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科普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48:46

航空航天科普知识篇1

关键词航空航天知识普及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X738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尽管航空航天科技属于现代化科技的研究成果,但是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和航空航天科技就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历代史册还是民间传奇话本小说中都有着许多行有关的神话传说,比如我国最著名的“嫦娥奔月”这一神话小说,此外还有鲁班制作木鸟等的飞天尝试,这些丰富的想象和勇敢的尝试对于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萌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1航空航天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1.1航空航天的概念

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在对自然进行认识和改造的过程中,所以取得的最大的成果就是航空与航天,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生活中人民一提到“航空航天”,首先想到的就是火箭、载人宇宙飞船等的发射,但是这种认识实际上是错误的,事实上,航空航天也并非是一个单词,而是一组词语,航空和航天分别有着自己的概念:所谓航空指的是地球的大气层范围之内,飞行器所进行的航行活动。而航天则是指飞行器在冲出大气层之后的宇宙空间所进行的航行活动。

1.2航空航天的发展历程

一直以来,人类都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和对飞翔的追求。在二十世纪以前,由于受到较低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民对于宇宙的探索和对飞翔的追求都只能通过想象来进行,尽管有很多先驱者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例如我国西汉时期的滑翔尝试等,但是都收效甚微。直到18世纪热气球的成功升空,人们终于拉开了实现飞翔梦想的序幕。而人类在天空翱翔这一梦想的真正实现实在二十世纪初期,第一架可操纵的飞机被发明出来,并且成功飞行。此后,许多专家人士坚持不懈的努力研究飞行科技,大大促进了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人类探索和征服宇宙的信心。二十世纪中期,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是航空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人们开始正式对宇宙进行探索。

在二十世纪,航空航天进入了科技和事业双发展的“高潮期”。在这一时期,人类的科技发展水平有了质的突破,社会生产力水平也大大提高,这都大大促进了航空航天研究成果的出现。尽管目前人类所进行的航空航天活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其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已经覆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非常有必要进行航空航天知识的普及。

2普及航空航天知识的必要性

在现代世界追求和平的浪潮下,航空航天活动在进行的过程中一直都是以和平、为全人类造福为主要目标的。尽管现在的航空航天活动的初始目的都是为国家军事进行服务,但是其所造成的影响范围并非局限于军事领域,它对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2.1对人们探索、热爱科学精神的鼓励

航空航天技术是人们对于宇宙这一未知世界进行探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具有着鼓舞人心的作用;此外,航空航天技术融合了当前世界各种高新技术,是对人类科技水平进步以及科技人勇往直前、不畏风险精神的完美展示。所以,大力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可以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到当前世界高新技术的研究成果和科技人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探索、创新精神。

2.2对青少年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

向广大青少年进行航空航天技术的普及,能够极大地吸引青少年对于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对自然和宇宙进行探索和改造的热情,提高他们对科学和自然学科的学习兴趣。但是对青少年进行航空航天知识的普及并不代表要求青少年要将学习和工作方向定位为航空航天科技工作。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帮助青少年学会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了解到世界的广大和宇宙的浩渺,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对于青少年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2.3有着相当的经济价值

航空航天技术与其他科学技术相互结合开创出大量的新型技术途径,而这些技术途径的使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卫星通信技术,它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靠性、高质量和高容量以及超远距离等优点成为现代人们进行信息通讯的首选。除此之外,还有地球资源卫星的运用,大大降低了人们进行地球资源的普查的时候所消耗的成本,而且避免了各种意外的发生,大大保障了人身安全。

3结语

尽管目前我国在航空航天技术和事业方面取得了相当瞩目的成果,但是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航空航天科技水平仍然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因此我国需要大量新鲜的航空航天技术专业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加入,但是当前我国民众对于航空航天知识的了解远远不够,尤其是青少年对于航空航天技术的热情和兴趣非常的低,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普及航天航空知识活动,从而提高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对于航空航天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为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培育一批有生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露.航空航天知识与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航空航天科普知识篇2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这是著名的美国航空航天局网站中面向教育者的部分(图1)。其中,按照不同年级以及非正规教育、高等教育等类别,为教育者提供了用于教学的活动方案、视频、图片资料以及相关资源链接和介绍等。此外,该网站还有面向学生的内容,按年级提供了丰富的视频、图片以及活动资料,可以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了解有关航空航天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至高中,以及非正规教育

适用人群:教师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或直接下载

欧洲空间局(europeanSpaceagency)

这是欧洲空间局网站面向教育者的部分,由欧空局教育办公室制作,主要向教育者和学生提供四个方面的内容:动手做项目、教师支持资源、国际合作项目以及教育普及项目。“动手做”和“教师支持资源”部分提供了大量用于课堂以及课外学习航天知识、开展教学和动手实践活动的课件和活动方案。

语言:主要欧盟国家语言,包括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至大学

适用人群:教师、学生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或直接下载

此外,欧空局还有专门面向小学生的网站(,)。

有趣的空间(amazingSpace)

这个教育资源网站由美国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正规教育团队制作。根据哈勃空间望远镜发回的各种信息资料,该团队开发出面向各个年级的、适合课堂的内容,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和认识太空。

网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面向全体公众的和面向教育和开发人员的。面向教育和开发人员的内容包括教学工具(teachingtools)、天文学基本知识(astronomybasics)以及为访问者自行开发教育项目而提供的相关资料(e/poresource)。“教学工具”可以按主题或资源类型进行搜索。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工具”中提供的活动方案和资源来组织学生开展认识太空的活动。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幼儿园至高中

适用人群:教师、学生及公众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或直接下载

斯坦福太阳中心(StanfordSolarCenter)

这个网站致力于向公众和教育者提供有关太阳的各种知识。由naSa资助,作为斯坦福大学太阳观测项目(StanfordSolarobservatoriesGroup)的公众宣传和教育团队,该中心在网站中向教师提供了分年级的课堂活动方案,帮助学生学习有关太阳的各种知识。网站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有关太阳的视频、图片以及小游戏等内容。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至高中

