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概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0:51:53

银行行业概述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组织理论;核心竞争力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1-0104-05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一)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变化与银行再造

银行再造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角度,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改革思路和发展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技术性和制度性变化。

在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新问题和新挑战,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论、体制、方法和技术进行历史性变革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和竞争需要。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新特点,要求商业银行从根本上突出面向客户的市场营销功能,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经营管理效益。商业银行经营特点或运行模式的改变,要求组织管理模式也必须相应做出调整或变革。

商业银行在组织管理模式的设计和变革过程中,如何建立一个新的现代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体系,以充分体现市场导向的原则、扁平化的原则和网络化的原则,就成了当前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银行再造是现代商业银行在信息科技时代寻求银行管理新模式的主要实践探索,其基本的思维要求和目标就是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从根本上改变人的传统观念和工作方式,使人们在观念和价值取向上产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带来组织结构、权利分配、员工技能及管理制度的深刻变化,重塑银行文化,将银行经营管理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银行再造正是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这一客观规律发展变化要求的反映。银行再造试图使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发展与组织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反映了商业银行在新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如何适应银行再造的发展要求,就成了组织管理必须要考虑和面对的一个紧迫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上的指导,因而对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问题的研究,也就成了当前理论学术界对于实务研究所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

(二)商业银行经营行为演进与组织管理模式变化

钱德勒(1987)探讨了层级结构现代工商企业的兴起和发展,但现代工商企业的组织结构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组织结构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对处在一个社会整体经济体系中的“专业化的辅企业”(钱德勒语:钱德勒,1987;p38)商业银行来说,随着其金融专业化职能的进一步细化和分工的深化演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不断发生变化,组织形态也不断多样化和发生变动。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导致了现代大型联合工商企业的诞生;商业银行新经营趋势也导致了其组织结构形式的变革和组织管理模式的演变。不同的组织管理模式适应不同的经营模式需要,任何由市场和技术发展决定的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类型,都对应有运行效率最高的组织管理模式。

对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差异背后的原因探讨,需要分析商业银行背后的决定和影响商业银行运营模式的组织管理模式。不同商业银行,其经营管理模式通常是不同的,在相同的经营环境和资源影响下,其经营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不同规模的银行来说,通常银行越大越复杂就越不重视关系贷款,这样大银行和银行购并就会减少了小企业贷款(BergerandGregory,2002)。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从经营方式上看,主要是不同规模商业银行对关系贷款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的。关系借款与传统借贷的基本差别是交易过程(lend-ingprocess)的不同,而不是交易技术差异(lendingtechnology)。

关系贷款具有三个关键因素:

(1)银企之间往来的软信息(即信任关系),这种关系是不可交易的;

(2)信贷官员和企业间的关系密切,经理人员拥有垄断信息;

(3)问题(由于软信息的不可交易、不可观测性)。

而建立在财务报表借款(financialstatementlending)、资产抵押贷款(asset-basedlending)和信贷评分(creditscoring)基础之上的交易技术,大部分是基于定量分析的,如分别在财务比率、抵押率和信用分级之上进行业务行为;关系借款则允许没有上述良好指标、信息模糊的小企业获得银行支持,这种模糊的软信息(softinformation)是通过长期接触取得的。

因此,大银行重视硬信息,小银行则对软信息重视。关系贷款造成的内部人问题可通过组织结构解决。大银行对硬信息的重视通常是与大银行组织结构严密、职责明确的组织管理模式相对应的。

(三)问题的研究意义

从理论上讲,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问题是介于管理经济学与金融学之间的边缘性课题,研究对象既不是一般的组织理论的组织定义和组织设计,也不是微观银行学的业务流程再造;而是以组织理论为基础,通过剖析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的演变和主导因素,揭示其理论内涵,探索其内在规律,从而提出基本设计思想,研究其对金融体制安全与效率及商业银行以提高组织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现实效应。对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这一课题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西方组织理论作为管理经济学的一部分,经过发展已逐步形成较为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但组织理论在作为特殊的企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应用还处于实践阶段,商业银行组织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也主要体现在经验主义层面上的一般认识。对商业银行组织管理理论还没有较为系统的理论概括,缺乏扎实丰富的理论基础。研究组织理论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并系统地论述商业银行组织管理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其次,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历经了长期的演变过程,从全球视角对其演变的诱因及路径,进而对不同类型模式进行比较研究,从而系统地总结其变化规律,对于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再次,商业银行不论在任何制度环境下都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其体制的效率与安全直接关系到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和社会公共政策的传

导效应,剖析其组织管理模式对宏观经济政策传导的影响,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最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业竞争条件趋同的大背景下,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的效应,提出其目标模式的核心框架,为商业银行发展寻求组织优势的核心竞争力,对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对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一)不同组织结构类型的比较研究

商业银行的组织管理,首先表现在其组织制度上。现代商业银行最典型的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制和股份有限公司制。但也存在大量的非公司制的商业银行或类商业银行机构,这些机构也大量采用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或无限责任制的组织形式,如社区银行(communitybank)、储贷协会(saving&loaning)或私人银行。无论采用哪种组织形式和规模如何,各种类型商业银行机构的组织结构一般都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这些机构问的信息交流渠道和权力分配的差异,就构成了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体系,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结构类型:科层制和部门制。

科层制组织结构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一层管理一层的组织结构形式,对商业银行而言,它实行总行、地区总部、城市分行的组织结构设置体系。这种结构具有如下优点:能够很好地适应现实客户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客户资源,从而保证商业银行可获得基本的经济效益;能够迅速地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提高银行经营效率,取得最好的收益水平,有利于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部门制组织结构体系,就是在一个大的组织机构内部,分列出不同类型的部门,自成独立体系的组织框架结构。对商业银行而言,实行部门制的组织结构,就是按照不同的产品线设立独立的业务部门,如批发性业务部门、零售业务部门、投资银行部门等,并且各部门之间独立存在,自成体系。

朱枫(2003)认为,西方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发展有以下方向发展的趋势:组织结构扁平化、组织的“无限扁平化”和直接银行服务、矩阵式结构和网络型组织结构。

(二)组织设计原则的探讨

基于国内外银行竞争力差异,许多国内学者从提高国内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认真审视和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现状和缺点,并提出了许多改进措施,其中包括对商业银行组织结构设计原则的探讨(刘奎,2000;王宵勇、翟翼,2001;江进,2002;阙方平,1999;王惊奇,2003;彭纯,2003)。

江进(2002)认为,国有商业银行要迎接挑战,摆脱目前的困境,在重新构建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方面,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任务目标原则、市场决定原则、精干高效原则、提高弹性原则、协调管理成本低于市场交易费用原则,以及随机制宜原则等。

刘奎(2001)则认为商业银行在设计组织结构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理念:扁平化原则、团队作业原则、客户部门化、基层业务的常规化与复杂业务的集中处理等。

王惊奇(2003)则认为,商业银行组织机构设置应遵循规模经济的原则,坚持价格最大化的原则。

彭纯(2003)则认为,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目标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是:

以客户为中心,增强营销功能,加大营销;实行专业化和垂直型管理,提升各类机构运行和管理的质量与效率;理顺前中后台关系,突出业务部门的核心地位;合理确定管理链长度和管理半径,使业务拓展和内部管理顺畅、协作和均衡运作;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切实形成有效的风险控制;真正以效益目标,实现粗放型增长方式到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立真正企业化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评体系;突出各类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三)有关组织创新的研究

商业银行组织创新的形式、手段、方向等与各方面的因素有关。

郧会梅(2003)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研究了商业银行组织创新的方向等有关问题。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的一个主要常见特征。商业银行从事生产信息的活动有助于克服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金融交易行为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生产性投资,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组织结构对信息在组织系统内部的流通起着决定作用,故而组织创新对于解决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郧会梅(2003)认为,从当今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的实践来看,银行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联系互动的关系;信息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集中体现在商业银行的组织创新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对商业银行在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两个方面发生影响:使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由高耸转向扁平;使网络银行和契约型银行(contractbankingstructure)等新式银行组织结构得以出现。

(四)有关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演化的研究

1、组织结构演化的原因

运营环境的变化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使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运营环境的变化,造成了商业银行可资利用的内、外部增长机会(externalandinternalgrowthopportunity)的改变,引起银行设想的战略进而组织结构的改变。

拉佐和道格拉斯(LazoandDouglas,1998)认为:外在条件的变化(如监管放松、技术创新、因市场结构改变而来的市场竞争程度的变化以及消费者偏好的改变等),可以引起银行战略的改变,促使银行向集中于自己的核心能力的战略转变,这种战略的改变会引起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或组织轮廓(organiza-tionalprofiles)的变化,从而造成了相同规模银行的不同的成本结构、地理分布、产品宽度和消费群体宽度。

