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市场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2:53

文化创意市场前景篇1

近些年来,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不错的成果,具体表现为:由于在艺术造型方面的文化创意,促使法兰瓷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飞速发展,并且在国际市场中畅销,目前在全世界已经有五千多家的法兰瓷直销点;景德镇陶瓷在日用方面的文化创意,使得纳米陶瓷的市场得到了一定的扩展,未来的市场空间宽广,例如陶瓷牙套、陶瓷刀具等等。同时,景德镇还建设了大量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2005年香港著名文化创意连锁机构“乐天陶社”入驻景德镇雕塑瓷厂,新颖的理念吸纳了一大批外地艺术家创作团队,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已经成功开展了多场中外艺术家的陶瓷座谈会、若干场陶瓷创意时装秀以及展览会;而三宝国际陶艺村,已经发展成全球陶瓷艺术家的一个小型俱乐部,不单单是一个陶瓷旅游的观光点,同时还是一个我国陶瓷文化国际交流的关键地,自2000年正式开放以来,每年会吸引100多名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的海外艺术家来此创作,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世外“陶”源,该地已经成功组织或参与了众多重要的国际陶瓷艺术盛宴,成为中西方陶瓷文化与技艺沟通、交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平台与窗口;正在启动的景德镇重点创意产业项目——“陶溪川文化产业园”,规划总占地1300亩,横跨2个中心城区,将修复、改造和利用11家陶瓷工厂的工业遗存,打造一个涵盖各类艺术工作室、餐饮、商务酒店会所、休闲剧场、博物馆、特色精品街、主题客栈、百货商场等多业态的特色文化园区。据统计,近年来景德镇市陶瓷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2010年1到7月,景德镇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亿元。2009年景德镇市文化产业值约85.5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7.4亿元。2010年,景德镇市文化产业总产出约103.45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约20.82亿元,占全市GDp的4.98%。2007年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截至2012年1月,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就业人数达5万人,2011年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创意产值达62亿元。现如今,景德镇各类创意工厂、作坊和名人工作室已达4000多家,并拥有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2012年,景德镇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超过100亿元。“十二五”期间,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力争形成1万个工作室,年收入达到500亿元。届时,将实现陶瓷产业由低端制造向知识经济转型,形成以高新技术陶瓷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为双引擎的大陶瓷产业格局,实现陶瓷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文化创意如滚滚大潮在瓷都大地涌动,未来的景德镇将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之城和创意之城。

2.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发展理念滞后

景德镇地处我国的中部地区,在观念上比较的落后,因循守旧。因为景德镇对国际市场中陶瓷行业的发展状况不清楚,而在生产陶瓷产品时,产品总是一样的,没有任何的新意,进而错失了景德镇在全球市场中发展与壮大的良好机遇,进而使其远远落后于其他的产瓷区。当前,景德镇广泛吸纳、承接了许多陶瓷企业,但是又忽视其将最初的陶瓷产业资源型产业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趋势。

2.2缺乏大型龙头企业

景德镇陶瓷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和个体作坊为主,大多数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约占景德镇陶瓷工业企业总数的97%。景德镇陶瓷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一方面导致众多企业在发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例如小型企业和作坊,企业信用差、管理和融资能力差、销售渠道难等。另一方面规模企业小,从而导致整个市场经营秩序混乱、价格管理不规范等一系列的问题。第三就是会导致景德镇陶瓷企业缺乏明显的产业分工链。景德镇缺乏大型的龙头陶瓷企业,这阻碍了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3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充分

陶瓷创意成果是其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关键,但是在国内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中,频频出现陶瓷仿冒,冒用景德镇陶瓷的外观、名人作品以及著名商标等事件,侵权手段多种多样。假使不对优秀的文化创意进行有效的保护,那么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就无法走的更为长远,将严重制约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2.4企业融资比较困难

因为大多数陶瓷企业的规模都不大,投资主体较为单一,竞争力较低,要想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陶瓷企业在自筹资金上明显不够,各级政府财政对这一领域的投入有限,银行贷款较为困难。在这种极为困窘的情况下,景德镇至今还未出现陶瓷上市企业,不能由资本市场中进行资金的筹备,所以陶瓷企业的融资十分困难,这已经对陶瓷企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5人才的大量流失和结构失衡

景德镇所在的位置是江西省的东北部,而江西省又属于我国中部地区,所在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经济欠发达,人才的薪资待遇不高,这种现象不但导致了原有陶瓷人才的大量流失,并且一些在景德镇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也到其他经济发达的城市找工作。景德镇市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主要是以陶瓷制作技术人才为主,陶瓷创意设计型人才却非常短缺,同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也体现出不合理的状态,存在着严重的断层现象。

3.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大力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创业行业,对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助于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二,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提高该城市的形象相辅相成;第三,对推动景德镇陶瓷产业基地的发展与建设极为有利。为了能够有效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应该从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有机结合,创造有利于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环境与政策,以便吸纳大量的资源,进而促进陶瓷产业的飞速发展。

3.1转变陶瓷发展理念

景德镇的陶瓷产业应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第一,对发展理念进行更新,转变思维方式,在陶瓷产品中大量加入文化的元素,以便使陶瓷产品具备创意性、艺术性以及文化性。在卫生瓷、建筑瓷等产品中加入了文化元素,能够极大的提升陶瓷的收藏价值与观赏价值。第二,大力创造创意环境与氛围,将一些陶瓷文化遗址或博物馆等,可以免费向广大民众开放,例如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景德镇古窑遗址等。利用宣传教育培训的方式,大力支持与鼓励民众的创意,并且提供一定的机会与平台给民众,展示其文化创意,让广大民众感受到创意的生活,以便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优化企业资源,走强强联合集团化经营模式,形成品牌效应

景德镇陶瓷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缺少,如果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企业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应该走强强联合的道路,整合相关资源,走集团化经营。把那些具有陶瓷文化创意的小作坊、工作室融入大型的陶瓷文化创意企业,形成产业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便于更好地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景德镇虽然以“瓷都”而闻名海内外,但是景德镇的陶瓷驰名商标和品牌却十分稀少,远没有形成品牌集群效应,因此陶瓷文化创意企业应当走以品牌发展为战略,提升陶瓷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按照梯次培育的发展要求,积极创立名牌商标和品牌,走品牌集群效应,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3.3健全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其核心资产就是文化创意,并且该创意集中体现在诸多方面,例如文化艺术、技术以及经济等。因为在对文化创意知识进行转移的过程中,不存在排他的特性,假使没有较为健全的知识产权加以保护,文化创意将受到严重的侵害,进而导致极为复杂、混乱的场面,最终不利于整个陶瓷产业的发展。所以,应该在当前已有的景德镇陶瓷保护制度的前提下,逐渐对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改进与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文化创意具体表现为三大方面,分别是:第一,对创意非排他问题进行处理,对创意的回报加以有效的维护;第二,对文化创意有偿扩展加以支持,将创意的运用范畴逐渐拓展,以便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第三,构建科学的投入收益率,促使资源自觉追求文化创意。

3.4改善陶瓷产业的融资体制

要求金融机构增设专项贷款给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在单独审贷的前提条件下,适度的倾斜于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对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融资体制的进一步变革,扩宽市场的准入领域以及条件,大力支持与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相关的陶瓷文化项目与设施的发展与建设当中。开辟多种多样的融资途径,以便构成由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一个投入机制,例如企业的投入、银行的贷款、政府的投入、证券融资、境外资金以及社会捐赠等等。对于具备市场化与社会化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专项投资基金的设立,予以支持与鼓励,构建产业风险投资体制,使资本退出的道路更加的通畅。

3.5优化人才管理模式,改善人才资源的结构

大力鼓舞各大高等院校以及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例如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设立有关于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课程,并且依据市场的需求信息与产业链信息,制定或者是合理调整陶瓷人才培训的方针,以便培育出大量的、适应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定期选取优秀的陶瓷文化创意人才到国外深造学习与进修,大力培育具备较高层次水平的陶瓷文化创意的各类人才,例如经营方面的人才、管理方面的人才以及创意专业方面的人才,以便打造具备较高声誉的陶瓷文化创意方面的专家与人才,进而构成一个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人才的梯队,对人才资源结构进行改善。此外,制定有关的人才奖励制度,设定专项资金对优秀的、突出的陶瓷创意人才进行奖励,尤其是对一些在陶瓷文化创意上具有突出作为与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以兹鼓励,针对一些比较拔尖的优秀人才给予丰厚的薪资待遇,进而有效吸引大量国内外的优秀人才进入景德镇陶瓷产业。另外,还必须对传统的人才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与创新,将市场在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当中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以便完成陶瓷文化创意人才单位所有制转化为人才社会所有制。利用人才中介这一平台,构建有关陶瓷文化创意人才的信息档案资源库,进而促使陶瓷人才的有效流通。

4.结束语

文化创意市场前景篇2

关键词:文化创意;南充;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1南充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1.1资源——有组合无整合

在当今旅游发展时代,传统旅游资源虽不是旅游发展的必备因素,但资源优势依旧是旅游开发最基础的优势。《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修编》(2013-2020)将南充市旅游资源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进行分类评价:共涉及有7大主类,22个亚类,65个基本类型。[1]南充资源种类丰富,等级较高。但在旅游开发中仅仅进行了资源的简单组合,未进行整个区域层面的整合。如阆中古城,依托5a景区创建及部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将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锦屏山公园等周边景点统一组合,但未跟周边的异质性资源,如与升钟湖、故里、剑门关等进行整合发展,致使远距离游客到达阆中之后,逛逛古城就觉得无所事事,增加游客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使阆中古城跟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相比失去了优势。

1.2产品——有亮点无卖点

南充具有丰富的旅游产品,截止2015年底,拥有a级景区18家,星级酒店26个,旅行社49个,旅游运输企业3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2个。此外,还拥有地方特色的住宿——川北民居客栈、农居、民宿等,地方特色演艺——阆苑仙境、川北皮影等,地方连锁餐饮——川北凉粉、陶然居、巴国布衣等。产品特色突出,但卖点不足。如升钟湖景区,以“世界钓鱼城”闻名,每年9月,都会举办世界级的钓鱼大赛,但大多数游客到此以后,沿湖转一圈就感觉无所事事。鱼是升钟湖最大的亮点,钓鱼活动是其最大的特色,但这种特色和亮点没有转化成卖点吸引消费者。鱼文化、渔文化是中国传统祈福文化、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年有余、渔樵耕读等是最直接的例证。升钟湖的产品开发中紧紧围绕“鱼、渔”二字大肆挖掘相关文化内涵并以游客可以直观感受的产品项目表达出来就是其最大的卖点和引爆点。

1.3市场——有宽度无深度

南充市旅游宣传方式多样,涵盖有营业推广、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等,在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南充市的知名度一直不高,往往被外省人误听为“南通”,城市给游客的记忆不深刻,没有标志性的景观和场景,虽说城市的知名度不完全依赖于旅游宣传,但是作为旅游目的地城市其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旅游市场的辐射力。南充旅游宣传给客源群体造成的这种混淆不清、模糊定位的场景主要在于市场营销有宽度而无深度。虽采用一系列的营销方式,在各大城市、媒体进行多方位推广,但活动的连续性,主题稳定性不强,使得消费者对南充的形象记忆模糊。就从南充的旅游形象口号上来说,从“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到“南充,嘉陵江畔最美的记忆”、“南充旅游,嘉陵江畔最柔美的记忆”再到如今的“嘉陵江——中国的莱茵河,中国的美女河”,可以发现这些年南充旅游形象口号悄然“变脸”,虽主题字眼都是嘉陵江,但特色不突出,让人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其次,南充旅游营销的方式丰富,涵盖了当下营销的主要渠道,但是各个渠道之间没有形成体系网络,缺乏目的地旅游营销系统,导致带来的营销效果不明显。

