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校园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07:41

数字校园的特点篇1

【关键字】军队院校数字化校园保密军训网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带来了现代军事的重大变革,军队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受到了军队各级领导的重视,“十五”以来,军队院校信息化发展加速,在硬件资源和应用软件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但对于教育信息化来说这只是一小步,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其重点在于革新教育理念、办学模式、管理方法、教学组织、课程设置等。[2]

这就要求在具备良好硬件条件和应用的前提下,必须加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教学、科研、管理上全方位实现信息化交互。

数字化校园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2020年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中央军委明确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新要求,军队院校也要着眼院校教学科研的任务需求,充分发挥数字校园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提升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和现代化战争条件下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3]

因此,自“十一五”以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军队院校信息化工作重中之重,建设各业务系统统一的认证平台、实现校园一卡通覆盖、各种信息(人员、物资、教学等)的数字化、各业务系统和工作流程的数字化都是军队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二、军队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难点

军队院校的网络建设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在总部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实施的,由于其网络建设和存储的数据的特殊性,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发展方面具有以下几个难点。

第一,军队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由总部统一规划实施的,走的是集中式发展道路,各院校在建设数字化校园过程中,既需要遵照总部的规划,又需要兼顾自身的特点,具有集中性强,灵活性弱的特点。[4]

第二,军队院校的数字化校园部署在军训网上,军训网与互联网是从物理上完全隔离的两个网络,军训网上部署的数字化校园虽然防止了数据的泄密,但也造成了使用受限、无法共享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等缺点。

第三,由于对数据保密的要求,军训网的开通和管理是有严格限制和特定流程的,军训网不能做到大规模全面铺开,而且军训网上不能使用无线网络,这也给网络规划和管理人员提出了考验,既要注重军训网接入的严格管理,也要保障用户使用的方便。

第四,军队院校存在数据保密的要求,在建设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必须严格做到数据的保密,防止数据泄露,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设数字化校园安全体系的负担。[4]在实施“数字化”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好“放”与“保”的关系,做到既要让广大师生方便快捷地使用系统的功能要,又要让系统达到军队保密的要求,成为系统建设的难点。

三、解决方案

我校自2005年开始规划建设数字化校园,已有十余年的建设和使用经验,我校是医学院校,师生们需要获取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需要和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因此我校在网络建设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军队院校前沿。以上提出的建设难点,我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都曾遇到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在遵循总部统一部署思路下,应当根据院校自身情况,积极和厂家交流,从平台架构到技术细节上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建设方案。在系统设计时建议遵循自上而下的思路,要从全局和总体的角度综合分析,选择安全、可靠、可扩展的系统架构。同时,在数字化校园实际建设中应当遵循“需求牵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求实高效”的方针,不求一步到位,而是用需求推动建设,边建边用,注重实际,逐步完善。[5]

其次,严格确保平台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坚决做到互联网数据单向输入军网,严格防止军网数据的输出。网络和个人终端严格做到从硬件(防火墙、入侵检测、信息审计等)设备到系统防护软件(保密系统、标签和水印系统等)再到安全防护软件(杀毒、系统补丁等)的安装;保证军训网病毒库、补丁包的定期更新,确保数据的保密和安全。[3]在技术手段严格把关的情况下,经常性地对全校师生进行信息安全的宣传和教育,从思想上和技术上双管齐下,严防信息泄露。

再次,加强军训网接入点的建设,确保师生对军训网络的便捷使用。对于教职员工来说,需要增加军训网的接入点数量,确保每个教研室至少有两训网计算机,方便教员使用数字化校园中各业务系统。对于学员来说,应建设集中的军训网电子阅览室,[6]让学生可以方便使用数字化校园,填报查询各类信息,同时,建立严格的电脑使用登记制度,确保军训网使用的安全可查。

除此之外,对一些特定的业务系统采取军训网和互联网同时建设的办法,这些特定的业务系统首先是不的业务系统,而且具有在某个时间段使用量特别大的特点,例如学生选课系统。军训网现有终端数量较难满足集中选课时的使用需求,因此单独将该系统同步在校园网上部署,实现数据在两个物理隔离网络之间的逻辑同步。在校园网上部署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只保留帐号密码验证功能,没有人员信息,账号数据从军网上定期提取,进行脱密后导入校园网数据库中更新使用。[3、6]这样既解决了军训网终端数量的局限,方便师生使用数字化校园的业务系统;又解决了数据安全的问题,校园网上运行的系统数据完全不,数据导入军训网业务系统时实现了无缝对接。

另外,针对军训网资源匮乏的问题,在军训网上建议同步建设图书馆、网络教学等业务系统,定期将民网上的资源和资料同步到军训网数据库中,给一些不能访问民网的教员和学生提供方便,解决军训网数据资源匮乏的问题。

四、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军队院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但由于军队院校的特殊性,其建设也存在许多的难点。要确保数字化校园在军队院校得到良好的应用,必须处理好信息安全保密和业务系统建设使用的关系,从思想教育、行政管理、技术手段、制度机制等各方面统筹实施,才能在保证信息安全和保密的前提下,将军队院校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建设好和使用好。

参考文献

[1]唐清安,汪顶武.军队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硅谷.2010.8:80-81

[2]姜婷婷,乜勇.我国数字化校园研究的现状与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

[3]蒋东兴.高等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

[4]乔建忠.军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之策略分析[J].艺术学院学报.2008.1:85-88.

数字校园的特点篇2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规划;建设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多媒体等,一系列现代技术来实现对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功能,这一技术能将学校所有的信息进行数字化,然后由学校的相关人员对这些内容进行管理与整理,把校园建设成为一个面向社会的虚拟空间,从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下面,笔者将对数字化校园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进行规划与设计。

1.建设数字化校园的要求

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应覆盖到整个校园,并且网络必须运行稳定,一般情况,都会采用有线网络,而在一些特殊场合则设置无线网,所谓特殊场合主要是指一些不宜布属线缆路由器等设备的公共场所,如阶梯教室、图书馆、操场、食堂、体育馆等。

数字化校园必须将所有管理和服务覆盖到整个校园,一般而言,学校的教学、管理、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应涉及到,而这些内容主要是建立在校园一卡通系统上面的,而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各个功能都是按照每个校园的不同情况而设定的,一般,会有信息查询功能,消费功能,图书管理功能,考勤功能等,其他内容则因校而异。

数字化校园除了以上功能外,从大的角度来看,应实现数据的共享功能,对校园内的用户按照不同权限进行统一的管理。数字化的虚拟校园在网络上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为学生提供实时的网上教学,并提供学术研究的交流平台等一系列在线服务,让学生享受到随时学习随时交流的便捷服务。

2.数字化校园规划注意点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中,其实有许多注意点,但是,这些注意点却往往是人们最爱忽视的,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要盲目进行规划,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有这样,建设出来的数字化校园才能够达到真正的目的,才能真正被使用到现实中,下面,笔者归纳了几个注意点,以帮助规划。

(1)注重教学应用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教学,因此,在作建设规划的的时候应以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主。不管是对交流平台的应用,还是资源共享的应用,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帮助学习,为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不过,不少学校对校园进行数字化建设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教学,更着重于对校务的管理,而教学方面的应用相对来说要少得多,笔者认为这样的数字化建设效果并不是很好。根据四川省教育局研究得出,目前,学校最急需要的几大应用系统为教务管理系统、教学与学习系统、电子政务管理系统以及校园一卡通系统。

