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53:53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重要性研究

我国的诗歌艺术成就十分辉煌,诗歌文化遗产丰富。引导学生在对语文诗歌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古代诗歌的艺术美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也是陶冶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和价值观的主要方法。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很容易在思想上产生迷茫,容易走入思维误区。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洗涤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另外,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课程,帮助学生奠定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作为高考的重要内容,要求高中老师要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仔细研究,总结出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要点,以从容应对高考。总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

(一)提高高中语文老师的综合素质

语文老师作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实践者,需要准确掌握诗歌鉴赏的技巧、诗歌的特征,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诗歌承载着先人们的智慧和才情,大多是他们人生经验、个人品性和艺术修养融合而成的精华,教师在教学前必然对其学习研究,感受参悟,进行再创造,然后实施于教学,。此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学习教育,提高个人素养的过程。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面对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老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诗歌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作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抓诗歌的精髓,深刻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当然,高中语文老师的素质提高也有助于把握新的教学要求,层次分明的向学生讲述学习的重点,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鲜的词汇和交流方式悄然改变着学生的生活,高中语文老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包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和掌握,减小师生间的交流代沟,能够掌握学生的思维角度,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学习。

(二)教学观念的改革和创新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够再沿用以往老师讲述,学生记录的传统教学方式,需要将教学重心从老师转向学生。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开展语文教学。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自我感知的过程,故而在诗歌教学中更应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新时期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老师需要扮演引导者的重要角色,通过引发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行为,为学生提供实践语文知识的平台。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需要通过集体讨论和经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诗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语文诗歌教学需要由浅入深的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分主次,让学生产生毫无头绪、无从下手的感觉。另外,高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武断评价,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让学生以感受诗歌魅力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老师,不能够被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舞台需要学生尽情发挥,在学习中有所成长。

(三)多元化教学方式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高中教学方式已经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化和多元化。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声音和图像的传递,为学生直观的展现诗歌的故事内容、社会背景等等,为学生鉴赏诗歌提供帮助。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为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再现诗歌的情景等一些不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中。网络教学的应用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所学内容,拓宽了视野。

当然,丰富的课内课外活动对于学生学习诗歌也是很有帮助的。增加课内课外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进一步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开展高中诗歌教学十分有利。总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为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从培养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兴趣入手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兴趣也是实现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质量改善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主解决问题,实践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灌输性学习和强制性学习往往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反感情绪,这对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根源上解决了学生的兴趣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来,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需要考察的关键内容,需要老师采取积极的手段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诗歌鉴赏能力。当然,这也是新时期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做好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工作,不仅对于学生的审美培养和文学素养的熏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学生对于中国文学鉴赏能力,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重视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是每一个学校,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蔺葱.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初探[D].苏州大学,2009,07(01).

[2]刘琛.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06(15)

[3]于乐红.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04(07).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反思;研究

在高中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实现高中语文改革的重要途径,高中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结合现有的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反思

教学理念是影响教学方式方法的先入性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从教学理念的反思入手。与数学等学科不同,语文学习是一种可以在生活中进行的学习活动,比如在看电视时、上网时、聊天时等,语文都无处不在。可以说,只要涉及语言和文字的地方,都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帮助的地方。所以,语文教学不只是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在高考的要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虽然深知题海训练和考试训练对学生的人文学习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帮助并不大,但是还是要以考试、分数为教学目标。学生上课就是听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教师上语文课就是满堂灌,学生不懂得在生活中去感受和发现语文,教师也不去引导学生进行厚积薄发的语文积累。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树立新的语文观念,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例如,笔者在安排作文训练时,就注重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写身边的人和事,写从生活中得来的感想,而不只是单纯的话题作文训练。话题作文虽然是高考作文的主要考题形式,但是话题作文也离不开生活,学生之所以在面对一个话题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处下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思考,所以,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生活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反思

高中语文涉及字、词、句、古文、阅读、作文等方方面面,教师的教学应该有重点,有侧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追求面面俱到,总希望在所有方面都将工夫下到,这种长战线的教学非但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笔者认为,高中教师要对教学重点进行反思,而重点,应该放在阅读和写作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多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并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的读物,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生活和内心,这是语文这门课程应该做到和完成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写日记、写自己的随想和感悟,这些写作可以不是以完整的文章的形式呈现,可以只是一些简单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可能不是成熟的作文作品,但是每一次记录都是一次组织语言的练习,都会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要有一定的侧重点,面面俱到反而可能一件都做不好,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认识字词、理解句子和段落意思的过程,对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和字词选择有积极意义。写作更是学生运用字词句的重要机会。所以,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阅读和写作上。