1.4产业——有活力缺引力

南充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要素日臻完善,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除传统产业要素之外,涌现出众多新兴业态,红色旅游、民宿、露营、养生旅游等等。各要素产业均红火发展,活力十足,但产业之间未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且无核心产业引领产业体系发展。目前仪陇县旅游业以故居5a景区创建为引领,实现了民宿、露营、红色旅游等业态的齐头并进,但依旧未充分发挥其品牌效益,文娱产业、创意产业发展不足,导致游客的游览体验大打折扣,使景区过多的停留在观光时代。

2文化创意助力南充旅游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集合体,欧洲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在英国、美国、日本等老牌制造业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增加值均超过GDp的8%,虽然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不同,但在内涵上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延伸,约翰•霍金斯的“theCreativeeconomy:howpeoplemakemoneyfromideas”一书从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娱乐基因等多个方面对创意经济的内涵和外部表现做了易于理解的阐述。他认为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自身的创造力,拥有个人性、独创性的意义。虽然霍金斯并没把旅游业归属于创意产业,但他也肯定了创意产品除有形的商品外,还包括服务项目。Landry(2000)提出了“创意城市(creativecity)”的概念,自此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形象塑造力登上了历史的舞台。[3]这之后Caves的《创意经济学》和RichardFlorida的《创意阶层的崛起》都指出了创意组织区域聚集对于形成“绝对性竞争优势”的重要性。随着旅游与创意之间关系的日渐紧密,新兴的产业融合趋势改变着传统文化旅游的格局,RichardsandRaymond(2000)最早提出了“创意旅游”的概念,Richards认为旅游和创意产业的日益融合预示着旅游研究的关注对象将更多地从有形的遗产地转向非物质文化领域,创意产业将更多地参与到目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创意旅游是逃离大众旅游复制品的一条路径,它提供了更灵活、更真实的互动体验,但它同时带来旅游地商业化的潜在危险。[4]国内,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最先受到关注的是艺术创作与旅游开发的结合,2007年后以创意经济为背景的旅游产品研究逐渐增多,在对待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态度上,戴学峰认为工业遗产旅游是一条促进旧城改造和旅游发展的好路子[5],但杭间等却对文化创意产业采取了客观谨慎的态度,认为过渡的商业化包装对艺术产业是一把双刃剑[6]。经过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关系的讨论,在相关研究的有序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与“影致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休闲旅游方面进行了结合,产业融合的研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郑斌(2008)等从“一站式体验”角度出发,认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是相关产业要素在特定空间内的聚集,并总结了园区开发的5种主流模式。[7]南充历史悠久,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首先,南充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早在唐尧、虞舜之前便谓“果氏之国”,春秋以来历为都、州、郡、府、道之治所。南充是三国文化、春节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辉,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川北皮影饮誉中外,孕育了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史学大家陈寿、天文历法巨匠落下闳和开国元勋等众多历史名人。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元素;其次,南充是川东北区域科教文化中心,拥有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等普通高校4所、中职学校42所和科研机构80多个,科教资源丰富,创新人才集聚;最后,南充市政府极力搭建创新创业载体,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同时,基于南充目前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南充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首先南充丰富的文化资源目前没有形成文化品牌,“绸都”的丝绸品牌不及杭州,“三国文化之源”的三国产品不知名,红色文化的红色线路不突出……南充文化旅游在多样化的文化选择中迷离,没有重点,更没有特色品牌;其次南充的旅游资源以文化资源品质较高,且旅游开发以地方文化为核心才能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和独特性,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而文化创意产业的与旅游的结合发展是实现文化旅游开发的创新途径。最后,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涵盖了第三产业的众多产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南充旅游再次腾飞的基点。

3南充旅游业创新发展路径

南充具备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能力,南充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依赖于文化创意产业,其发展路径主要有:

3.1文化丰富产品,旅游产品文化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对异质文化的体验。文化的触动会让旅游者记忆深刻,同时产品的文化包装使其独一无二,在“文化牵引经济”的时代背境下,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应成为旅游产品开发的根基和源泉。南充文化资源丰富,三国文化、丝绸文化、春节文化、风水文化等镶嵌于嘉陵江流域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嘉陵江文化。产品的文化包装,能丰富产品业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以南充三国文化为例,南充作为三国文化之源和发源地,培育了我国西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境内三国遗址较多,诸如万卷楼、张飞庙、谯周墓、王平墓、瓦口关古战场等,是国家旅游局认定的三国文化旅游重要节点。然后,南充目前的三国文化紧紧局限于遗址展示,未进行深度挖掘和延伸开发利用,致使游客对于三国文化的感知有限。可开发三国文化主题游乐园、三国文化情景剧、三国文化旅游纪念品等旅游产品,并以此场景为基础,承接三国文化影视剧的拍摄,将建筑文化、场景空间与影视、演艺结合起来,增大产品的利用效率和知名度。

3.2创意整合资源,旅游开发创意化

南充不缺乏旅游资源,但缺乏资源整合,尤其是创意性整合。将资源整合开发,既减少了同质产品的内部竞争,又可以增加产品的创新度。可采用的创意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有:

3.2.1情景再现开发模式

“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这是宋徽宗政和年间果州刺史邵伯温在《元夕》一诗中描写的南充丝绸繁荣盛景,在今天,我们依旧可以用现代灯光技术、投影技术、互联网技术将这一场景再现,让游客亲眼观看南充丝绸盛况,如四维影院、光艺秀、灯光技术等皆可实现。

3.2.2场景体验开发模式

此模式的基础在于场景营造,开发者通过相关技术、场景布置实现情景还原,让游客进入情境之中体验当时场景,实现场景体验记忆化。如宁夏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曾是《大话西游》、《红高粱》等大片的拍摄场地,游客在这里可以参观游览,也可以听从摄像师、专业导演的安排,穿上多部影视剧穿过的多套服装,亲自体验一些影视剧里面的片段,录制成盘。大多数民俗文化旅游项目都需要游客体验才能记忆深刻,如南充的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川北皮影等。

3.2.3地方文化创意开发模式

即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文化符号和旅游元素进行整合创新策划,设计包装成内涵深厚,感染力、冲击力、震撼力强,又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文化艺术项目。如阆中的《阆苑仙境》实景演出,以古城、嘉陵江江面为背景,移动的舞台、流动的观众、梦幻的场景,将南充的丝绸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民俗文化等创新组合成一台文化盛宴。同时,提取南充地方文化元素,进行动漫设计、戏剧化包装打造,将成为南充文化名片。如目前的黑脸张飞形象以深入人心,但其表现形式和场景有限。

3.3合作拓展市场,旅游营销系统化

南充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成渝西的中心地带,是四川北部出川要道,与周边主要客源地区域合作优势明显。市场营销实现“外攻合作,内攻系统”,以系统化的营销体系实现区域合作化。

3.3.1构建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实现立体化营销体系

南充市应基于游客、旅游管理者、旅游企业等多角度构建集产品宣传、品牌营销、电子商务、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化旅游咨询系统,系统的体现方式主要为地方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通过网络、广播、影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新媒体渠道向世界传播南充旅游资讯。

3.3.2实现区域内外营销合作机制,实现网络化营销体系

在区域内的营销合作上,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统一“打包”、统筹推进,避免相互竞争,同时与川东北经济区内的其他城市如广安、广元、巴中、达州等地协作,筹划区域旅游主题环线,形成知名旅游线路。在区域外的营销合作上,加强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推介,与九寨沟、峨眉山、武隆、兵马俑等知名旅游景区合作,互送客源,实现优势互补,借船出海,实现南充旅游发展的叠加效应。

3.4集聚布局产业,重点产业引领化

南充旅游产业发展要实现由数量增长型向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型转变,不断增强产业发展质量,提升旅游发展的效益。产业开发由分散布局、多点开花的单点式开发模式向整合优化、统筹发展模式转变,加快旅游功能区、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动市场主体向“政府统筹、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方向转变,实现重点产业引领的产业集聚区。如以南充丝绸文化产业为例,丝绸文化为核心,涉及到农业的蚕桑养种植、丝绸加工的工业开发、丝绸交易的商贸物流业,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乡村旅游、工业遗址游、文化创意游等旅游形式,文化为魂,产业引领,实现产业集聚。

3.5人才点燃创意,人才工程长期化

创意来源于人才,有人才才会有创意。南充旅游人才数量少,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亟待加强。建立旅游发展研究与咨询专家库,吸引省内外优质旅游专家、旅游企业高端管理人才,建立“南充市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造南充旅游智库;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利用南充“嘉陵英才”工程,引进旅游类、管理类、营销类等专业人才,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构建人才成长机制,实现“引进来”与“留下来”并举;支持各类高校在南充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和技术转移机构,推动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向本市转移,实现人才创意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南充嘉陵江流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3—2020),2013.

[2]南充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

[3]LandryC.theCreativeCity:atoolkitforUrbaninnovators[m].earthscanpublicationsLtd,2008.

[4]GregRichards.CReatiVitYanDtoURiSm:theStateoftheart[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11,38(4):1225–1253.

[5]戴学峰.2007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

[6]杭间.文化创意产业是一把双刃剑[J].中国书画,2007(09):140.

文化创意市场前景篇3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现状与出路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江西省发展改革委于2009年7月批复同意设立江西首家文化产业创意基地——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形成了以高新技术陶瓷引领的制造产业和以陶艺工作室引领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两大板块,景德镇由此拉开陶瓷产业的转型帷幕,也拉开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序幕。

一、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法蓝瓷通过艺术创意而畅销国内外,已有5000多家直销点遍布全球;领域上的创意拓宽了陶瓷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纳米陶瓷,如陶瓷太阳能、陶瓷假牙等;制作形式上的创意使得哈哈尼成功步入央视,吸引了全国上千家商铺加盟,这样的成绩真是让人兴奋。在此基础上,景德镇还建设了一批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如乐天陶社,已成功举办了数十场国内外艺术家陶瓷讲座以及陶瓷展览会和陶瓷创意时装秀;景德镇的三宝陶艺村,不仅是游客旅游观光的景点,也为中国陶瓷文化进行国际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二、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瓶颈

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但还是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

(一)文化资源管理分散,缺乏市场主体建设意识,产业链分工不明

景德镇作为国家批示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众多与陶瓷生产制作和交易有关的古窑遗址以及相关建筑。景德镇陶瓷馆、陶瓷历史博物馆所收藏的包括五代开始的不同年代、不同造型,风格迥异的陶瓷珍品。然而,目前这些文化资源由多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分别管理,机构冗杂,不仅存在着市场主体缺位、职责不明确,而且还出现资源分配机制缺乏整合,导致市场主体责任不清、市场主体地位不高的情况。

(二)缺乏具有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

每一个产业的发展想要做强做大都需要一个能够具备大规模的龙头企业,景德镇的陶瓷产业的发展就面临着这样一个缺乏具有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的问题,这对于景德镇的形成品牌优势、市场优势和具备自主研发能力都是一个很大阻力。景德镇的陶瓷企业现状呈现散、小、乱的状态,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和个体作坊为主,大多数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其中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有250余家,但小型的私人作坊式却有约2000多家,约占景德镇陶瓷工业企业总数的97%。景德镇陶瓷企业规模总体偏小,贸易企业近400家,配套或关联企业300多家。离形成品牌集群效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当前,除了海畅、哈哈泥、法兰瓷等企业注重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品营销,很多企业及个体仍然处于被动中,缺乏竞争意识以及主动营销产品开发市场的意识。

