企业处于利益考虑,违规制作虚假报表,这是当前财务管理上最主要的问题;二是企业内部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这主要在小微企业中比较突出。三是外部监管处罚力度不够,监管部门没有力量核实逐份核实企业财务,对于发现作假的企业处罚力度较轻。

3、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偏高,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国内企业过于重效益轻风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而且中小企业本身经营目标短期化,缺乏足够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企业风险抵抗能力严重不足。因此银行在审核贷款申请时,为了避免风险,往往不吝做最坏的打算,相比看不见摸不着的信用,抵押担保显然更能让金融机构放心。

4、监管容忍度过低,违反金融规律

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我国政府和银行开始高度重视不良贷款问题,防范新增不良贷款成了所有银行贷款管理的核心,很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下降到了零。200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7.9%,2009年,这一比例下降至1.6%,拨备覆盖率则从19.7%上升到了155.4%。但放贷业务作为一个高风险业务,在正常的金融规律下根本不可能做到零违约。中国人民银行早在2002年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就曾明确提出:“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认识,对凡是符合信贷原则、严格按照信贷程序发放的贷款,如果由于不可预见的市场风险或非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就不应追究信贷人员的个人责任,不要提出诸如新增贷款不良率必须为零的不切实际的要求。”然而,商业银行的实践并没有太大改变。

5、贷款投放程式化,业务作风欠深入

对一个贷款项目的风险判定,既需要相关指标的定量考察,也需要对企业信用程度的定性判断,而目前各行在放款时过份强调定量方面,上下一刀切,统一信贷准入标准。因此,信贷人员对企业实地调查的重视程度也在下降,到企业的主要工作是核实企业抵押担保,并帮助企业整理贷款资料,达到上级行设定的标准。对于抵押物的过分依赖,使得企业领导人能力、企业市场情况、竞争能力等因素队能否贷款的影响程度减少。

二、不同贷款方式的对比分析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对信用贷款和抵质押担保贷款进行对比分析。

1、信用贷款与其他贷款的收益比较

据对我国华北某市某商业银行的调查,信用贷款的平均利率要低于抵质押贷款。2013年末,该行信用贷款平均利率为8.76%,抵质押贷款的平均利率是10.57%,保证贷款的平均利率是11.15%。据对金融机构调查,目前利率水平主要与企业的议价能力有关,一般信用贷款的放款对象都是优质企业,是众多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所以企业议价能力强,利率压得比较低,而其他企业由于自身条件较差,与银行议价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利率较高,能够提供抵质押物的相对利率低些,提供其他企业保证的则要高一些。

2、信用贷款与其他贷款的风险比较

据对该市2014年的金融数据分析显示,信用贷款的风险要明显小于其他贷款,该市金融机构企业贷款不良率为1.05%,其中信用贷款不良率0.08%,质押贷款不良率0.09%,保证贷款不良率1.06%,抵押贷款不良率1.88%。信用贷款风险最低,主要是由于企业本身实力雄厚,属于优质企业。

从最终实际形成贷款损失的情况看,抵押贷款的比例并不低,据对该市某商业银行统计,2007年以来,该行共通过剥离方式处置不良贷款281255万元,其中信用贷款占7.45%,抵质押贷款占36.7%,保证贷款占52.4%。

3、信用贷款与其他贷款的成本比较

贷款成本主要是贷前调查成本、贷后管理成本和不良贷款处置成本三块。

贷前调查成本和贷后管理成本,信用贷款都要低于其他贷款成本,主要原因是信用贷款只需要对贷款主体进行审查,而抵质押贷款不仅需要审查贷款主体情况,还需对抵质押品的权属真实性、登记情况等进行调查。在不良贷款处置方面,如果不考虑最终贷款损失情况,信用贷款仍比抵质押贷款要低:信用贷款发生不良通常通过解决,相关费用主要是法院的诉讼、执行等费用;而抵质押贷款发生不良后,不光需要通过诉讼渠道,还要进行抵押物拍卖,其间包括诉讼费用、保全费、执行费用、抵质押物处置费用、贬值损失等。

4、信用贷款与其他贷款的发展前景比较

信用贷款的发展前景主要与企业的信用状况相关联,从我国社会信用状况发展看,社会信用水平在不断的提升,社会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在逐步加大,这对于发展信用贷款比较有利。而抵押贷款的发展前景主要受抵押品增长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土地和固定资产,随着我国基础建设投资增速的下降,以及对耕地面积越来越严格的保护,今后土地和固定资产资源会越来越紧张,如果金融机构仍然固守“贷款必抵质押”的思路发展,未来前景不容乐观。

综合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信用贷款在贷款成本、信贷发展前景方面要优于抵押担保贷款。在贷款收益和贷款风险方面,呈现综合平衡的态势,不良率低的信用贷款收益也低,不良率高的抵押担保贷款收益也高。

三、目前我国信用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用贷款无法惠及真正需要的企业

当前信用贷款主要是金融机构争夺优质客户的一种工具,实际上使用信用贷款的企业,大多数并不缺少抵质押物和担保企业。而真正缺少抵质押物的中小企业,却享受不到信用贷款的好处。这种错位现象说明,信用贷款这种融资方式更多的是为银行服务,不是为经济均衡发展服务,更多地是为实力雄厚的优质企业服务,而不是信用好的中小企业服务。

2、银行高收益并未承担高风险

“风险与收益相对应”是市场的一般法则,按照这种原则,有抵押物的贷款风险应该小于没有抵押物的贷款,那么抵质押贷款的利率就应该小于信用贷款的利率,而实际却恰恰相反,银行一方面用严格的抵质押来降低自己的风险,另一方面利用有利的议价地位保持高收益。这种错位现象说明过分严苛的抵质押担保制度是垄断企业违背市场规律的行为。

3、抵质押物处置成本高、风险大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不良贷款产生时往往是抵质押物价值下降时期,宏观经济状况对抵押物变现价值有显著影响,在一国宏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时期,不良抵押贷款处置回收率相对较高,而当一国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处于下降时期时,不良抵押贷款处置成本和风险则会明显上升。

此外,贷款抵押担保在实际处置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一是由于抵押品种类繁多,情况复杂,在具体处置过程中不仅需要耗费较高的人工成本,而且还很容易造成资产流失,所得不能覆盖成本;二是由于各类资产交易市场的短缺,很多抵押物在实际执行权力时,往往难以变现,耗时较长,资产贬值严重;三是部分项目在贷款时采取一些变通措施或违规手段,虽然表面上看抵质押物充足,但实际处理时,很多抵质押品实际上是不能处理的,这在很多投融资平台项目上反映很突出。

四、解决思路

1、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体系,建立全面的企业信用信息档案,为金融部门全面了解企业信用状况搭建平台。建立多部门联合的失信惩戒机制,让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制”,提高企业的失信成本。

