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信息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4:56

企业网络信息化篇1

一、会计信息网络化的实现

(一)建立有效的网络财务系统

会计信息网络化下的财务系统(网络财务系统)是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全面实现各项财务管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是对外安全、高效、便捷地实现电子货币支付、电子转账结算和与之直接相关的财务业务电子化,对内有效地实施网络财务监控和管理的系统;是一个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一体化、集成化管理的大型应用软件系统。网络财务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财务业务处理网络系统、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和财务决策支持网络系统。网络财务系统是对财务运营结构的创新和价值流的实时反映系统;是连续的财务监控和快速的调整反映系统;是虚拟运营的财务管理系统;是财务挖掘和充分利用系统;是企业主神经系统;是打破地域的限制,加快资金周转的系统;是货币和票据电子化系统;是财务信息和财务业务的扩展系统。

(二)建立适用的核算方法和灵活的账户体系

网络时代会计业务将更加复杂化,会计信息用户需要直接接触基本的会计信息,会计方法必须尽可能采用具有一般可理解性的概念结构。为此,必须在原有账户体系基础上,极大地扩展和改造,并采用一种与计算机网络处理的特点相适应、较为灵活的账户体系结构,实行动态实时控制及动态的信息列报。

(三)采用多种形式信息披露

网络会计的财务信息报告将借助网络系统的优势,采用实时联机报告形式,对内是与各种业务的实时处理与控制以及实时管理相结合的信息交流,对外则是与各种外部业务及活动相关的信息交流以及面向外部用户的信息披露。信息集成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存在形式,是决定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关键,也是会计处理的关键。信息集成是针对不同用户、不同决策目的,具有不同时间、内容及形式特征的信息集合,时点基础的动态报告系统。采用时点基础会计处理,用动态方式反映财务情况。方便用户随时进行动态查询,也可以在动态连续中自由地截取某一时段进行动态基础上的提供定期报告。提供便利的双向交流。会计主体将不再是唯一的财务信息提供者,包括财务分析专家、用户在内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一定形式提供历史资料,分析或预测信息,会计主体同样可以从这些信息的使用中极大地受益。各种形式的信息查询成为会计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查询的过程也就是会计主体了解用户需求的过程,各种与外界相关业务的处理过程也是一个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

二、会计信息网络化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一是在归集、加工、披露会计信息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会计的记录、报告等基本职能。会计所需的原始信息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实时在线录入,可以由计算机进行分部或集中处理,并按选定的会计政策和报告格式自动生成不同类型的会计报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计可以完全被计算机所取代,仍有许多重要的“后台”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完成。如在信息归集阶段需要会计人员对数据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与确认;在加工与披露阶段需要会计人员面向顾客(信息使用者),按需提供信息产品(会计报告),即除提供通用会计报告外,会计人员还要按顾客的不同需求,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提供适合不同决策需要的会计信息。

二是针对企业管理的需要,发挥会计人员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突出其辅助经营决策的职能。与传统经济时代相比,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的理财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工作的重心也相应发生转移,除了发挥会计的记录和报告基本职能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其参与管理,辅助决策的职能。一方面,参与管理和辅助决策是网络经济时代会计重要性更突出的体现,另一方面,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运用又为会计人员参与管理、辅助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有助于会计人员更好地发挥其职能。

三是网络财务模式下,会计人员既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系统的维护者。在系统开发初期,会计人员应充分考虑本单位经济业务与管理活动发展的需要,参与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基础上进行系统优化,兼顾会计信息系统的通用性与专用性。在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之后,应由专职会计人员进行系统维护以保证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此外,网络经济时代加强内部控制具有更加紧迫和现实的意义,网络财务带来内部审计工作的变革,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从而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是网络经济时代的会计人员应该具有全局观念,要从企业战略全局出发,发挥财务战略与研发战略、采购战略、生产战略、营销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的协同效应,为实现企业价值链各环节的一体化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发挥会计人员的作用。

五是互联网使企业边界进一步扩大,网络公司这种虚拟组织形式的兴起不仅带来企业组织理论与管理理念的巨大变化,而且对传统会计与审计理论和方法都带来巨大冲击。网络经济时代企业有形资产的比重相对下降,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越来越重要,衍生金融工具广泛运用,社会责任意识逐渐加强,这些变化都为会计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三、会计信息网络化的风险防范

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地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和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为了保证网络财务系统的安全运行,企业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一是组织与管理控制。包括适当的职责分离,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控制好硬件软件的安全等。二是系统开发控制。它应贯穿于系统规则、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测试与维护的各个阶段。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控制开发进度、测试网络在线功能、在线修补与升级等内容。三是日常操作系统管理控制。包括制定上机操作规程,加强系统人员的操作管理,建立计算机访问授权和身份认证制度,建立安全稽核机制,设置安全检测预警系统等。四是应用控制。包括网络会计系统的数据传人、通讯、处理和输出环节所采用的控制程序和措施。具体而言,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构建内部控制保障体系:

(一)加强岗位管理内部控制

建立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定人员、定岗位、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利于会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有利于落实责任和会计人员钻研分管业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信息化会计岗位可设信息财务主管、会计核算软件操作、审核记账、信息维护、数据分析、会计资料保管、软件开发等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要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尽可能保证不相容职能的分离,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二)加强会计信息网络化操作管理控制

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该引进科学、完善的成熟管理软件;根据系统支持的不同模块软件进行分工,从而起到各部门之间权利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作用。一般来说,单位的软件控制主要是局域网组成的服务器、poS机等。可以结合本单位的特点,根据数据库良好的保密机制以及采用访问控制、口令控制技术等方法,形成以服务器上运行的数据库系统为中心的网络系统;设置权限,方便各级领导及职工查询有关财务数据,从而对单位现有的财务状况及未来的发展潜力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控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计算机正常运行是进行会计信息化的前提条件,经常对有关设备进行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整洁,防止意外事情发生;二是要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介质存放的数据要保存双份,备份盘应该定期复制,以保证数据不被丢失;三是在会计软件修改、升级和硬件更换过程中,要制定保证实际会计数据的连续和安全的工作程序,并有专人进行监督;四是要健全必要的防止计算机病毒的措施,预防、检测、清除计算机病毒;五是要制定会计信息化系统发生意外事故时会计数据的维护制度,以解决因意外事故而使数据混乱或丢失的问题。

(四)建立信息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对存档的记账凭证要检查录入人员的签名或盖章、稽核人员及会计主管的签名或盖章;

(2)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管理要防磁、防火、防虫等并定期检查,防止由于磁介质损坏,使会计数据丢失;

(3)尽量采用光盘存储会计数据,少用软盘存储会计数据;

