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9:39

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篇1

1环境保护设计原则

1.1自然保护

施工环境保护,首先要结合实际情况保留路基范围外的树木,不能随意砍伐毁坏道路两边的灌木、树种、植被,尽可能的保护原有生态植被,路基范围内的树木可以移植到道路两边。在山区建设的公路,还要考虑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尽可能的保留原有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和表土侵蚀。

1.2水文保护

道桥建设时,要严格监管,对机械设施定期维修,防治机械油料漏泄对水流造成污染,建筑废弃用材不能随意扔到水里,冲洗建筑材料的废水,要沉淀后再排入水中。施工中的化学用品,要妥善安排,在建筑工地设置临时排水设备,防止暴雨等自然灾害,对其冲刷流入河流,危害当地自然生态[1]。还有石灰搅拌场地、沥青库生产的废水。废水只有在检测pH为中性时才可以排放,而固体垃圾可以焚烧填埋处理的则要及时处理。在道路运营时期,如遇多雨季节,道路管理部门要定期做维修管理工作,在河流流经路段,加强巡查和做暴雨风险应急措施。

1.3声环境保护

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噪音,在施工阶段会干扰到沿线居民休息和日常生活。所以施工单位要尽量使用噪音低的机械,把噪音大的机械施工时间段集中在白天,严禁夜间休息时间进行打桩作业[2]。施工夜间运输,要减速慢行,争取不用想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1.4大气保护道路施工基地建设,需要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搅拌是道路施工期的固体污染源,如果没有防尘防治措施,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将受到影响,下风向150米的范围内,粉尘浓度在2.0mg/m2。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需要加装除尘装置,以减少空气粉尘污染。

2景观设计原则

2.1功能性

道路景观设计的首位条件是道路的功能性,以保障车辆安全、畅通无阻为前提。保障道路的功能性,是其设计的前提。但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可能不得不违背生态法则,改变道路周边的环境。一定情况下,想要保持道路的原本面貌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在保障道路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对生态进行补偿重塑,或者是对其进行景观设计,把工程建设为景观,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

2.2自然优先性

在建设公路时,要遵从自然的特有规律,不能在破坏生态的前提下换取经济发展,否则将引发严峻的生态灾害。景观设计理应尊重自然环境的自在行,不能大肆破坏道路沿边的自然植被,或者将施工废弃物丢弃在施工场所。当前自然环境生态恶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因而,道路设计要考虑自然发展规律,促使公路建设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轨迹。道路建设对自然生态存在一定的干扰性,景观设计要将干扰程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设计构思以尊重自然为前提。

2.3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资源的综合性协调,道路景观的可持续性在于时间的延续。公路景观的组成系统范围较广,在进行设计时,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立足道路发展现状,在结构与布局上,设计出具备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系统[3]。景观设计还体现在以人为本设计理念上,道路景观是人对空间的审美情感体验,只有以“人为主体”的设计观念出发,景观设计才处于实体创造中。

2.4地域性

公路沿线不仅仅有生态环境资源,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公路设计可以考虑地域文化,并且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营造具备地域文化的道路景观,为使用道路人员提供具备本土特色的视觉享受,同时还宣扬了地方文化。公路是人类创造的人文景观,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场所特征和社会精神面貌。在做景观设计时,可以发扬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增加公路景观的文化认同感。比如具备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在景观设计时可以良好的利用,既尊重了地域环境,又展现了地域风貌,是继承与发展理念的有效结合,促使公寓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

3公路设计的敏感点

3.1隧道、桥涵

公路建设在设置桥涵时,要考虑路网、农田灌溉、夏季暴雨排水等系统,要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尽可能的保持生态的原始秩序,不随意改动原始排水渠和流经水系。还有在挖掘隧道时,要在统筹视野上对安全、环保、土地占有等因素综合考虑,根据地质地形设计合理的方案,对洞门形式、洁污分析、沉沙沉淀做因地制宜的整合措施。

3.2路面交叉

路面交叉,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路道边是否存在障碍物,是否影响居民的安全出行。正常情况下,一般采用间距设置平交,保障沿线居民出行快捷,营造道路与自然相融的和谐氛围,同时兼顾道路屏障设计,把道路两旁障碍物移除。

3.3综合因素

道路建设在设计前,需要做实地考察和收集资料工作,勘察生态环境的敏感区。比如勘察路基范围内是否存在水井,对噪音要求较高的休养院和学校,或者又大气环境敏感场所。还有公路建设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尽可能的减少道路占用农田的现象发生。

4结束语

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篇2

关键词:公路线形;环境;灵活性设计;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最初的以最小工程量获取最大通行能力的原则,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道路建设的需求,同时道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公路建设除了应综合考虑其功能性要求之外,还应考虑对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应通过合理的道路环境协调设计,将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并综合环保、美化、历史、人文等因素,使公路成为自然景观的新亮点。

1线形与环境协调性问题

1.1公路建设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1.1.1对路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路域生态系统由路域人群、过往车辆、公路设施以及相应条件下的自然生态环境组成,这些组分通过生态与经济纽带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道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1)道路的廊道与分割效应

2)对水文对响

3)对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的影响

1.1.2对沿线景观环境的影响

景观环境从广义上讲即为道路与沿线建设区域内环境景观组成的系统视觉价值体系,其视觉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道路使用者对道路整体环境景观质量的评价。在公路选线与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都应注意与沿线环境相协调进行施工设计。

1.2线形与环境协调性影响因素

公路作为环境的一部分,一方面公路建设会对周边沿线环境和自然景观产生影响和破坏,另一方面,环境和自然景观又会对公路产生重要的作用。线形与环境协调体现在“对生态环境最小程度的破坏”以及公路布线与周围环境组合构成的良好的道路景观。

1.2.1线形与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关系

汽车高速行驶时,线形是高速公路呈现给驾驶员的绝大部分景观,而公路的线形、周围景观、交通标志以及其他有关信息,几乎90%都是通过视觉感受到的,良好的道路线形条件有利于提高驾驶员的视觉环境,同时,减少驾驶员的操作量,为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性奠定了基础。

1.2.2公路线形设计

道路线形设计是路线环境设计的关键。道路线形设计包括平面线形设计以及纵面线形设计,线形要素的取值首先应符合道路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保证道路行驶安全性,其次应考虑道路线形指标的选择对道路本身构造物以及路域环境的影响。

2公路环境景观设计

2.1公路建设与景观环境

公路是一种带状的工程构造物,其区域跨度大,沿线的景观也在不断地变化。总体而言,公路景观包括沿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部分。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可以减少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可以创造外观优美、行车舒适的公路环境。