2、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

金融部门要放宽对不良贷款的控制要求,一方面需要监管部门放宽相关的监管要求,另一方面,当前银行既能低风险又可以高收益,根本原因是市场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银行处于强势地位,只有改变当前的市场形势,才能使金融部门主动降低不良贷款要求,所以要积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促进市场竞争,可以迫使金融部门主动提高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3、扩大信用贷款比例

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信用贷款业务品种创新,在部分地区试点信用贷款业务,测算降低抵押担保要求所产生的不良贷款损失,与所产生的信贷投放增加、效益提高等成效之间的对比,从而找到最佳结合点,使效益最大化。

4、推广贷款保险业务

扩大贷款保险业务,可以降低银行对贷款抵押品的依赖程度,将风险分散到保险公司等其他机构,有助于提高银行资本可控性,降低贷款成本。

5、在全国范围内不宜搞统一,因地制宜,增加基层金融机构自

目前我国国有银行类金融机构管理集中度较高,管理模式“一刀切”,难以适应地方差异。从监管角度考虑,地方级别金融机构想要更好的支持地方经济,需要更大的自。比如,给从事小微企业及“三农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呆坏账核销、贷款重组的自;扩大风险补偿拨备范围并降低拨备成本;实行差异化监管、差异化货币政策等。

【参考文献】

金融贷款行业的前景分析篇3

本文政府背景类贷款主要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储备、开发区建设、公路建设、城市资产经营等五类作为政府融资平台的公司发放的贷款。

1.政府背景类贷款的基本情况

(1)贷款总量大,城建及公路类贷款占比高。2006年7月末,泰州市政府背景类贷款余额为37.39亿元,占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的6.9%,其中城建及公路类贷款占全部政府背景类贷款的55.52%。

(2)贷款期限以1年以内的短期贷款和3年以上的长期贷款为主,1至3年的中期贷款较少。据调查,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占比分别为47.36%、38.24%。

(3)贷款利率普遍上浮。执行上浮利率(30%以内)的贷款占全部贷款的88.21%,执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11.79%,无下浮利率情况。

(4)贷款形式多样化。保证、抵(质)押、信用贷款占比分别为58.22%、40.98%和0.8%。保证以财政承诺和企业互保为主,互保一般集中在有政府背景的企业之间。

(5)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投放了政府背景类贷款。泰州市仅中信银行泰州分行例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贷款占比分别为83.37%、11.55%和5.08%。

(6)潜在风险较大。2006年6月末,政府背景类贷款五级分类结果为:正常类20.92亿元,占比55.94%;关注类15.14亿元,占比40.49%;不良类1.33亿元,占比3.57%。潜在风险较大。其中,地方性公路贷款的不良率高于其他行业,并有向下迁徙的趋势。

2.政府背景类贷款的主要风险

(1)贷款担保存在法律风险。政府承诺、财政局、公路管理机关对外担保现象比较突出。根据《预算法》、《担保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国家行政机关不得对外提供担保。同时,政府背景类公司申请贷款时,政府作为实际投资者,往往会作出还款承诺,或请求地方人大出具承诺函,但承诺在法律效力上存在瑕疵。如果贷款建设项目效益不佳,政府还款承诺难以兑现,行政机关也难以履行担保义务,债权银行将难以通过司法程序主张债权。对于发放给土地储备中心用于储备土地的贷款,由于储备的土地尚未办理出让手续,以其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物,潜在的法律风险较大。

(2)贷款偿还能力难以把握。一是除道路交通、土地储备有第一还款来源外,其他政府背景类贷款项目基本无直接收益,还款只能依赖地方政府的财政节余。而目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还缺乏对政府财力与政府背景类公司负债能力的评估体系,部分地区财政结余较少,政府过度负债将对银行资产安全埋下隐患。二是部分开发区、工业园区盲目上马,且贷款需求量较大,还贷周期较长,若招商引资效果不理想或宏观调控紧缩,其预期收益将落空。三是第一还款来源具有不确定性。比较而言,政府背景类贷款项目的营运更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款来源不稳定。

(3)银行间竞争加剧导致贷款管理风险。由于政府背景类贷款的“准财政”性质,为营销贷款,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往往放松贷款管理。一是降低贷款条件,增加授信额度,放松对此类贷款项目的评估论证与贷后跟踪管理。二是竞相降低贷款利率,缩小盈利空间。三是项目贷款短贷长用趋势明显。由于项目贷款上报、审批环节较多,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实现贷款投放,往往向政府背景类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造成贷款期限与项目建设时间不匹配,贷款到期难以及时归还。

(4)自有资本过少,项目融资过度依赖贷款。由于多种因素,目前,政府背景类项目融资存在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的现象,加大了信贷风险。据调查,目前土地储备中心的资产负债率普遍为95%以上,城建类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为85%以上。由于政府背景类公司资本过少,债权人的利益难以得到充分保护,风险无形中向主要债权银行转嫁。

3.政策建议

(1)加强法律风险的防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按照五部委通知要求,认真做好“打捆贷款”调查摸底工作,排查显性和隐性法律风险,停止与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签订新的各类“打捆贷款”协议或授信合作协议,实行贷款投入与贷款项目直接挂钩、一一对应。对已签订的各类“打捆贷款”协议,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依法审查贷款承贷主体、担保主体的资格和履约能力,对不符合《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担保手续要重新予以落实或追加新的担保,确保贷款项目的合法、合规。

(2)严格把握偿债能力。政府背景类贷款项目一般用款期较长,其间影响投资收益的变量很多,其不确定性极有可能造成信用风险。为此,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一套完备的政府背景类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分析和预测。同时,要对已发放贷款项目未来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对贷款使用实行全程跟踪和严密监控,对挪用贷款的借款人采取必要的信贷制裁措施。

金融贷款行业的前景分析篇4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繁荣发展,物流业在实现迸发式增长的同时,也正不断地向物流信息化拓展。当前,各国也开始思考物流业在日益激烈的供应链竞争中扮演何种角色以及处于何种地位。物流金融是我国新发展起来的业态,这种业态的特征在于以物流企业为主导。物流企业尤其是大型物流企业依托资源优势,在供应链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物流金融的发展,传统的质押等业态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因此需探索新型的融资模式。p2p信贷是一种基于第三方平台的融资模式,它通过平台实现外部资本筹集,加速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融合,成为物流企业开发新型物流金融模式的新渠道。

