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0:13

机电一体化教学篇1

1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分层教学的优缺点分析

普通高等院校机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以机械学和电子学为基础,熟悉现代机械制造理论、技术和装备的,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运用开发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这意味着在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还要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和技术。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完成这一培养目标。但想要提高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质量,仍然需要把握好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分层教学法应用的优点和不足。

1.1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分层教学法应用的优势

第一,能够实现差异化教学,帮助学生共同进步。机电一体化专业相比于其他专业,其学科融合性较强。正因为学科融合性强,学习任务量大,导致学生必须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但学生之间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这点反应到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就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情况差异较大。分层教学法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情来布置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差异化的教学,能够让班级内所有学生都得到提高和进步[1]。这使得优秀学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相关技术和知识,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则可以夯实基础,为日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打好基础。第二,有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难度较大,很多基础较差的同学由于跟不上学习进度,容易失去对本专业学习自信心。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计划。通过运用分层教学法,能够做到因材施教,使所有同学都得到进步与提高。通过分层测评,还能让所有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强化和坚定其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自信心,为其日后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第三,有助于实现班级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通过运用差异化教学法,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后进同学和基础差的同学重点照顾,这不仅能够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提高班级整体的专业化学习和钻研氛围。差异化教学法的有效运用,能够极大的提升班级整体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氛围,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班风。

1.2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不足

首先,差异化教学法需要对学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老师的备课难度和备课量。机电一体化专业内容量大的特点,使得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会影响到教研活动和学术研究活动的开展。其次,差异化教学法较偏重优秀同学的提高和拓展,对于成绩和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和后进生的关注度不太够。容易导致这部分学生失去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其发展和学习。最后,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教师的教学精力,使得教师指导全班学生的时间变少,这也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要点

2.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法应用的关键,学生分层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情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基础优秀、基础中等、基础较差三部分,并根据其学情来安排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学生分层还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分层,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多倾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促使这部分学生获得较高的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同学,则可以稍放松对其专业学习的监督,通过建立学生自我监督和互相监督机制,来激发学生的自学积极性,最大化的提高其学习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不能简单的按照成绩来划分,而应该按照学习能力和基础掌握水平的综合测评来分层,以确保学生分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教学内容分层

做好学生学情的分层后,还需要将教学内容分层。差异化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基础和学习能力优秀的同学,应该偏重于对其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与拓展,让这部分同学成为班级专业学习的排头兵,带领整个班级前进。而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中等的同学,要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前提下,适当的开展提高与拓展内容,通过基础夯实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其能够早日赶上第一学习方队,并以进入第一方队为目标,最终成为班级学习的排头兵。对于学习能力差、基础薄弱的同学,则应该重点开展基础知识教学,只有帮助这部分学生打好专业基础,才能挖掘学生的专业学习潜力,才能保证这部分同学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不断提高和进步,最后顺利完成学业,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2]。

2.3授课时间分层

所谓授课时间分层是指将完整的授课时间进行划分,我们学院一次两节课连上总授课时间为90分钟,将其分为10分钟、20分钟、20分钟、30分钟、10分钟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五部分的10分钟分别为课前的复习与课后的总结,而中间的三个部分则为重点教学部分。其中,第二部分20分钟为教师讲解演示阶段,此阶段所有同学共同听讲学习。第三部分20分钟为学生自主练习阶段,此阶段学生会由于接受能力、之前学习基础、前一阶段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原因,逐渐划分为三类学生,即此前所提到的优、中、差三类学生。第四部分30分钟为主要的分层教学时间,根据前一阶段学生划分,分别安排不同的教学任务,因材施教。2.4教学评价分层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还需要采用差异化的教学评价方式。教学评价不仅是考察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关键,还是对学生鼓励学生、增强学生专业学习信息的主要途径。学生评价可以分为优秀、中等和后进三部分,对于优秀学生的评价应该重点考察其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专业研究能力和知识拓展水平。对于中等学生则要考察基础知识掌握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后进同学则重点检查其基础知识水平。在分层教学评价中教师应该尽量采用鼓励性的话语,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分层教学法应用面临着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通过学生分层、内容分层、评价分层能够进行有效解决。相信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分层教学法应用经验的积累,分层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为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晓敏.“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分层递进”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6(3):50-51+55.

