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申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6:40

企业信用管理申报篇1

1企业职称申报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申报材料较多,工作量很大企业职称申报工作涉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各种信息,包括人员基本信息、工作履历信息、职称评定信息、绩效考核信息、奖惩情况信息等。涉及员工上述信息的修改、打印、汇总、统计等功能。存在信息审核、业绩核实、材料补充等工作环节。涉及的申报材料多,申报及审核的工作量很大。

1.2申报材料审核及反馈的时间较长企业职称申报涉及的工作过程繁琐,申报材料的审核及反馈需要的时间较长。一是在职称申报评定过程中,为了充分体现企业员工现有职称期间的履职情况和工作业绩,往往要求职称申报人员把履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尽可能地填写完整,申报材料较多,初审工作需要的时间较长。二是为满足企业职称审核相关规定的规范要求,需要对申报材料进行反复检查、审核并反馈申报人员进行修改和补充,反馈和二次申报的时间周期较长。

1.3申报及审核的工作效率较低企业职称申报与审核工作的总体工作效率较低。一是层级较多的集团性企业,存在二级企业初审、集团总部复审的情况,申报材料的审核与反馈周期较长。二是在审核重新申报的材料是否遵从反馈意见的要求时,工作量较大且容易产生错误。三是申报材料的数据量大,因而对相关申报信息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的效率较低,出错的可能性较高。

2实施企业职称申报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

2.1规范企业职称申报管理的工作流程通过建设职称申报管理系统,企业能够优化、规范职称申报管理的工作流程,制订科学、标准化的工作程序,配置高效、严谨的工作机制,有序推进职称申报和审核工作。

2.2构建企业职称申报管理的工作平台通过职称申报管理系统,企业建立了职称申报和审核管理的工作平台,申报工作的启动,各项工作要求,初步审核,修改意见反馈,重新申报,审核过程及审核结果都是通过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来进行,实现了职称申报的协同工作。2.3提高企业职称申报和审核管理的工作效率通过职称申报管理系统,可对企业职称申报和审核的海量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不仅提高了申报和审核工作的准确性,而且实现了对企业职称申报和审核工作涉及内容的动态统计和分析,提高了相关工作的工作效率。

3企业职称申报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企业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既是相关信息收集与的管理平台,也是开展职称申报和审核工作的操作平台。

3.1系统主要功能(1)信息采集模块。主要功能是收集职称申报人员的职称申报申请和职称申报材料,以及根据初审意见补充填报的其他职称申报材料。(2)审核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包括资质审查、意见反馈、审核管理等。(3)统计分析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各类职称申报和审核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对以往职称申报和审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生成各类统计分析报告。(4)信息模块。主要功能包括反馈初审意见,职称申报和审核结果信息,以及对以往职称申报和审核的结果及分析报告进行查询等。(5)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包括注册和设置用户权限,设置企业的组织架构及职称申报和审核的处理流程,设置各类统计数据的访问权限,进行系统数据备份和维护等工作。

3.2核心工作流程企业职称申报工作涉及相关人员申报,本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初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复审,专家评审,结果公示,职称评定委员会授予等环节。申报材料包括申请人职称申报表,基本信息表,培训进修情况,工作业绩情况,履职期间情况,职称评审参评论文,外语考试证书,计算机操作考试证书等。核心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4企业职称申报管理系统的设计

4.1系统结构设计根据职称申报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将系统划分成5个子系统:信息填报子系统,审核管理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信息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系统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信息采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为职称申报申请,职称材料申报,职称材料修订等。审核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为资质审查管理,意见反馈管理,职称审核管理等。统计分析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分类统计管理,统计分析管理,报告报表管理等。信息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申报信息查询,审核信息查询,审核结果查询等。系统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组织机构管理,工作流程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系统备份管理等。

4.2数据库设计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支持集团型企业的职称申报和管理工作,组织机构设计为集团公司、二级公司和三级公司共3个层次。职称资质和职称申报材料的审核权限分为集团公司层面和二级公司层面。注册用户的角色划分为职称申报用户和职称审核用户。不同用户对职称申报管理系统不同应用模块的访问权限划分为查询、提报、修改、删除4种类型。系统数据库结构设计如图3所示。

4.3系统类设计

4.3.1系统实体类设计实体类是职称申报管理系统的操作和处理对象,主要包括职称申报登记表、职称初审情况表、职称审核情况表、职称审核统计分析情况表等。实体类中封装了对系统关键性信息的数据属性及操作,是对系统进行分析后抽象出来的数据模型,体现着系统的功能需求。系统实体类的设计模型如图4所示。

4.3.2系统控制类设计控制类是职称申报管理系统的业务处理逻辑,主要包括底层数据访问,申报申请,申请受理,材料评审,统计分析等。控制类中封装了对系统关键性业务的处理逻辑,是对系统进行业务功能分析后抽象出来的逻辑模型,体现着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系统控制类的设计模型如图5所示。

5企业职称申报管理系统的实施

5.1系统架构职称申报管理系统是由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3层结构构成,表现层是用户使用界面,业务逻辑层包含应用系统的功能模块和业务处理逻辑,数据层保存应用系统的相关数据。系统的整体

5.2实施方法

5.2.1硬件配置系统应配置中档pC服务器作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配置激光打印机作为各类报表的打印输出,配置中档笔记本电脑用于系统开发和测试工作。

5.2.2软件配置系统架构为B/S架构,软件系统采用微软的平台,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Server,客户端操作系统为windowsXp,开发工具采用,数据库为SQLServer。

企业信用管理申报篇2

关键词:排污申报登记;环境管理;申报意识;多表合一;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X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000-00

1申报登记制度简析

排污申报登记是指向环境直接或间接排放污水、废气、固废、噪声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环保部门申报登记其在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排放方式及与排污有关的生产经营情况的一种法律制度,是环境管理中最基础性的工作。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八项制度之一,有利于科学地核定企业的排污量、严格公正地征收排污费,有利于其他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实行,有利于提高现场环境监察能力,有利于为各级政府进行有关环境保护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这也就意味着一个法律制度的出台都会跟社会实践经历一个磨合期,排污申报登记制度也不例外,下面就对一些问题进行浅析。

(1)企业申报意识不强

企业申报意识不强,主要体现为申报不真实和超期申报。申报不真实主要体现在:1、申报时间。因为排污时间越短所交排污费就越少,一些企业为了达到少交甚至不交排污管理费的目的经常谎报自身的排污时间,例如昼夜排污的企业只报白天生产,按月经营的企业只报半月或更少。2、排污量和排污浓度。同样为了少交或不交排污费,一些企业会将远低于现实排放量和排放浓度的数字申报给环保部门。3、原料和排污类型。有的企业为了逃避水费的缴纳谎报未使用地下水,有些则为了减免二氧化硫排污费隐瞒自己以煤为原材料的事实。

(2)少数公职人员认识偏差导致工作不到位

实践中排污申报有流于形式的趋势,由于少数公职人员对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只要企业完成当年的排污费缴纳任务即可,企业排污申报登记的数据根本不重要”这种认识,导致环保机关对不依法进行排污申报登记的企业不采取及时下达限期改正通知书并处以罚款的惩罚措施,而是采取简单的通过电话催促进行排污申报登记的行为。加上每年受理的排污申报数量大、时间紧、人员少,大部分企业在申报时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够充分,大部分情况下只能对数据进行数量级和逻辑性审核,对于真实的数据无法掌握无法核实。另外由于人员更换、轮岗等原因,造成软件使用使用不熟练、返工较多等问题,影响了排污申报的效率与质量。

