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51:31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经营管理

1引言

目前阶段,经济资本是当前商业银行的一个有效管理因素。通过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控制与管理,能够实现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将经济资本这一概念进行了一定的深化,通过研究经济管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使其能够不断的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的统一。

2经济资本管理的概念以及作用

2.1经济资本的内涵分析

经济资本主要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层面对高度发达的市场,所产生的配置给资产以及某项务业来降低商业银行所面临风险的资本。经济资本的内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于当前市场的流动性以及市场的灵活多变造成的,资产价格的变动、市场的多变等导致了商业银行需要面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都是基于市场风险而存在的,市场风险导致了信用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出现。

2.2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当中的作用分析

首先,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为商业银行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与方式,资本是商业银行应对风险、评判商业银行发展好坏的重要因素。因此资本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商业银行的经营能力以及市场生存能力。随着当前阶段商业银行股份制度的改造完成,银行在不断地完善有关经营管理模式,而要想保证经营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就需要通过规范的经济资本管理,来实现资本管理对银行分支机构风险以及收益的约束效果。其次,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在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核心的目的以及手段便是将风险进行量化,将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等,而经济资本的有效配置以及合理的应用能够使各个部门的风险控制更加显著,将风险管理做得更加到位,最终有效实现商业银行资本与风险的协调与统一,通过资本风险的结合实现风险防范体系的监理。再次,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实现银行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的必然条件。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大多都是通过经营利益以及账面的效益为基础的。而这样的经营管理目标往往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某些部门为了实现效益的增长盲目的扩张。经济资本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便是控制这一现象的出现,通过速度、质量以及效益三者关系的控制将商业银行的短期目标以及长远的利益协调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真空期。商业银行进行的绩效考核需要将经营成果与风险结合起来进行成本的折算,同时将利益与成本进行协调,最终将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有效的统计与总结。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利用经济资本能够直接对银行内部的各个分支机构以及业务进行综合的评价,实现系统全面的评价构建。

3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当中的应用以及实现方式

前述笔者针对当前经济资本管理的概念、内涵以及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探究。能够看出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的发展当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不仅实现了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商业银行的绩效进行了综合详细的评定。下面笔者主要来分析探究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当中的应用与实现方式。

3.1完善经济资本管理的思想

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的控制与协调过程中,应当重视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与效果。在商业银行的管理过程中,往往风险是未知的,在市场多元化发展体系之下,风险的未知性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相应的风险管理理念以及管理结构,那么必然会造成商业银行较大的损失等。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现阶段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未知风险,应当重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合理的选择业务的投向,在控制业务额的增长过程中应当对风险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把控。利用经济资本管理的概念与理念来实现对银行经营风险的协调。商业银行应当不断的提升自身对于经济资本管理的思想与理念,认识到经济资本管理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同时商业银行也可以定期的开展培训工作来提升银行内部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与意识,使其能够正确的认识到银行工作的重要性,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等。

3.2加强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建设

当前阶段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构建应当重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覆盖。但是实际情况却差强人意,部分商业银行所构建的经济资本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囊括了信用风险体系,但是却忽视对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最终造成商业银行无法在灵活多变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对各种风险。因此在当前灵活的市场机制条件下,商业银行自身在经济资本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当重视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的控制。我国商业银行当前所面对的风险程度愈来愈多,对于计量的精确度要求也更加的精确,因此在构建经济资本管理过程中,只有重视体系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才能够对未知的风险进行详细的预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3构建经济资本运行机制

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识别以及计量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按照各个部门所能够承担的风险来进行经济资本的分配,通过各个部门的经济资本的实质化控制来构建管理体系,使不同的部门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对风险的约束以及价值创造的引导作用。[1]当前来看,随着商业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数量在不断的上升,同时各个部门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呈现几何数量上升,因此很多单位在进行资本数量的协调过程中出现了大幅上升的现象。因此构建行之有效的经济资本运行机制,通过运行机制的作用效果充分的利用经济资源,最终实现对各个不同部门的经济资本的协调与分配,促进部门内部的更好更快发展,最终实现商业银行的整体进步。[2]

3.4重视科学高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构建

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对于其绩效考核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商业银行构建以经济资本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首先应当按照经济资本管理的有关要求构建以eVa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体系,改变指标设计来提升计量的精确性以及可比性。同时构建在不同产品、不同的部门以及不同的客户经济资本指标评价中心,将基于eVa的考核体系真正的落实到业务、部门以及客户当中,能够对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指标进行横向、纵向的综合考核,最终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3]。

4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本文笔者主要从当前阶段我国经济资本管理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以及特点入手进行分析。随着目前阶段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不断上升,经济资本将成为现代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经济管理体系在发展与研究的过程中应当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资本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三者的有机结合实现商业银行规范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笔者主要从完善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加强经济资本管理体系、构建有效的经济资本运行机制、监理高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四个方面入手来进行资本经济的作用分析。总之,在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的整合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进而不断地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臣.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34):109.

【2】朱雅寒.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基层支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89+91.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篇2

关键词:RaRoC;绩效评估;资本配置;经济资本

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6-0068-03

一、引言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其经营的本质是风险的承担与管理,所以如果用不考虑风险因素的指标来衡量其绩效,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传统的绩效评估指标主要有股权收益率(Roe)和资产回报率(Roa),这类指标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很容易通过商业银行公开报表获得。但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下,这种不考虑风险的绩效考核指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是非常不利的。美国信孚银行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RaRo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克服了传统绩效考核中盈利目标未充分反映风险成本的缺陷,使商业银行的收益与风险直接挂钩,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忽视风险、盲目追求利润的经营方式,激励商业银行充分了解所承担的风险,并自觉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这些风险,从而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和创造利润。

二、RaRoC的含义及作用

(一)RaRoC的含义

RaRoC(Risk-adjustedReturnonCapital)即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又称经济资本回报率,是风险调整后的净收益与经济资本的比率,它在评价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时充分的考虑到了风险成本,其计算公式一般可以表示为:

RaRoC=风险调整收益/经济资本

=(收入-经营成本-预期损失)/经济资本

式中,所谓“风险调整收益”,就是利用预期损失来对分子的收益加以调整。其中收益可以包括待利差收益和非利息收益(如业务收费等);经营成本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成本;不同风险类型的预期损失有不同的计量方法,但它的要素有四个方面,即违约概率(probabilityofDefault)、违约损失率(LossGivenDefault)、违约风险值(exposureatDefault)和期限(maturity);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将分母中的“资本”取名为“经济资本(economicCapital)”,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为抵御非预期损失所需的资本,是商业银行根据内部模型计算出来的资本额,一般按照巴塞尔协议分类的三部分风险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分别计算经济资本额,然后通过高斯的Copula函数加总得出数额。