环境变化是否对银行战略、经营、结构变化发生影响,还要依银行的目标客户和银行大小规模有关。杰恩和斯蒂芬(JeonandStephen,2001a)研究了美国银行业并购发展变化的历程后认为:监管放松导致并购增多,银行规模增大,银行业集中度(垄断程度)的提高;对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和跨州经营的放松,使得美国银行界并购案大增,但大多发生在本州和本地区内,说明银行合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被外来银行收购的危险;1976年-1998年间,随着美国银行业市场进出门槛的降低,全美共有11000家银行以各种形式退出或消亡,同时新设立银行6000余家,所以同时期银行数目净减少5000家。监管放松仅与集中度的增加有关,集中度的上升,引起了人们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担心,大银行与社区银行(commu-nitybank)并不构成直接竞争,社区银行的主要客户是中小企业。由于彼此之间并不构成直接竞争,社区

银行等某些金融机构就对环境变化表现得不够敏感。由于得以保留某一类别的市场细分份额,因而环境变化就不对某些特定银行的经营战略、业务规划和组织结构等发生影响。

2、组织结构演化的动力和途径

关于组织结构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或应朝哪个方向发展,属于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演化的动力和途径问题。该问题同样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注意和研究。组织结构变化,毫无疑问是为了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与经营效率相关的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研究,首先与组织的规模有关。由规模经济的一般原理可知,不同规模的组织对应着不同的效率;不同水平规模的组织,又决定着其内部组织结构的最佳具体形式。

斯旺、乔格和托马斯(Swamy,Georgesandthomas,2003)却认为规模并不是商业银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因而也就自然不会成为引导商业银行组织演变的力量之一。斯旺、乔格和托马斯(Swamy,Georgesandthomas,2003)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基于收益生成能力原则的效率变化测量方法,利用该原则可以解释效率变化和以下变量间的关系:税前利润、利息费用、非利息费用、利润边界、贷款损失比和资产质量。以上联系也用于解释大小商业银行间赢利能力的差异。利用该方法,对新生银行(成立时间不超过3年)和老银行的对比研究表明:

(1)新生银行规模越大,越容易失败,但老银行却不。

(2)新银行收益/费用比率的波动性均比老银行高。

(3)效率的波动性随效率的提高而降低,效率提高银行的效率波动性比效率降低银行的效率波动性要低,效率提高意味着银行有高和稳定的收入,所以收益/费用比率的波动性并不是规模的函数,而是时间和效率变化的函数。

(4)新生银行比老银行失败的可能性更高,老银行更有可能效率下降。

(5)新生银行的利息负担高度波动,因为新生银行不倾向于多元化,所以其利息负担对经济条件的变化高度敏感。

(6)对利息负担比率的波动性而言,效率提高的新生银行和效率降低的老银行,比效率降低的新生银行更少波动性,但比效率提高的老银行高,所以波动性并不是规模的函数。

(7)不同规模新银行的利润边界(profitmargin)随效率减少呈现较高的波动性,效率提高的老银行利润边界相对稳定。

总之,规模并不是决定银行利润产生能力的必要因素。

导致商业银行规模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通常认为最主要的因素是随监管放松而来的金融自由化。杰恩和斯蒂芬(JeonandStephen,2002b)认为,监管放松导致了由并购和清算而来的银行合并,导致了银行规模的增大和数目的减少,但新进入减少了银行数目的减少。

也有的研究认为,市场决定了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演化的方向,监管放松仅是反映了这一市场取向。克罗纳和拉何安(KrosznerandRaghuram,1997)研究了美国“G-S”法案前后的美国银行界组织结构,认为:借贷业务和投资银行(证券)业务分离,有利于投资银行证券发行可信度的提高,从而提高发行价格;监管变化并非是分业经营的原因。混业经营机构的发行价格较低,所以部门结构对发行价格有影响是合理的:内部设置的部门比独立机构间更容易引起潜在冲突,这种担心使得银行发行部门对证券说明可信度的下降,所以与独立机构相比处于劣势。分业的这种变化是商业银行对市场关心内部结构可信度的反应。关于机制的银行对独立机构董事会控制越多,发行折扣越大,这表明管理控制和独立性程度可能是部分解释。只要金融市场是竞争性的和外部性小(如或明或暗的存款保险制度不存在),银行就会朝适宜的方向转化。银行直接拥有证券部并不比银行持股公司形式的证券结构更冒险,并具有融资优势;银行附属机构倾向于更具有效率。

三、研究现状总结和未来研究方向

国内外学者对组织理论的研究较多,也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组织理论体系。其理论发展及集成主要体现在皮尤的《组织理论精粹》,现代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主要是达夫特和罗宾斯,前者以《组织理论与设计》全面系统地对组织进行了宏观考察和理论分析,而后者则以《组织行为学》侧重于对组织中的个体、群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微观”层面的研究。应该说,无论是古典的、当代的还是现代的组织理论(ot),都是从管理经济学角度研究适应于所有组织的普遍原则,且大都以一般工商企业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对象。

银行行业概述篇2

【关键词】金融银行经济转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迅猛,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因此,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银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银行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7月底,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12.72万亿元,负债总额196.40万亿元。从机构类型看,资产规模较大的依次为: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分别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36.6%、18.8%、13.5%和11.9%。其中城市商业银行与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速,2016年各月总资产以及总负债增速与上年同期增速率均在16%。然而近年来,不同于以往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状态。在新常态的背景环境下,我国银行业整体规模稳中有升,但规模增速也有所放缓。

(一)利差空间逐步压缩,积极转变盈利模式

从银行收入结构而言,存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2015年我国银行业利息净收入占整体收入的57.7%。其中企业贷款一直在商业银行贷款中占据着主要部分。然而,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持续推进,在流动性改善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利差空间被逐步压缩,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平均水平持续下降。面对经济新常态,存贷利差收窄的趋势,我国银行业积极进行调整,积极转变盈利模式,正在经历着一系列变化,如依托电子科技技术,由传统物理网点向智能化、轻型化网点方向转型。2015年,银行业离柜交易达1085.74亿笔,离柜交易额1762.02万亿元,同比增长31.52%,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交易额分别同比增长了122.75%、171.64%、195.67%、28.18%。

另一方面,在传统贷款业务方面,公司贷款持续增长,贷款投向不断优化,“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较快,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持续提高。小微企业新增贷款2.11万亿元,增量占同期企业新增贷款的38.1%;同时,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消费观念的转变,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也随之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2年我国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为104,357亿元,2014年为189,520亿元,2012-2015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01%,增长显著。此外,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以16家上市银行为例,2015年共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461亿元,同比增长15%,新型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显著上升。

(二)市场结构日益丰富,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从各类银行发展情况来看,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日益丰富,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小银行市场份额迅速提升。2016年第一季度末,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类金融机构总资产占比同比分别提高0.35、0.9和1.68个百分点,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比下降2.9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进程加快,进一步实现了业务结构综合化、客户结构均衡化和收入结构多元化发展。另外,我国银行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5年末,总计22家中资银行开设了1298家海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

从银行资产情况来看,收到近年整体经济下行的影响,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普遍出现“双升”的情况。

二、我国银行业发展趋势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经济尚未脱离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和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结构性问题将继续影响全球经济复苏。从国内经济状况来看,经济总体仍将处在去产能、去库存的过程中,从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向消费和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转变。随着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形势也日趋复杂,一方面是供给侧改革将促进部分行业、企业产能出清、提质增效,但也会对银行资产端产生一定冲击,银行业需要不断提升防风险能力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银行业高利润增长的时期接近尾声,在改革、创新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银行业自身发展转型的任务更为艰巨。

(一)调整收入结构,探索新盈利模式

在银行的利息收入增长普遍乏力,净利润的稳定主要依赖非利息收入的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银行业将呈现净利息收入占比持续下降、非利息收入占比持续上升的趋势。在利率下行的环境下,各银行通过业务联动、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协同发展等途径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另外,随着商业银行向轻资本模式的转型及不断深化集团内协同效应,以、私人银行及资产托管为代表的及管理类业务将呈现较为突出的发展势头。

(二)结合信息技术金融创新,提高服务效率

信息科技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为传统银行业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金融注重客户体验、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重视客户全方位数据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并据此分析和挖掘客户习惯,预测客户行为,有效进行客户细分,提高业务营销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用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增强用户黏性。客户需求已部仅限于快捷的贷款,更包括结算、理财、咨询等在内的金融服务,未来银行业应满足这些金融需求,同时打造线上线下服务的一体化。

(三)继续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小微和“三农”发展

目前我国服务大型机构的体系比较完备,但在服务小微和“三农”领域存在明显的不足。在农村金融政策频出的支持下,银行在“三农”领域的布局也正加速推进。预计未来银行业将跟随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绿色化、精品化的发展趋势,以规模种养农户、农机大户及国家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重点,积极增加信贷投入,提供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投资理财、外汇结算、农户便捷交易等综合服务,以此为新增长点。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阶段的同时,传统的银行盈利模式已不可持续,银行业也被推到了转型的风口浪尖上。在政策的推动下,不少银行在积极挖掘已有市场与客户的同时,也在开拓新的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兴起,信息技术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极大的解放传统银行服务过程中的低价值、重复性操作工作,各种散落的数据也将重新被识别、收集、整合和挖掘分析,为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提供了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陆岷峰,汪祖刚.“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发展新战略的研究[J].西部金融,2014(10):10-14.

[2]张晨武.新常态下银行业发展之思考[J].品牌,2015(1):84-84.