(3)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工作周期长

排污申报登记是一项信息量大的系统工作,涉及数据录入、数据分析、数据审核等,这类工作需要在数据收集、储存、处理方面下功夫,这些繁琐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支持。从目前的现状看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上专业系统的培训欠缺,无法保证申报登记的质量,另外由于目前开发使用的数据库检查工具的不完善,导致检出大量无效错误信息,大大降低检出、整改效率,延长了工作周期。

3应对相关问题的建议

(1)增强企业的申报意识,提高申报覆盖率

企业是排污的主体也是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主体,提高企业及时如实申报的意识是确保排污申报登记数据准确性、提高申报覆盖率的关键。1、加强排污申报登记的宣传,提高企业的申报意识。2、加大对不报、谎报、瞒报的处罚力度。如果处罚力度太轻不能引起企业的重视,当处罚的力度足够大时(当不及时如实申报的代价大于按规进行申报登记因排污缴纳的排污治理费用)企业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将会认真配合环保部门的工作自觉进行排污申报登记。3、环保人员应树立“排污申报登记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基础工作”的正确认识,认真组织开展排污申报登记工作,深化“逐级审核”制度,确保数据质量。

(2)加强并规范对企业的日常管理

为了更加及时准确的掌握企业的排污情况,可以根据企业的排污量的多少进行企业的分类申报:排污量大的企业实行月度申报,排污量一般的企业实行季度申报,对排污量小的企业实行年度申报,这样区分管理更加灵活,为管理提供便利。与此同时要加大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力度,通过调阅排污企业的基本资料分析该企业的排污情况、治理情况,通过在线监控,实时掌握排污单位的排污情况。增强现场核查力度,通过现场核查判断企业数据提供的真实性。

为了更加有效的开展治污工作,要让日常管理实现标准化操作,实现“排污申报、排污收费、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污染源减排”等多表合一,统一指标体系、统一基础数据、统一计算方法,建立统一的污染源信息中心,打破多头管理、数出多门的局面,还可以借助排污许可证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排污申报登记。

(3)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推进申报信息化建设

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定期邀请老师或者有丰富经验的同事为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培训让申报登记人员更熟练的掌握业务知识,及时全面掌握最新政策法规和相关要求,从而提高排污登记工作的质量。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实现企业网上申报、网上审核,为企业提供便利,提高企业自觉申报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弥补基层申报登记工作人员不足的状况,利用先进科技申报登记工作就可以化繁为简,减轻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总之,我们要尽全力做好排污登记制度工作,从而保证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改善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8.

[2]李春华.环境科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企业信用管理申报篇3

第二条本实施意见适用于在*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单位。

第三条*省诚信示范企业(以下简称示范企业)的创建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诚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要本着“优中选优,宁缺毋滥”的原则,着重把握好“三性”:一是结构科学性。评定的企业要统筹兼顾、科学合理,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涵盖大、中、小型,兼顾各行各业。二是典型示范性。省级诚信示范企业应当代表着*企业的诚信水平。三是层次合理性。省级诚信示范企业的创建要带动各市(地)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开展。

第五条省级示范企业原则上应该是市(地)(含农垦、森工)级诚信示范企业和中、省直诚信建设先进企业。

第六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由省“诚信龙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诚信办)、省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委)负责监督管理,委托*省诚信建设促进会(以下简称省诚促会)组织实施。

第七条创建示范企业工作,各部门严禁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

二、申报条件

第八条示范企业必备条件的具体内容是:

(一)重视自身诚信建设,模范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维护市场交易规则;自觉维护自身诚实守信形象,在全省同行业中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

(二)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经济效益显著、业绩突出;

(三)企业具有较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无弄虚作假行为,依法纳税,无偷逃税款等不良纪录;

(四)重合同守信用,诚实签约,无主动违约、毁诺行为,无重大投诉事件发生;

(五)近三年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程质量无重大事故发生;

(六)恪守劳动合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无拖欠工资记录;

(七)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八)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规,执行“三同时”政策,无环境污染事故;

(九)有专职信用管理人员;

(十)在金融部门具有良好的信贷记录和较高的信用等级;

(十一)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社会反响好,企业员工具有良好的信用意识,能够自觉地维护自身信用形象;积极参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十二)单位负责人基本信用状况良好,无不良行为记录。

三、创建程序

第九条每个申报年度由省诚信办、省经委确定申报日期并提出具体要求。

第十条申报单位参照申报条件,自我考核,自我评价,认为符合标准,应填报和提供如下材料:

(一)《*省诚信示范企业申报表》;

(二)提供本单位有关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方面的文字材料;

(三)工商营业执照,及当地工商部门出具的“重合同、守信用”的认定证书;

(四)税务登记有关材料及相关完税证明;

(五)近三年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荣誉证明;

(六)近两年度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七)当地环保部门出具的环保达标相关证明;

(八)当地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劳动保障年检手册》等相关证明;

(九)信用评估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

(十)专职信用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十一)企业及企业法定代表人所获荣誉证明。

第十一条各市(地)诚信办会同经委负责受理辖区内的企业申报工作,中、省直有关部门、省级行业协会负责中省直企业的申报工作,各受理部门审核同意加盖公章后将申报材料报省诚促会。

第十二条如发现在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或有虚报、瞒报等欺骗行为的,将视为严重失信,取消其申报资格并记入企业信用档案。两年内不得申报示范企业。

第十三条按照第十条所列条件,省诚促会负责对企业填报材料进行初审,初审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报送材料是否齐全、企业报送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第十四条省诚促会初审合格的企业,由省诚信办、省经委会同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海关等相关部门对企业提供的材料内容进行复核。

第十五条成立由省级各行业主管部门领导、省诚促会、省级行业协会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审核委员会,负责对复核合格的企业进行审核。

第十六条省诚信办、省经委组织召开示范企业审核会议。会议分为小组审议和审核委员会表决两个阶段。审核委员将小组审议通过的企业名单提交审核委员会进行表决,审核委员会表决通过的企业名及审核报告单提交省“诚信龙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

第十七条省“诚信龙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的企业名单在主要新闻媒体和“诚信龙江”网等网络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七天。

第十八条在公示期内,如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发生重大企业失信行为,将取消其诚信示范企业资格。被举报有失信行为的企业,省诚信办、省经委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九条公示通过的企业将由省经济委员会、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海关、省“诚信龙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命名并授予《*省诚信示范企业》牌匾和荣誉证书。

四、管理

第二十条示范企业荣誉称号有效期为两年。两年期满后,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重新申报。

第二十一条建立示范企业信用档案制度。主要内容为:企业申报材料、企业重大信用活动记录,企业信用报告等。

第二十二条实行示范企业年度审核制度。诚信示范企业要自觉加强自我管理,诚信示范企业应写出年度自检报告并填报年审表于次年三月底以前上报省诚促会。不按时填报参审和弄虚作假的单位,命名满两年时,取消再次申报资格。

第二十三条示范企业如改变单位名称,要及时通报省诚促会,以便对其示范企业的称号进行相应更正。

第二十四条省诚信办、省经委与其他职能部门建立联动监督反馈机制,委托省诚促会组织定期走访调查,及时掌握涉及诚信示范企业的纳税、贷款、生产质量等相关信用情况。发现示范企业信用水平下降或出现失信问题,将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限期整改,直至撤销其称号的处理。

企业信用管理申报篇4

针对全市出口退税企业办理出口退税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我局整理并制作了《税法宣传公告》第四期并于去年7月份下发各企业,但近期发现部分出口企业在一些优惠政策的使用上仍存在误区,为了继续支持我市外贸经济的发展,维护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把"应收尽收,应退尽退"的原则落到实处,现就有关问题再次予以预警提醒:

一.企业货物出口后应在什么时间做销售收入?使用什么汇率将外币折成人民币金额?