适用人群:教师、学生及公众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或直接下载

科普活动资源服务平台

这是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协科普活动中心)制作的用于科普活动资源共享的网站。该网站提供了大量的挂图、活动资源包等内容,以支持科普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开展相应的科普和教育工作,其中包含有关航空航天的内容,如天文活动资源包。资源包提供了面向学生和老师的天文活动辅导手册、天文活动图片资料以及由学生实施的简单天文实验。教师可以使用资源包里的背景材料进行知识扩展,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天文学的相关知识,引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使用资源包提供的实验设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改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体验天文学的乐趣。

语言:中文

适用年级:小学、初中

航空航天科普知识篇3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航空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0-0119

国内刊号:11-1526/V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8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中科双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航空航天科普知识篇4

关键词:航天科普发展困境破解之道

中图分类号:G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242-03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科学的力量。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

航天科技是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等重大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航天科技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关注,并由此催生出一股航天科普热,使航天科技逐渐揭开神秘面纱,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

国内出版界近年来也积极加入到普及航天科技知识的热潮中,编辑出版了一大批种类丰富的航天科普图书。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以来,出版界出版的集中讲解航天科技知识的在销科普图书达到近300种,涉足航天科普图书出版的出版社数量超过200家。此外,还有很多百科知识类科普图书设有宇宙太空、航天飞行的分册,或有专门章节讲解航天科技知识。如果算上这些图书,航天科普图书的出版数量是非常大的。这对培养社会公众对航天科技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广大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这股热潮的席卷之下,我国航天科普图书的质量与传统科普图书相比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的成绩应该予以肯定。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航天科普图书出版在科普理念、选题定位、内容质量、作者队伍、原创力量、编辑水平、市场份额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成就让人欣慰,但存在的问题也应引发我们的理性思考。

1发展现状分析

1.1内容形式极大丰富,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在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航天科技还带有一层神秘的色彩,众多的航天知识并不被大家所熟知,此前仅有与航天科技相关的少数科技类出版社出版了一些航天科普图书。这时期的航天科普书,大多是概略性地介绍航天科普知识,科普讲解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为辅。因图书出版资金投入所限,图书大多为黑白印刷,只有少量航天科普图书配有彩色图片或彩色印刷。这些图书虽然具备知识的权威性和讲解的系统性,但是出版内容不够丰富,图书表现形式相对单调,趣味性和可读性明显不足。有人戏称那时的航天科普图书“恨不得一本书把读者培养成航天专家”。“科而不普”,是传统航天科普图书被广泛诟病的一个缺点。

2003年以来,随着“航天热”的不断升温,航天科普图书出版的品种不但越来越丰富,而且各出版社借鉴国内外科普图书创作出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在图书的内容和形式上也有所创新突破,开始大量使用图片、绘画和故事来普及航天科技知识,文字讲解更通俗易懂,配发的图片越来越丰富,装帧设计和印刷越来越精美,对读者的吸引也越来越强。从布满文字、黑白印刷的传统航天科普读物,到配有精美图片的彩色航天科普图书,再到加入手绘图、故事元素和趣味性强的航天科普绘本,航天科普图书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图书的可读性越来越强。

比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的《蓝猫淘气3000问――杨利伟航天科普系列》绘本图书,借鉴国外少儿科普图书绘本理念,把丰富的航天知识融入到富有趣味的绘画和故事之中,受到了少年儿童的普遍喜爱。该系列图书一套6本,每本开卷监测累计销量都在1万册以上,在少儿类航天科普图书销量排行榜上居于首位,也是比较成功的一套少儿航天科普丛书。

虽然进步是明显的,但是不得不说,像这类质量优秀的航天科普图书,在国内仍可算是凤毛麟角。同国外优秀的航天科普图书相比,不论是文字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还是书中图片的丰富性、图片信息的内涵、图书装帧设计的精美程度,以及图书中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气质,国内出版的航天科普图书,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2屡屡获奖,却“叫好不叫座”

在“科教兴国”方针的指引下,国家十分重视科普事业的发展。科普图书的出版经常得到一些科普出版基金的支持,也频频捧得国内诸多图书奖项。航天事业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航天科普图书更是屡屡获奖。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促进航天科普图书不断发展进步的一大动力。但是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航天科普图书大都销售得不温不火,没有出现引人注目的畅销图书。现在的航天科普图书首印量一般只在3000~5000册,首印上万册的几乎难觅踪影。还有一些图书做出来就是单纯地为了迎合政府部门的喜好,这大大降低了航天科普图书的社会效益,出版社也难以在出版中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困境解读及对策思考

从现状分析来看,航天科普图书出版似乎走入了一个瓶颈期。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作者、编辑等人才资源的匮乏,也有图书自身选题定位及内容形式上的不足,而社会大环境的限制更是不容忽视。如何突破困境,找到破解的对策,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1应对多种传播媒介的冲击,加速数字化出版进程

目前我国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大步迈进,传播知识信息的媒介和渠道越来越多,新的传播媒介都能快速有效地向读者传播科学知识,这使航天科普纸质图书出版面临巨大的挑战。

不得不承认,诸如电视、多媒体光盘、网络,乃至电影、科学馆等,在信息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下,这些高科技传媒手段是科学普及的最佳传播方式。它们能使抽象枯燥的科学原理变得形象具体,趣味横生。相形之下,靠文字描述和图片静态展示科学知识的纸质出版物未免显得苍白无力。

尤其近年来,每到重大航天活动实施的前后一段时间,各大网站、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会推出或制作相关专题,开辟专门栏目介绍相关活动,其中大量内容都是与航天科普知识相关的航天活动背景知识。这些节目或栏目大都具有跟进速度快、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直观等特点,在很多方面具有航天科普图书无法比拟的优势。特别是互联网上推出的航天科普专题和栏目,对图书销售的冲击尤其严重,这是导致航天科普图书销售不佳的原因之一。

面对这种情况,航天科普图书出版应加速向数字出版转型,以便利用网络多媒体手段,借助重大航天活动的契机,快速有效地推出融合多媒体技术和多种表现能力的数字化航天科普图书。