(三)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人才储备不足,缺乏主流形态的文化创意

景德镇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人才断层的现象极为严重。虽然景德镇拥有众多的陶瓷名家大师和陶瓷专业人才,但是由于存在的体制问题,使得陶瓷创作往往限于个人的创作。而众所周知,个人创作的规模和影响力都十分的有限,很难支撑起景德镇市的陶瓷产业发展。因此人才体制问题、创作的个人化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阻碍。

人才结构失衡问题也对景德镇市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景德镇市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主要是以陶瓷制作技术人才为主,陶瓷创意设计型人才却非常短缺,同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也体现出不合理的状态,存在着严重的断层现象。陶瓷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这一主题,但景德镇本地的陶瓷艺人在创新这方面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这主要是由于陶瓷艺人的思维不够开放,受到我国传统技法和陶瓷设计观念等的影响较深,不敢去尝试新的创作风格,一直停留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之前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高端人才大量外流,能与世界接轨的创作人才不多,产品设计样式死板守旧,缺乏创新和创意。加上大部分人才外流,部级工艺大师的作品又有限,使得景德镇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出现了人才储备不足的窘境。

三、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出路

(一)发展以旅游为坐标的创意文化产业

景德镇旅游业不是缺乏资源,而是缺乏旅游的创意。要发展景德镇特色的地方旅游,就必须引入创意理念,将创意融入旅游中,打造独特的旅游形象、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设计出具有创意陶瓷文化旅游项目,实现旅游业和陶瓷业相互带动。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结合可以在中国陶园瑶里等区域开始,结合现有的旅游产品和陶瓷历史文化遗址,向市场推出有特色、有意义、有销路的多样化陶瓷产品的同时多一部分可以修缮的优秀陶瓷历史建筑进行修改。在结合景德镇的悠久历史文化和现代化的各种高技术,并且加入影视传媒等元素,来提高精品陶瓷的知名度。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性思维,像青岛啤酒节,广交会等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国际陶瓷博览会,多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在国际上有影响力陶瓷文化交流平台合作,用以推出大批的兼顾国际流行趋势的高级手工陶瓷品牌,促使陶瓷文化创业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平台。

(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发挥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作为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其较强的产业融合性决定了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集群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景德镇已经实现了陶瓷创意产业的初步集聚,但集群的水平并不高,艺术陶瓷企业大都规模比较小,而且比较分散,难以形成产业集群。这就要求景德镇政府要多关注艺术陶瓷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集聚构建良好的物质基础。通过加快创意陶瓷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促使原来散、乱、小的艺术陶瓷企业集中到统一胡浅组的工业园内、优势突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实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规模效应的充分释放。

(三)完善市场经营秩序,打破封闭经营

结合艺术陶瓷的优势,景德镇市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形成了以老城区原陶瓷企业为基础,近现代陶瓷工业生产空间、里弄生活空间与当代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有机结合的“一轴四片六厂”的陶瓷工业遗存保护。2012年以来,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继续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陶瓷产业增长势头良好。1至3月份,陶瓷工业总产值达51.7亿元,同比增长7.26%;陶瓷出口达3218.5万美元,同比增长2.9%;陶瓷固定资产投资达15.6亿元,同比增长25.8%。同时,加大了推进商标申报力度,陶瓷注册商标由2008年的49件增加到现在的380件。

(四)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应该首先明白文化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的行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度关联的产业,由此决定,创意产业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都与人才密不可分,是一种极其依赖个体人脑和人的心智能力的文化创造活动。因此,人才资本是创意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能否拥有大量的各类创意人才,将成为夺取创意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因此,陶瓷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采取高薪聘用、兼职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创意人才的待遇以吸引高素质的创意人才,促进人才在产业中的企业之间合理流动,优化产业人才结构,同时更要积极通过社会宣传,吸引和引进非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转移到文化创意产业中来。避免创意人才难以挽留的尴尬情况持续发生,影响创意资源的整体素质提升,应该使人才资源充沛和经济持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要切实提高文化创意和创新意识,树立“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瓷都陶瓷产业”的理念。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以陶瓷资源为载体,以文化资源为内容,以一系列创意活动为核心,其理念与传统的陶瓷制造业发展理念、思维路径和管理经验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显著特点便是把陶瓷文化创意变为现实财富,把相关知识变为具体的生产力。提高对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要求陶瓷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习和掌握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般性理论、战略、策略、成果、经验、方法和措施,并结合陶瓷文化的自身特色,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发挥主体的文化创意和创新意识,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来实现陶瓷产品的价值附加、从创意到财富的转化。

参考文献:

[1]目前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格局分析[oL].中国行业研究网,2012-2-28.

文化创意市场前景篇4

盆景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素材,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国的浙江余姚地区就有了草本盆栽形式(有出土陶器图案为证),这被认为是盆景的最原始形式。据历史记载汉代出现的木本盆栽被认为是盆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成熟的树木盆景的出现不晚于唐代,宋代出现了山水盆景。至明清两代,盆景制作技艺不断发展,并在盆景理论上进行了总结与升华,出现了专门论述盆景的专著,使盆景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1949年后,广州、上海、苏州、扬州、成都、南京、杭州、温州、济南、沈阳等园林部门先后建立盆景园(场)培育、创作、展览盆景。

二发展现状与市场分析

2.1盆景产业化现状

改革开放的二十几年中,特别是近十儿年来,我国的花卉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逐步崛起,并成为一个朝阳产业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盆景作为花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一些具有悠久盆景制作历史和传统的地区,盆景在花卉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以至于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盆景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如江苏省如皋市是我国传统的花木盆景之乡,历代以来,花木盆景素为文人墨客所喜爱,改革开放以后,花木盆景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并逐步发展成为致富农民的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如皋市全市花木生产面积已发展到1133.33hm2,栽培品种近1000个,形成了年产6000万株绿化苗木、300万盆盆景的能力,其龙头企业“如皋绿园”现有三家合资企业,有园林式盆景展区0.85hm,,盆景生产加工场3.3hm2,盆景年生产能力达25万盆,其产品和劳务遍销全国各地,远销荷兰、意大利、美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1400多万元,创汇20万美元。与“如皋绿园”有直接联系的花农有6000多户,10000多人,花木盆景基地超过6o0hm2,每年花木盆景销售收入约3000万元,户均5000元,其中,亩收入超10万元的有60多户,超5万元的有200多户。

2.2市场分析

1)存在的问题

传统手工生产方式不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品牌意识不强、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品种结构不尽合理、盆景造型陈旧、创新与包装意识不强,宏观调控不力致使整体布局不合理、花卉市场建设滞后导致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科研及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产品以效益较低的中低档品种为主而难以形成产业优势、社会人文环境滞后、科技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总量和结构的失衡以及设施栽培研究欠缺。

2)解决方法

盆景类型标准化、盆景生产批量化、盆景管理科学化、包装运输现代化。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基地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健全管理、技术和流通服务体系,走集约化、科学化、产业化经营的高效产业发展之路。积极开辟市场,搞好服务,正确处理好企业与产业的关系。

三结论

从这些论述中,我们看到传统盆景的产业现状是南方盆景产业发展快,种植面积、年产量、产值都在呈逐年递涨趋势。而北方则呈现萎缩趋势,公司资金少、规模小。现在国际市场潜力巨大,我国的盆景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仍具有明显优势,除日本外,其余国家尚不能与我国竞争。因此,盆景的出口前景非常广阔,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盆景作为我国农业的优势产品正面临着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从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问题,比如品牌模式、经营模式、生产模式都有待改进,盆景风格缺乏创新和与时俱进,销售和售后服务落后,宣传和包装力度不够等问题。以后的发展战略是生产基地规模化、分过细化形成产业链条、自主研发创新结合市场的需要和人们新的审美观、扩宽销售渠道。丰富销售方式加强服务,使传统盆景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加强对传统盆景的宣传,让更多地区和层次的认识和接受传统盆景。

参考文献:

[1]陈友文,仲跻凯.冲出国门的如皋花木盆景.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7(6):6一7

[2]广州市园林局等.中国盆景艺术研究.北京:城乡建设杂志社,1981

[3]葛浮桥.岭南盆景产业化开发的意义与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4):296一299

[4]胡乐国.温州盆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5]李伟钊.广东盆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6]川刘晨.对发展广西花卉产业的思考.花木盆景,1997(5):4

[7]彭春生,李淑萍.盆景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8]王克全.安徽盆景的发展与创新.花卉,2000(3):23

[9]韦金笙.论盆景经营与商品化生产.中国园林,1994(1):9一n

[10]魏绪珊,罗震宇.与时俱进,求新求变―中国盆景创新之我见.中国花卉盆景,2002(24):ll

[11]叶兴绿邢升清略谈中国盆景的继承与创新花木盆景(盆景赏石版),2007(10)14-15

[12]彭建当今中国盆景发展的误区中国花卉盆景,2006,2:56

文化创意市场前景篇5

关键词:景德镇;旅游商品;瓷器

顾名思义旅游商品,就是指旅游期间购买的具有纪念意义、具有地方特色和代表性、反映当地经济文化的商品。对旅游商品,业内人士有一个共识:认为这种标志性商品,是对当地经济文化的一种提炼、反映和表现。在收藏和送礼的过程中,深入千家万户,达到宣传的效果。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交流,推动旅游商品企业的发展。

景德镇以瓷立市,瓷器是景德镇的特色,也是景德镇文化的反映,是最能代表景德镇地方特色,最具有纪念意义的产品。因而,在研究景德镇旅游商品开发的时候,瓷器应该是最重要的方面。

既然瓷器是景德镇旅游商品的重中之重,我们当然要重点关注。但是,从这些年景德镇旅游商品的实际发展来看,在景德镇瓷器的政策、管理、营销、特色等方面,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引导缺政策

景德镇瓷器生产、加工主要以个体,私营为主,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虽然景德镇市相关部门开展过一些活动引导产业发展,但总的看,政策缺乏连续性、系统性、科学性,特别是在产品开发、龙头培育、市场营销环节的支持力度不够。

二、商品缺创意

景德镇瓷器一向是中国瓷器行业的领头军,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缺乏创新与特色,导致其龙头地位受到了德化、佛山、甚至醴陵等地威胁。传统商品多,创意商品少,是目前景德镇瓷器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创意人才的积极性,通过一种机制,将创意和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紧密结合,开发出既能顺应时代潮流,又能体现景德镇深刻历史文化,品种丰富的瓷器商品,是各级政府应该重视的问题。

三、产业缺龙头

通过调查发现,景德镇的名号虽然响亮,但是就其旅游商品的整个行业来说,还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和产业集群。而要形成产业集群,就必须有龙头的带动。景德镇虽然有行业协会在其中斡旋,但毕竟能力有限,尤其是其非官方的性质在实际工作中所起的效果收到很大影响。景德镇亟需一个能整合全地区特色产品,创意、设计、制作、营销一条龙的龙头。那么。针对目前的这些状态,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对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着手。

首先,切实转变观念。“境由心造,事在人为”。树立新观念,设计新思路,采取新办法。应以满足旅游者需求为新的重要发展目标,认真研究如何利用景德镇旅游快速发展的平台,开发有创意的新产品。甚至,以旅游商品带动旅游业,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在开发产品的同时,要切实树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实现满足市场需要向创造市场需要观念的改变。

其次,要强化政策引导。政府在景德镇旅游商品开发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瓷器业是景德镇的支柱产业,政府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引导、组织、支持、规范产业的发展。比如,对某些重点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和奖励,组织旅游商品的展览、展销、设计大赛等活动。这几年来,景德镇市组织的“陶瓷博览会”对景德镇的陶瓷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旅游商品与传统陶瓷还是有所不同的。旅游商品有其自身的特点,除了要密切结合当地文化,具有当地特色之外,还需要紧贴时代潮流,同时还应该具有便于携带,方便运输等优点。

