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51:32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篇1

关键词: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设项目施工是一个复杂的人类活动过程,其一般经历的时间周期较长,消耗的资源和能源非常大,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显着,所以,全面认识和恰当评价建设项目施工给环境、资源和能源所造成的绿色风险,既是防治环境污染、减缓资源和能源耗竭速度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一、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概述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概念风险一般指一种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针对地球这个自组织系统而言,系统内的任何人类活动,只要超过一定程度,对人类生存的环境及所依赖的物质基础(资源和能源)都会产生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其影响的结果也是一分为二的,可能造福,也可能为害,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能是危害性的,所有这些负面影响出现的可能性即为风险。绿色风险区别于其它风险的地方在于绿色的概念,绿色概念是和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息息相关,绿色概念即“3R”概念,亦即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能源消耗。所以,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定义为: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影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即“3R”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亦即建筑项目施工活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符合一般的风险管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绿色风险的分类、绿色风险源的识别、绿色风险分析、绿色风险控制。

1、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分类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分类是绿色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是人们系统地识别绿色风险存在源,并最终按类别形成一份合理的绿色风险清单的过程。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分类见图1所示。

2、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识别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识别就是找出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源之所在和引起绿色风险的的各种因素。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识别途径有两种:

通过感性认识和经验对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进行识别。

依靠对各种绿色风险事件的统计、资料经验和绿色风险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而发现绿色风险的损害情况,以及有规律的损害风险。绿色风险识别的一般方法有:预计危险分析、危险及操作性分析(HaZop)、事件树分析和事故树分析(Fta)等。本文用图表的方法列出建筑项目施工的绿色风险,如图2所示。工程技术人员在利用此图进行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识别时,只需要对绿色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后绘制成图表,有利于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动态管理。

二、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分析

在建筑项目施工中进行绿色风险的分类和识别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好的进行绿色风险的分析。由于产生绿色风险的风险源不同,故对其进行分析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决策树法、多目标决策法和敏感性分析法。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定性分析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定性分析是评价已识别的绿色风险影响和可能性的过程,根据绿色风险影响的大小和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对绿色风险因素进行排序。利用随机决策树和层次分析法可对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进行定性分析。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随机决策树分析方法的数学模型为式中,R为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值;p为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发生的概率;e为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后果。

绿色风险随机决策树分析方法的主要依据是:绿色风险管理计划;已识别的绿色风险;绿色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范围与后果;假定的条件;数据来源的可靠程度。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层次分析法主要是确定绿色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绿色风险的定性分析时,要注意那些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并对这些绿色风险因素进行再次细化分析,以达到绿色风险分析的最佳效果。通过对图2的分析可知:由建筑材料引起的风险因子既有环境风险因子,又有资源风险因子和能源风险因子。所以,施工中所用建筑材料是引起绿色风险的一个主要风险源,应着重对其引起的绿色风险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建筑项目施工的绿色风险。

三、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定量分析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定量分析一般是和定性分析同时进行,其主要的分析方法有模糊数学法、统计概率法和敏感性分析法。在定量分析法中找出绿色风险源,能够量化的绿色风险对其量化,不能量化的绿色风险对其分类列表,利用统计概率的方法进行分析。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可以按照场地平整——分部工程——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建筑项目的集成路线对其各步的绿色风险源列表汇总,最后找出影响整个施工项目绿色风险出现的概率及其所反映出来的趋势。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控制绿色风险控制就是采取一定的技术管理方法使风险事件不发生或在发生时减小损失,绿色风险控制的方式有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绿色风险转移则是将可能出现的一些绿色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例如在项目施工中审慎使用高耗能、高耗资和高污染的建筑材料等。

绿色风险自留就是由自己承担绿色风险所造成的后果,在项目施工中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通过加强管理能够避免的绿色风险是适合于自留的。例如在项目施工中建筑垃圾的处理、施工扬尘、施工扰民等。

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体制建立的关键措施面对全世界范围内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危机,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可能遇到的“绿色壁垒”,笔者认为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进行绿色风险管理非常有必要,而建立绿色风险管理体制的关键措施在于以下几点:

国家应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法规,并配以相应的实施和鼓励措施。例如:加强建筑企业的绿色认证工作,鼓励建筑企业走减物质化生产的道路,对实施绿色风险管理效果显着的建筑企业实行奖励等。

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绿色风险管理制度,加强绿色风险教育,增强人们的环境、资源和能源危机意识,深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鉴于绿色风险的不确定性,应建立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对各种数据采集、整理,分析总结出绿色风险发生的规律,并对绿色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价,为绿色风险的处理提供合理的方案。

鼓励科研机构、大中院校对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索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开发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的集成软件。

四、结束语:

阐述了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概念,简述了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的内容,给出了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管理体制建立的关键措施,可为建筑项目施工绿色风险的分析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篇2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a

ResearchonincrementalCostmanagementof

GreenBuildingBasedonFaHpappraisal

ZhouBin

(JiangmenelectricpowerDesigninstituteCo.Ltd,GuangDong,529000)

abstract:Greenbuildingdevelopmentisthemainideaofsavingresourcesandprotectingtheenvironment,andalsoisthemulti-objectiveintegratedsystem.Comparedwiththetraditionalbuildings,theincrementalcostofgreenbuildingcausedbyusingitspowersaving,ecologicaltechnologyandmanagementmeasureswillleadtothefluctuationofthedevelopmentcost.therefore,promotinggreenbuildinghasencounteredmanychallengesunderthenotyetmaturegreenbuildingdevelopmentmarketeconomyconditionsinChina.First,byusingtheincrementalcosttheory,theauthoranalysiscategoriesandspecificeachfactorcostfactorthatcausegreenbuildingincrementalcost.then,selectingthegreenbuilding,theypicalengineeringexample,andinvitedgreenbuildingcostmanagementexpertstoevaluateeachincrementalcostfactors,byusingfuzzyanalytichierarchyprocess(FaHp)ofgreenbuildingincrementalcostcalculateandevaluatesynthetically,getallthefactorsindexofthecorrespondingmanagementcontrolquality,andcancalculatethegreenbuildingprojectsintheoverallincrementalcostmanagementcontrolcondition,forgreenconstructioncostmanagement,controlprovidecertainreference.

Keywords:FuzzyanalyticHierarchyprocess(FaHp);GreenBuilding;incrementalCost;Cost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正在蓬勃发展,同时对生态的影响也日益加深,据建设部对建筑的耗能相关统计,现在建筑开发耗能已经占到社会终端能耗的27.6%[1],参照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开发耗能将会到达终端能耗的33%[1],.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一些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形成了自己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但是绿色建筑的开发工作受制于初期投资的增加,尤其对于开发商来说属于增量成本的范围[2],投资者和消费者还没有将绿色建筑的开发效益与自身的发展利益结合起来,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推进绿色建筑的开发进程。绿色建筑开发的关键就是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与先进的建筑技术和科学的开发管理措施来协调质量与建造成本增量之间的矛盾,并对增量成本的总量进行控制[3]。本文针对此问题,从分析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出发,结合中国典型绿色建筑工程案例,分析了影响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因素,并利用综合模糊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为绿色建筑开发过程中的造价成本管理和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1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标的构建和研究方法

1.1增量成本理论与增量成本计算原则

1.1.1增量成本理论

国外定义的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包括软成本、绿色建筑技术成本和认证成本[4]。软成本包括绿色建筑设计成本和绿色咨询费用、调试费用、申报材料整理费用、模拟分析费用。而我国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包括绿色建筑咨询成本、认证成本和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其中绿色建筑咨询成本包括绿色建筑方案设计费用、模拟费用、申报材料整理费用等。认证成本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规定收取,目前项目注册费用为1000元,设计标识为5万元,运营标识为15万元[5]。

1.1.2增量成本计算原则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计算方法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绿色建筑成本—基准方案成本±交互成本[5]。针对绿色建筑的特殊性,本文研究认为分析增量成本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原则:

