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本常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4:03

管理学基本常识篇1

《大学语文与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核目标

主要考核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阅读、分析浅近文言文、一般语体文的能力以及写作常用文体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语言知识、文学常识、阅读分析、基础写作。

(一)语言知识

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了解常用文言虚字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和同一个文言虚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主要包括古今各种文体知识;中国古代和现当代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作家的朝代、字号、文学成就、诗文集名称、代表作、在文学史学上的地位;重要作品的作者、出处及名句;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

(三)阅读分析

对于古代、现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大意,段落层次,主旨或中心论点,哲理内涵,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者的思想观点、感情态度,作品所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比兴、白描、象征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引用等)能进行准确深刻的欣赏分析。

(四)基础写作

基础写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理解应用文写作知识,并会具体运用写作知识进行写作实践,具体掌握书信、通知、通告、通报、请假条、感谢信、慰问信、倡议书、总结、调查报告、广告、合同、申请书、产品说明书等的写作;二是根据所给题目或材料,撰写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文字通顺,标点准确,书写整洁,不少于800字。

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分数:试卷满分150分。

3.考试时间:150分钟。

4.试卷内容比例:现代文学作品约40分,古代作品约50分,作文约60分。

5.题型比例:单项选择题约20分,填空题约20分,阅读分析题约50分,应用文写作20分,命题写作40分。

四、参考教材

季孝良编著《专升本大学语文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吴相洲主编《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徐秋儿主编《现代应用写作实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曾湘宜著《应用文写作基础》,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管理学》考试大纲

一、内容提要和要求

第一章管理概论

1、组织与管理的定义。理解组织与管理的涵义,理解管理的研究对象:管理主体——管理者的基本特征,以及管理客体——管理对象及环境的特征。

2、管理的学科分类、特点、性质和基本原理。理解管理学的特点和性质;深刻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

3、管理的基本职能。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并能对组织进行管理职能分析。

4、管理机制和管理基本方法。认识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能对各种管理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1、古典管理理论。深入理解泰罗科学管理的要点及其贡献;理解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以其要点;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深入理解梅实的人际关系学说与霍桑试验及其结论。

3、管理理论丛林。理解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流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和管理科学学派。

4、管理科学发展的新趋势。理解西方管理思想中对人的认识的发展变化,理解管理科学研究的内容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管理的计划职能

1、计划工作。理解计划工作的含义,计划工作的类型及步骤;掌握计划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掌握计划工作的方法和技术。

2、战略性计划管理。理解管理目标的性质,远景与使命的含义;掌握战略性环境分析的要点,及战略选择的基本概念;深入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各种新型的企业资源计划方法。

3、决策理论。深入理解决策的概念,掌握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原则、决策的程序;掌握常用的定性和定量决策分析方法。

4、预测理论。理解预测的概念,熟悉经济预测的种类,掌握一般的预测方法。

第四章管理的组织职能

1、组织及组织工作。深入理解组织与组织工作的含义;掌握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熟悉组织结构的类型。

2、组织结构的设计。理解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组织结构设计的目标任务和组织设计的原则。

3、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理解管理幅度与组织结构的关系;理解部门与职权划分的类型及相互关系;

4、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理解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组织结构、集团结构的优缺点,及管理特点,了解如何发挥每一种组织形式的作用。

5、人员配备。理解人员配备的涵义及原则;理解人员配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理解管理人员的来源及对管理人员工作评价的原则;理解管理人员培训和发展的方法。

6、组织力量的整合。理解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概念;理解和认识直线与参谋两者在组织中的角色及其关系;理解委员会的概念。

第五章管理的领导职能

1、领导理论。理解领导的概念,与管理者的区别,领导工作的实质,领导权力的来源。理解几种典型的领导理论;了解领导的修养与素质以及主要的一些领导方法与艺术。

2、激励理论。深入理解激励的涵义与作用,激励的作用过程;理解最主要的激励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熟悉常用的激励方式与手段:物质利益激励、社会心理激励、工作激励。

3、沟通。深入理解沟通联络的含义与作用;熟悉沟通的类型和常用的沟通方法;理解沟通障碍及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

第六章管理的控制职能

1、控制的一般理论。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及作用;熟悉控制系统的构成(基本要素)、组织运转的基本要求、三种基本的控制类型(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理解控制的原则与要求。

2、控制的过程、内容和方法。理解和熟悉控制标准的涵义,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熟悉管理控制的内容;理解和掌握常见的管理控制方法:专项控制:计划控制、时间控制、数量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人员行为控制等,以及综合控制;理解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的涵义

第七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1、创新职能概述。理解创新职能的内涵及其在管理职能中的作用意义;熟悉创新的特征、种类与内容。

2、创新的过程、原理、方法与管理。了解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类型、创新的过程、创新的原理及创新方法;理解创新管理的涵义。

二、考试题型

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满分150分。

三、参考教材

管理学基本常识篇2

关键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一直存在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在这些问题中,最严重的就是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不合理。