(4)会计档案资料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5)各种会计资料未经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本单位;(6)经领导同意借阅的会计资料,应该履行相应的手续,经手人必须签字。磁介质会计资料归还时还应检查病毒。

(五)加强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控制加强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应从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动用系统各种资源、减少因外界因素导致计算机故障等方面人手。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

(1)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务专用电脑;

(2)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在网络财务系统中设置多重口令,对用户的登录名和口令的合法性进行检查;

(3)合理设置网络资源的属主、属性和访问权限;

(4)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

(5)审计与跟踪,包括对网络资源的使用、网络故障、系统记账等方面的记录和分析。

通过上述技术可基本确保财务信息在内部网络及外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

除采取内部控制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外,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同时,在财务软件中应提供周到的强有力的数据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存储的安全性、数据操作的安全性、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以及数据运用、查询、分析时的安全性。可参考的技术有:

(1)防火墙(HRewaLL)。防火墙是建立在内部网和外部网接口处的访问控制系统,它对跨越网络边界的信息进行过滤,从而为企业设立了一道电子屏障。

(2)加密技术。现代加密技术可分为对称加密(互联双方公事一把专用密钥)和非对称加密(即一把公钥和一把私钥)两大类。其中非对称加密有效解决了密钥分发的管理问题,特别适合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环境。

企业网络信息化篇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管理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逐步建立了网络信息化平台,以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有效收集,为企业的运行和发展提供有效依据。但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企业信息数据容易遭受到网络攻击或窃取,即网络安全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非常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对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推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1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

1.1外部因素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例如,企业在进行市场竞争时,需要获得大量准确的信息并保证其安全,但一些不法分子应用网络攻击和非法链接等方式获取企业内部大量信息,并将此类信息在市场中出售牟利,这种情况的出现加剧了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程度。

1.2内部因素

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没有对自身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没有采用高质量的信息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网络信息防护,使网络黑客应用网络病毒和信息窃取手段,轻易获取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数据。同时,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也没有受过良好的网络信息安全培训,在应用中存在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企业的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提高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的方法

2.1加强企业信息化系统的管理

企业需要在信息化建设中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质量和水平,提升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效率。具体来讲,首先,企业需要树立起网络安全管理的意识,对工作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及时处理,建立完备的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对企业运行发展中的重要信息数据进行集中性保存。其次,定期对企业员工开展网络安全培训工作,提升员工信息化系统规范操作的能力,对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并做好多重备份工作。最后,企业员工应定期使用网络安全软件对操作环境进行检查,有效处理和抵御各类网络病毒的攻击和入侵。

2.2应用有效的数据信息加密技术

企业需要应用有效的数据加密技术,提升网络信息管理质量和水平,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更好的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为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打好基础。第一,企业需要有效的应用链路加密、节点加密、端对端加密等多种技术,提高企业网络信息加密的强度,为重要的业务数据和信息做好保护。第二,企业需要在应用网络信息数据加密技术的同时,对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切实有效的存储,使其具有完整性,为提升企业数据信息安全水平打好基础。

2.3部署高质量的安全防护软件

企业需要合理应用各类的防护软件,提升自身网络信息安全的强度。例如现在已经普遍应用的360安全卫士、腾讯电脑管家、金山毒霸等,合理应用可以提高企业整个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质量,同时对外部的非法链接进行有效抵制,对网络病毒攻击和入侵进行有效预防。

2.4设置必要的安全管理权限

企业需要依据自身的需求,建立严密、分层的安全管理权限系统,对登录到系统中的用户进行严格的管理权限设定。通过这种方式,使操作系统或应用系统的用户,需要掌握不同的权限密码才能进行不同权限的操作、进行数据信息的获得,然后进行这些数据信息的应用。

2.5配置防火墙和访问控制模式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需建立高效的防火墙系统,设置专业化访问控制模式,提升网络信息安全能力,有效抵御各种网络风险,保障企业的内部网络安全。

2.6信息隐藏模式的有效应用

企业可以有效应用信息隐藏技术,提高网络信息安全质量和水平,保障信息及数据安全。例如,采用高效的编码修改方法进行数据嵌入,如矩阵编码,其可减少修改幅度;扩频嵌入,其使编码更加专业化、高级化、复杂化,很难进行破译,降低密文信号的能量,使其不易被检测到,增强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这些模式有利于企业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有效抵御,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实现企业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3结语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企业应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保障企业网络和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最终为企业实现良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程华.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民营科技,2016(1).

[2]李永湘.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科技资讯,2016(8).

[3]王静.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6).

企业网络信息化篇3

统计反映企业发展成果,服务企业发展决策,引导企业发展实践,监测企业发展进程。统计网络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收集、传递、处理和存储各种信息数据,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统计信息数据的共享,使统计的信息数据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的动态过程。企业统计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包括:外部网络系统、软硬件配置的物理层;数据信息处理、内部传递系统等应用层;统计信息的采集、储存等协同运作的数据层。这些都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统计工作的网络信息化,统计部门按工作内容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管理信息化,以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当前,随着我国统计改革的深入与发展的加快,统计网络信息化已融入政府、企事业单位统计的各项工作与各个环节,网络信息化手段已经从辅助性工作向统计业务的核心工作转变。因此,根据相关理论与实践,探讨企业统计的网络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企业统计工作网络信息化的困境

(一)网络时代统计信息的安全问题突出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企业网络和数据信息面临的泄密、窃密问题日益严重。例如,2013年2月中国人寿“众宜风险管理网”的网站泄漏中国人寿的客户信息,数据库中公开保险保单多达近80万页。信息安全正在成为一个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统计工作无疑可以加快统计速度,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存在统计数据信息的安全问题,在数据的处理、传递、保存过程中,存在着统计数据泄露、统计数据库损坏、统计信息网络瘫痪等潜在隐患,这些隐患与问题的后果十分严重,甚至可能是无法挽回的。由此,网络时代统计信息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企业统计工作者的警觉。

(二)统一的网络信息化标准缺失

我国企业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由于受到资金投入的限制和统计标准不够统一,企业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统计标准化、规范化进程缓慢。网络应用系统建设不足,全面支撑企业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还没有开展,各个行业的统计报表格式、统计标准、基本统计单位存在不能衔接与统一的困境。与此同时,不少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观念较为落后,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系统的考虑与规划,没能将网络信息技术与企业统计工作相结合,建立起规范的统计工作标准流程。造成统计信息系统内部存在“信息孤岛”、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网络信息化统一标准的缺乏影响了统计数据的交互共享,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统计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