(1)科学合理确定增量成本

增量成本的起算点是增量成本计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增量成本的最终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建设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一般是指绿色建筑相对于达到国家或者所在地强制性节能标准基础的同类型建筑增加的成本[4],即当前国家或者地方的节能、环境评价标准要求的设计方案,当前、当地的材料和设备市场准入制度规定定价方案产品为基准成本。其中,节能增量成本占的比例最大[6],因而要加以重视,现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开始执行50%的节能标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已经率先执行了65%的强制性节能标准。因此,结合不同地区需合理确定增量成本起算点。

(2)增量成本要基于合理的技术方案

绿色建筑技术方案的合理性虽然对增量成本的计算影响不大,但却威胁到增量成本的真实性,为保证研究的效度,本文研究的建筑项目为被国家评为二星级的绿色建筑,其项目的技术方案是征求各领域专家意见实施的,技术方案比较合理,按其计算分析增量成本,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1.2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标的确定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7]中评估标准,我们可以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和其他绿色建筑开发措施7大类去分析评价绿色建筑,包含了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回收各阶段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评定指标的子系统,经过整理得到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标表(见表1)。

表1.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标表

1.3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评价因素要求

为了从总体上反映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状况,评价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一是指标的可查性: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中的任何指标都应相对稳定,易变、无法把握的指标都不能列入评价指标体系,如新材料价格、智能化系统的使用寿命等[15]。二是指标的可比性:所选的指标应能在不同时间、不同范围内进行比较,如舒适度、光环境等。三是指标的定量性:对于定性的指标要利用专家意见进行数据的定量。

1.4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基本思想

模糊层次分析法(f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是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决策法的综合[16]。层次分析法通过将问题层次化分解,对同一层次内的各指标进行两两对比,确定指标权重,然后进行综合计算,对所分析做出评价或决策[17]。从上述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和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看,绝大多数是相关的;如节能与能源利用与运营管理、环境负荷和绿化等等[18]。因指标彼此关系的复杂性,随之产生了模糊性,因此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运用模糊分析法则可实现全面的评价。

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法,它把一个复杂问题表示为有序的梯阶层次结构,通过人们的判断对决策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19]。模糊层次分析法是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对aHp模型中定性评价指标的模糊处理,使定性问题定量化,以便进行统一规范的数量化处理,可以利用该方法对复杂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进行全面的定量化计算评价。

2基于FaHp评价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管理实证研究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层次分析法的要求建立指标体系,明确指标体系的层次关系和各级指标的权重;而对各层次的指标之间的关系则采用模糊评价法进行确定[20]

2.1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地下3层,地上13层,其中1~2层为公共活动空间,布置入口大堂和配套商业;2~3层为办公用房;4~12层为标准办公层,13层为高级商务办公层。地上建筑面积为19991.45m2,地下建筑面积(含地下车库)为13630m2。本项目通过采用多项绿色生态技术实现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同时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并节省建筑的运营费用。该项目的设计目标是绿色建筑二星级,其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结果[5]见表2。

2.2建立评价指标体集

建立评价指标集是指将评价指标集按性质相近分成不同层次。本文建立第一级指标分别为,表示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7个影响因素;

表2.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结果[5]

第二级指标集分别为:

2.3计算评价指标权重集

本文所确定的各级指标均需确定其对上级指标的影响程度,即权重。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的两两对比法。对各层指标按其重要程度建立判断矩阵,其中表示第i个指标与第j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为了比较某一层中指标对上一层某一个指标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由专家对同一层中的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比较结果构成判断矩阵。为将相对重要性数量化,采用l~9标度。对于同一层次n个评价指标。可得到两两比较判断矩阵a(见表3)。

表3具体值

对判断矩阵a按行求和并归一化处理,可得权重矩阵。运用判断矩阵a和权重矩阵w可以求出一致性指标C.i.和随机性一致性比值C.R.,进行一致性检验,C.R.

2.4立评价结论集

设评价集,对第二级指标给一个相应的值。本文将评价集分为四级,用V={优,良,一般,差}的评价集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管理现状进行评价,对应的取值分别为(9,7,5,3)。

2.5建立评价指标评判矩阵

评价矩阵又叫隶属度向量矩阵,是对评价项目集内对项目评定的一种模糊映射。根据评判集V,先对第二层指标集确定评价矩阵为。其中表示对中指标评价第j个评语的隶属度。

2.6建立评判模型

评判因素的权重向量与模糊评价矩阵进行模糊运算,先从第二层开始,用权向量与;作模糊计算,得到相对于第一层指标Ui;的隶属向量

同理,对第一层指标计算得到目标层U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

计算综合分值。

2.7模糊综合评判

(1)由专家对准则层和指标层进行两两对比,建立判断矩阵,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其权重向量,结果见表4—11。

表4.准则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0.0143

表5.对U1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表6.对U2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0.0283

表7>对U3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0.0386

表8.对U4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0.000

表9.对U5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table9.judgementmatrixofU5layerandresults

注:C.R.=0.0132

表10。对U6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0.0026

表11.对U7层判断矩阵及结果

注:C.R.=0.0043

表12.各个指标权重和增量成本管理现状评价表

(2)由专家分别针对指标层打分评价,得到评价矩阵见表9。

根据以上数据,现在可以计算:,同理,,,,,,。

最后,计算综合得分:

=6.672

综合得分介于(5,7)之间,由评语集可以得出,该项目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管理控制水平介于良好和一般水平之间,还应该进一步提高。

同时可以得到各个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指标层的权重值和管理控制评价表(见表12)。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成本占有较大比重,同时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采取管理措施。

3结论和建议

针对绿色建筑开发中的增量成本问题,利用增量成本理论,分析了影响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因素,并对其进行分类。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实际绿色建筑项目,评价分析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管理控制水平。通过分析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定量的分析出各个增量成本因素的优劣情况,使相关管理者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也得到了整体项目的绿色增量成本的控制情况,给项目的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成本控制决策依据。

本文将综合分层次评价方法应用到分析评价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中,其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出项目的绿色增量成本单项因素控制情况以及整体的管理情况。其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控制有一定意义,进而能够推进绿色建筑开发的进程,下一步可以研究每个增量成本影响因素的影响幅度、每个指标的效益分析,也可以从价值工程角度去分析评价,同时可以研究每个影响因素对改善绿色建筑效果的敏感度等待。为加快绿色建筑的开发提供更多的管理依据。

参考文献:

[1]孙大明,郝有志,戴臻,基于增量成本的绿色建筑增量投资需求与融资机制研究[C].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56—258.

[2]孙大明,苑麒,李菊,程凯,国内绿色建筑的造价成本调查和分析[C].第四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56—258.

[3]李云舟,何少剑,朱惠英,陶尚儒,绿色建筑住宅小区的建造成本增量控制分析[J].建筑科学,200925(4):76—81.

[4]maHui,wangJianting,Studyontheeconomicexternalityofgreenbuilding[J].industrialengineeringandengineeringmanagement,201023(412):2475—2478.

[5]孙大明,邵文晞,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J].建筑科学,201026(6):91—94,100.

[6]ZhangXiaodan,XiaoYuejun,ResearchontheLCCmodelofenergy-SavingResidentialBuilding[J].informationmanagement,innovationmanagementandindustrialengineering,200931(12):144—148.

[7]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alonsom.martinezJ-mSantonjaV,Lopezp,DuatoJ,powerSavinginRegularinterconnectionnetworksBuiltwithHigh-DegreeSwitches[J].rallelandDistributedprocessingSymposiuml,200518(14):1535-1545.

[9]YiSun,Yuwenli,powerSavinginRegularinterconnectionnetworksBuiltwithHigh-DegreeSwitches[J].mechanicautomationandControlengineering,20106:26—28.

[10]Jafereo'FlynnBo'mathunaC,SpinarR,aStudyoftheRFCharacteristicsforwirelessSensorDeploymentinBuildingenvironment[J].Sensortechnologiesandapplications,200921(8):206—211.

[11]Sodjaanton,ZupancicBorutDuato,Someaspectsofthermalandradiationflowsmodellinginbuildingsusingmodelica[J].ComputermodelingandSimulation,200815(4):637—642.

[12]ChanK.K.p,LauR.w.H,Distributedsoundrenderingforinteractivevirtualenvironments[J].multimediaandexpo,200522(2):1823-1826.