[3]巴曙松.客观看待中国银行业发展前景[J].中国银行业,2016(4).

银行行业概述篇3

卡银行(CB,Card Bank)是各商业银行的统一金融门户,客户一旦登陆卡银行,意味着已经进入自己拥有的每个商业银行账户,可以实时跨行调拨资金,支付结算,购买理财产品或其它任何交易。基于卡银行可以建立公民征信体系,实现交易数据溯源,实施全面的金融监管。卡银行业务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存款业务、贷款业务、支付结算业务、卡业务、资金贸易融资业务。卡业务涉及到存款和贷款等其它业务,业务建模首先建立业务文档,包括业务场景名、用例概述、业务输入、流程描述、业务输出、会计分录等,通过建立业务文档对卡银行业务进行概念建模。然后根据业务文档描述的业务用例场景,提取绘制出业务流程图。将不同的业务参与者分为不同的甬道,如卡银行业务分为客户、柜员、系统、客户经理等甬道,对业务场景步骤进行分析、精炼、绘制流程图描述整个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图系统甬道一栏包括原子业务映射为系统用例以及与应用无关的判断。1 业务建模卡银行系统业务模型由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三个部分构成。概念模型包括卡银行业务应用领域、业务领域类型、业务用例类型和业务用例。逻辑模型由业务用例场景和业务流程步骤构成,物理模型是由原子业务直接映射的系统用例组成;概念模型通过业务步骤流程映射为物理模型[1]。1.1 巴科斯范式定义概念模型可通过巴科斯范式定义卡银行系统的业务应用领域、业务领域类型、业务用例类型、业务用例、业务用例场景、业务步骤等多个层次,比如,<业务领域类型>∷=<业务领域>{<业务领域>};<业务领域>∷=<业务用例类型>{<业务用例类型>};<业务用例类型>∷=<业务用例>{<业务用例>};<业务用例>∷=<业务用例场景>{<业务用例场景>};<业务用例场景>∷=<业务步骤>{<业务步骤>};<业务步骤>∷=<业务步骤>{<业务步骤>}|<业务步骤><原子业务>{<原子业务>}|<原子业务>{<原子业务>};<业务步骤关系>∷=<is-instance-of>|<is-part-of>|<is-next-flow-of>|<is-dis-joint-of>;符号“∷=”右面的概念集合给出了“∷=”左面概念的内涵。业务步骤是一类特殊的概念,需要引入业务步骤关系确定业务步骤之间定序。原子业务是独立的不可再分割的业务步骤,直接映射为系统建模过程的系统用例。本研究已经全部完成了卡银行系统的业务建模,下文给出用巴科斯范式描述的例子。<卡银行核心业务>∷=<客户关系管理><卡业务><总账>;业务领域<卡业务>∷=<卡存款><卡贷款><卡支付结算><卡资金贸易融资><卡电子类交易><卡管理><电话银行业务>;业务用例类型<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业务用例类型<卡存款>∷=<个人卡存款><单位卡存款>;业务用例<卡贷款>∷=<一般个贷产品><单位固定资产贷款><单位流资类贷款><单位委托贷款><法人透支账户><票据贴现><或有业务>;业务用例<卡支付结算>∷=<卡银行汇票业务><卡银行本票业务><汇兑业务><委托收款业务><托收承付业务><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同城票据交换业务><小额支付系统业务>;业务用例<卡资金贸易融资>∷=<卡资金贸易融资>;业务用例<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业务用例<个人卡存款>∷=<个人卡账户开户><个人卡卡内其他账户开户><个人卡卡内其他账户开户———已经开立账户移入卡内><个人卡现金存款><个人卡转账存款><个人卡现金取款><个人卡转账取款><个人卡卡内定期部分提前支取现金><个人卡卡内定期部分提前转账支取><个人卡卡内其他账户销户><个人卡卡内其他账户销户———移出卡内非主账户><个人卡销户>;业务用例场景<一般个贷产品>∷=<一般个贷发放><一般个贷还款><一般个贷延长贷款到期日><一般个贷贷款转逾期><动态质押合同下的卡自助贷款发放><综合授信合同下的卡自助贷款发放><自助贷款展期><一般个贷转减值处理><一般个贷转减值后核销处理><一般个贷核销贷款收回>;业务用例场景<卡银行汇票业务>∷=<现金签发卡银行汇票><个人转账签发卡银行汇票><单位转账签发卡银行汇票><卡银行汇票现金兑付><卡银行汇票转账兑付><卡银行汇票重打><卡银行汇票查询><卡银行汇票挂失><卡银行汇票解挂>;业务用例场景<卡资金贸易融资>∷=<进出口押汇业务发放><进出口押汇到期二次转账结清><出口退税托管账户到期还款><资金贸易融资类贷款展期><开立进口信用证/保函><进口信用证/保函到期处理><保函到期未用退回><进出口代付发放><出口代付提前还款><出口代付到期代付行划来多余款项><出口代付到期付款><进口代付垫款><信用证下提货担保书的开立><提货担保到期处理>;业务用例场景<客户关系管理>∷=<建立个人客户><建立单位客户><维护客户关系连接><维护客户关系><建立客户密码><修改客户密码><重置客户密码><变更客户详细信息>;业务用例场景[1]。1.2 提取原子业务笔者通过建立基于Visio的跨职能流程图分离出原子业务。通过VB程序提取的原子业务并转存为CSV格式的数据,然后将CSV文件导入数据库。2 业务系统架构卡银行业务系统具有Soa架构的全部特征,其最大的好处是采用成熟稳定的标准化流程引擎,符合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提出的工作流参考模型。业务流程作为流程引擎的输入数据。业务改变时,通过引入新的流程数据实现维护扩展,不必重新编译系统。图1为卡银行业务系统架构。工作流模型有组件1流程引擎,组件2流程设计平台和组件3界面设计平台。流程引擎类似于一个CpU,形式化的XmL的业务流程相当于CpU中执行的程序,每一个业务都对应着相应的一个流程。对于发起的任何一个业务,流程引擎从应用服务器中调出相对应的业务流程驱动执行。工作流模型的流程设计平台,也是一个图形化的设计工具。各个业务的流程图作为流程设计平台的输入。流程设计平台自动提取相应的属性和参数,然后生成业务流程XmL的形式化表示,存入流程引擎应用服务器的数据库。界面设计平台主要功能是将客户端应用程序与流程引擎进行交互时必需的界面信息,自动转换成形式化描述的XmL格式,存入流程引擎应用服务器的数据库。#p#分页标题#e#3 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就是流程引擎,目前有三大主流开源项目可供系统选用。3.1 Shark完全基于wfmC和omG(object manage-ment Group,对象管理组)标准构建,用XpDL(XmL process Description Language)流程定义语言开发。其特点是较为简单的内部调度机制,采用循环遍历方法完成活动实例,调度机制直观,易于理解,但是对复杂运行模式难以支持。Shark最吸引人之处[[2]]是XpDL的activity源于UmL 1.x的活动图概念,易于控制并发分叉线程。3.2 oSworkflow由opensymphony组织开发维护,用纯Java语言编写的oSworkflow有限状态机模型。在oS-workflow中用step iD和status联合表达状态(state),step iD中的某个status就是state,由动作(action)驱动完成status的转换。灵活性是oS-workflow最大的优点,同时也让它非常难以掌握,成为推广使用的障碍。3.3 jBpmjBpm(Java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3]没有采用目前工作流引擎遵循的主要两个标准(BpeL和wfmC标准),而是自定义了流程描述语言JpDL[4~5](jBpm process Definition Language),结合应用状态图、活动图和petrinet分离出数据管理的职能。数据库管理采用Hibernate技术,可以部署在任何应用服务器上,具有较好的灵活性,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开源工作流引擎。由于流程设计平台可将工作流程转换为XmL格式的描述,因此可利用主流开源项目作为其引擎。但采用XmL描述工作流程并非必要步骤。为此,本文给出工作流引擎CBe(Card Bank engine)的一般实现方案。3.4 CBeCBe支持的流程大致有二种类型,分别是①固态流程,不支持流程再造;②静态流程,允许流程再造。固态流程通过预先设计确定语义树,流程路径由输入参数确定,因此CBe可实现为有限状态机。静态流程从外部输入语义树,要求引擎必须为流程提供存储和计数。静态流程的引擎CBe特征与CpU的程序控制器相似,实现为“定序器”,定序器继承了冯诺依曼架构的主要特征,其基本部件是构件队列、构件计数器和构件译码器。构件队列用来存储由构件名组成的流程。当一个节拍发生时,构件计数器当前指针指定的构件名送入构件译码器译码,通过服务总线激活相应的构件实体实施操作;同时构件计数器指向下一个构件名。流程的iD存储在流程队列中,流程计数器指向当前被激活的流程iD。4 工作流建模工作流模型[6]抽象表示工作流经营的生命周期。工作流模型定义了完整表示工作流的相关概念,其中包括为建模用户定义工作流所提供的元素或组件。工作流建模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有向图的方法、基于对话的方法、基于petrinet的iCn(infor-mation Control nets)方法等[7]。4.1 有向图模型这种模型的出发点是从定义经营过程入手,清楚地进行过程描述,模型有向图中的节点表示过程中的状态或者活动,有向弧用来表示节点之间在时序上的依赖关系。有向图工作流模型的优点是直观、易于理解;缺点是缺乏柔性,难以表示复杂逻辑。4.2 语言对话模型这种模型的理论基础是自然语言行为,通过语言描述、提炼、抽象出用户与系统两个角色间的交互行为,定义工作流过程,形成由相互连接的一系列闭合工作流环。基于对话的工作流模型通过语言交流信息、描述事物、规划并协调行为。4.3 iCn模型iCn工作流模型的理论基础是petrinet,其实质是把工作流管理联盟规范中定义的基本工作流原语映射为与之对应的petrinet,由此去建立工作流网的触发机制和基本的构件组。4.4 流程描述语言模型流程描述语言模型是本文提出的从流程描述语言视角描述的工作流模型。工作流程可描述为与问题无关部分和与问题关联部分。与问题无关部分是指对所有应用都是必需的,它包括:字符集、数据类型、关键字、表达式、语句(分支、跳转、条件、循环…)等基本控制要素;而与问题关联部分是指概念及其对应的原子操作集合、基本运算等。可针对具体问题抽象出概念,将概念分解为操作或运算的流程,对其形式化后可从需求分析中提取出此部分内容。因此采用流程描述语言模型可以很容易建立工作流模型,且更具一般性。5 结论讨论了卡银行业务系统架构,阐述了采用标准化流程引擎实现Soa架构的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按照Soa的理念,系统开发建设的主要任务集中在业务建模和提取业务流程。流程步骤节点上所需的服务构件主要依靠从构件市场采购,自行开发构件仅仅作为补充。讨论了流程引擎的抽象模型以及三种主流开源工作流引擎,比较了各自的优劣。给出了工作流引擎CBe和流程描述语言模型的一般实现方案。介绍了当前流行的业务建模主要方法,验证了本实验室自创并一直沿用的Soa三层模型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银行行业概述篇4

