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方面的优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9:45

思想政治方面的优点篇1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命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直接服务于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以及学科的功效性和科学性,以便积累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学术合法性。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合理完善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效的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集复杂性、多样性、层次性于一体,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归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同时,将其具体化,从而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试想一个内容要素不完善,结构没有条理性的教育内容结构,如何发挥自身应有的整体功能,又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素齐备、结构和谐,必将最大程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效,也必将是实现目标体系,推动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合理构建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的建设

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职能体系、管理体系、评估体系等均是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基本内容。目标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起着决定作用;方法体系、管理体系、评估体系等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的同时,实现理想与情感、信念与意志的内化与外化;内容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目标体系、方法体系、管理体系、评估体系、职能体系等的载体,没有它,其他体系将无所依附。综上所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即内容齐备、逻辑合理,达到科学性、全面性和最优性的最佳结合。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合理创新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时代性的强化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拓展其教育功能,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创新的必要条件。从建国前到建国后直至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从过去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发展成今天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这无疑是顺应历史、与时俱进的充分体现。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素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思想政治教育要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体系建构是基础,要从新的实际出发把体现新时代精神的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构建一个高角度、多层面、张弛相济、稳中求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效出发,还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的建设以及学科时代性来看,都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研究置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的重要地位。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的基本实质

构建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就要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本质要求,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的内在规律,以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五大要素为纬,以基础性内容、主导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为经,把握内容要素结构的整体性、层次性、序列性,形成要素完整、层次分明、连续衔接、互动有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体系。

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是过程目标的融合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展的正常状态、辩证过程和理想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实际上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现有内容的改造,使其达到整体和谐的状态,从而符合“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这两个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必须坚持的两大尺度。合目的性是适应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合规律性是正确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客观属性、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人们从事任何社会实践活动,往往都是经过优化抉择之后,选择最佳途径,希望通过最小的消耗和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高效率达到理想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正是这种目标追求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自身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在不懈的目标追求的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突出真、善、美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达到一种理想状态。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的永远性和渐进性使其具有不彻底达到性,但每一次优化都将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获得阶段性的质的飞跃,因此,在量变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是一种状态的表现,更是一种过程和目标的表现。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是内容要素的内在和谐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一定意义上是追求一种“和谐美”,而这种“和谐美”实际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各要素的和谐美。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素的内在和谐,是指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各要素的性能,将各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使其达到比例协调和动态有序的最佳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动态调节和有序发展的状态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和谐的前提条件,因为内容要素充分完备、适量优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和谐的基础,而内容要素组合得当、有机度高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和谐的关键。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各要素的排列组合,促进要素之间的有效协同,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的关键。从实质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诸要素重新构建和组合的过程,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整体功能统一、协调和最佳化的过程,在优化中不断拓展新资源,增添新元素,形成新特点,促使结构更新升级,促进新特点的突现和升华,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始终保持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进步状态。

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是系统整体的外在适应

系统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整体,他不能孤立存在,它存在于一个有多个系统组成的大环境中,并与其他系统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系统优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于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进,从而实现耗散最小而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过程。”[1]因此,系统结构的优化不但是追求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也是从系统外部寻求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之所以能够良性运行,是基于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中吸收新的因子,从而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马克思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顺应时展正是其外适应的宏观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的主要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总是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构成依据的指导下,对内容各要素的加工与整合,使理想性与现实性内容,阶级性与大众性内容,本土化与国际性内容,科学性与价值性内容有机协调,相互渗透,实现内容结构优化,教育功能扩大的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优化:

1.把握出发点———理想性内容与现实性内容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性内容在领先性、前瞻性和新颖性的指导下,既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走向,又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本质要求和社会先进成员思想道德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内容,顾名思义,即在基础性、现实性和普适性的指导下,反映全体社会成员思想道德水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状况。因此,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则要对教育内容准确定位,即将理想性和现实性有机结合,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其一,或是简单的将两者相加。任何一种思想道德的价值体系,都是既具有理想的合理性又具有现实的合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来说,既有适应的一面,又有超越的一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既应体现理想性,又要体现现实性,既超前引导性与现实规范性的统一。然而要做到统一,首先要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价值导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作为核心内容,科学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个体,根据其之间的差异,开展突显层次性和广泛性的教育,将大家引向更高的目标;最后,科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点和规律,将原则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最终实现长远与现实、主导与多样,整体与层次,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2.突出着眼点———阶级性内容与大众性内容相融合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强烈的阶级性,鲜明的目的性和突出的先进性,富有浓郁的政治色彩。[3]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与统治阶级的意志相统一的,这正是其阶级性的表现。而要与统治阶级意志实现完美的统一,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政治教育,突出政治性内容。纵观过去的教育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两种极端的结构模式:一是忽视教育内容的政治性,只有法纪素质、心理健康和性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二是过分突出教育内容的政治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犯了片面主义错误。这都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内容结构的和谐,是应该避免的。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阶级性与大众性的融合,除了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外,还要将人文精神、竞争观念、国际意识以及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教育等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范围,并注意引导受教育者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把握是非善恶、爱憎苦乐、成败得失、积累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个奉献社会的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一个自由全面发展的人。[4]通过以上方法突破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的政治功能,并开阔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视野,同时提升思想的智慧、教育的情愫、艺术的方法和文化的品位,从而达到阶级性内容与大众性内容的大融合。

思想政治方面的优点篇2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战略优化与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重要保障。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教学载体单一、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育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如何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之下,依托新媒体的融入,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成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着力点。本文立足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的策略。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着力点

(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

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凭借互动强、容量大等优势,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新媒体的资源、平台等优势,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与调整,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强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抓住新媒体快速、主动的特性,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政策等的宣传教育,构建新的教育阵地。因此,新媒体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教育平台,转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被动的局面。

(二)契合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指尖上的生活模式,逐渐成为新媒体时代的缩影。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平台最为活跃的群体,新媒体已完全融入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之中。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抓住自身发展与学生之间的需求契合点,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抓住教育与被教育之间的需求契合点,让两者在彼此的需求中,最大程度地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能量”,通过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丰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课堂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手段,显然难以适应新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求,弱化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论坛等逐渐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以新的教育手段,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是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重点,将教育放在线上、线下。

线下,优化传统课堂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线上,通过新媒体平台,构建新的教育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微信公账号等模块之中,形成更直接、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改革发展的着力点,但同时也让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新的环境、新的需求,都强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应认清当前的发展困境,有针对性、建设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一)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环境,挑战性加大