一、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常见模式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常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多媒体演示教学,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讲解财务管理的操作过程。这种方法一般与平常的课堂教学同步进行,这样能够较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感性认识。

案例互动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相应的教学案例,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推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案例一般具有综合性的特征,需要学生从多方面收集信息才能很好地提出解决方案,所以学生在完成老师任务的过程中,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阶段练习作为一种常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学习完某一个专题的财务管理知识之后进行。关于练习内容的设计,需要考虑财务管理相应专题的核心知识要点。通过阶段练习的进行,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相应专题的知识,培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校内实验室模拟,是指在学校的实验室内,通过虚拟企业一个月份的财务基本资料,模拟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相关岗位职责,即进行企业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考核等。由此可见,校内实验室模拟的重要环节就是虚拟企业财务资料的仿真性、虚拟企业财务资料内容的完整性和对学生校内实验室模拟结果的考核。进行校内实验室模拟,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进行财务管理的实战能力。

校外实习主要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两种常见的形式。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学期进行。生产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或是第四学期进行,而毕业实习主要集中在第七学期或是第八学期。生产实习属于认知实习的范畴,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对企业财务管理流程等有一个直接的认知,为后面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毕业实习属于毕业前的一次重要练兵,是对前面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大检阅,良好的毕业实习环节,能够为学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和找到满意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撰写主要有专题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形式。通过撰写论文,学生能够培养查找资料的能力、跟踪专业理论前沿的能力和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当然,本科阶段的学术研究属于层次较低的归纳性创新范畴。

社会调查,就是利用学校的各种假期或是校外实习的机会所进行的形式多样的专题调查。社会调查小组根据老师初始提出或是设定的主题,由学生一人,或是几个人联合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撰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南昌工程学院作为一所水利特色鲜明的二本院校,它设置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主要致力于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财务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财务管理与分析的基本训练,具备经济管理类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中非常强调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动手能力。所以,南昌工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过程中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和安排。其主要特点如下:第一,实践课时比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超过35%,在专业必修课中必须设置相应的课内实验,如《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等。第二,在财务管理专业下面设置三个专业方向模块,即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和机电企业财务管理。学生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模块。在设置的专业方向模块的特色课程中,学院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专题授课,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第三,在大二结束的学期期末(第四学期末),学生被安排在校内的手工会计实验室进行会计综合专业实验,这个环节是对学生两年来所学会计和财务管理知识的一次实战检验,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第四,在大三结束的暑假(第六学期末),学生将进行为期4个星期的财务管理模拟实习(生产实习)。第五,在本科的最后一个学期(第八学期),学生将进行6个星期的毕业实习和12个星期的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此外,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学院就会给每位同学都配备一名专业课教师担任导师,主要是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如指导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挑战杯比赛、创业计划大赛、研究生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

南昌工程学院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每个实践环节,都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认真撰写和履行相应的任务书。下面以毕业实习为例进行阐述。

1.实习目的

(1)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熟悉企业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实务操作技能。(2)通过专业实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同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检查学生毕业论文有关的各项准备工作的计划性和完善程度。

2.实习内容

(1)对实习单位目前所处的理财环境的分析,了解实习单位现有资金的来源渠道、方式、资本结构状况;掌握企业筹资决策的基本方法;(2)参与企业投资项目有关情况的预测及投资方案的决策;(3)熟悉企业如何进行各项流动资产的日常管理;(4)参与企业实行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与考核;(5)了解企业利润分配的方案;(6)熟悉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分析企业近几年来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的变化。(7)收集毕业论文资料。

3.成绩评定

(1)在实习中的总体表现,以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检查情况为考核核依据,占20分。(2)实习周记的写作情况。要求真实、全面、详细、讲解清楚、内容、丰富,占40分。(3)实习报告。要求按格式写作、内容全面、字数不少于4000字,占40分。(4)无实习周记和实习报告的学生,不予评定成绩,视为缺考处理。

参考文献:

[1]张英明,费会娟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J].财会通讯,2006,(7).

[2]嘉兴学院会计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实训”教学环节设计构想[J].嘉兴学院学报,2005,(10).

管理学基本常识篇3

大学期间,本人系统学习了公共管理、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等课程。通过学习,我系统掌握了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谙透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能成为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及各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此外,我也很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以及操作能力,能非常熟练地运用各种基本的应用软件。这些开阔了我的视野和思维,使我具备更为多元的知识体系,学习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有所提高。

本人是性格良好,我为人真诚坦率,自信大方,乐于主人,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工作和学习态度严谨,踏实负责善于解决复杂问题;富有创新意识;身体素质健康,长期坚持锻炼,培养了坚忍不拔的品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大学的锻炼使我成长,成熟,让我吸收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为人处事的能力。走上社会之际,我将努力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尽快使自己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做一名优秀的从业者。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美好的大生活就要接近尾声。在大学四年紧张而有条的学习生活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受到老师好评。马上就要离校了,对于这四年我的进步自我评价如下。