2.2挖掘优秀的作者资源

没有好的作者就没有好的作品,高水平的科普作者是科普图书出版的必要条件。科普图书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它需要同时具备科学性和通俗性两大特点,优秀的科普图书更是需要浓厚的趣味性来吸引读者,其特殊性便在客观上提高了对作者的要求。优秀的航天科普作者不仅要对航天科技知识非常精通,还必须具备较为深厚的写作功底和人文素养,但投身于航天科学领域又文笔出众并爱好写作的人是少之又少,这自然加大了挖掘优秀作者的难度。

目前,航天科普图书的作者多为高校或航天科研机构的技术专家,当下正是我国航天事业迅猛发展的时期,航天技术专家往往奋斗在科研一线,攻关任务艰巨,很难挤出宝贵的时间从事科普图书的创作。加之目前国内现行的评价奖励机制,并不鼓励科学家们投身科普创作,晋级晋升只看有多少学术成果,不会看写了几本科普读物。这些都成为寻找优秀航天科普图书作者的阻碍。

面对这些难题,一方面,我们应把目光投向年轻的航天科普图书创作队伍中,注重培养专业的航天科普创作人才,这样也有助于改善我国优秀科普作者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的现状。可以在高校中发现和培养青年教师和学生从事航天科普创作,也可采取科学家与青年作家合作的形式,以老带新,在完成科普创作的同时,锻炼新人,使其快速成长起来。

另一方面,我们应向西方国家学习,调动科学家投身科普事业的积极性。在西方发达国家,科学家做科普已经蔚然成风,这被看成是一种社会责任。而我国尚未能形成这种环境和机制,科技界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拿不到课题的做科普,退休的老者做科普,爱出风头的做科普”。搞科普被视为不务正业,或者认为搞不出像样科技成果的才搞科普。科学家在青少年心目中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理应承担起科普职责,因为如果没有科学家群体的参与,任何科普都是无源之水。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明确科普著作是科技成果的一部分,提升科学家从事科普创作的社会地位和职称待遇,从观念上扭转学术界对科普创作的态度,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科学家从事科普创作的积极性。

同样,由于航天科普图书的特殊性,对从事这类图书出版工作的编辑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编校技能,同时还要懂得基本的航天科技知识。但目前,国内出版社编辑的素质还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

对于航天科普编辑自身而言,应明确工作要求,不断学习,注重自我提高。首先,要更新科普观念及出版观念,勇于创新。其次,要适时学习和补充航天科技知识,关注航天科技发展的热点和前沿,保持职业敏感性。最后,要树立市场意识,拓展工作职能。

2.4找准选题的读者定位

图书出版应以读者受众为中心,在选题的策划上,应准确定位读者群并明确读者需求。但现今国内的航天科普图书在选题内容的设定与读者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位。

航天科普的主要对象应是青少年,特别是小学高年级以及初高中学生。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是最需要普及和了解航天科技知识的,而这一阶段也正是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树立科学精神的关键期、黄金期。通过科普阅读强化青少年学生这方面的科学素养,无疑是最为重要和有效的途径。目前国内出版社出版的航天科普图书在选题策划时,大多也是针对这一阅读群体的。

事实上,航天科普图书的主流购买和阅读人群却是孩子家长和学龄前幼儿、小学低年级学生。

初高中学生升学压力大,作业多,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实现升学目标,他们无暇阅读科普图书。即使有一些阅读时间,也大多被文学阅读和网络阅读占据。很多老师和家长认为科普教育与升学关系不大,不鼓励甚至不支持青少年学生阅读科普图书,导致针对该读者群的科普图书销售不景气。反过来,受科普图书出版经济效益不佳的影响,出版社在出版针对该年龄段读者群的科普图书上表现得越来越审慎,导致适合该年龄段学生阅读的优秀图书品种越来越少。除少量引进品种之外,基本上没有适合或受到中高年级学生普遍喜爱的航天科普图书,更不用说经典和畅销的航天科普图书。

相反,由于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该群体反而有大量时间阅读科普图书,年轻父母也很重视该年龄段儿童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是学龄前和小学低年级学生成为了航天科普图书的主要阅读对象。

然而出版社在做航天科普图书的选题策划时,很少将这一群体定位为目标读者群,因此,市场上针对低幼群体的航天科普类图书品种较少,这也是导致航天科普图书销量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内容广受家长好评的《中国少年儿童科学阅读》和《当代中国科普精品书系・航天卷》,很多家长购买后普遍反映:“内容介绍的很深很全面,但是更适合大一些的孩子阅读。”

出现这样的错位现象,说明出版社编辑在选题策划环节没有将市场调研做深做透,没有对读者群的需求和认知能力做准确深入的了解。鉴于此,航天科普图书的编辑在工作中一定不能闭门造车,要培养自己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多做调研,实地了解读者需求,在此基础上做好选题的读者群定位。

另外,航天科普图书的作者和编辑对图书阅读对象的把握还不够深入和细致。

不同年龄的航天科普图书读者,对科学认知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航天科普图书作者以及出版社编辑,要更新科普观念,加强对航天科普图书读者群的认识和研究,特别是要研究青少年群体的科学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心理特点和阅读喜好,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阅读喜好来创作、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特征,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科普读物。

科学普及出版社从美国引进出版的《科学素养的导航图》一书,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将其从学前教育一直到高三所有年龄段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每一年龄段适合于接受哪些科技知识进行了科学规范的分类,最后用图表的形式进行完整的展示。这本书对于推动青少年科学教育的研究以及相关资源的开发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从事航天科普创作的专家和科普图书编辑在进行选题策划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创作和开发出有针对性的航天科普图书是极有意义的。只有使航天科普图书充分体现科普的贴近性,让青少年读后爱不释手,航天科普图书的创作出版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2.5内容形式亟待改进

目前我国航天科普图书在内容上的一大弊病是厚重有余,趣味性不足。

华罗庚曾说过:“深入固然不易,浅出更是困难。”我国的航天科普图书就是在“浅出”上做得还不够。很多航天科普图书在叙述和表达方式上刻板、生硬,失去了科普读物应有的通俗性、趣味性和文学性,有的图书甚至写得像科学论文,专业术语大量堆积,语言晦涩难懂。这样的作品其实并不符合科普创作的要求,达不到科学普及的目的,更不会受到读者受众的喜爱。长此下去,将直接影响航天科普市场的培育和开拓。

