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借款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3:46

公司借款管理制度篇1

一、借款条件:

公司员工在处理业务往来、采购物资、出差、参加会议等各种业务时,经部门负责人-主管副总-财务-总经理签批后,可暂时向公司借款。

二、借款原则:

实行“前清后借,前不清后不借”原则,特殊情况须经总经理特批方可借款。

三、借款程序

借款单需填列借款人、借款部门、借款事由、借款日期、借款金额、还款日期等内容;借款单由借款人、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总经理签字后,出纳员方可办理款项支付。

四、还款期限

1、经办人的结算时间为五天(从借款日算起,如遇休息日可顺延)。

2、借款人处理完业务回公司后五天内,必须到财务部报销,冲抵借款。

3、差旅费报销应于出差返回后四日内办理。

4、备用金借款结算时间为一月。

五、借款定额

六、冲销原借款的费用报销及款项支付,应在填制凭证时注明“冲销借款”.财务人员应认真核对开支内容与原借款单上注明的用途是否相符,如不符,有权拒绝支付。

七、其他借款

公司员工因个人原因需向公司借款的,借款金额不得超过借款人当月工资的总额,归还日期不得超过1个月,特殊情况须经总经理批准。

公司借款管理制度篇2

一、资金管理的主要问题

回顾公司资金管理的历史,公司上一次资金管理制度改革是2000年成立资金结算中心,角军决了外部融资和内部资金统筹使用的问题。总部负责授信及融资;深圳地区分公司取消外部银行,主要资金收付必须通过结算中心,可向总部借款;项目部参与收款及支付。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原有资金管理制度带来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从整体看,公司生产经营规模增长过于依赖银行借款,不是科学发展,不可持续,银行依赖症;资金链持续高度紧绷,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风险;资金效率和效益都不高,高投入只见高成本,未见高回报。

从规模、效益、银行借款及财务费用的增长幅度看,银行借款2015年70,525万元,五年复合增长率30.5%;营业收入2015年62.55万元,五年增长率15.8%;利润总额2015年5,981万元,五年增长率24.1%。银行借款高于营业收入增长率14.7个百分点,高于利润总额增长率6.4个百分点;财务费用2015年3,249万元,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7.6%o

从可持续发展看,2013-2015年的资产负债率为80%}  83, 87%,显示规模增长,资产负债率即明显上升,且呈加快上升的趋势。2011年以来资产负债率均超过80%,已超过公司主要授信银行信用评级体系中资产负债率指标警戒线,将严重影响到公司的银行融资。

从偿债能力看,货币资金近五年平均余额2.46亿元,仅为银行借款平均余额4.2亿元的58%,在年末保余额的前提下,依然远低于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借款余额,再扣除货币资金中不能动用的保证金等,可随时用于支付的现金更少,资金链高度紧绷;公司在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为维持借款规模,银行借款到期后,还旧必须借新,如果宏观货币政策一旦从紧,还旧不能借新,公司资金链将经受严峻的考验。公司已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风险。

从资金的回报税前利润/(有效净资产+银行借款)]看,2012年资金回报率4.82%,2013年5.91%,资金回报率低于同期人民银行贷款利率,2011年6.31%, 2014年6%}2015年8.94%回报率超出同期人民银行贷款利率不到2.5个百分点。公司资金回报率如果与市场利率比较,差距巨大。

横向看,与兄弟单位比较,2014年公司营业收入42.8亿元,是兄弟单位24.96亿元的1.7倍;公司利润4,663万元,是兄弟单位2,158万元的2.16倍;银行借款44,606万元,是兄弟单位9,452万元的4.7倍;银行借款占收入比例10.4%,是兄弟单位3.8%的2.7倍;财务费用1,703万元,是兄弟单位395万元的4.3倍;百元收入开支财务费用0.4元,是兄弟单位0.16元的2.5倍;资金回报率8.07%,仅为兄弟单位12.69%的64%o

 (二)从三级管理情况看,资金关系不明晰,责任不明确,项目部责权未落实,二级单位依赖总部,总部依赖银行,大锅饭,都没钱用;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严重不足,企业收益的质量不高。

以2011年一2015年五年为一个周期,不考虑财务费用,站在现金流的角度,一分司向总部借款6292万元,上交利润5614万元,实际总部净流出678万元;二分司向总部借款1.02亿元,上交利润261万元,实际总部净流出98%万元;三分司向总部借款1.03亿元,上交利润6849万元,实际总部净流出3455万元。

五年来,总部负担机构费用、所得税、股东分红和投资合计现金流出2.75亿元。

 (三)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公司资金三级管理表现为:

1.总部相对于分公司,长期处于失血(净流出)状态;总部负担机构费用、所得税、股东分红和固定资产投资;两头失血,难以为继。

2.分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不足以上交利润,利润的含金量不高,上交利润依靠借款,利润成为账面数;统筹资金管理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导致效率低下,人为因素带来的弊端严重;分公司持续经营,资金难以考核。

3.项目部资金责权未落实,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被压制;社会资金资源待整合;项目虽有周期,但未考核。

综上所述,公司当前资金矛盾已非常尖锐,无法回避,迫切需要改革,改革的方向是根据当前资金管理的现状,结合国家宏观政策变化、上级对融资及资金管理的最新要求,有的放矢,理顺总部、二级单位和项目部在资金管理中的责权,转变项目资金观念,推行以项目为主导的资金管理。

二、资金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要改善公司的资金状况,应尽可能减少股东分利,增加留存收益;应改善合同订单的质量,从资金源头创造有利条件;应提高企业的综合技术管理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除此以外,更应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实践资金管理制度的改革。

 (一)总体目标

以提高资金效率与效益为目标,推进明晰资金关系、深化资金资源市场化配置、探索资金管理和利用的新模式、强化管控与监控,促进资金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增长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改革内容

1.明晰资金关系,落实资金责任

 (1)项目部。建立以项目为单位的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封闭管理。

现金流入:工程款,专项借款,自行筹集。分公司不能统筹其他资金对其投入。

现金流出:工程支出,上交分公司利润资金,归还借款。

 (2)分公司

现金流入:项目每笔工程款上交责任书利润。

现金流出:分公司机构费用,上交公司利润。

 (3)总部

现金流入:外部融资,分公司上交年度利润资金。

现金流出:总部机构费用,所得税,股东分红,归还借款。

过渡期的处理:明确新老项目,严格划断新老项目资金,通过几年过渡,老项目逐渐完结,所有项目按新的资金管理制度操作。过渡期,分公司按现有模式运行老项目的资金管理,同时按计划逐步归还欠总部借款。

2.深化资金资源市场化配置,提高资金的效率和效益

(1)申请

根据项目承接时的资金策划,由项目部通过分公司向公司申报借款计划。

(2)评估

公司通过对工程项目拆借评级,决定是否借款。根据评级打分,以社会利率为参考,实行差别化利率,利率接近市场。

(3)放款

公司与分公司和项目部签订借款合同,明确借款额度、利率、时问表和拆借品种。

3.探索建立资金管理和利用的新模式,推动调整结构

主要指传统工程项目之外的房地产开发、“施工一地产’夕、垫资回报等。

4.强化管控与监督,促进分公司职能转变

   分公司由过去主导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逐步转变为计划和监督。完善项目资金策划管理,监督检查资金收支情况,监控项目资金流向、流量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防范资金风险。

 (三)改革进度

1.深圳地区以责任考核项目为主的单位,条件一旦成熟,立即实施。

公司借款管理制度篇3

财务科负责分公司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会计管理、各项目部及实体的成本管理、兑现审计工作。

1、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规章制度。对本部门工作负责,制定并落实部门工作计划。

2、负责编制并上报分公司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和月资金收支计划;编制并上报分公司机关费用指标计划,按照集团公司审批结果,进行控制和管理。

3、负责编制和上报集团公司财务会计报表及各种资料。

4、负责财务会计核算和项目成本核算的管理。配合项目部工程价款回收工作。

5、负责分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按规定计提折旧费。

6、组织各项目开展增收节支活动。搞好会计核算、项目核算和成本分析,降低工程成本,降低费用支出,并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工程项目经济档案。

7、负责对项目经理部实施审计监督。负责分公司的财务电算化管理。

8、负责“卓越绩效体系”的财务科各种资料的准备及复验工作。

9、负责工程投标保函、履约担保、银行信贷额度等手续办理工作。

10、负责集团公司对分公司工作联查财务各种资料的收集、编制工作。

11、负责上报分公司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和月资金收支计划;编制并上报分公司机关费用指标计划,按照集团公司审批结果,进行控制和管理。编制分公司年度财务收支报表。

12、负责核对清理债权帐务及内部单位之间的往来帐目。

13、执行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和计算机档案管理职责,对会计软件的运行进行日常维护,保证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财产安全。

14、对项目经理部经营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运行机制是否正常进行监督。对项目经理部实施财务审计、承包及兑现审计。

二、对项目部的资金有偿使用管理:

分公司与项目部及经营实体,相互占用资金的确定额是:项目部及经营实体上交的资金与应交分公司的管理费和分公司代支付银行的各种保函的资金部分相抵的差额为基数,按同期一年贷款月利息0.66%计算。

1、项目部欠分公司的管理费的计息方法:按月完成量计算的上交分公司管理费累计总额的80%为基数,乘以0.66%利率。每月计息一次,划转项目部并同时项目部记入财务费用。计息时间是从收取管理费的月份的第三个月末开始计息划帐。

2、分公司为项目部办理投标保函和履约保函的、工程预付款保函等工程保函所交银行的保函现金部分从办完保函月份的第二个月初开始计息,每月以0.66%的利率计息。由分公司划帐项目部,项目部记入财务费用。

3、分公司与项目部的往来帐目中,如果分公司的往来帐余额(扣除项目部利润亏损额)欠项目部的,同样以每月以0.66%的利率计息。由分公司倒划给项目部。

三、支付各种款项的措施:

为了强化财务管理,规范经济行为,杜绝工程成本的各项潜亏因素的存在,保证分公司健康持续的发展,要求各级领导及财务人员在支付各种款项时,帐面有欠款的可以支付,否则坚决不予支付。如果双方签定合同约定有预付款的可以预付,但预付款项不得超过合同限定数额。要求严肃执行,若有违反行为追究当事人和领导责任。

在付款的同时严格审查收款签字人是否与财务帐面、合同签字人一致,否则坚决拒付,实属情况特殊,但必须办理本人委托证明书、委托人和受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并同时附在付款凭证后面。委托证明书如果双方是企业单位的必须有双方企业单位盖章后有效,如果是个人的必须有双方当事人签字并同时按手印和双方的身份证复印件附后有效。事后避免经济纠纷。

四、“备用金”管理办法

根据国家财经制度规定、集团公司的严格要求、结合我分公司的路、桥工程施工特点,制定单位相关人员,因公暂借“备用金”的管理办法:

1、暂借“备用金”的人员范围:分公司经理、书记及付经理,项目经理及付经理,机关各科室正、付职,公用小车司机,机关材料处及项目材料采购员,详细人员名单经分公司经理确认后再定。

2、“备用金”借用限额:共3页,当前第1页1

(1)、分公司经理、书记及付经理、项目经理“备用金”借款限额最高10000元。

(2)、项目付经理、机关处室正付职、公用小车司机“备用金”借款限额最高3000元。

(3)、机关材料处及项目材料采购人员“备用金”借款限额最高2000元。

3、“备用金”借用审批权限:在分公司借“备用金”由分公司经理审批,在项目部借“备用金”由项目经理审批。在“备用金”的使用过程中,杜绝超过规定限额并及时归还“备用金”,严格控制人员范围,

4、每年借用“备用金”必在本年12月25日以前还清,如不还清者在次年1月开始扣工资,扣清为止。

五、继续执行2005年2月关于规范经济行为的《会议纪要》精神:

会议决定:为了强化财务管理,规范各项经济行为,杜绝工程成本潜亏因素存在,保证路桥分公司经济活动健康持续的发展,结合分公司施工特点,对有关经济行为规范的内容,作如下强调要求:

1、各级财务人员在支付各种款项时,核对账面欠款情况,坚决杜绝超付款。若双方签订合同约定预付款,但付款不超过合同内规定的数额,付款时并索要单位收款收据或个人收款条。收款人与合同签订人应相符一致。若不是同一人,必须办理委托,否则财务拒绝付款。

2、财务部门对外结算的机械租赁费、周转工具租赁费、分包商(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可出示财务公章的收据)的结算费用凭发票和结算单入帐。如果对方不能提供或不能及时提供发票,财务部门暂时按照总结算金额与当地税率计算出应交税金额可以挂帐,等提供发票后按照相应发票的金额同等比率足额退回。分包商如果领用项目部或分公司材料(依据财务入帐领料单据)和使用机务队机械台班费用(依据财务入帐的单据),可以从每次结算中扣除后计提税金挂帐.

3、人工费承包或执行任务书,按计件工资形式办理,不需另办理建筑市场开出的票据,按内部职工工资控制。

4、购置各种材料、工具、设备、仪器、办公用品等必须索要发票后入帐。   

5、各项目部及经营实体、各种经济收入上缴记入财务账户,由当地税务出票据外,财务统一对外办理收据发票,严禁坐收坐支。

6、各经营实体,涉及经营收入栏目,与分公司单独定立账户,以上缴资金的责任指标形式出现,因涉及收入纳税问题,不再出现销售收入和租赁收入项目。

7、强调分公司机关的管理费开支,单独建立账户。原列入机关支出的竣工工程所支出的费用,单独列支,隶属于分公司整体核算。

8、分公司和各项目部及经济实体对外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市场开发经费必经分公司经理批准签字后财务部门方可报销入帐。

六、加强防范企业经济风险意识

1、建立完善专项基金台账:职工公积金、职工养老统筹、职工医疗保险、职工失业保险台帐。

2、“应收帐款”科目要进行帐龄分析,帐龄达到三年以上为不良资产,结算是否及时,债权人的债权期限为两年。债务人是否存在,单位是否注销,诉讼期限是否超过两年,债务人是否足额给款。预期债务是否有证明,证明超保权期限是否。预期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全额提取坏帐。

3、坏帐准备金的预提方法,是以“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年终“借方”期末余额按比例提取,同时也可以按单个分析计提,但是必须在财政局备案并批准。(财务制度规定为会计科目“借方”金额的1%)。

4、2006年要建立“应收帐款”明细台账:

(1)、已竣工结算的工程的台账内容:业主、工程名称、竣工时间、结算时间、结算金额、累计报量、收款总额、末笔收款时间、现拖欠款。

(2)、已竣工未结算工程的台账内容:业主、工程名称、竣工时间、合同价款、报出结算时间、报出结算价款、累计收款、累计报量、报量与收款差、报出结算与收款差。

(3)、在建工程的台账内容:业主、工程名称、开工时间、合同价款、累计收款、累计报量、报量与收款差。

5、“应付帐款”—“暂估材料帐款”:年底有余额的(本科目不能出现“借方”余额,如有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要依据年底财务帐面金额分别以工程项目、暂估时间、供应单位、货物名称、规格、数量、单价、总价,编制“货物暂估明细表”并注明未及时冲销的原因。共3页,当前第2页2

6、各分包队的付款方法:责任划分明确,付分包队款时如财务帐面不欠款的超付款,必须是以借款的手续办理后付款,在“其他应收款”科目反应。所谓超付款是指:(1)超完成工程量超付款。(2)超业主所付款的工程款(扣除管理费后的超付款)。(3)超结算款的超付款。

7、其他供应货物单位的超付款(是以财务入帐为准)也必须是以借款的手续办理后付款,在“其他应收款”科目反应;有供货合同约定予付款的,付款时在“预付帐款”科目反映。

8、从财务帐面看已形成对包工队、机械租赁费、人工费、材料供应商超付款的部分金额,到2006年6月底以前必须办理原付工程款转借款手续,财务部门依据原付工程款转借款手续进“其他应收款”的相关明细科目。

9、“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的长期挂帐业务要及时清理,以便形成呆帐。

10、“内部单位核算往来”“集团内部往来”要于集团公司与分公司、分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分公司与项目之间的财务往来帐年底必须无未达帐项,如年底审计查出未达帐项按分公司本年度潜亏处理。

11、备用金要逐个落实,年底清理完毕。

12、“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要有充分的依据财务才能入帐,无依据入财务帐的凭证,经查处按违犯财经制度论处。

13、依据承包协议据实搜集资料,按权责发生制核算。

14、项目成本按实际价格核算的,材料差异不能出现“贷方”余额。

如果有“借方”材料差异必有业主核签的证明资料财务方能入帐,审计查处无证明资料的按本年度成本潜亏。

15、挂靠工程的成本报表不能有降本。如有按本年成本潜亏。

16、税金要足额提取进“其他应付款—预提税金”科目

17、根据集团公司相关规定提取坏帐准备金,2004年《集财字(2004)第6号》文件规定提取工程维修保证金。

18、2006年的质量奖,按当年签订合同总额的1%预提进成本。

19、项目成本核算要依据法律、法规、企业规定进行。对分包队伍的帐务核算时,如果有供应商的发票可以抵冲应税计提额。

七、项目部按时上交分公司资金的规定

2006年分公司施行项目部财务人员派出制,财务人员派出的目的是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集团、分公司的各种制度和规定,同时进一步服务好项目部的财务工作。

公司借款管理制度篇4

(一)定位模糊,监管缺失

p2p小额信贷,究竟是一种小额信贷亦或只是一种金融中介服务公司,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无论是拍拍贷还是宜信,其对自身的定位均是利用互联网机构提供服务的中介公司,虽然两者工作流程、机制不同,但两者均强调自身中介服务公司的属性,而否认自身是以小额信贷为主营项目的金融机构。之所以这些公司都坚决与小额信贷公司划清界限,是因为小额信贷公司发展所面临的来自国家监管的层层阻力。所谓小额信贷,是指“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持续有效地向那些具有一定负债能力但从未或者很少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微小经济体(包括低收入人群、个体经营户和微型企业)所提供的一种小额度、生产经营性质的短期贷款服务。”我国小额信贷公司的成立具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在经营范围上,小额信贷公司只能在县(县级市)及各市涉农区设立,非涉农区不得设立。无论是注册资金,“只贷不存”的模式,还是“涉农区”的限制,都对小额信贷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困扰。相较于成立小额信贷公司所面临的层层阻碍,一般金融中介服务公司的设立要容易得多。以宜信为例,其在北京注册公司显示为“宜信汇才商务顾问(有限)公司”,注册经营范围为一般服务业。如果认可其仅为中介服务公司,只要满足一般有限公司成立要件即可。以目前我国谨慎的金融政策来看,p2p小额信贷合法化需要漫长的时间,而这也可能使企业错过p2p小额信贷发展的黄金期。更加应引起重视的是,随着银监会等相关部门对p2p小额信贷风险的不断揭示,一旦不能对这一行业进行有效的定性与规制,极有可能使其转入地下,那样将更不利于监管。所以尽快对p2p模式下的信贷业加以规制定性并加强监管已迫在眉睫。