机电一体化教学篇2

本文围绕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的目标,结合实训设备的具体情况,对综合实训的内容、教学模式、实训条件、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探索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技术应用、营销和技术服务等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只经过机械或电气技术的专项实训,而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缺乏机电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系统性培训,毕业后很多学生无法满足一些需要机电综合技能的设备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护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有必要改进实训教学模式,强化机电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使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综合实训模式能适应行业的职业要求,提高实训效果。

1.机电一体化实训课程目标

机电一体化实训课程是集机械技术、电机技术、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课程紧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技术环节,即检测、控制与执行三大技术环节展开,同时引入最新的网络控制技术。

2.实训课程的内容和模式

机电一体化的综合实训可以选择某一生产流程的模拟控制系统或典型的机电产品为岗位的控制操作技术。在实训过程中以该系统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学习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并结合实际操作,将所要求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职业素质融于培训过程。实训时把学生分组,由老师布置实训任务,通过实训指导书让每组同学明白工作要求和规范,随后监控整个实训过程,尽量发挥同学的积极性。实训项目的安排也是由易到难,开始阶段进行供料单元简单的电机控制实现,让同学们熟悉实训要求,接下来进行较为复杂的气动机械手搬运和工件分拣工作站项目。首先结合实际的装置,了解该装置所能完成的任务及工作流程。其次,分析该装置的硬件组成,让学生明白各部分硬件的组成元件,各自完成何种功能;再说明本设备所包含的技术和应掌握的知识点;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如拆装、调试、故障诊断等,掌握机电设备的装配、操作;最后,将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归类,并做一定的延伸,使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所发展。可以把在东洋电装产学研中,获得的汽车零部件电检设备资料一部分整理成拓展案例,在案例中融入常用西门子、三菱、欧姆龙pLC的编程指令比较及使用,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3.实训设备

为培养学生真正的职业技能,一定要选择真实的或模拟实际的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例如我校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的设备有: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立体仓储系统,小车机器人,专门为机电一体化技能训练而设计,部件全部采用工业标准元件,安装和调试也符合工业规范,为满足实训要求,每个设备配有编程电脑一部和安装工具一套。1)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训装置由由铝合金导轨式实训台、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机械部件、pLC模块、变频器模块、按钮模块、电源模块、接线端子排和各种传感器、计算机等组成。学生通过操作此装置,了解气动机械手的动作,pLC(可编程控制器)对系统的控制,传感器的接线及应用,变频器参数设置及使用。2)立体仓储系统控制器采用西门子pLC,在pLC上增加一个RS-232模块,就能实现pLC与RFiD读写器之间的串行通信,是pLC获得货物电子标签的目标地址信息。传感器传回pLC位置信息,pLC控制X、Y、Z轴电机运行,有效、准确地把堆垛送到任意仓位。通过操作此系统,让学生了解RFiD技术,立体仓库的运作流程,步进电机的应用。3)小车机器人用单片机实现对小车的控制,通过Qti循线传感器依循地上或台子上的自制轨道获得的信息反馈给两轮小车,使小车沿一定轨迹运行。通过操作,学生能了解单片机的C语言编程,从简单的让小车动起来,到复杂些的让小车以最快速度循迹运行。

4.考核办法

实训总评成绩由平时项目成绩、实操成绩、实训报告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项目成绩占40%,实操成绩占40%,实训报告成绩占20%。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识图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否有团结协作精神等。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在机电一体化实训教学过程当中应当迎合行业发展的趋势,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探索实训教学模式,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踏入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芬,陶亦亦,陆春元.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的实践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

机电一体化教学篇3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水平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是社会中仍然非常缺少一些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性人才。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相比理论知识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操作能力。因此也要求机电一体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机电一体化的理论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促进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教学问题;改革措施

0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就是将应用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进行结合。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门综合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机械技术、传感感测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应用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广泛,机电一体化对于人们日常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正是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也造成了社会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非常大的需求,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及技术院校都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的教学课程,但是用人单位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比较高,需要拥有非常综合的能力,但是在学校的机电一体化教学中,主要是以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性的教学比较缺乏,因此应该适当地对机电一体化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