(2)硬件与软件的建设必须双管齐下

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硬件设备的使用是基础,而软件系统的使用也是一种保障,现在的许多学校都过于重视对硬件的建设,却忽略的对软件的建设,要知道,硬件建设的再好,如果软件不足,对于许多功能的应用是非常难以实现的。有的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并且想让自己的学校看起来条件更好,于是,将大量经费投入到硬件的建设中,却忽略的对软件的建设,而事实上,如果只有硬件建设,忽略对软件的建设,投入的经费再多也不一定能够得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对于硬件的建设与软件的建设必须双管齐下,哪个都不能被落下或直接省去。

(3)资源的共享是重点

在数字化校园中,他的典型特征就是拥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而这一点从它的名字——数字化校园中,就可以深刻地体会出来,如果没有这样的特征,那就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校园。到目前为止,数字化校园已被许多学校所应用,因此这个名词已经不陌生了,这些校园也都拥有自己的校园网站,但是这些网站的信息量非常少,这一现象表现在:校园网上的信息许多天甚至好几个月才会更新一两次;老师学生没事不会上校园网,即网站访问量少。这样的校园网站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学校对数字化校园投入的经费完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个有生命力的数字化校园是需要资源共享的。这一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数据汇聚点,是数字化校园的运行支撑点,那么数据共享平台的重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3)应用系统

在选择应用系统方面,应选择技术比较成熟的系统,一般应用在教学方面的,技术比较成熟的系统有:办公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综合查询系统等,以下就不一一例举了,对于这些应用系统而言,虽然功能比较齐全,但是并非完全符合本校的情况,笔者建议有能力的学校最好自行开发应用系统,或者二次开发,这样才能够与本校的实际情况完全进行联系起来。

(4)应用支撑平台

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支撑平台主要由门户信息、认证信息、管理信息以及安全系统组成,通过对这一平台的设计与建设,使数字化校园成为一项可以持续发展的项目,具体能够实现的目标有六个,第一,将全校系统的数据信息编码规范化;第二,全校师生访问学校资源的时候可以按照不同权限进行操作,该系统将统一进行身份认证;第三,全校师生可随时访问学校资源,该系统直接提供了相应的入口;第四,全校师生访问资源的时候,该系统会将全校的数据和信息编码放在统一的数据入口;第五,该系统能够有效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对网络进行管理,使网络更安全[5]。

(5)制度和人才

想要建设数字化校园,光有先进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需要有好的制度与能够胜任此项目的人才,能够很好的管理数字化校园才能够很好的使用数字化校园。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制度和人才相当关键。我们应组织专门的人才团队对数字化校园进行管理,并对数字化建设的管理制定出完善的制度,这样才能真正的将数字化技术合理地应用到校园生活中。

现在是一个文明的社会,走到哪里都需要知识,学习成了人类的首要任务,因此,校园成为了人类最熟悉的生活场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便捷的,管理有素的环境中,那么,对校园进行数字化建设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只有建设好数字化校园,教育事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菲利普·G·阿特巴赫,覃文珍.全球化与大学——不平等世界的神话与现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01).

[2] 赵国栋.数字化校园:理想与现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01).

[3] 韩锡斌,杨娟,陈刚.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数字校园的概念、架构和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5,(08).

数字校园的特点篇3

关键词: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3-0000-00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校园的理念已经为广大的高校管理者所接受。数字化校园已成为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而作为数字化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网络传送的数字校园广播系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全国高校[1,2]。

校园广播是高校重要的宣传媒体之一,也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而数字ip校园广播系统以其良好的音质、强大且灵活多样的录制播出功能和简便的维护管理,正逐步更新着传统广播系统。下面我们从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的架构、功能应用及相关问题几个方面做一介绍。

1、数字广播系统的架构

数字广播系统主要由系统服务器、音源采集模块、音频编码/解码模块以及终端扩音设备四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系统服务器是校园广播系统的运行平台,包括服务器和运行管理软件。音源采集模块主要由各种音频输出设备和调音台构成,该模块采集节目音源通过调音台输出给终端编码设备。音频编码/解码模块将接收到的模拟音频信号编码为基于tCp/ip协议的数字信号;或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解码为模拟音频信号,输入到终端扩音设备中。终端扩音设备包括功放和室外音柱,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放大功率并在校园播放。

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的信号传输主要依靠校园网络平台,其数字化的管理平台使得广播系统在运行和维护方面有了多样化的操作方式。

2、数字广播系统的应用及特点

数字校园广播系统因其软件管理平台的智能化、人性化与传统广播系统实现了更多的特定功能。数字广播系统主要由以下应用:

2.1日常校园的广播任务

每天例行的早间新闻和晚间播报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学校组织的大型公益活动,数字校园广播是必不可少的宣传媒介。这类播报任务是校园广播系统的最基本功能。

2.2特殊情况下的通知功能

对于装有用户端软件的个人电脑、安装编码终端设备的办公部门,均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成为重要消息的广播站,这为消防、人防及安保等群体性指挥动员工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传播平台。

2.3重大活动的现场直播

由于数字校园广播基于校园网路平台,校园内各个地点组织的重要学术会议和大型活动均可以实现现场实时广播。这样根据不同的会议场所灵活地制作现场广播能力是传统校园广播不具有的。

2.4各校区分播站点的轮岗与互动

对有多个校区的高校来说,各个校区之间资源能否共享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课题。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了旧有广播播音设备,并使各校区广播站点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各分播站点可以对所在校区单独进行广播,也可以完成对所有校区的统一播音,成功地实现了校区与校区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互动。

2.5定时播音

通过对系统的参数设置,数字校园广播系统还可以实现定时播音的任务。根据作息时间制定的广播方案,可按时播放上下课的背景音乐,也可以定时转播指定电台和电视台的指定节目,这样就可以在无人值守情况下完成自动播放功能。

2.6广播内容的备份和点播

通过系统服务器传播到校园网上的信号,可以在服务器中及时并且无损的进行备份,生成mp3格式的音频文件,并挂载到校园网上,达到线上、线下随时都可以收听到校园广播的效果。

通过以上对数字校园广播系统功能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数字校园广播系统与传统校园广播系统相比呈现了鲜明的数字化特点:

(1)基于网络和tCp/ip协议。与数字校园广播系统基于网络和tCp/ip协议,这是传统广播系统相比的本质不同,也是该系统最显著地特点。校园广播的信号在网络上编码传播极大程度地减少了节目音质的损失,同时对信号传输距离的要求也不再那么苛刻。凡是校园网络覆盖的区域均可设置校园广播的终端。

(2)管理模式的便捷化。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的管理平台是系统服务期器的广播系统管理软件。广播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均可以通过服务器端或校内远程登录服务器端配置系统数据。系统管理软件具有用户权限级别的设置,这项功能是整个广播系统可以最大限度的服务学校的各个部门,同时也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得到授权的用户可通过软件登陆,使用广播系统,提升了使用系统的自由度。

(3)数字广播系统实现了分区控制。数字校园广播系统根据不同的终端解码器挂载点,有机地将校园划分为若干个广播分区。这一系统可以将所有分区划分为一个整体进行播音,也可以同时对不同的分区播放不同的节目。分区功能可根据校园内的不同功能区(如教学区,住宿区等)有区别、有个性地进行播音,更加人性化、智能化。

(4)系统的可延展性。数字校园广播系统基于校园网络,在校园网所覆盖的区域都能方便、快捷的实施播音网络的延展。尤其对新建校区的系统建设,只需相应增加解码终端即可完成布设,与传统模拟广播系统相比可忽略广播站的具体所在位置,方便系统的延展。

