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6:13

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篇1

关键词: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深化发展建设策略

近年来我国科研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逐步扩展,将新型科研成果逐步应用于现代科技中,实现石油工程技术水平的进一步应用发展,促进石油开发和应用技术的逐步发展,推进我国石油开发工程水平逐步达到国际化水平。

1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石油工程逐步向着专业化、科技化范围发展,推进我国石油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结合国际石油应用发展趋势,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数据挖掘和整理采用智能化手段,石油企业主要采用整齐化一的管理手段,实际操作与远程控制相结合等多重数字化管理手段促进我国石油工程的创新与发展。

2当前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主要体现

2.1信息资源数据化需求

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首先体现在石油资源数据化需求。互联网应用范围进一步广泛,石油工程中石油开采,石油化验,石油提取等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程度进一步加深,数据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传统的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主要采用人工数据统计与计算机数据相结合手段进行数据库管理,随着石油工程开发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传统石油信息统计办法已经无法满足逐步扩展的数据管理,需要对石油工程数据资源信息化需求程度进一步提高。

2.2生产技术信息化需求

其次,石油作为我国自然资源开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应用改革中应用的资源类型之一,并且石油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展,传统、单一的石油提取生产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资源应用的趋势,加强石油工程生产技术信息化需求能够促进我国石油工程的升级转型,提高石油利用率,降低资源应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石油应用工程生产管理信息化,独立化发展。

2.3工程管理信息化需求

再次,石油工程管理信息化需求是由石油工程资源管理中数据信息资源管理,生产需求等决定的。当前我国石油工程管理主要采用KU网络管理系统,但石油工程管理的之间的联系性不强,石油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远程化管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2.4石油应用的信息化需求

最后,我国石油应用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主要分为石油基础设施管理和使用应用管理。石油基础设施应用管理中,石油开发管理中二级以上的石油应用开发管理已经形成完备的石油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系统基础性逐步增强,但二级以下石油应用基础设施管理建设的网络体系还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加强石油信息化需求;使用管理信息化水平主要体现在石油信息资源管理中,大型石油企业的石油提取,石油应用管理水平已经出具规模,但中小型的石油资源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增强石油应用信息化需求。

3加强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的建设策略

3.1数据信息整理,实现石油资源管理的信息化

加强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的建设策略主要体现在其一,数据信息整理应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实现石油资源管理信息化。实现石油工程信息收集整理的途径主要包括石油勘探初期数据信息资源的整理,即对数据开采中石油开采技术,石油开采中相关石油检测数据等上报;石油工程勘探中各部分工程管理中数据信息资源的管理应用,即石油工程运行过程中各部分石油检测部分实现对石油开采过程中数据详细数据信息资源的管理应用,实现石油工程发展中不同阶段的数据信息资源的整合运行,为数据资源的应用管理提高了信息资源作保障。

3.2更新生产技术,促进生产技术科学化

其二,更新生产技术,促进石油生产技术科学化。准便石油开采,勘测开采过程中相关技术水平的深入应用,加强石油开采中自动化开采手段的进一步应用,打破传统石油检测,石油提取,石油转化等单一的石油成产技术手段,推进我国石油工程中生产手段的提高与进一步应用,实现石油工程技术水平的创新发展,促进我国石油工程中软件应用程度,软件开发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3石油工程管理流程信息化

发展其三,石油工程管理流程信息化发展,结合我国石油工程中中应用的KU网络技术实施石油资源管理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将远程操作,远程技术管理与KU网络技术手段结合在一起,推进石油工程各部分管理逐步实现独立化管理,同时各部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实现石油工程管理的综合性发展,加强石油管理的信息化需求发展,促进石油产业的转型发展,提高我国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4掌控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石油应用管理信息化

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篇2

关键词:油田工程技术创新

前言:长庆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属于特低渗透油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长庆油田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石油工程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人力资源整合问题、技术团队问题等,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同时对石油地面工程技术做出简要分析。

一、石油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

1.工程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虽然我国石油工程技术在不断创新,同时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也有所增加,但是在研发投入、资金和人力投入方面强度不足,长庆油田投入强度同样不足,这就给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造成较大的阻碍。由于石油行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剧,因此各国对石油工程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在增强,而相对来说,我国石油工程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无法满足石油行业发展需求,也无法满足技术创新需要,对石油工程的发展没有推动作用。

2.市场反应缺乏灵活性

长庆油田虽然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是与石油工程技术发达的油田相比还存在差距,尤其是高端技术较为缺乏,对石油工程技术的学习也基本是模仿或者跟踪其他油田,这样无法更好的吸收新技术,也只能停留在外观设计、技术含量低的技术及落后的技术,对于石油工程市场反应较慢,也不具备非常完善明确的流程管理。再加上信息流通速度的制约,导致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不足,无法快速针对市场变化作出适当反应。

3.缺乏推广新技术的强度

在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体系中,工程技术研究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是我国石油工程发展过程中,对新技术成果的推广过于忽视,而且商业化水平较低,无法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形式,这个问题在长庆油田中也比较明显。另外,很多成果属于阶段性成果,也就是还不是成熟的成果,还有一些是在应用中取得的成果,这种模式无法推动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

4.缺乏完整高效的创新机制

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体系,虽然运行机制已经建立,但是已经过于落后,这都影响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石油工程技术在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基本都依赖于内部研发部门,而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研究体系,技术改革也基本停留在过渡层面或调整层面阶段,导致研究机构没有活力,无法充分激发研究人员的创造性,最终无法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石油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对策

1.建立石油工程技术团队

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依托于高素质水平的技术人员,因此要建立技术团队,以市场需求为方向,以国际石油工程技术需求为内容,将国内外石油资源融合并科学配置优化,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同时组织学习交流活动,或安排技术人员外派学习,提高技术团队的综合实力、技能水平、管理水平和科研技术水平等,建立成具有综合素质水平、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团队。除此以外,还要加强技术团队人员的责任精神、创新意识。

2.建立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关系着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首先要核对所有技术人员的学历、技能水平、个人特征和技术特点,结合每个人的信息进行最科学合理的配置,确保每位技术人员能够在最适合的岗位上,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实际上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石油工程技术研发的基础。

3.建立并完善石油工程技术创新体系

长庆油田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依赖于技术石油工程技术创新,所以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非常重要。根据长庆油田的具体情况,明确技术领域,首先建立技术创新核心层,并以此为方向建立技术结构,不断研发、优化和强化技术。另外,要加强对知识产权和技术质量的管理力度,实现岗位技术的程序化。

三、长庆油田石油工程技术探究

长庆油田原来采用的注水工艺流程为双干管、多井配水注水工艺,地面注水和洗井流程是单独设置的,双干管指注入水和洗井水分设干线,避免水质互扰。双干管、多井配水注水工艺的优势是注水与洗井单独运行,相互不影响,能够维持稳定的注水压力,水质效果有明显提高。但缺点是需要设置注水泵、洗井泵、注水干线和洗井干线,这就造成管网数量多且管径大,运行效率大大降低,同时运行成本增加。

因此研发了单干管、小支线、活动洗井注水工艺技术,适合地形复杂、特低渗透油田、井区分散、注水量小且压力较高的地区,而长庆油田就属于特低渗透油田,采用这种注水工艺流程后,工程造价得以降低,同时提高注水效率。经过多次试验证明,长庆油田非常适合采用这种注水工艺。

随着油田注水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长庆油田开始研发新型注水工艺,即“树枝状单干管稳流阀组配注、活动洗井注水工艺流程”。水源经过缓冲、沉淀、计量和滤水等处理后,通过注水泵升压,高压阀组计量后分配到干线管网,最后通过稳流配水阀组调节、计量和控制,最终注入油层。这是石油工程技术上的一次突破,取消了中间站配水间,稳流配水阀组不需要值班人员看守,真正实现了井站一步站流程。经过实践证明,采取这种注水工艺流程每万吨产量的投资可节约五万元以上,每口注水井平均投资降低约为2万元。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长庆石油注水工艺不断的创新,结合石油工程特点与地质特点,不断研发新型的注水工艺流程,从最初的双干管、多井配水注水工艺,到单干管、小支线注水工艺,最后实现了井站一步站流程。运行效率不断提升,同时也节约了投资成本,有效的促进了长庆油田是有工程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石油工程技术在不断进步与发展,本文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注水工艺为例,对长庆油田石油工程技术进行探讨,最终研发出提高效率且降低成本的技术方法。长庆油田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不断在石油工程技术上钻研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杨庆理,刘炳义,郑毅,中国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思考,石油科技论坛,2011,(01)

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篇3

1.1大位移井钻井技术

在深海和地下有着十分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是由于受到结构多样、地形复杂、岩层较厚等因素的影响,勘测开采的难度极大。对于这样的情况,需要利用大位移井来实现石油地质开采的目的。在开采的过程中利用可控偏心器和变径稳定器的优势,从而有效清除井内钻屑,以及解决钻柱摩擦阻力大的问题,实现石油开采。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大位移钻井技术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石油地质环境中,需要针对大位移井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具体的工况和特征,研究科学合理的开采措施。

1.2连续油管钻井技术

针对钻管油层大和断层多、深埋地下和断层分支众多的技术特征,通常适合应用连续性的油管断层钻井钻探技术。连续高压油管井筒钻井分离技术在石油工程钻井实践中具有井筒分支多、井筒降压距离长、分离降压效果好和分离压力高等四大技术应用特点,不仅具有可以直接解决井筒平衡压和欠压的技术特点,甚至可以直接达到良好井筒分离的技术效果,其他就是钻井设备技术的国际结合与技术创新。连续管式油管深层钻井钻探技术不再局限于连续油管钻井传统的管体结构设计特点,能够广泛应用于油管分支较多的油管钻井钻探技术,有着钻井下沉直钻钻井时间短,设备简单的技术特点,能够有效提高油管钻井的安全系数,降低油管钻井技术成本。

