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十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十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55:3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1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3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世界多极化日益明朗,世界性的技术变革带动着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高校的教育也在进行与时俱进的变化。这是我国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代背景,能否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关系到大学生对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思想的学习和运用,并将这些思想理论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有助于大学生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结合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认真分析研究,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其大学生思想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国家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并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多次的教育改革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重视,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进行,发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强大作用,并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1]。但是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剧,在丰富我国文化的同时,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以及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流入,这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多样化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这些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产生冲击,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很好的适应新时代环境,出现一些不足之处,根据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分析总结有以下几点:(1)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完全落实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署,在高校的各个系统教学中,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系统组织,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片面化、单一化,没有形成上下畅通、左右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2]。(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没有充分发挥出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有效的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自我教育,大学生只是在教师指导的方向上进行发展,没有形成一个自我识别文化思潮的能力,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变动性大,缺乏稳定性。(3)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我国教育制度还不够完善,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建设欠缺,再加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水平低下、职业认可率较低、教学队伍不稳定、数量不足等问题出现,造成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工作进展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发展的要求[3]。(4)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生活缺乏联系,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5)就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高校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科目的教育存在差异。

新时期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以下几种特征:(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上能够看清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认的政策、路线、方针,在一定方向上做到思想政治的一致性,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思想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生正确理解和对待社会现象的能力[4]。(2)在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影响下,大学生开始关注个人发展的问题,已经开始将理想和信念向社会实践中靠拢了,虽然还存在一种迷茫朦胧的状态中。另外,大学生关注个人发展问题,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有所下降,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更注重事情的实用性和价值性,这主要是受社会上功利性的影响。(3)社会经济的分配方式发生了变化,促使大学生开始转变自己的求职观念,更加注重个人的长久发展,这使得大学生求知欲望有很大的提高,便于接受新知识和新理论。(4)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信息平台,他们开始关注一些敏感的话题,并且看法集中,容易造成大学生群体的不稳定。(5)社会的多元化,让大学生容易失去自己的方向,感到思想空虚、偏激,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意识有所下降,校园开始出现“恋爱族”、“月光族”、“急嫁族”。(6)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他们否认“崇洋”,但对西方的节日却是趋之若鹜。

二、大学生思想现状形成的原因

对大学生思想现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1.外部原因

(1)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形成,各行各业充满竞争,让大学生感到一种紧迫感,渴望自己变得独立自强,促进大学生拼搏精神和维护自身及他人合法权益行为的养成。另一方面,社会上的负面因素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如受到“一切向钱看”、“提前消费”、“富二代”等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心理出现不平衡,把钱当成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

摘要:广播编辑工作的特点,都是由广播的传播方式或电传输条件下的声音传播规律决定的。它们之间形成递进式的联系,即适应声音传播规律、适应线性传播需要、适应听众接收状态;而体现特点的具体要求也是相互渗透的。所以,务必要它们联系起来理解,甚至可以把它们视为一个统一特点的三个层次。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广播编辑工作的特点,才能更好调动各种编辑手段为实现预期的传播目标服务。

关键词:新闻编辑;传播方式;稿件编辑;辞章修饰

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48-01一、二十一世纪的新闻编辑环境

社会变革加剧使新闻编辑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各界对信息的需求迅速增长,广播电台的类型日益多样化,栏目也在不断增加。广播电台的听众出现了不断“细分”的趋势,而且社会转达型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编辑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新闻技术工作与党和人民对新闻事业越来越高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新闻机构不断发展的先进技术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就拿1991年海湾战争来说吧,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地面通信设施全打烂了,西方记者利用便携式卫星地面站,人走到哪里,“朝天锅”就架到哪里,消息就在那里发往世界各地,而我们的记者冒着生命危险采写的消息,却苦于没有先进的通信手段,无法及时地播发出去。在某些事件中,西方记者凭借先进的技术设备,抢先播发东拼西凑的“镜头”,制造先入为主的假象,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事后我们用多少次正面宣传都无法加以彻底消除的;西方国家利用他们掌握的技术优势,使他们广播电视在全球覆盖率大大超过了我们,以达到控制世界舆论的目的。

当前,现代科技发展使新闻编辑处在崭新的技术环境。我国广播电台已经告别“发射机”的历史,走入“卫星”的时代。现代科技不但改善了编辑工作条件,还使广播电视编辑能够更好地开发新闻信息资源,并使编辑工作流程更加合理、高效。现代科技还推动了广播编辑业务的改进,带动了广播质量的提高和形象的改观。

1.适应听众接收状态。

广播听众在稍纵即逝、不能局部选择的条件下收听,多数处于被动的半接收状态。这与电视观众基本相同,与报纸读者则有很大区别。如果说媒体的传播方式,决定了受众的接收方式和接收状态,那么后者也必然反过来制约包括编辑工作在内的媒介日常运作。从这个意义上说,适应听众的接收状态,既是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目标,也是他的重要工作特点。

积极地适应听众的接收状态,关键在于牢固地确立听众观念,时时处处为听众着想,千方百计为听众创造便于收听、易于理解的条件。体现在日常编辑工作中,就是要善于针对多数听众的收听状态,采取相应的编辑措施,让听众能够享有一定的选择权,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收听状态。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求在稿件编辑中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便于说和听的要求,精心选择、锤炼语言,善于运用观众熟悉、一听就懂的语言表达新闻内容,切忌万隆辞藻,故弄玄虚。

其二,认真筛选,恰当运用音响,力求音响既富于特点和表现力,又用得恰到好处,同时注意交代音响的背景(如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声源),按照协调一致的原则处理好音响与叙述语言的关系。

其三,稿件要求短小精悍,坚决杜绝空话、套话等繁言赘语,以真实、确切、精彩的新闻事实吸引听众进入专注收听状态。

其四,按适合听觉习惯的方式处理稿件,如叙事多用顺叙,少用或不用倒叙、插叙及电影剧作中描述正在进行的时间时,插入追叙在此之前发生过的时间的闪回手法等,结构多用单线,少用不用多线条交叉的结构方式。

其五,编辑在修改稿件时运用增补手法,所补充的内容一定要有确实可靠的根据,也就是要有充分的可以信赖的资料。对这种资料的要求,一要有权威性,二要最新的,三要直接的而非转抄来的。其次,对稿件的增补应尽量尊得作者的同意,使他们了解增补的情况与具体内容。