3、问题的讨论

数字校园广播系统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技术,成为目前广大高校广播建设的首选。然而,在建设调试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应尽量避免以下问题。

3.1网络流畅对广播音质的影响

虽然数字校园广播系统所消耗的网络资源极少,但校园网络过分拥挤的特定时段也会对广播的连续性造成影响。通常学生宿舍区以及计算机实验室所在的教学区域由于学生利用点对点下载工具较多,在晚间播音的时段与学生上网的高峰时段相重叠,有可能会出现播音信号的不连续传输的现象。对此我们建议广播系统在容易出现拥挤的分区进行最低带宽限制,或利用其他系统(如校园卡,校园电视系统)的专用网络进行信号传送,也可有效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3.2校园广播的安全问题

数字校园广播系统不仅依赖于校园网络的稳定,对网络安全的保障也有很高的要求。校园广播是校园内文化和政策传播的有力媒介,要禁止非管理人员的入侵和盗用。我们对安全使用校园广播系统采取的对策有:(1)建立仅限于校园网用户使用的网络权限,从而在物理层面与其他网络分离,降低校园广播系统被入侵的可能性;(2)管理上由专职人员负责,明确管理和使用设备人员的权责,分级别管理,保障操作层面的安全;(3)定期更换用户进入系统的密钥,保证口令不因时间太久失效。通过以上对策在一段时间的应用,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的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4、结语

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校园广播系统在创建校园文化,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和传播重要教学资源信息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通过对数字校园广播系统的架构、应用及特点和系统所遇到问题的介绍,探讨了校园广播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希望这些问题的论述对其他院校的广播系统建设提供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参考文献

数字校园的特点篇4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技术;规划

0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工具的不断更新,人类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变得越来越快捷,越来越频繁,基于数字化和计算机化的电子文化的发展给传统的书本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更使教育领域的课堂模式、教学手段、学习方法、课程教材等面临严峻的挑战。其应对策略,是努力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所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行政举措,更是科学技术和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谁抓住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动权,谁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主动权。

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和特点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凯尼斯•格林(kennegreen)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是数字化校园概念的最早出现。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一次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迅速被全世界普遍接受,并引出“数字城市”、“数字校园”等多种理念。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包括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以拓展实现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从技术层面看,数字校园的基本特点是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讯自然化、繁杂任务化;多媒化使得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教学信媒一体化。从教育层面上看,数字校园的建设必然导致教育过程信息化。信息化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点:教材多媒化:教材多媒化就是利用多媒体,建立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示。

资源全球化:利用网络,可以使全球的教育资源连成一个信息海洋,供广大教育用户共享。教学个性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及提供帮助。学习自主化:由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日益得到认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自主学习成为必然发展趋向。

活动合作化:通过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合作学习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其形式包括通过计算机合作(网上合作学习);在计算机面前合作(如小组作业);与计算机合作(计算机扮演学生同伴角色)。

管理自动化:利用计算机管理教学过程的系统叫做cmi(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包括计算机化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学习任务分配等功能。

环境虚拟化:网上活动空间是一个空间距离为零、时间维度具有高度弹性的虚拟世界,这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是电子网络化教育的重要特征。现代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虚拟学社、虚拟出版社等,由此带来的必然是虚拟教育。

2数字化校园建设原则和目标

(1)教学创新。依托学院各示范专业群的建设,整合形成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网络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信息和借鉴,同时为各专业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职前培训和职后提升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

(2)管理创新。以就业为导向,建成一个“双挂牌、双基地”校企合作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承担企业职业能力培训服务等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与企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形成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培训体系,更好地为学院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提供服务。

3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规划

数字化校园的特点是涉及面广、任务重、项目复杂,同时由于与原有系统的整合问题,整个工程时间跨度较长,因此规划在分阶段完成整个系统的实施。

总结以往实施系统的经验和教训,建议整个项目划分为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是基础建设阶段,其总体目标是: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以及基础平台的建设,同时要选择能在短期来产

生效果的应用系统,从而为为后续阶段的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主要任务包括: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将校园网主干升级为千兆,建立与中国教育网及其他网络多样化的宽带连接,形成一个结构合理、高速通畅的教学办公网络,同时网络覆盖学生宿舍,为宿舍学生访问互联网提供方便。校园网实现全网的安全控制与管理。在校园网的硬件设施建设上满足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并为数字化校园软件应用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完成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包括共享数据平台、信息交换平台、综合信息服务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的建设,完成主要应用系统与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的整合,同时选择综合性全局应用进行建设。

(3)信息化应用技术培训和制度建设。成立数字化校园管理中心,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加强数字化校园的管理和维护。建立信息化应用技术的培训制度,对教师不断开展网络新技术培训和网络应用培训。

第二阶段的深化建设阶段,其总体目标是:在第一阶段建设成果上,继续深化各应用系统的整合,推动全局性业务系统的建设。其主要任务包括:完成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对其他应用系统的整合,同时全局性业务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

(1)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建立以采购、编目、馆藏、流通及馆际互借等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海量图书资料存储系统,有计划地实现图书文献数字化计划。

(2)综合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应用服务。

(3)教学资源库建设。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模拟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几个模块进行资源的建设。

(4)基础数据库与平台建设。建立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各项数据资料,形成数据库。开发完成全校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

(5)校企合作的网络平台建设。建成一个“双挂牌、双基地”校企合作的网络平台,通过web服务器技术建立为社会、企业提供职业能力培训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交互式服务平台,实现职业能力在线培训和职业技能在线鉴定等功能;提供职教集团企业人才招聘、人才资源统计、在线查证;向社会、企业提供职业能力发展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资源及相关信息。

(6)校园网络社区服务系统建设。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从学校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管理,充分利用银行的金融服务,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4结语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和实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在进行系统开发时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考虑,以保证各个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使得数字化校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

数字校园的特点篇5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融合角色转变wap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近年来,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职业院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水平已成为学校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职业院校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走科学发展之路,就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并以此推动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深度变革,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以及社会服务等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为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提供最好的信息环境,并最终建成数字化、现代化校园。

经过多年建设,大多数职业院校通过向本科院校学习,自己建设实践,数字化校园已具有一定规模,在今后的建设中以下问题解决的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质量。

一、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体现应用,以应用为核心,服务为宗旨,抓住数字化教学与数字化校园管理两个重点,突出高职特色、校企融合特色、实用特色,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持之以恒,有计划、分步骤逐步将学院建设成为一个数字化大学。

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面向需求、整体规划、基础先行的原则;建用结合、以用促建、协调发展的原则;突出重点、效益优先、分步实施的原则;统一数据库、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管理、统一门户的原则。

二、加强信息融合力度,整体突出信息化的效率

数字化校园建设周期比较长,技术变化较大,早期由于经费、技术原因,缺乏统一规划,大多数学校建立了为不同应用服务的数据库,各系统信息相对独立,难以共享,甚至各系统数据不能一致,信息孤岛极大地影响了信息系统的效能,降低了决策者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投入热情和信心。

对现有应用系统,最好是完全抛弃,重新按照统一数据库、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平台原则重新开发。如果没有经费支持,也要对现有系统信息融合,这样才能整体突出信息化的效率。

三、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从为管理服务的角色向为教学服务角色的转变

早期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注重的是为教学管理服务,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对职业院校明确指出,要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职业竞赛和技能鉴定的信息化水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技术支撑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创新教育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着力提高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学生的岗位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创新仿真实训资源应用模式,提高使用效益。

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要从为管理服务的角色向为教学服务角色的转变,利用数字化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要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加快职业教育数字教学平台建设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特别是学院优势专业及能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专业的数字化资源建设。