2.2公路景观的设计原则

公路景观设计必须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其特定的性质和目的,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因地制宜,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充分考虑司乘人员的交通心理要求和视觉效果要求。

(3)风格鲜明、统一中求变化。

2.3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

2.3.1公路线型设计的美学要求

公路线形美是公路景观的基础。在选择路线方案时,应通过仔细踏勘,调查每个路线方案的沿线地形地物、风景特点,确定一些风景控制目标,同时还需确定一些须回避的特征目标,充分利用风景资源,使沿线景观多样化,将公路巧妙地融入自然风景之中。

2.3.2结构物景观造型

公路结构物主要有桥梁、涵洞、立交、跨线桥、支挡结构物等。结构物是公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其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和新颖、优美的外观,还要配合所在路线其他结构物的造型,使公路与该地区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互相呼应。

2.3.3路基路面的景观设计

通过合理地采用路基立面和断面造型(必要时路段可采用分离式路基),在线形设计的基础上,使公路结构与自然地形、现有地带的地貌、绿化带互相适应。

2.3.4道路绿化带

中央分隔带绿化的主要目的是遮光防眩、引导视线,以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因而其高度和宽度必须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公路两侧的绿化带,是景观环境再造、防尘隔声、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的有效手段,同时应注意确保弯道内侧及路口附近的通视条件,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3.5互通立交、服务区、收费站的景观设计

从景观构成的角度来看,互通立交、服务区、收费站可以将其作为公路全线景观设计的重点部分进行考虑。对这些位置的景观设计,应综合建筑形式、地形特点、当地人文特点及园林布局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全线各立交、服务区之间的风格应相互呼应。

3几何设计与环境相协调

3.1公路几何设计与灵活性理念

3.1.1高速公路设计理念

高速公路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最终的目的是服务于人,就应“以人为本”。高速公路是永久性的结构设施,必须经久耐用,与环境、生态、资源、经济相协调,公路建设的多元需求需要新理念高速公路设计,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协同合作以及公众的参与,以达到高速公路最优和综合最优的目标。

3.1.2高速公路灵活性设计理念

公路灵活性设计是在灵活应用现有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解决公路设计中的问题并获得均衡的设计方法。

3.2.2.1协调设计

从灵活性设计的角度出发,公路与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协调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灵活运用线形设计指标,使其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二是公路布线要灵活利用和改造环境,使公路建设不破坏周围环境的自然美。

3.2.2.2超标设计

超标设计就是对于特殊的公路立地条件,即使使用极限的设计标准也可能会出现高造价或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情况,如果条件允许,可适当突破公路线形设计标准中所规定的底限指标,以达到设计的均衡性。

3.2公路线形灵活性设计原则

公路线形灵活性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连续性。

(2)融合性。

(3)原始性。

3.3运动视觉指导公路线形灵活性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良好的公路布线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与地形高低的变化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沿着等高线的路线布置容易与景观协调,且对司乘人员和行人的使用来说最舒适。

(3)公路路线布置要把自然景观的视觉特征、地形地貌结合在一起共同考虑。

(4)处理好线形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5)在保证视距的同时,对驾驶员一次能看见的公路长度应加以限制

4成果与展望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本文通过对对国内道路几何设计最新发展的环境因素进行研究讨论,总结了公路线形与环境协调性问题,公路几何设计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灵活性设计的原理等原则。通过此文,可更深入的了解了到,我国在在充分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下,道路几何设计在环境因素考虑方面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清波,符锌砂.道路规划与设计[m]1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

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篇3

关键词:生态化;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由于高速公路设计的内容比较多,同时需要考虑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在选择设计方案中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景观设计。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对高速公路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1、生态化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概述

高速公路的建设势必会污染周边的环境,同时也会破坏生态规律,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公路景观的视觉影响。对于一些发达地区,在公路和环境设计方面已经采取相应的措施,所以进行高速公路设计的时候,都会有景观配套设计及施工方案,这样做主要的目的是能够充分的利用其功能,同时能够有一个好的行驶的环境,从而大大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就目前的情况,我国的设计人员进行设计的时候严禁充分的意识到高速公路建设会影响到周围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视觉的效果。所以,进行高速公路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专门的对景观环境进行保护,为其树立规范的评价体系,这也是公路建设者和设计者的共同目标。

2、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原则

2.1、可持续原则。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从沿线景观与自然资源出发,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综合考虑,设计规划中注重长远发展,维持景观的稳定性,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稳定。这样使人的生活和生存空间有了很大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公路建设,既有利于当代人又造福于后代人。

2.2、动态原则。高速公路景观环境既有保护与继承,又有不断的更新和演绎。这就要求我们在公路景观环境的设计和保护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创造出高速公路景观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2.3、地区原则。认真做好前期调查准备土作,研究沿线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根据该地区的环境条件适地适熟,尽可能地采用当地物种植被,既减少成本又可大大减轻当地生态物种的更替错乱。按照自然界乔灌草伴生的规律,设计相应的景观绿化带,从而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达到庇荫、滤尘、减噪效果。从当地生态与文化的角度出发,注重各景观元素的尺度与比例相协调,并着重对待与周遭环境的融合和统一。

2.4、整体原则。高速公路自身建设应结合周边环境和自身发展来考虑。由于高速公路本身是线性空间,其本身道路的宽度及平曲线要素、道路的选线走向、构造物、沿线道路交通设施与地形、地貌及其他自然因素有着多种变化,在规划设计中应将这些因素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统一规划设计,使这一人工系统与周边生态系统想协调,并创造出更完善的景观特色。

2.5、经济原则。经济问题一直是在建设中老生常谈的问题,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亦如此,除考虑必要的因素之外,大可不必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塑造景观上,造成铺张浪费现象。而要把大量精力放在恢复和保护在建设中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满通运输需求的同时,保护沿线生态环境。

3、基于环保理念的生态公路设计

3.1、总体设计

就目前的情况,《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主要强调了总体的设计,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很重视,没有将其考虑在总体方案中,对其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只是简单的提出环保总体设计。对于这种形式,属于被动式协调,是分割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建设,所以很难运用于实际工程中。生态公路的总体设计,需要设计人员根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等方面进行设计,综合的考虑路线的整体方案和路线,同时能够对这些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特别是对道路的承受能力以及保护、恢复的措施,如不良地质地段、生态保护系统、重要自然景观等因素。

3.2、公路景观设计

3.2.1公路自身景观设计

人们是可以经常接触到公路的自身景观,行走于道路,公路周边的护栏、排水沟、隧道、桥梁等,以及周边的服务区加油站、观景台、收费站、标志牌等一系列辅助设施和公路上的绿化带等都是可以看到的。人工修建公路完成以后,公路的自身景观也就属于公路路权的一部分,在整个公路景观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另外,公路的自身景观,包括服务区等,都是通过设计从而能够起到一个观赏的效果,因此它也是由人工进行操作的。

