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十篇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十篇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34:48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篇1

关键词:美容方剂学教学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学思考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9年起新增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成为四川地区较早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之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立足于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知识、美学基础知识,掌握各类美容技能,热衷从事医疗美容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笔者主要负责该专业美容方剂学教学工作,该课程为该专业必修课、考试课。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与传统中医类专业在方剂学教学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按照传统中医类专业方剂学教学方法进行该专业美容方剂学教学,一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另一方面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现提出对美容方剂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习美容方剂学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增强,全球出现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美容热。“美容回归自然”已成为21世纪全球医学美容的呼唤,纯天然美容疗法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中医药美容也已成为一门非常引人注目的学科。中医药美容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前人对美的不断追求下,传统中医药已经在美颜护肤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而宝贵经验,其以标本兼顾、安全无毒、疗效可靠等优点愈来愈受到国内外美容界人士的密切关注与高度评价。美容方剂学是中医方剂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中医美容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阐明和研究中医美容治法与中医美容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美容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美容方剂学与中医美容临床紧密相连,起着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作用。美容医疗技术专业开设美容方剂学相关课程,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我国传统中医药在美容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今后的实际运用和进一步研发打好基础。

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习美容方剂学的困难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美容方剂学时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学习热情差、方多学时少等困难。美容方剂学必须具备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等相关知识。该专业学生中医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进程缓慢,效果差。学生中医基础薄弱的原因主要与课程安排有关,我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中医基础概论与美容中药方剂学教学安排在同一学期。学生在学习美容方剂学时,中医诊断学的相关内容还未全面掌握,这就为整个美容方剂学的学习设置了很大的难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热情差。笔者发现该专业学生总论部分学习时热情很高,但一旦涉及各论及具体方的学习时往往缺乏热情。通过不断的教学反馈,笔者发现导致学习热情下降的原因为:具体方剂讲解时涉及临床症状、辩证、治法、中药等内容,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感觉在“坐飞机”,老师讲授后很难完全理解消化;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为非处方专业,学生毕业后无处方权,所以学生觉得学得再好也没用;所学方和美容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学生觉得实用性较差;美容方剂学知识点较多,记忆起来相当困难。美容方剂学学时较少,学生基础差,要想把具体各方讲深、讲透相当困难。我校美容方剂学按大纲要求共45学时,需掌握重点方43首,熟悉方30首,了解方36首,课时相当有限。笔者在实际教学过中已选择最基础的,与专业契合度最高的方进行重点教学,但知识点多,课时少,学生基础差,自学难度大,教学任务完成存在很大困难。

三、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美容方剂学学习的建议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篇2

《病理生理学》涉及基础和临床等多学科知识,是一门“难教”、“难学”、“难考”的课程。目前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1)目前《病理生理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框架一直保持20年前甚至25年前的状态,长期以来并没有太大变化,明显滞后于我国医学及医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已经不能够适应现阶段医学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2)长久以来,病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为主,忽略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本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3)在教学过程中长期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极易形成依赖性的思维方式,使之失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失去学习此课程的兴趣及动力;(4)缺乏实践、互动环节,造成理论与临床实际脱节等。为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培养目标,教研组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以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并取得初步成效。

2调整培养方案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我国重点医学院校本科培养计划中,一般将本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因为这学期的学生刚刚学习完医学基础课程,如本门课所要用到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对这些的基础知识仍较熟悉,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相对容易;另外主讲教师可以减少在讲授过程中对以上所学知识的回顾,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这样的安排也有一定的弊端:这个时期学生还未接触《病理学》、《诊断学》、《内科学》等基础课和专业课,对具体疾病及其相关知识非常陌生,甚至一无所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困难,很多知识点不能理解,这也是学生感觉《病理生理学》非常难学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教学效果。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在培养计划制定上进行了创新性变化: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2009级起将《病理生理学》的课程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开设。经过3年教学实践,通过随机对临床医学专业570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结果表明:有一半以上学生表示在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同时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对理解本课程中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发病机制有很大帮助,同时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并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认识到了学习《病理生理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显然,对培养计划的调整是适应该课程特点、符合学生认识及学习规律的,增加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3改革教学内容

3.1与其他课程紧密联系、有机融合

由于《病理生理学》涉及内容多、纵向内容深、外延广,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比较吃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突出和强调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的联系与融合,这样可使各课程之间不再是离散的,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帮助学生搭建对各专业课学习的整体框架,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不同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病理生理学》在临床上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在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明确地表明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授课教师也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更容易带着问题来理解本课程,从而优化了教学效果。

3.2与临床专业知识密切联系

《病理生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单纯依靠60学时的理论课教学是无法全面讲解所有基本病理过程的,更无法要求所有学生完全掌握全部的知识点。因此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整合,将理论课教学与临床病例密切结合起来:尽量做到每个基本病理过程的讲授过程是与临床病例分析同步的,每个系统病理教学过程是与病例讨论同时进行的,让学生感到知识点不再枯燥难懂,而是愿意跟着授课教师一起分析每一个临床病例,从临床病例中学习本课程的知识点,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方法探索

4.1pBL教学法的应用

临床医学生今后从事的是与人打交道的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职业,更加要求对其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培养,因此学习能力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这也是当今高等医学教育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是非常被动的学习模式,记笔记、看笔记、背笔记是传统医学生的学习三部曲。但是现代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所以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落伍。需要结合《病理生理学》课程的特点,对于基本概念和机制的学习以老师引导为主,但也必须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从问题中学习知识。pBL教学法是较为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它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从本质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够引导学生以《病理生理学》基本理论为基础,围绕临床病例应用所学理论展开对病例的讨论,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由自发学习转化为自觉学习,最终具备终身自觉学习的能力,为生存和职业生涯打下基础。实践结果表明,pBL教学法不仅转变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较好的根基,这种教学方法也获得大部分学生的认同。

4.2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篇3

关键词:生物医学光电检测;交叉学科;教学模式;原理概念;创新思维

一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生物医学光电检测是应目前学校教学改革的需求,结合现今生物学、医学及光学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现状,而面向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该门课程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综合了一般医学与生物学的检测技术——光学显微技术、电子显微技术、X射线影像检测技术、超声检测技术、核磁检测技术和太赫兹检测技术等;所呈现的内容新,处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涵盖了包括近代物理学、化学、数学、生物学、医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等的多项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相关的参考资料如专业书籍、杂志和相关文章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与多种检测技术相关的检测仪器种类多,发展迅速,相应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工程化技术化的特点;相比本系开设的其他专业课程如《波动光学》、《激光原理》、《信息光学》和《光通信技术》等,该门课程的开设时间较短。因此如何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合理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基本原理、概念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工程化能力、多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成为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中之重。为此,笔者根据拟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内容包括教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调整、教案的准备和教学要求的制定等。笔者首先进行了教材的筛选。在众多教材和参考书中,笔者选取了2014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黄国亮等主编的《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临床检验》[1](清华大学985名优教材)一书作为教材,另考虑到近年来激光技术与生物学技术的紧密结合,将1995年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由向洋编写的《激光生物学》[2]和2010年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由段智英等编写的《激光生物学效应研究》[3]两本书中的部分章节选入作为补充教材。之后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以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和激光生物学技术为两大板块,进行了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取舍:生物医学检测技术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多种成像检测技术和光谱检测技术;激光生物学技术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了激光工作原理及特性、激光生物学作用原理和激光的安全防护等。以这些内容为教学重点,做到教学体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相关的参考资料[4-13]准备手写教案,并同时进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准备,完成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准备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笔者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与该课程有关的图片、视频和ppt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和整合,融入到自己所制作的课件中,力争做到课件信息量大、形象直观,让学生记忆深刻。在教学过程中,举出丰富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并遵循知识点随机提问,进行课堂讨论,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向学生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上课之前预习教材内相关章节内容,课堂记笔记,课后复习;积极思考课堂提问,认真完成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学有余力且对相关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可参考笔者提供的参考资料收集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另外参考国外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了解平时学习的重要性,相应设计出了多元化的考查方式,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到了50%,平时成绩为上课点名、课堂提问、课堂测验和平时作业等成绩的加权平均,而期末考试成绩只占总成绩的50%,这从另外一方面也减轻了学生的考试压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除此而外,笔者在课后收集学生对每堂课的教学反馈意见,实时调整教学中的部分内容,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查阅该领域该部分内容的最新进展,增加相应的教学量,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体系。总之,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涵盖了教学活动中的所有环节,对于有效开展课堂教学非常重要。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系统化