1.3欠平衡压力钻井技术

在改进石油钻井技术工作中,还要合理安排使用高压欠平衡和高压力石油钻井工艺技术。该相关技术在很久以前就被提出来,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目前科技进步水平较低,导致对这种欠平衡式高压力自动钻井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不够全面。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高压欠平衡式高压力模式钻井传动技术的应用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研究进展。欠平衡的低压力液体钻井勘探技术由于具备较多的技术优点,将其更加科学、合理化地应用在石油液体钻井勘探工作中,不仅能够避免境内的石油液体直接流入境外地层,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石油开采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

1.4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地质钻井导向深层钻井钻出技术改进是一项在传统导向地质钻井钻进技术的理论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地质钻进钻井技术。地质定位导向油藏钻井工具技术把地质定位导向仪与地质导向钻井工具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来,使测井、钻井与地质油藏管理工程技术有机衔接以及有机融合,从而基本实现了随机一钻即可控制的钻井目的。地质勘探导向塔式钻井技术在用于地质指导设计时,主要考虑使用的两个地质储层参数为探测电阻和功率,该探测技术不仅能够准确判断地质储层特定、地质储层构造和石油钻头移动轨迹,还有效提升了石油钻井的地质采收率以及钻井成功率,并且大大减少了钻井生产成本,为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1]。

2我国石油钻井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海洋开采石油技术难度很大,石油钻井开采速度很慢。且在现代石油钻井开采技术过程当中,我国石油钻井主要设备使用的石油钻头是pDC型号,但是纵观目前全世界的现代石油钻头开采技术现状,这样的石油钻头已经处于一种被淘汰的发展趋势,因为这种钻头的开采速度较慢,无法满足高效率的石油开采技术需求,并且它也无法克服目前海洋开采环境的各种复杂性和恶劣性,因此逐渐被企业淘汰。钻头设备型号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石油开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特殊开采工艺技术水平较低,当前,石油钻井开采工艺环境较为复杂,所以对于特殊的工艺情况开发有着比较高的技术要求,但是就目前我国的石油开采工艺技术和企业发展管理水平来看,我国的一些相关特殊工艺技术发展水平较低,例如侧向直钻开发技术,由于侧钻开发技术水平较低,导致当前我国的石油钻井开采不能够更进一步的提升石油开采的技术质量,严重制约了当前我国石油工业钻井开采技术的全面健康发展,影响着当前我国石油钻井开采的长期发展战略深度和未来发展战略方向。我国石油资源储藏储层保护能力不足,就现在我国当前的石油开采技术状况来说,我国的长期石油储备开采技术储层安全保护没有真正受到一个高度的重视,由于储层相关的科学研究成果较少,所以对于长期石油废水处理矿藏的储层保护研发能力存在不足,过度强调了石油开采生产技术的研发,而忽视了长期石油资源仓储的储层保护,这种行业发展中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当前我国石油开采生产技术和石油资源的大量储备,不利于我国石油资源储备开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2]。

3提升石油钻井质量和效率的相关策略

3.1加大宣传力度

在我国石油资源开采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高度重视我国石油开采的价值,石油开采产业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依托和重大能源供应,所以我国石油开采产业的重要能源供应安全稳定性将直接影响我国的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企业实践操作过程当中,必须不断努力扫除企业员工的层层思想管理障碍,使钻井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能够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参与到现代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研究开发当中,不断逐步提高现代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管理水平,促进当前我国现代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全面健康发展。

3.2提升石油开采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研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相关的企业领导和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石油开采者在技术上的提高,不断为石油开展开采工作人员提供大量人力、物力和大量财力的技术支持,在石油开采的工作过程当中要不断地鼓励企业员工积极进行石油开采钻井技术的研发,落实员工奖励制度,全面研究改善石油开采钻井技术,提升石油开采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3.3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有效的企业管理机制与有效管理手段仍然是企业进行现代石油钻井工程技术开发质量提升的重要技术保障,在企业进行现代石油钻井工程技术创新实践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不断完善企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将其作为工作引导和工作规范,不断地支持、鼓励企业员工积极进行专业技术创新和进行技术的不断改良,使未来我国的现代石油钻井工程技术产业能够继续拥有新鲜的技术发展创新活力和激发创新力的源泉,使得未来我国的石油钻井产业能够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3]。

4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4.1自动化发展趋势

为了对石油钻井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促进我国石油工业开采工作效率的有效化和提升,我国近年加大了在石油钻井相关方面的课题研讨,多次跨学科研究相结合,研究新型高效钻井技术,促使我国石油钻井相关技术向着钻井自动化的研究方向不断推进发展。实现多一个学科的有机科学结合,既有利于提高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工作效率,也推动着特殊领域勘探开采的技术突破。

4.2智能化发展趋势

石油资源开采钻井工作中技术风险和经济效益问题是共同存在的,智能化石油钻井主要功能是通过在石油钻井工程内部中引入多种现代钻井技术进行远程钻井操控。与普通石油钻井作业技术设备相比,智能化石油钻井作业技术仍然具有十分显著的技术优势,能够轻松实现完全自动化钻井作业,有利于缩短石油钻井工作时间,降低石油钻井操作成本,提高石油钻井工作质量,同时也能够减轻人工远程操作的钻井劳动轻度。但是,石油钻井工程施工技术涉及推广到诸多技术领域,所以开展智能化石油钻井施工技术不仅需要多种跨学科、多应用领域的技术配合,而且其在技术难度上也相对来说较大,虽然目前我国在开展智能化石油钻井施工技术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就,但亟须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对我国智能化石油钻井施工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4.3信息化发展趋势

在现代石油行业钻井信息技术中,如能引入一些现代钻井信息基础技术,就为促进石油行业钻井技术工作的安全、正常化和实施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信息技术支持。其中3G实时视频自动监控摄像系统技术便是充分结合了现代多媒体、语音信息科技的一种新型监控技术,其通过在石油企业钻井现场内部设置监控摄像机,便用户可以对其进行实时视频监控,从而准确了解我国石油企业钻井现场的实际工作情况,有利于确保钻井野外作业安全。

4.4钻井工具的发展趋势

不管是采用水平井、分支式下井,还是从式式下井,钻井工程技术离不开通过提升钻井技术工具的优化升级,而更加高效地提升钻井技术工具有效使用率也是现代钻井工程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更长钻井工作使用寿命的主钻螺杆、高效型和复合型的钻头等更是直接影响我国钻井施工周期的时间长短,影响我国钻井施工速度的快慢,影响我国钻井施工成本的高低。所以说要加大先进新型钻井过程工具的应用研究力度是现代钻井工程设备施工的必然内在要求。

5结束语

石油行业作为我国现代能源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加强我国石油行业钻井开采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研究,组织石油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提升石油专业技术人员的石油专业化技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石油开采的工作效率,降低事故风险减少事故突然发生的最大概率,推动我国石油经济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成.浅谈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2):99-100.

[2]吴建.浅谈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化工贸易,2015,7(22):118.

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篇4

目前,石油是世界主要能源之一,石油工程中采油技术成为各个国家探讨研发的重点对象。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都对石油工程提出更为严峻的要求,其中采油技术又是石油工程的核心技术,直接影响采油量和采油效率。本文主要探讨我国采油技术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应对措施。

关键词:

石油工程;采油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天然气和石油资源逐渐取代煤炭资源,石油工程在国民经济的比重逐年增加。为了更好的适应石油市场的变动,我国采油技术改进、优化和创新,即不断提升采油量和采油效率,并研发新型采油技术,从而促进我国石油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强有力的支柱。

1采油技术的概述

(1)采油技术的重要性。随着国际石油企业进入我国石油市场,国内石油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改革开放除了带来激烈的竞争外,还引进国外先进采油技术。采油技术先进性直接决定石油工程的产油量、产油效率、产油速度和石油工程的经济效益。采油技术的变革为石油企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2)采油技术的分类及其特点。采油技术根据开采的次数被分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一次采油更为依赖地层天然压力;二次采油的地层压力逐渐降低,利用水柱补充缺失的地层压力,根据需要利用化学或物理的方式将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相互转换,扩大水柱波及范围,提高采油效率;三次采油再次提高采油率,根据作用原理的不分为碱驱、热力法和微生物法等。

2采油技术的现状

我国采油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过无数科学家不断的创新和研发已经取得显著的成就,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采油技术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采油技术并不能完全匹配我国石油工程飞速的发展,两者不平衡的状态直接影响我国石油市场的平衡发展,采油技术需要进一步研发和创新。采油技术是综合性的技术,其创新与发展并不是单一的项目,需要多方技术的组合和创新,例如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物理技术等。目前我国采油技术百花齐放,每一种技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石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采油技术的选择与应用至关重要。随着石油工程开采程度的加深、石油资源的紧缺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市场对采油技术的开采效率、施工周期、采油纯度和成本造价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电潜泵仪器是石油开采中增加动力和力度的仪器。该仪器的散热能力并不能及时处理其在使用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导致仪器持续高温,缩短其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该仪器的造价也十分昂贵,但由于该仪器的需求量十分广泛,技术水平也不能及时解决其缺陷,很大程度上增加石油工程的成本。

3采油技术的要求

采油技术在石油工程的应用中基本存在成本、产能和安全三个方面的要求,该技术不断研发、应用和总结,发现其缺陷并不断改进与完善,就是在实践中反复摸索才能不断提升采油技术的综合水平。

(1)采油技术的成本要求。采油技术的高成本为其石油工程的实施带来很大的困扰,也不符合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营模式。采油技术本身就是石油工程成本的一部分,一方面采油技术自身造价的降低;另一方面是采油技术降低石油工程的施工成本。例如自振动采油技术的原理是仪器上下冲程过程中管柱伸缩的弹性,从而带动自振增油装置上下运动,液体撞击震动片组,产生不同频率振动波,彼此叠加成复频波,传入油层,同时施加其振动的作用,从而引发油层共振,实现解堵增油的目标。根据自振动采油技术的实践过程可知,该技术石油工程中洗井污染、过压裂等解读作业的过程中广泛应用,具有高效、低成本的优势,从而实现低成本解堵。