2物流企业建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的时代背景与条件

2.1时代背景

物流企业建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关键在于搭建起为物流企业信贷融资服务的p2p信贷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促进企业内外部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实现集成,加速企业供应链上各种信息的衔接。物流金融p2p信贷平台的打造,是推动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实现“双赢”的有力载体,也是实现物流企业信贷融资模式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物流企业建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存在其明显的时代背景。第一,互联网加速了物流行业的竞争。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不断普及的背景下,国内外物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当前国内传统的基础运输服务利润率仅仅为2%左右,难以适应时展需要。为了提高盈利水平,物流企业存在向金融领域拓展的动机,通过延伸融资渠道,增强企业竞争力。第二,物流企业不断全程化参与供应链管理。当前,国内传统的质押型融资模式已无法充分满足物流企业发展需要,物流企业正不断向全程参与供应链的环节转变。因此,亟需开发物流金融服务,提高物流企业参与供应链管理的效率。第三,大企业的金融业务不断拓展。当前,国内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由于其传统的运输模式难以与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相匹配,因而不断探索拓展金融服务业务,例如中远集团的物流金融业务。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已在当前本土处于起步阶段的物流金融领域开创了先河,在物流行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这有利于中小物流企业进行借鉴。

2.2优势条件

第一,物流企业掌握丰富的客户和信息资源。我国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往往与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与下游的中小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供应链上的客户保持良好的信息对接,因此往往能便捷地获得较多中小企业在经营方面的信息。这为构建物流金融p2p信贷平台提供了先天的优势基础。物流企业是供应链上的物流资源与信息资源的“天然载体”,通过p2p平台,能够加速与供应链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对接,有利于拓展企业和金融机构自身业务,也有利于缓解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融资难题。第二,p2p式的物流金融平台在融资成本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从国内对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相关调查研究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远远大于其贷款成本。而随着我国物流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和物流企业不断规模化、品质化、创新化发展,贷款的需求与与日俱增。而大量的贷款需求使得银行不能充分辨别贷款主体的风险,银行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一般对贷款主体实行信贷配给,而本土的中小物流企业由于信贷融资的成本较高而怯步,于是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依托具有担保、第三方独立运作和监管的p2p信贷平台,可以使物流企业在向金融机构贷款时获得更高的信任度,从而以低信贷成本获得高信贷服务。第三,物流金融p2p信贷平台可以实现部分资产的证券化。通过该平台向物流企业发放贷款,可以将信贷资产分为平台自留资产和证券化资产两部分。由于中小物流企业存在差异化信贷等级与还款期限,借助p2p信贷平台可以实现贷款的多元化配置,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收益和不同类风险的流动性资产,从而增强防风险能力。

3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的模式分析

3.1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的运作

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模式的运行原理如下:假设共有m个中小物流企业,每个企业为了扩大经营生产规模需要贷款Q万元,且每个企业年均仅有Q/m万元的盈余利润,原则上这些盈余利润全部作为发展基金。也就是说,企业需要等待m年才能实现利用发展基金实现扩大生产规模。但是,如果这m个企业将各自的发展基金投入到一个共同的资金池中,那么第一年该资金池中就拥有了Q万元,也就是说有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资金池中的Q万元来扩大生产规模。第二年,这m个企业又将各自的发展基金投入资金池中,第二年资金池中也将有Q万元,也就是说第二年又有一个企业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以此类推,直到第m年,最后一个物流企业实现扩大生产。下面,来分析物流企业等待时间的差距。当企业未采取资金合作时,每个企业需要等待的时间为m年。当企业采取资金合作时,第一个企业等待1年,第二个企业等待2年,…,第m个企业等待m年。那么,每个企业需要等待的时间计算如下:(1+2+…+m)/m=(m+1)/2可见,当企业足够多,m足够大时,平均等待时间减少了近二分之一。这一融资模式可通过物流金融p2p来实现。同时,将现代化的统计精算方式用于信贷过程中,为企业提供平等的融资机会,确保运作模式能够保持平衡稳健的运作。由上可知,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模式是依托物流企业合作,由一个大型物流企业为中介,通过该中介缩短融资时间的行为。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①具有融资需求的物流企业在p2p融资平台上注册②规范物流企业存款期限与贷款期限、贷款比例、额度、储蓄期限等,明确企业代贷款利息与贷款比例。③注册成功的物流企业在p2p平台建立初始存款并成为会员。④当会员满足②后,申请签订贷款合同,贷款合同额由存款的本息与贷款金额两个部分构成,合同签署后,会员企业将拥有股固定利率贷款的权利。

3.2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的主要特征

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为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入物流金融p2p后,物流企业可以通过p2p平台进行信贷服务。我国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特征。一是多存多贷,用途明确。p2p物流金融信贷平台为会员提供的贷款利率是固定利率,原则上不受资本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物流企业可根据价值公式,计算贷款额度。一般而言,贷款的额度是存款的两倍,即物流企业通过p2p信贷平台可获得乘数为2的创造能力。同时,在p2p贷款往往限于原材料、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的投资,决不允许金融投资。二是配贷可转,必须担保。会员接受配贷后,必须为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平台提供贷款担保,担保不仅可采用不动产抵押、质押,还可以利用库存货物、产成品等动产抵押,比银行贷款的担保更为灵活。该担保模式成功利用了物流企业在存货管理与存货变现的优势。同时,当申请配贷的会员不准备接受配贷时,可作为担保人将配贷的权利转让,此时需要支付p2p平台一定的转让服务费。三是预先支付,接替贷款。p2p信贷平台为会员企业提供了紧急短期贷款,即当配贷条件不满足,但是已达到最低存款要求时,p2p可为企业提供短期贷款或通过合作银行为企业提供短期贷款。等企业满足配贷条件后,再为企业提供固定低息的贷款。在未获得配贷资格之前,企业只需支付贷款的利息;获得配贷资格之后,企业可按固定利率贷款。即p2p平台灵活地预先支付会员的紧急贷款,然后在接替贷款。该服务方便了刚刚加入的会员,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了紧急贷款服务。

3.3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的可行性

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主要涉及两大主体,一类是创建平台的物流企业;另一类是成为平台会员的中小物流企业。下面,从物流企业与中小物流企业两个层面进行可行性分析。从物流企业层面来看,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压缩了基础服务的利润空间,而物流金融服务将成为大型物流企业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大型物流企业利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的成熟优势,为供应链节点上的中小物流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服务,创建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平台,不仅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物流基础服务,还有利于物流企业更多地了解供应链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了金融信贷风险。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物流企业控制了货物,如若出现违约行为,物流企业可迅速将货物作变现处理挽回损失。专业性的大型物流企业对中小物流企业与运输市场具有全面的了解,业务也较为成熟,有效地降低了违约风险。因此,物流企业可利用自身优势,创立p2p平台来吸引愿意合作的中小物流企业,赢得市场份额,形成竞争优势。从中小物流企业层面来看,资金对中小物流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至关重要,是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由于中小物流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经营过程不确定等因素的存在,导致银行出现了“惜贷”的不良现象。此时,中小物流企业由于资金跟不上,很容易出现周转不灵的问题。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平台则更为灵活,物流企业作为融资中介,对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了如指掌,该平台的融资成本也明显低于银行,为物流企业提供了优惠的固定贷款利率,有效避免了资本市场的利率波动。本模式的贷款主要用于原材料、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买,且有担保,提高了贷款运用的稳定性,具有配贷转让、交替等灵活优势,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3.4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的创新点