在多元化的新媒体环境之下,学生所接收到的思想、文化多元化,消极的、堕落的、腐败的思想文化,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逐渐陷入僵化的发展境地,思想政治教育效力的弱化,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进程;另一方面,不良的社会信息,通过新媒体向学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所形成的正面教育作用,正逐渐被部分不良思想文化所消耗,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进程缓慢,教育模式面临挑战

毋容置疑,新媒体对于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改革进程缓慢所带来的滞后性问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性发展的挑战。改革一直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但改革进程缓慢,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的滞后性影响尤为突出,以至于现有教育模式与新的教育载体、平台形成冲突,依托新媒体推进改革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高要求,强调工作者要有良好的媒体素养

新媒体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优化了教育模式,这一系列的发展促进,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求大学应主动适应、积极推动,在改革发展中始终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新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媒体素养,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新媒体环境,利用好新媒体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构建策略

依托新媒体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依托。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发展的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面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构建,应抓牢新媒体的优势,强化新媒体的运用;以创新为驱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搭建新的教育载体。

(一)强化新媒体的融入,实现新旧媒体优势互补

新媒体的融入是新时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求,如何实现新旧媒体的优势互补,是最大程度发挥媒体效能的重要基础。在深化新媒体融入的过程中,一是要重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依托新媒体平台,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将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等信息放到专栏之中,强化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发挥;二是利用好传统媒体,特别是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要在引领校园舆论导向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有其媒体的独特性和优势,在整合媒体效能的过程中,应强化新旧媒体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媒体平台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狠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

新媒体环境之下,大学校园逐渐形成了新的校园环境。校园网络文化的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但更多地要求主动适应,依托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首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主动权,主动融入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之中,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新的环境;其次,依托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通过学校官网,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专栏,让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优化与调整的重要契机;再次,发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引导作用,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更多地是主动参与、积极融入,这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拓展教育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的渗透力缺乏,上完课、实践完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力就消失了,无法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持久性的渗透教育。因此,新媒体时代要抓住新媒体的载体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最大程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力。当前,大学生已成为使用新媒体最为活跃的群体,手机微信、微博等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高校在夯实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过程中,就需要依托新媒体拓展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发挥好、利用好新媒体的载体作用。

(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环境,强化整体素质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运用新媒体中,关键在于内部环境的优化,为新媒体的融入创造良好的基础。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新媒体的技术学习,能够紧跟时展,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求;其次,及时了解并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网络行为,进而实现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融合,契合学生的现实需求;再次,要及时关注网络信息,并通过网络建立自己的平台,如建立微信公账号、QQ群或者微博,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主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改革是一个过程,强调以创新为驱动,紧扣时展背景,优化改革环境、夯实发展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新媒体时代给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抓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突破口,在于如何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下教育僵化的局面,能够抓牢新媒体这个大环境,需要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2):56.

[2]赵雪.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今传媒(学术版),2013(03):78.

[3]冯杨.关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14(02):6.

[4]翁爱萍.浅谈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106.

思想政治方面的优点篇3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优势;政策;思考

伴随着信息网络化以及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得到推进,人们自主化和个性化特点越来越明显,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逐渐复杂化和多元化,特别是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中,企业不断深化自己的改革,不断涌现出新矛盾、新问题以及新情况,这也就从本质上为企业自身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与此同时,还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面对当前全新的形势,企业自身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够拘泥于过去传统的工作方法以及工作思路,否则一定会失去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原本所具有的优势,所以,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从全新的眼光,从全新的角度来对解决途径进行探索。本文中,笔者就思考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提出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一、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明确其作用和地位

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正确认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注重企业整体发展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一致与整体配合。一些同志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是互不相关的;即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得不好,也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工作。还有些观点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却往往不能收到什么明显的经济效益,是对各种资源的浪费。事实上,上述的几种观念都是错误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不是对资源的浪费,相反还可以大大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员工更加具有主人翁精神,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由此可见,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不是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互不相关的,而且关系十分密切,应当把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二、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从企业领导干部做起

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如果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可以作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事事处处走在员工的前面,切实起到先锋模范带着作用,那么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也必然可以更深刻地领会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实质。如果企业的领导都不能以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来规范和监督自己,那么群众也只会认为思想工作只是流于形式的说教,同时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样一方面更加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会因思想政治工作的难以展开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三、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明确方式方法

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讲究方式方法。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以简单说教的形式或者开会讲课做报告等较为枯燥的方式进行。缺乏人情味和趣味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不但不会对员工内心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会使员工产生躲避心理和抵触情绪,进而导致许多思想政治工作的结果与原本的初衷背道而驰。要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就应当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融入到日常生产生活当中,变过去乏味的读报纸,开大会等形式为集体讨论、个别谈心等更有亲和力和人情味的工作模式,将硬指标式的行为管理转变为引导式的说服教育等观念管理。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恰当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往往可以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也可以进一步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四、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注重调动企业职工创造性和积极性

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其目标并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将各种路线方针政策等较为笼统和抽象的精神传达到每一个员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应当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使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得以提高,进而在更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指导下,自觉地发挥生产上经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着眼点。

五、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注重对企业员工进行综合培养

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还必须要加强职工各方面知识技能水平的综合培养,在思想政治水平和整体综合素质等各方面实现均衡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局限于政治理论素养的培养,职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政治理论素养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也对于职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活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条件,使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与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职业技能水平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提高员工整体的综合素质。

六、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坚持开拓进取

在企业落实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仅要保证党政工团具有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地位,更加要保证能够开拓进取和积极创新,对于企业的职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要改变其教育方式,将教育方式从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成为现代的专业技术培训以及自我学习,坚持通过对职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的培训,将企业自身内部的党员干部政治素质以及理论修养提升,并且能够使企业职工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自身的劳动技能进一步提升。将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渗透,渗透到质量认证以及综合管理等等具体化的职工工作环节之中,不仅仅能够有效引导企业的员工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还能够将教育人员自身的意愿转变成为企业职工自觉的行动,企业开展自身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和企业各项工作相互融合。只有拥有这样的新思维运营模式,才能够真正使得企业发展成为同行业的楷模和典型,进而保证能够在企业的职工之中树立起全新的积极进取精神,最终做到以点带面,以此来实现企业在最大限度上获得自身的经济效益。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明确其作用和地位、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从企业领导干部做起、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明确方式方法、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注重调动企业职工创造性和积极性、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注重对企业员工进行综合培养以及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坚持开拓进取这六个方面对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进行了思考。

参考文献

[1]赵全.关于如何发挥老党员政治优势促进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的调查与思考[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

[2]韩景祯.矿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探——试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第三、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2