(二)运用RaRoC的作用

RaRoC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未来可预计的风险损失量化为当期成本,对当期收益进行调整,衡量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大小。考虑为非预期损失进行资本储备,进而衡量资本的使用效率,使商业银行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挂钩。运用RaRoC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RaRoC应用于绩效考核。从绩效考核角度来看,RaRoC风险管理技术克服了传统绩效考核目标中盈利目标与风险成本在不同时期的相对错位问题,实现了经营目标与业绩考核的统一;是基于风险理念下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方法,将风险因素纳入到了商业银行整体绩效评价体系当中,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能力。应用RaRoC风险管理技术,对各级分支机构、各项业务和产品,甚至每位员工的RaRoC进行比较,可以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激励其在可接受风险的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有效遏制交易员片面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为[1]。

2.RaRoC应用于资本合理配置。一方面,通过计算银行总体需要的经济资本并与账面资本进行比较,商业银行可以评价自身资本充足状况,将有限的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各个层面和各种业务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各类组合资产的RaRoC,衡量各类组合资产的风险收益,对商业银行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可以进行总量控制。另一方面,通过比较,明确商业银行总体和各业务线的目标,明确制定哪些业务扩张哪些业务收缩的战略调整计划。商业银行可以依据对各类组合资产的RaRoC的动态监测,对RaRoC指标恶化或有明显不利趋势的组合资产及时采取措施,通过调整新增资产业务结构,或通过对存量资产进行出售、证券化或其他信用衍生工具等方法进行积极的处理,力求商业银行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收益的最大化[2]。

3.RaRoC应用于贷款定价。商业银行通常的贷款定价方法忽略了信用资产在其寿命期间信用质量会出现变化的事实,没有考虑信用资产的非预期损失,没有将风险与收益统一起来。运用RaRoC通过分析客户信用等级及其在还款期限内的转移概率,计算预期损失及非预期损失,计算还款期限内的收益,将RaRoC值与商业银行所要求的最低收益率进行比较,衡量这笔业务的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据此调整贷款价格,同时决定该笔业务贷与不贷,并确定有关贷款条件[3]。

以RaRoC指标为核心进行风险控制,能够把风险控制工作融入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工作中。RaRoC建立在风险评估的资产组合框架基础上,其结果可以被管理者和各业务部门用来分辨、评估和度量资产组合的风险,有助于形成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政策的整体认识。经风险因素调整后,将风险调整后收益目标细化分解到所有的地区、行业、产品、客户等各级各类风险敞口中,使所有承担经营风险的分支机构、部门和个人都用尽可能少的资本去创造收益,在风险和收益的动态平衡中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用RaRoC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运用RaRoC方法进行绩效考核对现有的信贷文化提出了挑战

风险管理实施联系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与管理文化的重塑,涉及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理念。我国银行业中,企业文化的变化以及内部报告和披露是很敏感的。由于我国社会信用文化的欠缺,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较低,加上信用评级在贷款决策、贷款定价中起到核心作用,基层信贷人员对评级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积极核准企业财务数据,使得评级体系中的财务数据不准确、不全面,风险得不到真实反映,导致信用评级结果与企业实际风险等级不匹配,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4]

(二)积累充分的历史数据

RaRoC是以充分的历史数据为基础的模型反映新的经济条件下的变动趋势。商业银行有必要积累充分的历史数据,以提高未来系统的可靠性,同时需要保证前台和后台数据输入的正确性。而我国商业银行由于起步较晚,加上应用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的时间不长,还没有积累充分的历史数据。

(三)需要一个有效的信用风险评级系统来确定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的大小

我国目前尚无被国际社会认可的评级机构,计算违约率只能依靠商业银行内部的评级数据,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在评级方法、数据采集与加工、对评级结果的检验、评级工作的组织以及评级体系的适用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也制约了RaRoC方法的运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与国际评级机构的合作,引入先进的评级方法,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四)运用RaRoC方法的内外部环境还不够成熟

比如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未实现,区域风险差别显著,道德风险问题相对严重。我国商业银行应正视目前自身资本实力弱、资产不良率高以及我国信用环境还不完善的现实。不应对自身债务等预期过高,而应循序渐进地进行。

四、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以RaRoC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内容。要将承担风险的各部门纳入统一的管理组织框架,建立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管理的决策和宏观管理层面必须进行集中统一,统一全行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度、程序,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与管理风险,以加强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

(二)建立经济资本管理信息系统

高效准确的数据信息系统是进行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基础。正确使用RaRoC方法需要复杂和详细的数据收集、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适合我国国情的RaRoC模型。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商业银行至少需要积累五年以上的历史数据,但我国银行业建立各类风险计量模型以及数据积累的工作刚刚起步,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是实施RaRoC方法的基础性工作。为此,要建立专门的信息系统管理部门,配备高效准确的数据信息系统,为经营决策提供准确可用的信息。

(三)强化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风险计量水平

准确地计量资本是资本配置实现优化的前提。目前,国际银行业已开发了诸多先进的资本计量模型:针对信用风险的资本计量模型主要有Creditmetrics模型、CFV模型、CreditRisk+模型等;针对操作风险的资本计量模型主要有ima模型和i.Da模型;针对市场风险的资本计量模型主要有VaR模型。但是,这些模型完全是以市场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为背景,我国由于缺乏数据支持,应用这些模型比较难。但风险管理的量化和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和预测市场风险是风险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从市场风险计量信用风险计量,乃至操作风险计量,以及从早期的零售业务信用评分到公司客户违约率的测算,风险计量己经成为大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收集整理各部门各机构的历史数据,建立综合的数据库,打好应用模型的基础条件,同时应努力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计量模型。

(四)重视风险管理人才及队伍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要注重专业人员培养,特别是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重视对外的深层次学习和交流,与业务合作密切的国外商业银行建立培训机制,让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有机会到国际先进商业银行进行充分的现场学习和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关键技术和方法的目的。同时要加快吸收熟悉应用数学、计量经济、金融工程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到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部门,并加大对研究人员项目的资金支持。另外,应建立开放式的窗口,使风险产品的使用者能够全面地了解风险计量过程并对风险计量的结果加以评判,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JamesC.RaRoCBasedCapitalBudgetingandperformanceevaluation:aCaseStudyofBankCapitalallocation[R]workingpaper,whartonschool,1996.

[2]张晓晴,谢玉印.基于RaRoC的指标体系的优势及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启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6,(1).

[3]盛军.科学的贷款定价方法――RaRoC定价法[J].上海金融,2000,(7):48-49.