大学期间,本人系统学习了公共管理、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等课程。通过学习,我系统掌握了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谙透现代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能从事公共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能成为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及各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此外,我也很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以及操作能力,能非常熟练地运用各种基本的应用软件。这些开阔了我的视野和思维,使我具备更为多元的知识体系,学习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有所提高。

管理学基本常识篇4

关键词:高校院级教务员基本素质科学探讨

高校教务管理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关键。高校教务管理一般采用学校教务处和学院教务办二级管理模式。院级教务管理和服务的对象直接是广大的教师和学生,因此要保证教与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对院级教务管理的执行者――院级教务员应具备的素质进行科学探讨。我从自身工作实践出发,对院级教务员应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问题进行了探讨。

1.道德素质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素质包含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素质是院级教务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保证。

1.1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院级教务员直接面对整个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开展日常工作,从学期初协助教师做好开课前的准备、安排学生补考,到期中的教学检查,再到学期末的考务工作,其中还有重修、辅修,以及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的考试报名、收费,等等,稍有差错就会导致教学事故。这就要求教务员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性质和意义,事事想在前、做在前,增强工作的计划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对工作一丝不苟,对信息反复核对,树立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是教务员做好教务工作的一个重要保障。

1.2树立服务意识

院级教务工作既是教学管理中最基础的管理性工作,又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院级教务员要转变思想,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在管理中贯穿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比如院级教务员会经常性地面对教师和学生的各种咨询,因此要熟悉、吃透相关的教务管理制度,多收集日常教务管理资料,耐心、细致地解答老师和学生的问题,为师生排忧解难。老师平时科研、教学任务重,难免忘记一些重要事情,可在开学前提醒第一周有课的老师、在监考前提醒要监考的老师。在管理中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在贯彻各种教务管理规章制度时多从教师和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2.业务素质

教务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教务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水平,娴熟的业务是教务员必备的基本条件。

2.1具备相关的业务知识

教务员要掌握教学管理的基本知识、教学管理的特点和规律,熟悉各个教学环节及相互间的联系,用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日常工作。还要熟知校、院各项教务管理规章制度,及时了解学校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和措施,把握各项教务管理的工作要点。任何一个学院都有其独特的学科和专业特色,院级教务员要了解本学院所开设专业、课程情况和特点,了解本学院师生的基本情况。教务员平时还要多收集各种日常资料,有意识地多储备相关知识和材料,养成记录各种事务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与师生的沟通,有利于教学事务的科学管理。

2.2熟悉现代化管理方法

目前很多高校使用了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务员的管理压力。不过,有很多新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等智能管理系统,当老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时,都会向教务员咨询。教务员熟练掌握这些软件的性能和使用技巧,才能及时解决教师和学生的问题。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教务工作日益电脑化、网络化,教务员要能娴熟地运用先进的办公设备从事信息收集和处理。教务员熟悉现代化管理方法、熟练地使用有关应用系统是提高教务管理效率的最佳途径。

2.3善于沟通与协调

组织好日常教学活动、协调好教学过程中的日常性事务是教务员最为本职的工作。院级教务员是协调教与学的中间环节,其服务对象是本院教师、学生和学校教务处。服务对象的多层次性和服务要求的多样性,使得教务员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协调工作。如编排课表、安排考试等,都需要广大师生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教务员经办的事务纷繁、复杂,既有教务处交代的事务,又有师生要求协助处理的事情;既有常规性的日常管理,又有临时性、突发性的事件,处理不好,容易产生矛盾。在协调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在原则允许的情况下作出灵活的处理,做到严格管理与热情服务结合起来,做到平易近人,以诚感人,因势利导。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有利于增进了解,消除误解,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3.心理素质

人的心理直接支配着人的言谈举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发挥工作潜能的关键,教务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管理的质量和效能。

教务工作的内容决定其工作性质是连续且繁琐的,比如学期中依照教务处的要求,协助主管院长进行期中教学检查、学期末安排考务工作等,都是日常教学活动,一般很难有重大成就,而且在管理过程中容易招致领导、教师和学生的不理解。比如有些教学材料需要教师完成,个别教师拖延,不及时上交材料,领导会认为教务员办事不力;有时拒绝某些教师和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时也会产生误解。再次,目前许多院级教务员的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待遇普遍较低,即使付出很多心血,尽很大的努力,也得不到回报。这些必然会影响到教务员的心态,产生失落、迷茫、不平衡等负面心理。因此教务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时调整心态,以一颗坦然、平静的心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常怀一颗宽容之心,营造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

4.创新素质

管理要创新,观念创新是先导。主动服务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工作做到前面,而且是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不适应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创造性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比如学校大政方针具有普遍性,缺乏针对性,而各学院又有自身的实际,院级教务员要结合管理理论和学校大政方针来考虑本学院的问题,使其符合本院实际。

对经常解决不好的问题,应及时换思路、换角度思考,对做起来费时的事务,换其他方法去尝试。在工作实践中,广泛听取师生们的意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信息搜集,发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思考,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新的设想和解决方案,从而改进教务管理工作,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比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把相关的教学信息分门别类地放入平台,便于大家共享,完成日常管理工作。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念的更新、管理制度的变革,对教务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务员必须把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总结,才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洪英.论高校教务员工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3).