数字化教学平台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管理和组织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管理、教与学的关系及教学考核模式,实现了“任何地点(anywhere)均可学习”、“任何时间(anytime)均可学习”、“任何信息(anydata)皆为学习内容”和“任何设备(anydevice)都是学习媒介”的全新方式。

2、加快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

良好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使职业院校得毕业生在就业时能更快、更好的融入企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信息化支撑平台的建设将是工与学、学校与企业沟通最畅通、最快捷的平台。

3、加快对一些资金投入大、危险程度高的实训项目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开发力度,以仿真这一数字化全新实训方式克服资金、仪器设备、实训场地等限制,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跨平台、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应用

早期的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应用终端主要是考虑计算机,即使是移动应用也主要考虑的是笔记本电脑。以ipaD、iphone为代表的高性能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数字化校园的应用终端将出现多元化。使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上网已成为学生的一种时尚。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这类应用。

首先在校园网接入上,要实现全校无线网络覆盖。虽然GSm、CDma、tDma、3G等网络已经能够覆盖校园,但其带宽还是不能满足数字化校园的需求,使用它们产生的费用也将限制学生对数字化校园的应用。

其次在内容上,要开发适合于手机、平板电脑的基于wap的应用系统。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是一种无线应用协议,能将internet的丰富信息及先进的业务引入到手机等无线终端之中。通过把interne上HtmL语言的信息转换成用wmL(wirelessmarkupLanguage)描述的信息,显示在手机的显示屏上。

数字化使许多行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对教育,只是在教学管理、教学手段上的革新,我们有理由相信,大量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将带来全新的教与学模式,彻底改变现有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张久旗.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第5期.

[2]松冈一郎.数字化校园【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04.

数字校园的特点篇6

高等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整体上可以分成3个阶段:

第1阶段以硬件集成为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搭建。

第2阶段以利用软件集成为主,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体现在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这也是现今大多数校园网所采取的模式。

第3阶段是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主。跟着认识以及实践的进1步深刻,人们发现:硬件加软件的校园信息化模式还远不能施展出校园网的优势,更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所请求的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对于全新教育模式的建构。这样,数字化校园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对于于大学数字化校园模式、内容以及建设的探讨,也就成为当前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钻研方向以及热门话题。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及模式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是由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以及沟通传布方式构成的高度信息化的高素质人材培育环境。

数字化校园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对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以及糊口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科学规范地对于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及集成,以形成统1的用户管理、统1的资源管理以及统1的权限节制;通过组织以及业务流程再造,推进学校进行轨制立异、管理立异,终究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以及管理规范化。

(一)数字化校园拥有下列的症结特征:

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学校信息化集成利用系统。

数字化校园以信息装置的互联运行动技术支撑,以学校利用软件以及教育资源为核心,以建构现代教育模式为目的。

数字化校园要为学校信息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含教学、管理、科研、办公、信息交换以及通信等。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对于学校的未来进行从新设计。

(二)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比较:

空间拓展:教室的概念再也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指网络环境中同时处于学习状况的学习者群体所处的网络空间、信息空间以及虚拟空间,体现空间的开放性。

时间拓展:学习者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自主支配学习时间,打破了学制、春秋、身份等限制,体现教育终身制。

教育对于象拓展:除了了学校内的在册学生外,可以向全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体现教育全民化。

教学方式以及内容拓展:再也不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而是以学习者自主式、交互式、个性化学习为主。教师的概念虚拟化,教学内容再也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而是扩大到整个internet以及信息空间,体现学习的自主性以及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教育理念以及管理体制变化:体现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人材观、知识观,打破过去对于教学管理以及评估的教条做法,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请求。

二.数字化校园的模式

数字化校园的模式可以从概念、空间、功能3个层次进行探讨。

概念模式的通常描写是:数字化校园包括理念层、信息层、利用层以及物理层4个层次。物理层是指网络以及数字化设施和具备这些设施的实体,形成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平台。利用层是指运行在物理层之上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以及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利用系统。主要包含: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教学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和知识库、信息库等等。信息层主要包含信息技巧、信息意识以及信息学习。其中,信息技巧是指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换、信息处理等技巧。信息意识是指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对于信息的价值以及作用的1种正确认识、公道评价以及有效管理。信息学习是指对于信息的归纳、抽象,将纷杂无序的信息转化成为有序的知识,独立学习,构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理念层是指教育理念重构。包含教育理念、人材培育、知识立异以及出产、教学模式、教学法子、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管理等观念,和规则、法子以及行动的总以及。物理层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条件以及保证。利用层形成数字化校园的“软环境”。信息层体现数字化校园中“人”的状况。人是数字化校园的主体,人如何来使用以及操纵物理层以及利用层,如何从所提供的网络以及信息服务中有效学习,是数字化校园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层体现数字化校园物理层以及

利用层的效果、内容、情势以及运行法子,抉择了资源的组织应用,推进理念层的构成。理念层代表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实现教育理念的重构,抉择了其下各个层次的结构以及内容。

空间模式包含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信息空间、虚拟空间4个空间层次,体现“数字化空间晋升”、“教育空间虚拟”的特

色。物理空间主要是指现实校园中实际存在的实体部份,如:人、基础设施、利用系统等,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网络空间是通过网络树立的交互以及连接空间,它可以无比广阔,但还是有限的、可见的空间。信息空间是指信息经“数字化处理”,就是使信息管理方式、沟通传布方式、存储处理方式等的数字化。它代表着实际的信息以及资源,也反应人对于信息的处理、意识、学习、应用等智力流动,因而它是半可见的,介于虚以及实之间。虚拟空间是由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以及数字信息空间升华出的无穷的、不可见的教育空间,是完整的“虚”的空间。它体现数字化校园对于教育、对于社会、对于人类甚至对于整个宇宙的辐射以及影响。

功能模式主要是探讨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的功能,分为网络、利用、信息服务3大功能层次,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的宏观模式。网络层功能很单1,主要是指是网络硬件设施以及数字化设施所提供的网络基本功能以及网络基础服务,包含网络接入、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域名服务等,是数字信息活动的平台以及渠道。利用层的功能很丰厚,主要包含两大部份:1是软件支持环境所提供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功能;2是所树立的各种利用功能,包含办公自动化、数字藏书楼、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层的功能是将条理化的信息依照用户的需求提供给用户,包含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个性化门户和决策支撑等功能。

中国人民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是在阅历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第1以及第2阶段后,经由理论上的深刻探讨以及国内外大学的实践调研,制订了“数字人大”的5年建设计划。计划中明确了“数字人大”建设策略、建设线路、建设内容、体系结构以及施行规划。

一.“数字人大”建设策略

整体计划、分步施行、逐渐推行。从我校的实际需要以及长远发展动身,进行整体计划,分步施行,逐渐推行,有规划、分阶段、科学公道地构建数字化校园。

内合外联、资源同享、优化配置。引进与开发相结合,优化应用资源,公道使用资金,防止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以及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挥霍。

改革立异、敢于探索、构成特点。我校各学科都有其长时间累积下来的教育优势以及文化传统,在新的教育形势以及技术前提下,通过改革以及立异,构成自己的教育特点。

重点突破、加大投入、构成优势。在那些尤其有益于施展信息化教育特长的重点学科以及特点专业方面,应当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加快发展速度,迅速构成优势。

二.“数字人大”体系结构

基础设施建设:包含网络、主机等基础硬件以及操作系统,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

利用支持平台:包含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公共管理工具,是数字校园信息传输的平台。

