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创业案例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45:24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篇1

关键词:营销;案例库;原创性;典型性;客观性;规范性

营销案例是指在营销过程中遇到的可供参考、有讨论价值的例子,可以提出问题引发讨论,也可以对某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开展优秀营销案例库建设工作,能够加快创新驱动,实现营销智力资源的共享,发挥优秀案例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以此促进省内优秀营销案例在地区间快速复制,支撑邮政业务的快速稳定发展。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以下简称“江苏邮政”)积极推行共享开放的理念,在全省开展了优秀案例库建设推广工作,对评选出的优秀营销案例向各地市分公司积极推送,有效支撑了邮政业务的发展。本文以江苏邮政为例,探讨了邮政案例库建设的创新思路。

1现有营销案例的局限性

2016年,江苏省各地市分公司共上报营销案例1442篇。其中,经审核合格的有1306篇,占比90.56%;优秀的有50篇,占比3.5%.上报案例较多的是扬州、淮安、连云港分公司;优秀案例较多的是苏州、南京、南通分公司。被评为全省优秀的50个营销案例中,被复制推广的案例有19个,占比38%;其中,被复制引用最多的是综合类、函件类、集邮类案例;由复制借鉴带来的业务收入达1.95亿元,占大客户总收入的6.1%.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诸多上报的营销案例中,优秀营销案例占比过低,被复制推广的案例数量较少,推广覆盖面小,通过复制推广所产生的收入和利润未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对1442篇营销案例材料的审核发现,还存在一些需要提升和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项目选题上,没有创新性,不具典型性,缺少引领性。这类案例占上报案例总数的43%.二是在案例编写上,没有客观性,不具规范性,缺少及时性。这类案例占上报案例总数的18%.三是在运用推广上,没有启迪性,不具推广性,缺少复制性。这类案例占上报案例总数的51%.四是在组织管理上,重视程度不一,成效不明显,优秀营销案例的引领、指导作用发挥不完善。

2优秀营销案例具有的典型特征

2.1原创性和典型性

原创性突出创新性和挑战性,典型性突出代表性,从行业和专业两个维度寻找典型性的营销事件。原创性是案例开发的核心要素。案例必须取材于真实的营销事件,实事求是,不能凭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杜撰出来。典型性能够揭示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与原理。典型案例并非只在某一特定环境中发生,而是在基本相同的环境中发生。例如在函件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媒体业务大放异彩,通过差异化服务,为客户提供切入细分市场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案例典型性的选择上应该突出“互联网+邮政传媒”这种合作模式孵化下的解决方案,才能够满足行业内市场营销的需求。

2.2客观性和规范性

营销事件的描述要客观、真实、重点突出,提供较为成熟、系统的解决方案,能够直观生动地深化认知,将感性认识通过对营销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等环节上升为理性认识。项目本身要能体现专业联动和创新驱动,案例内容要体现项目策划、客户开发到项目成功实现的全过程。营销案例的撰写要符合案例库建设的规范性,完整的营销案例要体现客户开发、市场开发、营销方式创新、新产品和新业务开发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2.3借鉴性和可复制性

让优秀营销案例具有可复制性和借鉴性,是建立案例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衡量营销策划案是否优秀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可复制性。在案例撰写过程中,要从个性化的案例中提炼出共性的特征。营销策划方案要完整,数据要详实,关键环节和步骤要明确。只有这样,才能给复制者一个清晰的思路,让复制者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3营销案例库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开展优秀营销案例库建设工作,要坚持专业联动、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加快创新驱动、促进优秀案例快速复制、实现营销智力资源共享为宗旨。

3.1领导重视,分工明确,组织保障是关键

各层级相关部门之间要通力配合,共同参与,为该项活动提供组织保障。省分公司市场部是营销案例库建设的管理部门,负责全省案例库建设的牵头组织、评选奖励、整理筛选及推广复制等工作。各市区县分公司市场部、大客户中心、专业局是案例库建设的组织落实部门,负责本单位优秀营销案例的收集整理、编写补充、归口上报等工作。

3.2择优评选,双向反馈,不断提升案例质量

省分公司市场部要紧盯重要和重大的营销项目,对各地市上报的案例进行审核筛选后,及时提出专业修改建议,并将审定的优秀案例向全省推广。市分公司管理员要及时重要营销信息、社会热点、市政要点和行业亮点,指导市县相关经营单位更好地开展营销工作。区县相关经营单位要按时反馈营销信息的跟踪和开况,按时、按质、按量向市分公司市场部报送营销案例,并按照省分公司的要求对报送的营销案例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营销案例信息上报工作,要遵循双向反馈制度,做到双向交流,确保信息渠道畅通。

3.3考核评分,奖惩到位,建立科学考评机制

省分公司考评应包括案例上报数量、合格数量、优秀数量等内容,同时从业务收入、利润率、营销难易程度、市场竞争环境、借鉴性、可复制性六个方面的五个层次进行综合评分(见表1),在每季度的全省大客户中心关键绩效指标考评中进行通报。对于连续一个季度上报数量不达标或者质量不合格案例占比过高的市分公司,将在绩效考核时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其在营销体系建设方面的评奖资格。

4加强优秀营销案例库建设工作的策略

4.1政策上激励

省分公司层面要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提高各地市营销人员撰写和复制营销案例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经济价值。对于学习先进经验,积极进行复制推广的单位要予以政策鼓励和支持;复制引用单位要对标先进,师夷长技以自强。对于被复制引用的案例,要根据贡献大小,对原创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原创单位对复制引用单位进行精准帮扶和指导。

4.2项目上引导

各地市分公司要积极引导营销项目团队重点关注邮政金融,特别是城市金融如何突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线上线下渠道平台的整合应用,特别是邮政实体网点的优化转型;大数据在邮政转型发展中的应用;函件传媒的转型突破等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将优秀案例库建设成为省级营销人才创新交流和经验分享的平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智库。

4.3宣传上造势

一是要充分利用微信、QQ等互联网工具,牵头组建相关微信和QQ群,及时和跟进相关信息,增强互动交流。二是要积极向《中国邮政报》《中国邮政》等行业内报刊投稿并争取被刊发,若能作为经典案例进入相关营销教材,将会大大提升江苏邮政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要积极向上级推介。若优秀案例能引起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高层领导的关注和批示,并在全国邮政行业内推广,则会大大提升江苏邮政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如果能涌现出一批这样的优秀案例,就会在全国邮政系统呈现出一种“创新发展,言必提江苏”的品牌效应。