(2)采油技术的产能要求。目前我国石油开采工程的停滞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形成强烈的反差,石油工程的产能急需进一步突破,而产能突破的关键在于采油技术的创新。在石油资源日益紧缺的当下,采油技术的优化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单一的采油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当下复杂的采油地况。例如大泵提液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石油开采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石油工程采用0.70mm泵和0.583mm泵两种。油藏供液降低,从而增加抽油系统冲程的损失和漏油量,直接影响泵效,导致供液不足等问题。及时采取限量注水方案,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这一问题着重体现采油技术制约采油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直接影响石油工程的石油产能。采油技术的环保功能是当代社会为其提出的新指标。石油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一直是其技术研究的对象,为了治理石油工程对环境的破坏,我国从财力、人力到物力都下了很大的成本,但是其治理仅仅是治标不治本,治理污染的根本在于防,而降低石油工程污染源的排放需要采油技术的支持。

(3)采油技术的安全生产要求。近年来,部分抽油井出现结垢的问题,给石油工程的开采带来很大的危险。结垢问题主要存在于抽油泵、电潜泵吸入口和叶轮等部位。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采油仪器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地层水、注入水相互作用和原油与岩石的变化等打破原来流体之间的物理化学平衡,出现结垢现象;另一方面是电潜泵的机械结构运作,使其过流断面狭窄处流体流速骤增,压力突然下降,从而导致结垢现象。近年来采油技术研发针对这类安全问题深入研究,以期能够得到解决,降低石油工程的安全问题。

4采油技术的发展趋向

新时代对我国石油工程的采油技术提出一系列新的或更高的指标,为了满足以上提出的要求,采油技术的研发更加倾向于具有复合型和环保型的研发。例如多种驱油法组合的复合驱油法,由于各种驱油法都具有不同优劣,于是人们取其长,避其短,将其进行有机的组合。碱/聚合物复合驱,其中碱与原油环烷酸类形成皂类而生出的狡酸盐类表面的活性剂,不仅仅除去原油中的酸类物质,还可以形成表面的活性剂。除此之外还有混相法、热力采油法、微生物法等都是近期我国采油技术研发的重点。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采油技术的研发存在很大的创新空间,根据我国石油工程对其技术的需求方向,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研发创新。先进的采油技术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石油工程的发展,不断缩短我国采油技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为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备力量。

作者:罗红涛段友芬宋霞单位:胜利采油厂管理一区注采103站胜利采油厂管理一区注采113站胜利采油厂管理三区注采304站

参考文献:

[1]杨光.探究石油工程中采油的技术要求[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3).

[2]陈曦.探究石油工程中采油的技术要求[J].化工管理,2015(20).

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篇5

要]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已具有一定基础,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振兴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规划科学引导,完善功能布局;二是发力高端装备制造,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型;三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四是致力于国产化,提升石油石化装备国际话语权;五是努力拓展海外市场,寻求产业发展的更大空间;六是坚持走“绿色制造”之路,铸造新的辉煌。

[关键词]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石油石化装备;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407.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3)01-0053-08

一、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已具有一定基础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类技术装备的各制造业的总称。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它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中的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他产业的竞争力,决定着各国现代化的进程。装备制造业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的支柱产业。

装备制造业是石油石化行业的支撑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决定着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进程。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石油行业的支撑性行业,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石油石化工业发展进程。古人云:“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这一金刚钻,石油企业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的“瓷器活”就难有成就。“钻头不到油气不冒,装备不强油气难长。”这句话最为形象地说明了石油装备对于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的重要性,先进的装备是勘探开发水平显著提升和炼油化工各项工业指标持续优化的前提和保证。

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以及国家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决定为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石油装备制造业既有提升竞争力和推进技术创新等通用装备制造业的普遍性,又有为油服务、因油而生和缘油而兴的石油装备的特殊性。我国的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石油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而不断壮大起来的。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仅在兰州有苏联援建的炼油化工设备厂和石油机械两个小厂,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和调整,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全国各地油田的陆续开发和石油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逐步壮大。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在为其提供技术装备保障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集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及内外贸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产品涵盖物探、钻并、测井、油气开发、井下作业、地面工程、管道运输及炼油、化工等各领域用装备和工具基本满足了国内油气生产的需要,有的还很有竞争力部分已销售到国际市场。“十五”以来,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乘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装备制造业方兴未艾的东风,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收入年增20%以上,产品综合性能快速提升,高科技产品攻关获得重大突破,研制成功了9,000米超深井钻机、顶驱、大口径高钢级钢管、快速测井平台、中大功率内燃机、大功率烟气轮机等新产品。在高油价的刺激下,石油装备业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全行业资产总额由674.16亿元增至2,005.6亿元,装备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全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销售产值均增长3倍以上。标志着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行业技术水平的1.2万米的陆地石油钻机、122米自升式海上石油钻井平台、30万吨的浮式储油轮(FpSo)、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等重大装备实现自主制造;相继研制成功了世界最大的2,000吨级加氢反应器、石化行业“三大压缩机”、6万m3/h大型空分装置、大型乙烯球罐等重大产品。领先国际水平的装备也相继出现,其中,1.2米超深井钻机打破了国外垄断,跃居世界前列;“海洋石油981”使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的梦想开始照进现实,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海洋钻井船……。新产品产值、出货值、利润总额等指标增长在2倍以上;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从1,019家增至2,023家,几近翻一番。截至2011年12月,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487家。这其中,石油石化装备制造的三大分支——石油钻采设备、炼油化工设备与金属压力容器分别为683家、384家和420家。作为行业龙头,“三大油”在石油石化装备领域的研发、制造水平亦走在行业前列。中石化集团已就“十二五”期间重大石油工程装备确立了十大发展方向:即重大钻井成套设备研发、大型压裂成套设备研发、重大作业成套设备研发、关键随钻测控仪器研发、高端测井仪器装备研制、高端钻井录井仪器研制、钻完井提速关键配套工具研制、井下特殊作业关键配套工具研发、重大海洋石油成套设备研发和油气集输重大装备研发。中石油在石油装备创新方面也不断获得突破。中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公司研发的“垂直钻井系统”已获得“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创新金奖”。该技术实现了垂直钻井高端技术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顶尖水平,标志着我国石油装备进入国际高端领域。中海油也计划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间的工程建设量,从而提速相关石油石化装备的制造。中海油总公司工程建设部总经理金晓剑表示,2012年~2014年,中海油上游工程建设将达到历史新高峰;“十二五”期间公司石化工程、LnG接收站、陆上天然气管道建设等中下游工作量将大大超过“十一五”;而随着荔湾3-1等深水气田的投产,大型深水装备也将全面投入使用。据中海油公司预测,未来5年将迎来海上油气开发的黄金发展阶段,仅全球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市场规模,就会达到3,000亿美元。从“海洋石油981”南海开钻到中国石油渤海装备公司福建钢管项目动工,再到东营市打造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基地,2012年中国石油石化装备业稳步发展[1]。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进步,再次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伟大原理。

二、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瓶颈

在光鲜的数字下,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同样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和发展瓶颈,与先进国家相比,还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多而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不多。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石油钻采专用设备行业限额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近700家,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一数字恐怕比世界其他国家的石油钻采设备企业的总和还要多。企业数量多势必导致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和技术力量的分散,从而谁都上不了规模。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协调,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生产能力浪费和一定程度的同业无序竞争。

二是重大石油装备攻关跟不上石油石化生产技术发展需要。生产技术进步与装备技术开发脱节,在重大装备软件技术开发上差距较大,装备技术开发跟不上石油石化工艺技术发展的速度,工艺与装备开发脱节,重工艺、轻设备的现象仍存在。以钻机制造为例,我国生产的钻机品种相对单一,缺乏适应各种地貌环境和工艺要求的特种钻机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在智能化方面还不能与国际水平相提并论。海洋钻机制造则是刚刚起步,基本不具备海洋平台和钻机船的设计、制造能力。以国内石油装备“龙头”企业中国石油为例,在物探测井装备、大型炼化装备和海洋钻采装备制造方面,中国石油的实力还比较弱,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有的领域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已超过政府的投入,但从功能上看,企业并没有成为自主创新的真正主体,究其原因,实质是创新动力不足。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企业的产权制度尚不成熟、不稳定,特别是从事重大技术装备制造的企业多是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采用任用制度,近期业绩往往是企业经营者和经营团队最迫切的追求,几乎谁也不愿意“本届种树,下届摘果”,从而失去了自主创新的欲望。经过多年来的奋起直追,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一五”期间更是硕果累累。中国石油石化装备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一面旗帜。但也应看到,尽管我国石油石化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但我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强国。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多“制造”少“智造”。很多大型装备,我国能制造出来,但并不掌握核心技术。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目前引进技术,其消化吸收再创新资金匮乏,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行业整体研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企业研发力量分散,缺乏装备研发的整体策划,在科研立项、成果转化、系统成套、现场试验、信息反馈等方面存在脱节现象。重大设备的软件技术开发基本上仍停留在模仿开发阶段,二次开发能力比较差。装备设计和制造水平、装备质量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装备研发、制造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重大装备研发、建造力量分散,没有形成大型研发中心和建造基地,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

四是国产化率低。虽然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国产化工作近些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自身的不足,同时也由于用户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和规模化,加之不少体制、机制上的弊病,石油石化行业“引进、引进、再引进”的恶性循环并未得到有效遏制。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也因此失去了不少为石油石化企业提供装备的机会和提高石油石化关键装备制造水平的机会,目前我国高技术难度的大型石油石化设备仍然依靠进口。目前,石油石化行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仅占1/3,国产装备的国内市场满足率不到60%。在重大技术装备领域这一比率更低,特别是高新技术装备、微细加工设备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装备中技术含量高的相关配套产品也大量依靠国外供给。一般设备制造能力却存在过剩的情况,重大设备的软件技术开发基本停留在模仿的水平,设备开发做不到标准化、系列化,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还有待提升。一些关键石油石化设备的工艺和设计制造技术国内企业尚未掌握,此类设备几乎全部需要进口。国外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给国内企业带来的威胁不言而喻[2]。

