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46:19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口语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口语教学穿插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影响着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和交流,就是人们口语表达能力的直接展示。为了实现彼此之间有效的沟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充分掌握语言的技巧,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一、开展初中语文口语教学的意义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社会市场中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除了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才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而口头表达能力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中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对、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含有口语教学,它与学习、阅读、写作等环节联系紧密,有助于强化语文教学的地位。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此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也会更加复杂,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学习十分重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后期发展。开展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这些都需要借助语言来完成。

二、初中语文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我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人们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而不是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往往会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总是觉得自己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还不到位,总是不断地重复原有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几乎不会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这样一来,学生就难以掌握口语表达的技巧。与此同时,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理解也存在着偏差,他们通常认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已经可以充分掌握表达的技巧,没有必要用专门的时间来进行这方面的学习。正因为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口语教学,自然也就没有开展口语教学的必要了。(二)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低由于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几乎没有口语教学,所以语文教师这方面的教学水平普遍较低。究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教师没有这方面的教学经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探索,需要一个适应、缓冲的时间;另一方面是学校在聘用语文教师的时候,虽然会对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审核,但是最主要的评判标准还是语文教学水平和能力,因此并不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都很强,教师教学的水平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导致总体的教学水平比较低。(三)没有良好的口语教学课堂氛围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教学的氛围会比较严肃。再加上升学的压力会导致学校减少或者是取消团队活动、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这样一来,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去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四)学生参与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言的机会普遍比较少,再加上教师也没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肯定,以至于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所下降。有时候,教师如果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自信心的缺乏,通常会出现尴尬的局面,长期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开展口语教学就不会有实际的意义。

三、解决目前初中语文口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提高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需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转变教师和学生落后的观念,让其充分认识到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其次,要积极地宣传口语教学,让人们认识和理解口语教学在学生成长发展阶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另外,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需要查阅关于口语教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开展口语教学的技巧,通过不断实践,来实现教学模式和方式的完善和优化。(二)营造良好的口语教学课堂氛围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丰富有趣的交际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三)组织、开展口语训练学校应该积极地开展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口语能力的平台,这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当前初中语文口语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对此,学校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口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也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口语课堂教学氛围,积极地组织、开展口语训练,从而提高口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果农.农村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

[2]刘晓卿,高保弟.借助信息技术促进初中语文口语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

[3]刘海涛.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

[4]陈军民.古诗词朗诵对初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策略的影响研究[J].语文建设,2015(29).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素质;措施

G633.3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

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讲,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把握不够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将语文作为科学的工具与人文性对立起来,知识与能力不能相容。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人文的性质,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一些教师没有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起来,而是看做语文学习的两个方面,从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时代的发展同步。初中语文教学的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范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安排中,为了应付中考对部分课文死记硬背,而不是出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阅读教学设置不合理

初中语文阅读没有形成正确教学理念和思路。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给出阅读的思路,仅仅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字词,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课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无法总览课文的全局。

(五)初中语文教学以中考为中心,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成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在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依然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对课外的知识只是轻轻点水,忽略不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标准答案”作为唯一的标准,缺少新f的观点,这就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创新培养。

二、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做到:一是教学观念的转变,素质教育的落实。当前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完全为了中考。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做好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育相结合,改变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二是改变落后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和善于思考能力,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和敢质疑的求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三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授课提出疑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教师可以进行详细地解答,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二)提高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

语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发扬教师教书育人的传统美德,有助于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专业修养。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各种教学研讨,同时,农村初级中学对语文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不够重视,也缺少资金的支持,这些都制约了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因此,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克服困难,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工作之余充分利用网络和继续教育的机会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修养。

(三)语文课程改革,重视人文品质的培养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语文学习的人文精神修养,将文化的学习与语文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相互渗透,通过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选取一些优秀的课文作为课外学习材料,更多地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文章与学生分享,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哲理。

(四)建立新型的语文教与学观念

教师要建立以听、说、读、写立体化的语文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的阅读教学观主要包括:一是改变过去平面的教学结构,建立师生同参与的立体化网络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做事、合作及生存;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实践中存在的事物,从实践中感受教学内容的内涵。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应用能力措施回归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57-01

随着苏教版改革教学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对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而言,教师应根据教材与学生自身特点,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完善与创新,以切实促进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在加强学生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而有效结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为此,笔者根据其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应用能力,提出了以下几种有效措施。