(二)息费高昂

p2p小额信贷一直将自身定位为连接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的桥梁,并通过其所提供的中介服务来收取相关手续费。他们大多宣传自己手续费十分低廉,但事实并非如此。以宜信模式为例,笔者通过调查,认为宜信模式下存在如下问题:(1)宜信公司双向收取手续费,即其既向贷款人收取手续费,亦向借款人收取手续费。这一点符合p2p模式的一般形式,本无可争议,但问题在于,宜信本身的流程构建中,对于自身的定位更加接近于银行,在宜信的交易中,其作为独立第三方参与整个交易,宜信本身不能简单定位为中介者,其费用的收取依据何在?如果将贷款人身份单一化,则将出现储户存钱需要支付手续费这样的情景;如果将贷款人的行为视为投资或购买金融产品,宜信本身又不具有这样的资质。(2)在宜信贷款模式下,借款人若想完成借款,需要与宜信公司签订两份合同。一份为借款人与唐宁签订的借款合同;一份为借款人与宜信公司签订的中介服务合同。唐宁是宜信的创始人,但其不是宜信的法定代表人。依宜信公司的解释,这样的设置是为了引入第三方,保证出借方资金的安全。但笔者看来,这是宜信公司利用了法律空白。正如合同显示,签订合同的三方分别是借款人、唐宁及宜信公司,基于唐宁的特殊身份,应将唐宁与宜信公司视为一体。也就是说,真正向借款人出借资金的是宜信公司自身,如果这样的推论成立,宜信公司从借款人处获取的利益应以利息的形式给付,而事实上宜信公司既向借款人收取利息,又向借款人收取中介费用。(3)宜信公司贷款利息本身并不高昂,甚至十分低廉,但其手续费却并不如其宣传的那样低廉。以总贷款额3万元,两年分期付款为例,宜信公司收取手续费高达12000元,依据宜信内部解释,此手续费中包括一部分利息。参照第二点中的论述,若将手续费完全视为利息,其两年期利息接近甚至高于法律规定同期贷款利率四倍,这不仅与其所标榜的低息扶贫相去甚远,甚至处在违反法律的边缘。同时,从宜信公司所提供的借款合同也不难发现,其借款额为贷款金额与手续费总额,以上文合同为例,虽借款人借款为3万元,但其所签订借款合同金额却为42000元,这似乎与《合同法》第二百条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相冲突。

(三)缺乏相应的法规

p2p小额信贷,无论是其自身定位、操作规范、风险控制、主体监管,都需要立法加以规范。而事实是在p2p进入中国的第七年,银监会才了《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而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策法规,它仅仅提示了p2p小额信贷(人人贷)的风险,而没有对上述任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出解答。p2p小额信贷公司究竟应该如何定位,它的存在到底是合法地改善了金融业资金困局,还是违法地利用了法律的漏洞?由于法律并不禁止个人之间的借贷,p2p这一形式规避了中国金融业的牌照管制,因此,在中国小额贷款通道不畅的环境下p2p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如同其它类金融服务一样,p2p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依然受法律的制约。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影响着p2p行业的生存,也制约着它的发展。p2p小额信贷立法迟迟未能出台,与各监管部门权责划分不清有密切关联。就现状来看,中国与金融有关的法规基本是由央行来制定的,银监会基本不制定法规,银监会的态度基本是:如果无法管理,就让正规金融机构离远点,并推诿给央行来管理。银监会《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一点。通知的未涉及对p2p小额信贷的监管,而仅就其存在的风险加以提示。p2p无人监管、无法可依的局面仍将延续。没有法律法规作为合法依据,也没有监管部门,p2p就和其它未获得法律地位或未被监管的金融活动和机构一样仍属于民间金融范畴。

中国p2p小额信贷模式风险提示

(一)p2p小额信贷对国家金融秩序的冲击

1.宜信模式下的债权移转对金融秩序的冲击。p2p小额信贷公司对国家金融秩序的冲击风险,主要体现在其线下模式———宜信模式中。在宜信模式中,宜信公司与贷款人转移债权的行为,究竟应如何定性仍存在争论。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规定,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宜信模式一旦突破我国法律规定的底线,如存在资金不进账户情节,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被认定为存在吸收他人资金的行为,甚至有非法集资的嫌疑。宜信目前还未引起相关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其监管部门尚未明确,另一方面在于其所面向的债权人数量和资金总额有限,而其资金又主要用于向借款人提供贷款。2.警惕p2p小额信贷冲击银行业。宜信模式对于银行业的冲击风险,一方面体现在其对银行存贷款业务的冲击———人人贷公司宣传的年收益在10%至18%左右,远远高于银行同期存款收益、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银行存款外流;而就贷款业务分析,p2p小额信贷公司自身所提供贷款本身并不足以对银行贷款业务造成冲击,但基于重复抵押致使公司资本流动性增加而可能产生的杠杆效应,其所涉资金及可能损失则可能非常大,加之其营运本身不需抵押担保,又可自主确定利息,因此,其对银行贷款业务冲击的风险不可忽视。另一方面,p2p小额信贷自身的商业风险也可能向银行业转移。如部分p2p小额信贷公司的自有资金源于向银行申请的抵押贷款,而其所提供抵押本身又源于部分贷款人的贷款行为。一旦借贷链条断裂,亦或是房价与抵押金额间出现严重“倒挂现象”,则将会使银行贷款坏账率大幅提升。3.p2p小额信贷对国家政策的负面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家一度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建设,但是,当下为了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银根收紧,贷款政策日益严苛。在国家对房地产以及“两高一剩”行业调控政策趋紧的背景下,民间资金可能通过人人贷中介公司流入限制性行业。人人贷平台上流通的资金可能对目前的宏观调控效果有一定的冲击。

(二)p2p小额信贷行业自身风险

1.信用与信息风险。p2p小额信贷公司的信息风险,与其对互联网平台的依赖及我国信用体系评价机制不完善密不可分。互联网对信贷业的介入,提高了信贷交易的便利、拓宽了借贷资金来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贷双方风险,但网络自身的虚拟属性也不可忽视。p2p小额信贷公司对借贷双方所提供资料的审核,仅仅限于对最基本信息的确认。如拍拍贷要求对身份信息、财务状况、借款用途等加以确认,但这种书面审核的方式无法杜绝信息造假行为。更为完善的宜信模式会要求借款人提供若干个常联系人作为还款不履行时的替代人,但其对于若干常联系人定位并不明确,也无法避免恶意借贷行为。同时,这类中介公司无法像银行一样登陆征信系统了解借款人资信情况,并进行有效的贷后管理。p2p小额信贷公司所要面临的更大风险,还在于信用风险的存在。信用风险(Credit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债券发行人或金融交易一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履约致使金融机构、投资人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其中贷款资产信用风险的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信用风险严重影响着银企关系乃至整个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银行这样大型机构尚且要面对信用风险,p2p小额信贷公司更加无法幸免。p2p小额信贷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贷款无法偿还时中介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这一点在宜信模式下体现得更为明显。p2p小额信贷所针对的对象以贫困人群、中小企业为主,其主体自身的偿债能力不强,加之p2p小额信贷公司收费较高,容易出现无法正常还款情形;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信用记录机制,即使借款人出现逾期不偿还贷款行为,其违约成本低,这一点增加了逾期不偿还贷款或恶意贷款的风险。2.经营风险。中国p2p小额信贷公司发展至今已走过7年,各种模式的公司层出不穷,行业竞争激烈。为了更好地在这一行业立足,各公司均在降低贷款人风险上努力,其中较多采用的是保证金制度,即在借款人逾期不偿还贷款时先向贷款人提供资金来保证贷款的偿还。与传统模式相比,p2p小额信贷公司在运作上将自身的定位从中介公司转化为债务担保公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三条规定“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中介公司本不需对借贷双方产生的债务不履行承担责任,但保证金制度的推出无疑加重了p2p小额信贷公司自身的责任。虽然其承担担保债务比例有限(通常在5%以内),但一旦出现大规模不良贷款,公司仍将面临巨大风险。3.资金风险。p2p小额信贷公司的资金风险,决定了一个公司能否正常运转,其健康程度可以参照银行相关数据加以分析。判断一个信贷公司资金的运转是否正常,往往可以结合其贷款总规模、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风险补偿基金率等加以认定,而这几个关键方面,p2p小额信贷公司普遍难以达标。以行业中资金管理较为规范的宜信公司为例,其贷款总规模始终未正式披露,保守估计其贷款总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但其资本充足率可能仅有2%,这与银行8%的资本充足率相去甚远。一般银行不良贷款率不能超过2%,否则将面临大规模违约风险,但在p2p小额信贷行业对不良贷款率没有统一的认识。在风险补偿基金方面,宜信模式与人人贷模式均以手续费方式向借款人收取。其中即使宜信风险基金补偿规模已达亿元,但与其贷款总规模相比,其风险补偿基金率不超过5%,而规模较小的人人贷风险补偿基金率甚至只有2%。这一切均反映了p2p小额信贷行业所面临的亟需重视的金融风险。哈哈贷这一早期著名的p2p小额信贷公司因资金短缺关停事件应该引起监管层与行业自身的高度关注。4.政策风险。p2p小额信贷作为金融业的新兴产业,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其面临的政策风险是巨大的。政策风险不仅仅体现在央行与银监会能否认可这一行业,让其走出金融监管的灰色地带,还体现在其它相关政策法规出台对p2p小额信贷行业的影响。以草案已提交国务院法制办审核的《放贷人条例》为例,该条例旨在通过国家立法形式来规范民间借贷,拟将“地下钱庄”阳光化,打破目前信贷市场所有资源被银行垄断的局面。但如果《贷款人条例》限制个人债权合同转让的次数,以宜信模式为代表的线下p2p小额信贷公司就会因资金链的断裂而深受影响。

(三)贷款人的风险

p2p小额信贷公司的运营模式中,无论是拍拍贷的本金保障计划,还是宜信的风险保障金,都不足以完全覆盖贷款人的风险。拍拍贷模式倡导的理念是收益覆盖风险,即承认风险本身不可避免,并利用分散风险和较高的收益弥补风险。其所提出的本金保障制度,只针对符合其特殊要求的部分贷款人,而对一般贷款人要求其自行承担风险。在宜信模式下,虽然宜信通过债权转让的方式切断了借贷双方的直接联系,但其始终强调自己中介人的身份,一旦出现大规模违约现象,宜信公司依然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十三条之规定“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的人,不承担保证责任”来逃避责任。据唐宁介绍,一旦有人违约不能按期偿还,由宜信公司成立的风险防范基金赔付2%,其余损失由借款人自行承担。与宜信公司收取的高达10%的手续费相比,这明显有违“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