1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课程种类较为繁多冗杂,培养目标模糊

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技术学院以及高校相继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都是院校之间相互参考,导致院校之间的课程虽然名称上有所差异但是课程的内容却是大同小异,课程的种类也是比较繁杂,忽略了用人单位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的需求。另外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虽然说各个院校之间培养目标总体来说比较良好,但是相比之下,同类院校之间的师资力量、硬件设备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整体的专业定向以及培养目标之间雷同的地方比较多,培养人才的目标也比较模糊。

1.2学时较少,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机电一体化的教学课时被明显的缩减,普遍造成了教学内容多,但是教学课时少的矛盾,所以说,这一问题成为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重要的矛盾。另外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往往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加的重视。比如说在电气控制电路的原理分析、基本控制环节的设计、设计思想的叙述中,会比较容易,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接触不到实物,一般来说都是教材上的文字叙述,所以学生普遍会感到比较枯燥和乏味。

1.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由于投入经费不足等各种原因造成了院校之中的硬件设备比较落后或者是缺乏,这就直接地造成了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由于较为缺乏硬件设施,不能够满足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的需求,所以理论知识的安排比较多,而实践操作教学安排的就比较少,也造成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相脱节。

2促进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措施

2.1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的比例比较大,理论性也比较强,再加上理论知识又比较抽象,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另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感到非常枯燥非常乏味,也正是因为如此,机电一体化教师应该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在新的时代,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应该对于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以学生为主,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使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体会出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快乐,让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且对于教学方式还是进行不断地研究和创新,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2重视实践操作教学,加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

由于机电一体化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再加之现代社会用人单位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该适当的减少对理论知识的课时,增加实践操作的课时,这样学生在学到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之中,还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为此,院校应该建立一个校内的实训基地,并且增加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资金投入,使其配置一些比较先进的硬件设备,要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深入的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一些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并且按照这些需求设置和调整实训计划,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还应该增加与校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校外的实习基地,定期安排本校的一些学生进入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了解真实的工作场地、工作顺序以及加工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毕业之后的社会竞争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2.3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是在毕业之后直接任教的毕业生,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实际操作环境等也不是非常熟悉,另外现在社会发展的非常迅猛,教师拥有的一些专业知识已经落后,这对学生的教育也非常不利,所以应该加大对师资建设的力度,定期的举办一些教师交流会,请一些单位的负责人进行座谈会等,共同进行经验交流,并且安排教师进行进修,提高和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这样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会是比较大的问题,所以学校应该不断的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加大理论知识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并且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以及学校实训基地和基础硬件设备的建设,全面推进院校中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为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培养更多更好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性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璐.技工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问题及改革思路[J].科技展望,2015,05(30).

机电一体化教学篇4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发展;实训教学

1前言

随着全球化以及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快,机电一体化专业也要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变,学校要增强实训教学的综合水平,提高学生的技能。而在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产业问题、机械化问题以及技术问题也越来越显著,这些问题的严峻化给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现实思考的方向。社会经济的转型必然会推动产业模式升级以及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2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的意义

2.1实训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训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机电一体化技术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技术环节十分繁复。从专业学习以及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专业发展不是仅仅靠理论知识就能支撑起来的,尤其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更需要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而在中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体系的建设非常重要。现代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育的转型和飞跃,更需要依托强有力的社会实践以及产业需求。学校要做的就是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全方位飞跃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在专业建设中,要从各个角度提升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将技术运用到实践中。2.2专业实训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学生的技能与职业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当今就业压力白热化的时期,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今后的就业情况。因此,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强化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在实训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职业发展的进步;实训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技术与职业能力之间的深层次联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机械操作以及机械控制能力,在相关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能够树立更全面的发展意识,培养更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专业技能与职业规划的结构关系越来越紧密,学生也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机电一体化产业的发展状况,了解到专业技术与现代机电技术的关联程度越来越深刻,就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的意义而言,机械自动化、电气化、电路系统等相关技术的应用也能在实训教学中得到非常显著的提升,而学生的职业发展更加离不开社会实践、理论学习以及实训学习的指导和提升。