3.2.2沿线自然景观设计

公路自然景观主要指的是修建公路经过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在整个公路景观中时属于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作用为人们路途中提供一个观赏的效果。自然景观的组成主要是平原、丘陵、大海、森林、植物、动物、河流湖泊、气象变化等一系列自然现象,其的操控者是大自然,不受人为的控制,所以每个地区的设计也是不同的。进行设计的时候要突出一个主题,同时结合当地的特点,使用当地的独特材质,从而能够凸显出自然景观,组成不同的自然景观,为行车人员减缓压力。

3.2.3沿线人文景观设计

公路的人为景观主要指的是所路过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因为公路行进的过程中会受到区域和视野的限制,所以驾驶人员不可能完全的欣赏到风景,因为不同的排序,不同阶段给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人文景观主要是村落、城镇、民寨等人类聚集空间,因为受到了城市化的程度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所以也会有一些是散布在不同地区。一些地方的人文景观的地方特色特别鲜明,例如具有传统特色的寺庙等,它们互相融合形成了景观的宏观特色,从而能够为人们带来不同的愉悦感。对此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的与当地政府进行协调沟通,整体改造周边环境,从而使得整体景观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3.3、边坡设计

进行边坡设计的时候,最好是不要使用硬质工程边坡的防护方式,一般情况下是采取方格网骨架、拱形骨架、自然放坡等;设计路堑边坡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排水选择出不同的生态截水沟,如U型、浅碟形,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污秽物,从而也能够起到保护植被的作用。

3.4、路堤设计

设计路堤边坡的时候,重点是放在保护植被,部分通过拱形骨架的方式,目的是能够满足边坡的安全要求,局部少量位置用直立挡墙的做法,这样整体上为植被绿化创造了条件。

3.5、桥梁景观的设计

设计桥梁的时候主要是考虑实用性和艺术性。桥梁的景观设计一般情况下会受到使用功能、经济等影响,一些好的桥梁设计方案和高速公路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进行景观的设计需要协调好和桥梁的关系。

3.6、立体交叉的设计

在实际的生产中立体交叉的设计应用的非常广泛,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也是公路景观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主要是应用在一些城市的高速公路建设中。立体交叉的设计原则是需要将公路建设和景观设计联系在一起,同时要配合好匝道线等形式以及协调和周围的环境和交通运输的要求,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项目的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紧密结合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周围的环境的要求。

结束语

生态化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高速公路的生态景观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齐菲.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篇4

关键词:生态公路工程;公路设计;浅析

生态公路建设发展时间不长,还比较新,但它代表这未来公路建设的主流走向,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比较发达的城市这方面的研究则比较多。我们可以向发达国家借鉴经验,例如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的降噪工程,混凝土路面的尾气吸收等,都可以学习。另外还应该对先进地区的生态公路进行考察,学习先进技术,为生态公路的建设提供条件。

1生态公路设计理念

1.1生态恢复设计

生态恢复设计是会对整个公路的设计都有影响的。在进行边坡的防护设计时,要选择适合的植物、坡度和类型,有利于生态的恢复;在进行路域生态设计时,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特点来进行植被的选择;在建设公路时临时征用的土地可以将其变为农田,这样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1.2保护环境、融入环境

要将自然式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传统式的设计理念中,这样能够做到对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的最小破坏;改变原有的设计方法,利用原有的景观植被来进行公路设计,尽量减少人工对环境的影响;另外还要尽量多引进不同种类的物种,对沿线的文物也要进行保护,让公路真正成为环境的一部分。

1.3采用乡土化技术

乡土化技术指的是将乡土材料、植被、文化等引进到公路设计中,使公路设计具有个性化特点。在建设生态公路时,要尽量选用本土的植物物种,这样能够避免外来品种对本土环境的影响,也利于植被的成长。

1.4科学的生态绿化设计

建设生态公路,还需要对本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的特点进行分析,选用与本区域自然环境相融合的植被;在进行边坡绿化时,则要考虑土壤的结构特点。同时在选择植被时,要尽量做到多种类型相结合,避免物种单一,也可以采用散丛结合的方法,实现绿化的科学性。

1.5公路工程和生态工程结合

环境的一体性,还能够全面考虑公路工程中各种生态环境的关系,减少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有利于沿线生态环境的保护、恢复及优化。生态公路的设计是基于环境保护来进行的设计,它不仅能够体现出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自然和谐,而且会将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减少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1.6灵活创新设计理念

灵活性设计理念是指在不违背国内外现有标准的前提下,在不影响使用安全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创新的技术来对公路设计进行改造,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公路生态设计则需要相关人员灵活运用相关理念,对区域环境进行全面考察,利用现有生态工程、恢复技术等来进行公路生态设计。

2环保理念在生态公路设计与施工中的应用

2.1公路景观设计施工

公路景观是由公路和公路周围的景物组成的综合体。它不仅包括公路设计完成后形成的景观,也包含有沿线的自然、人文景观。因此人们对公路景观的印象就是公路及其周围景观的综合体。

2.1.1公路自身景观设计。公路的自身景观,我们常常可以接触到,那就是人们出行的道路;公路周边的护栏、排水沟、隧道、桥梁等;公路边上的服务区、加油站、观景台、收费站、标志牌等一系列辅助设施;还有公路边上的绿化带等。公路是人工修建完成的,因此公路的自身景观是公路路权的一部分,他为整个公路景观做出了突出贡献。另外,公路的自身景观,如服务区,是可以通过人们的设计而达到观赏目标的,因此它是可以由人为控制的。

2.1.2沿线自然景观设计。公路自然景观则是指公路所经路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它是整个公路景观的主要部分,人们在行车过程中主要观赏的就是这些景观。自然景观就是由平原、丘陵、大海、森林、植物、动物、河流湖泊、气象变化等一系列自然现象组成的景观。它是大自然自身作用的结果,不受人为控制,因此需要通过根据不同地区特点来进行设计,表达主题,用当地的独特材质和设计过程来进行自然景观的凸显,这样就组成了不同特色的自然景观,为驾驶人员和乘车人员带去了独特的风景,驱除疲劳。