完善中国p2p小额信贷模式的建议

(一)积极调研、准确定位、分别规制

我国目前号称p2p小额信贷公司的企业有上千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拍拍贷”“宜信”“红岭”等。不同的企业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一套运营模式,不同的企业也不断通过完善自身机制取得更为迅速的发展。从行业自身的角度分析,p2p小额信贷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自身的准确定性。一味强调自己中介服务公司的身份,不仅无法得到监管机关与民众的信服,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大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各种p2p小额信贷的模式中总结出现有企业的共性与本质差异。从笔者撰写论文搜集的材料来看,正规的p2p小额信贷模式有以线上平台为主的“拍拍贷模式”和以线下服务为主的“宜信模式”。因为线上与线下的差别,不仅决定了两者运行机制不同,资金规模不同,也造成对其进行监管的侧重点与风险控制也不同。拍拍贷的监管重点是网络平台的虚拟性造成的诸如信息真伪、信用风险等方面;而宜信模式的监管重点则是其自身微金融机构身份下的金融风险。对于不同的模式,应该分别定位与规制,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基于不同分类下的差异性牌照管理

牌照管理是金融业普遍适用的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对金融业进行审慎监管的态度。牌照的控制是为了更好地规范行业而不是毁掉整个行业,牌照的发放使优质企业合法化,而将不合格企业淘汰出局。纵观整个p2p小额信贷行业,拍拍贷模式与宜信模式差异明显。应在对两者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企业实行不同的牌照监管。主营线上服务的“拍拍贷”模式小额信贷公司,其产生的风险主要集中在网络信息监管上,因此,这种模式的公司应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基于其行业特殊的金融属性,还可参照电子支付对其进行特殊化牌照管理。主营线下服务的宜信模式p2p小额贷款公司,其资金规模远高于线上模式,运营过程中的介入程度也远胜线上模式,线下模式的金融风险应得到足够重视。以出借资金为例,宜信的平均出借规模在50万到100万之间,相比之下,线上资金出借规模仅8000到9000元。宜信模式的定位,甚至不能用简单的小额信贷模式加以概括,因为从某些层面看,它甚至具有吸收存款或吸引投资的功能。

(三)明确监管主体,及时出台法律法规

由于国家对于民间借贷中介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所以国家并没有明确p2p小额信贷的监管主体。一些担任监管职能的部门,如工商部门、银监会等,纷纷表态p2p小额信贷公司业务不在其监管范围之内。笔者认为无论是把p2p小额信贷企业纳入银监、工商、公安、网监中任何一个部门的监管范围之内,还是另外设立一个专门监管p2p小额信贷运行的职能部门,都必须尽快突破监管空白的瓶颈,通过法律明确规定该行业的监管主体,以有效地控制风险、规范操作。对于主营线上服务的“拍拍贷”模式小额信贷公司,笔者认为由于其主要依赖网络平台开展业务,因此可以参照支付宝模式加以监管,即由央行制定关于线上信贷交易的相关规范,由银监、网监等多个部门对网站实行共同管理。对于涉及线下模式的小额信贷公司,笔者认为这些线下业务已经类似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有必要将其纳入监管范围。银监会需要给予一些指导,同时要对p2p小额信贷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实施监管。此外,监管主体如何对p2p小额信贷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管还有待于相关立法的进一步完善,在这一点上已经有了进展。如正在草拟的《放贷人条例》,虽然其不是p2p小额信贷的直接约束规范,但其中的多项条款都能适用于p2p小额信贷行业。

(四)成立行业协会,出台行业规范

公司借款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管理;理财;控制;财务风险

随着企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也随之加大。对一个成功的企业而言,未雨绸缪防止危机并避免失败,在危机到来时能力挽狂澜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企业经营、生产、筹资、投资等几个方面,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下面就中铁三局集团在控制财务风险方面的一些做法作一分析,仅供参考。

一、源头抓起,控制经营风险

随着建筑业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外建筑商逐步进入,加之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主营业务类同、优势不明显、区域不稳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为此,中铁三局集团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营销开发工作,构筑市场竞争新优势

集团坚持路内路外市场并重,巩固和拓展公路、铁路、房建、市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主营领域,并向Bot、Bt等项目领域延伸,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以武广客运专线中标为标志,开创了铁路建设史上单标之最。

(二)切实加强对市场的研究,提高营销质量

为快速适应市场游戏规则的变化,集团精心选择营销项目,围绕一体化原则,开展标前评估,建立了营销、生产、成本管理三位一体的沟通机制,形成了从源头到环节、结果评价的循环体系,有效控制了经营风险。

(三)坚持诚信至上的经营原则,全力打造“品质优秀工程”,逐步领先于同行业水平

集团通过实施资质就位、扩大经营网络、强化各项管理等措施,企业营销额、营业额、利润额持续攀升,连续两次在铁路质量信誉评价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有效控制了企业经营风险。

二、强化落实,认真执行财务预算

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明确集团各单位责、权、利的重要手段。集团不断强化财务预算管理,以预算为纲,防范各种财务风险,充分发挥了预算的约束与激励作用。

(一)明确职责,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制

根据总公司的相关要求,完善了“财务预算为纲、分级负责控制”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组织领导,建立自上而下的领导管理体制,严格规定财务预算编制、审批、考核程序,确保了财务预算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上下结合,科学编制财务预算

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保重点,压一般,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利润预算为目标,以现金流量预算为核心,上下结合、分级编制,使预算指标更加科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更加紧密地与经营者、员工的责任与利益挂钩,较好地传递了财务预算的压力和动力。

(三)实施配套措施,认真执行财务预算

为提高资金运作效益,集团公司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坚持突出一个“活”字,加强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突出一个“细”字,加强监督考核,各负其责,奖惩兑现,强化了财务预算的全面性,突出一个“严”字,有效提高直接控制力,确保了财务预算的严肃性。

(四)结合施工企业实际,组织预算课题研究

根据总公司课题研究的部署和集团公司科研计划的安排,集团公司组织部分子分公司财务负责人和项目财务主管组成《财务预算理论与施工企业实际相结合有关问题的研究》课题研究组,分集团公司、子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社管中心等几个层次,对财务预算的编制、实施、控制、调整等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该成果获得了中国铁道财会学会软科学课题研究二等奖。

三、层层设防,强化协作队伍管理

作为国有大型施工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遍布全国,施工任务紧,施工力量不足,与协作队伍合作成为不争的选择,协作队伍管理事实上已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之一。因此主要把好“五关”进行风险控制。

(一)准入关

集团公司制定了《协作队伍准入管理办法》,每年定期公布合格的协作队伍名单,逐步筛选出一批讲诚信、有实力,具有合格资质的协作队伍。

(二)合同关

制定合理规范、条款严密、内容全面的合同格式。要求外部协作队伍在进场前就应签订合同,防止先施工后签合同、边施工边签合同以及签订“不封口”合同的情况发生。在单价的确定上,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通过招标或价格竞争方式引入外部协作队伍。

(三)计量关

建立了验收计量的内部牵制制度,计量控制采取分级负责制。加强设计数量、内部预算数量和实际数量的对比,保证总量不突破。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对协作队伍虚估冒验。

(四)结算关

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单价和实际完成工程量结算费用。工程结算单经物资、机械、安质、工程等部门确认签字,并经项目负责人审批后,财务部门据此结算单拨付工程款,防止出现超拨等情况。

(五)保证关

一是在签订合同时收取一定比例的风险抵押金;二是在协作队伍结算款中酌情扣留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通过风险的转嫁,确保了集团公司的经济利益。

四、量力而行,加强对外投资风险控制

为加强对外投资管理,控制投资风险,集团公司专门成立了投资管理部和北京容源投资开发公司,设专人负责对外投资有关事宜。在控制对外投资风险时具体把握好六个环节。

(一)投资决策环节

投资决策是企业的重大决策,集团公司历来遵循“集体研究、民主决策”的原则,严格履行阶层程序,用集体的智慧把关。对投资项目不确定因素进行风险分析,事先预测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的收益、评价指标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保证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二)审批权限环节

集团公司本部的对外投资,由集团公司董事会通过法定程序授权总经理审批200万元以内的新建独立投资项目;200万元(含)以上的由董事会审批。单项投资额500万元(含)以上的报总公司备案。子公司的对外投资项目必须报集团公司审批。集团公司范围内所有经营性、非经营性土地资源的开发必须报集团公司审批。

(三)合同管理环节

对于重大项目投资的谈判要求法律事务部门参加,重要的投资项目合同由法律事务部起草,已由对方起草的合同须经法律事务部审查。项目投资涉及的相关合同已经生效或已实际履行后,发现还有不完善和不明确的地方,及时与对方协商补充;协商不成时,由公司法律事务部介入协调,力争依法补充协议,避免经济损失,维护公司利益。

(四)筹建管理环节

投资进入筹建阶段后,如发现项目存在投资总额将超出可研预算10%以上、同类项目上马同业竞争严重、合作方发生重大变故违约撤资出资不实、或发生其他不可预见情形致使投资或合作无法继续进行的,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停止继续投资或终止继续合作。

2003年初,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中铁三局集团公司与云南红河洲政府签订了鸡街至蒙自公路的Bot项目投资协议(简称鸡蒙项目),投资概算金额为7亿元人民币,并在云南昆明成立项目公司。年底在筹建过程中,出现两个异常情况:一是云南省审批了具有竞争性的一级公路项目,与当初签订禁止修建具有竞争性的项目条款不符;二是由于项目存在不确定性,在向昆明农行融资过程中,限制性条款较多。鉴于以上原因,经集团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及时终止该项目的投资,规避了企业投资风险。

(五)监控管理环节

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由投资、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共同负责。重点监控对外投资业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对外投资的可研分析及计划、对外投资的合同签订、对外投资的过程管理、对外投资的收益确认、对外投资的档案管理等情况。