管理学基本常识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概念图;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财务管理是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也是财经类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主要课程。该课程要求在完成财务会计和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要求学生具有相关财务与管理的综合技能。同时,财务管理知识面广,涉及的财务原理较多、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较多的公式化等特点,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吃力,以导致许多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或者变弱。由其是在三本院校中该种现象更为突出。基于此本文分析现阶段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概念图的基本思想探讨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改革,以概念图思想展示财务管理教与学的应用。

一、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概念记忆模糊,未达到熟知

财务管理的知识面较广,相关概念也相对多而杂,课堂上授课教师一再强调理解再理解,但学生并不能完全懂得什么是理解,大部分的学生都是以死记、硬记为主,上课也就成为了速记员,尤其到期末考试,更是以死背作为考试的条件。这样的结果并不能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知识,相反更容易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生厌。因此,对概念的理解与记忆是学习财务管理的基本条件。

2.所授内容较多,连贯性较弱

财务管理涵盖的内容较多,从框架上来看具有关联性,但是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每部分的知识内容还包括深度知识的学习,或者有的内容在其他的知识中也存在,但所表示的经济内容不同。由于财务管理内容的这种特点,本身可以相关联的知识反而容易给学生带来混淆,时常学生会分不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运用哪部分的知识,而削弱了财务管理内容的连贯性。

3.公式较多,不易记忆

财务管理不仅所授内容多,在每个学习部分中都会有繁琐的公式并存,这是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又一大难题。学生多以“背”为主要记忆手段,繁琐的公式只能加深学生对所授内容的繁杂性,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在学到新的公式时都会有负面的情绪产生。与此同时,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会使学生降低学习兴趣。

4.实践教学运用效果不强

现阶段,财务管理的教学模式除了课堂讲授外,还配有相应的实践模块,或是配有相关的上机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学知识的巩固,加强所授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但此授课内容多半以例题与简单分析为主,未达到实践的主要目的。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对改善财务管理教学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引用概念图作为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二、概念图的基本思想

概念图是由英文Conceptmap翻译而来,由美国康奈儿大学的诺瓦克教授提出,诺瓦克教授把概念图作为一种有效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是“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或命题连接,连接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概念、连线和连接词是概念图三个基本的组成结构,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则是概念图的4个基本图表特征。其中:

(1)概念。概念是感知到的事物规则属性,通常用专有名词或符号进行标记;

(2)命题。命题是对事物现象、结构和规则的陈述,在概念图中,命题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

(3)交叉连接。交叉连接表示不同知识领域相互关系;

(4)层级结构。层级结构是概念的展现方式,通常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置到概念图的最上层,从属的概念安排在其下面。

该理论基本思想就是借用概念图的4个基本图表特征加深学生对所授知识的认知,以通过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加强记忆与理解应用。因此,主要借鉴概念图的4个基本图表特征运用于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应用,为加强财务管理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并为实践教学奠定应用基础。

三、概念图在财务管理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1.通过层级结构展示财务管理的相关概念

财务管理由于知识面广,相关概念的记忆就比较多,引用概念图中的层级结构基本图表特征,能够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与记忆。现以财务管理概念为例说明(如图1)。

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价值管理工作。

图1财务管理概念展示

2.通过交叉连接展示财务管理内容链接

财务管理框架内容具有连贯性,但内容较多,往往会学生忽略内容的连贯性,学习中存在困难,现以货币时间价值为例,展示与货币时间价值相连的交叉知识(如图2)。

图2货币时间价值交叉知识展示

3.通过概念与命题展示相关公式

财务管理内容中涉及的公式较多,相似的公式也比较多,现以货币时间价值公式为例,展示货币时间价值中的相关公式(如图3)。

图3货币时间价值基本概念与名词展示

4.通过概念图规律理解,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财务管理是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引入概念图的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有效的掌握所授内容,在计算机财务管理中也可根据概念图的4个基本图表特征将授课的步骤与所涉及的财务管理知识串连,形成有效的学习模块,既可掌握操作步骤,又可加深相关理论应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不断采用新的理论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引用概念图的基本思想拟改变财务管理的教学方法,提高财务管理教学效果,同时,本文也是《概念图促进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概念图在财务管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性形成阶段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磊.概念图策略下的中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3(11):48-49.

[2]宗声.新建本科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消费电子,2013(8):120.

[3]于生生,王斌.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阈下财务管理教学改革刍议[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1):71-72.

[4]陆,概念图评价研究述评[J].嘉兴学院学报,2013(11):61-66.

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概念图促进《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批准号:GH13512)研究成果

管理学基本常识篇6

abstract:accountingisthebasiccourseofthenonaccountingmajorsineconomicsandmanagementdiscipline.thecourseispractical,butthecontentisboring,andthelearningeffectispoor.thispaperanalyze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teachingofaccountingcoursefornonaccountingmajors,andputsforwardthereformmeasuresofteachingobjectsandteachingobjectives,teachingcontentandexaminationmethods,anddiscussestheproblems.