[4]杨晓丽.RaRoC模型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海南金融,2006,(4).

applicableResearchofRaRoCinCommercialBanks'management

ZHUZi-xian,LonGJun-tao,DULing

(Financialinstitute,Southwester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Chengdu610074,China)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篇3

关键词:经济资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应用

经济资本主要是根据银行所承担的风险计算的最低资本需要,用以衡量和防御银行实际承担的损失超出预计损失的那部分,是防止银行倒闭风险的最后防线。经济资本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持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资本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经济资本的作用。

一、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经济资本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资本的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出商业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风险,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相对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仅仅依靠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并不能全面反映银行的发展现状,不能体现绩效考核的公正性。经济资本作为一种衡量因素,能够科学衡量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既能够对银行的盈利状况行分析,同时又可以分析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

(二)有助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重视风险的定量计算,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精密度。经济资本是防止银行倒闭的最后防线,能够直接反映出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发展中由于贷款业务逐渐增加,在经营管理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风险,通过经济资本的管理有助于更好地减少银行发展中的风险,保障银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为商业银行管理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当前银行发展现状以及银行的发展环境,商业银行管理战略制定需要参考经济资本这一因素,充分了解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银行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组合的风险调整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决定银行的业务发展战略,银行可以根据资本收益率判断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对银行的发展制定出相对长远的战略。

二、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经济资本作为一种风险评估标准对于提高银行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商业银行发展中并没有充分发挥经济资本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发展中的风险。一方面银行的经济资本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银行的经济资本风险的控制在于过程,但是大多数银行管理中只重视考核的结果,忽视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导致经济资本的有效性未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忽视了经济资本的导向作用。经济资本对于预防银行管理中的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日常管理中经济资本没有发挥其风险预防作用,其在经营管理中的导向作用并没有发挥。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重视经济资本的监管工作,充分发挥经济资本的作用,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完善经济资本的管理理念

商业银行的业务逐渐增加,由此引发的商业银行风险也日益增加,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管理中需要充分认识到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性,使收益和风险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商业银行管理者和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充分认识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对于减少银行管理中的风险,保障银行工作的有序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践行这一理念,规范自己的日常工作行为。

(二)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

由于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督控制体系并不十分完善,导致银行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日益增加。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逐渐增加和商业银行信贷数量的逐渐增加,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和市场风险也随着增加,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将市场风险以及商业银行工作中的操作风险纳入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中,及时了解商业银行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和管理,保障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有效管理有助于更好地完善银行的绩效考核机制,有助于更好地保障银行的健康发展。在今后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中需要不断完善考核标准,针对不同部门,不同的业务制定出相对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体现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另外除了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保障银行工作的发展。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充分认识经济管理资本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践行这一工作标准和工作理念,减少银行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三、结语

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风险预警作用,有助于减少商业银行业务中的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管理中对于经济资本管理理念的认识不足,经济资本未能得到充分地利用。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认识经济资本管理理念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完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发挥经济资本的重要作用,保障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娟,李艳君.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2)

[2]冯昕.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商业时代,2010(9)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篇4

【关键词】本量利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保本点

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情况下,商业银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商业银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就越来越狭小。为了更好地保生存,求发展,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筹划未来业务、控制日常活动,同时进行预测、决策分析。总之,推广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商业银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力措施;也是商业银行经营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

一、本量利分析概述

由于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存贷款业务,可以说,其本量利分析,就是通过一定时期内的单位贷款利息收入、贷款总金额、单位贷款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四个变量函数之间关系研究和分析,预测它们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和损益平衡点,为商业银行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分析方法[1]。需注意的是此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以下假设前提的,它假设成本性态分析工作已经完成,全部成本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部分。假设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变动成本和业务收入分别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相关关系,且固定成本保持不变;假设资产负债结构稳定,存贷平衡;在单一资产负债的条件下,吸收来的存款总是可以以贷款的形式找到市场,实现存贷平衡;对于在资产负债多样化的条件下,假定以价值形式表现的资产负债总量发生变化时,原来的资产负债在全部的资产负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发生变化;假设商业银行处于正常、无风险的管理状态,资产质量较高,利率未发生倒挂,未发生应收利息和坏账[2]。

二、银行收入、成本、利润分析

1.银行收入分析

商业银行的收入是在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的情况下产生的。银行经营的资产业务量是银行生息资产总额,包括各类贷款、缴存中央银行及上级行的各项准备金、同业拆出资金及短期投资业务等。银行收入包括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其中营业收入具有决定意义,它包括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短期投资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等[3]。因此,商业银行在实际的计算分析中,在对各项资产业务量的确定上可以以贷款量为主。同时,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项目有吸收存款、拆入同业等,在这里可一并视为存款,在对负债业务量的确定上可以以存款量为主。在注意的一点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可按照实际的种类来分别计算。

2.银行成本分析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它所筹集资金主要是吸收存款和借入资金,为支配和运用这部分资金需要支付一定数量的利息、还有营业场所和机具设备的折旧或租金、维护正常营运的营业费用、支付职工工资费用以及其他支出,所有这些就构成了商业银行的营运成本[4]。若按成本习性对其各项成本进行分类。不受业务量或资金量影响的固定成本有:管理人员的工资、房屋机器设备的折旧等;受业务量或资金量的影响的变动成本的有:存款利息支出、电子汇兑利息支出、联行往来及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和营业税金等。主要用到的是变动成本,因此,可构建如下总成本计量模型:筹资变动成本总额=营业支出+变动营业费用+所有者权益成本;筹资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平均筹资额;总成本=固定成本+筹资变动成本率×平均筹资额[5]。

3.银行利润分析

商业银行的利润总额是反映该银行在财务报告期内的全部经营成果的重要财务指标。营业利润=营业净收入-营业支出(其中:营业净收入=营业收入-营业税及附加;营业收入=手续费收入+利息收入+其它费用;营业支出=手续费支出+利息支出+汇兑损失+营业费用+其它费用)。因此在盈亏平衡分析法下,商业银行利润总额的公式可进一步换算为:利润=(单位资产收入-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或者,利润=单位创利值×业务量-固定成本。据此可画出本量利盈亏临界图(图1):

可以简单表达如下:

Q=(FC+p)/(SpVC)或p=(SpVC)×QFC

保本时,也就是p=0,此时求出来的业务量就是保本点的业务量,可表示为:

Q0=FC/(SpVC)

其中:FC-固定成本;

p―目标利润;

Q―业务量;

Q0―保本点业务量;

VC―变动成本率;

Sp―资产收益率。

三、本量利分析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银行本量利分析方法在对商行的存贷款、成本利润的预测分析,网点的设置、撤并、新产品的开发等决策分析、经营规划和成本控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对商业银行进行科学的管理,对于商业银行提高其经济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分析如下:

1.各个行处经营业绩差异的因素分析和业绩考核

可以通过本量利分析方法,计算出各行处的筹资收入率、筹资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与呆坏账损失率等指标。假设在筹资规模相当的前提下,对于放款的质量越高、呆坏账的损失率越低、投资效果越好和筹资成本越低的行处来说,其筹资收入率就越高,变动成本率就越小,边际贡献率就越大,当然的效益也就更明显。通过这样才能更好地比较各个行处的经营业绩,做好业绩考核,使各行处之间的竞争意识更加激烈,并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水平。