3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新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3.1专业实训教学要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往的专业实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评价机制也不是很完善。在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都没有在实训中得到长足的进步,专业技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实训教学过分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职业发展没有进行全面的指导和评价;在专业实训教学过程中,学校也没有意识到职业意识、专业技能自己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索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的新模式,就要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和发展机制,真正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例如,在学生的实训过程中,学校可以建立网络评价机制,通过自评、互评以及指导老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并且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在反思和评价中不断提升。此外,在评价标准上,学校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不能搞“一刀切”。比如,可以将技能发展水平、职业操守自己责任意识等纳入到评价标准中,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全方面的素养的提升。3.2建立“合作式”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在应用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普遍应用到生产环节的时代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模式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模式,实现工业现代化、多元化、实用化的现代产业发展的综合模式。建立“合作式”的专业实训教学模式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合作。因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最终要面向社会,最终要进入企业,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学校加大与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合作,能够优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学校能够借用企业的机械设备、电气化设备来提升实训教学的效果,并且能够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规划职业生涯;另一方面,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训教学,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每个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一系列实训任务。建立实训教学的合作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总之,这些合作模式能够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增进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提升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最终让学生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

4小结

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学要从学生的技能以及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行之有效的探索和指导。学生的自身条件自己专业发展定位各不相同,社会资源自己学校教学质量也有所差异。因此,要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训教育的水平,就要优化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有指导性、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建立更加完善、更加全面的实训教学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作者:赵文正单位:中捷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钟波,陈容,冯云.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职教论坛,2006,06.

[2]韩培庆.中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6.

机电一体化教学篇5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顶岗实习教学改革pLC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由气动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信技术等学科的强烈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1]。长期以来机电相关专业的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理论体系以学科为核心组织教学,这种方法无法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任务是让工业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经过课堂理论学习后,对自动生产线系统的组成、结构原理、系统控制等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对各类自动生产线系统从元器件到系统的组装、纠错、调试、pLC程序编程、下载及完整系统的运行、了解网络连接,具有一定的分析和排故的能力。本文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整合学生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前能够和企业所需完全接轨,提出了课程设置和教学五步法。

一.机电一体化基础课程教学

机电一体化课程是一门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因此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技工院校的学生由于底子较差,单纯的理论教学学生不易掌握,因此课程教学全部采用一体化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对于纯理论的知识,用到多少讲解多少,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包括电工电子、电力拖动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包括西门子主机和三菱主机)、气动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可编程控制技术的教学可以承接电力拖动技术里面的实训项目,从继电器控制自然过渡到pLC控制,学生非常容易接受;另外相关课程的教学结合中级电工、高级电工以及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师等考证进行,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应知识技能,又考取了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机电一体化单机教学

学生有了基础课程的功底后,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机电一体化的单机教学了,这里需要学校具备一定的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可以采购也可由学校教师自行开发),机电一体实训设备要求尽可能多的融合基础课程里面的相关内容,教师需要结合学校现有的实训开发出合适的实训项目,这一阶段学生可以把之前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融汇贯通,使所掌握的技能得到综合的应用,如物料自动分拣项目用到了气动技术,皮带运输系统,可编程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技术等,通过设定相关的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三.机电一体化网络化教学

随着工业以太网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技术应用越来越广,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一定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毫无疑问地正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学生对单台pLC控制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掌握了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学习联机组网技术了,现代的工业现场已经很少有单机操作的场合,大都是采用联网的方式,这样有利于提高效率,广泛应用人面界面(Hmi)和组态技术,避免工人在恶劣环境中的伤害。至此有必要学习pLC的组网技术,有条件的可以在模拟自动生产线上进行教学,没有条件的可以创造条件,在机电一体化单机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相应的网络模块,通过485或pRoFiBUD就可以构成一些简单的网络,通过让学生亲手搭建这些网络,并编写相应的程序,真正掌握现场总现和工业以态网的技术,并结合开设的触摸屏及组态技术,应用到相应的教学项目中。我系与天煌科技联合开发的自动生产线实训系统是根据机电类、自动化类、先进制造类行业中工业自动化应用的特点,对各类自动生产线的工作过程和相关的技术进行研究,对工业现场设备进行提炼和浓缩,并针对实训教学活动进行专门设计,融机、光、电、气于一体,包含了pLC、传感器、气动、工业控制网络、电机驱动与控制、计算机、机械传动等诸多技术领域,整个系统可由winCC监控系统、mCGS监控系统、主控pLC和下位pLC通过网络通讯技术构成一个完整的多级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训练能强化了学生对复杂柔性自动生产线的设计、安装、接线、编程、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综合职业能力。