三、高中语文习惯培养反思

高中语文教育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教师要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查字典、查工具书的习惯,进行独立阅读的习惯,经常写作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等。语文知识的积累对于语文写作有重要帮助,它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大量的素材,学生通过对语言和素材的组织,可以很快地整理出写作思路来。语文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就是积累并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这两个习惯。例如,笔者每周都会给学生发一两篇有意义的素材资料,让学生阅读记忆,经过长期的积累,学生头脑中的东西多了,写作起来就容易多了。笔者还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记录本,把平时做题、阅读过程中做错的题的知识点、遇到的生字生词都记录下来,并要求他们经常翻看,以达到反复记忆、重复记忆的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改进的重要途径,也是确保高中语文教学真正适应当代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廖荣生.语文教学创新的几点体会[J].中学教学参考,2011(4).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篇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非专题性研究;专题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80-01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解决语文学科的问题为主,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认为,只要处理好设计研究、组织专题探讨和延续性研究这三方面的有关问题,语文学习必能教学相长。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就其特点来说可以分两大类:其一是专题性研究。其二是非专题性研究;就其内容来说,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关于语言的研究,其二是关于文学的研究。下面就专题性研究和非专题性研究谈谈有关体会。

1非专题性研究

这里所说的非专题性研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系统性地研究学习。,它结合课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知识点,贴近高考指挥棒,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体现课本中“传其道,解其惑”的要求,又能贯彻研究性学习的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过程中,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1本体性研究。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是鲁迅先生在五位革命作家遇难两周年时写的纪念文章。经过分析,此文只要解决三个问题就可以透彻的理解全文的主旨,即:“为了忘却的纪念”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记叙和五位烈士交往的经过;.“惯于长夜过春时”一首诗在全文中的作用。在预习时,先把作者的生平简历,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关的参考资料介绍给学生,然后再把这三个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独立研究,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1.2涎续性研究。根据课文内容,派生出有延续性意义的问题继续研究,主要在课外时间里完成。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所以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学生也可能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有必要把这些问题延续到课后。有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拟定,有的问题由教师来拟定,如《滕王阁序》的问题是“有人评论王勃的《滕王阁序》具有‘四美’,谈谈你的看法”;《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阐述的问题有什么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石钟山记》的问题是“如何认识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原因的考察经过和结论的偏颇”,等等。不要求学生课课都写,可以在一学期中布置的十几个题中选择一两个来研究。学生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来写。研究过程由确定研究专题、调查研究并收集资料、撰写汇报论文等步骤组成。延续性研究的内容紧紧扣住课文的要求和知识点,是课文内容的延续和深化。

2专题性研究

所谓专题性研究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社会现象、某一学术课题、某一文学现象、某一发现构想等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得出某种结论,形成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当然这种结论或者成果或许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错误的。但是,就学生而言,我们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论。这个过程是学生增长知识的过程,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之下的自主学习,它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确定一些研究的专题供学生选择研究。这种类型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1确定研究方向。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因素,拟定一些具有探讨性和可行性的专题供学生研究学习。如《瑞安玉海楼文化的探索研究》、《温州鼓词的渊源和发展状况》、《温州方言的特点和历史沿革》、《高则诚的生平和创作》、《中国楹联文化的渊源发展与继承》、《瓯剧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东西方影视文化的异同初探》、《金庸古龙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差异》等。

2.2指导研究方法。在向学生布置专题时,必须对每一个专题作一说明,使学生选择专题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这种说明实际上就是解题释疑,即说明某一专题研究的内容、目的、价值、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的知识、查找的资料。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去索取资料,如何调查研究,如何撰写论文。如《瑞安玉海楼文化的探索研究》这一专题的研究,需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人手:瑞安玉海楼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孙怡让先生的教育思想;玉海楼文化的底蕴;玉海楼文化在瑞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篇4

关键词: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267-02

研究性学习目前大致有两种理解:一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不直接将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设计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收集和分析信息以及进行研究的能力。在高职语文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发挥其学生对学习其他课程、启发思维、提高思想道德与文化科学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研究性学习可以是一种课程形式,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学习方式。所谓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引进语文学习,指导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探究语文学习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把语文综合能力和形成学生内在的、稳定的心理品质作为核心,把启迪言语智慧、开发思维潜能、增强发展后劲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场变革。