[13]wirthtthieleL,Hausteint.,Brazo.,Stefanik,J,LteamplifyandForwardRelayingforindoorCoverageextension[J].VehiculartechnologyConferenceFall,20104:1—5.

[14]Lucuikm.,Seguinp.,Reida.,materialandoperationalenvironmentalimpactsofBuildinginsulation:Howmuchisenough?[J].eiCClimateChangetechnology,200715(1):1-13.

[15]JamesFpeters,intelligentSystemDesignandarchitecturalpatterns[J].20032:808—811.

[16]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14(2):80—88.

[17]周曼,沈涛,周荣坤,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标准适用性分析中的应[J].电子学报,201038(3):654—657.

[18]Sharafadelm,el-Gammaladela,aSmartDynamicelectricenergyConservationVSC-SelfRegulatingControllerformicroHydro-FuelCellGreenScheme[J].mathematical/analyticalmodellingandComputerSimulation,201021(6):424—430.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普及与推广

通过现在的社会形势能够让建筑设计师及房地产、工业开发商通过一些简单清晰的方法,可以明确的估算出绿色建筑的经济性。深入挖掘出绿色建筑的经济特征,从而提高人民发展绿色建筑的主观能动性。验证绿色建筑在环境、生态、社会、健康等多方面的效益。使人们对于绿色建筑经济回报的可能性认识有个深切了解,剖析绿色建筑对经济社会的巨大影响,使公众从客观的被接受要发展绿色建筑,到主观意识上提倡发展绿色建筑,从而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与推广。

二、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在人们时不时的都能说上一句“注意节能、环保”这样的口号情况下,可见节能环保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建筑物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更应该引起建筑设计师的密切关注。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有关节约能源的规范规定是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开始的,这部规范提出从保证室内热环境的角度来节约能源。仅仅提出了一些保证室内热环境的验算方法及要求,尚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但是让建筑设计师接触了节能意识。2005年《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推出,提出了要求建筑节能至少50%,建筑节能问题这才真正引起了建筑设计师的重视,才感觉到国家对于节能问题的执行力是刻不容缓的,在随后的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师才通过一些措施来实现建筑节能,再通过具体方法计算这些措施是否能达到建筑节能50%的效果。《绿色建筑评定标准》GB/t50378-2006的出台比较系统的讲述了绿色建筑的评定依据。综观这些规定标准陆续发行,说明我国对于建筑节能这一块的重视,因为绿色建筑的核心是建筑节能,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是重中之重。然而建筑设计师对于建筑节能的初步认识实施却是在节能标准推出后达十年之久。从建筑设计师真正开始实施建筑节能标准至今又有七八年了,在执行了建筑节能之后,我们城市中的建筑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其经济效果如何呢?建筑设计师并没有一套相应的理论方法来验证。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建筑设计师只是盲目的根据国家一些标准法规来设计,只是要求能够满足国家规范标准即可。无法根据一定理论标准来评价自己设计出去的节能建筑是否真正经济可行,更别谈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如何了。作为建筑设计师的我有必要也有责任来搞清楚这个问题,因此选择了“从建筑设计角度谈绿色建筑的经济性”作为一个课题来讨论。

三、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理论、效益和费用分析理论

全寿命周期评价的概念是指对给定的某种产品或者服务,调查和评估在其生产、使用和消亡的过程中所对应的环境影响及相应的社会成本。全寿命周期是个宽泛的概念,具体到绿色建筑领域,其基本概念可以简单地用图表2.1表述:

图表3.1全寿命分析示意图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指标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类。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采取节能、节水等措施,虽使设计和建设成本有所增加,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持续产生资源节约效益而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采取减少污染、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等措施,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但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轻了所在地市政公用设施的处理负荷,并通过改善物理环境以及周边生态环境,使居住健康和舒适性要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建立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下图:

图表3.2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所谈论的绿色建筑经济性主要基于以上所说的全寿命周期理论,在进行费用和效益分析时也是以其为依据。

由于绿色建筑具有外部性特点、环境资源具有稀缺性特点,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需以绿色建筑的特征为基础,在全寿命周期内,以最经济的方式满足使用功能,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的状态。在技术经济分析理论中,费用效益分析方法正是这样一种理论,将外部不经济(外部成本)、消费者剩余(外部收益)等思想与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相结合。费用效益分析是鉴别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系统方法,是经济学家用来评价项目合理性的最普遍应用的方法。费用效益分析法是建立在帕累托(parero)准则基础上,费用效益分析的实质就是通过对总费用与总效益的比较,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案,这种方法决定了费用效益分析是一种既重要又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从全社会的角度考察项目的费用和效益,不仅要识别和估算项目发生的经济费用和效益,还要识别和估算项目引起的外部效果,例如间接效益和间接费用。

四、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4.1“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价”中忽略有关“节地”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合理选址是决定建筑是否节地的首要条件,也是决定绿色建筑外部安全环境的重要前提。为了有效达到节地的目的,绿色建筑在规划和建设中应符合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指标。由上述结论可以看出,节地这一环节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并没有选择余地,选址意见书一般是由建设单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的,建设单位拿到土地以后,通过设计任务书把设计项目委托给某一设计单位进行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因此设计阶段一般都按照有关设计任务书的指标来优化完成设计的,与普通建筑对土地使用和优化的内容并无太大差异,尤其是在经济性方面的表现并不十分明显。为了突出重点,明确绿色建筑经济性,在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中不涉及关于“节地”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4.2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经济性分析

节材与材料利用主要体现在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型结构所产生材料资源大幅度节约。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及利用相对落后发达国家。因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经济效果在整个绿色建筑生命周期里所占比重不大,集中体现在在初始投资阶段和拆除回收阶段,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内容主要为可循环建材部分和废弃物原料及既有可利用结构、材料。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材料节约的费用、可循环建材的回收价值、可利用既有材料所节约的价值等。

4.3节能与能源利用中强调电能的节约与利用

降低能源消耗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控制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是我们建筑设计师应尽的基本职责。而空调系统与照明节电等的收益都可以通过电价的形式度量与评价。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建筑的空调采暖、热水供应、照明等,是可再生能源应用的重要领域,对促进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由上述可知,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间接受益,也体现在对电能的节约与利用上。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篇4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经济评价

当今的中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高度发展的阶段,城市化阶段导致的问题越来越多,无论是居住环境的建设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耗费着大量的能源。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能耗也逐年上升。可持续发展在建筑领域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因此绿色建筑的概念被提上了日程,包括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等,人们需要更加健康、舒适和安全的居住空间,能够保证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高效率的资源利用[1]。

1绿色建筑的概念

(1)绿色建筑被赋予众多的名词解释。例如生态概念、绿色概念等等,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了公众健康环保的意识,并且提出了建筑绿色内在的联系,在环境、生态、社会等多个方面提高了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认识到绿色建筑经济回报的巨大效益,因此将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视为重要的发展目标。(2)绿色建筑注重的是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能够将生命期内的资源能耗降低到最低,这是一种技术条件的均衡。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实施考虑的是技术的因素和经济的因素,要达到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必须要进行绿色建筑的推广:首先,绿色建筑要运用到的资源是绿色的,具有绿色建筑的特殊要求,并且具有绿色建筑的生命周期成本[2];第二,绿色建筑在发展中处在政府倡导的阶段,因此其成本高于非绿色建筑,但是效益是长周的,绿色建筑走向市场的驱动是需要不断得到普及和推广的;第三,绿色技术包括了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技术等,绿色技术的应用具有环境的目标和经济的目标。因此在建筑的生命周期的基础上要加强绿色技术的经济性评价。(3)绿色建筑的定义,已经被明确为: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安全的居住空间,能够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效率的利用资源,并且达到对环境最低限度的影响。

2全寿命周期理论

全寿命周期的理论强调从项目的选址到施工再到运输、资源的回收等,要全方位地实现能耗的节约和资源的可再生利用等。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分析方法,指的是对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包括从不同视角给予的定义。在全寿命的周期费用的涵义上,各个国家的认识和关注点略有不同[2]。