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是一种高级的现代化物流企业融资模式,加强了物流企业与中小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了物流行业的融资模式。结合前文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创新点。罗晨初: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分析一是“互联网+物流金融”。p2p物流融资平台是结合互联网技术,由物流企业创建的集物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于一体的网络信贷融资平台。该平台为单个分散的中小物流企业提供发展资金服务,不仅减少了中小物流企业的违约风险,还为物流企业带来的金融增值利润。二是转移了资产证券化风险。p2p融资模式运用现代化的统计精算方式,对不同等级的信贷进行分散化重组处理,形成了多层次的投资组合,物流企业再将流动性贴现出售给金融机构,实现了p2p平台的快速融资,成功转移了资产证券化风险。三是借助先存后贷模式实现了资本的扩张。在p2p信贷融资模式中,中小物流企业首先要存钱然后才能成为会员,企业存入流动资金相对于购买了p2p网络平台的一份贷款承诺权。前文的三大特征表明p2p物流金融服务具有坚实的优势基础,灵活地实现了中小物流企业资金扩张。四是有效划分中小物流企业等级。由于不同规模的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存在明显差异,不能实施统一的贷款利率。p2p信贷融资平台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利用精准的统计方法对会员企业进行信贷等级划分,并涉及等级化的信贷条件、信贷理论等,避免了信贷的平均主义,控制了物流企业的信贷风险,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相对平衡。五是促进了物流企业之间的互促共进。p2p物流金融信贷模式是由一个物流企业、大量的中小物流企业共同组成的一个集体。大量的中小物流企业通过先存后贷的模式注册成为p2p平台的会员,将自有资金存入同一个资金池,使得部分中小物流企业获得固定利息的贷款用于企业的扩大经营,不仅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了资金服务,还为物流企业创造了金融服务收入,形成了一个物流企业之间互促共进的良好氛围。

4结束语

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是一种依托第三方信贷平台而建立起来的新型融资模式,可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融合,为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平台支撑,成为物流企业开发新型物流金融模式的新渠道。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即先存后贷型物流金融p2p信贷融资模式,从模式运作、主要特征、可行性与创新性等方面分析了该模式。总体而言,这种新型融资模式有利于实现供应链上的物流企业、中小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主体的“多赢”,有利于增强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实力,对包括物流企业在内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创新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作者:罗晨初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颜浩龙,王晋.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物流金融与p2p信贷的融合研究[J].物流技术,2015,(19):21-24.

[2]陈其超,吕锦玲.我国物流金融业务运作与盈利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1):72-73.

金融贷款行业的前景分析篇5

关键词:金融支持;旅游业;建议

旅游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行业,当前已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今年以来,富阳市旅游行业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行动为指导,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为契机,积极打响“富春山水、运动休闲”品牌,不断加强“新富春山居游”的宣传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旅游业对富阳gdp的贡献率并不高。因此,探讨金融如何支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于进一步促进富阳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富阳市旅游发展概况及金融支持的基本情况

(一)旅游业发展概况

富阳地处“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部级黄金旅游线的前站,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是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一川如画的富春江横贯境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野生动物世界(国家aaaa级景区),保留明清建筑特色的孙权后裔聚居地龙门古镇(国家aaaa级景区),再现造纸印刷两大发明的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亚太地区第一洞厅的碧云洞(所在富春桃源景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以及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度假胜地富春桃源、钟灵毓秀的鹳山、天钟山等。

1—9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418.1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07.19万人次,增长2.68%。www.133229.Com其中,国内游客414.7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03.60万人次,增长2.77%;入境旅游者33332人次,比去年同期35923人次,减少7.21%。实现旅游总收入28.08亿元,比去年同期25.85亿元,增长8.6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7.45亿元,比去年同期25.16亿元,增长9.12%;外汇收入901.6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968.47万美元,减少6.90%。

全市共有收费旅游景区8家。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其他景区4家。1—9月收费景区接待一日游游客148.7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161.59万人次,减少7.94%。实现门票收入7127.83万元,比去年同期7261.72万元,减少1.84%。

(二)金融支持情况

随着富阳市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各金融机构切实更新经营理念,积极拓展信贷业务,不断改进金融服务,金融业逐步介入旅游行业。截至2010年10月末全市银行类金融机构中,目前有8家向旅游企业及相关产业发放贷款,大部分贷款是用于宾馆、酒店、饭店等企业升级改造和支持景区建设。其中,住宿及餐饮业贷款10525万元,占36.93%。旅游景区贷款15400万元,占54.03%,如永安山庄从杭州银行、民泰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共获得900万元贷款;富春山居国际高尔夫球场从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共获得12000万元贷款;野生动物世界从中信银行获得1500万元贷款;新沙温泉度假村从杭州银行获得1000万元贷款,用于前期景区建设。其他旅行社及相关企业贷款2578万元,占9.04%,

截至2010年10月末,富阳市各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为478.17亿元,与旅游业相关的贷款余额为2.85亿元,只占商业银行总贷款余额的0.6%,相对旅游业占gdp的8%~10%的产值份额而言,与旅游相关的信贷投入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

二、旅游业发展和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一)富阳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品牌效应不明显。富阳市虽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家,但其知名度还主要局限在浙江省内,品牌效应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2.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偏低。近年来,富阳市旅游产业链尚未充分延伸,旅游业收入主要靠“游”这个环节产出,收入总体偏低。据资料显示,2007—2009年富阳市旅游业收入分别为25.1亿元、31.3亿元、34.68亿元,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8.70%、9.13%、9.84%,相对其他主要产业而言,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偏低。

3.金融机构支持不足,产业发展缓慢。一是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能动性不强。金融与旅游产业发展未能有效对接,信息沟通交流不够,支持旅游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也不完善。二是金融资金对旅游业的投入不足。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10月底全市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旅游及相关服务产业贷款分别为7646万元、22308万元、20677万元、26515万元、28503万元,分别占全部贷款总额的0.41%、0.98%、0.75%、0.67%、0.6%。从金融机构贷款的数据来看,旅游贷款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远远小于旅游收入占gdp的比例(见下图),并且2007年后旅游收入占比逐年增加,而旅游贷款占比逐年下降。由此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资金支持还远远不足。

(二)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企业的先天性缺陷削弱了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一是多数旅游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客观上限制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投放。二是商业银行与旅游企业的融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旅游管理、发展规划、项目开发、融资需求不甚了解,对项目前景、预期收益、风险程度等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致使银行信贷投放难以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旅游企业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影响信贷资金的投入。目前我市旅游企业、旅行社、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需求量很大,项目建设时间长,经济效益产生慢,创收能力弱。大多数旅游企业只有景区承包经营权,没有取得土地使用证,导致在申请贷款时难以提供足值有效的抵押担保物,制约着银行对其发放贷款。