(三)统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升级不够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数据库技术的普及,不少企业在通用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大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企业的pC机、服务器等各类设备也进一步提质。但大部分企业统计工作的网络信息化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对统计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升级重视不够,尚未建立稳定的运行维护模式,缺乏必要的日常安全运营监控手段。应用系统、数据库未能实现及时的维护升级,关键的信息系统、区域和设备日志、警告与性能记录保留时长不够,集中监控统计数据信息的快速响应机制缺失,更使得统计运营工作大多在无序和被动的状态下进行,难以及时解决统计信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与故障。

(四)网络信息化专业人才稀缺

统计工作网络信息化的建设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统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统计和计算机技术是两门专业性强、技术难度高的学科,统计工作的网络信息化不仅需要专业性人才,更需要既懂计算机网络又懂统计业务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计算机人员不懂统计业务,统计人员又难以驾驭计算机网络的困境,能将统计业务与网络信息化联系起来的复合型人才稀缺。这使得网络信息化应用过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与难题难以及时解决,极大影响了企业统计工作网络信息化进程的整体水平。

三、推进企业统计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的举措

(一)建立完备的统计数据信息安全体系

企业在统计工作网络信息化的建设中,应严格遵循国家有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明确和完善统计数据、统计信息的安全域划分,以及统计数据的监察、安全审计等体系系统建设。与此同时,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要不断加深的信息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观念,培养员工树立起信息安全责任心。让信息边界防护深入部署到每一个基层单位、每一名基础员工的工作职责当中。在企业内部制度、人员管理、系统建设运营等方面,做好规划与保障投入,建设完备统计数据信息安全体系,统筹应用防火墙、身份鉴别、边界防护、漏洞扫描、安全审计等子系统,确保统计数据信息网络的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

(二)推动统计数据信息的标准化建设

统计网络信息化的核心是要建设统一的网络系统和数据中心,这需要有统一的统计数据标准和规范的统计业务流程来保障。因此,企业的统计工作要以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为依据,制定科学有序的统计管理制度和流程,建立标准的运行维护与服务模式,统一标准、指标和口径。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构建起标准的实时监控系统,对统计系统的业务流量,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的运行负荷状况,数据库与存储情况等进行实时的自动监测,实现统计工作网络运营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及时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统计网络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真正充分地发挥统计网络信息化的积极作用。

(三)注重统计网络设备与系统的维护升级

统计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简单地购买一些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制定一些标准、建立一些通信网络就能实现的。还需要从多方面出发,整合统计数据资源,加强信息化基础性建设工作,特别不能忽视的便是网络设备的日常维护与升级。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一定要转变“轻软件重硬件”和“急用先上”的观念,务必建立好统计数据库和基础的统计业务平台,随后再开发统计应用系统,并随着统计工作的发展变化,维护好企业的网络资源管理平台、网络存储系统,及时更新和升级网络基础设备与统计应用程序。建立健全设备配置、软件更新、应用支持等环节的配套支持,保证统计网络信息系统稳定高效地运行。

(四)大力培养网络信息化专业人才

企业网络信息化的建设,依托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吸引高技术的计算机管理、网络管理和数据库管理的核心人才加入,是推进企业统计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逐渐完善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专业人才,使之成为企业统计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企业要大力培养一批既懂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又具有统计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建立良性的用人机制,定期地对他们进行统计分析软件、数据库、信息化应用、信息安全和网络管理等内容的培训与进修,真正地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与信息化应用水平,为企业统计工作的建设构筑全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企业网络信息化篇4

【关键词】网络化;企业;人事信息管理

一、网络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网络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步应用

网络开始应用于企业人事信息管理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但是由于当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还处于低级的阶段,因此,许多技术条件还都不成熟,这就限制了网络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当时计算机网络在这方面的应用还仅仅局限于员工工资的结算、人事信息的统计等非常简单的环节中,因此我们将这一时期网络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称为初步应用。

(二)面向事务处理阶段

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有了新的发展,在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出现,它除了能够进行工资结算和信息统计以外,还能够对员工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之所以称其为面向事务的处理阶段,是因为这一时期最大的进步是人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本单位员工的信息进行维护、统计和查询等事务性的工作。

(三)面向决策阶段

1990年代以来,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这主要是由于这一时期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而导致的。在这一阶段内,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更加升级,逐渐转向人力资源规划、员工的招聘和培训以及绩效管理等方面。因为这一时期网络化的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因此我们称之为面向决策的阶段。

(四)逐渐成熟

进入本世纪之后,我们对网络化的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要求更加高了,不仅要支持人事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还要求加强上下级之间的纵向配合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配合,同时更加强调对员工实行动态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能够更加全面的开发人力资源。

二、网络化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当前网络化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当坚持开放、自动、安全、可靠、高效、共享等原则,能够及时更新数据,为企业人事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和依据,同时要进一步实现企业人事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一)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对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经济的可行性,人事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一定的经济支出,因此,企业应当事先进行一定的调查,确定具体的投入金额,考虑是否值得进行系统的开发和研究;其二是技术可行性,当前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据库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进步,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日趋丰富都为系统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其三则是管理和运营上的可行性,是指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现存的人事管理是否会造成影响,这种改变能否被企业员工所认可,同时管理人员对这一系统的态度如何,是否同意实施这一系统,如果不能得到员工和管理人员的支持,那么这一系统不管设计的多完善,被闲职的可能性都很大,因此企业在开发和研究网络化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前应对其可行性惊醒分析和研究。

(二)系统应用结构的设计

在对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时,要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软件来构件平台,使其具有开发简单、成本低、共享性强、分布性强、维护和升级方式简单的优势,能够适应企业对信息系统的各种要求,同时因为其不需要开发客户端软件,可以跨平台操作,任何一台装有www浏览器的计算机都可以访问系统,又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充性,还采用防火墙技术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保障,因此是当前企业进行人事信息管理的最好选择。

(三)信息管理流程的设计

当前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企业人事管理的各个流程,从员工的招聘到员工的辞退和离职都会产生许多的人事信息,网络化下的企业人事信息管理应当对这些信息进行动态化的管理,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和有用性。当员工通过招聘进入企业后,人事管理系统应当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录入,包括其婚姻状况、身份证号码、毕业院校、所在岗位、职位、学历、专业等等,对其基本信息进行采集,方便以后对信息进行搜集和分类;同时对员工进入企业后的工作和表现也要记录,如何时参加何种培训,定时对考勤信息进行汇总,还有对其的奖励和处罚,在企业内部职位的升降都要进行信息的录入,这些信息都是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的依据。同时应当将员工的招聘、升降、离职这些变动与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结合在一起,例如,当员工的试用期满正式签订合同时需要先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上进行申请,填个人信息,同样,当其辞职时也需要先在人事信息系统上申请后才能正式离职,通过这些能够更好地对员工的人事信息进行管理。