1回归教学之本,提升学生文字能力

一些老教师在这些问题上的处理值得借鉴。不少年轻老师只是对课本所要求的内容对学生加以要求,却忽视了千百年来我国语文的精华。书法乃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在我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在近些年的学生中,却很难见到几个字写得好看一些的。究其原因,还是教师不够重视。

笔者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进行习字练习。中国有句老话,“字如其人”,这话不假,写得一手清秀大方的字,自然会使人眼前一亮,给人以好的印象。在现代,硬笔书法的应用范围更广一些,我们可以要求我们的学生按时按量的去完成一部分硬笔书法练习的任务。同时我们也可在课堂中对软笔书法进行教学,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适合的字帖,从每一个偏旁部首开始临摹,然后分设小组互相进行评价。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字书写驾驭能力,同样也可使学生养成静心、专注地良好品格。

2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除了学校教育之外,社会更是一个大讲堂。实践出真知,这是每个人都懂得的道理。很多人认为那是走弯路,通过其实不然,适当的让学生参与到社会的实践中,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知识,也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笔者曾给学生布置过一个任务,让他们留心身边各行各业的人说话的特点,并加以总结,并通过不同的人不同的话分析这个人的性格特点。这在学生中引发了极大的兴趣,学生们纷纷互相观察说话方式,然后对照对对方的认识将性格特点加以联系,然后将这些经验应用于社会中去。在随后的语言风格与性格特点讨论中,很多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在大多情况下达成了共识。通过这次讨论,很多学生自觉对自己的语言习惯加以重视,不吐脏字,言行文明,不仅锻炼了学生观察实际生活的能力,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对社会少了一些陌生感,增添了一种自信心。

3注重作文写作,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应用文写作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初中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所占的比例更是高达40%,正可谓得作文者得天下。不仅在考试中,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有一副硬笔杆,同样会受到他人的重视。

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认识到了作文写作的重要性,但却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把握住了其中的精髓。整天都是《让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我最感动的一件小事》《最难忘的一件事》等等,这些老掉牙的题目,学生看腻了,老师也都看烦了。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每天都有不同的话题涌现,所以我们并不用紧紧把自己套牢在这些“传统”题目之上,放开思维,才能解放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我心中的江南style》《老人倒了怎么扶?》这些都曾是热点话题,同学们也都有所了解,我们不需要他们有太深入的认识,只要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写进去,不但锻炼了笔杆子,也使得学生的作品有了他们特有的思想、特有的烙印,只有有思想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

在课堂任务结束之后,我们也可以推荐一些好的作品给学生。初中课本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朱自清《背影》的细致以及鲁迅作品的辛辣了,我们可以拿来与学生一同品味,学习他们的语言组织方式并加以借鉴。又或者引入《赤兔之死》《红楼梦》选段等,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对我国文言文语言的精简干练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将其特点加以锤炼应用于日后的作文写作中去,能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只有学生对该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自主的在日常生活中找寻相关的知识。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都应具有的能力。

语文不同于数学、政治等学科,它具有的多样性并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例如在日常经常会遇到的演讲朗诵等。我们要鼓励学生走上前来,张开嘴,将它们的情感表达出来。特别是一些学生,由于很少接触学习之外的活动,对这些事物往往会有“怕”的念头,克服心理的障碍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模仿开始,慢慢融入学生自己的东西,或者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最喜欢的明星是谁,他有什么品质是你所不具备的等等,逐渐的引导,会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

另外,前文所提到的书法,在学生的众多爱好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可以在班级组织一个书法爱好小组,定期在班级对评选出的好的书法作品进行展览等。当然,也可以提倡学生学习创作小说等其他文体。这些虽然不是初中语文教学所要求的,但韩寒的成功也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效仿,我们可以借此鼓励我们的学生进行创作,既锻炼了写作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措施;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97(2012)08-0085-01

一情境导入

1.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时空跨度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很多内容不是中学生阅历中的。教学新课时,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

2.绘声绘色,优化情境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境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但是,教材不是影视文学,无论作者描述如何精彩,感情如何丰富,如果教师不去点拨、渲染,学生不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也只是一些语言符号的整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并运用讲述的方法,把教材的语言化为教师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涓涓的情感细流的沐浴中受到艺术感染,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从而达到精神的恬淡与从容,思维的明晰与开阔。