其六,调整结构。新闻稿件如果主题要有改动,或者主题需要进一步突出,结构的层次就需要有所调整,内容安排要有所变化。改变结构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表现主题,并使新闻稿清晰有条理,脉络分明,又有波澜。调整结构要特别注意直播不同体裁结构的特殊要求。

2.适应线性传播的需要

体现这一特点,除了上面所说的尽量按单线结构和顺序收发处理稿件外,关键在于在节目编辑中,着重处理好以下问题:

其一,精心选择头条,同时认真为头条选择和撰写配套稿件,借以发挥头条带动整个节目,引导收听的内容。

其二,合理协调口播新闻稿、录音报道的比例和播出位置,后者再现现场能力强,但不易精练,在一次节目中数量不宜太多,安排不宜太集中,制作则应力求精致。

其三,在播出时间较长的节目中,除把最重要、最精彩的报道放在头条之外,适当运用西方节目编辑常用的“峰谷”编排手法,即把比较重要和富于吸引力的报道适当分散在同一节目的不同时间段落里,然后以它们为中心按重要性或吸引力递减原则配置相应稿件,形成若干类似高峰、低谷的播出单元。这种编排有利于形成若干收听高潮,让整个节目波澜迭起,保持对于观众的持续吸引力。

其四,合理设置栏目,精心处理栏目与本次节目其他内容的横向关系,力求既保持栏目的风格特点,又成为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上主要针对新闻节目而言,但也适合多稿组合新闻性专题节目和新闻性杂志节目。

三、结语

媒介种类与数量的递增使新闻编辑面对压力强大的市场竞争环境。我国广播电台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以后,内部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同时,电子新闻媒介也迅速崛起,2000多家广播电台、3000多家电视台成为相互竞争对手。正在迅速发展的网络媒介也对广播电台造成压力,这就需要编辑工作要不断寻找和发挥自己的优势。

总之,广播电视编辑只有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才能做一个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合格的广播电视编辑。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2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有效互动离不开语言这个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完成还需要建立在语言艺术运用的基础上,这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占重要地位,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信仰、德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较好表现。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提升路径

教育工作者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有主体的地位,目前,传授思想政治课信息的方式和方法是整个教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对传统常规教育方式产生一系列无所谓或者抵触心理,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宣讲、疏导以及谈心的形式进行技巧和艺术性的增添。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语言是教育过程中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含义

众所周知,语言是一门艺术,语言艺术通过各种比喻、拟人、对仗等手法使语言规律突破常规从而获得相应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具有审美性和技巧性,在应用的过程中兼备了语言艺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语言艺术的两大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语言艺术可以通过展示艺术的不同审美角度,从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点;另一方面,语言艺术的灵活性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语言陷入传统的固定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用动人心弦的、准确、流畅以及生动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讲课、报告、表扬、访问或者动员等行为激发了学生对强大艺术力量的认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具体表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方法

1.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语言中常用的一种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的手法,通过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从而达到修饰、调整语句和艺术表达的效果[1]。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必须要学会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例如,对于具有相似点但表示不同程度的两种事物,可以采用打比方的手法,把其中的一个事物比方成另一种事物,这种手法称为比喻,比喻是常用的修辞手法,其中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是比喻中的四种形式,而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是组成比喻的三大主要部分,将平淡、深奥以及抽象的事物分别转化为生动、浅显和具体是比喻修辞手法的最大优势,除此之外,常用的一些修辞手法包含以下几点: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比拟等等[1]。灵活掌握并有效利用这些修辞手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更新和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不仅可以通过语言艺术使教学内容变得优美丰富,而且在气势上可以对句子进行强化,使句子说理透彻,具有行云流水以及势如破竹的韵味和气势。

2.构境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常采用构境手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进行提供了合适的场域。构境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符合两个原则:“合乎自然”与“邻于理想”。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以人为本的基准。“合乎自然”是思想教育中的主要构镜。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之前需要确定所要达到什么目的以及采用什么方式和方法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环境的构建思路一定要清晰不能随性而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构境手法的应用主要目的在于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场域提供一定的基础条件[2]。

3.语言形态

在生活中语言具有多种形态,不同语言种类由不同划分方法组成。为了使语言表现出多样化和形象化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化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各种语言形态进行充分运用。例如: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产生愉快的心情,甚至开怀大笑,可见趣味性是幽默语言的重要特点之一。美国学者在著名的《幽默的力量》一书中曾经表示:在教学有效地利用幽默语言可以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和有效。幽默语言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也是智慧的另一种体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艺术化具有促进作用,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化的方法还包括流行语言的应用和数理语言的应用等等。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提升路径

1.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崇高的信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大学生来说本身是一项灵魂工程,这就要求教育者对这份事业怀有温情和敬畏。方永刚曾表示,每个人自诞生于世就开始承担其必须承担的责任,而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责任就是做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工作,时刻保持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要求不断追寻和创新的状态。这些话语足以表现出方永刚对教育赋予的使命和精神力量,这位著名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身患癌症的情况依旧坚守讲台,这种奋发蹈厉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教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于心中,表现出对知识的一种自我坚定,才能理直气壮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受到感染和信服;相反,如果教师不能坚定自己的立场,在教学中就不能对社会存在的不良现状和问题做出鲜明和有效的评价,就会使学生走向消极[3]。教育理论工作肩负着社会的重任,是正义和社会的象征,对于应该信奉和反对什么都应该坚定并明确自己的立场,无论受到任何其他消极的影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2.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形成高尚的师德

思想道德品质、伦理道德和个性心理、行为品质是作为评判教师高尚师德的主要依据。这些意识形态表现在教师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行为作风。我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品德素质具有以下要求: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良好的言谈举止,确实其有足够让人信服的修养。第二,严于利己,宽于待人。具有宽容之心和同情之心,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第三,热爱本职工作,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道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的能力可以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1)缜密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教育方式的多样化。(2)细致的观察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学生日常的语言表达、行为动态以及性格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明确学生在各个阶段出现的思想变化,并结合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教育,以切实提高教育效果。(3)准确的判断能力。针对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教师要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4)处理问题的高效能力。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对于任何突况和问题进行迅速、果断、合理地处理。

4.善于用国学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的国学语言在思想政治中取得了一定成绩,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且善于用国学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阐述,这些从的一些文献中可以体现出来。为了受教育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在思想教育中采用丰富语言,对国学中的成语、俗语、口语、诗歌以及歇后语进行有效利用。在谈论社会制度问题时曾表示,封建主义所遗留下来的思想、制度以及创造的成果已然成为了历史,而资本主义所产生的思想和制度目前也已经有一部分成为了历史,其余的部分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全部进入历史博物馆[3]。只有共产主义所创造的思想和制度才刚刚开始以雷霆万钧的力量发展壮大,并将会持续保持青春。另外,针对美国核垄断、核讹诈和核威胁问题方面通过一首《咏原子弹》打油诗表达出中国政府的坚定立场和态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把国学语言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有力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马克思思想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四、结语