(四)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应当包含以下三个模块:其一是人事信息管理模块,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学习的情况、工作的简历信息以及进入企业后的职位调动、奖惩情况等等,这些数据应当是动态的,在客户端能够进行修改、添加和导出等;其二是劳动合同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员工的劳动合同信息进行管理,能够进行劳动合同的查询,并提醒即将到期的劳动合同;第三个模块是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由系统管理员对人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包括权限的设置、数据的还原与备份等等,通过这些管理来加强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三、小结

本文所研究的网络化的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涉及到员工的基本信息、劳动合同信息及系统的管理等多方面,实现了对企业员工信息的动态化整合,使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快捷地开展工作,为企业在人事管理中做决策提供了可靠、准确的依据,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企业网络信息化篇5

电脑病毒、蠕虫病毒的侵害电脑病毒、蠕虫病毒一直以来都是危害网络安全的罪魁祸首,由于电脑病毒与蠕虫病毒具有较大的破坏性与传染性,一旦感染则非同小可。为此建立相应的防御机制是保护电脑系统,保护企业信息的重要环节。根据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系列杀毒软件可以相对较好的保护计算机系统,通过相应的筛选机制,有效的过滤与监控有害于计算机系统的电脑病毒与蠕虫病毒。木马病毒、黑客入侵的侵害木马病毒与黑客入侵不断会损害计算机系统运行,同时也对相应的客户信息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如战场的商场上,客户信息作为企业宝贵的财富,一直都是商家必争植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黑客盯上了这样的商机,潜伏在网络上,被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将黑手伸向了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将其运用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各个企业。从垃圾邮件,伪装软件到利用网络漏洞,系统后门等手段潜入计算机系统,危害企业与用户的信息安全。面对这样的情况,开启防火墙,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尽量不下载来历不明的软件、邮箱附件,则可以很好的降低黑客与木马病毒入侵系统,从而保护好相应的客户数据信息。系统不稳定引起的数据缺失计算机技术虽然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由于技术上难免的缺失与错落,有些时候难免因为体统不稳定造成数据缺失等问题的产生。这是基于硬件与软件的本身问题不可避免的情况。对于此种问题,适时对相应资料进行备份和保存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因为硬件与软件的不足造成的损失。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1.电子商务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为载体,在计算机设备的支持下,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模式。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要数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与阿里巴巴。前者通过消费者与消费者间的电子商务,后者则通过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形式,进行在线的网上购物行为。于此同时,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通过微博,朋友圈,微信营销等形式的电子商务也逐渐崛起。不拘于形式,通过网络构架的虚拟店铺,给实际经营者和构架相关网站的企业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2.各类档案的电子化档案电子化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应用过程,中较为热门且重要的一项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纸质企业档案,不断在书写时浪费时间,在管理时浪费空间,在查找时非常繁琐,并且从经济与环保的角度出发,也不利于今后的发展。相对的,将档案电子化之后,不受地域局限,不受环境影响,根据系统的搜索引擎,查找也相对方便。最有利的一点是由于不是纸质和手写,在保存时间上可以更加持久,在阅读时可以更加明晰,企业和客户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条件与特色,进行个性化的编辑整理,更加人性化。

3.财务信息网络化所谓的财务信息网络化,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将相关财务通过网络技术的共享性,统一进行核算、分析、预测、控制和监管的手段。在当今社会,企业公司已经不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小规模机构了,很多跨国企业和公司的业务拓展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由此财务信息的网络化就变得必不可少。通过网络连接达到财务信息共享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各地财务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出现,可以更好的更系统的管理统一相应的财务状况,及时进行分析调整。另外,财务信息网络化还有一项非常便利的功能,那就是结算支付电子货币化,这样大大减少了填写支票,汇款,现金流动的不方便。由于电子货币本身只是虚拟的数字,在企业之间流通方便,同时它也与实际的金融机构挂钩,从而保障了它的存在价值。

三、结束语

企业网络信息化篇6

【关键词】会计信息网络化;存在的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承载的信息越来越多、沟通越来越便捷,网络传播形成一个影响巨大的新型媒介系统,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时代网络经济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环境,为了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资源共享,网络会计应运而生,网络会计具有信息共享、设备共享、随时随地信息查询等优点,它弥补了会计电算化的不足,成为了信息时代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给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管理带来了难题和挑战。

一、会计信息网络化的主要风险

1、硬件系统方面引发的信息安全风险

会计信息网络化以后,集中的服务器承载着所有的信息资料,如果服务器一旦出现问题,则是整个网络的瘫痪,而且有些因素引起的硬件损坏是不可修复的。这些不安全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人为的故意因素,如直接窃走存储数据的磁盘或者计算机病毒的发作造成硬件损坏,造成数据灭失;二是人为的无意行为,由于系统操作人员对系统的不正确操作引起硬盘的损坏,从而造成数据的全部灭失;三是不可抗力形成的灾害造成整个系统的损毁,从而不可避免的造成数据的灭失。

2、系统软件方面引发的信息安全分险

会计系统中包含企业内部机密数据,但当会计信息网络化后,如果数据被非法窃取,则会导致重要信息的泄密,会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严重的经济损失。具体说来,会计系统面临的安全隐患主要体体现在:一是应用软件系统本身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只注重应用功能的开发,轻视甚至忽略安全问题;二是操作人员的蓄意破坏,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对程序做非法改动来篡改程序文件,修改计算机的运行路径等手段修改系统软件,从而破坏软件系统安全;三是黑客攻击,黑客能够非法侵入网络,同时篡改应用程序或是窃取机密数据。

3、人为因素引起的信息安全风险

企业会计信息网络化后由于信息的开放性和集中性,使得信息的人为不安全提高,表现为:一是通过破译密码非授权进入计算机,进行信息贩卖,获取不正当利益;二是不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引起的信息破坏;三是非法修改程序达到舞弊的目的;等等。

二、会计信息网络化的主要防范措施

1、完善软件功能设计,提高安全性能

对于软件的程序设计,不仅要重视功能的设计,同时要重视安全防护程序,如非授权用户提取数据,没有正确的验证口令,系统能够自动锁定并中断程序的执行。增加必要的保护功能在电源中断、程序运行中用户的突然干扰等非正常事故,能自动保护好原有的数据文件,防止数据破坏或丢失。

2、对用户实行严格的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对于用户的权限根据公司业务管理权限进行严格的授权管理制度,基础信息录入人员、审核人员、查询人员的权限要严格匹配,不得随意扩大权限,强制密码管理制度并定期更换,使每个用户进人系统时必须输人自己的用户名和口令,进人系统之后也只能执行自己权限范围内的功能,防止非法操作。