3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

作为建筑产品的一种,寿命周期的费用的涵义包括了以下四个阶段的内容。首先是前期准备阶段,包括了项目建议书、建设地点以及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等等。第二阶段是项目建造阶段,包括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工作等。第三阶段是项目使用阶段,包括使用前的准备和投入使用以及维护的工作。第四阶段是废弃处置阶段,对全寿命周期费用进行理解,就是考虑资金以及时间价值的前提下,将寿命的周期费用以及年值加以综合,进行各项选址和可行性研究,再就是准备阶段、建造阶段的物资采购、工程施工、验收等建造费用,以及运营及物业管理等费用等[3]。

4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

作为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拟建设的项目计算期内的效益和费用要素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后,得到了项目的经济效益情况,可以对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判断。(1)项目经济评价作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的评估的内容,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约束条件,具有一次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项目从策划到设计、实施以及运营,占用的经济资源是巨大的。因此,应在区域产业经济的运营前提下,进行科学的项目论证和评价。项目的经济评价,可以对方案进行不同的运营情况的评价。通过方案评价的结果,进行经济的合理性的论证。对优化的方案提出建议后,通过评价和不同融资组合的考察结果,得出关于项目融资组合和融资决策的建议。例如项目的经济评价、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生存能力。项目法人和相关的利益主体的决策,被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配置了社会经济的资源,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提供出科学的依据,经过项目的经济评价,得到项目运营的情况的分析报告以及风险报告,为项目的可靠性运营提供依据[4];(2)现行的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包括:财务评价:对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生存能力等进行动态和静态的分析。包括现金流的分析方式,财务的收益率的动态指标的分析,融资的盈利能力的评价等。项目的资本流量的分析,是从资本金的出资者的整体角度上,确定现金的收入和现金的支出,将项目资金进行现金流量的编制,根据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折算后形成收益率指标,考察项目资本金获得收益后,根据投资方的现金的流量进行分析,确定现金投入和流出;(3)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和费用,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计算国民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费用,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从国家的角度去考察项目的费用和效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以及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加以评价,促进投资的引导、资源的分配。

5结语

总结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的重要理论,得到了关于绿色建筑的费用和效益的全寿命周期的分析标准,因此,在对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设计进行核心思想的设定的时候,要考虑的是环境资源的稀缺以及绿色建筑的内外部因素等,这是进行绿色建筑的经济评价的必然选择。客观上,对绿色建筑经济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有利于规范绿色建筑市场,引导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并且,建筑项目的经济评价的意义和方法也为绿色建筑费用效益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聂蕊霞单位: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青.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研究[J].价值工程,2014(34):138-139.

[2]王勇,万玉萍,龚美华,等.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体系研究[J].江西建材,2015(23):29-29,32.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篇5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设计期、建设期和运营期整个全生命周期内,注重节水、节电、节地、节材、节能、环保和控制污染,采用一些列绿色科技手段,建设健康、安全、无害,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建筑。绿色建筑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价值观进步的产物。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很少关注居住环境的健康、环保。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健康性,对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建筑不仅改变了城市化发展的方式,改善环境,更能节约资源,造福后代。对于绿色建筑的设计涉及到各方各面,不仅要考虑到建筑周围的气候、环境、经济、文化特点,还要考虑建设过程中的材料、设备、环保(节能、节水、节电等)效果和舒适性效果。因此绿色建筑在设计时必须体现健康环保的材料和设备,如装饰用的油漆涂料等要选用无甲醛释放的材料、避免使用合成材料等,最终使绿色建筑与外部环境和谐相通,居住舒适。

2绿色建筑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尚无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虽然绿色建筑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应的指标及评估体系逐渐出台,其规范性逐步建立。但是,因为我国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起步晚,经验和数据少,而且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估主要着重于设计和施工过程,其准确性和权威性难以保证。同时,由于建筑工程工序复杂,条款众多难以量化,因此其评估难度很大。而且,目前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缺乏经济性和舒适性评估,不利于实现住户的效益。因此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对于促进绿色建筑的推广至关重要。

2.2尚无有效的激励机制

绿色建筑由于其特殊的建设材料和建筑技术要求,因此其建设成本比较高,开发商所获得的利润就比较少。而且,目前房屋价格很高,公众对于绿色建筑的认知度较低,因此开发商对于建设绿色建筑积极性较低。首先,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机制,比如采取优惠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因此难以激发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的兴趣,这也是绿色建筑推广困难面临的核心问题。其次,我国尚未建立相关的融资优惠政策,比如风险补偿。虽然,在融资方面政府已出台担保政策,但是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机制。第三,政府采用的是事后奖励方式,难以激发开发商的积极性。

2.3绿色建筑成本高、设计难度大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阶段,由于其特殊的设计要求在设计阶段要耗费更多的人力、财力。在绿色建筑的施工阶段,绿色建筑要面临更多的技术难题、设备要求,有更高的环境保护要求,增加更多的建筑成本。在绿色建筑的装饰阶段,对其舒适性和健康性有更多的要求,会增加其建筑成本。调查显示,我国的建筑中绿色建筑增加的成本占到2.7%—9.3%。而且,绿色建筑要将绿色建筑的理念体现在建筑的方方面面,其通风、照明、采光、采暖及其材料都有特别设计,但是目前由于其实践经验少,设计院遵循固有的设计模式不愿花时间研究如何设计绿色建筑。

3绿色建筑推广采取的对策分析

3.1完善绿色建筑激励机制

要顺利推广绿色建筑,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促进其发展。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消除绿色建筑成本高的弊端。因此,可以在补贴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加以激励,提高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的积极性。(1)补贴政策政府应将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以优惠补贴政策来激发开发商的兴趣和用户的积极性。对于消费者,可以采取“给予绿色建筑购房者以普通住宅套房同等信贷”的优惠政策,或“与首次置业购买普通住宅同等的契税”等优惠政策。对于开发商,对建设达到标准的绿色建筑开发商,给予专项补贴、减免企业税、降低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2)税收政策税收政策可以采取优惠税收和强制性征税政策。对于开发商而言,绿色建筑推广面临最大的问题便是成本问题,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补偿开发商因增加环保功能而增加的费用,降低其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绿色建筑的价格,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2完善绿色建筑法规

法律手段是使社会公众遵循规范,推广绿色建筑实施的保障。虽然我国对于建筑的用地、市场和管理已经有《土地管理法》、《房地产管理法》和《建筑法》等法律规定,但是对于绿色建筑并没有系统的法律规定。《节约能源法》虽然对于节能有所规定,但是都是一些激励作用,具有较差的强制性效果,因此其实施效果较差。所以,必须构建绿色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和监督工作,对绿色建筑的推广形式具有强制性实施作用的法律。

3.3健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对于绿色建筑,我国的评估体系对其有着较高的标准,但是由于绿色建筑较高的技术要求,其评估标准与施工技术之间存在着脱节问题。据2006年调查显示,在建筑设计阶段达到标准的项目占95.7%,而在施工阶段仅有53.8%,建成后达到设计标准的小于20%。[4]针对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制定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首先要以实际为准,根据绿色建筑实践中各个工序和环节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和体系。同时,要解决建设标准和评估体系与实施环节脱节的问题,因此要完善执行环节的标准及评估体系。

3.4加大技术研发支持

绿色技术使用是绿色建筑推广的基础,绿色建筑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和职能要求,因此需要更高的科学技术要求。研发绿色建筑相关的节能材料、节能技术、节能工艺、风险规避技术,可以降低绿色建筑的建设成本。同时政府应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鼓励各相关人员致力于绿色技术研发,加快绿色建筑推广的进程。第三,加强与国外的绿色建筑技术研发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我国的绿色建筑建设水平。加大绿色建筑技术推广机制,将绿色建筑新材料、技术和体系转化应用,并编制相应的技术目录,促进其推广使用。

3.5加大宣传与示范力度

要加大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可以举行绿色建筑模型展览,构建绿色建筑教育基地,对绿色建筑的理论、方法进行宣传,推广其应用。同时,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对绿色建筑进行宣传,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树立绿色消费观。另外,要加大传统建筑的弊端的宣传力度,使公众意识到传统建筑的破坏性和资源的紧迫性,选择绿色建筑购买。政府应加大示范力度,组织绿色建筑的示范工作。首先,进行单个达标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比如组织“旧房改造绿色工程示范”、“可再生能源建筑示范工作”等。其次,进行区域性绿色建筑示范工程,比如组织“可持续发展建筑城市”、“生态建设城”等。第三,加强单项绿色技术示范,比如进行“太阳能发电示范”、“节能材料应用示范”等示。