[3]付小丽.以思想政治工作助推金融改革发展——对基层农行机构撤并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C].2003

思想政治方面的优点篇4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摘 要】在网络时代的银行思想政治工作中,既充满着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实现我国金融事业改革发展和银行自身建设的进步,务必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发挥人对网络的积极影响,这样才能保证我国银行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网络;银行;思想政治工作

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网络互连带来了21世纪今天最重要的社会变革,这种变革在现代金融领域的银行业中不仅体现在银行装备等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上,更体现我国银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贯彻执行中。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银行事业的坚强保证,能够从思想和意识形态层面确保我国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够确保银行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然而具体到网络时代,互联网作为一种中性的社会工具,其对我国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用主要体现在正面积极创造的机遇上和片面消极带来的挑战上两个方面。

1 网络时代给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起点和应该抓住的新机遇

网络作为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信息交换媒介,其自身的发展具有此前传统大众媒介所没有或不能完全发挥的新特点和优势,综合来说网络具有的独特优势体现在信息交互的实时性、网络资源的共享性、信息交换形式的多样性和网络使用双方的平等性等方面。网络时代的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在运用现代互连网络时,需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以上优势,展现现代网络优点在银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首先,互联网络具有的信息交互的实时性意味着能够快速度传播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信息。在日常的银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这不仅意味着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可以快速的接收国家最新的对银行思想政治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意味着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可以通过网络最快速、便捷的把这些要求传递给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这种信息传播的及时性是传统的大众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其次,网络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网络可以实现不同资源和同种资源的相互接受和传递。网络的这种资源共享性使得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可以在内部实现共享而且可以和外部实现交流。通过外部的交流和反观,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更加的全面、彻底,能够更好的把握国家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方向和道路。

再次,网络是一个集视、听与一体的媒介形式,能够带来信息交换形式的多样性。与传统的大众媒介相比,网络自身兼备了报纸、广播、电视等的优点,克服了他们的不足。在银行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视频、声音、网页文字、动画图片等各种新媒体形式,使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的生动活泼和易于接受,改变传统的口对口简单直接的枯燥方式。

最后,网络的匿名性决定了网络双方主题地位的平等性。银行思想政治工作运用网络的这一特性能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更容易的开展起来,在网络世界中,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互为的传播者和被传播者而没有等级和职位高低之分。

2 网络时代给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深层次危机和挑战

网络时代网络的双面性决定了网络给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除机遇和积极的效应外还包括消极的危机和挑战。这种消极的危机和挑战是由网络自身的无时空性、虚拟性和匿名性等特质所决定的,在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中需要切实的加以疏导和化解。总体说来网络在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危机挑战主要展现在三个方向上:

第一,巨量信息对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着力点和方向性的挑战。

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是银行工作人员,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网络的共享性和无时空限制决定了网络拥有海量的传播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网络的高速传播使得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接受信息的能力受到了极大挑战。同时,巨量信息中既包括积极健康的思想信息也涵盖带有西方资本主义意思形态入侵的文化,这就需要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海量的信息中汲取精华,把握社会主义文化意识的主题方向,防止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道德文化的渗透和入侵,推动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虚拟性影响了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现实效果。

网络是一个非现实的虚拟的世界,在网络中既可以得到传统银行思想性政治工作带来的优势发挥,同时又使得虚拟自身的弱点得以展现。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对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现实效果的展现要明显弱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手法。同时,虚拟世界对银行工作者健全人格的形成、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还有待商榷。

第三,网络的匿名性导致了网络世界中人的思想个性化问题突出。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世界中人的个性化的发展,这种个性化的发展对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意味着新的挑战。一方面,银行人员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体现出更多的自主性、多元性、复杂性;另一方面,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对象的不确定性。

3 网络时代利用网络改进和提升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得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在网络时代如何做好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事关我国金融事业改革和银行事业发展的重要事件。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大方向和银行的时代化、现代化上来说,我国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时代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要充分的发挥网络时代网络的优势给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有利之处,规避其不利和消极影响。要利用网络的快速传播性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理念能够及时传递到每一个银行工作人员,要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性来建设银行内部的网络资源库和思想政治传播网站等,要利用网络传播形式多样性带来的视、听一体化来提高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要利用网络传播的平等性来增加银行工作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可和接受度。

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时代对银行工作人员的培养,做好人和网络的衔接工作。以人为本是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网络时代的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红,其关键就是对人才的培养。既要使得银行工作人员懂得利用现代网络学习思想政治工作传播的理念,又要使人们懂得网络的运用,利用网络使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做到事半功倍。

总之,在网络时代的银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们既要更上时代的潮流,最大限度的抓住机遇,同时要做好迎接巨大挑战的准备,保证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和银行自身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民,张国义,张贺军.构建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网络[n].河北经济日报,2001-03-19(B02).

[2]李炳华.浅析运用新兴媒体开展银行思想政治工作[J].管理观察,2014,17:34-35.

[3]周利平.金融改革与银行思想政治工作[J].江西社会科学,1996,01:89-90.

[4]黄斐立.对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J].福建金融,1994,08:43-44.

思想政治方面的优点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3)11—0021—0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而这个系统究竟由哪些要素构成,目前学术界还有多种不同观点。如何分析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直接影响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计划、措施、目的的制定,及目的的实现效果,因为我们制定任何计划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最好的效果。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一直没能达成一致意见,第一个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历史还比较短,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效果还不很理想;第二个还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者应该积极投入探讨当中,更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和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主要代表性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自诞生来,人们对它的构成要素就存在不同看法和意见,比较有信服力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三要素说”,这三个要素不同学者有不同三个要素,于光远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构成;陆庆壬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构成;〔1〕还有的学者认为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介质”;〔2〕第二种,“四要素说”,张耀灿教授概括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介质(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3〕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由“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它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被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客体);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者传递的教育信息,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社会经济关系(即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标、任务的物质关系)”;〔4〕第四种,“五要素说”,主要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情境构成”;还有看法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内容、方式、目标五大要素构成”。〔5〕除此之外还有“六要素说”、“七要素说”、“八要素说”等等,以上就是不同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素的不同看法,但是他们仍然存在共同观点,即大家都公认“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肯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要素。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应成为思想政治过程系统的要素

理论界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环境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要素,包括张耀灿教授的“四要素说”、陈秉公教授的“三体一要素说”都认同,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施必须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然而有些学者从系统论角度分析,认为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而要素则是构成这个有机整体基本要件和因素,系统和要素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素必要包含在这个系统的内部。系统论认为构成系统的要素必须要具备的特点:关联性、单一性、内在性(要素是系统有机体内在的构件〔6〕)。环境要素固然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但环境是包括了包罗万象的外部世界,它是环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周围,它可以与教育介质等合并在一起的,所以环境要素不能构成一个单独要素。