企业出口货物不论以何种方式报关出口,均以货物实际出口取得提单并向银行办妥交单手续的日期,作为出口货物销售收入的实现时间记载出口销售账。对征(免)税申报滞后的企业,一律按税法规定予以处罚。企业出口货物不论以何种外币结算,凡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有外汇汇率的,均按财务制度规定的汇率直接折算成人民币,生产企业可以选择当月1日或当日的汇率作为记账汇率(一般为中间价),确定后在一个清算期内不得调整。

二.货物出口后,办理退免税申报的时间规定是什么?如何办理延期申请?

答:企业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90天内(以报关单上的出口日期为准),必须向主管退税机关办理退税申报。自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超过90日未收齐有关出口退(免)税凭证或未向主管国税机关办理“免、抵、退”税申报手续的,除另有规定者和确有特殊原因经地市级以上税务机关批准者外,不再受理该笔出口货物的退(免)税申报,主管国税机关视同内销货物计算征税。

“除另有规定者和确有特殊原因”是指:出口企业出口货物纸质退税凭证丢失或内容填写有误,按有关规定可以补办或更改的;因不可抗力致使无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取得有关出口退(免)税单证或申报退(免)税;因采用集中报关等特殊报关方式无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取得有关出口退(免)税单证;其他因经营方式特殊无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取得有关出口退(免)税单证。出口企业可在货物报关出口之日起90天内,向税务部门提出书面延期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申报的申请,经批准后可延期3个月申报,在核准的期限内申报办理退(免)税。

三.“免、抵、退”税的计算日期是如何规定的?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实行按月为一个计算期间,以当月收齐退(免)税所需的法定凭证的三单(出口发票、报关单、核销单)和当月的纳税数据计算应退税额和应免抵税额,对当年出口在次年收齐退(免)税所需的法定凭证的出口收入,统一并入所规定的第13月进行计算,并在次年的3月30日前申报(包括纸质和电子数据)结束。

四.什么时候需要对商品代码库进行升级?

每年年初、国家规定对商品代码库进行调整(如退税率调整、商品代码调整)时,出口企业应及时到“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网站下载新的商品代码库,并立即进行商品代码库的更新升级,并对商品代码库进行维护,按新的商品代码进行征(免)、退免申报,以确保征税率、退税率使用的正确性。对国家公布的退税率下调出口日期前后出口的货物,在退免税申报时要逐条与征(免)申报中相对应的出口记录进行核对,查看其征(免)申报与退免税申报中征、退税率的使用是否一致,如存在不一致要及时进行调整。若因征(免)申报与退免税申报中征、退税率的使用不一致而造成少转出“不予抵扣或退税的税额”的一侓予以补征,并按规定加收滞纳金和罚款。

五.生产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与出口的自产产品在退(免)税申报时有哪些不同的要求?

生产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产品,在按规定进行免、抵、退税申报时,凡不超过当月自产产品出口额50%的,主管税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审核无误后办理免、抵、退税;凡超过当月自产产品出口额50%的,主管税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从严管理,在核实全部视同自产产品供货业务、纳税情况正常无误后,报经批准方可办理免、抵、退税。生产企业出口的视同自产货物,在退税申报时,应在《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明细申报表》备注栏中注明“St”字样。生产企业不如实申报视同自产产品出口额的,主管税务机关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六.如何办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手册相关手续?

从事进料加工业务的生产企业,应于取得海关核发的《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后的下一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登记申报表》;于发生进口料件的当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生产企业进料加工进口料件申报明细表》;并于取得主管海关核销证明后的下一个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核销手续。逾期未申报办理的,税务机关在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条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后再办理相关手续。按照此规定进行处罚后,如果企业确实因无法提供有效单证而提出放弃核销申请的,对未核销手册项下所有的出口货物已计算的不予抵扣税额抵减额通过“进项税额转出”冲回,进成本处理。如果企业既不申请放弃核销又不提供有效核销单证的,则暂停该企业的退税审核,直至企业提供出有效核销单证,完成手册核销,以便于正确计算企业免抵退税。

七.来料加工企业如何办理来料加工相关手续?

生产企业在取得海关签发的《来料加工登记手册》后,在发生本手册第一笔出口业务前及时向主管分局提出《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申请表》。对未办理《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证明》的来料加工收入不予以免税。对于来料加工出口货物报关单,生产企业也因视同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中进行提交。国税局在接收到企业提交的电子信息后,才能办理来料加工手册的核销手续。生产企业必须在《来料加工手册》的核销期限内,根据来料加工业务实际进口的料件明细数据和实际出口货物的明细数据,按规定填报《生产企业来料加工贸易免税明细申请表》及电子数据,并附相关资料到主管税务机关核实,办理来料加工贸易免税货物核销申请。

今年,为了更好的为出口企业服务,我局将于每月月底在*国税网站“通知通告”实时上月出口报关信息、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申请预警明细、进料手册核销信息等预警信息(因海关信息传输滞后等原因,可能存在信息不全),请各出口企业自行上网查看并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对,以杜绝因超期办理退税而视同内销补税等情况,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企业信用管理申报篇5

为做好*年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补助资金)的安排使用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财政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结合中小企业工作情况,现将*年专项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年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和资助标准

(一)培训服务

1、培训的主要内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节能环保、职业健康、职工权益保护等),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能力提升,创业知识和技能,职业经理人工商管理知识,地震灾区产业政策。继续与*大学举办一年期mBa培训班。

2、培训对象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主,兼顾对创业者、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

3、培训方式以短期集中面授为主,原则上就地就近进行。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同)培训人数原则上不超过800人,其它省(直辖市)培训人数原则上不超过600人,计划单列市培训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0人。

各省开展的培训工作由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认定并报我部中小企业司备案的地方培训机构承担。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需按照统一的培训大纲进行(培训大纲可登陆中小企业信息网查询)。*大学举办中小企业经营者mBa一年期培训班、网络远程培训工作,由我部中小企业司统筹安排。

4、培训服务的资助标准。对培训经费中的场租费、授课费和教材费可按实际发生额(正常标准)予以补助,其中授课费包括授课教师的讲课费、交通费、食宿费,教材费包括培训所需的各类教材和资料。各省开展的培训,参加培训人员的食宿费每人每天补助最高不超过100元;中央机构举办的培训,食宿费不予补贴。每个企业参加同一培训内容并享受补助的人员不得超过3人;在市区内举办的培训班,该市区内学员的住宿费原则上不予补助。不符合规定要求(培训内容、人数)的培训,不予补助。

(二)创业服务

创业服务工作主要包括对有创业意愿的人员进行创业指导和对新创办两年内的小企业进行综合服务。以综合服务为重点,以对创业基地或创业园区内的小企业服务为主。由各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推荐4个有一定创业服务基础和地方配套能力的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或创业园区,对其中的服务机构开展的创业服务择优予以补助支持。创业服务业务按实际发生额予以适当补助,补助比例最高不超过实际发生额的50%。

(三)信用服务

中小企业信用服务继续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等级评价以及诚信活动,建立、完善区域性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中心和数据库。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业务按实际发生额予以适当补助,补助比例最高不超过实际发生额的50%。

(四)管理咨询服务

管理咨询重点支持以基础管理、战略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咨询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竞争力。*年拟继续对中西部地区开展的管理咨询服务予以支持,中西部各省申请管理咨询资助项目原则上不超过5项。

信息服务主要支持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总网)开展信息服务活动,一是支持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开展的大学生网上招聘,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网上宣传和信息采编等服务活动。二是支持开展中小企业统计监测与分析工作。