3、提高安全措施,使用有效安全密钥

为了防止黑客窃取会计信息或非授权者越权操作数据,必须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所有数据都进行加密。同是至少应两层加密,第一层采用标准SSL协议,以有效地防止破译和篡改等,第二层采用私有加密协议,以有效地防止越权操作。

4、完善日常的硬件管理制度

通过运行系统日志程序,系统会记录下所有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包括登录时间、使用的账号、操作内容等。日志程序定期生成报表,通过对报表进行分析,随时发现异常情况。为防止不能预料的系统故障或用户的非法操作,必须对系统进行安全备份。除了对全系统进行定期的备份外,还应对修改过的数据进行每周一次的备份。并且将修改过的重要系统文件存放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以便出现系统故障时,可及时地将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

5、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的重点应在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入侵。计算机病毒的防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加强内部网络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养成正确上网、安全上网的好习惯。其次,坚持使用正版的软件,不要使用盗版或来历不明的软件。再者,应该加强技术上的防范措施,使用高技术防火墙、使用防毒杀毒工具等。通过随时升级杀毒软件、封杀木马端口、禁止登陆后门网站、及时更新系统漏洞、打开系统防火墙、避免上特殊网站等措施进行黑客攻击的防御。

6、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网络化以后,要明确档案的归档内容、时间、责任人,除正常的会计档案外,其他资料档案和电子档案也要存档管理;在档案调阅时也必须经会计负责人、系统主管和程序保管共同批准,并对使用人、程序名称、调出时间、使用原因和目的以及归还时间等进行详细的登记,。其次,所有会计数据文件应归档保管并严格限制无权用户、有权用户非正常时间等的不正常接触;建立一定的应急措施,如数据文件的定期备份、备份数据的存放地点、存放条件要求、系统数据文件损坏后的数据恢复等,明确管理制度和流程。

?

参考文献:

[1]王秀英.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业的影响[m].财会研究,2006.9

企业网络信息化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

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大的影响并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之一,它的稳定与发展更离不开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更多的创新技术的交流与模拟演练,办公场所的计算机信息化,快捷有效的智能应急处理措施,动态的监督管理以及生产工具的电子机械化等等,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技术水平,促进企业工程安全的保障措施改善,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得企业更加能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目前国内建筑企业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水平还比较低,存在明显的局限和不足,相对于国外建筑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较早并且成功的经验较多,这就需要我们提高认识,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1信息网络化技术在建筑企业工程管理领域的作用

信息网路化技术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产品、设备、人员、资金、市场等企业资源有效地集成起来,采用各种类型的合作形式,建立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素质员工为核心的敏捷制造企业运作模式。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与网络智能化是指从建筑企业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竣工验收等整个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逐步提高建筑业集约化经营管理程度,使信息对建筑业的贡献达到较高水平的过程。建筑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信息网路化技术现代化工程管理,首先缩短了工程建设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的时间,提高了企业业务流程的效率。其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微观决策宏观化,宏观决策微观化,直接导致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结构的改革。

2我国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的现状

我国的大型建筑企业,在信息化的道路上有快有慢、程度不同,从目前来看建筑企业工程管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办公的计算机自动化,利用包括投标、预算现场管理等各类单项工具式软件,网络信息的宣传与浏览,大型构件安装等自动调控技术,但是总的来说,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方案单一,没有制定一个统一模式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重视程度不高,推广化力度不够,无统一的指导部门和中介。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薄弱,装备落后及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许多硬件设施跟不上,造成管理还依旧传统模式,不能较好的实现动态跟踪管理。

2.2应用专业软件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财务、预算软件上,且以单机版为主,没能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自动传递。

2.3信息基础平台不健全,不论政府网站还是商业网站,大都以信息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缺少信息互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

2.4社会相关信息化服务机构不健全,包括internet普及率及上网速率、电子商务、安全机制、法律环境等还有待于提高。

3信息网络技术如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更好的运用与发展

3.1硬件方面

3.1.1重视认识,加大资金和装备的投入和人员素质的提高。企业应从深度和思想认识上重视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特别是项目部技术人员,结构也不尽合理。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建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信息技术培训制度还未建立,许多在岗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把握能力较低。因此企业应该着重做好资金的投入和人员的培训工作。

3.1.2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加快相关软件的推广运用,较早地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

3.2软件方面

3.2.1加快国产软件和信息系统的开发。我国的项目管理软件还处于发展阶段,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管理软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严重的建筑行业,就更需要加快有关信息软件和系统的开发。比如市政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很容易受到天气变化、地质情况、施工时间限制、噪音和环保要求等限制,而这些限制将会影响到工程进度、资金预算等,如果单纯利用国外软件,往往难以调整这些未知的参数,并且价格一般都十分昂贵。因此,应加快开发适应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需要的建筑管理软件和相应的信息系统。并且在软件和系统的研发过程中,应该重视软件和系统的可操作性,降低操作难度,便于信息系统在不同规模的建筑企业中的普及应用。

3.2.2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初步建立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层面的信息系统,实现与企业和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提升企业决策水平和集中管控能力。通过eRp建立新的经营思维,将建造过程所流通的各种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人力、机具、信息甚至财务交易等相关业务组成完整的网络,将其运作变成一个连续的过程,将规划、设计、概算、发包、采购、建造、验收、结算等归结成一连串能够随时互动的经营功能,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迅速掌握企业内部经营现状和资源运用速度和情况,从而提高建造速度、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

结语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大都采用集团化运作,多元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将对企业信息化与网络化建设有大量的需求,信息网络化在我国建筑行业应当大有作为。

信息网络化是传统建筑企业获得新生的必由之路,这已成为建设系统的共识,相信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全行业的高度重视以及各项推进措施的实施,未来几年我国建筑业信息化与网络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会有大的提高,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世界的挑战,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治国.建筑企业信息化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2]张凯.我国建筑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企业网络信息化篇8

[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9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39(2013)02-0036-05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企业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是时代必然的要求。在国家档案局了《关于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之后,不少学者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与信息技术的进步,国际生产网络逐渐形成,为了获得全面可持续竞争优势,跨国企业需要进行知识创新、机制创新,这对承载着大量信息资源的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但迄今为止,很少有学者结合全球生产网络这一背景,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进行具体阐述。因此,本文根据全球生产网络的特点,剖析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对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构建全球生产网络条件下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概述及问题提出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指在企业档案管理活动中,以给企业发展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服务为目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等技术,对企业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开发。它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形成的档案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可以及时、准确地为企业各部门提供有效的档案利用服务。自2000年邰晓彤、王玉霞在机电兵船档案发表的《浅谈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一文中,首次提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这个话题后,企业档案信息化开始受到了广大学者及企业界人士的关注[1]。例如,唐超嫦、张曼琴等人基于企业经营行业的不同,对其进行了分析[2][3];宋奇芳、黄荣等人对企业如何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建议[4][5];金楠、徐茹民等人针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6][7]。然而,纵观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的文献,关于其在全球生产网络下如何实施的研究却比较匮乏。