二注重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统一文本的兴趣,统一问题的体悟可能是不同的,学法也是各异的,表达也是有差别的,教师就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思考,充分展示个性和智慧,能动地谋求自身发展。让每个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对文本进行品读、分析,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都能感受文本,读出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比如鼓励学生针对文本就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或力所能及的某一方面进行品读或就文本所想到的感兴趣的某一话题作分析,发表见解。结果发现,学生有的分析文本的语言、有的分析人物的精神思想、有的分析地区环境历史与人物特点的联系、有的对标题的内涵及文本的主题作分析、有的分析文本的结构、有的联系到了相关的文章……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都有动力做,忙得不亦乐乎。阅读不是做广播操,教师只有为学生搭建好平台,学生才能达到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共享、共鸣、共识、共进。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一种师生平等和谐的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震颤,进而迸发个性阅读的火花。

当然,个性化阅读,强调的不仅仅是个性,共性的理解是绝对不能丢弃的,只有阅读者尊重文本,尊重作者,才能真正“我心知他心”,才算是真正理解了文本。

三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将书本看作“死”的东西,并不注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流,学生接受教师教条式讲解,对中心思想做单一把握,对段落、层意的理解上众人一辞,缺乏新意,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够让读者自己与作者本身建立起很好的交流渠道。新课要求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对文学作品研读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四注重学法指导,创设超市式学习平台

“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教”。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变化是角色的转化,教师不再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教法,更要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地实施举一反三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设计、练习、探究、评价和思考地进行创造性学习,从方法上探究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与原理,掌握如何运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提高自学效果,促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不妨模仿超市的自选方式,开展自由选择式的学习活动。它并不是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而是老师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校的条件,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层次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的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由学生(小组)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安排学习进度、自己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完成学习的同时,各取其乐,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的发挥。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篇5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一、正确把握和落实“三维”目标,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1版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但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都只是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过分偏重于相关“双基”的训练,从而取得高分,考取重点高中;往往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对此,我们应予以纠正,努力做到:第一,端正思想认识,认清“三维目标”不是割离的、孤立的,而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它的实施不是单纯的三维之间的相加,而是一体化的融于阅读教学之中,逐步实现的。第二,在具体实施时,要选择好阅读教学的突破口,瞄准知识点,采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第三,对学生的阅读评价时,不单纯的依靠卷面分数,还应结合其他诸多的因素,采取综合性、鼓励性评价。如学生在阅读时表现出来的活跃、兴奋、激动,哪怕是读后的体味到的痛苦、悲伤等等;再如,学生即兴的独特见解、阅读质量的点滴进步。所有这些都可作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是否达成的依据之一。第四,注重教学中的“练”,即注意练习的内容、练习的范围、练习的指导性和前瞻性以及练习的扩展度把握,这样才能使学生真实把握阅读的命脉。

二、把阅读的舞台让给学生,聚光灯对准学生,使之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

就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发现仍有许多老师抱着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阅读教学。从他们的备课和课堂实施来看,主要表现在:部分老师把课堂要提问题及其标准答案,以及为了得到这些该做哪些相关提示,都“辛辛苦苦”的写入备课中;教学时,他们普遍都是采用“谈话”导入,预设好“全套”引诱学生“跳入”,一旦学生“不入套”,就慌了神、跑了题、误了时,这样的“请君入瓮”法,完全使学生处于消极的、被动的、压迫式的接受状态,日久天长,学生的个性和灵性、智慧和创造就会被“毒杀”。就此种阅读教学,急需改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阅读教学中到底“谁是主宰”呢?毋庸置疑,学生是主角,发展的人。2011版新课标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让学生真正实现自己的“阅读梦”。教师应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一是缩短自己在阅读舞台的滞留时空,让学生站稳、站足阅读舞台,让他们有富裕的阅读时空,促使他们主动的、专心的、积极思考的读,在读中和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品味和理解,最终提炼独特的带有个性色彩的感悟。二是给学生架桥铺路。所有阅读的文本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和反映,学生对此没有感知或毫无知觉经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服务,如情境的创设、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要求是电子白板的使用等等,启迪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的记忆和思考,或激发学生的想象,促使他们利用长期积累的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去解读课文内容。三是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任何一个人,特别是学生这个群体,都需要最起码的“心理安全”。为此我们需要真情、真心去唤醒学生的思维,克服和避免过去“死板式”的教学,努力给学生营造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场境,使他们静心的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自我以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如上述所言,才能保证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