3.缺乏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由于旅游业贯穿着“吃、穿、用、住、行、游”等多个开发建设和消费领域,产业链条长,覆盖范围广,各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事实上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和考验。加之深入调研少,缺乏各方沟通和协作,导致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性较差。

三、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应积极支持旅游企业并将其做大做强

一是搭建银企沟通、合作平台。通过政府牵头,定期召开银企洽谈会、推介会等,增进政、银、企之间的关系,让银行和企业了解政府部门支持旅游产业的优惠政策;让企业充分展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让银行对其最新信贷投向、金融产品及贷款发放的必要程序进行说明,达到相互了解和信任的目的,促进相互合作与发展;二是积极落实担保优惠扶持政策。对有市场、有效益的重点旅游项目(如新沙岛、农家乐等),实行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对其贷款实行贴息扶持,适当降低银行贷款风险。针对融资困难的旅游企业,建议政府开辟绿色通道,适当减免旅游企业的房产、土地证等费用;三是积极做好旅游市场营销。以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紧紧抓住“西湖—富春江—千岛湖—黄山”部级黄金旅游线前站的优势以及杭黄高铁即将建成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做好旅游营销文章。通过网络、电视、报刊宣传相结合深入宣传富阳旅游,推出富阳运动休闲之城形象宣传专题页面,打响“富春山水、运动休闲”品牌,不断提高城市旅游知名度。

(二)金融机构应合理调整信贷结构,切实加大信贷投入,改进金融服务

一是优化信贷结构,扩大基层行信贷审批权限,逐步把一部分资金投向旅游扩建改造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金融机构要及时了解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积极参与旅游项目的调查研究,形成旅游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二是开发新的贷款品种,尝试推出门票收益权质押、景区设施抵押等担保贷款产品。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对开发前景广阔的特色旅游产品生产给予优惠的信贷扶持,对农民群众兴办的“农家乐”给予农业贷款扶持,对有创新性和带动性的旅游项目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体系;三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完善金融配套服务工作。拓展金融服务领域,调整和优化网点布局,在主要景点设立自动存取款机,安装刷卡终端,提供外币兑换等金融服务。通过多种金融服务方式,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金融服务环境。

(三)人民银行应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全力为旅游企业搭建金融服务新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牵线搭桥的纽带作用,帮助金融机构找到金融与旅游产业供需的结合点,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放到有市场前景的旅游产业中。同时协同其他相关部门,结合市政府对旅游业的规划做好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和征信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信贷征信系统提供的相关信息,引导商业银行将资质好、信誉高的旅游企业作为优先放贷对象;三是加强软环境建设。协调配合做好银行卡联网测试工作,不定期对pos、atm标准化改造,帮助金融机构解决游客在本地旅游刷卡消费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为游客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四是加强宣传与协调。做好富阳旅游发展的正面宣传,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向各自的总行、分行反馈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激发金融机构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和政策倾斜。

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丽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金融支持丽江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西南金融,2005,(12).

[2]王德业,惠建华,孔磊.金融支持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探析[j].济南金融,2006,(5).

金融贷款行业的前景分析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小额信贷;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B

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金融和小额信贷的交叉融合逐渐密切,成为传统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补充,为广大的中国金融消费者带来便捷。互联网金融正是在现代技术平台的支撑和众多金融需求和降低需求成本的要求下产生的。十几来年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小额贷款工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微小企业、农村金融的发展,提出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业务和小额信贷组织。中央的政策性文件指明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为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小额信贷发展政策、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确立了指导思想,对小额信贷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互联网金融和小额信贷的界定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随互联网兴起,依附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金融业与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使用户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小额信贷是指为中低收入阶层和小微企业持续性的小额度的贷款活动服务,它与传统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有一定的差别。小额贷款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其主要的服务对象为广大工商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贷款的金额一般为20万元以下,1000元以上,小额贷款是微小贷款在技术和实际应用上的延伸。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

据中国市场报告网的中国小额贷款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6-2022年)显示,作为发展中新兴经济大国,巨大的经济容量和地区间的发展落差为我国小额信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方面,伴随着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社会化、城市化的进程,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层次性,我国还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这为小额贷款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商业模式

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即: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互联网理财等。第三方支付是指在买卖交易过程中,通过金融系统作为的“过程中间平台”的账户,进行贷款的支付,并通知卖方贷款到账发货和买方收货验货。第三方支付受国家金融机构监督,目前包括支付宝、提卡通、paypal、易宝支付和中汇宝等。

p2p小额信贷是当前最主流的小额信贷模式,借助于互联网的快速、灵活和广泛性特点,对中低收入阶层和小微企业进行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型渠道,使小微企业在资金支持上和资金获取规模上,大大简便于商业银行对他们的审查和评估等多重环节,能够及时地在短期内获得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帮助,是一种创新型的金融服务模式。

互联网理财是在商业银行推出各种理财产品之后,包括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网易等多种互联网机构各自推出的理财产品,是金融衍生品的补充。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小额信贷主要为广大工商个体业者、小作坊、小微企业提供资金帮助。多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小额信贷工作,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从2004年到2016年中期,小额信贷公司已经成为金融体系中的一支主力军,全国大小信贷公司达到8910家,贷款余额超过9412亿元,批发融资超过5500亿元,贷款额度突破15000亿元。作为金融业的重要补充,新兴的小额信贷虽然受到政策的扶持,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规模,贷款机构普遍偏小,平均每家员工人数仅为13人,平均注册资金仅为0.9432亿元,抗风险能力较差,发展后劲不足,相比于国有5大银行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份额的绝对优势相形见绌,但提升的空间潜力较大。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小额信贷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分析

(一)互联网信贷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是在现代科技互联网平台支撑下为客户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的一部分,是新时期一种新有服务方式,从其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上看,具备以下优势:

1.平台支撑集聚大数据,运行具有普适性

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数据仓库为基础,互联网金融汇集了多种业务模式,非常适应于现代年青人的生活方式和特点,同时对常规金融所不能满足,被商业银行所漠视的小微客户,在互联网金融的针对中得到了全面、良好的服务与认可。通过对消费者大数据分析,找到适合于个性化服务和小快灵的特点,对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阶层适用性很强。

2.工作效率高,覆盖范围广,具备新的竞争理念

常规传统金融机构照章办事,一套程序下来,至少要半个月时间。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完成,工作程序标准,业务处理快,总体效率得到全面快速的提升。同时互联网金融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金融资源来源广泛,服务直接,客艋础宽广,以小微企业和中低收入群体为主体的贷款客户需要资金少、手续简便,资金到账快,服务成本低,这有利于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贷款行业的前景分析篇7

关键词:外币贷款;风险管理;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在险价值

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企业将面临外币贷款中的汇率风险。通过借鉴国外企业外债风险管理中科学而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结合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以及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外币贷款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有三十年,根据积极、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的方针政策,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54亿美元。