在教学体系的构建和优化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该门课程的内容广泛,参考资料丰富,如何有侧重地选取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安排,力争做到以教材为蓝本,突出教学重点,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注重光、机、电、软件的结合,注重检测技术和仪器运用的结合,注重工程化与技术化的结合,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实现教学内容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统一。以显微技术一章为例,自从1665年胡克发表了用显微镜观察软木塞组织的微观结构以后,显微镜就与生物医学观察和检测密不可分了。以光学显微技术为代表的显微技术成为了生物医学光电检测技术的基础与核心内容,之后产生和应用的检测技术如电子显微技术,虽然在技术手段和方案上有所创新,但依然在重复利用或借鉴显微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因此笔者以显微技术为基础和切入点,向学生展示相关检测技术的原理。而在阐述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时,又着重介绍了显微镜性能评价参数如视角放大率、分辨率、有效放大率、光束限制和线视场,并从光学知识出发,分别对这几个参数进行了理论推导;通过数学推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显微镜的基本问题,如为何高倍物镜比低倍物镜能观察到的物面范围要小;显微镜的分辨率与波长,与数值孔径有何关系;为何数值孔径要与放大倍率合理匹配,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的分辨能力等。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都有助于学生今后正确地选取和使用显微镜,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仪器的选择和其性能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笔者介绍了显微镜的制片技术和使用;之后,笔者对多种显微镜如荧光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相衬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及新型显微镜的原理进行了描述,并与普通显微镜原理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对于显微技术的发展历史、国内外主要显微镜生产厂家介绍等趣味性强和难度较低的内容则不作教学要求,留给学生自学,给予他们一定的空间开拓视野。这样的内容安排使学生轻松容易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且对仪器的使用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后面章节的内容也正是基于同样的思路进行选择和安排的。正是由于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选择和合理安排,让笔者做到了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为之后教学方法的实施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作了铺垫。

三教学方法的实施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助于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2011年笔者进行了该门课程的申请和教学工作,由于当时缺乏经验,不知如何完成此项教学任务,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向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Douglasosheroff请教了该门课程的教学问题,他告诉笔者一句话:“Startingtheclassfromthesimplethings.”他的这番话让笔者受益匪浅:教学就是要深入浅出,从简单的事物、事例出发,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内容有所了解,充满兴趣,借此引导学生进入该课程的学习。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始终秉持这种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吸收知识,积极思考。以该门课程的引言部分为例,笔者首先向学生介绍此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涉及专业广等特点,再将课程内容进行了归纳,课程的核心是“检测”二字,此课程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检测什么?二是如何检测?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物体形貌和特性表征;对于第二问题,答案是成像和成分分析。提纲挈领的表达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课程的内容;之后从检测技术和激光生物学这两个板块,对课程的构架进行了框图表述,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教学内容间的逻辑联系。在此之后,从学生最熟知的观察及成像出发,将课程内容引入。向学生提出一个看似简单却甚少有人思考的问题:“我们是如何观察到物体的?”学生经过思考后给出的答案不是非常全面,笔者就学生的回答做出了一定程度上的肯定,然后向学生抛出笔者自己总结出的观察物体的三个层次:看得到、看得清楚和看得舒服。言简意赅的答案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由此引出了学生对光特性探讨的热情。学生从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回顾了他们的光学知识。之后,笔者又引导他们思考在物体太小和物体离人眼距离太远的情况下,如何观察物体的问题。认真思考的学生做出了回答:可用显微镜和望远镜来进行观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对比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成像的异同;然后顺利引出显微技术和其他生物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应用实例,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在随机提问和自由讨论的轻松氛围中,让学生自然地做到了与教师的“教”与“学”的互动;通过图片、视频资料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获取信息量大、直观生动的知识;结合在黑板上用粉笔推演公式的传统方式,以适中的速度让学生理清楚基本原理和相关公式的来龙去脉;根据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和目前的热点研究成果,实时调整部分教学内容,收集相关知识的最新进展,为学生补充知识,如教材中没有的太赫兹检测技术等,以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视野的目的。总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四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篇4

关键词:人才培养;成长规律;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C961;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84-02

中医药高等教育具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征:以现代高等教育的形式,实现具有深厚东方文化属性的中医药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这种表面上看似矛盾的形式与内涵,造成了中医药高等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争论和变革。随着50多年的发展壮大,中医药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它的规模发展,正在转向核心实力增强的重要发展阶段。

北京中医药大学以院校模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新型中医人才培养实验班为切入点,以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为核心,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深化、思想逐渐解放、视野不断拓宽、思路日趋清晰的过程,从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出发,不断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

一、改革的思路与必要条件

1.改革的思路

几千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主要是以师承教育为主。历代名医大家的非凡成就说明了传统师承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不可否认,中医院校教育的诞生,使得在建国之初奄奄一息的中医药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壮大。50多年来的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教育体系,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但是,院校教育存在着它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培养的中医人才个性不够突出,对中医药的精髓“继承不够”故而使得“发扬不足”。如何解决这一使中医药高等教育裹足不前的难题呢?笔者的思路是构建一个“院校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寻求一种更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又符合现代教育模式的新途径。

2.改革的必要条件

中医临床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早临床、多临床来实现,但是中医文化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或造就的,它需要一种环境一种氛围的熏陶。在现有情况下要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必须寻求一个最佳的契合点。那就是通过自主招生招收那些具有中医药背景,并对中医药事业具有一定热情的青年,通过院校教育以及师承、家传的培养,打造更具中医特色的人才。家传为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搭建了一个极佳的平台。由此,笔者提出了以“中医文化素质”和“中医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院校――师承――家传”相结合的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中医固有的特性,融合中医传统师承教育和家传教育的优点来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之路。

要实现以上的想法,需要政策和资源上的条件支持。北京中医药大学于2005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唯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中医药院校;2007年组建了中医教改实验班,并获得教育部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项目;此外还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教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的支持。这些社会资源和政策的支持,为我校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二、改革的实践

1.院校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有机融合

具体方案是,以现行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为基础,以加强中医人文素质和注重中医临床能力培养为宗旨,采取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家庭中医教育资源,进行中医教育教学改革尝试。“院校――师承――家传”培养模式的特色体现为“3个结合”。

(1)传统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即在学生基本素质与知识结构方面提出新要求。在强调现代中医药人才专业素质水平的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培养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医职业人,更是一个中国传统医学、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通过强化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赋予学生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习继承中医精髓的能力。