另外,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能源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能耗高等问题,在速度和效益、规模和素质、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矛盾日益突出,还没有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未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式发展模式,不足以支撑石油和石化行业发展。

三、振兴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路径选择

1. 强化规划科学引导,完善功能布局

进入“十二五”,作为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主要推动力量和强大的方面军,石油、天然气和石化工业都将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从而为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带来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高成长性的发展机遇。不容置疑,这正是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应尽快编制《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总体规划》,主要包括编制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和专项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布局规划及龙头企业发展规划;编制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和《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基地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建设重点》,明确重点支持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基本形成以总体规划为总纲,以产业专项规划和区域布局规划为两翼,以行业龙头规划为支撑的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框架体系。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发展规划,拓展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空间,完善其功能布局,为全面提升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提供规划保障。

2. 发力高端装备制造,实现由大到强的战略转型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个以高端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部分,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等突出特点,它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崛起的标志,是一国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所在。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项关系国家综合实力、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的长期重点任务。高端制造业不仅是振兴中国制造业的契机,更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

“十二五”期间,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促进行业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的重要抓手。目前,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五大领域已被确定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长期以来,我国石油装备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技术含量低、产品重复率高等诸多问题。面对国际国内企业的竞争,继续停留在常规石油装备设计和制造的企业,注定要遭到市场淘汰。不仅如此,高技术含量的装备产品也是石油企业应对日益复杂的地质地层变化的客观需要。目前正处于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中国的石油和石化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迫切需要石油和石化装备产业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为提高石油和石化工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3]。

目前,世界正处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伴随着云计算、互联网的蓬勃兴起,“智慧勘探”、“智慧钻井”、“智慧采油”、“智慧井下作业”、“智慧酸化压裂”、“智慧钻头”、“智慧制造”等各领域的高端石油技术应用,正在大步向我们走来,掀起新一轮石油科技变革热潮,推动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瞄准高端,选准切入点和突破点,实现赶超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未来的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竞争,将更多地表现为高技术含量、高技术性能、高附加值驱动、高技术成果应用的价值链高端竞争,高端竞争将主导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重新布局,成为未来发展的“总引擎”。向高端制造业大力延伸,瞄准高端,抢占高端,从高端寻求突破,已成为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摆脱传统模式,向新型现代化模式转型发展的战略聚焦点。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内能源消费总量的不断攀升,石油石化行业对于智能钻井、大型炼油炼化装置、深水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采设备等的需求巨大,这也将倒逼石油石化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提升实力,抢抓市场。《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中提出,我国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由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门起草的《“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中预计到2015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年销售产值在6万亿元以上。同时,为了支持海洋工程等高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政府可能出台减免税收的扶持政策,这些都为我国石油石化装备领域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因此,石油石化装备类企业必须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好机遇,通过深化改革,在体制上突破瓶颈,打破垄断、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以逐步适应装备制造业集团化、集群式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要瞄准高端,围绕促进石油石化产业转型提升、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一主题,重点着力发展智能钻井系统,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等大型炼油炼化装置,包括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气在内的天然气探采设备,深海油气探采设备,油气资源集输设备等领域高端产品,以差异化、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技术引领发展,发挥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高行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全球化经营能力,为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走向世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力争跨入世界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强国行列[4]。

3. 致力于国产化,提升石油石化装备国际话语权

国产化是指在引进外国产品和技术时,注意消化吸收,逐步把原来靠从国外引进的设备、产品、零部件,转化为在本国生产制造的过程。国产化对于我们提高装备的制造力极为重要,因为装备国产化是减少投资、提高投资效益最切实可行的重要举措。

“十一五”期间,一个个大型石化项目在我们身边拔地而起,这离不开石油石化装备业的鼎力支持。通过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石油石化装备行业研制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石油和化工生产装备,推出了一批具有当代技术水平的国产化装置,为石油和石化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为了提高我国石油石化装备设计制造水平,国家“十一五”期间开展了重大装备研制专项工作,国务院2006年6月28日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将百万吨级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和pta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和大型油气运输船舶等列为国产化攻关的重点。至此,一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装备国产化集中攻关,在石油石化等重点领域声势浩大地展开。比如百万吨级大型乙烯设备国产化战役。一般来说,一套这种成套设备总投资一般在200亿元以上,其中设备采购费用占总投资的30%左右,达到近70亿元。其中乙烯“三机”(乙烯压缩机、丙烯压缩机、裂解气压缩机)是大型乙烯工程的心脏,它的国产化自然成为“十一五”石油石化装备行业的三大工程。2007年底,国家发改委重大技术装备协调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大型石化装备自主化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到“十一五”末期,大型石化装备将基本立足国内设计制造,乙烯、pta成套技术装备和天然气长输管线设备国产化率不低于75%。 2010年10月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要以重点建设工程为依托,以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大型乙烯等成套设备,以及大型离心压缩机组、大型容积式压缩机组关键泵阀等为重点,推进重大石油石化装备国产化与自主化。例如百万吨乙烯成套设备要着力解决20万吨以上的大型裂解炉、5万千瓦以上乙烯裂解压缩机组、40万吨/年以上聚乙烯、聚丙烯、环氧乙烷反应器和挤压造粒机组;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中要解决2,000吨/天以上大型新型煤气化炉和煤液化关键装置。

虽然我国已跻身于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大国行列,但大而不强的矛盾还在困扰着行业的发展。在高端装备领域,40%的大型石油石化装备依然要靠进口,国产装备仍不能很好地满足石油石化行业高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大型先进的石油石化装置需求方面,石油石化设备进出口总体仍存在巨额逆差,石油石化装备行业未能充分分享我国建设大型石油石化项目急需设备的这块“蛋糕”。这不仅仅是石油石化装备制造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整个装备制造业下一步重点突破的方向。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装备资源,如果缺乏自主技术,单纯依靠其他国家的技术资源,也是不现实的。长期以来,国外高端石油装备技术垄断国内市场,而且对我国变相实行封锁,他们以令人难以承受的价格或是各种理由拒绝向我国供货。所以我们意识到必须依靠中国自身的实力进行研发,只有这种自行设计、自主研发的产品才能够真正保障我们国家的能源安全,才能够保障中国在国际石油装备行业的话语权[5]。

“十二五”期间,从陆地向深水发展、从非智能向智能化发展是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国产化仍然是一条主线。国产化是能石油装备的重要标志,是做强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体现。“十二五”期间,国产化这一主线仍将延续,我国将进一步提升能源装备国产化的比重。

“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明确了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将通过实施创新升级战略,加速大型石化和石油钻采等装备的自主化进程,把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设备等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列,形成装备制造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能源局也正在重点组织和实施天然气液化、海洋工程装备的国产化工作。只有大型成套装备实现国产化和自主化,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对国外技术与大型装备的依赖,促进石油和石化工业健康发展,掌握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话语权。因此,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继续努力,重点要完成尚未实现国产化的石化装备的攻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十二五”期间,石油装备行业要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行业结构优化调整中,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所需的沙漠、戈壁等特殊地区的技术装备,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所需的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智能化、自动化石油和石化装备,非常规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煤层气、油砂、油页岩等技术装备要取得重点突破,不断提高国产化水平,加快形成行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4. 立足科学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我们需要国产化,这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幅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但需要注意的是,国产化指的是在引进外国产品设计或全套系统设计的前提下,由我国境内企业按照国外产品设计制造出的产品。这意味着,如果仅仅满足于国产化,不论搞多长时间,搞到多大比例,即使国产化率达100%,我们依然是步人后尘,依然走不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国产化不是最终目的,我国要自主创新,要搞自主化。自主创新是破解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命题选择,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技术,应当成为新时期推动我国石油装备技术进步的基本立足点。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是石油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石油石化装备制造是一个品种繁多、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石油装备企业在发展成套化、系列化的同时,还应注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在关键产品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因此,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要从自身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增进石油装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目标,采取开放型思维,进行技术嫁接,走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自主创新的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树立勇于自主创新的信心,以最大的决心培育创新能力。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脚踏实地地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来。其次,要加大对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要争取加大中央投资对石油装备科技的支持力度,争取在国家科技资金中设立石油装备科技专项,重点支持石油装备创新平台建设。第三,要认真总结国内外石油装备科技创新和石油装备行业发展的经验,加强协调,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制订和修订有关标准,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制度和订购国产石油制造装备的政策措施,为石油装备自主创新提供保障。第四,加大石油装备行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力度。用先进的技术来改造、提升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工业,有重点、分步骤地将先进技术运用到重大技术装备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中,让高水平、高效益的技术在重大技术装备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十二五”时期,要在国家海洋油气装备、煤炭清洁转化装备、石油炼制工程装备、天然气长输管道技术装备、大型透平压缩机组、轮胎先进和制造装备、石油和化学工业安全生产装备等方面加快科研平台建设,促进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据尚普咨询的《2011-2016年中国装备市场分析深度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世界海洋工程装备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市场规模达到了千亿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所需的专业化制造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但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面对海洋油气开采的广阔市场前景,这也对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生产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估,2012年~2032年将是国内海洋石油装备市场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的海洋石油装备企业,将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根据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2011年9月16日下发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到2015年,我国要基本形成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设计制造体系,初步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和总包建造技术、部分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技术、以及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的核心技术,基本满足国家海洋资源开发的战略需要。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科研开发、总装制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产业体系,打造若干知名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基本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制造技术,具备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产业创新体系完备,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第五,要合理选择创新方向和创新模式。要加快石油装备科技成果转化,以技术发展,引导产业发展,设立技术推广和服务机构,组织实施有关石油装备建设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努力实现从制造到创造,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要基础装备,在立足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实现再创新和自主制造。第六,要大力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特别是要着力重大石油装备研制及系统设计的拔尖人才和带头人才,为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相信通过开放式的自主创新,不断开拓进取,中国石油石化装备一定能够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也一定能够实现“中国装备装备中国”乃至“中国装备装备世界”的梦想[6]。