再次,要大力打造品牌。景德镇瓷器世界闻名,就知名度来说,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但是,景德镇陶瓷行业内部仍然处于一种模仿、低价倾销的无序竞争状态,导致了对“景德镇陶瓷”区域品牌的滥用,极大地损害了“景德镇陶瓷”的声誉和形象。所以,所谓大力打造品牌,不仅仅是要规范“景德镇陶瓷”的区域品牌,还要注重其产业品牌、企业品牌和商业品牌的塑造。让真正高质量的精品陶瓷成为景德镇陶瓷的代表。

在打造品牌的过程中,要注重主打产品的原料、加工工艺、文化内涵的唯一性和统一性。打造品牌要从包装做起,要通过精美、个性化的包装来彰显景德镇陶瓷的历史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就是强化市场营销。通过向旅游者传递商品的信息,勾起旅游者对景德镇陶瓷的兴趣,强化旅游者对景德镇陶瓷的认知和认可,培育起旅游者对景德镇陶瓷的忠诚度和美誉度。

第四,要积极鼓励创新。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中一种消费弹性很大的活动,在目前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下,旅游商品的购买还处于比较弱的地位。要增强旅游商品的吸引力,刺激旅游商品的销售,需要进一步地创新。:

文化创意市场前景篇6

【关键词】城市小区景观后现代设计实际操作

一、我国城市小区景观设计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小区建设使人们对城市景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习国外城市小区集中规模绿化。90年代,房地产开发业蓬勃兴起,人们开始重视城市小区景观环境,景观设计日益受到关注。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和城市建设以及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要求尚有差距,如“千城一面”、景观单一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城市小区景观设计质量,是当今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现代意义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学家及设计理论家文丘里发表了《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标志着现代主义的日渐式微和后现代的崛起,后现代设计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小区景观设计的创新。70年代,日本针对城市小区设计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此后,景观设计领域呈现出风格多样性的后现代特点。

笔者认为,后现代设计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景观设计,在我国城市小区景观设计中,很有必要引入后现论和方法。

二、后现代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的特点

(一)后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有自己的思想内涵和特色表达

后现代景观设计把景观作为意象符号的载体,要有自己的思想内涵,传达着一定的意义与信息,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更高的追求。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建筑外形设计,因为它位于悉尼市的贝尼朗岛,靠近海洋,建筑师就把它设计成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大帆船,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个性,象征手法也运用得比较成功,从而使这一建筑成为悉尼市的重要标志。

后现代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体现着这一要求,形成自己的设计特点。北京奥运村堪称世界第一村,就是围绕着奥运的主题布局与设景,吸引各地游客,创造了主题景观设计的典范。

(二)后现代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应体现自然特色和历史文脉

城市小区后现代景观设计以景观作为表达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符号意义的载体,能够体现自然特色和历史文脉精神,有效地向人们表达自然和历史文脉的特点。

作为景观的设计,首要提倡顺应自然,尊重历史,如广东中山的歧江公园景观设计就是后现代设计的典范。歧江公园景观设计是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及其团队设计的,曾获国际城市土地学会ULi2009年全球杰出设计与开发全球奖,该景区设计保留了原有的旧造船厂,利用已有的古树,又引入了新的语言和形式,采用路网、装置物等元素,形成了历史与自然、现代结合的新型的景观设计风格。

(三)后现代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应体现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

城市小区后现代景观设计观作为表达地方文化的符号,应体现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格,使人产生自然和亲切的感觉。

如美籍华人、知名后现代设计大师、建筑家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是吸取了苏州古代园林设计的特点:(1)讲究天人合一,建筑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2)讲究意境,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设计给人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人们对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3)注重尺度空间,空间开阔通透,内外相互穿插渗透,景中套景,层次变化十分丰富;建筑色彩,以白粉墙、青灰瓦配以周围的山水绿化,给人以清新幽雅、凉爽宁静的感觉。再加上新型材料与设计特点:玻璃屋顶与石屋顶相互映衬,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形成了江南风情与现代优雅碰撞后的后现代设计特征。

(四)后现代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应体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及人文关怀

城市小区后现代景观设计作为表达生活方式的符号,应体现和谐的人与环境关系,体现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贯注以人为本的精神。

例如,由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共同设计的“长城脚下的公社”建筑群,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时尚前卫特色酒店式服务公寓。每栋房子各具特色与生活情趣,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陡峭的山谷里,与环境融为一体。“手提箱”屋后,有蜿蜒小道通向后山,可穿行在树木笼罩的山坡上。三号别墅――“看与被看”,室内室外相通,在主人和邻居、客人之间的“看与被看”的互动往来中享受浓厚的乡村人情。“竹屋”里纤纤细竹隔出的“茶室”,六面皆竹,透过竹缝还可见长城的烽火台,形成一种足不出户就可与景交流的意境。

三、城市小区后现代景观设计的实际操作

城市拥有多种类型的小区,本文以商业广场、商业街、创意产业园为例,说明其后现代景观设计的实际操作。

(一)商业广场的后现代景观设计实际操作

商业广场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组织商品流通的枢纽地带,担负城市一定区域的商业活动,并提供商业活动、人们休闲娱乐的活动空间。

商业广场设计有几个主要的环节。选址是首要环节,选址的核心理念是“引凤筑巢”,而不是“筑巢引凤”。商业规模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合适最好。商业广场入口是设计景观的亮点,如果门的位置和方向不对,设计的风格不合主题都不能成功。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空间的主体,设计有一定的创新性,或简洁、或前卫,宗旨是能使消费者清楚地感觉到他的存在,并能对其内部产生兴趣,有前去消费的欲望。广场设计是最关键的“主题”,配合这个商业的营销理念和整体规划理念。比如绿色低碳、科技人文、责任感等,为体现社会责任可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凸显环保低碳理念,在驻足景点处,可增设一些节约减排的宣传看板等。如长沙友阿奥特莱斯商业广场,定位为世界名牌折扣店,集休闲与购物为一体,选址在离闹市有点远的地区。多数来买名品的消费者都是有时间、有车一族,愿意开车去不塞车的地方休闲购物,觉得很合算,市区外的视野开阔,门楼与入口设计很适合高大的造型,这点把握得很好,既迎合了这一阶层消费者的心态,也符合了地理环境。

(二)商业街的后现代景观设计实际操作

作为商业街区的设计理想气氛应该是能使人感觉亲切、放松,使人有愉悦的心情。一般人的关注范围在10―20米之间,而设计宽度超过20米的商业街,行人只会关注到一侧的店铺,当商业街增加到一定宽度时,从主街上派生出的支街也是增加店铺沿街面的有效手段,也让人感觉气氛活跃,“平易近人”。

商业街的建筑外立面是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外观立面造型设计可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整体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外观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包括建筑的开窗与实墙面的设计,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而第三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跟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感受到的范围在一层高之内。这一层上的设计重点是细部和材料的运用,包括台阶、踏步、扶手、栏杆、灯具、挂画等的材质与色彩等,只有把这三个层次处理好,才能使商业街具有“人情味”。

商业街中间的布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的主要元素,如长沙黄兴路步行街景,街景雕塑为集中展现各种街头艺术形态,如卖油翁、修鞋匠、补锅、小孩踢毽子、掏耳、臭干子摊等独特的街区小品与园林造景相映成趣,辅以梦幻造型的灯光,组合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商业环境。步行街建筑线形空间的活动焦点,是步行街游人的共享空间,中庭廊道顶部由玻璃覆盖,透过玻璃顶可直接采纳天光,且室内步行街二楼三楼形成回廊,人们可凭栏俯视街景的精彩纷呈。

(三)创意产业园的后现代景观设计实际操作

在后工业高度发达的今日,人类社会呈现出个性化、人性化、多元化和复合化的趋势。同时,艺术和文化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也越来越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类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改变和可能,作为其载体的创意产业园应运而生,并发展快速。目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从形成的原动力及功能方面来看,主要分为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6种。这6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没有严格的划分界限,当条件成熟时可能发生模式转换和混合。

后现代的创意产业园的区域规划与设计,要从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方面进行考虑。如上海“筑园”创意产业园,前身为上海建材商城,后策划改建定位为“时尚建材、生活创意”。为实现此定位,“筑园”的设计者首先想到在外立面设计布置了大量的竹,一是与“筑园”谐音,二是竹子敦厚、大气、高雅的风格和国际时尚生活理念相吻合。筑园的建筑外形整体错落有致,车库外立面使用了简洁的铁丝网,凹凸布局。在宜山路的行人进口处还设计了废弃材料装饰墙,以环保、原生态、可再生的原料,如瓦片、木材等作为装饰材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体现了“筑园”后现代设计的建筑理念,创造出了朴实、布满人文艺术气质的氛围感受。

每一处景观都是人类居住的家,中国古代山水画把可居性作为画境和意境的最高标准。后现代主义景观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人们精神层面,它的存在满足了人们趣味、个性的精神需求。体现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贯注以人为本精神的后现代景观设计,是以场所的符号意义和情感体验为核心思想。后现代主义在审美意向的传达上有着新的追求,首先,为了对抗理性的束缚,后现代审美倾向于原始的、非理性的内在冲动的观感对于现性生活经验的冲击作用。其次,后现代审美是反释义的,引导个性审美体验活动。最后,后现代美学被强调为一种回归视觉的美学观,回归到了一种感性的审美意识中,使生活变得更加简单化、感性化,后现代景观设计承载着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注: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YBB083)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凯尔纳、蒂文・贝斯特.后现论――批判性的质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探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5]孙爽.后现代主义:现代园林设计主流[J].中国花卉报,2002(6).

[6]陈波,张菲等.杭州市十大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调查[J].广东园林,2009(5).

[7]王茂林.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创新理念探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文化创意市场前景篇7

1引言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之称。景德镇蕴藏优质、丰富的制瓷原料,支撑并推动制瓷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千年来的不断挖掘开采,景德镇制瓷原料资源已濒临枯竭。作为一个完全依靠陶瓷产业支撑千年的古老工业城市,景德镇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城市。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作探讨:

2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障碍

2.1发展现状

2.1.1景德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景德镇因瓷立市,因瓷兴市,围绕瓷土矿的开发,景德镇逐步形成了瓷土矿采选、陶瓷机械、日用陶瓷、陈设艺术瓷和建筑陶瓷等为主导的陶瓷产业体系,工业经济成为景德镇经济命脉。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的经济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453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为239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2.76%;固定资产投资达480亿元;财政总收入为53.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27元。

2.1.2陶瓷产业规模小且发展慢

近几十年来,景德镇瓷土矿产值和瓷土开采量呈下降趋势。1988年,景德镇陶瓷工业总产值占江西全省陶瓷行业的61%,瓷土矿产量达35万吨,制瓷销售额达5.3亿元,占全省的65.1%。随着长时间大规模的开采,景德镇瓷土矿资源逐步枯竭,景德镇市以瓷土矿为主的采掘制瓷业在国民经济中比例日益下降。90年代中期,全市瓷土矿产量下降为18万吨左右,制瓷销售额仅2.1亿元。2005年至2007年,瓷土矿年产量分别只有9.5万吨、9万吨、8.8万吨。

2005年至2007年,景德镇瓷矿制瓷业产值分别是24.6亿元、32亿元、42亿元,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11.9%、11.7%和11.3%;陶瓷企业数量分别为2838户、2856户、2863户,变化基本不大,可以说是停滞不前;采掘制瓷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是20.1%、17.3%、11.2%。以上数据表明,景德镇市被审批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前三年,采掘制瓷业占工业的比重总的趋势是下降的,采掘制瓷业从业人员在逐年下降,而且下降幅度较大。