管理咨询服务业务按管理咨询机构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咨询服务支出的实际发生额(以合同为准)给予适当资助,对每个管理咨询项目的资助比例不超过合同金额的50%,同时不超过服务机构实际收费额,资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信息服务按实际发生额予以适当补助。

二、专项补助资金申请程序

专项补助资金采取事后拨付的方式。其申请程序如下:

(一)符合《办法》规定的中央所属单位,于10月10日前向我部提出补助申请(一式二份),并抄报财政部;地方所属单位,向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提出补助申请,经审核同意后,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联合同级财政部门,于10月10日前上报我部(文件一式六份,各项服务业务所附项目资料一式两份),并抄报财政部。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对审核结果和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同时各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和中央所属单位将项目汇总表和各项目有关情况表的电子文本(excel文件格式)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此外,培训项目需将有关资料录入到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二)申请资助单位应提交项目资助申请报告,并按服务项目类别如实填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申请资助经费有关情况表。项目资助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申请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法人证书复印件),项目完成情况,费用支出明细,取得的主要成绩,申请单位对资助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此外还需按照服务项目类别分别提供以下资料:

1、培训服务:①培训通知(原件);②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申请培训项目资助经费有关情况表[详见《办法》表1],③参加培训人员有关情况表[详见《办法》表2];④培训课程表(含日期、课程、课时、授课老师姓名);⑤带有“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的背板(或横幅)及具体日期的培训现场照片。

2、创业服务:①创业服务登记表(复印件);②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申请创业服务项目资助经费有关情况表[详见《办法》表3]。

3、信用服务:①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申请信用服务项目资助经费有关情况表[详见《办法》表4];②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实施方案;③地方配套资金证明文件复印件;④开展诚信活动的通知及有关资料;⑤信用评价服务需提供接受服务的企业名单、信用报告或信用等级评价报告;⑥信用征集服务需提供被征集企业名单、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4、管理咨询服务:①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申请管理咨询服务项目资助经费有关情况表[详见《办法》表5];②与企业签订的管理咨询服务合同复印件(加盖合同双方骑缝章);③向接受咨询服务的企业做出的在获得国家补助后相应减收等额费用的承诺(双方必须签章;已写入服务合同的,不必另外提供);④管理咨询报告;⑤直接参与咨询服务的专家名单及联系电话;⑥管理咨询项目收费凭证复印件;⑦被服务企业的反馈意见;⑧以往管理咨询服务主要业绩。

(三)我部根据专项补助资金规模,汇总和审核中央所属单位和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联合同级财政部门上报的申请报告和有关资料,提出专项补助资金使用计划送财政部。

(四)财政部审核批复专项补助资金使用计划,并按规定程序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账户。

三、资金监督与检查

(一)财政部和我部对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内容包括:项目的执行情况,项目资金的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资金使用效果评估等。监督检查的方式可以采用跟踪项目全过程、抽查有关资料或委托中介机构审计等。

(二)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专项补助资金审核制度,加强对申请专项补助资金单位的服务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资金使用效果的评估,跟踪服务效果,确保资金定向使用,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

(三)各项目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与会计制度,按有关财务规定妥善保存有关原始票据及凭证备查。获得补助经费的项目,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收费时应减收与专项补助资金额等额的费用。

(四)任何部门、机构不得擅自改变专项补助资金用途,不得截留、挪用。对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一经发现,将追缴已拨付资金,并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项目实施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违规单位三年内不得申报专项补助资金。

四、注意事项

(一)各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补助资金使用工作的领导,认真做好专项补助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专项补助资金的联系工作,按照《办法》和本通知的要求,结合地方工作实际,认真做好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申报,按时完成各项工作。

(二)各地方所属单位和中央所属单位申请专项补助资金资助多项服务业务的,申请报告应当一并提出。各省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联合同级财政部门,应将申请专项补助资金资助的各项服务以一个文件上报,文件后附专项补助资金申请汇总表(汇总表格式详见附表1、2、3、4、5)。

企业信用管理申报篇6

关键词:创新资助;信号博弈模型;博弈均衡;资金效益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1.0009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科技主导竞争的时代,是创新决定成败的时代。在我国国家发展创新过程中,企业处在创新发展的最前沿,是创新发展的源动力[1];政府处在创新发展的二线,为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相关政策,是创新发展的保障[2]。我国创新改革以成果产业化与商业化为目标,调整发展结构,转换市场机制,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取得了突破性成果[3],但市场机制与创新发展不能合理匹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在创新发展中的主导性尚未体现;二是创新资源整合不足,运行效率不高;三是管理混乱,资源配置与评价制度不能适应创新驱动战略的发展;四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在资助企业创新过程中政策的制定与资源的配置策略不科学、不合理。

创新资助是政府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的无偿资助。近年来,我国创新投入规模不断增大,从2006-2013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由1688.5亿元增加到6184.9亿元,年均增长22.5%。随着政府创新资助规模的扩大,政府资助与企业创新[4]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涉及创新资助的研究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资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包括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其中,对于促进作用来说,Romero-martíne等[5]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资助对中小型企业的产品、组织、管理等创新有显著的积极影响;Un和montoro-Sanchezb[6]实证研究也发现,企业获得外来创新资源,对其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杨德伟等[7]通过对企业创新和政府资助建模,发现政府研发资助与企业创新呈互补作用;于斌斌[8]研究表明,政府的资助会促进传统企业演进为新态势的企业“种群”。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抑制作用或作用不明显。王俊[9]发现政府提供资助大于企业创新所需资金,将抑制企业创新;余永泽[10]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探究了政府资助与企业创新力的关联,发现政府资助导致企业创新能力降低;史安娜等[11]利用演化博弈模型验证了政府资助与企业创之新间存在失衡状态,政府创新资助缺乏效率。二是创新政策的制定。其具体包括以下研究:施筱勇[12]以价值链为视角,剖析了资本投资、创业、生产率等三大特征在创新政策制定中作用;王海花[13]从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困难着手,以协同论为基础,构建了知识、组织、制度、空间四维框架;张炜等[14]使用结构化案例分析法,从创新政策结构、导向和定位三个方面剖析了创新政策分类模式与管理方式;赵莉晓[15]结合“效果模式”和“综合评估模式”,以创新政策概念、理念和过程为导向,建立了理论评价架构。

目前创新政策方面的研究都是集中理论框架、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等方面,缺乏考虑创新政策实施中参与者的动态性以及如何科学量化政策中各项指标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与资金效益最大化。为此,本文结合我国企业创新特征,以创新资助项目申报为例,借鉴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16-17]分析思路,尝试构建政企信号博弈模型,分析不同主体的行为选择,进行精炼贝叶斯均衡策略,实现不同类型企业分离,为政府针对企业类型动态调整创新资助政策,实现不同企业差异化资助,以达到资源合理配置与资金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为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政府创新资助信号传递博弈模型

在创新资助政策下的政企博弈中,n={G,e}为博弈参与者的集合,其中G代表政府,e代表申报创新资助的企业。博弈开始时,通过“自然”对企业的类型进行筛选,得到企业(e)的类型空间={θ1,θ2,…,θi}。企业对其自身创新能力是具有完全信息的,政府对此具有不完全信息,企业的私人类型θi的值企业自身知道,政府不知道θi的取值,但知道θi的概率分布为p{θ=θi}=λi,∑ii=1λi=1。企业根据自身类型选择相应的策略(此过程为企业向政府发出信号),企业从信号空间集合m={m1,m2,…,mK}选择信号mk,政府观测到企业信号空间后,对先验概率进行修正,得到后验概率,进而从自身策略空间B={b1,b2,…,bJ}选择相应的策略bj。