4.4用人上体现

以“例”示人,发现人才、尊重人才、关爱人才、使用人才,努力实现文化价值。优秀营销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也是发现优秀营销人才的过程。对于敢想敢创、先人一步的经典案例提供者,各级领导要做好跟踪培养,确保用得好、留得住。一要对他们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要在外出培训、职级提升、年终考核等方面予以优先,从物质和待遇上加大激励力度,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和稳定感。二要为他们搭建施展抱负的平台、创造一展身手的机会、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条件。三要持续优化人才环境,从根本上提供创新发展的源动力,以此鼓励更多的人加入营销创新活动中,打造具有江苏邮政特色的创新文化。

5结语

建设全国一流的营销案例库,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企业的自我要求,不仅体现了江苏邮政对上级精神的执行力和领悟力,更体现了江苏邮政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篇2

本次“案例”评选活动由国家档案局主办,中国档案杂志社承办,从国家档案局发出《通知》到评选结果揭晓,历时半年。

“案例”的征集申报

为了展示全国

各级档案部门加强

档案资源建设、拓展档案服务领域的创新成果,引领全国档案管理和服务的创新方向,提振全体档案工作者的创新精神,树立档案部门转变职能、服务为先的良好形象,2010年10月11日,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的通知》,对活动有关事项进行了安排部署。国家档案局专门成立“案例”评选活动指导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规定指导委员会负责活动的领导与组织,评审委员会在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案例”的评审工作。指导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下设“案例”评选活动办公室,设在中国档案杂志社,具体负责“案例”评选活动的日常事务。除此之外,《通知》着重对“案例”的申报条件、申报途径、申报内容以及评选方式和时间安排进行了明确。

《通知》下发后,全国各地、各级、各系统档案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案例”评选活动,纷纷转发《通知》并积极组织筛选、申报“案例”。江苏省在接到《通知》后,成立了“全省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评审委员会,负责具体活动的组织,全省共收到各类申报材料99份。经过评选活动办公室层层甄别筛选,评出了“全省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十大优秀案例”,最后根据《通知》要求,推荐前5名申报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优秀案例”。上海市档案局组织各区县档案局开展了“十一五”期间“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优秀案例”申报评选活动,将评选出的优秀案例上报国家档案局并对优秀案例获得者进行了表彰,颁发了“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奖”,这在上海档案事业发展史上尚属首次。据悉,上海市档案局打算将评选创新“案例”的活动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促进全市各级档案部门以创新为驱动,加快转型发展。这两个事例充分证明,“全国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是一项颇有意义的开创性举措,契合了各级档案部门的心愿和想法,各级档案部门希望通过这次评选活动展示档案部门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

“案例”征集阶段,各地上报“案例”的积极性非常高,《通知》要求“各省级档案局选送3-5个案例”,但是大多数省份上报的“案例”超过了5个,有的甚至实现了“翻番”。截止2011年1月31日,“案例”评选活动办公室共收到案例230个,其中经省级档案局,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档案局推荐报送案例184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报送案例13个,总参办公厅保密档案局推荐报送案例2个,大型企业报送案例31个。

“案例”的评审

各地报送的“案例”包括电子版和纸质版,评选活动办公室对“案例”进行了认真登记、核对和整理,将所有“案例”刻入光盘,同时研究制定了《全国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优秀案例评选评审标准》,然后将这些材料分发给评审委员会专家进行初评。为了保证评选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国家档案局在确定评委的时候,除了邀请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外,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教授,以便于听取各方意见。还有,此次评选活动指导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没有聘请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同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回避,以保证评选活动的公平、公正。

每位评委根据《通知》和《评选评审标准》的要求,分别从230个案例中推荐30个,赋予一定分值并且给出了详细、具体的评审意见。评选活动办公室将评委的推荐(投票)结果进行统计汇总,按照票数由高到低选出39个入围“案例”,进入终评。

在初评的基础上,案例评选活动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全国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优秀案例评审会”,对“案例”进行终评。各位评委专家围绕“完善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完善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完善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目标和“安全第一,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战略,就初评入围的39个“案例”进行了认真讨论和分析,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从39个“案例”中评选出30个“全国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优秀案例”。然后再通过讨论和无记名投票从30个“案例”中最终评选确定12个“全国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最佳案例”。

“案例”评选的意义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篇3

(1)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高职院校的管理学专业应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各教学环节和课程体系都应以此为中心开展。由于管理学课程的覆盖面广、内容多样,缺乏重点实际问题。因此,其教学内容应侧重模块化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模块。由管理学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以及基本职能等组成。②专业模块。由企业经营、生产和财务管理等组成。(2)创新教学方法。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创新,使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使用案例教学、开放式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实训以及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形成导学、助学、自学的三维教学模式,通过对国内外情景模拟和经典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增强学生对现实情况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实践教学比重。在实践过程中对课程教学进行延伸。例如,定期邀请企业家或校外专家对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了解、认识企业管理中的前沿问题和关注热点。建立综合实训基地,购买、研发管理学模拟软件,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模拟的管理工作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增强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

2.1教学条件改革

高职院校管理学教学条件改革包括建设教学软硬件设施和教学开展等方面进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归类收集网络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以及经典教学案例,在网络环境中提高学生的系统理论知识,增强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整理和课程内容相符合的资料,使课程教学生动化、多样化,让学生在人性化的网络环境中学到系统性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既丰富学生视野,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根据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教师、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分配任务由学生分组完成。通过学生决策灵活运用管理学理论知识,行成完整的解决问题方案。在此过程中,由教师为各小组进行规则明确,角色分工,带领模拟决策等。使学生在模拟训练中掌握经营技巧、经营知识,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3)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通过校园网站,在网上呈现管理学课程中的课程大纲、课程计划以及各章节的ppt讲稿、电子讲稿等。也可以展现各公司企业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对企业的经济环境、发展状况以及政策变化等有清晰的了解。(4)建立优秀教学团队,以科研推动教学。课程组成员的年龄、学历、教学经验、职称和研究方向形成良性互补,优化学术氛围,形成科研和教学间的良性互动。同时,授课教师应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把一些好的分析思路和案例相互切磋,达到资源优化共享的目的。

2.2教学内容改革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适时调整教学大纲。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主,适当的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调整,重视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包括策划、组织、协调、领导和决策等能力。同时,压缩理论知识,增加实践环节,增加管理实验和案例分析等课时量。(2)加大信息量,更新教学内容。选择优秀管理学课程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所接触的管理学知识处于学科前沿领域。对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在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原则上,针对不同对象把管理学教学文件数字化处理,在与媒体结合的基础上,形成教学课件。课件内包含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有机整合,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管理理论知识,对管理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解决。(3)避免课程重复,妥善处理后续课程。对管理学课程教学进行内容上的明确分工,把原本属于生产管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调整到具体专业课程中。并依据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突出管理学课程教学的重点,确保管理学的教学系统性,与后续课程建立联系,提前预留教学活动所需空间。