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设施、设备是实习教学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要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必须切实建设好校内外实习基地。

(1)建好校内实习基地

按照职业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职业学校应建设相对完备的、具有一定先进性的,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习基地。添置的设备既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还要具备足够的数量。机电一体化专业有了校内实习基地,就可以按照实纲和企业用人要求适时调整实习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合理设计实习课题,实习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保证。当然,专业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方法达到建设要求。

(2)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现代企业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以满足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的需要。学生在企业中实习,能够接触到先进的生产设备,学到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加工方法,拓宽视野,并且能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同时学校在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还可以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并征求企业对学校办学的建议,以便对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革与调整。

机电专业教学中必须坚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深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专业人才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和教改的积极性,使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机电一体化教学篇6

关键词:应用型教学;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研究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87-01

在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高职教学进行该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明确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应用目标,才能更有效的进行学生实践能力、理论应用能力的提升。这需要教师进行该专业知识体系与实训教学目标的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机电一体化实践训练的具体教学。

一、高职机电一体化教学应用现状

在高职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想提升机电一体化课堂的应用效果,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应用性质,得知该专业结合了信息技术、电子设计、机械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提升学生的应用素质,进行学生的电工、计算机等专业的基础奠基是非常必要的。受到高职院教学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师的教学模式倾向于单一性,难以就学生该专业所需专业知识的多方面教学,这对后续实践训练教学的正常开展是很有危害的。

在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中,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做好技能实践学习是必要的。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其传统教学实践方式是普遍存在的,该方式的课程教学核心是理论教学,对学生理论教学更加倾向于“保守”,也就是教师的实践训练教学模式过于表层化、形式化,难以就学生对于该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途径进行开拓。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就机械影像、设计图纸、实物对照等展开互动式教学。如果不能调动课堂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知识掌握也是不利的。有很多高职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习惯“自我性”教学,这就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机电一体化教学实训的应用,需要配合相关的设备器材,以确保学生的良好学习效益的提升,这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该专业不同课程学习环节的串联,这又涉及到教师灵活性教学模式的应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训环节的开展,教师要分配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时间。在现实教学中,有些老师不能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从而不能保障教学的良好进度,影响了机电一体化课堂实训环节的正常开展,由此可知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应用素质对于学生该专业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能做好日常教学任务进度的掌握,就影响了学生对于机电一体化实践训练各个知识环节的串联。

二、“应用型”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1.综合实践模块的应用。为了保证学生的技能实践素质的提升,进行综合性实践训练条件的创造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综合性的把握,这样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该应用环节中,高职院校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积极进行机械设备、电子应用设备等仪器的更新,专业教师在这一模块中要避免其单一途径的课程实训教学,需要将机电一体化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进行结合,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

上述工作环节的开展,需要教师统筹好各个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提升实训设备的综合利用率。比如将机电一体化课程与电力拖动技术、机械设备应用技术等的实验室进行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于机电一体化知识体系的全面性了解。机电一体化的教学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教师要按照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进行不同课程的实训训练教学目标的协调,提升实训教学的质量效率,培养学生的应用素质,以满足市场就业的需要。

2.实践教学的多元性。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应用中,教师进行理论知识教学途径的开拓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也要讲究实训训练与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的协调,也要保证不同实训手段的协调,比如避免传统的演示教学法的应用。为了提升教学效率,教师要进行学时分配的优化,确保学生掌握实训教学的基本知识,这样有利于避免学生在实训中出现不规范的操作行为,以节省教学时间,提升教学的效率。

为了提升实训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结合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学习网站上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教学视频的设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好的掌握该专业的技术知识。在课外教学模块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实践环境,让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得到提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该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