利用系统建设:包含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业务系统,是数字校园的核心。

个性化门户:包含部门及信息门户、个人工作平台,为用户提供与其身份相对于应的个性化信息与服务,是数字校园的门面。

信息安全部系:包含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

标准规范体系:包含管理规范、施行规范、保护规范等,是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

三.“数字人大”建设主要内容

建设1个为全校提供服务的数据中心,包含主机托管、虚拟主机、利用服务、数据存储服务、数据备份服务、数据安全服务等。

树立全校统1的电子身份认证体系,并使用统1的电子身份体系为各种网络利用系统服务,使全校用户在所有的网络利用系统中都使用惟1的电子身份。

建设完全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为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提供全面的支撑。

树立全校严密的网络安全部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症结数据、症结利用的安全和症结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利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建设面向校内外的信息服务网站,及时学校各类信息,针对于社会公家以及校内师生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以及进入相应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入口。

四.“数字人大”建设线路

设施建设是基础

数字校园建设不仅要做到需求驱动、设计公道、先进实用、安全可靠,还要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扩充以及更新。

资源开发是重点

数字校园的资源建设包含数字藏书楼、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当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师资培训是症结

数字校园教育系统的功能能否患上到充沛施展,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而要采用措施对于他们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不仅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1般技巧,还要晓得如何有效应用网上信息资源以及展开网上教学流动。

政策配套是保障

在学校中发展网上教育,必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包含使用收费政策、绩效奖励政策等,对于于踊跃投入信息化教育的人员,应当有较鼎力度的政策歪斜。

五.“数字人大”施行规划

第1阶段(二00三年一月至二00四年六月)

部署利用系统软硬件、网络存储系统,统1全校所有数据,完成公共数据库建设。建设学校统1利用门户,树立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校园1卡通系统。

第2阶段(二00四年七月至二00五年一二月)

施行学校各业务部门的利用集成,推行利用网络教学系统,实现全校教学资源的统1同享与交换。

第3阶段(二00六年一月至二00七年一二月)

进1步完美信息的集中同享以及对于数字校园用户的个性化服务。

“数字人大”建设现状

目前,我校已经初步完成为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了千兆校园网主干以及高速出口带宽,搭

建了不乱、高效、安全的利用系统平台。校园网以光缆连接整个校区,铺设光缆达三五千米,信息点数达一二000个,建成1个千兆以太网主干,规模扩大到全校所有教学、科研、办公、服务甚至糊口场所,校园网出口速度达三×一00mbps。与此同时,在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数字藏书楼、网络教学以及信息资源建设等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成就。

数字校园的特点篇7

关键词:网络;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6-0000-01

DigitalizationCampusConstructionofHighSchool

Linweihua

(BoluoYuanzhouHighSchool,Huizhou516123,China)

abstract:theinformationsocietyintothe21stcentury,therapiddevelopmentoftechnology.Campusinformationtechnologyhasbecomethetrendoftheschool,theconstructionofdigitalizationcampusinformationtechnologyhavebecomethefocusoftheschool.aseducators,wemustfullyrecognizethatdevelop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toourtraditionalconceptsofeducation,teachingmethodsandteachingcontentandmethodsoftheenormousimpact,moreimportantly,weshouldthinkpositivelyandtoexplorehowtousedigitalcampusfortheschoolmanagement,teachingandresearch,teachertrainingandeventhewholeprocessofeducationandteachingservices.

Keywords:network;education;informatization;DigitaliionCampus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的深刻的变革,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方法、手段等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将“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并启动了“数字化校园”建设计划。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和特点

数字化校园概念最早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凯尼斯•格林在1990年主持的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中提出。“数字化校园”是指学校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达到提升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它具有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等特点。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功能

(一)教学活动方面。告别传统“黑板+粉笔”的教方式,进入“图、文、声、像”的数字化时代。在教学上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课堂上师生互动,而且还可以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研活动方面。突破传统地域界限,提高教研活动辐射范围和创新水平。教师利用网络参与教研活动,借鉴不同教师授课的经验与精髓,不但可以加快教研活动信息的传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可以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

(三)教学管理方面。实现学校在管理、服务等活动的智能化、无纸化。学校通过网络对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务信息等进行智能化的管理,不但可以为学校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以带动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使之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教学管理机制,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将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

三、数字化校园的构建

中学“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一项新的工程。它的建设除了依赖于网络基础建设、基本网络服务系统之外,更重要的是应用于基础平台之上的应用系统。数字化校园构建按其组成可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部分构成。

(一)硬件建设具体如下

1.校园主干网建设。2.校园文件服务器建设。3.校园智能广播系统建设。4.多媒体电教室和功能室的建设。5.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建设。6.校园一卡通建设。7.无线网络工程建设。

(二)软件建设具体如下

1.校园网站建设。2.资源服务器建设。3.教务管理系统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涉及面广、任务重、项目复杂,因而在建设过程中需全校师生不懈努力。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实施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程度的具体体现。要想数字化校园建设顺利进行,在创建数字化校园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涉及到学校各方面,必须要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对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规划,组织和执行。数字化校园领导小组负责审定总体规划和重大问题决策,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和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对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二)制定方针政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从实际需求和长远发展出发,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方针。在设计时要从学校的实际需求出发,使在各个阶段的建设任务都要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各阶段重点工作的实际需要来制定,确保在建设过程中做到基础建设、信息资源、各应用平台的建设以及信息化队伍建设和相关制度的建设同步进行。

(三)投入持续稳定,软硬同步进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建设中应考虑技术可行性、资金可行性、拓展可行性等诸多因素。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除了保证资金持续稳定的投入外,还要做到硬件、软件建设并举,防止出现“重硬轻软”的现象。

(四)管理、维护双到位。数字化校园建设可谓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数字化校园在教育教学中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起着决定作用。此外,还要舍得在维护和培训上花钱,做到管理和维护双到位,确保数字化校园网的畅通与高效,使校园网络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效益。

六、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数字化校园的建成可以使教学中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转化成为数字化资源,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将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借鉴不同教师授课的经验与精髓。总的来说,数字化校园是数字时代学校的必然发展目标,是我国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数字校园必将把学校中的管理和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

参考文献:

[1]韩锡斌,杨娟,陈刚.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数学校园的概念、架构和策略.中国远程教育,2005,8

[2]万里鹏,陈雅,郑建明.数字化校园:21世纪大学的概念模型,情报科学2002.2

数字校园的特点篇8

数字化校园是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推进教育领域信息化革命的重要标志。国家211工程已经将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资源优势提升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质量效益,已成为院校管理者的共识并正在付诸行动。然而,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极不平衡。当部分院校已经在推进数字化校园向智慧校园的升级换代时,有些学校却在数字化校园建设道路上步履蹒跚,进展缓慢。这里着重分析探讨一下制约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的几个因素。

1对数字化校园功能、意义认识不充分制约着其建设发展的动力

数字化校园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引入国内,其作为概念已为广大院校教育工作者所熟知,但其强大的功能、其对院校教育革命性影响并没有被广泛而深刻认识。数字化校园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信息传递的便捷性是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并且伴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入与嫁接,数字化校园已经悄然向“智慧校园”迈进。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信息化时代的校园将会呈现出这样一幅美妙蓝图。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这种正在发生和即将到来的变化并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依然简单地认为数字化校园就是建个校园网、网上发个通知、校园一卡通管理等(事实上在有些学校数字化校园最大的变化就体现在网上通报情况,下发通知),只不过将传统课堂搬到网上、办公可以节约些纸张而已。殊不知,随着信息化的加深,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等都将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导致办学育人理念彻底改变。如,在将来的“智慧校园”里,更多的学生可以接受优秀老师的授课和辅导,打破传统课堂束缚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常态,这些将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看不到这种变化和趋势,就很难积极支持和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也就缺少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加强对数字化校园的宣传与技术培训,特别是紧跟国内外发展趋势,将最新的技术与教育管理理念引入统一思想,是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2规划设计前瞻性不够制约着数字化校园的升级换代