目前我国创新资助相关政策较相似,本文选用科技部、财政部2005年印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下简为《办法》)为参考依据。《办法》指出,政企之间创新基金项目的资助流程为企业根据创新资助政策向政府申报资助,政府根据企业提供的相关材料对企业申报进行立项审查以决定是否给予资助。政府和企业均是理性决策者,企业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政府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和资金效益最大化为决策依据。

《办法》第四条规定了企业提供与创新资助等额的匹配资金;第六条政府根据规定对企业申报进行资助;第七条规定企业每年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和一种支持方式;第十条规定企业要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并由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审查后推荐;第二十二条规定立项不成功的当年不能再审报;第三十条规定验收合格的企业能获得合格证书以及余下资金,验收不合格的企业停拨其余资金且三年不得申报创新项目。

根据上述现实基础,为叙述方便,本文作以下假设:

其一,企业有创新能力强和创新能力弱两种类型,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申报高创新资助成本为0;创新能力弱的企业申报高资助需要的伪装成本为a;创新能力弱的企业申报低资助成本为0。由此,企业类型集合为={创新能力强(θs),创新能力弱(θw)},创新能力弱优于无创新。企业的信号空间为m={申报高资助(mh),申报低资助(ml)}。a被视为申报前已产生的沉默成本。

其二,政府根据企业的申报给予相应补贴,政府的策略空间为B={资助(by),不资助(bn)},资助包括高资助和低资助。高资助为fh,低资助为fl,不资助为0;企业高资助创新项目成功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资源效益为Zh,企业低资助创新项目成功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资源效益为Zl,且Zh>fh>Zl>fl>0,其中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能按规定完成各种类型创新项目,创新能力弱的企业完成低资助创新项目概率为β,完成高资助创新项目的概率为μ,其中1≥β>12>μ≥0。高资助创新项目成功时企业获得的振荡收益(企业名誉和政府奖惩等)为oh,失败时振荡收益为-oh;低资助创新项目成功时企业获得的振荡收益为ol,失败时振荡收益为-ol,其中oh>ol。其中企业的收益包括政府资助和创新成功带来的振荡收益两部分。

其三,企业发展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故任意一年双方的收益都会影响下一年双方策略的选择,由于政企双方信息不对称,政府服务可能由于信息不完备作出错误判断,在挫伤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同时影响了政府收益。为了将这一过程形象叙述,企业创新成功而政府不予资助时,政府产生的损失为Yh和Yl,且Yh>fh,Yl>fl。

三、政府与企业博弈均衡分析

政府资助企业创新过程中均衡主要受资助金额、企业完成项目概率、伪装成本、振荡收益、政府判断的后验概率及误判损失等影响,它们的变化将导致博弈产生不同的均衡。根据政府创新资助的特点将均衡分为“探索均衡”、“发展均衡”、“完美均衡”三类。

(一)探索均衡

探索期,企业创新能力参差不齐,企业不了解政府创新资助力度、伪装成本以及振荡收益等;政府也没有足够的信息对企业创新能力、误判损失等进行衡量,此时政府为了规避风险,选择保守资助,或政府为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核心企业,将这一时期的均衡称为“探索均衡”。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当π∈D3时,bπ(m)=by,m=mhbn,m=ml,f\-h+(2μ-1)o\-h-a>βo\-l时m\-π(θ)=m\-h。企业伪装成本低,完成项目振荡收益小,政府认为申报高资助创新项目的企业必为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无法对低资助创新项目申报企业类型进行判断,出现混同均衡。政府只对申报高资助创新项目的企业采取资助方式,且创新能力弱的企业获得高资助收益大于其未获得低资助时收益时,无论何种企业都会选择申报高资助创新项目,政府对于企业的项目申报都会选择资助。此时政府无法根据企业的创新资助申报类型判断企业是何种企业,而且高资助项目中会出现大量的创新能力弱的企业,资源的配置混乱,造成政府大量资金浪费,同时由于各种类型企业获得的资助力度都一样,难免会抑制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性。

当π∈D3时,bπ(m)=by,m=mhbn,m=ml,f\-h+(2μ-1)o\-h-a≤βo\-l时m\-π(θ)=m\-h,θ=θ\-sm\-l,θ=θ\-w。政府能判断申报高资助创新项目的企业类型,无法对低资助创新项目申报企业类型进行判断;企业的伪装成本高,创新能力弱的企业完成高资助创新项目概率低,完成低资助创新项目概率高,企业完成项目获得的振荡收益很高,出现分离均衡,政府只对申报高资助创新项目的企业采取资助方式,且创新能力弱的企业未获得低资助获得收益大于其获得高资助收益时,企业会根据自身类型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申报,政府通过企业的申报可以判断企业类型,对申报高资助的企业进行资助,申报低资助的企业不予资助。此时,只有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能获得政府资助进而迅速发展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弱的企业由于得不到资助而创新受阻,造成社会整体创新发展不均衡,企业发展两级分化,逐渐形成垄断市场。

当π∈D4时,bπ(m)=by,m=mlbn,m=mh时,m(θ)m\-l。此时政府完全不能判断项目申报中企业的类型,政府为规避选择过程中的风险,会选择保守方式,并对任何类型企业都选择低资助方式;企业项目成功振荡收益低,伪装成本高。出现混同均衡,政府只对申报低资助创新项目的企业采取资助方式,且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获得低资助收益大于其未获得高资助时收益时,无论何种企业都会选择申报低资助创新项目,政府对于企业的项目申报都会选择资助。此时政府无法根据企业的创新资助申报类型判断企业是何种企业,而且大量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都申报低资助创新项目,政府虽然节约了投入成本,但由于许多企业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而导致企业创新受阻,严重影响了创新发展进程。

(二)发展均衡

发展期,创新资助投入力度增大,企业创新能力提高,当前的创新资助政策对于不同类型企业而言都是选择某一类型资助方式收益较大,此均衡称为“发展均衡”。此时π∈D1时,bπ(m)by,f\-h+(2μ-1)o\-h-a>f\-l+(2β-1)o\-l。政府判断企业肯定会根据自身类型选择相应的项目申报;企业完成项目振荡收益较小,伪装成本低,完成高资助创新项目概率大。创新能力弱的企业获得高资助的收益大于其获得低资助收益时,无论企业为何种类型,均选择申报高资助创新项目,由于政府认为申报高资助创新项目的就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申报低资助创新项目的就是创新能力弱的企业,无论何种情况政府选择均选择资助。此时企业的申报信息不能传递真实信息,政府不能通过企业发出信号判断企业类型,就会出现少数创新能力非常弱的企业“滥竽充数”。此过程虽然能够使得企业收益最大化,却大大降低了政府资金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

(三)完美均衡

成熟期,创新资助申报信息审查力度大,企业完成项目振荡收益高,企业伪装成本高,企业差异化大,企业由于选择适合自身企业类型资助方式时获得收益最大,此时均衡称为“完美均衡”。此时π∈D1时,bπ(m)by,f\-h+(2μ-1)o\-h-a≤f\-l+(2β-1)o\-l。

政府认为申报高资助创新项目的就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申报低资助创新项目的就创新能力弱的企业,政府误判损失非常大;创新能力弱的企业伪装成本高,完成高资助创新项目概率小,同时企业完成项目振荡收益较大。创新能力弱的企业获得低资助的收益大于其获得高资助收益时,企业会根据自身类型选择申报合适的项目,即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申报高资助创新项目,创新能力弱的企业申报低资助创新项目。政府根据企业申报项目类型可以准确得知企业的类型并给予差异化资助,此时出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资金效益最大化,企业可以得到最适量的资助,政府以最少的资金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模型的应用分析