(2)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即对学生培养模式进行创新。采用两条主线贯穿培养过程:一方面充分发挥院校教育的优势,把代表中医集体智慧的共性的知识,通过现代教育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家庭中医背景优势和学校中医专家的优势,吸取师承教育的精髓,把现有民间及院校的名老中医的个人智慧,通过传统的跟师临诊、言传身教的方法传承。做到既有共性要求又最大限度地鼓励个性发展。

(3)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即对学生能力要求更加全面和严格。加大学生临床见习、实习的比例,通过学校统一安排的“校内导师”(主要指在医院临床实习阶段)和“校外导师”分别指导两个途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不但要精通理论更能够灵活运用。

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我校在中医教改实验班的管理制度、组织协调等方面也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专门制订了《教育部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中医教改实验班管理手册》,对学生院校教育部分、师承教育部分的学习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建立了淘汰和奖励机制,比如受到学校各种处分等就转出教改实验班,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文章学校予以报销版面费等;组建了由资深中医教育专家组成的教改班“顾问导师组”,分别负责学生国学和中医经典方面的培养和具体指导;专门印制《学习笔记》和《病案记录》,记录学生学习中医经典或国学内容以及临床跟师学习典型性病案和个人体会等等。这些机制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笔者针对实验班与普通五年制进行了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两者无显著差异,但在中医思维和临床能力方面实验班明显强于普通班。临床带教老师们也反应,实验班学生在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可以达到普通五年制高一年级学生的水平,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实验班同学在我校举办的基本功大赛中也有突出的表现。

2.变知识灌注为思维训练的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项目的不断开展,笔者对中医人才成长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中医学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知识结构更强调构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根基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是不牢固的。而西医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学科,以数理化为学科基础,二级分科明显、体系清楚,它的课程体系因而十分完备和清晰,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对于经过10余年现代基础教育的高中生来说,接受起来十分自然和顺畅。中医相比于西医,是一门更加综合的学科,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与人文文化双重内涵,其根源是中国的古代哲学、天文学、儒学、道学等。而现有的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这部分基础课程缺失,这与我国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建立的知识体系相比具有相当大的异质性。由此,笔者提出了对中医药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

改革以课程整合为核心,从中医人才所需知识结构出发,借助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建构更加科学严谨、更符合中医人才成长需要的课程体系平台。新的课程体系以中医辨证思维培养为主线,将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外医学史四门基础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和中医思维的训练。把传统的中医基础、中诊、中药、方剂中的基础理论部分或总论部分融合形成中医基础学;以中医病、证为纲,融合中诊、中药、方剂的各论部分形成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加强中医经典学习,增加医学流派和中医理论发展过程的学习,形成比较完整的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明确专业课即是中医临床各课程,以中医内科学为主线,系统学习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与方法,同时从临床实际出发,学习其他临床课程,重点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设置中医基本技能训练与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Ⅰ、Ⅱ)课程。中医基本技能训练共200学时,将中医基础学、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中药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课程的课间见习等有效整合,分学期、分重点开展实训。培养学生的中医学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了解和熟悉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方法和辨证论治的程序,了解和熟悉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一般规律,积累一定的临床感性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医临床奠定基础。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Ⅰ通过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名老中医经验的讲授及临床特色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中医临床水平。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Ⅱ则是以问题为引导进行临床课程整合,通过病证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整合能力,提高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能与临床实践很好地结合,提高学生整体诊治疾病的能力。由此建立中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紧密衔接、连贯有序的新的课程体系。

3.培养的前移和拔尖人才的打造

在多年的改革实践中,笔者愈发感觉到,如果能将中医药文化基础课程前移至高中阶段,不仅能提高我国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还能培养一批具有中医潜质、将来能进一步学习中医的苗子。北京宏志中学是“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试点单位,利用政策的优势我校与之联合开办了中医“杏林班”。在高中课程中利用2年时间开设4门中医药文化基础课程。分别是中国古代哲学基础、国学导论、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和中医药学知识概论。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学习中医专业课程的传统文化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况、增加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习中医的悟性。

与此同时,高水平拔尖人才的培养也逐渐进入笔者研究的视野。院校培养中医人才,究竟多长时间最合适,其中临床实习又应该占多大比例,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医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中医长学制教育只有七年制1种形式,且只限于中医学1个专业,却既承担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任务,又承担着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任务,这样的目标给硕士学位定位的七年制中医教育带来了过重的负担,反而达不到长学制教育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此,笔者提出在缩减七年制招生规模的基础上,开办九年制岐黄国医实验班。该班采取本科5年与直接攻博4年相结合的模式:前5年按本科教学计划进行培养,在第4学年末进行分流考核。考核合格者采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按临床专业博士学位并结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进行培养,达到培养要求者,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为达到培养目标,学校为本班学生每人配备1名知名教授作为导师,全程实行名师+名医培养法,选择最优秀的教师授课,跟最有名的医师随诊学习。

三、改革的体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优秀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尤其是中医人才的培养,更具有厚积而薄发的特点。中医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路走来,我们的改革创新贯穿了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从一期改革院校模式与传统模式的融合,到二期改革课程体系的重构和教材建设,再到三期改革把培养过程向纵深延伸,我们始终都坚持着一个根本原则毫不动摇――那就是人才培养必须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在这一正确思想指导下,我们的改革创新进行得比较顺利,也取得了一点成绩。尽管道路并不平坦,甚至充满坎坷和挫折,但是笔者相信,随着全国中医高等院校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必将硕果纷呈,中医药高等教育必将续写辉煌。

参考文献:

[1]杨东方,王育林,马燕冬,等.浅谈中医教改实验班国学素质培养设计[J].中医教育,2009(28).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篇5

关键词:青年教师;综合素质;中医经典课程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不断推进、对中医药院校教学现状的不断反思,发现中医药教育事业需要与时俱进、加速发展。中医经典是中医的灵魂,中医经典课程是包含《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温病学》在内的由基础向临床过渡的课程,属于中医主干学科。学习经典绝不是守旧的表现,只有打好根基,深植沃土,才能使中医学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相当重要,要使青年教师(45岁以下)成为中医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升教学能力,值得不断思考和研究。本文主要就笔者多年在教学工作中的体会和认识来探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应以学生为中心,即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考核体系等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学”,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水平为准则,教学相长,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轻松、稳固的教学环境,推进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深入发展。

2加强传统文化修养

中医经典是中医的魂和根,其思维模式、系统联系、理论体系都根植于传统文化。中医经典著作既是以理解生命为特点的医学典籍,又是荟萃我国古代百科知识的文化精品。而经典著作本身所具备的“行文古奥,言简意赅,内容繁冗,学术底蕴深厚,信息观点各异,展现各家之长”等特点,一直是导致中医经典课程“教学不易,使用更难”的重要因素,也是困扰学生学好中医经典课程的重大障碍。这就对中医经典课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博学、慎思、明辨、笃行。除了应熟读中医四大经典,对经典原文熟记成诵,熟背条文及经方,熟练掌握原文,做到融会贯通外,还应努力提高传统文化修养,注重中国古代哲学、文化思想及中医古籍名篇的选读。如学习《易经》《论语》《老子》等,了解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易学思想;从名篇著作中探寻各家中医思想,博览群书,领悟其真谛,把握其精髓,拓展其内涵,从而加深对中医经典的理解,真正建立传统中医思维模式,构建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把握中医经典著作的精髓。