如果说在小学、中学阶段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异议、有难度、有困惑的话,那么在高职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既是可行的也是完全必要的。高职院校学生已具有相当的语文知识积累和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他们的思维趋于成熟,所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发掘它们的研究能力已成为高职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二、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研究性学习主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注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知识的积累,自身修养能力的提高。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再起主导作用,起主导作用的是学生自己。学习的内容也不再单单局限于教材,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也同样可以成为学习的内容。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将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三、研究性学习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各高职院校选用的大学语文教材课时都进行了精简,教师不可能对教材的全部内容进行精讲。教师必须注意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否则,就会造成篇篇都讲,但又篇篇都没讲透的结果。高职生一般都进行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他们而言,人文素质的培养要高于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丰富自身的教学模式,要结合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发挥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上,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应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发学生对文本的独特见解。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进行研究性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交给学生学会分析各种文本的方法与欣赏技巧,让学生独立进行大量的阅读与思考。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心态转化为主动学习,以问题为中心,明确阅读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对研究方式、研究内容进行自主选择与探究。要积极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回答。针对不同的问题创设出不同的情境,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过程进行全面跟踪,既要帮助学生走出可能陷入的困境,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的研究更加集中深入。

语文知识的另一种展现形式就是写作,它综合了多方面的创造能力。学生写作学习,无论内容对象、途径或方法都源于社会生活,又服务与社会生活。高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就是社会化写作,必须经过内容学习、形式学习和社会学习。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语文写作教学中,就是让学生把课题研究与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把研究的内容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由于研究性写作的可选课题范围很广泛,所以教师必须明确提出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调查研究,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研究的课题。学生进行研究性写作时,要选择贴近自己生活的选题,这样才能激发研究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组织成各个课题小组,实行小组分工合作,大量搜集有关资料,尝试多角度、多方面地考虑问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拓宽思路,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会对自己所研究的课题进行反思和论证等。研究过程完成之后,课题小组的全体成员要共同进行分析、总结,并且写出研究报告。通过研究性写作,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研究,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教科书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美的世界”,教师应带领学生“入境”,去领略其中的风格情调之美、文章结构之美、艺术形象之美、语言形式之美、理想境界之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美感,这是语文教师不容推卸的责任。比如,学完《春江花月夜》后,引导学生把对作品的评价压缩在“哀而不伤”中,并把它定为研究性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对文学的鉴赏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和运用材料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就是要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学习能力相对薄弱,而且对学习没有信心。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将新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结合起来,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来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运用迁移的规律来指导教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

结合专业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性学习,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由于高职教育和基础教育二者的性质不同,办学的类型、形式与层次不同,培养的目标、规格不同,其教学特点必然有特别之处,二者虽然同属语文研究性学习,但要突出自己的特点,不能套用基础教育的做法。结合专业开展不同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恰恰符合这一宗旨。结合专业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但可以加速学生个体的职业化、社会化进程,而且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会有很大作用的。有针对性的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研究性学习,在语文课外课题的研究中,不同专业的学生要选择符合自己专业特色的课题,即能使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课题研究中得到运用;二是针对不同的专业,可以让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研究性学习。采取不同专业选用不同课题。根据不同的专业,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专业着手,要善于发现与自己所学专业有某些联系的课题。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基于信息技术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经管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社会调查式研究性学习,应选择学生理财面面观;文秘专业的学生可以开展文学作品专题研究,选择以文学研究和文化作品为主;课题证券专业应选择股票与我们的生活等课题;快餐业的“白色污染”等课题。总之,针对不同的专业应选择不同的课题进行研究,无论哪一课题的研究都离不开语文的听、说、读、写的运用,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为了突出专业特色,针对不同的专业要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一是社会调查式研究性学习。这种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比较适合经管专业、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二是语文专题性研究学习。这种形式比较适合文秘专业的学生进行。专题性研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条件,要进行专题研究就要收集并阅读大量的与专题相关的资料,并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专题研究性学习采用的是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方法,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帮助,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语文教学要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现实的调查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与社会接触的实践中学习并运用语文知识。

四、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题要恰当

语文研究性学习一定选题恰当,要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在选题过程中,虽然学生占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也不能对学生的选题一概不管,也不能只顾追求学术价值,选择一些高度学术化的课题让学生去研究,这样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高难度的选题也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无法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既浪费了学生的精力,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课堂为主

语文课堂是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立足之本。它不是一项纯课外的研究活动,语文课堂教学与其他研究性学习综合课程的教学不同,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以言语教学为主的,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子曰:“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因此,如果不重视语文课堂双基能力的训练,不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积累,语文研究性学习乃至素质教育就成为一句空话。

3.全体参与

由于高职学生的水平不同,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不愿独立思考,不想参与研究性学习。教师如果引导不正确,就会把大多数学生拒之门外,使研究性学习变成优生的专利。因此,要扭转学生思想的偏差,首先教师要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需要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语文研究性学习还有许多需要探索的地方,对于正处于起步阶段的高职语文来说,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协同合作。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推广,它必将给职业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龚清.高职语文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浅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4,(23).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篇5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高中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观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发展,为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

首先是选择课题的自由,课题研究是落实研究性学习最为主要的形式,没有课题研究就没有实实在在的研究性学习。单课题的选择上,应该让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的需要、获得研究素材的便利条件来确定,这样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局面。