2.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办新的金融服务工具

银行经营扩张主要是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来扩大其经营规模,以期获得更好的规模效益。在进行分支机构设立决策时,可以运用本量利分析法进行预测分析,对于目标市场潜力不大或经过测算不能实现保本的,可以考虑不予设立;对于新推出的业务品种和服务工具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其投入产出情况和保本点进行测算,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6]。

假定某商业银行计划设立一分支机构,预计每年的固定成本为300万元,假定目前存款平均利率为3.2%,贷款平均利率为8.7%,要求该机构应于设立第二年保本。则其保本点业务量=FC/(Sp-VC)=300/(8.7%-3.2%)=5454.55万元;保本点营业收入=Sp×Q0=8.7%×54.55=474.55万元,因此要保本,盈利资产需达到5454.55万元,利息收入474.55万元。如果该机构要求在第3年要实现盈利150万元,则必须过到的贷款规模=(300+150)/5.5%=81.8182万元。

3.分支机构的撤并决策

由于设立决策失误、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有的行处经营业务会逐步萎缩而失去存在的价值,决策层就要将其撤并[5]。即如果有些分支机构在经营一段时间后,业务量越来越小,以至亏损,这时决策层就应该通过本量利分析,看其筹资额能否达到保本点水平,如果不能的话,就应该将其撤并,如果其筹资额有达到保本点水平时,可以弥补一部分的固定成本,一般不予撤掉。例如:设某一支行2005年的固定成本为1200万元,营业收入率为10.6542%,变动成本率为5.7325%。保本存款量=1200/(10.6542%-5.7325%)=1200/4.9271%=24355.097万元。因此,如果该支行吸收和存款量没有超过24355.097万元,则可以将其撤除。同时,考虑是否把它合并到其他分支机构,撤并后,该机构的固定成本转移到同行其他机构后,此时的应按此新的固定成本再次确认保本点业务量来进行决策。

4.制定利润目标,落实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从损益方程式中可知道,固定成本金额的多少、筹资额的大小、筹资收入率的高低、筹资变动成本率的高低以及呆坏账损失率的高低,都将影响到某一行处的利润,因此管辖行根据各基层行处的具体情况,充分运用本量利分析方法来确定其目标利润,提高其经济效益。因此商业银行途径和措施来增加其利润:减少固定成本的开支;加大其筹资力度增加筹资额调整筹资结构;改善贷款结构,提高其筹资收益率;降低其筹资变动成本率;控制其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以降低呆坏账损失率等。

四、银行盈亏平衡分析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1.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的核算与管理体系

由于管理会计的相关服务是在企业内部管理需求的情况下逐步应用的。尤其在对营业机构的评价中显得更为重要。只有科学的管理会计系统,才能更好地对营业机构进行科学有序的决策。但是目前由于银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部分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还是相对薄弱的,所以有必要加强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与推广,以加快基层营业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建设。

2.大力拓展中间业务、丰富产品种类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增强,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及外资银行的涉入,商业银行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盈利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商业银行可能通过拓展中间业务、丰富产品种类。在引入大量的中间业务后,银行能够进一步完善营业机构的盈亏能力的综合水平,以便更加科学地掌握商业银行营业机构的盈亏状况。

3.充分运用敏感性分析方法、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倘若在进行本量利分析时能够结合使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再根据得出的各个影响因素对盈亏平衡点具有怎样的影响程度,来分别制定不同的资产负债的营销策略,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以期实现商业银行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由于不同的存贷款客户群,提供等量存款、归还等量本息所银行耗费存在着较大差异[7],因此应该对其客户群进行积极的调整,并逐步淘汰掉那些低效、甚至无效的客户,在保留按照有进有原则积极调整客户群,逐步淘汰部分无效、低效客户,在保留高效客户的同时,积极争取潜在的高效客户。

总之,为了全面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的决策层就应该合理利用本量利分析方法,来分析其各营业机构经营管理中的数据,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商业银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能够更好的发展。当然商业银行的业务种类繁多,要精确地运用本量利方法来分析,实属不易,就这需要更多的学者来加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本量利分析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赵立秋.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经济.2006,(3):87,103.

[2]屈琦,王勇,李湛等.本量利分析法在商业银行财务计划体系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7,(2):224-225.

[3]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4-80.

[4]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65-69.

[5]周好文,程婵娟.商业银行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55-259.

[6]黄万才,臧苏渝.运用本量利分析法加强银行经营管理[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20(1):50-52.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篇5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策略

        一、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自有资本金不足。

        资本金是指自有资金, 它是银行承担经营风险, 银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按《商业银行法》规定:“资本金充足率不得低于8%。”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拨付的信贷基金、专项基金和利润返还。体制改革前,由于受传统吃“大锅饭”的影响,财政拨付捉襟见肘,以前的银行多强调服务,少经营意识,利润所剩无几,返还可想而知,足见自有资金贫乏。

        (二) 资金自给能力不强,营运周转困难。

   转轨前,各级行考核的是存款任务、贷款发放指标、收贷收息任务,没有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多强调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少考虑自身经营效益,出现重贷轻存,存款少,贷款多。有的行长期陷于贷差,造成资金紧张,时而占用汇差,常常靠拆借资金过日子,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营运资金周转较困难。

        (三) 盲目追求揽存数量,忽视资金成本。

    前几年各行社(基金会),在执行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的情况下,把组织存款作为拓展业务的“立行之本”,缓解了资金供求矛盾, 增加资金周转循环, 这也无可非议。但为了完成存款任务或为了争取到更多的资金, 或明或暗地违反政策抬高存款利率, 甚至不择手段,不惜血本以接近贷款利率或高于贷款基准利率的手段去拉存款, 人为地增加了资金来源成本, 损害了国家利益。这不仅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核算, 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吊高了储户或企业财务人员的胃口, 若有几十万存款, 今天可存到a行, 明天搬到b行, 后天搬到c社。如此地搬, 就社会整体来说,存款并没有增加,而是出现了“游资”的“游资”。有的行(处)、储蓄所为了完成月度、年度存款任务,及能为储蓄员带来一系列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不惜采取压票、压单等不正常的手段,造成月、年末存款名为增长,实为水分渗底。一二级准备金照交,无形中又增加了对储户的利息支出,形成经营利差甚微。

        (四) 非生息资产占用不合理, 资金浪费现象多

    1.固定资产投资的超比例,挤占了生息资产。前几年, 各行、社(含其它金融机构)为相互间争地盘,“三步一岗, 五步一哨”纷纷增加机构滥设网点。为树立自己的形象,只注重外延建设,忽视内涵发展,大搞超标基建,豪华装修,行政用车、公务用车、运钞车、摩托车、手机、电话、bp机比比皆是, 竞相“现代化”,沉重的费用负担压得金融企业喘不过气来,严重影响着信贷资金的生息和流动性。