2.1.3沿线人文景观。公路的人文景观主要是指所经地区的文化、历史特征。由于公路行进区域和视野的限制,驾驶人员和乘客只能领略到所经区域人文景观的一部分,而且由于不同的排序,不同阶段给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人文景观的具体体现主要是村落、城镇、民寨等人类聚集空间,它们因城市化程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态,也有一些是散布在不同地区。某些人文景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例如具有传统特色的寺庙等,它们互相融合形成了景观的宏观特色,这些能为路人带来不同的愉悦感。而一些人文景观可能会造成公路整体景观的不和谐,因此在对人文景观的改造方面需要了解和分析各地人文景观的本质内涵。与公路本身景观相比,自然和人文景观往往不属于路权范围,因此需要与当地政府进行协调沟通,对周边环境进行整体改造,以达到优化整体景观的目的。

2.2路侧生态设计施工

路侧设计采用的最多的方式就是容错设计,它正是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安全理念。首先,要在保证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针对当地地形特点,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将路侧的宽度加大,将坡度放缓;其次,对于有挡土墙的,可以将其取消,并建设两米以上的平台,平台上的植被要注意保护;再次,为了方便排水,路侧净区应该采取与路面一样的坡度,这样也能够保证车辆的安全和环境的和谐;最后,对路侧边沟的设计也要按照以上原理来进行,采用隐形的边沟来设计,这样既能够增强路面的承载力,也能够将路侧的净区拓宽,这样可以保证路侧的安全,也可以种植植被,形成一条生态边沟。生态边沟的设计形式是指将开放式变为隐藏式,这样路面的集水可以通过边沟流入地下,在地下水渗透阶段设置排排的碎石垫层,这样不仅能够解决地上、地下、和基层的排水问题,也能够将路侧净区拓宽,这样就保证了道路的安全。

2.3边坡防护与绿化设计施工

2.3.1工程防护。在工程中常用的防护措施主要有护坡、护面墙等。在选择防护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的比例、尺度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根据当地环境特点、施工状况等,来选择恰当的防护措施,这样可以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能够保证道路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2.3.2植被防护。除了工程的防护措施,还可以采用植被来进行道路防护,这主要有挖沟绿化防护、喷播绿化防护、喷沟绿化防护等等一系列技术可以使用。生态公路的设计,则主要采用植被防护的技术。对于不同状况的路段,要采用不同的绿化技术来实施植被防护,如在坡度较缓的路段,则可以采用喷沟技术和挖沟技术;而对于高要求的地段,则需要采用喷播的技术来进行绿化,同时也要注意喷播的厚度和质量。

3结束语

建设生态公路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公路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小到最低,并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环保生态技术来对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进行控制,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使公路的建设不影响自然环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生态环保工程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石京.生态高速公路的概念与功能定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07).

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篇5

关键词:城乡公路;乡野;现状分析;景观设计

1城乡公路景观中现存的问题

相对于拥挤喧闹、川流不息的城市道路,城乡公路则具有更好的行驶愉悦感,究其原因,得力于城乡公路中开阔的视野与宜人的风光。

1.1具有城市化道路景观倾向

对城乡公路景观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经常有设计师盲目套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一些方法和原则,并将不适合公路环境要求的市政园林绿化、广场雕塑和室内装饰等美化手法应用于公路景观营造中。

1.2绿化空间层次不足

多数道路绿化只考虑到高大乔木,忽视了灌木、藤木、地被等植物在道路绿化中的应用。只针对道路进行遮荫,没有充分利用树荫下的空间,植物空间层次感不够丰富,造成道路景观比较单调,能够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效果的公路少。

1.3色彩单调乏味

植物在配置方式上模式化,缺乏新意。没有充分挖掘植物木身的形态、线条、色彩、质地等自然美,落叶和常绿植物搭配不当。一此先进的配置模式和新优植物品种在道路设计中仍未得到有效使用。

2城乡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2.1安全的行车视线

公路景观必须考虑到各组成要素的空间位置,为使用者提供清晰宽广的视野和舒适顺畅的视线,确保行车安全。要做到这一点,在设计公路景观时,要充分考虑视觉空间大小、道路的线形变化、安全设施的色彩及尺度、视觉导向、视觉连续性等交通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的关系,以便消除司乘人员在行车时所产生的心理压抑感、威胁感及视觉上的遮挡、不可预见、眩光等视觉障碍,实现公路景观的安全舒适。

2.2协调的景观效果

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是城乡公路景观设计的主体部分,也是构成公路环境与沿途周边环境协调关系的基本措施。绿化带内的植物配置、设计质量不仅关系到公路景观的整体美感,而且影响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整体协调。因此,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既要注意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又要注意与外部地形、环境相协调。

2.3环境的生态保护

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的原则设计城乡公路景观,使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地貌的处理,创造自然和谐的新景观。顺应自然规律,构建多层次、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的能力,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自然协调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3.1与沿线景观格局整合

每一条城乡公路系统均在一定的环境中穿行,自然环境中的一切有形物体,以其形体、质感、色彩与光影的变化,加上各式各样的人工构造物,构成了千变万化的环境景观,城乡公路上最珍贵的景观正是两侧美丽、宜人、朴素的乡野风光。城乡公路是乡村与城市的连接,一般处于较偏远的山区或城郊,线路长、范围广。

3.2与沿线地域文化整合

设计城乡公路景观时,充分利用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富含地域文化的景观环境,为驾乘人员提供了解历史和审美体验,且具有导向意义的文化信息。城乡公路本身就是人类创造的一种人文景观。运用公路内部景观中植物和建筑小品的造型、材料、色彩、结构形式、组合方式等,表达某种特定的文化含义,如历史文化感、积极向上的精神、民俗文化的表现等。

3.3与沿线景观特征整合

在公路上,移动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由于人本身具有―定的速度,使得沿景观的每一个画面的展示可能只是瞬间,但却是连续的。因此,公路景观不同于静止的三维景观空间,它是公路使用者以一定的速度运动时,视野中出现的四维景观空间,这一空间特性是动态的。

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篇6

关键词:湿地风景区;公路环保;公路景观;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X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1-0180-01

隨着公路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人们对出行已更加注重公路沿线景观美学的欣赏与环境保护。在公路设计中,设计团队需要不仅仅是公路工程专业的工程师,还需要景观、环境等多学科专家组成设计团队,充分考虑公路使用者、公路沿线居民的视觉美感度,将植被设计、色彩搭配、群落组成、野生花卉的使用、公路构造物的美学处理等方面有机结合,使设计成果充分体现车、路、景的自然和谐统一,使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降至最低。

1低碳环保公路概念

低碳环保公路,就是绿色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公路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整个周期中的一个或几个阶段入手,采用新理念、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等先进技术实现公路项目整个生命周期范围内降低碳排放强度,减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并为公路建设节能减排营造有利条件,低碳环保公路是未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流方向。