从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历程看,投入大、建设周期长,且升级换代快是一个突出的特点。这就对规划设计提出了高要求。即要立足当下,又要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现实中,受资金、技术、思想、理念等局限,许多学校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存在前瞻性缺乏、全面统筹不够、对需求和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估计不足等问题。表现为:基础建设不扎实,网路不够宽,今天用尚可,但无法升级和功能拓展;条块分割,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交互性差;只注重校园内部,忽视纵向与上级主管部门和纵横与同类院校的联系等。以至于这边刚建好投入使用,马上又面临升级换代的现象,不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还成为后续建设发展的包袱。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把硬件基础打牢,不求一步到位,功能完备,但求急用先建,稳步推进。

3重建设轻运用制约数字化校园的利用效率

建用一致,以用促建,是数字化校园发展的一条重要原则。现实中,许多院校的要么是建之初没有从使用需求方面充分论证,建用脱节;要么是建时轰轰烈烈,用时却悄无声息,不能对使用效果认真评估并及时从技术上进行调整。设计建设时功能要素很齐全,但建成很长时间许多栏目下依然是空白,工作依然按过去的套路。数字化校园只是看上去很美,其功能利用开发局限于很小一部分领域或很少一部分人在用。新产品的出现和新技术的诞生往往是由需求催生,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既要考虑院校的共性需求,更要充分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等方面的个性需求,实现精细设计和精准服务。数字化校园建成后,要鼓励引导师生自觉应用,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调整完善。防止出现建之前不提需求,建之初不提意见,运行之后再去当评论家的现象。

4数字资源缺乏制约着师生们使用数字化校园热情

资源丰富、全员共享、使用便捷是数字化校园一个突出优势,但在许多学校的数字化校园上却没有体现出这一优势。师生们关注最多的是几条动态的校园新闻和与自身相关的上级通知。与教学科研相关的资料信息、理论前沿,辅助学习的专业资源、网络课程、mooC资源,特别是学校自身原创的个性化资源不足,严重影响师生们利用数字化校园的热情。加强内容资源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是将增强数字化校园力和提升其使用效率的重要工作。

5信息安全能否有效保障制约着数字化校园功能拓展

数字化校园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信息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较传统校园更大的信息安全压力。能否建立全校的网络安全体系,保证校园网络的安全,保证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的安全以及关键业务部门的安全,实现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是数字化校园全面高效运用的关键。说到底,就是要让用户有安全感,放心大胆使用。实践中,通常采用统一身份认证、用户分级、内外网隔离等方式保障运行安全,但受技术、资金(安全维护投入较大)等限制,对一些核心、关键的数据很难做到绝对的安全保证,从而打消用户的顾虑。于是便有选择地使用,在涉及人员档案信息、财务管理等方面只是形式上体现,并无实质应用。此外,能否做到校园网与互联网、与教育行政部门及兄弟院校网站实现安全顺畅链接,也是制约数字化校园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6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各个部门。本项目完成后,将会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快捷方便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提供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资源共享和人性化服务等,从而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了快捷有效技术支持与服务功能,使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水平,人才培养等质量上升到一个更高层面。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只有冲破学校管理机制和体制的束缚,在学校高层管理者参和协调的前提下,确保资金的持续投入,才能推动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又快又好的进行。我们应当高标准要求的规划好数字化学校发展蓝图,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创造性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利用数字化校园提高教育信息水平,达到高质量高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数字校园的特点篇9

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

北京大兴区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由1所中心校和4所完全小学构成,分布在黄村卫星城各个地区。基于学校现状,北京市特级教师、百杰校长郝素梅校长提出了“1+X”的管理模式,即以中心校为龙头,统一规划,典型带动,分层推进,均衡发展。这种模式应用于学校各方面的管理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各级领导、专家和同行的认可。

基于学校的信息化特色和“1+X”管理模式,学校确定数字校园“1+X”的建设内容:数字校园中的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关注者等多样化的X角色通过数字校园身份系统、认证系统等基础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一根根经线,促进多校区的“一体化”;数字校园中的教研需求、沟通需求、管理需求、资源需求等多元化的X需求通过数据互操作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一根根纬线,实现应用的“多样化”;这些各种“颜色”的经线和纬线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点就成为一个个应用“X”,这些应用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面,按照需求形成各种图案,这就形成了“1+X”数字校园平台。

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要建立一系列管理、教育、教学、沟通等方面的应用,学校的建设重点是把这些应用点关联成线、成面,逐步深化,最终形成一个数字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平台。

数字校园核心需求及尝试

在“1+X”数字校园建设中,实现服务器云、统一身份认证等基础后,核心需求是解决一校多址的问题,实现管理、信息、资源等跨校区的统一。

学校建设了具有工作流管理核心功能的oa办公系统,高效地解决了办公效率和规范管理问题,使各种通知公告上传下达时保证了质量和效率。其中,电子公章系统使各校区管理人员再也不用为传递材料而奔跑,校园通系统实现了即时通讯和应用管理的功能,使身处不同校区的教师能够快捷地传递信息和文件,以方便沟通。

教师备课系统把分散于不同校区教师的教案集中在了一个平台上,可根据学科、年级等属性进行管理,利于同年级或者同学科教师间相互参考和学习;资源系统把教师备课的资源也都汇聚在了一起,并和备课系统关联,提高教师备课效率;教师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可浏览这些资源并分析应用这些资源形成的视频课例。这些系统解决了教师分散、无人交流的问题,形成了人员多、力量强的“虚拟大教研组”,促进了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也将进一步拓展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舞台。在学生应用平台建设方面,利用班级评价系统对各校教学班进行评价,利于班主任的管理;建立统一的网上班级,利于辅导员在全校开展各种班级活动。通过网络,学生们更加认识到自己的同学并不局限在自己的学校,在其他学校也有自己的同学,丰富了学生的生活。

这些应用建设使具有地域分散特征的多校区学校在网络上成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各校区的均衡发展,提高了整体办学的质量。

数字校园优秀成果

1.应用项目围绕核心问题建设

在解决管理问题时,我们部署了oa办公系统,并从原来网站模式的通知系统发展成具有工作流系统的流程自动关联系统,实现了信息找人,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同时,工作流也促使各部门对自身工作进行梳理,实现一般工作的流程化,减少盲目性,体现工作管理的严谨和规范。

互动反馈教学项目也是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中的特色项目,主要是研究互动反馈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基于数字校园实验校项目的驱动,我们在原有一所学校一两套系统的基础上扩大至全校所有班级全面应用,并采用统一学习整合中心系统把各种信息管理起来,提高应用水平。与之相关联的电子备课系统,完成了小学6个年级的单元、课程、知识点的录入,教师们已经上传了教案1387篇。目前,电子备课系统“从点到面,以面带全”推广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中。