2.3教学方法改革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多采用案例讨论、课堂讲授、情景模拟以及沙盘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对管理方法和理论的理解。使学生在教师引导学习的同时,重视相互学习、实践学习。(1)案例教学法,配合情景模拟进行互动式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掌握。(2)采用灵活教学方法方式,密切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引用当地优秀企业的实例和数据。同时,坚持团队合作,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命题考试等进行统一整合。课程组成员及时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研讨等。(3)通过课程论文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进行测试,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也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创作奠定基础。

2.4考核方式改革

管理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对学习的创造性、灵活性,教学活动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素质、能力和知识等进行综合评价,把实践考核作为评价考核的核心内容。其具体做法如下:平时课堂考核(课堂出勤、案例分析参与、课堂讨论等)占20%左右。课后考核(学习汇报、课程论文以及调研报告等)占20%左右。实践考核(能力性考核、知识性考核)占60%左右。通过多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感性认识,使学生成为适应当代管理学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2.5教材建设的完善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所使用的管理学课程教材与本科教材极为相似,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内容抽象,不易学生学习掌握,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教材建设的完善对管理学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可采用具有较强权威性出版社出版或由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例如高教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教材,以及斯蒂芬编著的教材等。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不断更新等特点,能够使学生接触世界最前沿领域的管理学知识。同时,高职院校也可根据自身教学要求、特点,尝试编写适合本校学生需求的教材或辅助教材。

2.6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资源利用主要指充分使用师资力量、网络资源以及社会资源。优秀的师资力量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深厚的网络资源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化,而社会资源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点。

3结语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篇4

一、对十位优秀法官的剖析

“最美基层法官”活动有着全面、系统、公开的评估程序,其中,评选标准、获奖理由是研究十位优秀法官个人素质的可靠材料。接下来,笔者以上述材料和他们公开的判决书为视角,分析当代中国优秀法官在专业水平、道德修养、政治素质三方面的特质。

(一)评选活动的标准

“最美基层法官”的评选标准共四条,即“为民”、“公正”、“清廉”、“奉献”.这些标准的具体内容很少涉及法官作为法律职业群体所应具有的专业素质。而且,“为民”、“清廉”、“奉献”三项标准全然未涉及,其主要内容类似行政官员的行为规范,比如服务为民、竭力维护社会稳定。

即使在“公正”这一标准中,除了每个合格法官所应具有的品质外(如依法审判外),还需要“努力实现办案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以及“所办案件数量多、质量好、效率高”.因此,在“公正”标准中,优秀法官与合格法官的不同之处在于所办案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以及工作效率高,并未全面提出职业化、专业化法官所应具有的其他法学修养要求,比如法学理论水平高、法律思维缜密、裁判文书优秀等;这种“公正”标准提出的要求亦模糊了司法人员与行政人员的界限。

(二)十位优秀法官的获奖理由

评选结果中的获奖理由是整体上对该法官个人素质、道德品质、工作方式、取得成就的介绍。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首先,他们具有评选标准所要求的优秀品质,比如以调解作为主要的纠纷解决手段,司法过程中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式积极、主动、亲民,办案多且上诉、率低,廉洁公正。另外,结合新闻媒体的宣传[1],可以发现大多数法官还具有评选标准要求以外的突出表现,它所反映的信息亦具有深刻的内涵。由此可知,在评选标准提出的优秀素质之外,普通百姓与评选主体还关注,(1)偏爱调解、协商等无损社会关系的纠纷处理方式和能够促成问题解决的联合协调机制;(2)超出普通公务员应有职责和合理的“奉献”程度之外的无私奉献健康和甘于艰苦等事迹。

(三)部分优秀法官的判决书

判决书的内容既反映一位法官能否做到评选标准中的“事实认定清楚、法律适用准确”,又能够体现法官的论证推理过程、对条文内涵和立法宗旨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判决书毫无疑问是法官所有职业成果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2]

但根据北大法宝数据库对十位优秀法官的搜索结果,发现没有黄志丽、郭兴利、春强、才让旺杰四位法官的判决书。囿于篇幅,笔者仅分析两位在北大法宝搜索到的双方当事人或人都到庭的案件①,即姜霜菊判决的“陈某某诉周某某婚约财产纠纷案”(简称彩礼案)和朱正栩判决的“原告赵玉连诉被告刘国和赡养纠纷案”(简称赡养案)。从判决书中可以发现与法官专业化、职业化趋势相背离的现象:

1.判决书整体表述不流畅,事实认定不清,逻辑不严密。虽然两份判决书的框架结构均严格按照着“原告、被告、事实、法院认为”四个步骤在书写,但各个部分写的内容简略过多,造成相互之间不衔接。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经审查认定的事实未得到当事人的辩解和证据的印证。比如,彩礼案中关于“被告是否给原告见面礼1600元”,姜法官在最后判决部分是给予了认定态度,但在其他部分未提到这一事实,仅是有“提出”的表述,且没说明这一事实有无法律事实证明或得到原告的承认。又如,在赡养案中,事实认定部分未对被告的“分家”答辩进行认定和回复。

2.判决理由论证不充分,引用法律不明确。彩礼案中涉及的彩礼归属问题是没有相应的具体法律规范可以适用,且难以妥善解决的“家务事”,这就需要法官以极具说服力的论证说理进行裁断,但姜法官的判决理由是“依农村当地风俗,被告实收原告彩礼数额较大,在双方终止恋爱关系后,被告应予以返还。在双方终止恋爱关系前,被告为准备结婚已经购买许多东西,给被告造成一定损失,故被告应返还彩礼款的50%为宜”.并未给出“农村当地风俗”所设定的返还情形、返还原因,亦没有说明“被告损失”的具体数额及其是否构成最终判决结果“返还50%”的全部条件。在朱法官的赡养案中,判决书有被告“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的表述,但未说明是哪些规定。另外,判决书判定被告应承担原告生活费中的四分之一,即80元,但未说明原告320元生活费的计算标准。

(四)十位优秀法官所具有的特质

通过上述评选标准、主要事迹、判决书三个具体视角的研究,可以总结出十位优秀法官在专业素质、道德品质、政治素质方面,总体上存在着如下相同点:

1.专业水平不高且偏向追求实质正义。作为职业群体,十位优秀法官的法律专业修养并没有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的关注程度高。“

对于法官,中国民众虽然也会关注到‘技术’层面的推理技巧,但更为关注的是,法官的执法作风、个人品格和政治道德等素养。”[3]而且,在司法活动中,优秀法官为了追求实质正义,会出现忽视程序的作用、手段的限制和不同机关单位的功能定位的现象,比如能动司法、协同调解。2.较高的道德修养。甘于艰苦,无私奉献是获奖理由和优秀事迹中经常出现的词汇,它们反映了优秀法官应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最美基层法官”活动中所树立的优秀法官形象,大多数都为了普通百姓的利益,愿意自己多付出一些努力和辛苦。无论是身体上、时间上、物质上还是无法计算的精神上,他们大多数都有过超越职责范围外的奉献。

3.合格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在十位优秀法官认定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几乎贯穿评选标准始终。“为民”的宣传口号、亲切能动的工作方式以及尽可能多的使用调解、协调等无伤社会关系的纠纷解决手段,实质上是服务型官员的特点。同时,“公正”标准中工作效率高的内涵更多是特指调撤率高而非办案效率高亦溯源于此。

二、中国与英美当代优秀法官的比较

(一)英美当代的优秀法官的特质

首先,英美当代优秀法官的特征体现在裁判文书的撰写上。在这些国家,能否写出优秀的判决书被看做衡量法官的最重要的标准。就司法判决书的论证而言,应当说普通法的法官展示了非同寻常的技能和热情;特别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更是十分出色。[4]优秀的英美法系法官更是看重自己的判决书,反复修改、字斟句酌,以求认真地探求事实,准确地适用法律,充分地说服他人和自己。而且在新颖的案件中,优秀的法官还会基于政策和裁判的影响作出创造规则的判决。耳熟能详的美国违宪审查制度是由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创设;施行多年的“隔离但平等”的民族歧视政策在布朗诉教育委员会案中被九位大法官共同。

其次,英美当代优秀法官的法律思维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形式主义的特征也体现在裁判文书的写作上,这些优秀法官的裁判文书总是首先认定案件事实,接着通过先例确认某些规则,并考察这些规则如何被其他判例限制、扩大和改进,然后针对相似案件的背景检验他的解决办法是否合适,最终做出判决。其思维过程一直围绕着“判例”,而体系化的条文。另外,英美优秀法官严格遵照着程序正义的要求。着名的辛普森案正是美国优秀法官恪守“正当法律程序”和形式正义的典范。

另外,英美法系的法官与中国法官相比,几乎不受政治因素干涉。比如,美国联邦法官的政治立场经常出现摇摆,8位大法官由保守派变成了自由派,其中6位是由共和党总统任命的,3位大法官由自由派变成了保守派,他们3位都是由总统任命的。[5]

(二)中国与英美当代的优秀法官的比较研究

1.法官的功能不同。与中国优秀法官并不需要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相比,在西方,人们牢记的好法官,通常具备高深的理论素养,掌握精湛的法律推理技术,能够阐释司法裁判中的精深法理,甚至,他们不仅能够裁断疑难案件,而且能够创造出一般性的规则。[6]

这种法律专业素质要求的不同首先体现上述中西裁判文书的撰写上。在中国,判决书只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确定案件终点的一个证明。而在西方英美法系,裁判文书至少有三个主要作用,即确定案件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向社会公众报告司法过程,提供法律渊源。这些重要作用要求法官应该详细地说明思维过程和判决理由。另外,英、美是严格遵循三权分立的国家,公开的司法文书所阐明的论证说理过程是普通公民监督司法权行使的主要途径。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英美国家优秀法官都需要具有较高的法律专业水平,做到思维缜密、论证充分、以理服人。

2.司法权保障制度不同.英美法官之所以能够摆脱政治因素的影响是因为国家政治体制赋予法官享有独立的司法权,而且这一理论式的表述还有诸多具体制度的保障。

比如法官的遴选程序、终身制、高薪制。因此,在英国,法官不受女王和其大臣们、政府机构或议会的控制和指挥。他们是完全独立的。……在美国,司法独立于政治干涉和压力被认为是根本。以美国的制度保障为例,在州法官选任方面,由律师和非律师组成的选举委员会提出州法官候选人,由州长选择任命,上任一年后,再由公民重新投票决定其去留,该程序能够使州法官摆脱政界的干涉。在联邦法官方面,尽管是总统任命,但法官的终身制和高薪制使得他不用顾忌“背叛”其原来持有的政治立场的后果,能够抵御外界因素的影响。

3.司法制度不同.司法制度不同亦是中国与西方在法官思维、专业素质方面出现差别的主要原因。英美国家的司法制度贯穿着“正当程序”的形式思维。在英国,它产生于着名的自然公正原则,后来经历代国王的反复确认,到14世纪末成为英国立宪体制的基本标志。在美国,“正当法律程序”亦在1692年就已经出现。另外,英美国家的司法制度属于英美法系,它们有着严格遵守以“令状”为诉讼形式的传统,“遵循先例”是其根本的运作原则。因此,在英美两国,法官并不是“逻辑地”从法律条文体系中得到运用的法律条款,而是运用过去的司法经验得出应然的判决理由,遵循着“经验的”司法逻辑。

三、结论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篇5

1.集中培训阶段的培训模式

1.1学习-讲座-研讨。据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学员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地安排了讲座。学员们结合讲座内容,与主讲者进行互动、研讨,以促进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专家讲座与研讨交流、学员沙龙和案例分析、实践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普遍性与区域性生物多样性特色教学、体验反思与训后提高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分享教学经验与智慧,着眼于提供专家与培训者互动的平台。

1.2优质基地中学跟岗研修。到有特色的优质中学进行跟岗指导为特征,以参与式培训为主打形式,通过专家专题发言、学员参与式讨论、观摩课堂教学和以学科为载体的校本培训等形式实施,力求在参与互动中建构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研修中既注重方法引领、理念内化,又注重实践指导。

1.3通过送教下乡活动,展示成果。针对兵团农牧团场中学生物教师对各类培训的需求,做到按需培训、送教下乡,努力解决农牧团场生物学科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员献课、学员教学反思、学员专题讲座、学员组织参与式讨论、专家组评课及评估考核等形式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以展示培训研修的成果。