2.2发展障碍

2.2.1瓷矿资源严重枯竭

解放以来,景德镇已累计探明瓷矿资源总量1340万吨,经过长期超负荷采掘,瓷矿资源储量逐渐减少。现在已探明可开采储量不足10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景德镇市新型陶瓷业的需要。

2.2.2下岗失业人数多,工人素质低

由于瓷土矿资源的枯竭和国家有关矿产资源政策的实施等原因,大批瓷土矿和以瓷土矿为主要生产原料的企业破产、关闭,与瓷土配套的加工、制造型瓷厂已普遍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下岗、失业人员日益增多,就业困难已成为景德镇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由于资源型企业的产业结构单一,下岗失业人员除了制瓷技能外,其他技能普遍低下,现有的职业技能培训设施资源也非常有限,无法满足下岗失业人员转岗培训和新兴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造成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十分突出。2005~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分别为1.07万、1.23万、1.1万,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4%、4%、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0.878万元、1.0万元、1.1952万元,比上年增幅为14.1%、13.5%、20%。

2.2.3地方财力不足

近年来,景德镇通过产业转型、工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方式新增了一批税源增长点,但由于资源严重枯竭的影响,资源型行业提供的税收持续萎缩。2005至2007年景德镇财政收入分别是16.3亿元、14.7亿元、20.03亿元,财政支出分别是18.32亿元、21.62亿元、37.9亿元。2005年至2007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分别为46.1%、44.9%、31.4%,地方财力的严重不足使景德镇在企业改制、社会保障、安全生产、人员就业、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都面临极大的财政支出压力,收支矛盾凸显。

2.2.4养老保险缺口大

截止2009年底,景德镇市企业退休人员达到78500余人,今后还将逐步扩大。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矛盾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年缺口资金达8000多万元,又以市本级最为严重,缺口有5500多万元,巨大的资金缺口使转型工作面临很大困境。

3景德镇产业转型条件分析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讲,景德镇产业转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陶瓷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即由低端、粗放为主的高耗能发展模式向高技术陶瓷为主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转变;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即由陶瓷产业为主的单一结构向以多种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多元结构模式转变。下面综合分析景德镇产业转型的有利条件。

3.1有较高的高新技术研发平台

2003年由科技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以来,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先后建立了江西省首个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部级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以及部级的专业信息中心、检测中心与标准中心,景德镇市也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景德镇高新区已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陶瓷、陶瓷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成为部级陶瓷材料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已升级为部级高新技术开发园区。截至2009年底,园区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分别是2002年的16.3倍、17.5倍和11.7倍,是1994年的152.11倍、184.34倍和170.83倍。

3.2有完备的陶瓷人才培养基地

景德镇现已具有较完整的陶瓷教育体系,具有雄厚陶瓷系列专业的师资队伍。陶瓷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景德镇陶瓷学院和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为重点。景德镇陶瓷学院已构建了硕士、本科和职业教育等较为完善的陶瓷人才教育培养体系。

3.3形成了一条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条

随着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相关的配套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格局。一是陶瓷向专业化发展。既有专门生产高新技术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的企业,也有专门生产建筑卫生陶瓷的企业。比如神飞特陶、瑞玉新材料、辰道纳米陶瓷等为高新技术陶瓷;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福万利等为日用瓷。雕塑陶瓷、各种流派工艺美术陶瓷等为艺术陶瓷;“乐华墙地砖”、“乐华洁具”、“金意陶”、“特地陶瓷”、“鹏飞建陶”等为建筑卫生瓷,二是配套服务企业增多。台达、太源专门生产瓷土,大方、盛昌隆专门生产花纸,安达生产陶瓷包装材料,还有众多的陶瓷包装盒生产的小作坊。三是专业陶瓷营销市场日益成熟。陶瓷市场主要有金昌利、陶瓷大世界、国贸广场、陶瓷城、中国瓷园、华阳商贸城、豪德贸易广场等,其中:金昌利以日用陶瓷的批发零售为主,国贸广场以经销陈设艺术瓷为主,豪德贸易广场以经销建筑卫生瓷为主,中国瓷园以名家作品和古玩为主,中国陶瓷城则是综合性的陶瓷市场。专业经销主要有现代、佳洋等公司,极大地促进了景德镇市陶瓷业发展。

3.4跻身全国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地及会展中心行列

目前,景德镇市形成了金昌利、陶瓷大世界等专业陶瓷大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商品集散地。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成为国内唯一集陶瓷进出口贸易、陶瓷经贸洽谈、陶瓷文化交流为一体的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陶瓷界的博览盛会,逐步确立了品牌形象。近几年来,随着一大批外商投资陶瓷企业的开工投产,再加上连续国际陶瓷博览会的成功举行,使全市陶瓷出口呈现强劲增长趋势,2006年全市陶瓷出口37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7%。陶瓷出口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32%,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陶瓷对外贸出口的贡献率达到43.7%,贡献率比上年提高22.5个百分点。

3.5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随着陶瓷产业集群的发展,景德镇市陶瓷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形成了原料、成形、花纸、颜色釉、烧炼、包装、销售等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之一。陶瓷产业逐步走出困境,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逐年提高。2003年至2006年陶瓷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分别为4.13%、4.31%、4.4%、4.92%。2010年陶瓷产值首次突破160亿元大关,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5%,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33%,拉动工业增长速度加快9个百分点。随着海畅、东Z、环球、隆祥、东富盈实业等有实力、成长性好、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陶瓷企业的加快发展,全市陶瓷产业发展速度加快,陶瓷生产正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6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

随着制瓷工艺的创新以及国际陶瓷展会的积极效应,景德镇市陶瓷产品质量日益提高,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著名品牌。鹏飞建陶产品“景赐坊”建筑陶瓷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烈火金刚仿古砖”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称号,省陶瓷工业公司“景德镇牌”工艺陶瓷荣获“中国名牌”产品,陶瓷股份公司釉高档日用瓷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市陶瓷出口公司“百花牌”陶瓷荣获江西著名商标产品。

4景德镇产业转型对策措施

4.1建立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工作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促使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得到基本缓解,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初见成效,接续替代产业逐步发展,多元产业共同支撑经济发展的框架基本形成。

4.2做好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规划编制工作

聘请相关专业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编制《景德镇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根据重点转型领域,加快编制《景德镇工业产业转型规划》、《景德镇陶瓷产业转型规划》等若干专项规划,形成有机完整的规划体系。

4.3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产业人才队伍素质

加强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一要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发挥景德镇的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院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资源,培养文化产业急需的实践型人才。二要吸引外来人才。针对景德镇文化产业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和重点项目,有针对性地引进创意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等前来创业,提升景德镇文化产业的水平。三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人才中介机构,建立文化产业人才档案和信息库,储备人才信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4.4加强技术创新,发展资源节约型的新型陶瓷产业

抓住部省共建国家陶瓷科技城的机遇,打造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日用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陶瓷标准化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要素整合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引进科技型陶瓷企业,引导高技术陶瓷产业做大做强,以高技术陶瓷发展促陶瓷产业,实现景德镇陶瓷的全面振兴。

4.5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突出特色培育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创新陶瓷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景德镇陶瓷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走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新路子。

一是整合资源,打造品牌。要对现有品牌进行深度整合,形成景德镇品牌集群式发展,推动景德镇创意品牌的整体力量。二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使三者有机统一。重点建设景德镇国际陶瓷创意文化中心、“红店街”、国际三宝陶艺村、雕塑瓷厂、法蓝瓷创意工厂、曙光创意园等陶瓷创意企业。继续推进“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家艺术陶瓷工艺重点实验室”、“世界陶瓷文化艺术宫(博览园)”等一批重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4.6进一步完善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

景德镇陶瓷产业集群的培育,不能只靠政府和企业,必须按照产业集群培育的规律,动员与集群培育相关的行业协会、金融部门、科研机构、学校、物流、交通运输等单位或部门积极参与,形成合力,才有可能培育出产业集群。从我国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培育成功的经验来看,企业在产业集群培育中应扮演“培育主体”的角色,而政府只能扮演“推动者”的角色,如果这二者的角色被颠倒或出现角色错位,势必都将严重影响产业集群的成长,甚者导致产业集群培育的失败。

就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市场发展前景而言,陶瓷产业集群可笼统地划分为三大块,即主体产业、配套产业、物流产业。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可以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他们之间相互依赖,成为产业集群不可或缺的网络结点。具体做法:多晶硅产业集群,依托高科技和发展工业园区推动产业集群的成长;建陶产业集群应选择成本路径,依托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陈设陶瓷加工产业集群也选择名人名家带动型和产品专业市场带动型路径,工业陶瓷应选择企业家创业型和科技推动型路径,日用陶瓷应选择市场路径,以市场带动生产,以生产带动产业。具体说,要依托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陶瓷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新材料和高技术陶瓷,形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高技术陶瓷产业集群。以建设陶瓷工业园区为契机,大力发展防弹陶瓷、压电陶瓷、介质陶瓷、金属化陶瓷、环保抗菌陶瓷、环保废气净化陶瓷、节能减排蓄热陶瓷、纳米陶瓷粉体等高技术陶瓷产业。

5结语

实现景德镇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要认真做好规划,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举全市之力攻坚克难,以产业转型、经济发展实现景德镇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强.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评价.阜新经济转型评价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7,(02)23-24.

[2]赵东芳,李吉祥.力促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n].金融时报,2008:15-16.

[3]胡杰荣.矿业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与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06:31-32.

[4]周荣林.景德镇陶瓷习俗[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18-21.

StudyofResource-exhaustedCities’sLeapfrogDevelopment

LanYi-long

(instituteofBusinessandtechnology,JingdezhenCeramicinstitute,Jingdezhen333000,China.)

文化创意市场前景篇8

关键词:场所文脉;公共空间环境更新;旧建筑再生;手法;景观重塑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onUrbanenvironmenttransformationDesignandLandscapeRemakingBasedonUrbanLocationContextualism

ZhengZhi-quan

abstract:intheprocessofsucharapidurbandevelopmentnowadays,urbanLocationcontextualism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redevelopmentofurbanenvironmentandremakingoflandscape.Basedon“urbancontextualism”,thepaperanalysestherelationshipbetweenurbancontextualismandredevelopmentofurbanenvironment,anddiscussesmajordesignmethodsinremakingofurbanlandscape.