(六)投资评价环节

要求各项目公司按期提报有关财务情况分析报告,投资管理部及有关部门随时关注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和收益情况。对外投资项目结束后,投资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意向、论证、决策和运营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进行总结,并书面上报总经理办公会及董事会。

五、分级控制,合理降低筹资风险

由于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张,适当举债经营在所难免。截止2005年底,集团长、短期借款共为八个多亿,虽较往年金额有所上升,但基本上控制在可控制风险范围之内。这主要得益于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一)实行“分级管理、集中调控”的管理模式

即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分别作为借款主体,办理各自的银行借款。各子公司的银行借款额度由集团公司根据其资本金、负债比率及生产规模、财务预警系数等因素核定,然后由集团公司根据核定的银行借款额度及实际情况,决定分配贷款授信额度和提供担保。

(二)实行严格的申请办理借款程序

1.集团公司因经营生产需要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新增借款的,须经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同意,超过3000万元以上的还须由集团公司董事会决策,并由其授权总会计师及财务部门负责办理。对已有借款,由于资金紧张而需办理续借的,由总会计师及财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2.子公司因经营需要办理借款业务的,按授权管理的规定,由本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决策,并将借款用途、数额、期限、借款条件、担保方式、还款来源等情况的书面资料以文件形式上报集团公司。原有借款续贷的由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审批,新增借款由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审批同意后,方可办理。

3.分公司和工程项目部因生产经营需要以集团公司名义办理银行借款业务时,将经总经理办公会批准的包括借款用途、数额、期限、利率、借款条件等情况的书面资料以文件形式上报集团公司。原有借款续贷的由总会计师审批,新增借款由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审批同意后,由集团公司出具授权委托书方可实施。

(三)加强过程控制

要求各单位财务部门随时关注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本、付息日期,定期检查用于偿还到期借款所需资金的筹措情况及近期财务状况,保证如期偿还或拟订应对方案。

(四)妥善处理相关事项

各单位银行借款偿还完毕后,若有相关担保事项的,要求及时注销担保;提前还款凡涉及集团公司担保的,必须及时通报集团公司。

(五)强化资料管理

要求各单位办理借款完毕后,将借款申请书、借款合同等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文件材料留存一份,并由专人妥善保管,涉及集团公司担保的必须向集团公司财务部门抄报一份。

六、认真评价,严格控制对外经济担保

截至2005年底,集团对外担保业务共有两笔,涉及金额为3.5亿元,其中:与中铁四局有2个亿贷款互保,与中铁五局有1.5个亿保函互保。目前公司基本上不存在对外担保风险。

按照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一般情况下,各单位不允许对外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特殊情况确需提供担保的,由法律、财务等相关部门对被担保企业主体的资格,所担保项目的合法性,申请担保单位的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行业前景、信用情况和反担保条件等进行全面评价,并形成书面报告,经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后执行。

七、集中调控,强化现金流管理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有效流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现金性财务风险是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该风险是由于现金短缺、债务的期限结构与现金流入的期间结构不相配套引起的,它是一种支付风险。近些年集团在防范各种支付风险,加强现金流的管理上,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构建集团内的资金调剂市场,缓解资金支付的时点压力

集团内各单位间相互调剂资金,是有效解决部分单位资金临时余缺的有效途径。集团公司通过内部担保、内部清欠等各种保障措施积极鼓励各公司间相互调剂资金余缺,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有效地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从而无形地构建了一个集团内的资金调剂市场,大大提高了全集团的资金利用效率。

(二)强化资金的集中调控力度,盘活工程项目沉淀资金

集团公司通过预算控制、考核指标、奖惩办法等不同形式的约束机制不断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资金调度能力,较好地盘活了工程项目的沉淀资金,从而增强了集团公司的现金拥有量和集中支付能力,特别是在大额设备或投资款项的支付上,真正地发挥了集团的团队效应,切实实现了从“三高”(高存款、高贷款、高费用)到“三低”(低存款、低贷款、低费用)的转化。

(三)权衡各方利益,理顺工程项目的资金流动渠道

集团公司制定了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规范了工程项目的资金拨付程序,真正实现了项目资金拨付与验工计价的同步流动,防范了不合理的超拨、欠拨工程款现象,妥善解决了集团公司、指挥部及各子分公司的资金分配关系,调动了参建队伍的积极性,使项目资金更好地发挥了为生产服务的效能。

公司借款管理制度篇6

一、源头抓起,控制经营风险

随着建筑业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外建筑商逐步进入,加之集团公司各子分公司主营业务类同、优势不明显、区域不稳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为此,中铁三局集团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营销开发工作,构筑市场竞争新优势

集团坚持路内路外市场并重,巩固和拓展公路、铁路、房建、市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主营领域,并向Bot、Bt等项目领域延伸,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以武广客运专线中标为标志,开创了铁路建设史上单标之最。

(二)切实加强对市场的研究,提高营销质量

为快速适应市场游戏规则的变化,集团精心选择营销项目,围绕一体化原则,开展标前评估,建立了营销、生产、成本管理三位一体的沟通机制,形成了从源头到环节、结果评价的循环体系,有效控制了经营风险。

(三)坚持诚信至上的经营原则,全力打造“品质优秀工程”,逐步领先于同行业水平

集团通过实施资质就位、扩大经营网络、强化各项管理等措施,企业营销额、营业额、利润额持续攀升,连续两次在铁路质量信誉评价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有效控制了企业经营风险。

二、强化落实,认真执行财务预算

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是提高管理效率,明确集团各单位责、权、利的重要手段。集团不断强化财务预算管理,以预算为纲,防范各种财务风险,充分发挥了预算的约束与激励作用。

(一)明确职责,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制

根据总公司的相关要求,完善了“财务预算为纲、分级负责控制”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组织领导,建立自上而下的领导管理体制,严格规定财务预算编制、审批、考核程序,确保了财务预算切实有效地发挥作用。

(二)上下结合,科学编制财务预算

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保重点,压一般,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利润预算为目标,以现金流量预算为核心,上下结合、分级编制,使预算指标更加科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更加紧密地与经营者、员工的责任与利益挂钩,较好地传递了财务预算的压力和动力。

(三)实施配套措施,认真执行财务预算

为提高资金运作效益,集团公司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坚持突出一个“活”字,加强成本费用预算管理,突出一个“细”字,加强监督考核,各负其责,奖惩兑现,强化了财务预算的全面性,突出一个“严”字,有效提高直接控制力,确保了财务预算的严肃性。

(四)结合施工企业实际,组织预算课题研究

根据总公司课题研究的部署和集团公司科研计划的安排,集团公司组织部分子分公司财务负责人和项目财务主管组成《财务预算理论与施工企业实际相结合有关问题的研究》课题研究组,分集团公司、子公司、分公司、项目部、社管中心等几个层次,对财务预算的编制、实施、控制、调整等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该成果获得了中国铁道财会学会软科学课题研究二等奖。

三、层层设防,强化协作队伍管理

作为国有大型施工建筑企业,工程项目遍布全国,施工任务紧,施工力量不足,与协作队伍合作成为不争的选择,协作队伍管理事实上已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之一。因此主要把好“五关”进行风险控制。

(一)准入关

集团公司制定了《协作队伍准入管理办法》,每年定期公布合格的协作队伍名单,逐步筛选出一批讲诚信、有实力,具有合格资质的协作队伍。

(二)合同关

制定合理规范、条款严密、内容全面的合同格式。要求外部协作队伍在进场前就应签订合同,防止先施工后签合同、边施工边签合同以及签订“不封口”合同的情况发生。在单价的确定上,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通过招标或价格竞争方式引入外部协作队伍。

(三)计量关

建立了验收计量的内部牵制制度,计量控制采取分级负责制。加强设计数量、内部预算数量和实际数量的对比,保证总量不突破。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对协作队伍虚估冒验。

(四)结算关

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单价和实际完成工程量结算费用。工程结算单经物资、机械、安质、工程等部门确认签字,并经项目负责人审批后,财务部门据此结算单拨付工程款,防止出现超拨等情况。

(五)保证关

一是在签订合同时收取一定比例的风险抵押金;二是在协作队伍结算款中酌情扣留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通过风险的转嫁,确保了集团公司的经济利益。

四、量力而行,加强对外投资风险控制

为加强对外投资管理,控制投资风险,集团公司专门成立了投资管理部和北京容源投资开发公司,设专人负责对外投资有关事宜。在控制对外投资风险时具体把握好六个环节。

(一)投资决策环节

投资决策是企业的重大决策,集团公司历来遵循“集体研究、民主决策”的原则,严格履行阶层程序,用集体的智慧把关。对投资项目不确定因素进行风险分析,事先预测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的收益、评价指标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防范措施,保证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二)审批权限环节

集团公司本部的对外投资,由集团公司董事会通过法定程序授权总经理审批200万元以内的新建独立投资项目;200万元(含)以上的由董事会审批。单项投资额500万元(含)以上的报总公司备案。子公司的对外投资项目必须报集团公司审批。集团公司范围内所有经营性、非经营性土地资源的开发必须报集团公司审批。

(三)合同管理环节

对于重大项目投资的谈判要求法律事务部门参加,重要的投资项目合同由法律事务部起草,已由对方起草的合同须经法律事务部审查。项目投资涉及的相关合同已经生效或已实际履行后,发现还有不完善和不明确的地方,及时与对方协商补充;协商不成时,由公司法律事务部介入协调,力争依法补充协议,避免经济损失,维护公司利益。

(四)筹建管理环节

投资进入筹建阶段后,如发现项目存在投资总额将超出可研预算10%以上、同类项目上马同业竞争严重、合作方发生重大变故违约撤资出资不实、或发生其他不可预见情形致使投资或合作无法继续进行的,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停止继续投资或终止继续合作。