将信号博弈模型及其完美贝叶斯均衡应用到当前创新资助政策的实施中,以当前创新资助标准,创新申报中设定的资金限额为依据,以验证模型的应用效果。将企业创新能力分成5个等级,不同等级企业对应的最佳项目选择、创新系数的具体数据见表1。

其中伪装成本是由于企业不足造成的,当社会制度完善时,伪装成本=(1-原能力系数/伪装能力系数)*伪装等级经费,即:a=(1-w\-原/w\-伪)*f伪资助;对于任意企业来说,企业资助收益设为Re,振荡收益期望为e(Ro),则企业资助收益=(原能力系数/伪装能力系数)*(项目经费+振荡收益期望)-伪装成本即:Re=(w\-原/w\-伪)*(f伪资助+e(Ro))-a,(w\-原≤w\-伪),其中e(Ro)=\[2*(w\-原/w\-伪)-1\]*Ro\-伪。其中F(a,b)表示创新能力为a的企业申请创新能力要求为b的项目。

通过对5类企业创新资助项目的申报中的25种情况进行分析,由于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申请低资助创新项目必然能完成,取得的收益与处于其等级类型企业申报该项目的收益相同,故在讨论中可以将此等类型企业项目申报该等级项目的收益作为参照,处理后剩余15种情况的项目申报结果。对15种项目申报情况,处于不同振荡系数下进行讨论,结果见表2。

将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绘制成图,得创新资助申请中企业收益随振荡系数变化趋势见图3。

在上述基础上,统计出15家企业申报项目时政府产生的先验概率,见表3。

引入信号博弈模型后,理性的企业都会选择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创新资助方式,企业申请项目后,统计分析得出政府后验概率,见表4。

通过对上述图表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当伪装成本、企业创新能力一定时,振荡系数越大,企业的收益变化越明显;

(2)振荡系数一定时,企业申报项目跨度越大收益越少,申报类型越接近自身创新能力类型企业收益越大;

(3)信号博弈模型实现了企业类型最佳分离效果,为理性企业申报合适的创新资助项目奠定了基础;

(4)信号博弈模型引入后,政府对企业类型的判断概率进行了调整,企业准确类型的概率大大提高了,降低了政府创新资助过程中的误判率;

(5)为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政府应提升资助力度,增大企业信息审查力度,提高企业完成项目振荡收益,引导企业诚信申报项目;企业应努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增大信息透明度,便于政府了解自身信息,进而申报合适的创新资助类型,促进创新市场均衡发展。

五、结论及相关建议

在创新项目资助过程中,企业通过对项目申报条件、伪装成本、振荡收益、政府资助金额等进行分析,以申请合适的项目类型,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政府通过审查企业创新项目申报材料对企业类型进行判断,得到后验概率,从而作相应的策略调整,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和资源配置优化。为探究此过程中政企双方的策略选择依据与影响因素,将企业与政府创新资助中的行为选择抽象为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将企业申报创新项目的类型作为政府甄别企业创新能力强弱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降低了政府误判率,为创新项目中政府创新资助政策制定及企业创新项目申报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创新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企业创新的同时实现政府创新资助资金效益最大化,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政府应提升资助力度,对项目范围规定进行清晰界定,规避申报中出现测不准现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加大企业信息审查力度(加大企业伪装成本),提高企业项目成功振荡收益,根据企业创新能力变化,动态调整创新资助策略,最大程度满足企业创新发展需要,实现企业创新由弱到强的良性过度,可以增加完美均衡出现的可能性。此时,资助力度较大,企业伪装成本和振荡收益足够大,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申报高资助创新项目收益高,创新能力弱的企业低资助创新项目收益高,企业会根据自身类型进行项目申报,便于政府实行差异化资助从而实现政企双赢。

第二,企业应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对申报项目详细描述,引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对项目进行评估,选择最佳申报策略。在创新资助政策不断完善的条件下,企业透露最真实的信息,既有利于自身获得最适宜的资助方式,也可以促进竞争市场信息趋于完全,为企业间良性竞争奠定基础。

第三,政府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实时评定,创新资助政策随着企业的动态发展进行实时调整,刺激企业提高创新意识,引导企业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洪银兴.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2013(1):5-11.

[2]钟桦.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政府行为与企业创新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5-7.

[3]张玉明,梁益琳.企业家素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7.

[4]曾萍,邬绮虹.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2):98-109.

[5]Romero-martínezam,ortiz-de-Urbina-Criadom,RibeiroSorianoD.evaluatingeuropeanUnionsupportforinnovationinSpanish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J].theServiceindustriesJournal,2010,30(5):671-683.

[6]UnCa,montoro-Sancheza.publicfundingforproduct,processandorganisationalinnovationinserviceindustries[J].theServiceindustriesJournal,2010,30(1):133-147.

[7]杨德伟,汤湘希.政府研发资助强度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内生性视角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2(12):64-73.

[8]于斌斌.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链接机理:基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化博弈模型的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2,24(3):100-109.

[9]王俊.R&D补贴对企业R&D投入及创新产出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9):1368-1374.

[10]余永泽.创新要素集聚,政府支持与科技创新效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经济评论,2011(2):93-101.

[11]史安娜,李兆明,黄永春.工业企业研发活动与政府研发补贴理念转变:基于演化博弈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2013,1(5):12-17.

[12]施筱勇.创新驱动经济体的三大特征及其政策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5(2):44-56.

[13]王海花,谢富纪,周嵩安.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四维”协同框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7):7-10.

[14]张炜,赵娟.英国服务创新政策分类模式与治理结构的经验启示[J].科研管理,2015,36(2):79-87.

[15]赵莉晓.创新政策评估理论方法研究:基于公共政策评估逻辑框架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32(2):195-202.

企业信用管理申报篇7

一、企业出口申请算试点资格与银行开户的规定

(一)申请资格

有意向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算的企业应该首先获得试点企业的资格,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由银行向人民银行等主管机构推荐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算试点企业”候选,待人民银行等机构核准后,取得资格。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当地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等有关部门,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选择国际算业务经验丰富、遵守财税、商务、海关和外汇管理各项规定,资信良好的企业参加试点。

从具体操作来看,由于业务种类不同,涉及的环节不同,目前试点企业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出口货物贸易,即办理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算必须取得试点资格,但不涉及退税的企业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采用人民币算。对于进口货物贸易、跨境服务贸易和其他经常项目算,所有企业均可直接采用人民币。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从事出口货物贸易被评审为试点的企业,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1)财务会计制度健全,且未发生欠税的;(2)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2年以上,且日常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正常、规范,能按税务机关要求保管出口退税档案资料;(3)近二年未发现企业从事“四自三不见”等不规范业务;(4)近二年未发生偷税、逃避追缴欠税、抗税、骗取出口退税等涉税违法行为;(5)近二年未发现虚开发票(含农产品收购发票)和使用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申报出口退税等问题;(6)评审期间未涉及有关税务违法案件检查。

(二)选定银行

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算不需要开立专门的人民币账户,也没有额度限制,企业按规定开立多个人民币账户,也可在不同的银行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算业务。因此在获得试点资格之后,企业可以从已开立人民币账户的银行中选择其中一家作为信息主报告银行。所谓主报告银行,就是指负责提示企业履行相关信息报送和备案义务的境内算银行。原则上为试点企业首次办理人民币跨境贸易算的境内算银行。