5. 努力拓展海外市场,寻求产业发展的更大空间

中国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处于发展时期,随着中国越来越关注产业升级问题,一些企业很有可能会成为行业的开路先锋。因为中国企业已经越来越国际化了。世界石油行业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由于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刺激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油气勘探开发,形成新一轮石油投资高峰。同时因为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也带动石油装备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均加快海外业务发展,进一步推动石油装备走向国际市场。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产业的快速发展,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也取得长足进步,一些产品逐步赢得国际市场认可,我国石油装备出口在数量、质量上也登上一个新台阶。近年来石油装备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与行业内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替代性上升、出口比例扩大有关。中国几个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基地已经形成。以宝鸡、兰州、南阳等为主的钻井设备基地,以上海、江苏为主的石油工具基地,以江汉、四川为主的石油钻头基地,以西安为主的地球物理勘探设备基地,以济南为主的石油钻机专用柴油机制造基地。采油设备的制造分散在全国各地,东北地区较为集中。据统计,装备制造业对全国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超过25%,对外贸出口的贡献率超过50%。

目前,世界主要原油生产国特别是石油输出国,大多不具备石油装备的制造能力,长期依靠国际市场采购。就出口的不同区域来看,来自美国、独联体国家、拉美和非洲的订单占据了全部出口额的90%以上。其中,独联体国家、拉美和非洲都是产油量较大而相应设备生产能力较弱的地区,预计未来对中国钻采设备的需求仍然会稳步增加。如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土耳其、利比亚、埃及、也门、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都是产油大国,也是石油装备的需求大国。中国的石油装备在价格上具有优势,普遍低于国际价格。一些用量较大、技术难度相对不高的设备,如井口装置、采油树、抽油机、潜油泵、石油工具、石油管材等都是我国成熟产品,多年来陆续有出口,正在争取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国内油气上游领域的石油钻采设备在全球也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出口远远大于进口,不仅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还能出口到发达国家。今后,石油成套设备出口是主攻方向。

由于国内原油产量不会有太大增长,而石油装备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却远远超过国内实际需求量,因此,国内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市场。展望未来,出口将成为国内石油装备设备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国家要采取信贷支持、研发支持和出口补贴等各种措施,支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源消耗小的石油石化装备出口。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石油装备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在稳抓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的重要性,要有全终化视野和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放[全球,从战略的高度谋划国际化经营道路,优化调整市场布局,在巩固拓展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内部市场和行业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社会市场,扩大优势产品出口;要加强与国外大公司的合作,推动石油制造装备产品“走出去”,加快国际化发展,为中国石油和石化海外工程项目提供保障和服务;要强化精细化管理,借鉴、引入国外同行业知名公司的管理经验,积极推进项目管理,大力开展精益生产,全面完善绩效考核,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石化装备制造管理模式,增加综合经济效益[7]。

6. 坚持走“绿色制造”之路,铸造新的辉煌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变革转型期,全球兴起一股绿色浪潮。未来将是面临资源紧张、发展绿色能源的时代,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和国际环境,是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发展的战略前提,也是正确判断世界和中国石油石化工业走势和方向的基础。绿色制造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产物,是以传统制造技术为基础,并结合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控制技术等新技术的先进制造技术,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为了加快节能减排,我国宣布到2020年,单位GDpCo2排放量与2005年相比要下降40%至45%。当前能源尤其是油气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石油需求量的增加,拉动着石油石化装备的迅速发展,但也给环境造成了污染。石油石化行业是能耗大户,尤其是合成氨、电石等高耗能产品,能源成本已占到产品成本的70%以上。石化产业的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排放,在全国工业领域分别居第一、第四位。推进节能减排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石油石化装备行业在我国完成好节能减排目标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具有相当大的潜力,将成为节能减排的主力。与此同时,一些与节能环保相关的装备也与此息息相关。预计今后一个时期内,石油生产和消费仍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从而要求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要在现有基础上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新的更大发展绝不是传统模式下的粗放式发展,而是在转变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前提下的集约式、低碳型发展。这就对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那些碳排放超标,投入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产品和服务必须严格加以限制,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使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快速提升和优化。因此,“十二五”时期,石油石化装备产业要紧紧围绕国家环境治理和行业节能减排任务,以企业为主体,依靠自主创新,突破能源、资源、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制约,以重大环保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应用为重点,通过科技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的发展方式转变。要大力开发和推广燃煤工业锅炉脱硫脱硝脱汞一体化设备、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处理技术装备、油田钻井废弃物处理处置技术与成套装备、废油再生基础油成套装备、Co2生物转化清洁能源技术装备等节能环保技术设备。从石油石化装备行业来看,节能减排、防治污染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但另一方面,石油石化行业在技术水平提升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空间。这意味着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有望达到以最少的资源、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排放,加快实现石油和化学工业向绿色发展转型。总之,随着国内外对绿色制造的关注不断增加,实现石油装备的绿色制造是必然趋势。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要顺应绿色制造的潮流,推动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由对环境挤压向对环境友好的转变。相信通过实施绿色制造,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必然会迈向一个新的春天[8]。

[参考文献]

[1] 刘戈,关宇.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24):12-13.

[2] 李狄楠.石油装备制造业科技项目管理创新探析[J].学术交流,2011(9):114-116.

[3] 郭杰,等.中石油石油装备出口的发展战略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1-15.

[4] 赵亮.石化装备业转型升级瞄准高端[n].中国石化报,2012-02-23.

[5] 边钢月,等.我国石化装备国产化发展展望[J].中外能源,2009(12):71-75.

[6] 汪珺.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持续升温[n].中国证券报,2012-03-20.

[7] 奚震.石油装备:海外市场更广阔[J].中国石化,2011(2):22-24.

[8] 李妍楠.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展望[n].中国石油报,2011-06-23.

Development path Selection of China's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en Liuqin

(China institute of energy economics,Beijing 100733,China)

abstract: China's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lready has a foundation, but compared with the advanced countries, also faces challenges from all sides. to

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篇6

关键词:深海石油钻井装备;国外;发展史

前言

当今时代是资源的时代,尤其是石油这种传统化石能源更是各国争夺的焦点。我国是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油气资源的需要在不断增加,我国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石油资源。当今世界,传统的陆上油气资源开采已经进入了一个瓶颈,陆上石油资源日渐枯竭。而在占地球面积约70%的海面下仍分布着大量的油气资源。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现今世界上未发现的油气储量中有近90%分布在平均水深超过1000m的海底地层中,为实现这些海洋油气资源的开采需要做好深海石油钻井装备的研究与开发。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对于深海石油钻井装备的起步较晚,深海石油钻井装备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深海石油钻井装备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做好对于国外深海石油钻井装备研究与分析。在掌握其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深海石油钻井装备进行研制与优化,提高我国深海石油钻井装备的设计及制造质量。

1深水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

在海洋资源大开发时代,海洋石油钻井装备也日趋多样化。在石油钻井装备中具有多种形式,如重力式平台、导管架平台、自升式平台等多应用于沿海浅海区域的海洋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随着对于海洋石油资源勘探与开采的逐步深入,张力腿平台所具有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出来。在深海石油钻井装备中钻井船、半潜式平台成为了主要的选择。其中,半潜式钻井平台相较于其他的深海石油钻井装备在抗风浪、运动性以及甲板面积和装载容量、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极强的优势,因此是深海石油钻井装备研究与发展的重点。

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其结构主要分为甲板和船体两大主要的结构,工作甲板分布在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的上部,船体分布于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的下部。在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工作时,其下部船体沉浸在海水中,将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的上部甲板留出海面具有一定的安全高度。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在稳定性、支持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于发展,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的工作水深已能够达到3000m的深度,其在工作时的勘探深度也能够达到9000-12000m的深度。全球投入运行的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已经高达数百座。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能够适应与多种深度的海域,与钻井船不同的是,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在工作时平台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且大部分的排水量都集中在水下较深处,这就使得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的抗风浪能力和稳定性较强。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于发展,新一代的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多采用的是动力定位的工作方式,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的船体结构也更趋优化,通过在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加装自动排管等的高效作业设备将使得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能够极为恶劣的海况条件下进行海上钻井作业。新一代的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相较于传统的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其对井口作业方式进行了设计改进,其采用的是更为先进的双井口作业方式,通过在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钻机上加装双井架、双井口、双提升等的系统,从而使得两个井口能够分开作业,提高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的工作效率。其中主井口主要用于正常的钻井工作,辅助井口则抓哟完成钻杆的组装和拆卸以及下放和回收等的作业。这一双井口的设计方式能够获得较高的性价比,极大地提升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的作业效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将能够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深海石油钻井平台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将向着:深海、适应性强等的方向发展。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的工作水深将会不断的提升。随着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动力配置的增大和定位技术的提升,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将能够适应更深海域的恶劣海况,甚至有望实现全球全天候条件下的深海作业能力。新技g、新材料的应用将能够使得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获得更高的可变载荷,在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的设计中通过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将会使得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的自重载荷相对减少,加之可变载荷德尔不断增大将能够适应更大、更深的钻探条件。此外随着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结构的优化将能够使得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上部的甲板空间不断增大,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钻井作业的安全性不断加强。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的外形结构日趋简化,应用于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上的立柱和撑杆的节点形式和数量将会进一步实现优化,在简化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结构的同时新的优化设计将会使得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的结构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应用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的建设钢材上将会采用强度高、韧性强、可焊性高的高强度甚高强度的钢材,这些新材料的应用将能够有效地减轻平台钢结构的自重,提高可变载荷与平台钢结构的自重比。除了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结构的优化外,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上的各电子、电气系统将会得到不断优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将会使得半潜式石油钻井平台的自动化作业效率、安全性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