    2.备用金、库存现金、应收利息占用大。(1) 有些基层行处不计资金成本, 盲目经营。

对其储蓄网点的资金往来,大都采用领取备用金制度,未能通过辖内往来划帐结算,未能相互计算利息,分灶吃饭。(2)头寸上解请领计划不周,库存现金占用多,损伤券积压处理不及时,不合理的资金清算不够,资金占用浪费过大。(3)应收利息挂帐不断增加。1994年执行新的财务制度,取消了现金收付实现制,实行权责发生制,按权责期限计提应收利息。从理论上讲是先进的、科学的,可现实中应收利息逐年增加难以收回,相当部分成为坏帐。

        (五)信贷质量偏低,经营风险隐患。

    信贷资产质量偏低表现在不良贷款超比例的高攀直升,有些行处高达70% 以上,且相当部分成为“两呆”。造成“两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变动的历史遗留问题、政策失误的因素,又有企业经营的管理不善,银行对项目的评估不足,预测不周,信贷管理失当等问题。

       (六)经济案件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个别行由于经营不善,管理不严,内控制度不力,防范措施欠妥,用人失当,执法意识不强,形成经济案件的时而出现。造成大量浪费人力、物力、财力查案办案、追款,往往是案结了, 赃款没能全部追回, 留下“收回小、损失大”的笑话。甚至还陷入“黄瓜打狗、反蚀一段(截)”的窘境,赃款未能收回来,银行还要白搭一笔办案费,不仅经济损失较多,更主要的是信誉下降,形成经营下降的恶性循环。

        二、应对策略。

        (一)补充自有资本金

        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 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拨款, 资本金的充足, 能不断增强自身经济基础, 降低银行风险。目前, 依靠国家财政对银行增拨资本金是不大现实的, 但可以从银行每年上缴的利润中按一定比例逐年增补。同时银行可以挖掘潜力, 盘活已核销的呆、坏帐资金。一方面可以按比例提留奖励盘活资金的经办人, 另一方面可以作补充自有资金, 增强银行经营实力, 这是商业银行实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强身之路。

        (二) 努力增加存款, 优化负债结构, 实现效益兴行

        大力组织存款, 努力增加总量, 积极优化负债结构, 最大限度地降低资金成本。为此,要不断增加新的储蓄品种, 推出新的经营方式, 吸引客户。如廉江农行几年前存款一直徘徊不前,1998年推出“电子汇兑”、“万事顺一卡通”后,一下增加了八千多万元。可见改善结算环境,加快结算速度,改善服务质量是提高存款市场占有率,改善资金供求矛盾的关键。

        (三) 加强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讲究经济效益, 努力增收节支。在抓好常规收入的同时积极开展办理中间业务,做到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创收工作。严格控制财务开支,克服大手大脚的不良现象,做到不该花的钱不花。严格控制固定资产购建,积极清理压缩无息资产变为生息资产。加大收息力度,力争增收、节支,扭亏增盈。

        (四) 加强风险防范, 确保安全增效益

        加强风险防范, 是确保“安全性”的重要一环。因此,要克服长期以来银行风险防范观念淡薄的不良现象。不良贷款比例过高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性”原则的重大障碍,必须加强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运作机制,只有建立相互制约的业务运作机制,才能使风险防范真正落到实处;加强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严格厂家生产、运输、出入库保管及使用销号登记;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参考文献:

[1] 牛志刚.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控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3)

[2] 桓贤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与控制[j].西安金融,2003(8)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篇6

[关键词]《物权法》;实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abstract:theimplementationoflawofpropertyprovideslawguaranteeforcommercialbankmanagement,andatthesametimesetsupahigherrequirementtotheriskmanagementofcommercialbanks.inthiscase,thebanksshouldtakesomecountermeasuressoastoavoidtherisksitbringsabout.

keywords:lawofproperty;implementation;commercialbank;management

2007年10月1日实施的《物权法》,历经了13年的酝酿和修改,成为中国历史上审议次数最多的一部法律,它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物权法》的实施在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物权法》的实施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1.规范不动产物权的登记机构,完善登记制度,明确登记机构错误登记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我国长期以来,基本上将不动产物权登记作为行政机关的一项职权,把不动产物权登记机关与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形成对应关系,从而产生多头登记的问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不完全统计,针对不动产、动产抵押和有关权利质押的登记部门,分散在15个部门中进行。其中,动产抵押登记部门最为混乱,共有9个,而且这些登记部门相互之间,甚至同一部门内部各地区之间,互不联网,难以查询[1]。因为登记制度不完善,还造成程序繁琐,成本过高等问题,而且对登记机关由于登记失误造成的损失,难以索赔。《物权法》明确规定了不动产登记的属地原则,即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负责登记,从而减轻了抵押人和银行的负担,也方便银行查阅、复制有关不动产的登记资料。与《物权法》登记机构采用实质审查模式相对应的是,在因登记机构的过错造成错误登记时,登记机构必须对因此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这就为商业银行进行此类索赔诉讼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2.设定浮动抵押,扩大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选择空间

实践表明,现行《担保法》存在诸多缺陷。比如,一些有价值的流通性很好的财产如应收账款、存货、保险单等不能作为担保物,融资担保交易过分依赖于不动产担保,担保法律之间存在许多矛盾和冲突。事实上,沿海一些地区的金融机构已经在尝试接受新的担保物,比如存货和应收账款。福州市商业银行2005年就开始探索存货质押,他们选择容易变现的钢材、棉花甚至海货作为担保物,实际上效果都比较好[2]。浮动抵押是指企业以其全部资产包括现在和将来可以取得的全部资产为标的设定抵押的一项新型担保制度,其标的物覆含范围很广。《物权法》明确规定将抵押权的标的物限定为现有及将有的动产,包括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和产品。这种规定增加了各种市场主体获取贷款的条件和机会,也增大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选择空间,对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的顺利融资和发展壮大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修正担保实现规则,简化担保实现程序,有利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保全

《物权法》明确抵押权实现的途径为协议和诉讼。协商实行抵押权不是银行提起诉讼的前提,只要实现抵押权的条件具备,银行就可以不与抵押人进行协商,而直接求助司法程序。《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五条第二款规定,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这是一个非诉程序,法院通过对抵押权登记等证据的审查,即可裁判实行抵押权,包括允许强制拍卖抵押财产[3]。这种非诉程序降低了商业银行资产保全的成本,提高了实现抵押权的效率。

4.增加质押物范围,拓宽担保渠道,有利于商业银行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1)应收账款出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企业现有应收账款5.5亿元,一般企业流动资产的20%-30%是应收账款。很多高科技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多,厂房和办公楼可以租用,机器设备大多为融资租赁,即使企业未来盈利可以预期,但因缺少有效贷款担保,难以从商业银行取得融资。在国外,应收账款作为担保已经是国际银行业通用的担保方式,应收账款通常有着比机器设备和知识产权更高的担保价值。商业银行通过应收账款作为担保融资业务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贷款因过分依赖不动产抵押方式而形成的金融风险,使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利润空间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可以开拓新的客户群体,提高理财水平,创新信贷结构,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增强竞争力。