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播者传播的信息只有被受传者接受并满足了预期的心理期待,传播的效果才能得以实现。如果图书的内容、形式、叙述等方面给人感觉太厚重,不能引人入胜,那将很难为读者所接受,科学传播的目的就更无从实现了。这就要求航天科普图书在内容形式的创作上要在科学性与通俗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其一,可注重通过绘画、故事等内容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科普书能够激发读者兴致盎然地去探索和理解各种科技知识,而不仅仅是堆砌难懂的名词、枯燥的数字和干巴巴的定理。

比如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出版的《世界航天科普丛书》,就做到了把航天知识融入故事之中,用简洁的文字、生动的情节、有趣的插图来传播航天科技知识,减轻青少年读者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感”,从而激发出青少年的阅读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该系列丛书的阅读效率。

一位青少年读者在当当网评论中说:“整套图书内容都挺不错,个人最喜欢宇宙飞船这一本,该书汇总了各个航天大国的全部宇宙飞船,讲述了人类在太空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惊险故事和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看得我热血沸腾,为探索中失去生命的勇士惋惜,为探索中取得的一次次突破感到无比的高兴。他们的努力付出,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位妈妈从网上订购该系列图书后说:“本来图书是买给孩子看的,但我先生翻看后同样爱不释手。他说里面的故事很多,不是那种枯燥的航天科技知识授课。”

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如果能将面向青少年的航天科普图书当作绘画书、故事书、文学书甚至游戏书来做,那么航天科普图书就不再是一幅冷冰冰的生硬面孔,在好读好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普及了航天科技知识,培养读者的科学精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航天科普图书还有其他几种,如《中国少年儿童科学阅读》《当代中国科普精品书系航天卷》等,但这种出版潜力还远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

其二,应从简单地传授航天科普知识,向弘扬航天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发展。

一般说来,科普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科学知识的普及;第二个层次为科学方法的普及;最高层次为科学精神的普及。科普,除了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想传递给受众。也就是说,科普图书内容的重点应从介绍客体向解剖主体迈进。

在这一方面,中国宇航出版社作为一家航天科技集图公司所属的出版社,表现出了航天专业出版社的深厚底蕴、探索和追求。《天魂:航天精神纪事》是2011年中国宇航出版社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立55周年而编写的一部纪实性文学作品。该书运用纪实文学手法,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再现了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和“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集中展现了中国航天人不怕困难、敢于牺牲的精神追求,揭示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孕育形成的曲折过程。该书主题内容丰富,资料详实,情节跌宕起伏,文字真挚感人,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堪称为“一部揭秘航天人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英雄史诗,一首航天人不懈求索开拓天疆的嘹亮赞歌,一本记述航天人自主创新为国争光的生动教材”。

该社引进出版的《登陆火星》一书,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火星探险车”项目首席科学家史蒂夫・斯奎尔斯(SteveSquyres)博士创作的一部纪实性文学作品。该书作者作为一名参与火星探测项目的科学家,在“精神号”和“机遇号”成功登陆火星并顺利完成探测任务后,详细回顾和记录了参与该项目的整个过程。美国航空航天局“火星探险车”项目团队华裔科学家王阿莲评价该书时说:“该书讲述了从科学目标的确定、科学团队的组建,到成功登陆火星的大量台前幕后、惊心动魄和感人至深的故事,真实记录了本项目中那些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血脉激荡的分分秒秒,为中国未来的深空探测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经验,是中国航天科学家、工程师、科研计划的组织者、领导者、管理人员,以及航天爱好者、青少年和大中学生的最佳参考书。”

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的这些航天主题的文学性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航天科技知识,而且让读者能够从阅读中体会到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这正是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真正内涵。中国宇航出版社的努力与尝试,也极大地丰富了航天科普出版的深度、广度和精神内涵。

其三,航天科普图书还需解决图片和绘图缺乏的难题。

图片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在科普图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受欢迎的知识类航天科普图书,大都具有图片丰富、清晰、拍摄角度好、图片构图和创意佳等优点。目前国内出版的航天科普图书中,大多采用的是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航天活动的图片,其中很多图片是从国内外网站、杂志上借用过来的,图片清晰度不够,分辨率不高,色彩失真,是这类图片存在的一个极难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航天科普图书的表现力。国内航天活动的照片大多分散保存在不同航天科技岗位和细分领域的技术专家手中,这些图片流传不广,再加上受制于保密审查问题,很多难得的镜头和画面,在国内出版物中很难见到。

另外,航天领域的科普专家,大多缺乏自己动手制图绘图的能力,使展示航天科技原理的示意图奇缺,而这些图片对于提高航天科普图书的品位和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专门介绍载人航天的科普读物中,几乎没有哪一本书能够以画面的形式直观逼真地展示载人飞船的内部景象,更难得一见载人航天器生命支持系统的原理图和结构图,也没有哪一本图书能够展示舱内航天服和舱外航天服的结构示意图。对于以介绍载人航天为主要内容的科普读物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建议航天科普作家培养和掌握手工绘图能力,以提高航天科普图书的内容丰富性和品位。航天科普网站也要大力收集并展示航天科技人员制作的相关原理图、结构图和手绘示意图,由国内外航天科普专家以及航天科普图书出版社自由下载使用。

此外,对于国内民用航天科技项目,也要尽可能放松航天科普图书内容和图片的审查,以便相关的科普图书内容有相应的展示载体。建议由相关部门建立定期解密航天器原理图和实物结构图的规则和标准,适时以图片形式向国内外公众展示航天科技成果。这样国内出版的航天科普图书就可以尽量避免使用国外几十年前的老旧图片,不再因为缺乏图片或文图不匹配,而降低航天科普图书的内容表现力和吸引力。