机电一体化教学篇7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41-01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突破,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工业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工业发展前景分析,机电一体化已成为工业生产未来主要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涵盖内容极其丰富,成为电气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这不仅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也加大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的难度,成为造成机电一体化教学创新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

1关于机电一体化教学不足的分析

经过多年的不断积累和改进,我国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手段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机电一体化教学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比较重视传统机械维修部分的讲授,对现代电子电气方面的知识涉及较少。比如在生产过程中的单片机种类繁多,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则以51系列的单片机为主,限制了学生接触外界的视野,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传感器与网络技术的出现,工业用的机电设备出现更新换代的速度大大提高,这就需要学生尽可能掌握传感器、自动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胜任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等基础工作。

其次,在传统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往往把传授理论知识做为教学的重点和评估标准。这样的安排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系统化,也为学生以后从事开发产品设计奠定基础。但是,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往往是在生产的第一线,从事机械设备的安置、操作并对其维护等工作,这要求学生的实操能力过关。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机电一体化教学都与社会实际需求是脱节的。因此,为了培养综合素质高、社会适用的机电人才,需要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

除此以外,机电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能力培养也存在很大改进空间,与其它课程相比,机电教学本身对学生空间想象、逻辑思维等能力都要求较高,更需要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但是很多学校还没有实现专业化的教学平台的全覆盖,对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应用较少。同时,学生对一些学科交叉知识的整理能力不够,这也导致了学生本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和机电工程素质变得异常薄弱。

2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

2.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2.1.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机电一体化的意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对电气技术、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它是一个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从业者通过对计算机的运用,研发出电气、液压和光电器件产品。因此学生需要综合掌握多门技术,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根据学校专业实际特点展开教学,不能偏重于某一个方向,导致学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掌握不全面,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产生影响。

2.1.2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一样的评估标准

对于基本理论知识而言,它让学生解了基本概念,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基。对于这部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以“必需、够用”的标准来授课。因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多门技术的综合,知识面宽,学习内容多,教学课程有限,因此应加强核心专业知识的学习,重点强调核心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也是以核心课程做为重点的考核内容。

2.1.3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技术知识掌握的同时,毕业后从事某个工作岗位,接人待物、为人处事的能力和素质也要加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加强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

2.2应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2.2.1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电线图、机械设备图形比较多,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运用ppt制作课件,集图形、动画、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有利于教师直观地表达课程内容,特别是对抽象的知识进行仿真教学,能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2.2.2注重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强的专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践的培养,善于把实际生活的案例与课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密切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主观能力性,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掌握。比如,教师在讲解直流电机工作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用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实际案例进行讲述。

2.2.3与时俱进,分享技术动态和就业资讯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不断进步,日新月异的,为了能够了解行业的最新消息,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主动去了解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并将它与学生分享。比如,电气自动化技术网、北极星电力网、工控人家园等网站里面有很多关于电气技术、机械技术等专业的知识,教师可以从中了解最新动态,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登陆相关的论坛来加强学习。此外,教师可以从一些企业家、已参与社会工作的学生获取到就业资讯,分享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岗位的需求及需要掌握的技能,了解自己的不足,让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习,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就业的紧迫感。

2.3培养和锻炼技能,注重生活教学

2.3.1举办竞赛提高学生技能和水平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技能竞赛。教师可以在班级里通过抽签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再根据班级里学生的水平,从设备组装、电路的连接、气路连接、编写控制程序等诸多方面出问题。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师的问题中来,通过不断地讨论、探索、调试,最终完成教师的要求。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分,对优秀的作品有适当的奖励,并可以推荐到院级、省级比赛。通过组织竞赛,可以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运用知识的灵活程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样地,比赛的结果也可以对教学水平有所检验,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还存在欠缺的地方,对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

2.3.2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实习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实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校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参与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检验所学的知识,发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差异,同时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此时教师可以从中指导,让学生了解前进的方向。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可以向企业的老师父、老员工请教,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对学生的技能和职业方向都有极好的指导作用。

3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才要求逐渐提高。这就要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深化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还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加强课余生活培养等多个方面着手,从而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云霞.机电专业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8).

[2]纪正君.中职机电专业一体化有效教学的研究[J].职业,2013(36).