语言艺术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我国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保证。在一定程度上,语言艺术的应用可以将枯燥和抽象的理论化为生动和具体的知识,是一种让人容易接受并产生积极反应的教育方式。只有通过语言艺术的表达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激励和调节发挥相应的作用。语言艺术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保证,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语言艺术的研究和分析,不仅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建设和实践,而且为教育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做好了铺垫。

作者:李向单位:徐州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忠,李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语言艺术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3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从方法、方式以及内容上进行创新,对解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对策进行探索,进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有序、健康的发展。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新时期的大学生责任感弱,时代感强

现代的大学生的球信宜市十分强烈,他们渴望实现自我,希望通过各种途径使自己得到锻炼,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他们的身上焕发着浓厚的时代气息。据统计,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中有大概45%的人对于利己主义非常信仰,在这些大学生身上多数可以看见以自我为中心的影子,在他们的身上看不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他们对于个人利益更加重视,社会责任感逐渐弱化。

2.新时期的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认同感非常强

现阶段的大学生经历了较大的社会巨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政治和道德等方面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但是个人行为和思想观念之间经常会产生矛盾,在自我控制、自我评价以及自我判断等方面的控制能力普遍较弱,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实践能力不强。

3.新时期的大学生集体观念不强,竞争意识很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的竞争思想和自主观念得到了强化,他们对于自己的合理利益敢于追求,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而获得出人头地的成果,但是,他们的集体观念往往不是很强,与同学时间的合作能力也不强。

4.新时期的大学生政治意识不强,参与意识较强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思想非常活跃的群体,这一群体往往会非常关心政治,他们拥有非常强烈的参与意识,希望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尊重与理解,但是往往会因为涉世不深以及实践锻炼和政治经验的缺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具有严重的表面化和片面化的现象。

5.新时期的大学生承受能力不强,独立意识很强

在阶段的大学生个性都比较突出,独立意识较强,但是因为社会经验的缺乏以及年龄的限制,在他们身上并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表现出来就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不强。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以“德育为先”为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诚信友爱、公平正义、民主法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得到确定之后,就必须以“德育为先”作为价值导向,作为大学生位置奋斗的目标。所以,要拍洋学生树立起民主法制观念、诚信友爱观念、公平正义观念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通过对保守思想的克服避免行为和思想的堕落腐化,要积极的进行创新,与各种粗俗、、迷信的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

2.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的思想原点和价值理想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最广泛的使人的积极因素得到调动,将人的创造力激发出来,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价值。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建设得到加强

将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得到优化。校园环境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校园文化是大学

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使大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和完善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这一载体中蕴含着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环境中拥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一个学校的形象所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优秀人才的培养。在浓厚的学术气息中,伴随着向上的文明风气,这些都是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必不可少的,这些因素是培养出优秀人才的重要条件。现阶段,高校之间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成为高校的一道风景线,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变化,不断得到创新。

积极推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使教育手段不断得到创新。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技术不断走进了校园中,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组建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阵地,使网络信息教学成为学校中政治宣传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得到一定的扩大。同时高校还要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使网络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利用,使网络心理教育得到相应的加强,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结论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逐渐摆脱那种传统的、远离大学生实际的教育方式,使教学方式得到不断的创新,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主动性、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4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67-01

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如何促使两者进行有效融合是人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要全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促使大学生顺利进入社会,获得长期有效发展,增强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就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如今经济在不断发展,高校扩招政策使得毕业生人数增多,竞争压力也随之增加,高校大学生面临着严峻就业形势。高校以培养人才为主要任务,但是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工作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时,并没有对就业教育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持有错误观念,如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出现偏重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就业教育工作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教育之间具有一些共性,但也有着本质区别,如教育方法存在差别。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等同于大学生就业教育,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与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分配机制具有较大不同,相关人员要形成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观念,对就业教育工作加以重视。

(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严峻形势,一些高校过分重视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多数高校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但一些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指导思想缺乏深刻认识,侧重于对大学生进行求职技巧教育,忽视对大学生就业思想的教育。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缺乏系统性,仅在毕业前阶段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实效性较差。一些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程方面缺乏针对性,大学生没有认识到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性。多数高校认为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主要在于就业指导教育,以提高就业率为主要目标,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状况与社会需求缺乏科学认识,大学生在就业时易出现一些问题,如就业期望超过正常水平、就业心态不健康等,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完善,高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样要对其思想进行重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

二、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措施

(一)促使大w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念

面对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大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高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1],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竞争意识与责任感,做好就业思想准备。要加强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工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如参与三支一扶计划等。要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全面掌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大学生在确立就业观念时要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对社会需求进行科学分析,以便使自身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获得长期有效发展。

(二)明确科学就业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应促使大学生对就业目标进行明确,促使学生树立健康的职业理想,如积极投身基层工作、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等。高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2],使其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效融合,专业课教师应对专业本身进行系统性介绍,让学生明白所学专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促使学生了解自身专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确立就业目标。

(三)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促使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形成正确的认识,为促使学生顺利进行就业,要积极创建高校就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就业实践机会,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就业形势,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掌握所学专业发展状况,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强化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为将来走向职业岗位做好全面的准备。

三、结语

高校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又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其进行专业教育并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坚持人性化的就业指导理念,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5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58-01

1引言

现阶段网络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社会各领域中,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以及娱乐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学生作为互联网行业发展中最大的用户群体,高校能否在网络环境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当前社会各领域在发展中关注的主要话题。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了一条新的渠道,但是各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中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影响,导致其整体成效无法适应时展下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所以各大院校应分析该项工作开展中的暴露出的各种问题与弊端,通过合理的策略来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高校作为当前社会各领域急需高素质人才的主要输出场所,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定了当代大学生能否满足各行业要求,同时也关系到我国新一代接班人能否胜任这一角色,所以各大院校都要在教育行政部门政策的指导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随着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高度普及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发现大部分院校都没有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高校迫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压力而采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展工作,严重忽视了网络环境下该项工作的创新发展,最终导致大部分院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缺乏活力,无法充分发挥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学生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再者,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的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互联网上的信息具有数量庞大、质量庞杂、传播速度快等诸多特点,很多不良思潮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对大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如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利用一些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的理论知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则无法引导当代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也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普遍偏低的根本原因,要求高校在发展中要基于网络环境内在发展规律来创新工作模式。