1.4经验共享。通过“结业考核与学员经验交流有机融合”的形式,使学员之间交流分享经验。从培训内容的板块设计来看,各学科的培训形式基本上都包括以下三大板块:(1)学员交流。学员先分组交流自己近5个月来的培训成果、个人体会、教育故事和教学案例,再把小组交流中表现优秀的学员推荐到全班交流。(2)论文答辩。由高校学科教育专家和省、市、区教科所教研员以及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的论文答辩小组主持论文答辩。(3)提交丰厚的结业成果。学员需提交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期间的个人发展规划、培训总结、个人教育教学中的叙事小故事、优秀公开课教案、校本研修方案、公开发表的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或视频案例)等内容。每个学员都将自己提交的培训成果装订成册,相关电子文本刻录成盘,并放在班上展览,以达到经验交流、智慧共享的目的。

2.分散培训阶段的培训模式

分散培训阶段,对返回工作岗位的学习、研究,我们注重发挥这些骨干教师在当地的辐射、引领作用。为了保证分散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采用的培训模式为:

2.1个人课表学习。通过培训中心引导教师结合课程改革,设计教学生涯发展规划,指导学习者自主制定学习与培训的时间表,为学习者提供读书、讲授与实践活动的“菜单”供他们自主选择,设立开放的培训和信息资料中心,创造丰富的信息环境。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养成专业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鼓励兵团农牧团场中学生物教师与本师(市)城镇内市级骨干教师结对子,进行相互听评,个别指导和相互交流,并将结对子情况作为城镇骨干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促进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和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构建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等,建立良好的可持续跟踪交流发展态势。

2.2远程网络学习。培训中心利用e-mail、QQ、博客等网络通信开展的教研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起兵团农牧团场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以教研活动为支撑、以信息资源为支持的交流网络,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关注教学热点、难点问题,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贴近教师专业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凝聚在基层教师身上的实战经验与各位专家教授的高度理论指导相碰撞、熔合。

2.3课题研究形式。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的培训方式。指导教师选择适当的教育科研课题,并担任申报人,然后分设若干个子课题,组织学员分工承担研究或实验任务。其目的是使课题研究或实验的全过程成为培训学习的过程,从中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兵团农牧团场骨干教师基础较薄弱的情况,选择了贴近学员实际的小课题(具有近、小、真、准、高、深的特点)。

2.4教学实践反思。这种做法是指学员运用所学理论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对自己的实践行为进行梳理,重新审视,作出理性思考。要求学员分散培训时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培训模式。具体流程为:(1)实践:组内备课、上课,完成课堂实录;(2)反思:与所在学校教师一道对课堂教学细节共同进行研讨,结合案例研讨方式,赏析课堂的愉悦与困惑。借鉴他人创意,突显自我风格,完成新的实施方案;(3)再实践:组内教师对同年段不同班级学生,进行二度实践,完成第二轮课堂实录;(4)再反思,再调整,完成第二次修改方案。

2.5特色式校本在研引领。通过与受训学员及单位的“手拉手”长效性培训机制,探索结对申报、资源共享、合作论坛、互访交流、对口支援、“捆绑式”评价、彼此促进的均衡发展模式,为学员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提供方向性与策略性的引领。推出一批新时期优秀初中生物教师的典型及初中生物教师工作的示范区。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篇6

关键词:影视作品案例;教育学;教学;原则;方法

高等师范《教育学》是一门教师教育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由于教师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教育实践性,因此《教育学》的教学往往承担太多的任务导致课程价值虚张,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教学内容空洞,缺乏实际针对性;教师抽象理论讲得多,问题探究少;加上课程资源缺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死板,学生实际收获少;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重视结论轻视过程,评价方式单一,以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为主;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应用教育理论来分析问题、解释教育现象的能力差。针对这些问题,适当精选影视作品案例可增强师范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是对某个复杂情境的记录。一个好案例是一种学习工具,它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使师生可对某一特定情景进行分析,并寻找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当案例被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就成为教育案例。教育案例指在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或以现实为原型提炼出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或者事件判断,是对事件的描述。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观看、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源于医学教育中的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是一种跨学科领域的学习架构,有助于帮助学习者将所学内容与真实生活进行连接,引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者主动参与的学习行为,增进学生自我引导的学习技巧,增强知识迁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影视作品是历史情景的再现,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用多种艺术符号加工而形成的典型案例。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但能给人以巨大的艺术感染,还能陶冶情操、铸造品格、熏陶理想,给人以美的享受。1996年7月,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7月31日,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教育影视片推荐和发行放映工作的通知》。优秀的影视作品在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精选影视作品案例作为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加强《教育学》教学的实效性,拓展学生的视野。

一、影视作品案例在《教育学》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在网络、传媒异常发达的今天,各种各样的媒介为我们提供丰富多样的视听素材,现代影视传媒以其特有的强势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适当、确切地运用优秀典型的影视作品作为案例进行《教育学》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人文素养,陶冶情操,激发敬业精神。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是教育电影的倡议人之一。他曾经说过:“凡一切事业,一方虽为实用,而无不有美术之意寓其于间,要之执业精神,务必调剂平和,则无论处何地位,均可,断不至于因抱负受屈,抑郁而自伤其身也。”影视作品营造的充满浓厚艺术氛围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师范生今后的执业精神。在现代社会,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泛滥,教师职业地位较低,如果没有几分敬业精神,就无法忍受教师职业的辛劳。作为教师必须具备几种基本素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格素养。从教学的角度说,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精神气质,很难凭借老师的一两句话教会师范生。影视作品则可将我们带到特定的情景中,身临其境地经历、感受,接受情感的震撼、心灵的洗礼、理想的教育。教育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中的主人翁――代课教师魏敏芝就传达了教师职业应具备的一种品质,那就是对所有孩子的关爱和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可见,优秀的影视作品案例有助于师范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陶冶情操和人格,激发敬业精神。

(二)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关注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将所学教育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进行连接,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学以致用。教育影片《我妻我女》展示的家庭生活和教育细节可使我们在获得社会整体教育思路的同时,挖掘个案的家庭教育类型,综合思考教育在连续性和非连续性之间的过渡和转换,具体展现教育的张力。优秀的教育影视作品案例能给教育问题提供情景视角、互动视角、表述视角、纵向研究视角和影视人类学视角。由于课堂教学主要提供间接性经验,学习内容以定论为主,这就更需要辅之以模拟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景中建构知识。影视作品案例提供得当就可起到这样的作用。情景视角是对已有理论和社会冲突的一种综合性解释。切入教育情景离不开以互动视角为依托,教育电影《美丽的大脚》一开头就呈现了一个典型个案:农村妇女张美丽的丈夫因偷盗火车铁轨去买废铁导致火车翻车事件被判处死刑。她丈夫临刑前希望能吃上一口红烧肉。丈夫的死使张美丽悟出丈夫死于贫困,死于愚昧无知。为了让村里的孩子摆脱愚昧,她当起一名乡村教师。影片广阔的社会背景视角展现了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落后面貌,如果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观看、探讨,有助于加深师范生对教育在育人、经济、政治和文化功能等方面的理解,认识到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教育现象的阐释和理解离不开宏观的历史背景,必须以文化的整体流变为主要脉络。而电影往往以其宏大的叙事风格将我们纳入到历史脉络中。因此,优秀的影视作品案例可从纵向研究视角向我们提供历史脉络演化的过程式分析和对研究对象本身的追踪和考察,从而深化教学。