三、教师应扎实的转变导学方式,保证阅读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教学效益的提升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师资队伍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不断陶冶情操,拓展知识面。同时,明确提出了要多阅读,少做题,课外阅读的总量要达到145万字。农村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制约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够

在农村语文教学中,首先,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仍然是以传统教学为主,语文课堂较为枯燥平淡,无法开展新课标要求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其次,农村语文老师教学方法单一,仍然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阅读的内容仅仅是教科书上的内容,且由授课教师决定。总体上说,农村教学环境较差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间接制约了阅读教育活动的开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为追求高升学率,只是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练什么。

2.阅读时间较少

首先,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有沉重的课业压力,在农村更是突出,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老师和家长都对他们寄予厚望,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每天要完成很多课下作业,完成布置的作业已经占了学生大多数的课余时间,何来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呢?其次,有许多农村中的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出门打工赚钱,家中只剩孩子和老人,这时农村的留守儿童就要承担家长的责任,完成家务照顾老人,根本没有闲暇的时间进行阅读。最后,总体上说,农村初中语文阅读的环境较差,学生既没有时间进行语文阅读,也没有阅读的平台。

3.没有充足的阅读资源

首先,在许多学校中,没有充足的语文书籍供学生阅读。有的学校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在学校中设置了图书馆,但是并没有在实际中开放方便学生的阅读,而有的学校存有的书籍较陈旧,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大,那这样的书籍也就没有阅读的必要了。其次,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不高,学生的课余生活被网络、游戏和玩闹所占据,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没有用处。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只需要学好语文课本即可。

二、解决建议

1.构建现代化的师资队伍

(1)学校要对现有的教师结构进行分析,对那些业务能力不强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并在培训中转变思想,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其他的老师要鼓励他们自我更新,因为语文涉及的知识相当广泛,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风俗人情。作为语文老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关注生活中发生的热点、焦点。通过不断的自我更新,优化已有的知识结构。

(2)积极引入各层次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政府为提高农村的师资水平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这个计划从各个方面总结了怎样吸引人才到农村任教。计划指出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人才引入计划,为乡村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的毕业生。

(3)教师职称不断向乡村教师倾斜,给予乡村教师更多职称上的晋升机会。适当扩大特岗教师的招聘。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前来任教。如,高校毕业生在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后,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的优惠政策。

2.加大政府的支持,增加教学可用工具

农村语文阅读教育要更好地开展就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政府的大力支持,改善农村语文教学的各项基础设施,增加语文阅读教学可用的工具。通过对多媒体的普及,改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可以利用ppt将教材中涉及有关表现安塞腰鼓的场面展示出来,使学生可以直面教材内容。通过运用新型的教学工具,增加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3.创造阅读的条件

教师要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并鼓励课外阅读。虽然现在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但是并不能完全没有阅读的时间。教师要适当减少每天的课业量,或是将课外阅读作为作业留给学生。为保障学生进行阅读,要有充足的阅读资源,教材是不能被忽略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在阅读,老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和名著导读部分,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很好的阅读素材。或是在班级设置阅读角,将买来的书籍和学生捐赠的书籍放在阅读角里。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开放图书馆,鼓励学生借阅书籍。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基于其自身的特点,现在还有许多制约其发展的问题。我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政府大力度的扶持,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最终会被克服,形成现代化、科学性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篇7