(2)设立最高额质押,节省商业银行的交易成本。最高额质押权具有普通质押权所不具有的功能,其创设的目的在于配合继续性交易形态的需要,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因而是具有生命力的。最高额质押权的创设对于银行和质押人来说可以简化手续,满足持续交易的需要,有利于促进企业融资。商业银行在最高额质权的适用上,除质押财产转移质权人占有之外,其最高额质权的确定、效力、作用等方面可参照《物权法》有关最高额抵押权的规定。

(3)用依法可转让的基金份额设置质押,扩充投资人的融资担保工具。近两年,基金作为一种良好的理财方式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基金份额受益权质押具备较强的流通性和可变现性,设定质权和实现质权比较方便。用基金份额作为担保方式,一方面可以让投资者享有较高收益的同时保证资金运转,另一方面也使银行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

5.物保与人保并存情形下担保权实现的顺序问题得到修正,体现意思自治,有利于商业银行维护自身权益

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担保权的问题,《担保法》所采取的保证人绝对优待主义模式一直颇受争议。《物权法》在此条上采取保证人绝对优待主义和平等主义结合的模式,并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第一,本条改变了《担保法》“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作为实现债权的条件,扩大为“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体现了对当事人意愿的尊重。商业银行可以从保护债权的角度出发,在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抵押权实现的条件。其次,当物保和人保并存时,当事人可以约定承担担保责任的顺序。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对实现债权顺序的约定,掌握未来实现债权的主动性。第三,在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时,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担保责任。商业银行在第三人提供物保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实现担保的顺序,以维护自身权益。 

6.将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区分,有助于商业银行权益的保障

《担保法》规定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此条将合同债权的变动和担保物权的变动混为一谈。在不动产物权抵押的实践中,经常出现抵押合同签订后,抵押人违约不办理抵押物登记手续,抵押合同不发生效力的情况,作为抵押权人的商业银行就将面临既不享有抵押权,又不能寻求合同法上权利救济的局面。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在合同生效而不动产物权变动未成就的情况下,认定合同有效,这样虽然不能得到物权的保护,但是可以根据生效的抵押合同要求抵押人承担违约责任,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债权请求权。同样,在出质人怠于交付质押物或质押权利凭证时,质权人有权根据合同请求其交付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有助于商业银行等质权人权益的保障。

二、《物权法》的实施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1.商业银行必须重视担保物权诉讼时效的变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结束后两年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物权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我国民法规定的普通诉讼时效为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2年。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对主债务提起诉讼的同时要求实现抵押权。这一规定比《担保法》司法解释减少两年,不利于商业银行银行接受、处置抵债资产,实现抵押权。今后商业银行在办理抵押贷款或管理抵押资产时,应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满前,及时行使担保物权,避免抵押权因期间届满而失效。

2.商业银行接受异议期间的不动产抵押,将面临无效的风险

异议登记是真正权利人及利害关系人针对不动产登记簿的正确性提出异议而向登记机关申请的登记。与更正登记不同,异议登记是暂时中断登记簿的公信力,维护真正权利人的合法权益[4]。异议登记作为一种保护真正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利益的临时性措施,对登记记载的权利人而言,异议登记可以暂时限制其按照登记簿记载的内容去行使权利(将其处分行为规定为无效行为或效力待定行为)。申请人在异议登记十五日内不起诉的,异议登记失效。此规定虽然给予不动产真正权利人在不动产错误登记情况下的权利救济,但是相应对银行办理抵押贷款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必须对抵押物的物权归属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确保抵押人对抵押物享有所有权,如果银行在异议登记期间接收该抵押物,一旦登记更正后的权利人不追认,则抵押不发生效力。因此银行如发现抵押物处于异议登记期间,则不应接受,要求借款人更换抵押物,或待异议登记失效后再办理。

3.商业银行应当准确适用法律冲突规则

《物权法》颁布后,将会形成《民法通则》、《担保法》、《物权法》关于担保物权“三足鼎立”的态势。物权法一百七十八条规定,“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对这一条文,笔者理解为:《担保法》与《物权法》就同一事实和行为作出不同规定的,适用《物权法》;《物权法》没有规定,而《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的,依然应当适用《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民法通则》关于担保物权规定较为笼统,条文具体适用方面缺乏操作性,因此在担保物权的具体解释上与《物权法》不一致时,应当适用《物权法》。

笔者认为:《物权法》对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消灭,不动产的登记,动产质押,物权保护等方面做出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都与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息息相关。作为银行内部控制的需要,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根据法律规定,针对发生的变化,梳理现行的规章条文,与《物权法》的新规定一一对应,调整相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将法律新的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的融入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中。第二,加强对《物权法》的学习和掌握,研究资产业务办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修改担保业务办理过程中的相关合同,避免因《物权法》实施中的新规定带来的风险,确保商业银行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应[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41.

[2]余欣.《物权法》破解金融困局[j].中国金融家,2007,(4):26-28.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问题;策略

       一、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有资本金不足。

       资本金是指自有资金,它是银行承担经营风险,银行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按《商业银行法》规定:“资本金充足率不得低于8%。”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我国国有银行的资本金,主要来源于财政部门拨付的信贷基金、专项基金和利润返还。体制改革前,由于受传统吃“大锅饭”的影响,财政拨付捉襟见肘,以前的银行多强调服务,少经营意识,利润所剩无几,返还可想而知,足见自有资金贫乏。

       (二)资金自给能力不强,营运周转困难。

  转轨前,各级行考核的是存款任务、贷款发放指标、收贷收息任务,没有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多强调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少考虑自身经营效益,出现重贷轻存,存款少,贷款多。有的行长期陷于贷差,造成资金紧张,时而占用汇差,常常靠拆借资金过日子,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营运资金周转较困难。

       (三)盲目追求揽存数量,忽视资金成本。

   前几年各行社(基金会),在执行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的情况下,把组织存款作为拓展业务的“立行之本”,缓解了资金供求矛盾,增加资金周转循环,这也无可非议。但为了完成存款任务或为了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或明或暗地违反政策抬高存款利率,甚至不择手段,不惜血本以接近贷款利率或高于贷款基准利率的手段去拉存款,人为地增加了资金来源成本,损害了国家利益。这不仅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核算,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吊高了储户或企业财务人员的胃口,若有几十万存款,今天可存到a行,明天搬到B行,后天搬到C社。如此地搬,就社会整体来说,存款并没有增加,而是出现了“游资”的“游资”。有的行(处)、储蓄所为了完成月度、年度存款任务,及能为储蓄员带来一系列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不惜采取压票、压单等不正常的手段,造成月、年末存款名为增长,实为水分渗底。一二级准备金照交,无形中又增加了对储户的利息支出,形成经营利差甚微。