(三)调节学习情绪,增加学习趣味性,激发学习动机。将影视作品案例引入到《教育学》教学中,可作为例证说明某一教育原理,还可调节学习情绪,增加趣味性,激发学习动机。教育研究的个案常蕴含着许多需要破译的成分,这些个案无法被拘泥在某种特定的模式中,这就要我们运用纵向研究模式去发现个案提供的可供使用的成分,并将其作为支撑理论的论据。教育电影《春风化雨》中的基廷老师不仅上课风格幽默,而且是学生思想的“船长”,他反对固定不变教育的模式,反对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他鼓励用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倡导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但是创新常常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基廷老师被学校开除了。通过对基廷老师人物形象的讨论,学生意识到一个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精神领袖,应不断激励学生寻找人生的理想、前进的方向和幸福的生活;通过对剧情的讨论,师范生也更深入地理解了教育创新的价值和意义,也更深入地体会到创新与陈腐之间的必然矛盾和创新的艰巨性。精选优秀的影视作品案例可提供鲜活的教育背景和人物场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对问题的思考。

(四)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积极的课堂互动。影视人类学的视角揭示,影视表现也是一种符号,是对研究对象的一种抽象概括。影视作品对理解教育、文化等社会现象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影视作品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能驱散课堂过度讲授带来的疲劳综合征,更深刻地打动学生。在教授“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一章节时,围绕个体发展的两种动因――内发论和外烁论――笔者选择了央视《缘分》栏目的视频《吕代豪:从囚犯到博士》作为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内发论和外烁论可同时对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教师分析这个案例,结合讨论,学生课堂发言很踊跃,对内发论和外烁论的理解也更深入。课后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90%以上的学生喜欢这样的教育案例,也表示希望教师在教学中多运用这样的视频案例。其实,调查的结果也在意料之中。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成长的环境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缺少社会经验,这样的案例给他们提供了反思自我和批判现实的场景。

二、影视作品案例在《教育学》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一)典型性原则。影视作品案例在选择上应注意其典型性,挖掘作品中蕴含的教育意义,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在案例选择上要多花工夫,一是要考虑案例符合学习内容的需要,二是考虑案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对视频适当地进行剪辑,突出典型性事件。例如针对当前中小学生教育中的暴力问题,可截取5分钟的中小学生暴力视频作为问题引入,可激发师范生探索问题的欲望,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育性原则。赫尔巴特非常强调教学的教育性原则,他发展了西方“美德可教”的理性主义传统,认为:“道德只有在个人的意志中才有它的地位”,“德育绝不是要发展某种外表的行为模式,而是要在学生的心灵中培养起明智及其适宜的意志来。”要让影视作品成为教学资源介入,使教育的力量在师范生身上“发酵”并产生行动,就必须启迪师范生的思想,让他们意识到未来作为一名教师的历史使命感和光荣感,并引起情感的共鸣,因为原则和行为方式产生于情感。选择影视作品案例,要考虑案例是否能给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生思想的启迪、情感的感染和人格的召唤等因素。例如,电视剧《大长今》所表现的对事业不弃不离、执著的精神对启发师范生今后从事教师职业要做到“有目标、有信念、有追求、有毅力”就有一定的启发性。

(三)时效性原则。教育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对教学进行最优化。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指出教学评价的两条标准:一是效果,二是时间。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案例要注意一定要有实际的效果。由于影视作品经过高度概括和凝练,其思想性蕴含在影视艺术的表现符号中,如果没有结合教学去讨论,引发学生思考,挖掘出其中的思想、意义、规律和道理,案例就会随着播放的结束而失去意义。也就是说,影视案例提供的是种种现象,发现意义和追寻真理需要师生的共同探索。另外,影视作品是现实生活万花筒般的反映,也会传递一些消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其次,时间也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影视作品案例能够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惊,但使用起来也比较费时,所以要把握好教学的节奏,精选案例,把握好播放的时间和讨论的时间。同时,影视作品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也不能过多、过频繁。

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是可适当考虑的原则,但不是根本性原则。由于教学内容经过精选和凝练,很容易显得枯燥无味,不容易被消化吸收并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考虑选择的影视作品案例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也很重要。但是如果教师过于重视趣味性原则,有时也会顾此失彼,迷失在案例中,淡化了教育和教学目标。所以,趣味性原则可适当考虑,但不能过于看重。

三、影视作品案例在《教育学》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运用影视作品案例进行教学,过去教师常采用“理论讲授+影视作品观摩”的教学方法,容易停留在感官刺激的初步体验阶段,对主题理解、意义追寻不够深入。在实践中还可以使用的方法主要有:

(一)演播法。在课堂教学中,它指教师借助现代教学媒体,演示图像、播放录音以传达教学信息。由于演播使学生停留在观赏的阶段,所以一定要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演播要保证有良好的视听效果,做到图像清晰明亮;声音清楚,音量适度。视听结合的演播材料,声画要同步。在教学中,先演播什么,后演播什么,怎样演播,演播的时间多长,是否要重复演播,都要十分讲究,周密考虑。教师要结合案例进行适当的提问、谈话、讨论和点评,只有通过积极地与学生互动,才能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案例的理解,从而上升到理论的层面。

(二)情景创设法。情境创设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的核心在于激感,让学生进入到教师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情境中。情境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等。要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程度,以目标为导向,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加强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作为情景的案例时间不能太长,要典型,教师要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探究讨论法。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观看视频案例,让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讨论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师生交流,在富有协作性、探索性的集体的、宽松而安全的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运用这一方法教师需要较丰厚的知识储备,要注意给出明确的讨论问题,讨论的时间要充分,要有一定的倾听技巧和激励技巧,把握好讨论主题,不能给出“标准答案”,要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总之,在教育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不能死守着传统的课堂,需要通过各种现代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静.高师公共教育学合作教学模式初探[J].河南社会科学,2007,(6):129-131.