其次是选择合作伙伴的自由,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合作学习,一个人往往难以胜完成,不同的课题需要不同的人选。比如某课题需要熟悉电脑方面的人才,那么课题组成员中就必须又这样的人。这样的组合能起到人尽其才、优势互补的作用。

再次是给予学生探索的自由,确定课题只是为自己预定了一个目的地,至于走什么路则由学生自己决定,只要到达目的地就行。可以走材料分析之路,可以走实地考察之路,也可以走访谈咨询之类,或者兼而“走”之,等等,由学生各显神通,最后是给学生展示的自由,完成展示是研究性学习中最后一个环节,其成果有可能是错误地,片面的,这无关宏旨,重要的是恰当的展示给大家。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坚持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生活经验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二、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1.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处于学习的边缘位置,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近十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参加先进教学理念的教育和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和“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2.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

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重视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局面,开创了促进学生读、写、说等能力全面发展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自主、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中,使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达到了本质上的统一,在遵循语文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普遍采用“五步走”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初步感悟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营造良好的语文研究氛围;第二,组织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内容进行研读,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并挖掘出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三,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拓展,在课后布置研究性作业,通过课外的延伸训练巩固语文课堂教学;第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展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五,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给予合理、客观的评价,在总结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信心。

2.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利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注重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授鲁迅《故乡》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谁偷了碗?”,根据教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例如在讲授《守财奴》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设置疑问,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研究,除了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外,还要注重语文知识探究方法的传授。

3.创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要实现双重功能,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又要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性学习。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过程的方法策略、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后给学生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的综合评价活动,实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长期的接受性学习也给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学组织结构的优化,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再次,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情、意、理等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对以后的终身性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结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可行的。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出发,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成熟,能够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辩证分析,为深入的探究学习提供智力支持。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篇6

关键词:口语交际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

口语交际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方式之一,是社会对人才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通讯和多媒体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的使用率明显高于书面语的使用率,口语交际在日常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性明显超过了读写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于高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已经有了广泛的深入,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或者行为产生的一种积极性倾向的心理和情绪,就人类活动来说,兴趣是自主行为的最大动力。在教学中,“兴趣是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学习意志的源动力”,高中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学习,应该也要以兴趣培养为前提。教师要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思想规律,要能清楚的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充分激发学生产生口语交际学习的兴趣。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口语交际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性,高中生不同于初中生,心理已经日渐成熟,基本上能够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在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前提下,应该引导他们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口语交际的学习是为了以后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其次,在教学初期就要注意设置能够引起高中生学习兴趣的话题或者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不一定要按照教学内容,在最初的课程中要把提升学生的兴趣作为重点,口语交际作为开放性和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其选择性较大,可以针对高中生的思维和心理特征,设定较为轻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例如对场景的模拟,或者设置某个电影的场面,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充当口语交际的主人公,调动学生的激情,让一些胆小、情绪低下的学生也能够树立信心,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科学合理的实施口语交际教学过程

1.要做好口语交际教学准备

在学生产生了对口语交际学习的兴趣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否则很容易使学生在后边的学习中产生失落感,甚至逐渐丧失对口语交际学习的兴趣。可以说课前准备是教学过程能够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学目标能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最好能对将要教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知道下节课老师会讲哪些内容,会采取什么样的授课模式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例如教师在下次授课时可能会采取一个模拟商业集会的形式,让学生假扮角色进行口语交际,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前先了解什么是商业集会,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会扮演的角色如各种企业家、组织者、新闻工作者等的特点,这些都需要学生有针对性的收集资料,做好准备工作。

2.科学设计口语交际环境

口语交际的应用是在特定的交往环境中进行的,学生要在以后的社会环境中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要在高中认真学好口语交际的相关知识,以便将来更好的进入社会。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情感是单纯的,基本就是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在设计口语交际环境的时候,要尽量的贴近生活,从日常生活或者校园生活的角度去安排交际内容。例如对课文中一些故事的衍生情景,一些对话场景的模拟,还可以利用家长会和教师会的场景,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问题,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也能够让他们站在另一角度明白作为家长和教师的心理思想,体会家长及教师的艰辛和期盼,这也是口语交际中的人文启迪的合理运用。

3.做好口语交际教学的课后安排

在口语交际教学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学生回头看,认真的查找错误,总结经验,课后进行一次简单的相互评价总结。这样可以让学生发现其他学生在进行口语活动时所犯得错误,从而提醒自己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也能够从其他同学的评价中获得自我改进,同时,相互评价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次口语交际的锻炼机会。另外,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工具性的能力培养,在课堂中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彩,教学形式多么完善,都不能够代替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因此,一定要做好口语交际的课后安排,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和别人多打交道,在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交际方式和技巧,把课堂中的口语交际知识真正转化为日常社会交际的自觉表现。