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各大院校在发展中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用,或大部分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的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再加上网络环境下各大院校监管机制的不完善等,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开展中取得的成效相对较差,所以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其整体成效:

3.1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教师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的实践者与引导者,其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否决定了当代大学生能否接受其教育方式,所以本文认为网络环境下教师应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确立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遵循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各大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的认识到网络环境的利弊,通过对各类网络优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合理策略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性能,这样才能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成效。

3.2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及形式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都匮乏一些创新元素,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的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所以高校应结合当代大学生行为、思想特点来创新其内容与形式,例如,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并且可以结合一些特定的主题来开展多样的网络文化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健康的主流文化价值观资源,让大学生通过网络正确的去了解与认识党的政策、纲领。再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要高度注重对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由于网络环境下各类灰色文化、非主流文化以及文化垃圾的影响,导致其长期受到网络堕落文化的影响而导致其心理开始出现一定扭曲,所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要注重培养起爱国主义情怀。

3.3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过于注重相关理论的传授与灌输,而该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难以满足网络环境下工作开展的要求,所以本文认为各大院校应在现代教育政策的指导下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彻底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灌输式”的局限性,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信息传播途径与精品资源。例如,通过建立教育网站来为大学生提供高校动态、时事政治评论等内容,或者利用网路信息交流互动平台来开展内容丰富的网络交流活动,这样才能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3.4利用网络文化作为教育武器

网络文化是各类思想在网络环境中传播的主要载体,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其作为教育武器,利用自身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互联网中有价值的资源,来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主流价值观主导的网络文化氛围,各大院校并要通过对局域网内部信息的监管来为广大学生打造一个健康的网络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BBS、校内聊天群等媒介中引导大学生的观念,帮助大学生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看待社会上的一些焦点事物,并要帮助大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上的优秀资源,避免一些网络盛行的灰色文化对学生主流价值观产生影响。

4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在网络环境这个大熔炉中教育工作者要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当代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可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1(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6

【关键词】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艺术类大学生身具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思维活跃、感知力强、个性明显,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这对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有利也有弊,利的是他们对思想政治知识的吸收、理解更彻底,弊的是他们更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对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影响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

构成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三大要素是学生、教师以及环境,这三大要素都不同程度地对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产生了影响,其具体表述如下:

(一)学生因素。在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是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动力是艺术类大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驱动元素,而他们的动力源于需求、偏好以及动机等。其中,需求是艺术类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起因和归宿,具有一定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具体而言,艺术类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体现在精神和实践层次上,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职业素质教育、道德品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领域,所以艺术类大学生愿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而兴趣与动机则是艺术类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动力,它需要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逐渐形成。一旦这种兴趣和动机养成,艺术类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显现,从而带动他们一系列的主动行为,这将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和质量产生积极作用。

(二)教师因素。教师是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引导者、实施者以及监督者,其身份定位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在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教师的综合素质、工作态度、教学方式等都会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进行的一项提升性实践活动,传播了海量的信息。教师需要系统性地整合这些信息,并通过有效的方式与途径传递给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兴奋神经,降低教学难度。通过调查发展,艺术类大学生都比较喜欢平和而不失威严、幽默而不失严谨的老师,并能与之快速建立和谐、稳定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的配合度相当高。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理应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职业素质,进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传递正能量。

(三)环境因素。环境对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甚至轻视的。相比其他专业类大学生,艺术类大学生的心思更加细腻和敏感,他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力强,因而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颇重。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育期,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尚未形成,对身处环境的辨识度亟待提高。在多元文化泛滥的今天,大学生的意识观念受到了巨大冲击,环境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愈演愈烈,其中有积极部分,也有消极部分。拜金主义、物质至上等不良思想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同学之间攀比成风,更是导致大学生主体意识与自我化倾向、进取意识与功利化倾向,使得部分大学生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无所适从,甚至对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质疑,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结合对影响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的认识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加强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以供参考。

(一)加强学生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其系列相关活动必须要围绕人这个中心开展,真正以学生能力本位为出发点,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我国工科院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意识,确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工科院校还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加强心理教育,培养他们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坚定其对正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心。与此同时,工科院校还需要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性,采用相对柔缓的说服式教育,体现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激励他们奋发上进。

(二)加强师资建设。工科院校需要加快专业化师资团队建设的步伐,紧密贴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师资团队,包括用理论指导学生的专业课教师和通过实践引导学生的专职辅导员两类。在此过程中,工科院校一是要把师资建设纳入到校建体系当中,适度加大此方面的资金、资源投入,提高相关教师和辅导员的待遇和福利,给予他们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二是工科院校要客观、科学地考核相关教师,细化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评定标准,仔细分析从教专业教师、辅导员素质及技能方面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研活动,及时更新相关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另外,辅导员应该积极配合学院组织的培训活动,充分借助网络,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更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修身立志,向学生展现人格魅力。

(三)加强环境优化。文化作为一种软管理手段,对艺术类大学生具有无法拒绝的潜在影响力。艺术类大学生本身从事的就是一种文化工作,对文化的敏感度更高。因此,工科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文化的影响功能,加强环境优化,弱化不良思潮的冲击,为艺术类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文化环境。具体而言,工科院校可在合适的位置设立文化贴板,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制作人物雕像,宣传好人好事,传递社会正能量;工科院校还可定期组织文化活动,以话剧、比赛的形式,演绎中国红色精神,潜移默化中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坚定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心,鼓励他们抵制不良思想的诱惑,教会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明哲保身,在多元文化中取其精华,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质。

三、结语

未来,我国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其影响因素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存在差异,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各工科院校认真审视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和优化,尽可能消除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亚员.显著影响大学生的主要社会思潮及原因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3,1

[2]梁维科.试论高等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性与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11,2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7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作者简介:章梅珍(1964-),女,福建龙岩人,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副教授。(福建福州350108)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85-02

自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中,网络已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著名传媒大师爱德华・麦克卢恩认为,“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网络信息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能像蒸汽机、电力等发明一样影响和改变世界。美国学者曼纽尔・卡斯特把这一改变后的世界称之为“网络社会”。然而,网络如一把“双刃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端人才,他们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受网络的影响无疑是最显著的。基于此,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分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因素,为我国高等教育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以便促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这已成为学术界一个无法回避且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相关概念的厘定

1.“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厘定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同的是张耀灿和陈万柏给出的,即“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