3结语

航空航天科普知识篇5

10月16日,“航天科技连着你和我——院士专家校园行”在重庆一中正式启动

10月16日,由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航天科技连着你和我——院士专家校园行”在重庆一中正式启动。航天科普报告团6名院士、专家,中国科协青少中心项目主管和市科协、市教委领导以及来自重庆部分中小学的1000多名师生代本文由收集整理表参加了启动仪式。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明会主持启动仪式。

“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是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普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神州八号与其顺利对接返回地球为契机,组织院士、专家走进大、中、小学校,宣讲我国航天科技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同时,通过普及航天科技知识,进一步吸引和鼓励更多的青少年热爱科学,热爱航天,使我国航天科技发展后继有人。

启动仪式由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明会主持

本次来渝“院士专家校园行”报告团由6位院士、专家组成,他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高能天体物理学家李惕碚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原中国宇航学会《太空探索》杂志社社长兼主编田如森教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焦维新教授,原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航天信息研究室主任吴国兴教授,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金声教授,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夏青教授。

李惕碚院士在重庆一中礼堂举行主场报告会

航空航天科普知识篇6

“放飞梦想――航空科普教育活动”是波音公司在中国最重要的企业公民活动。2012年是放飞梦想活动的第四年,截至目前累计有645所(次)学校的45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放飞梦想”活动,898名科技教师接受了培训,在校累计授课达到17071课时。活动共组织18次公开课,28次教师培训,累计配发教材和模型套材各52000套:30所学校已将活动教材列为校本教材,59所计划成为校本教材。今年,放飞梦想活动全面覆盖北京地区17个区县的170所小学,并进一步扩展到山西省吕梁山区和自治区首府拉萨。

主讲专家汪耆年老师介绍了从“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到波音公司第一位总工程师王助,从“B&w-C”型水上飞机模型到有趣的科普小实验,广泛的航空知识,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次趣味盎然的航空发展之旅。来自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波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代表以及100余名残障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特教学校的于航老师表示:“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同样也拥有聪明的头脑和美好的梦想。尤其是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他们虽然不愿与外界交流,但却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和才能。这些孩子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情绪很容易波动,课堂上很难集中精力完成一整节课的学习,但在放飞梦想活动的课堂上他们都听得很认真,还能够与汪老师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动,这对他们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放飞梦想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与所有孩子一样的学习航空科普知识的机会,更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连接外界精彩世界的窗口。”

航空航天科普知识篇7

2014年6月19日下午,中国车辆模型运动协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会议室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委员代表参加。会上,航管中心模型部主任王雷做了工作报告,提出了协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大会举行了协会领导及委员代表的换届选举。经委员代表举手表决,航管中心副主任丁鹏当选协会主席、刘会强等当选协会副主席、王雷任协会秘书长。作为专业模型杂志,《航空模型》代表当选了协会宣传推广委员会委员。

此外,大会现场了中国车辆模型运动协会全新会标。部分代表还在会上介绍了各自开展车辆模型运动的经验。(李博翰)

首届中国航空科普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

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航空知识杂志社承办的首届中国航空科普教育大会于2014年6月3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中国梦・航空梦――青少年航空科普教育”。南昌洪都小学、珠海第一中学、杭州大关中学附属小学、602所幼儿园的参会代表就本校如何发展具有航空特色的科普教育做了专项报告。洪都小学创编航空主题音乐剧,将科普教育艺术化;珠海一中创设航空科普校本课程,开全国中小学课程建设的先例;杭州大关中学附小建设网络航空航天馆――飞梦网,将航天航空科普知识与网络相结合,寓教于乐;602所幼儿园,充分发挥直升机所特色文化和科技资源,形成了具有直升机特色的课程体系。广东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山东滨州市教育局局长、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团委书记也就航空科普教育发展作了相关报告。大会还安排参会老师参观了北京航空博物馆及北航部分实验室。(李博翰)

冯如纪念中学喜获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称号

2014年5月27日,冯如纪念中学隆重举行“全国航空特色学校”挂牌仪式。近年来,该校在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此次挂牌是冯如纪念中学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成果展示,也是中国航空学会对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充分肯定。挂牌仪式后,与会领导嘉宾与全体师生还观看了精彩的航模表演,并对如何开展青少年素质教育特别是科技创新教育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梅卫民)

2014年大庆“飞北”选拔赛

6月20日,由萨尔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区教育局、文体局、科协、团委和妇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4年“飞北”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选拔赛在大庆市萨尔图区东新三小圆满结束。

来自萨尔图区东新一小、友谊社区工作站、让胡路区北湖学校等9家单位的70多名运动员及热心观众200余人参加了比赛。各校选手进行了“黄鹂”手掷模型直线距离;“轻骑士”橡筋动力模型滑翔机;“东风一号”带降模型火箭;“小力士”伞降模型火箭等4个项目的激烈角逐。最终,东新一小李勃霖、东新四小万鑫,让胡路区北湖学校、萨尔图区五十五中分获上述项目个人及团体冠军。(杨长德)

2014年河北省迎青奥纸飞机通讯赛决赛

由河北省体育局、教育厅、科协、团省委和妇联共同主办的2014河北省迎青奥纸飞机通讯赛决赛(以下简称“通讯赛”)于6月22日在各分赛区以视频通讯赛的方式顺利举行。来自衡水、保定、石家庄、邯郸、张家口、承德等6市的数千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比赛。

为充分体现通讯赛公平、公正、客观、节俭的原则,省模型协会在单位会员河北科大航模协会的配合下,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在全国率先采用视频实时传输技术,确保了全省多赛区同期、同步开展竞赛。竞赛委员会还应用各赛区视频同步录制技术对各赛区实时传输的视频进行了全程录制,充分节省了参赛人员的时间,保证了竞赛的客观性以及对疑问点的可追溯性。

6月22日下午15点至18点,各参赛点通过视频传输的形式,同时展开了纸飞机奥运五环靶标赛、纸飞机冲浪留空计时赛和纸飞机直线距离赛等项目的比赛。此次比赛对视频直播新技术的尝试性应用,凸显了其客观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等方面的优势,但今后要全面应用还需做进一步的调研和考察。(刘明罡)