4结论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篇6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政策设计

发展绿色建筑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实现绿色建筑建设,可以降低我国的能源消耗,能够实现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对我国经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绿色建筑的外部性建筑及其影响

绿色建筑可以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加额外的利益,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建筑产业的进步。但是很多建筑行业在实际发展的时候,都不能以“绿色建筑:作为发展理念,给绿色建筑造成了很大外部性因素。绿色建筑的外部性特点主要表示为绿色建筑的正外部危害、绿色建筑产生的正外部因素和外部产生的绿色建筑推广危害三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市场化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必须对此加以重视,促进绿色建筑的长远发展。

二、绿色建筑的经济激励机制设计

第一,对房地产开发、业务等相关利益的主体进行分析;第二,对中央政府和房地产产生的完全信息动态模型分析;一方面从模型的战略性表述分析,参与者分别是:中央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按照中央政府先行动、房地产开发商观察之后再行动。另一方面,参与人的行动空间:利用w表示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经济激烈政策实施,w1w2分别表示实施和不实施;房地产利用K表示对绿色建筑的开发,K1K2分别表示开发和不开放;参与人的战略空间:由于中央政府只有一个信息,有2个可以选择的战略,所以,战略空间为Sg=(w1w2)房地产具有两个信息,每个信息有2个可以行动,具有4个战略,战略空间为:Sd=(K1K1),(K1K2),(K2K1),(K2K2).经过一系列公式的详细比对得出。中央政府的最佳选择是:max{Ug}=max{Ug(w1,K1),Ug(w2,K1)},得到最优解为w*=w2;是表示政府的最优化选择是不进行经济激励政策。房地产的最优选择是w1:max{Ud}=max{Ud(w1,K1),Ud(w1,K2)},得到最优解为K*(w1)=K2。经过建立模型分析之后得出,经济效益是决定房地产绿色建筑开发的关键因素;中央激励政策是影响房地产决策的关键因素;只有激励产出大于激励成本的时候,才能实施经济激励;激烈程度超过中央政府的承受力,就不会实施激励。由此得出,经济激励目标、经济激励对象、经济激励程度、经济激励政策等是影响绿色建筑经济实施激励的主要因素。

三、绿色建筑经济激励方案设计原则

第一,目标导向原则。目标导向原则主要表示绿色建筑进行激励政策时,根据目标实施的、以调动主体参与原则为目标进行展开,利用开发运营和绿色建筑等作为市场化目标。第二,灵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主要表示跟随群众的环保意识、节能意识和绿色建筑意识等各方面因素为标准,进行市场开发和成本控制。第三,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强调必须保证绿色建筑政策的实施的有效性,利用一定的步骤、按照计划等实施经济激励设置的目标,最后实现全社会的经济性发展原则。

四、绿色建筑的激励方案

(一)、绿色建筑启动阶段

1,财政支持。中央财政可以设置“绿色建筑研究的基金”。使用科研经费,对从事建筑技术的人进行鼓励,让他们对建筑的相关工作进行分析,第一,加强绿色建筑的研究力度,例如,外墙建筑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节能化绿化灌溉技术,形成绿色监护需要的体系;第二,开发绿色建筑产品,例如,节能电器、节能玻璃的使用等;第四,构建绿色建筑推广平台,可以利用技术展览会、洽谈会等多种方式推广绿色产品;第五,通过财政直接补贴和财政贴息的方式直接对绿色投资者进行帮扶,增加绿色投资者收益,对于绿色建筑更是一种激励。2,税费优惠。如果房地产企业在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进行,使用的建筑技术和材料符合绿色建筑标准,则减少绿色建筑纳税人的税费;如果建筑方申请完成了绿色建筑,并达到了绿色建筑的五星级评价,给予建筑方减免维修费、教育费用等各项费用。4,政府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建设的发展,邀请绿色建筑商公开招标,在招标进行的过程中,对施工设计、运营、管理等过程进行加强,创造绿色经济带来的节能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优先使用绿色材料。

(二)绿色建筑市场成熟阶段

1、中央政府要给予建筑方一定的支持和鼓励。第一,对外国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加入一定额度的税款;第二,对实施绿色建筑的企业进行一定的经济补贴;第三,简化我国绿色建筑在实施阶段的业务办理环节。2、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经济激励的各项规则,并积极落实到位。我国在绿色建筑行业采取了多种经济激励机制,但是,其激励机制并没有形成一种长效的规则,在具体落实方面还存在需要完善的方面,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更大的力度,去落实好这项有利的政策,使其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促进绿色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3、加大对绿色建筑的监管力度。为了加大对绿色建筑行业的扶持力度,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和法规来促使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如《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管理办法》、《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等。但是,只有这些标准和细则是完全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逐渐加大对细则或者标准的监督力度,使绿色建筑的发展和管理并行前进,不可偏废。

结束语

实施绿色建筑的时候,政府必须给予一定的支持,建立符合建筑行业经济发展的激励政策,给予建筑行业分阶段、分对象的激励。当建筑行业建筑的绿色市场稳定形成后,政府和建设部门一定要共同沟通,实施最适合建筑行业发展的激励政策。

参考文献:

[1]蔡伟光;武涌.需求端导向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机制设计[J].暖通空调,2014,(03).

[2]仇保兴.建立五大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发展[J].建筑学报,2014,(11).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篇7

[关键词]方法论;绿色建筑;设计过程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法论起关键作用,但是,受多种因素限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仍旧不能全面贯彻落实设计方法论的基本要求,因此,建筑企业相关负责人员应掌握设计方法论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进而不断完善设计过程。

一、方法论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1.方法论概述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方法论经过以琼斯和拉克满为代表、运筹学为基础的第一代建筑设计方法论,再到以亚历山大为代表、系统法为基础的第二代建筑设计方法论,一直都对建筑设计起着关键作用。事实上,许多人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没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建筑哲学,并且由于其没有树立正确的建筑哲学意识,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缺少信心,忽视了设计方法理论讲解,这不利于设计出更好的建筑作品。2.建筑设计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论(1)分析-综合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分析-综合设计方法论,将设计过程视为分析和推理的过程。设计被认为是通过分析发现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形成最佳方案的过程。分析-综合模式的设计过程深受笛卡尔认识论影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猜想-分析20世纪70年代,伴随哲学思想的逐渐深入,以往笛卡尔哲学受到了很大冲击,笛卡尔倡导的归纳哲学法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波普尔又提出观察-猜想的哲学观点,他认为合理的逻辑并不是从经验开始,而是从提出问题开始。无论是科学家或者是设计师,在面对同一问题时,都会进行各种猜测与设想,之后,对问题进行检验,如果问题能够经受住考验,就会被保留下来,如果问题经受不住考验,就会被抛弃,波普尔的猜想-分析方法论,为建筑设计奠定了良好基础。(3)抽象-逆反伴随21世纪的到来,设计方法论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建筑设计过程,方法论的重心发生改变,由以往设计解题理论逐渐转入设计者自身的行为本质、意识思维和认知形态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西蒙认为,在研究设计方法过程中,应当以起初原点进行思考,并且他还认为,设计原点并不是产生于分析资料、探讨问题和评价成果的过程中,设计原点是由设计者自身能力决定,即认识问题能力和图式认知能力。3.现代建筑设计主体观念国际著名设计方法论专家琼斯和布鲁斯,他们在研究设计过程中,以系统论为基础,琼斯将设计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即分析、综合、评估。是将整个设计问题划分为各个部分和子问题,再深入细致地解决每一个问题,得出答案之后,将各个部分问题的答案整合在一起,即建筑设计的最佳方案。此外,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评价环节将会形成良性循环,直到调整为最佳方案为止。布鲁斯将设计过程定义为一个完整序列,序列可以分为七个阶段的设计动作群,并且七个设计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任一动作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它动作序列。伦敦大学著名建筑师波普尔提出猜想-分析设计过程模型,依据猜想-分析设计模型,我们能够看出,建筑设计以猜想为主。在建筑设计初期,就已经出现猜想模式,有利于建筑师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且对猜想逐渐进行改进与完善。他们认为设计师自身存在认知的基本能力,他们自身具备的这种能力,主要来源于猜想,猜想与分析是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的。