自刘梅首次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以来,经过学术界探讨、研究,学者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一些学者把其理解为:“一种是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教育,即在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思想教育从理念到内容、手段、机制与组织方法该如何发展、创新;另一种是基于网络的思想教育,就是以网络为思想教育的新阵地、新工具、新方法,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思想宣传的理论和传播学的原理,以互联网为载体开展教育的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3]这个视角的解释,基本上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领域的拓展和延伸。

2.“接受”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含义

接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之一,是个人对与自己有关的事物的一种认同、承认、接纳的态度。胡木贵认为“接受是关于思想文化客体及其体认者相互关系的范畴。它标志的是人们对以语言象征符号表征出来的思想文化客体信息的择取、解释、理解和整合,以及运用的认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4]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一种特殊的接受活动。邱柏生从学科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作出了界定:“所谓接受是指主体(即受教育者)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尤其是在教育的控制下,选择和摄取思想教育信息的一种能动活动。”[5]这一概念强调,“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在社会环境影响、教育控制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张耀灿、郑永廷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就是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接受主体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作用影响下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环节构成的、连接的、完整的活动过程。”[6]综合上述概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可以理解为:大学生群体在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反映、选择、整合后内化到自己的理性世界里,继而外化到具体的行为中。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影响因素分析

1.施教主体

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门艺术。教育者教学水平的高低和个人魅力的大小关系着教育活动接受效果的好坏以及教育目标的达成。教育学领域有良师益友之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朋友式的。在这种情景下,教师不是靠自己的权威来管理学生,而是以德服众。教师能以感情为纽带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也是提升教育接受效果的一个有利条件。如今的高等教育,教师与学生在没课时很少见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培养不出以感情为纽带的朋友关系。网络信息传递的无障碍性,又使得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不常见面,使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淡化。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日常工作中很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当今还不算完善和科学的教师教育评估体系的作用下,很多教师把科研看得很重要,有忽视日常课堂教学的趋势。尤其是一些既带本科生又带研究生的研究生导师,他们面临的科研任务很重,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任务上,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这种只顾科研任务和自身发展而忽视学生教育权利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接受主体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人类的需要在不同的需要阶段是不一样的。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端人才,在他们的需要系统中,精神需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是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接受的基本动力。进入新世纪,网络信息传播技术带来了信息传播领域的大爆炸,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网络上流通。在终身学习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现代社会,只有不间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然而,当今的一些大学生为了将来就业的需要,早早的离开校园,即便在学校也是混日子,没有对知识上的不足之感。另外,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主体对教师传授的教育内容有没有选择、吸收、丰富的愿望,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来说也很重要。网络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快捷性,使网络上传播了一些不符合我党指导思想的信息。大学生群体是知识水平很高的群体,他们对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看得很透,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对思想政治领域专业知识的接受愿望。

3.接受内容

教育过程简单的说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教育内容像桥梁一样,构筑起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如何直接决定着接受主体对其的接受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在育人的教育,从表面上看,教育内容往往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一些社会现象所反映的事实严重不符,反差太大。即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反映“官二代”仗势欺人的“李刚事件”、折射社会丑恶现象的各种“门”事件、揭露群众利益难维护的系列“拆迁事件”以及揭露的各种“豆腐渣”工程事件等。这些负面现象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传达的精神思想反差很大。网络传播具有快捷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一些折射社会黑暗面的新闻资讯以及一些负面影响事件容易被网络媒体渲染、放大,使教育内容与现实的反差更加突出。研究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现实的一些反差,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困惑,从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4.教育方法

主席曾经用十分形象的语言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7]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影响教育活动接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个崭新研究课题,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网络信息传播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使得大量的正反两方面的信息同时进入了接受主体的视野,施教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只有做到以理服人,所传授的教育内容才有可能被接受主体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以情动人,使得接受主体对教育内容主动去吸收、接纳,而不是出于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被动应付。然而,网络信息传播技术的出现,虽然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信息联系,但是也减少了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沟通的良机,这对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极其不利。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者眼里,常常只是为了完成上面布置的教学任务,在学生心中,也只是为了完成学业。这就使得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只是走形式,更谈不上能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导之以行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5.接受环境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与现实环境的熏陶和虚拟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虚拟环境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育平台,但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网络为媒介形成的网络文化,不仅充满了庸俗的灰色信息,而且打破了社会生态传统秩序,其消极影响相当明显。大学生群体这一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端人才集合体,由于其知识水平高,对新事物接受的速度快,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更加直接和显著。在与网络文化的接触中,网络文化不仅造成其生理性缺失、道德失范、伦理意志弱化、社会责任感淡化等不良现象的出现,而且严重影响了广大大学生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接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2]潘敏,陈中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6,(11).

[3]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胡木贵.接受学导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1-2.

[5]邱柏生.思想教育接受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3.

[6]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3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8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解决路径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名―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行为表现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应该对大学生思想教育道德素质中的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对解决的方法战略进行考虑,这样才能让它更为健康的成长。

1.“90”后大学生的特点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90后大学生接受比较多的是知识、奋斗目标、爱国主义、自我奋斗、自我发展教育,但是接受比较少的是明礼、目标、党史、集体主义、团结协作。90后大学生凭借国家高考制度将优秀的学生选择出来,经过高中的学习获得一些科学文化知识,文化素质都比较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在进入了21世纪之后进一步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国家不断地繁荣昌盛,‘90后’们的国际交流更为热情和主动,国家荣誉感和自信也越来越强烈”,学习、工作、生活很有激情。可是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对问题的看待不够全面,很容易冲动,容易偏激的对待人生中的问题,假如引领的不够正确,那么就会有负面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中的90后的大学生们被社会环境时刻影响着,这样会致使一些大学生将自我成才作为核心,其学到的知识会同现实生活产生互相矛盾,在经济、学习、就业方面有着巨大的压力。

2.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素质指的是人们在对个人同个人、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时应该遵守的基本规范、准则,也就是说一个人理应有的思想品德、道德素质、行为规范、情感意志、做人准则。人才方面要求和标准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贾鸾ヌ嵘。大学生们要想在“四化”建设中做出贡献,将自己的理想和价值实现,那么就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思想进德素质。