全国科技周航空科技系列活动在广东举行

为了更好地传播航空文化、激发青少年的航空热情,在中国航空学会指导下,广东省航空学会在2014年全国科技周期间精心策划并会同航空特色学校及相关单位,共同举办了系列航空科技活动。

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搭建全省航空航天科教活动平台、组织各单位和学校开展科技节活动、组建省航模表演队为大众服务、批复北理工珠海航空学院设立航空科普教育基地、北理工珠海航空学院与中航通飞研究院共建协同研发中心、开展省内大学生航空科技交流等。(梅卫民)

北京市门头沟区航模比赛

2014年6月14日,北京市门头沟区航模比赛在新落成的区少年宫举行。比赛共设9个项目,来自全区十几所小学的200多名同学参加。开幕式上,区教委及少年宫的领导参加并讲话。北京市模型运动协会的专家亲临指导工作,对门头沟区青少年航模活动的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门头沟区地处北京西部山区,科技活动师资相对薄弱。但近几年区教委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区各校陆续开展了航模、机器人、无线电等深受同学们喜爱的科技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课余生活,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欢迎。(北京市模型运动协会)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航模表演活动

2014年6月15日,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了首届青少年航模、车模表演(体验)活动,本次活动以“告别网瘾,飞向蓝天”为主题,由建水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发起,超越航模承办,来自个旧航模群的10余名航模爱好者参加。

表演项目包括车模、四轴飞行器及F3p固定翼飞行。表演结束后,现场学生还受邀与个旧的航模爱好者们进行了一对一的小四轴体验飞行活动。据悉,建水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和超越航模还将在暑假期间,为喜爱航模的学生们开设培训辅导班,使更多的孩子喜欢上航模这项有益身心健康的科技体育活动。(肖自力)

分宜一小举办2014全国青少年纸飞机通讯赛选拔赛

航空航天科普知识篇8

太空新旅。天空课堂

6月20日,神舟十号再续飞天传奇,将课堂从讲台延伸至太空。在短暂的40分钟里,三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里分别演示了空中旋转打坐、太空称重、神奇单摆、旋转陀螺、魔幻水球这五项神奇的物理现象,并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让神秘而遥远的宇宙第一次被拉近到普通中国人面前。

此次太空授课,有包括少数民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港澳台地区学生代表在内的33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地面课堂活动,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组织收听收看了太空授课活动实况。北京的汇文中学是这次参与地面课堂互动的学校代表之一,该校的一名高一学生表示,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水球实验,这让他对水的表面张力有了直观的了解。香港第一个开设航天科技课的邓肇坚维多利亚宫立中学的李裕威老师表示,这种在太空授课的特别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互动,学生亦会感到距离拉近,学习热情将更高涨。

这场特殊的太空授课也使得中国的“太空长征”再次成为焦点。美联社称,这是中国使军方支持的太空计划走进普通百姓生活的大胆尝试。美国宇航局顾问委员会成员约翰·劳格斯顿20日接受采访时称,“航天知识的普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进步水平。”

世界目前只有美国开展过此类活动。早在1986年,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就被选中,参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教师在太空”计划,但不幸机毁人亡。2007年,另一名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肩负着航天员、教师和“麦考利夫的继承者”三重身份的使命,随“奋进号”飞上太空,弥补了21年前的遗憾。

作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太空授课的国家,此次太空授课不仅将提升全民对航天的兴趣,还会从应用上推动天地大容量信息处理产业的发展。

科普创新放飞梦想

科学是一个求知、求真的过程,而求知求真需要动力。很多大科学家都是从小对科学现象产生浓厚兴趣后,才一生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宇航员在太空演示的单摆实验等在地面实现不了的事情,会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很多“为什么”,进而吸引他们去探究神奇的太空现象背后的本质。

航空航天科普知识篇9

>>教育资助在美国体育教育在美国婚前教育在美国惩罚教育在美国在“航天飞行”中彰显素质教育美国航天靠“土豪”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及其航天飞行航天运输在崛起在美国亲历性教育美国为何终止航天飞机项目?基于问题的学习在航天工程教育中的应用美国防部对在轨卫星维修飞船服务于军用航天器感兴趣军工航天:美国军事战略东移形成利好后航天飞机时代的美国美国6大商业载人航天公司美国航天员的训练设备中国年度航天发射首次超美国美国军事航天战略转型大揭秘美国“航天飞机时代”画上句号美国航天业开启商业模式等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网页中的主版块称之为“naSa,教育”(naSa,education),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辅助版块。

在naSa教育网页的主版块下,设立了四个主栏目:“关于naSa教育”,“适合于教师”。“适合于学生”和“儿童俱乐部”。在“关于naSa教育”的主栏目下,有7个子栏目:“关于naSa教育计划”、“教育领导层”、“naSa中心和设备”、“naSa任务主管”、“绩效考核”、“教育计划”和“联系方式”。我们来看看naSa是如何介绍它的教育计划的:“naSa航空和航天发展的历程,加深了人类对宇宙的了解,实现了先进技术的突破,增强了航空旅行的安全和扩展了前沿科学的研究。这些成就都是来自于一个共同的起源:教育。现在,美国进入了第二个世纪的飞行,必须恪守自己的诺言,进行卓越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教育,确保下一代美国人能完全承担起建设美好未来的重任。naSa将继续继承以往的传统,投资美国教育计划,支持美国的教育者们,这些教育者在准备、激发、鼓励、培育今天幼小的心灵成为明天的劳动力中起着关键作用。”其中,规定了今后naSa将继续奉行三个主要的教育目标:1)加强naSa和学生们的联系;2)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兴趣,为这些领域的研究培养接班人;3)为naSa培养接班人。在“教育计划”子栏目下,按照字母的顺序,列出了naSa的教育计划项目,多达80项,可见naSa对学生教育是多么重视。