abstract:accordingtothefinancingordertheory,thispaperwouldanalyzefinancingfromthemainwayofcommercialbankloanaboutthe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accordingtothedomesticscholars'studyonfinancingproblemsfromthreeperspectives,theevolutionarygamemodelof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andcommercialbanksundertheasymmetricinformationisestablished,anddemonstratesthattheprobabilityofnotreimbursementundertheone-timeloanconditionsisbig;throughtheanalysisofasymmetricinformationundertheprobabilityofthehybridstrategy,itputstheconditionformulaofevolutionarygamehybridstrategymodelidealgamerefiningnashbalance.

关键词:非对称信息;混合博弈;中小企业;融资;均衡策略

Keywords:asymmetricinformation;mixedgame;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financing;equilibrium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122-03

0引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条件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是内源性融资与外源性融资。前者主要包括所有者权益、企业留存收益与职工集资,而后者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及风险投资等。从融资需求角度出发的“融资次序理论”[1](myers,1984)认为,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企业融资选择总是先内源、后外源,而在外源性融资中又是先债务融资再是权益融资。但事实上,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大部分资金还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且以商业银行的贷款为主[2~6],对于这一现状学者们基本达成了共识。

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问题。当前国内学者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金融体制与改革的视角[7~9],二是从宏观层面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10,11],三是从非对称信息的视角[12]。本文在承接前人学者的“二维”分析视角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在非对称信息博弈下银企之间的行为分析来讨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在这一分析过程中构建一个非对称信息下演化博弈模型,讨论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双方最优策略的概率条件以及理想博弈精炼nash均衡的满足条件。

1银企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1.1基本假设与模型根据nash均衡理论,将商业银行与期望融资的中小企业看成信贷市场条件下的两个交易主体,双方之间在契约约束下进行资金借贷交易,具有相互转嫁成本而提高自身获利的可能;银企双方有着利益联系,在博弈中相互影响并作出决策从而使自身收益最大,同时根据条件的具体变化自主地采取策略或行动,并通过策略的组合来实现自身的目标收益函数[13]。

按照上述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双方的行为进行决策时,进行如下假设:假设一:此博弈模型参与人是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各自都为理性的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假设二:中小企业与银行一方先行动,另一方能观测到其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监控成本;假设三:银行利率受到管制,对于不同贷款的中小企业采用同样的贷款利率,为防范风险,银行会采取监控与奖惩制度;

考虑到在现有的融资环境中,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行为如贷款决策、还款信用等受到信息不对称的严重影响以及银企间行为的动态性,将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间的演化博弈分为两个阶段,如图1所示。在贷款申请阶段,由于信息不对称状况,企业的贷款动机、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往往难以甄别,银行需要通过观察它的行为采取对策,银行会产生监控成本。在银企博弈的第二阶段,企业的策略集合包括按时还贷、违约还款等。在法律约束不足的情况下,逾期违约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监管,并且企业要依赖滚动债务融资来不断获得资金。而银行面对违约企业可选择某种概率的形式追讨、追回贷款本息,这一过程中会产生追讨成本,企业也会面临信用风险损失。根据上述分析,银企演化博弈模型的具体构建及分析如图1所示。

若企业有一收益率为r的项目,项目建设资金的主要是依赖于向银行申请贷款a,银行的贷款利率为i(企业的项目收益率一定大于银行的贷款利率,即r>i;否则就不会投资),申请贷款的成本为c1。如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观察它的行为策略后同意对贷款申请者发放贷款,且借款企业保证守信如期还款,这一过程会产生监控成本c2。那么,企业的收益为a(r-i)-c1,银行的收益为ai-c2。

设中小企业投资后获得收益为F(F?叟a(r-i)-c1)。如企业选择不守信用,不归还贷款,若银行不追究,中小企业信用损失为L,则企业的收益为F-L,此时F=a(r-i)-c1,银行的收益为-a-c2;如银行选择追讨,银行追讨概率为p1,中小企业还款概率为p2,追讨成本为k,追讨成功后中小企业被罚款为B,则中小企业在接受还款并被罚款在条件下的收益为F-L-B,而银行获得利息收入ai,损失追究成本支付为k,银行的收益为ai-c2-k。在此博弈过程中,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博弈模型如表1所示。

macleod[14](1988)和Holmstrom[15](2001)认为银企双方只有无限次的演化博弈,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获悉对方的决策信息,并作出最优判断。根据这个观点可以判断:一次性博弈的结果是交易双方倾向于不合作,而演化博弈的结果是交易双方趋向于合作。因此,下文将讨论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在非对称信息下演化博弈关系。

1.2非对称信息下混合策略的概率分布假设中小企业的还款概率p2就是中小企业守信的概率,那么企业的不守信的概率为1-p2,那么商业银行选择贷款时在申请阶段必须满足p2×ai?叟(1-p2)a,即:p2?叟■。因此,可以看出银行是否贷款是由企业还款的概率决定的。当企业的还款概率p2?叟■时,银行的收益是大于零的,银行会选择贷款;当企业还款的概率p2

当然,以上分析是基于纯粹的经济人假设,没有考虑道德风险和银行的奖惩措施。如果加入信用损失风险L和惩罚风险B,那么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银行追讨后选择还款时的收益为:e1=p2*(F-L-B)(1)

选择不还款获得的收益为:e2=(1-p2)(ar-c1)(2)

由于(1)存在时有F=a(r-i)-c1,联立(2)可知,若e2>e1,即有:p2

讨论1:如果不考虑信用损失风险L,讨论p2与惩罚风险B的关系:

令p(B)=■,对B求偏导数,则有:

■=?坠■=-■(3)

从(3)式可以看出:如果惩罚风险B越大,那么中小企业还款的概率就会越大;反之就会中小企业还款的概率就会越小。

讨论2:如果不考虑惩罚风险B,讨论p2与信用损失风险L的关系:

令p(L)=■,对L求偏导数,则有:

■=?坠■=-■(4)

从(4)式可以看出:如果信用损失风险L越大,那么中小企业还款的概率就会越大;反之就会中小企业还款的概率就会越小。此外,由于我国金融信用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对信用损失风险不是很重视。因此,中小企业的信用损失风险L较小,从而企业的不还款的概率就会较大;这就证明了在实际社会中,当中小企业考虑一次性贷款时,出于利己目的,选择不还款的概率大这一经济现象。

对比讨论1和讨论2的结论可以看出: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防止中小企业选择不还款策略手段,最优的策略选择就是加大惩罚风险B,这样的方式较加大信用损失风险的方式更为有效。

对商业银行而言,在追讨贷款时获得的收益为:

e3=p1*(ai-c2-k)+(1-p1)(-a-c2)(5)

不追究贷款时获得的收益为:e4=ai-c2(6)

由(5)和(6)可知,若e3>e4,即有p1>■,表示如果商业银行追讨贷款的收益大于不追讨贷款的收益。

令p(k)=■,对求偏导数,则有:

■=?坠■=■(7)