试点企业在首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算业务时应向其主报告银行提供的材料包括:《企业信息情况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企业营业执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注册登记证书》(进出口企业提供);《税务登记证》;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有效身份证明。主报告银行将会通过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或其他有效方式,对试点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受益人等自然人的身份进行核查,并填制《企业信息情况表》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

二、企业先进出口报关后算的办理规定

(一)企业报关时需要提供的资料

企业按合同规定及货物装船到(发)货的情况以人民币向海关报关,报关时需要向海关递交的资料包括:(1)发票;(2)装箱单;(3)报关预录单;(4)报关委托书。根据规定,跨境贸易人民币算业务在出口报关环节中,无需出示出口核销单。

(二)企业收、付款的相关规定

企业到银行办理付款或收款入账。收款时向银行递交的资料包括:(1)合同;(2)发票;(3)进(出)口报关单;(4)“跨境贸易人民币算进口付款说明”或“跨境贸易人民币算出口收款说明”。

有关真实性审核,试点企业应当向其境内算银行提供进出口报关时间,如实填写并提交《跨境贸易人民币算收款说明》或《跨境贸易人民币算付款说明》,提交证明其贸易真实性背景的单证(合同、发票),配合境内算银行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人民币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银行将相关的收、付款信息及报关信息一一对应,通过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报送给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事后进行监督检查。收款环节货款不通过待核查账户直接进企业人民币账户。境外银行和境外企业已在境内银行开立人民币账户中所存储的人民币资金也可用于跨境贸易支付。试点企业应当建立跨境贸易人民币算台账,准确记录进出口报关信息和人民币资金收付信息。

有关国际收支申报,跨境贸易人民币算虽然不纳入外汇核销管理,但仍需要进行网上国际收支申报。收到跨境人民币款项时,企业应填写《涉外收入申报单》并于5个工作日内办理申报;对外支付人民币款项时,企业应在提交《境外汇款申请书》或《对外付款/承兑通知书》的同时办理申报。

此外,至货物出口后210天时,试点企业仍未将人民币货款收回境内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通过其境内算银行向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报送该笔货物的未收回货款的金额及对应的出口报关单号,并向其境内算银行提供相关资料。试点企业可以将出口人民币收入存放境外,但应当通过其主报告银行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提交包括存放境外的人民币资金金额、开户单位名称、开户银行、账号、用途及对应的出口报关单号等信息的书面情况说明。

(三)企业办理出口退税的相关规定

企业向当地税务机关办理出口免抵退税的申报,申报出口退税时向税务部门提供的资料包括:(1)发票;(2)出口报关单退税联;(3)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企业申报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算方式出口货物退(免)税时,不必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但应单独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如与其他出口货物一并申报的,应在申报表中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算出口货物报关单进行标注,如“KJmY”(跨境贸易缩写),如果税务机关有明确的规定,则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在备注栏设定标志。

外贸企业申报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算方式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可单独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也可与其他出口货物一并申报。目前外贸企业退(免)税申报系统只能按照“美元离岸价”录入,试点企业在申报时,可直接输入人民币离岸价,核销单号不需录入,但是必须在备注栏标注“KJ”字样,否则系统审核无法通过。生产企业跨境贸易人民币算业务应与其他出口货物一并申报。申报时在系统的“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模块中,“原币代码”栏目必须填写“RmB”;“原币币别”栏目必须填写“人民币元”;“原币离岸价”栏目按照人民币离岸价的金额填写;“原币汇率”栏目填写“100”;“美元汇率”栏目按实际汇率填写;核销单号不需录入;“出口货物明细申报录入”模块中的“备注”栏目必须标注“KJ”字样,申报时单证不齐标志不能出现“H”。

三、企业先算后进出口报关的办理规定

对于先算后进(出)口报关的情况,企业首先要向银行提供合同、发票、进(出)口收(付)款说明以及预计报关时间,在银行办理付款或收款入账(进口预付或出口预收);其次按合同规定及货物装船到(发)货的情况,企业向海关报关,企业实际报关时间与预计报关时间不一致时,应通知银行,由银行向管理系统报送相关更新信息;第三,凭出口发票、增值税发票和出口报关单退税联向当地税务机关办理出口免抵退税的申报。

试点企业预收、预付人民币资金实行比例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制定。试点企业预收、预付人民币资金超过合同金额25%的,应当向其境内算银行提供贸易合同,境内算银行应当将该合同的基本要素报送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在国际收支中,预收款作为一般贸易项下预收申报,编号为101010。同时,试点企业还要明确用人民币算与外币算在政策规定上的差别。如表1:

四企业进出口中的其他特殊情况的规定

第一,针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算业务涉及进出口报关与算币种不一致的情况,目前不同地区的规定存在较大差异。如山东省规定以外币报关以人民币算的情况下,在银行办理收(付)款时应在《跨境人民币算收款说明》或《跨境人民币算付款说明》中注明“外币报关人民币算”字样和相应的外币报关单号。再如广东省出台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算项下进出口报关与算币种不一致问题处理操作指引》中对出口项下的规定总如表2:

第二、境内算银行可以向境外企业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融资金额以试点企业与境外企业之间的贸易合同金额为限。

第三、试点企业可以在其他试点地区的境内算银行办理人民币算业务,也可以跨地区以人民币申报出口货物。

第四、试点企业来料加工贸易项下出口收取人民币资金超过合同金额30%的,试点企业应当自收到境外人民币货款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其境内算银行补交下列资料及凭证:企业超比例情况说明;出口报关单(境内算银行审核原件后留存复印件);试点企业加工贸易合同或所在地商务部门出具的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境内算银行审核原件后留存复印件)。

企业信用管理申报篇8

为做好20**年度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部门协调。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常规性基础工作。汇算清缴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涉外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和税款的足额入库,而且关系到吸引外商投资软环境的改善、涉外企业税收基础管理和纳税评估、税务审计以及反避税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此,各级税务机关必须高度重视,要按照汇算清缴工作规程的要求成立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近期,总局已经实现了汇算清缴软件与综合征管软件的数据衔接并下发了软件升级补丁,各级国际(涉外)税收管理部门应牵头负责组织实施,信息中心、税源管理、计划征收等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汇算清缴软件与综合征管软件数据接口工作安全进行,共同做好20**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

二、加强业务和操作技能培训,做好申报期间的纳税服务。为了配合各地的业务培训和宣传辅导工作,方便纳税人填报申报表,总局今年重新修订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辅导材料》(总局将通过服务器或其他形式下发),从每张申报表的填表目的、口径、栏目逻辑关系和电脑操作作了说明,对每张申报表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提示,并强化了申报审核软件的政策提示功能。各地要加强对基层税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使人员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汇算清缴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本领。要通过各种形式为纳税人提供更高层次、更为便捷的服务,帮助纳税人了解和履行纳税义务,协助他们解决申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填写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做好年终税款的决算申报,提高税法遵从度。

三、核实户管情况,夯实征管基础。税源户籍管理是汇算清缴工作的基础,各地应以全国换发税务登记证的工作为契机,切实摸清辖区内的正常企业、非正常企业和筹建期企业的真实情况,及时归纳、整理和分析户管的各类信息,保证户管情况统计的准确性,夯实管理基础,堵塞税收漏洞。除按规定可不参加汇算清缴的外,确保其他企业纳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范围。

四、规范工作流程,实现数据共享。为进一步实现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的共享,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减轻基层税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总局已组织开发了汇算清缴软件与综合征管软件数据接口程序,并制定了相应的业务工作流程(见附件1)。各地应重视数据接口程序的应用,加强工作衔接,认真落实前期各项准备事项,严格按照软件衔接业务流程的要求开展工作。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总局。