三、掌握口语交际中的实践技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使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技巧的培养。一是口语交际时的身份定位。日常交往中,交往双方都有一个身份的定位,是朋友、上下级、合作伙伴、师生等,确定了身份,才能够根据场合和环境考虑交际的内容和目的,要考虑到在诸多关系中用什么语气、什么称谓、什么态度等。如朋友间的交际可以轻松自然、平和,面对领导或老师时就要谦和、庄重等。二是要教会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信息分析和处理,就是“要能够在与对方的交谈中了解对方的的内容、目的,要学会会从对方的语言中分析对方的情绪、态度和意图”,根据这些内容和特点,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和对问题的看法、态度和意见。三是要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的语言要点,说话时要语句通顺,用词得当,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如婚庆场合,就要多说喜庆、祝福的话;在丧礼场合就要多说安慰、惋惜的话等。说话时要讲究错落有致、抑扬顿挫,语句的排列要顺畅有序,说话要条理分明,围绕中心,明确思路,不断提高自己说话时的语言技巧。

四、结束语

在社会交往中,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口语交际作为人际交往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交往方式,是每个现代人能够适应社会、寻求自身发展最基本的能力要素。所以,在今后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要遵循上述策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确保能够为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提供坚实的交往能力素养,要将口语交际教学作为一种技能培养,更要作为一种对高中生的人文关怀来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纬.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6).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篇7

关键词:阅读教学; 想象能力; 创新能力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在学科教学中都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没有阅读的兴趣,被动地接受标准答案,教学过程忽略学生的主体认知感受,文本解读支离破碎,忽视学生审美情操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学生缺乏语文素养的积淀。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一、与文本对话,张开想象的翅膀,领悟文本内涵

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其作者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等都和学生自己的经历和积累有着巨大差距,有时甚至是难以逾越。因此,鉴赏文学作品,必须要从作品本身出发,通过与作家、作品“对话”,碰撞出激越的思维火花,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解读课文或阅读材料,用自己的经验、情感、生活理念去寻求对文学作品的解读。

如讲授《荷塘月色》第三段时,我请学生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荷叶亭亭、荷花艳艳、荷香袅袅的境界,变课文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并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荷塘情景,让学生仿佛置身在月下荷塘的景色之中,从而领略到这段文字的景物美、语言美和情操美。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么文章的精彩就难以被学生发现。

二、融入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放在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如学习《阿Q正传》一文,分析完阿Q的性格后,我对学生提问:鲁迅笔下的阿Q是哪个时代的缩影,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人物,怎么看待这种阿Q精神?有学生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失为一道心灵鸡汤,当考试失利的时候经常自我安慰:题目太简单了不适合我。有学生认为精神胜利法是一种乐观豁达,比如皇明太阳能集团就是用精神胜利法启发员工,激励员工,使企业做大做强。

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将课文中的生活画面、人物的喜怒哀乐与学生的情感相衔接,以使学生产生共鸣,与作者共同感悟生活与人生。这样也是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的认识能力、联想能力、创新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三、借助网络辅助教学,拓展学生阅读空间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利用多媒体技术,集音频、视频、图像、文字于一体,非常利于制造氛围、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1.文本情境延伸,更好地感悟语言文字,获得美感与享受。讲授《雨巷》一课时,先通过图片演示漂亮的丁香花,并配上古代关于丁香的诗歌,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去感受、去感叹丁香的漂亮和丁香花本身所带的“愁”的象征意义。静止的文本完全“活”起来了,亦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进入感知体验的思维活跃状态。《祝福》《边城》等教材选编小说均被改编成了电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观赏电影与阅读文本相结合的方式解读小说人物,解读小说寄寓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的精彩,同时也评析演员的表演。改变过去单一的文本品读方式,而学生对这种多维的教学模式更感兴趣,对教材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2.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阅读的能力。再如讲授屈原的《离骚》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作者,我们布置了一道探究题《走进屈原》,内容可以涉及屈原的生平、作品、对屈原的认识、有关屈原的习俗、传说等方方面面。学生通过看书、网上查阅等方式,自主查找资料,学生甚至能对屈原的作品娓娓道来,对屈原在创作《离骚》时的心境描摹得入情入理,这样既扩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了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进行阅读针对训练,总结解题思路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篇8

一、要增强教师求知的需要

语文教师必须要学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学习实践经验,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本质、特点、开设意义、学习目标、内容确定、实施原则、实施形式、评价方案、管理办法等等。这无疑会刺激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尤其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求知需要。教师的求知需要增强了,有利于与时俱进,有利于平衡心理,从而有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增强教师的交往动机