上述应用系统建设紧密结合需求,所以建设后教师能很快自觉地应用起来,并体验到建设效果,进而提出了更强烈的深入需求,客观上更好地促进了数字校园的深化建设。

2.应用建设围绕“1+X”思路分步建设

学校数字校园基础项目建设突出统一,包括网络中心、数据中心、应用中心、消息中心等基础项目。它们和市区的项目能够形成有效的数据交换、数据共享,避免信息孤岛情况的出现。应用建设则从需求出发,根据情况,突出分步、关联、应用、深化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学校在教学管理的实践中逐渐探索、提炼而成的,我们从学校原来进行的电子备课教学管理实践中开始了学校“1+X”数字校园建设的思路探索。

备课系统刚开始运行时,突出了集体备课的主备和减轻教师负担的复备,使用简单,教师喜欢。之后,我们适时推出资源库系统,教师的课件、微课都能上传并和教案关联。有了资源,我们推出“授课系统”,教师利用教室里的大屏即可方便地调用自己的资源和学校提供的公共资源。随后,我们引入课例分析系统,教师能相互评课、相互学习了,还能方便地看到其他教师的教案、课件,并能为我所用,这样就在便捷的应用中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如此一个个点、一个个“X”就形成了一条线,即教师的教学业务支持线。

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就有很多体会、反思,我们适时推出教研系统、论文系统,给教师充分的展示平台,并部署“教师获奖统计系统”统计教师荣誉。与此同时,我们已经开始规划“教师评价系统”。这些“X”就又形成了另一条线,即教师的教研成长线。这样的线、这样的“X”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圈,即我们规划的教师平台。

学校依据需求驱动,从需求中来,分步建设,项目关联,围绕特色思维驱动,形成了“1+X”数字校园建设模式。我们围绕学校的核心工作,通过各项目的二期建设、三期建设继续完善现有项目,建设新项目。如远程视频教学系统解决教育均衡的问题,无线网络项目促进学校应用向移动应用推进等。这些建设都按照“1+X”的思路进行建设,避免大面积建设、大量应用同时推进易造成师生的无所适从,造成每一个项目都不会有深入的实践与发展的被动局面。由于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很快,这样分步走的思路也保证了各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建设和应用数字校园过程中的思考

黄村镇第一中心小学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首批实验学校,连年获得“北京市中小学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一把手引领,把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作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保证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实验,我们还要勇于实践,科学实践,不等不靠,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校的作用。建设过程中重点实施,项目分部门进行,全员参与,才能有建设的成果。

“1+X”数字校园既包括应用项目的“1+X”思想,也包括建设中的“1+X”建设思路,使学校在原有信息化特色基础上,通过加强信息化环境建设,凸显信息化特色;通过以教育科研为引领的活动,推进信息化应用的研究;通过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典型学校和典型教师、学生的带动,推进信息化工作。通过建设“1+X”数字校园,搭建网络上的学校,形成不同校区的统一展示、活动平台,解决了一校多址的问题,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使数字校园成为我校办学经验、办学理念沉淀的途径,并能进一步深化、提升学校办学特色。

数字校园的特点篇10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校园;校园网;软件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1-0036-04

引言

结合二十几年教育行业工作经验,笔者认为,智慧校园应以互联网云计算为核心,突显校园信息的智能化采集与传输,智能化处理与控制,智能化显示与推送。使全校各部门、各子系统信息融合、互联互通,有效解决了校园管理中的信息更新滞后、人力资源不足、信息孤岛和重复投入造成的设备冗余等问题,达到了校园管理中绿色节能、科学决策、及时管控、服务便捷的管理目标。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心中普遍出现了一个共同的愿景――“智慧的地球”,伴随着各项新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数字社会”等发展理念更是深入人心。而这些美好愿望实现的基础,离不开教育,因此让教育充满“智慧”的力量,便成为教育领域一个新的追求,“数字化校园”便是这一追求的具体体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重视技术应用,忽视教育理念转变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从物质层面上看是网络及设施的建设,但实际上应是信息化教育的具体体现。而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只重视技术应用,忽视教育理念转变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技术层面的因素,而较少从如何通过数字化校园来转变教育理念、教学观念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造成的结果是所建成的数字化校园不能完全满足信息化教育的要求。

2.重视硬件设施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及应用

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存在着重建设、轻软件建设及应用的倾向。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投入大,收效小。很多部门配备的计算机档次很高,但利用效率不高,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使用者信息素质的相对缺乏。其次,各种硬件设施完善,但与之配套的软件和资源则显得相对贫乏,存在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情况。在软件的建设方面,许多教学软件相对缺乏,在资源建设方面,数字化校园需要大量数字化教育资源内容的支撑,学校对教育资源库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大。

3.重视校内的信息化建设,忽视校外的资源利用

计算机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实现资源共享。特别是现在各种网络的发展都十分迅速,可供利用的资源也层出不穷,如何利用好各种网络的资源,应该是数字化校园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所关注的。但有很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校内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对校外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这就使得教师或学生在资源的查找中,要多花很多气力,多走许多弯路。

从目前国外应用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加拿大全国各地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不断增加,并取得良好效果。如1998年2月温哥华学区的“信息技术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该报告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即能实现下述目标:(1)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3)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而且还促进了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数字化校园网建设模式初探暨整体实施目标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实施目标是实现校园的事务处理自动化、数据处理自动化、信息管理自动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绩效考核数字化、知识文档有序稳定并安全存储。校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校务管理的对象包含了党务、行政、人事、财务、科研、教务、教学、学生事务、资产、后勤等方面,如果不能有效地f调这些职能活动,将会成为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所以建立统一的校务管理系统,实施校务信息化,使校园内所有的人、财、物的信息处理融为一体,将极大地推进数字校园的进程,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同时可以通过信息门户网站系统来达到学校内外的信息互联互通,真正达到智能化校园、数字化校园、未来现代化校园的标准。智慧校园示意如图所示。

1.智慧校园以校园信息智能化为核心目标,围绕信息采集智能化、信息处理智能化、信息显示与推送智能化全面展开

信息采集智能化是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是有别于数字校园的显著特征,智慧校园中的信息采集智能化设备具有自组网、自诊断、自修复、不间断运行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特点,能够进行校园中的信息自动采集,减少信息采集中的人力投入,提高采集的准确信和可靠性。

信息处理智能化依靠云计算的强大处理能力,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

信息显示与推送智能化,利用计算机、平板、手机等多种平台,实现跨平台、多途径,将有用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推送到需要的信息管理者手中,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

2.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比较

(1)空间拓展:教室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是指网络环境中同时处于学习状态的学习者群体所处的网络空间、信息空间和虚拟空间,体现空间的开放性。

(2)时间拓展: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打破了学制、年龄、身份等限制,体现教育终身制。

(3)教育对象拓展:除了学校内的在册学生外,可以向全社会开放教学资源,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体现教育全民化。

(4)教学方式和内容拓展: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以学习者自主式、交互式、个性化学习为主。教师的概念虚拟化,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而是扩展到整个internet和信息空间,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5)教育理念和管理体制变化:体现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育理念,改革传统的人才观、知识观,打破过去对教学管理和评估的教条做法,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