3夯实临床基础

一名优秀的中医经典课程教师应该做到教学与临床两不误。“无理论则浅,无临床则空”,教学为临床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临床是教学的反馈和检验。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是中医经典教学的重要内涵,若没有临床,即使理论讲得头头是道,也只是“纸上谈兵”,难以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习经典的目的。从教学过程中反映的情况看,95%的学生更愿意听取从临证经验或体会中把握经典经方并灵活运用的例子。因此,作为一名中医经典课程的青年教师,一定要下功夫“学经典,做临床”,以临床验证教学,提高辨证论治水平,让学生体会经方的实用性,以医促教。笔者近五年来坚持每周上2~3次门诊,积累临床病案,丰富临床经验,同时也很重视学术与临床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以培养优秀的中医接班人。可见,“跟名师”也是夯实临床基础行之有效的环节。笔者除门诊外,每周还有1~2次到我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跟师上门诊,不断学习名师运用经典经方及辨证诊疗的方法,从而提高诊治水平,增强临床能力。有了在临床跟随名老中医运用经方治病的实践体会,讲课时自然更生动灵活、精彩丰富,趣味性也更浓厚,与学生互动良好,颇受学生好评。

4提升自身水平

中医经典课程综合性很强,对教师水平要求甚高。青年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攻读学位,丰富知识储备,加强科研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学习,互补提高,掌握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和前沿性,学习其他院校教学中的新思路、新方法;参加经典理论课程进修、研修或学术传承培训班,听取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讲授中医经典课程,强化经典,注重临床;参加校内外各级教学竞赛,如基本功竞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微课比赛、慕课比赛等,开阔视野,展示风采,体现自我,以赛促教,从而提升教学能力,激发教学热情,促进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5改进教学方法

经典教学应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拓展,改进教学方法,统筹安排课时,合理设计教学单元,将教学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建设多元化课堂。(1)随堂抽背原文,定期安排默写及背诵。中医经典课程需要学生不断诵读和记忆名家学术思想及经方,要求掌握一百多条原文和二百多首经方,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通过随堂或定期的背诵或默写,督促学生对经典著作进行学习,在熟记的基础上领会经典的精华。(2)适当增加文献资料查阅课程,利用文献教研室现有的设备和条件,积极为学生提供文献研究平台。如中医古籍、名家讲稿、医家医案、期刊文献等各类文献资料及工具书,查阅相关知识,加强理论学习,做到有据可循。(3)适时安排临床见习,让学生早临床、多临床,收集整理病案,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思考,体会临床疾病的变化,体现中医本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临床能力的培养。(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构建翻转课堂。要求学生提前查阅资料,整理临床收集的病案或通过文献查阅的名家医案,分组进行病案讨论;播放名家讲课视频,学生观看后分组回答提前设定的问题,以更好地掌握经典内容;师生互换教学,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讲授部分经典原文,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真实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测试学生自学的情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做到“授之以渔”。

6加强教学反思

每堂课、每一单元内容结束后,都应进行教学反思。笔者通过自制的中医经典教学效果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同时,建立QQ群或微信群作为交流的纽带,全方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反馈意见,弥补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如调整教学节奏、提前安排学生预习等,充分把握学生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能力。

7结语

作为青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而作为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师,还担负着传承祖国医学宝贵财富的责任。只有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多方面、多层次、多手段[1]地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教”与“学”结合,“教”与“医”齐发展,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现代社会中医经典教育的需求。

作者:王倩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篇6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精品课;理论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R642.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6(a)-0165-03

《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理论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环节,阐述、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1]。中药学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专业。目前,全国各中医药大学都设有中药学专业,这些院校的中药学专业大都只侧重于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如:中药的药化、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研究,很少涉及中药材如何规范化栽培、药用植物育种、中药资源开发与应用等方面[2]。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认识不足,致使许多药用植物资源过渡采收,一些物种出现濒危,甚至濒临灭绝[3]。为了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中药在世界上的地位,药用植物资源的栽培、育种、中药资源的开发等工作势在必行,而这些恰恰是农业院校的优势。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需求,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逐渐成为农业中的特殊部分,甚至有专家提出了“中药农业”的概念[4]。因此,一些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了中药学专业。

吉林农业大学发挥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全国最早创建药用植物专业,培养了大批的药用植物栽培方面的优秀人才。同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在其他高等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中药学专业侧重中药化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的研究,缺少了中药资源、中药材的标准化栽培、中药材的育种、中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的时候,吉林农业大学在药用植物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基础上,不断完善不足,形成了完备的中药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体系和思路,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第一个创办了中药学专业。在教学中,始终秉承以《中药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等中医药基础理论课程作为知识体系主线为载体传授给学生。而《中药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于农业院校的中药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中药学》对学好后记的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方剂学、中药制剂学等学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亦是从基础过渡到药学实践的桥梁课程。《中药学》课程组的老师,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精品课及《中药学》精品课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总结和完善已有的《中药学》精品课建设经验,提炼出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精品课模式。

1高等农业院校的《中药学》精品课的特点

高等农业院校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和输送多层次农业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更是农业科研成果的主要发源和创新之地。目前,我国的农业从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环保型大农业迈进,这对高等农业院校来讲更是前所未有的承担着为农业培养优秀人才、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为农业技术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前提[3]。吉林农业大学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在药用植物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创办了第一个中药学专业,在实践中使中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比药用植物专业更全面、更符合中医药发展的规律,同时凸显了高等农业院校中的中药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即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够获得从中药资源、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采收加工和炮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药理活性的研究、不同剂型的制备、制剂分析、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新产品的研制等从上游到下游的整个知识体系,知识链比较系统和完整,贯穿整个知识体系的红线是中医药学基础理论。

《中药学》精品课是列入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整个中药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指导性作用。《中药学》课讲授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药专业学生对整个中医药知识体系的理解;也影响到将来学生毕业后能否按着中医药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去从事研究、开发、应用中药的工作。

2《中药学》精品课建设的意义

通过《中药学》精品课建设,使本科生在学完基础课后,向专业课过渡时通过《中药学》课程得到良好的衔接,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实习不仅从药材的药用部位进行分类,掌握鉴别特征,而且也从功效上进行分类,牢固各类药的功效与应用等方面理论知识,在讲授传统中药理论基础上,也与现代中药的保健功能等相结合和简要讲授主要有效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这样使中药学的讲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且也为后续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药理学等多门课程进行了铺垫和较好的衔接,还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药学》精品课为本科生传授了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按着传统的中医药特色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为中药生药学科输送后备力量提供基础。

3建立《中药学》精品课的富有创新性和特色的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3.1启发式教学

传统《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手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单一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的是“填鸭式”教学[5],通过课程组的改革,《中药学》课的课堂讲授特点是灵活应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在生动活跃的教与学的互动中得到了知识。课堂教学上,激励学生提问题,并对提问题的同学采取奖励制度,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内容在生动活跃的教与学的互动中进行,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到了融会贯通。

3.2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即“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6],没有立体感的图片帮助进行教学,仅凭听觉信息是非常抽象的,学生常常感觉难以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多媒体技术能将既往的教学媒体,如:投影、幻灯、录像、挂图、板书等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图片、动画、录像及解说等媒体被广泛采用形成教学软件,使单调乏味的中药学课程,尤其是中药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和动画中,使其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的显现,把繁杂的语句变成直观易记的视窗,使中药学的内容变得有趣、多样和实用化。

3.3课外活动小组辅助教学

结合课外科研小组的活动,把课堂内容付诸实践。笔者指导了1999级、2000级和2001级三个年级的本科生的中药学科研小组的创新发明活动,都获得学校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在学生的创新发明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的《中药学》知识和其他课程的知识,进行不偏离中药特点的小型的中药现代化研究。三个小组的研究成果“三棵针口腔溃疡散”、“鹿角女性保健酒的研制”和“鹿角果冻的研制”都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同时,笔者为全校学生开设全校选修课,达到了对不同专业学生普及《中药学》基本理论和常识的目的,得到好评。