罗洪铁教授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证思想政治环境不能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过程和系统论角度。第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涵,根据陈万柏、张耀灿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给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7〕根据定义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要想成为这个系统一个要素就必须是它内部构成要素。第二,关于系统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作为一个系统,它就会有自己的子系统,此外它还必须有活动实施的空间。如果把环境作为一个子系统,那么便要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存在和运行空间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何以能够存在,在哪里运行。如果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一个活动空间,那么它便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外在因为,而不是内在的子系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含不了如此庞大、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环境从宏观角度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从微观角度则可以分为自然、社会和传统精神文化、现代精神文化环境。如果把环境要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一个子过程,那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可以包括世界历史当中一切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根据陈万柏、张耀灿教授的表述:“至于教育环境,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的因素,不能将其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8〕

以上观点罗洪铁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发展有重大作用和影响,但它只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外部存在条件,而不是它的内部构成要素。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结构

事物结构影响其功能发挥,尤其是事物各个部分结构次序对整体功能发挥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我们要研究如何才能更好优化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我们就需要了解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结构及构成模式。

按照范围大小环境可以分为大环境、亚环境和小环境,按照构成要素的成分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也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划分成四个子系统,依据主要是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一级系统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二级系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物质和精神环境;三级系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和社会物质环境,传统精神环境和现时精神环境;四级系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物质环境系统中自然介质、资源、营养,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物质环境系统中的传统物质、现实物质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精神环境中的传统思想、道德、艺术、制度和行为方式等,思想政治教育现时精神环境中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和制度等。

四、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对人全面、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起重要作用,根本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所要求的人才,最形象的表示方法可以引用罗洪铁教授的比喻“医生的功能”和“体育教练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要对人心理和生理产生影响,就必须要经过一定介质,要想对人生理产生影响,就必须以物质环境作为介质,要想对人是思想产生影响,就必须以精神环境作为介质。所以从宏观上看,我们要想让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健康、全面发展发挥更大的功能,我们就必须要优化它的介质: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

(一)优化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又分为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物质环境,人们对这两种物质环境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优化这两种物质环境的方式也应当有所区别。

1.充分利用自然物质资源,提高人们生理素质和智力发展。

自然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对人们的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产生影响的原始的、未经加工过的各种自然物质因素的总和。自然资源系统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自然介质(地质、地形、气候、太阳辐射)、自然资源(矿产、土地、水、生物资源等等)和自然营养(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等)。某些原始的自然环境条件不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我们只能说适应并且充分利用,例如气候、地形、原始自然资源。但是有一点我们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知识和技能,更好的挖掘和利用地面资源和地下资源,增加营养的吸收,增强自己体质,从而增强自己智力水平。

2.建设社会物质环境,为带动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创设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物质环境主要是指环绕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社会物质因素的总和,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经过人类加工改造过的环境因素的总和。它不但给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物质场所,而且还在精神层面上起到促进推动作用,在不好物质环境里甚至还会起到歪曲的作用。例如中国优秀的古今伟大建筑物(长城、三峡工程、孔子像等等)可以让我们有理由坚信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让我们在面对现实困难时全体中华儿女能团结一心,共同战胜困难。但是有些社会物质环境是可以歪曲人们思想意识的,如日本的靖国神社,它会引导人们歪曲历史,忘记自己罪行,为当今人类社会的和平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因素。所以我们应该优化社会物质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优化精神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主要是指环绕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精神因素构成的总和,宏观上它主要是分为传统的精神环境和现实的精神环境,微观上主要是包括传统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当今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行为。精神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起到导向、约束、激励的功能,这一点我们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加强:

第一是发扬传统精神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中国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前人凝聚了人类优秀的智慧和结晶,如儒家文化、法家思想、宋明理学等等,虽然有些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的标准和要求,但是有些道德标准是亘古不变的,它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在教育和行为中继承这些优良传统,精神上要加以理解和吸收。

第二是优化、净化、提高现实精神产品和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和谐、向上的精神文化环境。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我们正好处在新世纪新阶段,国家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世界和平和发展也遭遇新的挑战,所以我们如何保持和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这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方向,也关系到我们自身精神上的选择,所以国家应该如何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这是极度重要的。我认为国家应该从制度、思想和行为层面创设一个有利益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道路信心的精神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2〕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15.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论〔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

〔4〕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思想政治方面的优点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并为大多数企业所认同的,形成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长期以来指导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在新形势的背景下遭受到了一定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1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针对内部员工开展的,旨在转变员工思想和指导员工行动的思想教育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企业的价值观,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挥员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为企业和国家多作贡献。

上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开始进入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在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上起到了相辅相承的作用。企业文化在更大的领域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观念、价值、精神表现的形式与载体,而思想政治工作则借助企业文化方式,不断丰富了内容、深化了工作效果。

2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2.1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给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有:

(1)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执行力”

(2)思想政治工作联系实际不够紧密,缺乏“吸引力”

(3)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建立考核标准,缺乏“约束力”

(4)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创新力”

2.2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电力企业不断对各种优秀文化进行扬弃,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形成了相应的企业文化体系,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1)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存在偏差

(2)缺乏沟通,企业文化建设变成“口号建设”

(3)企业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脱轨

(4)盲目效仿,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化

(5)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组织保证,执行力不高

(6)社会多元化的影响

3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动力源泉,也是一个困惑已久的实践课题。如今,伴随着企业文化理念的导入,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全面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崭新天地,才能充分展现出其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真正扮演影响企业生存状态和未来命运的重要角色。

3.1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然选择

首先,企业管理的发趋势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管理”显现出一些弱点,那就是再优秀的“科学管理”模式都能够被其他企业复制和效仿,仅仅依靠“科学管理”已无法造就企业持续发展所需的核心竞争优势,于是“文化管理”模式应运登场,并迅速风靡全球。因为,企业管理中所蕴藏的理念、精神和文化特质决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其他企业能够轻易模仿克隆的,文化因素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顺应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其次,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是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创新的内在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先是“自拉自唱”阶段,以政府职能在企业的延伸定位,过分强调政治目的,“榜样”引路、书面说教、被动灌输成为这一阶段的固定模式,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活动被思想政治工作所忽略,最终陷入“两张皮”的尴尬境地;随后进入“服务服从”阶段,但是面对企业繁重的日常具体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又难以找到有效的切入点;之后思想政治工作提出要“以企业发展为目标”,看似有所创新,但由于目标过于笼统,思想政治工作还是没能走出“不受重视、不见作为、不起作用”的“怪圈”。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创新有着强烈的内在要求,进入企业文化建设领域,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正是满足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是顺理成章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异曲同工,它们都是通过改变企业中最活跃的成分-“人”来达到改变企业物质产品、行为、制度和精神状态的目的;以思想、观念、精神和文化因素为改造对象;追求对企业活动整体、长效和系统性的影响。正是由于企业文化脱离了物质、行为和制度的表象,处于企业活动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的位置,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顺理成章地向企业文化建设领域转移,并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3.2找准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的切入点,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关键