Keywords:Locationcontextualism;redevelopmentofopenenvironment;rehabilitationofoldbuildings;approach;remakingoflandscape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因而也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

——贝聿铭(i.m.pei)

在后工业时代,城市新城刻板的功能分区和大尺度的非人性的现代建筑群体造成城市形象特色的衰退、消亡和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近年来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城市设计师(或景观设计师),都开始关注在城市环境更新中如何保持和发展原有城市形象特征和旧建筑再利用的课题。为了创造舒适、美观的城市人文景观,发挥建筑、规划、景观等专业的整合作用,开创其共生魅力;为了不让一些有历史价值、情感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的旧建筑及其场所从城市空间中消失;为了不让我们生存的城市环境进一步沦为消极的、毫无特色的非人性场所。找寻失落的城市积极空间环境;找寻失落的城市场所文脉,找寻一种既能继承和延续历史文脉,又能满足物质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的城市环境更新的方式途径和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一、场所文脉与城市环境更新设计的互动关系

文脉(context)一词最早源于语言学的定义。有人将它译为“上下文”。它的意义是表达我们所说、所写的语言内在联系。而城市场所文脉,则指场所赖以生存的背景,与城市场所的内在本质相关联、相影响的那些背景因素。本文所指的“场所文脉”(LocationContext)主要是指在城市建筑及外部城市空间环境规划设计时要与人的需求、文化、历史、社会和自然生态等外部条件相匹配。在城市环境更新设计中场所文脉的运用大体上体现为两种情形,即为“显性”的场所文脉和“隐形”的场所文脉。“显性”的场所文脉主要是指通过研究城市环境表层物质形态而产生的设计手段和处理方法。如对周围区域环境形势与风格的“复制”,对旧建筑外貌的保护与维护,对典型建筑的表征符号及视觉色彩的提炼与重构等。而“隐形”的场所文脉主要指通过研究城市环境各实体要素和城市环境中潜在隐形规则之间的联系,不仅仅局限于实体要素本身而谋求的城市环境设计的更新方法。在“隐形”的场所文脉中,这些隐形规则主要指城市的内在空间组织秩序、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走向和规律和城市形象气质以及“以人为本”的物质生活形态模式演变的规则等等。后工业网络信息时代,城市文化内涵及人的生活行为与工作方式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更新和建设中亦将不断运用一些新的城市语言和物质要素。基于场所文脉的设计手法将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传承城市文化特色,保护和发展城市形象的特点,这才是城市环境更新设计与景观重塑的焦点和本质所在。

城市环境更新设计和景观重塑作为城市更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设计,又是一种策略,基于场所文脉的城市环境更新设计主要涉及到城市区域风貌详细规划设计、城市更新设计、旧建筑及其外部空间场所的改扩建设计以及城市景观美化等改造设计活动。

从场所文脉角度出发,城市环境更新设计采用的互动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城市旧建筑及外部空间环境的保护与改造性再利用与城市历史文脉保护与延续的互动。如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与再现、旧建筑的功能转换与循环利用、城市历史街道和广场等外部空间及其界面在保留场所文脉及城市结构肌理的内在秩序的前提条件下改造与历史重塑,这类的保护与改造提升了城市的人文精神,无论是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满足于社会和人的需求。另一类是对人的生活形态的更新,延续与创造新的生活方式与场所文脉的互动,这类环境更新设计主要是对“人”的活动空间的重视,回归物质生活,为现代人创造新的、适宜的户外环境。目前在国内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如街道景观环境的改善、提供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增加城市的交往空间和城市的开放空间凸显现代城市的特征,促使城市的持续与平衡发展(如利用旧有的消极空间,为人创造出休息、交往的绿色开场空间和城市滨水带景观环境空间等)以及对城市旧有环境设施的改善等。

二、场所文脉主义在城市环境更新设计及其景观重塑中的应用

城市环境更新设计是一个连续的和不间断的人类创造活动,且具有一定的时空特色。依据场所文脉的设计观点,城市景观环境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情感的、社会文化的内涵,就不可能创造出真正富有生命力的景观环境场所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因此,在城市环境更新设计与景观重塑过程中新旧文脉的转换与延续是关键。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介绍在场所文脉指导下的城市环境更新设计与景观重塑中采用的相应手法与途径。

1强调旧建筑改造再生并与现代城市环境共生的文脉手法

该手法主要是指在城市环境更新设计中,力求保护城市原有的内在空间组织的前提下,对待城市的旧建筑采取改造性再利用的态度。20世纪60年代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en)在将美国旧金山一个旧巧克力工厂改建成生机勃勃的购物餐饮市场的同时,首次提出了“建筑再循环”的理论。从这之后建筑再利用的做法在全球广泛采用。这种设计手法既实现了旧建筑在城市景观活力构建中的社会经济价值、文化生态价值、又促使城市景观环境的历史文化持以延续。然而在具体的操作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设计策略和方法,对于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建筑,一般采取“整旧如旧”的保护方针,使得其恢复原有的建筑风貌,保证其“原汁原味”;对于其他类型的旧建筑及其环境,常从历史与景观生态双重社会属性的角度出发,在对其功能延伸及置换的基础上利用适宜的新技术、新材料对原有空间及结构加以改造与调整。赋予旧建筑及其环境以新的生命活力,使其延续场所历史文脉,增加了城市景观环境的认同感。这一方面,如上海“田子坊”,北京的“22院街艺术区”等,在重塑城市景观的同时,又促进了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如图1,2)。

图1-上海田子坊

图2-北京22街艺术区

2尊重场所意义的文脉手法

这是一种以现代社会生活和人为根本出发点,注重并探寻人与环境有机共存的深层机构的城市环境更新设计方法。从场所意义的角度讲,城市环境是由空间场所组构而成,城市设计“小组10”成员凡•艾克(Vaneyke)认为,场所感是由场所和场合构成,在人的意象中,空间环境是场所,而时间就是场合,人必须融合到时间和空间意义中去,因此这种环境场所感必须在城市环境更新设计过程中得到重新认识与利用。这方面的案例很多,其中著名的包括由景观设计师哈克(RichardHaag)设计的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该设计的特点在于它完全是由一个废弃的煤气厂改建而成,基地中原有的工业设备、厂房设施以及装置构筑物均得到有选择的保留与再塑造。其设计是以对城市传统工业文脉的继承为基础的,充分反映设计师关注环境场所对人的精神感受,体现了对场所现状与历史环境的尊重。因而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没有用西方传统园林模式强加于这块对城市有过重要贡献的工业场所之上,而是在环境改造设计时尊重原有的空间格局,让残留中相当一部分的工业设备与构筑物成为餐饮、休息、儿童游戏等公园景观设施,实现了其历史、美学、生态以及实用的多重价值。让现代城市中的有人能在公园休闲散步时,体验到环境场所历史文脉的延续和体验时空的变迁。国内比较早的经典案例当属俞孔坚教授团队设计的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景观,其原为废弃的造船厂,设计在充分尊重基地的历史文脉及城市肌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从传统中国城市形态构图中寻找典型的构图元素和内在秩序及精神,依托规整的道路、多层次水岸生态空间、红色故事盒、工业遗迹构筑物等以解构手法重新组构,使其成为展示城市历史记忆、城市工业文化、生态景观优美的场所,成为人与后工业时代对话的全新城市绿色公园(如图3)。这种方式的环境更新设计的深远意义在于,继承了工业传统和地区的传统环境认知特性而非破坏它,景观的形态美学都来自与对环境的修复和对工业美学的热爱。

图3-中山岐江公园

3注重景观文化生态的文脉手法

人与环境以何种方式共存,人怎样塑造环境,物质环境如何影响人并影响到何种程度,这是注重景观文化生态的文脉手法所关注的焦点。该手法的代表人物拉波波特则借助文化人类学和社会生态学的综合理论来研究该文脉手法。具体运用时主要从人与环境这对主客体出发,在城市环境更新设计中尊重城市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考虑在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导致现代城市中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途径的相应变化来进行城市环境更新设计,以保持和增加环境文化的认同感,调适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同样现代城市环境改造设计若不适应人的生活形态更新的角度出发,环境更新设计亦将是无生命力及社会意义的。从景观文化生态的文脉手法角度出发,最成功的环境更新设计应该是满足现代社会人的需求而提出的新功能(行为方式)与原有城市环境中各物质要素达到最小冲突,而不应是一种激进式的置换(重建),其目标实现应遵守一定的准则,如景观生态学准则等,如上海世博会期间,后滩公园的设计与景观环境的重塑(如图4)。因此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和改善生存环境质量必须成为城市环境更新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图4-后滩公园

4城市公共艺术和景观环境设施的设计与营造

城市景观的艺术性是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这种艺术性一方面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和建筑的艺术性上,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像公共艺术品、户外家具设施等景观元素细部的深入设计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后者往往成为城市文化深度与城市艺术品格的写照。在这方面比较著名的实例有由席哈克与德欧集团共同创造的“首都巴黎都市设施改造计划”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佳例。其中的“毛利斯海报柱”、“伊多尔夫街灯”等传统的都市景观设施,现在仍然是巴黎都市文化的有利写照。从城市历史文化及人的生活情趣的角度重视城市环境中公共艺术品及环境设施设计,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艺术品格。另外我国设计师在北京王府井大街景观环境更新设计中(如图5),一些公共艺术品的设计虽然采用超写实的手法反映过去街道口的拉洋车、剃头的、唱曲的情景,但却真实地再现该地段的历史情形,能充分激起现代人一股浓浓的怀旧热情,获得一种文化与地域的归属感,因而恰到好处,显现了公共艺术品设计在现代景观环境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图5-王府井商业街上的公共艺术品

三、结语

总之,城市环境更新设计与景观重塑作为现代城市设计实践的重要类型之一,对其改造存在着不同态度和价值取向,场所历史文脉的继承与创新可作为一种衡量标准,自始至终贯穿于城市环境更新设计的前期调查过程,具体设计过程以及使用评估过程之中。场所文脉是城市环境更新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方法,其对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增加城市景观文化的认同或加强城市的形象特色等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改造过程的具体操作又存在着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因势利导,兼收并蓄,创造多元共生及个性特色鲜明的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城市景观环境是我们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王建国.城市设计(第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文化创意市场前景篇9

关键词:情景互动式广告户外广告社区营销公益广告

一、引言

情景互动式广告,在现在的国内广告市场中依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这显然是由于这种形式的广告本身,在中国广告界还应用甚少的原因,国内广告人对于情景互动式广告这种广告种类的认识几乎仍然停留在网络创意表现的层面上,而对情景互动式广告的应用和实际投放却保持着不乐观的态度。那么情景互动式广告究竟应该走一条怎样的道路来与中国广告市场得到完美融合呢,本文探寻了几种可行的方式,希望为情景互动式广告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情景互动式广告的定义和发展状况

(一)情景互动式广告的定义

从表面意义上理解,情景的意思是“情形、情势”,互动的意思则是“互相参与,互相配合”,在情景互动式广告中,情景是由广告本身提供框架,再由一定的人物或者事物同广告内容产生一种互动,随之产生能够让目标受众理解广告含义的广告情景,再将广告宣传的信息通过对这一情景的营造向目标受众传递的广告形式。具体上说,前面提及的情景框架的来源主要是户外平面设计,而产生互动的事物一般是日常生活的行为或者某项客观物体,可以是建筑、景观、产品或者是广告受众本身。

当然目前来说情景互动式广告并不能从户外广告中独立出来而成为一种拥有新定义、新媒介、新形式的广告,不过就现在的情景互动式广告的发展来看,它应该是一种以户外媒体为主,结合产品设计和包装、以及pop设计的综合性宣传广告。这种广告形式所依托的媒介已经不是单一的传统媒体,和当前的户外新媒体有一定意义上的吻合,不过情景互动式广告的存在范围更宽广,更深入,更脱离传统而趋向于生活化。

(二)情景互动式广告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情景互动式广告在国外不能说是大行其道,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是数见不鲜,无论是在公众场所人流量大的商场、公共交通设施、广场,还是道路周围、住宅内外,甚至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到各种形式和创意的情景互动式广告。当然国外的受众对于这种表现方式较为新颖和夸张的广告已经可以普遍接受和认可,甚至乐意于让自己参与到一个或者多个广告的表现中去,成为广告宣传的互动因素。这样一来,当将人、城市和广告宣传完美结合的时候,就能钩达到情景互动广告的最佳表现效果。

三、情景式广告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一)情景互动式广告的分类

    情景互动式广告在国外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在很多个广告载体遍地开花。

    1.户外广告,户外广告是情景互动广告最基础,也是最先出现的广告形式,大篇幅的户外广告与路人或者其他情景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从而达到营销效果。一般有广告牌,汽车车体广告,墙体广告,一些特殊的物品等。