我国外债主要是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贷款。这部分资金具有贷款期限长、贷款利率低等优点,深受企业的欢迎。在实际运作中,该部分外债真正承贷及还贷的主体是国内企业。一旦企业出现偿债能力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将其转嫁给国内金融机构和国家财政,从而影响国家总体外债安全。

如北京奥林匹克饭店、中德合资武汉长江啤酒有限公司等均是因本币大幅贬值造成企业无力偿还债务而倒闭的。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外币贷款的风险管理认识程度不够,对汇率风险的规避意识淡薄,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极不成熟,急切需要外债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指导与实务方面的经验。

二、现状考察

外债风险不仅从宏观上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的稳定和信用,而且从微观上影响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我国外币贷款使用企业已经开始关注风险管理问题,并着手使用一些基本的衍生工具来管理外汇贷款风险。然而在实际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例如,债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重筹资,轻还贷”和“圈钱”思想盛行;国有企业体制性缺陷造成管理者缺少长远的规划或者具体操作的随意性;缺乏风险管理意识,不能准确把握汇率和利率市场变动情况、熟知各种金融工具应用的专业人才;缺乏合理的外债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和相应的风险管理工具等等。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金融系统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改革一年后,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率从8.27元人民币/美元上涨至接近8元人民币/美元,年变动幅度达到3.3%。

由于人民币兑换美元、欧元及日元等主要货币每年都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汇率风险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外币贷款过程中值得高度重视的一个风险来源。

三、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经营收入货币与外债债务偿还支出货币的币种不匹配,在外债债务未清偿前,因汇率变动而产生偿债成本增加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收入货币贬值或支出货币升值导致借用外债单位的偿债成本上升。

目前我国企业外债汇率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其一,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使得人民币汇率的波幅趋大趋频,整体汇率风险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直接后果就是较大幅度的升值。至2008年1月3日,人民币汇率已经达到7.27元人民币兑1美元,升值幅度达到12%。

同时,市场化后的人民币汇率更容易受到国际、国内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波动的频率、幅度将进一步扩大,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从而使外债债务的整体汇率风险有所加大。

其二,日元和欧元债务潜在风险大。日元和欧元一直是汇率波动较频,波幅较大的币种,欧元从2002年至2006年7月,兑换美元波幅达到60%以上。如果持有这两种货币债务的单位而不对其日元和欧元债务进行风险管理,未来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很大,并有可能超出债务单位所能承受范围,导致偿债危机,严重的将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相对于固定汇率制度而言,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幅度要大得多,因此对外币贷款企业带来的风险也增加了许多。而目前外汇市场汇率波动的特点是汇率走向更加无序化,影响汇率变动的短期因素更加令人难以捉摸,凸显汇率风险管理的日益重要。

汇率风险一般包括本币、外币和时间三个因素。在企业偿还外币贷款过程中,均需要以本币兑换成所需偿还的外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本息的偿还。在这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本币与外币的兑换比例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发生汇率风险。

外币贷款的时间结构对汇率风险的大小具有直接影响。时间越长,则在此期间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大,汇率风险相对就越小;时间越短,在此期间内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就越小,汇率风险相对就越小。我国企业在外币贷款偿还过程中,由于产生收益的是人民币,而需要偿还的贷款都为日元、美元、欧元等外币,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货币错配现象”,收益与债务的不匹配给外汇贷款债务人平添了一层汇率风险。

根据外汇风险的作用对象及表现形式,通常将汇率风险分为交易风险、经济风险、折算风险及国家风险。

将汇率风险进行分类,有利于确定风险管理应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

对使用外币贷款的企业而言,其还债过程中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具有双面性的。由于汇率未来变动的方向、时间以及规模的不确定性,汇率的波动既可能减小企业的偿债成本,也可能增加企业的偿债成本,使企业遭受损失。如果汇率的波动方向是不利的,企业的收入货币本币相对于所借外币贬值,则企业的外币借款成本上升,企业遭遇损失。反之,如果汇率的波动方向是有利的,企业的收入货币本币相对于所借外币升值,则企业的外币借款成本下降,企业获利。

四、风险计量

准确度量外债项目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企业管理层进行风险决策的必要前提。企业在进行外汇债务风险计量时可采用情景分析、压力测试、敏感性分析和在险价值四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该四种计量方式计算,一般可以满足企业财务从不同角度和侧重对风险的认识和分析。

(一)情景分析

情景分析是当市场风险监控人员预测会发生影响市场的重大事件时,就多个风险因素建立较为全面的模拟环境,应用于当前的头寸,以测算可能发生的盈亏的一种风险管理手段。在外债风险管理中,企业根据专业金融机构对汇率和利率走势的分析判断,分析企业外债风险。

情景分析为管理层更好地应付市场变化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是一种策略分析技术,可用来评估在发生各种不同事件的情形下,对企业外债的影响。

进行情景分析的关键首先在于对情景的合理设定;其次是对设定情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及由此对事态在给定时间内可能发展的严重程度和投资组合因此而可能遭受的损失进行合理的预测;最后得出情景分析报告。

情景分析方法简单、直观,但存在对汇率和利率走势分析主观判断的成分较大的问题。

金融贷款行业的前景分析篇8

关键词:消费金融;风口;创业;创新;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7-0117-03

消费金融对刺激居民消费、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总理在两会上提到: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消费金融成为下一个风口,众多企业纷纷向消费金融转型。消费金融市场变得异常火热,各类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应运而生,如美利金融、腾讯微粒贷、京东白条这样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迅速兴起。消费金融广阔的市场蕴涵着巨大的创业创新机会,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加入其中。消费金融领域将成为未来5―1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最大的机会,是最大的创业创新风口之一。

消费金融是指为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消费贷款一般是指消费金融公司向借款人发放的以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为目的的贷款。消费金融公司是“经银监会批准,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相比,消费金融公司专注于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消费贷款,具有小、快、灵和更低的获客成本与更高的风控效率的特点。与传统p2p模式的网贷平台相比,消费金融则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新蓝海,消费贷款正成为大部分人的主要消费方式,由于消费金融是依托消费场景,给借款客户实际提供的是“商品”(车、手机等)而非现金,风险要比传统p2p低得多。传统p2p借款动辄几十万、几百万,金额数量注定了其是一种风险较大的信贷产品,而个人消费金融单笔借款额更低、更分散。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投资者来说,消费金融更安全。

基于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金融包括住房消费金融、汽车消费金融、信用卡以及其他消费品消费金融;根据贷款期限不同,又分为短期消费贷款以及中长期消费贷款等形式;按接受贷款对象的不同,消费信贷又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其中,买方信贷是对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发放的贷款,如个人旅游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个人短期信用贷款等;卖方信贷是以分期付款单证作抵押,对销售消费品的企业发放的贷款,如poS贷款等,按担保的不同,又可分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保证贷款和信用贷款等,见表1。