2深水钻井船

深水钻井船是移动式钻井装置中机动性最好的一种,其能够快速移动加之深水作业范围较大因此尤其适用于深海水域的钻井作业。钻井船上配置有升沉补偿装置,减摇装置、自动动力定位等的装置用以实现对于钻井船的定位。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在钻井船上的应用,钻井船上将逐渐配置更为先进、精度高的大功率定位系统,并配置更大功率的超深井钻机,新型高强度钢材的应用将会使得钻井船的总排水量与钻井船船总用钢量的比值进一步的提升。钻井船的适航性将会进一步增强。

3深水平台钻机

深水平台钻机是一种与上世纪90年代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的钻井体系,随着深水平台钻机不断的发展完善,其后发展成为了双井架钻井技术。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双井架钻机的技术日趋完善,并在新建的深水平台钻机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现今,双井架的形式主要有塔形a型井架两种,其中,塔形双井架主要采用的是电驱钻井系统,而a型井架则多采用的是全液压驱动的形式。双井架钻机在协同性、并行性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在深海作业的过程中,其中大部分的时间用于钻杆的组装、拆卸和下放、回收等,在深水平台钻机采用双井架的结构形式将能够使得深水平台钻机的钻井效率大为提升。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双联井架的形式将能够发挥出较强的效率,双联井架将逐渐成为深水平台钻机上的重要的、典型的配置。

此外,深水防喷器组也是深海石油钻井装备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深水防喷器的性能也将会不断发展提升,并将在深海石油钻井装备中发挥出越来越好的效果。

4结束语

深海石油钻井装备是实现深海油气资源开采的重要设备,在我国深海石油钻井装备的研究与开发中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深海石油钻井装备的发展思路与发展理念,总结吸收形成我国自主的技术实现深海石油钻井装备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玉苏甫江・那曼.关于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装备产业与技术的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5):00031-00031.

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篇7

>>石油化工工艺及废水处理分析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工艺探析石油化工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移动罩滤池系统的改造技术研究石油炼制废水处理工艺工程研究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方法浅析浅析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浅谈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探析针对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探析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及运行分析关于石油化工废水处理问题的思考关于石油化工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冷轧含油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关于染料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浅析化工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浅析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探究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改进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前言

石油化工在世界大范围开采和应用,促进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可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只是侧重于石油化工的开发和利用,忽略了其对环境的影响。一般的含油污水中的石油类主要由浮油、分散油、乳化油、肢体溶解物质和悬浮固体等一系列物质构成,其中的有害成分较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对于周围的生物和环境具有较大的伤害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严重的石油化工废水排放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困扰,影响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国家或地区的平衡发展。因此,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石油工业废水排放技术的应用,保障生活生产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石油化工废水的特点

石油化工企业是以石油或天然气为主要原料,通过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加工方法,生产各种石油产品、有机化工原料、化学纤维及化肥的工业。各种成分的物料在这里加工、储存、装卸、输送。一旦发生火灾,导致容器和管道破裂,物料就会泄漏出来,石油化工废水排出来的时候,河流及农田就会被污染。石油废水的排放石油从地底下开采出来后,就会经过脱水等处理后就会进入到集输管线中,之后才能送到炼油厂或者是油库中,还要在油库中进行再次的脱水以及脱盐处理等措施,但是当原油中含水量小于或等于某种数据时,之后才能今日到减压的装置中去,这其中就会产生一些重油和渣油。。每次的深加工都会产生一些石油化工的废水,这些废水的处理是进行安全生a工作的重点,因此在加工的过程中,都要把石油化工的废水运用比较实用的技术进行处理,也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也要提高处理的能力及技术。

石油化工废水的基本特点:污染的水源扩散的特别的快。由于石油化工废水只有在再次加工的过程中才可以应用,因而其用水量与石油化工加工时实际用水量有关,而石油化工的加工实际用水量也与石油的加工数量有关。当加工的石油比较少时,产生的石油化工废水量就比较少。当石油加工比较大量时,石油加工过程中实际用水量就大,产生的石油废水也就多;当石油严重需要时,企业内石油加工设施不能满足石油量的需求时,需要动用企业外部石油加工设施,此时产生的石废水就特别的多。污水中污染物组分复杂。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种类繁多、化工装置千差万别。不同的化工装置、不同的工艺流程、石油化工发生的不同位置的泄漏时,石油化工废水中污染物的组分都会不同。物料泄漏量不同,石油化工中污染物的浓度也会有很大差异。时候化工具有区别于其它形式污水的特点,但是无论何种形式的污水,它都存在着收集与处理的问题。

二、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工艺简析

从石油化工废水的产生过程来看,其产生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石油化工废水只有在再次加工时才会产生;其二,石油化工废水只有在物料泄漏并混入正常的无污染水时才会产生。所以,石油化工废水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收集及处理,就会流入到下水道中,也就会进入到河流和湖泊中,这样就会使地下水和地表水都会遭到污染。

首先,石油化工废水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危害影响特别的大。根据石油化工企业的环保法规,石油化工企业应该做到废水的清除及分流的处理措施,也就是说石油化工废水应该从没有受污染的水中分流出来,所以石油化工废水的收集与处理是很重要的,不能因为对石油的需要,就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特别是加工过程中含有有毒物质的企业,也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其次,针对石油化工废水的一些特点,在将其送入污水处理厂之前,也应该十分的注意,石油化工废水在被送入到污水处理厂之前,必须进行废水的检测工作,查看被污染的程度。石油化工的废水池也是有一定的容积量的,如果石油化工废水能够被回收利用时,必须考虑回收利用。这样才能使生态环境不会被污染。

另外,含油污水的产量大,涉及的范围广,如石油的开采,石油的炼制、和石油的化工、油品的储运。邮轮事故、轮船航运、车辆清洗、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过程中都会产生石油化工的废水。在当今现代,有一些油水的分离技术。这样就可以使石油化工的废水能过滤在利用。比如重力分类法、空气悬浮法、过滤法、超声波法等技术。油水分离技术是当前处理含油污水的关键技术之一,上述方法各有不同的范围,应根据不同种类油的性质和不同的水质要求,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上各种处理单元在含油废水处理中并不是单一出现的,因为废水中的油粒多数同时存在集中状态,很少以单一状态存在,所以含油废水处理采用多级处理工艺,经多单元操作分别处理后方能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

三、结束语

石油化工工程的的设计中应该多考虑些废水的收集及处理问题,建立石油化工企业废水处理厂及过滤重复在利用,发展适合石油化工废水特点的新的处理工艺和技术,如用空气悬浮法等处理石油化工废水具有很高的效率。因此应该重视石油化工的废水处理及回收在利用,这样才能保护我国的生态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勇.浅析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115-116.

[2]巩强.当代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现状与发展前景探求[J].化工管理,2016,(19):129.

[3]郭辉,陈雯,黄国兵,邢领航.水电工程砂石系统生产废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J].人民长江,2016,(08):68-72.

[4]成波,王红萍.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处理工艺研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6,(01):5-8.

[5]杨杰,任江,梁克郢,熊鹏儒.石化装置烟气脱硫废水处理工艺比较和选择[J].宁波化工,

2016,(01):37-41.

[6]孙理密,唐震,朱丽,刘珊珊.典型石化废水处理工艺优化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6,(01):

106-108.

作者简介:

乔景辉(1976-),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大学本科,工程师,从事调度指挥工作;

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篇8

[关键词]石油开采开采技术勘探

中图分类号:tp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027-01

一、引言

目前,市场上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汽车的广泛应用也不断增加了石油的使用量。作为关键而又核心的问题,石油开采技术的应用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我国的石油储备量是十分有限的,在近年来的不断开采后那些开采较便利的油田已经进入了开采中后期,我国石油开采业正在面临着一个复杂的不利环境。因此,石油开采公司就要不断的提升勘探开发技术水平,缩小与国外石油公司技术差距,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二、石油开采技术应用存在的具体问题

1、常规的采油技术已经很难满足市场的要求,比如大泵提液技术具有更高的难度,电潜泵的应用受到了高温的限制等。

2、石油开发后期设备生锈氧化现象严重,在开采石油的过程中因地层水、注入水对设备的侵蚀,再加上设备的使用年限过长,设备氧化现象严重,必然会造成卡泵的现象。

3、重复堵水措施效果日益变差,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油田的开采模式主要是堵水、酸洗、人工举升这样一个过程,在重复堵水三轮过后效果变差,随之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三、石油开采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在石油开采工作中所采用的是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的采集技术方式。而长期的石油开采工作以及工作难度在不断加大,所以现阶段的石油开采过程中,对于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就越来越重要。

1、石油开采完井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作为石油开采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开采完井技术应用的目的就是要很好地保护油层,提高油田的整体产量。因此,该技术的发展研究始终是技术研究人员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技术实践中技术人员发现在完井技术应用实践中,这一技术应用中与钻井联合协作技术进行配合,在技术应用中将油层流出动态以及油管节点两项主要数据作为技术分析的主要参考,用以在生产完井所用的套管直径问题具有很好的实际效果。所以,在今后的石油开采中这一技术的应用对于传统完井技术发展将具有很好的实际效果。

2、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微生物采油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酵解作用来提高采油的采收率。此项新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输送相关微生物到地下油层,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油层中的物质,从而进行代谢繁殖等生理活动。在微生物的活动过程中,其产物会使得油层中的物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改变了原油的物理、化学特性。而原油流动性的改变将会提高原油的开采效率。微生物采油技术存在的优点有很多,比如:生产成本低,具有简单的施工流程、生产操作,同时还具有多样的生产方式,对生产活动更容易控制一些。

近几年来,通过与其他石油开采技术的比较,微生物采油技术表现其强大的优势,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但是在运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式,许多因素限制了其发展,因此克服种种关卡来发挥微生物采油技术的自身特点,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我国石油开采进程的新突破,从而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得到稳定的发展。

3、采油过程中的分层注水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在我国的一些大型油田采油过程中,如:大庆油田、河南油田等油田,在这些大型油田中应用液压投捞式分层注水管柱技术均起到了很好的实际作用,这也是我国油田注水采集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技术内容。在这一技术的应用实践中,其工艺技术系统配套内容的研究占据着重要位置。此外,在相关的技术发展中,我们需要先对注水过程中的水质过滤装置开展技术研究,用以提高注入水水质。不仅如此,我们也要做好防腐注水管柱与其相关的测试仪表技术研究,这是今后在使用该技术时要极为注意的问题。