关键词: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

Keywords:nonaccountingmajor;accountingteach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58-02

0引言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学科非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会计学时普遍有一种矛盾心理,承认会计学这门课程实用性较强的同时,又觉得目前会计学学习的内容与自己的专业联系不大,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放在枯燥的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会计专业知识上,因此造成了会计学课堂教学效果较差。本文对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1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

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会计学专业以外的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包括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旅游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目的是如何充分利用会计信息提高决策的正确性,为日后从事的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并非像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一样要成为会计数据与信息的提供者。

基于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目的不同,对其进行会计教育的教学目标就应该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别。由于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侧重于会计知识的应用,他们将来的工作也与会计工作相联系并受到会计或者审计的监督。为了达到完善经济管理类人才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对于经济管理学科非会计学专业学生而言,会计学习就应该是一门会计知识的综合性普及及应用教育课程。教学目标具体可设定如下:

使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与能力框架学习,能将会计基本概念及会计工作的内容与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结合;使学生了解会计知识产生的基本流程,掌握自身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会计信息的类型,能够熟练应用会计信息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服务。

总体来说,非会计学专业学生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站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减少产生会计信息的基本技能的讲解,增加会计信息的理解与应用,强调综合素质的提高。

2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教学中,理论教学基本上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会计基本理论,包括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等。另一部分是会计循环,着重介绍六大要素的核算及会计报表的编制。而这种教学内容因为侧重于会计信息生产的讲解而与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不相符合。要培养主要能够利用会计信息完成经济管理工作的非会计专业学生,从教学内容安排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①会计学基础知识。

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核算方法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习会计学的基本常识,是奠定后续会计学应用学习的基础。

②会计信息应用知识。

这部分内容要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按照其生产经营的几个阶段,确定有关企业管理的几个专题进行介绍,具体包括如下几部分:

企业创业与筹资:通过让学生对周围的公司进行调查,了解公司性质、所属行业、发展历史、组织结构、公司规模、产品类型、产销情况、关联企业、岗位设置、人员素质等方面情况,在此基础上,掌握投资注册类似的公司其筹资渠道与方式,设立条件与程序、注意事项、会计处理、税务登记、涉税种类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企业投资与供应管理:了解企业投资方式与内容,投资项目回收期与利润率资管理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问题;企业生产供应过程中存货会计处理问题以及企业最佳存货持有量控制、存货保管问题处理。

企业生产经营及日常管理:本部分内容涉及到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相关内容及制度,包括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日常内部控制制度、日常管理的要求、银行转账的方式及各自的特点等内容。同时也涉及到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的控制和会计处理问题,如何发现生产中的浪费现象并利用会计数据,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产品销售收入与财务成果核算:本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到产品销售过程中关于发票及回款管理,销售费用控制处理。年末结账及所得税的计算,公司利润分配等相关问题,了解利润分配对企业的影响,以及所有业务的会计处理。

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分析: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主要财务报告的编制与分析的讲解。重点针对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编制的重点以及在财务分析中资产负债表中所能提供的主要信息。提高学生利用会计信息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的科学决策能力。

3考试方法改革

新的考试方式突出多样性,除了笔试以外,还要采取课堂讨论、课堂合作演示、阅读书目、课后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等方式相结合。考试成绩为平时成绩、调研报告、课堂合作演示以及课堂讨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几项的加权平均成绩。通过这种方式以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①教、学、评有机结合。

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是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要合理调配课堂学习与课后复习的时间,掌握会计学六大会计要素的基本会计处理,最终达到学习目的。我们将课程考核嵌入学生学习过程,做到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学习测评的有机结合。

②课堂讲授和课后作业相结合。

课堂讲授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线,同时附加课堂讨论及案例教学,有利于同学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同学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会计学理论知识。

③强化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平时学习。

进行合理地教学过程设计,我们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强化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判断和实践操作能力,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

总之,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了解会计知识产生的基本流程的基础上,能够完善经济管理学科非会计学专业学生会计知识结构,侧重提高其应用管理能力,使其除了掌握自身在经济管理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工作生活中所涉及的会计信息的类型,而且能够熟练应用准确的会计信息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文.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改革[J].经济师,2010(10).

[2]刘启云.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3]谢品杰.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策略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6(8).