       (四)非生息资产占用不合理,资金浪费现象多

   1.固定资产投资的超比例,挤占了生息资产。前几年,各行、社(含其它金融机构)为相互间争地盘,“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纷纷增加机构滥设网点。为树立自己的形象,只注重外延建设,忽视内涵发展,大搞超标基建,豪华装修,行政用车、公务用车、运钞车、摩托车、手机、电话、Bp机比比皆是,竞相“现代化”,沉重的费用负担压得金融企业喘不过气来,严重影响着信贷资金的生息和流动性。

   2.备用金、库存现金、应收利息占用大。(1)有些基层行处不计资金成本,盲目经营。

对其储蓄网点的资金往来,大都采用领取备用金制度,未能通过辖内往来划帐结算,未能相互计算利息,分灶吃饭。(2)头寸上解请领计划不周,库存现金占用多,损伤券积压处理不及时,不合理的资金清算不够,资金占用浪费过大。(3)应收利息挂帐不断增加。1994年执行新的财务制度,取消了现金收付实现制,实行权责发生制,按权责期限计提应收利息。从理论上讲是先进的、科学的,可现实中应收利息逐年增加难以收回,相当部分成为坏帐。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篇8

关键词:《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银行经营管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于2009年10月,其颁布对票据市场具有积极的作用,且随着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功能的逐步完善和齐备,电子商业汇票市场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以网上银行系统的建设、汇票业务的调整、经营收益的降低、风险管理这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来探讨《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一、《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颁布的意义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的颁布能充分发挥商业汇票的结算和短期融资功能,提升商业汇票业务处理流程的电子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企业支付需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财务费用,防范假票、伪造变造票据等风险,提高商业银行支付服务效率、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丰富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手段。

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1.促进银行加快网上银行系统的建设

《办法》的颁布要求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必须重视网上银行系统的建设,重视网上业务的拓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一个强大的网上银行系统,尽快实现与人民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对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服务,增加自身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一个稳定、安全、可靠、便捷的网上银行系统,可以提高银行在业界的竞争力。在建设网上银行系统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新的技术,保证与企业的资源计划系统完美结合,提高管理手段和水平,加快企业和银行间的信息共享。在建设完善网上银行系统的同时,还要注重营销手段运用[1]。《办法》颁布必然会促进电子商业汇票市场的繁荣,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会变得越来越大,闷头搞建设容易丧失战略发展机遇,所以,银行在扩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时应注重营销手段的运用,加快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推广,吸引在交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企业成为我们的客户。这是因为交易核心企业的选择将会促使周边企业选择同一家银行办理电子汇票业务,继而减少接收、转发、存储电子商业汇票的流程。

2.促使银行对汇票业务进行调整

相对于纸质商业汇票,电子商业汇票具有明显优势。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电子商业汇票可以节省大量的的印刷、登记保管、远距离交付等成本,并且唯一的票据号码和严格认证的电子签名使得电子汇票更加的安全,减轻了管理负担,缩小了业务成本,从这一方面来看,银行有足够的动力开展电子汇票业务,引导企业减少对纸质商业汇票的使用。对于企业而言,电子商业汇票更容易申请,申请材料和成本少,能有效地避免损毁、遗失、被盗、被抢等意外状况的发生,电子商业汇票的手续费更低,尤其是《办法》把电子商业汇票延长至1年后,电子商业汇票更加实用,从这一方面来看,企业对电子商业汇票持开放态度,能有意识、主动地减少纸质商业汇票的使用,增加电子商业汇票的使用。综合这两方面,商业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所以银行应对自身的汇票业务构成进行调整,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及时规避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3.对银行的经营收益提出了挑战

《办法》把财务公司承兑的电子汇票调整为银行承兑汇票,这一调整很大程度地释放了财务公司的功能和作用,对整个金融市场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利用电子商业汇票,财务公司可以克服没有分支机构所带来的影响。而且财务公司系统能直接接入人民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成为电子票据市场的直接参与者,签开银行承兑汇票,使得财务公司有能力取代商业银行向其所属集团下的各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开票、承兑、贴现和集中结算等服务。在这之前,这些集团企业都是银行优质客户,大量电子票据流动为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并且,财务公司所属的集团公司为了降低内部融资成本和财务管理成本确定会逐步减少对商业银行贴现和贷款、结算等业务的依赖,建立自身内部金融系统。所以说,银行的承兑、贴现、贷款、结算等业务将会有所减低,银行相关的经营收益会有所下降。

4.引导银行强化风向管理

随着电子票据市场的发展,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的业务将会逐步增加,尽管电子商业汇票本身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从整体业务上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相对于企业金融业务,电子商业汇票业务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确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说,企业应强化风险管理的理念。首先,应培养银行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除了严格执行现有的电子票据的规整和流程外,还应有计划有目标地把风险管理意识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尽可能避免风险的发生。建立对应的风险及评价体系,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其次,构建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对各个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提升银行资金的流动能力,拓展行政管理方式,加强调控的能力[2]。再次,创新中间业务,提高待用资产负债的流通程度,加强与理财、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进行合作,扩展中间业务。最后,积极引进风险管理人才,随着电子票据的市场细化和分工,该领域的风险管理人才将非常紧缺,除了积极从外部引进风险管理人才外,还应注重对银行内部人才的培养,因为原有员工更熟悉银行现有的业务,对内部的风险认识的也更加深刻。

三、结束语

随着《办法》的颁布,票据市场更加的成熟规范,金融体系更加的完备,银行在迎来一个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又不得不面临严峻的挑战。银行只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才有可能抓住电子商业汇票市场快速发展的良机,才能尽量避免风险的影响。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之经营管理;经营风险;风险防范

【分类号】:F832.2

各银行业是经营货币的企业,从本质上来说也很具风险的,而且银行业是靠经营风险来赢利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业经营的混业产品也日益增多,金融体制改革也得到推进,与此同时,国内的商业银行所需要面对的经营管理风险也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而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风险是多样性的、十分复杂,也具有不可确定的特性,因此,只有充分掌握风险在经营中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才能将风险管理和防范充分结合起来,让银行收到最大的利润。

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1、经营管理中的利率风险

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还是采用发展中国家的管制利率制度。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不良贷款率虽然有所降低,但比例还是居高不下,这样就提高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的风险。产生这一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商业银行为了完成政府部门分下来的任务,而不得不承担相应的压力,有大多数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而通过信贷的方式把亏损转移到银行身上,导致银行资产无法进行合理流通。一般来说,银行贷款当中存款所占据的比例越高,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则越高。

2、经营管理中的循环贴现风险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循环贴现指的是在交易过程中开出的承兑汇票,或者存入的保证金,最后在将贴现产生的信用不断放大的恶性循环。例如一种商品或物资往往要经过多个产业部门和多次交易,每个环节都要向商业银行贷款,通过使用商业汇票,可以一票贯彻始终,并把他们连接成一条有序的债务链,强化债权债务双方的经济责任,节约信贷资金和企业的费用支出。一般情况下,为保证购货方到期确能偿还债务,这种债务凭据须经购货方的开户银行予以承兑,即由其开户银行承诺,若票据到期但该客户因故无力偿还该债务,则由该银行出资予以代偿,因此会给银行带来重大损失。