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灵魂。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习惯,增强自身的语言沉淀,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净化自身的心灵,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并为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都是在说读书的重要性。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增强自身的语言沉淀,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净化自身的心灵,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并为以后的生活、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比如,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和课堂集中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自主体验以及语言的内化训练却缺乏相应的重视。这些不但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也会降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1.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由于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中依然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有人说语文教学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所要教学的知识点很多。因此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套路讲解,逐段分析课文,咀嚼、品味和领悟,这样只是单纯地在形式上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并不能够达到有效性的教学,这种做法会在某种程度上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影响其对阅读的兴趣。其次是阅读教学手段过于形式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等新的教学手段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兴趣带来了极大变化,但是正因为如此,一些教学研究者也迈进了将多媒体作为评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唯一标准的误区,这不仅会对原本的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造成干扰,也会使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变得形式化,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最后就是阅读教案过于艺术化。由于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规范的过分迷恋,对新课程的理念又把握不到位,所以往往对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显得太过理想化,进而导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根本达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得不到培养和提高。2.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成因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具备工具性、人文性这两大基本特点;它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能力,了解过程、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在现在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却过分地强调它的人文性,认为人文性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对它的工具性视而不见;这样忽视该学科的特点和实际,只会将文章的研读时间不断缩小,不遗余力地围绕着毫无价值的延伸和拓展进行转圈;这样学生既没读懂文章,又没体会到语言美。二、强化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1.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激发创新思维在现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当其冲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浓厚的阅读兴趣;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教学者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情景的引入和再现,这样就可以弥补学生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升阅读兴趣,以便快速地融入学习的氛围中去。其次,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可以培养学生摘抄、做笔记的习惯,这样才会使学生们的知识面得到扩展、知识量得到积累,进而更好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再如,可以培养学生朗读、背诵的习惯,以便他们的记忆力得到加强、语感得到提升。最后,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弥补学生不足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在和学生互动的基础上不断创设各种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促使他们创新思维的形成。2.明确教学目标,优化和改进阅读课堂教学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保证。由于阅读教学的模式多种多样、方式灵活多变,因此教学者可以在参考教学内容和目的的基础上根据对象的不同对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状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制订完整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使得语文阅读教学变得富有成效。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内容,阅读教学应该将目标定位为树立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其阅读能力。做好阅读教学有很多的途径,教师只有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才能确定具体的实施策略。由于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它需要不断地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和改进。贯彻新课改的理念,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精神享受,在读中感悟和提升,积累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显著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篇8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更要注重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也就是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同语文教材中所透露和表现出来的观点,如美、善、丑、恶等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学生很难分清真假或辨别是非,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分清好坏,汲取文章中表现出的精华,去掉文章中的糟粕。当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不良的或者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分析和纠正,引导学生逐步往好的方向转化。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富有正义感和强烈的责任心,具有自立、自强、自信、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所以,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利用教材中渗透出来的优秀品德,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提高语文文化素养的同时,提高个人修养。

二、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培养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生命的感情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初中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特别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学生,又因为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缺少朋友,生活圈子受到限制,容易产生孤僻、不太合群的个性,精神世界十分贫乏,容易失去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产生自我摧毁的倾向。因此,教师要借助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开导,让学生重新点燃生命的希望之火。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紫藤萝瀑布》一文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文中有一句话特别值得品味,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由此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乐观地去面对一切挫折,在挫折中奋勇前进。

2.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就是一种爱国、爱家乡的表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文章内容中的具体人物形象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形象鲜明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中受到感染,它与一般的政治课上的说教是不可比拟的。只要教师能适当引导,很自然地就能激起学生对祖国和家乡强烈的热爱之情,产生自强不息地奋斗的动力。例如,在教学《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时,可以通过祖国深厚的文化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飞红滴翠记黄山》《岳阳楼记》,可以通过作者所描写的黄山和岳阳楼的绮丽风光,来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和欣欣向荣的面貌,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对学生进行美德方面的培养

1.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虽然人们都过上了好日子,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还是不能忘记优良的传统美德,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更要懂得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要学会节约,要懂得不断奋斗,在奋斗中成为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的内容是反映传统美德的。例如教学《多收了三五斗》,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艰难,更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教学《俭以养德》,让学生明白节俭的重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2.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品德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另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这也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之一。教师只有引导得当,才能让学生乐意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例如《窗》中描述了一个濒危病人给另一位病人讲述捏造的“窗外景色”,只希望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这篇课文特别感人,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很有教育意义,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助人为乐的品德。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现状解决对策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由于受到自然条件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很多地区没有能力建立校园,而且农村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且传统观念浓厚,致使无法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教师对新课程标准难以驾驭,以至于教学方法仍然处于较落后状态。本文将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介绍,并且针对问题提出几点有效对策与建议,从而有效改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一、浅谈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较落后。许多语文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本阅读、课文理解上面,而没有将开发学生们的智力以及想象力作为教学重点,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致使他们在人才竞争中惨遭淘汰。另外,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低下,就目前农村教学活动来看,很多非专科毕业的大学生走上讲台,以至于将错误、偏执的观念传授于学生们,这样不仅不利于开发学生们的智力,而且还极易指导学生们走向错误的人生道路。

2.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无法驾驭。当今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为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学生们高尚的品格,进而满足当今社会型人才标准的需求。然而目前语文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思想以及落后观点的影响,以至于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难以驾驭,很难应新课程标准而改变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试析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滞后的主要原因