“学会分享与合作”既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目标,又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沟通、与人合作、共享信息、创意和成果,教师自己得敢于与人沟通、善于与人合作、乐于同他人共享信息、创意和成果。这无疑会激发并维持教师交往动机的心理倾向。交往动机的增强、交往能力的提高,对心理健康发展和适应当代社会是十分有利的。

三、激发和培养教师的求知兴趣

需要是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为了满足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就会不断地钻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有关理论,探索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求知兴趣将会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并逐渐得到培养。

四、要形成教师良好的注意品质

注意是人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要完成研究任务就需要坚强的意志克服诸多困难;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监控自己的行为和意识。不言而喻,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较好地培养教师的有意注意和自我注意能力。

五、要提高教师感知觉的敏锐性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在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有敏锐的感觉和知觉参与。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能使教师提高对事物的感受性;增强知觉的对象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具备敏锐的感、知觉能力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六、要丰富教师的想像力

想像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像力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少不了想像尤其是创造性想像的参与,这是由语文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能够极大地增强教师的想像力:会使教师扩大知识的范围,增加表象的储备;会使教师思维处于激活的状态;会在艰苦的研究过程中产生灵感,创造出新的形象。长期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能增强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七、要增强教师的思维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非常强调培养研究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解决问题必定要进行思维的心智操作,必须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自己从事和指导学生开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将会大大增强教师的思维能力,提高其思维品质。

八、要磨炼教师的刚强意志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研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较高水平的学习能力。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要达到预定目标,就需要调控意志,注意意志的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品质的培养。

九、要增强教师与人合作的能力

在亲身参与及组织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能使教师进一步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学到一些人际沟通技能,注意关心他人,越来越乐意并善于与人合作。这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篇9

一、调查与研究

1.现阶段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所要面临的是如何解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问题。通过60份的主问卷和60份的后续问卷,我们分别针对现阶段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高中生的计算机网络使用情况和应用能力等进行了调查。为了保证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进行正式问卷调查以前,我们做了40份前测问卷的调查。针对前测问卷的反馈情况,我们对问卷进行了再设计,并于2005年11月,就3所不同的学校(温州第二中学、温州第十四中学、温州第七中学)进行了120份(两个部分)的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调查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使用情况,以及他们是否具备家庭的上网条件;

(2)调查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以及他们对于写作的兴趣度和参与度;

(3)调查各类写作教学对于学生写作的帮助程度,从而验证文献中分析总结出的问题。

施测问卷120份(主问卷60份,后续问卷60份),有效问卷118份(主问卷58份,后续问卷60份),其中男生65名,女生53名。问卷结果使用eXCeL和SpSS11.5标准版进行统计分析。

2.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问卷中的最后一个部分是根据里克特量表原理设计的,其中我们针对每一项教学方法列出四种不同态度的选项。以下表格数据就是根据58份有效问卷所做的数据统计。我们通过SpSS软件的信度检验得出该问卷的Cronbacha=0.8839,可见此问卷设计所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

从表1中我们可以发现:

(1)第六题的平均分为3.52,即选项平均在“非常有帮助”和“比较有帮助”之间,更倾向于“非常有帮助”,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被测学生非常希望教师能在写作教学中加强对其个性、自由、创新等思维方式的培养。

(2)第一题和第三题的帮助度最低,平均分相同,都为2.28,即选项平均在“比较有帮助”和“一般有帮助”之间,更倾向于“一般有帮助”。而讲授写作理论和课堂写作训练恰恰是传统写作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从问卷数据来看,比较于其他教学方式,学生对于这些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是非常认可。

(3)第三题和第四题的平均数分别为2.28和2.67,即第四题选项平均在“比较有帮助”和“一般有帮助”之间,更倾向于“比较有帮助”,由此可以看出,较传统的课堂写作训练,学生更倾向于课后写作训练(如日记、随笔等)。

(4)第十二题的平均数为2.88,更倾向于“比较有帮助”,这说明阅读量和知识面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比较大的帮助度。仅次于第十二题的第五题平均数为2.83,与之相似,其强调语言文字的积累为提高写作水平提供的帮助。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将教师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作文教学方法陈旧

大部分教师仍然重视写作理论的教学,一味强调课堂应试写作练习的重要性,因此,写作教学往往成了“练一改一评”的简单循环。现写作作教学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但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这一问题。所以,相较于课堂写作练习,学生认为课后自由宽松的氛围更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发挥。

2)难以激发写作兴趣

从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将学生写作兴趣低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弱,或教师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太小;教师强行布置的作业太多,而学生自主创作的机会太少。所以,在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强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主导与主体)。