公路工程建设里程长,土石方工程量大,浆砌片块石及混凝土圬工结构数量多,桥梁隧道施工周期长、机械多,在整个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材料、能源的消耗比较大,公路建设过程就是大量消耗人力、材料、财务的过程,在运营期间路侧的照明及隧道桥梁的监控、排风设施等也大量消耗电力。如何在公路建设和运营期间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自然环境[1-2]。

2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野鸭湖湿地风景区环湖公路概况

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野鸭湖湿地风景区环湖公路,位于施甸县野鸭湖湿地风景区。施甸县野鸭湖天然湿地景区距施甸县城16km,距姚关集镇2km,因湿地常年栖息着野鸭,便称之为“野鸭湖”。湿地湖水面积680亩,湖的岸边是万亩森林,覆盖景区山峦、岛屿,湖中青山倒映,山、水、岛互为一体,使野鸭湖湿地素有“滇西小桂林”之称。施甸县姚关野鸭湖湿地风景区环湖公路,项目全长2.8km,宽4~6.5m,前段1.1已建成投入使用,后段1.7km正在实施。

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在我国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湿地拥有缓解干旱、预防洪涝灾害、调节水分、吸收温室气体等许多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环境和生态调节效应,云南地处我国西南,湿地资源弥足珍贵,公路建设中做好湿地风景区的保护和低碳环保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施甸施甸县姚关野鸭湖湿地风景区环湖公路建设采用的低碳环保技术,以总结如何建设低碳环保公路。

3低碳环保公路技术措施

3.1设计阶段

低碳环保公路建设,就是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以碳平衡为基本原则,运用各种先进环保理念与环保措施,在公路项目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整个生命周期里都能达到经济、环保等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公路设计阶段的合理性、科学性、经济性、安全性对公路项目沿线环境的影响长度产生重要作用,在低碳环保公路建设项目过程中,要详细调查线路走廊的详细情况,对相关环境敏感点分布和公路占用土地情况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到坚持环保选线的原则,设计出多个方案以供选择比较,选择设计方案时要采取措施避开环境保护区及生态敏感区等。

3.2施工阶段

在整个公路项目建设工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最为严重的是施工阶段,因此对施工阶段进行有效地严格把控也是低碳公路建设的重要环节。施工过程中要遵循“最大程度保护,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恢复”的原则,尽量避开可不占用的地段,保持没必要破坏的沿线环境。公路尽量改善原有不良环境,使沿线景观资源的建设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态势[3-4]。

施工过程中,严格采取有效地环境管理措施,采用目前先进技术水土流失对水土流失进行管控,对排放的施工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再排放,能有效地防止施工廢水废弃物、生活污水等流入湿地对公路沿线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湿地生态水体。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扬尘、机械噪声等对沿线环境的污染,并注意包括绿化景观工程、噪声防止工程、污水处理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工程等相关环保工程的施工要同步进行,保证公路项目的环境效益。做好办公与生活区的规划,减少生活垃圾和污水对湿地风景区的污染,本项目将办公区设置在风景区附近集镇。

3.3运营阶段

低碳环保公路要求公路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安全高效、持续发展”,结合公路所处区域的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对公路沿线如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绿色能源进行综合利用开发,沿线设置太阳能路灯减少碳排放,利用水蒸发效应对温度进行调控,对废弃生物质的再利用等。特别是照明、通风、监控等设备运行尽量采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设备尽量采用节能、低功耗的机电设施设备,本项目路灯采用太阳能路灯,每年可以节约用电约1万千瓦时;沿路尽可能种植一定数量的绿化,采用绿化树木来达到中和二氧化碳作用,本项目共种植树木200棵,每年可以固碳约22吨。同时本项目在沿路设置了2处停车休息区和设置垃圾箱等,以期做到有组织的收集旅客和游客的垃圾,减少对湿地风景区的环境污染。

4结语

低碳环保公路是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积极探索低碳环保公路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新型技术研究应用,为低碳环保公路建设提供有基础性的参考,并通过总结经验和技术积累,积极开发利用绿色资源,在设计、施工阶段采取低碳环保的技术措施,使公路建设期间减少污染与能耗,做到低碳环保。同时在运营阶段对沿线设施采取有效地节能设备、设施,并辅以绿化配合,做到节能低碳,使得公路运营期间做到低碳节能,使公路服务品质提升,让公路也能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形象载体。

参考文献

[1]张阳,武六元.公路景观环境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模式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66-369.

[2]王云.风景区公路景观美学评价与环境保护设计[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7.

[3]张阳,王天问,崔永峰.基于生态基础的公路景观规划设计[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45-47.

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篇7

关键词:公路景观公路线形协调性设计

1、公路景观的概述

1.1公路景观的特性

公路景观是指展现在道路使用者视野中的公路线形、路面构造物和周围环境等组成的图景,是公路自身线形与周围自然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体系,它与单纯的造型艺术、静态景观存在显著的区别,有其鲜明的特性:

1)带状性――公路是线形构造物,公路景观随公路线形的延伸而连绵起伏,形成一个高低宽窄不断变化的带状空间,乘客被限定在带状空间内做高速运动,其视线会受到一定局限。

2)动态性――公路景观以动态的序列性景观为主。乘客随汽车在公路带状空间内做高速运动,其视觉接纳能力受到限制,只能走马观花式的对公路景观留下整体宏观的印象,而忽略较多的细节。

3)四维性――公路景观不只是位置变化的三维空间,还与时间存在密切关系。这种四维性不仅体现在空间序列变化,也体现在季相、时相以及人的心理时空的变化。

4)多元性――公路景观由自然的、人文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多种元素构成,它既需要满足运输的功能,同时又要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地域和民俗等内涵。

1.2公路使用者对景观的需求

公路使用者范围广泛,由于视点角度及个人喜好的不同,对公路景观的需求也不相同。但从大范围归纳来看,使用者对公路景观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基本要求:

1)景观应具有完整性――公路所处的外部环境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境的整体性是自然、生态等诸多平衡的基本保证,道路建设应以最大限度保持自然界的原有平衡为前提。

2)自身景观与沿线景观应相互协调――公路景观构成要素中,沿线景观的空间分布最广,季节性、地方性特色最强,是公路景观的主体,沿线景观主要通过与之相协调的公路线形来将其纳入到公路景观体系中。

3)景观应具有多样性――缺乏变化的公路景观使驾驶者和乘客感到呆板和单调,容易产生乏味疲劳感,这对行车安全也是极为不利的。公路景观应随着公路线形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性,使公路景观充满活力。

4)景观应具有地区特色――不同地区有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及社会文化、风俗传统等,这些都是不同地区独具特色的景观资源,公路使用者希望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品味到地区特有的人文气息。