[2]李允,陈立峰.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现状反思、观念重建与有效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5,(10):78-82.

[3]毕春苗.师范教育学的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6,(6):37-38.

[4]张同道,黎煜.被遗忘的辉煌:论孙经明与金陵大学教育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4):99-105.

[5]蔡元培.在上海南洋公学的演说[a].蔡元培:大学的意义(叶隽考释)[C].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129.

[6]庄孔韶、冯跃.《我妻我女》:一个教育与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展示[J].社会科学,2006,(1):107-114.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篇7

无论是市场营销专业本身,还是广告学课程,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为广告学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教学中一定要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采用多种教学法并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进一步强化案例教学法

如今经管类院校在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广告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和创新性。这门学科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发挥创意,不仅要善于学习理论知识,更要善于观察生活、把握时代特色,鼓励发散思维、嫁接思维。因此,案例教学法在课程学习中尤为重要。第一,经典案例。在广告学中,有许多理论来自于广告创作人的实践经验总结。在课堂讲述中,用经典案例来说明,更能刺激学生对理论的学习热情。第二,代表性案例。将广告热点作为案例讲述,并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也就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学生本来就喜欢追赶潮流,也乐于去接受新事物,广告热点问题本身就受到学生的关注,以此作为突破口,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第三,网络广告案例。在目前的广告学课程体系中,对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媒体、网络广告模式的讲述非常少。但这又是未来的营销、广告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课程讲述中有选择地讲述网络营销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需要收集广告案例,建立案例库。管理类课程有一个共性,即权变的影响:环境不同,则方法不同。案例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不同的变量,并匹配不同的理论,查找解决方案的过程。此外,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案例收集的过程也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并不断关注时展的特征。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虽然是将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展示的机会,但教师需要将大量工作做在课前,例如对案例的精简、整合、分析、归纳等,这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另外,教师需要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资料,寻找解决方案,多动手,勤动脑。通过多看、多想、多练,培养学生对广告创作的感觉。

2.专题教学法

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做些专题讲座。在专题教学法中,可以将课程中的重复内容进行凝结归纳,并在主题突出的情况下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法需要结合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主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广告学课程中,广告心理学部分与消费者行为学的重合、广告调查部分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重合等,通过专题教学法可有效消除。

3.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的重点在于优秀广告的展示。只有看得多,才能锻炼出学生的欣赏能力。当代的教学手段日趋先进,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投影仪、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教学手段,灵活运用ppt课件插入广告图片、播放广告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欣赏优秀广告作品的同时,有目的地讲述作品成功点在何处,提升学生的广告欣赏水平,了解广告成功的因素,潜移默化式地提升学生的广告创作能力。另外,可以通过作业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名的广告网站,例如中华广告网、中国广告设计网、中国广告网等,通过某个主题搜索、寻找优秀的广告作品,使学生提高广告素养,达到教学目的。

4.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是让学生整合知识,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但这类教学需要整合企业资源,寻找适合学生操作的广告项目,来达到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例如,让学生参与创业策划大赛、营销策划大赛、与某些企业合作参与广告设计项目、包装品牌设计项目等,让学生在实际设计中获得直观的认识,教师在旁指导说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在课堂中,还可以通过某些课题,让学生开动脑筋,例如:关于某某项目的广告主题的思考、对某项目策划的广告方案等。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基于网络广告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广告宣传,是需要教师考虑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毕竟,目前在网络上做宣传的方式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质,例如搜索引擎、博客营销、病毒营销、植入式广告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营销专业和广告专业的学生就业时会向网络广告领域扩展,不掌握这部分的技术就意味着与时代的需求脱节。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需要有目的的加强这部分的培养。

5.研究教学法

当然,我们在课程的学习中,也需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并指导学生阅读文献,确定研究方向,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解决广告问题,并学习写作专业论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种方式可以和课程考核机制结合,培养学生的科研创造能力。

二、结语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篇8

关键词:《机器维修工程学》;维修;生产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095-02

《机器维修工程学》是石河子大学特色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的骨干专业课,是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和高职“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课程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是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专业课。

课程组紧密结合机械维修工程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考虑学生缺乏具体的生产实践经验,单纯靠讲解很难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具体情况,运用教师科研、周边企业以及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实际资源,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建立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协调、课堂教学与实验相结合、教学与生产实习紧密联系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优化机械维修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程组结合机械维修课程教学内容的体系与特点,从培养学生多方面工作能力要求出发,就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了五大教学模块:机械可靠性理论、修理与修复工艺、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维修经济分析与管理和实践教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螺旋上升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注重维修基础理论和各类修复技术和方法共性部分的讲解,在着重阐明机器故障诊断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兵团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大型农机装备的特点,介绍兵团农机维修对诊断技术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采用案例教学法,针对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调动学生参与讨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大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理论教学、实验与实习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课程组结合兵团区域经济与区域特色,兵团农业机械机、电、液、信一体化发展方向与要求以及学科的发展动态,不断充实新的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课程内容,在实验教学中,由基础类实验向综合类和设计类实验延伸,开发了虚拟实验平台,增加了机械故障诊断实验、液压系统故障诊断试验,并新增了故障诊断检测仪器及软件、发动机马力试验台、液压试验台、车模型及仿真试验台、无级变速器、新型拖拉机(迪尔454、迪尔300、迪尔1054)等仪器设备,为机械维修试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将部分基础类实验内容安排在“修理生产实习”中进行,研究建立了“理论教学、实验与实习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续)。

三、拓展修理生产实习内容,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为适应现代化机械设备集机、电、液、信一体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课程组实时地完善了拖拉机修理生产实习方式,在校内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了校外实习环节,依托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如:新疆吉峰天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及约翰迪尔新疆售后服务点,修理实习过程中增加了约翰迪尔2054、纽荷兰t2104、凯斯CpX620采棉机等机型,从而拓展了实习内容,在原有铁牛-55、东方红-502拖拉机等单一机械部分故障维修的基础上,扩展了约翰迪尔2054等拖拉机的机械、液压、电气及控制部分的维修内容。在为期4周的实习过程中,采取就车修理法,团队协作讨论维修方案,并解决修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的专业知识,动手实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四、加强产学研联合,坚持“校内教师走出去,企业专家请进来”的思路。