管理学基本常识篇7

关键词:管理会计隐性知识管理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1

管理会计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相关信息为决策服务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决策能力。但是,随着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其教学内容在不断的扩充,教学难度逐步加大;同时,实务界对新近毕业生工作中的决策能力评价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对管理会计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期达到管理会计的培养目标。

1管理会计中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强调环境的适应性,要求决策者在制定决策的过程中要与内外部环境相适应。随着管理会计内容的扩充和管理会计环境的复杂化,如若保持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势必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因此有必要从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调整。从认识论的角度,根据知识能否清晰的表述和有效的转移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能够以一定编码系统(语言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书面文字表达,而且可以通过记忆等方式直接掌握。隐性知识是指那些难以言述的知识,隐性知识需要通过实践和交流来传递,但同时要求双方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相互信任和理解能力。[1]从认识论角度划分管理会计显性知识包括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算分析以、经营决策基本计算、预算的编制以及控制会计中的基本计算等传统管理会计内容;隐性知识包括短期生产决策、不确定情况下的长期投资决策、预算管理方法的应用、成本控制方法的应用、业绩评价方法的应用等内容,隐性知识更侧重与具体的应用。综上,管理会计中的显性知识主要是一些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隐性知识主要是管理会计中各种方法的应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其隐性知识含量更大。管理会计不受准则、制度的约束,因此管理会计教学中常有难于言表和知道的远比表达的多的体会。管理会计再采用传统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有碍于管理会计知识的传播。以下将从隐性知识传递的视角对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2]。

2隐性知识传递视角下管理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管理会计隐性知识传递中的问题)

以下将从隐性知识传递的内容、方式和传递主体角度分析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显性知识传递,轻隐性知识传递。一是教材编排与教学内容中偏重显性知识。国内管理会计教材内容体系结构差异不大,重点侧重于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的演绎、基本方法的介绍和基本计算的推导,缺少管理会计环境和方法具体应用的介绍,内容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交叉。比如全面预算中均介绍了预算编制方法,但鲜有对预算管理全面内容的介绍。教师课堂讲授过程中也基本上是以显性知识教学为重。二是考试内容注重计算。具周齐武(2007)统计,在管理会计课后作业及卷面测试环节中48%强调计算[3]。据此可以推断,目前管理会计考试重点考察显性知识,尚处在“理解”这一较低的学习层次。这样的考试模式在学生分析思维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是远远不够的,距分析、综合、评鉴这些较高学习层次较远。但在考试模式及内容的选择中往往受制于学生答题时间、阅卷难易程度等方面的限制,而难有创新。三是实践教学不够深入。目前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主要采用excel、eRp沙盘模拟、理财之道模拟三种方式。管理会计实践中应用excel仍然是在静态环境下的分析,对隐性知识的传递作用不大。eRp沙盘模拟、理财之道模拟是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学生总结和教师点评使得这两种实践方式作用并未完全挖掘。

(2)教学方法落后,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有效隐性知识传递需要双方的沟通,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知识传递双方的沟通。一是教学方法单一。管理会计教学中多采用“讲授”方式,这种方式下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学生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阻碍了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培养,有碍于隐性知识的传递。“课堂教授+案例讨论”也是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受限于案例资料的质量和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现实中并没有起到激发学生热情,增进师生的交流,为隐性知识传递搭建平台的作用。二是师生沟通渠道不畅。由于教学方式通常采用的是讲授的方式,师生之间课堂缺少交流,课下缺少沟通交流的平台,老师不能有效的将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不能将学习中的困惑与思考与老师交流。

(3)传递主体职责缺失。有效隐性知识传递还需要建立在双方的信任和理解能力上。作为知识传递的主体,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是建立学生对老师信任的基础。受目前高校人才选聘标准强调学历和科研能力的限制,大部分管理会计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教师投入实践的主动性较差、时间较短。这造成了在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的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

3管理会计教学中隐性知识传递机制设计

(1)以显性知识为中心,培养管理会计思维。在管理会计教学中仍然要以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这些显性知识的为中心。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教学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管理会计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隐性知识[4]。

(2)加大隐性知识教学,扩展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在教材及教学内容方面增加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具体内容,使管理会计教材和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合理,更具思想性;案例编写生动翔实,采用本土化案例进行教学。在考试方式上注重对学生应用、分析能力的考核,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增加思维分析和案例分析试题的比重。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文字综合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对模拟运营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并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运营结果及报告进行分析点评。

(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在沟通理念上注重“讲道理”而不是具体的规定。在沟通方式上要富于变化,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传统的“讲授”方式下,融合“案例教学”、“启发示教学”和“问题式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对企业经营中的具体问题不应直接给出答案,而应当在指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的分析问题、探究答案,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刚,刘浩.原则导向、隐性知识与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J].会计研究,2011(6):17-24.

[2]周齐武,杜荣瑞.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2005(5):65-68.

管理学基本常识篇8

笔者在模电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很强,能够迅速掌握模电的理论知识,在考试中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在实验室中学生也能够完成所布置的一些实验。但是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很缺乏,即使是设计制作一个生活中常用的简单电路,大部分学生也是困难重重、毫无头绪。在模电的教学中,如何通过模电教学,既培养学生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是摆在每个任课老师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一种“生活与模电结合”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很有帮助,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论文能力。

1造成学生设计能力弱的原因

每到大四毕业设计时,大部分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常见电子元件的概念,掌握了一些常用电子设计软件如altiumdesigner、pRotetUS、multisim的操作能力,但指导老师给他们安排任务后,他们还是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办,其根源是什么?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向的,是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分析这个问题还要从教与学两方面考虑。