4、振动采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所谓的振动采油技术是将机械振动产生的力来进行石油开采,该技术是一种物理采油技术,具有广泛的涉及面。目前采用的振动采油技术的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人工地面振动技术;二是水力振荡技术;三是电脉冲技术。总的来说,人工地面技术主要是将低频波结合起来,对油层中的流体物性进行有效的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层的渗流条件,整个过程需要在地面安装较大功率的振动装置。而水力振荡技术是通过施压力的作用,解决好地层的污染问题,这一技术需要在井下设置水力振动装置。另外,电脉冲技术所产生的高压脉冲式通过相关设备产生,并将产生的高压脉冲作用于井底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岩层发生微小的破裂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井油层的渗透性。

5、人工举升工艺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从现阶段的采油技术应用实践来看,人工举升技术的应用要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当前的技术应用实践中,该技术应用包括了以下几大类:一是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技术,这项技术在我国的当前人工举升技术应用实践中占据了95%以上,也是最为传统的技术实践应用内容;二是电动潜油泵采油技术,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主要是由井下、地面和电力传递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在实际调研中我们发现,这一技术具有很好的性价比,这也使其成为了人工举升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三是水力活塞泵采油技术,这一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扬程高、排量大,能适应多种石油井的特c等,由此可见其实用效果极佳;四是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技术,此技术作为我国采油人工举升技术研究中较新的技术内容,这一技术具有钢材耗量低、安装简便、对高粘度原油以及出砂量高油井等特殊情况工作质量与效率高的特点,在采油中被广泛的采用;五是气举采油技术,这一技术在我国采油实践中还属于初步应用阶段,但是因其举升管柱设计与制作简单、对油井深度和轨迹限制性较小以及举升深度较高的优势,已经成为了技术实践中较为受关注的技术应用实践内容,在未来的石油开采中必将会得到广泛关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石油工业发展中,我国起步较晚,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才进行石油工业的发展。因此,在石油开采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同时我国地形较为复杂,这就对石油开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要尽可能的提高石油开采技术水平,加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娜、林静.《浅析石油开采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5年09期.

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篇9

关键词:油气资源;经济贡献水平;集聚度;储采比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未来经济的发展将是产业的发展,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很多国家或地区已经表现出来。资源富集区的资源型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尤为明显,陕西的油气资源产业为当地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陕西油气资源产业现状有助于了解当前陕西油气产业的发展情况,为优化陕西油气资源产业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陕西油气资源概述

陕西省地处我国西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油气资源储量巨大,据陕西省统计年鉴记载:2011年石油储量2.98亿吨,居全国第五,西部第二;天然气储量5478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四,西部第四。随着石油勘探成果的不断增加,油气储量也随之增加。2011年陕西省全年开采石油3225.42万吨,天然气272.21亿立方米,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中,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有5个,创造价值1541.59亿元人民币,占比陕西省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

二、陕西油气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集聚度分析

为了比较陕西省油气产业的集聚程度,本文基于区位熵方法,选择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作为油气产业的细分行业,根据陕西与全国各省2012年统计年鉴整理计算各省油气产业产值及全国油气产业产值,然后再计算各省区位熵数值,为了便于观察比较,本文仅展示富有油气资源的16省份计算数据,其他省份由于资源极少,可以忽略不计。计算结果如下表1:

表1全国主要省份油气资源产业产值区位熵

注:数据摘自2012年全国各省统计年鉴整理计算所得

从上表可以看出,陕西省油气资源产业产值区位熵大于1,说明陕西油气资源产业集聚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经形成油气资源产业集群,具有较高的专业化。与其他省份比较,陕西油气资源产业产值区位熵仅低于新疆、甘肃、山东、天津、黑龙江、辽宁共六个省市,但高于全国其他省市。

2.产量分析

2011年我国石油生产量为20255.37万吨,天然气开采量1028.08亿立方米,其中陕西省全年开采石油3225.42万吨,开采天然气272.21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油气开采量的15.92%、26.48%,在全国各省份排名中石油产量全国排名第二,天然气产量全国排名第一,为我国油气资源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历年的生产中,陕西油气资源产量一直高速增长,石油产量已经接近黑龙江省份,成为我国第二个大庆石油生产基地。陕西省原油加工量1962.57万吨,占全国原油加工量的4.39%,全国省份排名第8,原油本地加工率为60.84%,明显陕西油气资源产业集群发展下,油气资源本地加工率较低,高附加值的炼化生产链环节流向省外。

3.储采比分析

陕西油气资源储量巨大,2011年石油可开采储量29844.34万吨,天然气可开采储量5478亿立方米。作为我国油气资源重要省份,陕西油气产量逐年增加,2011年全年开采石油3225.42万吨,天然气272.21亿立方米,储采比分别为9.25、20.12即在油气可开采储量不变,且按照2011年的开采速度下去,陕西石油仅够开采不到10年,天然气也就只够开采21年。而全国石油储量323967.94万吨,天然气40206.41亿立方米,2011年油气开采量分别为石油20255.37万吨、天然气1028.08亿立方米,石油天然气的储采比分别为15.99、39.11,明显陕西油气资源开采枯竭早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储采比过小,也就是说陕西油气资源产业面临严峻的油气资源耗尽的威胁。

4.经济贡献水平分析

陕西油气资源产业不但为国家提供了油气资源,而且为陕西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1年陕西油气资源产业的开采业总产值1541.50亿元,占全省GDp的12.3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总产值1658.38亿元,占全省GDp的13.2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总产值473.74,占全省GDp的3.79%;总共合计3673.61亿元,占全省GDp的29.36%。全国油气资源产业2011年产值472115亿元,占全国GDp的23.43%,其中油气开采业产值占全国GDp的2.7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产值占全国GDp的7.8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占全国GDp的12.88%。陕西的油气资源产业经济贡献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游开采业明显高于全国开采业经济贡献水平,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是全国对应行业经济贡献水平的快两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明显低于全国水平,而且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陕西油气资源产业现状的分析,发现陕西油气资源产业集聚度高,拥有高于全国水平的油气资源专业化水平;在产量上,陕西油气资源产业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巨大,排在全国第一、二位置,但原油本地加工率较低,高附加值的石油加工业快一半依赖于省外,没能完全发挥油气产业的资源优势为本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陕西油气资源虽然丰富,但每年高额的开采量,加速了陕西油气资源的枯竭,明显陕西油气资源开采业的后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在经济贡献水平方面,陕西油气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主要在于上游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下游炼化产业与全国水平具有较大的差距。

参考文献:

[1]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篇10

[关键词]中国石油;数字化油田;物联网;云计算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02.026

[中图分类号]F27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4)02-0060-05

0引言

2013年的集团公司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努力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化深度融合,实现“3个60%、两个倍增”的目标,特别是强调信息化水平要大幅提升,保持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国资委组织的全国央企信息化建设评估中中石油信息化工作一直继续走在全国央企前列,且连续两年被国资委评为央企网站绩效第一名。

全面推进“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实施、实现集团公司信息化从集中建设向集成应用的新跨越,全面开展以eRp系统为核心的应用集成系统建设、加快物联网系统实施、搭建具有云计算能力的数据中心信息化三大标志性工程建设。

总体来说,信息化建设在中石油向国际一流油公司迈进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举措,提高了管理规范性和管理水平。开展信息化三大标志性工程建设,标志着中国石油数字化油田迈入物联网与云计算时代,新疆油田公司又第一个提出实施智慧城市、智能油田,也使数字油田真正进入了智能油田行列,创办云工业园区,参加“天山云计划”,为集团公司建设“新疆大庆”战略目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1中国石油“十一五”的信息化建设成就

中国石油是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销售、油气储运、石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信息化的服务对象可以用多而杂来形容,其中包括勘探与生产方面有24万口油气水井;炼油与化工方面有1119套炼化装置;销售方面有1.8万座加油站;天然气与管道方面5万千米油气长输管线;海外勘探开发方面涉及31个国家81个海外项目;工程技术方面有5100支工程技术服务队伍;工程建设方面有73个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装备制造方面有180个装备产品。

累计建成应用51个信息系统平台成为企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2012年,中国石油坚持公司发展理念,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坚持持续投入机制,持续加大信息化推进力度,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点。“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累计建成应用51个集团公司级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央企前列。

回望“十一五”,传统的石油工业大踏步走上信息化道路。信息化在集团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过程管控、支持管理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显著。

2012年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集团公司对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整,并以此为基础修订完善了信息化管理办法;eRp应用集成、物联网系统、具有云计算能力的数据中心3大标志性工程陆续启动;信息系统应用在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信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能力稳步提升。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继续走在中央企业前列,国资委在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中,指定中国石油提供信息化管理经验,编写学习辅导材料,并在专题培训视频会议上做经验介绍。

2中国石油的“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展望

(1)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方面持续完善。建成了12个国内区域网络中心和5个海外区域网络中心,连接各企事业单位和主要分支机构,形成了统一管理、分级维护、覆盖国内、连接海外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广域网总带宽超过2万兆,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8千兆。建成2个国内卫星系统主站,接入了810座卫星小站。按照集团、区域、地区公司三级架构推进数据中心建设。位于勘探院的集团级数据中心建成投用,区域数据中心改造稳步实施。吉林数据中心基本建成,昌平数据中心主体结构封顶,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2)加快物联网系统建设。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在大庆油田等5家试点单位上线运行并开始推广实施。工程技术物联网系统完成在长城钻探等4家单位试点实施。启动先进控制与优化应用、油品调合、炼化物联网系统建设,完成总体设计并开始试点实施。通过物联网系统建设,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有效集成,大幅提升一线作业员工的劳动生产率,改善工作环境,促进生产运行模式变革。