3.数字化校园的模式

数字化校园的模式可以从概念、空间、功能三个层次进行探讨。

概念模式的通常描述是:数字化校园包含理念层、信息层、应用层和物理层四个层次。物理层是指网络和数字化设施以及具备这些设施的实体,构成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平台。应用层是指运行在物理层之上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教学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以及知识库、信息库等等。信息层主要包括信息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学习。其中,信息技能是指信息获取、信息检索、信息表达、信息交流、信息处理等技能。信息意识是指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对信息的价值和作用的一种正确认识、合理评价和有效管理。信息学习是指对信息的归纳、抽象,将纷杂无序的信息转化成为有序的知识,独立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理念层是指教育理念重构。包括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生产、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管理等观念,以及规则、方法和行为的总和。物理层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前提和保证。应用层构成数字化校园的“软环境”。信息层体现数字化校园中“人”的状态。人是数字化校园的主体,人如何来使用和操纵物理层和应用层,如何从所提供的网络和信息服务中有效学习,是数字化校园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层体现数字化校园物理层和应用层的效果、内容、形式和运行方法,决定了资源的组织利用,推动理念层的形成。理念层代表数字化校园的目标,实现教育理念的重构,决定了其下各个层次的结构和内容。

空间模式包括物理空间、网络空间、信息空间、虚拟空间四个空间层次,体现“数字化空间提升”、“教育空间虚拟”的特点。物理空间主要是指现实校园中实际存在的实体部分,如:人、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网络空间是通过网络建立的交互和连接空间,它可以非常广阔,但仍是有限的、可见的空间。信息空间是指信息经“数字化处理”,就是使信息管理方式、沟通传播方式、存储处理方式等的数字化。它代表着实际的信息和资源,也反映人对信息的处理、意识、学习、利用等智力活动,因此它是半可见的,介于虚和实之间。虚拟空间是由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数字信息空间升华出的无限的、不可见的教育空间,是完全的“虚”的空间。它体现数字化校园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类乃至对整个宇宙的辐射和影响。

功能模式主要是探讨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的功能,分为网络、应用、信息服务三大功能层次,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的宏观模式。网络层功能很单一,主要是指是网络硬件设施和数字化设施所提供的网络基本功能和网络基础服务,包括网络接入、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域名服务等,是数字信息流动的平台和渠道。应用层的功能很丰富,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软件支撑环境所提供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功能;二是所建立的各种应用功能,包括办公自动化、数字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层的功能是将条理化的信息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给用户,包括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个性化门户以及决策支持等功能。

三、校园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

校园网是校园内计算机及附属设备互联运行的网络,它是由计算机、网路设备和软件组成的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集成应用系统,通过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校园网是满足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一项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顺利接受远程教育的依托网络,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主要体现,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校园网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且将促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大转变。他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底只校园网超越了传统多媒体校园网功能,不但拥有双向电视教学、多媒体课件点播、视音频点播、internet浏览、示范教学等功能,而且解决了网络进教室、计算机进教室、多媒体校园网图像显示质量、网络服务教学等一系列问题。

1.数字化校园网应具备的功能

数字化校园网除了具备internet的所有功能外,还必须具备下列功能:

(1)应具备闭路电视双向教学功能

即在教室内可操作主控室内各种播放设备如VCD、DVD、录像机等;显示播放各种课件、软件、点播VoD服务器中的视音频信息、点播教师自己机器内的课件;登录互联网和远程教学网,并在网上浏览、收发电子邮件;教师可将课堂内容实时录像,刻成光盘或数字硬盘存贮,以便进行教学的自我评估,也可以供学生进行课外复习使用。教室内可以收看新闻、电视节目、录像节目,也可以对校内其他班级的会议、校长讲话、文室中控制主控室的放音设备,如卡座、碟机、放像机等,也可以点播mp3,wav,midi等数字形式的文件。主控中心可以控制各智能中心的电视机、投影机的开关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室和主控中心、校长和各教学点相关人员可以方便地进行双向对讲。

(2)应具备教学评估、观摩听课的功能

学校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在主控室可以选择任意班级听课,并进行数字录像,纪录某班的课堂内容,通过评估软件进行综合打分。校长室可以控制听课班级的摄像机,选择最佳角度、最佳距离及场景进行教学观摩。院领导在校长室的讲话可以进行电视直播、转播。校长室还可以与教室进行双向对讲。

(3)应具备智能定向广播功能

校园网的主控系统可以按照不同要求和对象群体进行编组,实现广播节目的数字化、定向分组、定时自动播放;具有点对点、点对多点的广播功能,即可将广播素材如听力教材按照预定的节目表进行智能化自动播放。

(4)应具备网络管理功能

可以进行网络管理、检测、调度以及教师终端状态的检查;保留有线电视接口,便于节目选取及电节目转播;预留远程教学接口及控制接口,方便以后远程教学系统的接入与连接;可以实现对任意教室的双向通话,进行设备调度或辅导设备使用;建立设备维护资料数据库及远程维护工作站,便于进行远程维护;设有电子考场,对所有考试考场都可进行实时监看,并可以进行数字录像。

2.建立适应自己学校特色的知识资源库

知识资源库的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从记忆知识向如何发现知识和处理知识以及合作的方向转变。知识资源库的建立为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物质基础,一个没有任何资源和资源贫乏的校园网络,不可能充分发挥其功效。为此建立具有院校特色的资源库,是营造信息化校园的重要项目。首先,资源库显现出学校教育的主导思想,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网站的建设和制作,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潮流。浏览时能让学生和老师深感亲切,登上我们的网站,有一种回到母校的感觉。其次,网站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组织人员构建本校的网站和网页;建立本工作部门的网页和网站;也可以调动学生制作自己本班的网站和网页。组成以网页和网站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库。及时更新网页和充实资源库,要有一批专业的专职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对网页进行更新,只有不断更新内容,才能留住网民,同时只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库,才能吸引人上网浏览和查寻。关于校园网软管理平台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1)软件管理平台各种功能需求的探讨和研究。

主要是根据拥有较完善硬件环境的校园网,却缺乏相应完善软管理系统的需求,展开调查和研究,探索所需的各种管理功能,开发和实现一个具有高实用性、安全性、健壮性和扩充性为一体的学校信息管理集成系统。

(2)根据前面的功能需求,使用net平台+sqlserver2000数据库来实现一个管理平台。

以网络应用平台的模式管理校园网内的各种信息资源、教学信息和决策管理。促进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的深化发展和完善。实现基于“集中控制,分散管理”的通告管理系统和信息传递系统,实现硬件和软件资源共享等各种子功能系统。在校园网内依靠该管理系统初步实现网络无纸化办公,教学管理信息化。

(3)软管理平台主要具有以下各种特性。

1)实用性

实用性就是能有效的管理各种校园网的硬件资源,同时能确实有效的为信息资源管理、教学信息传递和教学管理提供各种服务。一个具有强实用性的管理软件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管理软件能得到推广和广泛使用的前提条件。

2)易用性

就是校园网用户能够简单快速地掌握整个软管理平台的使用,从而具体的发挥它的各种设计功能。校园网软管理平台的多个子功能系统集成于一个总管理系统中,实现一个统一入口,统一操作,使得校园网用户操作的简单化,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

3)可持续性

实现子功能系统自由添加和不断完善。校园网的软管理平台作为一个软件系统,软件的长期维护升级和根据需求不断完善功能是必需的。

数字化校园是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衡量一个学校是否具备现代型教育的必要条件。面对当今信息时代的挑战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中小学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数字化校园,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才能进行广泛的信息交流,获取及时、准确的各类信息,达到完全的资源共享,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手段,才能满足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需要,促进我国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总之,数字化校园应该包括了硬环境、软管理环境、软信息资源三个主要的环境条件,以及师生教与学的信息化。实现一个适合中小学校园网的软管理平台,优化各种硬件资源,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存储、管理、共享和传递平台,为实现数字化校园铺设一个健壮、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软管理平台。这就要发动师生积极收集与教学任务有关知识信息充实校园网,使网络成为“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党齐民.数字化校园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6(4).

[2]铁军.web数据库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