二、国际上绿色建筑设计所涉及到的建筑设计方法论

1.绿色建筑普遍设计手法建筑的产生都基于特定的场地,根据所处场地的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等方面都需要分析其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对各方面的条件进行分析和整体设计。运用绿色建筑设计理论,利用已有条件和利用创新思维保护,在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使得整体布局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和重新划分区域、空架结构和资源配置;加强场地绿化,绿化不仅可以创造空间、美化环境还可以创造出良好的生活氛围。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开始改造环境,因此在设计绿色建筑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周边环境的绿化设计,例如利用亲水点,竖向绿化,日照通风等外部因素为建筑创造节能条件。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重视节能的提现,在保证热工系数的条件下,设计绿色建筑。利用环境自然条件,采用可再生建筑材料和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同时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广泛应用,智能化建筑应之诞生,在智能化的发展下,使绿色建筑朝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的状态下持续发展。2.绿色建筑设计模型研究基本认知模型在国际绿色建筑领域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并且也对基本认知模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建筑设计方法论,将设计阶段进行分析、综合、评估。美国加州的落日山庄,是建立在一座山谷中,依靠着一片群山,前面临近太平洋,使游客能够浏览太平洋的风景,落日山庄依山傍水,这种建筑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基本认知模型的理念。把整个设计问题划分为各个部分和子问题,再深入细致地解决每一个问题,最后整合调整为一种绿色建筑使用的设计方法,并将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方法与设计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已有设计过程不同,绿色建筑并行设计模型具有的顺序性,能够体现传统建筑的基本特点,融合现代建筑的时代感,强调生态持续性发展,一方面考虑传统建筑的生态特性,一方面细化现代建筑节能构造。其中在慕尼黑建立的奥运会场,依据园林式的建筑风格,形状与以往的网状帐篷类似,环境良好,能够体现并行设计模型的生态性特点,进而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设计方法论对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伴随绿色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的重点领域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加注重设计与规划过程,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技术,进而实现建筑的集成化。现阶段,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只注重绿色技术,却忽视建筑设计方法论的重要作用,在绿色建筑过程中,没有将过程设计作为研究的关键,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设计方法论对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设计方法论与设计方法含义不同,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法实施的具体手段,会随着建筑空间的组合性,难度逐渐增加。然而,设计方法论不能够为建筑设计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法,设计方法论是一种研究方法,其本质是设计活动,基础是方法论,因此,人们才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设计方法。

四、我国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

现阶段,在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方法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要想实现绿色建筑节能的基本目标,国家应当给予绿色建筑能耗指标,建立健全能耗评估机制,在建筑设计方法论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方法。我国绿色建筑的指导方法主要划分为三类,即规定性指标、新性能指标、年能耗对比评定法。故依据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按规定性指标进行建筑设计,与常规性的建设设计过程相比,不存在本质区别。按建筑性能指标设计过程,和以往建筑设计方法相比,增加一个反馈过程,但是反馈的结果往往没有达到绿色建筑预期的效果。对于年能耗对比评定法,只是改变反馈的评价标准,其它方面并没有改进与完善。通过这些评估标准,我们能够看出,这些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完善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按照具体要求完成任务,即依据线性思维的基本顺序,考虑特定环境因素。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由于专业性较强,使得大部分人员不能参与到设计过程中,进而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绿色建筑信息。因此,在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设计信息与信息反馈比较分散,无法实现信息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以使信息与操作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导致建筑设计程序无法有效地衔接在一起,无法强化信息反馈机制。此外,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如果设计人员中途改变设计方式,就会出现设计重复交叉现象,使设计效率不断降低,因此,这种设计方法不能达到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

五、结语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篇8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策略分析

abstract:thecurrentincreasinglysuddenlyoutofbuildingenergyconsumption,andputsforwardtheconceptofgreenbuildingwillcomeintobeing,andthecoreofgreenarchitectureistosaveenergyconsumptionandtoimprovebuildingeconomicbenefits.thispapermainlyexpoundsthegreenbuildingandeconomicbenefitrelationship,analyzesthegreenbuildingefficiency,expoundsthegreenbuildingeconomicbenefitassessmentmethodandtheindex,improvetheeconomicbenefitofagreenbuildingstrategy.

Keywords:greenarchitecture;economicbenefit;Strategy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有目共睹的,并成为继工业、农业、商业之后新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官方网站《中国统计年鉴―2010》显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401202亿元,第二产业―建筑业全年完成总产值9520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9%。

但是,看到建筑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建筑业的发展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也就是建筑业在带来的GDp的同时,也烙上能源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等印记。

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还将新增约300亿平方米,若不采取有力的节能措施,每年建筑用能将消耗1.2万亿度电和4.1亿吨标煤,接近目前全国建筑能耗的3倍。”可见,亟需发展适合人居环境的建筑。有关专家指出,中国生产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是日本的11.5倍,是法国和德国的7.7倍,是美国的4倍以上,这表明中国在节能降耗上有巨大的潜力。中国如何解决实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能源供应问题,也己成为世界瞩目的热点。

一、绿色建筑与经济效益关系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即建材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到拆除建筑原材料回用的整个过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这个定义是比较全面的,它关注的是建筑全过程的节约,强调的是居住人的健康,同时也涉及到对环境最少的干扰。,“绿色”的观念应贯穿于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至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其次,“绿色建筑”注重与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和谐,包括对日光利用、空气流通、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以期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各方面条件俱佳的建筑生活空间,并对周边环境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再次,“绿色建筑”强调建筑材料与能源的有限性及其节约,因而在“绿色建筑”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至于建筑物建成后使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进行认真的筹划,以求最大程度地节约建材与能源。

可见绿色建筑应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以及绿色建筑的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在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是保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才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二是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是一方面平衡经济、环境、社会各方的利益,另一方面在对成本与收益权衡的基础上追求效益的。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同样需要与各利益方在结构上平衡、在发展上协调统一。绿色建筑要能够持续的发展,也是离不开经济效益第一位的。

二、绿色建筑效益分析

(1)绿色建筑的效益根据其模糊程度可分为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一般来说,显性效益可直接体现出来,且受益主体清晰;而隐性效益一般不直接体现出来,受益主体多而杂。通常来说,绿色建筑的显性效益即是其经济效益,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的财务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而其隐性效益主要包括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绿色建筑的效益根据效益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为显性效益,通过对绿色建筑的能耗分析,计算出与基准建筑的能耗差,即绿色建筑的节能量,并根据各地能源的实际价格,计算出所节约的能源的经济效益,并依据相关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对其进行经济性分析。

和传统旧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采用较环保的建筑材料,能够对环境的影响、破坏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对室内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装饰材料和室内设施方面产生的污染,

首先是本身造成的污染,如装饰装修造成的破坏污染。其次是有些建筑材料里存在有放射性物质,砂石、水泥浇灌中拌入化学添加剂。室外环境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绿色建筑节约烧煤而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和酸雨的发生产生的大气的环保效益,主要是指温室气体的排放;

其次是指固体垃圾的减少效益,主要是指在建设过程中或建筑物拆除时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微观效益是指绿色建筑强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人居活动空间和减少患病的机会成本。宏观效益首先绿色建筑能够加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消费理念;其次对建立和谐社会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及指标

(一)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方法

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是指在计算期内对拟建项目方案的各种有关技术经济因素和方案投入与产出的有关财务、经济资料数据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对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评价,通过多方案比较,对拟建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做出全面的经济评价,为拟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根据经济评价的角度、范围、作用等,可将建设项目经济效果的评价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两个层次,其中财务评价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第一步,同时还是经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选用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方法对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即从投资者角度,根据国家现行的财政税收制度和现行市场价格,计算项目的投资费用、产品成本与销售收入、税金等财务数据,分析预测在计算期内,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的成本费用与经济效益,编制项目现金流量表,计算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考察其盈利能力,据以判断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二)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一个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项目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则取决于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只有选择正确的评价指标体系,经济评价的结果才能和客观实际情况相吻合,才具有实际意义。一般来讲,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不是唯一的,根据不同的评价深度要求、可获得资料的多少及项目本身所处的条件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指标,这些指标有主次之分,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反映项目的经济效果,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对其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一般而言,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即按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分类、按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类别分类、按绿色建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性质分类,此文不再详述。