从(7)式可以看出:追讨的成本k越大,那商业银行选择追讨的概率就会越小。同理,若p1

1.3演化博弈的均衡策略分析从上述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演化博弈混合策略模型可知,该博弈的均衡就是({不贷款,不追讨},{不还款,不还款}),这样的均衡无论对商业银行还是对中小企业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国家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混合策略均衡,即({贷款,追讨},{还款,还款}),商业银行面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选择贷款,中小企业在完成项目选择还款后博弈就结束。但是这样的均衡是各个参数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即{p2=1|p1=1}}成立时,才能使这个均衡成为子博弈精炼nash均衡。

为了达到上述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子博弈精炼nash均衡,对商业银行而言,为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条件为p2■,即满足在商业银行追讨的条件下选择还款。那么,满足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演化博弈混合策略模型的均衡条件为:p2■(8)

2结论

本文主要运用非对称信息博弈理论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得出了以下结论:

(1)根据融资次序理论,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来源于外源性融资,而外源性融资渠道中大部分资金还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中小企业从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问题。

(2)对国内学者探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进行归纳与总结,主要从金融体制与改革的视角、宏观层面视角、非对称信息的视角三个方面分析。

(3)建立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的演化博弈模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在实际社会中,当中小企业考虑一次性贷款时,出于利己目的,选择不还款的概率大的经济现象。

(4)通过非对称信息下混合策略的概率分析,本文认为: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防止中小企业选择不还款策略手段,最优的策略选择就是加大惩罚风险,这样的方式较加大信用损失风险的方式更为有效。

(5)提出了满足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的演化博弈混合策略模型理想博弈精炼nash均衡的条件公式。

参考文献:

[1]myers,S.C.theCapitalStructurepuzzle[J].theJournalofFinance,1984(1).

[2]Horworth,C.a.SmallFirms’DemandforFinance:aResearchnote[J].internationalSmallBusinessJournal,2011(4).

[3]王霄,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一个内生化抵押品和企业规模的理论模型[J].经济研究,2003(7).

[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5]罗丹阳,殷兴山.民营中小企业非正规融资研究[J].金融研究,2006(4).

[6]李涛.政府管制、法治、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发展[J].经济学,2004(4).

[7]罗正英,段佳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选择的内生性约束模型研究[J].会计研究,2006(8).

[8]伍装.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研究[J].软科学,2006(1).

[9]杨丰来,黄永航.企业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6(5).

[10]胡红星,张亚维.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综合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7).

[11]莫万贵,杨明奇.我国信贷市场的风险与效益分析——一个博弈论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03(7).

[12]王玥,秦学志.双重违约风险下的银企共赢信用机理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8(6).

[1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银行行业概述篇5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教材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中《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课程一般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类课程,其开设目的是适应信息时代对电子商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方法一般采取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理论实践结合教学模式,充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可以说该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诸多课程的一门综合反映学科,所有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均开设了该课程,影响非常广泛。

故而该类教材的编写必须紧密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其编写应当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操作为基础,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思路,依据实际任务操作流程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设计要求确定编写的知识、技能等内容,充分体现实践课程的特色与设计思想,以实践为驱动,探索教、学、做的互相结合。

现有的《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类的一个共同特点在于教材实践任务指导方面涉及的东西极其有限,内容大多以文字性理论陈述为主且部分讨论深度过高,这对于理论素养相对较差的高职类学生来说是不适宜的。高职类《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教材的编写内容应当体现先进性、实用性,典型案例的选取科学,具有可操作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理论内容以必要、够用为度,突出实践实训。教材呈现方式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规范、正确、科学,教材理论与实践具有前瞻性与实用性,并确保与本科类教材有所区别。

《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教材编写内容结构体系上来说应当包括以下学习单元板块,包括: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概述、电子支付工具、第三方支付、网上银行、移动支付与微支付、网上证券保险、电子支付安全技术与认证、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的安全和法律保障,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概述。讨论内容包括:1、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1)了解电子商务;(2)电子商务与金融业的天然适应性;(3)网络经济与网络金融。2、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基础。(1)传统支付结算方式;(2)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3)现代化支付系统概述。3、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发展现状与趋势。(1)中国电子支付结算发展现状与趋势;(2)国外电子支付结算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二单元电子支付工具。讨论内容包括:1、支付工具的演变发展。(1)实物支付;(2)信用支付;(3)电子支付。2、电子货币。(1)电子货币的含义、属性和特点;(2)电子货币的种类、职能;(3)电子货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3、信用卡。(1)信用卡的定义、分类、特点;(2)信用卡的功能和使用。4、电子钱包。(1)电子钱包基础;(2)电子钱包的使用。5、电子支票。(1)电子纸票的定义、特点;(2)电子纸票的优势和不足。

第三单元第三方支付。讨论内容包括:1、第三方支付基础;(1)第三方支付的含义、产生和基本原理;(2)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2、支付宝。(1)支付宝的基本情况;(2)支付宝的功能和特点;(3)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四单元网上银行。讨论内容包括:1、电子银行基础。(1)电子银行的含义、特点和发展;(2)电子银行产生和发展。2、网上银行概述。(1)网上银行的概念、产生和特征;(2)网上银行的种类、功能和发展;(3)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的关系。3、网上银行的申请和使用。(1)网上银行的申请流程;(2)网上银行的具体应用;(3)网上银行安全工具。4、网上银行的风险与管理。(1)网上银行的风险类及其识别;(2)网上银行的风险管理。

第五单元移动支付与微支付。讨论内容包括:1、移动支付。(1)移动支付的含义、特点和基本要素;(2)移动支付的应用和发展趋势。2、微支付。(1)微支付的含义、特点;(2)微支付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第六单元网上证券保险。讨论内容包括:1、网上证券。(1)网上证券含义、特点;(2)网上证券优势与存在问题;(3)网上证券的交易模式与发展趋势。2、网上理财。(1)个人理财基础;(2)网上理财的含义、特点和方式。3、网上保险。(1)网上保险含义、特点;(2)网上保险的优劣势;(3)网上保险的产品和流程。

第七单元电子支付安全技术与认证。讨论内容包括:1、信息加密技术。(1)信息安全与加密技术概述;(2)主要加密技术;(3)网络通信安全措施。2、网络安全协议。(1)SSL协议;(2)Set协议;(3)pKi协议。3、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1)数字签名的含义、原理和作用;(2)数字证书的含义、作用、存放和使用。4、Ca认证中心。(1)Ca中心概述;(2)Ca中心的功能和组成框架。

第八单元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的安全和法律保障。讨论内容包括:1.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概述。(1)电子商务结算与支付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2)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相关法律问题。2.电子商务法律环境建设。(1)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立法要解决的为题;(2)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的主要法律机制建设。3.网上纠纷的处理。(1)网上纠纷的产生原因和特点;(2)网上纠纷的处理流程。

银行行业概述篇6

关键词:社会资本;企业融资;社会关系网络;融资方式

一、社会资本研究综述

社会资本这一相关概念出现于1916年有关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资源的表述中,但由于概念表述模糊,在随后的几十年间,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讨论与关注。经济学家洛林・洛瑞(GlcnnLoury),他在《种族收入差别的动态理论》首次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一名词――这一相对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全新概念。社会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存在于血缘关系以及社会关系中,建立在社会结构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之上。虽然洛林・洛瑞提出了社会资本这一名词,但由于他并没有对何为社会资本进行详尽的阐述与研究,因而其理论也没有得到有关学术界的关注。1980年,法国皮埃尔・布尔迪厄在其发表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的《社会资本随笔》中从社会学的角度系统地阐释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这也是最早对社会资本概念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文中认为:“社会资本是与某些持久关系网络有关的实际或者潜在的资源集合,这些关系网是由相互默认或者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在社会资本领域,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csColeman)的影响力是最强的。他于1988年发表了名为《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创造中的作用》的文章,初步地阐释了社会资本的概念,随后,他又在自己的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中,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更加系统地阐述。某些行为人的利益在其他行为人的控制下,因此他们为了获得自身利益,进行相互交换,交换的程度甚至可以使行为人单方面地转让资源拥有权,从而形成了持久的社会关系。这种持久的社会关系即社会资本,不仅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的资源。这种社会关系是一种信任关系以及权威关系,是规范的、多功能的和有意创建的组织。在社会资本研究领域,大家普遍认同的是罗伯特・普特南(Robertputnan)在《使民主政治运转起来》中对社会资本的定义:“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例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参与者在社会资本的协助下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社会的效率。”

二、社会资本进入企业融资领域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1.缺乏独立的中介评估机构和评估规范

企业融集到有效资本的多寡取决于企业经管理的质量好坏与信用高低。在信贷市场上由于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公开过高、固定资产较少,导致其始终处于信誉制约与融资困境的劣势地位。银行对企业的社会资本缺乏全面的了解与适宜的评估,因此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请求多抱有谨慎态度,严重制约了企业贷款渠道(张杰,2007)。银行为防止金融风险,对民营企业贷款申请的审核尤为严格,从而造成了银行贷款交易成本的上升,提高了银行贷款的底线,将很多企业拒之门外。