此网页的特点是分别针对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GradesK-4)、小学高年级和初中(Grades5-8)、高中(Grades9-12)、大学生和研究生(Highereducation)知识水平的不同,提供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或者教材,使老师和学生可获取精确到年级的科普资料。在“适合于教师”主栏目下除设立了上述4个子栏目外,还设立了“非正规教育”、“教学材料”、“教育tV时间表”、“最近的机会”。对航天教育感兴趣的教师们点击这些栏目,不仅可以获得适合自己教学所需要的教材和教学用具,而且可以了解最近naSa为学生们提供参加航天活动的计划,有心的教师有可能通过它为自己的学生争取到参加太空实验的机会。例如,老师点击“Grades5-8”一栏的“教学材料”,就可以找到很多教学材料,例如,银河系中的运动物体、天空中的星星的发现、空间站介绍、太空植物的生长、空间站进行的实验等。

在“适合于学生”主栏目下,也设立了上述4个子栏目和“最近的机会”栏目。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学识,从不同栏目中学习感兴趣的航天知识和参加naSa有关的活动。例如,“GradesK-4”适合学龄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栏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主要是以“玩”为主,或刚刚转入正规的学习,他们好奇多问、活泼好动、行为和学习缺乏目的性,要让他们掌握深奥的航天知识很困难。因此,naSa根据他们年龄的特点,在这个栏目中,采用讲故事、看图片、放视频、在玩中学、形象化的教学等方式,向孩子们灌输航天知识,激发他们对航天的兴趣,例如,有一个游戏是“帮助我穿上航天服”。但是,Grades9-12的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多,所学的各门学科基本上反映着自然、社会和精神现象的客观规律,逻辑性、系统性很严密。在学习中要求他们不仅要发挥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而且还要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是一个人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也是一个人开始严肃考虑自己未来生活道路的时期。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naSa采用介绍比较专业性的航天科普知识、为他们提供参加航天实验机会、鼓励他们参加naSa的航天任务和参加航天知识大赛等方式进行航天知识教育,这些教育可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促使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把他们培养成今后自然科学研究和航天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naSa还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设立了“儿童俱乐部”栏目。这个栏目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学习航天知识的乐趣,孩子们可以通过游戏,过一把当“火星航天员”的瘾,也可以随着卡通小动物“雷蒙”参观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和航天飞机,“雷蒙”与真正航天员的访谈节目还可以使孩子们了解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很多航天知识。

naSa的另一项传统是希望可以培养高质量的科学、工程学和数学学科上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而这种培养往往是通过科学竞赛或者提供实习机会的方式来实现的。2010年3月,naSa开始为公众中的申请者提供到naSa实习或者参加科研工作的机会,藉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的研究和空间探索研究任务。其中,表现优秀申请者还可以获得由naSa提供的总额高达970万美元的奖学金。更可贵的是,公众参与过程十分简单和公开透明,所有申请者都可以在naSa的网站上找到并且申请所有的职位和参加naSa的工作。这些内容在naSa教育网站中也充分地体现出来。

形形的航天教育计划

naSa充分认识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是一个很好的航天教育平台,它利用这个平台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学生实验和教育活动。概括起来,包含了以下五方面内容:

为学生设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这些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或者科技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专门为学生设立的,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例如,“中学生获得地球知识观测”是一项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教育设立的项目。为了进行此计划,美国航宇局特意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了专用9罩相机,学生通过遥控拍摄了他们需要的地球照片和负责照片的整理工作,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只负责安装和撤卸照相机及传输照片。

在教室中完成的太空实验。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太空特殊环境(如,微重力、辐射)的影响,学生们在他们的自己的教室中完成模拟太空相应条件的实验,或者进行空间站上专业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的实验。这些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们通过对比地面实验和太空实验的结果,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就可以知道太空的微重力等特殊环境的影响。这种类型实验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学生们在地球上的教室内种植种子,与此同时,航天员在国际空间站上种植同样的种子,对比两组种子发育过程的不同,就可以了解微重力对种子发育的影响。

参加美国航宇局的研究实验。美国航宇局的很多研究是招募学生们来帮助完成的。其中的一些试验是专门安排来“激发下一代探索者灵感”的。另一些是学生们作为“配角”,参加到太空实验中。例如,美国航宇局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的一项毛细流动实验,目的是观察微重力环境下,复杂几何形状容器内的毛细流动和液体流动情况,其结果可应用到未来太空船的低重力流体系统设计的计算机模型中。在此研究中,招募了很多学生:中学生参加了分析和地面实验,大学生提供实验支持,研究生和博士生进行建模模型和缩减数据的工作。

参加国际空间站的工程活动。参加者主要是高等学校和大学生,他们参加国际空间站硬件的研发,或在科学支持中心工作,学习如何参与科学操作活动。典型的例子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们参与了“球面”零重力实验卫星的研发工作,这颗卫星是放置在国际空间站上用来示范卫星编队飞行的动态过程。学生们参与了概念论证、实验设计、装配、检测和运行全过程。

教育性示范活动。为了提供航天教育的特殊资源和为了激励学生们学习航天知识的兴趣,美国航宇局将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室”,让航天员在太空进行简单有趣的太空实验,并将它拍摄下来,做成视频教材,提供给学生们,以便进行航天教育。或者,允许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向太空飞行的航天员提问题。这些变化多样的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扩展了他们的课堂知识。

这些计划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和扩大想象力的机会,并吸引了具有各种水平的学生(小学生、中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参与此活动。甚至是大一的学生也有机会设计自己在空间站上想进行的实验。很多中学生参加了国际空间站的研究项目,这些项目有助于他们今后选择数学、自然科学和其它技术领域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很多大学生直接参与国际空间站的研究工作,完成了很多与国际空间站有关的项目。

可能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像这种方法一样能够更好地激起下一代科学探索的欲望。这些活动除了使学生们获益外,对教师也有益。在进行每项实验前,首先要培训教师,为教师们召开一些研讨会,让他们首先了解有关的航天知识和如何进行实验操作,以便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扩大国际空间站的影响。教师是激发探险精神的巨大源泉,教师们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他们的教学,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此活动。

创新夏季计划

航空航天科普知识篇10

热词:儿童百科视频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

《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以下简称《飞向太空》)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16年最新推出的一种新型儿童百科,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将多媒体视听技术运用到书中。“视听百科”,顾名思义,就是看得见影像、听得到声音的百科图书。将视频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与传统出版物相结合,会带给读者一种神奇的阅读体验。