3.4开展《中药学》精品课的双语教学

大胆尝试双语教学,课题组已经进行了六个年级的《中药学》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找到适合吉林农大特色的双语教学方法。在《中药学》双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用汉语讲授每章的内容,之后用英语总结,课件中尽力做到英汉两种文字,使得一些专业术语重复出现,加深印象,使英语授课学时达到50%以上。另外,每轮《中药学》的双语教学过程中,都有1个学生用英语演讲的环节,每班分5组,每组做英文中药学课件,派1名代表讲,其他同学用英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经过6轮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适合农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双语教学值得进一步提倡,这不仅是一个课程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就业、出国等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尤其在中医药已被发达国家民众广泛认可的今天,国家需要大批的能够用英语讲解中医药的人才。《中药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优秀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4开展《中药学》精品课的实践教学

首先有1周的中药学实习,是在理论课结束后的第二学期,在中药鉴定实习的前一周,让学生综合中药学与中药鉴定学的知识,从基源、性状、显微、理化、尤其是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剂量及有毒无毒等方面,通过观察具体中药,复习、巩固、强化、记忆所学的知识,使中药学课程内容融会贯通,真正成为学生头脑中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和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等相结合,通过开放中药鉴定与中药实验室、邀请专家做中医药知识讲座等途径使学生的中药学知识以扩展和延伸。

5考核方式方法体系改革

成绩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作业成绩、考勤情况、提出问题的奖励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笔试、以小组为单位的演讲口试)。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中药学》这门课程在整个中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起到指导性作用。不仅为学生传授传统的中医药学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中医药学特色的思维方式,即使中药专业的学生能更好的将中国传统中医药辨证施治的理论与现代医药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6结论

通过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精品课的建设,笔者建立了高等农业院校开设“中药学”精品课的模式,即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此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40~50学时;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一周的中药学实习,是在中药鉴定学实习的前一周,目的是强化学生对中药知识的进一步认知。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启发式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和创新思路;开设双语教学课,英文授课达到30%以上,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多样化,既要考核每位同学的客观成绩,又要考核团队合作成绩,灵活多样;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使课程知识得以延伸。注重中药学传统理论的讲授与中药资源、中药栽培与养殖、采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药药剂等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农业院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和全面。通过精品课模式的建立,希望为中药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海燕,于佳宁.《中药学》三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0,42(9):69-70.

[2]于涛,张磊,付雪松.《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73-74.

[3]马春英,李雁鸣,杨建肖.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1(2):165-167,171.

[4]陈景堂,祝丽英,李存东,等.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中药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6,22(1):9-11.

[5]高汝杰,常惟智,赵文静.多媒体技术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中医药信息,2008,25(2):76-77.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篇7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门诊部新添置了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声波清洗机、手机注油机、灭菌袋封装机、超声波喷砂洁治器、微电脑根管测量仪、电脑康复治疗仪、全科治疗仪、胎心监测仪等价值余万元的先进医疗设备,大大促进了诊疗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口腔外科的自我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口腔外科的自我总结1实习了半年,在福田医院的日子,有累,有苦,有开心,有失落,有失去的,同时也有更多获得。

半年的时间里,我深刻我了解到医生的精湛技艺,护士的周到服务,病人的呵护需求,求学的永无止境。我更加了解医学的挑战性,猜想、推断、排除……也正是这样复杂的思考体现了医学的无限魅力。

刚来到口腔门诊时,我先跟着护士到处转悠,先把门诊的里三圈外三圈给弄得明明白白,还要把科室的所有材料、仪器记住。之后,我们各自安排了带教老师。我不懂的,提出问题,老师便会清晰明了的讲解给我听;我没问的,老师也会将重点知识、操作要点告诉我,提醒我什么改注意,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一到科室,我便跃跃欲试,什么都想动手操作,可是老师都是从不放手到放手逐渐过度的,我便开始最基本的“观摩学习”。我们医院口腔门诊最常见的病例便是根管治疗和补牙。医生们操作的平台不过是面积不到一平方厘米的牙齿里面的一个小洞,而他们用的器械大部分也是很小的很精密的,必须要手很巧才能完成这样的操作。一个根管直径不过一二毫米,却要填充进去很多牙胶尖和其他材料。老师们的操作很娴熟,就可以在细细的根管里活动自如,灵活地填补和取出各种东西。他们的技艺不禁让我有些叹为观止了。我暗自立志要做个这样优秀的医生。

慢慢上手以后,我开始谨慎地开展一系列临床操作。记得第一次给一个病人补牙,我用了跟牙齿颜色非常接近的材料代替缺损的牙齿,把材料充填到相应的地方,再用工具按照牙齿本来的形态,多次修饰、从各个角度查看调磨。最后做出来的牙齿我很满意,更重点的是,当病人拿起镜子来看时,他说“医生刚才补的是哪颗牙?”此时的我,终于体会到身为医生的荣耀!

然而也有时候我们不被病人认可。有一次碰到一个不肯信任我的病人,当我提出要给她做根管预备工作时,她用很迟疑的目光望着我,说“你是实习生吧,我需要医生来做治疗”。当时,我很受伤,很失落。后来,我的带教老师让我躺在牙椅上张开嘴,假设我是病人,让我的同学给我做治疗。此时此刻,我终于领会了病人心里的不信任感。我真正可以理解病人是“弱势”,需要帮助,需要呵护。老师一直教我,做医生要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事情。当我看到老师为了让病人少跑一趟医院而想尽各种治疗办法时,一一对比时,我真的感动了。有责任感的医生,总是让人莫名的敬佩!

我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有品德,有技能的牙科医生。感谢福田医院及所有教过我的老师,是你们给与的机会和信任,让一个实习生有了一个在成长过程中的宝贵的平台和空间。

口腔外科的自我总结2一年来,在院班子和主管院长领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帮助下,门诊部全体同志齐心协力,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围绕科室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严格管理,求真务实,踏实苦干,在医德医风、医疗质量、基层建设等方面取的了较好成绩,截至月,完成门诊工作量----×人次,门诊观察治疗病人----×人次,实现业务收入----×万元,业务利润----×万元。完成社区及主体职工查体余人次,较圆满地完成了医院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坚持行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⒈强化思想教育,提高职工医德素质

通过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曝光相结合、经常性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了职工医德素养。本年度科室思想政治学习余人次,为部门行风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⒉建立和完善监督网络

把医德医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发放病人问卷调查表,邀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协助科室开展行风建设,共发放调查表余份,满意率达到。本年度共收到患者表扬信篇。

⒊实行“两公开”,增强透明度

严格落实医院规定的挂牌服务、医患联系簿制度,定期检查联系簿,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建议,由科主任及时答复,时刻接受群众监督,受到患者好评。

⒋落实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严格贯彻落实管理中心颁布的《卫生技术人员禁令》以及----×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若干规定(八要十不准),积极响应医院组织的无假日医院活动,确保了全年无收受----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并荣获----×优秀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基层单位的光荣称号。

二、坚持科教兴医,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⒈建立质控网络

在院质控小组的领导下,门诊部制定了科室质量控制方案并予以落实。定期利用班会组织职工对管理制度和医疗缺陷进行讨论、评价,提出整改意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制定整改措施督并予以落实。门诊重点强化了首诊医师负责制,门诊医师能够根据病情需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努力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合理排班,配足医疗力量;制定就医流程并悬挂过于醒目位置,达到了简化就医手续,缩短候诊时间的目的,极大的方便了病人。