2、公路景观的协调性设计

2.1公路自身景观的协调

安全,美观,且顺应自然环境的公路线形,是公路自身景观和谐的基础。高质量的公路景观对公路线形这个主体骨架有很高的要求:

1)路线应平顺圆滑,直线与曲线彼此协调并有比例地交替,避免长的平面直线与纵面直线的组合,确保司机的视野不会产生波浪式起伏和急剧的转折;

2)尽量做到平曲线与竖曲线对应,平曲线包竖曲线能获得行驶安全且平顺优美的线形,平、竖曲线的几何要素要匀称协调,平竖曲线半径之比以l:2o~l:10为宜,不要将过缓与过急、过长与过短的平竖曲线组合在一起;

3)直线段内不宜插入短的竖曲线,小半径竖曲线也不宜与缓和曲线相互重叠,凸型竖曲线的顶部与凹型竖曲线的底部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应避免平面转角小的平曲线与坡度角较大的凹型竖曲线的组合。

2.2公路线形与地形的协调

公路不应支配环境,而是要适应环境变化,与环境融为一体。与地形不协调的路线极难形成优美的景观,因此公路与环境协调的第一位工作是抓住地形特征,充分利用地形,避免对地形的任意切割,使路线与地形有机结合起来。

公路定线时应尽量使路线沿着等高线。当路线沿坡地上升或下降时,应在公路路线与等高线之间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定出合适的坡度,避免形成明显的断崖;当路线沿与等高线垂直的方向行进时其位置应选在填、挖方量最小处避免路线有“逆纹理”穿越的生硬感。对于填、挖方路段,要尽量避免水平方向直线进入挖方;路堑和路堤都要避免出现陡的边坡和方正的坡顶和坡脚,边坡的坡顶和坡脚应加以修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分离式断面可减少纵横断面对自然环境和景观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2.3公路线形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公路主线遵照一般的平纵组合规律设计时,还应考虑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建立完整的具有一定风格的景观体系,以取得优美的视觉与心理反应。可按以下基本要求综合考虑:

1)保证通视性,确保足够的行车视距,使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协调,使司机感到线形优美流畅,视线诱导效果好,能预见公路方向及路况变化;

2)在满足技术标准和经济性的前提下,应使公路主线尽量多的纳入沿线最佳的景观特征,避免感觉上的单调,并注意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与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保持适当的比例;

3)利用绿化、公路设施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对不美观的路侧景象进行遮挡,充分利用植物的建筑特性和功能特性,使公路成为融合于自然的一道绿色走廊。

3、结语

本文以公路线形为纽带联系公路自身景观与沿线景观,研究提出了构造和谐道路景观的一些建议。景观设计良好的公路,驾乘人员会因其流畅的线形以及动态展现的视野而感到轻松愉快,悦目赏心。设计者们应该以公路线形与沿线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协调为基础,注重道路景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郝晓彬.道路线形与景观协调性分析[J].辽宁省交通专科学校学报,2009(3):9―11.

[2]陈雨人.道路景观与环境研究初探[J].华东公路,1994(5):49―51.

[3]袁雪寒公路线形与景观环境协调设计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08(6).

[4]张瑞德.道路线形与景观配合的初探[J].黑龙江交通科技,1999(1):32―35.

[5]白成玉.道路景观设计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规划与设计)2010(7).

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篇8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车辆的增加,高速公路的修建越来越多。近年来,我国开始开发致富山区,在一条条山区高速公路建起的同时,沿路自然景观被大量破坏。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和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如何减少公路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并设计一个与路况、地理位置、相和谐,给行车司机美感的沿路景观被越来越多人重视。

1.山区高速公路绿化与景观研究的意义

提高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通过建造一个美丽和谐的景观,使环境、公路和景观完美结合,浑然一体,这样能提高司机的注意力,避免他们因长时间行车产生的疲劳感而昏昏欲睡,从而出现交通事故。而且美丽优雅的环境能刺激神经的兴奋,使司机不会感到旅途的无聊,从而精神集中。

保护和建设路域环境和景观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的加强,沿路景观的保护和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这也是实践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可持续发展不只是资源的循环利用,保证永久利用,还体现在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上,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是人类的守护者和呵护者,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这些‘朋友’。

保护自然,恢复生态

近年来,工业化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这都是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现在因此而发生的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保护生态也成为每个人应尽的责任。所以实行山区高速公路绿化和景观设计可以部分恢复自然,增大动物的栖息空间,使生态逐渐达到原生。而且山区是泥石流高发区,这样做也可以抵御外来侵害,增大行车安全。

山区高速公路绿化与景观存在的问题

2.1原有的沿路植被破坏严重

由于以前人们对环境不够重视,导致大量沿路植被被破坏,甚至一些稀植被底消失。而这些年人们在发展经济和修建公路的时候又不注意保护周围环境和景观,深挖高填,使其破坏十分严重,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再建十分复杂。

2.2环境生态问题不受广泛重视

虽然目前由于环境破坏带来的巨大危难使一部人开始警醒,并开始重视环保。但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为了方便而不惜毁坏绿地,更有甚者为了一己私利而肆意破坏环境,这都是宣传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到位的表现,因此应当呼唤国民广泛重视环保问题。

2.3设计理念、方法相对外国落后

在20世纪20年代,外国景观设计家及开始将眼光到公路建设有周围景观搭配上,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中国的公路绿化和景观设计起步比较晚,设计理念、思想深度、层次高低等方面都很薄弱。例如某种景观为了达到某种独特效果,一般采用很华丽的处理,注重形式美,而忽略了与当地景观、文化底蕴相结合。要知道过于铺张的设计不仅仅不能勾勒美感,反而会适得其反,落入俗套。而植物选择也不合理,往往选择外来植物,未考虑山区气候、地势、地貌等方面的因素,也没有考虑山区季节性变化对其的影响,导致品种单一、造价高,呈现的景物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景观设计要与路线选择相一致,而目前大都是先选好路线在进行景观研究,这就导致路线与景观脱轨分离。不能形成很好的自然美。

山区高速公路绿化与景观思考与设计

3.1山区高速公路绿化与景观的特点

3.1.1山区的场地特殊

山区与其他地区不同,山区的地质、地形、水文都比较复杂。一般来说沟壑纵横、山高谷深、山地面积占很大比例。所以所建公路的起伏比较大。加上气候,降水的影响,山区高速公路的绿化和景观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山区绿化和景观的生存环境是非常特殊的。