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目前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尤其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更加低下,以至于农村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师队伍水平落后,致使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受到一定的阻碍。另外,教师长期受到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上观念落后,以至于他们不愿意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致使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素质综合能力均得不到提高。因此,需要探讨一些有效方法以及对策来解决目前农村语文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推动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与落实。

三、探讨改变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有效对策以及建议

1.扩大师资及其队伍力量。首先,要积极引进专业学科毕业的大学生,并且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以及教学能力考核,使得教学教师能够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要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队伍水平,从而为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2.教师需要不断地增加自身阅读量。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文学方面的阅读量,并且将自身所阅读的文学信息传授于学生们,使得学生们在有限课本资源的背景下能够获得新的文学“血液”,从而使得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的熏陶,进而为学生们形成高尚品格打好基础。

3.积极应用当今科学技术产品以优化语文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当今科学技术产品来优化语文教学现状。例如多媒体网络,可以通过自动播放教学情境以及动画,加深学生们的学习印象;同时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并且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进而全面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本文将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且将目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滞后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以及建议,以期全面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进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继而推动素质教育政策的开展与实施。另外,笔者希望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教育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最终全面提高我国的素质教育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娟邓晰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

初中语文教学措施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情感教学融合措施

一、前言

传统教学过度侧重考试成绩,进而一味向初中生灌输英语知识,学习氛围比较枯燥,而且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初中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难以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而研究表明,情感教学正是弥补以上缺点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初中生的积极性,同时强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进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在分析情感教学的基础上,分析初中英语教学与情感教学的有效融合措施。

二、情感教学概述

情感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材知识,密切关注学生情感,而且充分运用其中的积极情感因素来解决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枯燥、学习消极等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研究表明,此种教学方式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传统被动学习的局面,进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中。因此,此种教学方法已经普遍应用在语文、生物、英语等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于此同时,实践证明,此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具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道德水平的效果。在初中生英语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感教学,可吸引初中生的关注,传授英语知识,增强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进而改善英语学习积极性不强的情况。情感教学不仅是教学的手段,而且也是教学的目的。初中英语教学的总体情感目标为“toarous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moreamazingthings;todevelopteamspiritandtheabilityofcommunication.”

三、初中英语教学与情感教学的有效融合措施分析

1.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过去课堂往往是教师一味地在讲台讲解知识,课堂以教师为主,不利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情感教学并非如此。在情感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课堂角色,强化与初中生的情感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变得更加和蔼,构建新型关系。这种新型和谐关系是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情感教学的重要措施。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初中英语教学中,对于第七单元国家和语言教学,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向初中生播放一些关于世界的图片与视频,初中生对外国的风景、语言风格具有一定的了解。而播放过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讨论,而且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但是无需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且注意引导初中生进行思考,可以给出organization(组织)、economic(经济的)、cooperationnation(国家)、Colony(殖民地)、dressmaker(女装的裁缝师)official(正式的;政府的)goinfor(从事;参加)等比较难的词语。这样可有效增强师生间的互动,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

2.创设良好情境。在情感教学中,创设情境具有极其重要。良好的情境可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营造有效学习环境。由于现代教学技术不断改进,因此教师可通过录像、多媒体等手段创设良好英语学习情境。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第六单元“aGReatmYSteRY”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播放关于教材中的相关视频,教材中涉及“theamazonForestmonster”、“Scotland.”、“theLochnessmonster”、“hugerobot-likestonestatues”等景点及景物。为此,教师可播放电影《尼斯湖水怪》、《木乃伊》等,进而帮助初中生了解尼斯湖、半身人面石像等,这样可以扩大初中生的视野,而且使得更加有兴趣学习英语。

3.发挥角色扮演的作用。通过角色扮演可帮助初中生进行想象,同时也有利于帮助他们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角色扮演可充分利用初中生爱表现、好动等心理,而借助角色扮演可充分利用教室中的工具、水杯、书包等物品设置有关情境,提高初中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例如,对于itthereapostofficenearhere?(这附近有邮局吗?)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出policestation、street、postoffice等关键词,然后鼓励初中自由选择不同角色,例如问路者、警察、司机、邮局工作人员等角色,设置一定的情节,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初中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充分运用教材中的behind、on、under、near、betweenaandB、onthestreet、acrossfrom、infrontof等重要词汇,培养学生参与及合作的习惯,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本文认为情感教学可活跃教学氛围,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解决学生消极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题,改善师生关系,对于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而将其融合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措施包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良好情境、发挥角色扮演的作用等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