机电一体化教学篇8

中职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向社会提供具有专业技术的职业人才。所以,教育策略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机电一体化教学是中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培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操作技能的维修电工和编程控制师,既需要有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加以应用和扩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支持,也向职业院校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提出很多新问题。积极探讨和解决这些新问题,对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技术、电子工程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践中去的一项综合性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对这一类人才的培养。就目前而言,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较少,对信息化教学的研究相对滞后,尤其是对于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建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专业教学新模式尚待开展研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备缺乏进行机电一体化教学需要有完备的教学设备作为教学支撑。要想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就必须注重教学设备的更新,以跟上信息化时展的步伐。而现今一些中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教学仍然以传统的电机电器为主,并且计算机主机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不能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偏低对于中职学校的机电一体化建设,要想适应社会的需要,除了需要更新教学设备以外,还需要更新教师的头脑,加大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讲授能力,还需要具备熟练操作信息技术的技能,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现今不少中职院校的教师普遍素质偏低,有的教师只是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缺乏实践和信息化教学经验,不能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备的缺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偏低,制约了教学方法的创新,致使不少学校的机电一体化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模仿”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讲解中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自行掌握,不需要学生进行创新和改造,只是“依样画葫芦”。这种教学模式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最终使得教学效果偏差。此外,一些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只是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而不是指导学生去进行实验,更不是让学生亲自实践后进行问题的探究。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能力的发展,也不能很好地与企业接轨。

3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应用型的跨学科技术,这就首先要求教学过程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学生掌握具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其次,将未来工作内容和现今的学习内容结合,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内容为今后工作的实际服务,以更好地增加课程实用性。所以,针对社会的新要求,提出下具体的改革方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崇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和专业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合理地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专业实践教学中,有效整合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以“行动研究”为主,在专业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提高,丰富实践经验,形成初步的理论成果[1]。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教师特别是专业实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教学方法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首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注重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信息技术具有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于一身的特点,能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提高教学效率。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原理”的教学,如果用语言讲清楚电动机是如何转动起来的是非常困难的,学生不易明白;如果把其原理制成课件来说明,学生既有兴趣,也容易理解了。其次,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加快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向重视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转变。对课堂教学重新定位,确立起以向社会提供更多的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战略。注重将具体的社会需求和未来工作中的实际需要引进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综合培养,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深刻体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从总体上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第三,要将虚拟教学和实际教学相结合。通过打造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强化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充分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了解,合理利用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来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在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树立中职学校师生的良好形象。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双重发展,就需要对教师进行具体的划分,也应该划分出具体的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得将教师的自身优势发挥出来,还可以提高教师上课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须将教师队伍进行优化和整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真正地对理论和技能进行良好把握并进行有效结合。例如,可以把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以及电工技能和电子技能有效地整合成电工技能与培训和电子技能与培训两门课程,这样不仅可以把理论和实践进行整合,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理论教学的效率,也给学生减轻不必要的理论负担。

4结语

机电一体化教学篇9

2.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课程中的原理图、梯形图、程序及电路图较多,利用authorware、powerpiont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动画和声音于一体,不仅仅大大减少了老师课堂上画图的时间,而且学生兴趣倍加,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2)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既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如在讲解三相异步电机的变频调速时,结合变频空调原理和特点,来分析变频空调与普通空调之间的区别,从而阐述变频调速的优点,学生增加了生活知识和学习的趣味性。(3)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了解课程最新的技术动态,并把它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的把课教好。如在介绍直流电机中,运用高速磁悬浮列车的例子给学生进行了讲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学习的动力。

3.改革优化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专业教育教学的重点。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实验技能训练。实验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数据的测量、采集和基本实验方法的运用。(2)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金工实习、数控实训等,学生进行基本技能(钳工、机加工、电工)、职业基本素质(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的编程和操作)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参加职业资格考核取得数控工艺员或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操作工等级职业资格证书。(3)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学在实训中,采用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法,通过典型零件数控加工案例引导教学设计,针对实际零件数控加工任务讨论工艺解决方案,并在加工现场实施,形成不同零件加工效果的直观比较和认识,以合作完成实训教学过程。融“理论、示范、练习、反馈”于一体,将“教、学、做”合而为一。有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生根据实际生产任务,在不同的岗位上完成实践任务,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