(一)消费金融的主要产品

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是消费金融行业的核心业务类型,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生态的信贷消费场景也成为新的增长点,因其产品服务创新性强、目标客户更具普惠性。大数据显示,国内整体消费金融市场主流利率在6%―30%,略高于商业银行有抵押贷款;行业的坏账率在1%―10%,相比发达国家2.5%―7%波动更大,见表2。

(二)我国消费金融业务模式及格局

消费服务商是中国消费金融产业链的核心。中国消费金融服务商的主要参与机构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和其他分期平台,见图1。

长期以来,我国的消费金融行业以银行消费信贷为主,商业银行通过信用卡和消费贷款(含抵押消费贷款及信用消费贷款)两大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一)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1981―1983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在6个省市的行、处、所开办了消费信贷业务,但业务量总体较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出现了经济下滑和通货紧缩的势头,为了解决通货紧缩问题,政府鼓励发展消费信贷。199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正式要求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面向广大城市居民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以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和助学贷款为主题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国内商业银行逐步开展起来。

(二)非银行机构的消费信贷起步较晚

相比银行机构,非银行机构的消费贷款在我国的起步较晚。2004年,HC(捷信)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从2007年12月起,捷信启动在中国广州/佛山消费信贷业务。

(三)消费金融试点范围扩大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效应迅速蔓延,对中国经济产生冲击。为扩大总需求,维持经济增长势头,2009年银监会下发《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我国正式启动消费金融试点,北京、天津、上海、成都4个城市成为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到2010年,我国首批4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成立。

2013年9月,银监会新版《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城市范围名单,包括重庆、武汉、西安、杭州、合肥在内的12个城市获得试点资格,但是仍坚持“一地一家”原则。2013年11月,银监会修订版《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取消消费金融公司营业地域限制,增加吸收股东存款业务,以进一步拓宽资金来源。

2015年,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持续利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行业春天已至。我国在前期稳步试点、逐步放开的基础上,2015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消费金融市场准入,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从16个城市扩大至全国。审批权下放到省级部门,并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业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鼓励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发行金融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在得到官方政策力挺后,消费金融的行业热度持续升温。各大银行、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公司等纷纷进入消费金融市场。

(四)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保持20%

消费金融自2007年在广东地区试点开始,至2016年已近9年。据银监会数据显示,2014年末,消费金融行业资产总计224.23亿元,贷款余额208.8亿元,实现净利润4.66亿元,累计为135万名客户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而消费贷款增长更为迅猛。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消费性贷款规模为10.44万亿元(统计口径不包含房贷,但包含装修、购车、耐用品消费等),2013年为12.98万亿元,2014年则达到15.38万亿元,消费贷款正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从同比增长幅度来看,消费类信贷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14―2019年中国消费信贷规模依然将维持19.5%的复合增长率,预计2019年将达到37.4万亿元,是2010年的5倍。

(五)银行是消费金融发展的主力军

从消费金融余额的角度看,我国商业银行依然是消费金融的核心参与主体,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是当前扩大我国国内需求与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核心结构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信用卡和其他消费性贷款等产品。

(六)信用卡市场活跃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较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住房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对刺激消费、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市场高速发展具有实际意义的则是信用卡市场的活跃。截至2013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卡量达到3.9亿张,人均信用卡持卡量已经增长至0.29张,是2007年4倍。与此同时,伴随着发卡量数据的迅速提升,2013年信用卡授信额度和期末应偿金额也呈现双升态势,分别达到4.6万亿和1.8万亿,信用卡使用率达到40.3%。

经济新常态下,消费金融市场变得异常火热,将成为未来5―1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最大的机会,消费金融领域是最大的创业风口之一。各类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应运而生,如美利金融、腾讯微粒贷、京东白条这样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迅速兴起。金融平台纷纷推出各自消费贷款产品。较早涉足消费金融的是以京东、阿里为首的电商系企业。2014年9月,京东抢先推出了行业内第一款信用支付产品“京东白条”,正式开启了其进军消费金融之路。

(一)对“美利金融”创业经营模式的分析

作为创新型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典型代表――“美利金融”,于2015年9月21日正式成立。“美利金融”是一个面向个人提供安全、可靠借款的平台。与电商系金融平台截然不同的是,“美利金融”在理财端和借款端都有涉足,因为这样能为用户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服务。同时,“美利金融”便捷、透明、快速的理财产品,更令传统p2p望尘莫及。“美利金融”在11月5日更是宣布获得近一年来国内最大规模的a轮融资。

分析“美利金融”创业经营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对广大创业者来说,要在消费金融领域创业,不仅要有安全、可靠的产品,更要有先进的经营模式。“美利金融”一家平台拥有两个子公司,在理财端和借款端都涉足。要想控制好风险,企业必须对借款客户的开发、征信、审批、催收全流程介入,“美利金融”在这点上做得非常出色。

“美利金融”为创业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快速借贷、便捷还款、透明服务正成为其新的标签,“美利金融”正代表着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新方向。

(二)消费金融极大释放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存在创业创新机会

从消费升级角度看,消费金融极大释放了居民的消费欲望。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大约是7.7万亿元人民币,预计中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将于2018年增长至17.5万亿元。国内消费信贷份额只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20%,而发达国家超过60%,增长空间非常大;另外,“出口-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随着出口红利的减弱而渐显疲态,政府也希望通过消费的方式带动消费升级。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有很多创业创新机会,前景广阔。

(三)政策红利为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提供的创业创新机会

央行和银监会联合了《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互联网+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后,我国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消费金融发展,如图2。

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92号),从积极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新消费领域的细化政策措施。以上政策的出台,为消费金融领域提供了巨大创业机会。

1.推动了专业化消费金融组织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新消费领域设立特色专营机构、完善配套机制,推进消费金融公司设立常态化,鼓励消费金融公司针对细分市场提供特色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网点布局,在各类消费集中场所通过新设或改造分支机构作为服务消费为主的特色网点。

2.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展远程客户授权,实现消费贷款线上申请、审批和放贷。合理确定消费贷款利率水平,优化绩效考核机制,突出整体考核,推行尽职免责制度。创新消费信贷抵质押模式,开发不同首付比例、期限和还款方式的信贷产品,推动消费信贷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加大对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和网络消费、绿色消费等新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

3.经银监会批准经营个人汽车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办理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贷款,可分别在15%和30%最低要求基础上,按照审慎和风险可控原则,自主决定首付款比例。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在向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或融资租赁)的同时,根据消费者意愿提供附属于所购车辆的附加产品融资。

4.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通过金融债券发行、同业拆借、信贷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消费金融机构多元化融资渠道。改进支付服务,优化信用环境,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建立消费领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信贷风险识别、预警和防范机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四)对消费金融的垂直细分领域存在的创业创新机会的分析

目前,整个国内的经济正处于国内拉动内需为主的消费型经济转型,而金融将会成为拉动消费的一个火车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化,80后、90后以及将来的消费主力军00后都将习惯于贷款型的消费,但国内的消费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某些细分领域消费金融市场甚至还都没有打开,消费金融的各个垂直细分领域对很多金融创业者来说存在一定的机会。

金融创业者只需要打造一个拥有强用户黏性的垂直消费场景,就可以在该场景之上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垂直消费金融。例如,在数据公司、风控模型、风控信息化系统、反欺诈、资产处置、贷款业务、资产证券化的各个方向都存在创业的可能性和市场空间。消费者、消费场景与风控体系的结合是需要创业者重点关注的。

互联网消费金融不再是泡沫,而是一个真正的机会,未来在消费金融领域将呈现一派全新的业态。创业者更要把握好机会,努力在消费金融领域大放光彩。

参考文献:

[1]俞蓉.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策略初探[J].市场周刊,2016,(1).