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活动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全部内容,不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能完全替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选择有效的切入点,进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局部过程,做到有机融合,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当今企业文化研究比较一致的结论是“三层说”。即,企业文化可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表层是“物质文化”,中层是“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深层是“精神文化”。

(1)思想政治工作在“物质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塑造品牌”

“物质文化”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表现,它要求企业在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强化“精品”意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顾客愉悦”原则。因此“质量”和“品牌”便成为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中的两大任务。

打造优秀的质量与品牌是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但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技术创新、业务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的空间很小,而品牌的形成却是一个层面更为丰富、过程更为复杂的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找到更多的切入位置。比如:营造符合消费心理的服务环境、强化顾客和员工对品牌价值的认同、激励员工为提升品牌而更加注重日常的行为等等。而要做好这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专注于市场需求以及员工激励的研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抓住特点,扬长避短,在具体工作的内容方法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2)思想政治工作在“制度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优化规则”

企业“制度文化”的建设和完善是企业各方面工作长期总结的结果,不是思想政治工作有能力包办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就在于它可以站在政治、政策和企业利益的高度辨识现行制度文化体系中的不足和问题,从企业稳定、发展和社会、企业、员工三者利益关系的角度对制度体系提出优化建设,或者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为制度的贯彻落实创造更好的内部环境。但是,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规则优化”方面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和借鉴,绝不能盲目照搬,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创新。

(3)思想政治工作在“行为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强化观念”

默契、满意和愉悦服务是优质企业行为文化的共同追求,企业的行为文化是通过每个员工表现出来的,其中员工素质和观念水平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员工素质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联系紧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观念水平角度切入,运用有效手段来强化员工顾全大局、主动协作和以客户满意为目标的“服务观念”。

(4)思想政治工作在“精神文化”层面的切入点是“团队再造”

“精神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是企业文化理念的最高表现,是支撑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企业精神文化不是空中楼阁,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可塑造的。优秀的企业应该着力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协作奉献的企业精神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绝不是简单地把人放在首位,而是要反映企业处理客户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原则,反映员工和企业的利益关系。所以,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团队再造”,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个切入点。打造优秀团队是需要持续推进的“慢工细活”,正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强项,除了企业内部培训和团队自我提升、结构优化外,日常的帮教、引导和精神鼓励、心理疏导都为思想政治工作留下了巨大的发挥空间。

对应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性,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的切入点呈现从“团队再造”、“优化规则”、“强化观念”到“品牌塑造”的阶梯结构,这些阶梯分布的结构内容形成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任务和目标。可以预见,随着思想政治工作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重要目标,相应的工作内容、方法、措施都会因势而动,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子必将越走越宽,逐步由企业管理的边缘趋向核心,由“若即若离”到“始终紧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显著。

4结尾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发展已经形成了不可阻止的趋势,因此,只有适应这种趋势去发展企业。我们要加大力度对企业文化进行建设,利用这股巨大的力量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并且在建设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锤炼企业精神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在新形势下得到极大发展。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方面的优点篇7

[关键词]载体;教育;思想政治

[作者简介]李晓燕(1990-),女,汉族,山西朔州,太原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D2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031(2017)01-0063-02

十以来,多次在会议中强调建设网络阵地、宣传网络思想的重要性。因此,应当重视网上舆论,并将其看作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一再强调要创新思想政治传播方式。要达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的目的,必须不遗余力的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对症下药。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通过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愈加明显,代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也将会是时展的要求。生活节奏快,人们生活效率的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人们越来越偏爱信息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共享程度高的互联网模式。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新阵地不足为奇。因此,通过互联网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应该引起每一位思政工作者的重视,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最大的功效,给人们正确的思想引导,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种并不能被教育对象察觉的无意识的教育活动,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过程中隐藏教育主题和目的,充分运用文化传统和环境情景的优势,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去体会和感受,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通过网络平台中的情感体验、观察思考等轻松的方式,在意识信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方面有显著的提高。这种教育方法不是居高临下的教导、训斥,受教育者不会产生逆反或者抵抗的情绪,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内容。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世纪网络媒介与思政教育联姻的成果,它是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和发展,但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一定的差别性,体现在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平等互动性、资源共享性和系统集成性等特点上。

(一)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平等性、互动性

网络载体的平等性和互动性是指在网络媒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习者是平等的、两者间是互动的,它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那种单向的、灌输的教学方式和理论。在教育的过程中,两类主体演变为双向交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引导作用,情理结合的渗透。受教育者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而是自主地选择和吸收所需要的信息,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信仰,更积极参与到传播和弘扬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活动中。

互联网被称作“信息高速公路”,信息的浏览和传播的速度是其他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网络载体能够快速准确的将受教育者的学习情况及问题反馈给教育者,教育者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和再教育,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学习过程。这种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可观性的成果,同时引导思政教育方法的“枝叶”向网络空间延伸。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放性、共享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阔了理论研究的视野,与传统模式的方向相得益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条件的束缚,与传统模式的目标相互契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家庭以及学校教育三者的有机统一,与传统模式的核心相辅相成。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网络载体进行思想政治相关知识的学习,既能省去统一安排时间和地点进行学习带来的不便,还能促使广大受教育者自主学习,锻炼思维的灵敏性,拓宽掌握内容的延展性,弥补传统模式教育的短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多媒体技术与学习内容的双结合,这种双流方式打破了以往墨守成规的方式,让受教育者参与整个过程,从而有利于全民思想认识的提高和正确道德行为的规范化。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集成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传统模式的束缚,明确的教学目标、系统的教学计划和科学的固定教参,灵活而多样化,它通常是常规的突破和创新的契合,将隐性文化、道德环境隐含的教育内容耳濡目染地渗透给受教育者,恰似随风潜入夜、如沐春风。通过网络,广大受教育者了解更多社会信息,间接吸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华,思想品德应运而生并且薪火相传。网络信息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运转指出了创新的角度,提供了契合的系统集成性。不仅有利于全民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还有利于受教育者通过网络这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使思想政治实现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转变。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凭借网络资源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手段极大地提升了教育对象的兴趣,使互联网成为思政教育的新阵地和新途径。互联网作为思政教育的新载体应当受到思政工作者的重视,通过优化网络环境、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疏通和引导舆论热点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让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升。