    2.手提袋广告,情景互动式广告在手提袋上的应用也非常的广泛,一般会将手提袋的拎带和人物,或者手提袋上的图案和人物相联系,创造出一幅特殊的画面。

    3.车内,室内互动广告,车的把手,超市的手推车,卫生间的玻璃,电梯门等,都是情景互动广告不错的载体。

(二)情景互动式广告的作用机理

情景互动式广告拥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它是通过目标受众的三个心理因素来体现自身强大的感染力的。

1.好奇心理,好奇心理是个体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应。好奇心理是与新奇性密切联系的,对新鲜的事物和现象,人有着去了解和探索的本能。对受众的好奇心理的把握和利用是情景互动创意的基础。

2.参与心理,积极地参与是好奇心理的深化。在互动设计中,激发了受众的好奇心之后,可以在广告中借助鼓励的内容来激发并调控受众的参与心理,让每位受众都由“心动”做到“行动”。此时,设计内容就像一座灯塔,指引受众在参与心理的牵引下积极去探寻,在参与的过程中理解和接受信息。在积极参与中,受众获取亲身感受,并体验到参与的乐趣。

3.兴趣心理,受众并不轻易为传播者所任意左右或支配,他们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创造意识,对新信息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加以选择、理解和判断,他们虽是信息的受体,但他们接收信息的活动是主动、积极的,因此受众对事物的兴趣越浓,则选择和参与信息的程度越高。

正是通过受众的这三种心理因素,情景互动式广告进一步地借助受众的行为参与来完成广告信息的完全传递。行为参与则是指广告设计者把握和利用人们在遇到特定刺激下产生的行为特点,借助特殊形式的设计来激发受众的兴趣,诱导受众对设计作品进行研究,借此传达特定信息的过程。

四、情景互动式广告与中国市场接轨现状

(一)中国情景是广告的现状

相对于情景互动式广告在国外的普及和良好发展,反观中国国内的广告市场,却很少能够发现情景互动式广告的身影,即使是在经济发达,广告业发展迅速的大城市,想要刻意地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景互动式广告,也并不容易。但是这样的现状并非意味着情景互动式广告在当前的国内广告市场中完全没有发展的契机,事实上伴随着户外新媒体的拓展,已经有不少有能力充当情景互动式广告的户外媒体平台正在逐渐形成,并且以空白状态或者等待招商状态出现在不少广告业发展较为领先的城市地区,如户外公共场所的椅背,公交车内的隔板和扶手,电梯内外的宣传窗等等。

(二)中国情景是广告较少的原因分析

在明确了现在国内户外广告市场对情景互动式广告发展的优势条件和环境后,还必须看到我国尚未成熟的广告市场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以及广告受众对待户外广告的一般态度,总结后可以得出现在的广告市场环境对于情景互动式广告和中国市场的结合存在着以下几个限制:

环境限制:现在中国的户外广告市场中,传统户外媒体如大型广告牌、建筑外墙、路牌灯箱等依然占据着户外广告市场的绝大部分,加上新兴媒介户外移动电视、手机通讯终端广告等高科技技术的开发应用,受众对于本身已经十分繁多的户外媒介的注意力直线下降,情景互动式广告在户外广告市场中的竞争环境实属恶劣。同样的道理,广告主在选择自己广告所要投放的户外媒体的时候,更趋向于选择较为稳定、风险小的传统户外媒体,而避开一些尚未成熟,且到达率、广告效果等数据均难以估算的新型户外媒体。

认识限制:是现在情景互动式广告融入中国广告市场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国内的受众对于情景互动式广告这种相对大胆和夸张的表现形式的接受能力依然受到怀疑,因为一直以来国内的受众所面对的来自各个媒体的广告都是被动式的,广告向受众传递很多信息,受众选择性地接受。而情景互动式广告则需要通过受众对于情景的思考来得出广告所要传递的信息,甚至需要受众本身参与到广告的表现中,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到广告要告诉受众的内容,这样的对于广告的思维方式是现在普通的中国广告受众所不具备的。

另外,情景互动式广告由于表现方式上有其独特性,可能会在一些表现方式上有悖于中国传统的内敛思想。因为情景互动式广告的表现一般是通过对一个特定环境的处理或者提供一个与特定人物和环境互动的条件来实现的,这种表现方式在一部分的受众眼中可能是过分张扬和不合时宜的,因此在此类广告的运作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到一定的质疑或者反对。

能力限制:由于专业户外广告制作在我国毕竟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户外广告市场需求急剧膨胀的今天,户外广告的创意、设计、制作都面临着许多问题,特别是情景互动式广告的创意和制作的难度会高于现在国内主流的户外广告,因此,对于国内的户外广告制作商,这也将是一大考验。

操作限制:与国外相比,我国户外广告行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也才刚刚形成,人才积累不够,专业化程度不高,客户刚开始认可户外广告的作用。另外,由于户外媒体产权界限不清晰、报批程序繁杂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影响着户外媒体的可操控性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虽然现在国内的户外广告市场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成熟,使得情景互动式广告在国内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从长远观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户外广告必将跨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展现出新的魅力,而情景互动式广告也将随着户外广告市场的成熟而迅速发展。

五、情景互动式广告与中国市场结合可行性方式探讨

当情景互动式广告的萌芽逐渐在国内不少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出现的时候,虽然要承受一定的阻力,但是情景互动式广告与中国广告市场融合却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现在中国广告的文化环境下,情景互动式广告究竟应该把握怎么样的原则来保证自己在中国广告业界的合理发展壮大呢?它的有效运作模式又可能会是什么?

(一)减少意向化和夸张度,从简单明了开始

事实证明,像国外那样把鼠标垫做成印有aXe标样的牛仔热裤然后把鼠标放进这样性感的裤子鼠标垫的互动宣传产品并不适合在国内使用,因为中国的广告文化依然和国外有着较大的区别,广告的受众最终仍然是人民大众,中国传统的广告诉求的方式决定了情景互动的底限,同时国家对于广告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因此对于情景互动式广告这样一种表现力强,感染力强,表现方式大胆个性的广告,在与中国广告市场的结合过程中,必须学习适合中国广告文化的新模式,而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在广告创意过程中减少过分的夸张和复杂的表现,从简单明了的宣传策略开始,从积极无私的公众性的广告内容开始。

(二)避开强势户外媒体,把握日常细节

在从情景互动式广告本身的特点的把握上考虑此类广告同国内广告市场的结合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再从国内广告市场的角度上来看,由于现在中国户外媒体市场中,传统的媒体和传统的户外广告形式无论是在客观的规模数量上,还是在广告主的投放选择上,都占据着绝对的地位。而情景互动式广告作为一种新形式的户外广告,而且又依托于新型户外媒体投放,势必会在与国内市场融合的过程中遭遇强大的竞争,在广告环境的变迁相对稳定的中国广告市场,情景互动式广告显然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户外广告份额,因此做为国内户外广告市场的新入者,在广告投放和媒体选择上,必须懂的避强原则,从小做起,逐渐进入户外广告竞争的行列。

(三)情景互动式广告和公益广告的有效结合方式

在现阶段的的中国广告市场,公益广告大多出现在户外广告中,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将公益广告以情景互动的广告形式出现更为有效。将两者结合起来,对两者都起到推动作用。

1、目前中国公益广告存在着的问题

公益广告具有非营利性、观念性、时效性、反复性和国际性等特点。相较于商业广告,以改变观念或行为作为目标的公益广告担负着更艰巨的任务,因此,公益广告更需要优秀的创意。公益广告在创意与表现上应树立受众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单一准确的切入点、生活化的表现载体以及恰当的表现形式。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攫取受众的注意力,脱颖而出于广告的海洋,是公益广告创意的一个重要任务。公益广告的创作要选取单一而准确的切入点,要做到切入准确、诉求单一,让受众在瞬间就能领悟到广告的主旨;优秀的广告创意还需要有合适的载体来表现,公益广告的主题一般为社会大众所关心,并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创意表现载体的选用上,要遵循生活化的原则,让受众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元素上得出一个启示,更有说服力。好的公益广告作品,除了要有好的创意点子、单纯准确的切入点、合适的表现载体,还需要有恰当的表现方式,即良好的诉求方式。

现在中国的公益广告实在是处于一个瓶颈期,公益广告给人的感觉数量很多,但是给人感觉好的,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不多,几乎所有的公益广告都逃脱不了这几个传统诉求模式:警诫、劝服、感情、恐惧。究其原因,在于前段文字中公益广告的三个表现方面,现在国内的公益广告有了单一准确的切入点,但是对于生活化的表现载体和恰当的表现形式这两点,国内的公益广告并不能说已经做到最好。但是公益广告要求变化,求发展,所要面对的问题不少,由于公益广告本身广告性质的特殊性,使得在对公益广告进行创意和制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以确保广告表现不违背公益广告的本质,因此,想要在公益广告的创作中寻求突破,确实存在着困难。

同时在现在的户外广告市场中,户外广告开始逐渐寻求公益化的道路,而公益广告由于广告效果方面的发展前景,也要寻找一条既不改变公益广告社会价值,但却能够增加广告本身吸引力和说服力的形象化道路,这就为情景互动式广告和中国公益广告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情景互动式广告如何符合公益广告发展的需要

现在中国的公益广告需要改进的方面有二:就是上文提及过的生活化的表现载体和恰当的表现形式这两方面。而假如把公益广告和情景互动式广告相互结合,那么这两个方面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和提高。

首先,情景互动式广告作为新型的户外广告,不同于传统公益广告主要投放的电视媒体,将公益广告直接投放到户外的公众性场所,不但有着更为直观的说服作用,在多种媒体整合的角度下,都是对公益广告投放方式的一种改进。

其次,情景互动式广告这一形式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大的生活化倾向,日常生活中经意或者不经意的情景的营造,把信息传递方式变得更加自然,变受众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在和广告的互动中了解到广告内容,这样的新载体对于公益广告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上文中曾经说明过的情景互动式广告的信息传递模式,将它通过具体的情景互动式的广告应用到公益广告宣传中,就是在公众性场合的户外媒体中投放与社会公益内容相关的广告宣传,通过激发在公众性场合经过或者停留的受众的互动热情,形成受众和公益广告的互动,从而在公众场所营造出强烈的公益性质的氛围,把公益广告的内容传递给参与互动的受众以及更多的感受到这种氛围的受众。如果情景互动广告的内容是鼓励一种社会公益行为,那么直接参与互动的受众会在心里留下一种直接的感觉,就是自己有意无意地正进行着这种社会公益行为,周围的受众也同样会觉得社会公益行为就在自己身边,在典型的公众环境中出现的典型的公益形象,这样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

就是因为情景互动式广告在公益广告的领域中可以发挥特殊而有效的表现作用,公益广告在户外的公众性媒体上才有可能取得广告效果的提升,而情景互动式广告,也可以因此迈出真正与中国广告市场融合的第一步,逐渐走上符合中国广告文化的发展之路。

(四)情景互动式广告与社区宣传的有效结合方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社区营销的深入开展,高档次品牌产品进入社区宣传,社区中的户外媒体也逐渐显露其对明确目标受众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注意力稀缺经济的角度来看,社区内的媒体广告可以非常明确地独立出来,在没有其它干扰的情况下达到对目标受众的信息传递的作用,从而体现出社区户外媒体相对与其它公众户外媒体的独有优势。

所以,在这些社区户外媒体提供良好的宣传能力的基础上,只要能够在这些相应媒体上投放同样具有良好创意和吸引力的广告,那么广告所达到的效果将是异常显著的。

1、社区营销与情景互动式广告的结合

根据前文得出的情景互动式广告需要避开强势媒体的原则,将情景互动式广告结合于社区广告宣传将是一种不失情理的方式。在选定目标受众群体的条件下,由于情景互动式广告表现方式的生动具象化和较大感染力,情景互动式广告对特定产品符合目标受众的合理诉求点的表现力相对与一般户外平面广告都要大,因此把情景互动式广告与社区营销相结合,是有利于两者的共同发展和运作的。