思想、身心、业务素质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的素质结构。“具体的思想素质包含人格(自尊、自强、自爱)、价值观(信念、理想、世界观)、超前意识(环保意识、现代意识、忧患意识、国家意识)、伦理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遵守社会公德)、修养品德(情操、美感、追求美)。具体的业务素质包含:创造性思维,主动思考;知识结构的理性很强,能够全面的对问题进行考虑;获得知识的能力,可以单独的对文献资料加以利用,再进行统计分析和逻辑论证;计划组织管理的能九合理进行计划,和别人协同合作,将关系协调好,使矛盾得到化解。身心素质具体有:身体素质,身体健康,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适应性;心理素质,积极乐观,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能够承受住压力,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敢于直视失败。”‘

3.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个任务十分艰巨也必将持续很久,只有全民一起努力才能将这个艰巨的任务完成。高等院校的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培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非常有益于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强化,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可以指引他们的人生观,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提升全民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质。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之下越来越迷茫。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协助他们将成才之路上的思想障碍扫清,在全民素质的提升层面为一重要内容。

大学生同社会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也受到了社会积极以及消极的影响。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美丑之分,将崇高的理想建立起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拒绝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通过自己的良好品德对社会和他人产生影响,对全民思想道德素质产生直接影响。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础就是师范教育,师范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可以维持活力的源泉,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民族素质提升、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实现上,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使命。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1.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对大学生培养教育的主要方向是促使其能够全面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认真贯彻全面发展方针,让人类能够自主、全方位进步,这和大学生培养方向是相同,它奠定了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从“现实的个人”角度进行分析,马克思理论指出,我们应该明确两个根本指导方向:一是对这一概念的认知不可以与人的需求相分开。现实的个人不但在物质层面有需求,而且在精神文化层面也有需求,只有各方面的需求都获得实现的时候,人才能持续成长与成熟,需求是人类行为发生的催化剂。伴随社会前进,历史阶段不同,人类联系也随之出现变动,所以,体现人类联系的需求也会出现变动。二是对“现实的个人”这一概念的认知不可以和人类行为相分开。社会历史到最后还是人类行为产生的结果,“社会是人类彼此联系的统一体,是人类行为推动而形成的,在当今人们在原有的行为基础上持续改进与更新而出现的彼此之间的联系,社会其实就是人类行为的整和体”,“现实的个人”其实是在社会生活中始终营造历史和促进社会前进的人。同时,人类还是生态条件运作的结果,对“现实的个人”进行认知也要从人类和生态间的联系层面考虑。马恩曾经指出,“人在形成生态的时候,生态也在不断推动人类的成长。”社会环境不但对人类成长产生作用,同时人类对环境的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彼此统一于人类的社会实际行为中。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现实的人指的是产生实际行为的人类,始终在特定生态条件下从事社会行为的人,人类进步和生态换进存在某种联系,特定的历史环境会对人类发展发生一定的作用。因此,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阐述,我们应以人的现实需求为基准点,加大对人的现实行为的关注力度,重视生态对人类发展发挥的作用。

2.引导大学生心理活动

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来说至为关键,是其成长与成熟的决定因素。身心健康、个性发展需要与客观环境条件的适应、个体的主体性发展和生态社会性需求相符合,有利于促进人类良性发展。当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存在下列心理特点:一是心理变动应和生理改变相符合,也就是说要表现为心理变动持续性的特征;二是大学生的心理变动应和其年纪水平相一致,要体现其和年纪相一致的特点,也就是说要具有年纪特性,表明心理变动具有一定的阶段特色;三是大学生的心理变动应和社会进步相一致,也就是说心理变动表现出其社会性特征;四是大学生心理变动要和自身成长水平相符合,个体的心理变动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因而造成个体不同,其心理变动也不一致的情况;五是大学生自身能动性会对心理变动发挥作用,使其心理变动呈现出积极性、自觉性、自主性等;六是大学生自身心理变动具有两个层面内容,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因为大学生心理存在上述特性,在社会环境比较繁杂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难题,如学校较为沉重的学习任务、繁杂的人情世故、多样化的文娱体验、难找的合适工作、较高的生活预期,这些都会让大学生承受较大的负担,而且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固有的彼此冲突、繁杂且不稳定的发展特征,这些都会让绝大多数的学生由于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而出现较多的心理负担,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产生质疑,假如这些消极情绪得不到及时的调节与疏通的话,部分学生就会出现心理问题,严重的话就会干扰其正常的生活与学习,也会阻碍其今后的社会活动。

3.建立系统教育的思想

第一,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在对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者的共同点是旨在强化人的各种能力特征,但也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包括:家庭是人的内部成长环境,人的习惯的养成与家庭环境有直接的关联,对人的成才培养主要起基础性的作用;学校是人们学习生活的地方,通过学校人们获得了大部分的专业知识,而且由于人的少年和青年期主要在学校度过,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对人的成长起到了主导、决定性的作用;社会是人生长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三者要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促进人的成长培养。

第二,教育功能的互补性。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宗旨,对人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生长的大环境包括微观环境,主要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宏观环境,主要为社会环境。外部环境主要通过人参与社会其中,通过其各种社会角色的扮演,了解社会文化生活,掌握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素质、技能和道德,主要通过社会活动,来丰富人的社会经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达到育人的目的。三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一方的发展需要以另外两方的健康发展为基础,三者相互影响,共同提高。

三、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1.提倡交往式教育,了解大学生的基本需要

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目的性。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育体现为一种工具价值,目的在于维护国家、社会的安定,或者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片面强调国家和社会利益,要求个人无条件服从国家,忽视甚至否定了个人的需要和正当利益。这种片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导致的结果是高校的思政教育非但不能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反倒招致大学生的冷漠甚至反感情绪,对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看来,需要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动因,“作为联系人的思想与外部环境的中介和桥梁,调控行为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人的行为的最终源泉和持续动力,是人类有目的活动的助推器。”

若能了解人的需要,就可以预测人的行为,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大学生行为之前,满足了大学生的需要就可以引导其行为,自然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主动性。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都要依靠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第一步就是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贯彻到教育的全过程,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利益出发,充分切合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避免空洞而不切实际的说教。思政教育要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作为最终目的,在向学生传递社会价值、道德规范、政治理念的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关注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

2.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

根据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层次性的特点,大学生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具有诸多不同于一般人的需要特点,此阶段求知、交往和情感的需要是表现相对突出的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关注大学生的需要,并为大学生合理需要的满足创造必要条件,而不能压制其合理需要。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实际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能够提升大学生的公平感,这样一来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起对于社会的一种信任感,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满足大学生的合理需要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不断发展,因为只有在满足基本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更高层次的需要既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动力,又是促进大学生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首先,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这虽然是较低层次的需要,却是学生实现高层次需要的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远大理想教育的基石。其次,针对大学生的交往需要,要采取多种手段,积极组织多种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大学生踊跃参加校园集体活动,既能丰富大学生的群体生活,又能促进大学生积极融入群体之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第三,对于大学生的求知以及自尊的需要,要着力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同时要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3.凸显公平性特征,尊重大学生的差别需要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际上就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针对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在充分了解不同大学生的不同需要的基础之上,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提升其针对性,既有理论上的依据,又是出于现实的考量。