2003年初,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中铁三局集团公司与云南红河洲政府签订了鸡街至蒙自公路的Bot项目投资协议(简称鸡蒙项目),投资概算金额为7亿元人民币,并在云南昆明成立项目公司。年底在筹建过程中,出现两个异常情况:一是云南省审批了具有竞争性的一级公路项目,与当初签订禁止修建具有竞争性的项目条款不符;二是由于项目存在不确定性,在向昆明农行融资过程中,限制性条款较多。鉴于以上原因,经集团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及时终止该项目的投资,规避了企业投资风险。

(五)监控管理环节

建立对外投资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由投资、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共同负责。重点监控对外投资业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对外投资的可研分析及计划、对外投资的合同签订、对外投资的过程管理、对外投资的收益确认、对外投资的档案管理等情况。

(六)投资评价环节

要求各项目公司按期提报有关财务情况分析报告,投资管理部及有关部门随时关注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和收益情况。对外投资项目结束后,投资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对项目意向、论证、决策和运营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进行总结,并书面上报总经理办公会及董事会。

五、分级控制,合理降低筹资风险

由于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张,适当举债经营在所难免。截止2005年底,集团长、短期借款共为八个多亿,虽较往年金额有所上升,但基本上控制在可控制风险范围之内。这主要得益于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一)实行“分级管理、集中调控”的管理模式

即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分别作为借款主体,办理各自的银行借款。各子公司的银行借款额度由集团公司根据其资本金、负债比率及生产规模、财务预警系数等因素核定,然后由集团公司根据核定的银行借款额度及实际情况,决定分配贷款授信额度和提供担保。

(二)实行严格的申请办理借款程序

1.集团公司因经营生产需要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申请办理新增借款的,须经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研究同意,超过3000万元以上的还须由集团公司董事会决策,并由其授权总会计师及财务部门负责办理。对已有借款,由于资金紧张而需办理续借的,由总会计师及财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2.子公司因经营需要办理借款业务的,按授权管理的规定,由本公司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决策,并将借款用途、数额、期限、借款条件、担保方式、还款来源等情况的书面资料以文件形式上报集团公司。原有借款续贷的由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审批,新增借款由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审批同意后,方可办理。

3.分公司和工程项目部因生产经营需要以集团公司名义办理银行借款业务时,将经总经理办公会批准的包括借款用途、数额、期限、利率、借款条件等情况的书面资料以文件形式上报集团公司。原有借款续贷的由总会计师审批,新增借款由集团公司总经理审批,审批同意后,由集团公司出具授权委托书方可实施。

(三)加强过程控制

要求各单位财务部门随时关注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本、付息日期,定期检查用于偿还到期借款所需资金的筹措情况及近期财务状况,保证如期偿还或拟订应对方案。

(四)妥善处理相关事项

各单位银行借款偿还完毕后,若有相关担保事项的,要求及时注销担保;提前还款凡涉及集团公司担保的,必须及时通报集团公司。

(五)强化资料管理

要求各单位办理借款完毕后,将借款申请书、借款合同等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文件材料留存一份,并由专人妥善保管,涉及集团公司担保的必须向集团公司财务部门抄报一份。

六、认真评价,严格控制对外经济担保

截至2005年底,集团对外担保业务共有两笔,涉及金额为3.5亿元,其中:与中铁四局有2个亿贷款互保,与中铁五局有1.5个亿保函互保。目前公司基本上不存在对外担保风险。

按照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一般情况下,各单位不允许对外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特殊情况确需提供担保的,由法律、财务等相关部门对被担保企业主体的资格,所担保项目的合法性,申请担保单位的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行业前景、信用情况和反担保条件等进行全面评价,并形成书面报告,经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审议通过后执行。

七、集中调控,强化现金流管理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有效流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现金性财务风险是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该风险是由于现金短缺、债务的期限结构与现金流入的期间结构不相配套引起的,它是一种支付风险。近些年集团在防范各种支付风险,加强现金流的管理上,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构建集团内的资金调剂市场,缓解资金支付的时点压力

集团内各单位间相互调剂资金,是有效解决部分单位资金临时余缺的有效途径。集团公司通过内部担保、内部清欠等各种保障措施积极鼓励各公司间相互调剂资金余缺,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有效地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从而无形地构建了一个集团内的资金调剂市场,大大提高了全集团的资金利用效率。

(二)强化资金的集中调控力度,盘活工程项目沉淀资金

集团公司通过预算控制、考核指标、奖惩办法等不同形式的约束机制不断加强对工程项目的资金调度能力,较好地盘活了工程项目的沉淀资金,从而增强了集团公司的现金拥有量和集中支付能力,特别是在大额设备或投资款项的支付上,真正地发挥了集团的团队效应,切实实现了从“三高”(高存款、高贷款、高费用)到“三低”(低存款、低贷款、低费用)的转化。

(三)权衡各方利益,理顺工程项目的资金流动渠道

集团公司制定了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规范了工程项目的资金拨付程序,真正实现了项目资金拨付与验工计价的同步流动,防范了不合理的超拨、欠拨工程款现象,妥善解决了集团公司、指挥部及各子分公司的资金分配关系,调动了参建队伍的积极性,使项目资金更好地发挥了为生产服务的效能。

公司借款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银行借款;过度投资;盈余质量;自由现金流

文章编号:2095-5960(2014)01-0035-09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公司借款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经营风险;模型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

我国目前的准金融控股公司大约由300家,但是大部分不能算着真正的金融控股公司,这些公司或是参股金融业,或产融结合,或仅仅混业的交叉经营,尚未达到金融控股公司的标准,为了使实证研究更为精确,所以本文仅仅抽取典型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样本,同时由于公司经营受到行业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为了避免由此带来的统计上的噪音,所以本文抽取典型金融控股公司(包括光大集团、平安集团和中信集团)中的银行子公司(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和我国另外的13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见表1),以此分析是否为金融控股公司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与其经营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模式是否会带来风险的增加。研究年度为2008年、2009年、2010年,使用数据来自中国证监会网站和各大银行网站年报。在样本选择和模型设计中另外还考虑到三点:(1)三大金融控股公司银行子公司资产占集团公司资产比例分别达到23%,22.7%和47.6%,所以选取银行子公司考察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应属可行。(2)我国典型金融控股公司偏少,非上市公司的数据又不易获得,所以本文只抽取了3家典型金融控股公司和另外13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在研究年度上,由于模型变量指标偏多,数据来源主要依据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目前只能获得样本公司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完整数据,所以时间跨度上,只选择了三年的数据。(3)为了增加计量模型的有效性,本文设计了四个模型,全面论证了控股与非控股与公司经营风险的相关性;并且尽量增加控制变量,增强了模型的有效性。

二、研究变量的选取

银行风险的成因非常广泛,有系统风险,也有非系统风险;有内在风险,也有外在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的来源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这是理论界运用最广泛的风险分类方法之一。本文选取了相关指标作为分析依据。针对各种风险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已是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鉴于研究指标的可取得性,本文略去度量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var技术模型,选取可以考察银行信用风险的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风险的每股现金流量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一、二。银行主要的资产业务为客户贷款,银行的信用风险是其整体风险预警和控制的重点,并且,银行贷款尤其需要重点检测。不良贷款率反映了银行的资产质量和中长期风险,每股现金流量则反映了银行短期的流动性风险。进一步的,为了使分析更为准确和全面,本文还选取了表现银行信用风险的指标借款人集中度和信用贷款占比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三、四。

针对不同的被解释变量,本文选取了相关的控制变量,在控制变量中,还加入了一些反映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以求分析更为全面。解释变量统一为:公司是否为金融控股集团的银行子公司?试图解释金融控股经营模式与风险的相关性,即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是否会带来经营风险的增加。各变量定义如下:

不良贷款率(p1)=(损失+可疑+次级)/期末各项客户贷款余额

成本收入比(cir)=业务及管理费用/总收入

借款人集中度(bocon)=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额度/期末资本净额

信用贷款占比(crloac)=期末信用贷款余额/期末客户贷款余额

公司类存款比例(tpocd)=期末公司存款余额/期末客户存款余额

活期存款比例(tpodd)=期末活期存款余额/期末客户存款余额

国有股比例(tposs)=(国有股+国有法人股)/公司总股本

总资产(size):取公司年度期末总资产

资本充足率(car)=(核心资本+附属资本-减扣项)/风险加权资产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lpos)=第一大股东持股数/总股本

非利息收入占比(noinac)=(营业收入-利息净收入)/营业收入

三、数据验证分析

1.模型一:p1=b0+b1*kg+b2*cir+b3*bocon+b4*tpocd+b5*tpodd+b6*tposs+e

被解释变量:不良贷款率(p1)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成本收入比(cir);国有股比例(tposs);借款人集中度(bocon);

公司类存款比例(tpocd);活期存款比例(tpodd)。

表2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不良贷款率显著相关(3.940660),与假设相符。不良贷款率是衡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银行子公司不良贷款率偏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金融控股公司复杂的组织结构带来了风险管理难度的增加,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尚不成熟,在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上劣势明显,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②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着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有些金融控股公司与其相比在人力资源、优质客户资源和经营手法上存在一定差距。③外部监管的缺位使我国金融控股公司面临制度约束风险。长期以来,一方面金融控股公司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缺乏有利的法律支持,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受到较多限制、经营处于混乱状态;另一方面监管主体无法可依,分业监管导致了大量监管盲区的存在,增加了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再则,目前的联席会议制度事实上很难形成一致对金融集团的整体风险的正确判断,反而还增加了协调成本;最后,我国金融监管技术和人员素质的落后,是我国的监管绩效与发达国家无法比拟。

(2)国有股比例与不良贷款率负相关(-0.021919),银行业经营中虽然非国有经济效益好,偿债能力强,但其识别偿债能力较差,信用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3)借款人集中度与不良贷款率正相关(0.028305),这也验证了金融投资的常理:分散投资,在银行贷款结构中,一定要注意贷款客户、贷款期限、贷款类型的多样化才能更好分散风险。

2.模型二:mx=b0+b1*kg+b2*size+b3*tpodd+e

被解释变量:每股现金流量(mx)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总资产(size);活期存款比例(tpodd)