景观环境作用多重性

山区绿化和景观与一般的公园和小区的景观不同,它既要满足人们观赏的作用,还要满足运输功能的要求,同时,由于在特殊的环境下,它又包含一定的地域、民俗、社会文化,可以说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既有实用性、功能性,又具备艺术性。

山区高速公路绿化和景观设计要点

趋向自然,用心营造

高速公路和景观都是为人们提供快捷、舒适、安全的服务,所以绿化和景观设计应减少人为痕迹,最大程度的趋向自然,最小限度的减少对自然地破坏和干扰。把自然和人工和谐的融合,增加人们视觉的享受。

景观的设计要与行车安全相一致

山区高速公路绿化和景观设计要充分考虑地形的变化。例如,在公路的转角处设计不同色调或沿着转向流动的风景,使司机视觉也要变化。当道路线穿等高线时,避免等高线与道路线垂直,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坡度和角度。平、纵、横应配合好,不要出现空间线性跳跃、凹陷甚至扭曲。总之,景观的设计要与地貌地形相统一,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行车安全。

维护生态,提高深度和层次

从高层次来说,山区高速公路绿化和景观要融入周边环境,与自然成为一体,体现大气净化、生态保护,防止温室效应等宏观保护环境的作用。设计时要考虑周围野生生物,使新增绿化和景观不影响其移动、繁衍,并尽可能增加其生存空间。此外,还要考虑风土民情,尤其少数民族,要避免其禁止的,展现其优良的,将当地文化和韵味表现出来。

种植要点和植物的选择

种植要点

对司机而言,绿化和景观不仅要起到线性预告、视线诱导、缓和冲击、等作用,而且希望调和并改善景观的作用。对于边坡防护的植被,要从防止坡面塌陷,减少侵蚀等方面。植物的生长要达到缓和雨水冲击,降低流速和减少径流量的作用。

植物的选择

山区表层土壤受到干扰严重,植被自然恢复慢,所以植被的生长很难。充分考虑管理条件、境条件、地域环境等客观原因,选择植被时要选择病虫害少,简单粗放的植被。还要按照土层条件和种植作用逐一布设。土层较浅处种植耐贫瘠,根浅的小灌木,靠近的隔离栅;可以选择攀援植被,如凌霄、油麻藤、爬山虎。在高填方路段,可以用速生高大的植被,如北方的杨树、南方的桉树,来快速形成路测绿色空间。

所采用的策略和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除了提升理念,拓展设计内容等方面外,还要开发新技术、培养人才、进行学术交流等下工夫。

借鉴并引用国外先进技术

引用国外“3S”技术为道路选线,从保护生态的角度讲,充分考虑各种影响,用环境程度影响系数预测和分析周边环境敏感点,这样必然会使设计层次有所提高。

开发和推广生物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是把化学、土壤学、美学、生物等综合一起的技术。中国的不同地区地理条件差异很大,因此还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和公路条件来选用经济有效的技术。

加大宣传,呼吁人们重视

山区高速公路绿化和景观设计不仅要表现在如何完美的设计和完成,还要保证施工完成后的维护工作,因此加大宣传这些景观对使用者的重要性,呼吁人们重视并保护所建植被才是长久之策,这样公路上才能流动着永久的风景线。

总结

综合考虑山区当地的环境、公路线性、当地的景观,还有使用者的视线引导将是山区高速公路绿化和景观设计考虑的问题。绿化与景观设计应是人工与自然地和谐,在设计时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制订合理的方案,使公路成为行车安全的走廊和舒适、优雅、美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丁小军,对山区高速公路环境和景观设计的反思和对策[J],全国高速公路论坛文集,2009,(1):3

麦轶文;;公路绿化与生态环境保护[J];山西建筑;2007年23期

李潮江;杨文亚;;山区高速公路涵洞勘察设计常见问题及防治[J];山西建筑;2010年03期

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篇9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路面材料主要采用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路面色彩主要为浅色,长时间的驾车容易使驾驶员感觉晃眼,从而造成交通事故。而沥青混凝土路面色彩一般为黑色,这种路面的吸热能力低且缺乏环保性。

2高速公路景观安全设计要点分析

2.1线性组合

高速公路的线性是典型的三维曲线,一般由平、纵、横三种曲线组成。在公路路线设计中,遵循公路的线性连续和流畅等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在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要注意把美学和公路选线理论结合起来,既能美观舒适,又能增加行车安全性。

2.2与周围环境的适应性

高速公路的建设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如挖方填方对原地形的破坏,损害原有的农田或树林,迫使河流改道,湿地减少等。大肆的对原环境的破坏对公路建设来说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因此在高速公路规划选线时,应尽量挑选地形地貌简单的区域;在高速公路建设时,应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的破环,考虑周围环境,以减少挖方填方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

2.3防止造成驾驶员的视觉污染

人的视觉一直处于搜寻状态,而当周围的景色突然出现刺眼的物体或颜色,人的双眼将会出现短暂的不适应。当在高速公路快速行驶时,公路周围不当的景色会给驾驶员带来突兀感。因此位于中央分隔带或两侧的指示牌、宣传片或广告牌应避免使用刺眼的色彩,且应由有关部门统一色调,避免色彩泛滥,以防路面的干净,使驾驶员的心理产生愉悦之情,给长时间的驾驶带来轻松感,同样能够降低驾驶员的疲劳感,增加行车安全。绿化设计方面除了高度方面应满足行车安全的功能需求外,还应根据不同环境创造统一协调的公路景观,缓解驾驶疲劳。如当高速公路进入旅游风景区时,可采用暖色调植物使人产生兴奋的感觉;而当公路穿越炎热或寒冷的地区时,可以分别选择冷色调和暖色调植物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暗示。优美的景观设计、正确的心理暗示可以有效改善司乘人员的心情,使行车安全大大提高。

3基于视线安全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3.1高速公路边坡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边坡的设计应与整体环境相融合,符合驾驶员的审美感受和心理需求且起到指导驾驶员行驶的作用。边坡的绿化可以美化路容,协调环境,适当调节边坡土质的湿度和温度可以起到稳固边坡的作用。在某项目中,边坡为土质边坡,则可以采用种草、铺设草皮或植树等方法美化边坡环境,而草的选择一般选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且根系发达、能固定生长的中茎低矮的多年生品种。采用局部单独播种和局部混播相结合的播种形式。植树则选择低矮且常绿的灌木丛,以丰富公路景观,固定土壤。