尊重大学生的差别需要,也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学生个体作为教育的根本,尊重并理解学生的需要。目前大学生在个性、心理和价值观念上都有着千差万别,决不能再采用过去“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而是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就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大学生群体共性需要和个性需要的关系,既要保证满足大学生的共性需要,又要对学生的具体状况做出分析,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需要,因人而异地开展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2008年版

[2]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人民出版,2008年版

[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王茂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5]方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6]冯文光:《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8]杨鉴晓:《试谈三个面向与强化素质教育》[J].《社科纵横》,1998(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9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强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ontheemptilyeducationproblem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forUniversityStudentpartymembers

DonGXin

(SocialworkCommittee,BeijingmunicipalCommittee,Beijing100000)

abstracttheuniversitystudentpartymembersasanimportantpartofpartyorganizationconstructioninourcountryhavehigherculturalqualityandideologicalawarenessandactivethinking,easiertoacceptallkindsofnewlyforeignthings.intheprocessofcultivationofcollegestudentpartymembers,thequality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workplaysanimportantroletocollegespartyconstructionwork.atpresentstage,therearecommonproblemsalongwiththeemptilyeducationwork,whichisunfavorablefor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worktocollegestudentspartymember.inthisarticle,takeanalysesbasedonthesecurrentprevalenceproblemsanddiscussthestrategies.

Keywordsuniversitystudentpartymember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emptilyeducationwork;strengtheningcountermeasures

随着信息网络化程度的加深及政治多极化发展,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思想教育工作虚化问题极为显著,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因此,各高校应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对其产生的危害有清楚认识,采取适当措施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问题的概念及体现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化是指在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客体和主体分离,所用手段背离于教育目的,在工作方式上存在严重形式主义倾向,在评价标准上只进行定性评价而不展开定量评价,在政治信仰上出现了多元化、模糊化等现象。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育内容的虚化。在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不仅缺乏必要的细心与负责态度,同时受功利主义驱使,只是从形式上、口号上、表面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大量而实际的学生党员工作。如很多工作人员都不能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假借学习之名用公费旅游的现象屡见不鲜。还有很多工作人员只是出于应付任务目的,弄虚作假,大搞形式主义,导致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皆存在虚化问题。(2)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的虚化。在现阶段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统一量化指标背景下,在对党支部工作进行评价时,常以各院的推荐材料为主要依据展开评选工作,通常并不展开实地考察,对上交推荐材料的真实性缺乏考证,以致评价结果无法反应各党支部的真实状况。(3)教育渠道的虚化。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很多高校在展开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过分依赖于网络资源,大多时候都是将一些需要集体讨论、集体学习的内容挂到网络上,导致很多教育内容都无法引起大学身党员的重视,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指引,最终造成教育工作的虚化。

2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的不利影响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现象常会对灌输式、说教式教育手段和方法过于依赖,使较为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表面,过程简单,不能将思想教育和大学生党员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常会使大学生党员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同时也不能帮助大学生党员有效消除各种精神困惑和价值迷茫,对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效果造成大幅度削弱。另一方面,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及信誉造成极大损害。一直以来,虽然很多高校不断提出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是工作效果却一直呈下降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思想教育工作虚化造成的。在对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处理时,很多高校都只是对表面形式及虚高评价过度追求,对实际效果缺乏重视,导致一次又一次的“走过场”将大学生党员本应具备的优良作风逐渐消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不但不能得到提高,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因为思想教育工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失望或反感的负面情绪,给后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严重阻碍。

3解决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虚化问题的对策

3.1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促进大学生党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大学生党员中,党员素质是决定各党员表率与带头作用充分发挥的关键,同时也是该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质量的间接反映。党员素质可分为能力素质与政治素质两个方面,大学生党员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其党员意识强弱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各高校应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工作给予充分重视,通过定性及定量考核促使大学生党员素质全面提高。同时,还应对大学生党员的利益表达和政治诉求能力加以充分培养,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党员展开锻炼,使其表达具有一定力度。最后,要对大学生党员的文化素养提升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各层党组织要积极进行教育平台的搭建,使大学生党员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3.2构建长效教育机制,经常性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由于高等教育日益倾向于大众化,大学生素质呈普遍下降趋势,在管理与教育工作中,必须建立长效教育机制,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同时,还应对大学生党员展开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高校各项学生工作之中,将各项琐碎的党建工作一一落实到位,避免出现“虚、假、空”的思想教育虚化现象。

3.3实施廉政教育,形成有利引导

在高校大学生党员中实施廉政教育,需要将校园文化与群众性廉政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将廉政教育工作和学生具体事务处理有机结合,贴近大学生党员实际情况,用多种有效形式将这一工作在院务、班务及党建中充分表达处理。同时,要在大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中实行“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将入党规范、优秀党员评定、学生干部评选等相关规范公示出来,展开公平竞争,在大学生党员中树立廉洁、自律的思想。在大学生党员毕业时,在就业指导中将廉政守法、诚实守信和爱岗敬业等内容融入其中,使他们走上社会后能脚踏实地开展工作,真正为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景奎,张丽媛.新形势下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4(3):151-153.

[2]罗黎明.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3]袁青兰.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247-24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篇10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48-02

网络作为全新的社交媒介,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大学生网络行为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笔者结合当前大学生普遍的网络行为问题,设计针对性较强的问卷,对南京鼓楼、仙林、江宁等地300余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

一、南京地区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

通过归纳统计,南京地区大学生网络行为呈现出如下特征:

(一)上网频率较高,自制能力较差。调查显示,南京地区大学生网络使用率为100%,人均上网时间4.8小时/天,68%的学生网龄超过3年,54%的学生每天上网超过5小时,24%的学生因为上网感到疲劳,42%的学生课堂上玩手机。

(二)上网目的多样,偏重休闲娱乐。调查显示,聊天、购物、查资料、看电影、打网游、逛论坛位居大学生上网目的前六位,比重分别为76%、68%、62%、58%、46%、37%。大学生的课余时间大都被网络交友、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网络论战包围,“偶像剧”、“非主流”充斥他们的业余生活,大学生网络行为明显偏重于休闲娱乐。