社区营销所要做到的一点是需要在社区内造成一种合适的气氛,来帮助完成特定商品或着服务的宣传和销售过程,这一问题在现在国内不少的社区营销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也就是说在现在很多的社区营销中,并没有实现制造合适的营销氛围这一要求,是导致不少社区营销惨淡收场的重要因素。而当社区营销能够和情景互动式广告相互结合以后,情景互动式广告在社区内的投放能够通过建立受众和广告宣传的互动有效地制造出有利于品牌产品或服务拓展市场的氛围,从而解决社区营销过程中所要面对的这一重大问题。

2、生活细节的把握创造广告价值

当然最重要的因素并不只是以上所述,而在于社区营销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生活。社区本身就是受众群体生活的场所,在社区中他们脱离工作的压力,完完全全地体验着来自生活的节奏和感受,所以社区营销的出发点一般都是与目标受众的生活所息息相关的内容。对这些内容的宣传的最好方式是具有生活化的宣传广告或者活动,而情景互动式广告以其自身的贴近生活的特性找到了一个使它能够很好融入社区户外宣传的最佳契合点。情景互动式广告可以通过营造一种生活细节效果来引发社区中的目标受众对生活的思考和感知,在社区入口、楼道电梯、车库、社区园林、户外健身场所、会所俱乐部等等社区区域中,社区户外媒体可以通过居民的日常生活行为建立一种与投放的情景互动式广告之间的互动关系,在使目标受众感受到这种关系的基础上营造出一种生活细节,并在受众体验这种生活细节的同时,把广告宣传的内容传达给目标受众。

六、结语

通过本文的简要研究,分析了现在国内的广告市场环境对情景互动式广告的影响,提出了几点对于情景互动式广告在中国发展的建议。随着中国广告的迅速发展增长,与世界广告水平的不断接近,情景互动式广告仅仅作为一种新型的广告种类,必定会在中国的广告市场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作为户外广告的一种职责,也会为中国现代化的城市增添一道别样的文化景观。

参考文献: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王怀明/王泳:《广告心理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聂艳梅:“公益广告创作中的创意策略”,《中国广告》,2008年第02期.

文化创意市场前景篇10

[摘要]旅游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整个产业内外部的方方面面及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而作为一个区域而言,亦应以其本身旅游业的发展脉络和依托资源为基点进行延伸演化,在动态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下构筑起与当地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体系。

[关键字]区域旅游;创新观念

不同学者就不同区域提出了针对当地的旅游业创新要点,大体涵盖了观念创新、产品/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这些层面。

观念创新是旅游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大旅游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观念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重视。

大旅游观念,强调“跨界”、“无界”与“开放”的概念。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产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产业与众多的要素、产业、系统发生关联,要想实现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就必须在旅游业概念上进行创新,摈弃那种把旅游业仅仅视为门票收入的狭隘意识:根据旅游产业自身特点,组织旅游业的生产与消费活动,按照旅游核心产业、关联产业和相关产业的概念进行组织,发展旅游大产业和大旅游产业,对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杭州的案例无疑是对该观念的良好实践;《杭州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6-2020年)》提出了发展“大旅游产业”的思想,将“大旅游产业”定义为以传统旅游业为龙头,包括会展、休闲、商贸、文化及其他社会资源中能与旅游互动部分的产业集群。“杭州现象”――西湖免门票却带来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整体经济的良好收益就是对大旅游观念的最好说明。此外,“大旅游”观念也被用来指导和融入区域旅游规划和区域旅游业的创意改造,为旅游业的多方参与、多元发展定下基调。

可持续发展观念引领着区域努力寻找一条在最大限度地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寻求旅游业的发展,然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导向不仅限于对生态的维持和环境的保护,也不限于旅游业的持续更新和增长完善:还表现于要求积极发挥旅游业内涵广泛、形式多样的特点,对区域内的物质因素、精神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进行整合、丰富和创新,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观念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政府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制定政策、制定规划、树立形象、实施监督等方面:市场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资金的筹措、资源的开发、产品的开发、市场的开发和企业的日常运作与管理等方面。可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观念实际上贯穿于整个旅游业创新体系中,是各要素创新得以实现落实的一大精神助力。

产品服务创新是旅游业创新的基础,旅游产品的创新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和生命线。酒店业将单一的酒店服务质量改进视为创新,如烹饪、顾客定制服务或环境改善等。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的产品和服务创新被解释为利用产品塑形、改造、商品化的产品纵向延伸。但是,采取高新技术支撑的旅游产品创新显然已成为旅游产品创新的主流,典型的例证就是大量人造景观及新奇独特体验产品的涌现。如何进行产品创新,不同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旅游产品创新的途径主要有:观光旅游产品的细分和深度开发、专项产品的开发、散客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单项旅游产品的不同档次的组合等:在产品结构、产品类型、产品功能上实现创新。立足当地资源打造特色产品、旅游精品的创新得到普遍认可,在市场多样化分析的基础上开发多样化的产品亦成为许多地区的产品创新选择。此外,旅游产品创新的“柔性”被强调,市场动态与需求变化更加受到重视。所谓“柔性”主要是指旅游业适应旅游市场变化的一种能力。一方面,要求旅游业必须敏锐地捕捉市场信息,把握市场需求,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中不断调整改进。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并通过市场和测试得到的知识以及客户意见及时融入到旅游产品中,以提高产品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旅游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旅游企业以全新的服务形式,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以适应人们的旅游偏好、价值判断和内在的需求。而时尚元素的导入和主题内容的融入也为旅游产品创新带来了新的思路,以文化创新保持旅游产品生命力,亦成为旅游产品创新的重要手段。创新主体、创新客体、禀赋资源和区域创新环境条件被认为是区域旅游产品创新的四要素,与由旅游产品创新四过程一一创新驱动过程、价值共创过程、价值反馈过程、创新收益外溢过程一起构成区域旅游产品创新体统模型。由于旅游产品无形性和强服务性的特点,服务创新有时被特别单独提出,有学者提出将标准化服务、诚信服务、个性化服务和绿色服务作为旅游业服务创新的四个方向。

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和市场需求的日趋细化多变,营销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拓展旅游市场、提炼旅游形象、打造旅游品牌,特别是自主创新品牌的培育,成为旅游业营销创新的重要途径,品牌营销的运用受到青睐。充分掌握旅游市场的动向及发展趋势,了解市场信息,无疑是营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而在促销方式上,基于“体验”的形象生动的交互式体验营销被提及。以立体化为主导来实现促销内容创新:另外,以多元化为主导的促销手段创新得到提倡,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加强与各类主流媒体的合作,积极开展以节庆活动为主的旅游文化活动。在案例分析中,“杭州经验”亦给旅游业营销创新带来启示,一是重视境外旅游宣传,高层领导出席相关推介活动,聚焦国际目光:二是引发理论研究的热点,聚焦学界目光,将旅游营销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创造了政界、学界、业界、媒体共同参与的新型旅游产品推介方式。特别的,在传统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的更新重塑得到更高的重视,面对传统旅游目的地产品和形象老化导致的发展困境,有学者甚至认为形象塑造是“基础”,并提出了传统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的三种方式――设计、维系和更新。通过形象吸引游客,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开拓旅游市场,最终实现销售目标

管理创新是旅游业创新的重要一环,管理上的变革是旅游业整体创新的保障。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旅游业管理创新方式和途径。体制创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有学者提出通过突破部门的行业边界、空间的行政边界,强化社会组织功能,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并加快制度旅游行业标准的制定来创新旅游业管理体制以期达到与旅游业“有智增长”相适应的管理体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管理进行改造亦不失为加强管理实现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办公设备的现代化可以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产品促销的网络化可以为我们赢得更多的客源:旅游资源监测手段的高科技化可以为我们科学开发资源和积极保护资源提供决策依据。用新的知识型的、适应于信息时代的“网络型”的知识管理代替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寻找新途径,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人性化管理和精益化管理的方式也得到提倡。特别的,景区的管理体制创新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基于中国的国情,旅游景区(点)多头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几乎是全国旅游业的普遍问题。理顺景区管理体制及建立新型旅游企业经营机制是旅游业创新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改变目前存在的各自为政、区域分割、封闭开发的状况,增强管理中的协作性、统筹性成为关键。有学者就此问题提出了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创新的两种模式:一是在旅游景区成立一定级别的政府,由政府对景区的旅游开发、环境保护、当地和居民、景区的治安等进行管理,即政府和旅游景区合一,既发挥政府的管理作用,又发挥景区的旅游管理作用。二是景区(自然景区)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转让景区有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景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景区的总体规划由政府主持制定和评审,评审后,经营者必须按规划进行开发建设。

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其创新对旅游业整体创新意义重大。有学者在对澳门旅游业升级与发展的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三维度的制度创新一一竞争性的市场制度创新、自由行的外部性制度创新以及市场竞争推动下的企业制度创新,推动了澳门旅游业及整体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对中国大陆大多数地区而言,产权问题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得到了学者的普遍重视。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产权问题、地方利益驱动、部门利益冲突和无序竞争等原因,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缺少合作和沟通,产业链无法形成,区域旅游产业无法形成整体竞争优势。专家呼吁大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深化国有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隶属于各部门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剥离出来,推向市场。还有学者呼吁旅游产业要形成责、权、利合理配比关系的产业运行机制,构造类似于商业型的旅游产业管理体系,形成工业企业型的旅游产业组织结构进而实现旅游业的制度创新。此外,市场经济下,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的投资制度也日益受到关注,有学者提出政府要积极推动旅游融资体制的改革,合理引导旅游行业发展,通过制度机制的创新,构建完善的市场产权制度和管理机制,大力吸引社会各界资本进入旅游业,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推进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战略。

参考文献:

[1]周青,创新机制突出特色发展西部旅游业一对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4,6(12)60-61

[2]杨胜明,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一贵州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当代贵州,2003,5.14-15

[3]尹华光,创新战略与湖南旅游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5.32-34

[4]陈娟,戴文远,福州市旅游开发的创新与发展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3(21),116-120

[5]王芸,广西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J],企业天地,2001,5.19-20

[6]杨永德,陆军,桂林市旅游产品的转型与休闲旅游的创新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5.6-8

[7]杜建芳,河北旅游业创新发展对策探析[J],特区经济,2007.3.64-66

[8]张葳,河北省旅游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J],商场现代化,2011,1.90-92

[9]莫维冰,王学良,旅游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一以梧州市为例[J],企业研究,2010,5.64-66

[10]厉无畏,王慧敏,孙浩,论创意旅游一兼谈上海都市旅游的创新发展思路[J],经济管理,2008,1(30),70-74

[11]甘毛文,论广西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1.102-104

[12]张颖新,浅谈东北地区旅行社产品的创新问题[J],旅游纵览,2011,7.56-58

[13]李剑,区域旅游产品创新系统及其指标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7

[14]冯德显,翟海国,区域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4(25),65-70

[15]马勇,肖智磊,卢桂芳,区域旅游规划的创新思考[J],旅游科学,2007,3(21),37-43

[16]陈实,李树民,梁学成,试论西安旅游产业创新[J],西北大学学报,2003,4(33),19-22

[17]姚宏,以旅游创新提高区域现代旅游竞争力[J],商场现代化,2005,12.188-189

[18]李宝平,侯祥鹏,浙江旅游业创新体系研究[J],商业时代,2009,6.88-89

[19]范瑛,传统旅游城市形象的创新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