四、提高绿色建筑经济效益策略分析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将绿色建筑节能用经济价值来量化

绿色建筑无可厚非的会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间,那么如(何)量化这种建筑的经济价值呢。我们不只是追求单纯的环保性目标,更不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是把环保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我们不只是意味着地减少所有费用,其实在在建设费用上是有所增加的,如对于打桩基础设施的利用,我们花了一定的精力研发相应人工系统,在此处建设成本会有所增加,但此处所增加的成本会在后期工作中得到应有的补偿,提升了铺设地基工作的成效,减少重复性建设。

(二)完善建筑功能,提高建筑标准

对建筑物的使用价值进行评价的标准在于其是否符合适用、可靠、耐用等各项要求,并且要符合目前经济上最优条件所制定的各项建筑标准,尽可能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物质要求。所以要不断更新建筑行业的各类标准,才能不断完善建筑的功能,以达到提高建筑项目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加强对建筑质量的管理与监督

(1)建立建筑质量监督体系。只有严格制定各项建筑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且要对这些标准和体系及时的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建立建筑质量监督体系,实行第三方认证制度。

(1)建立建筑质量保证体系。建筑质量保证体系就是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全面开展质量管理。制定质量检查、验收评比制度对建筑的规划设计、现场施工过程以及各种建筑配件等进行严格的检查;根据建筑标准,建立完善的审查、监督机构对建筑物和建筑配件以及设备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这些做法改变了过去只对工程质量进行事后检查的消极方式,从根本上改善了监督机制,有利于提高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

(3)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管理和监管。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建筑安装工程中,材料成本的使用已经超过了工程成本的七成,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建筑市场,尤其是在当前已经实行了实物量清单招标后,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所有企业努力的目标。而选用最多的方式是在使用材料时进行合理的节约,控制材料使用费,这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优化建筑节能

因为选用了节能材料,例如对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太阳能的利用等,节能建筑的初期投资往往会相对高一些,使得建设费用有所增加,但是从长远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使用节能材料不仅不会浪费物资,而且可以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首先从能量效率方面来看,节能建筑有着非常可观的效益,而且能够在一定的时期内收回用于购买节能材料所花费的费用。而且,在节能收益和节能投资持平之后,就可以进入节能建筑的纯收益阶段。

结束语

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全球面临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今天,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主要奋斗目标,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提升建筑经济效益是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尤其对我们中国来说,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经济效益有明显提升的建筑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邓世维.绿色建筑的经济理性与对策[J].中外建筑,2008,(08).

[2]邓汉斌.绿色建筑经济性评估研究[J].现代商业,2009,(12).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绿色建筑即指在全寿命周期中,从原料生产、运输到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拆除整个过程消耗最少的资源,制造最少废弃物。其内容包括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与自然融合、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其目的在于在全寿命周期实现“绿色”,即对环境友好,实现人、自然、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是二十一世纪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成本控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二、绿色建筑概念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和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最终实现与自然和谐的建筑物。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是21世纪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收益和成本是绿色建筑得以推广必须考虑的因素。利用生命周期成本(LCC)的概念和方法要求在评价建筑物的经济性能时,要考虑建筑物"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即从项目的构思、策划、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修建直至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所发生的全部费用。

三、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

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期成本,是指从项目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使用直至拆除等一系列过程发生的费用,也即项目在确定的寿命周期内或在预定的有效期内所需支付的研究开发费、制造安装费、运行维修费、报废回收费等费用的总和。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体系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体系的构建要遵循可度量、全面、考虑绿色建筑成本特殊性的原则。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特殊性体现在多阶段性与主体多样性上,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贯穿于从决策设计到报废处置的各个阶段;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主体多样性体现在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是由多个主体来承担的,比如社会主体、建造主体、消费主体。本文按绿色建设全寿命各阶段来构建其全寿命成本体系。

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成本依据研究阶段的不同,包括决策设计成本、施工建设成本、未来运营成本3个部分,其中未来运营成本又包括运行维修成本、报废处置成本。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决策设计成本、未来运营成本和施工建设成本。其中施工建设成本又包括运行维修成本和报废处置成本这两个方面。

绿色建筑以社会、经济、环境为发展基础,因而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就应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将绿色建筑放到整个社会系统中去分析,而不是仅仅考虑建筑本身的成本。在以上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体系中,各个阶段除了考虑建筑本身的成本外,还要考虑给社会、环境带来的成本,环境成本是指工程产品对环境潜在的或显在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社会成本是指工程项目在生命周期内对社会的不利影响。从图2中可以发现,在绿色建筑建成交付以前,绿色建筑的成本主要由政府和企业来承担,而建成交付以后,成本承担的主体主要是消费者和政府了,在绿色建筑整个寿命周期中,政府作为其成本承担主体是一直存在的,这也表明建筑是存在外部成本的。根据美国机构调查显示,在对其负责的全国172家医疗中心共2000栋建筑的运营及维护,采用40年分析周期和5%的折现率进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发现运营及维护费用是建造成本的7.7倍。据测算,现在建筑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占到建筑全生命周期内总成本的35%以上。因而,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应该重点放在未来运

营阶段。

四、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控制管理

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控制与管理,就要分析绿色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根据上文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阶段的划分,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各阶段的影响因素如表下所示:

1、决策设计阶段包含的影响因素有:

(1)项目建设标准:

项目建设标准包含的影响因素有:

①建设规模、②占地面积、③工艺装备、④建筑标准、⑤配套工程、⑥劳动定员。

(2)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包含的影响因素有:

①占地面积、②功能分区、③运输方式。

(3)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包含的影响因素有:

①生产方法、②工艺流程、③设备选型。

(4)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包含的影响因素有:

①平面形状、②流通空间、③层高、④建筑物层数、⑤柱网布置、⑥建筑物结构。

(5)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6)设计与管理模式

2、施工阶段包含的影响因素有:

(1)绿色施工方案、(2)绿色施工技术、(3)人工、(4)材料、(5)机械(6)现场施工管理、(7)设备、(8)工程变更、(9)工程索赔。

3、运行阶段包含的影响因素有:

(1)人力、(2)能源消耗、(3)维修、(4)报废回收。

决策设计成本是指在该阶段进行的项目准备、项目建议书、项目决策、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同时还要考虑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绿色建筑决策设计阶段是对项目投资方案和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并优化的过程,从技术上和经济上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保证绿色建筑投资决策的正确性。该阶段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高达70%以上,对生命周期成本有决定性的影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施工建设成本是指在绿色建筑施工实施阶段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包括绿色建筑建造本身耗费的人工、材料、机械以及相应的管理费用,以及治理环境所花费的费用和社会成本。在该阶段,应该做好现场施工管理,按图施工,尽量避免工程变更及索赔。

未来运营成本包括运行维修成本和报废处置成本两部分,运行维修成本是指在绿色建筑投入使用后,在使用过程中所耗费的能源成本、养护成本、管理费用、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等;报废处置成本是指绿色建筑使用期满,达到报废年限后进行的拆除、场地平整等费用,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成本和环境成本。

根据以上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组成,其成本体系如所示:

a、决策设计阶段:(土地征用成本、规划设计成本、环境成本、社会成本、管理成本)。

B、施工阶段:(施工建设成本、环境成本、社会成本、其他成本)。

C、运行维修阶段:(运行能耗成本、维护养护成本、管理成本、改造成本、环境成本、社会成本、不可预见成本)。

D、报废处置阶段:(拆除成本、场地清理成本、环境成本、残值收益)。

在决策设计阶段,影响绿色建筑成本的因素有项目建设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设计管理模式等因素。该阶段对建筑项目成本的控制管理有重要影响,一般情况下,该阶段对整个建设项目成本的影响程度达70%以上,甚至95%,因而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决策设计决定了建筑施工以及日后的使用,因此应该满足建筑成本承担主体的需求,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成本承担主体的需求与建议,尽量降低成本。其次,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先进的设计与管理技术,例如采用限额设计的思想、运用标准化设计、采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等。