(三)网络发声频繁,表达欲望较强。调查显示,87%的大学生习惯于通过QQ空间、微博、微信、知乎等网络平台发表个人看法。“9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渴望与人沟通、与世界对话,热衷于在网络平台上独立表达,评论热点时事,社会责任凸显。

(四)热衷以网会友,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调查显示,南京地区43%的大学生经常聊天的朋友是通过网络认识的,23%的大学生会与网友见面,12%的大学生会忽略现实中的朋友,8%的大学生有网恋经历。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4%的调查者周围有同学陷入网恋或者感情受到欺骗,防范意识薄弱。

(五)严重依赖网络,失范行为多发。丰富多变的网络极易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调查显示,60%的大学生无法适应没有网络的日子。48%的大学生浏览过,30%的大学生沉湎网游,20%的大学生有过网上受骗(包括感情与财物)经历,14%的大学生网上受到过他人的挑衅或者攻击,7%的大学生周围有同学或朋友牵黄涉赌。网络依赖症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他们的亲情、友情意识,削弱了他们的实际交往能力,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现状成因分析

调查显示,南京地区大学生网络行为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盲目性、娱乐性、虚拟性等特征。主观上,大学生个性张扬,心智不成熟;客观上,经济不独立,阅历不够,导致他们对社会缺乏客观认知,情绪化倾向严重;大学生抗压能力弱,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忽略集体利益,社会公德意识薄弱,他们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缺乏目标。网络的隐匿性、互动性、分散性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在网络的潜移默化下发生变化,网络失范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在于:

(一)社会转型导致“三观”错位。当下中国处于人类文明转型和社会转型相叠加的时期,两种意识形态仍在博弈,社会成员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传统的是非标准出现错位甚至遭到颠覆。对处于“三观”形成期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无所适从。阶层固化趋势和“读书无用论”论调的抬头等,往往弱化了主流信念教育、价值观培育的效果。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谣言发酵快,极易干扰大学生的判断。

(二)高校总体缺乏人文关怀。南京地区高校近60所,竞争压力大,多数高校普遍关注学生的学习,忽视了内在的精神培养;普遍强调教育的政治性,忽视了教育的艺术性;普遍注重教育的“疏”,忽略了教育的“导”;管理职能超过服务职能,对学生情感世界关注不足、利益诉求重视不够。可喜的是,近年来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相继加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不少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形式大于内容。不少高校的校园网形同虚设,内容单调、形式呆板、互动性差,对大学生的网络需求缺乏足够的关注。

(三)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缺位。大学生醉心网络交友暴露出人际交往圈、特别是亲情交际圈的狭窄。有45%的大学生表示“家长不会像从前那样干涉网络行为,相反会在硬件上予以支持”。进高校之前,学生唯一的任务是学习,家长一贯是“学业第一、生活包办”,对学生的硬性要求多,软流少;进高校之后,学生学习压力减轻,却不知道如何支配课余时间,极易随波逐流。家长鞭长莫及,只要成绩过得去,对学生的上网行为并不过分约束。部分家长自身的素质有限,对学生网瘾、网恋等失范行为不能做出客观分析,只会粗暴制止,对隐藏在背后的诉求无从知晓,家庭教育缺位明显。

(四)大学生主流信仰缺失。“90后”大学生是与计算机和网络共同成长的一代,习惯通过网络自我表达,校园里随处可见“低头一族”。各种价值观、社会思潮通过网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让他们无所适从。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霸主地位,趁机灌输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价值理念,不断弱化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降低他们的道德水准,造成他们理想信念的缺失。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丧失了起码的道德规范,网络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陷入困境。

三、改进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改进顶层设计。一直以来,大多数高校都有这样的倾向:教育是教育部门的事,思想政治教育是政工人员的事。当前迫切需要改变类似观念,要重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树立全局观念。201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既是现阶段高校宣传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党团组织应主动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责任,统筹调动各个部门,明确分工,突出重点,形成合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顺应这种新常态,努力使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调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真正建立起适应当前形势、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

(二)尊重主体间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是绝对的主体,对教育内容具有选择权,对教育形式具有掌控权,教育实施过程相对封闭,受教育者对教育效果的反馈达不到预期。网络时代,虚拟ip隐匿了性别、身份等现实信息,客观上延展了大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大学生习惯于依据个人的价值判断、兴趣爱好对教育者的信息进行选择、解构、重组甚至加工。只有教育者提供的信息符合他们的预期,才有可能被接受,从而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质。只有充分尊重大学生作为“教育客体”的自,尊重主体间性,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齐头并进,实现原则与方法的同步创新。

(三)提升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受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当前大学生接触网络媒介不单单为了获取信息,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猎奇和窥探的欲望。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批判地接受信息;如何利用网络媒介发声、维权,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实中,部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他们喜欢在公共空间上嘲讽甚至谩骂,侵犯他人隐私而不自知;有些学生面对一些暂时无法理解的新制度、新规定时,会上网发帖,误导舆论,给正常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将新媒体知识、道德和法制教育渗透到相关教学中。其他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顺应潮流,更新知识结构,完善信息鉴别、评价、引导的能力。南京地区一些高校近年来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诸如不断完善校园网主页建设,推出新浪微博、公众微信号平台,但是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切忌将微媒体当成危机公关、人气投票的工具。

(四)切入积极心理学视角。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以问题为切入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动地纠错。2013年南京某高校学生“微博自杀”事件一出现,其他高校迅速反应,采取各种措施排查隐患;女大学生走失的新闻频繁出现,各高校纷纷开始新一轮的女生防骗教育……从防微杜渐的角度讲,这无可厚非。但是,过分被动的纠错,势必削弱对学生潜能的挖掘。针对当前大学生家庭教育缺位、主流信仰缺失、高校人文关怀缺乏等实际,教育者们更应该把“人人都有积极潜能,人人都是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视角渗透到课堂,渗透到社会实践乃至教育的各个环节,把重心放在增强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塑造他们积极的人格力量上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把外在的行为规范内化为个人意识,不断完善自我人格,积极整合社会、家庭、学校的各种教育要素,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参考文献】

[1]侯大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2]李志锋;胡惠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1)

[3]解南.大学生网络行为问题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1

[4]范玉红等.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与思想政治教育[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5]杨雪松.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3

[6]王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报,2008(2)

[7]贺永平等.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11)

[8]杨熙.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3

[9]杨威.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3(5)

【基金项目】南京晓庄学院2015年度校级思政课题(2015SZKt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