超级视听――新科技手段与传统出版物的完美结合

为了使知识内容更具直观性、趣味性、互动性,让图书“活”起来,我们设计了“白矮星”“宇宙大爆炸”“太阳黑子奇观”“隐秘的暗物质”“狗狗宇航员”等30段太空视频,将其生成二维码,植入书中。读者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宇宙的种种奇观与桩桩趣事就会通过精彩视频一一展现。这些视频变平面阅读为立体观感,化抽象概念为形象展示,使读者获得立体式情境阅读的神奇体验,身临其境般遨游于太空。

aR增强现实立体呈现是近几年在出版物中应用的多媒体新技术,如何运用这种技术拓展本书知识内容,并使其好玩、好看、好用,编辑和aR设计师颇费了一番心思。经过反复设计、审改和调试,最终完成了“太阳系”“日食和月食”“飞向太空”“神舟牵手天宫”等6个增强现实的配置。读者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下载本书中的“飞向太空app”,选择“列表模式”或“扫描模式”后,即可自动链接,进入互动环节。读者可以点开任何一个内容观看,可以触摸、拖拽画面中的航天员、望远镜等形象,还可以对它们进行旋转、缩放等操作。

这两种视频的应用,将新科技手段与传统出版物高度融合,将无限遥远的太空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书中的知识内容得以延伸和拓展。同样一本书可以多次阅读,多角度阅读,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带给读者多重阅读体验。

选题的意义――中国孩子自己的太空百科

“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能穿越黑洞吗?”“真的有火星人吗?”“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航天员?”“中国何时能建造空间站?”这些问题一直是少年儿童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男孩子,对遥远的星空、各种天体天象和航天知识充满了好奇。但是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图书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制作的太空类图书,特别是儿童百科图书,以引进版权的居多。这些图书装帧精美、设计新颖,有许多珍贵而精彩的图片,知识内容包括太空知识和航天知识。但对中国探索太空的历史、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现状,这些书中几乎没有涉及。由此,编纂一部以太空知识、航天知识及中国航天为主要内容的儿童百科全书,在当前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与此同时,我们的策划融入多媒体新技术,以一种全新的视听形式打造本书,书名就定为《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

组织编纂――原创和权威专家及作者团队

在编撰时我们尤其关注中国原创特色和优秀权威作者的结合。我们聘请到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博导李竞、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白武明、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项目首席科学家王俊杰、中国航天报总编石磊、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何香涛、“东方红一号”卫星设计组副组长潘厚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等,组织专家成立编委会,请专家们对设计的样张提意见,就本书的框架、知识内容和编纂理念展开充分的讨论。各位编委老师对本书的中国元素及原创理念给予肯定,并分别承担了部分撰写工作,还提供了珍藏的图片做为本书配图。

精心打磨――多方合力呈现精美图文

编撰过程中,我们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老师担任编委会主任。欧阳老师对全书样张进行了严格的通读和审改,针对知识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文字、配图、设计等细节都提出了修改意见。特别是全书的框架和主题顺序,经过欧阳老师反复斟酌和调整,最终确定七个部分的顺序和篇章页主题名称为:浩瀚的宇宙,奇妙的星空,太阳系掠影,太阳、地球和月球,眺望宇宙的眼睛,飞向太空,中国航天。全书开篇从整个浩瀚的宇宙到四季星座,然后描绘我们的太阳系,再到人类居住的地球和太阳及月球,再描述人类通过望远镜、航天器等不同手段、向外探索的过程,以及我们中国航天人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由远及近,由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到太空探索的科技发展,知识的展现层层递进,极富逻辑性。

我们还聘请了北京天文馆、国家天文台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几位专家为本书撰稿。作者的文稿专业性、知识性强,但有的表述比较成人化,不适合少儿阅读。我们将作者的原稿进行编辑加工,重新提炼知识点,再将文稿交给美术设计人员,进行配图和排版设计。设计的样张经过编辑与作者、编辑与美编的多次沟通修改最终完成。为了使图片更好地图解知识、拓展知识,书中配置了大量颇有震撼效果的太空摄影图片,美术师为本书绘制了各种手绘图、结构图、示意图和图表,如宇宙大爆炸、中国的星空体系、木卫三的冰原、星际旅行、神舟飞船结构图、飞船技术改变生活图表等。

编读互动――成就一部与众不同的儿童百科

本书也是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互动中编撰而成的。编撰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名家邀你编百科――太空‘冷’问题征集”活动,在北京七中、北京五路通小学及网络上,征集了数百条中小学生提出的最感兴趣、最有创意的问题。编辑从中精选出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由天文学家和航天专家撰写答案,设计成“奇思怪问”版块收编在书中。

另外,我们还加入了“中学生天文联盟”“全国天爱交流群”等QQ群和微信群,与这些小太空探索者交朋友,和他们探讨太空事件。这些交流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学生们关注的许多热点问题都做为知识内容编辑到书中,如2015年12月中国发射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美国猎鹰9号火箭的成功回收,2016年2月天文学家发现引力波等。2016年4月,霍金在新浪网开通了微博,其内容引起公众对太空和未来星际旅行更多的关注及探讨,在少年儿童中也掀起了一波涟漪。正值本书开印之时,我们也及时将霍金开微博及微博内容增编到书中。

可以说,这些学生中的小太空探索者与编委、作者和编辑一起,共同成就了这部与众不同的太空百科全书。

太空梦――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

《飞向太空》全书设计了100多个主题页,500多个知识点,配图1000多幅。全书将中国航天做为重点知识内容,设计了“长征”运载火箭、中国航天发射场、“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百里挑一的精英、中国探月工程等主题页,全面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等知识,展示中国航天员为实现飞天梦想进行的艰苦训练和不懈努力。另外,还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盖天说、浑天说、浑仪、简仪及中国古代的星空体系等知识,将中国天文望远镜、中国的天文台、北京天文馆等设计为主题页,通过详尽而生动的知识介绍和图片展示,拉近读者与天文台、天文馆及天文观测的距离,以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走进天文馆等科普活动场所,参与到天文观测等活动中,更多地认识中国航天,关注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