(一)优化网络环境

1、占领网络新阵地

网络资源参差不齐、纷繁复杂,因此,需优化网络环境,加强先进文化的建设,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抢占网络新阵地,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增强其影响力。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网络新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和“网民”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载体上传播我国主流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还要增加对技术、资金、人力的投入,建设思想政治素质强的网络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网站,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形式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地服务。

2、推进网络文化的法治化

网络中的一些、色情、暴力、迷信等不良信息的传播、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上网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冲击了道德底线,甚至触碰了法律,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多难题。由此可见,网络环境需迫切改善,推进网络文化法治化迫在眉睫。

网络德教是一种“软约束”,不具有强制性,但为网络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通过网络德育把文明上网、坦诚沟通等内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行为习惯,使教育对象在无意识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精神和信息。法律是道德的补充,法治化是优化网络环境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径,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网络环境的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只有强化依法治网,才能实现对网上各种活动的严格监督和对不法行为的有力制裁,只有这样才能加快网络文化法治化的进程。

(二)利用热点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舆论热点一般是现实社会中突发的特大事故或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在较短的时段内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并且作用于社会生活中。当今社会的反腐倡廉、公平公正、社会治安、公众人物等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方面的问题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任何一个事件都有可能会在网上形成极其强大的舆论态势。新闻、微信、贴吧、微博等都是信息和舆论传递和交流的重要手段。网络媒体对重大社会事件的关注的和影响力越来越明显,要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加强思想政治的教育。

网络舆论热点在产生正能量的同时也会传播一些负面的影响,例如从轰动全国的“太原农妇讨薪死”、“安庆枪击案”等影响较大的负面新闻,这时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对“网民”进行积极的引导。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问题的时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大的关注度,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在“网民”关注的时间及时搞好教育引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通过分析社会热点来阐明和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在关注热点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注重疏通和引导网络舆论

对网络舆论的管理应该采取疏通引导而非控制封堵的方式。疏通,就是在社会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网民”可以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看法,即广开言路。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掌握“网民”对于重大事件的观点、看法和意见情况下加以引导,即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这些意见、观点进行分析,肯定和支持那些积极、健康的思想、观点和看法,对于那些不正确的思想、观点要通过说服教化、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方式进行引导。由于人们受年龄、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思维方式会存在差异,因此会对相同的信息有截然不同的观点,这就对思政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要从心理特点的差异性对教育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互联网自身的开放性、复杂性等特征迫使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运用互联网这个新途径,社会舆论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吸引学习者,增加学习者的兴趣,让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网络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白显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7(11).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90.

[4]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李炳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6]张义兵.社会学视野中的网络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7]韦吉锋,阂晓阳.浅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4).

思想政治方面的优点篇8

论文摘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灵魂。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其坚持主导性、保持民族性、提高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应在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体性、创新性、前瞻性和层次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出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路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认清网络本质和影响为前提,利用网络促使网民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虚拟实践活动。""[1]其内容即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所意预传递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观念”iZl。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性质的体现,更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与灵魂。

一深刻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意义

首先,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导性的需要。由于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在网络的开放条件下相互交流、碰撞,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少网民则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需要讲解“为什么”之类的理论问题,只需要解决“怎样做”一类的方法问题,因此,网络思想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普遍受到重视。在当前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不同程度存在着一种轻视基础理论教育,尤其是忽视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的情形”i31。这种淡化政治理论教育的倾向,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主导性。因为,政治教育是主导性的教育,“是依据一定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规范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培养政治能力的教育”(4]。毋庸置疑,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坚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导性的需要。通过政治思想体系和政治观点教育,使马克思主义永远占领网络阵地,可以增强网民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网民识别网络的复杂局面和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

其次,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保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民族性的需要。网络的宽广覆盖面,为全球不同形态、不同模式的文化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虽然网络可以称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家庭,但是,“如今的全球互联网业务中有90%在美国发起、通过和终结。全球互联网管理中所有的重大决定由美国主导做出。这就意味着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只能成为被迫接受信息的群体,其唯一的选择就是无奈的面对发达国家的文化控制”(s]0问题是,发达国家通过网络可以毫不费力的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有时甚至搬出所谓的“人权”、“人道”对发展中国家横加干预,进行制裁,强迫人们接受它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使发展中国家的网民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这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是危险的,将松动其存在的根基。[6]江泽民同志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纳人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人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基于此,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坚持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先进性统一的需要,是坚持弘扬民族文化与面向世界发展统一的需要,是抵制霸权主义的不良文化与垃圾信息的渗透和人侵、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民族的精华文化的需要。

最后,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效性的需要。开放的网络里滋生着大量虚假的、反动的不良信息,“即使在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里,也难免有‘信息垃圾’的流人、产生和造成污染(}]rr,影响和阻碍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传播。同时,网络是一个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形式一体化的空间,为每一个网民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了生存环境。网民呈现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个性化发展趋势,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表现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而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个别性,只能满足公共的、一般的需要,而不能满足每个网民的个性需求,因此,也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实效性。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净化网络环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先进性、针对性、契合性,不但有利于遵循网民的个性发展规律,更有利于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效性。

二科学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原则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原则,是为了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基本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其优化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中起着导向和规范的作用,是正确掌握和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的重要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要坚持以下几方面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所谓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中生成并表现出来的主动、主导、积极能动的性质。坚持主体性原则,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要符合网民的需要,坚持以网民为本,尊重网民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人格,充分发挥网民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更要渗透主体性教育思想内容,使网民获得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和自觉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状态,确立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主体性意识。坚持主体性原则是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人的认知规律决定的,是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客观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是确保网民充分发挥主动性作用的内在动力。