表3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每股现金流量负相关(-0.916667),这与假设相符,表现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整体表现流动性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规模较小,在发展和风险管理上尚不成熟,盈利能力不强造成的。

(2)活期存款比例与每股现金流量正相关(0.031201),这与常理相符,活期存款比例越高,资产的流动性越大。

3.模型三:bocon=b0+b1*kg+b2*tpodd+b3*car+b4*tposs+b5*tlpos+e

被解释变量:借款人集中度(bocon)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活期存款比例(tpodd);资本充足率(car);

国有股比例(tposs);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lpos)

表4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借款人集中度显著正相关(32.18026),这说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贷款客户上过于集中,客户来源不广泛,公司发生信用风险概率增加。

(2)国有股占比与借款人集中度正相关(0.073768),近年来,我国主要国有银行都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革,股份持有走向多元化,公司治理日益完善,但是国有股比例较大的银行在产权的明晰程度和公司治理上不如非国有银行,在资产的管理上差一些,同时,一些国有银行同时兼有支持国家经济、产业政策的任务,所以在贷款客户上会集中度高一些。

4.模型四:crloac=b0+b1*kg+b2*noinac+b3*cir+b4*tpodd+b5*car+b6*tposs+e

被解释变量:信用贷款占比(crloac)

解释变量kg:公司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控股银行子公司为1、否则为0

控制变量非利息收入占比(noinac);成本收入比(cir);活期存款比例(tpodd);

资本充足率(car);国有股比例(tposs);总资产(size)

表5列示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我们发现:

(1)控股与信用贷款占比正相关(8.084819),这说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信贷资产保证度上应加强管理,协调好授信贷款和非授信贷款的比例;增强贷款保全意识,大力推行抵押担保贷款,在办理抵押贷款时应做到严格审查担保单位的可靠性和抵押品的价值和抵押的手续;推行贷款保证保险、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2)资本充足率与信用风险占比正相关(0.405390),这说明资本充足率越高,风险抵补能力越强,公司风险偏好越大,信用贷款越多。

四、结论与启示

总体来看,金融控股集团银行子公司的风险较非金融控股公司的银行样本偏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产质量的指标不良贷款率与控股正相关(模型一3.940660),流动性的指标每股现金流量与控股负相关(模型二-0.916667),表现贷款风险的指标借款人集中度和信用贷款占比也与金融控股显著正相关(模型三32.18026、模型四8.084819)。因此,对想要混业经营的金融企业来说,混业经营模式要谨慎,已经混业经营的需要大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当前尽快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做起:

(1)金融控股集团的特有风险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复杂的组织结构,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随之可能会带来的是规模不经济,如管理难度和成本增加、信息阻隔失真、无法形成合力等弊端,因此金融控股集团必须加强公司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制度建设。

(2)增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特别是资本监管和防火墙制度的完善。谈及金融集团化的没落,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杜丽虹认为,金融集团走向衰败的两大风险就是:拨备不足和风险串联。资本是银行经营的根本,金融控股集团应加强资本监管,保持适当的杠杆比例。同时,金融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效应,金融控股公司本身关联交易的共生性又加剧了风险传染,因此,在防火墙制度建设上要加强对人事、业务、共同营销和信息共享的合理限制。

(3)增强外部监管,加强市场约束。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目标应该是在我国当前混合经营的必然趋势下,通过渐进式改革,建立统一的监管体制,优化内部运行机制,通过适当的内部设置达到金融监管专业化和综合化的优势互补,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和目标性监管过度,从而达到金融监管的稳健性、效率性和公平性的结合。同时市场约束是金融机构监管的外部主要力量,当前要完善市场约束要发挥作用必须的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晖.金融风险的负外部性与中美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比较.管理世界,2010,(4).

2.桂文林,韩兆洲,潘庆年.pot模型中gpd“厚尾”性及金融风险测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

公司借款管理制度篇9

研究对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监管,首先要考察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风险。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主要从事对汽车经销商的贷款和最终消费者的购车贷款、汽车租赁业务等资产业务,同时可以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商业票据,接受股东单位和贷款购车企业3个月以上定期存款以及向金融机构借款、同业拆借等办理负债业务。其经营活动具有高负债特点。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三类:

一是客户违约的信用风险。当前我国社会信用整体环境较差,公民诚信守法的意识不强,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在内的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的资产负债状况、信用记录等情况的了解缺乏有效的渠道,信用审查往往只能根据个人身份证明、收入证明等,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消费者信用状况。对个人信用违约缺乏有力的制约和惩罚机制。

二是流动性风险。这里所谓的流动性风险,是指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因各种原因导致无力偿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实质是其他各类风险长期积聚、潜藏的结果,最终以流动性风险形式爆发出来。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一般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商业票据以及向金融机构借款等方式获得资金,开展购车贷款和租赁业务。一旦负债链条上的某一环节发生问题,就有可能发生流动性风险。

三是违规经营的风险。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作为商业性经营企业,其经营目标是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在这一目标驱动下,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存在违规经营风险,如超范围发放贷款,即发放与汽车销售以及经销商无关的贷款;超范围借款或负债,即吸收无关企业的存款、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等;超范围办理其他资产或中间业务,如投资业务等。

当然,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还可能存在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誉风险等其他风险。

二、对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探讨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实现风险性监管的主要方法,对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来说可遵循“资本充足、期限匹配、风险分散、拨备有余”的原则。

“资本充足”,是指为了使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具有最起码的承担风险和消化损失的能力,公司资本充足率应不低于8%。

“期限匹配”,是指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在资产负债期限上应保持匹配,即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相匹配、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相匹配,流动性比例应控制在80%以上,同业拆入余额不能超过资本总额。考虑到现阶段尚未将非银行金融机构列入同业借款范畴,从资本市场筹资的条件又不具备,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可以担保方式向金融机构借款,借款比例可暂不作限制,其总体负债规模可通过资本充足率指标控制。

“风险分散”,是指对单一法人机构的融资比例、风险贷款比例、表外资产比例等均应适当控制。对单一机构的融资比例(包括贷款、融资租赁和担保等)一般应控制在资本总额的15呖以下;问题贷款(含融资租赁)不超过贷款(含融资租赁)总额的10%;对外担保应限制在其业务对象范围内,且担保比例应控制在资本总额的20%以下。

“拨备有余”,是指汽车金融服务公司要根据自身的资产风险系数和资产质量,分类提足各项准备金,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三、监管重点与监管方式

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发展将经历从起步、规范到成熟阶段,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资产安全性、流动适度性、资本充足性、收益合理性、管理健全性、经营合规性都是监管的主要内容。当然,不同阶段,监管重点应有所侧重。

起步、规范阶段。这一阶段,公司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借款,而经营管理层主观上做大业务的欲望较强,公司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尚不成熟,公司与经销商、银行之间的关系及具体操作尚处于磨合期,可能存在资产质量不高、流动性不足、违规经营以及内控薄弱、设置分支机构冲动等问题。因此,监管的重点是风险控制体系、会计账务处理系统、各种收费标准等。监管的具体内容是,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尤其在风险控制方面是否存在漏洞;内、外部审计监督是否有效;业务经营是否在会计处理上得到正确反映;各项收费标准是否公开、统一;与经销商和银行之间的协议的内容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操作程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业务发展初期,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业务规模有限、风险控制能力有待完善,不宜设立分支机构,其异地业务可通过异地经销商或银行代为受理。在监管方式上应以现场检查为主,通过现场检查,能够较全面地掌握公司的业务经营和内控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规范公司行为。非现场监管的重点是其业务是否在会计账表上得到准确的反映。新晨

在外汇管理方面,央行(外管局)对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监管既不能完全比照中、外资银行,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外资企业,而应针对这类公司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差异性。如果政策允许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接受股东单位3个月以上定期存款(包括外汇存款),而且公司股东有外国机构,公司接受股东单位的存款,就可能是国外股东(非居民)的外汇存款,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势必涉及本外币的转换。如果是结汇成人民币发放贷款或者直接贷款给经销商用于进口支付,均对我国构成了事实上的外债,因此在监管上应将其纳入外债统计监测范围。按照现行外债管理办法,外债结汇实行核准制,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约。考虑到公司的运作和央行的监管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公司境外股东外汇存款结售汇管理上,应采取审慎原则,实行核准制,即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公司的业务规模和资金来源等状况,核准股东外汇存款结售汇规模,这样便于随时进行调控。但在审核程序和外债登记上应予以简化。

公司借款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生命周期;债权人;动态治理;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3)05007907构建和完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实现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协同治理,是推进公司由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成功转型的关键。在公司的外部治理体系中,债权人是公司的重要融资来源,也是主要的利益主体和治理主体。债权人在为债务公司提供债权资本的同时,围绕债权债务关系对上市公司开展的监督、干预等活动是约束经理人自利行为,缓解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委托冲突,降低成本的有效机制。已有文献大多围绕负债融资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试图通过分析负债规模、利率、期限结构等债券融资要素与自由现金流、非效率投资水平、成本等治理要素的关系,得出债权人治理的效应检验结果[1-3]。然而,现有研究仍停留在静态层面,未能深层次剖析债权人治理的实质,缺乏从企业动态成长的视角研究债权人治理的差异化特征,使债权人治理的研究领域仍有较大的解释空间。本文立足于动态视角,以生命周期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为支撑,根据企业不同生命阶段的差异性特征[4-5],尝试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以成本为表征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态是否会在不同的生命阶段表现出显著差异?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利益保护导向下,债权人短期借款对成本的影响是否也会具有动态变化?债权人长期借款是否会对成本表现出动态治理效应?