(3)搭建具有云计算能力的数据中心。吉林数据中心要在4月具备投用条件。昌平数据中心要在9月完成建筑施工以及消防、通风和空调工程建设,年底投用。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要完成整体规划及设计研发。同时,完成视频会议系统改进、电子邮件系统升级改进等项目。持续推进局域网改进项目,拓展互联网访问能力,加强网络管理。利用自有管道光纤,扩大华东、武汉等区域网络中心接入集团公司内网的带宽。各单位要按照集团公司总部级、区域级、企业级数据中心部署,加大力度推动数据中心整合,关闭低水平、面积小的数据中心,逐步整合到区域数据中心或本单位保留数据中心,确保“十二五”期间减少80%数据中心的目标实现。

主要目标是: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信息化的新跨越,5年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础设施实现安全畅通、节能高效、资源整合,应用平台实现优化升级、有效集成、信息共享,全面支持生产、经营、办公、决策网络化管理,大幅提升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中国石油的信息化建设在“六统一”原则下,经过约10年的不懈努力,可谓建设成就辉煌,有力地推动了数字化油田建设发展。目前,集团公司有58个信息系统全面应用,8个信息系统部分投入使用。

在“十二五”末,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打造信息化中国石油,其别强调信息化水平要大幅提升,保持国内领先、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参见图1中国石油“十二五”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总体规划。

3中国石油数字化油田建设成就辉煌

3.1数字化新疆油田建设

新疆油田经过20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于2008年建成全国第一个数字油田,数字油田的建成,标志着油田信息化已经与油田发展实现了深度融合,同年启动了克拉玛依市数字城市建设。目前,计划用10年的时间,到2020年全面建成智能新疆油田,智慧城市建设也已启动。2008年,新疆油田率先在全国建成世界领先的“数字油田”。今天,它又成为中国石油第一个“智能油田”的试点企业。

2010年,新疆油田提出“打造世界石油城、建设六大基地、发展三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其中信息产业贯穿于建设全领域,是最具活力、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目前已建成了西北第一个无线城市,智能油田、智慧城市建设将会使克拉玛依这座城市更具活力。

可以说,新疆油田是中国石油系统数字化油田建设的领跑者、领头羊,集团公司油气生产建设的榜样和典范,走在了中石油系统的前列,数字化新疆油田建设成果吸引来了国内外诸多的瞩目。2008年新疆油田就在全国率先第一个建成了数字化油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0年,又第一个提出建设智能化油田、建设智慧城市,打造世界石油城。新型工业化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数字化新疆油田也是落实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典范。

在2011年至2013年间,除国务院有关部委、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石油集团等兄弟企的业负责人和信息技术负责人前来调研、考察交流外,还吸引了新疆各级地方政府、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网等13家全国知名媒体的记者来采访智能油田、数字城市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共有全国33个部门单位及6位省部级领导、10位院士先后前来观摩和交流,视察数字化油田。

3.2数字化塔里木油田建设

2013年6月“数字化塔里木油田”的主要应用系统统计是总部推广系统23个,油田自建系统又勘探开发18个、公共数据库系统17个、经营管理11个、数字办公12个系统。共81个系统,自开发58个系统。

基本涵盖了生产指挥、油气勘探、油藏评价、油气开发、产能建设、生产管理、行政管理、eRp系统、经营管理、物资设备、安全管理、科技信息、地面工程、地理信息、集成信息。

3.3数字化长庆油田建设

由于地势环境的因素,导致了长庆油田“数字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结构的信息化系统。该系统涉及到了多种硬件设备、软件平台以及复杂的网络通讯结构,其中以采油一厂王窑作业区王二计量转接站的数字化建设更具有代表性。

长庆油田为国内第二大油田,矿产资源登记面积25.78万平方千米,跨越5省区,长庆油田管理的7万口油、气、水井分布在37万平方千米的鄂尔多斯盆地,涉及4省(区)、数十个市县,各采油、采气厂比较分散独立,管理难度之大、企业成本之高可想而知。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完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在行业的竞争力,长庆油田成立了数字化建设、建立全油田统一的生产管理、综合研究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同一平台、信息共享、多级监视、分散控制”,达到强化安全、过程监控、节约人力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标。长庆油田将生产前端的数字化与劳动组织结构和生产工艺流程优化相结合,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减少了一线用工总量,实现了增产不增人的目标,促进了油气生产方式的转变。

4中国石油油气生产物联网建设

“十二五”期间,集团公司将全面推进信息系统的持续提升和深化应用,实现信息化从集中建设向集成应用的新跨越,缩短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差距,促进中国石油向数字化企业转变,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强有力支撑。

油气勘探生产是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该项目是围绕油气生产现场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控制,搭建统一的物联网应用平台,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对于提升集团公司信息化水平,支撑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跟上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步伐,通过远程控制、数据自动采集、自动传输,大幅度减少现场用工,降低操作成本、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油气田开发管理水平,提高油气田开发效益。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物与互联网信息的相互联系,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油田的物联网建设主要是油井生产远程监控系统。这个系统将建设数据采集与控制、数据传输、生产现场监控与管理以及一体化集成应用平台4个子系统,重点建设油气产运销物联网系统。

油气供应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将实现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实现油气产运销全业务链集成和智能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过程本质安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油田发展方式转变。

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a11)就是通过传感、射频、通讯等技术,对油气水井、计量间、油气站库、油气管网等生产对象进行全面的感知,实现生产数据、设备状态信息在生产指挥中心及生产控制中心集中管理和控制,搭建规范、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支持油气生产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油气田生产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油气生产物联网分为数据采集与控制、数据传输、生产现场监控与管理3个子系统。

具体参见图1中国石油“十二五”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总体规划中的a11油气生产物联网。

集团公司希望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覆盖全公司油气井区、计量间、集输站、联合站、处理厂规范、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生产数据自动采集、远程监控、生产预警,支持油气生产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油气田生产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生产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和安全风险。

具体见图2油田物联网数据采集与控制子系统示意图。

根据集团公司“十二五”信息系统化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图1),2011年勘探与生产板块开展了6项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可研工作(表1)。

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a11)项目基本确定投资额为12.7亿元,为一次性投入。今后各油气田与此项目有关的投资列在产能建设项目中,上报总部审批,具体内容包括油气水井和计量站自动化建设、油区计算机网络建设、相关软硬件配套等。

大庆油田、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西南油气田、南方勘探开发公司5家单位为a11试点油田。

a11项目由勘探院西北分院承担,新疆油田、大庆油田作为参与建设单位,埃森哲作为项目咨询商。

油气田生产物联网系统(a11)是中国石油“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重要项目之一。主要基于集团公司建设“新疆大庆”战略目标需要、人力资源紧张的实际和油田生产精细化管理的需要。作为集团公司三大标志性工程之一,a11为生产经营平稳较快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2013年1月,中国石油集团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项目启动,数字化新疆油田建设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拥抱自动化建设机遇。新疆油田公司数据公司负责a11示范项目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有采油二厂、风城油田作业区两个示范工程。2013年,实现“全面感知,自动操控,预测趋势,优化决策”的智能油田总体目标。a11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极大地促进了新疆油田a11项目的开展。

数字化塔里木油田建设油气供应物联网系统。塔里木油田加快推进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信息集成应用,管理精细智能。

塔里木油田启动国家油气供应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以来,加快设计和实施,提高了生产数据自动化采集水平。

2012年8月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在油气供应等7个领域开展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其中油气供应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由中国石油具体实施。2012年10月18日,塔里木油田作为油气领域的试点单位,迅速启动项目建设。示范工程预计2014年完成。

塔里木油田通过物联网建设,将从数字油田向智慧油田迈进。塔里木油田通过示范和配套工程实施,初步测算,物联网全面推广应用后的经济效益将达每年4.2亿元。

这套a11系统依托企业现有网络基础,利用Zigbee、3G移动通信等技术,建设覆盖井场的物联网数据传输网络;利用无线传感、GpS、射频识别等技术,实现对油气生产现场人员、设备、环境等要素的实时感知与智能监测。

这套a11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为支撑,重点针对油气水井现场监控、远程自动计量、油气集输监控、生产环境监控、生产动态实时跟踪、故障预警处置等方面,加强油气生产供应的综合管理,实现对站场、作业区、采油厂、炼油厂等精细化管理。

a11油气供应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将实现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实现油气产运销全业务链集成和智能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生产过程本质安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油田发展方式转变。

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集团公司“十二五”乃至2020年前的重点工作,目标是建成信息化中石油。按照集团公司总体部署,物联网系统建设是“十二五”信息化的三大标志性工程之一。物联网技术经过近10年的迅猛发展,在能源、交通、物流、环保等领域逐步走向产业化应用,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网之后的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

总体来说,信息化建设在中石油向国际一流油公司迈进的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提高了管理规范性和管理水平。a11系统实现油气生产地面设施数字化管理和24小时实时监控,将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资料的使用频次。

具体参见图1中国石油“十二五”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总体规划中的a11油气生产物联网。

物联网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实现自动化与信息化有效集成。在系统实施过程中,要借鉴加油站管理系统的建设经验,在搭建平台的同时对生产自动化装备进行标准化;借鉴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经验,方案设计要与劳动组织结构、工艺流程优化相结合。现阶段重点是按照统一架构和标准搭建可扩展的物联网平台,然后通过集中投入和各单位的配套投入,逐步扩大物联网的覆盖范围。

5结束语

党的十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把“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目标体系中,将信息化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中国石油高度重视信息化,在管理提升和基础管理工程建设中,都把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提出了建成“信息化中石油”的发展目标。

开展信息化三大标志性工程建设,标志着中国石油数字化油田迈入物联网与云计算时代,新疆油田公司又第一个提出实施智慧城市、智能油田,使数字油田又迈入了智能油田行列,创办云工业园区,参加“天山云计划”,打造世界石油城,为集团公司建设“新疆大庆”战略目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随着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创新,特别是两化融合、三网融合、工业控制信息化、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给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及信息安全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任务,也给信息化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主要参考文献

[1]汪金生,刘红艳,江池.克拉玛依诞生全球首个数字化大油田[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