⒉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1)组织医务人员每两周安排业务学习一次。由科主任或高年资的医生讲课,结合科室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病例讨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落实了“两个笔记本”制度,即听课笔记和自学笔记,每季度检查考核一次,----年职工笔记平均达字以上;

(2)有计划的向院内推荐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本年门诊部共选派外出学习进修人员人次,并严格落实院内规定的知识共享制度,将外出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进展广泛的与同事们进行交流;

(3)鼓励和支持科内人员报考参加各种成人学历教育,本年度由两人考取了本科学历教育。目前门诊人员结构,大学人,大专人,中专人,高级人,中级人,助理人,员级人。

(4)鼓励职工总结临床经验,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年门诊部在省级刊物人次,篇,获得社区各项成果人次项。对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⒊加快了医疗设备更新,提高医疗竞争力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不断满足人----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门诊部新添置了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声波清洗机、手机注油机、灭菌袋封装机、超声波喷砂洁治器、微电脑根管测量仪、电脑康复治疗仪、全科治疗仪、胎心监测仪等价值余万元的先进医疗设备,大大促进了诊疗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⒋加强对外技术合作

门诊部----×积极引进“星期天工程师”,深入开展联合办医即:利用上级医院专家在我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口腔科开展了正畸、修复,业务收入较去年翻番,睡眠中心开展了儿童----×的手术治疗,提高了医院的影响力,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坚持基层文化、不断提高职工凝聚力

门诊部始终把基层文化建设作为提高职工凝聚力的桥梁和纽带。积极组织职工参加院内各项活动,开展干群谈心活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年,参加社区及院内各项活动余人次,在社区十大歌唱家评选中,一人夺得十大歌唱家称号;在社区书法绘画比赛中,夺得三等奖人,二等奖一人。日常工作中,门诊部关注职工生活工作细节,自筹资金为科室发放护手油、热宝、胶棒、肥皂盒等物品。开展干群谈心余人次,使得职工都能以院为家,在困难面前、烦恼面前都愿找组织交流。管理工作的人文化,增强了职工凝聚力、向心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门诊的各项工作都能顺利的落实。

具体指标:

⒈开展“四五”活动,制定“四五”措施,三防措施三防覆盖率达。无重大社会治安事件发生。

⒉医疗责任事故、医疗纠纷差错发生率,无火灾、触电、----用器、交通等安全事故发生。

⒊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率,无影响医院考核积分的责任现象发生。

⒋医院感染率,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执行率。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⒈主要是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文化建设还需要我们去研究,并付诸实施。

⒉医务人员的职责及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加强,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⒊缺乏竞争力,医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速

五、----年工作思路

⒈抓管理,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部门主任是职工的领头羊,首先是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把责、权、利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开创门诊部工作新局面。

⒉抓战略,拓展业务,打造医疗特色。

制定科学的战略发展目标,努力提升业务收入。全体职工一定要把精力投入狠抓医疗业务中,要力争业务利润突破万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医疗工作质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发展拳头科室,着重打造口腔、妇产、理疗康复专科等,以重点科室带动其他科室发展,拓展业务项目,聘请----专家教授坐诊。

⒊抓竟争,激励竟争机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积极探索分配制度改革新模式,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年门诊部将全面推行奖优罚劣,实行责任到科室,任务指标到个人,收入直接与工资、奖金、医疗质量、医德医风挂勾。拉大奖金差距,彻底改变人浮于事、做与不做一个样的局面,彻底打破吃大锅饭的现状,做到环环相扣、公平竟争、奖优罚劣,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竭尽全力有效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⒋抓干部管理,完善管理机制,促进人才培养。

加大对年青医师“传、帮、带”的力度,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成考、自考,以促进医院学习空气的良好氛围。

⒌抓医疗质量,促进医疗安全。

门诊部将继续加强质量控制。严格落实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对屡纠未引以为戒者,给予经济处罚,实施奖罚兑现。加大医疗安全管理的力度,消除一切不利于医疗安全的隐患。

⒍抓廉政、纠行风,落实医德医风建设。

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把生存发展的压力,变成改善和提高服务动力,坚持质量是生命,医德是本钱,信誉是效益的观念,没有优质服务就没有工作质量。应始终恪守这样的信念,医院的功能就是尊重病人,想方设法为病人看好病,做好服务。首先把“看好病”这一实事办好,在为病人服务的问题上,力求“好事办实”。要强化服务态度,杜绝一切与病人耍态度、争吵的事端发生;对其违规者处以一定的经济处罚,尽量地给病人营造一个宽松的就医环境。在廉政方面继续推行服务承诺十项准则,继续推行严格控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开单提成,请吃、请玩,利用职务之便索要----、礼品等不良行为发生,严格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十不准制度。

口腔外科的自我总结3我是__大学__系口腔医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对贵公司的一些初步了解,本人有意加盟贵公司,为公司尽一份力。为便于公司对我的了解,现自我简介如下:

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物理学、生物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2.掌握口腔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医疗技能;

3.具有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急、难、重症的初步处理的能力;

4.具有口腔修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般操作技能;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口腔医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初步能力。

在校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党校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取得了党校结业证书。在学校里,我积极参加从班到系、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并为集体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与大家关系融洽。作为班干部,我努力为同学服务,积极协助老师的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协调同学与集体的关系,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充满生气、有活力的班集体。

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三年中,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学校党校培训,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积极,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

天大地大,世界永无尽头,这四年中,在各方面我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但我知道自己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我的经验与阅历还尚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还需我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学习之中不断提高!我深信机遇定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刻准备着!

口腔外科的自我总结4将近1个月的口腔内科实习过程中本人始终坚持"在服务中学习,在学习中服务"的理念,树立爱伤观念,学习处理好医患关系,培养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对医疗工作的`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

实习期间在带教老师的细心指导下,能基本完成口腔内科实习中的日常门诊诊治以及每周一到两天的急诊,病房会诊工作,并且基本掌握口腔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能较为准确的采集病史,规范的进行口腔的常规检查和必要的特殊辅助检查,病历书写字迹工整,清晰,有条理,逻辑性强,能积极配合和协助带教老师日常诊疗工作,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不纯熟,尚待完善。

口腔外科实习小结在口腔外科1个月的实习中,增强了我作为一名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责任感,促进了从医学生到医生角色上午转变,培养了学和靛岗的敬业精神和临床思维能力,学习到了服务艺术,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苦练基本技能是口腔外科实习中的体会。实习期间认真学习书写入院记录,查房,换药,写病程录,跟手术,写出院小结,并基本掌握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病人的检查,诊断,诊疗和防治原则,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能处理一些小型的门诊手术和病人急救的处理,另外对手术室无菌操作,无菌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切开,结扎,缝合)以及各种伤口的处理方法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让忙碌的工作变得充实而快乐,但由于临床知识和经验的缺乏,在诊疗过程中仍存在很大不足,有待探索和学习。

口腔修复实习小结通过1个多月的口腔修复科的实习,期间始终保持谦逊与不耻下问的态度,在习惯了医院的繁忙,紧凑的工作氛围的同时,的是口腔临床工作给予我的满足感和兴趣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领悟和学习着。实习期间,在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观摩和摸索,能较为熟练的运用所学完成口腔修复体的设计和修复后出现问题的处理,能较为准确的对常见的牙颌畸形作出诊断和正畸复诊的熟练操作,工作日渐理清头绪,逐日步入了正轨。更懂得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理论和技术更为完善。

口腔外科的自我总结5一、坚持行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1、强化思想教育

提高职工医德素质通过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曝光相结合、经常性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了职工医德素养。本年度科室思想政治学习余人次,为部门行风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建立和完善监督网络