3)作文批改方式单一从调查数据来看,“多种评改方式”的平均值是2.55,更倾向于“比较有帮助”,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全批全改的单一作文评改方式,这种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将评改信息反馈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们提出了很多改进方案,如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多向评改方式,但是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不能取得很显著的成果。

3.学生本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

图1显示约46.7%的学生认为“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是其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同时,结合表1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得出,正是因为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缺陷(应试教育过分强调课本知识,因而提供太少的课外阅读的机会),所以,学生才会因为知识的贫乏单一而写不出好文章。

(2)缺乏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

对于写作的兴趣是当前语文写作教学的一个瓶颈。虽然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41.7%的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但是从问卷中我们又可以看到有85%的学生还是经常或愿意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看法的。从这一个角度可以可看出,学生本身对于文字这种表达方式并不排斥,但是,传统的课堂应试写作教学降低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度。[2]

(3)生活经验少,缺乏实践机会

图1中35%的学生认为生活经验的欠缺对于其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比较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问题:作为全日制高中学生,其生活经验的来源是非常有限的。学生想在自己三点一线的生活小圈子里面,得到足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的机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如何摆脱由于生活经验和实践活动的缺乏,而造成的学生写作内容单调、重复、无病呻吟等问题,成了我们思考的核心。

(4)文章立意难创新,结构模式化

我们可以从图1中看到有31.7%的学生正在为“文章立意难创新,结构模式化”这一问题困扰着,结合表1,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问题的主要原由是因为传统的写作教学往往注重写作理论而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会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让学生通过机械训练,来提高写作水平,从而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使文章立意难创新,结构模式化严重。

二、wiKi的特性分析

近年来,基于网络平台的写作方式已经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比如Blog、QQ空间、BBS等等,与这些网络写作平台相比较,wiKi又表现出了其特有的性质[3:

1.社群性

wiKi具有社群性,它不同于Blog或QQ空间等写作平台,人们只能作为读者或评论者存在,每个人只有拥有自己的Blog或QQ空间才能进行创作,它们是属于私人的思想空间,强调的是个性,而wiKi这一平台所强调的是人人都是作家,人人都有参与写作的权利。wiKi空间是社群中的人所共有的,并一起努力协作建设的。

2.组织性

wiKi知识在形成过程中,更注重内容的结构化和组织性,不同于Blog或QQ空间一类平台的信息分类方式(按时间、属性分类),wiKi系统会将存在的重复页面进行汇聚,并同时改变链接结构,使wiKi中的信息能够围绕一个主题

不断地完善。

3.协作性

wiKi作为一个具有社群性的网络写作平台,它所要面对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思想的记录,而是集体思想的共同结晶。这就要求同为读者和作者的wiKi成员能在浏览、完善页面的同时实现积极的协作创作,保证wiKi知识的有效性,使wiKi中的内容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加强。

4.开放性

在wiKi平台中,社群成员可以任意创建、修改、删除页面,访问者可以随时观察到系统内页面的变动情况。而在Blog或其他平台中,只有这一平台的拥有者才拥有这样的权利,而且访问者只能作为读者或评价者且看到的也只能是修改结果,而不能观察到整个创作的过程。

5.动态性

与其他网络写作平台相比,wiKi具备信息的动态性。“页面历史”的功能使wiKi能够对每一个创作版本进行记录,读者拥有选择任意版本进行阅读的权利。同时,一旦有人对条目进行恶意地修改或删除,管理人员或读者都可以将其恢复成原来的版本。而在其他写作平台中只要一不小心就可能删除很重要的信息,并且无法得到恢复。

三、wiKi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互补性探讨

wiKi作为一种协作性写作平台,其自身所具备的特点与语文写作教学中出现的种种不足有着有效的互补性。而wiKi针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所进行的网络教学应用研究,只是一次wiKi在整个教学应用领域的实验性研究。它们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是因为写作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种个体行为。传统的“练一改一评”的课堂写作教学,抑止了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wiKi平台,学生可以自由地对文本进行修改和再创作,也可以相互评论发表各自的看法,这种积极的交互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协作兴趣和表现欲望。

2.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写作缺乏创新能力,而wiKi

为学生提供了任意改动创新的空间,学生在协作性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思想的碰撞,从而能达到文章立意上的创新。同时,这种协作的方式也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写作结构模式化问题,wiKi可以任意修改评论和匿名的特性,可以使学生任意修改创造,突破文体结构束缚。

3.可以有效地弥补学生的知识不足学生知识量不足、阅读量少,而在

wiKi平台上,教师和学生可以任意新建各自感兴趣的词条,在大家不断创建和修改的过程中,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同时,wiKi也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信息形式的多样性,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和阅读量。