2.通过证券市场渠道筹资难度大

《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要按规定披露财务以及非财务信息,例如公司财务报表以及可能影响公司经营的各类重大事项。但对会计制度以及财务报告,很多中小型企业缺乏该有的认识,因而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财务报告不规范、恶意掩盖公司交易信息、偷税漏税以及虚报瞒报等。因此,一旦税务处理不当被曝光,企业的信誉将一落千丈。

3.企业规范诚信严重缺乏

(1)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意识缺乏,操作规范不健全。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能力的高低密切影响着企业融资信用的建立。对于信用评级低的企业,银行往往采用提高利率的方法抬升贷款底线。

(2)企业财务管理透明度低,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低。民营企业缺乏完备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能有效地提高财务信息可信度,这都是制约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

(3)银企双方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企业贷款难等问题。由于银行无法获得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匹配的整体信息,进而无法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以及信誉状况,最终导致银行放弃中小型企业的贷款要求,阻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三、基于社会资本的企业融资方法建议

1.树立社会资本意识,打开融资视角

企业应重视对社会关系网络的开拓与疏通,积累企业的社会资本储备。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企业不仅要注意纵向的网络联系,如与政府单位、上级部门,以及下属机构、供货商和客户的联系,也要注意与同行企业、竞争对手以及科研机构的联系。企业管理者应多参加有助于社会资本积累的有关活动,拓宽社会关系网络,构建良好的社会资本,增进彼此的信任与合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强有力的关系网络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资源不足等先天劣势,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

2.构建多元化社会资本,提升融资能力

(1)重视人才培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手段领导、激励、帮助员工积累个人社会资本,并保证员工的个人社会资本能够转化为企业的社会资本,实现企业内部的社会资本积累。同时开拓企业管理者社会资本,鼓励企业管理人员积极参加行业协会、商会以及高校教育科研等活动。

(2)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也是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健康、稳定、创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社会资本的有力保障。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向上的激励机制、透明有效的沟通渠道以及追求效益的经营概念,企业就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增加融资吸引力。

3.组建企业集群融资机制,创新融资方式

企业集群融资体制在创新融资方式,解决信贷约束问题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即各个主体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克服单一运作的缺陷,构建组织严密的融资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既能充分发挥各组织成员的功效,又能有效地发挥合力协作的融资能力。

4.促进企业社会资本转化,拓展融资渠道

政府可以鼓励以正规中小型银行及金融机构为主体的新兴民间金融组织。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完善既可以弥补国有银行融资方法的不足,又可以使小微企业更方便获得资金支持,解决融资难问题,加快企业的社会资本转化。(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包亚明译.布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技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02-203

[2]罗伯特・伯南特.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3]世界银行.增长的质量[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3

[4]wendyStone,JodyHughes.FutureofSmefinance[C].the2002australasianevaluationSocietyinternationalConference,2002

[5]权英,吴世建.国内外关于社会资本定于研究述评[J].岱宗学刊,2008,12(3):50-51

银行行业概述篇7

(一)提问启发

提问启发是高校“基础会计”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与分析、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会计教师在讲授财产清查这一章中的银行存款清查时,可先提出如下问题:企业对银行存款的清查采用什么方法?与现金清查的基本方法相同吗?在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如果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不一致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让学生独立思考,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可提示:会不会由于企业未记账而银行已记账或是企业已记账而银行尚未记账的原因造成不一致呢?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教师由此引出未达账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讲述“未达账项”的4种类型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然后,教师继续提问: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是企业可以实际动用的银行存款数吗?会计人员能不能根据这个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来调账?当未达账项变成已达账项时,若不存在其他原因,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应否相等?最后,教师做陈述性的总结。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会计教师采用提问启发法,则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问,且所提的问题宜小不宜大,要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问启发教学法并不局限于在讲授新课时使用,在复习及拓展知识面时均可采用。

(二)图示启发

图示教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可以把复杂抽象的理论教学形象化、条理化。图示主题突出,线条清楚,既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以及重点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如在讲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节课时,教师先阐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概念,由于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适合采用图示式启发法。教师可边讲边画,引导学生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与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最后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用示意图的形式形象,,直观的展现出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示意图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从而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化,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比较启发

通过比较启发法可以把教学中相近、相似的内容要点加以对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查找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讲述内容深刻记忆。还是以上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一章节内容为例,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初学者在预习这部分内容时很容易混淆几种常见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难以理解,预习效果普遍不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演示讲解几种常见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引导学生比较、总结哪些环节是账务处理程序通用的,哪些内容是特有的,通过比较来把握不同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四)案例启发

案例启发要求会计教师课前首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案例,并在吃透案例的基础上,预先设计好讨论题目供学生探讨,并且要能够事先预计学生可能提出的相关问题,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做好准备。教师在案例课上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不要把学生的讨论变成教师的一言堂,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讨论的主体。案例课结束前,应由教师以及学生代表讲评,畅谈感想和收获。这种方法有助于解决基础会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在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部分运用较多案例教学法。如以一个制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展开讨论,通过经济业务的发生分析其对会计要素产生的影响,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有助于学生理解之前所学的会计概念和基本理论,对制造企业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理解得更深入。

二、启发式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启发式教学要循序渐进

采用提问启发教学法时,教师的提问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启发诱导,在学生领会了基本原理后,再提出深层次的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要因生制宜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然后根据授课对象因生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否则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要有针对性

银行行业概述篇8

关键词:外资银行;国际金融;入股;定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10-0128-02

一、外资参股中资银行概况

2005年以来,外资参股中资银行进程明显加快,由此也带来了如何合理评估中资银行价值,确定参股价格的问题。随着大量外资的引入,相关的政策法规也相继出台,03年12月中国银监会《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允许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向中资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比例最高为20%,这为境外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国金融业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二、传统定价模型

国外对并购定价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公司价值评估方法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克维茨(Harrymarkowitz)和威廉・夏普(williamF.Sharpe)共同创立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公司价值定价模型,从整体上可以分为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大类。

(一)市场法

市场法,又称市场可比法,它以市场上被参股银行的同类银行情况为参照物,通过比较考察可比银行的价值来确定被评估股权的价值,但这种方法运用的前提是市场上存在较多类似银行,相关指标符合概率分布,具体包括可比公司法、可比交易法、市盈率法、市净率法等。

1.市盈率定价模型

市盈率定价模型利用具有可比性的上市银行的市盈率、已交易的非上市银行的市盈率或银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为倍数,乘以被参股银行的当期收益,即可估算出被参股银行的价值,确定外资参股的股权价格。

(1)模型概述。市盈率定价模型可以用公式描述:p=p/e*epS其中,p为被参股银行的每股价值;p/e为具有可比性的上市银行的市盈率、已交易的非上市银行的市盈率或银行业的平均市盈率;epS为被参股银行的每股收益。

(2)参数确定。1)具有可比性的上市银行的市盈率或银行业的平均市盈率。该参数的选定主要是对可比银行的选择,可比银行要与被参股银行在业务、盈利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在发达资本市场中,这一参数的确定较具可信度,但对于中国,由于资本市场发展尚不完善,上市银行为数不多、部分银行股权结构中包含大量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等使这一参数的确定困难重重;2)每股收益。这一参数通常使用历史数据,求得以往每股收益,因而数据带有一定的滞后性。从理论上讲,运用未来的预测数据更为合适,但预测数据准确性难以把握,不确定性比较大,必须运用概率估计以及现代化的预测手段与技术。其确定方法有两种,一是全面摊薄法,即用全年净利润除以发行后的总股本;另一种是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

2.市净率定价模型

市净率定价模型利用具有可比性的上市银行的市净率、已交易的非上市银行的市净率或银行业的平均市净率为倍数,乘以被参股银行的当期净资产值,估算出被参股银行的价值,确定出外资参股的股权价格。

(1)模型概述。市净率定价模型可以用公式描述:p=p/B*napS其中,p/B为具有可比性的上市银行的市净率、已交易的非上市银行的市净率或银行业的平均市净率;napS为被参股银行当期每股净资产值;p为被参股银行每股价值。

(2)参数确定。1)可比性上市银行的市净率、已交易的非上市银行的市净率或银行业的平均市净率。一般情况下,是将同类商业银行作为可比银行,选择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质量、管理能力、成长性等指标作为相关因素;2)当期每股净资产值。这一指标是银行财务的静态指标,使用这一指标作为估值的依据是:既然银行的投资价值来源于其未来经营收益的资本化,那么预期收益的增加不仅来源于可分配收益的增加,而且是每股净资产值的增长。

3.市场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1)适用性。用市场法评估被参股银行价值简单易用,可迅速获得被参股银行股权价值,特别是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可比”对象、且市场对他们的定价是正确的时候,该法能够准确的评估银行价值。

(2)局限性。这种方法易产生偏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可比对象”的选择是主观概念,易受分析人员个人偏见的影响;世界上没有风险和成长性完全相同的两家银行,且容易将市场对“可比对象”的错误定价(高估或低估)引入股权的定价中。

(二)收益法

收益法,又称折现法,以现金流折现(DCF)为核心,以一家银行的价值等于预期其在未来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的现值的总和为理论基础。这种方法是目前国际上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包括实体自由现金流折现法、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法、红利折现法等。

1.实体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实体法)