把医德医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发放病人问卷调查表,邀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协助科室开展行风建设,共发放调查表余份,满意率达到。本年度共收到患者表扬信篇。

3、实行“两公开”,增强透明度

严格落实医院规定的挂牌服务、医患联系簿制度,定期检查联系簿,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建议,由科主任及时答复,时刻接受群众监督,受到患者好评。

4、落实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严格贯彻落实管理中心颁布的《卫生技术人员禁令》以及卫生系统职业道德建设若干规定(八要十不准),积极响应医院组织的无假日医院活动,确保了全年无收受红包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并荣获优秀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基层单位的光荣称号。

二、坚持科教兴医,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⒈建立质控网络

在院质控小组的领导下,门诊部制定了科室质量控制方案并予以落实。定期利用班会组织职工对管理制度和医疗缺陷进行讨论、评价,提出整改意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制定整改措施督并予以落实。门诊重点强化了首诊医师负责制,门诊医师能够根据病情需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努力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合理排班,配足医疗力量;制定就医流程并悬挂过于醒目位置,达到了简化就医手续,缩短候诊时间的目的,极大的方便了病人。

⒉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1)组织医务人员每两周安排业务学习一次。由科主任或高年资的医生讲课,结合科室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病例讨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落实了“两个笔记本”制度,即听课笔记和自学笔记,每季度检查考核一次,年职工笔记平均达字以上;

(2)有计划的向院内推荐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本年门诊部共选派外出学习进修人员人次,并严格落实院内规定的知识共享制度,将外出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进展广泛的与同事们进行交流;

(3)鼓励和支持科内人员报考参加各种成人学历教育,本年度由两人考取了本科学历教育。目前门诊人员结构,大学人,大专人,中专人,高级人,中级人,助理人,员级人。

(4)鼓励职工总结临床经验,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年门诊部在省级刊物人次,篇,获得社区各项成果人次项。对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⒊加快了医疗设备更新,提高医疗竞争力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篇8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学方法教育改革

我院为教学型院校,办学目的是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湖南、面向基层,辐射全国,服务社会,培养适应基层医疗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临床医师人才。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桥梁课和应用课程。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加深对临床上相关疾病的理解,为学习其它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在学习中,免疫学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名词新颖概念繁多,内容比较深奥抽象,学生初次接触时,觉得学习较为困难。因此,近年来,我教研室一直坚持教学改革,坚持教学法研究探讨活动,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先后采用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侧重解决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内容

免疫学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内容比较抽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较多,在教学上历来存在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如果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而满堂灌,就会造成教师讲的越多,学生得到的越少;教师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透,学生的印象模糊不清,结果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因此,为了更好的加强教学效果,我们采用了以下几个办法:(1)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动画、示意图等演示重难点内容。(2)根据本课程特点,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教学。(3)加大试验课学时数,使学生通过大量动手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掌握相应试验原理、操作、结果判断与分析等。(4)加强课后辅导、书面练习,增强学生理解记忆。

二、在教授方法和手段上不断改革与发展

1.改革过去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入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启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加强记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经常运用提问方式,把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围绕问题以解答的方式授课。比如在讲补体系统前,我们提问:免疫血清与相应细菌类颗粒性抗原特异性结合会怎样?然后提问:为什么新鲜免疫血清与相应细菌类颗粒性抗原作用现象是溶菌?由此延伸出补体系统这一概念,极大的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2.教学内容实现多媒体教学,将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媒体有机的结合,具有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它改变了“一本书、一张嘴、外加板书和挂图”的传统教学模式。近年来,我们在免疫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应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可以讲授更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此外,多媒体教学应用视听结合方式表达授课内容,充分调动视觉、听觉两种功能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化深奥为简易,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使过于理论化、抽象的免疫学理论得到更形象、直观的阐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3.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古人曰:“授人以鱼,一食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作为身心均发育成熟的大学生,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又由于免疫学对初学者而言需要接受、理解、记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太多,因此,指导学习方法是必需的。我们认为给学生有意识地介绍学习方法,对帮助其学好免疫学更加重要。在免疫学学习的过程中,一是要求学生上课时注重对问题的理解。二是要求做好笔记。这样有利于课后把握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重点的内容提示学生先理解听懂,再留时间做笔记。三是课后要求及时复习。免疫学内容抽象,要理解的内容多,如不及时复习就容易忘记,而理不清其内在逻辑关系,学生不能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就会感到难以记住。四是要求阶段小结。免疫学前后章节联系紧密,如果前边的内容没学好,后边的内容理解就越困难。因此,要求学生对前边所学的内容要进行阶段小结,并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五是指导记忆方法。因免疫学内容繁多,不好记忆,根据不同章节指导学生应用图示、提纲、列表、对比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介绍,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相应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改进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1.加强实验课教学,提高理论课授课效果

免疫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且跟临床密切相关,因此,实验的开设很重要。实验课不仅可以验证学生在理论课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为此,我们增加了实用性强的实验,并注重对实验内容的整体安排。比如,aBo血型鉴定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一系列实验。这样做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和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这对日后的工作及科研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本功。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从每班上课认真,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中我们选择6到10人参加免疫学课外活动小组,参与到实验预做,实验准备,实验设计等环节中,调动了其学习热情,并在班上起到很好的学习带头作用。现在已有多名学生申报了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获得了相关经费的资助,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了研究综述多篇。实践表明,这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且有助于教师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四、改革考核内容与方法

成绩评定是检验教学效果、激励学生完成实验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实验考核和平时考评三部分:理论考核为闭卷笔试,占60%,命题时严格实行考教分离,采用流水方式集体阅卷;实验考核占20%,既考核本课程要求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又考核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平时考评占20%,包括到课情况(考勤),上课回答问题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由课程主讲教师期末综合评定。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几年学生免疫学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综上所述,我们立足于本校实际情况,根据免疫学的学科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扈凤平.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浅谈免疫学实验教学思想的转变[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106-107.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篇9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质量青年教师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青年教师在高校师资队伍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我所担任的医学基础课程――病理学,属于形态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进行病理学教学不是为了使医学生成为病理医生,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打好认识疾病的理论基础,培养对疾病有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建立诊断疾病的思维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临床课的学习。如何提高教学能力成为青年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我请教了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在这里谈谈一点体会。

1课前认真备课

1.1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我所在学校的本科专业培养的主要是临床医护、检验和预防专业人员,而不是专业的病理科医生。因此,在讲授内容的选择上主要是对学生将来学习临床课和工作有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近年来,形态学理论课的学时有逐渐缩短的趋势,必须精选讲课内容。针对我校目前教学层次多、专业多、授课对象的基础水平不同的教学现状,必须因材施教,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授课。而且不同的专业的学时数也不尽相同,更要区别对待,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确定具体的内容。

1.2立足教材加以扩展选择好了适当的教学内容后,首先认真阅读教科书,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则应查阅参考资料,包括与病理学相关的基础课和临床课,如组织胚胎学、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等,或请教其他教师。并且要把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甚至暂时不会考虑到的问题做一预设与准备。如果教学内容过于局限,学生往往会认为书上都有,上课不用听,课后自己看一样的。这时候就要多看参考书,把一些最新的医学动态加进来。

1.3认真准备备课笔记和教案在教科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时数,明确重点、难点。拟出教案,认真书写备课笔记。备课笔记要条理清楚,符合学校的格式要求,突出重点和难点,并要反映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4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病理学属于形态学,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应力求多样化,在备课时就应该全面考虑。例如:讲课时要画简图,如何使用幻灯片、挂图及多媒体课件等;在课堂上要提问哪些问题、举什么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突出重点,讲清难点等,都应事先全面考虑和安排好。