[2]周南.中国金融发展现状研究[J].商业周刊,2015,(3).

[3]戴兵.经济贡献度攀升消费金融从幕后走到台前[J].数字商业时代,2013,(3).

[4]许莎雯.中国发展消费金融研究[J].金融在线,2016,(4).

金融贷款行业的前景分析篇9

关键词:农村资金互助社信用风险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321.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78-04

一、引言

我国目前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期,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农村长期处于金融供给缺失状态。在此背景下,农村资金互助社应运而生。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一种形式,是在农村信用社逐渐异化、农村合作基金会被取缔、农业银行逐渐疏远“三农”的背景下,农民为解决农村“微型融资”严重不足而自发创建、并逐步得到政府支持和认可的资金互助组织。随着其扩大试点并逐步推广,随之而来的资金规模小、经营人才少、融资渠道窄、客户信用无据可考、客户支付能力较弱、贷款投向获利菲薄等问题,使得农村资金互助社累积的信用风险不断加大。因此,农村资金互助社信用风险的识别成为决定其存活和发展的关键。

国内目前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研究集中在调查研究和定性分析基础上,对调查问卷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类和描述性分析,缺乏对数据的进一步挖掘。同时,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风险研究也较少,定量分析尤其欠缺。因此,笔者以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信用风险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获取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和监控。

二、资金互助社信用风险分析

1.信用风险的概念。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而给另一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由于借款人信用评级变动或履约能力变化导致其债务市场价值变动而引发损失的可能性。不仅包括传统的信贷风险,实际上可以将存在于诸如贷款、承诺等所有与违约或信用有关的风险都包含在内。农村资金互助社主要业务是为社员办理存款、贷款和结算,信用风险是首要风险,最有可能发生的类别当属违约风险。

2.资金互助社信用风险的特点。由于所服务的客户群体是农户,其信用风险有着自身的特点,根据对景泰县农村资金互助社调查显示,这些特点具有普遍性。(1)影响范围小。农村资金互助社基于一定社区、一定经济区域的全部或部分村民和小企业,按照一定规则出资,组成仅限于成员间不断借贷的信贷基金,满足成员的小额资金需求。作为封闭运行的社区性金融服务组织,属于典型的地缘贷款,信用风险呈现明显的影响范围小的特征。(2)农民是主体。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起人与社员入股条件的规定决定了发生信用风险的主体为农民。根据2007年《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审批工作指引》规定,符合入股条件的农民和农村小企业在自愿基础上可以作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起人。农村资金互助社与既有金融机构错位发展,主要满足农民家庭经营短期、小额的金融需求。(3)涉及金额小。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借贷金额几千到几万不等,涉及的金额很小。当前各种类型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迅速,但无论是筹集到的可贷资金规模、贷出资金上限或社员单笔贷款资金需求都还处于初步阶段,规模很小。农村资金互助社信贷风险的涉险金额小是目前最突出的特点。(4)信用风险类别单一。农村资金互助社所发生的信用风险多属于违约风险,即贷出资金不能如期收回所造成的损失。这与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功能定位是紧密相关的,农村资金互助社自发成立的主要动因是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主要作用就是为社员提供贷款服务,相应的主要风险自然就集中表现为不归还贷款的违约风险。

三、模型的构建

1.模型介绍。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是在对复杂决策系统的影响因素、问题的本质以及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利用系统的定量信息,从而将思维过程数学化。运用aHp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的基本步骤如下:(1)通过分析评估系统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建立系统递阶层次结构。(2)对同一层次的各个元素关于上一层中的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要素对上一层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4)计算各层次相对于系统总目标的合成权重,得到各个指标评估权重值。

2.指标构建。前面已经分析出农村资金互助社信用风险的主要特点有:影响范围小、涉及金额小、农民为主要贷款主体、信用风险类别单一(主要属于违约风险)。经总结,资金互助社信用风险主要由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引起。目前,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由于目标客户群体的特殊性,越来越重视对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考察,他们认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是目标客户群体信用风险最主要的成分。尤其,面对农民的不稳定收入,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将成为借贷者能否成功偿还贷款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按照对信用风险影响的显著性,本模型将还款意愿用客户信用程度表示,还款能力用客户偿还能力表示,选取以下指标对资金互助社信用风险进行评估。

金融贷款行业的前景分析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源于其资产负债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矛盾,然而缺乏对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及积极的应对措施是造成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发酵因素。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通常使用流动性比率、存贷比率、不良贷款率等指标来反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状况。本文以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的部分财务数据为代表来研究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状况。

(3)统计上的不良贷款率较前几年有很大下降。

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的高低对于流动性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管理好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就能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不良贷款率越低,说明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越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就越高。

最近几年我国部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较大,四大商业银行除农行外,其他三个银行不良贷款率都降低较多,主要原因在于2005年资产管理公司对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进行了核销、剥离等一系列措施。然而这种简单的物理式的剥离如果不跟进相应的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这种统计上的暂时的数据变化不可持续。

二、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措施与建议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银行业带来的重要启示之一,就是流动性状况可以在短期内逆转并持续相当长时间,流动性风险管理对于金融市场运行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现出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商业银行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影响则需要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最主要就是商业银行从自身内部来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1)加强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控制意识

此次金融危机中诸多商业银行因为流动性枯竭而破产倒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银行经营者在提高杠杆率以追逐高额利润的过程中,主观上忽视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在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背景下,突发的流动性压力会使商业银行面临空前的流动性危机。

(2)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监测

商业银行应当采用概率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并结合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未来特定时段的流动性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更加深入和准确的分析、判断,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流动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3)降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提高信贷资产管理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不良贷款率还比较高,而且更大一部分不良贷款是由其相应的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的,这没有深入地改善商业银行贷款质量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很大一部分资金放贷给了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一些产能过剩的企业,要增强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必须降低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完善审贷、放贷、贷后管理等业务流程,提高贷款质量。(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爱娟。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实证分析(D)。浙江:浙江大学,2009

[2]王浩。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