五、严格加收滞纳金,确保申报准确率。为制止滞纳金加收的随意性,确保企业所得税的申报准确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对企业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应补缴的税款未在5月31日前缴纳入库的,主管税务机关应从6月1日起按日计算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企业信用管理申报篇9

问:为什么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答:(一)进出口贸易形势发展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办法》(署令第71号)自1999年6月实施以来,对规范企业进出口行为、鼓励企业守法自律、合理配置海关管理资源起到了积极而显著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迅猛发展,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和现代海关制度推进步伐加快,以及中国海关参与国际事务逐步广泛深入,其合法性、合理性以及适用性、有效性等都有待改进和完善,需要补充、细化、修改相关内容,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适应海关管理模式变革的需要

企业分类管理制度是建设现代海关制度的重要基础。建立以企业为单元的新型监管模式,实施企业分类管理是实现海关监管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是解决目前海关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和日益增长的业务量与有限的人力资源矛盾的根本办法,其基础地位和守法便利导向作用日益重要,是海关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

(三)整合便利措施,统一海关执法的需要

为服务经济、促进发展,海关总署及有关海关相继出台了一些通关便利措施。有必要通过修订《办法》将这些通关便利措施进行整合、规范,统一海关的执法。

问:新修订的《办法》的办法有何特点?

答:与原制度相比,《办法》有以下特点:

(一)将中国海关签署的世界海关组织《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标准框架》中的“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制度转化为国内制度。将“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制度的实体要求、贸易便利措施和认证程序纳入其中,明确了贸易安全与验证稽查的内容和要求。

(二)扩大了企业分类管理的适用范围。在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的基础上,增加了报关企业,并明确在海关登记的加工企业,也按照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实施分类管理。同时为国际贸易供应链上的没有在海关注册登记的其他企业实施分类管理预留了相应的立法空间。

(三)增加了企业类别。在原有a、B、C、D四个管理类别的基础上新增aa类管理类别。aa类企业与原a类并非同一概念,是好中之好。规定aa类企业作为中国海关的“经认证的经营者”,必须经过中国海关实施的包括内控机制、贸易安全审查的验证稽查。与“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制度和此前实施的进出口企业“红、黑名单”制度相衔接。

(四)明确了海关与商界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出了海关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要求,在具体的海关规章中予以体现,并予制度保障。《办法》规定“海关与企业应当加强合作,开展经常性信息交流和业务联系”的内容,明确提出海关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今后开展此项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五)对不同类别企业实施差别管理。为鼓励企业守法自律,《办法》规定“海关总署按照守法便利原则,对适用不同管理类别的企业,制订相应的差别管理措施,其中aa类和a类企业适用相应的通关便利措施,B类企业适用常规管理措施,C类和D类企业适用严密监管措施。”

(六)整合了通关便利措施。按照“统一、规范、配套”原则,《办法》吸收归并了进出口企业“红、黑名单”制度和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便捷通关制度适用的通关便利等措施,通过制定通用的《企业分类管理措施目录》,对全国海关实施的不同通关便利措施予以整合,统一和规范海关执法。

(七)与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相衔接。《办法》是建立海关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办法》对aa类、a类企业条件作出了在相关行政管理机关无不良记录的规定。作为《办法》的配套措施,海关总署正在研发“企业守法评估系统”。依托《办法》和“企业守法评估系统”,归纳海关信用信息和外部门信用信息需求目录,建立以企业为单元、整合涉及企业的各方面信息,为分类管理提供动态、及时和准确的信息支持。

问:《办法》将对企业产生哪些具体影响?

答:由于对不同类别的企业,海关将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因此,《办法》实施后,将对进出口企业、报关企业以及加工贸易生产企业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a类企业,海关将实施“属地报关、口岸验放”,优先派员到企业结合生产或装卸环节实施查验,业务现场优先办理货物申报、查验、放行手续,在进口货物起运后抵港前或出口货物运入海关监管场所前提前办理报关手续,优先安排在非工作时间和节假日办理加急通关手续,按规定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或不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优先办理加工贸易备案、变更、报核等手续,优先办理报关注册登记手续,优先组织对报关员的报关业务培训和岗位考核等一系列通关便利措施。

对aa类企业,除享受a类通关便利措施外,海关还将实行信任放行,指派专人负责协调解决企业办理海关事务的疑难问题,报关单电子数据经电子审核后直接进入现场验放环节办理复核、验放手续,对进出口货物一般不予开箱查验等通关便利措施。

对B类企业适用常规管理措施,而对C、D类企业,海关则要在审单、查验、核查等通关、加工贸易业务开展和后续管理环节实行严密的监管措施。

问:企业管理类别是如何调整的?

答:企业类别的调整分为上调和下调管理类别。

对于企业类别上调的,必须由企业向注册地海关提出申请,按规定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注册地海关经审核后,认为企业所提交的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制发《企业分类管理申请受理决定书》,然后报直属海关审定。对于不符合形式审核要求的申请,注册地海关予以退回,并一次性告知企业需要补正的内容和材料。

对申请aa类的,海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适用或着不予适用的决定;对申请a类的,海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适用或者不予适用的决定。对于申请C、D类调整为B、C类的,海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调整或不予调整的决定。

海关发现企业有应当降低管理类别情形的,将按照规定下调其所适用的管理类别并制发《企业类别调整决定书》。

经海关决定调整企业管理类别的,自作出决定之日起,海关按照调整后的管理类别对企业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企业注册地海关在决定作出之日起10日内将决定书送达企业。

问:《办法》所涉及的法律文书或报表有哪些?

企业信用管理申报篇10

一般纳税人利废加工企业销售货物,申报缴纳增值税的25%,即地方留成部分,全部奖励给利废企业,并且当月进行即征即奖。

二、奖励政策的适用条件

1.在我市各工业园区工商登记注册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以购进的或收集的社会生产、生活废弃物为原料,采取分拣、清洗、熔铸、切片、造粒等方式,生产工业原材料或初加工零配件(以下简称“利废产品”),并进行对外销售。利废企业在生产工业原材料或初加工零配件过程中需要配比添加部分新料的,仍视同为利废企业。

3.利废企业不再划分收购环节、加工环节,仅就其销售利废产品申报缴纳的增值税,适用地方留成返还的奖励政策。

4.利废企业销售利废产品当月增值税销售税负率不低于6%,并且从兑现奖励当月起,其月平均销售税负率不得低于6%。

本通知实施后,我市废旧物资收购企业销售废旧物资申报缴纳增值税,当月增值税销售税负率不低于8%,亦可以适用本奖励政策。

三、奖励政策兑现的审核办理流程

1.利废企业在申报缴纳增值税税款完毕后,及时填写《地方奖励申报表》,并将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增值税完税凭证》报送所在园区管委会。

2.各园区管委会确定专人接收上述企业申报资料,并将所属企业分批汇总,及时报市国税局。

3.市国税局按照上述奖励政策的适用条件,结合日常的税源管理信息和企业申报、完税情况,于接到园区管委会转来的申报材料后3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签署审核意见。对符合奖励条件并且申请数额准确的转交市财政局,对不符合适用条件或申请数额不准确的交园区管委会退回企业。

4.市财政局对市国税局转来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应于3个工作日内复核企业申报数据,并办理完毕奖励资金拨付。

四、有关要求

1.实行利废企业名录管理。按照本通知对利废企业特征的表述,由企业向所在园区管委会提出认定审请,园区管委会进行初审后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会同市国税局审核确认。

2.建立诚信记录制度。各企业申报资料要真实完整,如发现弄虚作假骗取政府奖励行为的,将依法追回奖励资金,并在2年内对该企业和其大股东、主要负责人在我市新开办的企业取消奖励资格。