全球生产网络是当今经济形态发展的产物,是指跨国企业将产品价值链分割为若干个独立的模块,把每个模块都置于全球范围内能够以最低成本完成生产的国家和地区,进而形成的多个国家参与产品价值链的不同阶段的国际分工体系。这种不断细化的分工体系也给企业档案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在全球生产网络条件下,如何满足企业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是当今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必要性

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信息的及时获取与传递是企业有序运行的保障。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信息的载体,企业档案实现从实体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是推动全球生产网络运行的前提条件,其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加速信息流动,促进全球生产网络资源共享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面对全球生产网络中各个研发、生产、销售机构的全球性分布特征,相关信息的及时获取是其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而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无法满足这一点,因此,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是时代必然的趋势。

其一,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扩大了信息的接收范围。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企业能够迅速地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络成员中采集信息,突破了地理上的限制。

其二,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实现信息资源及时共享。实行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将捕捉于全球各地的信息及时地录入档案系统,供全球生产网络中有相关需求的成员共享。这种自动化、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方式为全球生产网络构建了一个资源快速共享的平台。

(二)促进企业档案管理规范性,降低管理成本

企业档案管理涉及企业日常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档案采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多个环节。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成员分布在不同地区,难免会受到当地社会制度、管理文化、语言文字等因素影响,导致企业总部与成员机构之间的档案管理产生差别[8]。这不仅增大了档案统一管理的难度,也限制了档案资源在全球生产网络各个机构间的共享,而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则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一方面,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电子技术的采用,设定录入、整理、查询等模块,形成一个规范统一的档案管理模式,可以自动对录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提高了企业档案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方便企业总部与各机构之间的统一管理。

另一方面,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成本,而且利用档案的效率低下。而信息化的企业档案管理依托网络技术的进步,在企业总部形成档案数据库,网络成员通过权限验证便可自行登录系统查阅,从而提升了企业档案利用率,也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三)实现档案管理转型,提供科学决策

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主要是关注企业发展历史,进行档案存储工作。而日新月异的市场动态以及全球生产网络特有的需求,都迫切需要档案管理进行转型,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2010年企业档案国际研讨会上,瑞士的罗氏集团、丹麦的马士基都提出了档案管理由面向过去,转为面向现在和未来的必要性[9]。而这种转型目标的成功实现,离不开对企业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

首先,通过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及时采集整个生产网络的动态信息,为企业总部迅速把握市场动态、进行战略规划提供了依据。

其次,实行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随时向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成员展示关乎企业文化的档案,有助于形成统一的企业价值观,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应用

从上文分析中可见,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为全球生产网络带来更大的协调效应。本节根据全球生产网络的职能结构,提出了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应的功能模块图,并以用例图的形式构建了面向全球生产网络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

(一)全球生产网络职能结构

全球生产网络是一种灵活的新型组织形式,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企业不再是简单的层级关系,而是表现为体系内部国际分工[10]。其职能结构的一般模式如下图:

图1全球生产网络职能结构图

(注:图中p1,p2,pi表示全球生产网络中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生产机构,D1,D2,Di,S1,S2……Si分别表示各地的研发和营销机构。)

(二)全球生产网络下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块

根据前面小节分析的全球生产网络对企业档案资源的需求,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包含以下功能模块,如下图。

图2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功能模块图

1.档案录入

处于生产网络中的各个机构,需要及时地把信息录入档案系统。若信息以纸质形式出现时,可以通过电子扫描仪转成电子档案再导入系统,这将实现档案资料按统一的格式录入。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这个模块的设定中,应该遵循“唯一性”原则,即每份档案只能对应一个主题词。应该根据企业需要,按主题、部门等具体条目进行分类设定。如此一来,每份录入的档案信息都能准确地归类到所属的条目之下,方便之后的档案查阅。

2.档案更新

这一模块主要是面向企业档案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一方面,当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某些成员将新的档案信息录入系统之后,需要及时将其保存到数据库中,更新之前的数据库,从而能为网络中其他成员及时提供最新信息,为档案更新流动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若有些录入系统的档案信息出现错误或偏差,需要将其改正或删除。企业总部在对录入的档案信息进行审核之后,若发现有错误,需及时对信息进行改正,然后再反馈给全球成员。

3.档案查询

这一模块是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指对档案的有效利用。通过前面两个模块的设定,形成了档案信息数据库,当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成员需要相应的档案信息时,档案查询功能能够帮助他们及时获取所需的资料。在这一模块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设定档案查询的检索模式,例如分为高级查询和简单查询,从而更利于使用者快速查阅到所需档案;二,若有些档案涉及到机密,应该根据用户权限管理的设定,对不同级别的用户公开不同密级的档案资料。

4.系统管理与维护

这一模块是针对系统管理员而设定的,主要是档案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包括用户管理、系统设置以及安全维护三个方面。

首先,用户管理。用户管理主要涉及权限控制和身份验证。对访问权限进行控制,主要是对系统的用户及其权限进行管理。一般系统默认创建两个用户组,一个是管理员用户组,可以拥有系统的任何权限,对系统进行统筹协调。另一个用户组是公共用户组,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给他们的相应功能。在权限控制设定中,还需要设定权限使用的有效期,从而达到自动管理用户的目的[11]。身份验证是指对用户权限的承认与允许。用户在进入档案管理系统之前,都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只有与系统中的身份数据相匹配时,才能进入档案系统,进行档案查询等活动。

其次,系统设置。在系统设置中,需要设定系统日志,通过日志管理,可以自动对访问过系统的所有用户的访问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同时,需要设定系统日志子系统,可以日志文件的保存时间视企业情况而定,一般不少于六个月[12]。

最后,安全维护。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全球生产网络的良好运行,但也带来了档案管理的安全问题。因为企业档案囊括了企业所有的信息,其中有些资料是企业的机密,如果管理不当,导致被他人窃取机密,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安全中心这个模块是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根据不同级别的用户,对一些机密档案进行密级划分。同时,在这个模块中,需要进行数据备份,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由一些意外突发事件引起的档案文件丢失问题。