4.可以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高中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比较少,生活经验不可能非常丰富,而通过wiKi的交流,积沙成塔,使学生分享生活的点滴。这样不仅可以积累生活经验,还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情感教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使写作不再拘泥于文字表达,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形式来增加学生的阅历。

5.可以有效地改善单一的讲评模式

突破传统的单一批改讲评教学模式。通过wiKi平台,教师首先可以以匿名身份出现,这时候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对学生的修改和评价中完全可以做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不挫伤他们的创作热情,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完成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实时异步的互评方式,达到相互引导和激发思维的效果。

四、实验案例

为了验证wiKi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互补性,我们于2006年5月11日下午2时至3时40分,针对温州第二中学(黄龙校区)高一(2)班开设了历时两节的说明文写作课,课程由该班任课老师张宝和我一起完成。我们的设计主题为:让学生通过wiKi平台完成说明文的排序学习,并发挥学生小组的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来给这段排完序的段落加上开头和结尾。首先,在教师讲解相关课程内容后,让学生对给定的9个句子进行排序并给出一个标题,围绕这个标题的中心意思,给这篇文章加开头和结尾。同时,教师观察学生的协作过程,进行实时的疑难解答,包括对教学内容、操作技术等多方面的解答。其次,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及说明文的特色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学,并分别以教师与学生的身份交替给予学生以引导和评价。再其次,教师在课后对wiKi平台上的学生文章进行总结归纳,制作反馈意见表发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竞争意识,然后布置学生周末课外作业。最后,将学生最终完成的习作整理打印成稿,加上教师评语和成绩,给予学生反馈。[4]通过这次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们的假设,但由于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努力,以期不断完善。

五、结论与意义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篇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文学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b)-0124-01

1引言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科目、对于提高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基础性的作用。学好语文对于今后继续学历和重身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充分提升个人涵养。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学校课程追求的永恒目标。语文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其自身独特的课程内容,在促进学生各个领域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语文》教材相对于此前的高中语文教材,在许多方面有所突破。比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课文,约占课文总数的60%,尤其是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力量,更是使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阴影笼罩下的教育者大受鼓舞,文学教育终于恢复了应有的地位[1]。对文学教育的重新定位,反映了人们对它的作用的理性回归,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走向昌盛的体现。纵观中外发展史可以看出,时代的昌盛必然伴随文化的繁荣,因而文学教育也越显重要,它反过来促进社会风尚的提高和民众精神的升华[2]。文化教育的重视和发展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促进现代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基础。

2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学教育作用

文学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高中阶段文学教育一直以来都仅仅是语文教学的辅内容,文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内容主要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各种优秀文学作品的了解和学习,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和分析,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提高综合能力。同时还能通过文学教育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3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现状

3.1不重视语文学科

地区性的、甚至全国性的工科类和英语等学科的竞赛活动一直围绕在我们读书生涯的周围,但惟独语文学科相关的竞赛却少之又少。这样的状况会使学生产生其他学科比较重要的错误心理。另外,各种数理化的培训班层出不穷,而更贴近我们实际生活能够运用的语文学科补习班基本看不见。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从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不重视语文学科,这也使的学生们逐渐失去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其他学科被更加重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被用在其他学科上,而语文学习时间基本不存在了。

3.2网络信息时代导致文化多元化混乱

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许多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影视、图像、音像等文化作品的不断出现,吸引了学习是大部分注意力。对于现代社会的高中学生来说,上网玩游戏、QQ聊天远比语文教学内容的有趣。千变万化的小说让学生们可以无限的放大思想空间,相对语文学科的枯燥、死板精彩的多。在诸多文化传播方式的冲击下,学生们逐渐失去了对语文学习仅有的兴趣和激情,从而使语文教育的发展更加艰难。

4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相关措施

现代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却又发杂的困难工作,仅仅使学生认识文学教育的作用只是基础,更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落实文学教育的力度。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知识面的拓宽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注重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高中语文教育的特性,改善教学方式,挖掘文学作品中与高中学生切身实际情况相联系,使学生意识到文学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4.1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广阔的知识面和较高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和生活层面的联系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文学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美好意境,通过学生自主思维的想象文学作品呈现的画面,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4.2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语文课堂的品味,创造一个生动的教学氛围,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也同样很有趣,文学内容同样的丰富多彩,并且感受到文学更加贴近自己的生活环境,同时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的开展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

4.3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开设专门的作文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文学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对人生的认知度,并且使文学更加贴近人们的实际生活;而作文课的设立是检验学生学习文学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写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5结束语

文学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高中阶段文学教育一直以来都仅仅是语文教学的辅内容,文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教育的作用,并对文化教育中面临的不重视语文学科、网络信息时代导致文化多元化混乱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三个层面的解决措施,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文化教育的重视和发展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促进现代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