3、经营管理中的盈利水平低下的风险

贷款是商业银行获取利润的重要方式,要想做到贷款业务,存款业务是必不可少的,存款业务是贷款业务的先决条件,没有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就没有保障。目前,部分银行为了拓展自身的规模,大多采用虚增存款的方法,使得银行中实际存款不高,而虚假存款当中的实际贷款却被银行放贷出去,导致存贷比率不正常,银行拥有的利润也较低。因此,商业银行在经管理中不得不承担盈利水平低下的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风险防范措施

1、要有树立明确的风险理念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还没有树立起良好的风险理念,大多数银行职员都没有完全意识到银行的发展和风险管理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在出现问题时,只会片面的将风险管理的责任丢给风险控制机构,完全没有承担和避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使银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要培养每一个员工的风险意识,在平时的日常管理和工作中,让每个人工作人员都认识到自身的重大责任,并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尽最大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

2、在经营管理中要构建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

在经营管理中要构建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没有制度不成方圆,对于不同类别的风险要进行及时的归类和识别,再采取不同的风险防范措施,使银行各个岗位从上到下都能树立起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要做到准确衡量银行业务的风险程度,在做到正确预防风险的同时,还要学会在风险中获取最大的利润。那么首先就要构建银行法人体制,加强调控的能力,其次就是要根据银行股权的结构情况构建银行董事会管理的风险管理组织构架和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相关监管体系,让银行各项政策的执行得到保障。

3、要加强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开发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还要注意加强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开发,尽最大努力开展好中间业务。如银行对中间业务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引入,在后期设计和发行的金融产品中要加强相应的风险中介管理,要使采用的产品能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还应与理财和咨询服务等与银行业务相关的公司进行愉快的合作,并很好的开展相应的中间业务,使资产得到合理的流通,做到有效降低银行所要承担的风险。

4、要加强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内各行各业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目前市场分工更为细化的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对人才的需求也与日聚增,

特别是具有丰富经验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因此,要加强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各大银行应当采取一定的策略来打造一支专业的风险管理队伍,要求这个队伍不仅要熟知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技术,那么各大银行就要定期开展对应的风险管理培训,来持续提升这支队伍的风险管理专业水准。

随着国际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一体化的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各种问题,跟国际银行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一段距离。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就需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观念,重新调整经营结构,平衡好风险和创新的各种关系,不断创新产品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燕,傅学民.浅谈如何改革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J].黑龙江金融,2009(07)

[2]戴小平,付一书.金融中介服务机构:金融市场的剂―――对普兰金融服务公司的调查与启示[J].征信,2013(02)

[3]黄润中.商业银行资本水平对贷款及经济增长的影响[J].南方金融,2006(08)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篇10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率债券定价模型

一、利率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随供求变动,并通过供求关系调节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这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规律。在商业市场上,我国95%以上的产品价格都已经实现了市场定价,而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除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和债券回购市场利率外,仍由中央银行集中管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资金的价格,严重阻碍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利用市场化改革的滞后性,阻碍了市场机制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

就利率结构而言,中央银行存款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存款贷款率和各类债券利率之间存在不协调现象,利率种类繁杂,利率结构不合理,利率导管现象严重。市场利率水平高于国家法定利率水平,尤其是同业之间拆借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发行利率高,不符合资金市场运作规律。在此利率结构下,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贷款,再到同业市场或回购市场把资金发放出去,便可以盈利,是中央银行的资金价格难以起到调控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需求。

逐步开放利率,实行利率市场化,是建立市场化金融体制的客观要求。我国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利率市场化,其目的是建立中央银行利率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方式的渐进、有序,步骤是先外币后本币、先批发后零售、先贷款后存款、先小额后大额、先农村后城市,并有可能相互交叉。2000年9月21日中央银行放开境内的外币存款利率,拉开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的序幕,目前正酝酿选择深圳作为开放人民币贷款利率的试点城市,这是人民币存贷款实现市场化的前奏。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它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有利于落实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自,使商业银行获得对实现自主经济最重要、最迫切的资金定价权,真正做到商业银行法规定的“商业银行以效益型、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商业银行依法展开业务,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使规避利率风险成为现实问题。

二、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一)利率市场化会造成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在快速高效的不良资产处理程序和多样化的资本金补充渠道建立完善以前,利率市场化后容易导致不良资产更快积累和存贷款市场的恶性竞争,频繁的资金流动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比例上升将使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不做的压力。

(二)利率市场化可能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利率条件管制下商业银行实际是在限制竞争的状态中进行信贷资源的配置,非市场化的信贷配给一方面造成信贷市场扭曲,另一方面降低商业银行的市场化配给水平和信贷风险评估能力。由于缺乏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特别是缺乏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经验和办法,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无法得到迅速提高,信贷风险在短期内难以有效控制。

(三)利率市场化将提高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压力

根据国际经验和经济学关于市场竞争的理论推测,与利率管制时代相比,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总体上提高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利率水平,从而导致利差收益在全部收益中的占比下降,商业银行传统主导业务将会逐渐萎缩。为了应对挑战,商业银行必然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开发新的金融品种,开拓新的利润来源,一些不受利率波动影响和不占用银行自身资金的中间业务等新型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工具将获得较快的发展。这虽有利于商业银行消化和转嫁利率风险,增加资产收益,但创新的同事意味着其他风险的增加和可控力的相对下降。

(四)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出挑战

我国金融机构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利率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金融业的深化发展,商业银行要对客户的业务往来于效益、产品定价、资产负债业务的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的统计和评估,而这一切都必须依赖高素质的人才和管理。同时银行间激烈的竞争导致市场份额的重新分割,客户资源的争夺和经营成功的关键越来越多的依赖与营销人员的销售能力、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以从事零售性金融业务为主,主要由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组成,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利率管制时期,存款和贷款利率由人民币统一制定,即使有利率上下浮动幅度的贷款,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商业银行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操作将越来越复杂,经营的难度将将会逐渐增大。

商业银行作为自主经营的金融企业,其经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率最大化。利率市场化将使商业银行强化资金价格观念,遵循效益最大和风险最小的原则自主选择贷款市场,以市场为向导,以客户为中心,主动出击开拓优质贷款市场,同时把我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推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增强银行对利率的反应机制。利率一旦开放,商业银行的收益、风险、责任意识都会增强,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会进一步完善。既可以进行不同的存款和贷款组合,也可以按客户的信用等级选择适宜的贷款利率,促使商业银行自觉运行以规避利率风险为核心内容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开展商业化经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

参考文献:

[1]R.S.平狄克,D.L.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中国人名出版社,1997.(07).

[2]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序[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