首先是“教”的方面,大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如何与实际常用电路相衔接,这方面的教学涉及很少。也就是由于教的原因,导致学生缺少对一些常见典型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解。虽然,学生通过模电课程的理论学习,知道了二极管、三极管、运放是什么,也知道了这些器件能干什么,如何控制这些器件;但是学生毕业设计还是无法下手,原因是什么,因为学生通过课堂只积累了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就如学木工一样,如果只知道锯子和刨子是什么,也知道怎么用锯子和刨子,但只知道这些工具还是无法制造柜子,因为柜子的制造过程中首要的是设计,而不是使用工具。学生基本都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和常用软硬件工具,学生缺少的是一种电路设计能力。设计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设计的灵感首先来源于积累,如果一点积累都没有是不可能具有设计创作能力的。由于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基本理论学习,不注重对常用电路控制工作原理的讲解,是造成学生设计能力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学”的方面,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主要还是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每届毕业设计结束时总会发现一些设计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同样的教学环境,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原因当然是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通过对多届毕业生的观察,设计能力强的这部分学生,通常基础理论知识成绩中等偏上,他们没有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上,除了课堂学习外,他们课后更多的爱好一些日常电路和小制作小发明、学科竞赛之类;而大部分学生都是只关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太关注其他课外学习,最终设计能力一般。由此可见,学生不注重基础理论与现实生活的应用,是造成了设计能力缺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教学改革建议

通过对造成学生设计能力弱的原因分析可知,可以从“教”和“学”两方面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2.1“教”的方面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模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模电的基本理论知识外,可以安插生活中与模电有关的常用电路工作原理讲解,从而从课堂上增加学生对常用电路原理的积累。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行寻找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相关电路,在课堂上与同学分析讲解自己所学的知识,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充分利用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变传统的模电教学所使用的理论—实验的教学模式,教师先讲解基础理论,然后学生按实验报告要求进行实验的学习过程。改进提出一种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一些开放型题目,让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寻找电路,使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进入模电课堂学习。然后,老师课堂上这些常用电路,分析工作原理,设计思路和设计注意点,需要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然后,课堂导入理论学习,最后,再安排实验设计,安排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培养设计创新能力。

(4)明确师生的教职位置,在理论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而在实践中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创造,老师给予相应指导与建议。

2.2“学”的方面

(1)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多看电子类课外书籍、杂志,课堂学习时间有限,课堂能学到的知识面很窄,能力的提高是由知识面决定的,需要广泛阅读。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电路动手设计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电子设计大赛,通过对比,竞争,交流发现问题,提高自己。(3)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在项目中有目的地学习,是迅速提高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

3模电与生活结合的教学实例

三极管是模电教材中的核心内容之一,生活中基本的电路也常会见到三极管,其用途十分广泛,地位不言而喻。笔者在讲解三极管之前让学生事先阅读一些有关三极管的课外书籍,对三极管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寻找在生活中哪些常用电器用到了三极管。增强了学生自己查找相关知识的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求知欲与探索欲。在正式讲解课程的时候不急于直接进入理论知识的讲解,在ppt安插一个生活中的简单例子引入: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这样的一个小电器:“枕边方便灯”一般是人在半夜醒来,想知道时间,强光太耀眼,有时候开灯后忘记关灯。“枕边方便灯”的用途就在于其灯光柔和,轻按后十几秒自动关闭。对于这样的一个小电路是十分简单的。在展示电路图之前可以让学生思考下已有的知识能否设计出这个电路?让学生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培养学生的一个思考与设计能力。然后展现图1所示的系统电路。

对电路图做简单介绍,通过电容的充放电实现时间的自动控制,而三级管的作用就是开关的作用。如何起到开关的作用就转入到理论知识的具体讲解,对三极管详细的课程讲解。讲解结束后回到开始的一个环节由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在系统地了解三极管后,引导学生与之前自己设计的电路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学生可回去通过软件实现功能,鼓励学生提出更好的创意。

4结论

将“生活与模电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模电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模电里基本元器件的原理。来源于生活,反馈于生活。最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不仅对于模电学习有很大帮助,同时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张伟,韩素敏.“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0:59-60.

[2]唐颖.从人才培养目标看民办高校工科教学模式的改革[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6(4):27-30.

管理学基本常识篇9

关键词: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必备素质

中图分类号:G258.69

一、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必备素质的内容和形式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指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岗位上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各种基本素质等的总和。具体地说,就是从事图书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管理能力及分析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等。从中学角度来说,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对中学图书管理工作整体效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中学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以及整个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的质量。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除了掌握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了解一些教育学、计算机、外语等相关学科知识,增强自己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以保证图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笔者认为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1、政治素质

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社会上各类管理工作人员所应共同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能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问题,有敏锐的观察和识别能力。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能够正确处理名与利、苦与乐、得与失的关系,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讲道德,守纪律,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率先垂范。图书管理工作的服务性特点,还特别要求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和献身精神。