在施工阶段,影响绿色建筑成本的因素有绿色施工方案、绿色施工技术、现场的施工管理、人材机的使用、工程变更及索赔等。在该阶段,绿色建筑成本的承担主体主要是施工企业和政府,施工企业是绿色建筑的建造实施者,应该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并做好现场施工的管理,保证无偷工减料、无拖延工期等现象,按照设计方案选用新材料、采用新技术,降低日后使用过程中的环境成本。与此同时,在整个施工期间,施工企业应该做好现场的管理工作,及时做好签证记录,尽量避免工程变更与索赔;除了施工企业以外,作为该阶段成本承担的主体,政府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该阶段的成本费用,比如实时的监督、定期的检查等,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建筑成本。

在未来运行阶段,影响绿色建筑成本的因素主要有能源消耗、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建筑维修及报废回收等。该阶段成本承担的主体主要是消费者和政府,在使用阶段,消费者应该加强环保意识,节约能源,政府也应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消费者节能减耗,减少建筑运行成本。决策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对该阶段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决策设计阶段,消费者和政府应积极参与到其中,将未来运营与维护的成本考虑到方案设计中,在项目进行到该阶段时再制定相应的运行及维护方案。

五、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效益分析根据不同含义的分类,可进行不同的分类。结合绿色建筑的含义,可以把绿色建筑的效益概括为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三大方面。1、环境效益。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采用较环保的建筑材料,能够对环境影响减少到尽可能的小。一般来说,环境效益主要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2、经济效益。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地、节水、节材和节约能源及减少运营管理成本等方面上;3、个人舒适度。绿色建筑还强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活动空间和减少患病的机会成本。综合以上概述,可将绿色建筑的效益细分为资源节约效益、生态保护的环境效益、减少污染的环境效益、市政公用设施减负效益、居住健康和舒适性效益。

六、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建筑用能已经达到全国能源总量的45%,预计到2020年总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m2,庞大的建筑耗能,将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在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发展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的趋势,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与管理有助于在全社会内推广和运用,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卜一德,赵亚军.绿色建筑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绿色建筑可行性分析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碳排放;量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在全球面临能源危机和气候危机的形势下,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发展战略目标。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城市建筑规模持续以5%-8%的速度增长,每年新增10亿多平方米的新建筑,城市建筑排放已经成为中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绿色建筑有技术评价而无碳排放评价的问题,对绿色建筑的减碳进行量化研究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绿色星级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主要阶段的重要低碳技术策略的总结,以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指标,对这些技术的效用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实现绿色星级建筑技术策略“低碳实效”的显性化。该研究对我国绿色建筑碳排放进行测算,为建筑业低碳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参考作用,同时为实现我国全局性的“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绿色建筑碳排放因素分析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基于低碳节能建筑的基本原理进行集成设计,要综合考虑外界环境、绿色能源、规划场地、建筑景观、室内环境、技术措施、具体构造、设备选型等因素。总之,在建筑系统中的节能要素主要包括建筑外部条件、技术设备系统、建筑主体等三方面要素。

1、低碳技术运行的外部条件

在低碳节能技术设计中,建筑物外部环境和条件不仅影响到建筑物的舒适度与能耗,但同时也可以为低碳节能技术提供能源支持,为改善室外条件,降低能源消耗发挥重要作用。

2、低碳技术设备

在建筑热环境中可采用的技术设备系统种类繁多,按照技术设备系统的特点可以分为主动式系统和被动式系统;按照技术设备所使用的能源和功用可分为采暖系统、制冷系统、电力系统、照明系统,供水系统及智能控制系统。

3、建筑结构本体

在建筑低碳设计中,一些重要的建筑部位和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为人提供一个围护结构,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并且其技术性能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建筑的能耗以及人们的舒适度。所以在建筑低碳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好建筑要素。

3绿色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研究

本次绿色建筑减碳量化研究是通过进行能耗模拟分析,再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进行计算。

3.1绿色建筑能耗模拟

本次计算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十座绿色建筑,包括七座高层建筑和三座多层建筑,其中一星级建筑一座,二星级建筑五座,三星级建筑四座,所选取算例的计算结果基本能代表天津市绿色建筑现有的能耗水平。

表1项目概况

类型序号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层数绿建星级

高层建筑110712514231二星

215890319044二星

320000025054二星

411030013028一星

511970016034二星

612182618031三星

716040117639二星

多层建筑15175154三星

23467152三星

31418647.89三星

(1)eQuest软件介绍

本项目的能耗模拟分析采用了eQuest软件,该软件是基于Doe-2的图形化界面软件,Doe-2是在美国能源部(U.S.Departmentofenergy)和电力研究院的资助下,由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和J.J.Hirsch及其联盟(associates)共同开发。该软件适用于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能模拟全年8760小时逐时能耗。

(2)建筑能耗模拟的基本原理

用来模拟建筑能耗的数学模型由三个部分组成:

a.输入变量,包括可控制的变量和无法控制的变量(如天气参数)

b.系统结构和特性,即对于建筑系统的物理描述(如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特性、空调系统的特性等)

c.输出变量,系统对于输入变量的反应,通常指能耗。在输入变量和系统结构和特性这两个部分确定之后,输出变量(能耗)就可以得以确定。

建模方法从建筑系统和部件的物理描述开始,例如,建筑几何尺寸、地理位、围护结构传热特性、设备类型和运行时间表、空调系统类型、建筑运行时间表、冷热源设备等。建筑的峰值和平均能耗就可以用建立的模型进行预测和模拟。

(3)模型简化

为了便于模拟计算,对模拟进行一些简化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合并参数、功能布局相同的楼层;

②同一朝向的周边区合并成同一个区;

③内部区域参数、功能相同的,合并成同一个分区;

④保证每个朝向的窗户面积与实际相同,不用按图纸尺寸画出。

(4)模拟结果

表2能耗模拟结果

类型序号单位面积能耗

高层建筑1123.95

2114.23

3119.18

4126.28

5121.66

6117.1

7128.42

多层建筑169.8

252.4

3117.3

3.2碳排放计算结果

对于Co2排放量的计算,根据模拟的电消耗量估算,Co2排放量=电消耗量×电排放因子。

据《2010年中国区域及省级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所提供的天津区域电网碳排放因子,本次选取的电力排放因子取值为0.8733kgCo2/kwh。

通过计算对比,得到高层和多层公共建筑不同星级绿色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以及估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表3绿色建筑二氧化碳排放量模拟结果比较

星级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Kwh)二氧化碳排放量(kg)

一星(高层)126.28110.28

二星(高层)121.49106.10

三星(高层)117.10102.26

三星(多层)79.8369.72

星级建筑平均值109.0395.22

3.3天津市绿色建筑与普通公共建筑碳排放数据对比分析

本次选取了部分国家办公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能耗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对实际运行能耗数据的监测值,本次共选取天津市一般公共建筑样本17个,大型公共建筑样本33个。通过计算,得到的公共建筑年运行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与计算数据进行比对。

表4不同星级绿色建筑与普通节能公共建筑相比的减碳量

星级二氧化碳排放量

(kg/(m2.a))减碳量(%)

一般公共建筑100.07---

大型公共建筑155.81---

一星(高层)110.2829.22

二星(高层)106.1031.91

三星(高层)102.2634.36

三星(多层)69.7230.33

星级建筑平均值95.2230.43

4结论

本文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对公共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研究做了整理,并对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通过进行能耗模拟分析,再通过数学模型计算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对多个不同绿建星级公共建筑进行碳排放量计算。通过与天津市典型公共建筑能耗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研究了绿色建筑与天津市完成两步节能公共建筑碳排放数据对比。通过模拟计算,得到绿色公共建筑运营阶段减碳量约为29.22%~34.36%。

参考文献:

[1]尚春静,张智慧.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工程管理学报,2010,24(1):7-12.

[2]朱,陈莹.住宅建筑生命周期能耗及环境排放案例.清华大学学报,2010,50(3):33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