课程组教师从2008年至今多次前往多家合作公司进行参观、实地考察、学习,并帮助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主要针对大型空气压缩机电机振动异常现象进行现场测试、信号采集以及分析,为该厂提供了解决方案,不仅为企业解决了实际生产问题,还收集了相关素材与案例,拓展了教学资源。课程组教师多次参加全国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培训与学术交流会议,先后邀请多名校外专家开展了专题讲座和知识交流,包括新疆天业集团、宝钢集团能源等。组织学生多次听取了关于“机械振动测试在工程中的应用”等相关报告。

五、深化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不断加强教师队伍能力

目前,课程组中研究员1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实验师2人,近年来课程组承担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取得各类教学成果奖励20项,发表教改教研论文20篇,部级教材与专著8本。在大学教务处课堂教学质量评分中,课题组主讲教师的评教成绩均在90分以上,4人主讲的课程被评为石河子大学优质课程。课程组教师荣获石河子大学优秀党员1人次,石河子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3人次,机电学院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10人次,“石河子大学教学研究实践奖”1人次,“石河子大学优秀教案奖”1人次,石河子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6人次,石河子大学“3152”骨干教师1人。

六、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鼓励其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近年来指导学生参与各项科技创新活动20项,其中指导学生参与挑战杯1项,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6项,全国数控大赛2届,全国“互联网+”大赛2项,国家大学生新性实验计划2项,石河子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10项。

参考文献: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篇9

Flash是一款矢量绘图和动画制作的软件,要求先有画才可以让画动起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善于捕获景物、动物、人物及任何一件物品,从它们的形态、色彩等到方面去体会,获取大量的感性素材。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发挥空间的想象和创新意识,选择适当的绘图工具来描绘,对学生绘制的作品要及时地进行评价和指导,肯定他们的成绩,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对比剖析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下载一些优秀的Flash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取长补短,既要分析其优点,又要找到其缺点。也能让无从下手的学生提供一个模仿设计的机会。见多识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安排时间展示动画作品和学生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进行评论,对比优缺点,分析得失,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从中获得乐趣。

三、案例讲析教学方法

它是通过对一些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对这些动画结构进行学习与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Flas的制作技术。以学生为主导者,教师是引导者、协助者。对一些具体案例进行逐层剖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从中获益。

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它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藏在每个任务之中。通常,在Flash课程教学中,每种动画的知识点都很多,概念、建立方法、使用技巧等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此时,教师可以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按照知识点难度的不同设计基本任务与提高任务。基本任务为学生课本内容,例如在讲授“翻页画册”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翻书”来让学生认识到在动画过程中图形发生形变的过程,初步了解产生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在设置提高任务时,逐步加大知识点的难度,可以先通过对动作动画关键帧的“属性”面板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分析,如缓动、旋转、调转到路径等等,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再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例子,来制作缓动翻页的动画。最终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并自由地使用所学的知识,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反映学生自身思想与创意的作品。

五、项目教学方法

优秀创业案例分析篇10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践能力

一、引言

市场营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学会面对复杂的营销环境并进行沟通、协调和决策。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营销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命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方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面对复杂营销环境综合决策的能力。而案例教学却能够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够引导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营销情境中,激发学生进行启发式思考。因此,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推进案例教学,特别是对于高层次学员(如mBa)来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优点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案例教学法逐渐在医学、商学、教育学等领域推广开来。到20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哈佛商学院的主流教学方式,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被称为商界的西点军校[1]。营销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某些典型市场营销事实与现象为教学信息载体,通过再现真实而复杂的企业营销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启发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营销决策能力,并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灌输模式,而凸显学生的中心地位,强调对复杂情境的体验和学员间的互动,表现出较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1.情境呈现的真实化。

相对于单纯的理论讲授和举例佐证来说,营销案例能够同时呈现复杂而真实的营销环境、不同的人员角色、冲突性的决策矛盾设计,让学生领会到正确的营销决策需要同时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

2.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课堂教学比较,营销案例教学更注重学生参与。学生需要熟悉案例并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学习变得主动,这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来源的多元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知识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讲授。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听取其他小组的发言并展开争辩,可使知识来源更加广泛而多元。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多渠道地学习营销知识。

4.能力培养的多样化。

案例教学在对学生多样化能力的培养上表现出较大的优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对各国有关专家的调查,在9种管理课程教学法中,案例教学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居第一位,在知识传授、学员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知识保留持久性这三方面占第二位,在态度转变和人际关系能力培养上占第四位[3]。

三、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虽然学生对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期望较高,但是对案例教学满意度较低,这就说明实际的案例教学课堂与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案例教学课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4]。市场营销课程的案例教学效果同样不理想,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优秀本土案例少

案例不同于举例,好的营销案例能够很好地呈现营销决策的情境,而这样的案例编写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和财力。目前国外的营销案例居多,但由于营销的环境、消费者的行为等均受到一些本土化的因素影响,学生对国外的营销环境也不熟悉,导致国外的案例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内案例教学的需要。

(二)案例选择不恰当

好的营销案例应该具有典型性,能够较好地体现理论知识点,知识的宽度和深度恰当。但是开展案例教学的教师经常对案例的选择不恰当,无法在典型性与知识点宽度上很好地把握,导致花了很多时间进行讨论案例,无法较好地涵盖理论知识点,案例情境的可迁移性较差。

(三)学生参与度低

虽然营销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和点评,但是由于案例讨论的考核方式单一,分组讨论中经常有学生出现搭便车现象,不参与讨论或者很少参与讨论。

(四)优秀师资缺乏

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从案例的选择到案例讨论中的组织、引导、考核和点评,都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案例教学的技巧与经验。然而,由于国内案例教学尚处于初期阶段,多数教师的技能仍然是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具有优秀案例教学能力和经验的师资较缺乏。

四、市场营销课程中的案例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课程中的优势和现阶段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本土营销案例库建设

把本土营销案例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推进案例大赛,提高奖励力度。特别是学校层面,划拨专项经费推进案例库建设,并把优秀案例与科研分相关联,提高优秀案例的科研分值和等级;鼓励mBa学员通过挖掘所在企业的优秀案例完成毕业论文,多方面推进本土营销案例库的建设。

(二)案例教学师资队伍打造

组织教师参与案例教学的观摩、培训和学习,鼓励优秀教师分享案例教学经验。如果条件允许,邀请案例企业参与案例讨论,交代企业情境并进行讨论。

(三)案例教学过程控制优化

优化营销案例讨论过程,特别需要解决学生讨论中的搭便车现象,通过小组内匿名评分或者教师随机点名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案例讨论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89-91.

[2]王雅丽.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79-80,

[3]宋华明,杨慧,马义中,钟晓芳.分时段管理案例教学法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9(6):43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