(二)创新性原则。所谓创新性,是指“有创造性、有新意,能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fel。但是,“创新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一种超越精神,重要的不是一味追求时尚,而是洞见和引领时尚”(91。创新首先表现在思想上,思想创新是内容创新的前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思想上的创新,就要解放思想,变革观念,转变传统教育思想的思维模式,使其教育的内容在继承、借鉴原有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人的发展需要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前瞻性原则。所谓前瞻性,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优化要“具有预见性和超越性,不应仅仅是现有理论、方针、政策的再现‘tol",而且还应根据网民思想发展的规律预见其思想发展的态势,运用超前于现有思想觉悟水平的先进思想来提高网民的思想觉悟。在坚持前瞻性原则的基础上,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其符合网民的思想变化规律,从而预测网民思想发展变化的趋势,用超前于现实的先进思想来引导、教育,培育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对网民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知识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变化进行超前研究,做出正确的预测,在不同内容上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四)层次性原则。所谓层次性,是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思想状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ttl。网络空间促使网民呈现个性化发展趋势,不同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的网民具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我们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结合经济状况、工作环境、社会生活经历等客观条件和性格特征、心理素质、知识素养等主观条件,传授不同的教育内容,而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坚持层次性原则并不是消极适应网民的思想水平,而是积极地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与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从多侧面、多层次使不同层次的网民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学习定位,促使不同起点的网民都能够经过努力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进步。

思想政治方面的优点篇9

【关键词】新媒体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43-02

一直以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历史沉积的精华体现,对引领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指出,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互联网已经成为“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在全球一体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利用新媒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知识结构、促进大学优化自身素质结构,实现全面发展,而且对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着重大意义。

一、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的产生及其发展给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认同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新媒体技术通过制作方式、传播方式和控制网络信息方式,引导网民在全面客观地接触受用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应用“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髓”,能够激发高校的青年大学生形成一种较能接受社会主流文化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同时也能够积极和践行应对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实需要。学校教务部门要组织专人协调调整教育目标或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设置,增开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如国学、中国文化概论、文学欣赏、文化与生活等,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增多开展关联性活动,强化文化教育育人的效果。同时,要注重文化教育师资的培养和提高,可以制定有关教师培训的政策,使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文教技能、综合素质得到扩展和增强,充实师资队伍,为教育事业和文化传承工作打好坚实的学校教育基础。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加强高校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强化高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引导高校青年大学生明确科学的人生发展方向,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旨要求。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凝聚高校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毋庸置疑,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载体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理想而可行的模式。就大学生群体而言,通过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对他们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用中国先进传统文化来来熏陶大学生,使他们的思想达到崇高的境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培养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信念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有机结合的高尚道德,使他们增强自身的民族责任感和文化底蕴,强化自强不息、责任担当、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强化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增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活动的效果决定于主观体验,一方面是优秀传统文化课堂学习的延伸,另一方面是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深化实践。首先,可以尝试采取理论集中学习研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其次,可以采取定期邀请一些精通优秀传统文化的学者或专家对学生进行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报告或专题性讲座。再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迹、红色文化基地、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可以大大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的实践力度。

二、新媒体拓宽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覆盖面

(一)新媒体充足的信息资源丰富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平台。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重要工具,这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由传统的书本、杂志、报刊等传统媒介向以网络信息、网络社区等形式的网络空间。在超链接方式的作用下新媒体的信息存储量被无限放大,真正使得新媒体成为一个引领新风尚、传播正能量的信息传播平台、教育引导平台、思想碰撞平台和沟通交流平台,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助热器、热力源。

(二)传播速度的快捷化提升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是快捷和高效,增强了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其价值观产生持续影响;由于新的运行方式使大学生能够更迅速地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机会融合的态势将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积极地发挥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导向作用,较好地适应大学生多样化主体需求。

(三)多方向多元化的传播角度和广泛的受众扩大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范围。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媒体化宣传教育既可以是线上的,也可以是线下的。网络信息量极其丰富,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交流,这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展到世界各地。目前,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的受众广泛,有利于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借助新媒体,才能更大限度地促进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彰显文化育人的成果。

三、利用新媒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媒体教育平台建设,利用网络互动特性,巩固和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21世纪的今天,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娱乐、交际的重要工具。而高校网站尤其是高校传统文化网站更是高校抢占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制高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思想性、生动性、实践性等多重特点,体现了新媒体在传播文化、弘扬道德、传承法则文明方面的独特优势。传统文化网站为我国高校巩固优秀传统文化形式发生改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日益增强,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打开了新思路。着眼于高校青年大学生需求和利益,充分把握本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倾向与精神文化多元化的诉求,根据大学生个体性与集群性的特点及时更新传统文化网站的内容,将校园文化融入其中,扩大其凝聚力和影响力,以此增加青年大学生的关注度,增强青年大学生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实现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精神文化”诉求心理相契合。

(二)结合学校文化特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队伍建设,建设队伍中坚力量。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在新媒体的到来,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通过新媒体途径将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能够把握大学生心理特点并且能够掌握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工作的高素质高能力复合型的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团队,从而实现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相融合。

(三)积极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模式,重视个性和重性教育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效性。要积极应对新媒体时展趋势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就必须大力改进、改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工作方法。当前大学生已是“90后”的年轻人,他们有着前卫的思想、讲究个性、兴趣异常广泛,这就要求开展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贴近他们学习情景和生活境况,符合他们身心成长规律和行为习惯。此外,由于新媒体具有个体性、主导性、集群性、多元性、开放性、变化性和平等性等特点,且新媒体传播的途径、方式多样,这也要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旋律上找到个人的发展提高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提升的最佳契合点,又要在教育模式上呈多层次态势发展。在改革与创新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上可以把握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当前,优秀传统文化更加融入人文关怀,营造人本主义教育的相互合作与关爱情境,这些精神使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核心和高雅。第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鉴于当前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热忱不高的问题,教育工作者需要主动迎合青年大学生的成长特点、接受心理和行为习惯。采用网站、微博、微信、QQ说说等多种新形式,使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跨越时空阻隔,从而实现广泛推进和有效实行。第三,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课堂。优秀传统文化新媒体课堂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文字、图像、声音为一体等进行再加工,优化成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情景交融的教育资源,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形象感和互动性,充分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使青年大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渗透性。第四,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各种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另外,可以开展“平安校园、人人有责”、“抗震救灾”、“抗洪抢险”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事迹和英雄人物等新时期的先进典型,纳入到传统文化新媒体教育方式的内容中来,在特定社会事件发生的背景下,微博呈现众多更为个性化、私语化的叙事特征,信息上传和意见表达节制与约束,成为典型的自媒体和草根媒介,新媒体教育效果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有艺术性和时代特色,切实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感召力、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美国输出价值观的新“武器”[n].中国教育报,2012-03-23.