该模型通过加权平均成本对预期现金流贴现而估算出被参股银行的整体价值,除去被参股银行的净负债,从而计算出被参股银行的股权价值,关键在于现金流和贴现率的确定。

(1)模型概述。银行股权价值=银行整体价值-净债务值

银行整体价值=

其中,FCF为t时期预期自由现金净流量;waCC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V为n时刻被参股银行的终值。

(2)参数确定。1)预期自由现金净流量。指被参股银行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除库存、厂房、长期股权等类似资产的投入外,能额外产生的现金流量。拉巴波特对自由现金净流量的预测模型为:

FCF

式中:S表示年销售额;g表示销售额年增长率;p表示销售利润额;t表示所得税率;F销售额每增加1元所需追加的固定资本投资;w表示销售每增加1元所需追加的营运资本投资;t表示预测期内某一年度;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waCC=

式中:waCC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为各单项资本成本;b为各单项资本成本所占比重。

2.股权自由现金流定价模型(权益法)

该模型将被参股银行预期未来产生的所有现金流通过一定的折现从而估算出被参股银行的股权价值。预期期限一般为5到10年,预测期越长,预测准确性就越差。

(1)模型概述。银行股权价值=

其中,FCFe为t时期预期的股权自由现金净流量;R为投资于银行的投资者所要求的收益率,即股权资本成本。

(2)参数确定。1)股权自由现金净流量。指被参股银行股权所有者的现金流,是在被参股银行偿还债务、弥补了亏损、增加营业流动资产等后所生的现金流。FCFe=实体现金流量-债权人现金流量;2)股权资本成本。确定方法可借助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将金融风险与预期收益联系在一起,用方差表示风险,β表示该资产对于证券市场风险的敏感程度,从而计算出相应的股权收益率。计算公式为:R=R+β(R-R)其中,R为无风险利率;R为证券市场收益率;β为被参股银行股权的收益率与证券市场收益率的相关性。

R。通常用一年期国债或一年期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来代替。

R。通常用证券市场的指数来代替,例如标准普尔500指数、上证综合指数、深圳成分股指数等,具体指数的选取需要考虑被参股银行上市的证券交易所以及指数与其具有的相关性。

β。

式中:为第i种成员证券与市场组合m之间的协方差;为整个证券市场组合的方差。

3.收益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1)适用性。该法是评估被参股银行价值应用最普遍也是最合理的方法。在给定情形下,若被参股银行资产当前现金流为正,且可以较可靠地预计出未来现金流发生的时间,同时又能根据现金流的风险特性确定出适当的折现率,则适用这种方法。

(2)局限性。若基于被参股银行目前的价值进行评估,则会低估被参股银行价值,对被参股银行不利;但若根据被参股银行在融资后的整合价值为基础进行评估,从参股方的角度来看会高估被参股银行价值,加大参股方的风险。因而利用该方法更适合确定一个参股价格区间。

同时,这种方法的许多假设条件仅仅是理想状态,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实际条件与模型假设的前提条件相距越远,运用该方法评估出的被参股银行价值与实际值相差越大。特别是当被参股银行处于下列情形时,应用这种方法会遇到很大的困难:1)陷入财务困境。当被参股银行陷入财务困境时,其当前收益和现金流通常为负,无法预测被参股银行在未来是否会好转,破产可能性很大,估计它的未来现金流十分困难。2)正在进行重组。正在重组的被参股银行通常会出售已有的一些资产,购置新的资产,同时进行资产重组,改变或改善其资产结构、所有权结构和红利政策等,从而使现金流预测变得更加困难。同时影响被参股银行的风险特征,进而影响到折现率。这种情况下,运用被参股银行的历史数据评估被参股银行的价值会产生误导作用。3)银行并未上市。运用收益法对该类被参股银行进行价值评估时最大障碍是被参股银行风险的度量。因为风险参数一般是根据被参股银行的历史价格来进行估算,而非上市银行的股票不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股票价格也就无法得到一个公允价值。4)拥有专利或产品选择权。这种尚未被利用的专利或产品选择权就像未被利用的银行资产一样,它们当前不会产生任何现金流,甚至近期都不会产生,但它们是有价值的,在运用收益法进行评估时往往无法体现在模型中,从而低估被参股银行的价值。

参考文献:

银行行业概述篇9

【关键词】会计实务;易混淆概念;辨析

一、资本溢价与股本溢价

(一)资本溢价

1.概念:资本溢价是指投资人的出资额超出其资本金的差额。

2.产生的原因:资本溢价是由于有限责任公司中途追加投资商而产生的。

3.核算科目:资本溢价在“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核算。

4.实例分析:

例1,甲、乙、丙三位投资商共同约定每人出资100万元,依法成立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时的实收资本为300万元,经过3年的苦心经营,该公司的留存收益达到了150万元,此时又有第四位投资商丁愿意出资180万元,而仅仅要求占该公司股份的25%。假设丁投资商的投资款项已经收存银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丁投资商中途追加投资时的会计分录。

会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180

贷:实收资本——丁100

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80

丁投资商的出资额为180万元,而为其注册的资本金为100万元,双方的差额80万元就是资本溢价。依据有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资本溢价应在“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股本溢价

1.概念:股本溢价又称股票溢价,是指公司溢价发行股票时所取得的股票溢价的净收入。

2.产生的原因:由于股份有限公司溢价发行股票而产生。

3.核算科目:股本溢价在“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核算。

4.实例分析:

例2,天龙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某证券公司发行普通股票,每股面值为100元,每股发行价格为120元,双方商定按实际发行款项的3%收取手续费,该手续费将从发行款项中扣除,股票发行完毕,款项已收存银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天龙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的会计分录。

会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1164000

贷:股本1000000

贷: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64000

该公司发行股票的溢价为200000(10000×20),扣除手续费用36000元(1200000×3%)后的净收入164000元就是此次发行股票所产生的股本溢价,依据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股本溢价应通过“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应税劳务与非应税劳务

(一)应税劳务

1.概论及特点:

应税劳务又称工业性劳务,即交纳增值税的劳务,而工业性劳务是指与生产制造有关的劳务,该劳务有两大特点:(1)能改变原有货物的形状;(2)会增加原有货物的价值。而增值税恰好是对增值部分所征收的税。所以税法明确规定,企业提供工业性劳务应视同销售应税货物,计算并交纳增值税。会计上将提供工业性劳务取得的收入,通常都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

2.实例分析:

甲企业委托乙企业为其加工一批写字台,甲企业发给乙企业一批板材,该板材的成本为200万元,写字台加工完毕,乙企业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加工费用为100万元,标明的增值税额为17万元,加工费用及增值税额甲企业尚未支付。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乙企业的会计分录。

会计处理如下:借:应收账款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乙企业向甲企业提供的劳务就属于工业性劳务,劳务完成后使得原有货物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即由板材变成了写字台,同时也增加了原有货物的价值。板材价值200万元,而写字台的价值为300万元,其增值额为100万元,乙企业提供该项劳务体现的增值税销项税17万元,由于乙企业在该项业务上的进项税额为零,所以乙企业当期实际交纳的增值税应为17万元。

(二)非应税劳务

1.概念及特点:

非应税劳务又称非工业性劳务,即不交纳增值税而需要交纳营业税的劳务,并非不纳税的劳务。非工业性劳务是指与生产制造无关的劳务,该劳务既不会改变原有货物的形状,也不会增加原有货物的价值,所以不交纳增值税,应交纳营业税。会计上将提供非工业性劳务取得的收入,通常都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2.实例分析:

例3,甲企业为乙企业运输一批产品,所收取的运输费用为300万元,营业税率为5%,乙企业将该运输费用全部支付给了甲企业。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企业与提供该项非工业性劳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会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300

贷:其他业务收入3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15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15

甲企业向乙企业提供的运输劳务就属于非工业性劳务,因为该劳务既没有改变原有货物的形状,也没有增加原有货物的价值,所以甲企业对该项劳务不交纳增值税,只需按劳务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交纳营业税。

三、混合销售行为与兼营非应税劳务

(一)混合销售行为

1.概念:税法明确规定,“凡是从事货物生产、批发和零售的企业在一项销售行为中,既涉及应税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称为混合销售行为”。混合销售行为应视同销售应税货物计算并交纳增值税。

2.特点:提供非应税劳务的目的就是为了销售其应税货物。

3.实例分析:

例4,甲企业销售防盗门给乙企业,该防盗门的销售价格为300元(不含税),同时又向乙企业收取了50元(不含税)的运输安装该防盗门的费用。甲、乙企业均为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率为17%,甲企业已将款项收存银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企业与销售该项防盗门有关的会计分录。

会计处理如下:

借:银行存款409.5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

其他业务收入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9.5

甲企业在销售应税货物防盗门的同时,还向乙企业提拱了运输安装性质的非应税劳务,但由于应税货物与非应税劳务发生在同一项销售行为中,并且从主观上来讲,甲企业提供非应税劳务的目的是为了销售其应税货物防盗门,此销售符合混合销售行为的定义,所以甲企业应以两笔收入的合计数350元作为其计算增值税的依据。

(二)兼营非应税劳务

1.概念:兼营非应税劳务是混合销售行为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企业在提供非应税劳务的过程中,没有涉及本企业的应税货物,非应税劳务不交增值税但应交纳营业税。