(四)建设特色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对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与企业有关人员共同论证,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确立与工作过程各阶段的任务密切相关,在与企业的深度耦合中,通过对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和与职业岗位群有关的人员及专家进行调查,通过对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学生的描述,经过分析、归纳、整理、综合,确立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通过对工作过程各阶段的各级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进行分析,确定适用于不同层次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五)总结

机电专业教学中必须坚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深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专业人才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要做到:1.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学生能根据一般的设计要求和动作流程完成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2.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实验和设计中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从一个目的、两个原则的教改思想出发,抓好课程理论、实践、考核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教改的积极性,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使高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专业特色

【论文摘要】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一现状,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阐述了机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思路和方法,提出在实践环节深化改革,在专业培养方案上努力突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性,淡化了原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界限,对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体现了机电教学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张超,刘爱云,王娜,叶婷.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02-204.

[2]李巧萍.生本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2002(5):6-20.

[3]魏增菊.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J].平原大学学报,2007,24(5):93-95.

机电一体化教学篇10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方法;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tH-39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就目前而言,独立学院的的培养目标大都定位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适应。机械和电子制造业快速发展,生产领域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大,使得企业需要大量既懂机械又懂电子的机电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因此,依据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自身的特点,现从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实践环节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教学做一些探讨,并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尝试,以期能逐步完善本课程的教学系统。

1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教材数十种之多,在对教材的选择上应把握以下几点:(1)实用性,教材避免纸上谈兵,避免冗长的理论推理、介绍,要突出实用性,更多介绍实际设计。(2)系统性,教材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展开,因此,对于每一环节都要强调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系统其他要素的关联性。(3)先进性,介绍最新技术前沿,让学生了解最新发展状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学习方向。

在此基础上,选择张健民编写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为教材。在选择教材的基础上,对于教学内容也应作出相应的选择与调整。《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涵盖知识面宽,包括机电一体化相关概念、机械机构、执行元件、微机控制系统、检测传感装置、可靠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典型案例分析等。如果一一介绍,授课学时有限(48学时),势必造成每一知识点都点到为止,学生只能了解皮毛,而无法深入本质。

考虑到我校学生机械方面知识掌握较为良好,而电的相关知识则较为薄弱,因此,独立学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有所侧重。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上,对于机械系统部分知识点到为止,只重点介绍其中典型的、先进的技术的应用。对于与电结合的部分知识,则重点介绍。

2教学方法的改革

2.1教学手段的灵活化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具有内容丰富、信息含量大、抽象等特点,内容比较枯燥。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讲授知识的精华、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实例为引线,从系统观点出发,增加课堂讨论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考虑并发现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总结系统的应用场合、控制方法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2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等。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综合性强的特点,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课程设计可利用实验室的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mpS)教学设备,该系统囊括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中所涉及的诸如电机驱动、气动、pLC(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等多种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综合科技环境。通过完成系统故障检测试验、站点间联网程序控制实验等,使学生曾学过的诸多单科专业知识在这里得到全面认识、综合训练和相互提升。

创新实验,可利用慧鱼模块,任意搭建各种机械模块,如起重机、挖土机等,在构建机械模块之余,完成电机、传感器的选择、安装,程序的编制等。通过实验环节,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来学习和实践,并从中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

2.3教学场所的多样化

教学场所作为教学手段应用的环境,不必总是拘泥于教室。实验室和学生生产实习的工厂都是良好的现场教学手段,让学生走出课堂、步入工程现场,让理论联系实际。

3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来自观察,来自实践,可以有计划地设置主体(例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引导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这一主体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进行应用型学习。我校新引进了慧鱼的一系列产品,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拼装各种模型的过程中,不断思索不断创新。

4考核方法的改革

为了更好落实本专业“一线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势在必行。在考核方式上,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50分的平时成绩中,改变过去以点名和教师对学生的大概印象来评分的模式。即:出勤考核占10分,回答问题和作业占10分,实验占10分,课设占20分。操作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课设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熟悉和深化某一专业知识点大有益处,同时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用明显。

5结语

只有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教学改革应用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中,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