[2]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4)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科研课题项目(KY2015YB559);广西教改课题(2014JGa448)

思想政治方面的优点篇10

一、强化“一岗双责”:落实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双责任

强化“一岗双责”制度是指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在抓好本部门(单位)业务工作的同时,必须主动抓好队伍建设和民警思想政治工作,对完成各项业务工作任务和抓好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管理、纪律作风、廉政建设等工作负有同样重要的责任。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履行的职责是:参与思想政治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在领导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带头做好民警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组织共同抓好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

“一岗双责”制度的认真落实,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专管之责,明确了各级领导干部是责任主体,分管领导对直接管理的民警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分管领导的上级领导同时负有领导责任。“一岗双责”制度对基层公安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和政工干部“专岗主责”进行界定,明确规定了各基层单位“一把手”对本单位、部门的队伍建设负总责,有抓业务工作和抓队伍思想建设的双重责任;分管政工的领导负有抓思想政治工作和队伍建设的主管责任。

基层公安机关推行“一岗双责”制度有利于克服过去业务工作与队伍思想建设工作“两张皮”现象,改变忽视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状况,从而推进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全面发展。这是因为,做好基层公安工作最根本的在于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公安队伍。当前,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一岗双责”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本,以提高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培育优良作风为保证,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满意的过硬队伍。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基层公安机关及其内设支(大)队、派出机关的行政主要领导是本地区、本部门、单位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思想政治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认真组织研究制定涉及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措施;负责本级领导班子成员和下级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人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监督工作;明确基层公安机关副职对职责范围内的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负重要领导责任,并对所分管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民警思想状况、风纪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二是紧密围绕业务工作制定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定期调查分析民警思想状况,认真做好经常性以及战时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公安政工、纪检、机关党组等部门和政治委员、政治教导员、政治指导员等政治工作人员作为主管队伍建设工作的工作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负责组织、管理、督促、检查有关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落实,组织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基层公安机关存在的“业务一手硬、思想工作一手软”的问题。

三是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一岗双责”考核、追究责任制。基层公安机关是落实“一岗双责”制度的重点和难点,严格考核及奖惩是推动基层公安机关落实“一岗双责”制度的关键。因为,基层工作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和基石,基层所、队是公安机关组成的基本细胞和基本单元。忽视了基层、忽略了基础就等于忽略了根本;越是形势错综复杂、越是任务繁重艰巨的时候,越是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必须从政策、制度、机制上建立完善基层公安机关――既包括各项业务工作的硬指标,也包括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软指标的――管理体系,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公安工作的永恒课题,把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置于战略性、先导性位置,通过考核奖惩把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狠抓例会制度:提供基层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

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生命线。坚持以人为本,深怀爱警之心,善谋爱警之策,多做爱警之事,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是做好新时期基层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例会制度,是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形成良好运行状态的重要一环,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

思想政治工作例会制度是加强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它要求基层所队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思想政治工作例会,地市级公安机关内设机构、县级公安机关每季度召开一次基层所队教导员(指导员)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定期调查分析基层民警思想状况,准确把握民警的思想脉搏问题,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形势政策教育,对民警政治态度、思想意识、行为方式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有效开展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进一步增强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例会制度实效性,必须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制定完善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例会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是确定例会的具体时间。如把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作为例会的固定时间。二是确定出席例会的成员。出席例会的成员应该包括县(市区)公安局及其内设机构、派出机关的行政主要领导;基层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副职;基层公安机关内设机构负责人和派出机构的处、科、所、队长;基层公安政工、纪检、机关党委等部门和政治委员、政治教导员、政治指导员等。三是确定例会的一般议程。每次例会一般应由基层公安政工、纪检、机关党委等部门和政治委员、政治教导员、政治指导员等通报本月(季)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然后对本月没有完成的任务、存在的问题及下月工作进行讨论;最后由主要负责人进行总结、部署。四是制定例会制度工作责任制。基层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实行领导层层负责制,制定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办法,与业务工作绩效挂钩。

其次,合理安排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例会的具体内容。一般来说,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例会的总主题是: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不懈地教育引导基层民警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为载体,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教育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法治理念,着力增强法治思维,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公安队伍。具体内容上,一是研究基层公安机关每月党员、干警政治理论学习内容,明确具体辅导人员、学习方式、目的效果、考查办法;二是研究每个阶段干警业务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培训要求、培训方法;三是研究基层公安警营文化建设内容,宣传画廊,板报墙报主题,广播宣传重点;四是研究阶段性宣传教育内容,根据国内外重点时事政治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问题、上级部署的突击性任务、公安形势的新情况,及时研究,制定阶段性对内、对外宣传方案。如,当前就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及各项工作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最后,进一步规范基层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例会制度的运行机制。基层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例会制度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思想教育和解决民警具体实际问题相结合,正确处理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的关系,要紧密结合公安机关的性质特点和担负的职责任务,提高“为何从警、如何做警、为谁用警”的认识,大力弘扬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具体方法:一是全员发动,收集信息。每月初发放填报基层公安月度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反馈表。二是调研分析,明确重点。对反映、上报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反馈表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汇总、筛选和梳理,同时进行调查研究。在月、季或年度度思想政治工作例会上进行通报,并逐一分析各重点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把本月度所确定解决的重点问题逐一落实到各科、队、所负责人。三是及时反馈,协调解决。四是强化责任,跟踪管理。为保证把各类问题解决到位,基层公安机关要将每月、季、年解决民警思想、工作、生活等问题同各科、队、所的责任人月、季、年度综合考核结合起来,与利益挂钩,从而调动他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切实从优待警:不断增强基层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贯彻落实从优待警制度是新时期不断深化对基层公安工作规律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创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价值取向。从优待警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维护基层干警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不断满足基层干警多方面的需求。以人为本的从优待警制度就是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和建立对基层干警的管理制度。正如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措施,帮助干警解决实际困难。”从优待警制度就是要着力构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人文环境和生动活泼、团结和谐的警营气氛,保障基层公安民警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当前,各种社会矛盾往往以案件事件的形式进入公安执法领域,治安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刑事案件仍处于高发态势,基层公安机关执法任务日益繁重艰巨。有些社会成员维权意识增强但法治意识薄弱,合理诉求与不合理的表达方式相互交织,暴力抗法、暴力袭警等案件事件时有发生,基层公安机关执法难度加大;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公安行政管理职责日益加重。由于公安机关绝大多数警力在基层,绝大部分任务落实在基层。基层民警工作任务繁杂、社会期望值过高、低收入与生活无规律等导致焦虑、易怒、疲惫、悲观、消极、埋怨、偏执等不良思想心理状况,缺失从事本职工作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严重影响了基层民警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基层公安民警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面对社会治安以及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加大的新形势,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素质上出现了新变化。“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优待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原则。从优待警是新形势下基层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有形载体、警心工程,是全面提升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战略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