3.2中央隔离带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宽度一般为1~4m,当中央分隔带在2m以上时,可选用植物进行绿化造景。中央分隔带起到设置道路标志、分割上下车流和引导驾驶员视线三重作用。中央分隔带栽植的植物不仅可以遮光、隔离噪音,而且还能减少驾驶员的眩晕感。中央分隔带中枝叶茂盛、常绿且耐修剪的植物物种具有较高的防眩作用,设置其中的路标牌应避免颜色单一,这样既能提醒驾驶员,又能给色调单一的高速公路增加几分跳跃的色彩。因此中央分隔带的景观设计对改善驾驶员的疲劳感和提高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有重要的作用。

3.3挡土墙景观设计

挡土墙的设计应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颜色和外观应设计合理。对于重力式挡土墙,可在墙面上进行景观设计,如可进行具有城市特色意义的雕刻和绘画。对于锚固式及加筋土等挡土墙,可以对锚杆头进行美化设计,保证其与环境的充分融合。具有新颖大方的外形,朴素大方的线条,稳固的路用性能的挡土墙才是公路中优良的挡土墙。

4结论

公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篇10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生态适应;绿化设计;

近几年来,高速公路在我国迅速发展,逐渐成为联接各个城市的主要交通通道。在高速公路上出行的人也越来越多,旅途中人们不仅要求乘车安全舒适,还希望沿途景观能赏心悦目,这都对公路绿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的原则

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主要应遵循交通安全性、景观舒适性、生态适应性、经济实用性四原则。

(一)交通安全性

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确保行车安全。中央分隔带夜间的防眩光种植;在禁植区不可种植妨碍视线的乔、灌木,以免影响行车安全,但可以种植地被以覆盖地面;切忌在中央分隔带等对司机影响较大处种植大量色彩鲜艳的花草,分散其注意力。

(二)景观舒适性

树立大绿化、大环境思想,将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和沿途两侧风光相结合,注意整体性和节奏感。选用乔灌木及地被植物时,考虑降噪、防尘、减低风速、净化空气等功能,使高速公路集绿化、美化、净化于一身。注意植物生长习性、花期、花色以及树形合理搭配,力求设计精致,创造具有时代感、反映风土人情以及具较高艺术水平的景观。

(三)生态适应性

在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中选用的植物,首先应具有最佳适应性,表现为抗逆性、生长发育正常、病虫害少以及易繁殖等性状。其次,水土保持能力强,生物防护性能好。最后,要求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优先考虑乡土树种。

(四)经济适用性

在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中,既要克服不重视绿化的思想,同时应充分考虑业主的经济承受力,尽量降低造价和后期绿化管护费,这就要求在选用植物材料时,尽量选用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和价格低廉的植物种类。

二、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

(一)“点”的设计

所谓“点”,指互通立交、服务区、收费站及其管理楼等高速公路上的主要要节点。

1、互通立交的景观与绿化设计

互通立交绿化以自然形态的植物配置为主,兼以疏林草地的配衬,在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绿地中,利用各种植物及园林景观手法,形成一个层次分明,景观各异、风格统一的绿岛。

(1)以常绿草坪为基础,给人以视线开敞、绿化有大气魄的效果。

(2)中心绿地及小块绿地注重构图的整体性,采用大乔木、亚乔木、灌木、地被的复层生态种植形式,突出春花、秋色使互通立交绿化与整体环境的大绿化相协调。

(3)匝道两侧绿地的角部,种植一些低矮的小乔木形成树丛,弯道外侧种植高大的乔灌木,以诱导行车方向,并使司乘人员有一种心理安全感,弯道内侧绿化应保证视线通畅,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乔灌木。

2、服务区景观与绿化设计

高速公路的服务区主要供司机和乘客作短暂停留,及为缓解疲劳、车辆加油。设施主要有加油站、维修站、管理楼、餐厅、宾馆、停车场及一些娱乐设计。

服务区的建筑大多造型新颖。绿化设计主要考虑遮荫、休息等功能,通过植物、园林小品造景,衬托出建筑的美,创造一个优美的环境。使司机与乘客都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3、收费站及其管理楼的绿化设计

收费站及其管理楼是收费管理人员工作的地方。车辆驶入收费区后,车速减缓。所以,收费区在设计时应予重点考虑。例如可用彩色植物色彩渐变等方式,提示车辆进入收费区。管理楼是收费管理人员工作、休息的地方,在设计时应考虑美化和防噪音的问题。

(二)“线”的设计

“线”指高速公路主线,包含挖方边坡、填方边坡、中央分隔带和隔离栅等部位。“线”的绿化主要是起到生物防护、恢复生态景观,满足行车安全和景观舒适的要求。

1、主线景观与绿化设计

总的绿化断面结构形式为以草坪为基础,外侧为速生毛白杨林带,向内逐渐为有变化的大乔木:银杏、臭椿,黄山栾、五角枫、水杉、柿树等,再向内为观叶观花的亚乔木:樱花、碧桃、紫薇、合欢、红叶李等。再向内为灌木:连翘、紫荆、紫薇、丰花月季等,再向内为缓冲草地的倒字型复层组团式绿化种植模式。

2、中央隔离带动的绿化设计

中央隔离带绿化为保证司机视线开敞,主要种植草坪,低矮花灌木和剪型的球状植物,并通过不同标准段的树种变换,消除司机的视觉疲劳及旅客的心理间单调感。

3、挖方区绿化设计

挖方型为道路横切丘陵及山脚,道路对原来地貌及植被破坏较大,有些地方由于施工需要,还形成了大面积的岩石及砂土区,所以挖方区迅速恢复植被是绿化的重点。

挖方区沿道路两侧作花坛,种植低矮的地被植物,沿坡种植藤本植物,沿坡向上爬去,绿化整个坡面起软化美化作用。

道路两侧绿化,沿道路迎面的坡植物配置上以观花、观叶色的植物为主,坡顶以耐瘠薄的树种刺槐、黑松、火柜等突出山体的特色;另外还可利用日本生态造林的手法,利用乡土树种的容器苗在山体上以每平方3~4株的种植形式,地面铺以稻草,既保水又可将来改善土壤等。

4、填方绿化设计

填方处绿地段多为农田、沼泽及河湖溪流区,为平地上起路基、筑路面、挖边沟形成的高等级公路。路基的边坡,由于视线看不见,可采取植草绿化处理。边沟外侧绿地,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绿化。

5、隔离栅等绿化设计

目前国内外高速公路的隔离栅,多是采用水泥桩加金属防护网的形式构成,与道路的景观极不协调,设计时沿隔离网栽植刺篱或藤本植物,既能解决景观协调性,又可起到保护和改善高速公路生态环境的作用。

(三)、“面”的设计

“面”指的是高速公路及其所处的大环境。在绿化设计时,不可将高速公路孤立起来,而且整条高速公路的景观与绿化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少一些人工雕凿的痕迹,将高速公路与周边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考虑。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