1.5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教研室有安排有集体备课时间,一般轮流由各位教师进行试讲。很多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都是我们年轻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也可以把一些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这里进行提问,同行之间进行交流,对自己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2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2.1重点突出病理学的重点是病理表现,难点则因各章内容而异。如总论里一些的专业名词,教材中复杂的发病机理。找出主次,按前后顺序归纳成条目或简表,进行讲解。此外,讲课中要经常举例来讲解学习病理学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2灵活选择讲课方式讲解总论时,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病理学的内容,教师应详细讲;各论应结合总论的要点讲,指导学生应用总论知识学习各论的内容。内容要系统讲(如常见病),有的可用对比方式,有的可综合讲一般规律。这样既可解决学时有限的问题,又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讲课方式,学习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3板书图文并茂形态学科板书不仅有文字也有图示。重要定义、关键词,讲课中搭配的图示,学生可能听不清、听不懂的字词可放在特定区域,讲完后擦掉。在讲完后,留下一个完整的图文并茂的板书。

2.4讲课的技巧使用普通话,语言要精练、准确,还可以用必要的手势帮助表达。讲话速度不宜太快,语言要清晰、有节奏感,语调要抑扬顿挫。每次课开始时要简要复习上次课的主要内容,交待本次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听课前后连贯。在结束之前也要总结一下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尤其是重点和难点,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要多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讲课时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若有躁动、窃窃私语或其他听不懂和疑惑的表现时,应进行了解,对讲课内容及时做适当的调整或重复。

中医基础理论完整笔记篇10

关键词:常见心电图机的故障及检修;对策;分析

心脏在活动时其心肌会在动能的刺激下产生一定的电信号,医学上将这种电信号称为心电信号,心电图机能够将这种心电信号完美地捕捉并记录下来,并以心电信号报告的形式将之反映在心电报告单上。因此在与心脏有关的科室的临床诊断上心电机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作为一名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保证心电图机能够时刻以正常的状态运行,这就需要其对心电图机的常见故障发生原因以及解决措施有一定的了解。以下就是心电图机的常见故障及检修对策。

1指示灯灭掉

指示灯不亮是心电图机较为常见的故障之一,其具体表现为心电图机在接入电源的情况下,其相关指示灯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亮起,而其机器也没有进行应有的运行过程,整体呈无任何反应的态势。更进一步讲,指示灯不亮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只是单纯的线路损坏或者指示灯损坏,另一种则是机器内部出现故障。但无论是哪一种,都会间接导致心电图机整机的不工作,进而影响相关医务人员的工作进程,从而间接影响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该检查心电图机的供电电源,在确保供电电源可以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检查机器的电源接口处的熔断丝是否脱落、熔断,熔断丝即保险丝,其能够在通过其的电流过大是自动熔断,从而起到对用电器的保护作用。在检查过熔断丝之后,再对内部的变压器进行检查,依次观察变压器的初级、次级系统是否有焊接处脱落、断线等现象。有些心电图机有两种供电系统,可以互相转换使用,那么针对特殊的直流供电型心电图机,就要将心电图机置于相关的直流供电装置下,让其进入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对其的检查,若在经过这一检查过程后发现其可以正常工作,那么便可以初步断定为是其交流供电系统出现了问题。

2心电图机冒烟

检查电源或电源插头接线是否有短路或碰地处,再用万用表测量电源变压器内是否有短路。然后,检查电源电路中各滤波电容器及调整管是否有对地击穿,以及电源各工作电压输出是否有对地短路处。最后,再检查一下各负载。如电动机线圈及引出线是否有对地短路、功放管是否已击穿等。

3热笔只跳动但不扫描波形

首先检查热笔与记录纸是否接触上,如未接触上,则调整热笔上、下位置,使热笔与记录纸接触良好。如果接触良好,再用万用表测量热笔电阻丝,检查热笔是否损坏,然后,再用万用表测量热笔插座两端是否有电压;过低则热笔供电电源有故障;没有,则是热笔引线断路或供电电路有故障。

4机器的运行扰

心电图机其内部构造较为精密,并且其应用领域为监测生物的心电波动,所以其及易受到干扰,无论在心电图机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在心电图机经过检修重新被用于医疗领域,心电图机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干扰。干扰在一定情况下,会影响到心电图机对心电信号记录的准确度,从而使相关的心电报告出现波动,影响心电图检测的结果。而严重的干扰甚至会影响心电图机的使用,进而对医疗事业的进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具体的干扰可分为两种,机器内部的干扰和机器外部的干扰,在机器的使用环境中若有较强的磁场存在时,或者机器的接地效果不明显时,就会产生机器外部的干扰,这一点可以在机器的使用或检修过程中即时将其排除,只需在心电图机的使用或检修过程中注意机器位置的摆放以及实际接地情况即可。相对而言,机器内部的干扰的产生因素就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导线连接输入部分造成的干扰,以及相关电动机、电源、内部电路引起的干扰,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具体原因具体分析,找到发生干扰的部位,明确干扰发生的原因,然后从机器内部将干扰规避。

5心电图机的抖动

此故障的具体现象是,心电图机的输入端短路时,热笔会描记出不规则的波形,这就是抖动故障。放大器噪声严重,即是抖动的一种。抖动一般由电源电压不稳、放大器元件变质或假焊、热笔压力过大、热笔表头过脏等引起。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检查热笔压力是否过大。一般恰好可靠接触记录纸面为适合。检查热笔笔头是否太脏。太脏可用酒精或四氯化碳擦净。还有检查热笔笔头是否磨损。有磨损将热笔转动一个角度即可。然后,要检查各供电电源,用万用表测量其是否纹波过大或不稳。其次,交流供电电源电压不稳定;仪器使用不正确;交流转换器故障等均会引起抖动。最后,检查放大电路。因为放大电路中晶体管损坏或老化、电位器接触不良、印刷板上各接插件接触不良、电路元件假焊或脱焊等均可引起心电图机热笔抖动。维修时可采用电路分割法,从后级至前组逐级短路,逐渐缩小故障点所在范围。先用烙铁将各怀疑为假焊点重新焊牢,然后用替代法找出故障元件。对于损坏的电位器,可用同等型号电位器更换之。如果接插件接触不良,当用酒精或四氧化碳擦洗。

6阻尼出现问题

心电图机使用之前,均需对阻尼进行调整。因为阻尼过大或过小均会影响心电图机测试心电信号的可靠性。一般阻尼可由热笔压力、热笔温度、阻尼调节电位器调节。阻尼不均时,一般为热笔架机械故障而引起。若阻尼过小见不可调整时,先检查阻尼调节电位器是否脱焊、损坏或接触不良。如果损坏则应予更换。如未损坏,则故障为记录器失磁造成,应更换记录器或重新上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心电图机是一种最为基本的医疗器械,因此相关医务人员对心电图机的操作必须娴熟,在面对相应的机器故障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想到检修对策并对心电图机进行处理,这也是在新医疗体制下对于医务人员最为基本的要求之一。因此院方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就心电图机的使用、检测、故障维修等问题组织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以确保与之相关的医务人员能够掌握正确的新电机故障处理方法,进而使心电图机的使用过程不会因故障的出现而停滞,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宋孝花.基于常见心电图机的故障及检修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

[2]周晓会;韩利华.对常见心电图机的故障分析及检修[J].科技创新导报,2010.

[3]王永生.心电图机不同频响范围对心电波形影响[D].郑州:郑州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