5.档案分析

档案分析是针对企业总部而设定的模块,主要是为了发挥档案信息的“面向未来”的作用。在前文中也已经分析到,我们不应仅把企业档案看作是企业的历史,还应该充分发挥它的归纳预测功能。通过这一模块的设立,企业高层能够对档案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并根据相应软件,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为企业当前乃至未来的活动提供参考。如此一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有助于企业及时地把握市场形势。

(三)面向全球生产网络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

前面小节已经对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所需的功能模块进行了具体介绍,为了更清楚地认识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作用,本节构建了一个面向全球生产网络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如下图所示。

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前文中,我们分析了实行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意义,并构建了一个面向全球生产网络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对当今一些企业档案管理的研究,笔者认为有效地应用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还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一)创新培训手段,完善档案管理员工知识结构

如今,企业对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认识逐步提高,逐渐增加了对企业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然而,企业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在于人才,面向全球生产网络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业务操作能力,还需要拥有对档案信息的分析和开发利用能力。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知识结构老化等原因,不能较好地胜任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目前为止,既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又熟悉全球生产网络管理的档案管理人员还比较缺乏。因此,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上,企业应改变传统单一的业务知识培训模式,以培养员工的信息分析利用能力、计算机软硬件开发能力、网络环境下系统运行维护能力为目标,探索综合性的培训机制,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如支持档案管理创新的奖励机制或用人机制,来激发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

(二)健全管理制度,提高档案资料安全系数

实行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档案资料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作用的发挥,然而,这同时也引发了档案管理的安全问题。若档案管理系统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导致部分关乎企业机密的档案信息泄露,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近年来,企业员工流失率比较高,跳槽现象非常频繁,这也带来了企业商业机密的泄露问题。因此,一方面,亟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代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新形式下的档案管理制度,推动档案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企业应该从内部管理入手,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来防止档案资料的泄露。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实行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意义,并探讨了一个面向全球生产网络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企业总部对整条价值链的控制,发挥档案资料的动态预测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信息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及时传递,形成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实行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如何结合具体实践,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效用最大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邰晓彤,王玉霞.浅谈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00(2):p35~36.

[2]唐超嫦.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浅析[J].建材与装饰,2009(10):p33.

[3]张曼琴.档案信息化标准研究综述[J].办公自动化,2011(16):p27~28.

[4]宋奇芳.浅谈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企业管理,2010(18):p169.

[5]黄荣.浅谈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南方论刊,2012(8):p84~86.

[6]金楠.浅析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9):p199~200.

[7]徐茹民.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城建档案,2012(12):p36~38.

[8]韩晶.试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5(5):p86~88.

[9]王岚.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档案管理新理念[J].机电兵船档案,2011(1):p6~8.

[10]刘春生.全球生产网络中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变化[J].软件工程师,2007(7):p36~37.

企业网络信息化篇9

1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企业信息化相关概述

1.1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指在局域网、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打造专门化的网络平台,来实现信息的存储与传播。从二战时期计算机的问世到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已经将整个地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新时代的要求下,在不同行业实行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会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1.2企业信息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实现信息化提供条件,企业信息化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的存储和传播,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存储,主要包括企业档案、财务信息等,这些信息属于企业的机密,要确保其安全性。二是企业之间的信息传播,它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实现的远距离信息传送,在信息共享时代,企业间的信息传播能够使信息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实现企业间的共赢。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方式

2.1电子商务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其主要活动为交易,因此,实现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电子商务的运行。在企业中,电子商务是以因特网为载体而进行的商业活动,主要包括网购、在线支付等形式,这和传统的实体店开展商业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当前,电子商务的开展形式包括三种,第一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交易,如某汽车装配公司向零配件公司购买材料就属于这一类,这一类电子商务活动涉及到的交易额较大。第二种是企业和个人之间的交易,这也是最常见的电子交易形式,如消费者在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电子平台购买商品。第三种是消费者之见的交易,只要有支付宝转账等具体形式。

2.2网络财务

财务工作属于企业中比较繁琐的活动,有必要对其实现网络化。网络财务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完成对财务数据的存储,并运用专业的会计软件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判断和监控等,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的处理。二是跨区域的财务数据传输与共享。受企业实力、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家公司可能在不同的区域设立分公司,网络财务的出现正好为跨区域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方面,通过网络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不仅增强了财务处理的及时性,也使得财务的管理呈现出动态化。

2.3电子档案

一家优秀的企业不仅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还具有自身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这就使得企业档案的整理与保存成为必要,电子档案应运而生。传统的纸质档案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不便于长期保存、占空间,而电子档案正好弥补了这一缺点。除此之外,电子档案的一个优点就是能够随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增减和修补,特别是对于服务类型的企业而言,能够及时根据用户情况的变化更改档案信息,进一步减少了工作量。而且,电子档案的形式不拘一格,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编辑,凸显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企业信息化带来的转变。

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由于计算机网络本来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使得企业的信息也面临着威胁,一旦被人恶意攻击,企业可能会遭受信息的巨大损失。

3.1病毒入侵

计算机病毒普遍存在于互联网之中,一旦被病毒成功入侵,则会出现计算机黑屏、死机等,给企业信息资源带来严重的威胁。计算机病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具有潜伏性,许多病毒隐藏在互联网之中,一般难以发现,因处理不及时而对计算机构成威胁。二是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极大,一旦入侵成功会对系统造成致命打击,极端的情况下无法对系统进行修复,使得信息尽毁。正是基于这两点,计算机病毒成为互联网中的一大毒瘤。

3.2电脑黑客

电脑黑客入侵是指不法分子利用高超的计算机技术非法进入非公共网络,而采取的破坏、盗取私密信息的行为。企业数据库遭遇黑客攻击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黑客因心理扭曲,从破坏数据库中发现自身所谓的“价值”。另一类是企业竞争对手为了压制对方,而对对方企业数据库进行窃取和破坏的非道德行为,这是属于恶劣的商业间谍行为。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黑客入侵都会对企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需要加强网络信息防范。

3.3网站漏洞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一般都会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市场的挑战,专门性网站的建立就是一种有力的表现。网站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成为企业宣传自身的窗口,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企业的信息管理。但是,受技术人员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网站难免会出现一些漏洞,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让网站信息遭到破坏,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要做好网站的防护和监管工作,及时发现并修复漏洞,排除安全隐患。

4企业信息化工作中网络问题应对策略

企业信息化一方面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安全隐患,需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突破口,在分析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策略来防止信息网络遭受破坏。