2、道德素质

图书馆管理工作是最平凡的工作,没有台前的辉煌,只有幕后的艰辛;没有显赫的名位,只有无私的奉献。因此,作为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从进入图书馆工作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和磨练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力,要充分认识到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善待图书,热爱图书,忠诚图书馆事业,把本职工作当自己的事业来做。要具备默默奉献的精神,不断激励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己,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到精益求精,力求优质高效。一方面,要严于律己,充分体现图书馆管理人员优秀的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胸怀坦荡,不计较个人恩怨,看淡个人名利,作风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持之以恒地做好图书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在平凡岗位的工作中创造出有价值的工作业绩来。

3、管理素质

中学图书管理人员应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教育及图书业务规定,有较强的事业心,熟悉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工作,熟悉本校教职工及学生需求,还要懂得一定的与教学相关等管理知识。能把图书管理规定和图书管理基本知识、学校管理规定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中。中学图书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还应该掌握一定的领导学、图书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等基本知识,只有掌握具备了相关的管理知识,才能更好地从事图书管理工作。

4、专业素质

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除了掌握中学图书情报的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掌握图书管理学、图书文献编纂学、图书保护技术学、中外图书史等图书管理基本知识。此外,中学图书管理人员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古汉语知识、外语和与图书内容有关的其他管理知识;掌握与教学相关的基本知识或与业务、教学工作有关的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知识,熟练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切实为学校教学服务。

5、人文素质

《细则》要求图书馆员热情文明、真心实意地搞好读者服务工作。图书馆突出服务的特点,它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精神风貌。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首先必须深刻了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人文内涵,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到自己服务对象是本校教职工和学生,善待本校教职工和学生,把服务学校教职工、学生作为自己的天职,注重学校每位教职工、学生的需求,积极为学校教职工、学生服务,才能有效发挥图书的教学价值。能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擅长与人相处,积极拓展人际良性互动,加强与学校教职工、学生及同事的沟通,言行一致,有爱心、有耐心,理顺关系,不断改进工作。

二、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的具体表现

随着中学图书馆规模的日益扩大,图书数量日益增多,图书内容日益丰富,图书信息载体日益多样,图书管理手段日益先进。图书资料的归集、管理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体现在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高低。同样,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高低也反映出他素质的高低。

1、管理能力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替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完成的各项业务流程,成为图书管理自动化工作非常重要的工具。未来图书部门提供给利用者的不再只是纸质图书,而是大量的电子文件。图书馆管理人员不再整天忙于收集、整理、进库取书等烦琐低效的工作,而是负责将丰富的图书信息数字化,通过专用网络向社会、学校传播,使图书成为重要的信息资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图书馆专业知识,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法,对图书信息进行电子化、数字化的有效控制与管理;还应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化的检索工具的使用和管理技能,迅速有效地收集信息,安全完整地保护信息,及时准确地提供图、文、音像一体化信息,使教职工和学生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所需教与学的信息。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体现出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自身素质。

管理学基本常识篇10

知识在不断地交流中得以扩大与提高,高职学生个人知识也是如此。基于这一思想,在本问卷的设计过程中对高职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交流的情况进行调查。在此调查中发现目前高职学生采用e-mail、QQ、博客等网络方式交流的占59%,面对面交流方式占35.7%,采用电话、短信方式仅占5.3%。从上述数据中可看出目前高职学生与教师、同学交流的方式从传统的面对面方式逐步向电话、短信方式和e-mail、QQ方式转变,博客也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选择。目前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及网络环境下的知识管理重要性认识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只有极少数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不重要或不太重要”,同时已有很多被调查者意识到基于网络环境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高职学生都拥有个人博客,只是在使用率上有差别。大部分被调查者已经意识到博客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一种很好的个人知识管理方式,并开始利用博客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构建研究

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知识从混沌无序走向有序化知识流的过程①。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现状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在利用博客进行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开始之初,需要构建高职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构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个人知识的分析、将个人知识进行分类、利用博客获取知识、将新获得的知识与原有知识以博客的方式呈现,建立个人知识库、分享知识、交流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将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与个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动态、可持续的,以博客为平台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新方式。构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型博客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方面:对个人知识分析、将个人知识分类、利用博客获取知识、将新获得的知识与原有知识在博客中呈现、建立个人知识库、分享知识、交流知识和进行知识创新。高职学生对个人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充分使用博客的个人知识管理功能,形成动态、可持续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新方式。

三、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框架构建

通过图2-1可以看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关键的一步是建立个人知识库,将个人知识分门别类地纳入到个人知识库,这种个人知识库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动态、个性化的知识库。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中的个人知识库是以博客为个人知识库的构建平台,高职学生可随时将个人所学知识、学习中的问题与疑难和心得体会、学习中的灵感等记录到个人知识库中,实时更新和扩充个人知识库,使个人知识库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充实。如图3-1所示: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基本结构框架。通过基本结构框架图可以看出:基于博客的高职学生个人知识库的建立有很多途径,其中包括学科基本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与总结、与老师和同学交流的心得体会、海量的网络资源、问题集、平时随笔以及实验实训中的个人作品展示等等,高职学生科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专业特色加以设计。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