2.特点:提供非应税劳务的目的不是为了销售本企业的应税货物。

3.实例分析:

例5,仍以上题为例,假定甲企业为乙企业运输安装的防盗门是丙企业销售给乙企业的,此时甲企业提供的该项劳务就属于兼营非应税劳务,假定营业税税率为8%时,则甲企业应作如下的会计处理:

银行行业概述篇10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我们多年来的研究,我们认为银企合作关系存在性、合作关系长短、企业存活年限、企业注册组织形式和相关财务指标(企业规模、财务杠杆、盈力能力)是影响企业贷款可得性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一:企业申请贷款之前存在的银企相互合作关系可以提高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的可能性。放款银行通过对前期合作过程中的监管,在放款之前搜集到更有价值的私有信息。银企关系所产生的有价值信息提升了企业的信用程度,使得银行放贷几率增加。为了检验银企关系对银行放贷可能性的潜在影响,我们设企业申请贷款之前银企之间金融服务存在性为哑变量,当存在银企关系时,我们令该变量值为1,当不存银企关系时,我们令该变量值为0。假设二:企业年龄变量是对银行放贷机率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早期的学者认为其与银企关系的年限变量存在高度相关性(BergerandUdell,1995),但企业年龄反映的是公开的信息(声誉)而银企关系年限更多体现私有信息(Diamond,1991)。年龄长久的企业经历过更多的危机时期,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了声誉。因此,年龄长久更多体现公开信息。我们假设企业存活限期与银行放贷几率也成正向变动关系。假设三:企业的组织形式对银行放贷几率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具有合理治理结构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因此我们假设企业治理结构的合理性与银行放贷机率成正向变动关系。本文将企业的风险差别变量以控制变量的形式引入到实证模型中。首先,引入虚拟变量标识企业的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普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差别很大。本文将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用1来标识(公司治理水平高);将个人独资企业、集体企业、普通(有限)合伙企业用0来标识(公司治理水平相对较低)。其次,本文引入了传统的财务指标来区分企业的风险:包括企业规模(资产总额、销售总额、雇佣人数)、财务杠杆(资产负债率)、盈力能力(销售利润率)。

关系型贷款实证研究

2007年4-9月期间,我们与广东省东莞市中小企业局组成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客观地调查了东莞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发放的影响因素。在问卷调查方面,课题组设计了企业和银行两个版本的问卷。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均由东莞市中小企业局负责。这样从组织上确保了问卷发放和回收的质量。企业版问卷发放按照均匀分布的原则,问卷发放范围囊括了东莞市32个镇街,每个镇街10份问卷;涉及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中小企业。课题组共计发放问卷320份,最后回收的有效问卷共242份,有效率达到了75.62%。调查收集的相关信息包括:企业的治理特征、最近一次申请贷款基本情况、财务指标及关系特征。问卷除非特别说明,本文的数据皆由本次调查问卷结果整理统计而成。表1是实证研究所需变量(最近一次申请贷款)的基本统计结果(均值和标准差)。表格第二列给出所有被调查企业(242家)的变量指标,其中各变量的均值在对应格中的上方列出,其标准差在下方用小括号内列出(下同)。第三列与第四列将所有申请贷款企业进行了分组统计描述:第三列描述了贷款获得批准的企业相关变量统计结果;第四列描述了贷款未获得批准的企业相关变量统计结果。最后,第五列的t值检验了上述两组企业相关变量均值差异是否显著。在全部的242家企业中,获得贷款企业为52家,未获得贷款为190家。通过分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两组相关变量之间存在以下显著差异。(1)在贷款获批企业组里,银企关系存在性(最近一次申请贷款前,银企间是否早已存在金融服务关系)指标均值为0.7262,明显大于贷款未获批准企业组的0.4367,且两组均值差异在1%水平上显著。(2)获得贷款企业组的银企关系存在年数均值显著大于未获得贷款企业组的银企关系存在年数(3.61年vs.2.26年)。(3)早期实证认为企业年龄与银企关系存在年数高度相关(BergerandUdell,1995),在我们的研究样本中,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45,较BergerandUdell的研究指标略低。在所调查的所有企业中,平均企业年龄为6.52年,贷款获批企业的平均年龄为7.32年,未获批准企业的平均年龄为6.09年,差异水平在5%水平上显著。(4)分别用三个变量来反映企业规模状况,它们分别是:资产总额、销售总额和雇佣人数。第五列的t值显示除企业资产总额变量均值在5%水平上显著外,另外两个变量均值差异性水平并不显著。其原因可能在于:东莞市经济发展特色为“三来一补”,大量的制造类企业属于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该类企业的年销售量与雇佣人数相对较多,但与贷款发放过程中银行所要求的有形资产数额抵押担保概念相去甚远,因此,在后续的实证研究中,我们仅引入企业资产总额一个指标反映企业规模状况。(5)财务杠杆往往是银行授信评级过程中的主要财务指标,但在我们的观测样本中,两组均值的差异性水平并不显著(分别为0.2978和0.2999)。这一指标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东莞市中小企业的负债能力不高(加上商业流动性负债后不超过30%)。(6)销售利润率的差异在5%水平上显著,与预期一致(分别为0.2567、0.2134)。(7)企业的组织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治理水平,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资企业、中外合作(合资)企业在企业创立之初就需要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组建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监事)及股东大会成员,明确相关权责并公开写入公司章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这类性质的公司企业的财务更加明晰,内控更加合理。而与之相对应的个人独资企业、集体企业、普通(有限)合伙企业存在一股独大或有限博弈等问题,可能导致财务不透明问题相对严重。所以,本文认为具有合理治理结构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两组数据该变量的显著性差异初步证实了我们的推断(分别为0.62、0.45)。由于实证模型中的因变量(是否放贷)是二元响应变量,因此传统的oLS回归显得不再合适。同时,在自变量分布的两端,影响贷款发放的因素的一个较小的变化对贷款发放影响程度极小,即事物变化经常在初期阶段缓慢进展,然后逐渐加速,至发展速度到达极限后,又会逐渐减速。与其他实证模型相比,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更适合对有此规律的经济现象的分析,这也是本文采用此模型进行分析的主要原因。在模型中,我们设lend*i为不可观测的放贷概率,它是关于企业特征变量的函数。因此有:lend*i=β''''xi+υi(1)其中xi是银企关系变量以及它控制变量的向量,β为待估向量的参数,υi为随机干扰项。令lendi为可观测的二元响应变量,当银行给予企业贷款额度时,lendi=1等价于企业获得贷款的概率大于0(lend*i>0);当银行不给予企业贷款额度时,lendi=0等价于企业获得贷款的概率小于0(lend*i≤0)。本文运用stata10.0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在表2中,本文检验了企业贷款可得性(或银行放贷可能性)影响因素,重点在于分析银企间私有信息和公共信息对贷款可得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中暂未加入企业的规模指标及财务杠杆指标。表2第二列显示了银企关系存在对贷款可得性的回归结果,自变量的系数值为0.5372,在1%的水平上显著不为零,这说明该变量对贷款获得性概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与Cole(1998)的实证研究结论相近:银企关系存在性对贷款获批概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一旦关系建立,该关系对贷款的促进作用并不随着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这一点在直观上可以理解为:只要银企关系在申请贷款之前已经存在,那么贷款获批的手续及程序变得相对简单,这种简单程度并不随关系年限的延长而越发简单。表2第三列显示了包含银企关系存在性变量(私有信息)和企业成立年数(公开信息)的回归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系数与研究假设一致且显著不为0。preudo-R2为0.0381,较Cole(1998)的相应回归结果(0.031)稍高。第四列引入了新的虚拟变量———企业组织形式,该变量在一定程度反映了企业的财务透明度与内控管理的合理程度。该变量的引入使得preudo-R2显著提高且各变量回归系数仍显著不为0。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列引入银企关系存在年数变量后,其他变量回归系数均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时,企业组织形式变量系数仍在1%水平上显著不为0,我们认为该变量所隐含的治理结构因素是影响贷款可获得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表3第二列显示了加入资产负债率变量的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该变量回归系数为-0.4145,即企业负债比例越高,越不容易获得贷款。但该变量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对pseudo-R2的边际贡献不大。这一回归结果与Cole,Berger等人的研究结论不符,其原因可能在于(1)我们所观测的东莞市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值水平较低(29%),财务杠杆系数作用不明显。(2)我国商业银行的授信评价体系一般设定为只要资产负债率不超过一定水平,则该项指标评价即获得满分,如中国银行对制造业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与计分标准说明为:资产负债表满分10分,65%(含)以下为满分;每上升3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①。表3第三列显示的回归模型引入了资产总额对数,其回归系数结果与研究假设分析相一致。即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但所引入的盈利能力指标(销售利润率)系数与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order)预期相反,其原因在于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中小企业,其盈利能力所产生的留存收益对于成长机会所需求的资金总量而言相去甚远。当良好的盈利能力无法弥补庞大的资金缺口时,就只能作为贷款过程中的一个有利因素影响贷款可得性。

结论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