4.1提升网络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企业信息网络的维护是事关企业安危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网络技术人员作为依托。所以,在企业内部要打造出一支专业水平过硬的技术队伍,首先,要提高网络技术人员的招聘门槛,招揽有真才实学的人员,并在应聘中加大对实际网络问题解决的考核力度。其次,要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其应对网络风险的能力。此外,对网络技术人员的晋升以业务能力为主要考核标准,激发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

4.2加强防火墙

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注意细节问题,经常对电脑进行检测,重视防火墙的作用,及时修复漏洞,防止病毒和木马的非法入侵。很多时候,人们容易忽视防火墙在保持计算机安全性上的作用,不到电脑无法运行的程度不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这一不良行为要改正。

4.3定期使用杀毒软件

杀毒软件通过对计算机程序进行检测,甄别出异常程序(病毒),在清理的基础上恢复计算机正常运行。企业信息的破坏和泄露都会带来巨大的损失,确不可低估杀毒软件的作用。在使用杀毒软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市场上的杀毒软件种类繁多,企业需要根据所使用的计算机性能、特点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杀毒软件。计算机使用人员要经常性地进行电脑杀毒工作,当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要及时汇报给技术人员。技术人员要定期对计算机的安全性、杀毒软件的工作状态等进行检查,避免漏洞的出现。企业员工在工作期间不要浏览非法网站,不向他人透露企业的相关信息等都是避免网络风险的有效方式。

5结束语

企业网络信息化篇10

关键词:企业档案;网络信息化;必要性;管理模式;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6-0022-0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理念正逐步渗透进企业内部。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作用也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提升企业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措施,才能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顺应企业发展的趋势,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和腾飞加油助力。 

1 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必要性 

1.1 企业时展必然要求 

 随着电子办公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发展中日益得到应用普及,产生了量以光盘、磁盘为主的电子文件。这些电子文件记载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企业档案资源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单单靠传统的手工方式是难以实现的,迫切需要进行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1.2 企业档案工作改革需要 

 企业的快速高效发展对档案工作也提出新任务、新要求。企业档案工作要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改变以往每年年终或者第二年年初进行集中归档报送为日常的随时收集和报送。要及时将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刻录成光盘或者储存入电子磁盘,形成电子档案,交由企业档案部门进行保管。档案部门要及时准确掌握企业的发展动态,提高档案的综合利用率,充分发挥档案利用的社会效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3 信息技术发展必然结果 

 原有的单机进行档案管理的局限性和不足不断显现出来。①仅仅能进行档案目录的的管理和查找,作用不明显,造成计算机储存资源的浪费;②档案使用者进行档案借阅时,还需要到档案管理部门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查找,和传统的档案管理没有什么区别;③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不利于档案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 

2 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模式 

2.1 文件档案管理联网 

 文件档案管理联网是企业档案管理的基础和根本。目前,在企业档案管理方面,基本实行的是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存。档案管理部门在肯定纸质档案保管价值的同时,要加大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要加强对文件信息的收集和管理,企业自身出台的文件可以自形成之日起,即录入企业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文件档案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对上级部门下发的重要文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档案等,需要归纳存档的,可以收集整理,通过扫描仪等档案设备进行扫描处理,形成电子文档进行归档。 

2.2 建立档案局域网络 

 建立档案局域网络是企业档案管理的支柱和保障。要依托企业现有的局域网,建立档案局域网络,实现档案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档案局域网络作为局域网的一个子系统,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将各门类档案、企业编研成果、期刊资料等文字、数据、图片图表、音频声像等档案载体上网,并设置阅批和访问权限。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企业各部门员工可以在网上快速便捷地实现文件档案和企业生产数据等的传阅、调阅、查阅,参考等,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 

2.3 图情档资实现联网 

 图情档资实现联网是企业档案管理的拓展和完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建立信息中心,对图书资料、科技情报、各门类档案实行一体化管理,是信息资源实现共享的形式之一,也是知识时代的发展趋势。图情档资实现联网后,可以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开展利用与交流,加强企业和行业间的情报利用关系。可以通过网络检索、调阅查询、开架阅览等服务形式,更好地供领导和企业各部门查考调阅利用,可以更好地为领导决策,企业管理、技术革新和安全生产服务。 

2.4 网络搜集档案资料 

 网络搜集档案资料是企业档案管理的内容和手段。所谓档案搜集就是接收和征集档案的意思,企业的档案搜集工作就是按照规定,通过例行的接收制度和专门的征集方法,把分散在企业各部门、个人手中和散失在社会上的档案,集中到企业档案室。档案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后,搜集档案工作就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可以通过网络发出所搜集档案的时间、归档的标准、归档的范围,归档的内容,企业各部门、个人和社会有关部门就可以在网上完成档案的提交工作,加快档案归档的速度和效率。 

3 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的措施 

3.1 强化档案信息管理安全措施 

 档案自身属性决定档案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性和保密性,同时对档案实行网络信息化信息管理,又决定档案的资源共享性,这两者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矛盾。由于电子网络信息的虚拟性、易扩散性,所以,强化档案信息管理安全是做好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解决档案资源共享和安全保密这对矛盾的关键。为了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安全,企业要在外网和内部办公网络自动化之间设置物理隔离,这是保证内部办公网络自动化安全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措施。物理隔离主要是通过路由器和防火墙来实现。路由器可以首先屏蔽掉所有的ip地址,然后由档案管理人员有选择地放行一些地址进入档案管理网络。防火墙则主要是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阻止某些不明来源的禁止的业务、记录通过防火墙的内容和活动、对网络进行检测和警告。有了这些措施,就可以保证档案信息网络的安全。

3.2 提升档案信息管理队伍的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发挥的效益越来越突出,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新要求。首先,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要提高档案工作在企业的地位,要转换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要激发他们对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潜力和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工作是一门综合性的工作,它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积极做好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数字化等培训工作,要加大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力度,要让档案管理人员掌握最先进的档案管理知识,跟得上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发展的步伐。要鼓励他们经常性参加档案管理工作观摩会和交流研讨会,要加强他们对计算机运用的能力、网络运用能力、图片、声像等多媒体资料的应用处理能力的培训,让他们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有了高素质的人力保障,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水平就能得到显著提升。 

3.3 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管理制度 

 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要想真正落到实处,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要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信息化的特点以及系统所处理的信息涉密等级及其重要程度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要落实保密措施。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要认真落实到行动上。要用制度约束和规范档案管理行为,要制定和企业管理同步的档案管理的详细考评细则和奖惩措施,并细化量化到人。要依照有关保密和档案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及保密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年度检查,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要严格奖惩,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才能使制度落到实处,才能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快速高效地运转,向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方向健康发展。 

4 结 语 

要做好企业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细心,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需要企业各部门和每一个员工的通力配合,只有这样,企业档案网络信息化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