本文的贡献在于:第一,突破了以往“资本结构―公司绩效”的债权人治理研究困境。资本结构选择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常被学者套用为研究债权人治理的逻辑主线[6-7],该研究脉络过于粗糙,无法细致地挖掘债权人治理的运行机制。本文选择回归Hart的经典研究思路[1],围绕债权人对股东与经理层之间冲突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探索了中国上市公司债权人对第一类委托成本的作用实质;第二,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引入研究范畴,拓展了债权人治理的静态研究领域。黄文青、杨勇等、张兆国等相关研究往往采取截面或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6,8-9],易忽视不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为上市公司治理与债权融资带来的差异化影响。本文立足于债权人动态治理能力视角,通过分析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中,成本对短期和长期借款的敏感度的差异性,研究债权人对上市公司的动态治理作用,进而为全面和正确地理解中国上市公司债权人治理机制的运行提供参考。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生命周期与成本

1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9卷第5期

王旭企业生命周期、债权人动态治理与成本

企业在生命周期内演进的过程往往也是治理结构和委托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即企业不仅仅在组织结构、管理风格、成长性等方面会发生显著差异,其权力结构、治理质量、成本、利益相关者风险水平等治理要素也会表现出动态异质性。企业初创期,出资人和经理人的两职合一使得成本处于较低的水平,但由于企业资金储备有限,管理经验不足,其应对风险的能力较低,债权人以及其他外部投资者往往具有审慎的态度,融资渠道也就相应较为闭塞。当不断成长的企业规模使得企业组织结构变得复杂化,管理任务日益繁多时,原始出资人往往聘请职业经理人进入企业进行委托管理,经营权和所有权发生分离[10]。企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关注,融资渠道被打开,利益相关者开始向多元化发展。经理人往往在企业成熟期获得较多的可支配资源,充足的盈余资金能够刺激经理人非效率投资、在职消费等行为的发生,这一方面损害了股东利益,另一方面可能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财务质量产生威胁,债权人的关注程度也相应提高。企业衰退期,经理人在职业防御心理、破产和接管风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会减少自利行为。债权人也会出于风险规避动机,加强对公司的监督干预,甚至启动破产程序来抵御风险,经理人自利行为得到进一步约束。anthony和Ramesh发现随着企业从成长期向衰退期演变,以销售收入增长刻画的规模扩张速度对资本投资变化的响应系数具有显著的下滑趋势[11],表明在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较为普遍,从一定程度上映射出股东与经理的冲突在该阶段较为明显。

(二)债权人动态治理的生成

1.债权人治理机制

债权人治理的目标在于降低资本风险,实现借贷资本的增值,因此,治理机制的运行主要以负债融资特征以及债权人对公司采取的监督和干预行为为基础。在借贷行为发生后,为降低资金风险,债权人通常采取干预和监督企业的方式来保障其偿债能力不受威胁。债权人引致的偿债压力以及监督干预行为能够通过种种传导机制对公司经理层的行为选择产生影响,进而发挥治理作用。自由现金流假说认为,偿债压力能够削弱公司的经营管理层自由支配现金流的能力和动机,使得经理的自利行为得到约束,进而降低成本[12]。再者,作为中国上市公司的主要债权人,银行具有相应的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对公司进行监督和干预,进而降低其资金风险。Dewatripont认为,银行所拥有的人才优势及其与债务公司所签订的严厉的债务条款均加强了其监督公司业务的有效性[13]。因此,债权人治理效应是由于偿债压力以及其监督干预行为对经理层决策产生影响,使得公司的股东与经理的目标函数发生趋同而产生的。

2.债权人动态治理的内在逻辑

资源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动态能力理论认为动态能力是企业可以获取、维系和创造持续竞争能力的前提和根基[14-15]。teece将企业动态能力分析框架细化为“感知(Sensing)”、“攫取(Seizing)”和“转化(transforming)”三种能力维度[16]。感知能力能够使企业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迅速对市场机会和信息进行搜寻、扫描、定位、识别、确认和修正。企业捕捉到外部环境中技术创新、客户动态、供应商行为或债务人财务状况等先关信息后,能够运用企业内部的惯例(Routine)、流程(process)以及企业生态系统(ecosystem)等机制进行攫取(Seizing),随后通过转化机制(transforming)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与吸收,并据此调整相关战略,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创新业务流程,进而提高盈利能力。因此,在企业动态能力构架中,对于外部信息和机遇的感知能力和攫取能力是决定动态能力机制能够有效运行的根源和关键[17]。

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由于上市公司所表现出的盈利能力、融资特征、治理结构具有鲜明的差异,信息不对称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债权人会在构建动态能力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生命周期特征,做出差异化的监督管理措施。在公司成熟期和衰退期,债权人能够提高对债务公司的监管力度,及时“感知”和“攫取”与债务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财务质量变化相关的信息,优化监管措施,进而实现对上市公司的动态治理。银行债权人通常有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两类放贷模式。银行借款规模越大,其相应面临的资金风险越高,银行更有动机去关注债务公司的资金配置效率。因此,借款规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债权人的治理力度。然而,由于短期借款为上市公司引致的偿债压力较为显著,经理层受到自由现金流的约束效应较强,加之银行对上市公司的监督和干预行为,因此短期借款在企业生命周期中能够有效抑制陈本,进而实现对经理层的动态治理。相较而言,长期借款通常具有较长的偿债时间,为上市公司带来了较为宽松的偿债条件。另外,长期借款往往会提高银行债权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成本,同时大规模的长期借款扩充了经理人员的可支配资源,刺激了其在职消费等自利行为的动机,导致动态治理失效。综上,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在生命周期各阶段内,上市公司短期借款能够有效抑制成本的增加,进而表现出动态治理效应。

H2:在生命周期各阶段内,上市公司长期借款无法显著抑制成本,反而能够促进成本的增加。

二、实证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鉴于民营上市公司对生命周期的敏感性较强,本文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919家中小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2007-2011年为研究期间,对样本指标数据进行连续5年的持续观测,并执行如下筛选程序:(1)剔除实际控制人属性是非自然人的上市公司;(2)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3)剔除St类公司;(4)剔除主要变量缺失的公司;(5)剔除样本期间内未持续经营的公司。共得到民营上市公司722家。全部指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

(二)变量测量(表1)

1.成本

由于经理人员在职消费支出往往出自管理费用,大多文献选取管理费用率刻画上市公司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成本来测量公司治理效应[18]。依照会计分录准则,管理费用除了包括能够产生在职消费的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办公费等明细科目外,还包括社会保险费、公积金、教育经费等一系列维系公司正常运作的合理开支。因此利用管理费用的全额度量成本势必会放大成本,造成研究偏误。本文认为行业管理费用均值为合理的管理费用向成本转变的阈值,因此本文运用行业均值调整后的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来衡量成本。

2.生命周期变量表1变量定义变量类型1变量名称1变量代码1变量说明解释变量1银行借款1短期1Sdbt长期1Ldbt1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分别与总资产的比值企业生命周期1Lcy1依照行业特征调整后的指标综合分值,最高的1/3为成长期,最低的1/3为衰退期,中间部分为成熟期被解释变量1成本1agco1管理费用率,行业调整后的管理费用与年末营业收入的比值控制变量1公司规模1Size1年末资产总额自然对数财务杠杆1Debt1年末债务与资产总额额比值股权集中度1Cocn1年末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行业效应1indu1行业虚拟变量本文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目前,针对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有多种方法,anthony和Ramesh对企业的股利支付、销售收入增长、资本支出以及企业年龄等指标进行综合打分以获得生命阶段的评价标准[11]。Bens,nagar和wong利用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销售收入增长率、资本支出率、市账比等指标来对生命周期进行划分[19]。也有学者利用留存收益与总股本的比例作为企业生命周期的主要划分依据[20]。我们认为,在中国特有的法律和制度环境下,部分指标不宜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依据。例如,中国上市公司派发股利具有较强的不规律性,同时很多上市公司倾向于不支付股利;再者,很多上市公司对于留存收益的使用并不存在阶段性特征,所以运用股利支付和留存收益作为划分中国上市公司生命周期的指标具有局限性。另外,尽管企业年龄属于非财务指标,具备一定客观性,但是企业年龄不存在上限限制,进而无法依据企业年龄来判别生命周期阶段。

结合已有文献相关研究和中国的特殊背景,本文选取销售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三个指标来刻画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随着企业的成长,销售规模以及资产规模不断扩张,净利润不断攀升,使得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在成熟期达到顶峰。但由于成熟期企业的成长动力不足,销售规模、资产规模和净利润的增长率均表现出“疲软”的现象,并开始衰减,三项指标随着企业进入衰退期而迅速下降。因此选取该三项指标来刻画企业生命周期具备一定的合理性。结合打分法与产业经济方法,考虑到行业特征的差异,本文首先按行业将样本公司进行分类,将每家公司各指标每年的数据取均值。各行业内,依照三个指标从低到高的方法进行打分赋值,最高的1/3为成长期,赋值3分;最低的1/3为衰退期,赋值1分;中间部分为成熟期,赋值2分。将各企业的总分汇总整理,并仍然按照同样的方法将总分进一步划分,得分最高的1/3企业为成长期企业,成熟期、衰退期次之。最后把行业分类的结果进行汇总,得到全样本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分类结果。本文最终获得成长期样本公司189家,成熟期316家,衰退期217家。

3.银行借款变量及控制变量

由于借款规模与债权人的治理力度具有同向变动关系,因此选取银行借款与总资产的比值作为衡量债权人治理工具的指标。一方面,银行借款规模越高,对上市公司形成的偿债压力越大,股东和经理层的行为响应越敏感。另一方面,由于大规模的贷款,出于风险防御的动机,银行能够对上市公司进行积极的监督和干预,进而所表现出的外部性治理效应也相应较为显著。为区别不同期限的银行借款的不同治理效应,本文将其细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两个子指标。

考虑到公司规模、财务杠杆、股权集中度以及行业效应能够对样本公司的治理效应产生影响,因此将上述变量纳入研究的控制变量组。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三)模型设计

agco=a0+a1Sdbt+λj∑n1j=1Controlj,it+ξ(m1)

agco=a0+a1Ldbt+λj∑n1j=1Controlj,it+ξ(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